中小房地产企业困局(共9篇)
中小房地产企业困局 篇1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超过4200万户, 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76.71%, 工业品销售收入的57%;上缴税收占工业税收总额的58.72%;外贸出口的60%;提供了75%的就业岗位。因此,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半壁江山的作用。从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来看, 我国65%的专利、75%的技术创新、80%的新产品开发, 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然而, 中小企业这个大企业发展的基石、带动经济体摆脱金融危机的“活跃细胞”, 却为何依然遭受融资服务的冷落?
融资难, 根源究竟在何处?
企业:融资难原因各有不同
我们从江苏、陕西数十家中小企业及金融机构了解到, 中小企业融资难已存在多年, 轻纺、涉农等民生类行业, 软件、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长期贷款稀少。而国际金融危机又把贸易型、出口加工型企业拉入贷款难行列。
纺织业贷款难不是一朝一夕, 因为行业平均利润率低, 不足3%。除了极少数上市公司和地方扶持的骨干企业, 90%以上纺织企业贷款很难, 它们在资金紧张时, 主要靠大企业拆借。纺织业贷款利息只有几个点, 而房地产业即便在低迷期也有十几个点, 银行当然倾向后者。
软件行业有许多拳头型的产品, 就是因为没有好的融资和发展环境, 最后胎死腹中。中小软件企业的生长每一步都需要资金, 往往一口气喘不过来就会死掉, 但小企业能贷款的很少。软件行业本质上是靠人脑来赚钱, 软件的价值瞬息都在变化, 一旦出现问题银行就会赔本。因此, 软件企业贷款难的瓶颈是缺少资产抵押。而互联网行业中, 好的企业不需要贷款, 因为有风险投资;差的又贷不到款, 银行认为只会烧钱, 不会赚钱。
“三年一小难, 五年一大难”是中小企业的规律。由于向银行贷款困难, 一些企业只能通过地下钱庄或典当行借高利贷。一般的高利贷月息都高达5%, 借100万元一年还息60万元, 真是难以承受。
企业慎贷与银行惜贷并存。一方面, 我国近几年每年新增美元储备3000多亿元, 相当于每年在社会上多投放2万亿元人民币, 但是从一季度贷款结构看, 货币主要在国有大项目与银行间流动,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另一方面, 我国30年改革开放已经建立起外需拉动增长的模式, 经济外向度达40%。金融危机导致外部需求急剧萎缩, 给我国的出口产品造成终极市场冲击。去年以来, 东部许多中小企业十分困难, 效益好的企业纷纷偿还贷款, 收缩经营, 而效益差的企业银行不敢贷。
市场:融资链条多处梗阻
中小企业融资难还与其融资链条上多处梗阻有关。有经济下行期行业性梗阻, 还有担保环节梗阻、社会资本投入渠道梗阻。而行业发展有其自有的周期, 越是在行业的低谷期, 贷款风险越大。银行从自身利益考虑, 会严格控制这个行业的授信, 各银行总行往往会对一个行业严格设限。去年, 在金融危机下进入低谷的冶金、轻纺、汽车、外贸等行业, 都可能出现全行业亏损, 银行不敢放贷。
担保行业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一环。但是, 金融危机冲击下许多小企业破产, 担保公司损失惨重, 各地已经消亡了一批。根据某市银监部门调查, 2008年1月至9月, 该市17家曾与银行合作的担保机构出现代偿现象, 累计代偿金额6500万元, 同比增加2.2倍。正规的担保公司经营难以为继, 挂着担保公司招牌的高利贷公司却赚取昧心钱。目前该市仍有78家担保公司, 其中有70%不做信用担保业务, 而是靠变相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搞“钱庄”生意, 为民间融资担保牟利, 令中小企业雪上加霜。
高新技术企业是抗击金融风暴的有力武器, 现在创投基金、社会资本并不缺乏, 只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投资对象。国家对高新技术领域的中小企业有优惠政策, 对于投资高新技术企业, 投资额的70%可以抵税。如江苏就有几十万家中小企业, 但是通过科技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只有1000多家, 而创业投资公司就超过200家, 可供创投公司选择的企业少之又少。
银行:一朝放贷包袱难背
多家银行管理层认为,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 绝非银行一家能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首先是前期评估风险大:一是抗风险能力不强, 平均寿命就是3~5年;二是信用程度低, 企业主素质参差不齐, 偷漏税普遍, 账目多数是假的, 真实经营状况难以了解清楚;三是普遍缺乏抵押物;四是贷后管理成本高, “吃力不讨好”。银行一朝放贷就等于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据调查, 目前从事中小企业贷款的主要是中小股份制银行。小银行原本人手就不够, 一个支行通常二三十个人, 而辖内中小企业多达上万户, 怎么做得过来?同样是做企业贷款, 做一个小企业, 一年也就几十万元, 而做一个大企业一年就是几千万元贷款。大企业风险并不比小企业大, 而信贷员耗费的精力相同, 当然愿意选择做大企业。近期虽然各家银行都成立了小企业贷款部门, 但真正花费大量精力去做的并不多。比如南京银行就是一家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银行, 目前小企业放贷一次审核通过率达到50%, 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随着小企业贷款的增加, 银行耗费的人力、财力都很大。不仅是贷前的营销和风险控制成本高, 贷后的管理与结算成本也很高。贷款前, 为了摸清企业情况, 银行要配备充实的营销人员, 安装小企业贷款的信息系统。贷款后, 各家银行对不良贷款的核销以及责任追究都非常严格。比如, 银行损失的不良贷款需要核销, 走这个程序就要理清责任, 是企业的问题要出具证明, 这又涉及法院、工商部门。对于已经破产消亡的小企业, 司法、行政机关都不会轻易出具证明。小企业破产后不会主动去工商局核销注册登记资料, 工商部门要到年底申报时才发现。而在法院, 经济类案件非常多, 小企业都是几十万元的小案子, 法院的精力也顾不过来;即便判下来, 执行起来也被排在后边, 执行期一般要半年到一年。银行现在要求责任追究到人, 一出事就要处理人。从实践来看, 小企业不良贷款追究起来漏洞最多, 有许多是信贷员难以发现的, 一旦出问题也造成人力资源损失。
由此可见, 小企业贷款不仅成本高, 经营效益也比不上政府、国有企业的大项目。政府近年来财力增长快, 做政府背景大项目能使银行自身获得快速发展, 风险又小。而每家银行的发展目标都是更大更强, 中小企业贷款做多了, 肯定会限制自身的发展。
他山石:国外中小企业融资路径与创新
世界各国的中小企业融资实践与创新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 构建了完整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便捷首先是得益于各国都拥有健全的融资体系和发达的资本市场。如美国、日本、德国均设有帮助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和民间投融资机构。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位于世界前列, 国民收入水平较高, 民间投资数量庞大, 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形成了各类不同层次但相互补充完善的融资体系。
第二, 设立专门的政府部门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美国, 小企业管理局作为一个永久性的联邦政府机构, 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小企业发展, 尤其是帮助小企业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许多发达国家还设有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如日本政府在战后相继成立了3家由其直接控制和出资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 专门向缺乏资金但有市场、有前途的中小企业提供低息融资, 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
第三, 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体系健全。信用保证制度是发达国家一种科学有效的金融支持制度。美国设有专门机构中小企业局为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提供信用担保。日本官方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金融机构, 并在此基础上设立了全国性的信贷担保协会, 共同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服务。德国设有专门的担保银行, 形成了由国家、联邦和州等三个层次组成的联合风险分担机制。完善的担保体系使中小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
第四, 各国都具有完善的支撑中小企业融资的配套法律、法规。成熟的市场需要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予以保障。为了保证中小企业融资的有序进行, 增强融资的效率, 提高融资的效果, 务必有相应的法律制度给予规范。美国于1890年制定了第一部反垄断法《谢尔曼法》, 还先后制定和实施了《中小企业法》、《中小企业投资法》、《中小企业经济政策法》、《中小企业技术革新促进法》、《小企业投资奖励法》、《小企业开发中心法》等法律、法规。德国、英国、韩国等也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融资立法, 给本国的中小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和条件。日本于20世纪50年代制定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制度》, 60年代制定了《中小企业基本法》, 70年代又修改和推出了《中小企业现代化促进法》、《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法》。这些法律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保证了中小企业的顺畅发展。
第五, 鼓励创业投资和风险资本。美国官方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和民间的风险投资公司是中小企业筹资的重要来源之一。目前美国中小企业投资公司达300余家, 民间的风险投资公司有600余家, 他们一方面为那些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和无担保或担保不充分的贷款, 以促进中小企业的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吸收勇于进行创新投资的中小企业投资人的资金, 以期获取高额回报。
第六, 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创新。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探索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 拓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以促进其筹资来源的多元化。中小企业股票难以到一般的股票交易市场上与众多的大企业竞争, 一些国家开拓了创业板股票市场, 为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如美国的NASDAQ市场, 对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欧洲一些证交所也相继设立了为中小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的市场, 如比利时EASDAQ、英国AIM市场和欧洲新市场。亚洲地区的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我国台湾省等都建立了自己的创业板市场, 这些市场的建立都为各国或地区新型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推动高科技产业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求创新: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尽快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瓶颈, 构建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体系, 必须提升到战略的高度来认知, 这是由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破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同时又是一个非常急迫又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关系到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以及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任务的落实, 而且关系到我国金融体系全面而深刻的变革。说到底,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需要创新我国金融服务体系, 完善金融服务的体制机制。
当前中小企业面临发展难关。在本轮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面前, 我国实体经济遭受最大冲击的是中小企业, 尤其是外贸加工企业受到的冲击十分明显。目前, 我国中小企业依然没有渡过金融危机难关。与此同时, 就业压力加剧。2009年, 我国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710万人, 其中包括今年毕业的610万人和去年毕业尚未就业的100万人;另外,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 已经有1500万农民工失去就业岗位。因此, 尽快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 帮助中小企业渡难关, 是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的需要。
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同时有利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中小企业点多面广, 覆盖领域广阔, 可以吸纳不同层次的就业人口, 尤其是在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生存环境, 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方面,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必须从根本上和长远战略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一是组建中小银行, 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纵观当今世界, 无论是经济发达国家, 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银行和金融机构。美国目前仍有9000多家地区性中小银行, 其中95%的资产小于5亿美元。与此同时, 美国还有多种形式的民间金融机构, 如互助储蓄银行、储蓄贷款协会、金融公司、信用合作社等。
在孟加拉、印度、尼泊尔、菲律宾、印尼、泰国等发展中国家, 都有众多农村小额信贷银行。被称为“穷人的银行家”的孟加拉人穆罕默德·尤努斯, 1983年创立了格莱珉银行, 专注于向最穷苦的孟加拉人提供小额贷款, 并且获得了巨大成功。如今, 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的250多个机构效仿格莱珉银行的模式运作。
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建立众多的中小银行, 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从时机上看, 也已经成熟。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积累了近5万亿元的民间资本, 完全有能力建立一大批资金在5亿元~10亿元的中小银行;同时, 30年间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金融从业人员, 国际金融危机后, 许多国际金融人才也纷纷要求回国发展。可以说, 组建中小银行是天时、地利、人和。
二是进行中小企业组合债券发行试点。今年我国中央财政代地方财政发行国债2000亿元, 这是刺激经济复苏的一大创举。大型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已有多年的历史。中小企业发债要有创新的举措, 即由地方政府出面, 组织商业协会进行中小企业联合担保, 发行组合债券, 由担保企业进行比例分配或在利益均衡的前提下, 配给最需要的企业。
三是做好创业板的发行上市, 为中小企业筹集资金。当前, 创业板的IPO工作拉开序幕, 办好创业板, 是我国证券业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要千方百计做实、做出成绩, 使成长中的中小企业获得资本市场支持。
