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建筑反思

2024-12-28

国内建筑反思(通用5篇)

国内建筑反思 篇1

PPP模式试点PPP MOSHI SHIDIAN

广西首个PPP模式试点项目落地南宁

南宁“海绵城市”试点项目——竹排江上游植物园段 (那考河) PPP项目采购工作正式完成, 标志着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颁布后, 广西首个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PPP) 建设项目正式落地南宁。据介绍, 该PPP项目由南宁市政府授权南宁市城市内河管理处按照要求采用竞争性磋商方式采购,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标。按照工作计划, 投资人中标后30天内在南宁组建项目公司, 随即开展项目建设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力争在2015年3月30日前开工建设。

那考河流域治理项目范围全长约6.6千米, 总投资约10.0亿元 (含征地拆迁费用) , 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整治、截污治理、生态修复、污水处理厂、沿岸景观、海绵城市、信息化管理等工程。项目引入流域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致力于打造水环境治理的PPP示范性项目。流域经治理后, 污水就近截流进入污水处理厂, 同时初期雨水通过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净化等措施, 使得污水、雨水经处理达标后就近给河道补水, 确保河道常年的水体平衡, 极大地改善竹排江上游的水系环境。

该项目采用PPP模式建设, 引入了有雄厚实力、具备行业先进技术经验和丰富运营管理经验的社会投资人与政府方合作10年, 由社会资本承担大部分的风险, 政府以按效付费的方式, 通过绩效考核逐年支付服务费, 减轻了政府的风险和负债。该项目的成功采购, 为南宁市其他内河的综合整治从建设理念到融投资、运营、管理、移交等工作提供了经验借鉴, 对南宁市实施“中国水城”建设、打造水生态文明城市和“海绵城市”具有重大的意义, 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园艺博览会YUANYI BOLANHUI

第六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创新建设模式

近日, 第六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 (以下简称“广西园博会”) 园博园总体规划方案审查会召开。会议决定, 本届广西园博会一改参展城市分头建设模式, 由承办城市——梧州市扮演“管家”角色, 统一组织城市展园规划设计、施工建设、项目招投标及专项资金管理。

自2010年起, 广西每年在区内各设区城市轮流举办园博会, 至2014年已成功举办五届。通过办会, 广西城市生态园林绿化水平显著提高。但在办会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城市展园与园博园主题设计风格不一致, 城市展园交通游线、水系和公共园区无法连接, 景观封闭化、零碎化较明显等问题, 造成长期使用和管养困难。

因此, 第六届广西园博会将采用新的建设模式, 由承办城市统一组织规划设计、建设城市展园;协办城市共同参与, 提供城市展园设计主题元素, 彰显地方特色。同时, 城市展园建设专项资金由承办城市统一调配, 按月向组委会、各协办城市通报各展园项目进度、项目资金使用、存在问题等情况。

据了解, 第六届广西园博会计划采用植物隔离、造景等“软隔离”的方式, 自然过渡, 让不同风格的城市展园有机联合在一起。通过综合设计、整体布局, 展现园博园的生态和自然之美。目前, 审查专家组已原则通过城市展园布局主题分区方案。下一步, 组委会将协调落实城市展园具体位置及设计方案, 并着手开展城市展园设计招投标工作, 争取6月底前完成全部建设。

机场航站楼JICHANG HANGZHANLOU

北京新机场航站楼概念设计方案曝光

巴黎机场工程公司 (ADPI) 联手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共同完成了“北京新机场航站楼”的概念设计, 这座航站楼位于大兴, 是全球最大的机场客运大楼。本次公布的最新设计方案是在ADPI中标方案的基础上, 根据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 (BNAH) 的意见修改而来。基于2011年中标的设计方案, BNAH与竞赛联盟组成员英国Buro Happold工程顾问公司、Mott Mac Donald国际咨询公司以及EC Harris建筑资产咨询公司创建了联合设计团队, 共同优化概念设计。

目前, 北京现有的首都机场已经超过其计划容量, 而新的航站楼将服务于这个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航空部门, 使北京与全球的文化、经济和城市中心之间形成进一步联系。首期工程完成后预计年吞吐量将达到4500万人次, 新机场将会采用更具灵活性和可持续性的方式, 能够根据不同的日常航班和客流交通调整不同的配置。此项目还是集成了多种形式的联运中心, 设有直达本地和全国铁路网的线路。该方案将成为这一地区不断增长的交通网络的关键枢纽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伶俐机场LINGLIJICHANG

