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过现象(共6篇)
滑过现象 篇1
“滑过现象”源自英国学者爱德华·德波诺 (Ed-ard.D e.Bono) 关于思维训练中“注意滑过”的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当我们驱车从A地到B地欣赏美景时, 往往会因为车速太快, 忽略了途中更美的C地;由A到B的路越顺畅, C地被忽略的可能性就越大。具体到语文教学中, 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问题设计的坡度太大或者太小, 无法体现教学的真正内涵, 往往出现教学空有形式的现象。
如果教师将问题的坡度设计得太大, 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哪怕他的活动情境设计得再精妙, 也只能从学生的眼皮底下“滑过”。在一次听课中, 有位老师执教舒婷的《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老师在作了导入之后, 马上就说:“这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 诗中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来朗读一下这首诗歌。”粗粗一听, 这个问题没什么坡度, 只不过是朗读一下诗歌。可是细细一品, 他的朗读是有要求的, 这个要求就是让学生带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大家都知道, 诗歌的朗读教学应当注重层层深入, 学生不可能在没有做任何分析和感悟的情况下就带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来朗读。这个问题设计的坡度太大了, 这就让带着感情朗读的内涵流于形式。
二.教师习惯自问自答, 使学生错失了许多自主活动的机会, 使教学中值得探索的关键问题“一滑而过”。
许多教师都非常注意设置一个合适地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但往往又不注意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 而是习惯性地自问自答, 从而使学生错失了许多“质疑—思考—释疑”的自主活动过程。而且有些教师认为课堂不能让它出现“冷场”的状况, 问题一经提出, 如果没有学生回答, 他就会出现“心太急”的情况, 不由自主地把答案脱口而出, 让值得探索的关键问题“一滑而过”。一堂语文课表面看来自然顺畅, 但如果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 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频率和效果, 进而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事实上, 思考是需要过程的, 课堂上的鸦雀无声有时也是一种美, 那是一种思考的美。有时故意给学生留下一小段时间, 让其默默思考, 这样比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师缺少或者不善于提供必要的引导性“提示语”, 使学生思维受阻, 造成了事实上的“滑过”现象。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必要引导, 但是有些语文教师不善于在关键环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性“提示语”, 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受挫, 从而削弱了学生思考的热情和信心, 最终也让语文学习的精彩内容轻易滑过。
比如, 有位教师在执教《中国石拱桥》时, 整体感悟了课文之后她就问:“这篇说明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说明文, 对说明方法的理解还十分肤浅, 甚至有些学生还处于真空状态, 这样的问题提出之后, 学生就成了“无头苍蝇”在课文中东碰西撞, 不知如何下手, 而教师没有对此进行有效指导和必要引导, 对学生的一再否定只能让学生丧失探索的信心。这种状态下的教学探索活动形同虚设, 无奈只能顺势滑过。
四.教师忽视了“非标准思路”教学价值, 使一些颇具价值的教学内容“一滑而过”。
一般而言, 教师在备课时就已对文本及相关问题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路, 我们不妨称之为“标准思路”。教师也希望教学能沿着这条“标准思路”顺利进行。如果出现了与此意见相左的“非标准思路”, 教师就会本能地加以排斥。其实我们也知道要对“求异思维”加以宽容和鼓励, 但由于学生往往表现出“钻牛角尖”, 奇思怪想, 甚至带有一定程度的幼稚和荒诞, 所以教师常会采取回避和压制的方法, 从而挫伤了学生自主思考的信心, 有时也使一些颇具价值的教学内容“一滑而过”。
“滑过现象”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现象, 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提高, 莫让语文教学中的精彩内容轻易“滑过”。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 如果教师将教学任务设置得面面俱到、自然顺畅, 学生勿需费多少心力就可一蹴而就, 使许多精彩的内容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就稍纵即逝;或教师设置了“障碍”, 然而学生无法领会, 有时教学进程过快, 没有给学生留下跨越“障碍”的空间, 致使许多具有探索价值的内容在不经意间滑过, 致使学生亲身体验、感悟的机会在无形中“流失”, 我们不妨称之为教学上的“滑过现象”。本文就此谈谈看法。
关键词:滑过现象,问题设置,进程
滑过现象 篇2
在田野里,冬季的冰冷刚刚消失,春就最先出现在这里,那绽开的花蕊吐纳着香甜的空气,那翠绿欲滴的嫩叶,拥有着希望的甜蜜,那一份清新在空气里酝酿,那一份信念在心中流淌,这里的一切是那么的不寻常,这里的一切是如此的完美。春带着几分高雅却又流露出积分青春,它携带着几丝柔情却又掩盖不住的率真。
冬季是肃杀的时节,而春季是活泼的季节,那电线杆上的小燕子,身穿黑戎装,哪一个都像是彬彬有礼的绅士;它们像一个个灵巧的应付,在电线上跳跃;却又像一个个的天使,带来无限生机。
这时,农民伯伯们也开始忙起来了,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在田野里翻土,播种,看到农民伯伯们那憧憬的眼神和晶莹的汗珠,我仿佛看到了秋天的果实累累,农民伯伯们个个都乐呵呵的。没有春天的希望与辛勤,哪来秋季的收获与成功,不经历风雨,又怎见彩虹?