四是发展中小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具有三大特征:关注企业的成长性;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投资结构的灵活性。银行关注的是企业历史表现,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关注的是企业未来的发展, 对成长型的中小企业尤为青睐。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目的在于, 通过培育企业成长壮大, 然后转让 (或上市) 退出该企业, 实现较高收益, 从而不断接手新企业。这种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的高流动性, 更适合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结构, 没有固定的标准, 它将根据企业的情况, 由投融资双方具体商定, 因此具有较大的自由度。
五是完善民间借贷法律法规, 助推中小企业发展。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 它是一种古老的借贷行为。民间借贷能有效地把民间资本转化为投资, 对于处于融资困境中的中小企业来说, 是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我国金融监管部门, 应当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规范民间借贷行为, 使大量的民间借贷从地下走上地表, 使其阳光化, 助推中小企业发展。
六是完善中小企业积累机制, 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现代经济增长模式, 从总体上来说有两种:即凯恩斯式增长和熊彼特式增长。凯恩斯式增长是外延式增长, 主要靠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熊彼特式增长是内涵式增长, 主要靠技术创新带动增长。我国中小企业要高度重视熊彼特式增长, 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同时, 要学会扩张和收缩的技巧, 不断完善自身积累机制, 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提高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中小企业融资困局及对策 篇2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融资渠道狭窄;二是融资成本高。
(一)融资渠道狭窄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目前其发展资金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是中小企业主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银行提供的是流动性资金以及购买固定资产所需的资金,很少提供长期信用贷款。另外,我国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比较困难,大量创业投资机构的资金主要是投向处于相对成熟产业中小企业,对发展中的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足,再加上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创业投资机构的投资资本退出渠道不畅,现有退出方式又增值有限,导致我国本土创业投资资金总体上处于相对萎缩状态。
(二)融资成本高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获得的贷款比重偏低。不同于我国大型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较容易地融资。同时还能够得到国家政策性支持,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并且在银行信贷资金的贷款结构中,中小企业也处于弱势地位,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不仅存量比重低,而且增量也趋缓。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融资问题已经成了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而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是中小企业自身与金融体系特点相冲突的一般因素,与源自中国体制转型时期经济与金融发展不相适应的特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企业自身原因
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主要考虑因素包括:(1)企业经营受外部环境影响的程度;(2)企业是否有充足的、可供抵押的不动产;(3)企业内部信息透明性。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要求格格不入。第一,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资本相对有限,容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其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脆弱。在我国,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期也较短,生产技术和手段落后,短期化行为明显,企业低水平、低效益、数量性扩张普遍,低质量的重复建设严重,这与银行方面的要求(1)不相符合;第二,许多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并无实力购买自自己的土地,通常为避免初期成本过高,以租赁厂房和办公楼方式经营,导致很多私有企业并不拥有可用做抵押的土地使用权或房屋建筑。这与银行方面的要求(2)不相符合;我国中小企业一般不对外公布其年报,并可有选择编制月报和季报,这使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准确了解企业经营情况、财务情况等,即形成一种信息不对称情形。这与银行方面要求(3)不相符合。因为,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往往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现象,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自身风险控制考虑,会谨慎的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二)金融体系原因
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尤其是作为主体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处于转型之中,远未真正实现市场化与商业化,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实际上转向了面向大企业、大城市的发展战略,在贷款管理权限上收的同时撤并了大量原有机构,客观上导致了对分布在县域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大量收缩。而我国现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由于资金来源以及自身经营能力有限,加之市场定位不清,目前发展战略的重点在于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争夺城市的大企业,客观上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此外,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面临的程序、过程极为繁琐,耗时长久,造成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融资隐性成本极高,票据市场、应收账款融资以及融资租赁等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客户的融资工具及其市场极为落后。
三、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前面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阐述,下面笔者就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加强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建设
中小企业应努力克服自身的缺陷,想尽各种办法来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规范经营并按现代企业制度,挖掘内部潜力,按市场规律发展经济,重视完善财务管理,提高核算水平,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争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的广泛信赖和支持,以自身良好的自身素质赢得更广泛的融资渠道。具体而言,首先,对于中小企业在目前直接融资渠道还不畅通的情况下,要想通过间接融资从而解决资本不足的问题,需要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提高自己的信用程度。其次,还应改变过去完全依赖银行融资的思维方式,改变那种等、靠、要的融资行为。在融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市场观念,效益观念,成本观念,风险观念和法制观念。最后。还要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尤其是资金管理水平,对内部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以财务报表的形式规范完整的予以披露,使债权人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
(二)发展地方中小银行和政策性银行
我国中小银行的现状,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面临进一步发展的诸多障碍。目前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主要是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的分支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而四大银行在集约化经营过程中,不同程度减少了县以下分支机构,或上收了县以下分支机构的贷款权。同时农村信用社虽然数量众多,但经营亏损,风险突出,无力满足县域经济中广大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但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的主体,从而形成了县域金融的状况与县域经济的状况存在较大的不适应。因此发展地方中小银行,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途径。此外,国家政策性银行主要是由政府出资创立,通过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筹集资金形成的,因此,完全可以发展以国家的产业政策为导向,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将科技含量高或吸纳就业人数多,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的政策性银行,在把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和基本职责的同时,还要过相应的监管指标保证其把资金主要投向中小企业,限制其偏离中小企业的放款行为。
(三)积极开展金融工具创新,拓宽融资渠道
金融工具创新是给市场带来了高效率、高收益和低成本的主要方式之一。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活跃票据市场、开展应收账款贴现和融资租赁等业务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资金,这样一方面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方式,缓解了其用款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使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较低的水平得到可观了盈利,因为这些金融工具的创新是针对中小企业特点制定的,企业方面违约风险较低。此外,还可以通过构建风险投资体系,引入风险投资资金,针对中小企业经营特点为其提供资金。
(四)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
首先,可以通过中央、地方和民间组成的组织机构体系及培育与多元化的融资体系相配套的环境,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制定和完善有关中小企业融资和信用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再者,还可以提高政府对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政策的支持力度。税收优惠是政府部门最直接提供中小企业的支持方式,有利于中小企业资金的积累,降低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中小企业发展速度,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现状及原因进行研究,提出了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也一直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只有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使我国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孔曙东,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及启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的探索 篇3
1 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相对单一。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11年的专项调查显示, 我国中小企业的开业规模已经达到1023万家, 占企业总数的99%。而“长期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是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的两条基本渠道, 尤其高利率的民间借贷更是成为其无奈的选择, 比例竟占到了67.8%。新设立的中小企业板在促进持续健康成长的中小型企业也发挥一些作用, 但在面对数量庞大的中小型企业严重的“资金饥渴”症, 中小企业板的出现也只能是“杯水车薪”。造成以上中小企业融资困局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
1.1 中小企业的内在缺陷
1.1.1 中小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不规范, 不透明
在我国, 大多数起源于私人出资的中小型企业, 并没有专业财务人员, 投资和经营集于一身, 其主要的业务决策, 通常的商业判断标准缺乏标准的财务概念, 财务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从家庭作坊发展而来的中小型企业, 老爸是经理, 他的儿媳是会计兼出纳。尽管企业在发展, 但其在财务管理方面没有丝毫的变化, 财务账目混乱, 不透明, 甚至不少企业做两套账, 为了某种利益进行财务报表造假等。这些财务不透明的现象极大的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对企业的融资形成了很大的桎梏, 其造成的巨大的信贷风险也使各大银行对这一块业务望而却步。
1.1.2 中小企业规模不经济
目前, 中小企业在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上仍处在市场低端, 大多数的现象是广泛生产相同的产品, 同质化竞争, 效率低, 缺乏竞争力。在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 大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削弱了中小企业的议价能力, 增加了企业破产倒闭的可能性和频率, 也导致信贷风险放大。此外, 相比大型企业, 中小企业的经营性质决定其要求的贷款金额都比较小, 但银行贷前的一系列程序, 包括调查, 监督环节却是完全一样的, 这无疑增加了银行贷款的单元操作费, 也增加了银行贷款的经营成本, 据调查, 每单位贷款金额的银行管理成本, 中小企业是大型企业的5倍左右。
1.2 外部金融体制障碍
1.2.1 银行信贷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门槛限制
