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教学(通用12篇)
栽培教学 篇1
新的课程理念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 “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 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但就近年来我们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的教学现状来看, 教师讲授以灌输为主, 学生被动接受的重教轻学倾向还没有根本改观, 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这已成为新的课程理念实施的一个主要的“瓶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就是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仍然缺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备课——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要求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我们首先应进入“探究”的角色, 进行换位思考, 备课的过程首先应成为我们教师探究的过程。探究教材、探究学生、探究教学过程。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了这样的备课探究思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基础→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
目前的新课标教材有多个版本, 不同的版本编写上存在一定差异, 在备课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某个版本的教材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而是根据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教学内容、拟定课堂要解决的重点难点。也就是说我们要以课程标准的理念备课, 而不是以教材的理念备课。
为使探究教学在课堂中切实可行, 我们的备课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 一是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 由于探究性教学对学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较高, 它应该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二是从知识呈现方式的角度, 陈述性知识只能采用部分探究, 实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三是从探究方式的角度, 可采取“问题”驱动式探究, 小组互动式探究, 实验探究等。
备课时应密切关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活动过程, 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 为此我们必须关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 将教师组织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对照、比较, 看看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情景、问题、探究点的设置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法是否建立在学法基础上, 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是我们设计的“细胞增殖”教学中, 实施“情景——问题”驱动式自主探究过程的部分片断。如:
(一) 从细胞变化的角度分析, 生物体为什么能由小长大?
(二) 情景铺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体大都是由许多体积很小的细胞组成的, 而且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细胞分裂或者不再继续生长呢?
这种探究性教学的设计, 以学生认知结构内的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已知生物事实材料, 创设铺垫型的问题情境。学生一般能从问题出发, 通过由浅入深, 由此及彼, 由正及反的不同方式, 不同层次的联想, 变化发展出不同类型的新问题, 从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合乎情意的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
二、导课——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一节优秀的课, 必须重视导引的设计。探究性教学的导引设计, 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 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
如在学习作物的营养的时候, 我们通常可以这样设问导课:我们绝大多数同学都来自农村, 许多同学都亲自参加过农作物的施肥过程, 那么大家想一想, (一) 我们的农作物都施用过哪些肥料? (二) 这些肥料是如何得来的? (三) 不同的农作物施肥是否相同? (四) 同一农作物在不同的生长时期施用的肥料是否相同? (五) 为什么要针对同一农作物不同的生长时期针对性地施肥? (六) 有条件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到郊外或花卉基地了解“无土栽培技术”中应注意哪些事项……?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 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 并发现新的问题。
三、设问——激活学生的思维
探究来自问题, 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 要有启发性, 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提问还要注意“度”要适中, 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 补充适当的辅助性问题, 把大题化小, 分步提问, 引导过渡, 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 这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 长此以往, 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从而厌学;但对于过于简单的, 甚至只要求学生回答是与否的问题, 没有思考价值, 也不宜当作探究性教学的问题。
例如在果树嫁接的教学过程导引中, 如果我们提问枝芽嫁接能成活的原因是什么?课堂就会处于沉闷之中, 同学们一般都很少发言, 这就是提问的度没有把握好, 问题有些偏深。如果我们把问题改为:你们看到过嫁接吗?同学之间开始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 接着再追问:如果把嫁接用的果树或枝芽换成其他的果树或枝芽, 我们的嫁接还能成功吗?这样达到分步提问, 步步深入的目的。
四、调控——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
目前各校都是实行大班制授课, 进行课内“自主探究”的活动, 使活动完全按照预定轨道运行是不可能的, 也是不必要的, 否则就称不上“自主探究”。课堂上, 只要“主道”能正常运作就行。只有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才有实现“自主探究”的可能。
但自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 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及时调控, 做到收放自如。鼓励学生自由准确表达, 帮助学生流畅表达, 使学生有信心表达, 学会与他人沟通。鼓励学生多方面发现, 鼓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 解释问题有自已的思路, 均应给予鼓励;即便是学生的回答偏离教育目标甚远时, 也不要给予绝对地否定, 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共同讨论。
当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时, 教师要适时给予启发, 搭一个脚手架”, 降低问题的台阶, 设置低一个层次的探究点或子目标, 引导学生继续探究。调控的宗旨是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 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
五、小结——归纳与发散并举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小结都应努力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者的“角色”上, 只有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多分析, 多讨论,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才能发挥课堂结尾的作用, 达到预期的效果。
课堂小结是活化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好时机。结合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分析, 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时得当的点拨、引导, 使学生“居高临下”地俯视作物栽培知识, 有助于他们将平时所学的被肢解了的知识系统化, 从而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又起到思维辐射的作用。
探究的结果, 要在学生自己归纳的基础上, 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结论, 明确结论的运用条件与范围。对结论的解释, 不要讲得太绝对, 要留有探究的空间。要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 所谓“收”, 将讨论、实验的结果要归纳整理;所谓“放”, 课后布置的思考题具有开放性, 布置的练习作业具有多样性, 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实际背景中, 用课内得到的结论去解释实际问题, 解决后续知识, 完成从实践——认识——具体的实践、认识上的两个飞跃, 使小结做到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并举。
总之, 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 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自主探究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 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 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自主探究教学又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 在教师的启发下, 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钻研, 与同学的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从而, 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栽培教学 篇2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自治区《关于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的若干意见》,广开就业门路,鼓励灵活的就业形式,拓宽就业渠道,做好城镇劳动力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失业人员就业工作,提高他们在创业、就业和转业就业方面的技能,学有一技专长,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社会稳定,搞好转移就业人员培训,确保培训质量,特制定本计划。
二、培训目的以国家就业再就业有关方针、政策为依据,通过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使就业再就业人员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专业技能水平,了解和掌握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果树生产经营、服务指导和技术管理应具备的技能,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现转移就业,达到致富的目的。
三、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已经从事或准备从事特色林果生产技术工作的农民,能够了解巴旦木、红枣、核桃、石榴、葡萄、杏、桃树、樱桃常见果树的特点,以及对环境条件要求,掌握具体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操作的专业技能,重点是掌握与果树生产、果树修剪、嫁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着力提果树生产技术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和造就大批懂技术、能示范的农村果树生产技术人员。
四、培训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从事特色林果生产技术工作的农民。重点培训农村果树种植户、果树生产专业合作社等有关人员。
五、培训内容及学时分配
果树园艺工 教学计划 培训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果树园艺工职业道德与岗位要求
一、职业道德基本知识(了解)
二、果树园艺工职业守则(了解)
三、果树园艺工岗位要求(了解)第二章 果树生产基础知识
一、果树分类和品种识别(掌握)
二、果树生长发育基础知识(掌握)
三、果树生长周期与周年管理(掌握)
四、果树安全生产知识
第三章 果树苗木繁育与果树建园
一、果树苗圃建立(掌握)
二、果树苗木培育(掌握)
四、果园规划与建设(掌握)
五、果树栽植与植后管理(掌握)第四章 果园土肥水管理
一、果园土壤管理技术(掌握)
二、果树合理施肥技术(掌握)
三、果园灌溉与排水技术(掌握)第五章 果树树体管理
一、果树树体结构与果树树形(了解)
二、果树整形修剪(掌握)
三、果树修剪工具的使用(掌握)
四、果树修剪技术的综合应用(掌握)
五、果树的保花保果与疏花疏果(掌握)第六章 果树常见病虫害防治
一、果树常见病害识别与防治(了解)
二、果树常见虫害识别与防治(了解)第七章 果实采收与果品贮藏
一、果实成熟与采收(了解)
二、果实分级与包装(了解)
三、果品简易贮藏与保鲜(了解)第八章 果树丰产优质栽培新技术
一、果树矮化密植栽培技术(掌握)
三、果树生长调节剂应用技术(了解)第九章 常见果树生产技术
一、苹果生产技术
二、梨生产技术
三、桃生产技术
四、葡萄生产技术
第十章 喀什主要特色果树生产技术
一、巴旦木生产技术
二、红枣生产技术
三、核桃生产技术
四、杏生产技术
五、樱桃生产技术
第十一章 主要设施果树生产技术
一、葡萄设施栽培技术
二、桃设施栽培技术
三、草莓设施栽培技术篇二:果树栽培技术教案
课题:第?章 果树基础 第?节 果树栽培概述
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
通过讲授使学员了解果树的几种种类划分方法,并熟悉果树的应用价值。掌握果树栽培的特点,了解果树栽培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本课重点与解决措施:
重点:
1.果树的类别 2.果树的价值 3.果树栽培的特点 4.果树栽培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措施:充分运用讨论法,激发学员积极性,共同探讨果树总类划分。结合实际,讲解果树栽培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教具与挂图:
挂 图(自制白纸挂图)果树栽培的价值
新课内容及方法(填写附加页)
课外作业(或复习题):
栽培果树的目的:早果、丰产、稳产。果树栽培的价值在哪几方面? 果树生产的价值体现在哪几方面?
要想进?步提高果树生产的经济效益应如何做?
