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

2024-06-20

茶文化(精选12篇)

茶文化 篇1

一、茶文化

(一) 茶文化的含义

所谓的茶文化, 以茶为基础, 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和社会想象。经过长期地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互相影响, 进行有机地融合, 从而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 茶文化的核心——茶道

中国茶文化, 如王玲所说的, 茶艺和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茶艺是茶文化外部的表现形式。这是茶的制造, 煮法, 对茶的品尝等等的技术。茶道在进行茶艺的时候, 是追求精神境界和道德的体现。这是茶文化的内部体现。再者, 茶道作为理念, 引导着茶艺。有关茶的物质和精神的综合体现是茶文化, 广大的茶文化的范围的核心体现也是在茶道。

二、中国的茶文化

从很久以前开始, 茶作为中国的特产, 中国是茶的最初起源地。1993年4月在云南, 以中国为首, 日本, 韩国, 美国等9个国家的学者参加了保护中国古代的茶木遗产的研究小组。再者, 茶木的原产地是中国的云南省。也就是说, 一开始有喝茶的习惯是源自中国的西南地域。在世界上, 中国是茶文化的故乡。

中国人喝茶追溯于公元前2737年中古时代的神农氏。那个时候, 茶是作为药, 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在晋代, 茶成为了商品, 产量也越来越多。在汉朝, 佛教传入了中国, 佛教也提倡喝茶, 所以, 汉晋魏南北朝的时候形成了喝茶的习惯的重要时期。

在唐朝的前期, 喝茶是仅仅限于统治阶级和学者的生活而已。在唐朝, 茶作为饮料才广泛普及, 成为庶民的习俗。还有, 陆羽在研究茶, 总结经验的同时, 有了著作《茶经》, 《茶经》在世界上作为最古老的有关茶的书籍, 是确立中国茶文化的基础理论。

宋朝, 人们逐渐重视茶的品质和煮法, 茶的品格也得到了细分, 那个时代正是茶的繁荣时期。

明清朝的时候, 随着茶的制作方法和煮法的改变, 制作的技术的提高, 喝茶的技术也在形成, 茶变得更加精细。明清朝是中国茶的制造最迅速的时代。

三、日本的茶文化

茶道是作为有着700多年悠久历史的艺术, 是日本人的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茶对于日本人来说, 是最为亲切的饮料。日本的茶文化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从中国传到日本的茶的由来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奈良时代的遣唐使传入的时期, 1422年根据《公事根源》里面记载的, 729年, 在季御读经的行茶的仪式上, 圣武天皇在众僧中赐茶, 遣唐使成功把这个茶传入日本。

第二个时期是平安时代的遣唐使的时期。作为同时代的历史书《日本后纪》中记载, 在唐朝学习的僧士永忠在815年, 为嵯峨天皇献上了煎药。

第三个时期是镰仓时代的僧士荣西。荣西在宋朝时在学习临济禅的同时购入了茶的种子。在镰仓时代, 由于茶的产量的增加, 从而庶民喝茶的人口数量也逐渐增加, 终于到了室町時代, 茶店开始出现, 庶民在喝茶。

第四个时期开始出现了抹茶盛行的景况。那是在江户前期, 从福建省东渡日本的隐元禅师的活动。在当时的明朝, 随着煎茶的盛行, 隐元也将之传入日本。随着那个时期煎茶的制作方法的改进, 1738年蒸煎茶法的开发成功了。

四、中日茶文化的比较

(一) 中日茶文化的共通点

1.茶文化的社会机能是相同的

茶文化除了满足生理需求, 也可以满足心理需要。茶道精神是通过茶艺得到体现, 那是人们在追求高尚的一种精神境界。

茶文化的社会机能有如下三点:茶可以提高人的品格——陶冶自身的人格;茶是对客人的尊重——搞好人际关系;茶在道德上的体现——净化社会氛围。

2.茶文化的精髓是相同的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和”。提出了平和地相处, 互相地尊重。例如, 当客人来的时候, 主人主动沏茶给客人, 表达好意。日本的茶道是指人类和自然、物、人之间的和谐。随着季节的变化, 古老的习惯是心理之间的沟通是“和”的体现。具体而言, “和”的基础在于茶的道具和装饰茶室的艺术品的综合艺术的体现。例如, 茶室是举行茶会的房间, 一边品尝茶, 主人一边与客人通过打开心扉, 与客人进行融洽的交流的场所。总之, “和”是中国和日本茶文化的精髓所在。

(二) 中日茶文化的不同点

1.中日茶文化的礼节不同

与日本茶道的礼节相比, 中国的较为简单一些。像日本茶道那样繁杂的礼节是没有的。中国自古以来虽说有茶道, 但是宗教的氛围并不浓厚。人们有选择和发挥的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兴趣, 从不同的角度来选择不同的茶的形式和思想内容。然后, 继续发挥创造力, 因此, 也没有形成严格的形式和规则。

日本的茶道是在茶室和庭院等有关居住的空间, 选择茶具和鉴赏工艺, 还有出席茶会时通过吃怀石料理和点心, 为了使客人的心情愉悦的制作手法而融合一起的综合艺术。有关把礼节和技巧作为基准的茶道的艺术性, 哲学者谷川徹三在《茶的美学》中说道, 把身体的所做的事情作为媒介而进行演出的艺术。所以存在着繁琐的, 复杂的技术, 然而, 茶的制作方法称作技巧.

总之, 在日本, 主人和客人通过心灵的交流, 以传统的喝茶的仪式, 至今也非常盛行。不仅仅是礼仪制作方法, 以茶杯等茶的道具为首, 茶室和庭院的鉴赏, 与客人内心进行愉快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

2.中日茶文化的思想基础的不同

中国茶文化的思想基础是儒家、道家、佛教的融合而成。儒家是《中庸调和》的学说, 道家是神灵和人的结合的思想、长生不老的观念和养生的观念, 佛教是修身养性的精神。这些互相融合一起, 互相结合。茶的礼仪是中国茶文化的主要内容, 表达了儒家的思想。那是《三道茶》所重视的, 一个是不喝茶, 表达敬意;第二是通过喝茶。进行聊天;第三是不喝茶, 送走了客人。还有, 在安静的室内喝茶, 那种环境是道家思想中的重视静寂和清洁。佛教是把觉悟和喝茶相结合起来。

日本茶道的思想基础是对中国的禅宗思想的表达。日本茶道的精神是以考虑禅宗为基础, 在镰仓时代, 在日本全国随着禅宗的传播, 茶道也在全国传开来。

3.中日茶文化的精神不同

中国茶文化的精神:浙江大学的茶学的庄晩芳教授在《茶文化浅谈》中提出了茶的精神是“廉”“美”“和”“敬”。那是清廉洁白, 美丽享受, 平和交际, 相互尊敬。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程启坤提出了“理”“敬”“清”“融”, “理”是喝茶的理论, “敬”是对茶的尊敬, “清”是清廉洁白, “融”是与客人的身心的融合。茶是一个人享受也可以, 和朋友和客人一起享受更好。一个人安静地沏茶的时候是使自己的心灵处于平和的心情, 是一种心灵的洗涤, 难于言瑜的心境的享受是喝茶的心得。那是“美”和“清”的表现。和朋友一起时, 那是“敬”和“融”的表现。

两位专家对于中国茶文化的精神的总结稍微有点不同。但是他们的意见是和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和特征是大体相同。

日本茶道的精神是完成现代的茶道的原型的千利休提出了茶道的“和”“敬”“清”“寂”。在茶室通过喝茶而进行自我的反省, 互相交流。“清”和“寂”是消除双方内心的杂念, 从而达到“和”和“敬”的目的。

“和”是表达互相友好的事情。“敬”是互相尊重的事情。“清”不是依靠眼见的而是内心的清静。“寂”是远离浮躁。例如, 茶道是重视协调的妙处。特别是茶的道具等作为最具表现力的载体, 协调是重要的要素, 茶会的目的与道具的星座、颜色、季节感等的协调。那是“和”的表现。

4.中日茶文化的审美意识不同

中国茶文化因为, 没有严格的礼仪和技巧, 所以追求自然之美、朴素之美、平和之美。中国茶文化从喝茶到精神活动, 强调与道教的娴静的神仙世界的深厚的关系, 自然之美。例如, 中国讲究喝茶的环境, 在安静的室内, 或者光线不太好的窗下, 或者在野外风和丽日的日子, 或者在冷飕飕的风中。

日本茶道是产生了与禅宗有着深厚关系的所谓的“寂”的精神文化。所谓的“寂”是本着“寂”这样的状态, 进行深思熟虑地行动。在茶道中, 以“寂”这种精神作为重要的支柱, 在茶室这样的安静的空间沏茶而使自己的心得到沉寂。通过这样使自己重新认识自己, 达到精神的境界提高。

5.中日茶文化的人生观不同

中国的茶文化是表示积极的, 乐观的人生态度, 通过茶, 得到激励, 得到乐趣, 失败的时候, 通过茶得到慰藉。

日本的茶文化有个说法是“一期一会”。那是和人的相遇一生可能仅有一次, 要最大的程度善待他人。

中日茶文化的共通点是和。强调人和自然和物之间的和谐。但是, 中国茶的种类有很多, 也拥有着悠长的历史, 包含着丰富的文化, 把儒家、道家、佛教融合在一起。

总之, 中日茶文化虽说有共同点, 也没有不同的特征。中国的茶文化是个大的体系。日本的茶道文化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吸取了中国茶文化的精髓。根据自身民族特征和民族精神的结合, 创立了日本的茶道。如今的日本人将茶道完全融入了日常生活之中, 从而形成了日本民族特有的一种东方文化-日本茶道。

参考文献

[1]佐佐木瑞枝.日本世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9.

[2]大森和夫, 大森弘子.曲维.日本[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7.

[3]陈文华.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2.

[4]多样化日语教育研究编辑委员会.多样化日语教育研究[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5]高旭晖, 刘桂华.茶文化学概论[M].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3.11.

[6]李少林.茶说[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7.10.

[7]陆羽.叶羽晴川译.茶经[M].黑龙江: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4.11

[8]吴鲁鄂, 张杭萍.美丽的岛国日本[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11.

[9]王萍.点击日本[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6.

[10]宛崇利.日本文化概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4.

[11]徐静波.日本饮食文化:历史与现实[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12]斩飞.茶禅一味:日本的茶道文化[M].百花文艺出版社, 2203.