通常银行在发放贷款前, 都会对企业的资信状况、经营风险、资产抵押状况做一个全面的评估。由于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公信力普遍不足、知名度偏低, 加上在经济转型时期, 由于社会信用环境的恶化, 较小的贷款违约成本, 更进一步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 导致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普遍较低, 其资信状况和担保情况远远无法满足银行的要求;中小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大势不好的情况下其业务受到了很大冲击, 难以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 无法满足银行对营运能力的要求;很多中小企业产权不清, 组织结构和管理混乱, 财务管理薄弱, 财务信息不透明, 财务核算水分较大, 影响了会计事务所等机构对其报表进行审核, 造成银行不能准确了解对中小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决定其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少, 流动资金少, 无形资产多, 应收账款多, 坏账风险大, 银行为降低贷款风险, 对企业贷款提供的抵押物和担保物的条件越来越高, 从而无法达到银行对其贷款抵押资质的最低要求。因此, 由于中小企业在上述诸多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 导致银行的信贷风险加大而不愿意放贷, 这种影响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1.2.2 缺乏健全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据统计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存活年龄不到三年的时间, 这种严峻的企业生存环境下, 如果资金将缺乏一个健全的信用体系来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将会对提供贷款的银行带来巨大的坏账风险。而中小企业在自身资质无法满足金融机构授信审查的时候, 通过融资服务体系来补充和完善企业自身资信的不足将会显得很重要, 但中国目前的融资服务体系仍然是不完整的。首先, 表现在融资服务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 尤其是对银行债权的保护力度不够, 由于中小企业涉及的社会关系十分复杂, 在当前的法律法规层面上, 难以对如此错综的关系进行规范和调整。其次, 担保体制还不成熟, 近年来, 许多地方都成立了地区贷款担保机构, 但是担保机构的规模和发展速度跟不上中小企业的迅速增长, 并且政府对业务的干预也多, 各种手续繁杂, 审批严格, 担保公司的担保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都是可望而不可及, 大部分的民营担保机构规模小和缺乏专门业务人才, 不能有效的开展担保业务。
2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的途径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壮大中小企业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保障就业等方面都将起到巨大的作用。扶持中小企业是推动中国的整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之一, 但是在现有的金融体系中, 中小企业得到的金融服务少, 导致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一直处在“贫血”状态。当前, 我国经济发展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 如何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应该及早提上日程。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2.1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性银行机构
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对口政策性银行, 而在这方面我国却仍然没有起步。以日本为例, 早在上世纪80年代, 政府就通过其直接控制和出资成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来为中小型企业服务, 致力于向资金匮乏但有市场前途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另一个例子是, 美国政府成立了一个特殊的中小企业署, 其在全国各地设立办事处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财政援助, 援助方式有直接贷款、担保贷款等多种形式, 贷款政策对于中小企业是非常倾斜和有利的。
另外, 建议政府通过股权投资试点, 通过金融体制创新, 组建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对口政策性银行, 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给予一定的服务优惠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 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达到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而目前最有效最可行的办法是改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对其增资扩股, 允许外资和民营资本对其参股。可以在有条件的地方选择几家这样的银行进行资产重组, 同时转变其经营方向为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方式, 加上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的支持, 等试点见效后再将这种方式在全国的城市商业银行中进行推广, 与其他金融机构共同建立中小企业融资的多元化, 多层次的立体网络, 从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2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担保制度
我国政府这些年来也采取过很多措施来扶植中小企业, 比如通过提供有差别的税收优惠政策和直接财政资金补助来扶持和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 这些政策和措施帮助了很多中小企业, 却带来了破环市场公平和资金利用效率低的副作用, 因此我们现在要寻求一种间接的方式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具体途径是由政府建立健全担保制度, 通过担保向对中小企业进行资金支持来对中小企业进行间接支持。
(1) 中央财政合力会同各省, 市, 自治区, 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来建立健全各地的信用担保体系, 同时, 完善和发展省级再担保机制, 各区县每年的政府财政预算应当有一块资金来规范和培育当地的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业, 建立信用担保制度和担保流程, 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完善的担保服务。
(2) 各地要采取积极措施提高信用担保业的担保能力, 具体做法是, 各级政府设立专门的担保基金, 设立国有担保公司, 同时要根据本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和对融资的需求程度实时调整担保公司的资本金, 不断增加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
(3) 要严格限制国有担保公司的营业范围, 将其打造为专为地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机构, 业务以担保为主业, 致力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担保公司的资金流向要受到严格监控, 防止其进入股市和信托等高风险行业。
2.3 规范和完善民间借贷, 发展“草根金融”服务中小企业
(1) 对于民间资本我们要坚持“两手抓”的方针, 一手抓民间资本的规范与监管, 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 划分非法集资和合法民间借贷的界限, 防止因民间借贷出现重大的社会问题;一手要抓正确引导民间资本的发展发展方向, 将民间资本形成合力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正确的途径进入国家融资体系,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草根金融”, 如近年来出现的面向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小额信贷机构以及村镇银行就是民间资本合理引导的好现象。
(2) 要及时推出配套的政策来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体系, 依据现有的经济条件为民间资本入资民营银行设立一定的准入条件, 同时要在业务方面提供及时的指导, 在利率方面给予更大的灵活性。同时, 考虑到民营银行的实力和现有国有商业银行之间的巨大差异, 要从战略的眼光出发, 布局各种不同性质的金融机构的业务方向, 加快金融体制创新步伐, 解决银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问题, 民营银行和国有银行要有不同的功能定位, 各司其职。最后, 加强直接融资体系的建设, 不断扩大民间资本直接融资的比重, 特别是要重点加强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融资力度, 构建多维的、立体的金融市场体系。通过在试点城市开办债券、期货期权交易市场以及股票三板市场探索出一套民间资本参与中小企业融资的成熟方式。
总之, 中小企业融资困局能否顺利打破, 不但影响中国改革步伐的进程, 更关系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成败。尽管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是一项及其复杂的系统工程, 但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政府的宏观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应能及时的得到根本解决。
摘要: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 在增加就业, 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等方面,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引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 其生存环境却十分艰难, 当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问题是融资。关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无论是从社会稳定还是从经济发展来说都非常重要。本文重点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 研究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外在原因, 探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途径。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探索
参考文献
[1]刘秀菲.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2) .
[2]邱兆祥.关于民间借贷合法化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9 (3) .
中小房地产企业困局 篇4
关键词:新常态;中小企业;现金流困局;破解思考
一、破解中小企业现金流困局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国有大中型主导着我国主要经济命脉,但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8%以上,解决了大部分的劳动就业问题,供给了大量的生活消费品;目前的经济环境下许多中小企业现金流出现困局,可能会影响中国经济深化发展和社会稳定。破解中小企业现金流困局,使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将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避免中小企业因现金流困局而破产
受国内外经济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现金流普遍“吃紧”、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下降、现金流趋势与企业利润增长背离等问题。为使得中小企业度过困难,需要破解现金的流动性困局,提高其营运效率,在确保企业有进行正常经营及其基础上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三)使中小企业在稳定发展中壮大实力
国际上有许多大优秀中型企业也是从中小企业发展而来,通过改善经济环境实现有效现金流量的管理破解困局,使企业保持良好的现金流动性,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加强企业实际支付能力,扩大企业发展潜力,提高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
二、新常态下中小企业现金流困局的表现
(一)库存积压严重
中小企业能正常周转库存比例能达到70%已经较好的,有些中小企业常常销售一半处理一半,有的由于质量问题无法处理继续挂在帐上,也有个别企业为了贷款、及面子需要故意不处理库存(保持帐面资产和利润),库存量一年高过一年,而实际能参与生产周转的资金流越来越少。
(二)应收帐款占用比例较高
应收帐款占用比例较高,周转缓慢,产品没有竞争优势,产能产品严重过剩,市场议价促销能力差,多数企业只能以赊购争夺市场份额,由于经济环境较差下家企业大量占用了上家企业资金,终端商家可以长期不合理占用生产企业资金,从产业链到终端销售商算下来不合理占用是商品值的5-10倍(如服装产业链赊欠期:棉农的棉花—轧花厂1-2个月—棉纺厂1-3个月—坯布生产1-3个月—成衣生产厂1-3个月—批发商3-6个月—零售商3-6个月,以及其他的辅助生产1-6个月,而一般生产周转期不足1个月)。
(三)其他应收款金额较大
其他应收款金额较大,资金长期没有参与经营周转,其中部分是老板用于非公司业务或事务,也有的企业用于不规范的投资、高息放贷、个人消费(部分老板土豪消费或参赌),而且目前这些资产基本已是“空帐”。
(四)在建工程长期挂帐,固定资产长期闲置
对项目的投资规模、资金结构、建设周期及资金来源等又缺乏科学的筹划(特别是前几年对房地产投资的盲目参与和工业园区开发“抢地”投资),过度信任地方政府和银行的投资市场利好预期及鼓励,基本未考虑到市场负面变化、政府对流动性调控和银行失信的可能性,对资金流缺乏科学预测和应对,最后造成未完工程(烂尾楼),有的虽已完工但由于无流动资金而停产关闭,企业资金大量沉没。
三、破解中小企业现金流困局的对策
(一)深化改革,调整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深化政府权力体系改革和法律体系改革,真正实现以法治国,以法律手段保障解决“市长的手”解放“市场的手”。
1、政策出台要充分从我国国情出发,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西文经济理论同样也要与国情相结合,我国解放不到80年,改革开放只有三十几年,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市场经济成熟度差距较大,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还带有严重的政府“奶味”,市场经济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中小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过程中,而我们政府机构庞大效率低下、官员素质差权力大,政策制订中偏离实际、执行中以权谋利常有发生,所以,积极的货币政策不要太积极,稳定的货币政策的要确保稳定。2、政府要尊重市场,要让位于市场,政府可以为市场搭建平台,但不能参预市场;可以为企业提供经济趋势“气象预报”但无需对企业的投资和生产指手划脚,市场主体要平等相待,市场资源配置要靠市场竞争调节而不是行政手段调节。3、真正实现“立法、执法、护法和督法”完全分离,做到“权力”是“职责”而非“权利”。法规、条例等(包括解释)应由司法部(局)起草,执法部门、对象、律师共同商研,报人大或人大常委审批。4、调整劳动法,让《劳动法》更适合国情,尊重劳动双方的意愿,既保护劳动者的权利,也要保护创业者的权利,鼓励创业才能解决就业。5、调整部分税收征管法规,适度放宽处罚。现在许多中小企业陷入现金流困局,钱借不来,工资发不出,税法规定逾期3个月要交高于高利贷日千分之二的滞纳金,现在情况下企业哪能三个月就能有钱?这明逼迫企业老板跑路。
(二)改善经济环境让中小企业安心做好实业
1、出台相关规定制约银行失信和落井下石的商业德道缺失行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风险控制适当放宽,让中小企业有个相对稳定的现金周转量,但今年一季度的银行贷款数据还是令人担忧,与房地产贷款增速相比小微企业增加0.6%、工业生产中长期贷款增速还在下降1.3%。2、不再盲目提创多元化经营做大企业,支持企业首先做好产品,做强实业。3、进一步精简机构,减税降息减轻企业负担,使企业“有利可图”。(1)“降税减负”说了很多年,但企业实际税费负担并未感到减轻,由于机构庞大,地方政府普遍存在“吃饭财政”现象,税务机构“任务重”一面在所谓的“减负”一面却在“挖掘”税收,如滞纳金原来可以减免的现在却没有减免了。(2)利率要国内外平衡,我国企业的银行贷款利率是欧美国家的二十分之一,而日本是负利率,中国银行业在这几年国际排名中迅速上升决非好事,如前所述现下中小企业(实际上也包括大中型企业)主要重负之一就是利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如何让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而非劣势是政府首要考虑的问题。
实体生产企业困难,中央政府是虽然清楚,也多次进行了降准、降息,希望能对实体企业输血,但由于资本的“趋利避险”本质,“血液”很难到达中小企业,过度的货币宽松不但没能增加中小企业的资金却会导致工资成本、原材料成本的上涨,资金短缺更加严重,我个人认为降税降息减费是救活中小企业的当务之急!