南宁兴建伶俐通用机场打造全国首家水陆通用机场

据介绍, 南宁伶俐通用机场项目位于南宁市青秀区伶俐镇, 在邕江伶俐渡口附近。首期工程拟投资11亿元, 占地面积100公顷, 将建设一个水上起降区和一个陆上飞行区。陆上飞行区跑道长1200米、宽45米, 水上起降区长1000米、宽100米, 同时配套建设停机坪、机库、航管楼、塔台、气象观测站等辅助保障设施。二期工程将进行扩建, 把陆上跑道延长至1800米;远期规划为2500米。首期工程计划2015年12月竣工。机场建成后, 可开展公务飞行、私人飞行、航空旅游、通航培训等通航业务, 还可提供应急救援、通航作业等保障服务。

据悉, 广西决策把通用航空作为未来一个重要产业发展方向之际, 确定了全区通用机场以南宁为核心来布局, 打造水陆空一体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计划到2020年全区要建成各类通用机场200个。

公园GONGYUAN

南宁将新建两大公园重点打造“花样南宁”

南宁市林业和园林局发布了2015年中国绿城提升工程工作方案, 该方案指出, 今年南宁将倾力打造“花样南宁”, 除了新建和续建一批公园外, 还将重点打造生态式五象新区和森林式南宁火车东站片区。另外, 今年林园局将启动“第二市花”征集评选活动, 并结合在建工程, 大力推广使用。同时还将启动申办2019年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

在公园建设方面, 2015年, 林园局将新建五象岭森林公园和中国—东盟博览会主题公园, 其中, 五象岭森林公园的建设起止时间为2015年至2016年, 将投资38660万元。中国—东盟博览会主题公园的建设起止时间为2015年, 预计2015年9月30日完成项目建设, 该园占地面积约3666平方米, 建设内容包括绿化种植、主题雕塑、场馆建设、照明工程等, 总投资为12910万元。

另据介绍, 为凸显“花样南宁”“多彩花城”的新形象, 今年, 林园局将重点对青山—英华、五象—平乐、平乐—玉洞、凤凰岭—凤岭北、五象—玉象、玉洞—龙岗、五象—龙岗、沙井—南站8座立交及良庆大桥、英华大桥、罗文大桥3座跨江桥梁进行绿化、美化、彩化。同时, 为了确保城市重要道路、节点一年四季鲜花不断, 林园局将在重要道路及景观节点种植鲜花500万盆, 进一步推广使用洋紫荆、三角梅、夹竹桃、朱槿等花期较长的本土观花乔灌木。

广西第一高楼GUANXIDIYIGAOLOU

五象将建超500米广西第一高楼南宁天际线再刷新

南宁“天际线”将再度被刷新。位于五象大道北侧19.42公顷商住用地挂牌出让, 南宁天誉巨荣置业有限公司以总价7.05亿元竞得该地。地块位处广西文化产业城板块, 毗邻万达茂, 并拥有一线江景资源。根据出让条件显示, 地块将建有主塔楼高于500米的项目, 将是广西第一高楼。

据了解, 这个南宁新地标将达到528米, 放眼南宁甚至广西, 还没有一座高楼能够超越500米。目前已建成的广西第一高楼为303米的柳州地王财富中心, 南宁最高楼为2005年建成的276米南宁地王国际商会中心。目前南宁在建的项目中, 最高项目为位于东盟商务区的龙光世纪, 建设的是400米高楼, 另外, 由广西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威壮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合作45亿元人民币打造的广西金融投资中心, 预计5年内在民族大道上兴建超400米的超高层建筑, 位置紧临东盟商务区。超高层最为集中的五象新区总部基地, 超高层达数十座, 在建中的南宁中心、富雅超高层项目、南宁恒大金融中心等均超过了300米。

