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商业秘密趣闻

2024-10-09

古代商业秘密趣闻(精选4篇)

古代商业秘密趣闻 篇1

一叶随风

昶元妃梁国夫人李氏, 同平章事敏之女, 昶嬖李春燕, 待夫人甚薄。翘谏曰:“夫人先帝之甥, 聘之以礼, 奈何以新爱而弃之!”昶不悦, 由是疏之。未几, 复上书言事, 昶批其纸尾曰:“一叶随风落御沟。”遂放归永泰, 以寿终。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九

闽国为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之一, 其始祖王潮为河南固始县人。唐昭宗景福二年 (893年) , 王潮攻占福州, 唐朝任命他为福建观察使。乾宁三年 (896年) , 唐朝升福建为威武军, 任命王潮为节度使。次年, 王潮病死, 其弟王审知继任, 后加同平章事, 封琅琊王。后梁建立, 王审知称臣。开平三年 (909年) , 后梁封王审知为闽王, 其国即为后世所称的闽国。

王审知统治福建30年。在此期间, 他注意节俭, 礼贤下士, 又广泛收揽由北方入闽的士人, 并广招蛮夷商贾, 因此一境安然。王审知死后, 其子孙争权夺位, 互相残杀, 福建大乱。先是建州 (今建瓯) 刺史王延禀与泉州刺史王延钧兄弟两人联合发兵攻入福州城, 杀死哥哥王延翰。王延钧主政福州后, 其兄王延禀再次发兵进攻福州, 兵败被杀。后唐长兴四年 (933年) , 王延钧在福州称帝, 是为闽惠宗。两年后, 他的儿子王继鹏发动宫廷政变, 杀死父亲王延钧。王继鹏即位后, 改名昶, 是为闽康宗。

王昶杀父夺位后, 册封小妾李春燕为贤妃, 把妻子梁国夫人李氏冷落一边。李春燕好淫工媚, 善伺主意, 王昶非常宠爱她, 两人坐必同席, 行必同车, 春燕所言, 王昶无不听从。王昶迷信, 大兴土木, 修建白龙寺、三清殿, 还用几千斤黄金铸成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塑像, 置于三清殿, 每天早晨亲去祷告。王昶挥金如土, 费用不足就增加苛捐杂税, 直闹得民怨沸腾, 众叛亲离。

闽国内宣徽使、参政事叶翘学识渊博, 为人质朴正直。王昶还是福王时, 他父亲闽惠宗就把叶翘派到他身边工作, 王昶也用师傅的礼遇对待叶翘, 多方面得到叶翘的帮助和教益, 宫中上下都称叶翘为“国翁”。王昶继承王位后, 却不再与叶翘商量工作, 把国家大事抛到一边, 整天毫无节制甚至通宵达旦饮酒作乐, 且猜忌宗室和大将, 滥杀无辜。叶翘非常失望, 于是心生退意。这一天, 王昶看到叶翘穿着道士服装从庭院中经过并往门外走去, 便急忙把他召回来, 向他行礼道歉说:“国家的军政大事非常繁忙, 我却很久没有同您商量, 征求您的意见, 这确实是我的过错。”叶翘回礼说:“老臣辅助引导不得法, 以致陛下即位以来没有做一件可以称道的事情, 我恳求陛下放我走, 让我回乡颐养天年。”王昶不同意, 说:“先帝把我托付给您, 政务如有不善之处, 老先生应当极力劝谏, 怎么能够抛下我不管呢!”接下来又说了许多好话, 并赏赐叶翘丰厚的钱财, 命令他重返工作岗位。此情难却, 叶翘只好继续留下来。