(三)改革中国教育,增强“工匠”型人才培育
文化、教育的改革,向德国学习教学方式,由于公务员及许多工作招聘以全日制为必要条件,造成了高考成为中国教育的指挥棒,理工类被轻视,技工类被蔑视,技工欠缺,高工稀缺造成中国工业技术进步跟不上市场需要。中国教育改革首要任务是打破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的界限,让更多的年轻人先从技术工作,再根据个人实际需要带职或离职深造学习管理。
(四)为中小企业争取良好的行业竞争环境
1、打破重要行业国有企业垄断,让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有个参与公平竞争平台。2、深化科研成果转化为中小企业的生产力,帮助中小企业提科技创新,以创新抢占细分市场。3、协助中小企业行业联合,提升中小企业的在国际市场的议价能力。4、供给侧不能简单地去产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我们的多数中小企业就这么一点科技水平,生产的就只能这些中低档生活用品,能提升的当然要提升,提升不了的还是要挤市场,而且要帮助企业产能输出,更不能轻易“自宫”为其它发展中国家让路,否则我国将有大量的人口失业,大量的厂房设备浪费。5、善于同欧美国家搏弈为中小企业争取平等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厉以宁.新常态下“小企业”会有“大作为”[J].杂志名称.百度文库,发表时间2015年2月.
[2]蒋继娴.“新常态”经济下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模式探析,杂志名称:百度文库,发表时间:2016年1月14日.
[3]徐建国.危机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杂志名称:现代经济信息,发表时间:2011(14):198.
[4]赵伟.金融危机中我国制造业的理财之道,杂志名称:管理观察,发表时间:2008(18):14-15.
论我国中小企业工资变动博弈困局 篇5
近年来历次两会都明确提出解决目前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的关键点是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这是因为中小企业被认为是失业的消化器, 尤其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 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可达90%以上, 从而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 是良好的社会缓冲器。内需是否能在未来两三年内得到大力扩展, 消费对GDP增长率贡献率是否获得明显增加, 关键取决于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当前我国的“高收入人群更倾向于国际消费”, 而“收入差距过大影响低收入人群消费能力”, 中小企业员工收入上去了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差距以及基尼系数将减小, 边际消费倾向就可以提高, 从而拉动总需求曲线的扩张。从上述第一个和第二个特点看来, 我国中小企业严重依赖出口, 加上劳动对单位产品的价值贡献不大, 导致中小企业员工工资率持续走低, 由于在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这一状况, 造成中小企业员工消费需求不旺盛, 因此消费对GDP增长率的贡献很低。而由于国内消费偏低, 使得中小企业在国内获利较少, 为了获取更大利润空间必然将目光投向出口, 使得国内消费更加萎靡。这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其结果是:国内的消费长期上不去, 中小企业越来越依赖出口且出口产品价格弹性较小, 中小企业员工工资水平持续偏低。而上述第三个和第四个特点表明, 由于政府部门的干涉和向金融机构进行融资、信贷的困难是造成中小企业发展长期畸形、迟缓, 从而对内需起不到拉动作用的外部原因。
事实上, 若暂时撇开政府的各种优惠、补贴及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每个中小企业作为工资变动博弈的参与者在这个问题上普遍存在着一个困境。是否能突破这个困境, 将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当中的关键一环, 也是我国通过大力扶持中小企业成功实现出口转内需的重要步骤。而突破这一困境, 需要工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双重介入。本文将首先介绍摆在我国中小企业面前的这种博弈困境, 继而为打破这一困境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同时对政策对宏观经济可能造成的其他负面效应加以评述。
1 从“猎鹿游戏”到我国中小企业工资变动的博弈
猎鹿游戏:一群猎人集体出去打猎, 他们必须共同合作去猎同一头鹿, 才有可能猎到鹿, 此时每个人效用为10。而只要有一个猎人去打兔子, 其他猎人就无法猎到鹿, 打兔子的猎人获得的效用为12, 其他猎人效用为0。于是在每个猎人都是完全理性的前提条件下, 剩余的猎鹿者自然会意识到猎鹿已经毫无意义了。因此只要有一个人先去打兔子, 则所有人都会选择去打兔子, 如果每个猎人都去各自打兔子, 因兔子数量有限, 实际上每个人得到的效用是8。所以这个博弈的纳什均衡有两个:要么是所有人都一起猎鹿, 大家的效用均为10;要么是大家都各自去打兔子, 每个人的效用为8。也就是说, 如果将上述博弈看做是一个效用空间S{u1, u2, …, un}, 则最后必然得到两个纳什均衡:S1{10, 10, …, 10}和S2{8, 8, …, 8}。其中, n为猎人的数目。可以类似地认为, 如果暂不考虑可能带来的通货膨胀率上升等负效应, 中小企业工资水平同时上升一个幅度, 不仅可以增加中小企业员工的消费能力, 也能够大大地刺激内需, 减小收入分配差距, 更可以充分调动中小企业员工的生产和研发积极性, 从而加快我国中小企业由出口型向内销型的转变, 减少中小企业对出口的依赖, 增强其自身的资金筹措以及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但是在工资变动问题上, 类似于上述猎鹿游戏,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下面的博弈困境, 我们可以分几种情况来讨论这个问题:
(1) 如果所有的中小企业都遵照约定在几乎是同一时刻提升工资水平, 则他们的员工的就会在同一时刻增加消费能力, 从而有了提高消费层次的愿望, 对于每个中小企业来说, 这无疑会增加他们各自的利润, 每个员工的福利也会相应地提高, 这对整个社会来说当然是最好的情况。
(2) 如果按照约定, 中小企业雇主应该在同一时刻提高工资, 但是有一家企业却依然保持低工资水平, 则他的产品或服务的销量由于其他企业员工的边际消费倾向的提高而上升, 从而带来其利润的增加, 加上他的工资成本依然偏低, 导致他的总利润比情况 (1) 中每家企业各自的平均利润还要高, 而其他企业则由于该企业员工的消费能力没有提高而尚未达到预计的产品销量, 还必须承受较高的工资成本, 因此各自的利润水平比情况 (1) 中要低很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会倒退至工资变动前的水平, 导致每家企业的利润回到初始状态, 无法引起社会消费能力和边际消费倾向的提高。
(3) 还可能出现一种情况, 为了获得暂时的高利润, 经过约定以后, 在其他企业均提高工资待遇的同时, 某一家企业不仅不作出提高员工工资的变动调整, 反而降低员工工资, 在短期内他的利润额来自三个方面:①其他企业员工提高工资水平后对该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愿望的增强使得他的产品或服务销量迅速攀升;②人力资本对企业利润的贡献与企业员工工资成本之差;③减少的员工工资。这种情况下, 其他企业争相降低员工工资至该企业的水平, 达到新的纳什均衡, 在新的均衡点, 所有企业的工资水平甚至不如调整前的水平, 员工的消费倾向会更低, 对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贫富差距都会带来更负面的效应。这显然是最坏的情况。
上述几种情况有几个假设前提: (1) 所有企业信息是透明的, 也就是完全信息的博弈。企业知道他采取这一步骤以后自己的效用以及其他企业的效用, 企业也通过各种途径知道其他企业是否采取了这一步骤, 因此只有少数几家企业首先提高工资水平的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 (2) 企业员工工资水平上升以后, 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会相应提高, 这一点似与常规不符, 但在前面的总述中笔者已经阐明在我国目前特殊的经济状况下, 中小企业员工的收入与全社会边际消费倾向是正相关的。 (3) 每家企业在作出工资变动的行为之前均对成本——收益作过理性分析, 也根据以往数据对工资变动以后由于员工积极性的提高和研发能力的增强而带来的未来收益做了估计。 (4) 排除了短期内可能产生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即中小企业员工的消费能力取决于名义货币收入, 而不取决于实际货币收入。
然而现实情况并不符合上述前提条件, 首先, 多数企业信息是不易获得的, 渠道是不通畅的, 也是不透明的, 不了解是否所有企业均按照要求提高了工资水平, 也不了解自己在博弈中损失的效用具体是多少。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非完全信息的博弈过程;其次, 多数企业未经过理性分析, 所以也没有形成集体提高工资水平的共识, 往往这一过程是由国家政策和工会组织共同推动的, 企业之间难以产生默契, 短期投机心理较重, 即使有最低工资率和劳动法等约束, 也不可能对宏观经济作出理性判断和作长期发展的准备。这两点决定了中小企业在工资变动问题上存在着一个难以逾越的困难局面。
2 国外相关情况对比分析
在猎鹿游戏中, 只要有一个猎人私下去打兔子时, 整个群体就会迅速趋向效用空间为S2{8, 8, …, 8}的纳什均衡, 而每个猎人的效用为10的纳什均衡只有当全体都去干同一件事——猎鹿才有可能。计算出现效用空间S1{10, 10, …, 10}的概率为undefined。而我国中小企业由于普遍缺乏大局观, 因此如果没有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证, 想要达到这一局面是不可能的。下面我们通过美国的例子, 并从中为我国中小企业突破这一博弈困局提供政策参考。
战后美国经济经历了五次较长的快速增长期, 几乎全是由中小企业引起的内需增强拉动的, 其中尤以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2000年前后的“黄金十年”为最长周期。就2000年这一年来说, 其“国内生产总值比上一年增长了4446亿元, 其中最主要是民间消费增长了3158亿美元, 经济增长率为5%, 其中3.57%的增长率来自中小企业的贡献。中小企业工资水平的提高对美国内需增长起决定作用, 降低了失业率, 占美国经济主体部分的民营中小企业因产品服务的出口价格弹性较小也加固了美国经济抗击国外金融冲击的能力, 并加快了中小企业自身的结构调整和组织建设。美国刺激普通中小企业提高工资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1) 实施最低工资法; (2) 财政支持; (3) 金融机构支持。除此以外, 政府或民间金融机构还对美国中小企业进行了有效的资金支持, 即加大中小企业融资力度和拓宽其融资渠道, 提高获取银行服务的便利性, 这些措施也都降低了中小企业在提高工资以后其期望利润反而减小的风险, 对我国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所起的作用有所借鉴。
3 对我国中小企业突破工资变动博弈困局的政策建议
