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纠纷论文

2024-10-28

商业秘密纠纷论文(精选5篇)

商业秘密纠纷论文 篇1

医疗纠纷的普遍存在已成为社会矛盾之一, 究其产生根源既有急需完善医疗保障制度问题, 又有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的问题;既有医院商业逐利行为日趋严重问题, 又有医务人员医疗水平低下问题等等。本文将从医疗纠纷造成的损害结果与保险公司的风险保障方面进行探讨。

一、医疗纠纷日常存在形态与保险公司的商业补偿

(一) 医疗体制的欠缺。在当前医疗体制下, 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 过分追求经济收益。导致部分医生多开药、滥用药、过度使用大型医疗设备进行检查等现象日益严重。如:无论大病小病都要实施全身检查, 能使用CT检查的, 却要使用核磁共振检查等, 使得医疗费用大幅提高。此类行为引起的医患纠纷是保险公司承担的“不得实施不必要的检查”风险。即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疗规定实施不必要的检查。如医务人员违反上述规章制度所引起的对患者的赔偿责任由保险公司按照保单约定进行补偿。

(二) 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发挥的缺陷。技术水平问题已成为医患纠纷的重要根源, 据统计, 因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和经验缺陷造成误诊、误治的案例高达64%。如:结肠炎误诊为胆囊炎, 患者多项并发症诊断不全、漏诊等。此类行为引起的纠纷是保险公司承担的“诊疗义务”风险。即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医疗水平相当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 由保险公司按照保单约定承担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赔偿责任。

(三) 医疗机构日常监督管理存在死角。由于执行操作规程失误或违反章程办事引发医疗、护理差错导致的纠纷教训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如:患者手术时遗落纱布在体内;错误切除患者器官附件;查对不严导致输液张冠李戴;由于交接班不仔细漏服药物等。此类常见的违反临床检查制度、手续操作制度造成的损害后果往往是比较严重的。此类行为引发的医患纠纷是保险公司承担的“过错责任”风险。即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伤害, 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有过错的, 保险公司在保单约定内承担医院或医生对患者的赔偿责任。

(四) 医患信息不对称在现实生活中尤为突出。一方面是医方自持高深的专业医学理论知识及丰富的临床经验而轻视了患者病情。另一方面是患方对医疗知识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 造成彼此之间沟通不畅和不理解。一旦医生没有做好告之义务, 而治疗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 患者便会产生敌对情绪。此类行为引起的医患纠纷是保险公司承担的“说明、告知”风险。即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 并取得书面同意, 如果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 保险公司在保单约定范围内承担医院或者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赔偿责任。

此外, 为了进一步保障医务人员的工作风险, 保险公司还提供了附加医务人员遭受伤害保险、附加外请医务人员医疗责任保险、附加进修医务人员医疗责任保险及附加医疗机构场所责任保险等多项保险责任。

二、保险公司在医患纠纷中的社会保障作用和公共服务功能

缓解医患关系紧张局面是一项综合、复杂和长期的工作, 不但需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而且还需要社会建立正确的舆论引导, 形成救死扶伤和尊重医学、爱护医者的良好氛围。其中保险公司的医疗责任商业保险积极发挥公共服务功能, 起到了良好的社会保障作用。

(一) 何谓“医疗责任保险”。医疗责任保险是指医患发生医疗纠纷后, 确认由医院或医务人员承担患者赔偿责任的, 将由保险公司代为支付。医疗责任保险的开办将医疗纠纷处理从医疗机构内部转移到医疗机构外部,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患矛盾, 消除了医务人员的焦虑, 让医生能够专注看病, 不被医患纠纷所骚扰。保险公司对受害者及时补偿的保障, 能够迅速弥补患者的身心损失, 提高了医患矛盾解决效率, 降低医院经营风险。医院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有利于保险公司对医疗风险大数据的分类和统计, 做到风险集中管理和控制, 保险公司及时反馈医院对做好疾病防控, 保险公司完善优化险种种类, 起到互补作用。

