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理论(精选7篇)
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理论 篇1
树黑龙江陈欣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书为本”, 教材写什么, 教师就教什么, 不管是否实用, 不管学生发展是否需要, 照本宣科, 教师灌输知识, 学生只能在教师的严格管理下, 被动地接受知识, 机械地死记硬背, 倒也能对答如流, 考试分数也不低, 家长满意, 学生高兴, 教师欣慰。可当学生步入社会, 才会觉得所学知识与生活脱节, 与实际不符, 有“学无所用”之感, 缺乏实践能力, 辨别是非能力。我们要接受课改新理念, 感受了课改新思维, 创新课能够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可以说它是一次革命, 一场对话, 一座平台, 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一、创新课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创新课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 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 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 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二、怎么才能让课堂活起来
创新课让我们从多方面认识到:怎样才能让课堂活起来?教材中一些背景平淡, 缺乏浓厚生活气息的知识, 教师们能在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的前提下, 充分开发教材的潜在功能, 通过独具匠心的设计, 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氛围、情景和场面, 结合实际, 大胆用活例、课件, 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且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情感教学有利教学
学生被动学习乃至厌学的原因之一, 就是在他们眼里知识是枯燥乏味的、是灰色的, 创新课改变了这种现象, 我觉得做为教师就要善于发掘蕴含于知识本身的情感, 并且赋予知识以情感。有了情感, 知识就有了生命, 学生就会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和价值, 也会非常愿意投入其中。另外在本次的创新课中教师们大多是所采用了情感教学方式, 很值得我学习。可以说在传统的课程实施中, 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其中的“情感”。有好多教师认为, 只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就是尽了自己的责任。其实我认为不是这样的, 新的课程不仅要求我们“传道、授业、解惑”, 即使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 没有情感的教学也是没有生命力的。人是有感情的。作为教师仅靠每周的几节课和学生接触太少, 很难达到了解学生亲近学生, 与学生沟通感情的目的。因此, 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 由课堂接触学生变为多接触学生;由在讲台授课变为深入到学生中讲课。缩小师生之间在时空上的距离。就目前中专生的实际情况看, 这些学生多半是考不上高中, 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年龄又小, 学习不好的学生。这些学生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 能够对所学科目提出质疑, 到办公室请教问题的非常少。如果教师再不主动的去接触学生, 那怎么去了解学生?怎么能与学生进行感情沟通呢?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中。试想以亲切的目光注视学生, 每每提问, 面带微笑“请回答!”每提问一个学生后总是客客气气的说一声“请坐下”, 浓郁情味的话语则能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以婉转的声调感动学生, 以优美的语言启迪学生, 以高昂的情绪鼓舞学生, 这样使学生感到老师和蔼可亲, 以愉快的情绪, 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 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就是一旦学生对老师感到亲切, 才敢于独立思考, 才敢于交流思想。所以在教学中, 我认为要做到亲近学生、尊重学生能有利教学。
四、领会创新课精神实质, 树立新理念
教师能够以自己的“能”和“才”换取学生的“乐”和“甜”, 改变了陈旧呆板的原始状态, 避免了课堂教学“死水一潭”, 所以做为教师感到任务艰巨, 责任重大, 要不断地钻研和“吃透”教材, 明确要求、重点和难点, 学习和吸取新的教育思想, 更新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提高课堂效率, 而且教师要站在学生理解的水平上看问题, 帮助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我要努力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理念, 形成以教师的指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主的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 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方法,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不断的总结经验、寻找差距, 自我完善。
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理论 篇2
现代司法理念主要包括司法中立、司法独立、司法公正。这三者既密不可分,又有所区别。笔者就这三个问题分别谈一点认识。
(一)树立司法中立的理念
司法中立是指司法机关对于法律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主体之间的各种纠纷,以中立的身份和地位,依公正、科学的司法程序,居中加以解决。由于历史原因,特别是社会对司法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特有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我国目前司法中立尚未全面展现出来。要真正树立牢固的司法中立理念,必须在认识上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摆正司法的位置。司法的中立地位是司法存在的前提。没有了中立,也就没有了司法存在的必要性,而没有中立的司法裁判职能的政治体制、法律体制,是一个不符合现代政治文明发展方向的体制。目前,一些地方党政机关将人民法院作为政府的一个下属单位或职能部门对待,要求法院参加政府的各种管理性工作,为法院分配不属于司法职能的工作,甚至给法院下达创收任务。这些观念和做法都是不能正确认识司法的位置的结果。二是维护司法的被动性。按照现代司法理念,法官的角色定位应当是裁判者,其基本职能应当是居中裁判。法官应当始终以超然的态度,把被动性原则和中立性原则作为履行职务行为的基本出发点。去年7月,最高法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法官队伍从大众化走上了职业化的道路。这为法官居中裁判,让法官的角色归位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树立司法独立的理念
关于司法独立或独立审判原则的基本要求和内容,众多学者各持己见,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外部独立,二是内部独立,三是精神独立。外部独立体现在司法职能的独立和司法机构的独立上。内部独立包括三项内容:第一,不同法院之间的独立,即同级法院之间、上下级法院之间在各自的管辖范围内相互独立;第二,审判组织之间的独立,即合议庭、审判委员会之间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相互独立;第三,法官之间的独立,即法官裁判案件时不受其他法官的影响。精神独立,实质上就是指法官个人人格方面的独立。法官应当具备独立思考的精神,有独立承担责任的勇气,有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由于司法独立原则更多依赖于法院外部,因而树立独立的司法理念比较困难。但作为法官,在牢固树立司法独立理念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司法独立不是绝对的独立。法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要忠实地适用宪法和法律,要受司法职业道德自律约束,要接受法律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
