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规划

2024-12-01

价值规划(共12篇)

价值规划 篇1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校长队伍, 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3年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 (以下简称《校长专业标准》 (教师〔2013〕3号) 。

《校长专业标准》是以“价值观+能力+水平”性标准作为显性指标, 共有三个部分, 一是基本理念, 二是基本内容, 三是实施要求。基本理念共有五个方面, 包括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等;基本内容中共有六个要素, 即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和调适外部环境等六个方面, 在每一方面内容中都从专业理解与认识、专业知识与方法和专业能力与行为等三个纬度明确了相应的标准。

在担任校长的初期, 我先将某事分成若干要素, 然后从做好每个要素着手, 期望提升学校整体的水平, 但在全力做好某个要素时, 确实出现过“顾此失彼”和“边际效果递减”等现象。于是我选择了用“系统和联系”的策略, 即在做好各个要素的过程中, 不断地了解和提炼每个要素的本质属性, 并系统地分析和研究要素之间的联系, 在提升学校整体水平的过程中, 才能真正做强各个要素。

在“分析和研究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影响”时, 往往可以采取“类比”的方法。对于《校长专业标准》中基本内容的六个要素, 可以先将学校比作一个人, 将学校赋予生命的灵性, 然后再将六个要素与人体中的器官建立对应, 通过了解人体器官的作用, 从而就能较为全面和动态地把握“六个要素、要素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我建立这样的对应:一是规划学校发展可以视为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 其作用就是调节生命体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 使之协调一致, 相互配合以形成一个整体, 而且使这个整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通过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它为“规划学校发展”这一要素注入了“整体协调”的内涵。二是营造育人文化可以视为人体的血脉, 其作用就是让血液在全身循环流动, 运载物质的同时将全身各部分紧密联系在一起, 并保护生命体, 血液循环的停止就是死亡的征兆, 通过了解血脉的作用, 特别是“血液循环”的价值, 它为“营造育人文化”这一要素注入了“循环流动”的内涵。三是引领课程教学可以视为人体的内脏器官系统, 其作用就是分解食物、吸收营养、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和相辅相成, 通过了解内脏器官系统的作用, 它为引领课程教学这一要素注入了“有机整合”的内涵。四是引领教师成长可以视为生命体的新陈代谢, 其作用就是自我更新, 生命体不断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将其转变为自身的物质并储存能量, 即自我学习, 同时不断将自身的物质分解以释放能量, 并将产物排出体外, 即教书育人, 通过了解生命体新陈代谢的作用, 特别是细胞分化理解, 它为引领教师成长注入了“专业自觉”的内涵。五是优化内部管理可以视为人体的肌肉组织, 其作用就是收缩和舒张, 其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纤维分布, 机体的各种动作和体内各脏器的活动都由它完成, 通过了解肌肉组织的作用, 它为优化内部管理注入了“宽严适度”的内涵。六是调试外部环境可以视为人体的反射弧, 其作用就是感受器接受外界信号并转化为生物信号, 通过传入神经将信号传递到神经中枢, 做出反应, 信号沿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 对外部信息做出反馈, 通过了解反射弧的作用, 它为调试外部环境注入了“反哺社会”的内涵。

通过对“《校长专业标准》中六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分析与研究可以看出, “规划学校发展”这一要素确实是最具全局性的价值, 它既是校长领导的核心能力, 也是学校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 现就“规划学校发展”谈一些个人的认识与思考。

一、规划学校发展是战略思考和策略选择的创意设计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有这样的论述:“任何事情都需要两次创造”, 战略思考就是第一次创造, 通过分析教育发展的要求和趋势, 明确学校目前所处的历史方位, 从而明晰学校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在战略思考方面, 校长对发展目标必须要进行独立思考, 既要站得高和看得远, 也要立足学校的现状和所处的环境, 选择创意性目标, 如果创意性目标是“人无我有”, 必须客观分析为何“人无”的原因, “人无”的原因可能更多的是源于外部环境条件不具备 (或者不允许) , 通过积极促成环境条件的改变, 才能选择“人无我有”;如果创意性目标是“人有我优”, 必须客观分析为何“人有未优”的原因, 通过学校现状之间的比较, 在不断优化“学校内涵因素”的基础上, 才能选择“人有我优”。

策略选择则是第二次创造, 通过对目标实现条件和风险分析, 选择合理的发展路径, 在不断克服困难并积小胜的过程中, 凝聚起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实践智慧, 逐步达成发展目标。在学校管理中经常会发生“好心办坏事”的现象,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第二次创造上没有处理好, 即目标与策略之间的不匹配, 不匹配的原因大多是源自于“全体教职员工对目标的认同程度不高”, 提高认同程度就是将目标转化为教师行为和思想的过程。在策略选择方面, 必须优先考虑选择有利于提高认同程度的策略, 合理的策略应该是“先易后难”, 通过一个个“小胜”, 不断地提高广大员工对目标的认同程度, 在不断增强正能量的过程中, 积累学校的实践智慧, 逐步接近 (或实现) 预定的目标。

二、规划学校发展是层层递进和循序渐进的实践过程

在规划学校发展过程中, 学校发展目标的逻辑性是非常重要, 目标可以是层层递进的, 也可以是循序渐进的, 当一个目标实现后, 可以选择递进式目标, 也可以选择以调整为主的渐进式目标。

在我担任校长期间, 学校共完成了两轮 (三年) 发展规划, 第三轮 (五年) 发展规划正进入到第四年的实施。在第一轮发展规划中, 学校确定了“增效减负”的目标, 我们围绕课堂教学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检测”教学五环节, 从优化每一个环节着手, 以提升学校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随后从优化某一个环节对其他四个环节相互联系和影响入手, 以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 并建立了较为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从而提升了学校整体的发展水平。在第二轮发展规划中, 学校确定了“内涵发展”的目标, 以课程建设为载体, 明晰了学校的课程理念, 即“尊重和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并形成了相应的学校课程方案, 丰富和完善了学校课程体系, 提升了学校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水平。在第三轮发展规划中, 学校确定了“特色发展”的目标, 以上海市基础教育改革实验项目为载体, 创办了“上海市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 根据上海市教委规定的要求, 即“两个探索”和“一个创设”的任务,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全面和准确地提炼男生的性格特征、思维特征和学习行为特征, 以探索男生教育规律;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男生特点的课程方案和教育内容, 努力创设有利于男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

在持续规划的过程中, 虽然总目标是递进的, 即增效减负就是提高质量, 内涵发展就是夯实基础, 特色发展就是形成品牌, 但具体目标却是递进和渐进相结合。如加强备课组建设, 在每一轮规划中都有具体的目标, 如第一轮规划中提出“充实备课组活动内容”的目标, 通过第一轮规划的实施, 学校各学科备课组活动内容得到了有效地充实, 在后一轮的规划中, 根据内涵建设的要求, 对备课组建设分别提出了两个目标, 一是备课组功能深化, 这是递进式目标;二是备课组活动内容不断优化, 则是渐进式目标。如果缺少备课组内容优化的渐进式目标, 很有可能备课组功能得到了强化, 但备课组活动内容却弱化了。实践证明, 在确定具体目标时, 如果只有递进目标, 可能会产生“竹篮打水”的风险。

三、规划学校发展是凝聚智慧和专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在第二次规划的实施中, 根据内涵建设的要求, 学校提出了“改变学生不喜欢教学行为”的目标, 通过调研, 学生不喜欢部分教师上课经常拖堂, 拖堂现象确实是学校中影响师生关系的老大难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召开了多次研讨会, 教师和学生提出了很多解决拖堂现象的良策, 通过问计和问策于师生, 在2010年9月, 我校创造了“三段式下课铃声”, 第一段是15秒的优雅音乐, 然后间隔20秒, 最后25秒是强节奏的音乐。“三段式下课铃声”体现了对教师劳动的尊重, 同时也兼顾师生双方的感受, 这一机制运行后, 不仅明显减少了拖堂现象, 而且学校的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当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激发, 并凝聚成学校的实践智慧, 既能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动力, 也可以为学校的发展注入动力。由于第二轮发展规划的实施, 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2013年1月上海市首届中学阶段校本课程展示征集活动中, 我校有四门课程 (5位教师) 得到了上海市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赞扬, 课程建设的成果激活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在第三轮规划设计过程中, 学校设计的男生班课程方案, 得到市区领导、专家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规划学校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规划学校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在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下, 使学校处于‘具体的、校本化的和具有可操作的’的科学运行之中”。

摘要:本文分析了《校长专业标准》中基本内容的六个要素, 研究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影响, 提出了“规划学校发展”是校长领导的核心能力, 并结合自身的实践, 阐述了“规划学校发展”的价值和内涵。

关键词:规划学校发展,价值,内涵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 (教师[2013]3号) .

[2] .王铁军, 周在人.给校长的建议——101[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 .陈玉琨.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A].走向优质教育-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精品讲座[C].沈玉顺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8.

[4] . (美) 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M].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

[5] .张民生, 朱怡华主编.现代学校发展创意设计[M].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6.

价值规划 篇2

一年前专职做前端,基本都是重构的工作,很多人对前端的概念很模糊,有的人觉得只是切切图没什么技术含量,有的人甚至不知道前端是干嘛的。看来有必要科普一下,然怪前端不被重视。

先说说在公司的工作。前期跟客户了解需求,然后通过原型来理清客户的需求。原型确认完后交给设计师做视觉稿,这时我可以先构思网站的结构。视觉稿客户确认完后,我开始写样式表和脚本。所有的页面出来后交给后端套程序。

由于公司缺少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的职位,所以经常要做这部分的工作,而这部分算在对接费用,公司的考核还是按前端制作的数量。所以这部分没办法花很多时间去做。如果想往产品经理或交互设计的方向走,应该要怎样才会更专业,还有怎么让公司承认这方面的价值。

重构如果做细了,真的差很多,特别是对可访问性,性能优化,seo都有所了解的情况下。但是花一个月做出来的页面跟一天的页面看起来没什么差别,而考核又是按件算的,怎么去做平衡,又怎么体现这方面的价值。

每个人的工作环境都不同,所以听听大家的看法,合适的相互借鉴。

学校发展规划的管理价值的开发 篇3

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实施中存在的误区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以往中小学校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部分学校在制定和实施规划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为“四个不到位”,即诊断不到位、表述不到位、执行不到位和承诺不到位。

1.诊断不到位

发展规划没有清楚展现或分析本校基本情况、主要优势、发展机遇以及所在社区的背景状况;没有对涉及学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社区、学生及家长需求的分析;难以明确学校未来几年发展的方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能构筑学校未来发展的基点。

2.表述不到位

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等表述没有个性和特点;规划目标、年度目标没有数量指标,缺乏递进性;内容缺少重点,措施不具体,或以目标代替措施;叙述繁琐,难以操作。

3.执行不到位

规划与年度计划、学期计划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与学校实际工作差距更大;规划仅仅“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教职工很少有人知晓,更谈不上在自己的岗位上践行规划,难以推动学校的发展。

4.承诺不到位

有的学校的规划虽然有一些量的规定。但由于规划中缺少必要的保障措施和有关评价方面的内容,没有具体衡量学校发展规划实施程度的相关指标,再加上对影响规划实施的因素估计不足,难以兑现规划目标。

这些误区的存在降低了学校发展规划的权威性、信度和价值,使规划变成了“空话”“套话”甚至“鬼话”,直接导致了校长的工作质量一般,师生的态度冷淡、学校的发展平淡。

究其原因,既与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对学校发展规划的价值认识不足、制定规划的能力不足、参与制定者的力量不足以及实施规划的用力不足等有关,也与教育行政和干部培训部门对规划制定与实施的培训不力、指导不力、管理不力、评价不力等有关。从根本上讲,是对学校发展规划内在管理价值开发不足所致。

提高校长对学校发展规划管理价值的认识水平

为了改变学校发展规划面临的这种尴尬局面,发挥规划对学校发展应有的功能,中小学校长要把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变成提炼校长教育思想、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系统工程。

