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景观设计

2024-06-21

地域性景观设计(精选12篇)

地域性景观设计 篇1

1 地域景观设计的内涵

地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是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作用形成的综合体。不同地域会形成不同的镜子, 反射出不同的地域文化, 形成别具一格的地域景观。例如, 南北方文化景观, 东西方文化景观, 各宗教文化景观等。不同地域景观设计受当地自然和文化特征影响, 是人们在一定地域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重要体现, 也是当今建筑设计的源泉之一。

2 影响地域性景观设计的因素

地域性景观设计主要受2个方面因素影响, 一个是自然要素, 另一个是人文要素。正是因为这2种因素不同, 所以才造就了世界上各种不同的建筑风格。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气候和土壤等因素, 人们需要在一个地方生存下去就必须遵循一个原则, 即人与自然相适应。例如, 被称为绿色建筑的陕西窑洞就是古代中国人民创造性的利用黄土高原地形, 凿洞而居, 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地域性景观。人文要素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 人们在遵循人与自然相适应原则的前提下, 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改造自然, 创造出一个更适合当地居民生存的生活环境, 在这无形中形成了特定的建筑风格、风俗习惯等, 是构成地域性景观的基础。所以, 在进行地域景观设计时, 应该充分考虑到当地自然因素和人文要素, 只有因地制宜地进行地域性景观设计, 才能引起人们共鸣, 为建筑创造活力, 来满足人们情感上的需求。

3 当代地域性景观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地域性景观设计随着时代发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给我们带来各种丰富建筑的同时, 也带来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第一, 地域性景观设计往往被其复杂的设计和选址而弃用。地域性景观是人们在长期总结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它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例如陕西窑洞。但这种建筑对地形要求比较高, 建筑难度也比较大, 逐渐被人们放弃, 这是一种巨大的文化损失, 是当代建筑地域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 在进行地域性景观设计时, 缺少对问题的全面考虑。进行地域性景观设计时, 要从自然环境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2个方面考虑。首先, 地域性景观设计是在与自然相适应原则上出现的, 所以进行地域景观设计也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保护当地自然环境。与此同时, 又不能因为建设地域性景观而给人们生活上带来难题, 例如人口大规模的迁移。第三, 在传统形式上继承与发展。并不是所有地域性建筑都符合时代需要, 我们要做的就是将符合时代需要的地域性景观发扬光大。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一味地模仿古代经典建筑和风格, 要将时代特色和人们现代生活习惯融入其中, 让地域性景观增加时代内涵。这对于凸显一个城市建筑水平和风格, 成为一个城市宣传的媒介, 对外地人了解当地文化有直观视觉冲击, 也会给当地人一种亲切和安定感。最后, 积极应对西方建筑的冲击。经济全球化后, 大量西方建筑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们的周围, 这些西方建筑建造简便、费时较少, 但城市建筑趋同化现象十分严重。解决我们国家在建筑风格上盲目崇拜欧美, 模仿成风, 缺乏创新问题的根本之道, 还是在于加强对自身地域性景观的建设, 增加对自身文化认同感, 也需要设计师有一定民族责任感, 在积极抵制西方建筑冲击的同时, 不断地对中国传统地域性景观设计进行研究和创新。

4 结语

一个优秀地域景观设计, 必然是尊重当地地域文化, 因为地域性景观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地区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如果一个城市缺少地域性景观, 那么这个城市会认为缺少特色。地域性景观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标志, 也是我们国人对自己本地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 同样也是设计师对自己生活和居住过地方的一种回忆, 是对民族认同感的重要体现。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 城市趋同让我们城市设计变得平庸, 人们生活在现代城市一个明显感受就是“冷漠”, 所以我们要从自己传统文化中去寻找设计城市建筑源泉。只有我们在理解当地文化、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后, 才能去设计地域性景观。

摘要:地域性景观设计是城市建筑最主要风格之一, 它最能体现出设计师对一种文化的理解, 也是一个地区的文化传承。在全球化趋势下, 世界各地文化交融现象越来越普遍, 在各地建筑风格融合的同时, 传统建筑越来越少, 地域差异普遍缩小, 地域性文化缺失现象也不容乐观。如何在呆板的城市设计中体现出地域性特色, 如何通过继承地域文化为景观设计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类型, 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地域性,景观设计,城市特色,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杨鑫.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 2009

[2]丁毅.自然和人文相融合的地域性景观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 2010

[3]王君.地域性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 2013

地域性景观设计 篇2

[关键词] 城市景观 城市营销 地域性景观

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小桥流水的苏州古镇;椰风

海韵的南国风情;层次错落的重庆山城;浑厚质朴的西安古都等,都因极具地域特色而闻名天下,吸引各地游客络绎不绝。因而为城市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巨大贡献。如何挖掘城市的自有特色是摆在经济发展前的问题。尤其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伴随着西方文化给中国文化与传统带来的巨大冲击,面对国内许多城市正在丧失千百年形成的城市个性,“千城一面”的城市景观正在磨掉城市特质的现状面前每一个城市设计师都在思考如何走出困境。如何营造城市景观的特色与差异成为景观界关注与研究的问题。其中“地域性景观”更成为关注的焦点。

一、城市营销与城市景观

城市营销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概念,是城市决策层高度重视的、在城市形象统帅下的、各相关组织协力推进的、对城市范围内具有整体性、公共性、战略性、能够体现城市独特卖点并受到游客喜欢的旅游产品群进行的一切宣传推广活动。依据营销大师科特勒的观点城市营销的实质就是利用市场营销理念和方法管理城市。把投资者、旅游者和居住者当作顾客和消费者,把城市软硬环境当作“城市产品”,按照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改进“城市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吸引顾客和消费者消费更多的“城市产品”。其核心内容有:为城市树立强大而有吸引力的地位和形象;为现有和潜在的商品、服务的购买者和使用者提供有吸引力的刺激;以有效、可行的方法分发、配送城市产品和服务;推广城市吸引点和利益,让潜在使用者完全了解该地区独特的长处。最终达到使城市更多地获取有益的跨国、跨区域资源,创造和维护一个有效率的市场,营造一个良好的、对各类有益资源更有吸引力的公共环境。增加城市创造价值的能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城市景观作为城市各空间实物形态的组合,既包含生态的自然要素,亦包含各类人工设施要素。如城市的广场、街道、公园绿地和住宅区景观,以及旧城中传统街区的改造和纪念性标志场所等,是城市的硬件环境因而成为城市营销的载体。

二、地域性景观

地域性是一切与地理空间位置相关的事物和学科所具有的基本特性。环境景观区域分异规律是导致环境景观形成不同特色的最基本规律。由于地理地域分异,人类居住的建筑景观、城市景观、乡村景观和集镇景观以及民风习俗都互不相同,使在地球不同的空间和区域中形成不同的人文景观板块。由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空间分布不均一的特点,所以环境景观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也就是地域分异规律在环境景观的具体表现,由于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形态,一种要素在一个地区呈现出的变化规律在另一个地区不可能是一样的。地域性的形成离不开三个主要因素:一是本土的地域环境、自然条件、季节气候;二是历史遗风、先辈祖训及生活方式;三是民俗礼仪、本土文化、风土人情、当地用材。

所谓景观设计的地域性是指在设计上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民俗的风格以及本区域历史所遗留的种种文化痕迹。

重视地域性景观的表现在城市营销中的作用会如何呢?