(二) “医疗责任险”的由来。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律依据经历了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到《侵权责任法》的演变。自2002年9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 为棘手的医疗事故处理开辟了一条法律途径, 保险公司的医疗责任险也应运而生, 保险公司对执业医生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因执业过失行为对患者造成损害的, 保险公司将根据保单约定进行经济赔偿。通过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来鉴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 通过诉讼进行判决或调解达到赔偿。但是保险公司在实际理赔操作过程中, 医患双方多数不愿意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和诉讼判决, 随着事故处理方式的改进, 出现了协商、诉讼、裁决、调解等更多灵活方式。2009年侵权责任法的出台, 使医损伤害事故中受害方的补偿金额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司法环境下患者人身权益得到了最大保障, 医疗领域的人身损害赔偿开始与其他领域一样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按照侵权标准核定的赔偿金额比按照条例标准核定的赔偿金额高出100%及以上。

(三) 医患纠纷调节机制。随着法律环境的日趋完善, 医患纠纷赔偿处理方式开启了医患纠纷调节机制创新模式。该机制是指医患纠纷引入第三方调节机制, 该调节机构简称医调委。医调委小组成员有法院、卫生局、医院、保险公司等专家共同组成。医调委的成立, 充分保证了调解的中立性及公平性, 避免了传统医疗责任保险模式医患双方各执一词、相持不下的被动局面。一方面, 通过医疗纠纷调节机制的建立, 实现了医疗纠纷的及时转移和快速处理, 避免医患矛盾进一步激化。保险公司通过积极介入医疗责任事故处理, 主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医疗损害事故责任认定和赔偿处理工作, 实现医疗责任险理赔处理的全面跟踪和管理。另一方面, 保险公司通过保本微利的运作模式, 希望通过参与第三方调节机制, 来降低保险公司的查勘和理赔成本, 确保患者获益, 从而扩大保险覆盖面。但是随着法律制度的更新完善和医疗纠纷解决方式的发展变化, 医疗纠纷处理模式还有待成熟和完善, 保险公司还是面临种种被动局面。

三、医疗责任险理赔发展过程中保险公司面临的问题

现阶段, 保险公司医疗责任险发展困境的形象总结是:有好始, 无好终。保险公司一肚子委屈, 医疗机构并不买账, 公司经营亏损, 难以为继。分析目前医调委处理模式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一) 各地市医调委处理模式不统一, 形式不一, 标准不一。有的医调委在医患纠纷调解处理阶段不让保险公司参与, 保险公司置身于整个调节之外, 只是起到了替医院付账的功能。在整个调节处理过程中医调委的角色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既做医疗事故的鉴定, 又进行调解处理, 缺少医疗纠纷处理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保险公司在实际理赔处理过程中对不做事故鉴定的案件很头疼, 医疗事故鉴定需要专业、权威的第三方机构来做, 不是医调委和保险公司能力范围内处理的事情。患者和医院从宽从快的赔付要求和保险公司专业局限性形成矛盾, 此类业务的后续宽松处理造成保险公司医疗责任险赔付率居高不下, 甚至出现利润倒挂现象。

(二) 医调委管理模式存在欠缺。保险公司在理赔核实阶段中发现, 一是有些地市医调委调解处理案件并未进行患者和执业医生的事故责任划分, 且患者理赔清单中无赔偿标准和具体赔偿项目, 仅仅有一个总的赔偿金额。二是事故处理中套用的法律依据和对应赔偿项目出现混淆使用现象。如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调解处理案件, 赔偿项目里出现了死亡补偿费项目, 实际上死亡补偿费项目是隶属于《侵权责任法》范畴。