王昶既然诚心诚意把自己挽留下来了, 叶翘自然很想尽到辅助之责。他看到王昶越来越宠爱李春燕, 并打算册封其为皇后, 而对原配夫人李氏的情意却越来越淡薄, 便进谏说:“夫人是先帝的外甥女, 又是宰相李敏的女儿, 是用隆重礼节明媒正娶过来的, 怎么能因为有了新欢就把夫人弃之不顾呢!”王昶在工作上尚能尊重叶翘的意见, 对于自己的私生活, 他却不喜欢别人指手画脚。他最不高兴别人指责自己嬖幸宠爱李春燕这件事。从此后, 王昶便又疏远了叶翘, 叶翘却没有意识到。没过多久, 叶翘因其他事情上书进谏, 王昶就在他的谏书末尾批示道:“春色曾看紫陌头, 乱红飞尽不禁愁。人情自厌芳华歇, 一叶随风落御沟。” (《全唐诗》卷八) 叶翘看后, 知道王昶已经彻底讨厌自己了, 于是再次提出告老还乡的请求。这次, 王昶没有挽留, 当即同意叶翘回到他自己的老家永泰县。叶翘一走, 王昶马上册立李春燕为皇后, 原配李氏则被废为平民。叶翘后来在老家寿终正寝, 无德之君王昶则在四年后被部将杀死。叶翘能够及早离开权力中心和是非之地, 实在是一件幸事。

王昶并不是诗人, 但他写在叶翘谏书上的这道批示, 却是一首有趣的七言诗, 在这短短的28个字里, 他不仅坦诚明白地说明了自己为什么喜新厌旧的原因, 而且十分巧妙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叶翘的失望厌烦之意, 可以说是一首文意俱佳的七言诗。正因如此, 《全唐诗》才将其收入, 题目是《批叶翘谏书纸尾》。这也是《全唐诗》收录王昶唯一的一首诗。

误书纸背

唐裴宽子谞复为河南尹。谞素好诙谐, 曾有投牒, 误书纸背。谞判云:“这畔似那畔, 那畔似这畔。我也不辞与你判。笑杀门前着靴汉。”又妇人同投状争猫儿, 状云:“若是儿猫儿, 即是儿猫儿;若不是儿猫儿, 即不是儿猫儿。”谞大笑, 判其状曰:“猫儿不识主, 傍家搦老鼠;两家不须争, 将来与裴谞。”遂纳其猫儿。争者亦止焉。

——《太平广记》卷二百五十《诙谐六》

用诗歌形式对公文作出批示, 在古代虽不常见, 但也并非独此一例, 《太平广记》卷二百五十《诙谐六》就写到了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唐朝的裴谞是个性格开朗, 为人风趣, 平素喜欢开玩笑的人。他做河南尹期间, 有人送来一封公文, 误将投送地址书写在信封的反面, 裴谞拆阅时, 天性风趣的他忍不住想开开玩笑, 就在来文上批示说:“这畔似那畔, 那畔似这畔。我也不辞与你判, 笑杀门前着靴汉。”然后将它交给在门外等着回信的走脚送信的汉子, 要他将其送还给本人, 那汉子看后也笑疼了肚子。又有一次, 两位妇女因为争夺一只猫而到裴谞那里打官司, 她们两人虽然分别写了状子, 但状子内容却一模一样:“若是儿猫儿, 即是儿猫儿;若不是儿猫儿, 即不是儿猫儿。”意思是:“如果是我家的猫, 那么就是我家的猫;如果不是我家的猫, 那么就不是我家的猫。”裴谞从来没有看过这么有趣的状子, 于是放声大笑起来。笑过之后, 即在状子上批示道:“猫儿不识主, 傍家搦老鼠;两家不须争, 将来与裴谞。”意思是:“猫儿认不得主人, 跑到邻居家捉老鼠;两家都不要争了, 就把它送给我裴谞。”然后, 裴谞就让人将猫儿抱回自己家里, 两位妇女也真的不再争了。

裴谞这两份十分有趣的批示, 决不是好事者的虚构, 而是确有其事。一是裴谞确实做过河南尹、东都留守。据《旧唐书·本纪第十三·德宗下》记载, 唐德宗贞元五年 (789年) 十二月, 兵部侍郎裴谞调任河南尹;贞元九年十一月, 河南尹、东都留守裴谞去世。裴谞担任河南尹一职有整整四年时间。二是裴谞的确写了这两首诗, 《全唐诗》卷八百七十三也将其全文收录下来了, 题目分别是《判误书纸背》和《又判争猫儿状》。