1.—份好期划是校长办学思想的呈现

制定和组织实施学校发展规划是校长的本职工作。《北京市中小学校长工作意见》第三章“校长的主要职责”第十三条明确规定:校长要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及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从本校实际出发,负责组织制定学校章程和发展规划,提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阶段目标和措施。因此,校长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是承上启下的系统工程,是其综合工作能力的体现。既要有正确领会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领悟能力,还要有把握本校实际的调研能力、预测学校发展前景的预见能力,更要有提出学校改革和发展阶段目标与措施的谋划能力与组织实施能力。

在思考和制定规划的过程中,校长要通过对“我为什么要当校长?”“我要把学校办成什么样子?”“当前我最想做的是什么事情?”和“我要通过什么方式办好学校?”等问题的深入思考,认真梳理自己的工作思路,提炼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办学思路,使自己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触及灵魂,激活思维,领悟“学校发展始于规划”的深刻涵义,思考制定规划给自己带来的管理价值,按要求和程序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2.一份好规划是学校发展的路标

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一些硬指标——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指标和校长依据本校实际提出的未来几年学校发展的各项指标。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上一个规划年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对未来学校发展的状况进行科学预测,提出相关的发展指标,在与校长进行交流和磋商的基础上,确定未来学校发展的目标,将校长的任期目标、学校的评价目标和教育行政部门业务科室的服务目标整合进各校的规划中,使规划在制定的起点、实施的过程和目标的达成等阶段都能发挥作用,丰富规划的管理价值。

3.一份好期划是干部教师行动的指南

中小学校长要善于借助学校发展规划统一学校教职员工的思想和意志,把学校发展规划目标和要求进行自上而下的层级分解,使得全校教职员工在充分理解规划的基础上,做到知晓学校的发展愿景,明晰自己的岗位目标,理解本职的工作价值,创造优质的工作成绩。

开发学校发展规划的管理价值,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1.诊断

诊断的目的在于找准学校发展的基点,将优势转化为特色,以特色促内涵发展。学校发展诊断是校长摸清家底、理清思路、认清方向、把握特色的有效方法。校长通过问卷调查、随机听课、座谈与访谈等方式对学校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对学校管理者的素质、管理风格及水平、组织管理运行状况、学校文化特点、师生素质水平、家长基本情况、设备和环境状况等作出科学分析,依据诊断结果才能找准学校发展的基点。同时,结合学校发展需求的分析,找出学校发展的优势与机会,构建学校发展目标,明确学校发展特色,形成发展策略,并在教职工、家长与社区中广泛征求意见,群策群力,这样才能使学校发展目标真正成为大家认可的目标。可以说,学校发展现状诊断的过程,也是全校人员自知、自省的过程。

2.提炼

提炼的目的在于形成学校的发展思路,将思路表现为目标,以目标引领内涵发展。毛泽东主席曾经说:“领导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正是校长在做“出主意”这门功课。校长要通过规划表达自己的教育理想、教育思想和办学思路,要通过组织实施规划实现学校的发展。因此,能否有效地制定、实施规划是校长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校长负责制中校长要负的首要之责。校长的“主意”是否有价值、有思想,决定了学校是否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中小学校长要注意归纳、整理、提炼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形成办学理念,即由观点、观念或思想及其价值追求构成的学校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立足于本校的功能定位、办学特点和需求提出适宜的培养目标;围绕学校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提出递进性的发展目标。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发展目标明确了,办学思路也就明晰了。

3.凝聚

凝聚的目的在于形成广泛的共识,在共识中达到和谐,以和谐促内涵发

展。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决不是校长一个人或少数干部的事情,是通过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系统地分析学校原有的工作基础,确定学校的发展目标,优选重点发展项目,促使学校挖掘自身潜在资源,提高管理效能和教育质量的过程。它的前提条件是学校的全体成员认同学校的办学思想、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否则,学校就没有发展的灵魂,教师也没有教育思想的观念基础。如果教职员工各怀心事、各行其是,学校必定成为一盘散沙。规划的价值就在于凝聚教职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引导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自觉地在规划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自上而下层层分解规划目标,明确自己的职、责、权、利,通过扎扎实实、行之有效的工作自下而上层层保证规划的实施,确保学校在规划的指引下有提升、有发展,自己也在学校发展中有收获、有提高。

4.参与

参与的目的在于培育民主精神,将民主融入学校文化,以文化丰富内涵发展。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必须引领全体教职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这既是制度的规定,也是规划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全体教职员工只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献计献策,形成共识,才会使规划具有生命力。同时,大家在参与中也强化了目标意识、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评价意识。学校领导要动员和引导全体教职员工自觉承担起学校发展的使命,将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学校的发展规划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致的价值取向,构建共同的愿景,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共同创造发展条件,制定发展措施,拟订行动方案,从而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只有这样,才会提高规划的知晓度和实施规划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承诺

承诺的目的在于兑现规划指标,将指标转化为质量,以质量实现内涵发展。学校在基于科学诊断和预测的基础上制定的发展规划中能否提出递进的、量化的发展目标,既反映了学校尤其是校长是否具有胆识和魄力,也反映了其是否敢于担当和承诺。不对指标进行量化,规划自然就具有一定的“弹性”,压力小了,动力小了,发展的水平可想而知;提出明确的量化指标,规划就有相当的“刚性”,压力大了,但动力足了,达成度至少比现在高了。当然,在实施发展规划的过程中,是允许依据具体条件的变化对规划目标进行适当调整的。

放大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价值 篇4

一、全面分析,重视规划的诊断价值

制订规划的一个重要前期工作,是全面而透彻地分析学校发展的现状,审视学校发展的现有基础。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有针对性地确定发展目标和举措。因此,制订学校发展规划首先是一个认识和诊断的过程。

(一)认识学校的过去及周边环境

任何学校都是从“过去”走到“现在”,“过去”是分析学校“现在”的重要一维,因为发展不能割裂历史和传统,过去的历史经验、优良的传统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资源。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是一所老牌名校,该校创立于1902年,其前身是“龙城书院”。从“龙城书院”到“小学堂”,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呈现出变革时期的变革发展。敏感的局小人在回望历史时,把“变革”作为学校的文化基因,把“变革”作为名校再出发的动力和智慧的源泉。于是,他们主动加入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领衔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在持续的“研究性变革实践”中不断续写辉煌。正是因为不断变革,该校始终成为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领头羊。

任何学校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都居于环境之中,尤其是社区环境。社区与学校发展休戚相关。迈克·富兰说:“一个好的学校很难在一个不良的社区里取得进步;反过来说,一个学校如果没有来自社区的压力和支持,那么,它也很难成为好的学校。”[2]因此,学校制订发展规划时必须尽可能地了解社区现状。学校既要认识社区物质、文化和历史资源,把它变成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又要把建设社区文化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如常州市翠竹中学在制订新一轮发展规划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学校发展和社区文化建设共赢的策略,提出打造现代化的社区中学的发展愿景。

(二)了解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

学校的发展必须考虑相关者的利益。这些相关者主要包括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等。

学生的需求是学校发展的逻辑起点。制订学校发展规划首先要了解本校学生特点及需求。比如:地处老小区和城郊结合部的学校,这里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父母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学生所受的校外教育较少,更需要在校内开展大量阅读和艺术教育。常州市兰陵中学就是一例。该校针对学生阅读比较缺乏,自信心较低,学习基础较差等情况,把建立书香校园,开展书法教育,引进邱学华“尝试教学法”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抓手,使学校别有生机。

家长也应该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态度和需求,争取家长的参与和配合是学校发展决策不可忽视的因素。常州市北环中学为了解家长的诉求,调动家长参与学校办学,把“家委会”作为班级建设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该校每班都成立家委会,建有家委会章程,并切实发挥家委会参与学校事务的作用。如该校一名班主任出国培训三周,在这三周时间,由家委会派家长履行班主任日常工作。

社会对教育的挑战和需求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源。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①认清社会发展形势,把握发展机遇,主动迎接社会对教育的挑战,是学校发展的明智之举。比如:当今社会,变革在加剧,多元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增强,针对于此,学校应致力于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又比如: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诚信缺失、欺骗欺诈等道德失范问题,这不仅影响着经济的健康发展,损害着人际关系的和谐,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正所谓“不诚无物”。而学校不仅要适应社会,还应该有改良社会和引领社会发展的责任,所以学校应该把诚实守信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

(三)寻找学校发展的多元参照系

学校如果要明晰我们现在在哪里,我们要到哪里去,必须有参照系。而这个参照系又是多元的。它包括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势,国家对教育的宏观要求和培养目标,同类学校的发展情况,等等。比如:常州市有一批学校参与华东师大叶澜教授领衔的“新基础教育”研究,“新基础教育”指出,现代新型学校的特征是“价值提升、重心下移、结构开放、过程互动、动力内化”。这种特征成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导向。

正是在认识过去,明晰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寻找参照系的基础上,才能清晰自己的发展机遇、问题和生长点。可现实中,一些学校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有些校长错误地认为,自己身在学校中,对学校情况当然很了解,未必要有一个全面细致的分析过程。而事实往往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每所学校在制订规划时都要把自己当作一个“返乡的陌生人”,以陌生人的视角和态度重新审视学校的一切。

二、重塑理念,发挥规划的引领价值

学校发展规划在一定意义上可分为理念规划和措施规划。理念规划主要包括学校办学理念、校训、办学愿景、发展目标和培养目标等。这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反映着学校改革的价值取向,指引着学校的改革方向,规定着学校的改革措施,影响着师生的行为。制订理念规划的一个核心内容是确立和重塑学校办学理念。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关于学校对教育是什么的价值判断,是对办什么样教育的基本主张,是一所学校的教育哲学、教育思想的核心表达。学校在制订规划时,必须检视学校的办学理念。比如:常州市春江实验小学,最初的办学理念是“培养有根的中国人”,后来在研讨中觉得,将“培养有根的中国人”作为学校的德育目标比较合适,而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则缺乏统领意义和上位意义。同时,还认为“培养有根的中国人”未免有点狭隘。后经酝酿,该校将办学理念改为:“办如春教育,育有根新人”。“办如春教育”,其意是办像春天一样的教育。春天,阳光普照大地、温暖人间;春雨春光润物无声;春天万物复苏,活力勃发。这些特征正是教育的追求,而“有根新人”的培养目标,则要求学生不仅扎根中国,也要胸怀世界。

又如常州市新华实验小学,原来的办学理念是“享受幸福童年”,在新一轮规划研制过程中,觉得这个理念比较空洞,又与很多学校雷同。经研究,该校将办学理念改为“践行自然的教育,孕育幸福的童年”。这样既继承了原有的办学理念,又有了新的内涵,其重心是“自然的教育”。该校地处城市边缘的农村,有一个面积颇大的生态园,学校曾被评为绿色学校,又与当地一个环保企业合作共建,这些与“自然教育”颇有联系。更重要的是,“自然的教育”的内涵不仅仅是保护生态的教育,这里的“自然的教育”,从教育方式看,是顺应天性、适应人的自然发展的教育、是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自然的教育”主张,教育不是灌输,更不是强迫和压制,教育应该自然而然。于是,这所学校有了符合教育主流理念的新的教育哲学。

当然,一个学校在制订后继规划时,未必都要修改学校教育理念,但必须结合学校实际和时代特点,对原有理念进行检视,或者对原有理念进行进一步解读。比如:常州市三井实验小学将“求原”作为学校的核心理念和学校精神。在上轮规划中,”求原“的内涵主要解释为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而在新一轮规划中,“求原”,不只是求知识的本源、不只是指探究科学规律,还包括探究人的本源和教育的本源,涉及到怎样做人和怎样做教育。也就是说,“求原”不仅是知识和科学意义上的“求真”,更是人文意义上的“求本”,实际上就是关注人的存在和教育的存在。“求原”就是让原来本然的东西还原,让本真的被遮蔽的东西呈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求原”蕴含着浓郁的当代前沿的哲学思想———存在主义思想。经这样解读,学校“求原”理念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加深刻。