授课内容: 什么是果树?
果树是能生产可食用果实或种子等的多年生植物的总称。栽培果树的目的:早果、丰产、稳产。?、(?)按叶生长期特性分类 1.常绿果树
主要特征:叶片终年常绿,春季新叶长出后老叶逐渐脱落,无明显的休眠期。
主要种类:柑橘、枇杷、荔枝、龙眼、芒果、榴莲、椰子、菠萝、2.落叶果树
主要特征:叶片在秋季和冬季全部脱落,第二年春重新长出,有明显的生长期和休眠期。
主要种类:苹果、梨、桃、李、柿、枣、核桃、葡萄、无花果、山楂、板栗、樱桃等。
(二)按气候条件分类 1.温带果树
苹果、梨、桃、杏、枣、核桃、柿、樱桃等 2.亚热带果树
柑橘、荔枝、龙眼、石榴、无花果、猕猴 3.热带果树
香蕉、菠萝、芒果、椰子等。
(三)按生长习性分类 1.乔木果树 a.主要特征:有明显的主干,树体高大。b.主要种类
苹果、梨、李、荔枝、椰子、柿、枣等 2.灌木果树 a.主要特征:树冠低矮,无明显主干,从地面分枝呈丛生状。b.主要种类
石榴、醋栗、无花果、刺梨、树莓等 3.藤本果树 a.主要特征:茎细长,蔓生不能直立,必须依靠支持物 才能生长。b.主要种类 葡萄、猕猴桃等。4.草本果树 a.主要特征:具有草质茎,多年生。b.主要种类:香蕉、菠萝、草莓等。
(四)按果树果实构造分类 1.仁果类果树 a.主要特征
果实内有多数种子,故称为“仁果”; b.主要种类
苹果、沙果、海棠果、梨、山楂、木瓜等 2.核果类果树 a.主要特征
有明显的 外、中、内三层果皮;
中果皮为食用部分,内果皮木质化,成为坚硬的核。b.主要种类
桃、李、杏、梅、樱桃、芒果、橄榄等 3.坚果类果树 a.主要特征
果实或种子的外皮具有坚硬的外壳,食用部分为种子的子叶或胚乳。b.主要种类 核桃、、栗、椰子、榴莲、等。4.浆果类果树 a.主要特征
果实除外面几层外,肉汁化且充满浆汁成为可食用部分。b.主要种类
葡萄、猕猴桃、草莓、树莓、蒲桃、番石榴等。5.柑果类果树
如柑、橘、橙 6.柿枣类果树 如柿、枣等
二、果树栽培的意义
1、果品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和主要食品的?部分。果品营养丰富,其富含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如柑橘润肺理气;香蕉润肠、降压;荔枝健脾养血。少吃粮食多吃水果可以减肥。
2、可以带动以果树为原料的相关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国投中鲁,是亚洲最大的苹果汁上市公司。
三、果树栽培的特点
栽培周期长:
多数果树为木本植物,栽植的当年不能结果,?般3-5年才进入结果期,5-7年进入盛果期,盛果期可持续数年、数十年。
四、果树栽培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果品生产总产量增长迅速,但单位面产量不高;果品品种结构不合理,以户为单位的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突出。
提高果树生产的经济效益,应在“四个特别”立求发展: 第?:特别早。第二:特别晚。第三:特别少。第四:特别优。课堂总结: 课后作业篇三:果树生产教学计划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果树生产》教学计划
唐县职教中心 和涛 本学期,我将担任涉农专业送教下乡的专业教学工作,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是《果树生产》。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现将本学期的教学情况计划如下:
一、认真组织,确保效果
组织农民按时参加培训活动,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因为他们都是成人,都有这样那样的事情要做,所以每一堂课都要认真组织,把教学内容既要讲解到位,又要通俗易懂,以确保上课的效果。让每个学员听后都有所收获。
二、认真对待、精心准备
送教下乡,是我们骨干教师展示风采,传送经验,提供示范的有效途径,参加送教下乡的骨干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业务水平,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服务。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必须认真备课,精心上好每一节课。
三、加强理论学习,确保知识常新
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十六大精神,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文件,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各地先进经验。利用网络媒体及手中的报刊杂志、业务专著,认真加强学习、研究,及时掌握果树生产的动态和趋势,时刻站在学科教研领域的前沿阵地。
四、狠抓教学常规:
我将积极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各个侧面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我将积极学习,翻阅有关资料,对教育理论、目标教学、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进行再认识,提高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能力。积极实行目标教学,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平时备好课,上好课,向45分钟要质量。坚持周前备课,努力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员、备教具,备教法学法。从知识能力两方面精心设计教案,并积极地使用各种电教器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坚决杜绝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在课堂教学方面我力争课堂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抓关键,突重点,排疑点,讲求教法,渗透学法。课堂上语言准确简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作用,使学员真正的有所收获。
五、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绪 论
第二周: 我国果树种类和分布
第三周: 果树枝、芽的种类与特点;
第四周:果树根系组成与分布;
第五周:果树物候期;
第六周:果树根系生长动态;
第七周:果树芽的生长与发育;
第八周:果树枝叶生长与发育;
第九周:花芽分化;
第十周:开花、果实发育;
第十一周:落叶和休眠及影响因素。第十二周:实生苗繁殖知识;
第十三、十四周:自根苗的繁殖
第十五、十六周:嫁接苗的繁育
第十七周:实验实习
第十八周:考试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送教下乡《果树生产》教学计划 唐县职教中心 和涛
本学期,我将继续担任涉农专业送教下乡的专业教学工作,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是《果树生产》。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现将本学期的教学情况计划如下:
一、认真对待、精心准备
送教下乡,是我们骨干教师展示风采,传送经验,提供示范的有效途径,参加送教下乡的骨干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业务水平,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服务。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必须认真备课,精心上好每一节课。
二、狠抓教学常规:
我将积极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各个侧面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我将积极学习,翻阅有关资料,对教育理论、目标教学、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进行再认识,提高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能力。积极实行目标教学,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平时备好课,上好课,向45分钟要质量。坚持周前备课,努力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员、备教具,备教法学法。从知识能力两方面精心设计教案,并积极地使用各种电教器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坚决杜绝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在课堂教学方面我力争课堂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抓关键,突重点,排疑点,讲求教法,渗透学法。课堂上语言准确简洁,突出重点,突
破难点,精讲多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作用,使学员真正的有所收获。
三、教学进度表:
第1-2周: 果园建立
第3-4周:技能训练 1、果园规划设计 ;
2、果树定植方法。第5-6周: 果园土壤管理
第7--8周:果园肥水管理
第9周:技能训练1、土壤改良技能 ; 2、配方施肥方法。第10-12周: 果树整形修剪
第13-14周: 技能训练:1、整形方法 ; 2、修剪方法。第15周:果树保花保果技术
第16周:果树疏花疏果技术
第17周:果实套袋技术
第18周:考试篇四:果树栽培学教学大纲
《果树栽培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果树栽培学 计划总学时:72 实践学时:32 适用专业:园艺、热作、植保
制订人:果蔬花卉教研组
制订时间:2011、4、20
一、课程性质、任务
《果树栽培学》以果树生长发育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介绍果树繁殖、栽植、管理等一系列果树栽培管理基础知识;从栽培概况、种类和品种、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以及设施生产等角度出发,重点介绍我省主栽果树的生产栽培技术。学习《果树栽培学》一般应具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遗传育种学、农业气象学、园艺植物病理学、园艺昆虫学等课程的基础。了解植物生长发育规律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病虫害防治等相关理论。要求学生掌握果树栽培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具有进行果树生产(品种的选择、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的能力,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为学生走向社会指导生产和从事果树栽培教学打下基础。
二、课程特色
本课程立足理论联系实际,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海南省的实际,大力发展高效农业。重点介绍荔枝、龙眼、杧果、香蕉、菠萝等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在了解掌握果树栽培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与提高。
三、知识能力和培养目标
果树栽培学课程是园艺专业的专业课,从果树生长发育的理论出发,讲解果树繁殖、果园建立、管理与采收等生产过程。
1、知识能力和培养目标
本课程通过总论(果树栽培基础知识)和各论(果树栽培技术)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果树品种的选择,果园建立、果树育苗、定植、田间管理、采收及采后处理等技术,并能结合当地果树栽培的实际情况,解决生产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会与领导、工友、农户交往,有良好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
在果树栽培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始终。(1)专业能力的培养 通过良好的实习操作练习,使学生在完成具体的果树栽培工作任务,解决生产上遇到的问题过程中培养专业能力,能为果树选择和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条件,具备果园建立、田间管理、采收及采后处理和制定生产计划、组织实施的专业能力。
(2)方法能力的培养 通过查找各种载体信息资料,不断获取新的技能和知识,重点培养学生采集信息、整理资料、分析解决问题,撰写工作报告的方法能力,学会自主学习、有良好的学习迁移能力。(3)社会能力的培养 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并讨论、进行交流与沟通,使学生提高了交流与沟通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与团队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农业,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精神。
四、课程内容 总论
绪论
(一)教学内容
1、果树生产的意义和特点
2、我国果树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
3、果树栽培的任务和学习要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果树生产的意义和特点及学习要求
难点:我国果树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
(三)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基本了解果树生产的意义和特点,我国果树生产的现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四)教学建议
着重介绍果树生产的意义,我国果树生产存在的问题。
第一单元 果树的分类
(一)教学内容
1、植物学分类
2、生态适应性分类
3、果树栽培学分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果树生态适应性分类和植物学分类
(三)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果树的分类方法及常见果树的分类地位。
(四)教学建议
结合本地的果树资源,生产情况进行讲解。
第二单元 果树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一)教学内容
1、根的生长与特性
2、芽和枝的种类和特性
3、花芽分化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4、开花坐果及果实生长发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果树根系的年生长发育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2、芽、枝、叶的生长发育及树体结构的形成。
3、形成花芽分化的过程及调控果实生长发育。
(三)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果树各个器官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掌握根系、枝条年生长发育动态,花芽分化的过程及其调控,解决果树生产中的落花落果,提高果实品质的办法。
(四)教学建议
利用果树生产的实践经验案例贯穿到教学中去,使学生更易理解与掌握。
第三单元 果树育苗与果园建立
(一)教学内容
1、苗圃的建立
2、实生苗的培育
3、自根苗的培育
4、嫁接苗的培育
5、果园的规划、开垦与定植