为了使它们摆脱目前面临的博弈困境, 除了提供有效的政府财政和金融机构支持以外, 还须拓展信息渠道, 制订相关制度以防止企业压低工资等。具体说来, 我国应采取的政策主要包括:将工资增长水平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范围之内, 各级政府应当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工资收入分配问题;完善并实施最低工资法案。具体措施包括:增加中小企业确定最低工资标准制定的因素;修改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方法;明确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最低工资的计算方法等等;由于中小企业对别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 往往会影响到中小企业工资变动的决策, 这是我国中小企业难以突破这一困境, 实现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这在我国属于特殊情况。因此, 有必要采取“提高社会对中小企业信息的采集工作的认识度, 合理配备人员为中小企业信息采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完善征信管理系统功能保障网络畅通”等措施。在中小企业纷纷采取提高工资水平来吸纳就业, 促进内需时, 如果有些企业逆向而行, 政府可以利用财政对这一博弈过程中受损的企业给予补贴和政府购买两种形式的扶持, 进而有效避免这些企业的工资水平重新下调的趋势。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要拓宽, 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比例要加大。最后, 也要加强中小企业之间、劳资双方、政资双方的工资协商, 也是实现工资快速增长的有效保证。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是提高就业率、刺激内需和促进民间资本活跃的最主要力量,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外向型增长阻碍了国内就业、内需的增长。从“猎鹿游戏”中得到启发, 认为我国各中小企业之间在工资变动过程中存在一个类似的博弈, 而由于我国信息不完备、信息渠道不通畅、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扶持存在缺陷、最低工资标准不完善等原因使这一博弈过程成为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大难题。针对目前面临的这一困境, 借鉴国外中小企业发展过程当中的经验, 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顺利突破这一困境提供决策参考。
中小房地产企业困局 篇6
近年来历次两会都明确提出解决目前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的关键点是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这是因为中小企业被认为是失业的消化器, 尤其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 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可达90%以上, 从而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 是良好的社会缓冲器。内需是否能在未来两三年内得到大力扩展, 消费对GDP增长率贡献率是否获得明显增加, 关键取决于中小企业的的发展状况。当前我国的“高收入人群更倾向于国际消费”, 而“收入差距过大影响低收入人群消费能力”, 中小企业员工收入上去了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差距以及基尼系数将减小, 边际消费倾向就可以提高, 从而拉动总需求曲线的扩张。从上述第一个和第二个特点看来, 我国中小企业严重依赖出口, 加上劳动对单位产品的价值贡献不大, 导致中小企业员工工资率持续走低, 由于在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这一状况, 造成中小企业员工消费需求不旺盛, 因此消费对GDP增长率的贡献很低。而由于国内消费偏低, 使得中小企业在国内获利较少, 为了获取更大利润空间必然将目光投向出口, 使得国内消费更加萎靡。这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国内的消费长期上不去, 中小企业越来越依赖出口且出口产品价格弹性较小, 中小企业员工工资水平持续偏低。而上述第三个和第四个特点表明, 由于政府部门的干涉和向金融机构进行融资、信贷的困难是造成中小企业发展长期畸形、迟缓, 从而对内需起不到拉动作用的外部原因。
事实上, 若暂时撇开政府的各种优惠、补贴及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每个中小企业作为工资变动博弈的参与者在这个问题上普遍存在着一个困境。是否能突破这个困境, 将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当中的关键一环, 也是我国通过大力扶持中小企业成功实现出口转内需的重要步骤。而突破这一困境, 需要工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双重介入。本文将首先介绍摆在我国中小企业面前的这种博弈困境, 继而为打破这一困境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同时对政策对宏观经济可能造成的其他负面效应加以评述。
一、从“猎鹿游戏”到我国中小企业工资变动的博弈
猎鹿游戏:一群猎人集体出去打猎, 他们必须共同合作去猎同一头鹿, 才有可能猎到鹿, 此时每个人效用为10。而只要有一个猎人去打兔子, 其他猎人就无法猎到鹿, 打兔子的猎人获得的效用为12, 其他猎人效用为0。于是在每个猎人都是完全理性的前提条件下, 剩余的猎鹿者自然会意识到猎鹿已经毫无意义了。因此只要有一个人先去打兔子, 则所有人都会选择去打兔子, 如果每个猎人都去各自打兔子, 因兔子数量有限, 实际上每个人得到的效用是8。所以这个博弈的纳什均衡有两个:要么是所有人都一起猎鹿, 大家的效用均为10;要么是大家都各自去打兔子, 每个人的效用为8。也就是说, 如果将上述博弈看做是一个效用空间S{u1, u2, …, un}, 则最后必然得到两个纳什均衡:S1{10, 10, …, 10}和S2{8, 8, …, 8}。其中, n为猎人的数目。可以类似地认为, 如果暂不考虑可能带来的通货膨胀率上升等负效应, 中小企业工资水平同时上升一个幅度, 不仅可以增加中小企业员工的消费能力, 也能够大大地刺激内需, 减小收入分配差距, 更可以充分调动中小企业员工的生产和研发积极性, 从而加快我国中小企业由出口型向内销型的转变, 减少中小企业对出口的依赖, 增强其自身的资金筹措以及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但是在工资变动问题上, 类似于上述猎鹿游戏,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下面的博弈困境, 我们可以分几种情况来讨论这个问题。
如果所有的中小企业都遵照约定在几乎是同一时刻提升工资水平, 则他们的员工就会在同一时刻增加消费能力, 从而有了提高消费层次的愿望, 对于每个中小企业来说, 这无疑会增加他们各自的利润, 每个员工的福利也会相应地提高, 这对整个社会来说当然是最好的情况。
如果按照约定, 中小企业雇主应该在同一时刻提高工资, 但是有一家企业却依然保持低工资水平, 则他的产品或服务的销量由于其他企业员工的边际消费倾向的提高而上升, 从而带来其利润的增加, 加上他的工资成本依然偏低, 导致他的总利润比情况一中每家企业各自的平均利润还要高, 而其他企业则由于该企业员工的消费能力没有提高而尚未达到预计的产品销量, 还必须承受较高的工资成本, 因此各自的利润水平比情况一中要低很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会倒退至工资变动前的水平, 导致每家企业的利润回到初始状态, 无法引起社会消费能力和边际消费倾向的提高。
还可能出现一种情况, 为了获得暂时的高利润, 经过约定以后, 在其他企业均提高工资待遇的同时, 某一家企业不仅不作出提高员工工资的变动调整, 反而降低员工工资, 在短期内他的利润额来自三个方面:其他企业员工提高工资水平后对该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愿望的增强使得他的产品或服务销量迅速攀升;人力资本对企业利润的贡献与企业员工工资成本之差;减少的员工工资。这种情况下, 其他企业争相降低员工工资至该企业的水平, 达到新的纳什均衡, 在新的均衡点, 所有企业的工资水平甚至不如调整前的水平, 员工的消费倾向会更低, 对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贫富差距都会带来更负面的效应。这显然是最坏的情况。
上述几种情况有几个假设前提:第一, 所有企业信息是透明的, 也就是完全信息的博弈。企业知道他采取这一步骤以后自己的效用以及其他企业的效用, 企业也通过各种途径知道其他企业是否采取了这一步骤, 因此只有少数几家企业首先提高工资水平的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第二, 企业员工工资水平上升以后, 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会相应提高, 这一点似与常规不符, 但在我国目前特殊的经济状况下, 中小企业员工的收入与全社会边际消费倾向是正相关的。第三, 每家企业在作出工资变动的行为之前均对成本—收益作过理性分析, 也根据以往数据对工资变动以后由于员工积极性的提高和研发能力的增强而带来的未来收益做了估计。第四, 排除了短期内可能产生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即中小企业员工的消费能力取决于名义货币收入, 而不取决于实际货币收入。
然而现实情况并不符合上述前提条件。首先, 多数企业信息是不易获得的, 渠道是不通畅的, 也是不透明的, 不了解是否所有企业均按照要求提高了工资水平, 也不了解自己在博弈中损失的效用具体是多少。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非完全信息的博弈过程。其次, 多数企业未经过理性分析, 所以也没有形成集体提高工资水平的共识, 往往这一过程是由国家政策和工会组织共同推动的, 企业之间难以产生默契, 短期投机心理较重, 即使有最低工资率和劳动法等约束, 也不可能对宏观经济作出理性判断和作长期发展的准备。这两点决定了中小企业在工资变动问题上存在着一个难以逾越的困难局面。
二、国外相关情况对比分析
在猎鹿游戏中, 只要有一个猎人私下去打兔子时, 整个群体就会迅速趋向效用空间为S2{8, 8, …, 8}的纳什均衡, 而每个猎人的效用为10的纳什均衡只有当全体都去干同一件事———猎鹿才有可能。计算出现效用空间S1{10, 10, …, 10}的概率为21n。而我国中小企业由于普遍缺乏大局观, 因此如果没有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证, 想要达到这一局面是不可能的。下面我们通过美国的例子, 并从中为我国中小企业突破这一博弈困局提供政策参考。
战后美国经济经历了五次较长的快速增长期, 几乎全是由中小企业引起的内需增强拉动的, 其中尤以90年代初期到2000年前后的“黄金十年”为最长周期。就2000年这一年来说, 其“国内生产总值比上一年增长了4446亿元, 其中最主要是民间消费增长了3158亿美元, 经济增长率为5%, 其中3.57%的增长率来自中小企业的贡献。中小企业工资水平的提高对美国内需增长起决定作用, 降低了失业率, 占美国经济主体部分的民营中小企业因产品服务的出口价格弹性较小也加固了美国经济抗击国外金融冲击的能力, 并加快了中小企业自身的结构调整和组织建设。美国刺激普通中小企业提高工资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实施最低工资法;财政支持;金融机构支持。除此以外, 政府或民间金融机构还对美国中小企业进行了有效的资金支持, 即加大中小企业融资力度和拓宽其融资渠道, 提高获取银行服务的便利性, 这些措施也都降低了中小企业在提高工资以后其期望利润反而减小的风险, 对我国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所起的作用有所借鉴。
三、对我国中小企业突破工资变动博弈困局的政策建议