(三)树立司法公正的理念
司法公正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社会公正。“司法公正包括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这一理念目前已深深印入到每一个法官的脑海之中,但是实践中也经历了一个认识和探索的过程。首先是从“重实体、轻程序”到“实体与程序并重”,因为程序公正是“看得见的正义”,没有公正的程序,或者程序得不到严格遵循,即使做到了实体公正,也容易引起人们的怀疑和猜测。当前,在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进程中,还应当把形象公正纳入到司法公正的理念中来。形象公正的核心内容是:超然、中立、独立、理智、廉洁和文明。
数学教学应树立现代教学观 篇3
一、现代教学观的核心
(1)现代教学观的核心。现代教学观要求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着眼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把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就是发现教学观的核心所在。
(2)现代教学观的基本主张。在教学目标上,现代教学观主张在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注重能力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德育的渗透,使学生的身体、心理、品德、职能、审美等因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在教学方法上,现代教学观主张“教学合一”,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提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的互动,使教学活动形成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使教学过程成为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
在对待教学对象的态度上,现代教学观主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不是把学生看作知识的接收器,而是看作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活生生的人。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现代教学观的核心和这些基本主张不难看出,现代教学观是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产生的,它非常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并且要求明确,据有很强的指导性,要想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使教育者牢固树立这样的最先进的教学观。
二、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当前数学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没有及时“充电”,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相对陈旧落后,这种陈旧落后的教学观表现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仍停留在“双基”加能力的“智能型”上,有的甚至停留在只注重“双基”的“知识型”上,而忽视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全面发展。
(2)在教学方法上仍是以教师向学生教授知识为主的“注入式”,教师的讲授几乎占据全部课堂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是师到生的单项传递,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也有教师以练代讲,运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既占据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又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有的不能正确摆布讲解与启发的关系,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不能做到师生之的间密切合作。
(3)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仍是只注重优等生、中等生,不能做到一视同仁、因材施教,仍是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把数学知识硬往学生身上灌,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些问题的存在,从反面说明了数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支配作用,如果不用现代教学观取代落后的教学观,实施素质教育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培养出的人才就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现代教学观
通过以上对现代教学观的核心和基本主张的阐述,对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不可辩驳的说明:要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信念,不仅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要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从教学方法上,废止“注入式”、“填鸭式”,采用启发式。要改变数学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双向交流型”、“三向交流型”或“多向交流型”,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互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对待学生态度上,要禁止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
四、课堂中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是一种改变学习方式的尝试
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合作技能的重要性,老师可以安排适当情境,让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合作学习,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想法。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切不可袖手旁观、无所事事,应及时对合作小组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跟踪了解,并给予正确指导与管理,及时作出评价,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
树立现代教学理念,实施素质教育 篇4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的
21世纪各学科不断交叉、综合,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进一步综合, 科学和社会之间发生重大的相互作用, 另外经济的全球化, 要求参与的人具备兼容并包的胸怀和合作竞争的精神, 善于在现实和传统之间、科学和人文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 以及民族和人类之间不断协调和化解矛盾、应对各种挑战。这就要求人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的最基本内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正符合时代的需要, 因此必须实施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的内容