(二)教学重点难点
嫁接苗的培育和果园规划及开垦
(三)教学要求
1、掌握实生苗、自根苗、嫁接苗等三种育苗法的理论基础和技术。
2、掌握果园规划、开垦的原则及方法,果树栽植密度和技术要点。
(四)教学建议
尽量多为学生提供实习练习机会,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四单元 果园土肥水管理
(一)教学内容
1、果园的土壤管理
2、果园施肥
3、果园的灌水和排水
(二)教学重点难点
果园的土壤管理和果园施肥
(三)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果树土、肥、水管理的重要性,掌握果园土肥水管理方法,建立合理的果园管理制度,为丰产、稳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建议
针对果树栽培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第五单元 果树整形修剪
(一)教学内容
1、果树整形修剪的作用及依据
2、果树整形修剪的内容及方法和不同树龄的整形修剪任务和技术要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整形修剪的内容、方法和不同树龄的整形修剪任务和技术要点。
(三)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果树整形修剪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各种树形特点,掌握果树树形培养的过程,修剪的方法及作用。
(四)教学建议
加强实践操作实习和修剪反应调查,便学生掌握果树的整形修剪技术。
各论
第六单元 荔枝栽培技术
(一)教学内容
1、荔枝生产发展现状
2、荔枝的生物学特性
3、荔枝品种选择及识别
4、荔枝苗木的培育
5、荔枝园地规划与开垦和定植
6、荔枝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等技术
7、荔枝控冬梢促花技术
8、荔枝壮花保果技术
9、荔枝病虫害防治
10、荔枝采收
(二)教学重点难点
荔枝品种选择、育苗、开垦与定植、施肥、修剪、控冬梢促花、壮花保果等管理技术。
(三)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及我省荔枝种植情况
2、掌握荔枝育苗、开垦与定植、施肥、修剪、控冬俏促花、壮花保果等管理技术
3、掌握荔枝采收技术
(四)教学建议
根据生产需要,进行荔枝规范化栽培管理,要求详细计划每一个工作过程和步骤,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份生产管理方案,并撰写一份工作报告。
第七单元 龙眼栽培技术
(一)教学内容
1、龙眼生产发展现状
2、龙眼的生物学特性
3、龙眼品种选择和识别
4、龙眼苗木培育
5、龙眼园地规划及开垦和定植
6、龙眼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等技术
7、龙眼反季节栽培技术
8、龙眼病虫害防治
9、龙眼采收
(二)教学重点难点
龙眼的育苗、开垦与定植、施肥、修剪、反季节栽培等管理技术。
(三)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及我省的龙眼种植情况。
2、掌握龙眼的育苗、开垦与定植、施肥与修剪、反季节栽培等管理技术。
3、掌握龙眼采收技术。
(四)教学建议
根据生产需要,进行龙眼规范化栽培管理,要求详细计划每一个工作过程和步骤,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份生产管理方案,并撰写一份工作报告。
第八单元 杧果栽培技术
(一)教学内容
1、杧果生产发展现状
2、杧果的生物学特性
3、杧果品种选择及识别
4、杧果苗木的培育
5、杧果园地规划与开垦和定植
6、杧果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等管理技术
7、杧果催花技术
8、杧果病虫害的防治
9、杧果的采收
(二)教学重点难点
杧果苗木的培育、开垦与定植、施肥与修剪、催花等管理技术
(三)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及我省的杧果种植情况
2、掌握杧果的育苗、开垦与定植、施肥与修剪、催花、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技术
3、掌握杧果的采收技术
(四)教学建议
根据生产需要,进行杧果规范化栽培管理,要求详细计划每一个工作过程和步骤,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份生产管理方案,并撰写一份工作报告
第九单元 香蕉栽培技术
(一)教学内容(转载于:果树栽培教学计划)
1、香蕉生产发展现状
2、香蕉生物学特性
3、香蕉种类与主要品种和种苗繁殖
4、香蕉园地规划与开垦和定植
5、香蕉肥水管理及其他管理
6、香蕉病虫害防治
7、香蕉的采收与催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香蕉种苗的繁殖、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技术。
(三)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及我省的香蕉种植情况
2、掌握香蕉种苗的繁殖、施肥、其他管理等技术
3、掌握香蕉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催熟技术
(四)教学建议
根据生产需要,进行香蕉规范化栽培管理,要求详细计划每一个工作过程和步骤,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份生产管理方案,并撰写一份工作报告。
第十单元 菠萝栽培技术
(一)教学内容
1、菠萝生产发展现状
2、菠萝的生物学特性
3、菠萝品种选择及种苗繁殖
4、菠萝园地开垦与定植
5、菠萝肥水管理和人工催花技术
6、菠萝病虫害防治、采收和催熟技术
(二)教学重点难点
菠萝的种苗繁殖、开垦与定植、肥水管理、人工催花、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催熟等技术。
(三)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及我省的菠萝种植情况
2、掌握菠萝种苗的繁殖、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采收与催熟技术。
(四)教学建议
根据生产需要,进行菠萝规范化栽培管理,要求详细计划每一个工作过程和步骤,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份生产管理方案,并撰写一份工作报告。篇五:果树栽培学教学实习计划
“果树栽培学”教学实习计划
园艺学院果树系 2003年11月14日
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园艺学院2001级本科生本学期将进行为期2周的教学实习,即果树冬季修剪实习。为了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目的,现将实习具体事宜计划如下: 1.实习时间:11月24日至12月5日 2.实习地点:平山县
3.带队教师:张玉星、徐继忠、张建光、陈海江、王国英、杜国强 4.教学实习研究生:6人
经济林栽培学教学改革探索 篇3
【关键词】经济林栽培学 课程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19-02
经济林栽培学是高等院校林学 、园艺、农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参与该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国内外经济林栽培技术的发展动态,也可以学习一些经济林栽培的知识,熟悉经济林栽培的基本技术,从而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以及技术工作中充分运用。在国家强调培养“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人才的背景下,高等院校开展经济林栽培学教学改革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如下五方面就经济林栽培学教学改革展开探讨。
一、改革教学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和新兴学科的形成,使学生的学习量不断增加,所以教师不可能将其全部教授给学生。由此可见,教学计划的改革显得刻不容缓。
对于经济林栽培专业,应该以社会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前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设定科学的课程计划。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时,要掌握重点,分析重点,不讲无关紧要的内容。例如,在森林培育学、森林生态学等课程中讲解过种子栽培、树木生长等知识点,这时在其它课程学习中就应该将这些知识点删除。
其次,要引导学生养成学习的主动性,更要突出课堂讲解的重点。教师应当了解经济林范畴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和先进的技术方法,并多和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比如,可以就产品的绿色壁垒、健康食品的概念等与学生进行探讨。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多了解和学习经济林栽培知识和有关的实用技术。例如为学生讲解病虫防治、职业修理、苗圃孕育等栽培技术,摒弃过去“纸上谈兵”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二、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改革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经常采用黑板、教材、教室作为教学工具,而教师充当教学的主体。这种枯燥呆板的教学环境,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济林栽培学课程在品种识别、苗木培育、苗木栽植、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教学内容实际操作环节要求很高,而如果采用实训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的生产背景,实行“教、学、做”三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接受实训教学方法后,也开始理解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产的联系,掌握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例如,经济林修剪技能的种类繁多、技术难度大、操作要求高等,使得教与学脱轨,如果学生不了解实际的操作,就很难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程度,首先,本文选取干性强的核桃树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讲解其定干和骨干枝的萌芽特性和修剪原理等知识点,并在讲解过程中为学生演示实际的操作流程,让学生对其有直观的了解。其次,在核桃树的幼苗期、盛开期和枯老期三个阶段分别进行修剪演示并仔细讲解,让学生从中体会果树的不同生长阶段其修剪方法有何异同,并思考其修剪的不同目的和修剪的原因。学生在学习这些理论知识和观察教师演示,以及自己动手实训后,掌握了知识要领,也提高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从2次实训过程中带着轻松的心理,习得了修剪的原理和要点,并学会了自己动手进行修剪操作;他们对学习的厌倦感逐渐消失,转而对学习知识充满了挑战和乐趣。
三、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在“经济林栽培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多媒体手段来进行良好的辅助教学,吸收其中有益的教学方法来完善传统教学中的不当之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两者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讲授知识,采用黑板和多媒体课件等优势互补的教学模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讲解知识重点。对于一些课程中的原理、方法等难点重点,则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在讲解树木的播种、嫁接、栽培等原理和操作流程时,可以使用播放flash演示动画更好地展示给学生;还可以建立学习小组,拍摄实际的林木生长和生存特性,将植物的生活习性和枝干器官等生动的记录下来。学生在通过拍摄视频,或者制作课件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了苗木栽培的知识,也进一步掌握了林木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更丰富了大家可用的课件内容。
实践证明,通过搜集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无形的、静态的、抽象的事物或者知识点变得有形、动态、具体。利用多媒体图片、文字、声音等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讲解的知识更加生动、真实。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发挥多个感官的作用,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直观和深刻。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手段作为辅助手段,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的质量。
四、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对推动教学质量的改善具有重大的作用。只有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核,才能全面、客观地衡量一个学生的素质水平。所以在实际的课程考核过程中,可以将理论和实践技能两方面相结合来考核学生的能力。以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前提进行考核,如果考核结果不合格,则不让其参加理论考核。只有当学生理论考核和实践节能考核两个方面都合格时,才获得对应的学分。
五、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要想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就应当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更要加强对教师的实践指导。教学环节的重点在于教师本身,只有先加强教师自身的实践操作技能,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所以要加强对教师“双师型”队伍的建设。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已经逐渐重视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采取鼓励措施,鼓励教师到企业生产基层中进行锻炼,了解实际项目与实践技能,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另外,也可以提供学生顶岗实习的机会,并让企业专员进行适当指导,再对其考核,以期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赵桂玲,刘常富,陆秀君,董胜君. “经济林栽培学”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 中国林业教育,2010,04:56-59.