四、医疗责任险后续发展中保险公司的改进措施

(一) 跟政府合作实现行业统保。医疗责任保险实现省、市、区统保, 扩大保险资源规模, 形成保险的“大数法则”效应。

(二) 专业人做专业的事情。专业鉴定是解决医患纠纷的必要程序, 先鉴定后调节使调解工作更有依据, 将专业鉴定纳入保险理赔环节, 使得保险理赔更有依据。

(三) 简化案件处理方式。区分理赔金额大小, 进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在保险单中对事故免赔额进行区分处理。比如统保项目在保单约定时可与政府相关文件充分衔接, 对于1万元以下医疗纠纷由医疗机构和患者家属协商解决, 可聘请保险公司参与;1万元以上案件, 事故性质由专业机构进行鉴定, 由医调委调解。在保单里约定1万元的免赔额;在保单约定里设定在一定金额之下几次不免赔的情形。

(四) 积极参与医调委事故处理过程。在案件中充分体现过失性行为的责任程度, 即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及轻微责任 (参与度及赔付比例) 。

(五) 明确事故处理程序。医疗纠纷当事人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及提起医调委处理的案件, 保险公司依法按照保险合同进行赔偿。对经调解案件双方仍无法达成一致的, 可向仲裁机构提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未来, 保险公司将运用自身保险专业知识, 更加规范理赔服务。力争做到兼顾所有参与者的利益和诉求, 为客户提供风险防范、保险索赔等优质服务。不断提高医疗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 提高保险公司的服务水平, 协助政府加强社会管理与服务工作, 将社会保险工作真正融入社会保障体系中, 有效提升保险行业的形象和社会地位。

参考文献

[1]王玉玲.责任保险[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 2014

[2]庄洪胜, 刘志新, 吴立涛.医疗纠纷侵权责任损害鉴定与赔偿[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0

商业秘密纠纷论文 篇2

精选的优秀例文1:

仲 裁 申 请 书

申 请 人:

住 所: 电话:

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

被 申 请 人:

住 所: 电话:

法定代表人:

请求事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实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 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电话、传真和电报号码)

此致

成都仲裁委员会

申请人: (盖章或签名)

年 月 日

注:1、申请人或被申请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

单位、电话等;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写明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称,法定 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电话等。

2、事实、理由和证据空格不够时,可增加中页。

精选的优秀例文2:

申请人: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7号北京财富中心写字楼A座45层 电话:010-65309999

法定代表人:胡茂元 职务:董事长

仲裁代理人:姓名:方旭建 性别:男 年龄:31

民族:汉 职务:法律顾问 工作单位: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6号国际财源中心东塔楼 电话:139 1167 4006

被申请人:帕金斯威尔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南京西路1366号恒隆广场二期2911室

电话:021-22113000

法定代表人:G William Doerge

工商注册号:310115400199160

案由:

设计咨询合同纠纷

请求事项:

1、请求仲裁委员会裁决解除《建设工程设计咨询合同(精装修设计咨询)》;

2、请求裁决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违约金57.3万元(截止1月24日);

3、请求裁决被申请人退还已收的设计费用60.40125万元;

4、请求裁决被申请人承担本案的全部仲裁费用。

事实与理由:

1、5月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就IFC项目东塔室内设计事宜签订了《建设工程设计咨询合同(精装修设计咨询)》,设计费总额为人民币402.675万元。

2、申请人已按合同约定向被申请人支付了预付款人民币60.40125万元(设计费总额的15%)。

3、207月1日被申请人进行了第一次设计方案汇报工作,但未获得申请人通过。

4、年7月16日被申请人进行了第二次方案汇报,但设计方案仍未获得申请人通过。

5、2010年7月21日申请人向被申请人发送函件和电子邮件,要求其更换项目主设计师,其未予更换。

6、2010年12月11日申请人再次向被申请人发送电子邮件,向其传达了明确的设计风格方向,并同时发送了效果图。时至今日其仍未按照申请人要求的设计风格提交相应成果。

根据双方签署的《建设工程设计咨询合同(精装修设计咨询)》第14.3、14.5、14.5.1条之约定,被申请人已构成根本违约,其行为已严重的损害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申请人特提出上述仲裁请求,请贵仲裁委员会依法作出公正裁决,维护申请人之合法权利。