简单有趣的公文批示, 结果却成了诗篇而被《全唐诗》收录, 将其称为“公文诗”, 是可以的。

另外, 借用诗歌这一形式对君主进行劝谏, 也为古代不少臣民所使用。据《解文毅公集》卷五《奉敕题虎顾彪图》记载, 明朝永乐年间, 明成祖朱棣有一次叫翰林学士解缙为一幅《彪虎图》题诗, 图中画的是一只大虎领着几只小虎, 相互亲昵。解缙思考再三, 于是挥毫写了这样一首“题画诗”:“虎为百兽尊, 谁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 一步一回顾。”解缙为什么要这样题写?原来朱棣的三个儿子中, 二儿子朱高煦“靖难”中随军征战有功, 与一批武臣往来甚密, 一心要夺嫡, 朱棣也有废长立幼之意, 所以解缙很想借此机会进行劝谏。朱棣看了, 果然很有感触, 命令夏原吉去南京迎回太子朱高炽, 太子地位最终得以稳固下来。朱高炽即后来的明仁宗。

应制诗多半是无聊的应景文字, 但解缙作这首诗, 却因为懂得风雅的真正含义, 饱含劝谏的深意, 其意义和效果自然完全不一样。

另据《资治通鉴》卷一百四记载, 晋孝武帝太元三年 (378年) 九月, 前秦苻坚与群臣饮酒, 约定每人都要喝得醉倒为止, 为此特命秘书监朱肜为酒正予以监督。秘书侍郎赵整特意作了一首《酒德之歌》, 进行劝谏:“地列酒泉, 天垂酒池 (旗) , 杜康妙识, 仪狄先知。纣丧殷邦, 桀倾夏国, 由此言之, 前危后则。”意思是:“地上设有酒泉郡, 天上垂下酒量旗。杜康善酿美酒, 仪狄知道酒能亡国。殷纣因酒丧邦, 夏桀为酒亡国。前人的教训危害, 应该成为后人的鉴戒。”苻坚见了十分高兴, 要赵整将其书写成条幅, 作为戒酒之歌挂在大厅里。从此以后, 前秦朝廷举行宴会, 饮酒都能按照礼节, 每人不超过三杯。

诗能打动人, 它的作用也太大了。赵整这首《酒德之歌》和解缙的《奉敕题虎顾彪图》五言绝句, 自然都应该把它们当成公文来读。

古代商业秘密趣闻 篇2

正史中也对“拆字”这种游戏有记载,如《后汉书》载:“献帝初,童谣云:‘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这条隐语中,“千里草”即“董”,“十日卜”即“卓”,暗示董卓专权事。

历史上曾发生过大量的“拆字”趣闻,刘继兴大浪淘沙广阅细筛,选出其中的十大经典趣闻,与各位看官共赏之。

南朝时的江淹,是个文学史上十分著名的人物。与他有关的妇孺皆知的成语就有两个:“梦笔生花”与“江郎才尽”。江淹在被权贵贬黜到浦城当县令时,相传有一天,他漫步浦城郊外,歇宿在一小山上。睡梦中,见神人授他一支闪着五彩的神笔,自此文思如涌,成了一代文章魁首,当时人称为“梦笔生花”。中年以后,江淹官运亨通,官运的高峰却造就了他创作上的低潮。据《诗品》记载,江淹有一天晚上梦见一个人,自称是郭璞(晋代文学家),他对江淹说道:“我有一支五色彩笔留在你处已多年,请归还给我吧!”江淹从怀中取出,还给了那人。其后他写的文章就日见失色。时人谓之才尽,于是便有“江郎才尽”一说。

江淹年轻时家贫而才思敏捷。一次,一群文友在江边漫游,遇一蚕妇,当时有一颇负盛名的文人即兴出联曰;“蚕为天下虫。”将“蚕”拆为“天”和“虫”,别出心裁,一时难倒众多才子。正巧一群鸿雁飞落江边,江淹灵感触发,对口:“鸿是江边鸟。”将“鸿”拆为“江”和“鸟”,与将“蚕”拆为“天”和“虫”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仅反应奇快,而且贴切工巧,众人自然为之叹服。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名倾天下的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