[2]张庆华. 经济林栽培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 经济林研究,1983,00:114-115.
[3]胡芳名,李克瑞,何方. 齐心协力编好新教材——编写《经济林栽培学》的体会[J]. 经济林研究,1984,02:95-97+112.
作者简介:
“栽培式”教学引航信息技术课 篇4
一“栽培式”教学重课前教学设计
课程改革深入发展使得信息技术教育被越来越重视。但学生在学习上与其他课程相比, 还是投入得非常少。针对这一情况, 笔者认为应重视课前教学设计, 即:把教学内容问题化、层次化, 让学生课前熟悉、明确授课内容,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
合理利用课前5分钟, 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在课前就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同小组成员合作讨论, 解决部分问题后, 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为后面授课做好准备。
二“栽培式”教学重对学生分层次教学
在“栽培式”教学中, 教师应就授课内容实施分层次教学。紧扣三个知识: (1) 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 (2) 教师个人的知识; (3) 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网络技术应用》模块第一单元第一节第一部分授课〗
[授课过程]
问题1:我校某位老师要想把在家做好的课件, 转存到校多媒体教室的电脑上以便播放授课, 如果是你, 应该如何帮助该老师完成以上操作?
A层学生 (学习有困难) :思考并回答已掌握的数据交换方法。 (1) MP3、MP4、内存卡或移动硬盘等移动存储设备。 (2) 通过因特网服务。如电子邮件、QQ传送、网络硬盘等。
问题2:以上几种数据传输方法是不是对任何的文件传输都有效呢?它们各有什么限制及特点?
B层学生 (成绩中等) :思考、讨论。 (1) 移动存储设备:存储空间较大, 且可以快、方便地实现数据交换。 (2) 因特网服务:可以方便、快速地传输信息, 但需要网络支持, 且文件传输大小有一定限制。
问题3:各种移动存储设备是如何与计算机进行接口的?
C层学生 (拔尖的优等生) :思考、讨论。
问题4: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通信设备可以相互进行传输?
A、B、C层学生:思考、讨论。
三“栽培式”教学重例题讲解层次化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应根据知识点精选例题, 施行例题讲解层次化。一方面让学生懂得信息技术课的考点考向, 使学生会学、会考;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例题的层次化学习, 学会分析、理解和掌握课堂所授知识点。
〖精选例题解析授课〗主机IP地址为:126.0.254.251的机器中, 代表网络标识的数字是?
A.126
B.0
C.254
D.251
[学习过程] (问题层次化)
问题1:如何判断一个IP地址中的网络标识数字?如何入手?
问题2:IP地址的网络标识有什么规定?
问题3:那么, A、B、C类IP地址中, 对应的网络标识是哪部分?
学生:思考、回答。
A类IP地址中, “第一个字节”是网络标识, “后三个字节”是主机标识。
B类IP地址中, “前两个字节”是网络标识, “后两个字节”是主机标识。
C类IP地址中, “前三个字节”是网络标识, “后一个字节”是主机标识。
教师:A、B、C类IP地址中, 对应的网络标识都不同, 我们只要知道给出的IP地址是几类IP地址就可以根据以上, 说出对应的网络标识及主机标识, 所以要先判断是几类IP。
问题4:如何判断一个IP地址是几类IP呢? (例题问题转化为IP地址类别的判断)
问题5:题目给出的IP的第一字节数是多少?
问题6:它落在哪类的IP地址段中?
问题7:所以给出的IP地址是第几类IP?
问题8:A类IP地址的网络标识有什么规定?
问题9:题目给出的IP地址126.0.254.254中, 第一字节是多少?
训练:如果例题中, 给出的IP地址改为192.168.1.58。代表网络标识及主机标识分别为?学生根据以上的解题思路, 回答:该IP是C类IP地址, 网络标识为192.168.1, 主机标识为58。
四学生操作分层次协同完成
在“栽培式”教学中, 应结合授课内容, 要求学生实践操作。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性学科,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上机操作是必不可少的, 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上机习惯, 提高实践能力, 这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
在讲《计算机间数据交换》内容时, 可要求学生完成以下“文件接龙”操作:把已准备好的一张图片进行接龙传输, 从教师开始, 由教师从教师机上把图片传输给学生一号机, 再由一号机学生把图片传输给二号机, 以此类推, 直到网络机房内的所有设备都接到图片文件, 都能看到图片内容。
再如讲到“域名”管理机构内容时, 可要求学生上网通过各类搜索引擎网站, 查找国际、国内域名管理机构的相关内容, 并了解相应的域名申请流程及其相关域名管理机构的有关规定等。
《果树栽培生理》课程教学大纲 篇5
3《果树栽培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 程 简 介
课程简介:果树栽培生理学为园艺专业果树方向学生的开设的选修课程,适用于园艺专业的高年级学生选修,一般要求学生具有有机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等专业基础课和栽培学、育种学、贮藏保鲜等专业课的理论知识,主要讲解果树的生长发育的生理学与栽培学之间的联系,重点介绍果树的矮化生理、开花生理、脱落生理的栽培学原理,为学生毕业后在从事果树生产和经营管理提供理论铺垫。
课 程 大 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果树生理》是园艺专业果树专业方向为提高果树专业毕业生理论水平而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主要讲授果树的栽培生理学问题与栽培技术的原理。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根据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下要求:
⒈使学生了解果树栽培学的生理学基础,掌握果树主要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影响因素; ⒉使学位生能够根据果树的生长发育规律正确地采用栽培技术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⒊使学生能够利用生理学的知识解决生产上出现的问题,分析讨论试验研究中的生理学现象。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产实践、教学挂图和幻灯等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方式,加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图书馆的期刊资料,结合课外科研小组,引导学生阅读文献,写读书报告,为毕业论文奠定基础,作好课题准备。
三、面向专业:园林、园艺
四、先修课程: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果树生理》主要讲解果树栽培学出现的生理学现象和栽培原理,是一门专业的提高课程,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专业基础,一般可排在第七、八学期学生学过植物生理学、果品贮藏加工、果树栽培学以后,使学生对园艺生产有了足够的了解,以便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本大纲主要讲解果树生长发育的生理学基础和栽培学原理,一般讲解30学时左右,其中实验在2-5个。课时安排见下表:
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果树生理的研究内容及范畴以及果树科学的发展动态。教学内容:
果树生理发展、内容和范畴,果树研究的动态及热点(C)。
第一章:果树的生长与控制(6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果树的生长生理以及影响果树生长的因素,如何利用栽培技术调控果树的生长。
教学内容:
第一节:顶端优势(B)第二节:枝条的生长(B)第三节:矮化机理(B)
本节要点包括顶端优势、生长、矮化等果树的营养生长的生理学现象,研究其影响因素和调控生长的栽培学原理。
第二章 花芽分化与调控(10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果树花芽分化及其影响因素。教学内容:
第一节:果树的童期(B)
本节要点包括童期的定义、影响因素及其克服办法。第二节:成年期树花的形成(B)
本节要点包括花芽分化的生理学基础、假说和栽培学原理。第三节:花的继续发育(B)
本节要点包括果树花芽的生理分化到形态分化以及逆转,影响因素及其栽培原理。第四节:花的性别控制(C)
本节要点包括果树花芽性别的生理以及调控原理;
第三章果实发育与品质形成(8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从坐果到果实形成的生理过程,掌握果实品质因素形成的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第一节:授粉受精(B)
本节要点包括亲和性、植物激素及其影响因素。第二节:座果(A)
本节要点包括单性结果、无融合生殖、果实脱落、器官的竞争; 第三节:无籽果、单性果和细籽果(B)
本节要点包括无籽现象、细籽结果、无融合生殖的机理。第四节:果实的生长(B)
本节要点包括生长型、节奏、要素。第五节:果实成熟(B)
本节要点包括成熟、衰老、跃变型、非跃变型、色泽及其调控。
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
实验1PP333抑制果树枝条生长(选择一个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龙眼枝条生长的影响,利用形态学和生理学的调查方法调查枝条的长度、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从生理学的角
度了解住生长调节剂与栽培学的关系。
实验内容:统一喷药,课外调查,分散完成 实验要求:独立完成实验2氯酸钾促进龙眼花芽分化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施用氯酸钾对龙眼成花的影响,利用形态学和生理学的调查方法调查成花率和叶绿素含量,从生理学的角度了解氯酸钾促进龙眼成花的原理。
实验内容:统一施药,课外调查,分散完成 实验要求:独立完成九、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自编果树生理学,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植物激素,潘瑞炽主编《植物生长发育与化学调控》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第二版