为了使它们摆脱目前面临的博弈困境, 除了提供有效的政府财政和金融机构支持以外, 还须拓展信息渠道, 制订相关制度以防止企业压低工资等。具体说来, 我国应采取的政策主要包括:将工资增长水平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范围之内, 各级政府应当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工资收入分配问题;完善并实施最低工资法案。具体措施包括:增加中小企业确定最低工资标准制定的因素;修改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方法;明确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最低工资的计算方法等等;由于中小企业对别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 往往会影响到中小企业工资变动的决策, 这是我国中小企业难以突破这一困境实现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这在我国属于特殊情况。因此, 有必要采取“提高社会对中小企业信息的采集工作的认识度, 合理配备人员为中小企业信息采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完善征信管理系统功能保障网络畅通”等措施。在中小企业纷纷采取提高工资水平来吸纳就业, 促进内需时, 如果有些企业逆向而行, 政府可以利用财政对这一博弈过程中受损的企业给予补贴和政府购买两种形式的扶持, 进而有效避免这些企业的工资水平重新下调的趋势。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要拓宽, 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比例要加大。最后, 要加强中小企业之间、劳资双方、政资双方的工资协商, 这也是实现工资快速增长的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钟金: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缺陷及完善措施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 2007 (1) .
[2]戴金平、安志勇、杨迁:金融结构与中小企业发展:来自美国的实证及启示[J].金融发展研究, 2008 (12) .
[3]苏坚、苏志:美国的最低工资制度及其借鉴[J].Journal of Yun-nan Finance&Economics University, 2005 (3) .
[4]欧江波、欧群芳:美国对小企业的财政金融支持及其启示[J].企业经济, 2003 (1) .
中小房地产企业困局 篇7
自从浙江银行机构推出了“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合作社模式”与“中小微企业抱团融资555计划”以来, 中小企业的互保联保现象蔚然成风, 在我国的浙江几乎出现了“无商不互保, 无商不互联”的互保联保大繁荣的格局。互保联保融资链在一段时期内极大地解决了浙江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这样就促进了融资链条的集群性、捆绑性、深层性延伸。当经济持续向好, 信贷宽松的情况下, 这条融资链条会形成良好的互保联保关系, 但当这条链条上的任何一家企业出现问题时, 其他关联企业则必然会为其承担连带责任。
2 中小企业互保联保的起因与问题
2.1 起因:企业“互联”——不得已而为之
浙江中小企业的“互联” (互保联保) 皆源于融资困难, 而企业之间的互保联保则可以免去使用抵押物进行抵押的麻烦与不便。这种“互联”, 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确也起到了“危时救急”的作用。最重要的是银行支持这种做法, 因为, 这样一来, 用放大了的“信托”保证了银行贷款的安全性, 当然, 也就无形中将单独企业的信贷风险转嫁成了企业之间的连带风险责任。这种做法虽然在早期为浙江的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的助力, 但是, 这种捆绑式的互保联保链条中, 一旦有任何一方出现经营风险必然导致风险的放大效应, 因而会形成“危时要命”。
2.2 问题:成也“互联”, 败也“互联”
规模不断发展的互保联保关系链条最终形成了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日益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链条, 这个链条中的任何一环都对其他环节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影响,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势必会造成连锁式的“链式反应”与“多米诺骨牌效应”, 最终必然造成整个利益共同体链条的整体崩溃。真是成也“互联”, 败也“互联”。
2.3 “互联”导致集群性、捆绑性风险倍增
在融资难的窘境之下, 浙江的中小企业采取了抱团求生, 抱团求发展的策略, 形成了我国其他地区所没有的“集合信托”的力量, 这种力量的确为浙江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现金流与资金链的保障作用。但是, 同样由于“集合信托”, 使得这些中小企业形成了集群性、捆绑性风险[1] , 由于环环紧扣、环环相连, 一旦其中的一环断裂, 就会使每一环都产生系统性风险。虽然带来融资的方便, 但是一旦银行紧缩银根或者是这些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个链条出现危机, 而且这种危机不仅仅会危及其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企业, 而且会危及整个链条中的数百甚至数千家企业。进而形成“一环断、环环险”的困局危境。
3 互保联保困局
3.1 规模越大、风险越大
互保联保的规模越大, 其中隐含的风险就越大。如果只是几家企业之间进行互保, 那么即便是其中的某一家企业出现问题, 连带责任也只会危及这几家企业, 仅此而已。但是, 如果这种互保形成规模, 而且形成嵌套式互保联保, 那么, 其中任何一家企业出现的问题都会产生“链式效应”, 导致整个链条中的数百甚至数千家企业面临“连坐”的风险。互保联保的规模越大, “连坐”的风险也就越大。
3.2 逆势盲目投资的恶果
在国家银根并未紧缩的情况下, 互保联保使中小企业获取融通资金极为便利, 这就使得参与互保联保的企业竞相扩大投资规模, 甚至在全球经济危机开始波及我国, 我国经济形势明显下滑时, 有些互保联保的中小企业仍然逆势盲目投资, 因为风险大家共担而利益一家独得, 所以, 这些企业有恃无恐, 不甘落后, 这就给互保联保危机埋下了种子。
3.3 危机显现
庞统的连环计使曹操的战船连接在一起形成了“船船通如平川”的壮观景象, 但是这些船却因此而被牢牢地“捆绑”在一起, 利益与风险也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于是才有了“火烧赤壁”的悲剧[4]。在浙江出现的中小企业互保联保困局正如当年的火烧赤壁一样, 一旦一家企业出现问题, 所有的企业都会受到波及, 影响范围之广, 程度之严重不啻是一场小规模的“经济危机”。对于全国的局面来讲可能是小规模的“经济危机”, 但是, 对于浙江局部而言却是“致命”的危机。
4 中小企业困局的破解
4.1 中小企业困局的破解
(1) 中小企业成长的烦恼。
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从来都是我国中小企业成长历程中的一个最大的烦恼[2]。我国浙江的中小企业在这方面也不例外, 因此才会出现抱团融资的“壮观景象”。互保联保虽然使得我国的浙江中小企业得以顺利渡过了“成长的烦恼”关, 但是更大的隐患摆在眼前。
(2) 既要“互联”, 又能“隔离”。
中小企业既要企业之间的“互联”, 又能在必要时进行快速隔离, 拆解开“铁索连环”以免“火烧赤壁”。虽然这看似极其困难, 却并非不能实现。类似我国浙江中小企业的融资难与资金短缺现象在世界各国都广泛存在着, 但是发达国家采用的是政府扶持、银行支持、民间自助的模式。而且民间自助的模式并非如我国浙江中小企业那样的简单, 而是成立企业联盟组织, 当联盟中的任何一家企业出现问题时, 企业联盟可以利用联盟的力量快速组成“铁索连环”全力解决问题。这样的联盟既有互保联保的优势又没有互保联保的风险, 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破解困局的举措。
(3) 避免“蝴蝶效应”的最好方法。
避免“蝴蝶效应”的最好方法就是剔除整个系统中的不良因子。我国浙江中小企业在大规模的互保联保过程中没有注意到有选择地互保联保, 使一些不良企业混迹其中, 这些不良企业利用极为方便的融资条件与融资环境进行非法勾当, 导致问题的发生危害整个系统, 因此, 破解困局的最好方法就是在互保与联保时有条件地选择互保与联保对象。
(4) 破解中小企业困局的治本之道。
化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是破解中小企业困局的治本之道, 我国浙江中小企业之所以会深陷互保联保泥淖的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融资难, 融资难是这一切的根源, 只要破解了融资难的问题, 一切问题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4.2 银行在困局破解中应发挥关键作用
(1) 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银行应充分发挥其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的作用, 全力帮助中小企业尽快突破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瓶颈, 使得中小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实现中小企业的腾飞, 从而走出融资与资金的梦魇, 这样, 中小企业才能免受互保联保的困扰。
(2) 助中小企业早日摆脱融资困局。
一方面银行可以在贷款期限到期之前提醒中小企业注意还贷期限, 以免过度盲目投资, 另一方面在已经形成危机困局的情况下, 银行更不能“穷追猛打”, 否则将使得浙江商界“哀鸿遍野”, 后果不堪设想。银行的怀柔政策可以在双方互利的基础上实行, 给中小企业一个较为现实的延缓期限, 同时在利息上可以略有上浮, 这样不但银行可以获得较大的实惠, 而且相当于给了中小企业一线新的生机, 不仅如此, 银行还要设立浙商中小企业危急救急专项资金以帮助处于危急中的中小企业早日顺利摆脱困局。
(3) 政府在小企业困局的确解中, 应发挥其重要作用。
“有困难找政府”一直是我国人民政府对外宣传的一句类似于“为人民服务”口号, 当浙江中小企业真正遭遇到互保联保困局的时候, 这些中小企业最先想到的自然是政府。虽然我国的政府并不是金融机构, 但是, 政府的协调、管理、监督能力是其他任何金融机构与管理机构都不具备的。因此, 在破解浙江中小企业互保联保困局的过程中, 浙江省的政府机构必须充分发挥其调解机制, 由政府设置应急转贷资金, 使得互保联保企业能够在政府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与企业之间、银行与企业之间构筑一道得以帮助企业渡过暂时性难关的缓冲屏障, 而不致因为互保联保中的一家或几家企业的问题而使得整个浙江企业“牵一发而动全身”。
5 结 论
针对上述分析与综述, 我们看到, 是融资难将浙江中小企业推向互保联保的不归路。因此, 融资问题是破解浙江中小企业困局的关键, 只要解决融资难问题, 一切都将迎刃而解。
有经济学家建议, 应该思考如何完善互保制度, 比如建立企业与银行、银行与银行之间的良性沟通机制;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出台风险防范细则;建立健全投融资体系, 鼓励股权融资、直接融资, 防止牵一发而动全身[3]。融资难问题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我国目前不完善的金融机构[5]体制, 浙江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局也给我国的金融体制敲响了警钟, 大力改革金融体制让融资问题不再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梦魇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傅白水.如何化解互保联保捆绑性风险[J].浙江经济, 2012 (16) :16-18.