众所周知上海新天地在保留原有石库门的风貌前提下,通过功能的改造打造成为上海最有特色的“城市商品”成为中外游客的必选项目。与此相同的大连市依据其区位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风光独特的特点营造最佳的城市投资环境和最宜人的居住环境,打造环境优美的名城。通过努力,集北国雄伟与南国秀丽于一体的城市特色形象、追求卓越气质的现代城市特色精神,使大连的城市形象催人夺目,城市的品味和价值日益提升。

城市的地域性景观设计有利于场所认同感与归属感也即城市场所精神的营造。人对环境的认同是建立在熟悉的基础上,而地域性的景观设计采用的内容、形式与手法是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所熟知的,人与景更能产生共鸣,更有利于交流。同时在熟悉的环境中有利于人的交往,从而产生群体意识,强化归属感。进而使城市更具场所精神。正因如此,具有地域性的城市景观才是人性的心灵港湾与最宜人的居住环境。

一个城市的形象和个性,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城市景观。城市景观的形态是具象的,表现是多样的。诸如城市广场这样有代表性的城市景观往往成为展现城市形象与风貌的窗口。如果每个城市景观都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特色,那又如何发展旅游业,如何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如何走向世界。都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而民族性在某种意义上与地域性是等同的。严格而言,地域性的概念更小,民族性的范畴更大。正是因为地域性的城市景观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其设计方式已受到景观设计

界的普遍关注。

三、地域性的城市景观设计方式

地域性在环境景观中的应用是多种多样的,怎样才能运用适当的方式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是每个景观设计师思考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景观设计实践中对其也有一番感悟。

其一:城市景观设计应尊重地域、自然、地理的特征,适应场所自然过程,尽量避免对地形构造和地

表肌理的破坏。设计师应以专业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场地固有的特性,充分发掘景观资源。否认“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围海造田”的做法。设计形式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

其二:城市景观设计应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传统,研究其风俗习惯,保护城市历史文态。城市历史文态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意义、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对于人性的形成、人的素质和品格的培养,以及不同民族性格与精神的造就,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保护历史文态是塑造城市特色、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设计中用形象、寓意、象征的手法再现文化传承。融合当地文化和历史以及运用园林文学,借鉴诗文,创造园林意境。还可引用传说,加深文化内涵;题名题联,赋予诗情画意,达到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还通过对地方志的研究,寻找当地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历史人物,用艺术化的方式再现,增强人们对环境的认同,通过强化其历史文脉的源远流长,使城市景观更具场所精神。

其三:城市景观设计应重视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古迹与遗址,并让新建城市景观与历史景观和谐共生。基于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成熟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许多国家的大城市既保护好应当保护的城市文化遗产,又使新建筑得以创新、发展,两者是共生、互补的关系。城市的景观是新老交替并存、统一协调,其结果是城市的特色反而更突出和加强,而不是衰弱。城市的景观环境建设不断向纵深和广度发展,研究人的活动与环境行为,精心设计出丰富多样的城市公共空间。

其四: 城市景观设计应辨证地继承与发展传统形式。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地域性不等于地方传统建筑的仿古、复旧,地域性依然是现代建筑的组成部分,在功能上,在构造上都遵循现代的标准和需求,仅仅在形式上部分吸收传统的动机而已。可以是把传统、地方建筑的基本构筑和形式保持下来,加以强化处理,突出文化特色,删除琐碎的细节;也可以运用传统、地方设计的典型符号来强调民族传统、地方传统和民俗风格。其手法更加讲究符号性和象征性,在结构上则不一定遵循传统的方式。

其五:城市景观设计应大量采用当地材料。植物和建材是构成城市景观的主要元素。当地材料的使用不仅是地域性的重要体现也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低,其与环境相协调的质感与色彩,都是人们所熟知的,具有亲切感的。所以保护和利用地方性物种也是时代对景观设计师的要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地域性的城市景观设计是城市营销的重要载体;是标识城市特色的手段;是地域传统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体。因而地域性在景观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每一个能让人赏心悦目的景观都是因为它们具有与众不同的地域性,而城市也将会因为拥有独特的城市景观而自豪于世。作为城市设计者的我们,在设计时,应首先考虑它的地域性和区域化,只有这样,我们的城市才更有特色,更有个性化,也更具世界性。

参考文献:

地域性滨水景观设计策略探讨 篇3

关键词:地域性 滨水景观 设计 策略

序言

滨水景观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的一大亮点,在人们的居住区和城市公园等地随处可见,这是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生活水准提高的必然产物。城市景观的设计必须依附于地域性的特征,在特定的地理区域下进行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以地域文化来增强人们对城市和现代文化的认同感,让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得以真正有效实施。

一、相关概念的概述

地域性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地区的特性,是对一个地方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等特征的总体概述。主要包括了区域内的气候条件、地质地貌、水力资源以及文化资源等,还有就是区域内人们的活动方式和生活习性。

滨水区是一种现代针对城市景观的新表述,它所处区域一定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沉淀,滨水区所在的城市地带具有很强的生态性,能够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调节,改善城市气候。滨水区的景观设计尊重地质地貌,在原有基础上重构地域文化,做到自然和人文的交融,现代与文化的协调。

地域性滨水景观的设计必须以一定的元素为基调,不可缺少的是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文化沉淀的交相映衬。其中,自然环境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和水域资源等,人文因素要以当地人们的生活习俗、活动方式和原有建筑等为主,文化沉淀就是要有沿袭的文化脉络为支撑,将文化的历史厚重感和人们现有的民俗文化相结合,努力营造现代生活所需的独具特色的地域景观。

二、地域性景观设计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地域性滨水景观逐渐成为人们高品质时尚生活的追求,但是我国的地域性滨水景观设计起步晚,在进行滨水景观设计时,忽视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保护,造成了一些地域性表达的问题。

首先是地域范围内的植被没有很好的加以利用,滨水景观设计的一大重要因素就是植被的利用,植被和气候息息相关,能够改善局部气候,同时还能利用植被营造视觉上的享受。然后是当地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习惯没有得到深层次的挖掘利用,在进行滨水景观设计时,没有让民族风俗习惯和当地传统文化得以沿袭,破坏了当地的民族风俗,这也是地域性滨水景观特色减退的面临的威胁和挑战。最后是在就地取材上没有采用正确的方式,滨水景观的设计过于注重对新技术的融入和新材料的使用,这样不但破坏了区域性的特色,还造成了对本土资源的浪费。

三、地域性滨水景观设计的策略

地域性滨水景观的一大特色就是自然和人文的高效结合,滨水景观的设计要以当地的气候条件、植被和地貌等自然条件以及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人文条件为基础,再加以现代设计上的新技术等,充分体现出滨水景观的地域性特色,让滨水景观呈现出厚重的历史韵味。如图一所示:

地域性滨水景观是一个地域内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在设计时要做到和自然的协调。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基础性因素之一就是土地,在尊重土地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对土地加以利用、改造,既遵循了自然发展规律,同时又是地域性滨水景观设计的好途径。滨水景观的设计现代生活推崇回归自然的最佳方式,这让滨水景观在城市有了发展的可能,同时也成为了发展现代化新型绿色城市、维持生态平衡、净化城市环境的必然选择。

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要得到满足,就需要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在居住环境上就表现为地域性滨水景观的设计要同人们生活区域内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相协调。自然和人文的统一是地域性滨水景观的最高要求,这样的和谐设计能够使现代生活方式与历史实现高度平衡,从而让滨水景观的设计更加人性化,更具有亲和感。

地域性滨水景观的设计不但要注重对原有元素的继承,还要根据时代的变化需求,注重表达与创新。滨水景观设计整体上是区域性的特征,以浓厚的地域色彩为依托,彰显地域文化,创新也是来源于地域特征,在地域特征中寻找新特性,建构滨水景观的新理念,打造出创新型的地域滨水景观。

地域性滨水景观更大一部分是依托于天然的设计,在自然的赋予下重构自然,所以,这就需要整合资源,规划用地,让滨水景观成为节约型设计。滨水景观的设计是本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原则,更好的利用自然生态环境营造生活环境,因此,要以新技术的利用为手段,打造人们满意的居住场所。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切资源,挖掘潜在资源,塑造新型园林式的地域性滨水景观;在自然环境中加入人类的活动,巧妙进行结合,实现自然与人的和谐。

地域性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十分关键的。在挖掘现有资源的同时,要对可利用资源进行改善,地域性滨水景观设计具有很大的发展性,在塑造上要达到对视觉上的美观、可看,还要体现历史的韵味。设计的部分也要包含管理模式,合理的维护能够有效的节约资源,实现地域性滨水景观的自然性和可持续性。

结语

地域性滨水景观设计最重要的就是要以区域内自然环境资源为依托,对地域内的特色进行开发与利用,打造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优美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韩吉越.基于地域文化特征的哈尔滨道外区滨水景观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

[2]马玉杰.地域文化背景下哈尔滨道外沿江景观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

[3]李毅.适应山地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2.