十、本课程理论课及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理论课考核方式:读书报告或考试 实验课考试方式:实验报告
执笔:刘魁英
审核: 批准人:
栽培教学 篇6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教、学、做”一体
中图分类号:S6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231-2
0 前言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及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高职高专园林技术专业应坚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立足区域经济、辐射全国的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所以作为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的教学要突出实验、实训、实习,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是把园林植物应用于园林绿化工程的手段和过程,是表现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各种功能、保持园林绿化景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与措施。该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灵活性,它直接影响到园林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走上社会的适应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 就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 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来组织教学,使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掌握实践知识、培养自我职业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创造贴近现实职业的模拟工作情景,让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在老师宏观引导下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体系。
通过在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中实行学习实践情境化教学,把专业技术分解到具体环节和细节,尝试“行动导向教学”在实践情境中的应用探索,明显能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专业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这样,满足了高职高专专业发展的需要,并更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目前我们已经在校内外建立了实践基地,起到了示范效果。具体在实践中我们进行了如下探索:
1 结合实际把课程教学内容情境化
现阶段,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内容在教材中有重复设置,依此教学不能充分为区域经济和地区发展服务。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郑州和开封地区及中牟城区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以体现了知识和能力的“岗位针对性”:
首先对专业基础课中已经讲过的内容,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教学中只进行温故知新的应用引导;“花卉盆栽与设施栽培”在园林花卉课程中进行;“园林苗木生产与培育”在园林苗圃课程中实践等。其次,由于郑汴一体化、中原崛起和2010年中国郑州绿化博览会对周边地区园林快速发展的影响,我们强化了引用的新、特、优园林植物品种的教学。另外,重点把课程内容设计成以下四大教学情境(如图1)。
图1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的教学情境
2 充分重视“行动导向教学”、“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的自我管理式学习的特点
在每一教学情境中按“行动导向教学”的五个教学步骤,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尊重学生的价值,张扬个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联系实际问题学习,最终让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并积极地参与到全部教学过程中,在互相合作中解决实际问题。老师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变成了学生的助手与顾问,甚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啦啦队长。
3 把“行动导向教学”在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情境教学中具体应用
温家宝总理强调:“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行动能力应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实际的“做”来获得发展,强调“做”的过程中的思考及经验总结。在设计学习行动时,我们采取以下方法来实施“行动导向教学”:
3.1 分组
结合实践条件,通常6-7个人一大组,班长与学习委员总体协调,每一大组再根据实际情况分2-3人的小组,要求尽量做到小组内同学不同学习水平、不同协作能力、不同宿舍、男女搭配,小组内可以轮流当组长以尝试当领导人的被认同感和协调工作的辛苦。
3.2 以学习任務为核心,教师精心布置总体任务、解释任务要求
认真钻研每一教学情境,提前巧妙设计好能促进交流与合作的学习任务,并制作有使用价值的行动成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并获得学习的快乐。
学习任务还要完整且富有变化。园林技术专业的学生要了解企业实际设计、施工与养护的全过程,才能尽可能实现校企之间的“零距离”。这就要求教师所创建的职业工作过程清晰、透明,模拟种植工程及养护管理现场让学生体验工作情景。
以“园林树木的修剪整形养护教学情境”为例,说明对其各子情境的“行动导向教学”的任务布置:
3.2.1 对园林树木的修剪造型养护教学情境进行子情境划分(如图2):
图2 园林树木的修剪整形养护教学情境的子情境
3.2.2 对每一子情境提出问题,并进行资讯引导(如表1):
表1园林树木的修剪造型养护教学情境资讯单
3.2.3 提出要求 每个步骤都有教学目标要求、能力培养要求、工作方法要求和完成时间要求。
3.3 学生分组查找与任务相关的信息,在一定时间内制定出工作计划
情景教学的行动过程老师确定重点、提出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寻找与任务相关的信息。大组内、小组间按照教学目标要求、能力培养要求、工作方法要求和完成时间要求,相互提问,启发小组对计划实施步骤进行必要的修订,并自己设计和调控工作过程。
每位学生要在小组内承担不同的工作任务,要么参与查资料,要么进行资料记录与计划编写,要么实际操作……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与交流,让他们互相学习提高;组与组之间的评比与质疑,让他们懂得公正公平;老师的点评、同学的肯定与掌声给予每位学生鼓励与期望。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能学习到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能力上得到很大的提高。
3.4 工作计划实施阶段
小组的全体同学共同承担工作和学习任务,尽可能每小组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对“突发”事件的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在学生容易懈怠的环节实行阶段性奖励,使学生尽可能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
3.5 汇报、展示工作结果,师生共同评价
“行动导向教学”在尝试过程师生要“吸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改善,才会使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的教学活动越来越精彩,才能离校企“零距离”越来越近。同时为了激励已经调动起来的学生的自学、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保持此新颖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教师鼓励组内同学相互评价、激励,发掘同学的个人优点。
最后,使用大家讨论公认的评价体系在组间进行评比,给胜出组加分。每组成果都将拍照、加同学评价和留言,在一定范围内做好宣传栏向全校展示。
总的来说,通过在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教学情境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了端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加强,吃苦耐劳的精神得到了升华。同时,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综合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整个过程中不同环节也有些不足的地方,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陈艳.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程技能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08,(7):180.
[2] 熊淡宁.谈行动导向教学法[J].职业圈,2005,(12):161-163.
[3] 王远宁.行动导向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EB/OL].http://www.lm.gov.cn/gb/training /Node-7562.htm.2008-10-15.