国内建筑反思 篇2

北京专威特化学建材有限公司副总裁 穆昊明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2009-12-29]我国建筑节能墙体保温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主推的有珍珠岩、复合硅酸盐、海泡石和与有机硅复合的外墙保温砂浆等产品,在北方地区开展墙体保温节能的前期,这些产品占有较大的市场。1996年,为加快建筑节能发展,我国颁布了第二步节能50%的标准。随着节能标准的提高,上述产品的性能指标已经难以达到标准要求。最重要的是,上述产品的从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生产设备过于简陋,生产过程控制要求不严格,在施工过程中难以控制质量,致使工程出现的问题较多。至2000年前后,上述产品逐渐退出北方地区的建筑节能市场。近年来,随着外墙外保温系统技术和产品的迅速发展,我国墙体保温节能技术令早于我国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几十年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刮目相看。

一.我国建筑节能外墙外保温市场的现状

历经多年的发展,我国建筑节能外墙外保温市场已发展成为种类繁多、技术构造多样、产品需求量巨大的一个产业。市场上推广应用的系统有发泡聚苯板(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机械固定发泡聚苯板钢丝网架板外墙外保温系统、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发泡聚苯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挤塑聚苯板(X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胶粉聚苯颗粒复合型外墙外保温系统、聚氨酯(现浇、喷涂和板类)外墙外保温系统、膨胀玻化微珠外墙外保温系统、墙体自保温系统以及复合保温系统和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等。有关方面的信息表明,聚苯板(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和挤塑聚苯板(X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是市场上应用量最多的系统,基本上占据国内外墙外保温市场75%以上的份额。另外,机械固定发泡聚苯板钢丝网架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发泡聚苯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和聚氨酯(现浇、喷涂和板类)外墙外保温系统大约占据20%的市场份额,其他系统总量约占5%。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涉及与建筑节能外墙外保温系统产品有关的生产和销售企业全国达到8000家(不含原材料供应企业),而在2001年前,全国该领域的从业企业保守的数据不到500家。据对2008年全国建筑节能外墙外保温市场情况分析,整个市场形成的总产值在500亿–600亿元(人民币,下同)之间,年产值最大企业的销售额约为3.2亿元(其中包含该企业其他辅助产品的销售);极少数企业的年销售额达到2亿–3亿元,年销售额1亿–2亿元的企业数不到2%。,年销售额5000万–1亿元的企业不到3%,超过80%的企业的销售额在700万–3000万元。也就是说,以现行聚苯板(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100元/平方米计算(包括饰面层的价格),按照达到2亿元的销售额,外墙外保温施工面积为200万平方米;按照达到1亿元的销售额,外墙外保温施工面积为100万平方米;按照达到5000万元的销售额,外墙外保温施工面积为50万平方米。更多

企业的年销售量在10万–30万平方米之间。在数千家从业企业中,真正具备技术开发实力的企业数量不到10%,企业原创技术产品不多,拥有专利技术或者说技术产品已经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的企业的数量更少。

从上述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外墙外保温节能的企业尽管数量多,但整体规模偏小的问题突出,巨头企业不多,整体技术研发实力不足。虽然外墙外保温系统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从推广使用的情况来看,存在的最明显的问题有开裂、空鼓、脱落、渗水、防火等。这些问题的出现,给快速发展的行业市场敲响了警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从技术研发的角度看,在数以千计的墙体保温(主要指外墙外保温)企业中,从业时间超过10年的企业数量不到5%,超过80%的企业是在2003年或者2004年后才开始涉足。在超过10年的从业企业中,多数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强,而在上述80%的企业中,仅有极少数的企业拥有一定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大多数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和管理者都是从相关的企业离职后开始单干,这样一种衍生出的经营形式,基本上缺乏独立的研发能力,大多还停留在模仿国内外的技术和产品,缺少对技术的基础理论、构造措施原理和系统形成机理的研究,所谓的“系统”产品根本算不上是系统,一旦市场出现低价竞争,或者为节约成本,他们只能简化产品构造,以牺牲产品的性能为代价,使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这些问题出现后,有人将根源归结于行业市场进入门槛低,很多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同台竞争造成。