最早称“巴陵城楼”为“岳阳楼”的人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李白一生曾六登岳阳楼,最后一次到岳阳楼,有个过路人在岳阳楼的墙壁上留下了三个字:“一、虫、二 ”。众人不解其意。等到李白来时,人们就向他请教。李白沉思良久道:“这是仙人留下的一副对联。‘一’指水天一色;‘虫、二’便是风月无边”。人们叹服,并请李白留下墨宝。李白欣然命笔,写下“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八个大字。如今,这副对联刻成雕屏,悬挂在岳阳楼三楼主门。

北宋文坛巨匠苏东坡与诗人佛印和尚是至交好友。一次,苏东坡去找佛印和尚,看到他正在与三个木匠为庙顶上设计雕刻一个木头的小狗,只见他们四人围在一起,对着木头狗品头论足,灵机一动,想起一个拆字上联来。他上前对佛印说;“我有一上联在此,佛兄可对否?”随即出口吟道:四口围犬终成器,口多犬少;

佛印一听,心想这是一个拆字联,四口人围住一只犬,正是一个“器”字,四口对一犬,可不是口多犬少吗。佛印正皱眉挠头时,忽然看见两个人抬着一根木料走了过来。他眼前一亮,联从口出:

二人抬木迈步来,人短木长。

苏东坡听罢,连声称妙。原来,“来”的正体字是“木”字腰窝两个小“人”,木头挺长,人却极短,佛印同样用拆字法对出了下联,可谓天衣无缝。

佛印和尚与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也曾有过一次“拆字联”妙对。

佛印和尚有一天去拜访苏东坡,大讲佛力广大、佛法无边。坐在一旁的苏小妹有意开他的玩笑:“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佛印一听,也反戏她一联,“女卑为婢,女又可为奴。”苏小妹和佛印的妙对,就是利用拆字法巧拼“僧”、“佛”、“婢”、“奴”四字互相戏虐,妙趣横生。

宋朝仁宗时期的宰相吕蒙正,幼时家境贫寒,缺衣少吃。但他学习刻苦,天赋颇深。一日,私塾先生带领几个学童上山游览,吕蒙正因未吃早饭,肚中饥饿,看到有一山泉,忙跑过去伏下身子饮水充饥。先生见此情景,知其必是饥饿所致,便即景出联问曰:

欠食饮泉,白水岂能度日?

吕蒙正人称“神童”,知道这是一副拆字联,“欠”、“食”是一个“饮”字,“白”与“水”是一个“泉”字。此联触到了他的痛处,勾起他无限愁情。他当即对出了下联:

才门闭卡,上下无处逃生。

他将“才”与“门”组成“闭”字,“卡”拆为“上”“下”二字,既说出了自己的家境,又与上联相对甚妙。

先生见他说的可怜,又深爱其才,当下把他领到自己家中,让他和自己的儿子一起读书,并免除了他的一切费用。

后来,吕蒙正终于在大考中被钦点为状元,最后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品首辅。

《岳传》说,宋高宗赵构因岳飞主战、秦桧主和而被搅得六神无主,微服出街解闷,遇一拆字先生,便据当时的季节随手写一“春”字给他拆解。

拆字先生看罢此字,对赵构纳头便拜。赵构大惊,问其究竟,拆字先生说,客官你看:一夫旁边一轮红日,岂是等闲之辈。赵构听了,对之深为佩服,便继续追问此字玄机。拆字先生一边收摊,一边向赵构耳语一句:春字“秦”头太重,压“日”无光。说完,拆字先生便溜之大吉。很明显,这个故事是在讽刺宋高宗时期权倾天下的奸臣秦桧。

明人蒋焘,少时即能诗善对。一天,家中来了客人。此时窗外正下着小雨,客人想考考他,便出联云:“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冻”字拆开是“东两点”,“洒”字拆开是“西三点”,对起来有一定难度。

这时,只见蒋焘从屋里抱出个大西瓜,切成两半,其中一半切了七刀,另一半切了八刀,对客人说:“请各位指教,我的下联对出来了。”

他见客人纳闷,补充说,刚才对的是:“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客人赞不绝口。“切”字拆开正好是“七”、“刀”,而“分”字拆开是“八”、“刀”。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在平常聚会时,常常吟拆字诗联取乐。一天,祝、文、周、三人应邀到唐府作客,一进门,看到唐伯虎和家园正在影壁墙前种桂树,便一齐上前打招呼。唐伯虎一见客人来到,丢下手中活计,将他们请到客厅就座。丫环上齐茶水酒肴,宾主坐定,祝枝山开口道:“小唐,今天我们四个来作一个游戏,每人一句拆字联,组成一首诗,你意下如何?”