哈尔滨景观设计的地域性 篇4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之间, 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 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它是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 它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的中心。哈尔滨市气候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长夏短, 四季分明, 春季山野披绿、满城丁香;夏季清凉宜人、休闲避暑;秋季秋高气爽、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雪韵冰情。

2 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

作为自然因素当中两个最为重要的方面即为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 这两大方面往往制约着一个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由于哈尔滨这一地区气候呈现出四季分明的特点, 并且冬季漫长而寒冷, 因此在冬季景观上相应地出现了独特的冰雪景观, 然而也正是基于这种原因, 使得冬季景观相对贫乏。往往在做景观设计时, 还需要充分考虑到施工技术问题。由此可见, 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是影响和制约城市发展以及城市景观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1898年中东铁路修建起至今的一百多年间, 哈尔滨这座城市大致经历了3个时期: (1) 沙俄殖民时期。 (2) 日伪殖民时期。 (3) 新中国建立至今。也正因如此造就了哈尔滨城市文化的多元化, 形成了城市规划具有典型的西式巴洛克风格的特点, 并且建筑和景观的形式、风格非常丰富。

3 哈尔滨城市景观现状体现出的不足及成因

3.1 原有建筑的破坏

近年来, 由于哈尔滨城市现代化脚步的大踏步前进, 致使哈尔滨很多原有建筑遭到破坏。如今, 在老城区新旧建筑与建筑、建筑与街道混搭现象鳞次栉比, 形成一片杂乱无章的景象。

3.2 景观设计缺少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在现代主义设计的大浪潮中, 哈尔滨的景观设计日趋国际风格化, 景观设计缺少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忽略了地域性文化及客观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3.3 气候、地理环境导致的景观设计的局限性

由于哈尔滨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特殊性, 使得这一地区内的景观设计在造景手法、材料运用、植物搭配等方面需要格外的考虑气候、地理环境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4 针对哈尔滨景观现状不足的措施

4.1 景观设计基于历史文化背景之上

景观设计的灵魂在于它深邃的文化内涵和功能合理的布局, 两者缺一不可。哈尔滨在城市发展的一百多年中积淀下了特殊而生动的文化底蕴, 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是景观设计最好的素材和设计灵感来源。这也是体现哈尔滨城市景观异域性的有效措施。

4.2 结合场地自然因素的生态设计

景观设计首先考虑到的就应该是场地性的问题, 设计作品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能否对该区域的自然因素加以合理利用, 是否符合场地的客观条件及需求。例如, 建成于2011年位于哈尔滨的群里开发区的首个国家雨洪公园。雨洪公园建成位置原是一片湿地, 但是由于新区的快速开发导致了湿地水源枯竭的现象。基于这些客观原因土人设计团队提出了利用城市雨洪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构想, 这一理念不仅很好地解决了新区内雨洪排放的问题, 而且为该区提供了大面积的绿地空间。

4.3 景观设计扎根于传统却不拘泥于传统

传统的会是精湛的, 同样也相对滞后, 景观设计要立足于当下, 扎根于传统, 并在传统基础上加以创新, 而不是一味地抄袭、模仿, 这样才会不断地推动行业的向前发展。

5 结论

本文以哈尔滨城市景观为研究对象, 对哈尔滨地理位置、城市风貌、发展历程等方面做了简要分析, 以此来探讨城市景观的地域性。并根据哈尔滨城市景观现状提出观点看法, 在此基础上阐明延续景观设计地域性的可行性措施。

城市景观设计是体现城市精神面貌的窗口, 而地域性的景观设计更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形象设计。因此, 景观设计应承担起城市地域性风貌体现的重任。

摘要: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孕育出了各具特色的地域风貌、人文历史。在地理位置、气候差异、历史沿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不同地区的人们有着自己的生活习惯、表情达意。不仅如此, 这些因素还影响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 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衣、食、住、行4个方面。景观设计作为衡量“住”的品质的重要因素, 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地域性差异的影响。因此, 不同地区形成的地域性文化会潜移默化的对景观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 形成该区域的标志性景观。与此同时, 在景观设计方面我们应该在传承地域性文化特点的基础上有更新、更高、更远的探索。

关键词:哈尔滨,地域,文化,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 顾坚.城市特色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岳阳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1 (3)

[2] 李刚.地域性城市设计.城市问题, 2007 (6)

[3] 朱小雷.一种地域性城市设计的研究思路[J].城市设计, 2002 (26)

小议室内设计的地域性论文 篇5

采光对日照偏少的成都来说显得格外珍贵,对于向阳的居室,阳台可以尽量做得开敞。设计者可以将阳台设计成休闲空间,供主人冬日休闲娱乐,享受冬日暖阳。同时还要考虑晾晒衣物的问题,因为阳光较少,空气湿度又大,所以对于通风较好的阳台,设计者可以分出一部分空间用作晾晒衣物。像西藏这样的高海拔、日照强的地区就要把遮阳放在首位,强烈的日照不但会提高室温,使室内早晚温差加大,更有可能造成因为暴晒而引起家居变形开裂,衣物织品脱色老化。所以,在保证良好采光的前提下为了减弱日照强度,可以采用透光的纱帘,这样既过滤了阳光,也起到了装饰效果,还可以随着季节、心情的改变而变换不同的视觉感受。

我国江南地区普遍比较潮湿,尤其是到了梅雨季节,几乎每天都下雨,所以家居设计应做好防潮。防潮重点要关注储物空间,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将储物空间做成密封的,再加入防潮剂,这样就可以较长时间防潮。如果不能保证密封,就尽量保证储物空间的密度不要太大,并使其保持良好的通风,可以把大的储物空间分散成若干小的储物空间,使其收放比较方便,便于晾晒、烘干。甚至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影响美观的前提下在阳台上设排烘干机的位置,便于衣物等物品的干燥。在湿度大的地区也不适于摆放箱体的床类家具,各类家具的底部都应与地面保持一定的距离。在比较干燥、多风的地区则应适当安装加湿器,供晾晒使用的阳台可以安装玻璃形成封闭空间,以免物品干裂或衣物被大风吹落,也可以有效地减少灰尘进入。

除了气候条件以外,地域文化也必然渗透在当地人每一天的生活之中,设计者应该在家居设计中为他们的生活习惯、文化娱乐、宗教信仰等活动提供便利的条件。比如山西人爱吃面,而且都是亲手现做面,做面几乎是每一个山西家庭每天都要进行的活动。这样设计者就要考虑整体厨房的稳固程度是否可以承受人们每天在台面上揉面的压力,有没有放置做面的大案板的地方,等等。又比如南方很多家庭冬天要制作香肠腊肉,那么他们将香肠腊肉晾晒在哪里比较合适呢?应该选择不易被看到(不影响美观)且远离衣物的阳台角落(防止气味污染)。

另外,像四川人爱打麻将,广东人爱喝功夫茶,设计者就可以将休闲娱乐的空间设计成可收放的空间,供主人会友娱乐时选择。在色彩、装饰等方面,设计者可以从当地的信仰文化、地方戏曲文化、地域建筑艺术以及自然历史名片等地方文化中提取元素进行设计装饰。

“表现地域文化的室内主题设计应汲取现代设计中的优点,并结合地域特色和自然环境进行设计。在现代技术的指导下,应将具有地域性的、文化性的室内设计作为现代室内设计的重点。”②好的设计应该是使人生活得更加舒适、舒心,是可以在保持、彰显地域文化的同时,融入地域生活,使得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与地域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协调的设计。

地域性景观设计 篇6

【关键词】城市規划设计;地域性;设计

引言

在时代发展需求及宏观政策背景影响下,城市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机遇,而城市特有的地域特征则面临着挑战,未来城市在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同时强化其地域特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时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城市地域特征的保留,也关系到未来城市的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

地域性城市形象是城市健康、全面发展的标志。地域性文化是一个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文化底蕴,现代城市中的传统民居与文物古迹就是最好的地域文化的见证,因此在现代城市“千城一面”的现状中充分制定符合城市传统的规划设计方案才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现。地域性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起到文脉延续的作用,是在满足现代城市基础发展的需求上,注重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区域性特征,从地域文化出发设计城市与人的空间关系,充分满足人的适居要求,通过对现代城市设计中所忽略的生态规律的关切,力图创造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1城市规划设计应考虑的地域性影响因素

1.1自然因素

人类的生存、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从一开始就受到了自然的制约,自然环境对城市的这种支撑与限制作用决定了地域特征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尽管城市作为自然中的人造环境,本身具有与自然相对立的性质,但是这种矛盾使人们更加向往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到我国的“山水城市”理念无不体现出人们对这一城市理想的追求。