业内专家对此十分担忧。也曾有专家将国内存在的这个普遍现象归结到了管理部门和科研单位。有人分析说,在目前众多拥有国家级或者省部级资质的科研机构中,能够较系统地开展墙体保温研究的机构并不多,即使有,这些开展研究的科研机构投入的专项资金和精力也十分有限,他们占有很多技术上的优势资源,但没有发挥出技术的优势。要知道,现在市场缺少的就是类似这样的科研机构来开展关于墙体保温领域在技术共性方面的研究,而共性的技术对推动整个行业发展的作用十分明显。墙体保温市场目前面临的开裂、空鼓、脱落、渗水、防火等问题,须要较全面又系统地开展共性技术研究和分析。外墙外保温系统产品中采用不同的材料在集成不同的外墙外保温系统时,要考虑系统产品在受力、温差、结构、耐久等方面的综合性能。只有经过全面的技术分析和系统技术验证,才能使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新技术不断完善,在这些产品还处于试用阶段时,就能通过分析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攻关,才能最终确保系统质量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从施工情况看,现在不少施工企业在承接外墙外保温工程时根本不去仔细了解工艺做法,不去评估工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只要有工程项目就敢承接,本身在技术方面懵懵懂懂,再加上施工过程中的不重视,质量问题接踵而至。早些年在北京市场上出现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只按自己的理解,擅自设计、施工外墙外保温系统,最终酿成外墙外保温系统被大风刮掉的事件。另外,一些施工企业根本不顾及采用的产品是否已经经过外墙外保温系统大型耐

候性试验,是否通过系统技术评估或者论证,就大量采购使用。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做法。北京如此,其他开展外墙外保温推广工作要晚于北京市多年的地区,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也就不言而喻。现在,很多外墙外保温的施工都是由非专业施工队伍完成,施工组织不规范,再加上监理环节不严格,也很难保证工程的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墙外保温市场发生的质量事故,很多都与施工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发生事故的工程,给人们留下的伤痕和教训值得深思。除此之外,有些出现问题的工程与采用的材料优劣、与系统的工艺构造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二.行业市场的发展出路和解决问题的措施

事实上,对于出现质量问题的工程,有很多即使通过一定的渠道进行调查也难以分辨责任。大家都呼吁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口。怎样把好关口,很多人都很茫然。工程出了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材料问题,再想到的就是施工问题。有人说材料没有问题,是施工不规范造成的;施工方说完全按照标准和规范的要求操作,是材料本身的问题。一环套一环,最后有人把目光瞄向设计。对于一项具体的工程,选用什么样的外墙外保温系统最初是由工程设计方根据投资方的要求进行设计,如果设计方完全按照实际工程的应用要求进行设计了,系统仍然出现了问题,原因就在施工或者材料本身(只能这样逻辑推理下去)。对于错中复杂的问题工程现象,在目前的状况下的确很难分清是非。有关专家表示,要想使外墙外保温市场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必须做好产品应用技术理论研究、产品试验检测和系统技术验证、技术标准规程和规范的建设以及工程验收等方面的工作。

有关领导曾明确表示,做好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节能工作,是关系到建筑节能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规范工作思路,加强技术研究等方面着手,所有从业人员,要认真去了解行业现状,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在技术、工艺、标准、施工、管理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目前,行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盲目发展的阶段,很多人、很多企业都不了解墙体保温技术,多数企业都只从价格成本方面考虑,应用到市场的产品在成本上面是能省就省,把整个市场做乱了,大家对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防水问题、防火问题、技术指标问题存有很多意见。个别人认为,外墙外保温系统从北往南,从西向东,不同地区采用什么样的系统,都有一定的技术讲究,不能像想象的那样怎么说就怎么做,要从应用技术的角度推广产品。有人说,在南方地区做内保温就可以了,不需要做外墙外保温。这种说法能否从理论上得到解释,有些人就解释不清楚。做外墙内保温或做外墙外保温,全国各地都有,很多人都在关注这个问题,他们都是工作的具体执行者,但对发展墙体保温能够提出具有战略意义的建议并不多。现在,有很多企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技术理论和工艺构造措施等研究成果,在行业市场具有一定代表性,尤其是企业提供的一些试验数据,对推动行业的发展,引领同行业的投资方向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行业市场如何持续发展,怎样在产品方面开展技术创新,行业市场上的各相关企业务必加强技术交流,不论提出的建议是否正确,不要怕有争议,没有争议的技术上升不到一个新的台阶,就不会有新的突破,形不成业内的共识,也就证明该类技术的发展前景不会很大。国内这些年在推广应用外墙外保温技术发展道路上,很多技术的演变或多或少都是在争议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的。具体到实际的应用市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系统产品的市场准入工作。市场准入制是对产品设置的一个包含技术、标准、工艺等方面的门槛,这个门槛提出的旨意是保证产品质量,保证工程质量。对准入市场的材料和产品,要依照具有已通过第三方检测的测试报告或者通过相关的大型耐候性试验、抗震试验、抗风压试验、防火试验等试验报告和相关的评估报告,政府主管部门依据技术标准要求编制的推广目录。在国内部分省市,为了将市场准入工作做到位,针对从业的企业除了要求具备上述要求的技术报告外,对企业的硬件都有规定,有的地方要求企业的注册资金不能低于200万元,生产设备要具有流水作业生产线,有环评报告,有一定规模的实验室。这样的明文要求,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在某些方面对部分人和部分企业要求苛刻,但这样的做法在很多方面确实可行,值得一些地方借鉴。