三、潜心学研,提升规划的培训价值

制订规划,既是一个形成学校发展方案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习和研究的过程。

规划是一个学习过程。比如制定规划时,必须学习学校变革理论,用变革理论指导学校设计改革措施和流程,提高学校发展的科学性;必须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学校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措施的适切性;必须学习现代管理理论,提高管理改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学习现代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制订规划时还需要学习每个领域的相关理论,比如在制订教师发展规划时,必须了解教师的素养结构、教师成长的规律,必须知晓教师培养有哪些有效途径和方法等,还必须了解同类学校在教师发展方面有哪些项目和措施值得借鉴和学习,等等,这些都离不开学习。所以,规划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用迈克·富兰的话说就是“把学校从一所官僚主义的机构转变为一个兴旺的学习者的社区。”[3]

规划是一个研究的过程。首先,在进行校情分析时,需要运用一些科研方法,如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调查、统计分析等。常州市翠竹中学,为了解周围社区状况,除了实地走访、拍摄照片外,还利用了社区航拍图等。其次,要了解各领域发展情况和发展趋势离不开文献研究,为了借鉴其他学校发展经验,需要做与相关学校的比较研究。另外。规划也是确立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的重要契机,一方面科研项目是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科研项目又是学校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推手。比如:常州市实验小学,结合学校发展规划,确立并申报了《学会分享———一项促进学校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该课题先后被立项为省部级教育科研课题。常州市春江实验小学为落实学校办学理念———办像春天一样的教育,确立省级课题《基于“如春教育”理念的课堂文化建构研究》。

规划也是一个多方参与的广泛对话的过程。在规划研制过程中,很多学校会请一些专家来校进行把脉和对话,会请一些家长和社会人士来共同研讨,校内也会举办各种类型的研讨会,这些活动无疑也是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也是学校领导团队、教师和学生成长的过程。如常州市虹景小学,他们在制订规划的过程中,围绕校训“做最美的自己”组织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了广泛研讨,比如:怎样做最美的教师?怎样做最美的学生?怎样做最美的家长?等等。最后,在专家的参与下,师生对校训内涵的认识进一步提升。比如:他们认识到:“做最美的自己”是人生的根本使命,是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做最美的自己,才有智慧,才能勃发出生命的力量;做最美的自己,要学会反思,不断认识自己;做最美的自己,要确立主体性人格,要转变生存方式,遵循弗洛姆倡导的,从“占有式”生存转向“存在式”生存。期间,学校教师还研读了马斯洛的《人的潜能与价值》、爱默生的《自我依靠论》,弗洛姆的《日常生活中的两种生存方式:占有与存在》、夏中义《自我实现:重读弗洛姆与马斯洛》等多篇文章。

如果规划是一个持续的学习和研究的过程,那么,制订规划不仅是“成事”的过程,更是一个“成人”的过程,或者可以说,制订发展规划过程是学校开展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培训活动。

四、下移重心,彰显规划的管理价值

总体上说,管理有两大功能,一是形成秩序,二是推进变革。学校发展规划是对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谋划,从此意义上看,发展规划本身具有管理属性。一个好的规划,应该是推进学校管理改革,放大学校领导力的重要载体。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直接管理走向间接管理

开展“学校发展规划”活动以来,常州市教育行政部门把发展规划作为评价学校和教育投入的重要依据,比如:通过规划的论证等环节看学校改革的方向性和适切性,通过规划的评估看学校的发展度,通过对规划的审议看学校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哪些支持。如此一来,行政对学校的管理从直接管理变成间接管理,从具体管理变成宏观管理,学校也因此扩大了办学自主权,释放了发展活力。另外,教育行政部门把各条线学校考核项目尽量与学校发展规划评审进行整合,以减轻学校负担。

(二)从权力管理走向民主管理

学校制订规划是群策群力的过程,对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是放权的过程,让学校自己谋划、自己决定自己未来发展方向和路径;对于学校来说,制订规划也是对广大师生放权的过程,调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谋划学校发展。强调人人都是学校的管理者,不仅是教师还包括学生,如常州市实验初中,把学生作为学校主动发展的重要力量,成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在发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又如:很多学校积极发挥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学校规划的研制。

(三)从行政管理走向专业管理

学校教育教学具有专业属性,而传统的学校管理表现为较强的行政化色彩,是一种以等级为基础,信息从下向上流动,命令从上向下发出的“金字塔”式结构,是一种控制式的管理。这种管理能带来规范有序,却无法创造真正高品质的教育。而在制订发展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倡导给学科组长和各种项目责任人赋权,鼓励学校建立各种非行政化的专业性组织,从而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的专业智慧,整体放大学校领导力。

(四)从事务管理走向战略管理

传统意义的学校管理围着行政转,按照文件办,沉湎于具体的事务。这种管理,在时间的维度上,只立足于“现在”,认为只要干好现在的事,就会自然而然地有一个美好未来;在空间的维度上,往往只沉湎于琐碎的事务,缺乏对学校发展的整体性思考。而制订发展规划是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和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寻求和维持持久优势而作出具有长远性、全局性的重大筹划和谋略,是立足于未来的战略管理。

综上所述,制订规划的价值绝不仅仅是形成一个比较详尽的学校发展方案,而应充分关注其过程属性,发挥其过程价值,因为“变革是一项旅程,而不是一张蓝图”。[4]还需要注意的是,规划的过程性还表现在规划文本形成后。学校发展是在变动不居的环境下进行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渐变过程。在此过程中,规划只是行动的一个引领,不是行动的施工图纸,学校发展规划不同于建筑工程规划,学校发展不能机械地“按图施工”。与此相应,规划不是一经形成就不能修改,而是应该在与行动互动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从某种意义上说,规划应该贯穿于行动的全过程,甚至在行动之后,而不是仅仅发生在一个变革行动的前期。现实中对待规划有两种现象值得我们警惕,一种是把规划当成抽屉文件,制订好了,就很少问津,规划归规划,行动归行动,把规划当成“鬼话”;一种是把规划当成静止的行动蓝本,面对丰富复杂不断变化的环境拘泥于规划。这两种现象都会使规划丧失其应有的作用,削弱其助推学校发展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迈克·富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6.

[2]迈克·富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67.

[3]迈克·富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6.

价值规划 篇5

(2)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离不开科学管理,在对博物馆文物保护规划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循文物特性分库分级进行管理,以此明确账目、确定鉴定结果及确保文物保护的科学性。博物馆馆藏数量较多,因多种因素的制约,往往会出现损坏文物等情况,因此建立与健全文物保护管理体系至关重要。目前在文物保护管理中遵循的程序一般为文物接收、鉴定、登录、分类等,这样才能确保文化保护工作的顺序进行。

将计算机技术作为文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载体,要求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在其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在进行文物保护管理信息化队伍建设中必须严格按照博物馆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案、计划的制定,通过在职培训、业余进修等多种方式进行文物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以此对文物保护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有效提升。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完善组织内部结构,确保现代信息技术功能的充分发挥。

(3)作为文物保护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管理人员文物保护的意识,对文物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社会人员文物保护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尤其在在城市基础建设中,很多建设工程未走法律审批程序,也没有制定完善的文物保护措施,导致文物损坏的情况时有出现,这不仅会延缓工程建设进程,还对文物造成了破坏。基于此,在博物馆努力保护和管理藏品的同时,政府还应给予相应的支持,针对文物保护现状尽快出台相关管理条例,处理好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使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也使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传承。

3 结束语

价值规划 篇6

关键词:职业见习 生涯规划 核心价值观

一、课程背景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对公民提出了四点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教师,我们始终在思考:如何在中学阶段引导学生体验并逐步养成这些品性,使学生真切地认识到热爱本职工作、做人诚实守信和与人友善相处是一个公民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在学生今天的学习生活与其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之间架设一座学生喜闻乐见并且具有时效性的教育桥梁?

新课改过程中,北京二中以新课程所赋予的自主空间为依托,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为学生开设了上百门选修课程,并通过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以及一系列具有学校特色的品牌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开阔视野,了解社会现实,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人生涯发展规划,最终实现高中阶段的发展目标,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成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这其中,“职业见习”也从一项品牌教育活动逐步发展为一门综合实践特色校本课程。

二、课程实施

(一)“职业见习日”活动

早在2007年,我校就在高一、高二年级开展了“职业见习日”活动,并形成了学校的传统特色。通过中国五百强企业搭建的平台,为学生提供考察见习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规划意识。2011年,我校以“二中学生职业见习日”制度的形式使得这一社会实践活动规范化、常规化。每年三月或四月,在北京法制晚报及20多家资源单位的支持下,我校高一、高二全体学生在班主任和成长导师的带领下,走进法制晚报社、肯德基总部、北京市气象局、北京市珐琅厂、轻武器研究中心、北京钢圈厂、吴裕泰茶叶、龙徽酒业、120急救中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鹏程食品厂、牛栏山酒厂、盈创再生、苏宁电器物流中心、北京大发正大、顺义国际鲜花港、腾讯网、北京广播电台等单位开展以职业体验为主的职业见习活动。通过参观、授课、经验交流、亲身体验岗位,使同学们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企业运作模式和当今时代对人才的素质、学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了解职业特色和岗位要求,使同学们体验到团队协作的力量和劳动的价值,初步了解如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把自己塑造成为一名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为今后走上社会奠定基础。

(二)《职业见习》课程

1、前期准备

正如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听课质量一样,我们在职业见习前同样安排了详细的“预习任务”,以保证学生对于一整天的实践课程做好充分的思想和行动准备。

首先是校会广播。学校心理教师在广播中会向同学介绍中学阶段思考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鼓励同学们通过多种途径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珍惜学校提供的机会,在参观、交流中努力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群,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其次是班级动员,发放家长信。在家长信中,学校会简要阐明课程的意义,请家长协助引导孩子利用网络、图书等信息库,查阅即将见习的单位其人员都从事什么职业、经营哪些业务、主要特点是什么,使学生对于见习单位和职业先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并酝酿现场提哪些问题。

第三,学生处和心理教研组共同设计了“职业见习前调查问卷”,包括简短的四个问题(见附件),帮助同学聚焦思考的方向。该问卷出发前填写完毕,全部收回。

第四,心理教师提供职业访谈的大致模板,每班安排感兴趣的学生据此自拟访谈提纲,以便与相关职业人员深度交流,获得更加丰富的信息。

准备就绪,只待出发。

2、科学实施

尽管准备得很周详,来到真正的职场中,同学们还是按捺不住兴奋之情。毕竟这里与学校的氛围截然不同。

接待单位非常热情,会安排专人负责,向同学介绍本单位的基本情况,播放精彩的宣传片,供同学们了解这个单位(企业)的辉煌历史和现实风貌。

接下来是参观环节,同学们跟随引导人员观看主要车间、厂房、办公区域等,有些单位还会安排同学们现场实践参与,比如大型超市、肯德基等企业。这时,班主任和成长导师会引导同学们或认真倾听,或仔细观察,或简要记录,或抓紧提问,或抽空访谈,或全心体验……而时间,就在同学们的全情投入中悄悄溜走了。

告别每一家单位,老师和同学们都感到收获满满、谢意浓浓。

3、认真总结

作为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考察方式有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纸笔测试。学校要求同学们职业见习结束后,每人完成一份心得体会,计入学分。同时,各班还会安排、或有同学主动制作PPT进行小组、班级以及年级之间的交流展示。还有同学绘制小报,抒发感受(见附件)。

同时,同学还要完成见习结束后的调查,以此梳理、比较见习前、后思想认识的发展变化。(见附件)

不难看出,从一项德育活动,发展为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学校整合了各个方面的硬件、软件资源,周密布置、精心准备、认真落实、注重反思,从而收到了多方面的良好效果。

三、课程价值

(一)学生收获颇丰

1、让核心价值观具体、细化,可感知、可操作

通过职业见习,学生身临其境,亲眼所见,亲耳聆听,亲身参与,对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有了更为直观、恰切的认识。

关于爱国,外交官给同学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见习前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为外交官最重要的品性和能力包括“外语好,善于协调各种关系,熟悉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善于谈判、有风度”等。在走进外交部、与外交人员面对面交流后,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一名合格的外交官,其首要素质是爱国,因为他们是代表国家与别国政府、人士打交道,维护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是至关重要的。

在参观了吴裕泰茶庄、观看了景泰蓝制作流程后,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也在升温。

关于敬业,就更不用细说,同学们在鲜活的职场上看到太多的职业人拼命工作、一丝不苟,以至于有同学在体会中谈到“他们那么热爱工作,那么拼,是我没有料到的。我目前的工作就是学习,如果我有他们一半拼,我的成绩就会遥遥领先”。明天的敬业与今天的向学被紧紧联系在一起。

关于诚信友善,则更为同学们津津乐道。企业家向他们讲述了开拓市场、争取客户、行业竞争的故事,每个故事中都渗透了“唯有诚实守信、与人为善,方能做大做强、可持续发展”的道理,引发了同学的思考。一名男同学,以往人际关系总是挺紧张。见习归来,他在作业中写到:“我认为,一个在职场上厚道的人,肯定在学生阶段是不怕吃亏的。其实,只要不在小事上跟同学斤斤计较,我就不会得罪那么多人,自己也不会见天儿地不快乐。作为一名男子汉,要有大胸怀、大气量!”