1.2建筑技术因素

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建筑材料、建筑手段及技术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这是造就一个城市建筑形式和风格的基本点,如我国江南的水乡和陕北的窑洞。

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规划设计应满足当地总体的发展状况,要以当地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需求为基础,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不能盲目的追求高尚、品位。也不得随意地模仿。

地方建筑材料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建筑材料与建构技术的选择和形成,通常与其地理地貌、生产技术等因素息息相关,为节约建造成本,建筑材料应就地取材,长期以来便会使建筑打上浓重的地区烙印,形成独特的地域建筑特色。

1.3地域文化环境

城市是由人创造的文化景观,“不同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其创造的文化景观也各有明显的特征。”而地域性城市设计的深层含义是要使城市体现出本区域历史所遗留的种种文化痕迹,要在设计中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民俗的风格,使城市具有非常明显的可识别性。

1.4政策因素

任何城市的地域特征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力的作用及人为的作用产生动态的变化,在人为的作用中政治因素成为影响地域特征的主要因素。城市从产生到发展,每一过程无不与政策有关,从行政区划、投资区位、城建政策、经济政策到意识背景、权力干预等无不带有政策色彩。在这些政策因素中,有些是促进地域特征继续发展的、有些则是令其逐渐消失的。

2地域性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2.1地域性城市空间设计方法

城市布局结构 地域性城市的布局结构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因素。首先,城市布局应充分考虑利用地形地貌,提高土地利用率,创造动人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大地景观。其次,城市布局也要结合当地自然气候,不同的地区依照其气候特点,日照间距要求不同,建筑物环境设计也有所不同,如我国南方地区冬暖夏热,遮阳和通风很重要,受主导风向影响较大,建筑布局要灵活多变,而在我国北方地区,南北向的房子要利于争取日照,夏天炎热,南北向的房子又要便于通风,所以人们对于住宅南北朝向十分苛求,统一的朝向使它们有了统一的肌理和均质性。再次,城市布局还要充分考虑当地历史文化环境因素及当地的民俗习惯和民族风俗。

城市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不仅要解决城市的人流、车流问题,同时也是创造城市景观的主线。地域性城市道路系统既要合理利用地形,又要延续城市的肌理。对比南方与北方的城镇布局,南方城市多曲折变化,北方城市多严整规则;受地形条件所限制,山地城市道路多依山就势,而平原城市则大多中规中矩,其道路系统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规划设计还应深入研究和把握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创造出适应当今城市化进程,且又符合地方文脉与个性特征的地域性城市。作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休闲、交流活动场所的城市空间,不仅要适应地区的自然环境,还应密切联系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民俗民风、历史文化传统。

2.2地域性城市建筑设计方法

城市建筑的设计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建筑空间一般比较宽敞,且注重追求品位;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建筑空间设计比较紧凑,大多更倾向于经济适用。此外,建筑空间还受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民情等地域性文化的影响。

建筑色彩是建筑最直观的表达方式,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现代地域性城市要充分吸取传统的地域色彩,并结合现代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有所创新。

2.3地域性城市景观设计方法

城市景观设计首先应遵从城市的整体设计理念,应该在城市规划布局与建筑单体设计构筑的地域性整体大框架范围内,在空间组织、细部处理等微观角度遵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生活风俗和审美心理,以达到一种以人为本、亲切、舒适的外环境。设计中应结合功能要求,通过绿化、水体、硬质铺地等有机组合,以及地形地貌、地坪高差和地面铺装材料纹理变化等方法,形成空间围合,分出不同层次,创造出良好的景观空间。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域性城市设计将会成为我国城市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城市规划设计人员一定要掌握城市设计的地域特色,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结合当地的自然与文化特点,充分尊重地区的内在特性,对地域特征进行发掘、保护、提炼和继承,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高城市品位。

参考文献:

[1]郭晋平,薛达,张芸香,刘明国.体现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以临汾市为例[J].城市生态规划,2005,29(01):68一72.

[2]凯瑟琳斯莱塞.地域风格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地域性景观中乡土元素设计研究 篇7

2丨沈阳大学浑南校区稻田景观

引言

在当代中国,地域性之间的快速发展不仅代表的在经济发展及融合,也在另一方面揭示了现在中国在景观设计中越来越偏离自己的身份,其中包含着地域景观设计,趋于西方的外在形式,往往更趋于理性,纯粹性,表达的意思比较直观,缺少在文化底蕴的深入探索,并且目前的中国地域景观设计中乡土元素则趋于形式,往往不合时宜,还有我们在设计文本上更是硬加上一些“以人为本”“生态设计”“乡土性”“可持续”等等,如此设计只会主题思想不彻底,等完成设计,也就会沦为程式化的地域景观设计。

建筑与景观

在地域性景观设计中乡土元素的设计系统研究显得很重要,而乡土元素在景观地域性设计反映在人文和生态两个方面,在人文方面中研究的是它的空间感受(分为材料空间、色彩空间、交流空间、人与自然的空间),它更应该强调的是群众参与,就是所谓的有人气即生命力。是一个可以感知感受生活的动态建筑;在生态方面是它的适应性研究的,主要是利用自然资源的整合利用及可技术手段的应用,另外也应该是与人文方面的综合利用,有地域特色的地域性景观。

那么另一个问题是怎么去论述分析景观地域性中关于乡土元素人文和生态两个方面。在我之前做过的旧建筑改造过程中,体会到它不同于一般的新建建筑,他对设计对象的视角独特而全面,首先,它强调的场所性很强,面对已有的环境及设计对象,需要更加认真分析,而这正是景观设计,特别是研究乡土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另外是它的不确定性具体表现在新旧功能及空间,与景观设计中不可预见的动态及时间性审美观相符合,其次就是生命力的延续性,具体表现是在空间造型,材料及颜色方面,在旧建筑改造中经常会以主、客观两个角度去分析新老建筑的交替,表达一种鲜明的设计态度,而在景观设计中,则需要考虑的是土地的属性,及可适应的设计表达。

乡土景观与旧建筑也在形成过程有共同的规律,而重构乡土景观与旧建筑改造在把握外显结构与内在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某一种映射。由此从旧建筑改造研究中适应景观地域性的乡土元素设计探索后得出来,关于乡土元素人文和生态两个方面会从适应性、重构、生命力三个视角对人文与生态两个发面进行研究论述。

一、适应性

作为设计对象——景观设计场所,我们通常想的是景观功能性先入为主的情况下创造一个空间性很针对的设计形式,我想我们不应该只这样,更多的时候应该是主动认识设计对象,根据它的特点引导新的功能。而需从人文因素和生态因素两个方面识别,考虑它的人文因素,分析它的空间,确认他的主要功能价值以及再生功能性价值,还有材料的选择和空间内部外部的关系以及主体因素人处于其中,主体它于外界自然的关系。另外考虑它的生态方面,场所属性即所赋予的生命力,对于可选择自然元素的整合利用,可利用的技术手段。

火炕,北方人共有的生活的方式在东北农村依然存在,火炕这种人性的传统的方式的出现弥补了经济发展的不足,在东北所谓:“炕热屋子暖”。另外还有很多好处,除了暖和,住着舒服,还预防风湿腿。设计的优越性不仅仅在形式上的最好诠释,不是没有设计,而是它恰恰是关注的角度不同。

现在火炕现在都是用砖搭的。在以前,是用土坯搭的。土坯是什么呢?东北百姓把草和泥合在一起,按在固定的模子中,做成一块块的土砖,叫“坯”。在阳光下晾干,然后用来垒屋子,盖仓房,垒猪圈(图1)。当然,也垒火炕。经济发展,对新材料的热衷忽视了土坯砖创新应用,只是在个别农村仓库猪圈等自己亲手建造的房屋应用。但是作为便宜实用的建筑材料,而吸水性极高,例如可以用沥青液做稳定剂,提高防水耐久力,等一系列创新手法,可以预想仍可以作为具有潜力的建筑材料应用。