茶文化 篇2

梁晓宇

一、中国茶文化的民族性

2005年4月28日,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时候有针对性地选择了民族文化沉淀的背景老舍茶馆参访,提笔写了“弘扬茶文化,祥和两岸情”,旨在创造一个两岸社会和人民祥和的环境。茶文化不仅包含了人类生活很多美好的要素,茶文化是一种沟通、一种亲近、一种宽容。

中国有着国家级的茶叶科研、教育、文化的专业机构。至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茶文化一直是当代社会重要的文化热点之一,中国的茶文化具有着民族文化要素和社会责任感。中国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相结合,形成各自 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糊口性和文化性,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硕多采的糊口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基诺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与喜庆婚礼,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中国的茶文化融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家诸家之精华,一生为墨客,几世做茶仙的陆羽把诸家之精华与唐代文化特色结合起来,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首创了中国茶道之精神。儒家思想对中国人利用茶进行茶事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茶具、茶礼、茶俗、茶德的功能方面,影响更为深远。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人们感悟到:人必须顺应自然,符合大道,才能获得身心的解放。道家又认为,人生在世界上是件快乐的事情,主张“乐生”“重生”。佛家以“普度众生”的精神为宗旨,主张最大限度地用茶的雨露浇开人们心中的块垒,使人明心见性,不要浑浑噩噩地生活。茶使人清清醒醒地看世界,也清清醒醒地看自己。茶文化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特别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茶文化作为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推崇,作为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茶文化也随时代的发展而融入现代文化理念和时代新元素。

二、茶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性

早在公元前三千多年的武王伐纣时期,茶叶已作为贡品。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是在原始社会的后期,到了战国时期,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公元765年,陆羽终于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在《茶经》初稿写成之后,陆羽继续在江浙一带访茶,制茶,并对《茶经》不断进行订正、补充修改,到公元755年,《茶经》最后定稿。陆羽逝世后不久,他在茶业界的地位就渐渐突出了起来,不仅在生产、品鉴等方面,就在茶叶贸易中,人们也把陆羽奉为神明,凡做茶叶生意的人,多用陶瓷做成陆羽像,供在家里,认为这有利于茶叶贸易。陆羽开创的茶叶学术研究,历经千年,研究的门类更加齐全,研究的手段也更加先进,研究的成果更是丰盛,茶叶文化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陆羽的贡献也日益为中国和世界所认识。茶文化是伴随

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时代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三、茶文化具有鲜明的和合思想

“和合”思想是中国思想文化中被普遍认同和接受的一种人文精神,它积淀于各个时代的各家各派思想文化之中,贯穿于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始终,体现着中国思想文化的精髓和首要价值,是中国思想文化中最完美和最富生命力的。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社会理想追求上,探索和实践如中国哲学奉行“和”、“中”的思维,体现在政治价值观念上是是以和为贵。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强调“礼之用,和为贵”,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儒家经典《中庸》指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秦汉经典也倡导“大同世界”,《水浒传》中的“异性一家”,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核心价值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其思维方式也是“和合”思维。到了近代,康有为著《大同书》,孙中山提倡“五族共和”,这就形成了中国的和合文化传统。所谓“和”是指“和谐、和平、祥和,”合“则是指结合、合作和融洽,”和合“则是在承认不同事物之间的矛盾和差异的前提条件下,把彼此不同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并在不同事物和合的过程中吸取了各个事物的优点和长处,克服了其短处和缺陷,从而使之达到最佳的组合,有序而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推动新事物的发展。要达到“和合”,就要做到“和而不同”,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尊重差异性,既相互碰撞形成共识,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以达到“和谐而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当今世界面临着“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让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对于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中国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大工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茶文化,研究和开发传统文化的人生价值观的思想资源,弘扬和重建民族文化精神,对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传统茶文化关于和合思想的价值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思想,构成互相联系统一的人生价值观,它是中国茶道的核心内容。千百年来,这种价值观潜移默化于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之中,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中国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共同享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她与世界其它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交流融会在一起,形成了共识与认同。

四、新时期弘扬中国茶文化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伟大工程建设中,继承和发扬中国茶文化,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自尊才会自信,自信才会坚守,才会有创新的活力。我们的先贤给我们提供了足以令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厚重的传统文化,这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绵延5000年

不曾中断的文化。我们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有“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共生共处之道;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个人与社会健康互动之道;有“天地之大在德曰生”、“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的创新之道;有“不知荣辱则不能成人”的荣辱观,有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中华文化中“以人为本” “祸福相倚”“贵和尚中”“善为众主”“刚健有为”等许多核心价值观,在中华民族政治、经济、哲学、军事、建筑、医药、天文、历法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中国历史上起过并且现在仍然起着积极作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渊远流长、底蕴丰厚、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基础和价值标准。而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思想,都可以在茶文化里找到核心要素,饮茶本身不但包含着传统文化的无数细胞,而且释放出中国传统哲学的“和合”思想理念。因此,茶文化本身带来的和谐理念、处理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等必将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

姓名:梁晓宇性别:男民族:汉族陕西蒲城人。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涪陵分校讲师,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会思想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

英国茶文化 篇3

自从200多年前茶叶从中国(后又从印度)传人英国之后,饮茶一直被英国人看做是一种悠闲和舒适的享受。茶叶刚传到英国的时候,价格很昂贵,只有富人才喝得起。后来随着包装和运输状况的改善,到本世纪初,饮茶已成为英国人的日常习惯。

英国人沏茶有许多规矩,由于英国一年中大半时间是寒冷季节,所以习惯在泡荼前烫壶,而且沏茶的水一定要煮沸,并马上冲进壶中,否则就认为泡出的茶不香。英国家庭中常用的一种小匙,就称为“茶匙”。放茶叶的数量通常是每位饮者一匙茶叶,另再加一匙作为“壶底消耗”。冲泡出的茶水也有许多专有名称。

英国人饮茶浓淡各有所好,但一般爱在茶汤中加牛奶。而在欧洲大陆国家,习惯饮用清茶,茶具也多使用玻璃杯而不是瓷杯,有时还要放上一片柠檬,这在英国是较少见的。只有在某些特色餐馆里才喝得到柠檬荼。

瓷器工业的发展,带来了茶具的多次演变。18世纪,英国妇女们用碟子饮茶,后来改用杯子,茶杯由原先无柄的变成有柄的那种,这种杯子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极为流行的。现在,在英国也可见到供非正式场合用的大茶杯,但都不带杯盖,带盖子的大茶杯只有在英国少数大城市的中国商店里才能见到。与此同时,体现都市快节奏生活的饮茶方式——袋泡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但还有一些人仍喜欢那种用壶泡饮的方式。

过去那种在正规社交中常见的“下午茶”习惯,现在已不多见。但在家庭、办公室、学校以及建筑工地等场所,每天下午三点半左右都还少不了要喝一次茶。而英国人所说的“tea time”,是指那种比较正规的茶点小吃,多半是在下午主妇们有空闲时,邀几位朋友一起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下午。一般都是客人们坐在舒适的椅子上围成一圈,手捧茶碟和茶杯,饮着佳茗,佐以精致的点心,这也许就是英国版的茶道吧。这种悠闲的饮茶方式在英国比较富裕的南方很普遍,而在英格兰北部以及苏格兰和大部分威尔士这些传统的重工业、矿山、船厂以及农庄地区,就不那么流行了。在英国北方,喝茶往往同吃饭一起进行。下午6点钟左右,在外千了一天活的人们回到家,全家就以热茶加面包、糕饼或者水果点心来充饥。

二次大战以后,英国人的生活习惯有了许多改变,饮茶习俗也不例外。年轻人吸收了欧洲大陆和美国的习惯,喝咖啡渐渐流行起来。饮料商们也开发出了各种品牌的速溶咖啡,在商店、超市的货架上以及电视广告中随处可见,影响了大批英国人的生活习惯。过去的“休息喝茶”(teabreak)也渐渐被“休息喝咖啡”(coffeebreak)所代替。

在英国有一个传统的老习惯,就是在清早给客人送上一杯早茶,在家中这是唤醒客人的最好方法,顺便还可询问客人的就寝情况,以示关心。在不少英国家庭中,特别是对于家庭中的成年人,这种早茶习惯被视为一种享受,但多用在非工作日或周末的早展,尤其是有些丈夫常用它来讨好太太。为了方便喝早茶,英国的高步林公司,创制了一种灵巧的产品——“茶婆子”(Teasmade)。它由一个小钟、一个小台灯和一把煮开水的小壶组成。只要头天晚上预先在茶壶中注入水,并把茶叶放在茶杯中,到预定时间,壶中的水就会自动煮开,接着小壶便自动倾倒开水至杯中。茶冲泡好以后,闹钟便响了,台灯也自动打开,等主人喝早茶。

餐馆中有各色茶叶供选择,如大吉岭、阿萨姆以及“格雷伯爵”茶等。不少餐馆也供应茉莉花茶,许多顾客都很喜欢。但至于真正的中国龙井茶或云南红茶,人们仍很生疏,能真正懂得欣赏和品饮的英国人则更少了。

中西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比较 篇4

1 茶文化之中庸与咖啡文化之理性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方,面向大海,地域广阔,物产丰饶。中国文化生长于一个既相对封闭又十分广阔的地理空间,文化传统受半封闭的、农业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即“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所决定。千百年来,中国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首当其冲是以小农经济为背景的传统儒家思想文化,其特点是 “中庸” “守常” “平衡” “对称”。儒家把 “中庸”思想引入中国茶文化。

茶生于山林中,承甘露滋润,其味苦中带甘,饮之可令人心灵澄明,心境平和,头脑清醒,茶的这些特性与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相符。通过饮茶可以自省,也可以养廉,赋予茶以清廉、高洁的品性。儒家学说认为通过饮茶可以沟通思想,增进彼此的友情,协调人际关系,促进和谐。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而茶文化中从采茶、制茶、煮茶、点茶、泡茶、品饮等一整套的茶事活动中无一不是渗透着和的思想。在泡茶时, “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待客时 “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 饮茶时 “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 品茶的环境与心境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这些都体现了儒家中庸、明论、谦和以及俭德。

西方文化的萌生、发展于相对开放的地理环境,没有具备像中国那样的可以左右整个文化动向的典型的农业区域。西方文化的发源地是古希腊、罗马,地中海北岸的岛屿和半岛,海岛文化不是靠农业,而是靠充满竞争的经商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的海洋地理环境使西方人的性格外向、好动。他们有独立不羁的人格、开拓精神和交易观念。西方诸国是在征战、竞争、奋斗中生存的。地理环境和生产力畸形发展不容西方人 “三思而后行”,必须当机立断作出判断和行动。欧洲各国的国土比较窄小,无法形成像古代中国那种自给自足的长期闭关锁国的自然经济条件,国界的变迁,民族的迁徙,古老习俗、神话和民间传说的一致性,为它们之间的文化交流及相互往来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也造成了文化的开放精神。西方哲人把理性作为人区别于禽兽的一个根本性的标志,这就奠定了西方文化理性的基调,西方文化是理性主义文化,这种文化旨在自我意识中构建一种抽象的理念世界,以抽象的主观规律作为世界的本质,进而达到对世界的理性异化。这也体现在咖啡文化中。咖啡的冲泡从研磨咖啡豆到器具,再到水温比例都有严格的要求,冲泡出来香味馥郁,口味浓厚。这些都体现了咖啡文化的理性主义。