二是强化市场的检测和质量督导。在此阐述的检测和督导,不仅局限于产品进场时对产品检测报告的检验和对产品的抽检以及施工过程中的随机测试。有一点值得关注,由于目前市场上的相关产品种类繁多,产品的检测标准和应用标准如何统一。如果产品的标准不统一会影响到产品的应用,进而影响到工程的质量。为了检验应用产品的质量,很多地方强化对施工过程的现场检查,对产品按照一定施工量的比例批次抽检,计算产品的合格率。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了检查各地建筑节能的实施情况,督导各地顺利开展节能,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全国范围内的节能大检查,对不合格的工程项目、应用不合格的产品都会公告批评,这种做法对规范行业市场起到了很好的威慑作用。因此,各地完全可以将上述检测和督导的工作形势持续开展下去,一定会有好的收益。

三是重视系统产品的性能研究。外墙外保温系统技术产品中的“系统”,并不是将各类组成材料进行简单的组合或者叠加。由于外墙外保温系统产品的特殊性,更注重的是各类组成材料间的相容性和整体性。因此在研究、应用和完善外墙外保温技术产品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系统。现在外墙外保温普遍面临的开裂、空鼓、脱落、渗水和防火等问题,并不完全是因为系统的某个单一因素造成的。如早期开展的系统抗风荷载性能、抗冲击性能等性能的研究结果显示,要确保这些性能的优越,可以由系统的某部分或某部分构造来提供或承担,如果系统的各构造设计不合理,承受荷载后系统不协调,抗冲击性能不稳定,等等因素最终都会导致系统的整体性能达不到要求,甚至导致系统失去应有的功效。在所有的系统产品性能中,有一个关键的大型耐候性试验,此试验是整个系统质量保障的关键。从2004年到2007年,关于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大型耐候性试验,全国市场的呼声特别高。近一段时期以来,市场对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防火安全性问题和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抗震性问题的研究特别多。不能因为2008年发生了地震,以及现在发生的火灾事故较多,就重点关注这方面的研究。无论是大型耐候性试验、抗震性研究、防火试验等,都是推动外墙外保温市场发展的一项技术课题。因此,必须全盘考虑系统各方面的技术性能研究。

四是规范设计与施工。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第一道关口,因此要求设计人员设计采用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必须是已经经过评估鉴定的,并且有完整的检测报告和技术标准及施工技术规程。作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应深入了解选用的系统产品的性能,只有充分了解产品的性能和使用范围后,才可在设计图中正确无误地体现出使用该类产品的设计图样,并按照标准图集中规定的选材标准设计材料的构成。应该说,设计师在选材方面的决定性因素对保证系统产品的质量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对与外墙外保温系统密切相关的施工,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必须进行系统的专项培训,必须按照图纸要求施工,必须按照系统的施工技术规程进行,材料和产品应该按规定进行进场检验,务必做好施工环节的市场准入,包括施工资质的准入。早在2004年,国内诸多外墙外保温系统企业对于产品的包工包料进行过广泛的讨论,施行包工包料的利弊各有说辞,这一讨论的问题到现在还在继续。

国内外绿色建筑发展经验探讨 篇3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绿色建筑发展和推广过程中的经验,通过实践表明: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的立法和政府采取的经济“激励”与“强制”相结合的方式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将成为完成目标任务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政策法规

【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experi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will achieve target task when legislation which Guided by the principl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bine with "economic incentive" and "force" the government will implement .