二、重构性

重构出自技术术语,“就是在不改变软件现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程序代码改善软件的质量、性能,使其程序的设计模式和架构更趋合理,提高软件的扩展性和维护性。”[1]在设计中,重构的意思是再设计。首先要学会解释他原来的一切,目的是让他回到最原始最本真的状态,研究方法很多种,总体归纳为三类,第一,实地考察,对于景观设计,现场是必须去的,除了感受外,要细心观察这片场地带给你的任何信息,亲历而为。第二,设计的主体是人,不过没有比生活在这场所得人们更了解这片土壤了,和他们聊聊关于这片地的任何事情,为你的设计提供依据。第三,是搜集资料,以及相似条件下的其他场所设计资料。回归到本质,接下来就是表达方式。

不过场所的表达方式很重要,功能定位、价值标准首先要确立的,所依据的标准是它的适应性(详细见上一小章)与它的生命力,事实上,乡土设计的生命力是延续的,一个空间的处理之后如果没有后续的适宜的行为活动,那么它的设计就是摆在艺术展览里的空壳艺术了,设计的生命力也就静止了,也就是说所谈的表达的形式是对已有空间再利用潜力延续的催化剂。

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景观设计它的地点是在沈阳的浑南校区(图2),那里原是肥沃的水稻田地,而这些恰是土人设计师在已面目全非的建筑施工地旁边发现乡土植物稗草(水稻田常见植物)和水蓼等,而这恰好证明场所的首先是确认它的土地属性,而将乡土元素整合为以“田”地域景观,与校园景观功能的融合,用设计基本解决了绿化资金问题和一些附加值,又将本土景观带入大学校园,而它远未结束,其后续的人们参与性及后续的开发再设计,催生新的功能性富有创新性。

三、生命力

一件完成作品,需要的是生命,而一件好的完成作品它需要的是生命力,“生命”在于它可以根植,是经过地域性中人文和生态,及时代相适应的,而“力”意味的扩展,引导力,更新的潜力,还有生命的延续性。

东北二人转,再熟悉不过,印象是对他的俗与雅、褒贬不一的看法,它发源于东北农村,根植于这片广袤天地,而深入民间,本质上是农村的乡村产物,与生俱来的“乡土”确是他的特性,有人将这种特性定义为二人转俗的诟病,殊不知是判断事物的价值标准不对罢了,不过这是他的审美标准,而不是他的价值判断,反观这种特性反而是二人转与大众因审美距离的存在产生对它的不可抵挡的魅力,同时也是二人转能扎根流传发展的根基。在2002年的十六大的文化体制、产业概念的改革:“文中有商,商中有文”指引的,专业二人转(俗称“四季青”)与民间二人转(俗称“高粱”)不断学习,相互借鉴已成事实,鉴于其延续的说明,二人转这种不断思考与创新是根植于受众发展最好的手段。

不过在论及乡土元素中具象的设计的研究中会从形式的生成,机能的延续,空间构成三个方面去论述地域景观的生命力。

3.1形式的生长

讨论景观,离不开的是建筑。“建筑对自然的杀伤力不可否认,任何形式的建筑施工都伴随着对自然的伤害。人类的建筑活动必然以破坏自然为开场”[1],而之前希腊人在自己的建筑上用植物装饰的手法及柱子的式样也含有掩饰自己侵犯自然的罪行可能性,而景观恰是建筑延伸室外沟通自然地桥梁,与自然沟通的纽带,是城市建构物因占用及破坏自然向自然忏悔的“祭坛”,而既然是“祭坛”,那就有人的主观意志参与其中,而设计的意义就是在满足表达同自然的和谐同时而又满足的是让生活在附近的人们有归属感和认同感,景观表达的形式就是维持人与自然平衡的着力点,所以景观既是建筑的延伸,又是因自然而生。

3.2机能的延续与更新

地域性景观既有自然地理属性也有文化属性,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地域性景观的社会功能不仅在于提供游憩、交往等公众活动所需的物质条件,完善地域的组织结构及功能,而且起到保护历史景观地带、构造地域景观特性及个性、营造纪念性场所、体现城市文化氛围等作用。景观的生态机能是指利用景观自然要素中的有机体,实现人工环境与自然界的物流、能流自然交换与循环,达到低维护、可持续发展。地域景观系统在空间上包容了地域中大部分的自然环境要素,其在改善地区自然环境、提高生态多样性、保持生态稳定性、改善城市生活的自然品质、提高环境的自净能力等方面是地域性加强自身协调能力的重要途径。

3.3空间构成

与建筑的空间性相比,景观的空间性的区别在于它是由设计师根据分析人的行为学并归纳而形成的空间性,而景观的空间性又趋于不稳定性,不过这只是相对于趋于自然性的景观设计(自然生态系统景观,自然风景景观)来说,趋于乡土性的景观设计无论是在材料设计还是在色彩设计上,无形的刻印上人文的属性,与点、线、面的结合运用又加强人文属性及其空间性。

结语

乡土作为人类灿烂文明的基础,随着人类文明进程成为与自然文明的沟通的纽带,也在自然文明体现着人类的活动形态。地域性景观的乡土设计根植于土地,对土地根本的认识和必要的尊重,是土地创造、改造与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乡土性是群众自发而成的,不过也有自上而下的指导意义的融合,同时在地域性中乡土之间也是互有影响的。乡土元素恰当反应某一场所和气候的同时,在这地域性景观设计的整体性作用,恰恰需要我们要用综合的设计分析方法去研究乡土的生活方式和表达方式,通过材料,工艺,色彩,空间用思想和细节去实践。

参考文献

[1][日]隈研吾著.范一琦译,《走向新建筑》,第五章建筑与自然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52,54

[2]俞孔坚著.《回到土地》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9:

[3][美]麦克哈格著,黄经纬译《设计结合自然》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10-01

[4][美]斯迪特主编《生态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04-01

[5][德]Georg Giebeler,Petra Kahlfeld蔡琳译《继续建造》世界建筑(月刊)03/2009225

[6]苏丹.《意见与建议》.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地域性景观设计 篇8

关键词:地域性文化符号,景观设计,设计,意义,分析

1 地域性文化符号的概述

1.1 地域性文化的涵义

所谓的地域性文化, 主要是指在中华大地上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相关专家曾解释:地域文化是指中华大地上特定的区域上的人民在历史阶段所创造的具有一定特点的考古学文化。一些学者会将地域文化分为两种意思, 一种是地域文化是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相加;另一种是中华大地上不同区域之间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相加。文化伴随着时间的流逝, 自身的特色愈发彰显, 并传承到现在。

1.2 地域性文化的形成

对于中国社会, 素来有诸多不同地域文化, 主要原因就是其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其交通设施条件也会直接影响其文化发展。中国地域辽阔, 所以地域差异大, 不同的地域孕育了性情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的中华儿女, 对自然风貌的不同体验就会直接影响当地文化、物质生产等等。文化的形成, 主要是在于其物质的基础情况, 总之, 其自然条件的不同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2 地域性文化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技术分析

在景观设计中, 时时刻刻都在体现着地域性文化符号元素, 它是艺术设计中最基本的设计元素, 利用各种文化符号进行的巧妙组合和搭配, 进而设计出不同的景观, 并创造出多姿多彩的接地气的环境氛围。

2.1 分析场地

对于场地来说, 主要是指设计中需要的各种素材, 进行的分析、整理及归纳出详细的结果, 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取舍, 从而形成素材的存档, 就是景观设计的开始部分。其代表景观设计的素材有很多, 像是当地的风土人情、自然环境、宗教信仰及历史事件等等, 我们还可以通过其当地书籍的记载情况, 了解其各种各样的地方的特产、文化等等详细信息, 之后会对其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形、民俗文混进行仔细考量与研究, 其中景观设计师一定要以正确的精神, 当地文化进行一一研究和分析。

2.2 设计元素的构成

对于收集到的一些地域文化素材来说, 就要开始对其研究、分析、整理, 并对其提取其设计原色进而为景观设计服务, 主要是要根据符号的理论将其符号分为四种:图像符号、索引符号、象征性符号和隐喻符号, 他们都是以自身独有的特色, 表现出中国文化中符号的特定意义。

2.3 设计符号的运用

符号也是要分为直接和间接的运用, 对于景观设计中所服务人的角度来看, 符号又可以分为视觉层面、听觉层面和心理层面的三个层次。其中视觉层面和听觉层面是属于直接的运用, 在设计中主要是以符号的元素进行出现的。