2 茶文化之天、地、人合一与咖啡文化之天人二分

茶文化是天、地、人合一的道家学说。道家认为天、地、人三者是平等的,应适应自然,主动认识规律,这样人才会得到最大的满足。茶产自山野之林,受天地之精华,承丰壤之雨露,正蕴含道家 “淡泊” “宁静” “返璞归真”的神韵,即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传统的文人士大夫虽然接受的是儒家教育,但在政治上受到挫折时,道家的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思想就会影响他们,故而他们普遍遵循的一种处世模式即为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文人们以茶诗来追求心融于山水的理想境界。通过茶这种饮品,去感悟茶道、天道、人道。

咖啡文化主张天人相分,二者是对立的关系。人要生存就必须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西方人崇尚个体主义,在思想上集中体现在它的人道主义的传统上,在行动上集中体现在自由竞争上,突出表现为对个人的人格、价值、尊严等多方面的肯定,对人的个体独立性的尊重与倡导。西方哲学则追求对自然的认识,对万事万物发展规律的把握。为了征服自然,则以实证和严密的思辨手段,明确区分天人、主客、物我,以求达到对自然本体的认识。

3 茶文化之禅宗与咖啡文化之基督精神

佛教禅宗修行的内容,分为戒、定、慧三种。所谓定与慧,即要求僧侣坐禅修行,息心静坐、心无杂念,以此来体悟大道。由于长时间坐禅容易产生疲劳,不少僧侣为打瞌睡而烦恼,而茶具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的药理功能,因此茶与佛教的结缘,最早的契机是茶的解睡功能。随后佛教僧侣对茶有了进一步认识,他们发现茶味苦中微甜,茶汤清淡洁净,适合佛教提倡的寂静淡泊的人生态度,加上饮茶有助于参禅悟道,于是佛教对茶的认识从物质层面又上升到精神层面。我国历史上的许多古代名茶,最初是在寺院种植、采摘并加工的。如唐代最有名的茶“蒙顶茶”,相传是汉代甘露寺普慧禅师亲手所植,是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的茶树。佛教寺院不仅种植茶树,茶事也成为佛寺日常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名寺大庙里,都设有茶堂或茶室,还有 “茶鼓”和 “茶头”。寺院中的茶叶,称作 “寺院茶”。茶在佛教寺院中还起到融洽寺内僧众关系,使僧众之间的感情联系得更加紧密。此外在佛的圣诞日,专人以茶汤沐浴佛身叫 “洗佛茶”,供香客取饮,祈求消灾延年。

根据基督教世界流传的说法,在北非的埃塞尔比亚的卡发省发现的,有一名叫科迪的牧羊人,某日如常出外牧羊,突然发现羊群在蹦蹦跳跳,异常活跃,他仔细一看,发现它们在吃地上的红果实。他估计是这些红果实使得羊如此兴奋。于是,他带着红果实去找修道院的一名神父求教,神父听了牧羊人的话,好奇心骤起,于是把数颗红果实往嘴里送,不一会儿,神父也变得生龙活虎。自此,所有神父在做弥撒前都会吃下几颗红果实,后来命名其为加法果,就是咖啡果了。由此可见咖啡在西方基督教徒中也用于提神。西方文明源于古代的中东、希腊和罗马,宗教和世俗的意识构成了西方文明的基本框架。西方人认为上帝看重个人的灵魂,人的肉体和灵魂、人和自然之间存在着相互对抗的关系。在这种价值观念支配下,西方人有很强的个人奋斗和竞争意识。对西方人而言,生活就像煮咖啡,如果做过的事情失去了原本的新鲜感,就换一种,重新开拓,重新冒险,就像咖啡冲泡过一次之后,就失去了它原来的风味,在口味上变得清淡无味,那就丢弃再换新的开始煮。

4 结论

茶文化是中庸文化,中国人喝茶追求的是静心,静身,修身养性。西方人喝咖啡追求的是激情,热烈,奔放,方便,快捷。两种文化的人相遇时,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就难免互相埋怨对方失礼,准备不周,引起不必要的误解。人类正处于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际越来越频繁,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有助于民族间的相互沟通,促进友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中国茶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整合 篇5

摘要:中国茶文化是经过数千年发展演变而成的独特的文化模式和规范,是多民族,多社会结构,多层次的文化整合系统,漫长的历史积淀,使中国茶文化更显深沉,更显凝重,在它的广袤和无限的丰富性面前,我们难以估...摘要:中国茶文化是经过数千年发展演变而成的独特的文化模式和规范,是多民族,多社会结构,多层次的文化整合系统,漫长的历史积淀,使中国茶文化更显深沉,更显凝重,在它的广袤和无限的丰富性面前,我们难以估量出那沉甸甸的分量。中国茶文化是各国茶文化的摇篮,颇受国内外友人推崇。茶文化之核心为茶道,茶道是茶与道的融合和升华。现代企业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也应该成为一种审美的茶文化活动。本文从茶文化的历史出发,说明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应该把茶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中,通过对茶文化意识的自觉和深化,开设自己的茶室,同时推动企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双向发展。“苏茗茶行”旨在给企业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同时,帮助企业提升文化品味,使苏茗这个品牌走向更广阔的新天地。

关键词:茶文化

企业文化

苏茗茶

整合发展

我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采茶和饮茶的国家。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之国粹。古时,有“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说法。多少年来,中国茶文化吸取了民族优秀传统中无比丰盛的营养,容宗教、哲学、绘画、美学等各家之长,发展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极其珍贵的遗产,在历史的长廊中熠熠生辉。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悠久。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的规模。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叶昌盛,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茶文化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中国的茶文化带着东方农业民族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情调,追求清雅,向往和谐,基于儒家的治世机缘,倚于佛家的淡泊节操,洋溢道家的浪漫理想,借品茗贯彻普及清和、俭约、廉洁、求真、求美的高雅精神,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我的家乡——宜兴,有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区茶文化,这些都和历史有关。据《宜兴县志》记载,宜兴在夏商周时期,属扬州,名荆溪。春秋时属吴;战国周元王三年(前473年),勾践灭吴,隶越;周显王十四年(前355年),楚宣王灭越,属楚;吴、越、楚时,宜兴由荆溪改成荆邑,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荆邑更名为阳羡县。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义兴郡,改阳羡县为义兴县,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年),避王室讳,始改义兴为宜兴县。

宜兴的茶文化,在紫砂文化中有着主要的位置,或者说,茶文化是不可或缺的篇章。宜兴的自然条件很好,不仅是江南的鱼米之乡,也是我国产茶名区之一。根据古书所说的宜兴汉时即有“阳羡买茶”,汉王到茗岭“课童艺茶”的传说,以及邻近地区和《桐君录》“晋陵皆出好茗”的相关记载,宜兴至迟在三国和东晋时,其地便以产茶和饮茶。被后世尊为茶神的唐朝人陆羽,晚年隐居浙江苕溪,写作《茶经》,书中就有了关于宜兴产茶的记叙。“陆羽名荒旧茶舍,却教阳羡置邮忙”。卢仝曰:“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他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的咏茶名句。晚唐杜牧在《题宜兴茶山》一诗中,开篇就说“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称冠于唐的“阳羡茶”到了宋代,仍为文人雅士所好,所产“雪芽”在宋代久负盛名。大文豪苏东坡曾担任湖州刺史,与宜兴联系较多,后又被贬,居住在宜兴,与宜兴的茶和紫砂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对宜兴的茶文化和紫砂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次韵完夫再赠之什,某已卜居毗邻与完夫有庐里之约》诗中写道:“雪芽为我求阳羡,乱水君应响惠山”。明末至整个清代的数百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宜兴茶的生产和经营逐步成为南部山区的特色。另外,宜兴的紫砂壶闻名世界,它不仅具有实用性能,更具艺术鉴赏价值,深得历代收藏家和好茶者所珍爱。随着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与创作工艺的日益提升,紫砂陶艺已臻妙境。好茶配好壶,可以更好的体现茶的韵味和品茶的情趣。

说到底,茶文化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物质文明和建设文明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茶文化内涵及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新时期的茶文化融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以茶会友是茶文化最广泛的社会功能之一。社会发展的经验表明,现代化社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身养德。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会名流和文人雅士都愿参加;茶文化也是大众文化,影响到社会。

因为一生爱茶,我一手创办了宜兴苏茗茶行。苏茗,顾名思义,就是指江苏名茶。以苏茗为品牌,一是因为该茶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而宜兴又是江苏产茶最早、知名最早、产量最多的地区。二是宜兴产茶的企业多、品牌杂,与全国其它茶区相比,知名度低,而苏茗茶行正要独树一帜,以茶文化为突破口,与企业文化相连,成为一个有地方特色的茶业品牌。在我看来,宜兴的的确确是文化底蕴特别深厚的地方,企业非常多,来宜兴考察的文人墨客,商贾雅士很多,几载岁月流转,我极力全心打造“苏茗”诚信品牌,同时躬耕茶文化的研究与推广,更希望通过企业来搭建一个稳固的平台,使企业文化因茶文化而锦上添花。

目前,企业经营活动既是一种经济活动,同时也是审美活动,因为当今的时代生活正在迅速的被艺术化。市场经济,优胜劣汰,讲利益,重效益,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激烈,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致使依附在企业家身上的压力不轻。我认为现在有许多企业经营者尚未清醒地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他们经营的注意力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硬性竞争的水准之上,企业家的审美修养和审美水平亟待提高。如果说美好的企业形象能使企业“秀于外”,那么深厚蕴藉的企业文化则能使企业“慧于中”。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企业与一个文化修养浅薄的企业相比,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图腾,它像基因一样,深深植根于企业的生命之中,使企业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永久的魅力。一个企业,参与茶文化,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儒雅脱俗的经营气质,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范等去“以茶会友”。我的理念是,不管与谁参与茶事活动,一定要融入哲理、伦理、道德,享受生命的乐趣。我认为,企业家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中枢神经和指挥系统,在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应该尽善尽美,不善不美只会导致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恶性循环,毫无人性可言,也毫无美和效益可言。在古代,茶总是和风雅相关,天下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不厌其烦地对其颂扬过。作为一名出色的企业家,完全可以开辟一间属于自己企业的茶室,装修得古典一些,比如墙上挂有装裱好的字画,放置竹制的桌子,藤编的坐椅,精致的茶具,几盆兰花,将企业的宣传资料分门别类,有条理的放在壁橱里,古色古香,文化气息扑面开来,耳目为之一新,身心为之一爽。客户来访,先进茶室,在咿咿呀呀的古琴声中坐下来,沏上一杯茶,静静地嗅着袅袅茶香,望着清澈晶莹的茶汤,一小口一小口地细品,此时,茶香弥漫全身,直润到心底。喝茶不是解渴,而是悠然雅兴,“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然后找出话题的切入口,岂不乐哉!品茶的时候品性情,企业家在这样的物镜、情境下,向客户传授一些茶文化知识,调动客户的审美眼光与心灵之光,不仅能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增进了解,沟通友谊,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完善,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即使人情再冷漠,也会因您这位企业掌舵人的文化品味所折服。偶尔,约上公司员工,在茶室里小坐,轻呷一口茶,谈谈工作上的遇到的实际问题,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更饱满的激情去应对人生的挑战,这样能使企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不仅经济上了新台阶,而且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何乐而不为呢?茶,是友谊的桥梁,社会和谐的载体,是企业发展的文明窗口。在企业的茶室品茶,使陌路人能与你同行,使同行者与你并肩,“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企业文化的美才是企业深层次的美。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是这样,一个企业同样如此。