《果树栽培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篇7
农业大学作为培养专门型、应用型果树人才的教学单位, 针对《果树栽培学》的教学, 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一、合理设置实验课, 调整实验内容, 实验实习相结合
结合学校情况和果树栽培学课程本身的特点, 实验课内容必须涉及果树生产的各环节, 譬如种子的播种、修剪、嫁接、施肥、防治病虫害等, 为学生提供必需的材料来源和一个广阔的动手空间。因此农业院校校内实验基地的建设就非常重要。基地应设有育苗基地和果树种资源圃———苹果、梨、葡萄、草莓、树莓、蓝莓、蓝靛果、醋栗等, 以方便学生就近观察和了解各种本地果树, 进行各生产环节的实验课, 大量地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力度, 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改革课程内容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处理好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实验方法的关系, 对实验内容进行整体优化, 使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凡是学生能够动手动脑解决的问题, 尽量都让他们独立完成, 并培养其团队合作的意识。课程内容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对原实验课程进行整合, 使实验内容整体优化。删除陈旧的, 合并类似重复性的实验,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 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将调查树体枝量、叶面积指数等内容合并为测定叶面积指数及果树枝量;删除观察果树根系分布的实验;增加调查常见果树不同树形光照分布的实验;改进部分实验, 如人工杂交授粉, 果树整形修剪与调查果树修剪反应结合, 调查果实品质和疏花疏果、保花保果结合, 同时结合实习进行。
二、改革教学中的手段和方法, 增加多媒体的使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 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可以有效地处理图形、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课堂素材, 它集中了投影、幻灯和录像等媒体的优点, 非常适合《果树栽培学》的学科特点。 (1) 兴趣是学习最原始的动力, 利用多媒体中“图、文、声”并茂的特点, 可以人为地创设特定的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 把他们的视线集聚于特定的学习对象上来,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3]; (2) 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弥补果树栽培学课程的不足, 极大地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 受教学经费、时数和环境等条件的制约, 造成了果树栽培教学的局限性, 运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 可以弥补教学的不足, 丰富和充实教学的内容; (3) 多媒体教学可以打破教学中时空的限制。果树栽培学研究果树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环境的关系, 需要到大自然中去调研。果树受时空的影响很大, 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而多媒体教学就可打破这种限制, 将信息直观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 提高了学习效率。如, 在果树嫁接技术、修剪和杂交授粉等环节, 多媒体教学能形象地演示嫁接、修剪和授粉的全过程。这样一来, 丰富了所教内容的呈现方式, 提升了媒体的展示力和教学效果。 (4) 多媒体教学能生动、形象和直观地显示那些不易观察到的现象或者难以表达的内容, 可调动学生的全面感官, 激发其学习的兴趣。用图片、音频和视频展示修剪后果树的嫁接口愈合、发枝情况等, 可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三、利用网络媒体等平台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即由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的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自我评价学习效果的过程。该方法强调个性的发展, 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适应目前社会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调研学生的学习方法, 改善其学习的状况, 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培养创新型专门果树人才[4]。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将果树栽培学课程相关的文件挂在网上, 学生就可容易地查找要的内容自主学习。通过平台, 学生可以了解近期学习任务, 提前预习, 为课程学习作好准备, 网络上的资料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学到的基础理论。网络可提供大量的信息给学生, 加强其自主学习的意识, 课上专心听课, 课余对教程进行温习, 避免了学生课上笔记记不全的不足, 使其专注听讲, 拓宽他们的知识和眼界。
利用网络平台可以给学习和教学交流信息, 还可推进协作学习和开放式教学。教师在网上布置作业, 学生做完后上传作业, 教师打出成绩。在答疑辅导中学生可提出疑问, 教师引导他们对大众性的问题及难点和重点交流讨论, 进行归纳、对比和总结。同时可补充学生的遗漏, 并把理解和学习方法条理化、系统化。通过和授课教师及同学们的交流, 学生可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积极进行开放式教学改革
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内实验实习基地的生产和教师的科研中, 在生产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是果树栽培学教学活动的主体, 既是学习者, 又是工作者。让学生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 就可能使其发现果树生产中存在问题, 进而分析问题, 积极寻求方法解决问题, 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通过实施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或课题, 学生就将比较零散的技能和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可观察和总结出果树树种的生长发育规律, 又理解和掌握了果树栽培管理技能;既学会果树栽培方法, 又掌握了果树相关病虫害防治和土壤肥料管理等技术, 综合归纳果树栽培相关的学科知识。需要学生在生产活动中相互协调配合, 共同完成任务, 培养其协作和沟通能力, 全面提升学生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 学生主动地参加到生产实践和教学活动中, 激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 增强了相互协作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当前果树产业发展的时代需要。
五、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素养
《果树栽培学》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果树栽培技术方法不断改进、丰富和完善, 随着设施栽培技术和条件的改善, 果树栽培范围逐渐扩大, 原在温带的草莓、苹果、梨等品种逐渐在黑龙江省栽培并且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果树栽培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和改善, 因此就要求培养学生不断学习、终生学习的素养, 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需求的专业型、综合性、应用型果树人才。《果树栽培学》教学改革亦是个不断实践探索的过程, 要求我们教师也要经常更新知识, 扩大知识面, 改进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5]。《果树栽培学》只有做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断改革, 才能促进学生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同时推动学科建设。
通过以上措施能使《果树栽培学》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提高其学习兴趣, 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促进学生果树专业技能的提高和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果树栽培学》是园艺专业的一门骨干课程, 笔者依据其培养目标和要求, 对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增加网络和多媒体的应用频率、进行开放式教学等举措,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教学内容, 紧密结合生产实践, 采用多种形式的教法培养专业技能, 培养学生终生学习意识, 以期改善《果树栽培学》的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的质量, 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果树生产专业型人才。
关键词:果树栽培学,教学改革,教法,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小红, 霍书新, 冯莎莎.《果树栽培学》教学改革探讨[J].学术探讨, 2012, (1) :22.
[2]秦栋, 李兴国, 霍俊伟, 于泽源.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以农业大学园艺果树专业为例[J].教育探索, 2011, (10) :94-95.
[3]代志国, 高庆玉.果树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3 (2) :75-76.
[4]张宁, 冯美.谈如何提高果树栽培学教学效果[J].农业教育研究, 2011, (3) :41-43.
作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篇8
关键词:作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教学模式
作物栽培技术课程作为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直接影响着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构建, 对于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农作物生产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促进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的提高。因此, 在作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应该以生产过程为导向, 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情境, 使学生的专业基础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倾向于教师在课堂中单向传授基础知识, 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 教师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主体作用, 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而随着作物栽培技术课程的改革,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注重教学中的实践操作, 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 开展的所有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只是课程的引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水平和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步地建立和完善, 各行各业对专业性人才有更多的需求, 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新的教学观念, 将教学方法由以教师灌输为主逐渐调整为以学生参与为主, 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能,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作物栽培技术课程是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更加充分地对作物生产发育的规律加以了解和掌握, 进而深入准确地理解作物的生长原理、管理技术以及耕作制度等,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农业知识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也为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发挥极大的作用。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多元化的原则, 结合章节内容, 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 现场教学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校外实训, 并去各种农业基地、农科院、园区进行参观学习,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当讲解到作物的分类和作物生产的基本条件时, 可以组织学生去种植区, 引领学生多观察一些种植的品种, 使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各种不同植物的基本生产条件和环境。
(二) 网络教学手段
网络教学的优势是教育资源能够高度共享, 传统教育中教学信息的获取比较单一, 而通过网络教学可以在课堂中有效地融入多媒体教学素材、网络教学课件以及各种工具软件等, 从而将需要传授的知识形象直观地呈现到学生面前, 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将学生强烈的思考和学习欲望充分调动起来。利用多媒体将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种植制度、遗传育种的方法等播放出来, 简单明了, 既节省了大量教学时间, 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带动起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心态, 使学生能够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充分调动起来去解决新的问题, 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由此可见, 网络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且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潜力开发出来, 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情境的改革
教学情境作为一种教学环境, 主要目的是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 通过利用实物、挂图等来渲染教学气氛, 从而引起学生共鸣,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活跃, 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与此同时, 通过创设形象情境, 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将学生内心的情感充分唤起, 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当今社会, 各行各业急需大批实用型和技能型的人才, 随着新时期农业的不断发展, 农业类及相关专业得到了高度关注, 也为其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 国家高度重视学科的建设和课程的改革, 对于作物栽培技术课程的改革,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钱庆华, 荆宇, 董炳友, 等.作物生产技术专业课“企业实境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1) .
[2]姚凤娟, 高晓蓉, 徐保钦, 等.运用实训教学, 打造活力课堂:《农作物生产技术》实训教学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1) .