3 地域性文化符号对景观设计的意义

地域性文化是景观设计的最好代表, 需要我们用心思去研究和了解的文化特征, 进而可以给人带来审美享受和健康心灵。我们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逐渐地认识它、感受它, 同时它也为我们带来舒适和高质量的生活环境, 为我们生活的地方增添了自然的气息, 进而美化人们身边的世界, 更加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3.1 地域性文化符号对景观设计的运用

批量生产和复制时, 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现在的景观设计中, 有很多的相似的地方, 却忽略本土的地域性文化符号对于人们的需要和感受。因此, 我们要积极地面对地域性文化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表达出现的问题, 运用各种各样的设计思维来深入表达景观设计中的每个环节, 让景观设计更更符合不同区域人的精神生活需要, 为人们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环境。目前, 自然环境越来越遭到一定程度上的破坏, 为了自己身心的健康, 人们会更加对生活和工作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重视。公共区域部分在选用地域性文化的元素来装饰时, 会根据特性、当地民俗及不同的方式而进行设计和选用。地域性文化符号元素无论怎样的设计, 其重点就是美观、大方, 突出一种生活氛围, 更加要注重生活空间中的色彩搭配, 尽量要淡雅脱俗, 让人们有种“回归自然的”状态。当然, 这些方面都需要我们进行仔细的研究、考虑其地域性文化符号元素在景观环境中的效果及氛围。

3.2 地域性文化符号在景观设计中不可代替的艺术文化

随着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 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性文化符号部分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在如此庞大的艺术设计领域, 引入地域性文化符号元素作为环境装饰艺术, 有着比较好的发展空间及深远的影响。因此, 地域性文化符号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在当代景观设计中, 地域性文化符号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显著。比如在商业环境的购物中心等商业公共活动区域中的景观小品等, 为了营造出生动丰富的艺术文化画面, 引入地域性文化符号元素起到大大增加产品或品牌亲和力的效果, 就会直接的影响观众的消费心理, 同时也间接地提高景观设计的档次, 进而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的欢乐。我国瓷都江西景德镇的道路景观设计就是经典的范例, 青花瓷的路灯、街边古朴优雅的瓷器公共雕塑, 无不展示了城市传统文化特色, 使当地人有一种文化自豪感, 也向外来人展示了瓷都魅力, 进而促进经济繁荣。

4 结论

我国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也不断强调注重传统与现代文化相互融合、提取精华, 而在景观设计中, 重要是能更好的拓展我国每位设计者的思路, 使我们能更好地合理运用地域性文化符号元素完善设计, 并让每位居住者能够享受这种温馨、悠闲的氛围。本文研究了地域性文化符号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时, 无论从局部到整体都要体现出一种合理, 符合生活所需和本土精神所需。并在制作过程中细致推敲, 合理地运用地域性文化符号元素, 进而研究地域性文化符号元素在景观设计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地域性文化符号元素对景观设计有着愈发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晓雨, 任建军.基于地域性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 2015, (1) :106-107.

[2]邱海东.地域性符号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大观, 2013, (7) :96-97.

[3]林蕴岫, 王超.地域性文化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J].哲理:论坛版, 2014, (5) :112-112.

[4]孟晓惠, 季嘉龙, 徐进.地域性文化符号在景观设计中应用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 2012, (34) :141-142.

地域性景观设计 篇9

一、高寒地区滨水景观的现状分析

高寒地区滨水景观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两岸植物种植率低、土地裸露面积较大、种植结构较单一。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生态环境利用率较低,保护体系不够健全。排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及环卫设施还不够完善,水体污染较严重。

(三)由于人为因素,河滩湿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河堤绿化面积减少,植物种类减少。

(四)已建滨水景观的连接区域和道路外侧绿化带没有进行详细规划和建设。

(五)由于高寒地区的地域性特征,一些滨水景观、建筑、小品的利用率极低。

二、高寒地区滨水景观的营造策略

在滨水景观的营造中,要结合生态功能、施工技术以及高寒地区的地域特征等要素进行设计研究。

(一)自然生态景观

1. 水体修护,保护水体不受污染。第一,严禁未达标或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水体;第二,用湿地恢复水体的周边环境;第三,用自然排水渠对临近地面的污染物进行过滤,可减少侵蚀、稳固河岸;第四,可在原有河道底部铺设碎石等沉积物,增加植物的挂膜面积。

2. 建立动植物生态群落。可营造大面积水域,为多种水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使滨水景观的动植物增多,形成良性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也可以达到生物自净处理的目的。设计中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讲究植物的一般层次组合搭配和养护管理,以及培育地方性的、耐寒性高的植物,如白桦、银杏、火棘、迎春等耐寒陆生树种,芦苇、水葱等水生植物能够吸附杂质以及氮、磷等化学物质,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本地树种与外来树种、慢生树种与速生树种、四季树种和短季树种共同种植。

(二)驳岸设计

应采用以生态驳岸为主、人工驳岸为辅的设计形式,既能防洪护堤,又能维持水系的生态平衡。

1. 水岸线的形态。从客观上讲,平直、同宽的河道,水流速度一定相等,水体的流动时间和长度也会缩短,会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形成破坏力,并可能导致洪水的发生。因此,应采取弯曲的、不等宽的河道设计方法,减缓水流速度,并能相对延长水岸线的长度、防止洪水发生,给人以舒适、自然的滨水景观感受。

2. 河堤的处理。因高寒地区长时间河道流量较小,河道大面积长时间无水,滨水景观效果差。所以,应设计一个可以适应不同水位、不同水流量的河堤,并保证四季水流流畅。因此,应选取阶梯式的河堤设计结构,使整体的水位保持一个连续的蓝带。

3. 绿地和铺地的设计。绿化率超过50% 的城市,可有效减尘、降温。滨水区的植物种植,能使景观与生态更好地和谐发展。滨水景观铺设的整体硬质地面,透水性和被动蒸发冷却效果较差。因此,应优先考虑具有渗水能力或蓄水能力好的环保材料,将砖材和绿化结合。

4. 滨水景观设施。建筑、雕塑、小品、游憩休闲等设施是滨水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相应的设计应注意形态、尺寸、材料、颜色等方面,不仅要体现与水体的关系,还要运用元素符号反映地域文化内涵,例如不同性质、位置的小品可以通过共同的主题或相关联的形状、颜色等方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此外,还可以把水体的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结合起来。同时,要根据周围环境的需求设置座椅、垃圾桶、标识、路灯、公共厕所等基础服务设施,采用鲜艳醒目的颜色,丰富冬季户外单调的景观。

地域性景观设计 篇10

1 相关概念与要素

1.1 相关概念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区域,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是对这一区域空间运用景观美学和技术手段进行空间组织和设计。

地域性是指与一个地区相联系或有关的本性或特性。是对于某个特定地域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因素构成的共同体所具有的特征。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

1.2 地域性设计要素

滨水空间景观的地域性设计要素, 主要包括自然要素 (当地气候、地形地貌、本地动植物、现有水域、本土材料) 和人文要素 (民俗文化、生活方式、历史文脉、地域建筑) 。其中, 气候、地形地貌、植被、本土材料、民俗文化和历史文脉等尤其重要。

我国幅员辽阔, 气候差异较大, 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自然环境也不相同“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这两句诗描述了我国江南水乡和西北黄土高原风格迥异的地域景观;地形地貌是景观设计最基本的场地和基础, 是滨水空间景观地域性设计的基本元素, 是连接景观中物质元素和空间关系的主线;植被是构成城市滨水空间景观地域性要素中最富于变化的因素之一, 巧妙合理的利用当地植物, 合理搭配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不同的材料能体现不同地域的景观特色, 合理选择和利用本土材料也是表达滨水空间景观地域性的手段和方法;民俗文化和历史文脉是一个地区经过长时间的文化沉淀积累形成的, 更具有地域特色。

2 城市滨水空间地域性景观设计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文化的地域性表达逐渐被人们忽视, 特别是在景观设计领域, 在我国当前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的地域性表达中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 没有很好地对本地的植物加以利用。植物是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造景要素, 并且受气候的影响很大,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影响下有不同的视觉效果和特征。然而在部分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中并没有对植物加以合理利用, 植物配置不合理。

(2) 没有深层挖掘传统文化与民俗风情。在当前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中不仅没有对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加以发挥延续。导致我们在进行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时很少考虑到民俗风情活动, 这是对当地历史的不尊重, 使得本应该继承发展的优秀传统文化面临威胁, 景观地域性逐渐消退。