茶文化追求的是超越性与和谐性的有机统一。其实,人的生存是现实的,也是超越的。人们对竞争的激烈,生活节奏的紧张和人际关系已有深刻体验,平淡是生活的修为。散文家袁鹰说:“茫茫人事,忧思、忧愁、忧患千桩万种,区区杜康何能消解许多?若是二三知己,品茗倾谈,围炉夜话,如潺潺春水,汩汩清溪,倒可于相互慰藉中分忧解愁。”因为,那是一杯杯的文化茶,也是,一杯杯的盛世之茶。总而言之,企业文化如果有茶文化相伴,一定不俗,不俗的事,人皆可学,构成精神的品格首先应从干净开始,只有干净才能淡定,淡定不躁了对话才有可能,一切人文精神才有了传递的空间。茶文化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营的审美要求而产生,刚刚起步,很多课题尚处在艰难的探索之中。惟其如此,它才具有现实意义,也才更有价值远景。我的论述只是一家之见,期望同仁赐教。

参考文献:关剑平《茶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01 高旭晖《茶文化学概论》安徽美术出版社2003

英国茶文化趣谈 篇6

大约在十七世纪中叶,中国的茶叶开始传人英伦三岛,很快便成了英国人最喜爱的饮料之一。

可是,茶叶是如何传人英伦三岛的?今已无从查考。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的茶叶是先传到印度,再由印度逐渐传入英国。17世纪英国商人、水手自东方回国时都喜欢带回几包“奇怪的树叶”以馈赠亲友。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资料来看,1644年开始出现有茶的纪录。不过,有关学者认为中英大规模的茶叶贸易,是得益于一种由美国人在1833年发明制造的快速大帆船。因为这种既快又大的快帆船为东西方的贸易提供了大批量、大规模的交易的可能。不过茶叶进入英国人的消费市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十七世纪中叶饮茶之风迅速崛起。使英国的其他饮料行业备受威胁,英国政府因酒类营业税收的减少而不悦。1675年英王查尔斯二世以咖啡馆成为暴乱分子聚集场所为由,宣布禁止任何人开设咖啡馆或贩卖茶叶、咖啡、巧克力等。但是这项法律引起了人民的愤慨,最后并没有真正地严加执行。有趣的是,虽然查尔斯二世立法禁茶,但他的妻子凯瑟琳皇后却是带着好几箱中国茶叶作为嫁妆的一部分嫁到英国的,并由此使这位皇后有幸成为英国皇室中第一位倡导饮茶的人。在英国历史上第一次把饮茶列入法律,使公民饮茶活动受到法律保护的人是20世纪初任当时自由党政府商务大臣的丘吉尔先生。丘吉尔曾把准许职工享有工间饮茶的权利作为一项社会改革的内容,从而使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每天上下午都享有法定的15分钟饮茶休息时间。至今,在英国任何一家公司都为员工准备有电壶、茶杯、茶叶和牛奶。各大机关、大企业都设有饮茶室,以备上下午休息时员工饮茶之用。

与东方迥异的饮茶习俗

三百多年来,茶在英国人的生活和历史文化的发展中的确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并逐渐形成了各种有趣的习俗和规矩。英国人饮茶,一般分床头茶、早茶、工间茶、下午茶以及会间茶等。还出现了以饮茶品茗为媒介的诸种社交活动,如茶会、茶舞会等。还出现一种专门待客泡茶的新职业“茶娘”和专门以品尝鉴定茶叶品位的职业专家“品茶师”。关于饮茶,英国人在生活中都遵循这样的规矩:早晨刚醒来,一对夫妻中的先起者一般都会将一杯茶送到妻子或丈夫的床前,喝了再起床。因此,英国的妇女在社交场合都会用这样一句话来夸耀自己的丈夫:我先生每天都会给我端来一杯清香可口的床头茶。就连住在旅馆的旅客或住院的病号起床时亦能享受到服务员或护士小姐送来的床头茶,使人都能感受到这份浓浓的家庭亲情而不至于有孤独感。

在诸种英伦茶俗中,影响最大的是英国的下午茶。英国人的下午茶是由午后茶演变而来。起初是由于一些贵族感到午餐和晚餐之间相隔的时间太长,故于下午2点钟左右泡红茶,加放牛奶和方糖并佐以点心以解小饥。于是饮下午茶时,相邀亲朋围案而坐,品茗聊天,渐成风气。现在的午后茶,一般都在三四点钟的工休时间。在饮茶的口味上,英国人爱喝加味茶,即用开水冲好茶后再加上诸如橙片、玫瑰、茉莉等,制成所谓的伯爵红茶、玫瑰红茶、薄荷茶以及茉莉红茶、威士忌红茶、果酱红茶、蜂蜜红茶等。英国人在泡茶过程中一般是先将茶放在洗净的瓷或银质的茶壶中用沸水泡开,再用滤茶器将渣滤去,留下茶汁备用。饮茶时,先往杯里倒入些许牛奶,然后再冲入茶汁,加入方糖等物。在英国人家里做客,饮茶时方糖由女主人加,如果还想再饮,也得请女主人倒,以示对女主人的尊敬。

三、由茶叶引发的奇闻轶事

近三个多世纪以来,茶在英国产生了不少轶闻趣事,如英国的茶娘就像中国茶馆的茶博士一样,也是专门为顾客泡茶和服務的人。不过英国的这一专门职业均是由女人担任,均称茶娘。相传茶娘的传统源自三百多年前东印度公司的一位管家太太。当时该公司每次开会都由她泡茶服侍,后来她的工作模式成为了持续三百多年的一项传统。据说,20世纪初,由于电子工业的发展出现了自动售茶机,东印度公司为了减少开支,决定撤消茶娘之职,由机器代之。这一改革想不到竟引起了公愤,各大公司只好恢复茶娘制度。关于饮茶,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据报载,1987年,英国遭飓风袭击,某镇的电线被风刮断,无法使用电茶壶。当地一位女议员便用家里出门旅行时用的煤油炉烧好一桶开水,拎着开水桶到一家一户去送开水泡茶。她的这一举动,竟使她在乡镇竞选中大获全胜。所得的选票比发表火一般热烈的竞选演说的某些议员还要多得多。还有一则关于饮茶的笑话。在一次两军对垒的枪战中,枪声正酣,突然嘎然而止。问什么原因?答曰:到喝茶时间了,射击停止。原来双方的士兵都去喝茶了。当初看到这则笑话时,仅把它当作一般的资料给摘录在笔记中,后来看了一部英国电视连续剧《危机四伏》,这是一部讲述英国工兵部队二战期间在伦敦排弹的惊险故事。虽然,德国人投下的定时炸弹或未爆的哑弹,随时都有可能爆炸。但是一到喝茶时间,工兵们还是照喝不误。由此才知上述英军对垒时弃战饮茶的笑话是有事实背景的。可以说。这则笑话给英国人喜茶成瘾的事实作出了很好的注脚。

五千余年的中国茶文化造就了像茶圣陆羽、茶痴张岱等无数茶迷。近三百年来的英国茶文化也培养出了一批爱茶如命的茶痴来。像英国著名的茶商爱德华·布拉默就是其中之一。布拉默于1950年始在马拉维种茶,后来移居英国伦敦成为职业品茶师和茶叶经纪人。他在经营茶叶生意的同时,也酷爱茶文化,喜欢收集茶壶以及与茶相关的民俗文化。终于在1990年,在英国泰唔士河畔的伦敦大街上建起了一座茶叶咖啡博物馆。布拉默先生对中国的紫砂茶具情有独钟,曾在1985年向中国宜兴定制一只特大的紫砂壶,这只茶壶一次可沏茶八百杯,真可谓是一只够世界级水平的大茶壶了。

论茶文化时代英国文化的价值取向 篇7

关键词:茶文化,价值取向,英国文化

英国地区并不产茶,其红茶原料大多是从中国、印度以及斯里兰卡等地进口的,但是毫无疑问,红茶是英国最受欢迎的大众型饮料之一。据统计,在每十个英国人中,就有八个人喝茶,其茶叶消耗量占到世界茶叶贸易总量的20%以上,被称为“饮茶王国”。在殖民统治时期,英国的茶文化还渗透到美国人民的生活中,对后期的美国文化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对英国茶文化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我们能够看出英国文化价值取向中所蕴含的精神教育。茶文化主要集中体现了人类自觉的生命意识,其表现的存在价值则在于它反映了特定时期下的国家环境中的群体心态。英国的价值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最早提出并实行价值教育的国家,在价值教育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成熟经验。中国和英国这两个国家的价值教育各具特色,既有一定的联系,又存在某些本质上的差别。通过比较、分析,发现英国的价值教育具有很多合理、优秀之处,尤其在价值教育实践方面,很好地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1 文化视域下英国价值观教育分析

1.1 对挫折与失败的价值取向

英国的挫折教育渗透在日常的生活中,其首要教育场所是从家庭开始的。在英国家庭中,遇到孩子摔倒了,父母一般不会过去扶起小孩子,而是说:“宝贝,自己站起来!”同时会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孩子,配合手势动作,直到孩子自己完全站起来。经过人生的启蒙教育,接下来学校便充当了挫折教育的另一重要场所。此外,在挫折教育的宣传和实践中,社会也充当了极为重要的场所。英国社会流行着众多与挫折教育相关的培训班和训练营等机构,有针对性地塑造和磨炼英国大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及思想意志。通过挫折教育,提高孩子们的独立生存能力、抗挫折能力、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对品格与社会的价值取向