【Key words】Green building;Evaluation System;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1. 引言

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 〔2013〕1号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制订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该《行动方案》指出切实抓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大力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开展城镇供热系统改造,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加快绿色建筑相关技术研发推广,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推动建筑工业化,严格建筑拆除管理程序,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该方案的出台对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建筑起步较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较多。如何通过比较研究发现给我国现有法规政策的不足,并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制定,促进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和推广措施

2.1 健全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1)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绿色建筑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在建筑行业组织和协会的努力下,各种自成体系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相继出现,通过对绿色建筑节能效果、环境影响以及经济性能等指标的评估,为决策者和设计者提供依据。典型的评估标准如英国的《建筑环境评估法》(BREEAM)、美国的LEED 以及加拿大等多国合作建立的《绿色建筑工具》(GBTool)等 [1]。这三个评估体系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完善且成功运作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也是其他国家建立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的范本。这些评估体系都是非强制性的技术标准,在自愿的基础上由第三方认证的形式以保持自身技术与管理上的权威性 [2]。

(2)美国的LEED 评估体系是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

GBC)倡导制定的以自愿遵守为基础的国家标准,为新建商业建筑和现有建筑的改造提供了指导原则,其目的在于建立衡量绿色建筑的共同标准,促进建筑的整体设计,承认环境因素在建筑业中的重要地位,刺激绿色消费竞争,提高消费者对绿色建筑良好效益的认识,实现建筑市场的根本变革。LEED认证采用分级制度根据对下述六个方面的考虑分别评分:可持续选址开发、节约用水、能源和空气、材料和资源、室内环境质量以及创新和设计程序。一个建筑项目的得分多少取决于满足以上各项技术要求的程度。

(3)《建筑环境评估法》(BREEAM)是同类评估方法中第一个成功的例子,由英国著名的建筑研究机构“建筑研究院”于1990 年推出,是世界公认的第一个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并成为此后许多国家制定本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范本和基础。美国的LEED 就是在模仿该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欧洲其他国家及加拿大也是在受到该方法的启示后纷纷仿效才制定了各自的评估方法的 [3]。并根据该体系制定“能源之星”标识,针对取得“能源之星”标识的产品和建筑物,进行节能补贴或减免税收。一些贷款机构为获得“能源之星”认证的建筑物提供低息抵押贷款和现金返还。

(4)GBTool是另外一个对建筑可持续性进行评估的方法。该方法是一个通用的体系,使用时需要与本地情况及法规相结合。GBTool可以视作第二代的评估方法,从设计一开始就反映了存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的优先考虑、技术、建筑传统甚至是文化价值 [4]。欧盟许多国家都利用GBTool来完善本国的评估制度,包括英国使用的评估体系BREEAM。

(5)日本则根据本国的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建筑环境评估体系。2001年在国土交通省的主导下开发了以环境效率为基础的建筑综合环境性能评价工具CASBEE,从建筑的规划、设计、材料的选择、建设、使用、改建到报废的整个过程的环境负荷进行建筑全寿命周期评价 [5]。目前CASBEE 已成为日本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涵盖了日本所有建筑类型,被24个主管部门用于建筑性能管控,截止2012年3月,这些管理部门在网站上发布了8700条评价结果。

(6)此外,新加坡也设立了“绿色建筑标志系统”,是用以评价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和建筑性能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该“绿色标志”采用打分制将建筑分为了5个等级,分为不合格、认证合格、金奖、超金奖和白金奖。

(7)综观上述的几个评估体系,总体设置合理、指标条款、评分要求比较明确,简明实用,评估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实施中也十分重视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包括建造者的经济成本和使用者的利益两方面,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还设有专门的、独立于建设单位的第三方认证,从而使评估体系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和权威性。

2.2 以激励政策促进绿色建筑的开发及消费需求。

(1)建立有效的经济激励机制是发展和推广绿色建筑的关键,经济激励政策强调的是市场在解决绿色建筑发展问题中的作用。设计合理的政策激励机制通过税收调节、财政补贴等经济杠杆可以降低绿色建筑投资者的成本,调动绿色建筑投资者和消费者的积极性,扩大市场需求。实践证明,只有政府采取了有效的经济激励措施和扶持政策,建筑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成就。