[2]吴敬琏.中小企业成长的烦恼[N].中国经济导报, 2010-11-16.
[3]商意盈.浙江民企陷入互保联保困局亟待破解[EB/OL].[2012-07-25].http://www.zj.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2-07/25/c_112532072.htm.
[4][美]厄威克·弗莱姆兹.增长的痛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8.
中小房地产企业困局 篇8
1 新时期“三难”危机的表现
1.1 招工难
2010年年初以来, 东部沿海地区中小企业频频遭遇“招工难”、“用工荒”。4月份以来江苏部分中小企业出现停工、半停工现象。企业主反映, 手头的订单并不少, 可就是担心企业缺电、缺工, 生产不了那么多产品。一些企业由于担心招人难, 已经在劳动力市场开始了明年的工人“预订”。在劳动力成本上涨、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等因素的重负之下, 一些中小企业原本就很微薄的利润再次被压缩, 部分中小企业再次遭遇生存困境。
1.2 用电难
2010年5月, 国务院正式发布了淘汰落后产能的通知, 随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向社会公布了18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 重拳淘汰落后产能的警报拉响。几乎所有的错峰限电方案都首先将中小企业列为拉闸对象。对很多企业来说, 电价的上涨对其成本的冲击并不算大, 没有电用, 才是最无奈的事情。江浙地区受“拉闸限电”的管制, 月用电额削减了50%~60%, 甚至办公用电都没法保证。拉闸限电带来的影响, 甚至已波及所涉企业的产业链上下游。
1.3 融资难
一份来自工信部的中小企业简报称, 2010年中小企业平均库存周转率比上年下降4.6%, 应收账款周转率比上年下降12.1%;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周期达到99天 (2009年为91天) , 平均存货周转周期达到126天 (2009年为124天) , 两者之和达到225天, 表明中小企业周转性资金继续吃紧。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主要体现在:应急性的资金需求难以获得, 维持资金链的需求难以满足。受危机影响, 一方面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 流动性收紧;另一方面银行更加重视风险控制, 规模以下小型企业贷款的难度也在增大, 一些小型微利企业的固定资产少甚至没有, 无法采用抵押贷款, 成为贷款难的主要原因。如此, 部分企业可能因此而“断粮”, 即使一些企业能够获得贷款, 在数量上也难以满足需求。
2 重新审视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中小企业尽管规模小, 经营能力和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 却是市场中最活跃、最具创新精神的部分, 也是吸收就业的重要载体和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它们的生存状况, 关系着市场活力和社会稳定。
2.1 中小企业是经济增长中最活跃的部分
中小企业是活跃市场的基本主体, 是大企业发展的依托, 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09年9月底, 全国登记中小企业有1 023.1万户, 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统计数据表明: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 缴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同时很多大企业都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成的。中小企业称得上是中国经济增长中最活跃的一部分, 是全球化时代商品流通的主要供应商。
2.2 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
作为扩大就业的一项主渠道, 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 在新增就业岗位中, 中小企业占比超过3/4。其临岗对象不但包括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相当大一部分, 并且也开始成为一些高职生、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重要方向。可见, 中小企业不仅安置了大量的城市下岗职工, 还吸收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 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 缓解了劳动力供求矛盾。
2.3 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中小企业一直是我国技术创新和技术转化的主要载体。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向“专、能、特、新”方向发展, 在不少地方已形成产业群, 构成了专业化协作的基础, 成为大企业配套的供应商, 同时也是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 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
2.4 中小企业是重要的出口力量
当前, 中小企业出口额占全部商品出口额的70%左右, 在服装、纺织品、玩具等家居用品及轻工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中, 中小企业占相当大的比重;在电子通讯设备产品、生物技术等高技术领域, 中小企业出口比重也逐步提高。这一批有实力的企业不但顺利走出国门, 更成为境外投资的重要力量, 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3 为中小企业走出危机困局支招
3.1 来自政府层面的扶助
危机之下, 企业的困难也是政府的困难。国家和地方政府要进一步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制定更加优惠的发展政策。
(1) 多政并举, 全方位为中小企业营造发展环境。各级政府首先要从财政途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降低企业发展成本, 减轻企业负担。目前, 国家已调整了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退税率, 还将进一步研究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 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政策。二要指导和推动各地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经营困难的企业的扶持力度, 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三要大力创立自主品牌, 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要鼓励企业不断研发新产品, 如设立新产品研发奖, 对新产品投产前若干年施行减税。四要积极调整用电结构, 科学管理用电, 多投入使用新能源。大力增加区外来电, 如江苏省针对“用电难”, 计划接受蒙东的区外来电, 进行点对点直线供应, 同时合理安排天然气发电。
(2) 建立公共服务平台, 推动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建设。引导和支持各类融资担保、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创业辅导、人才培训等服务机构转变观念, 加强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金融、商务、市场等信息服务, 重点提供有关产业、市场前景、环境变化、价格波动等中小企业关心的重点热点问题的信息, 同时, 及时公布政府发展中小企业的有关政策变动情况。
(3) 通过政策创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金融方面, 货币政策一定要注意惠及中小企业, 尤其是小企业和微型企业。确保对中小企业合理的贷款总额, 加大市场对有效率的中小企业的融资贷款力度。进一步加快建设社区和村镇银行, 加快规范和利用民间资本, 加快构建各级政府和社会资本联动投资的中小企业担保和再担保公司。税收政策方面, 可对中小企业实施减税支持, 提高中小企业税收起征点, 降低其税负。在外贸政策方面, 可采取出口退税的方法, 提高出口企业产品竞争力, 鼓励其继续开拓国际市场。
3.2 企业自身层面的调整
中小企业不能仅仅依赖政府或市场的一系列相关政策, 最主要的是企业必须采取自救方案。
(1) 加薪留人, 重视引进人才。有的企业给的工资还是几年前的水平, 并且没有其他福利, 难以吸引到员工。而东部沿海地区的生活成本要比中、西部高很多, 因此包食宿、加班带来的有限工资已经不足以吸引劳动者了。现在只有企业待遇好、工资高、环境好, 才能抢到人。因此, 调高工资是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但涨工资还应该看企业的实际情况, 一些加工制造业的企业利润本来就很薄, 如果延续原先的低端产业发展思路, 就业容量不仅有限, 工人工资也没有提高的基础。促进就业的关键还在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另外, 企业要重视引进人才, 发挥人才作用, 可以通过市场招聘、高端挖掘、校企合作、网上招聘等模式引进企业所需人才。
(2) 转型升级, 拓宽发展领域。中小企业应对自身发展的战略定位进行重新规划。从目前的情况看, 中小企业必须加大科技投入, 努力开发新产品,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这是目前中小企业应对新危机的重要策略。如从前期的加工、贸易等领域, 向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拓展。如果条件许可, 企业还可以走出国门, 到国外去主动寻求同类的合作企业。
(3) 创新信息处理手段。中小企业还可以积极通过构建网络, 通过开辟网络市场抢占先机。在强大的信息平台上与其他企业以及国内、国际市场联系起来, 引入新的客户和业务合作伙伴, 进一步拓展产品需求的渠道,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4) 加强经营管理, 提高运作水平。中小企业要通过有效的手段优化企业管理, 提升员工效率, 促进团队协作。要运用现代管理理论, 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 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 通过培训、示范等方式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档次, 采取灵活的管理决策应对各种实际困难。如企业备战“电荒”, 可选择自发电, 如考虑到成本过高, 企业还可以采取更为灵活的生产方式和作息安排, 合理安排生产。如通过调整工人作息时间:上午上班、下午休息或白天休息、晚上上班;或与同行合作, 停电时可委托不停电的同行工厂加工产品, 有电时则帮助同行加工产品。有些企业还需要改变家族工厂理念, 通过聘请能人, 实行管理外包。
3.3 企业与企业之间积极开展互助
(1) 建立和发展与中小企业配套的服务中心。社会化的服务中心可缓解中小企业信息、人员和技术稀缺的困境, 由此形成的产业链具有广泛的外部性, 在促进地区发展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2) 抱团互补做强做大。无论是资金链问题还是市场开拓问题, 生产同类产品的中小企业尽可能实现资产重组, 引导发展产业集群经济。企业同与自身规模大致相当、产品相似的其他企业实施横向联合, 与对方在管理、技术、品牌或销售网络方面优势互补。企业与上游或下游企业实施纵向联合, 形成产业纵深链, 以求最大限度地获取成本优势, 减小企业市场风险。
4 总结
尽管困难重重, 但中小企业应该坚信温总理说过的“信心比黄金还宝贵”。在危机面前树立信心, 冷静面对, 采取积极措施:降成本, 强管理, 拓市场, 调结构, 上水平,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要勇敢地承认现实,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 积极主动地配合政府开展自救, 就一定能化“危”为“机”。
参考文献
[1]刘佩莉.浅析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J].价值工程, 2011 (5) .