当代哲学家迈克尔·诺瓦克说过:“品格是宗教传统、文学故事、圣人以及整个历史上的具有普遍理性的人物所确认的那些美德的协调统一体。”这句话深刻地展现了个人品格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人的品格与性格联系紧密,“品”的侧重点在于人的天性,而“格”的侧重点在于人的后天习染。品格教育主要是描述学校的普通课程及组织特征对儿童价值观发展的影响,重点在于强调公认的价值观,示范、传授优良的个人及社会品格,以达到培养有道德感、有社会责任心和有爱心的人的目的。价值教育与品格教育息息相关,开展价值教育离不开品格教育的辅助与支持。生命的存在意义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中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也只有教育人们学会互相尊重和关爱、学会宽容和共同生活,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2 茶文化时代英国文化的价值内涵

茶文化是茶和文化的系统化融合,更是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精神化、内涵化。可以说,茶文化不是与茶有关的自然现象,而是茶叶在人们使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文化和社会现象。茶文化是英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英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直至今天,红茶依旧是英国人最喜爱的茶之一,饮茶习惯更是“根深蒂固”。纵观英国文化发展史,茶文化的身影依稀可见,甚至可以说,茶文化与英国文化之间存在非常密切而特殊的联系。茶文化时代英国文化的价值内涵也体现了处世哲学。对于英式茶道而言,其精髓就体现在饮茶礼仪以及茶具要求中。以英式下午茶为例,优雅是其主要特点,会友是其基本目的,所以,在这样的场合中,男士大多表现的彬彬有礼,女士则大多举止优雅。在这个过程中,茶文化与英式礼仪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下午茶是最具英国特色的饮茶方式,其中体现出的是英国人骨子里的品质,高雅与从容均在茶道中有所体现。

英国各地区、各民族受一系列条件影响,其饮茶习惯、喜好、风俗不尽相同。所以英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茶文化也不一样。茶文化中包含了属于自身民族的精神风貌,具有一定区域独特性。茶文化在英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从最开始的贵族专项奢侈品到后期的全民消费品,尽管茶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其始终备受欢迎。到今天,茶的意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日常饮品,而是开始以全新的姿态和极大的影响力堂而皇之的“登堂入室”,成为了英国人生活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人对饮茶的喜爱,绝对不仅仅在于红茶的味道多么浓郁醇厚,更多的则是因为其蕴含了英国人的处世哲学、体现了高雅格调。也正是因为如此,茶文化对英国文化的影响才这么深远而长久。

3 茶文化对英国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

3.1 传承优秀的英国传统文化

英国红茶起源于中国,茶文化对英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极大的影响,包括经济、日常生活风貌、文学等都有广泛的影响力,最终成为英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伦红茶文化在英国社会中经历了四百年的发展和积淀,并实现了从贵族社会走向平常百姓家的过程。传承优秀的英国传统茶文化,反映出了英国社会大众精致、典雅且重视享受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在与英国社会其他文化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影响着英国社会大众的生活方式与民族精神。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英国红茶文化的大众性日益明显,这必将为英伦红茶文化的持续发展和变革带来了新的契机。

3.2 影响英国文化中的日常形态与习惯

在英国,红茶是最受青睐的茶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英国人饮用红茶,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咖啡馆里,红茶无处不在,无论是早上、午后还是晚上,英国人都会在休息时间喝上一杯红茶,寻求暂时的放松。这种饮茶风俗最早在18世纪已经出现。可以说英国人的一天是茶的一天,以茶开始,以茶结束。清晨是early morning tea,慵懒的靠在床头享受一天的开始。接着是breakfast tea,即早餐茶。还有工休茶,即tea break,再繁忙的工作也要抽出时间来小憩一下。afternoon tea即下午茶,甜点搭配红茶,一天的工作下来,整个身心得到了极好的慰藉。晚餐前还有正式茶点high tea,睡前还有告别茶。这就是英国人的茶文化,融入英国人每天的生活中。除了每天的茶生活,英国也有专门的茶会,或在家中聚会,或在郊外进行茶会,由此可见,茶文化在英国有着重要的地位,是英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英国红茶有着独特的形态,不仅颜色、口感与其它茶叶不同,让人回味无穷。传统的英式下午茶并没有严格的规定,是否加糖、加奶或者柠檬,全凭自己的喜好。随着时代的发展,英国红茶也进行了更多尝试,其中可以添加各种水果、鲜花,制成了果茶、花茶等茶品,深受人们喜爱。

3.3 彰显贵族生活形态与交际文化

在19世纪,下午茶往往被贵族当做展现自身社会地位、财富或者权利的机会,因此在下午茶中,不仅有着精致的茶具,还有着优雅的饮茶环境。下午茶的场所可以在充满生机的庭院当中,也可以在华丽大气的客厅当中。如果是来宾较多的下午茶会,则还要邀请弦乐队参加,并且对主宾的着装有一定的要求。现代社会中,下午茶被当做英国社会大众重要的休闲生活方式之一,只有在优雅的环境之下,饮茶者才能够产生好心情。因此,即便是一个人享用下午茶,饮茶者也会对饮茶环境的优雅性给予较高的重视,这不仅彰显出了英国社会大众在休闲生活中的浪漫情怀,也体现出了环境格调在下午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绅士风度与淑女风范是英国社会大众给世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其不仅体现在举止的文雅性方面,也体现在个人修养以及礼仪规范方面。从绅士风度、淑女风范与英伦红茶文化的发展时间点来看,红茶文化的出现与发展要更早一些,但是无论是绅士风度、淑女风范还是英国的红茶文化,都成熟于维多利亚时期。可以说,红茶文化在培养英国社会大众绅士风度与淑女风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绅士风度与淑女风范也让英国的红茶文化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社交礼仪。在下午茶中,无论是餐具的摆放和使用还是红茶的冲泡与饮用,都需要做到符合规范,如在饮茶过程中,拿取茶点有着特定的顺序,吃茶点过程中要小口使用,这是一种礼貌的行为;作为主人则应询问客人对红茶以及茶点的看法与建议,这是主人对客人表示尊重的表现。这些细节显示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家庭教养,同时也是英国社会大众展现自身绅士风度与淑女风范的重要途径之一。

4 结语

中英两方由古至今在教育背景上都具有很大的差距,由此在茶文化形式上产生的价值取向差异自然在所难免。英国价值教育之所以开展得很成功,离不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与保障,而中国价值教育的制度层面还相对薄弱,应借鉴英国的成功经验,制订价值教育的法律法规。同时,学校应开设专门的价值教育课程,并开展以挫折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对于英国价值教育所存在的不足,中国应加以反思与改进,全面建立中西部地区的价值教育基地,推动价值教育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奥]康罗·洛伦兹,王守珍,吴月娇译:攻击与人性[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7.168

[2][美]托马斯·里克纳,刘冰等译:美式课堂—品质教育学校方略[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46-47

[3]陈丹萍,刘沙.美国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对我国心理辅导课程改革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5):152-153.

中英茶文化比较 篇8

1 历史渊源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茶在中国的饮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茶最早是作为药用, 《神农本草经》上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 水泉之甘苦, 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 一日而遇七十毒, 得茶而解之。”南北朝时佛教兴起, 僧人倡导饮茶, 上层统治者和文人雅士们均把饮茶作为高雅的生活享受予以极力推崇, 在隋唐时期茶已成为风靡全国的饮品。中国是茶的故乡, 中国茶业对人类的贡献, 不仅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 并且把它发展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

欧洲最早饮茶的国家是葡萄牙。1661年, 嗜爱饮茶的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 将饮茶风气带入英国宫廷, 凯瑟琳也被誉为英国“饮茶王后”。以后, 英王威廉三世、女王安妮 (Anne Stuart) 等以及王公贵族都热衷于饮茶, 使饮茶成为英国上流社会的一种时髦。十八世纪中叶, 英国人流行的是丰盛的早餐, 午餐则十分简单, 直到晚上八点钟再进丰盛的晚餐, 两餐之间的间隔时间较长。有些贵族妇女喜欢在下午五点钟吃甜点, 然后慢慢地喝茶, 许多妇女争相效仿, 于是午后茶便作为一种上层社会实行的礼仪逐渐盛行, 并迅速普及到平民社会, 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英式饮茶法”。在十九世纪的下半叶, 由于茶叶的价格下降, 也变得普及化了。正因为如此, 茶叶也正式成为全英国人的饮品。到了十九世纪末, “茶”和“英国”这两个字已经难分难解了, 你无法把它们拆开而找到真正的意思。

2 饮茶习俗与习惯

中国茶道讲究“清、敬、怡、真”。清是茶艺的真谛, 不仅是求物外表之清洁, 更需求心境之清寂, 宁静, 明廉。故林语堂先生视茶为凡间纯洁的象征。茶在采摘烘培, 烹煮取饮之时, 手上或杯壶中略有油腻不洁, 便会使它丧失美味。所以也只有在眼前和心中毫无富丽繁华的景象和念头时, 方能真正地享受它。敬乃对人尊敬, 对己谨慎。恰含有调和之意味, 在与精神与感情, 品茗、悟道、明白一些人生的哲理。真是存天性, 去物欲。中国茶道中含着一份品性, 一份情怀, 一份美意。

英国人喝茶与中国人喝茶习俗方面有很大不同, 中国人喜欢喝清茶, 讲究品茶。英国人喜欢在茶中加入牛奶、糖等。中国人大都喜欢喝绿茶 (green tea) , 而英国人大都喝红茶 (black tea) , 据说是因为绿茶不易保存, 经长期贩运, 很多发生霉变, 而红茶是全发酵茶, 不易霉变;另外, 绿茶性寒, 红茶性暖, 英伦三岛四面环海, 阴冷潮湿, 这种气候也比较适合饮红茶。

英国人喝起茶来相当复杂, 要在茶水中加入牛奶和糖制成奶茶, 同时佐以饼干、糕点等边吃边喝。尽管中国人更视绿茶和乌龙茶为上等茶, 而茉莉花茶却是西方人最为欣赏的东方礼品。然而在中国, 要真正享受茶, 一个人只有在神清气爽、心气平静、知己满前的境地中, 方能领略到茶的滋味。因为茶须静品, 其性能引导人们进入一个默想人生的世界。

在英国, 下午四点多钟你如果找英国人办事, 会发现办公室大门紧闭, 门下角有块小牌子, 上书:“Teatime”。此时, 即使你有天大的事也得恭候英国人喝完了下午茶再说。一首英国民谣这样唱的:“当时钟敲响四下时, 世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其实英国人每天“Teatime”之多, 使外来者感觉英国人三分之一的人生消耗在饮茶之中了。清早刚一睁眼即靠在床头享受一杯“early morning tea”;早餐时再来一杯早餐茶;上午无论公务多繁忙也得停顿20分钟啜口工休红茶;下班前工作告一段落时, 又到了喝茶吃甜点的法定时刻;回家后晚餐前再来一番“High Tea”;夜晚就寝前还少不了一次告别茶“After Dinner Tea”。除每天规定的茶节目外, 英国人还有名目繁多的茶宴 (Tea Party) 、花园茶会 (Tea in Garden) 以及野餐茶会 (Picnic Tea) , 花样百出煞费周章。