(3) 没有正确的选取本土材料。在一些城市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过程中, 设计师缺少对本土材料的利用, 一味的强调对新材料的利用和新技术技的融入, 这既是对当地资源的浪费, 又是对景观设计地域性表达的忽略。

3 生态理念下滨水空间景观地域性表达的设计策略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应强调地方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结合。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因素, 如气候、地形地貌和植被等, 还应融入本地的、民族的、具有民俗风情的和历史遗留文化等要素, 合理的利用当地材料和应用适宜的技术, 使得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作品具有浓厚的地域性特色, 充分体现当地文化内涵。

3.1 理解自然, 尊重自然环境, 注重本土

自然界, 作为一个实体的物质空间, 是我们景观规划设计另一个服务对象, 它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土地作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 景观设计与土地密不可分, 地域性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应在遵循和合理利用原有土地的基础之上, 安排布置其他景观元素, 并对其加以改造。对本土植物的利用, 要了解本地植物物种的价值以及外来物种可能引起的破坏, 采用本土植物既能保证正常生长又能体现地域特色。

3.2 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城市滨水空间设计地域性表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满足人们精神与物质需求。地域性滨水景观设计是在发展中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平衡, 用以塑造满足人们使用的景观空间, 最终达到自然与人文的双重价值。滨水空间景观地域性设计应在尊重传统观念文化的基础之上, 融入现代的元素。使人们在景观空间中能感觉到现代生活的节奏, 又能使人们对传统有一定的回忆和认识, 使设计出的景观空间更加亲切贴近人们的生活。

3.3 人性化设计

设计的最终目的归结为一点是“为人的设计”, 因此, 在城市滨水景观地域性设计中, 设计的出发点要立足于认得生活行为并把握住度的衡量, 通过设计吸引更多的人前往滨水空间, 增强空间的活力。地域性滨水景观设计基于场地, 融于本土景观, 最终的目的是改善生活的空间。

3.4 传统资源与新资源的利用和改造

城市滨水空间地域性景观设计探寻的是以可利用的、现存的、便捷的、合理的要素来塑造景观空间, 达到视觉审美、空间使用、环境改善的目的。设计时对本土材料的选择和利用是保持地域特色的重要因素, 既可以节约成本, 有能充分体现地域性。地域性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不仅关注传统的要素, 同时, 与现代材料的结合利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合理利用资源, 能够达到节约的目的, 以此实现滨水空间可持续性发展。

4 结语

通过对城市滨水空间地域性表达的分析研究, 认识到地域性对城市滨水空间设计有着重要的作用, 希望我们在今后进行滨水空间设计时能全面把握地域性的概念, 努力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点, 在开发、发展的全过程中时刻注意对地域特征的关注, 开辟出一条具有个性的滨水空间景观发展之路, 塑造具更具特色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滨水空间, 展现城市滨水空间的魅力。

摘要:以“地域性”为切入点, 在分析城市滨水空间地域性景观生态设计现状的基础上, 探讨地域性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的策略, 并对其加以分析, 从而为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的地域性表达提供思路。

关键词:地域性,滨水景观,生态设计

参考文献

[1]刘滨谊, 等.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2]林箐, 王向荣.地域特征和景观形式[J].中国园林, 2005 (06) .

[3]陈娟.景观的地域性特色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2006, 4.

[4]崔柳, 田大方.中小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地域性现状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 2009, 31.

地域性文化对当代设计的影响 篇11

从新时期我国当代设计领域将如何面对新的社会诉求、新的设计观念和方法,而展开对设计的发展趋势思索与认知,尤其对地域文化与当代设计间的关系,地域文化对当代设计的潜在影响;地域文化融入当代设计的历史价值等,并作了阐析和论述,试图唤起当代设计领域的重视与思谋。

关键词:地域性文化; 当代设计

一、地域性文化概念

(一)地域性文化的含义

地域性文化的含义:指在特定区域内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它可以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迹,文化形态,生产方式,社会习俗,建筑风格及宗教信仰等等,甚至是自然景观,自然资源。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和文化特征。

(二)地域性文化的要素

地域性文化离不开三个主体要素:一是本土的地域环境、自然条件、季节气候;二是历史遗风先辈祖训及生活方式;三是民俗礼仪、本土文化、风土人情、当地用材。挖掘地域性文化离不开三要素;设计融合地域性文化应当从三要素中归纳总结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域特点,以此来与当代设计恰当的融合,使其设计具有明显的地域性风格及当代性。

二、地域性文化与当代设计

“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越是高度发展的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人们越是对文化具有更为迫切的需求。当今,设计师努力挖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遗产,用现代设计理念进行新的诠释和传承,是新世纪设计探索中的内涵发展与价值彰显。因此,在设计创意中不能忽略地域性文化,地域性文化和当代设计息息相关,地域性文化影响着当代设计,当代设计承载着地域性文化精髓。

(一)地域性文化与设计视觉识别性

首先从设计的识别性这一方面来说地域文化对设计的影响—考虑设计的识别性应该要做到让观者知道设计目的是什么?设计主题是什么?接着从识别性的另一方面来说,如果要保证设计识别性强以及具有独特性的设计,那么要做到这样的设计是可以从地域性文化这一方面来挖掘并且要使地域性文化很好的融入到我们的设计当中。举个例子,贝律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就是一个地域性文化融入到设计当中的优秀例子;从观者的评价中我们就能看出—“贝老的这次设计,主庭院既采纳了苏州园林的经典元素——小桥流水、亭台楼榭来布局,又采用现代的建筑材料——钢筋、玻璃、混凝土来营造黑瓦白墙,整体设计既保留了传统园林的风格,又摒弃了氤氲的残败感,看起来明快、大气;就连假山也刻意去掉了嶙峋的棱角,而采用硬朗的流线边界,视觉效果嘛!一句话:古典与现代相得益彰。”

(二)地域性文化与设计目标及主题

从设计目的与传达设计主题这方面来说,如果不考虑地域性文化这个方面,那么就不能更好的传达出设计目的与设计主题。试想如果一个城市的旅游推广logo上都没有这个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元素及符号,观者怎么能够知道此logo是推广哪个城市的呢?这种没有地域性文化元素的城市旅游推广logo是完全不能达到设计目的及传达设计主题的,因为观者不能从设计中看到代表这个城市所独有的地域性文化元素及符号,又怎么能知道这个logo是推广哪个城市的呢?

(三)地域性文化与设计受众群体

其次从设计的受众群体这一方面来说;在做每一次设计时都要考虑到此设计的受众群体。如果要考虑受众群体就必须要考虑受众群体所处的地域性及所处地域性的文化。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要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旅游城市设计一个上档次的饭店,那么我们就要考虑这个饭店的受众群体会有两种人群,一是来此地观光的游客,二是当地的少数民族,因为受众群体里有当地少数民族所以我们的设计就不能单纯的只考虑到游客还必须考虑到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用餐方式,用餐习惯等)。

三、地域性文化融入当代设计的重要性

就像前面所说的设计师在做设计项目时不能不考虑地域文化这个因素更应该要做到把地域文化很好的融入到我们的设计当中,如果我们很好的做到了这点那么我们的设计就会有以下的优势:1.视觉识别性强2.突出主题3.突出地域独特性4.设计目的明确5.受众群体针对性强。

文化内涵的发掘与铺捉也是设计风格形成的基石。例如茶室,是在满足人们喝茶(功能和技术)的基础上,追求一种以“茶”为主题的文化形态。这里的“茶”,就是风格所追求的“表现”。中国的茶文化,包括种茶、采菜、制茶、包装、水质、沏茶、茶道、茶具、茶室空间及关于茶的故事等等综合而成。要做出茶室的风格与个性,设计者须从这些文化内涵(当然还应当包括当代的时代理念和当代茶文化理念)中寻找,以表现出空间的风格和个性。