上述事例令人振奋:通过“职业见习”课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尝试已显现出成效。

2、让生涯规划有理念、有方法、早动手

生涯规划的两大要点是自我探索和认识社会。学校购买并开通了“careersky高中生涯发展教育系统”,并为全体同学下发帐号和密码。通过平台测试和信息查询,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学科兴趣、性格特点、多元智能倾向以及价值观有一定了解,有助于理性选择文理,还可以了解国内各高校专业和课程信息,逐步筛选心仪的专业和学校,还能够了解社会上各种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教育背景、入行经验要求以及未来发展前景,逐步接近自己喜欢的职业群,并为之早做准备和规划。

测评再科学也只是“纸上谈兵”,“职业见习”课程则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验某种职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状态,机会实在难得。在见习结束后的问卷调查中,有80%的同学认为实地参观所得到的职业整体印象与自己先前的主观想象“有一些区别”,有10%的同学认为两者“截然不同”,另有10%的同学认为想象与现实“基本吻合”。有同学在心得中写道:“现在已是高二的我,其实离职场并不遥远,考虑一下自己将来适合干什么很有必要”;有的同学写道:“原本以为自己很适合某某工作,今天参观了一下,尤其是听完讲解,我觉得还需要慎重考虑,这样的工作环境和氛围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在见习结束后的调查中,学生还梳理了自己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素质或能力,居于首位的是沟通与合作能力,第二是创新意识和能力,第三是社会责任感,第四是时间管理能力。这样的反思效果仅凭课堂教学是难以达到的。当学生自发地将职场见闻和体验与自我发展和完善结合起来思考时,他们俨然已迈出了职业规划的第一步。

(二)教师触动很深

与学生一起亲临职场,不仅学生感到新鲜,教师的触动也非常深刻。从他们的教学反思中可见一斑:

“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社会资源对学校课程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具有学校自身无法拥有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是个巨大的课程资源库”;

“若想让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必须与课程和日常生活相结合,不能空讲道理”;

“亲临职场,尤其是行业跨度较大的那种,我感到很震撼,对于课堂里讲的知

识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和矫正,教师应有意识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与时俱进”;

“教师应先于学生多接触社会,否则课堂就只是狭隘的、一厢情愿的照本宣科”;

“我们希望学生树立人生规划意识,思考未来,不能只靠课堂内的灌输和说教,

应该多一点机会让学生接触真实的生活、真实的职场”;

“在职业见习中,我们班学生了解到有些职业虽然录用门槛不高,但要求持续学习和参加培训,他们现在比以前学习更主动了”。……

走出校园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开展综合实践,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辛苦。但是敬业乐群的他们乐在其中,为学生思想境界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体现了二中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核。

(三)家长反响强烈

以往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上重点中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考上理想的大学,进一步深造,职业生涯的话题到大四毕业时再考虑也不晚。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许多家长困扰于下述现象:孩子对自己的未来缺乏责任感,不了解自己的兴趣,依赖父母为自己选择大学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一旦进入大学或走上工作岗位后,才发现缺乏兴趣或者不能胜任工作,最终丧失了学习和工作的动力。有的家长还从媒体中了解到,每年都有少数大一新生因为不满意所考入的大学或专业、选择回到高三复读,这实在是人生的浪费!因此,家长一面渴望职业生涯方面的指导,一面又不希望耽误孩子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很是矛盾。

在职业见习课程中,我们通过前期的家长信、家校平台等途径向家长介绍课程的意义,邀请有兴趣的家长直接参与全天的课程,在见习结束的交流会上邀请家长聆听孩子的感悟,许多家长非常感动,甚至主动帮助联系下一次职业见习的基地,从怀疑这种课程是“浪费时间、耽误工夫”到全力支持。应该说,这门课程同时提升了学生和家长两方面的职业规划意识。

家长一:“对中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很有必要,很有意义。孩子越早开始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和职业,就越能及早设计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尽量少走弯路,实现自我价值,使自己拥有一段精彩的人生。”

家长二:“在许多发达国家,职业生涯指导是从幼儿园开始的,贯穿了小学、中学和大学,通过职业模拟、看录像、实际尝试操作等各种方式,使孩子从小就对自己和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整个求学阶段都在为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上做准备。孩子们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会主动自觉地参加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活动、职业体验和兼职工作。我认为二中的课程非常有意义。”

四、课程反思

认识职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了解自己也是一个长期、甚至终身的过程。“职业见习”课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见习中得到的对某种职业的直观印象,还需要今后不断的探索和体验,收集关于该职业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学校也应进一步安排更多的相关活动、以及通过课程渗透,帮助学生进行持续的职业探索和职业体验,亲身感受自己是否真正喜欢并适合这样的职业,并在探索和体验的过程中锻炼自己查找信息资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总之,要借助这一过程,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结语

人生,因规划而精彩;价值观,在体验和实践中获得认同。我们毋须让学生“禁锢”在课堂里,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教育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课本,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我们相信,如果学生通过丰富的课程了解了自己,锻炼了能力,开发了潜能,了解了社会,他们的精神世界必定是丰盈而充实的,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也必将是幸福的。

参考文献

[1] 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 侯志瑾,伍新春.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1月.

[4] Shaffer著,邹泓译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7月.

附件1

《职业见习》前期调查问卷

姓名 性别 班级 学号

1 我们即将见习的单位是

2 在我的想象中,这里的员工每天主要的工作是(请简要描述干哪些事)

3 我认为这里对于员工学历的要求是(高中 大学 硕士 博士)

4 我认为,这种职业对员工素质(专业能力、身体条件、性格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请具体描述)

附件2

《职业见习》后期调查问卷

姓名 性别 班级 学号

1我们见习的单位是

2通过见习,对该职业的整体印象与我先前的主观想象

A基本吻合 B有一些区别 C截然不同

3 见习中我印象最深刻、最使我震动的是

A工作环境 B员工精神面貌 C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 D其他

4我意识到,除了书本知识,还应该为未来职业生涯培养一些其他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对于我来说,最需要加强的是

A沟通能力 B合作能力 C认真踏实、关注细节的能力

D社会责任感 E创新意识和能力 F时间管理能力 G身体素质

H其他

价值规划 篇7

一、开放档案的价值实现原则分析

档案的价值在于将客体进行主体化, 只有得到使用, 档案才能够发挥其潜在的价值, 并将这种价值转换为实际价值, 发挥档案本身所应具有的作用。在利用开放档案进行价值实现时应该依照如下几方面原则进行设计, 以保证整个过程的稳定、安全、可控, 能够真正实现开放档案的价值。

(一) 优化数据收集与分析, 增强开放档案的价值性

档案开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要求较为苛刻的工作, 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与开放档案环境相匹配的工作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有效的档案开放, 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开放档案的实用价值。故在规划与设计开放档案的价值实现时, 应该及时、客观、准确的对现有开放档案的环境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 利用所收集的环境信息属性指导档案价值实现的设计思路和规划方案, 使之与客观条件相匹配, 以期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二) 提升档案用户的使用价值与使用体验

档案用户获取和使用开放档案的目的无外乎是达到自己预期目标或得到某种有利于自己的效益, 在这个过程中, 用户希望消耗尽量短的时间和精力来达到较高的使用效率。这就要求在实现开放档案的价值时考综合考虑用户的使用体验和自身价值体现。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逐渐向多元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为档案信息的管理和利用提供了更加灵活和高效的途径。因此在设计实现开放档案的价值线路时应该综合利用多种先进技术, 将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应用特点与管理方式进行有机结合, 满足开放档案的多层次、多元化使用需求。

(三) 缩短响应速度

时效性在档案价值的实现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档案的价值是具有时效性的, 超出一定时限就会失去对某些用户的价值。这就要求在进行开放档案管理的规划和设计时要保证档案的时效性, 提升对社会档案需求的响应速度, 保障开放档案可以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此外, 缩短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响应速度也是信息环境下的发展要求, 可以有效提高相关管理单位的市场竞争力, 提升档案价值。

二、开放档案价值实现线路的规划与设计分析

综合分析上节中提到的开放档案价值实现原则可以确定以下两种线路规划和设计方案。

(一) 前馈式开放档案价值实现

这种价值实现方式主要是利用所收集的相关信息对未来的档案管理活动的方式进行预测或制定, 对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当今社会环境特别是对于时效性要求较强的档案管理环境具有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 不同单位或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 人们对开放档案的使用要求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对开放档案的管理进行规划和设计确保其价值实现, 就必须快速响应新需求, 对自身状态进行调整, 适应来自多方面的挑战。

前馈式档案价值实现线路恰好可以满足这种发展要求, 其以外部环境的要求与变化为导向, 指导相关单位或者工作人员根据这种导向和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策略, 然后根据实际环境的变化进行自我适应性微调, 确保开放档案的价值实现处于较高较好的水平。

其实现流程为:1.相关档案管理机构首先根据开放档案的使用环境制定相应的调查内容向档案使用用户进行调查, 通过调查分析现有的阻碍或需求, 进而识别和确定规划思路和设计目标。2.之后, 根据设计目标和规划思路制定适当的执行策略, 在符合实际管理和应用条件的前提下应用新的、适当的理念和方案去观察问题、理解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3.最后对工作内容进行整理和完善, 综合分析各方面影响因素, 寻找适当平衡点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开放档案价值规划和设计方案。

(二) 反馈式开放档案价值实现

相较于上一价值实现方式而言, 本方式是以开放档案形成后的反馈以及新需求作为指导, 优化和完善现有的开放档案价值实现的一种管理方式。

该方式下, 相关档案管理机构会根据自身管理状态对档案用户的多种需求进行分析和归纳, 然后指定一个现阶段符合用户需求的规划目标, 进而根据该目标对现有的开放档案中所蕴含的信息资源进行挖掘、整合, 综合提炼出符合档案机构自身预期的档案服务体系供用户使用。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对该服务体系进行实施评价, 比较实际效果值与理论目标值之间的关系, 若两者相符合, 则说明该开放价值实现方式有效可行, 若存在偏差则收集用户反馈信息, 针对性地对现有方式进行优化和完善, 不断提高开放档案所能够实现的价值。

摘要:开放档案的使用价值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其价值实现线路的规划和设计。符合社会需求的档案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档案的时效性, 充分发挥开放档案的价值, 促进开放档案管理的长远发展。本文分析和归纳了规划和设计开放档案价值实现时所需遵循的原则, 进而就前馈式和反馈式两种规划线路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开放档案,价值实现,规划线路

参考文献

[1]宋雪雁.我国开放档案价值实现路线设计[J].档案学研究, 2012 (3)

[2]彭坚.论信息自由与开放档案[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8 (3) .