3 诗歌文学作品中有关茶的话题

品茶在中国自古以来就与文人结有不解之缘, 是古代文人七件“雅事” (琴棋书画诗酒茶) 之一。在品茶中, 文人萌发文思灵感, 创作出不少脍炙人口的诗, 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仅《中国古代茶诗选》一书被选入的著名诗人就有九十多人, 茶诗二百多首。我国最早提到茶的诗是《诗经·大雅·绵》:“周原, 堇茶如饴。”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菊生访宿》中写道:“村家何所有, 茶果迎来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人们以茶待客的习俗。

英国人同中国人一样, 不仅嗜爱饮茶, 而且喜欢写茶, 歌咏茶。一些著名诗人, 如Alexander Pope, W.N.Cowper, P.B.Shelley等都写过有关茶叶的诗。如Alexander Pope在1712年写的The Rape of the Lock (《额发的凌辱》) 讽刺长诗中就有:“Here, thou, great Anne!/Whom three realms obey, /Dost sometimes counsel take/-And sometimes tea.” (“三邦是服, 大哉安妮, 时而听政, 时而啜茶。”) 还有以茶叶名称写成的诗, 比如1785年为英国自由党员数人所作的The Rolliad (《鲁里之流》) 中有一首:What tongue can tell/The various kinds of tea?/Of black and green, /Of Hyson and Bohea;/With Singlo, Congou, /Pekoe and Souchong, /Cows lip the fragrant, /Gun powder the strong. (茶叶本多色, /何舌犹能穷?/熙春与武夷, /此绿彼又红;/松萝与工夫, /白毫和小种, /薰花真芳馥, /麻珠更稠浓。)

中国人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可见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有的地方将饮食称为茶饭, 将饮茶提到与吃饭同样重要的地位。“吃茶”在古代除了有“喝茶”的意思外, 还有“女子受聘”的意思, 所以有“一女不吃两家茶”的俗语。《红楼梦》里凤姐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 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就是这个意思。而英语里也有不少由“tea”构成的习语。someone's cup of tea说的是“某人所喜爱、关注的东西”, 如That's not quite my cup of tea.意思是:那真的不是我所喜欢的东西。当劝某人做某事, 并提出优厚的报酬作为条件时, 人们说for all the tea in China, 因为茶叶的原产地是中国, 当时在英国很贵重, “中国的全部茶叶”, 那价值大得简直无法估量。此短语常用于否定句, 指的是“即使把中国的全部茶叶送给我 (我也不做某事) ”, 比喻“无论多高的报酬也不会……的意思, 如That man was so rude to me!I wouldn't go back to that job for all the tea in China!那个家伙对我太无理了!我无论如何不会回去给他干活了!每当英国人提到自己的最爱时, 常说It's my cup of tea.由此可见英国人对茶叶的痴迷程度。相较于中国人喝茶时的沉稳, 英国人多添了份优雅, 而喝英式下午茶, 也成为一种流行的象征!

摘要:茶, 源于中国的一种饮品, 传入欧洲后在英国盛行起来。茶在中国和英国的生活中成为越来越不可或缺的生活必备品。但是在东西方两种文化中, 茶有着或相似或相异的文化。从历史渊源、饮茶习俗习惯和诗歌文学作品中有关茶的话题三方面, 对中英茶文化进行比较。

关键词:中英,茶,比较

参考文献

[1]孙云, 张稚秀.茶之西行[J].茶叶科学技术, 2004 (4) .

茶文化 篇9

茶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出口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随着中英贸易合作的日益频繁,中国的茶叶出口到了英国,并且茶叶进口量逐渐占据世界首位,成为茶叶消费大国。英国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茶叶的消费和发展,茶叶与英国独特的文化历史相融合,形成了闻名世界的英国红茶文化。这种茶文化体现了英国文化向上的价值取向,对英国的文化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

英国茶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人们从茶文化中可以联想到许多事情,例如英国人对国家的忠诚,对于文学的热爱,绅士风度的体现等。据英国政府发起的一项问卷调查中提到什么可以被称为英国偶像,其中,一杯茶的选择位列首位,由此可见茶叶与英国的文化历史和饮茶习惯密切相关。

1657年,中国茶叶出口到英国,茶叶在最初进入英国时,由于价格昂贵,因此只能在英国的皇室贵族中流行,人们对茶叶的功效也越来越关注,从中意识到了饮茶具有清新明目,修身养性的作用。茶叶在英国的流行要归功于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她在嫁给英国查理二世后,也将茶叶一同带入了英国皇室,凯瑟琳优雅的饮茶风范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与模仿,于是饮茶之风开始在英国皇室盛行,上流社会将饮茶看作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皇室公爵夫人安娜又发明了享誉世界的下午茶文化。从那时候开始,贵族妇女们经常会在下午聚集在一起饮茶聊天,这也成为当时英国最流行的休闲时尚。由于茶叶价格昂贵,只有上流社会才能享受得起,普通民众是无法享受的。因此在一段时期内,饮茶风尚只在皇室贵族中流行,并没有成为整个英国社会的潮流,也正是如此,饮茶的方式更加规范优雅,成为一种皇室礼仪。不仅是饮茶活动,就连饮茶的茶具和饮茶时间也十分讲究,这也成为他们炫耀财富与权威的手段。随着英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茶叶进口量也在不断增加,英国的饮茶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普及,英国人民开始追求一种以饮茶为代表的优雅的生活方式。

19世纪,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新阶级的诞生使大量的中产阶级在英国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虽然一些贵族们已经失去了他们原有的经济地位,但是他们的文化形态与优越感却仍然保存下来,他们开始向往一种优雅的生活,在接受传统价值回归的同时,塑造了新的工业资本家的形象。这些资本家对优质生活的追求主要体现在对茶文化的追求上,他们进一步发扬了饮茶风尚,饮茶的规范与时间也被固定下来,无论是饮茶服饰还是饮茶器具都以一种礼仪形式而存在,尤其是饮茶时的举止谈吐也成为礼仪中的重要内容,英国的茶文化也成为一种文化形式延续至今。由此可以看出,英国茶文化的发展演变了一个由贵族向普通民众传播的过程,这也是英国文化向上的价值体现。

2英国贵族的文化霸权

英国文化向上的价值取向不仅体现了英国民众对贵族文化的认可,同时也承认了贵族的文化霸权地位。由此可见,任何文化现象都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二者相互辅助、相互影响。

从1066年,英国贵族就开始了政治经济统治。随着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贵族的社会地位仍然十分牢固,控制着英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由于英国贵族一直顺应着历史的发展进程,因此成为了社会革命的领导者,使英国的政治得到更平稳的过渡和发展,使君主立宪制得到有效实施,民众也十分认可。由此可见,英国独特的经济模式保证了其政治统治。

英国贵族的组织形式具有一定局限性,这些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他们对土地占有、土地继承等方式上,以此来保证对国家的忠诚、对阶级的忠诚,维持已经有的奢侈生活等。贵族的生活十分奢侈,他们会举办各种豪华的饮茶聚会,这些聚会只能提供必要的社交,贵族可以在自己的职位中得到利益,而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收益,茶类聚会只是提升贵族礼仪和社交的一种活动形式,没有实质性的用途。

由此可见,英国贵族的组织形式使他们对国家有一定的忠诚度,同时,贵族具有较丰富的财富和统治地位,使他们在婚姻家庭、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极具贵族特色,英国民众对贵族不仅没有仇恨心理,反而认可和向往。英国国内上下对贵族都有一定的规范认同,贵族是英国社会中的核心组成以及尊敬的模范。新兴的资本家本来是主张一切从简,但发展到最后却试图进入贵族阶层,他们以购买土地、头衔等方式希望自己的经济实力能够与社会地位相符,以期望早日进入上层社会,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不仅如此,他们还模仿贵族的生活方式,例如不断地发扬茶文化,收集各种茶文化艺术品,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英国文化向上的价值取向也使英国形成了一种奇怪的局面,即新的阶段开创了新的经济政治领域,却没有开拓出相同的文化领域,英国贵族逐渐退出了政治舞台,却仍然担负着文化传承的作用,英国整个社会都呈现出一种文化向上的价值取向。

3英国文化向上的价值影响分析

英国文化向上的价值取向对英国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使其形成了一种高品质的生活形态,但是同时,这种文化形态也显现出一些负面影响。

19世纪时,工业资本家已经将贵族生活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他们通过工业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这也使工业资本家追求的目标和手段本末倒置,不仅使工业资本家的精神被腐化,而且也给英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这种影响持续的时间很长,给英国的社会发展造成了较大的阻碍。由此,英国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都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感到不适应,尽管工业革命诞生于英国,并在世界范围内得以传播,但这种成功并没有使英国感到自豪,反而成为一种历史的讽刺,这也造成了英国经济发展出现了滞后,不断被其它国家所超越。

英国对贵族价值观的遵从与崇拜也导致了英国形成了一种实践偏见,即将纯粹的科学与实用科学认定为两个完全对立的内容,实用科学的人才培养十分欠缺,也导致了英国的应用型人才不足,严重影响了英国的经济发展进程。英国经济的滞后也影响了英国茶文化和茶业发展,从1957年以来,英国的英叶消费量在逐渐下降,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其它饮品例如咖啡等对其造成的竞争,此外,由于英国人工作十分繁忙,英国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严重影响了英国人的饮茶时间。饮茶本是修身养性的方式,能够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英国人虽然十分喜爱饮茶,他们很难有充足的时间来品茶,并完成茶文化中所需要完成的程序,这也说明英国茶文化中有许多习俗已经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

尽管英国的政治经济曾一度受到实用学科的严重制约,但这并不代表着永远的停止与落后,英国人不会被历史的脚步所束缚住,英国的经济在引入私有制竞争之后得到明显的改善,一些传统观念得到冲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英国人有着务实的特性,这一点从英国茶文化中了可略知一二,英国人对饮茶更注重其礼仪性,而非内涵,这与中国茶文化有着本质区别。英国人饮茶是为了满足社交需要,此外在饮茶时喜欢在茶中加入例如牛奶和糖等食物,提升茶的香浓气味,他们注重茶的味道要多于茶的特性。英国的茶文化并没有受到经济政治发展的变化影响,英国人对饮茶仍然十分热衷,英国人保持着饮茶习惯,这种饮茶习惯也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相适应,不仅缩短了时间和程序,而且也有效地缓解了英国人的疲累,为他们提供了暂时的交际时间,使英国人之间的社交也更加频繁。英国的茶品牌也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英国文化向上的价值取向是英国经济政治发展和历史演变的结果。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如果只是一味地延续过去传统的价值观,并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则无法真正走向发展和进步。英国对于文化向上的价值取向的取舍对于英国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决定作用。英国作为茶叶消费大国,茶文化与英国的历史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英国茶文化对英国文化价值观有着积极的体现,对英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

参考文献

[1]Allen,D.W.ATheory ofthe Pre-modern British Aristocracy[J].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2009,7(11).