春天是美丽的,不论是那绵绵的春雨还是那温柔的春风。春天是灵巧的,不论是那枝头的嫩绿,还是花园中的万紫千红。春天没有夏天的热烈与激情,没有秋天的典雅诗意,更没有冬天的深沉悲壮,但它却将希望与生机在每个人的心里。
邂逅生成 切莫轻易“滑过” 篇3
师:哪位同学来做一分析?
生1:锐角指大于0而小于的角,一个锐角的正弦值随角的增大而增大,余弦值随角的增大而减小,这需要知道0,90的正弦值、余弦值,才能写出答案.
和“精讲多练”的实效性才是成功教学的基本指标.这就容易形成一种稳定、规范、整齐划一的教学氛围,使一些有可能“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自然“滑过”.纵观此次探究过程,虽感意外,但又觉得在情理之中,问题的获取渠道是自然地,探究活动也没有多少新的内容,只是所学方法和思维水平的正常展现.本节课中学生提问:“当角α为锐角时,sincosαα+的取值范围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本不是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很想找一个借口“一滑而过”,将课堂程序拉入预设的轨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看到一双双求异的目光时笔者选择了“生成”.现在回想起来, 探究1中利用极限思想得出0d,90d的正弦值、余弦值,当教师在思考sincos学生却运用例证法轻松获取了答案,探究3、4、5中,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学生在数与形的转化中思考问题,沟通了信息渠道,推进了认知深化,此外,构图法、类比思想等的应用,学生都表现出较强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细品这次邂逅生成的收获,笔者感到十分的庆幸.因为掌握解题的方法比学会解几道题更划算.
3 结束语
滑过现象 篇4
一、教学中“滑过现象”的分析
1.对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学重视不够
核心概念的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教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形式化。为了使教学不陷入程序化和形式化,生物概念教学提倡“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但目前的生物概念教学却存在一种典型的倾向,即教师仅仅是给出课本的定义让学生机械化记忆,没有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实质与“精神”,关键处一滑而过。
笔者曾作为某市优质课大赛的评委,听过多节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一)》的教学,其中两位教师的教学,至今记忆犹新。在讲解基因分离定律时,第一位教师依据教材编排,按照“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验证”→“分离现象的实质”流程授课。因备课充分,整堂课老师讲得顺畅,学生听得认真舒心,感觉教学效果不错。但在固定的练习反馈环节中,一些理解性的基础题,全班居然没有人能答出来,其教法引起了评委组老师们的质疑与思考。
另一位教师则与众不同:他没有按照教材编排授课,而是先用了大量的时间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然后总结拓展各种杂交方式的结果。最后用了不到2分钟,讲解试题。总体感觉这节课前松后紧,设计有点不合理,但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学生能很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
反思这两位教师的教学:第一位教师的教法很具有代表性,他虽备课充分,教学过程流畅,但在核心概念处理环节中,明显重视不够,只是机械化地按照教材“过”了一遍,没有真正地让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第二位教师的教法没按常理“出牌”。表面看,教学设计不合理,但是在对该节课的核心概念的处理过程中,他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与拓展,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了基因分离定律的本质,可谓“巧将金针度与人”。
2.学生的主体性不够突出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很注重探究性教学,很注重精心设计一个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学生的主体性不够突出:他们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而是习惯地自问自答,使学生错失了“质疑- 思考- 释疑”的领悟过程。有时,老师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少让学生走弯路,提出问题后,也会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答案上来, 这样就减少了学生犯错误的机会。
例如,在细胞呼吸的教学中,有位教师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张三成熟红细胞的呼吸方式是什么? 然后她迫不及待地分析了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细胞结构,又情不自禁地提示:没有了线粒体,人类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哪种呼吸方式?这样一来,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无氧呼吸”。这一过程“行云流水”, 但感觉学生的主体性不够突出,学生仅仅是“被牵着鼻子走”,机械地回答一些“低质量”的问题。