此致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申请人: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商业秘密纠纷论文 篇3

【关键词】 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防范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77-02

1 引发分析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

1.1 服务意识差 有些医护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对待患者的态度生、冷、硬、顶、推,不能换位思考,不能理解病人的疾苦而发生的矛盾。医疗纠纷数量日益增多,内容也趋向复杂化。有些医护人员法律知识淡薄;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医院的规章制度视而不见,对工作疏忽大意不注意业务学习和知识更新,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1.2 违返医疗护理常规 有此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不按医院的规章制度进行医疗护理操作,严重违返医院的规章制度,缺乏专科理论知识,不能真实反映病情变化。

1.3 注意医患沟通 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的方式多样化,便如:患者入院后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的病情及治疗方案,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在短时间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利于减少纠纷的发生。

1.4 医疗费用引发的矛盾 医疗费用已成为患者非常敏感和关注的话题,患者住院后医生和护士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医疗大概费用,使患者心中有数,特别是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时,易造成患者的误解,因此医护人员一定要详细解释医疗费用情况以免因交待不清引起的不必要的纠纷。

1.5 患者对疾病的转归期望过高 患者对诊断和治疗在心理上不认可,对病情的转归期望值过高盲目的以为奇迹会发生,一量病情恶化甚至死亡,难以接受现实甚至殴打医务人员。

1.6 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 有些患者及家属不能理解医院的规章制度,无理取闹,过分要求,态度蛮横,捏造事实,严重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

2 防范医疗纠纷的措施

2.1 医护人员要了解患者的需求,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把患者当亲人,作善解人意的白衣天使,医护人员要经常与其患者及家属沟通,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以提高服务质量。患者入院后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同情和体贴,看似简单的一句问候会给患者以安慰和鼓励,有助于患者对我们医护人员产生亲切感,促进彼此的有效沟通,因此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的需求,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

2.2 强化法制观念及法制教育 随着强制建设的发展,医疗护理人员要认真学习相应的法律知识,法律不仅保护患者的合法权利也保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利,因此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3 提高服务意识,优化服务理念,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应杜绝生硬态度,提供主动优化服务。给病人全面的身心护理,尊重病人人格、信仰、习惯、爱好、价值观,坦诚与病人沟通,对待病人如亲人,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从中了解他们的需求,以最大能力与他们沟通,缓解患者的内心压力,使患者在一个完好的氛围下康复。不歧视任何患者,尤其对性病、艾滋病、精神病人、经济能力差的等,维护患者的知情权和主动权,让病人感觉到有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爱护。

2.4 医护人员要加强责任心,杜绝各项医疗差错的发生,一定要按照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医护人员在岗工作到位后,精神饱满;言行文明,主动热情,对待病人认真仔细、耐心,病人得到满意的服务,这也是预防纠纷的手段。

2.5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应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医护人员应将心理护理提升到重要位置,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通过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彼此的信任,指导患者让患者了解治疗的目的,药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项,从而得到患者的理解和支持达到治疗的目的,减少医疗和护理方面的医疗纠纷。

2.6 加强医院的管理工作,医护管理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是每个环节的管理达到服务到位的目标。有效提高医疗和护理技术和管理,使患者在良好的修养环境中在最佳的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总之医疗护理人员要有过硬的医疗护理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严谨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态度有效的避免医疗和护理纠纷的发生。

2.7 医院其它相关因素 例如:医院医疗设备陈旧、抢救药品及急救药品医院没有急时投资和更换设备,或迫于资金压力无力购置先进的抢救设备,没有及时更换,在手术过程中出现问题造成患者的意外伤害而引发的争议,大型抢救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时,抢救药品和抢救设备不能及时到位而发生的医疗纠纷,因此根据医院的情况一定要专人管理,医院的各种设备及抢救药品等。为了避免矛盾的发生及时发现隐患并妥善处理。