[2]姜德福.社会变迁中的贵族:王晋新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Arthur Koestler,ed./The Comforts of Stagnation0,Suicide of a Nation?[M].London:Bookbarn International,1963.62.

[4]Martin J.Wiener.English Culture and the Decline of the Industrial Spirit1850-1980[M].London:Penguin Books,1985.5.

中国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联姻 篇10

解析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精神文化与智慧的结晶, 更是民族发展和壮大的精神支柱。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都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茶文化与奥体匹克文化都体现了全世界人类所共有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 都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城市文化发展、城市精神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中国的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的深刻影响也逐渐体现出来。

2 中国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共同点分析

中国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都蕴含了社会和谐与养生文化。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 茶道既是一种品茶的活动, 也是茶文化精神灵魂的传承。茶文化注重品茶者的内容世界, 讲求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人自然之间的和谐。突出在精神层面发展和提高人类的品德、性格、心态、文化等素质。奥林匹克文化的核心是“和”, 和谐、和平、和睦。奥林匹克文化注重各要素之间和谐均衡、协调统一。讲求人与人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奥林匹克文化自身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突出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发展倾向。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俨然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重要载体, 中国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可以说在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都有着许多的共同点和发展趋势的一致性。通过学习和研究中国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内涵和外在表现, 我个人这样理解“茶文化是以柔克刚, 奥林匹克文化是以刚克柔”。两者在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和互补的一面, 从不同角度和内容来满足和丰富人们在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的需求。因此, 两者的联姻是具有可行性的, 也是具有一定发展空间和社会价值的。

中国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展现了浓厚的教育价值, 丰富了校园文化。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本身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分支, 正是因为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修身养性、和协统一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方面所发挥的载体作用, 其浓厚的教育价值也在各个方面得到了深刻的展现。通过对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学习、体会、亲身经历, 使更多学子能够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从学校普及了体育运动的时候, 奥林匹克文化的教育价值就已经在校园里默默地发展并壮大起来, 对校园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共享, 这一点无意被众多理论研究与实践所证实。茶文化虽然进入校园比较晚, 但其教育价值是不可忽视的。2014年12 月23 日,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校茶文化与健康联盟的正式成立, 标志着校园茶文化的萌芽与发展打开了一扇明窗。也为校园茶文化的发展、校园文化生活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也预示着, 未来校园茶文化的教育价值将和奥林匹克文化的教育价值具有同样的重要意义, 也为两者的联姻和更好的发挥其教育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石。

中国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丰富了影视文化传媒价值。任何媒介的发展都需要新的、能够吸引观众眼球的内容和素材。而内容和素材的来源、提取与加工必须紧紧围绕人们所关注的话题, 不能脱离政治、经济、教育、健康等社会生活重要因子。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都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和历史文化的发展而出现, 并与人类社会精神世界的进步密切相关。“文化产业”作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曾在历史舞台上取得过许多辉煌的成就, 也为社会经济、社会道德、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民族精神、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显示出其自身内涵的意义和不解的动力。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所包含的社会、经济、历史、教育等方面的价值都为我国影视文化传媒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参考。

3 中国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联姻的前景

中国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联姻是茶文化与体育产业“生命碰撞”的产物, 是加速文化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催化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 体育文化产业和茶文化产业都具有朝阳产业的潜质, 都是现今文化产业中的大产业, 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茶与体育的联姻, 有利于两者品牌的提升、内涵的丰富、文化的升华、资源的优化整合, 有助于保持两者的可持续发展。体育产业已走在成熟的道路上, 茶文化可以奋起赶上, 两者的联姻有助于更好的塑造优秀的社会文化与价值观, 提升团队凝聚力、培育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 经济萧条的大环境中, 只有更好的开发和利用资源优势, 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3.1 景德镇陶瓷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成功结合就是前车之鉴

纵观奥林匹克文化在景德镇陶瓷艺术中应用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在2008 北京奥运会“景德镇奥运瓷”及73款陶瓷的奥运特许商品等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创作空间。景德镇陶瓷艺术应该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陶瓷艺术创作中把体育元素作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创作题材, 通过“奥林匹克文化”这个载体让更多的了解景德镇陶瓷艺术, 既可以丰富景德镇陶瓷艺术的表现形式, 又可以进一步充实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文化内涵。陶瓷艺术对此有很多精彩的作品记录了那个欣欣向荣的时代, 富含体育元素的陶瓷作品俯拾皆是。在21 世纪的中国, 陶瓷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成功结合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在其他方面也有鲜为人知的成功事例。在敦煌壁画的体育运动图案中能够找到了奥运会项目的影子和源头, 奥运会比赛项目游泳、举重、柔道、摔跤、射箭、马术等, 都能在敦煌壁画中找到相对应的内容。

新元素的融入, 更好的提高了社会知名度和关注度。把瓷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结合在一起的物证, 这些珍贵的古陶瓷足以证明体育元素和陶瓷可以很好的结合, 它不仅是艺术的交流, 还是文化的交流, 更是生活的交流。在陶瓷文化领域内, 体育文化为其注入了许多新鲜的血液。体育运动, 作为体育文化的载体, 它是竞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它为陶瓷作品的创作, 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同时这些以体育运动为题材的优秀陶瓷文化作品, 又为体育文化增添了一朵绽放的奇葩”。不管是研究还是实际的作品都展现了体育元素和景德镇陶瓷艺术的融合, 特别是奥运会上的474 件“景德镇奥运瓷”及73 款陶瓷的奥运特许商品, 他们以时尚的外形、丰富的内涵、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充分的说明了体育元素对景德镇陶瓷艺术创作的价值。

3.2 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在旅游经济方面的价值

一方面, 我国各个产茶大省都会定期举办茶文化宣传节、茶产品展销会、茶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活动, 会招揽来数十万参与观赏、品尝、购买、洽谈合作的爱好者及商家。大多数活动中都会见到融入了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体验互动活动, 如休闲体验、健身体验、文化体验、审美体验等活动。另一方面, 国内举办很多重大体育赛事都会有很多赞助商的活动, 比如:体育表演、文化表演、茶道表演、健康茶产品推介及茶饮品试用品尝等等。这都是文化产品互补, 丰富和满足前来现场参与活动的消费者需求的最佳方式, 扩大推广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 也有助于满足不同消费群体、不同需求, 扩大消费群体数量。

3.3 茶文化与体育养生文化

品茶和休闲体育作为一种最为实用和高效的社交手段和媒介, 已经越来越广泛的被人们所认可和采纳。在现代的社会经济生活中, 人们已经开始厌倦了过去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的生活与社交习惯, 开始逐渐尝试参与健康饮食、健康养生、文明社交、休闲文化等生活与社交活动。茶文化与城市体育文化及养生文化由此应运而生, 茶和体育成为满足和实现这一愿望和追求的最佳拍档。追求品质生活和健康生活成为新时代人们对精神文明生活和物质文明生活的新奋斗目标。

4 中国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联姻的探索

中国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在人们的参与社交、休闲娱乐、养身康体、追求生活品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4.1 双管齐下产业化发展道路

注重创意设计, 突破传统文化约束。以陶瓷文化与体育文化融合成功的案例为导向和参考, 加大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联姻的步伐, 在保证传统文化原汁原味的前提下, 创意出两者结合的文化产品, 逐步打入市场, 赢得茶与体育爱好者和消费者的信赖。以健康和养生为切入点, 打造健身茶系列饮品、健康生活系列茶产品等等。例如:在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期间, 绿腾生态名茶与环湖赛组委会正式签约成为第十届环湖赛唯一指定茶饮品。参加这项自行车顶级赛事的运动员、观众和旅游者在比赛及休闲之余, 还能品尝到中国的特色茶, 了解中国博大的茶文化。中国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联姻所打造的新文化产业对于促进体育消费和茶饮品消费都是重要的契机。

4.2 树立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品牌形象

一方面, 要保证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实物类文化产品质量, 树立良好品牌与口碑, 这是形成稳固市场和消费群体的必备条件。另一方面, 可以邀请充满正能量的体育明星做代言, 实现一举两得“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同步宣传。在一方面, 可以通过合作或冠名, 提高知名度, 打造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品牌形象, 加深市场和消费者对产品的信赖和认识。

4.3 多渠道资源整合, 加大对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宣传力度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的进步与广泛运用, 社会化媒体逐渐普及, 社会化媒体时代媒体已经到来。在社会化媒体时代, 传统的媒体营销模式被颠覆, 无论是广告主还是媒体渠道, 都必须正视社会化媒体带来的变革和影响。利用好新媒体这个优秀的社交化平台, 尤其是广告宣传和电子商务平台, 重视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社交化属性和元素, 并以此来普及和扩大用户群体, 提升用户价值。除了展销会、推介会、洽谈会、赛事宣传等手段, 同步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上, 进行灵活开放的文化品牌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 更多人参与到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体验中来。

4.4 抓住当代, 培养发展青年一代

在中国的传统意识中, 品茶和体育锻炼一向都是老年人所喜爱的饮品和活动。然而现今,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崇尚追求健康生活方式, 开始接受饮茶、品茶和参与体育锻炼。工作生活之余, 约上一帮同事、亲朋或好友一起品茶、运动, 通过互动培养感情、交流感情、促进友情亲情。这样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既健康又时尚。据调查显示, 现在在我国大部分城市中青年人已经成为参与茶消费和体育消费的最大消费群体。因此, 注重培育健康的下一代, 提升中坚力量的文化素质与身体素质, 培养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和健康消费习惯, 对于推动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发展, 扩大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产品消费群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要: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所注重的自然、和谐、统一、修养、品德、精神等内涵, 越来越多的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中, 对人类精神境界的提高和物质生活的丰富起到了积极意义。茶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联姻也将两者文化属性及内涵更深层次的升华和发展, 能够有效促进文化本身的发展与更新, 也能够推动两者价值的不断体现, 助推两者发展步伐的加速。

关键词:茶文化,奥林匹克文化,联姻,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伟昌.贵州黎平桐乡茶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探析[J]贵州茶叶, 2015 (02) :5-10.

[2]康素娟.茶文化的提升与精神文明建构[J]飞天, 2011 (04) :.

[3]谢燕清.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校园和谐氛围[J]茶博览, 2015 (01) :38.