唐伯虎一听,揖手答曰:“祝兄所言,正合我意,请祝兄出首句。”

祝枝山说:“刚才进门的时候,看到你在种树,就以此为题吧。我出的是:闲种门中木。

唐伯虎听完暗思:门中有木是个“闲”字,从意思到文字技巧都挺好。有意思,有意思,思!对,有了,随即开口答道:思耕心上田。

众人一听,不禁拍手叫绝。更被唐伯虎的巧妙构思所折服,小唐确比老祝技高一筹。文征明也不甘落后,连忙说:“我来第三句,我对的是:秋点禾边火。

话音一落,众人齐声称妙。祝枝山指着周文宾说:“文宾,该你收尾了。”周文宾忙站起来揖手曰:“各位种的种,耕的耕,点的点,到我这里该生长了。我的尾句是:甜生舌后甘。

祝枝山击掌称妙。说:“我们四人的拆字联连起来正好是一首诗呀”随即从头朗诵起来:

闲种门中木,

思耕心上田,

秋点禾边火,

甜生舌后甘。

大家听后,齐声称赞。唐伯虎说:“我们江南四大才子聚会吟诗,各显其能,有种有收,可谓获益匪浅也。可喜可贺,来,让我们共同举杯,喝他个一醉方休!”

众人齐声称好。四人开怀畅饮,尽兴而归。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眼看大明天下已是日薄西山、朝不保夕,于是忧心如焚,寝食不安,遂遣一宦官出宫打探民情。宦官来到一个测字摊前,想拆个字,预卜一下国运。

宦官先写个“友”字,测字先生说是“反”贼出头。

宦官暗惊,再测“有”字。

测字先生说“有”字也不吉,乃“大”字掉了一半,“明”字去了半边,“大明”岌岌可危。

宦官听得满身是汗,忙说前面两字写错,实欲测“酉”字。

测字先生说,此字更为不祥,“尊”字去头去尾,皇帝至尊快完了。

三个同音字测下来,皆是明王朝亡国之兆。是年,崇祯皇帝在景山上吊自尽。

乾隆皇帝擅长对对联,且常借此戏人。一次,他乔装改扮,与张玉书在酒楼上饮酒。席间,他乘着酒兴指着一姓倪的歌姬出了上联:“妙人儿倪氏少女”,要张玉书接对。这上联是“妙”、“倪”二字的拆字联,张玉书一时苦思莫对。

歌姬在一旁随口答道:“大言者诸葛一人”,将“大“诸”二字拆开。乾隆大为赞赏,命张玉书赐酒三杯。不巧,酒已喝完,倾壶只滴出几点。

古代心理疗法趣闻 篇3

然而,喜怒哀乐又是人之常情,往往就会有得不到控制的时候,得不到控制,必然就会生病。在这方面,我国古代很多另外疗法治愈了很多疑难杂症,故事也大多妙趣横生,大有“喜怒哀乐皆是药”之感。

逗笑疗法

清代有一位巡按大人,患有精神抑郁症,终日愁眉不展,闷闷不乐,几经治疗,终不见效,病情一天天严重起来。经人举荐,一位老中医前往诊治。老中医望闻问切后,对巡按大人说:

“你得的是月经不调症,调养调养就好了。”巡按听了捧腹大笑,感到这是个糊涂医生怎么连男女都分不清。此后,每想起此事,仍不禁暗自发笑,久而久之,抑郁症竟好了。一年之后,老中医又与巡按大人相遇,这才对他说:“君昔日所患之病是‘郁则气结’,并无良药,但如果心情愉快,笑口常开,气则疏结通达,便能不治而愈。你的病就是在一次次开怀欢笑中不药而治的。”巡按这才咣然大悟,连忙道谢。