2.8 加强技术培训,针对医护人员理论知识的贫乏,当患者问及有关疾病的用药,饮食,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时,不能正确全面的回答达不到患者的要求,引发的矛盾,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要不断的学习新的医疗技术和护理经验,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从根本上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2.9 特殊患者的处理,在医疗护理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患者,他们的表现千差万别,便如:一位血管不好的患者,一般住院时间比较长,自我保护意识较强,科里护士谁新谁老他都知道,每次轮到年轻的护士他很不情愿,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科室组织起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培训,老护士向新护士传授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我们科里最年轻的护士给这位患者成功穿刺一针见血后,患者终于改变了态度,对我们的护理技术大大赞扬,同时也提高了我们对自己技术的自信心。我们的医疗及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专业技术操作培训,加强自身的临床和护理经验,提高医疗和护理水平。总之,我們在工作中要注意方方面面的提高,为患者解除病痛,以使我们的医疗护理工作更加完善,从而有助于化解矛盾,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商业秘密纠纷论文 篇4

伊马莱富 (北京) 制药系统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伊马莱富”) 是一家以销售冻干系统核心设备———真空冷冻干燥机 (以下简称“冻干机”) 的企业, 负责为制药企业提供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及售后等各项服务。其中, 冻干机相关技术信息是伊马莱富巨资研发并赖以生存和营利的核心技术秘密。

边某、常某某、杜某 (以下简称“三被告”) 均曾任职于伊马莱富的技术部门。2011年3月, 伊马莱富发现常某某和杜某在任职期间以电子邮件方式将伊马莱富冻干机相关技术资料非法披露给当时已离职的边某, 边某又将这些技术信息非法披露给第三方。

鉴于三被告的上述行为侵害了伊马莱富的商业秘密, 且给伊马莱富造成重大损失, 2012年2月20日, 伊马莱富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以下简称“法院”) 提起民事诉讼, 请求法院认定三被告从伊马莱富窃取的技术信息为商业秘密、三被告构成侵权, 判令三被告停止侵害行为, 并赔偿伊马莱富相应损失、律师费及其他费用支出。

2 法院判决

经审理, 法院于2013年12月16日作出 (2012) 朝民初字第09358号判决, 认定三被告非法披露的伊马莱富技术信息为商业秘密, 三被告行为构成共同侵害伊马莱富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判决三被告从判决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侵害伊马莱富商业秘密的行为, 共同赔偿伊马莱富经济损失人民币数十万元及诉讼合理支出。

3 本案争议焦点

3.1三被告非法披露的冻干机技术信息是否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商业秘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以下简称“《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十条第二款规定,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用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1) 三被告非法披露的冻干机技术信息是非特定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无法研发成功和投入使用的, 如不对外公开不可能被该领域相关人员普遍知悉和容易获得, 经司法鉴定属于非公知信息。

(2) 伊马莱富对包括三被告非法披露的技术信息在内的冻干机技术资料采取了保密措施, 包括在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密条款、制定员工手册、《IT安全行为准则》等规章制度, 且在其与分销商签订的分销协议中亦约定有保密条款。上述措施在正常情况下足以防止伊马莱富技术信息泄露。

(3) 伊马莱富的经营项目是开发、研制、生产制药机械技术、设备并进行销售, 其为研制冻干机技术投入了大量开发、研制费用, 故三被告非法披露的冻干机技术信息对伊马莱富而言, 具有现实的商业价值, 能够为其带来经济利益、竞争优势并具有实用性。

综上, 三被告非法披露的冻干机技术信息符合商业秘密的法定条件, 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商业秘密。

3.2三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侵害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 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业秘密: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 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86号) 第三条第四款规定, 禁止下列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权利人的职工违反合同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 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三被告均曾在伊马莱富任职, 有条件接触并掌握伊马莱富冻干机技术信息, 同时亦知悉伊马莱富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相关要求, 且在与伊马莱富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均约定有保密义务。在边某从伊马莱富离职后仍在从事冻干机行业相关工作的情况下, 常某某、杜某利用职务之便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将含有冻干机技术信息的文件发送给边某, 并通过边某间接提供给第三方。三被告披露并允许他人使用伊马莱富的商业秘密, 违反了劳动合同的约定, 违反了伊马莱富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