四、地域文化融入当代设计的方法

在设计中如何做到挖掘地域文化并且把其较好的融入到设计之中呢?首先要明确设计目的设计主题,这样才能根据设计目的设计主题有针对性的考察地域性文化然后归纳总结出有代表性的元素,并且根据设计创意主题加以提炼和归纳;其次就是分析受众人群。举贝律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这个例子来说明。贝律铭在接到这个设计任务时,首先想到了一个大的设计目的和主题就是要让观者看到这个建筑物时很容易的就会想到这个是具有中国风的建筑物,并且还要让观者知道这个是具有苏州园林风格的建筑物,那么要达到这个设计目的和设计主题就需要把苏州园林这个最彰显苏州地域文化特色的元素很好的融入到他所要设计的苏州博物馆里,其次他还考虑到了一些中国传统建筑方式及元素也需要融入到他的这次设计中,因为这样才能让他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既具有中国风又带有明显的苏州园林风格的设计。贝律铭在具体的设计中是这样体现的:一走进博物馆,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很容易发现中国传统建筑尤其是江南建筑和苏州园林得有的符号,比如跌落山墙、花窗、月门、庭院、和微缩园林小景等。尤其是建筑整体上的地域性,那种经过改造和提纯的传统民居风格,乡土氛围,格外引人注目。主庭院西北边的假山水是整个建筑群最能体现苏州园林的地方,同时也是最有创意的地方。苏州园林的假山,往往注重山的体量感和立体感,注重所谓漏、透、瘦,这些假山大多具有可穿透性和可攀爬性,换句话说,苏州或中国园林的假山,虽然不是真实的山,却是有相当厚度、可以供游人栖息的所在,有的假山内甚至会有很深很长的洞穴。贝聿铭却没有这么做,也许是空间的限制,也许是审美的考量,总之,他采用了中国画中的水墨山水意象,一种平面的意象,用片石镶嵌出来的山水画意象,当假山映入水塘时,山和树木的倒影,会幻成一种令人迷惑的奇特的景象。最值得注意的是贝律铭不光在建筑的设计上注意挖掘地域性文化并融入到设计当中还在建筑的用材上选用地域性材料。这样就地取材,是用最经济的办法做最好的文章,而且就地取材的建筑再很好的强调了地域性的同时,还可以做到节约经济。苏州博物馆不光针对苏州本地游客还必须面向全国游客及包括来自全球的游客;所以贝律铭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时考虑到不同的受众人群对于设计不同的接受程度;首先是本地的苏州游客他们希望且认为该博物馆应该有苏州园林的元素在里面;那些游客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从小就已经习惯了苏州的园林建筑,且对于苏州园林的爱就代表着对家乡的爱,贝律铭自己本身就属于这类人群—“从小在苏州长大的贝聿铭,虽然身居国外,内心却怀着根深蒂固的故乡情结”———一位曾经是苏州最经典园林的小主人的美国建筑师深深的园林情结。然后第二个受众人群是来自全国的游客,这些游客来到苏州是希望看到在全国都独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这也是吸引全国游客来苏州的最大原因之一。最后一类人是来自全球的的游客,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是中国传统元素和现代建筑物的结合,以及中国传统建筑物中最具代表的苏州园林。针对于以上受众群体,贝律铭的苏州博物馆很好的呈现出了现代与传统,中国风与苏州园林相结合的优秀设计。

五、结语

浅论广场设计的地域性 篇12

在当今广场设计中, 设计师面对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为某一城市、某一地域做出整体的规划。这样的广场设计不是针对那些既成事实的空间进行修补和完善, 也不是国外建筑师设计风格的照抄照搬, 更不是千人一面、一哄而上。一些设计、规划、建设者只是照搬外地建设成功的广场的表面形式, 而没有开发和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

1 广场设计地域性的实质

“地域性”是一个空间概念, 也是一个时间概念;它强调地域自然环境 (地理、气候、资源等) 的特殊性与一贯性, 也强调文脉, 即特定地区文化意识形态的特殊性与一贯性[1]。广场设计地域性的实质是将设计结合本地风土人情的实际情况, 发挥地方历史和文化底蕴的特色并因地制宜的使用材料, 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广场。

2 体现广场设计地域性的元素

1) 广场中的建筑。

广场内及周边建筑是广场空间设计中重要的组成元素, 建筑的风格、材料、外轮廓以及色彩直接影响广场设计的空间景观的风格和气质。最值得一提的是贝聿铭的卢浮宫广场的设计, 建筑家贝聿铭为什么要将卢浮宫入口设计为金字塔。入口处建筑需要与卢浮宫主体相协调, 并保留原主体建筑群在观察视线上的完整性, 所以用了玻璃, 钢结构的组合。试想一下, 如果做一个实体建筑, 把部分卢浮宫建筑遮挡住, 原来看得见卢浮宫整体的地方视线永远被遮挡了一部分, 卢浮宫的艺术感就会遭到破坏, 玻璃金字塔的意思就在于此。贝聿铭原希望做成全透明的玻璃金字塔, 能透过玻璃金字塔看到原建筑群, 并且体量做得小一点, 这样可在视线上尽可能不影响主体建筑。这是一种文化的突破, 既很好的和环境相融合, 也体现了地方风格和特点, 并使建筑与广场融为一体, 使整个广场环境流露出厚重的历史氛围, 反映了所在城市的文化底蕴, 是完美地域性的体现。因此, 广场设计一定要和周围环境相融合, 体现不同地域文化。

2) 广场中的植物。

广场中的植物也应该与广场的地域性相一致。不同经度纬度生长的植物各不相同, 不同信仰的居民喜欢不同的植物。根据广场的设计、气候、土壤等诸多因素决定广场中用哪些乔木、灌木、花卉、草坪等, 当然不同的植物可以塑造出风格迥异的带有地域文化的广场。因此, 在植物的选择上尽量要因地制宜, 发挥不同地域的不同特色, 利于成活和养殖, 也能减少成本。

3) 广场中的材料。

广场中材料的运用非常关键, 它能决定整个广场的品质、风格、造价等许多因素。如果在广场设计中材料能因地制宜的使用, 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能使整个广场与地方特色相融合。不要觉得国外某知名建筑用了什么材料我们的设计就要跟风。例如芬兰的设计和工艺都很成熟, 其实他们在设计中大多运用的材料都是因地制宜的使用本国特产并寻找变化。如:芬兰的磐石教堂 (岩石教堂) 建于登里基欧广场, 镶在花岗岩小山里的路得派教堂是由兄弟建筑师Timo和Tuomo Suomalainen设计。“当时建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要保存广场上的花岗岩, 虽然在建造的过程中稍有变动, 但是在1969年完工之后, 所有人的疑虑都烟消云散了, 此教堂很快的就变成各种宗教、国籍的人朝圣的地方了, 是赫尔辛基最伟大、最成功的现代建筑之一。这个镶在大自然 (花岗岩) 表皮内的教堂, 是一个可供冥想沉思的神圣之地, 而且, 它也是芬兰建筑技术自我超越的一个主要象征。他们的设计完美的体现了自然材料与广场设计/广场建筑之间的完美结合完美结合。”

在广场设计时雕塑、水景、小品、铺地、灯光、气候都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当然, 如果把所有的东西综合考虑, 进行设计并体现各地的地域性, 那我们的广场将会色彩缤纷, 再不是千篇一律的。

3广场设计的地域性发展趋势

当前的广场设计的地域性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文化内涵, 有朝文化性发展的趋势。广场的个性和主题的塑造非常重要。它可以以丰厚的历史积淀为依托, 使人在闲暇中了解城市的历史文脉 (如南京的汉中广场) ;还可以以特定的民俗活动充实它, 加强人们的参与性 (如意大利锡耶纳广场举行的赛马节、云南大理古城的中心广场的健身舞) 。在这里, 广场设计的地域性由其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内涵而得以体现。

广场设计的地域性并不是为了追求个性, 个性只是充分实现地域性之后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广场设计的地域性也不是应用于设计过程中某个独立的环节, 它是一种贯穿于设计过程始终的理念, 是一种通盘思考、整合规划的思维模式。发掘地方特色, 寻找文化内涵, 将城市的文化特点纳入广场设计的方方面面, 将先进科技与当地文化相结合, 这才是广场设计最根本的立足点进一步说, 地域性从来都是应对全球化的利器, 广场设计只有真正体现了地域性, 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体现出自己独特的价值。

真正的广场设计, 恰恰需要本土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因地制宜的、设计和地域性相结合的, 而未必依赖于国外、大家所谓好的设计。许多的广场设计和新构思离不开原有技术、材料等的支撑。这样, 对广场设计地域性的认识才是清晰的, 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1]黄彦.城市广场地域性构形要素浅析[J].科技广场, 2008 (6) :81-82.

上一篇:调频广播发射技术问题下一篇:序贯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