(1) 要把思想品德素质作为学生最重要的素质。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 包括德、智、体、美等, 其中德是第一位的, 也就是说, 思想品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在当代社会, 教师的第一职责应是教学生如何做人, 第二是教学生如何思考, 第三才是传授具体知识。
(2) 要正确理解和处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学校的传统使命是传授知识, 今天的素质的教育仍然把传授知识看作是教育的主要职能之一。但是, 素质教育所讲的知识, 首先是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需的全面的知识, 而不只是升学考试所必备的知识, 它包括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两个方面。其次是知识的内化。素质教育就是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使之成为人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仅仅是机械记忆而没有消化和利用的知识, 不能成其为素质。
能力和素质相比, 素质更根本。素质是能力的基础, 能力是素质的表现, 能力的大小是由素质的高低决定的。有了较高的素质, 就会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适应力和创造力。
(3) 要培养人格健全和有鲜明个性的人。我们说素质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 学生的德、智、体、美不是机械割裂的, 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融合的结果就是人格。全面发展的人, 是人格健全的人, 也是个性鲜明的人, 教育的任务包括发现、发扬和爱护学生的个性。
(4) 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争辩, 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营造一个崇尚真知, 追求真理的氛围。
二、现代教学理念在课堂中运用
1、面向全体学生。
作为教师, 应时时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学习、参加训练。在课堂上要调动全员参与, 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 要在教学中加强群体活动。
2、因材施教, 开发潜能。
在教学中我们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 因此我们要坚持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实际分层施教、分层训练、分层评价。我们的任务是挖掘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各展其长。、
3、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有愉悦感、安全感、尊严感, 才能充分发展他们的潜能喝智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把微笑带进课堂, 把鼓励和赞美奖给学生, 使学生充满信心, 以积极态度投入到学习之中,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4、激发兴趣, 鼓励质疑问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内在动力, 兴趣也是终生追求事业成功的内在动力。而多媒体手段的合理运用能使这些因素得到优化, 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 应创设有利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敢于质疑问难的习惯;在回答问题、处理练习时提倡“一问多答”, “一题多解”, 以激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注重学法指导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 我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 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如教给学生记忆解剖部位方法, 教给学生阅读医学典籍方法等,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应激励学生大胆想象, 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 启发学生多角度地进行思维。课堂上应该经常问“谁有新的发现?”“有没有其它的想法?”“哪位同学有不同的意见?”以掀起波澜、激活思维, 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树立现代化的仲裁理念 篇5
实践证明,传统模式解决问题,往往事倍功半。有时越是分清了是非,当事人双方的矛盾越激化,这种失败的处理方式,不是仲裁所追求的。仲裁庭的气氛要和谐宽松,更加理性、人情化,不应该剑拔弩张,刀光剑影。仲裁毕竟不是法院,如果不能凸显其优势,把它搞得跟法庭一样,那就是失败。
转变和更新观念要明确以下三点:一,并不是一切民商事纠纷都要诉诸官方。许多社会矛盾本来可以由社会自行消化、自我平衡的。健全、发达、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有这样的功能,仲裁应当承担起这样的历史任务。
二,仲裁对于诉讼来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案件分流问题。仲裁不是第二法院,也不是行政裁决中心,要努力发挥仲裁区别于审判权、行政权的特色来,创出自己的牌子。最有必要发挥其灵活性、兼容性的特点,即在仲裁案件时,要更多地遵循商业贯例和商业本身的游戏规则。作为仲裁的主持人,应当善于因势利导,提高案件的和解率和自动履行率。
三,仲裁一定要营造一个和谐的.气氛。仲裁员大可不必像法官那样绷着脸,要让当事人有一个亲切的感觉。不但让当事人感到你客观、公道、正派,而且让他们感到你是真正设身处地地替他们着想,是在和他们商量这个纠纷该用什么方式解决最为合适。包括作为代理人的律师,也要共同来营造这样一种气氛。
英国上诉法院一位大法官最近写了一篇文章。他认为,仲裁绝对不要刻意模仿法庭审判。为了保证效率,第一要有一个高水平、根据特定的案件需要、适合于特定争议的仲裁庭;第二在程序上要有最大程度的灵活性,不拘形式;第三要有开朗的、有知识的、摆脱偏见的律师来代表当事人;第四要有方便的仲裁地点。他说,“仲裁员在观点上必须是全球性和国际性的,不是对抗性的,而且永远不要进行辩护。”
仲裁解决争议不是简单地来一个黑白分明,这里面可能没有明确的胜诉者和败诉者。当前的潮流是要提倡和解,仲裁员应当尽量降低当事人之间的对抗性。一个钉一个铆地细究细枝末节未必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大手笔、高境界,利利索索地办案,近情近理,那才叫高明。
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理论 篇6
1. 一讲到底,满堂灌。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以讲解为务者尚不乏其人,以为学生鲜能自览,必为之讲解始能明晓。”此种情况至今仍然如此,语文教学是这样,其他学科教学也是这样。讲风太盛,是各科教学的通病,教师唯恐讲之不周,讲之不详。有教师认为,不讲似乎便对不起学生,没有尽到做教师的责任,就是没有水平。还有难以言明的心理障碍是:怕考试考了而教学中没有讲到,会引起学生的埋怨,领导责难;我没有讲到是我的问题,我讲到了你(学生)答不出,便是你的问题了。因此,课堂一讲到底满堂“灌”的情况屡见不鲜。讲得过多,讲得过细,则面面俱到,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没有自己学习、自己消化的时间。难怪有学生向教师呼吁:“还我自读权,授我自读法,留我自读时。”有的课堂上虽有点缀性的提问,其目的也只是服务于讲,其本质仍然是“灌”。
2. 一练到底,满堂练。
有的教师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由一讲到底变为一练到底,美其名曰强化训练。教师的教学工作成了备课找题单,上课发题单,讲课对答案。学生对这样的教学编了一个顺口溜:“不是灌,便是串(串讲),要不就是满堂练。”而所练内容,往往未经过精心设计,精心选择,多为信手拈来,缺乏明确的目的,不是安排在合理的教学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练习,而多为可有可无的机械重复的练习。一练到底、满堂练的结果,自然是白费时间,徒耗精力。
3. 一问到底,满堂问。