价值规划 篇8

然而, 我国绿色交通发展起步较晚, 理论研究和政策扶持方面尚不完善, 绿色交通体系建设仍处在初级阶段。然而, 绿色交通评价体系是绿色交通发展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是衡量绿色交通发展好坏的标尺, 也是绿色交通发展理论与实现方式的有效结合[1]。因此, 本文立足于绿色交通理念, 确定绿色交通评价指标, 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 并采用价值函数法计算指标得分。

1 绿色交通的含义

绿色交通是指以降低交通出行对环境影响为目的, 同时强调发展低碳、节能的城市交通系统。

绿色交通系统主要包括步行出行、自行车出行、公交车出行以及轨道交通出行等。通过不同出行方式的有效衔接, 提高“绿色交通”的使用率, 以达到缓堵、节能、减排等目标。绿色交通绿色、低碳、环保的特点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2 构建绿色交通评价指标体系

2.1 绿色交通规划的评价原则

(1) 满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最大限度地降低出行能耗和排放;

(3) 提高出行满意度。

2.2 绿色交通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交通规划不同于传统交通, 其要综合考虑交通功能、环境保护以及社会的综合效益, 因此建立以下评价指标体系, 如图1所示。

2.3 指标权重的确定

采用专家法确定功能性指标、环保性指标和社会性指标的权重值, 分别表示为α, β, γ。

2.4 指标的标定

上述评价体系当中, 既有定性指标, 如居民出行满意度等, 又有定量指标, 如绿色交通分担率等;同时, 既有正向指标, 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 又有逆向指标, 如而噪声污染等, 因此, 应对指标进行同趋向预处理。

另外, 应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以解决取值范围和量纲不同的问题。最后, 为了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应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2.4.1定性指标的定量化处理

对于定性指标, 将数值0~1划分为4个区间, 即为[0, 0.1]、[0.1, 0.4]、[0.4, 0.7]、[0.7, 1], 依次对应了四个等级——差、中、良、优。以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为例, 见表1。

2.4.2定量指标标准化

对于定量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采用线性插值法, 求解步骤如下所示:

(1) 定义理想值, 设定为1.00;

(2) 定义极不理想值, 设定为0.00;

(3) 线性插值法。

在本评价体系当中, 根据分段函数确定各指标的标准化值。以道路绿化率为例, 当道路绿化率的实际值m小于或等于0.5时, 其标准化值M为0;当其实际值m大于0.9时, 标准化值M为1。具体如式 (1) 所示:

其中, M为标准化值, m为实际值。

3 绿色交通规划评价

3.1 评价方法的分类

目前,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系数法和价值函数法等。其中, 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的抽象过程“数学化”的分析方法。它的优点是只需较少的数据信息, 适用于复杂的决策性问题[3]。但主观随意性较强, 结果不易令人信服。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考虑了决策过程“模糊性”特点的方法, 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但指标数量较大时, 会产生超模糊现象, 分辨率较差[4]。灰色关联系数法是量化动态发展趋势的方法, 通过分析曲线近似度来得到因素之间的数值关系, 但无法确定是正关系还是负关系[5]。

价值函数法首先计算系统内部各指标的相对权重以及系统的价值, 进而通过加权法计算得到综合指标。该方法具有操作、计算简单等优点, 但如何确定各单项指标的权重成为价值函数的一个难点问题。

3.2 评价方法的选取

由于绿色交通规划评价指标同时包含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 并且正逆双向结合, 因此本文采用价值函数法。其表达式可用式 (2) 表示:

其中, F为城市绿色交通综合评价指标值;α, β, γ代表功能性指标、环保性指标和社会性指标权重; (x1, x2, x3) 代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指标、交通路网负荷指标和绿色交通分担率指标值; (y1, y2, y3) 代表噪音污染指标、尾气污染指标和道路绿化率指标实际值; (z1, z2) 代表居民出行满意度指标和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值。

3.3 评价结果分级

本文将城市绿色交通综合评价指标值F划分为5个取值范围, 即为[0, 0.20]、[0.40, 0.60]、[0.6, 0.8]、[0.8, 1.00], 分别对应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较差等5个等级, 具体划分标准见表2。

3.4 案例分析

(1) 采用德尔菲法确定:

目标层各指标 (功能性指标、环保性指标、社会性指标) 的权重分别为:0.45, 0.30和0.25;

因素层各指标的权重向量分别为:

(2) 根据式 (2) 对某市的绿色交通规划的评价得分进行计算, 即

查表2可得, 该市城市绿色交通评价等级为良好, 具体数值见表3。

4 结语

绿色交通作为缓解城市交通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 已经成为交通规划当中的重点环节, 因此, 建立合理的绿色交通综合评价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的价值函数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 但是各指标的权重取值相对困难, 因此, 在接下来的研究当中, 可以进一步选择其他方法进行评价, 对不同评价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

参考文献

[1]王珍珍.城市绿色交通评价指标及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2012.

[2]蒋育红, 何小洲, 过秀成.城市绿色交通规划评价指标体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31 (9) :1399-1402.

[3]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88.

[4]祝金荣.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并购目标决策[J].工业技术经济, 2006, 25 (1) :23-30.

价值规划 篇9

关键词:大规模风电,风电接入,价值规划,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

0 引言

2012年8月上旬,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显示, 到2015年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0GW, 到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50GW, 风电装机比例为8.5%[1]。根据中国风能资源分布特点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已分别在甘肃、新疆、河北、吉林、内蒙古、江苏、山东、黑龙江等8个风能资源丰富的省 (自治区) , 规划建设9个10GW级风电基地。

本文中, “大规模风电”特指规划装机容量达到或超过10GW的风电。这些10GW级风电基地在影响电网的电压稳定、频率稳定、潮流分布等的同时, 也给电网规划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文献[2]采用机会约束的形式在输电系统规划中考虑了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 文献[3]计及风电的全年时序数据建立了输电网有功和无功功率扩展规划模型, 文献[4]构建了以投资成本最小和弃风惩罚与切负荷量之和最小为目标的输电系统两层规划模型, 文献[5]建立了概率输电网规划模型。但这些研究大都以传统投资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之一, 缺乏对风电经济性的深入分析。

随着电网各利益群体市场化, 传统地以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的规划忽视了后期电网维修、翻新以及报废等诸多环节, 存在着短视性。另外, 大规模风电接入对输电网规划除了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因素以外, 也带来了多方面效益, 但这些效益在社会上还没有得到全面的认识, 因此, 仅以成本为目标的传统规划容易造成尽量少建厂、少出线的规划结果。在此背景下, 从收益最大化角度探讨大规模风电接入下的输电系统规划模型和方法, 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大规模风电接入前景

中国风能资源丰富, 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据国家能源局组织中国气象局等单位开展的最新风能资源普查成果初步统计, 陆上离地10 m高度风能资源总储量约4.35 TW, 其中技术可开发量为297GW, 潜在技术可开发量约79GW。另外, 海上10 m高度技术可开发量约为750GW, 全国10m高度技术可开发的风能资源总储量超过1 000GW。

中国有两个风能丰富的地区:北部地区风能丰富带和沿海及其岛屿风能丰富带。华东地区是国内沿海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其风电项目基本集中在江苏沿海风电基地的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 并且距离长三角负荷中心很近。按照“大中小、分散与集中、陆地与海上开发相结合”的思路发展, 江苏沿海的风电基地近期将优先开发陆地风电, 并重点挖掘潮间带和近海风电开发潜力。根据华东电网“十二五”主网架滚动规划报告, 2015年江苏省规划风电装机容量达6.98GW, 2020年该地区的风电接入装机容量约为10.38GW, 建设重点为江苏如东、东台、大丰、启东等风电场。而福建、安徽、浙江、上海等省 (市) 风电大多为分散式接入220kV及以下网络, 且部分省 (市) 风电装机比例相对较小, 其风电装机容量分别为4.723, 0.206, 2.98和0.38GW。到2020年, 华东电网风电装机容量约占总装机容量的3.5%。为了考虑大规模风电对价值规划的影响, 可将各省 (市) 风电统一等效接入所在地区的500kV节点, 等效接入情况如表1所示。

2 输电系统价值规划方法

2.1 价值规划原理

在政治经济学中, 价值指的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一般属性。价值的大小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的, 它是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变化的绝对量值[6]。价值规划中的价值概念不同于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概念, 它是研究对象的功能 (即效益) 与费用 (即成本) 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量度为比值关系, 也可以量度为差值关系。

比值关系得出的价值表示了单位费用可以获得的单位功能, 尤其适用于费用与功能这两者量纲不一致的情况;差值关系只能用于两者量纲相同的情况, 得出的价值表示了净收益的大小。针对输电系统规划, 本文采用差值关系来量度价值的大小。

显然, 价值规划不仅要考虑包括电网的架设、运行、维修直至报废全过程中的成本, 也要考虑在全过程中的效益。通过全过程中的资金投入与产出, 综合分析电网规划是否达到最优化。

2.2 输电系统全寿命周期成本

为了计算全过程中的电力成本, 同时全面考虑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国内外学者逐渐将全寿命周期成本 (life cycle cost, LCC) 技术引入电力系统规划中[7,8]。LCC是在产品寿命周期或其预期的有效寿命期内, 产品设计、研究和研制、投资、使用、维修及产品保障中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一切直接、间接、派生或非派生的所有费用的总和[9]。

传统的经典LCC费用分解结构包括投资成本 (CI) 、运行成本 (CO) 、维护成本 (CM) 、故障成本也称惩罚成本 (CF) 、废弃成本 (CD) [10,11]。本文参考文献[11]采用3维LCC层级模型计算输电系统的LCC, 如式 (1) 所示。由于针对的是输电系统扩展规划, 因此, 主要考虑输电线路这一设备的LCC。

式中:Cdl, i′为设备i的设备级成本折算到当前年的值;Csl′为系统级成本折算到当前年的值;Cexter′为外部环境成本折算到当前年的值;nij为线路i-j间实际增加线路的条数;CI, ij为折算到当前年的线路i-j的购置成本和安装调试费用;Cother为折算到当前年的设备级成本中除投资成本外的其他所有成本;Ω为可增线路集;T为时间维度的阶段数;nc为元件维度的设备数。

在设备级[12]中, CI为线路购置成本和安装调试费用;CO为线路运行损耗成本, 可以通过潮流计算获得;CM为单个线路故障时的校正维护成本和预防维护成本, 预防维护成本可以通过预防维护频率乘以每次预防维护成本获得, 校正维护成本通过综合故障率乘以每次校正维护成本获得;CF为单个线路故障时的故障成本, 可以通过计算单重故障后的电量不足期望值来表征;CD包括由于扩建导致的旧设备报废处理费用, 以及旧设备替换时的残值回收, 其中残值回收以负值考虑到CD中。

在系统级[12]中, CI包括规划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成本、土地改造购买成本等;CO为新建线路对应的人工成本;CM为两条线路同时故障时的校正维护成本, 可以通过两条线路的综合故障率乘以每次校正维护成本获得;CF为两条线路同时故障时的故障成本, 可以通过计算两重故障后的电量不足期望值来表征。

外部环境成本[13]主要指线路的电磁辐射、噪音等所带来的影响。对这些影响的量化可采取以造成环境损害的价值作为计量基础, 所得到的环境成本即为损害成本。当损害成本较难衡量时, 可以采用典型参数比例值的方法获取。

2.3 输电系统财务效益

财务效益属于传统经济学评估[14]范畴, 输电系统的财务效益主要指输电系统扩展促进输电能力增强、供电量增大而直接获得的电价收入。那么可定义财务效益Ewpt为:

式中:st为增售电量;pt为过网电价。

注意到当前对财务效益的计算均建立在传统电网收益模式的基础之上, 对于电网公司而言, 购售电量侧电价均由国家制定标杆电价, 因此pt一定。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推进, 电价可能随着环境、地点、季节等各种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st也可能由更准确的过网电量增量替代, 那么式 (2) 的计算就比较复杂。