禅茶文化历史 篇11

——茶禅一味的本来面目

禅茶是指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主要用于供佛、待客、自饮、结缘赠送等。禅是一种境界,讲求『禅茶一味』,『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中国禅茶文化精神概括为『正、清、和、雅』。『茶禅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

唐宋禅寺中专门设有“茶寮”,以供僧人吃茶;在诸寮舍司煎点茶的设有专门的职位,称为“茶头”。

公元前52年,道家学派人物吴理真在四川蒙顶山种下七株茶树,开创了世界上人工种植茶叶的先河,吴理真因此被敬为茶祖。公元前4年,佛教传入中国后,吴理真在蒙顶山脱发修行,亦佛亦茶,首创“佛茶一家”,被尊称为甘露禅师。唐代人封演在《封氏见闻录》中记录北宗禅习茶的情景“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唐人陆羽被世人尊称为茶圣,他寺院出身,三岁时就被禅师收养,从小练得一手采制、煮茶的高超技艺。他撰写的《茶经》记述了茶的历史、种植、加工以及茶具、品茶习俗等。

唐代南禅宗系统禅僧也注重饮茶。唐末五代时期,河北赵州禅师以“吃茶去”的机锋接引弟子。据《景德传灯录》卷十记载,赵州问新到僧:“曾到此间么?”僧答:“曾到。”赵州曰:“吃茶去。”又问僧,僧答:“不曾到。”赵州曰:“吃茶去”。这就是禅宗历史上著名的“赵州吃茶去”公案。

宋代著名禅师圆悟克勤,在湖南夹山著就禅宗第一书《碧岩录》并悟出禅茶一味之道,曾手书“茶禅一味”四字,将其馈赠参学的日本弟子荣西。至今圆悟的手书原迹仍被收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日本茶道因此也有“茶禅一味”的说法。

唐宋禅寺中专门设有“茶寮”,以供僧人吃茶;在诸寮舍司煎点茶的设有专门的职位,称为“茶头”。丛林规则要求每日在佛前、祖前、灵前供茶;新住持晋山,也有点茶、点汤仪式;甚至還有专门以茶汤开筵的,美名其曰“茶汤会”。

茶文化 篇12

1.1 中国茶文化及其起源

中国的茶由来已久,人们饮茶的习惯也是世世代代相传至今,经过长时间的流传和发展,饮茶逐渐发展成了一种文化即“茶文化”。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有客远来都要奉茶作为招待。“茶道”的形成让茶文化更加具体也更加具有传承性。茶文化中包罗万象,与我国传统文化的三大家族:儒家、道家、释家也是息息相关。儒家一贯强调的是“和”,讲究天地之和,人文之和,而茶文化也正是讲究“和”,饮茶时要注重相互沟通,交流,和谐的气氛是饮茶所不可缺少的,在这样一个氛围里慢慢品茶才能沟通感情,增进友谊。在佛家的观念里,“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是我们熟知的观点,这一点与茶也是及其相似的,品茶时,茶之味多半初尝试略苦,饮后慢慢变的甘甜,回味无穷。这也就是说,茶道和禅道都有一个先苦后甜的理念在里面。中国的茶文化是在不断的自我完善,不断的丰富中实现自身的定位的。文化都是具有传承性的,而要想对中国茶文化有深刻的认识,了解中国茶文化的来源是极为关键的。

茶起源与中国,早在《诗经》和《尔雅》中就有关于茶的记载:“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在唐朝时期陆羽也有关于茶的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除了具有史料记载的茶来源的事实,在民间也一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故事。其中就有一个被大家广为接受。传说农耕的创始人神农氏,每天都要带着他的獐鼠进山去尝草药为百姓治病找药,有一次,獐鼠不知道吃了什么无意间中毒不知所措,后来神农氏在獐鼠中毒的地方找到一颗青树的汁液喂与獐鼠吃下后,獐鼠竟然奇迹般的复活了,于是神农氏自己也品尝了汁液,感觉神清气爽,回到村里后,神农氏就让百姓们都种植此树,这便是后来的茶树。当然,关于茶树的传说还有很多,英国的一些学者认为茶树起源与古印度。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英国学者考证后发现当时英国人以为在古印度发现的茶树其实是从中国运过去的。后来,世界各地的学者才慢慢统一意见确定茶树是从中国起源的。中国人向来都是喜欢喝茶的。有客远来要奉茶作为招待,逢年过节也要摆出茶具与友人清酌几杯。中国人这种爱茶的习惯也让茶文化在中国不断发展,孕育生机。

1.2 西方咖啡文化及其起源

与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茶有所不同,西方的咖啡文化显得较为随性中带有一点小资的浪漫情怀,而中国茶则彰显性情和品质。在西方不同国家对于咖啡文化的解读也不尽相同。在意大利,咖啡的喝法多种多样,意大利人发明出了在咖啡中添加牛奶等喝法。他们在调制经典的咖啡时会按照一定的比例添加奶昔或者泡沫,例如具有代表性的卡布奇诺和拿铁咖啡,在喝法上创造新意,这也彰显了意大利人勇于创新,不因循守旧的精神。在法国,这个被全世界人民都认为的浪漫国度,他们不象意大利人一样特别注重口感和品质,法国人关注的是喝咖啡的情调和环境,一个充满浪漫温馨的环境才是他们认为最为重要的。在德国,很多人都认为,慕尼黑啤酒是德国人最喜欢的饮品,其实不然,据调查数据显示,在德国的饮品排行榜中,咖啡早已超越慕尼黑啤酒跃居第一。德国人没有法国人的浪漫,他们理性的特点在他们选择咖啡时也可以看出来,德国人大多都喜欢喝黑咖啡,没有点缀,但尽显品质。美国的咖啡文化想来以方便快捷著称,他们的味道不如德国的黑咖啡,他们的点缀不如意大利,美国人喝咖啡是一种快节奏的生活态度和方式。

关于咖啡被发现的起源跟中国茶被发现一样,也有一个很美好的传说,故事说在非洲小镇上,一个牧羊童在牧羊时发现他的羊异常兴奋,观察很久后发现羊吃了一株灌木的果子,于是牧羊童也品尝了几口,发现整个人神清气爽,这种果子后来被制成了饮品,于是就有现在大家爱喝的咖啡。据史料记载咖啡的起源是在非洲,在16世纪传入欧洲后就一度风靡大街小巷,又经由法国、意大利的发扬后逐渐变成了一种时尚,最先在意大利威尼斯安家的咖啡馆是在17世纪。之后大家就都有了喝咖啡的习惯,坊间曾流传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在写《人间喜剧》时就曾喝了6万杯咖啡。

2 中西茶文化对比

2.1 饮茶起始时间的差异

中国是发现茶叶,并且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秦汉年间,四川一带就盛行饮茶,当时,茶还被作为贡品进贡到京城长安。之前关于神农氏尝百草而发现了茶的传说也完全是有可能的,陆羽曾在《茶经》中提到茶树种植共有的十一州,这十一州中就有鄂州即今天的湖北武昌。由此可见,《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遭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事大约是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从汉代开始种植茶叶,采摘到烹炒等整个制茶过程都已经很是熟练,并且可以规模化进行。大约在公元4世纪末5世纪初中国茶叶传到了朝鲜半岛,到9世纪茶叶才开始在这些国家风靡,在8世纪左右茶叶传入了日本,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好是唐朝高度开放的时代,到了19世纪晚期,茶叶才传入到非洲,在中国政府的帮助和指导,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茶叶的种植和制作才开始在非洲进行。

2.2 品茶文化的差异

茶文化包罗万象,其中之一便是品茶文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人情,因而在品茶环节也是各有不同。例如饮茶的种类、茶具、茶礼、茶俗、饮茶方法等诸多不同。在中国饮茶分2类,一类是“混饮”这种饮茶方式是在茶中添加糖、奶、桂圆等,注重根据个人不同口味进行不同的制作。另一类饮茶方式则是“清饮”,很多人都认为,茶中如果添加其他东西会干扰茶的清醇的口味。茶文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自己突出的风格,中国人也极其讲究饮茶的艺术,在饮茶之中能够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茶道讲究在品茶、制茶时感受其中蕴含的哲理、道德,通过品茶来提升自身的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品味人生,参悟禅道。在物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心灵却越来越不容易静下来,品味人生的真谛,而在品茶之时,茶的清淡之味,可以让人们身心放松,得到内心的升华。

2.3 茶室文化的差异

茶之所以能够广为流传与茶馆有着紧密的联系。茶馆最初是用来招纳四方宾客的,通常还会安排说书表演。茶馆为艺人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的同时,也让观众得到了娱乐。茶室的布置也极具中国特色,通常会有一些盆景作为装饰,像花卉盆景、假山瀑布等。在西方,也有类似的茶馆,他们主要是为艺术家、文学家等上流社会的人群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场所,这些茶室,装修一般较为奢华。中国的茶馆表现的是社会大众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态度,而西方的类似茶馆则显示了不同阶级、不同人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茶室的文化也是茶文化中的一部分,从一室察一面,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大致可以从中看出差异。

2.4 影响的差异

中国的茶由来已久,人们饮茶的习惯也是世世代代相传至今,经过长时间的流传和发展,饮茶逐渐发展成了一种文化即“茶文化”。中国人爱茶的习惯也让茶文化在中国不断发展。古有“开门七件事”茶便是其中一件,“民不可一日无茶”也在老百姓中口口相传。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但是饮茶确实大家都喜欢的一件事。新疆维吾尔族就有“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云南纳西族也有:“早茶一盅,提神去痛;一天三盅,雷打不动。”的谚语。随着茶叶在我国的高速发展,全国茶叶科研机构也是不断崛起,现在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较为健全的科研和网络系统,在制茶方面提供了很大的指导作用。茶除了日常生活中食用外,茶还可以用作药来治病。同样茶还在经济、政治、生活等方方面面对人们产生着影响。茶作为我们五千年文明中的一员,正在以自身的魅力影响着世界。

3 结语

中国人讲究茶道,在品茶,制茶时感受其中蕴含的哲理、道德,通过品茶来提升自身的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品味人生,参悟禅道。在物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心灵却越来越不容易静下来,而在品茶之时,茶的清淡之味,可以让人们身心放松,得到内心的升华,中西方的茶文化形成过程不尽相同,在各自的文化定位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相同,中西茶文化都各自构建了属于自己的文化体系,当文化向着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在差异巨大的文化碰撞下,两者可以相互渗透,互相影响,从而携手共同不断前进。

摘要:中西茶文化在不同的时空有着差异,同时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从中国茶与西方咖啡的文化及起源开始研究,并且对中西茶文化在茶室、饮茶起始时间的差异、品茶文化的差异和影响的差异等发面展开论述,试图对中西茶文化做一个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中西茶文化,茶文化差异

参考文献

[1]张荣翼.冲突与重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56-580

[2]王玖玖.中国茶文化东传日本史述[J].临沂大学学报,2012,(2).22-24

[3]张军.我国书籍设计现状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0.34-35I

[4]胡彤亮.书籍设计创新性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59-61

上一篇:广播电视的维护与推广下一篇:痛点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