综上, 三被告的行为属于共同合谋对外披露伊马莱富商业秘密, 构成了共同侵害伊马莱富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3.3 三被告赔偿伊马莱富经济损失数额的确定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规定, 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 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 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 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应当承担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法院参考伊马莱富提交的对冻干机技术市场价值的资产评估报告, 并根据三被告非法披露的商业秘密类型、三被告的侵权情节、后果、主观恶意程度以及三被告非法披露的技术信息在冻干机技术资料所占比重等因素酌情确定了三被告应赔偿的伊马莱富损失数额。同时, 根据伊马莱富律师费、评估费、鉴定费、公证费的合理程度、必要性、与本案的关联程度以及经济损失的支持数额等酌情判定三被告应赔偿的伊马莱富律师费及诉讼合理支出。

4 律师建议

4.1 建议企业对商业秘密采取合理保密措施

(1) 建议企业对商业秘密采取合理保密措施, 有效防止他人侵犯商业秘密。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第二款之规定, 商业秘密需经权利人采用保密措施。企业只有对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采取了合理保密措施, 在企业因他人侵犯该信息诉诸法律时, 司法机关才有可能认定该信息为商业秘密。

(2) 企业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第三款之规定, 采取以下保密措施防止涉密信息泄漏:

1) 限定涉密信息的知悉范围, 只对必须知悉的相关人员告知其内容。如制定保密规章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确定企业所拥有的商业秘密的范围、种类、保密级别、保密期限、保密方法以及泄密责任等。

2) 对于涉密信息载体采取加锁等防范措施。

3) 在涉密信息的载体上标有保密标志。

4) 对于涉密信息采用密码或者代码等。

5) 签订保密协议。如在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商业秘密条款, 或与员工直接签订保密协议, 以专项协议的形式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存在。

6) 对于涉密的机器、厂房、车间等场所限制来访者或者提出保密要求。

7) 确保信息秘密的其他合理措施。

4.2 企业商业秘密被侵害时的处理方法

4.2.1立即收集、保存侵害商业秘密的证据

企业一旦发现自己的商业秘密被他人侵害, 应立即收集、保存相关证据, 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企业可保存、收集证据包括但不限于:

(1) 收集、保存可证明企业为保守被侵害的商业秘密采取了合理保密措施的证据, 如企业与侵害商业秘密的人 (以下简称“侵权人”) 签订的劳动合同、保密协议, 企业内部保密规章制度等资料。

(2) 企业可委托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对被侵害的商业秘密信息进行鉴定, 以证明被侵害的商业秘密信息属于非公知信息。

(3) 企业可委托公证机关对侵权人实施侵害商业秘密行为的证据进行公证, 增强证据证明力。

(4) 企业可委托有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对被侵害的商业秘密信息进行评估, 以证明贵司因侵权人行为所受的损失。

4.2.2 根据保密协议或相关法律规定要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 必要时可提起民事诉讼

若企业与侵权人签有保密协议, 企业可根据保密协议的约定, 要求侵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 赔偿损失等。

若企业未与侵权人签有保密协议或保密协议未明确约定违约责任的, 企业可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 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 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 赔偿额为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应当承担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之规定, 确定赔偿标准。

若侵权人不愿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 企业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请求法院判令侵权人承担相应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

4.2.3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要求侵权人承担行政责任

若侵权人是经营者,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五条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第七条之规定, 企业可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查处侵权行为;如侵权人侵权行为成立, 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侵权人停止违法行为, 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于侵权物品, 或责令监督返回, 或监督侵权人销毁使用权利人商业秘密生产的、流入市场将会造成商业秘密公开的产品。

企业就损害赔偿问题亦可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调解请求,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进行调解。