其实,教学中有意设置一些陷阱,让学生在关键问题犯些错误,充分暴露他们的错误思维,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领悟和归纳,达到训练思维方式的目的。这种效果远比教师直接“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正如有些学者所说“错误也是一种资源”。
3.弱化“非正常思路”的教学价值
教师在备课时就已经对一些问题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思路,即“正常思路”。由于正常思路能快捷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生物学的相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希望学生能快速接受这一思路。为了不打断教学计划,不浪费课堂时间,对于少数同学的“奇思怪想”,即“非正常思路”,通常采取压制回避等方式。殊不知,无视“非正常思路”的教学价值,不仅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使一些值得探索的问题一滑而过。
例如,在辨析净光合作用和总光合作用时,一位教师这样总结:如果试题中表述为“氧气释放量”,是指净光合作用量……突然一位同学提出: “如果是叶绿体释放氧气量,也是指净光合作用吗?”由于该教师没有心理准备,又担心耽误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于是置之不理。显然,氧气释放量包括叶绿体氧气释放量和叶片氧气释放量两层含义,这位教师的总结不太严谨,但从一般试题的解法看, 多指后者。他因为没有正视这位同学的发言,对“求异思维”不是宽容而是无视,任其滑过,错失了一次辨析光合作用的“净”与“总”的绝好机会,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4.试卷讲评缺乏有效性
试卷讲评低效性,也容易造成滑过现象。试卷考完后,很多教师希望最好在一节课内(甚至半节课)讲评完。由于讲评涉及到的知识多、跨度大、题量大,有很多具有探索价值的内容,或者没有留下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缺乏体验和感悟; 或者没有对试卷统计分析,试题讲解面面俱到,没有抓住讲评的重点和突破点,缺乏试题讲评的针对性;或者没有进行错因分析,仅凭个人感觉,自以为是,一讲到底,缺乏交流与反馈。这样低效的讲评课,只有教师“教”而忽视了学生“悟”的过程,教师的智慧不是体现在“先知于学生、胜学生一筹”上, 而是体现在“与学生同步”甚至“落后于学生”上。
二、矫治滑过现象的策略
显然,滑过现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教师的教学风格、性格气质和教学观念等多种因素有关。 要有效地矫治滑过现象,不能仅靠教师零星的“查缺补漏”,而应该形成一种宽容性、过程性和计划性的教学理念。这不是一个短期行为,需要教师不断反思与经验的积累。
1.转变应试思维,尊重教学过程的“自组织性”
从以上“滑过现象”的分析看,传统的应试思维是其发生的重要内因。传统思维认为:课堂教学只有围绕某一教学任务,按照目标预设,精心备课,井然有序地授课,坚持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和时效性, 才能达到高效、规划和稳定的课堂教学要求。
然而,教学的动态过程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发展 “自组织性”,具有强烈的“生命性”。现代课堂提倡自主性,不能一位地追求有序而完整的“独角戏”与灌输;提倡开放性,确实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利用发展区原理,打破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进行“生命化”教学;尊重个性,正视差异,宽容课堂中的“冒犯”,接纳“异类”思维,真正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中活生生的受教育者看待。
2.先做后学,且慢“说破”
生物学具有理科属性,生物学教学是一个探究性的过程。纵观各种“滑过现象”,矫治策略是将主体的“做生物”摆在突出的位置,在一些值得探索的内容上先做后学,且慢“说破”,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验与反思。 调控课堂教学节奏,应随着课堂情况而此起彼伏,根据学生的需要,掌握好“点破”的火候,使其产生“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的效果。
3.善待“非正常思路”
“非正常思路”是学生现阶段认知能力的独特状态。它是学生自我角度的向外交流的大胆思维与猜想,但也可能蕴含学生认知障碍的原因所在。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非正常思路”,注意铺捉学生思考的独特性,既要保持学生的探究欲望,防止关键内容的滑过,又要帮助确实是思维错误的学生走上 “正途”,并适时适度加以点化,从这一思路的背后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法,方能演绎真实而精彩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宁连华.数学探究教学中的“滑过现象”及其预防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9).
[2]苏立标.试卷讲评课中“滑过”现象的剖析[J].数学教学通讯:教师版,2011(1).