怡悦疗法

传说古代名医张子和,善治疑难怪病,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信。一天,一个名叫项关令的人来求诊,说他夫人得了一种怪病,只知道腹中饥饿,却不想饮食饭菜,整天大喊大叫,怒骂无常,吃了许多药,都无济于事。张子和听后,认为此病服药难以奏效,告诉病人家属,找来两名妇女,装扮成演戏的丑角,故作姿态,扭扭捏捏地做出许多滑稽动作,果然令病人心情愉悦。病人一高兴,病就减轻了。接着,张子和又叫病人家属请来两位食欲旺盛的妇女,在病人面前狼吞虎咽地吃东西,病人看着看着,也跟着不知不觉地吃起来。就这样,利用怡悦引导之法,使心情逐渐平和稳定,最后终于不药而愈。

羞耻疗法

古代诡战趣闻 篇4

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攻下齐国70余城,唯独莒、即墨未下。碰巧燕昭王死,子惠王立,中了即墨守将田单的反间计,撤掉乐毅使骑劫代为将。田单募得水牛千余头,在其身上蒙上布,画上龙纹,又在牛角上扎上快刀,尾上扎上灌了油脂的芦苇。晚间,田单凿开城门数十洞,夜纵火牛,并随五千壮士。牛群冲入燕军,燕军大惊,误以为龙,所触尽死伤,五千壮士随之进击,城中老弱击铜具助威,燕军大败,骑劫被杀,齐70余城全部收回。

猴战

宋徽宗政和年间,晏州彝族首领卜漏造反,占据轮囤。这里山高数百仞,竹林深密,卜漏垒石为城,并在外围布置木栅栏,两旁夹以路障,官军难以进入。当时,赵遹是招讨使,他发现一处悬崖峭壁没有设防,又发现山上猴子很多,就派壮士捉了几千只猴子来,然后把麻扎成一束束作为火炬,再灌上膏蜡,绑在猴子身上。赵遹先派大军正面进攻,从早上攻到黄昏,暗中将猴子送上崖顶,到了木栏栅处猴尾燃起火,卜漏住处都燃烧起来。顿时军心惶惶,立即大败,卜漏未能逃脱,被赵军抓住。

鸽战

宋代,西夏头领李元昊进逼怀远城(今宁夏银川),宋将行营总管任福率兵抵抗。李元昊想用有利地形歼灭宋军,便将10万人马布成合围之势。次日,任福率军进发,行进途中,先锋发现路旁放着几个带泥的银盒子,内有跳动声,心中疑虑,报告上去。任福前来,立即开盒,盒内100多只带铃哨的鸽子凌空而起,在宋军上空盘旋。李元昊望见高飞的鸽群,得知宋军确切位置,从两翼快速进攻。没有准备的宋军临阵慌乱,立即大败,任福也被敌军杀死。

囚战

春秋时期的吴、越两国经常交战。越王允常死后,其子勾践即位。勾践即位之初,吴王阖闾听说允常死了,立即下令进攻越国。越王想了个诡计:派出一批死刑犯出阵应战,并命令这批囚犯分成3行,走到吴兵阵前,先大叫一声,然后自杀而死,吴兵见状发了呆,不知如何应付。这时越国的精兵猛然进攻,杀声连天,惊慌失措的吴兵大败而逃。

冰战

南北朝时,司马楚之在北朝任荆州刺史。他善治军且有智谋。一年寒冬,他带领部队为征讨柔然的大军督运军粮。突然部下来报,有人潜入军中割去了一只驴耳。司马楚之推断:“这必定是敌探来到,割去驴耳以为凭证,敌人可能马上要来劫我军粮。”于是,他紧急下令,赶快砍伐柳树扎牢为城,围住军粮。而后,司马楚之又下令浇水,霎时一座冰城出现了。敌军来到时,见冰滑难攻,只好退去。

灰战

【古代商业秘密趣闻】推荐阅读:

古代体育05-15

古代希腊06-01

古代服装07-05

古代敦煌07-28

古代神话08-11

古代书院08-12

中外古代08-19

古代典籍08-28

古代礼仪08-29

古代文献09-10

上一篇:伺服驱动器检测驱动下一篇:优化调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