(2)运用经济手段对绿色建筑的发展进行鼓励和扶持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例如在新加坡,在绿色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阶段,通过2000万新元奖金鼓励政策对绿色建筑的开发商和设计单位进行奖励,从2006年至2009年,共对102个绿色建筑项目进行扶持奖励,使得新加坡绿色建筑由最初的25个项目增长到367个项目,建筑面积由2.1万m2增长到15.3万m2。并在其发展的第二阶段(即现阶段)提出了“绿色建筑额外建筑面积奖励计划”,其中,项目“绿色建筑标志”达到白金奖的可获得最高达2%的额外建筑面积(高于规划容积率),最高达5000m2。以此来鼓励私人发展商建造更高级的绿色建筑。同时,政府出资1亿元新币奖励对既有建筑能效运行进行显著改善的开发商和业主,提高开发商和业主参与度和积极性。另外,通过绿色建筑能效改造融资计划和将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纳入房地产资产价值增量等激励措施,鼓励私人开发商开发更高效、更高等级的绿色建筑。通过以上措施的开展,新加坡绿色建筑由2009年的367个项目增长到2012年的1377个项目,建筑面积由2009年的15.3万m2增长到2012年的46.9万m2。

(3)同样,在日本也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如住房购买低息贷款。例如在川崎市自2006年10月起,住宅群需进行强制CASBEE评级方可进行广告宣传,并且川崎市银行会根据CASBEE评级结果,对B+以上的项目提供低于普通利率1.2%的低息贷款。住友信托银行也会根据CASBEE评级结果,提供比普通利率低0.8~1.2%的低息贷款。

(4)而在美国,许多州都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机制,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支持、政府投资等多种形式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对绿色建筑的发展进行扶持 [6]。例如,北卡来罗纳州对商业建筑中太阳能、风能及生物质能的利用提供一定的税收抵免;马里兰州对处于特殊地段,如棕色地块的建筑给予相应的税收抵免;佛罗里达州对建筑中使用的太阳能体系免除一定的销售和使用税;乔治亚州对生物质能产品提供免除销售和使用税;阿拉巴马州对生物质能工程项目提供贷款利息补贴等 [7]。另外,一些政府机构还向自愿遵守绿色建筑行业标准的建筑企业提供经济扶持。加拿大政府也对设计和建造能源效能较高的建筑的企业提供财政支持。例如,加拿大实施的“商业建筑激励计划”将会为较之传统设计提高百分之二十五以上能效的企业提供最高达六万美元的财政支持。

2.3 以立法形式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1)许多国家在采取激励政策的同时,通过专门立法来推动绿色建筑的实践。例如,新加坡在2008年4月根据《建筑管制法》,增加“建筑管制条例(建筑可持续性)”部分,该条例针对所有建筑面积超过2000m2的新建和重大改扩建的既有建筑应按照《建筑环境可持续规范》规定的方法达到绿色标志分数50分。之后,于2009年开始,对《建筑管制法》进行修订,将既有建筑改造时必须符合最新绿色标志最低要求纳入条例当中,同时规定中央空调系统必须进行3年1次的能耗审计,而对建筑业主也做出了规定,要求业主必须每年送呈能耗数据和建筑使用信息。

(2)同样,日本的立法体系也有较强的代表性,采取了基本立法和专门立法相结合的模式,不仅制定了节能方面的基本法,还制定了一些专门针对建筑的立法。日本早在1979 年就颁布了《关于能源合理化使用的法律》并先后经历四次修改,不但对公共建筑有明确的节能指标要求,对民用住宅的节能也有相应的规定,要求新建、扩建或维修房屋的建设方、业主或使用者、管理者要想方设法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

(3)而在美国有些州和地方政府已经采纳了针对可持续发展的专门立法,号召州或地方机构遵守可持续性指导原则。其中一些立法还通过设立经济激励机制鼓励私营公司采纳可持续性实践。少数一些城市也已经尝试通过立法为建筑可持续发展设定最低标准和义务,例如旧金山、西雅图和华盛顿等 [8]。俄勒冈州于2001年通过的《可持续发展法案》颇具代表性,该法不仅从立法上明确了“可持续性”的概念,还确立了该州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要求州政府及有关机构协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 国内绿色建筑发展经验