春天从指尖滑过作文 篇5
——题记
严寒的冬日终于过去,美丽的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春风抚过枝头,那干枯的枝头结出了淡淡的花苞,阳光洒了一点在花瓣上,就如同画边上镶了一条金边。春风飞过柳枝旁边,柳条开出了嫩绿的绿芽,随风飞扬,放飞自己的梦想,春风走过草地,欣赏着五彩的世界。
春姑娘唤醒了沉睡已久的大地,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春的景象却映入眼脸,“万绿从中一点红”的景象有它莫大的功劳。
其实,人生亦是如此。像风一样捉不着看不见,但我们的人生却时时刻刻前进。人生如风,即使看不透,却能看得到人生给我们的喜悦、痛苦、欢笑和泪水。疯过留痕,我们的人生同样会留下一滴一滴的痕迹。
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生的旅途好比一次驾车旅行,方向盘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想看到美丽的风景,留下自己的足迹,要相信自己,十字路口间,要选择明确的目标;旅途中要调节自己的速度,不能急功近利;景观之中,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只有把握和控制好一切,旅途中才会留下美好的记忆,人生才会留下美好的痕迹,多一些美好的回忆。
每个人的人生轨道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记忆,但无论怎样,人生是自己的,自己的人生我要自己把控,我要牢牢握住我的后向盘,游览每一个人生的景点。
当键盘滑过了我的心 篇6
“紫凝飘零”和我就仿佛是两条斜插而过的直线,永远只会有一个交际点,自从那次偶然在网吧里遇见她并发生某些事件之后,便再也看不见她在《热舞派对》社区里的身影。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时常见面的时候不见得会思念,不能相见的时候就往往会不由自主的学会思念,每当我想到她的时候,我的眼神总是游荡在《热舞》社区里的某个帖子上。
我想紫凝也会像我这样,在过去或者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出现,在这个寂寞的城市里的这里或者那里出现,或者毫无预兆毫无意义的出现在《热舞派对》里。
我夹着那种带白色过滤嘴的香烟,然后眯着眼睛看着藏在烟雾后的屏幕。紫凝喜欢漫无目的地翻看热舞论坛里各种各样的帖子,或者和毫无关系的陌生人聊天。更多的时间,紫凝总是这样消磨,她对那个隐没在这个城市另一个角落的人说:“我喜欢跳动在音乐的八度空间里,或许有一天我会亲手埋葬这份略有伤感的世界”。紫凝模糊地感到有人会站出来叫她珍惜这个大好的时光。可是这个预感仿佛就像一个偏离目标的拳头一样带着一种失重落空的感觉。紫凝在一瞬间感到了成长带来的茫然无措,她明白自己以后必须独立面对这个深不见底的大都市。
以前的日子里,我喜欢漫无目的的闲逛,然后收罗很多一堆各种各样的杂志或者玩偶带回居室,或许里面会有紫凝想要的,我是这样想的。然后我最终还是没有在里面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只有一个一个连在一起的缥缈的爱情故事,一个一个围绕在《热舞派对》的世界里发生的爱情故事。
也许我应该恋爱了。我想。
我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继续沉没在思念的世界里,这样总会让我觉得仿佛整个地球都压在我的胸口,这样实在太累。我带着恰好可以生活的工资在城市里游荡,喜欢在空闲时候走进那个黑暗的网吧,伴随着音乐舞动在热舞的派对世界里。或者在热舞社区和朋友天南海北的海聊一通,用激情的音乐和短暂的快乐来麻痹我卑微的困惑。
劣霄是我和紫凝在游戏中一起认识的一个未知性别的陌生人,我们都无法得知隐藏在地球某一面的劣霄究竟是何人。但是我们都愿意用其虚拟的性别称呼为他。“怎么又不说话了”,劣霄总是这样问。“我在思考”,紫凝用纤细的手指飞快地敲击键盘。
紫凝其实很喜欢思考。或者说是在发愣,经常看见热舞里的紫凝一动不动的停留在某个房间。既不准备也不说话,仿佛那就是一尊沉睡的睡美人,直到劣霄在网上嘟嘟的发过来消息,或者说被房主踢出房间的消息弹出来才惊醒了这个沉静的氛围。是又在调戏紫凝了吧。劣霄发过来一个鬼脸。
我该出去呼吸了,断掉了游戏和QQ。其实很不想回到那个冷清的住房,那里是空虚繁衍的沃土,满地的烟头总是讲述着永远不会发生的爱情故事和悄然进行着的无尽思念。盲目地不断切换电视频道。看着里面那些恩怨不清、爱恨交织的爱情故事,我总是情不自禁的想起紫凝的音容笑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