4.2.4 根据刑法相关规定要求侵权人承担刑事责任

若侵权人给企业造成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 则侵权人行为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罪, 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若侵权人给企业造成损失数额在250万元以上的, 可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

若侵权人是单位, 按上述个人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定罪量刑标准的3倍定罪量刑, 可对单位判处罚金, 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同样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综上, 若侵权人有上述情形, 企业在追究侵权人民事责任的同时, 可要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追究侵权人的刑事责任。

5 结语

商业秘密纠纷论文 篇5

京高法发[2011]49号

为妥善处理商业特许经营合同(简称特许经营合同)纠纷,统一审判标准和裁判尺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结合审判实践,特制订本意见。

第一条商业特许经营(简称特许经营)是指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等经营资源的企业(以下称特许人),以合同形式将其拥有的经营资源许可其他经营者(以下称被特许人)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开展经营,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用的经营活动。

特许经营的基本特征在于:

(一)特许人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等经营资源;

(二)被特许人根据特许人的授权在特定经营模式下使用特许人的经营资源;

(三)被特许人按照约定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用。

第二条经营资源既包括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也包括字号、商业秘密、具有独特风格的整体营业形象,以及在先使用并具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等能够形成某种市场竞争优势的经营资源。

特许人原始取得或经受让取得经营资源,或者取得包括再许可权在内的经营资源独占使用权的,可以视为拥有经营资源。

第三条特许经营合同性质的认定应当以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合同内容为主要依据,合同名称及合同中有关“本合同不属于特许经营合同”等类似约定一般不影响对特许经营合同性质的认定。

合同的实际履行与合同中相应约定不一致的,该实际履行可以视为对合同相应约定的变更,并可与合同约定的其他内容一起作为认定特许经营合同性质的依据。

第四条合同中约定一方以另一方的分支机构或者关联公司等名义进行注册并经营,当事人据此主张该合同不属于特许经营合同的,应结合合同约定及实际履行情况等因素综合认定该合同是否属于特许经营合同。

第五条当事人可以在特许经营合同中直接约定特许经营费用,也可以通过货款返点、盈利提成、培训费等形式约定特许经营费用。

特许经营合同既约定被特许人向特许人一次性交付经营资源特许使用费,又约定被特许人按照其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等方式向特许人定期交付经营资源特许使用费的,从其约定。

第六条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特许人和被特许人应当订立书面特许经营合同。

特许人许可被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业务,但未采用书面形式的,一般不影响特许经营合同的效力。

第七条特许人应当自首次订立特许经营合同之日起15日内依法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

特许人未及时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的,一般不影响特许经营合同的效力。

第八条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应当拥有至少两个直营店,并且经营时间均超过1年。特许经营合同不因特许人不具备前述条件而无效。

特许人拥有的直营店是指特许人利用其经营资源直接从事特许经营业务的直营机构。

第九条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作为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其签订的特许经营合同无效。

第十条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特许经营的产品或者服务应当经批准方可经营,或者从事特许经营的业务需要具备其他特定条件的,特许人或被特许人为规避上述规定签订的特许经营合同无效,但特许人或被特许人在特许经营纠纷发生前已具备相关特定条件的,可以不认定为无效合同。

第十一条经营资源具有不可续展的法定期限,或者虽具有可续展的法定期限但未依法续展,当事人约定的特许经营合同期限超过该法定期限的,超过部分的约定无效。

第十二条经营资源被依法撤销或者宣告无效的,特许人或被特许人可以依法解除该特许经营合同。

特许经营合同实际履行完毕后,当事人以相关经营资源已被依法撤销或者宣告无效为由请求解除该合同的,不予支持,但因特许人恶意造成被特许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特许经营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未按约定履行合同致使合同根本目的难以实现的,对方当事人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九十六条等规定解除合同。