强调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有的教师把“满堂灌”变为“满堂问”。往往把一句意思完整的话截成几段,教师问上半句,学生答下半句,“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名为“启发式”,实为“提灌式”,用提问的方法去“灌”,直到学生钻进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套子里,使之“就范”,才肯罢休。这一个问题问完了,另一个问题又来了,堂堂都是如此,学生哪里还有学习的兴趣,教学效率岂能不低?
4. 一看到底,满堂看。
因为强调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所以有的教师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要求,没有检查,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满堂看。没有圈点勾画,没有动笔批注。学生则有的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有的既不动口,又不动手,开卷茫然,闭卷亦茫然。这样的教学方法名为“自学式”,实为“自由式”。
5. 一乱到底,满堂乱。
有的教师缺乏组织课堂教学、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有的教师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民主为借口,课堂纪律松弛,管理混乱,如“放羊”,没有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提高课堂教学质效的基本策略
1. 形成新型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其中师生关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意见和建议的民主氛围,让他们互相讨论,大胆发问,标新立异,鼓励他们假设、猜想、推理,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协作的和谐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复杂,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热爱,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教师热爱学生,主要是受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观点、职业道德和事业心的支配,更富有理智特征。而学生的尊师,是对教师爱生的回应,往往是根据个人的主观判断和情绪体验来决定,更富有情绪色彩。情商的作用在学生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因为尊敬和信赖,学生更多地表现出主动参与的激情。因此,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有神的目光,真诚的信任和鼓励,是十分有效的感情投入,更是学生乐学的动力。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便是“移情效应”的具体体现。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则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相互关系来决定的。”
其实,师生关系也具有复杂的多重角色意义。他们之间不仅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角色关系,更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成熟者与未成熟者、有知者与无知者、成人与儿童、长辈与晚辈,乃至兄姐与弟妹等多重角色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特点就必然要求教师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权威性。徐特立说:要论师生的相互关系,首先就要谈教师的人格问题。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每个教科学知识的人,他就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徐特立所要求的“模范人物”,显然是对教师修养的一种期盼,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石。教师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行为,有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教学艺术,有对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怀和爱护、无私和没有偏见的品格,有庄重的仪表和举止等。只有当你真正成为充满人格魅力的人师,才会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会使你担当的教育角色发出耀眼的光彩。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不仅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而且能使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信息传递与反馈实行最佳控制成为可能,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先决条件。新型的师生关系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其要义却显而易见。
2. 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眼光投向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学习。这种积极的课堂气氛,能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心理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小学课堂上的眼、言、神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从而构成不同的课堂气氛:
集中型:瞳孔放大,目不转睛,屏息聆听。
活跃型:目光有神,跃跃欲试,发言踊跃。
疑惑型:眉头紧锁,窃窃私语,焦虑不安。
顿悟型:眉飞色舞,喜笑颜开,冲口而出。
厌倦型:神色倦怠,昏昏欲睡,张口结舌。
松散型:目光游移,交头接耳,松松垮垮。
六种类型中,前四种为积极的课堂气氛,后两种为消极的课堂气氛。一堂课自始至终处于同一种状态是很少见的,如集中型可能向厌倦型转化。教师应随时有效地调控课堂气氛,使各种积极的课堂气氛类型合乎规律地交替出现,避免消极的课堂气氛。
3. 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只有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习的主人,才可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才能让学生获得生动的、主动的发展。而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教学中必须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把重心放在“如何学”上,由“学”体现“教”;变学生“学会”为“会学”。教师应引导学生把静态的知识结论建立在动态的思考之中,把抽象的数学概念、法则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
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理论 篇7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创新,政治理论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采取有力措施, “力争在几年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情况有明显改善”。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就是要坚决转变教育教学的理念, 认真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本文认为改革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激发学生兴趣, 创造乐学环境的课堂