对于规划而言, 未来电网的售电量是无法预知而需要预测的。传统的参数预测方法主要有3种:参数法, 如线性回归法和趋势外推法;类比法, 主要是针对历史数据缺失严重的情况, 或者数据收集困难的情况;工程法, 按照分解结构从基本的单元开始计算, 自下而上逐项将整个售电量计算得出。

本文拟采用参数法对规划年的电网售电量进行预测。2007年至2011年华东电网售电量分别为629.899, 680.231, 724.171, 842.984, 921.9TW·h, 通过拟合售电量曲线, 建立售电量增长的数学表达式, 即可获得2020年的增售电量。

2.4 输电系统价值规划模型

本文建立的大规模风电接入的输电系统价值规划模型, 以收益最大为目标。收益目标中一方面用LCC代替传统的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 使得成本所包含的内容更加完善, 规划结果也不再是单纯考虑短期投入的结果;另一方面又纳入了考虑风电接入的输电系统财务效益。注意到相比于财务效益, 大规模风电接入的环保效益更为显著, 但此效益并非电力企业能够直接获得的收益, 因此下一节将单独分析计算环保效益, 为规划方案的评价提供参考。显然价值规划是同时考虑成本与效益的综合规划方法, 两者之间如何达到平衡是价值规划的意义所在。输电系统价值规划数学模型为:

式中:式 (3) 为收益最大目标, n为阶段数, CLCC和Ewpt可以分别通过式 (1) 和式 (2) 计算得到, 由于CLCC是折算到当前年的值, 因此Ewpt同样也要折算到当前年;式 (4) 为可架线路走廊的架线数目约束条件, 为架线数目最大值;式 (5) 为线路限值约束, 采用机会约束[15]的形式, Pr (·) 表示事件成立的概率, α为设定的N安全下的线路越限概率数值, 为支路i-j间的有功功率, fij为支路i-j间单条线路的有功传输极限, n0ij为支路i-j间原有线路的条数;式 (6) 为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约束, 分别为节点支路关联矩阵、正常情况下的支路有功功率列向量、发电机有功出力列向量, 为预测得到的负荷有功功率列向量, 为风电有功出力列向量;式 (7) 为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约束, γij为支路i-j间单条线路的导纳, θi和θj为节点i和j的相角;式 (8) 为除风电以外的所有发电机出力限值约束, 为发电机有功出力上限列向量;式 (9) 为风电机组出力限制, 为风电有功出力上限列向量;正常和N-1情况下均需满足式 (5) 至式 (9) 。

为了应对大规模风电接入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本文建立的价值规划模型允许所形成的规划方案在某些比较极端的情况下线路可以过负荷, 但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必须小于某一置信水平。

2.5 大规模风电接入的环保效益

相对于输电系统的财务效益, 大规模风电并网的环境效益更加明显。本节将从风电接入减少相应的温室气体、污染物排放的角度, 构建风电接入环保效益的估算方法, 分析风电的节能减排环保效益。

风力发电是无污染的绿色发电方式, 风力发电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为0, 风电减少环境损失主要来自风力发电引起的污染物排放减少。大规模风电接入的环保效益定义为风电接入替代常规电源取得的减少环境损失。

风电减少第i种污染物排放的数学模型为:

式中:Δqi为风力发电引起的第i种污染物排放减少量;t0和t为选择的减排时间点;ηGi和ηGw分别为传统发电和风力发电的污染排放特性, 其中风电的常规污染物排放为0, 即ηGw=0。

因此, 可以得到风电减少的环境损失费用:

式中:N为污染物排放的种类;λi为第i种污染排放物的环境价值。

查阅资料可得主要污染物SO2, NOx, CO2, CO, 粉煤灰, 炉渣, 悬浮颗粒物 (TSP) 的环境价值分别为6, 8, 0.023, 1, 0.12, 0.1, 2.2元/kg[16,17]。

3 华东电网输电网价值规划

本文以2012年华东电网500kV网架为基础, 结合华东电网“十二五规划”主网架滚动报告, 进行2020年华东电网500 kV输电网的价值规划。2020年华东电网500 kV电压等级以上节点300个, 其中500 kV节点285个, 特高压节点15个;500kV线路走廊383条, 特高压线路走廊23条。

本文采用基于淘汰相似结构机制的改进小生境遗传算法 (INGA) [11,18]对规划模型进行求解, 同时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对不确定因素进行模拟。INGA的基本流程包括初始化、选择操作、交叉操作、变异操作、保留精英策略及改进小生境遗传操作, 能够较好地避免算法早熟和非全局收敛。为了进行比较, 本文分别针对以下3种场景, 得到3个不同的规划方案结果。

场景1:价值规划。该场景按照第2节中的内容进行规划, 2020年华东地区风电汇流站共接入容量为18 669 MW的风电。

场景2:基于传统成本最小的规划。同样考虑18 669 MW的风电接入, 但从传统成本最小的角度进行华东电网2020年规划。规划模型如式 (4) 至式 (9) , 目标函数式 (3) 用式 (12) 代替。

场景3:仅基于文献[11]的LCC输电网规划模型, 并没有考虑2020年华东地区风电汇流站的接入容量。

3种场景下得到的3个方案比较结果汇总如表2所示。其中, 以江苏风电基地接入华东电网为例, 到2020年, 江苏风电基地可提供上网电量为23.9TW·h, 如以火电为替代电源, 按火电标准煤耗340 g/ (kW·h) 计算, 每年节约标准煤812.6万t, 折合原煤约1 136万t, 相应每年可减少多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其中减少SO2排放量约15.62万t, CO排放量约2 156.96t, CnHn排放量约881.07t, NOx排放量约8.87万t, CO2排放量约1 927.2万t, 灰渣排放量约249.52万t。此外, 每年还可节约用水, 并减少相应的废水排放和温排水。计算得到, 风电接入每年带来的环保效益约为23亿元, 折算到当前年, 环保效益约为239.99亿元。

对比可知, 传统规划目标与价值规划目标的作用是不一致的, 或者说不是始终保持一致的, 这一结论对实际电网规划运行具有参考意义。深入分析发现, 当线路投资成本较大时, LCC成本不一定大, 反之亦然, 从而直接导致与价值规划目标的不一致。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当网架可靠性高、切负荷量相对较小时, 故障成本也非常小, 那么线路投资成本的大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说明LCC的大小, 它与LCC的趋势保持一致。然而, 当网架可靠性不高、系统的切负荷量变大时, 由此产生的故障成本也较大, 对LCC的影响显著, 虽然线路投资成本较小, 但对应的LCC可能很大, 因此, 此时从LCC的角度来看, 线路投资成本较小的方案并不是较优规划方案。方案3仅从成本的角度上看是最优的。但是, 方案3财务效益小于方案2, 其收益也小于方案2, 这是因为方案3的收益中不再包括由风电接入带来的效益, 其价值大大减少。显然, 方案1从价值规划的角度优于方案3。基于方案1, 附录A表A1给出了LCC的设备级、系统级、外部环境成本的各分项数据;附录A图A1给出了基于输电系统价值规划的华东电网2020年500kV网架地理接线图。

此外, 可见风电接入对环境影响是比较大的, 可获取较高的环保效益。在节能减排的背景下, 大规模风电接入所带来的环保效益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 因此应积极鼓励清洁能源的接入, 为全社会创造更多的效益。

4 结语

本文提出了大规模风电接入的输电系统价值规划方法, 在深入分析输电系统LCC和财务效益的基础上, 建立了价值规划数学模型。该模型以收益最大为目标, 约束条件考虑了N和N-1安全, 同时采用机会约束的形式考虑了大规模风电接入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华东电网2020年500kV输电网价值规划的算例分析显示, 价值规划模型要比仅考虑线路投资成本或运行成本的传统规划模型更为完善, 对实际电网规划具有指导意义。同时, 大规模风电接入能够带来较高的环保效益, 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

价值规划 篇10

我国已进入快速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城乡统筹的不断完善, 越来越多的城市功能需求正在向乡村地区快速拓展, 特别是大城市在其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的过程中, 将大量的旅游休闲功能都附加在乡村地区。面对乡村旅游多元化的发展机遇, 以农业为基础的传统乡村功能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现有乡村空间结构也将随之发生转变, 一般镇、中心村、自然村的发展结构必将被打破。为了适应乡村旅游的快速增长, 必须结合乡村的特点从旅游资源开发角度对传统乡村空间结构进行调整, 重新确定发展重点, 挖掘新的乡村价值体系, 完成乡村价值的整体重构。

1 乡村地域空间的传统价值

乡村是指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乡村以农业产业即第一产业为主, 土地是农业的基础资源, 包括各种农地、林地、园艺和蔬菜粮食生产等, 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观, 跟人口集中的城镇比较, 乡村地区人口呈散落居住。

农业功能是乡村基础价值, 农村土地资源的功能与属性, 是指土地资源作为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农村的生活资料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乡村的农业功能处于不断完善与发展中, 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农业发展都会经历一个从快速增长到衰退的过程, 现代化过程中都需要解决农业农村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1]。

2 旅游视角下的乡村功能重构

实现农村发展的成功转型, 是所有国家和地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一个必经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中, 众多城市问题不断加剧, 人口剧增、资源危机、城市雾霾、环境恶化等城市病困扰着城市居民, 给城市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也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休闲旅游方式。人们开始向往具有开阔郊野空间、优美自然风格、浓郁乡村风情的乡村地区。乡村的开阔空间、优美环境及乡土文化可以满足城市游客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渴望, 乡村旅游得到了更多旅游者的青睐, 这已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契机。

从城乡统筹的角度来看, 乡村旅游地应随着其功能的演变也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不能再从单一角度审视乡村旅游地的地域功能, 应该从观光农业、历史文化、生态保育、旅游休闲和生活宜居等多方面对乡村旅游地进行价值和功能的重构。

2.1 乡村旅游地的观光农业功能

农业是乡村的基础, 乡村旅游需要依托观光农业的发展, 同时乡村旅游的开发也会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乡村旅游应该在保护基本农业耕种前提下推动生态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 积极发展多功能、高度集约化的现代农业, 以适应乡村旅游的发展, 推动特色农园、花卉农园、大地景观等农业发展形态。

2.2 乡村旅游地的休闲体验功能

乡村旅游是城乡休闲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发挥乡村景观和农业的多样性、美学价值和休闲功能, 科学合理地开发休闲体验功能, 将乡村发展成为休憩度假的重要场所[2]。结合特色农业重点发展休闲体验特征的采摘园、农事体验园、休闲农场等乡村旅游功能。

2.3 乡村旅游地的文化展示功能

乡村文化代表着乡村历史的积累和沉淀, 具有独特的识别性。相对于城市文化, 乡村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田园耕地、乡村民居、手工艺术、乡土饮食构成了乡村的物质文化;礼仪制度、人居空间、宗法制度等构成了乡村制度文化;节日庆典、家庭生活等构成乡村精神文化。积极保护乡村文化, 避免乡村文化受到城市文化的强烈冲击, 导致乡村走向庸俗化、商业化、城市化是保护乡村价值重要内容[3]。

2.4 乡村旅游地的生态保育功能

乡村农业本身是区域生态系统的有机构成部分, 乡村的“山水田园”空间要素是区域重要的生态屏障, 是区域生态系统建设的重点空间。乡村生态系统中的斑块、廊道、基质结构要素应纳入城乡生态建设体系当中, 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系统。乡村空间作为绿色开敞空间, 一般具有生态环保、防护缓冲、户外活动等综合服务功能。乡村生态空间建设成为绿色开敞空间, 将使生态空间更为综合更为全面。应根据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区位特征, 重点培育森林、山地、河流等旅游空间, 发展乡村营地和休闲体育等特色内容。

2.5 乡村旅游地的生活宜居功能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大背景下, 乡村旅游对宜居乡村的建设在不同方面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乡村地区的宜居性是农村就地城镇化重要途径。建设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完善配套设施的农村社区, 有利于促进乡村地区接受中心城区人口和居住空间的外迁, 随着农村土地制度的深度改革, 将更有利于乡村地产新模式的发展。