[2]刘文, 陈颖琼.金融危机背景下长三角中小企业如何破围[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 (3) .
[3]王文彪.中小企业需打好三张牌:自救、互救、他救[N].中华工商时报, 2009-03-10.
中小房地产企业困局 篇9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这对中小企业在管理机制、管理水平、营销手段、科技创新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企业越来越迫切地感受到信息的重要性。建立适合企业自身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 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现今管理信息系统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逐渐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方面, 它与现代管理方法相结合, 实现管理和决策的自动化、科学化, 达到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目的。
中小企业使用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合乎市场经济需要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目前已有部分中小企业开始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客户关系进行管理, 但还有部分中小企业对于在企业是否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哪种管理信息系统更适合自己、如何来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和怎样在管理中合理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都还是存在着很多困惑的。针对这种情况, 以下将对四个具有突出表现的困局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1 困局一:中小企业是否真的需要管理信息系统
在中小企业界存在着这样一种说法:“中小企业不上管理信息系统会死掉, 但上得越早死得就越快。”其实这就反映出中小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的一种很真实的看法。所有的企业都知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传统的生产管理和经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是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的。没有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企业就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但如果仓促地使用了管理信息系统, 很多案例又明白地告诉我们这当中失败者是占大部分的。
其实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科学的一次重大变革, 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及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 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 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是促使企业向现代化经营的方向转变,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 增强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管理信息系统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绝对是有益的, 关键是如何来建立和选用符合自己企业发展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 以及如何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中来合理使用管理信息系统。不能因为害怕失败就不用它, 那么这样的企业恐怕就只能原地踏步, 甚至被淘汰出局。
例如国内某仪表生产厂, 各地有200余家分销商, 为了保证及时供货, 需要大量库存做保证, 每年平均库存资金占用高达5000多万元, 严重制约了资金流动。在经过论证后上马了一套管理信息系统, 各地分销商在授权范围内, 通过互联网登录设在甲公司内部的服务器, 实时登记订货需求, 系统经过处理, 自动调配库存, 下单装配。现在此公司不仅稳定了分销商队伍, 还使库存资金占用降低到约3000万元, 大大节约了成本。
事实证明, 中小企业所需的是一套能够帮助他们真正梳理管理流程, 为企业快速成长提供弹性、实时、高效的信息化环境的信息管理工具。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引入管理信息系统, 这是毋庸置疑的。企业进行信息化是企业成熟的表现, 信息化是企业要想发展必须经历的道路,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则是信息化的具体体现。
2 困局二:哪种管理信息系统适合自己
从目前市场上, 品牌林立的管理信息系统中我们可以看出每种系统都是各有侧重的, 那么究竟哪种类型才能真正适合自己的企业呢?这也让很多准备上马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家们很是纠结。让我们先从理论的角度来了解一下目前的管理信息系统究竟有哪些分类。
现代企业中比较普遍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有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ERP) 、供应链管理系统 (SC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CRM) 等。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集合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 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 以获取最大效益和利益, 它的使用可以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和决策能力;供应链管理系统以物流管理为重点, 以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为中心, 它的使用可以帮助公司管理它的供应商关系, 以最佳的方式开展生产计划、原材料购进、生产制造、产品运输和售后服务;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可以协调公司和顾客交互活动的整个商业过程, 以最佳化方式提高公司的收入和顾客的满意度。通俗的说法是供应链管理系统的重点在降低成本,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重点在创造和提供价值, 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则二者兼而有之。
因此如果中小企业要建立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 首先要根据企业的类型考虑清楚自己企业的需求。如果该企业是一个普通的加工型企业, 肯定要考虑供应链管理系统, 因为成本就决定企业的竞争能力;如果该企业是一家以服务为主的电子商务企业, 那么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则是最佳选择;如果要更注重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 那么选择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就可以帮助其轻松应对。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产品中有部分产品则是融合了这三种系统的特点, 那么中小企业在选择管理信息系统的时候是否需要加大投资来选择一款全功能的系统呢?其实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一定不要步入这个误区, 在选择时更多的要注意该系统的易操作性和合理性, 不要一味地追求功能的大而全, 只要适合本企业的就是最好的。有的系统虽然功能强大, 但对你的企业并不适合, 很可能既浪费资金, 又因在使用时因操作困难而导致整个管理信息系统停摆, 或者因为太多功能的无用而导致系统的闲置, 进而导致整个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失败。
另外, 我们在选择管理信息系统时还可以考虑系统的前瞻性, 比如同时引进含有决策支持系统 (DSS) 的系统。该系统可以帮助高层次管理人员科学的制定决策, 它强调系统的灵活性、适应性, 具有了将数据库处理和经济管理数学模型的优化计算结合起来为管理者解决更复杂的管理决策问题的能力。通过科学的决策可以减少很多中小企业在战略决策时常见的“家长式”一言堂, 使决策更具有科学性。
3 困局三:如何来实施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究竟是自己来开发建设, 还是购买现有的产品呢?自己开发技术不够, 购买现有的产品又始终感觉在管理流程上不适合自己的企业, 这是中小企业家们面临的另一个选择难题。其实中小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一定要符合企业自身的特点, 中小企业受制于企业的资金和人才的原因, 最好选择购买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 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同开发商进行部分模块、功能和流程的修改。
根据诺兰模型的理论, 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要经过初始阶段、普及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这六个阶段, 如果企业经历前三个阶段的时间过长, 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还要承担失败的风险, 因此建议中小企业建立的管理信息系统尽快进入诺兰模型理论的第四阶段即集成阶段。但这要求企业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在思想和管理上能坚决到位。
首先是做好前期的调研和准备工作。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对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在企业内部的宣传、选择合适的系统等, 做好这些工作能为后续的建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是企业领导对实施管理信息系统有没有全面、清楚的认识往往影响到员工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看法以及实施的最终状况。
其次如果担心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流程不适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科学化管理, 并为了能够保证管理信息系统在应用后的正常运转, 最好在其投入使用前对本企业的组织架构和生产流程进行重构。目前很多中小企业都是自个体企业或家族企业发展而来, 传统管理模式下的机构设置和生产流程必然有着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 在运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现代化管理后就会产生冲突、出现问题, 因此就有必要对企业的组织架构进行重设。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 也需要在进行信息化管理前对企业的生产流程进行重构, 采用符合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方式进行布局和设置。
最后,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上都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思想, 认为只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了高性能的硬件设备就是做好了管理信息系统。其实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现行的管理信息系统对计算机硬件方面的要求并不太高, 硬件建设资金投入不必太多, 相反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的合理性、人性化、易操作和便于管理才是最主要的。
4 困局四:如何才能让管理信息系统良性运行
管理信息系统好建不好管, 和传统管理模式冲突很多, 稍有阻碍就会导致系统闲置, 又回到传统管理模式, 这些也是很多中小企业在使用管理信息系统时碰到的比较困惑的问题, 要解决这些矛盾, 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重视。
首先是思想认识上的统一。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涉及面广、投资大, 涉及机构调整、管理程序变更等各方面, 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事业, 企业领导和各级员工只有在正确认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 尽量避免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盲目性和消极性, 才能建立起真正实用、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企业领导的态度, 这是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并使其在企业管理中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 可以说企业领导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解以及在实施过程中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成败。还有就是要使每位员工都能明白管理信息系统不是操作工具而是管理工具, 是用来规范管理和提升管理的。还要明确什么是管理问题, 什么是系统问题, 不能总把实施中的管理问题当做系统问题来解决, 从而否认管理信息系统的价值。
其次是人才的培养。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只要有资金的保障就可以, 但如果没有相应人员的管理和使用, 管理信息系统可能就无法正常运转。比如企业各部门的中层干部是富有经验的管理者, 他们熟知企业生产经营的运行机制, 了解管理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他们的参与和使用, 才能使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的工作流程、处理逻辑和工作标准等方面更加科学化;企业各部门的员工和相关的技术人员, 他们是系统建设投入以后的操作者和使用者, 为系统的使用提供基本的数据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他们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提供有益的建议, 为系统的运行、维护和升级提供符合企业经营实际的基础资料, 作为使用者, 他们极大地影响着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所以企业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时必须加强对此类人才的储备和培养。
最后是制度的建立和保证。一个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的运用必然会和传统模式的方法有所冲突, 如何让管理信息系统在阻力和冲突中发挥主导作用, 那就要靠强有力的制度的约束作保障。因为管理信息系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因此在遇到已被多数人认同的关键执行点时, 要求各执行层必须无条件的先执行, 不要还没有执行就大谈各种问题。毕竟要让流程、观念获得所有人认同, 那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应用就遥遥无期了。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是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必然发展趋势, 只有建立起现代管理模式的企业才可能在市场中立足, 有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合理应用, 才能为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提供更充分的数据服务和决策支持。同时管理信息系统也在不断综合新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改善系统功能, 以提高更完善的服务或满足新的需求。因此企业也不能居于现状, 在使用好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同时还应将系统进行更多功能的扩充和流程优化, 让管理信息系统真正成为企业管理的好帮手, 使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道路更宽广。
摘要:信息化是中小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提升创新能力, 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中小企业越来越迫切地感受到信息的重要性。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体现, 但目前中小企业对于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和应用等方面都还存在着很多困惑, 笔者针对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困局
参考文献
[1]刘利伟, 房永健.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1 (6) .
[2]丁群福, 黄江军.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中小企业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 2008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