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 也是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不是“我应该怎么讲好这堂课”, 而是“学生乐于用什么方式接受这堂课的内容”。爱因斯坦也认为“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后, 这种心理就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 从而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学习, 创造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当前由于互联网的发展, 大学生对最新信息的掌握已基本和教师同步, 过去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的部分“权威”优势已不复存在。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从理论上找依据, 而且要联系当今实际, 针对学生的疑惑有的放矢地讲解, 做到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作者在讲授“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方法典型教育法”这一知识点时, 首先提问“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杨善洲的先进事迹”?这个案例学生很熟悉, 马上就有学生回答“因为杨善洲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本色”等等, 当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后, 接着再来提问:有些人说, 杨善洲似乎离我们这个时代有点远, 因为那种只讲奉献不讲索取的精神现代人无法模仿。对于这种观点, 你们是否赞同?通过学生讨论及思考, 学生一致认为我们今天学习他的先进事迹, 并非是要刻意模仿杨善洲, 而是要从杨善洲的人生轨迹中寻找我们所需要的精神力量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启发式授课方式, 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2“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 最大限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 将传统讲授法、和“小老师”讲堂教学法、专题讨论教学法等结合起来, 有选择地加以运用, 尽可能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挥与思维参与的空间, 让学生愉快地思考, 大胆质疑, 鼓励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营造生动活泼的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群体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最大限度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从而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1“小老师”讲堂教学法
此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三尺讲台上分享见解和感悟的平台, 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受教者, 而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 而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学生讲课之前, 笔者从教材中挑出一些相对而言比较浅显的内容让学生选择, 并对主讲人进行了培训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查找资料, 完成知识重构, 提前准备好讲稿内容和多媒体制作, 体现学生的中心作用。“小老师”讲堂因主讲人是学生, 所讲内容大多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通俗易懂, 所以学生很爱听, 也能开阔学生视野, 引发学生探索和思考, 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推进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2.2 专题讨论教学法
笔者在运用此教学法教学时, 首先把某一部分的核心内容按照内在逻辑组成一个专题。然后提前把上课的所有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让每个小组的所有成员围绕专题阅读文献、准备资料、写好发言提纲或讲稿, 制作好PPT。选举一名代表到台上进行8分钟左右演讲, 小组其他成员可以随时补充, 教师作为引导者, 要尽可能创造让更多的学生广泛参与的机会, 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 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参与热情,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确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观, 科学评价
教学评价观是教育改革的导向, 有什么样的教学评价观, 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宽松、自由、充满激励和方向明确的教学行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而科学的评价方式对这一教学行为的创设具有重要作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育, 教学评价观必须改变, 要由原来的单一模式变为弹性、多元的模式。
首先, 变只关注教师表现评价为关注学生表现评价。一般的教学评价总是只关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表现, 尚未关注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而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 必须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次, 变学业评价为学生整体发展评价。以学生发展为基础, 扩大评价领域, 包括认知的、技能的和情感的, 建立兼顾态度、方法、心智以及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多元评价模式。
再次, 接受性评价与主动性自我评价相结合。改变单一的学生被动评价形式, 建立既来自教师又来自自我的新评价制度, 以增加评价的丰富度。最后, 变终结性评价为全程性评价, 建立旨在促进教学发展的评价体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实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评价。
总之, 以课堂为阵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素质全面、具有世界眼光的21世纪新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忠华.当代教育理论新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2]苏建新, 陈欣戬.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6) .
[3]谢洪, 刘海量.对“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交互活动的思考[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3) .
[4]冯刚.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报告 (2009) [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9.
【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理论】推荐阅读:
树立现代体育教学观06-21
树立现代教育理念08-17
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06-16
社会主义荣辱观演讲稿:树立现代荣辱观,争做文明企业人11-15
树立教学新理念10-09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教学反思06-29
后现代教育理论及英语教学改革论文09-09
主导--主体相结合-------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10-26
现代理论10-05
现代林业理论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