3 乡村旅游地规划实践

3.1 项目概况

沈北新区共七个涉农街道, 即黄家街道、石佛寺街道、兴隆台街道、马刚街道、清水街道、尹家街道和财落街道, 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 涉农人口约9万人。其中, 村庄建设用地约37平方公里, 人均村庄建设用地400平方米。2014年农业增加值实现32.7亿元, 农民人均收入约1.77万元。

3.2 资源分析

3.2.1 交通便利, 区位条件得天独厚

沈北新区位于沈阳市中心城区北部, 沈康、沈哈高速公路贯彻全境, 与沈阳中心区交通联系便捷, 纵向道路主要有101、102、203国道, 107省道和四环快速路横跨全区。沈北新区位于沈阳“半小时经济圈”, 半小时车程可达沈北全境, 具有都市观光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 是沈阳都市区范围内区位条件最优, 生态环境最好, 最适宜发展都市休闲旅游的区域, 是服务于沈阳市民的绝佳旅游目的地。

3.2.2 青山绿水, 自然条件优势突出

山水林田等自然要素丰富。拥有辽河、蒲河、九龙河、长河、左小河、洋长河六条河流, 水网密布, 滨水岸线曲折悠长;东部棋盘山余脉山地众多, 帽山、怪坡等山林叠翠。

3.2.3 历史文化, 地区内涵独具特色

辽金文化、满清文化等历史文化, 锡伯族、满族、朝鲜族等民族文化, 佛教等宗教文化源远流长, 底蕴丰厚, 极富地域特色。

3.2.4 农林牧渔, 农业发展资源丰富

一是沈北新区坐拥北纬40度 (辽蒲胡同) 黄金水稻种植区, 土地肥沃, 良田遍野, 近年来形成“清水大米”等地理标识产品和“蒲兴”禽畜产品等驰名商标;二是通过土地流转与涉农产业延伸, 成为全国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土地流转率达到70%以上。 (图1)

3.2.5 遗址景区, 旅游要素基础雄厚

全区现有双州古城遗址、七星山碉堡群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15处。七星山、怪坡等风景区和各类旅游景点15处。旅游体系初步建立, 稻梦空间、薰衣草庄园等特色农业观光项目成为新亮点。

尽管上述发展条件优势突出, 但总体来看, 沈北新区涉农街道仍面临着发展不均衡、资源利用不充分、发展重点不明确等现实困境。如何利用好优势资源, 创新发展思路是全区优化空间布局的重要任务。

3.3 基于乡村旅游的目标定位

紧密围绕我区资源禀赋、涉农产业特点, 重点培育大都市观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将涉农七街道建成为以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和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为特色的生态田园新都市。

通过旅游业发展将旅游产业打造成沈北新区战略性支柱产业, 进而推动沈北新区传统产业转型、激活相关要素整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致富。近期2020年, 年游客接待量达到990.72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达到69.35亿元;远期2030年, 年游客接待量达到1664.78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达到216.42亿元。同时, 根据沈北新区游客人均次消费水平, 辽宁省 (沈阳市) 游客人均次消费水平测算, 设定旅游人均消费逐步增长。到2020年, 沈北新区游客规模将达到990.72万人, 旅游收入69.35亿元;到2030年, 游客规模将达到1664.78万人, 旅游收入216.42亿元。

3.4 乡村空间总体规划布局

3.4.1 空间结构

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和都市农业, 以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先导区、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辽沈地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为发展目标, 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健康休闲、农业观光, 全面促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提升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规划总体上打造“一带一路”的发展格局。 (图2)

观光农业发展带:结合省道107, 贯穿沿线尹家、兴隆台、石佛寺、黄家、财落、清水和马刚, 打造特色种植、有机水稻、高效农业、绿色林牧四大农业片区, 形成沈北都市现代观光农业发展带。

山水风情旅游路:以规划旅游大道为依托, 贯穿沿线尹家、兴隆台、石佛寺、黄家、清水台和马刚街道, 打造乡村休闲、七星文化、辽河湿地、怪坡娱乐、山旅风情五大旅游组团。总体形成东部依托森林山地景观资源, 西部展现辽河湿地景观的旅游路。

3.4.2 空间布局

按照空间布局完善、产业分布合理、区域功能清晰、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优美的要求, 科学划定全区功能分区, 明确区域功能定位, 统筹安排建设用地, 依托“一带一路”的总体空间布局, 形成全区涉农街道的镇村布局体系, 构建风情镇———特色村 (即7+21) 两级体系, 促进镇村合理布局、产业互补发展、产城良性互动、人口梯度转移, 推动区域间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

“风情小镇”:规划七个风情小镇。其中黄家、石佛、兴隆、马刚为生态旅游型;尹家、清水为都市农业型;财落为产业综合型。

“特色村庄”:规划打造拉塔湖、腰长河、孟家台、曙光、中寺、盘古台、营盘、依路等共21个特色村庄。

3.5 乡村特色价值的规划指引

总体功能以“东山西水”为特征。东部山林经济区:马刚、清水两街道重点依托东部“山、林、蕴”等山林资源特色, 形成旅游休闲和农业产业服务片区。西部水乡经济区:石佛、黄家、兴隆、尹家四街道重点依托西部“水、田、色”等渔米资源特色, 形成旅游体验和特色农业种植片区。

黄家打造“水之源”主题功能。围绕辽河、长河、左小河、万泉河、洋长河及西小河六大水系资源, 形成“六水汇黄家”的特色景观, 优化全域滨水区生态环境, 依托水稻、渔业等农业特色, 重点发展湿地观光旅游, 营造具有文化水乡氛围的旅游乡镇。

石佛打造“文之蕴”主题功能。围绕独特的“六大文化”资源, 即辽金文化、锡伯文化、田园文化、山水文化、宗教文化及军事文化,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 深挖文化内涵, 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为依托, 重点发展文化旅游项目, 打造历史文旅风情乡镇。 (图3)

兴隆打造“民族风”主题功能。围绕锡伯故里的民族地域特征, 结合盛京城锡伯族人民西迁原点的历史事件, 全面展示和传承锡伯族民族风情与历史文化, 使兴隆台成为锡伯族人民寻根祭祖的故乡, 打造中华锡伯第一镇。

马刚打造“山林境”主题功能。围绕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的山林资源, 以满族风情、祈福文化为民俗特色, 打造山旅休闲风情乡镇。

尹家打造“田园色”主题功能。围绕优质水稻资源, 推进农业家庭农场发展模式, 结合花卉观赏、水果采摘等特色农业开展农事体验活动, 打造田园风光主题的农业观光型乡镇。

清水打造“农科园”主题功能。围绕高效设施农业产业, 结合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物流及农业科技研发, 打造现代农业服务型特色乡镇。

财落打造“产业镇”主题功能。围绕产业及交通资源, 发挥区位优势, 承接城区产业转移, 打造近郊综合型乡镇。

4 结论

规划以实践为基础从观光农业、生态保育、休闲体验、文化展示、宜居生活五大方面对乡村旅游地的价值功能进行分析, 围绕旅游资源挖掘, 提出全新的乡村发展思路, 构建适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空间结构, 提炼出旅游地规划的功能定位, 提出风情镇和特色村两级空间体系, 并在总体定位指引下对各镇村独特的发展价值进行重新审视, 总结出基于乡村旅游的镇村空间发展模式。

摘要:乡村旅游发展作为推动农村就业非农化的先锋产业, 是促进现代城乡文明交融和共同进化的主要途径, 在乡村传统功能向多元化演变过程中乡村旅游的空间配置和功能特征必将发生深刻的转变, 文章重点探讨乡村旅游背景下的乡村特色价值构建问题。

关键词:乡村,旅游地,价值重构

参考文献

[1]王文萍.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 2007, 5.

[2]王小磊.论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J].经济问题探索, 2007 (2) .

价值规划 篇11

关键词:动态指导 过程跟踪 职业规划

在开展学生职业指导的工作实践中,对某一个学生的指导,因指导老师、学生本人或其他方面的原因,指导过程不连续、过程跟踪指导不够等客观现象时有存在。其弊端最直观地表现为对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的作用大打折扣。实践表明,只有重视并加强动态与过程跟踪指导,才有可能较好地优化学生的职业规划,真正帮助学生实现职业生涯发展这一职业指导的工作目标。现以笔者经历的一个典型的职业指导案例为例,予以阐述和分析。

一、案例背景情况

银亮,H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学生。报考H职业技术学院时个人选择填报的专业为市场营销。因当年报考该专业的考生比较多,银亮的高考成绩达不到该专业录取所需考分,学校将其调剂就读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入校报到时,学生本人和家长对学校调剂的专业不满意,强烈要求调换其他专业,否则不想入学。但对调换什么专业,一时也没有明确的意见。鉴于这种情况,学校原则答应学生和家长先入学,之后择时考虑为其调换到其他专业学习。入校后,该生多次找到笔者,一是希望帮助调换专业,二是向笔者咨询、了解调换什么专业合适。其间,笔者也对该生情况做了一定的了解。半年后,结合该生的一些具体情况,根据学校有关学生专业调换的规定,经笔者的指导推荐,并与学生和家长商议,由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转入化学分析与检验专业。之后,由于工作较忙,该生也很少和笔者联系,所以对此事就关注少了,对该生的指导也就基本中断了。而再次开始关注该生是在一年后,学生处审议退(休)学学生的名单中有该同学。当时,笔者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这位学生提出了退学申请。在与该学生约谈后才知道,该生父母心里的愿望一直还是希望孩子调至营销或相近专业的学习。因为他们家庭在家乡经营着一家规模中等的企业,希望孩子在大学能学到一些经营和管理的知识,毕业后可以给予父母一些帮助。而学生本人与父母的想法又不完全统一,他虽然也希望从事营销类专业的学习,但主要是想自己创业,而不是去加入父母所经营的企业做管理工作。尽管入学后由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调换到了化学分析与检验专业,但仍然与他的期望有较大距离,于是对所调换的化学分析与检验专业的学习没有兴趣。由于已经有了一次专业调换的情况,学生感到再次调换专业可能无望,所以提出退学。鉴于上述情况,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笔者与该生及其家长多次沟通,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予以分析、指导和建议。在老师的劝导和帮助下,经过学生自己和家长的思考,该生撤回了退学申请。按照老师的职业指导建议,结合学生自己的职业选择意愿,再次为其由化学分析与检验专业调换到药学专业学习,并确定了该生2010-2019年的职业规划:优秀毕业生→药店普通职员→药店骨干(执业药师)→药店店长助理→药店店长→药店老板(自己开办)。该生于2012年7月毕业,就业于广东顺德一家大型医药连锁店(大森林)至今,现已取得执业药师资格,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突出,已成为了药店的骨干员工,深得领导的赏识和同事的认可。

二、动态与过程跟踪指导分析

1.关于第一次专业调换

银亮同学入学时的专业是烹饪工艺与营养。因个人和家长强烈要求,入学半年后在老师的指导、建议下,经个人同意,调换到化学分析与检验专业学习。笔者指导建议的主要依据如下。

(1)360°评价(见表1)。

(2)性格类型测评(MBTI法)。MBTI性格类型系统分为四个维度,每个维度两个方向,即精神关注的方向:外向(E)——内向(I);收集信息的方式:实感(S)——直觉(N);决策的方式:思维(T)——情感(F);行事的方式:判断(J)——认知(P)。性格特征可以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道路顺利与否,从事与性格相匹配的职业极为重要。

根据测试结果,银亮同学的性格类型是ISTJ型。ISTJ型的人是解决理性问题者,他们很有才智和条理性,以及在创造才华方面有突出表现;外表平静、缄默、超然,内心却专心致志于分析问题;苛求精细、惯于怀疑,努力寻找和利用原则以理解许多想法;喜欢有条理和有目的的交谈,而且可能会仅仅为了高兴,争论一些无益而琐细的问题,只有有条理的推理才会使他们信服。ISTJ型的人适合系统分析人员、研究开发专业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等职业。