特许经营合同的根本目的是指被特许人在特许人指导下使用特许人的相关经营资源,在特定经营模式下开展特许业务。

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被特许人是否盈利不属于特许经营合同的根本目的。第十四条 特许人在推广宣传特许经营业务过程中使用的广告或者宣传手册等资料通常应视为要约邀请,但特许人就特许经营所作的说明和承诺对特许经营合同的订立有重大影响的,亦可视为合同内容,当事人违反该说明和承诺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第十五条对特许人欺诈的认定应综合考虑特许人隐瞒的信息、提供的虚假信息或夸大的经营资源与合同目的的关联性、与真实信息的背离程度及其对特许经营合同订立和履行的影响程度等因素。

特许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隐瞒、提供或者夸大直接关系到特许经营实质内容的相关信息或经营资源,足以导致被特许人签订特许经营合同的,被特许人可以请求撤销或者依法解除该特许经营合同。

第十六条特许人在签订特许经营合同后隐瞒重大变更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夸大经营资源,给被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业务造成实质影响的,被特许人可以请求撤销或者依法解除该特许经营合同。

与特许人有关的诉讼、仲裁或行政处罚可能直接影响到被特许人是否签订特许经营合同,或者可能对被特许人实现特许经营合同目的产生重大影响,但特许人隐瞒该诉讼、仲裁或行政处罚情况,或者提供虚假诉讼、仲裁或行政处罚信息的,被特许人可以依法解除该特许经营合同。

第十七条在特许经营合同的约定期限内,一方当事人被吊销营业执照,致使其无法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相应义务的,当事人可以解除该特许经营合同。特许经营合同的当事人被吊销营业执照致使其无法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相应义务,该当事人隐瞒该信息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承担损害赔偿等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特许人和被特许人在特许经营合同中约定或者通过其他形式约定被特许人在特许经营合同订立后一定期限内可以单方解除合同的,从其约定。

特许人和被特许人未约定被特许人在特许经营合同订立后一定期限内可以单方解除合同的,被特许人在特许经营合同订立后的合理期限内仍可以单方解除合同,但被特许人已经实际利用经营资源的除外。

第十九条特许经营合同因特许人的原因未成立、未生效、无效、解除或撤销,或者因被特许人的原因终止履行,被特许人请求返还已经支付的特许经营费用的,应当综合考虑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情况、实际经营期限、双方当事人的过错程度等因素合理确定返还的数额、比例或方式。

第二十条特许经营合同已经履行完毕,或者虽未履行完毕但合同约定的返还条件成就的,特许人应当及时向被特许人返还押金、保证金,但该押金、保证金已经充抵特许经营费用或被特许人其他债务的除外。

因特许人的原因致使合同未成立或无效、撤销或者解除的,或者被特许人对特许经营合同未成立、无效、撤销或者解除无过错的,特许人应当向被特许人返还押金、保证金。

特许人和被特许人明确约定押金、保证金系定金的,可以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特许经营合同未成立、未生效、无效、解除或撤销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被特许人应停止使用特许人许可其使用的相关经营资源,特许人亦可请求被特许人返还或销毁与经营资源有关的授权书、特许使用证明、特许商业标志、技术资料、牌匾等文件或材料。

被特许人不能返还上述文件或材料的,应当赔偿特许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但属于被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业务过程中的正常消耗的材料的,可不予返还且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二十二条特许经营合同未成立、未生效、无效、解除或撤销的,除属于从事特许经营业务过程中的正常消耗外,特许人向被特许人提供的产品或者设备应当返还或折价返还。

第二十三条特许经营合同未成立、未生效、无效、撤销或解除的,无过

错的一方当事人可以请求过错方当事人赔偿其因订立及履行合同而产生的实际损失,对于无过错方遭受的丧失缔约机会或其他可得利益的损失,亦可酌情确定过错方予以赔偿。

第二十四条特许经营合同未成立、无效、被撤销以及因解除等事由而终止,或者被认定为不属于特许经营合同的,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相应的保密、保管等注意义务,任何一方违反该义务造成对方当事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法律责任。

上一篇:科技美学下一篇:显示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