高职院校花卉栽培学教学改革探讨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花卉栽培学,教学改革
花卉栽培学是园艺、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 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花卉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各类花卉的应用, 也要使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和求索创新能力等得到培养和锻炼, 才能保证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园艺、园林专业高级人才。目前, 高职院校花卉栽培学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需要对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进行改革, 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度和学习热情。
1 花卉栽培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不够精深, 与生产实践联系不够紧密
花卉行业是个新兴的行业, 不断有新的花卉种类、新的生产技术 (如容器育苗等) 、新的栽培繁殖方式 (避雨栽培、全光照喷雾繁殖等) 、新的应用方式 (如水体美化、室内香化等) 等出现[1], 然而花卉栽培学课程当前所使用的教材对这些新生事物体现不够。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部分重复, 且理论教学内容过于大而全, 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 讲述内容过多, 使学生无所适从。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园艺类或园林类大学生的理论知识不够系统明了, 不够精深。
1.2 教学手段和方法有待更新
在花卉栽培学课堂讲授中, 有的教师过多依赖多媒体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相对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 可在相同的时间内明显增加信息量, 还可展示传统教学手段中难以表达的内容, 提高课堂讲授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2,3], 这本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优势, 然而近50%的学生认为在多媒体教学中, 感觉比较被动, 理解时间较少, 多数学生反应不过来[4]。
1.3 对实践操作技能重视不够
一是不少高职院校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场地有限, 设施陈旧落后, 实训基地管理方式有待改进。二是生产经验丰富、实践技能水平较高的教师严重缺乏。三是训练时间太少, 很少考核测试, 练好练坏都通过, 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 即使理论知识掌握较扎实, 大田实践也会出现束手无策的状况。花卉专业学生认识的花卉种类不多, 花卉生产过程中整地、施肥、播种、移栽、水肥管理、整枝、修剪以及诊断、治病等技术掌握程度不够。
1.4 传统实训模式存在弊端
大多花卉栽培学理论课和实践课是同一个教师, 实验课内容大多是验证式的。通常是教师介绍实验内容和方法, 并演示, 学生操作, 束缚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且实验内容是各个栽培环节的分割, 大多缺乏综合性的实验内容, 学生无法完成整个生产流程, 知识不够系统。
2 花卉栽培学教学改革措施
2.1 合理安排教材, 改革教学内容
教材尽量选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也可根据其学生的实际情况, 广泛查阅相关的专业期刊、学术文献和新闻报道, 参考相关花卉学书籍,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其他高校的相关精品课程, 自行编写适合学生使用的花卉栽培学讲义, 准备与多媒体课件相配套的电子教案。
通过教研组讨论和集体备课的方式修订教学大纲, 既避免教学内容上的重复, 又保证知识点的相互衔接, 例如花卉栽培设施在设施园艺课程中是主要内容之一, 在花卉栽培学中这部分内容可以剔除。
在教学内容上教研组采用模块教学、任务驱动的形式。花卉栽培学课程教学内容分为4个模块, 即花卉识别模块、花卉繁殖模块、花卉栽培模块和花卉应用模块。每个模块设定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应完成的具体任务。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和花卉产业的现状, 及时补充学科的最新科研动态和进展, 让学生及时了解学科的前沿知识。例如, 在花卉栽培模块, 增加现在实用的容器栽培技术的介绍, 在花卉的繁殖模块, 增加全光照自动弥雾扦插繁殖技术等。
教学中理论知识以够用、适度为原则。各高职院校应结合学校实际及当地气候特点, 选择当地花卉生产的主流品种进行精讲, 学习其栽培繁殖方法及应用方式, 尽可能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实用技能体系, 可避免造成学生什么都会点, 又什么都不够系统明了的局面。
2.2 改革教学形式, 优化教学质量
2.2.1 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方式, 调节教学节奏, 理清授课思路。
同时注重提高多媒体课件的质量, 适当插入花卉栽培视频, 但时间不宜超过20 min。
2.2.2 学生自讲与讨论课形式相结合。
授课形式采用教师主讲与学生自讲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走上讲台, 每人讲3~5 min。这种方法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记忆, 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勇气和胆量, 培养学生的口才, 促进全面发展。同时可根据学习进度, 开设1~2次讨论课, 增加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参与度。
2.2.3 把部分课程设在园艺教学实验地, 进行实地讲授。
如:花卉识别及修剪、嫁接等课堂的内容安排在园艺教学实验地讲授, 教师讲授起来轻松, 学生也容易听懂, 且不易忘记。
3 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 建立配套的教学实践基地和教学设施, 以保证各个教学环节的需要。同时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 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增加学生校外实习观摩的机会, 以提高花卉栽培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训内容上适当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 结合校内实训基地的具体项目, 相应增加综合性、应用性实验项目, 如增加“穴盘育苗技术”、“花卉促成和抑制栽培”、“花坛、花境设计与布置”、“花卉应用调查”等综合性和应用性实习项目, 将课堂实训内容延伸到基地项目教学中, 允许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花卉基地开展栽培实验或直接参与花卉基地的日常生产管理。
4 注重考核方法改革
很多高职院校花卉栽培学课程考试多采用平时成绩 (出勤、作业、实验操作、课堂表现) 占30%或40%, 期末闭卷考试占60%或70%的考核方式。为充分激发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研组将期末闭卷考试改为过程性考核。根据花卉栽培学课程的教学模块和任务, 设计独立的实践考核环节, 新的过程性考核制度由4个部分组成:花卉种类识别占20%;集体和个人实践操作技能项目 (繁殖和栽培) 占50%;花卉应用和创新能力占15%, 实验报告和实习总结报告占15%。从这4个方面对学生的实验实习进行综合评分, 严格把关, 改变以往学生上课听听, 最后背背, 就能全部过关的状况, 大大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5]。
参考文献
[1]王彩云, 包满珠, 胡惠蓉, 等.花卉学产学研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4) :83-85.
[2]郭先锋, 杜明芸, 赵兰勇, 等.园林专业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 2009, 27 (1) :70-72.
[3]王茹华, 王彦宏, 吴瑕, 等.“花卉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 (10) :129-130.
[4]袁龙义, 费永俊.《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8 (1) :267-269.
园艺专业花卉栽培学实践教学探讨 篇10
一、花卉栽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开课计划与季节存在矛盾
园艺专业的学生是大二的上半学期开始学习花卉这门课,我们在上课时,如按教材授课,只能先讲花卉分类、花卉的繁殖技术、露地花卉等内容。而这学期正好是秋冬季节,对花卉的繁殖,露地花卉的栽培管理在设施外无法正常进行,如花卉的扦插繁殖、分株繁殖、嫁接繁殖、压条繁殖等这些繁殖需要在春季或夏季进行。又如花卉的芽接技术,必须在夏季的高温季节进行才能保证嫁接成活。秋冬季节由于天气寒冷,无法进行正常的实践操作,学生掌握的嫁接技术也得不到很好的验证。如先讲温室花卉,各种花卉的繁殖技术学生都未接触到,讲课时学生都很差异,所以,园艺专业的花卉课在本学期开课极为不合理。
2. 实践课时安排较少
园艺专业的开课计划是每周2学时的花卉课程,连续开课一年。每周2学时对一门专业课来说,在教师讲课时只能讲重中之重,所以无法很细致的给学生讲完本课程的全部内容。一年的理论课时不足80学时,实践课时是每学期一周的实践教学,一年50学时的实践课时。本来花卉栽培这门课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从播种到出苗的管理、从上盆到开花、从开花到种子采收等过程都需要在实践中进行。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这些都无法正常的完成。
3. 实习基地受到限制
园艺系10级8个班共有240多个学生,我们学校的花卉实习基地是距我们学校较远20多里地的农业高新科技园区,讲完理论课程时,不能很好的到现场进行指导教学,必须等到下周报实习的时候才能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扦插繁殖、嫁接繁殖、分株繁殖、压条繁殖等技术。本周上过的课只能等到下周学生才能进行实践操作,这样教师在实践的时候还要在给学生重新讲一遍,又占用了学生的实习实践。我们是每个花卉教师教2~3班的学生,农业科技园只有一个花卉温室,如果我们同时进到温室中进行实习,里面面积有限,一下子容纳不了这么多的学生,所以我们只能分期分批的进行实习,这样又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而且,我们讲过的内容又不能及时的操作,就会打破正常的教学计划,使教学很难正常进行。
4. 花卉设施栽培比较单一
我们学院农业科技园区的花卉栽培设施单一,只有温室,没有塑料大棚、塑料小拱棚、遮阳棚、地窖、风障、冷库等设施。所以,一些花卉到了夏季的高温季节在太阳下面会受到热害,一些球根类花卉(如水仙、风信子、郁金香等)在夏季的高温季节就会受到高温的危害,造成种球腐烂,无法保存种球资源。由于中牟县的秋冬季、春季的风沙较大,种植的一些花卉苗木得不到风障的保护,容易造成苗木倒歪。
二、花卉栽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园艺专业的花卉开课计划应与季节相一致
园艺专业大二的学生应在下半学期开设花卉栽培学这门课,这样讲述花卉的各种繁殖的时间正好是春季,可以充分和季节相互结合,并且还可以通过实践来验证同学们的对花卉繁殖技术的掌握,看同学们的繁殖花卉的成活率来衡量学生对繁殖技术的掌握程度。如播种繁殖的一年生花卉在夏季的管理、秋季的采种都可以进行。讲过花卉的繁殖技术之后,在下学期讲授温室花卉的各论部分时,其中各种花卉的繁殖就不用费大多的时间,可以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来学习其他的知识。
2. 合理安排实践课所占的学时
实践教学是培养专门人才、实现基本培养规格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教学环节。应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数,园艺专业的理论学时每周是2课时,实践教学的每周学时数也应该是2课时,按照1:1的比例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保证学生理论课之后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实践课,以掌握花卉的繁殖、管理的各项技术。如从播种到出苗的管理、从上盆到开花、从开花到种子采收等过程都需要在实践中进行。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这些都无法正常的完成。
3. 增加校外实习基地
充分合理利用校外资源, 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花卉学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让学生在校外基地结合课堂所学的知识,能够系统地、完整地掌握花卉生产技术的整个环节(播种育苗、管理、种子采收等),学生可以和多个花卉生产企业相互交流,学习他们各个先进的生产知识。
4. 设施栽培要多样化
温室是花卉栽培中最重要的栽培设施,对环境因子的调控能力较强,可以引种再拍花卉;切花周年生产;花卉的促成和抑制栽培等。塑料大棚是最经济实惠的设施,也是花卉栽培及养护的主要设施。冷床用于冬春季节一、二年生花卉的保护越冬及一、二年生草花的提前播种,耐寒花卉的促成及温室种苗移栽露地前的炼苗期栽培。荫棚用于夏季花卉栽培的遮阳降温。风障用于耐寒的二年生花卉越冬及一年生花卉露地栽种。地窖用于贮存一些球根类花卉的越冬如(大丽花等)及一些球根类花卉的越夏如(水仙、郁金香)。
总之,职业教育要想得到很好的发展,教学改革是核心,但对于专业课来说,实践教学又是重中之重,只有通过较强的实践教学,才能把专业知识真正掌握牢固。面对国内和国外的竞争和挑战,我们必须提高办学质量,建立较强的学生实习基地,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在市场竞争中,做到最强、最优。
摘要:具体分析了园艺专业花卉栽培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花卉的开课计划、实践学时的增加、实践基地的完善、花卉生产设施的建造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提出相应的实践教学的改革对策, 以便有助于花卉栽培学的实践教学得到改善。
关键词:花卉栽培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改革的对策
参考文献
[1]袁俊琦.高职园林花卉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 (1) .