2.关于第二次专业调换与职业生涯规划

(1)指导并建议第二次调换(药学)专业的理由。一是该生有着难以舍弃的学习营销或管理专业的愿望,从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酌情考虑。二是学生对目前所学缺乏专业兴趣和热情,且深感难以坚持下去,觉得前途无望,所以决定提出退学申请。但学校本着对学生、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的原则,不能因此草率地同意学生这一申请。三是学生已完成接近三个学期的大学学习时间,从实际出发,同时兼顾该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调换到与化学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有相关性的专业学习具有可行性。四是该生有比较强烈和坚定的自主创业愿望。综合上述原因,在老师的指导、建议下,经该生认真思考、选择,同意并接受第二次调换专业,到药学专业学习。

(2)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技术依据

①职业兴趣测试。 银亮同学的职业兴趣类型顺序如表2所示。

银亮同学的职业兴趣类型结构见下图。

测评结果表明,银亮的职业兴趣是探索型、社会型和常规型,三者得分都是80分以上,银亮个人也认为这一结果与他自己的实际基本相符。

②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理论分析。依测评结果和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理论分析,笔者认为银亮的人格类型和职业类型为:兴趣倾向是从事与喜欢和物打交道;基本人格特征是率直幽默,合群、有活力,能和各类人友好相处,关注他人并为他人谋福利,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意识。适合的职业是能接触不同的人,与人交流、合作,并且为社会及多数人造福的职业。

③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如下。一是目标制定(时间总跨度:2009—2019)(10年)。

I. 2009—2012(3年):优秀毕业生

II.2013—2014(2年):药店普通职员

III.2014—2015(1年):药店骨干(执业药师)

IV.2016—2017(2年):药店店长助理、店长

V.2018—2019(2年):自主创办药店、药店老板

二是大学计划(2009—2012年)。总目标:大学毕业时要拿到英语六级证、计算机国家二级证及相关的各项专业资格证书,累积相关工作经验,初步了解药店的基本运作。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各科成绩优秀,成为一名优秀毕业生。

阶段目标:大二期间认真学习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临床医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基础的专业知识。学好专业课是通过执业药师考试的基础。通过计算机国家一级考试,获得证书,期末考试综合成绩均在良好以上。担任班团支部或学生会干部,以培养自己的组织、管理、交际以及沟通等方面的能力。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并尽力尝试英语六级考试。掌握大二学习到的基础知识,为大三的专业知识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中医药方面的书籍,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期末考试成绩保持优秀。大三期间,取得相关技术资格证,在实习岗位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专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并不断复习以前的理论知识,为正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毕业后工作与创业计划(2012—2019)。第1—2年内:先到药店,从药店的普通职员做起,努力工作,同时了解药店的工作内容和运作的流程,收集药品的供货商或供货地点,积累经验和资金。同时重温大学的专业知识,努力备考执业药师,每天温习基础知识理论和与考试相关的书籍。

第3年内,了解并掌握药店的管理、工作运作的流程,积累客商人脉和资源,锻炼培养组织管理能力,赢得店长的信赖,有一定的管理权。同时,也累积一定的创业资金,在工作的同时顺利通过执业药师考试,正式成为一名有资质的执业药师,努力成为药店的骨干,并且不断地向店长这个职位前进。

第5年内,成为一名药店店长,开始管理药店。

第7年内,力争开办自己的药店,成为一名药店老板。

三、本案例对优化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工作的价值分析和启示

本案例中的银亮同学已毕业参加工作3年了。目前笔者作为他在校期间的主要职业指导老师,仍然在跟踪他的职业发展情况。据了解,该学生已顺利通过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获得了药师执业资格。所在药店领导对其工作非常肯定,目前已成为药店的骨干员工,这说明其职业发展比较顺利。分析本案例,结合职业指导工作实践,得到以下三点启示。

1.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要注重过程的连续性,注重加强动态和跟踪指导

只有重视并努力做到连续、跟踪指导,才能给予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和指导。而在以往的工作实践中,教师这点做得还很不够。一般情况下,有需要的学生找到教师,教师给予一些指导意见后,接下来主动关注该生后续情况的意识比较淡薄,多是学生自己再次找到教师时,教师才会继续给予关心和帮助。以本案为例,银亮同学如果不是因专业学习兴趣问题提出退学,不可能会被教师主动关注。如果这样,就会因为指导教师的工作不到位而导致一位本应该可以成才的学生放弃学习的机会。关于这点,本案例很好地启发、教育、警示了教师。

2.在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中,要注重不断优化学生的职业规划

本案例中,对银亮第一次专业调换给出的指导建议,主要是结合该生的360°评价和性格类型测评结果做出的,仅从专业学习而言,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但问题在于没有关注该生内心的客观意愿和职业发展期望。第二次为其调换专业时,由于综合考虑了学生的心理意愿、职业意向、专业学习的关联性等因素,尽管建议调换的药学专业并不是学生最希望的管理营销类专业,但因为与学生自己的职业发展意向结合起来了,所以学生非常乐于接纳,后来的专业学习也非常努力、认真。本案例中,学生两次专业调换的指导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职业指导的优化过程。优化的结果是职业指导因更适合学生的客观实际,起到了真正帮助学生的作用。这也正是教师开展职业指导的目的和价值所在。

3.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一定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

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银亮的第二次专业调换一般是不会给予考虑的。但站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事业发展的角度,确实需要给予机会,而不能让制度成为影响学生职业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本着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教师坚持并说服了学校相关部门,为该生争取到了第二次调换专业的机会,这也为该生规划职业生涯、实现职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创造了条件。目前银亮同学的职业发展情况已经证实和表明,教师为学生所做的工作是正确的。

价值规划 篇12

1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

1.1 可塑性

目前, 国家对于大学生就业的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当代的大学生受到了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 在他们的身上受到了强烈的自我努力, 奋发图强的精神的鼓舞。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 作为新一代的当代大学生们深知身上所肩负的光荣使命。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的同时, 也给当代的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时代的背景因素。这种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很大的多样化的可能性。

1.2 多样化

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是思想非常独立的一代, 他们自身都有着强烈的个性化特点, 这就使得每一个大学生心中所看重的部分变得大不相同了, 那么在价值观的设定上自然就存在着差异性了。比如说有以金钱利益为第一考量标准的, 有重视行业发展前景未来上升空间的, 有重视生活品质追求享受的, 有重视学术精神崇尚科研的等等。这些价值取向在当代大学生中都是客观存在的, 正因为这种多样化的存在才造就了这么丰富多彩的社会。所以说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多样性。

1.3 双面性

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建立的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对于价值观评判的标准也不太一样。由于当代大学生生于独生子女的一代, 从小娇生惯养的长大使得他们的内心深处不自主的形成了严于待人, 宽于待几的思想。在价值取向上面也建立起了双重化的标准, 对于别人的价值取向总是带着批判性的心理去进行评判, 而对于自己却总是采用一种宽大的思想来进行包容。这种现象在当代大学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1.4 自我性

新时期, 我国大学生的个体本位思想表现得极其突出, 他们考虑问题、判断事物、确立目标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 崇尚个性的彰显, 谋求个人的发展, 充分体现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一方面大学生在考虑个人价值的时候会认真思考与社会价值的对应性;另一方面, 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社会转型的影响, 变得更自主、更明确、更现实, 理想信念型的择业观, 不知从何时起早已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中悄悄淡出。

2 价值观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2.1 价值取向决定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

在现代的就业市场当中, 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的开辟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就业之道, 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课题。有调查机构曾经做过一次这样的调查研究, 就影响大学生作出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归纳, 在众多的因素当中价值取向所占的比重要比我们想象当中的要大得多, 因此可以说价值取向对于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影响起着决定性性的作用。一个人的价值取向的形成是与一个人的成长的过程一同累积起来的, 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囊括了这个人的性格、爱好、特长等等, 这些都会影响着个体思维的变化, 从而帮助学生在就业的道路中排除一切来自外界的干扰因素, 从而遵循自己的内心而找到未来想要为之而努力的方向。

2.2 价值取向是职业生涯规划成功实施的关键

一般来讲, 职业生涯规划上面都有这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换句话说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是当代大学生所向往的一种理想化的就业状态, 与实际的工作有着一定的差距。对于一个职业生涯规划成功与否的评判就在于对于其理想与现实所结合程度的好坏。理想化的就业状态就是将理想和现实巧妙的进行有机的结合, 从而达到自己的理想, 在此过程中需要重点的考虑到价值取向的作用, 将其作为一个核心理念, 利用自身的有利价值来转变为自身实现理想化理念的工具, 将其作为一切行动的参考内容, 合理化的规划职业生涯, 确定适合自己的和恰当的职业目标, 从而为自身将来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价值取向能够促进职业生涯规划向多元化发展

人们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在有过不同的经历之后会改变自身的价值取向, 所以说影响着就业价值取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随着时间、经历等因素不断变化着的。每年的大学生都面临着数以万计的职业的空位需求, 那么该如何的作出真正正确的职业规划呢?答案就是:要不断的加深自身的储备, 以及不断的增加自己的阅历。要对于各种就业的信息进行关注和整理, 对于各方面都要有着更进一步的了解;多鼓励其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在就业指导中加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

2.4 价值取向影响主客体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判断

就业价值取向的形成除了受到当代大学生主观的影响之外, 还会受到一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 即来自亲朋好友、师生同学等的“建议”。这里说到的主观因素就是指大学生自身的想法和意愿, 对于就业规划来说首先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来设定一个大概的方向, 主观因素才是职业规划的关键所在。然后再来考虑客观因素所给出的意见, 而这部分的因素只能够做一个参考。然而现代的大学生中, 很多的学生都将主客的位置颠倒了, 有时会因为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放弃原来的规划而顺从别人的意见。这种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 我们要教导学生应该把主观因素摆在第一位。

3 树立正确就业价值观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策略

3.1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要想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 首先要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 要对于当代社会的政治风向, 以及我党对于大学生的一些期许等进行教育, 要让学生们受到良好的品行引导。将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都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来, 在专业化的立场上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思想上面的问题, 帮助学生做出更为正确的判断, 从而进一步的帮助学生建立起更加积极向上的就业价值观。

3.2 来自于社会的积极导向

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方面除了需要学校进行努力的引导之外, 来自社会的影响作用也是不容小视的。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 要积极的号召大学生多多的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的内容只要是合法的、积极向上的就都可以, 比如可以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去企业单位实习的机会, 多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组织的公益活动等等, 这些经验都能够有效的丰富学生的社会经历, 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积极方面的力量。这些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 对其职业的规划也有着很大的好处。

3.3 拓宽思路, 主动出击

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是一个长久的事业, 其价值取向的形成也不是一时的成果。所以在整个过程当中, 我们要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机会来对学生进行该方面的教育, 要将教育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去。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变化来不断的调整教育的方式, 将周边的资源进行不断的整合, 从而给学生以最大化的帮助, 来使得他们在职业规划方面做到最好。

3.4 转变观念, 建设专家型师资队伍

社会在不断的变化, 理念在不断的更新, 职业生涯的规划作为就业工作中的一个重点项目。要配备更为专业化的教师团队来对学生进行该方面的指导。与此同时, 教师也要不断的进行进修和学习, 来洞悉社会对于就业方面的各种最新的咨询, 有效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从而来满足学生的各方面的需求。

4 结语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关系到其一生的一个重大的事件。在这个过程当中价值观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所以教师要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给予正确的引导, 让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根据自身的就业价值观, 来有效的完善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从而在未来的日子里, 更好的来实现自身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琦, 许晓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3, (05) :142-144.

[2]张翠, 陈遇春.试析职业生涯教育的核心观及相关概念[J].继续教育研究, 2012, (10) :106-108.

[3]赵悦平.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 2012, (05) :118-120.

[4]王桂荣.基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高校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 2012, (02) :80-81.

[5]孙玉鹏.大学图书馆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27) :20-22.

上一篇:点、线、投影下一篇: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