[2]林慧, 陈中武.园林专业花卉学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6) :97298.
栽培教学 篇11
关键词:作物栽培学 科研项目 实践教学 初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a)-0140-02
《作物栽培学》作为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作为一门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学科,它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农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实践教学在《作物栽培学》教学中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作物栽培学》实践教学在传授已有的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未知、开拓新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推进其发展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是当前本科教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现大幅增长趋势,科研经费已成为学校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如何更好地促进科研活动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作用,该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与科研体会,现就如何加强实践教学谈一点自己的意见。
1 作物栽培学实践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物栽培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源于农业生产,并服务于农业生产。实践教学在作物栽培学教学中的地位比其他学科更为重要,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好途径。近年来,我国农业院校在作物栽培学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包括调整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增加实验教学时间等,也都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理念和体系。但从总体上看,实践教学环节仍然比较薄弱,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最终导致毕业生科研创新能力不足或者难以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究其原因,一是我们授课的对象绝大多数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农业生产实践知识,即使出生在农村,也较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对作物生产缺少感性认识。二是实践教学不应该是简单、重复的验证操作,也不应该局限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集中进行,而当前的作物栽培学实践教学大多以实验为载体,实验的内容和分析方法都是先由教师讲授,后由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或者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学生虽然也参与了实践教学活动,但实质上这种实践能力还是以知识的形式加以传授,学生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最终导致学生缺乏创新能力。
2 基于科研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
2.1 重视早期实践教学
大学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括实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设计)等,这些都是培养和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在课程设计中应加大创新教育的力度,并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让学生灵活地、综合地、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物栽培学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所研究的对象具有较长的自然生育周期,而现在农业院校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大三阶段,学生仅仅通过一个生产季节无法充分认识和掌握各主要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规律。为了增加对作物的感性认识,在课程开设之前,即大学一、二年级期间,就应安排田间的启蒙教学,让学生提前对所学专业获得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在大三阶段再结合课程的教学进度,进行再实践、再认识,使实践教学过程体现由感性到理性、由初级到高级的实践教学特点。重视早期实践教学有利于衔接和优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切实提高作物栽培学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本科生在毕业实习(设计)的方向或兴趣选择,消除盲目性。此外,在没有理论知识禁锢的环境下,尽早开展实践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们天马行空的思维创造能力。
2.2 科研项目来源
目前我国大学都会有较多的科研团队参与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这些科研项目中,一类是与企业联系的主要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横向课题,另一类是由国家或省市科技主管部门拨款的纵向课题,多数是一些基金项目如国家、省(市)自然科学,还有攻关项目等。这些项目都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技术路线、研究背景和推广应用价值,经过主持人(教师)申报、专家评审、立项公示等环节,都确保了项目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这些科研项目通过再设计,经简化转变为适合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驱动课题,这样的课题与已立项课题紧密相连,目标明确,可行性和操作性强,既保证了立项课题的顺利开展,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开展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
2.3 开展基于科研立项的实践教学
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率先开始实施“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随后各大研究型大学相继制定本科生科研计划。国内在1996年由清华大学首次提出类似的计划,到现在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在开展相关的本科生科研计划,科研立项的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措施普遍受到重视。笔者认为,在项目主持人(教师)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资助的前提下,学校或学院应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引导一、二年级本科生积极参加科研活动,这不仅支持和促进了教师自身科研业务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驱动项目开展之初,主持教师应先详细介绍科研立项的背景以及目的要求,学生围绕课题要求开展针对性的资料收集、文献查阅、田间调研,之后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再经与主持教师充分讨论,完善实施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同时伴随着专业课程的学习,本科学生与团队教师、研究生一起参与到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对于同一个问题大家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共同探讨和研究,在这样的大课堂里,遇到问题会及时得到分析解答,学生可以获得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永远获得不到的宝贵经验和成长体验;在项目实施周期的尾声,组织学生进行认真总结讨论,学生们可以从这些紧跟作物栽培学发展的前沿课题中,以点带面地了解到我国作物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培养了他们的科研素养和探索创新精神。在基于科研立项的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科研兴趣,拓宽知识面,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有利于本科生团队协作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正确的科学态度的培养。
3 结语
作物栽培学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基于科研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重要性在于打破了传统固定学期内的教学规定,拓宽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驱动项目来源,营造了一种有利于大学生汲取专业知识的环境,进一步高效利用了教学时间,为学生提供了独立实践操作、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培养了适应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农业急需的高素质农业研究、技术与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成勇,周慧杰,朱晓勇.基于科研项目驱动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途径[J]. 高教论坛,2011(10):23-25.
[2]李伶俐,朱伟,李文,等.《作物栽培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187-188.
[3]胡立勇,瞿波,原保忠,等.改革作物学实践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86-89.
[4]易镇邪,王峰,张海清,等.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课程设置的现状与改革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1(6):51-54.
浅谈植物栽培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篇12
1.1 教师教学观念方面
有些教师认为栽培就是简单的栽树, 松土, 施肥, 除草, 杀虫, 就是农村人的那一套, 做是最重要的, 反复练习是关键。因此, 学生会简单地知道栽培养护的流程, 但不懂为什么这么做, 这样做或那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无法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只会单纯地模仿, 当出现新的问题时, 没有独立解决的能力。
1.2 教学手段方面
部分教师在植物栽培理论教学中还在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本教材、一份讲义, 一支粉笔, 老师在讲台上讲, 学生在下面听的单向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 图片, 视频, 网络等的综合运用不仅更形象, 更生动, 而且更迅速有效。
2 植物栽培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1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使人在认识过程中注意集中, 观察细致, 记忆深刻, 想象丰富, 思维敏捷。”可见, 教学中要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一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才会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 点燃学生的求知欲, 引发学生主动思维、自觉创新的意识。
2.2 科学采用授课模式, 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 在以前的植物栽培方法中, 有时片面强调绝对的一致, 例如大树移栽这一章教学中, 教学中让学生按固定的操作步骤规定坑的大小, 树放的深浅, 土堆的高低, 没有足够的思考, 犯错的机会, 使知识的迁移能力大为降低, 严重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的发展, 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我国《学记》中早就提出“君子之教, 喻也,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的思想, 强调注重对学生的开导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性的重要意义, 这对我们培养创新人才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3 探索有效学法, 引导创新思维
古人云:“授之以鱼, 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 则终身受用无穷”。植物栽培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 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 其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想要把植物栽培的所有知识都详细的教授给学生, 没可能, 更重要的是也没必要。因而要特别重视植物栽培学科学学习方法的传授。教师要因材施教, “授之以渔”, 同时也鼓励学生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有效学法, 要让学生不仅只会操作教材要求的知识, 也要能够利用已学会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去分析、理解和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如教学中, 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 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 坚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 教师尽量少讲, 注重引导, 鼓励学生自学、参与、实践,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独立钻研的精神,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创造性的实践去获取知识。始终牢记学生为主体, 老师为主导, 学生在学习中更多的培养的是一种能力而不仅仅是操作技巧。产生的疑问愈多, 探讨得越多, 兴趣也越浓厚, 解决后获得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因此, 教学中适宜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体验,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的创造性会得到尽可能的发挥, 思维也就会得到拓展。
2.4 提供实践机会, 挖掘创新潜能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句话对植物栽培的教学更为适用。植物栽培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练习实践, 才能更透彻地理解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使他们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在实践中学习, 并通过反馈检验自己所掌握知识的正确性。在教学过程中, 不同的实习企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也给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创新空间。
2.5 鼓励学以致用, 体验创新喜悦
植物栽培的关键在于“学以致用”, 而鼓励、指导学生大胆地运用已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例如, 在教学中, 指导学生通过调查古树名木衰老的原因对古树名木进行养护复壮。这样, 积极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既培养了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又促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在学以致用活动中, 亲自实践, 享受了动手的乐趣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 体验了创新的喜悦, 从而提高了创新的积极性。
3 结语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操作能力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教师应不断地实践和研究, 要利用各种方法, 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创新, 是时代的召唤, 是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操作能力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教学观点,思维活动,教学创新,植物栽培
参考文献
[1]陈棣沭, 韩婧.美国大学课程成绩评定方式对我国大学的启示[J].教育科学, 2009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