3.1 我国的绿色建筑研究始于2001年,近年来发展较为快速,尤其是2005 年,由建设部、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重要部门共同召开的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充分显示政府对绿色建筑的重视和推动力。2006年,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颁布。2008年,10个项目获得中国绿色建筑认证。截止到2012年7月底,正式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示的绿色建筑项目数量达到488个,加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权的省市地方政府认证的绿色建筑项目,总数估计超过600个。6年多时间,中国绿色建筑认证的项目数以平均每年300%的速度高速增长。

3.2 随着2013年1月1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中《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提出“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同时还对“十二五”期间绿色建筑的方案、政策支持等予以明确。北京、重庆和武汉等一线城市也纷纷出台了强制推行绿色建筑制度的相关政策法规,这标志着我国将全面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3.3 北京市政府先后发布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民用建筑节能规划》、《北京市发展绿色建筑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京政办发[2013]25号)》、《关于转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等部门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京政办发[2013]32号)》和《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其中,在《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中工作重点放在“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建设生态居所”上,并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力争绿色建筑规模达到3500万m2,实现公共机构单位面积能耗比2010年下降12%,同时打造一批住宅系统化集成应用示范, 2015年实现产业化住宅面积占当年新建住宅面积比重达30%。在《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民用建筑节能规划》中提出了“2015年当年建设的绿色建筑面积占当年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达10%,“十二五”时期累计新建绿色建筑35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从单体建筑向绿色园区扩展,重要功能性园区建成绿色低碳园区,园区建筑应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在《北京市发展绿色建筑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京政办发[2013]25号)》中提出4个主要目标:

(1)自2013年6月1日始,新建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并基本达到绿色建筑等级评定一星级以上标准。(2)“十二五”期间,各区县至少创建10个绿色生态示范区。(3)“十二五”期间,各区县至少创建10个5万平方米以上的绿色居住区。(4)新建项目中达到绿色建筑等级评定二星及以上标准的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应达到40%以上。另外,该方案中还提出了“严格执行相关标准,率先实现居住建筑节能75%的目标”。

3.4 重庆市2012年3月6日获得国家发改委《关于同意重庆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正式批复《重庆市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了“十二五”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和发展非石化能源的目标。《通知》还要求“将重庆建设成为西南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示范城市。”另外,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要求,发布了《2013年建筑节能工作要点》,提出已发展绿色建筑为重点,用系统工程方法扎实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城乡建设领域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并发布《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注你》和《居住建筑节能65%(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将国家绿色建筑一星级评价的技术要求纳入新建建筑节能监管的全过程,自2013年起在主城区公共建筑中率先执行一星绿色建筑标准。此外,发布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规程》、《绿色建筑检测标准》、《绿色建筑建材评价标准》和《绿色工业建筑技术导则》,修订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形成涵盖不同行业、不同类别建筑从设计、施工、验收到运营管理、评价全寿命周期的绿色标准体系。同时,着力推进政府规章《重庆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的立法工作。

3.5 而武汉市在2010年以市长令的形式颁布了《武汉市绿色建筑管理试行办法》,现正积极推进绿色建筑的立法工作。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在全市全面禁止使用烧结实心砖,积极发展绿色新型建筑材料。

4. 结语

截止2012年底,我国评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742项,建筑面积7581.44万平方米,与 “十二五”期间新建绿色建筑达到10亿平方米的目标相比差距显著。因此,必须创新体制机制,通过“激励”与“强制”相结合的方式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将成为完成目标任务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薛明等.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 [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9(3):25.

[2] 于一凡等.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 [J].上海环境科学,2009(1):8~9.

[3] 高升,艾军艳.绿色建筑发展和推广的国外经验借鉴 [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3~57.

[4] Nils Larsson,Canadian Green Building Strategies,20-21(2001) [DB /OL].[ast visited Feb.11,2009]

[5] 李积权.日本建筑节能对策 [J].福建建设科技,2009(3):20.

[6] Charles J.Kibert.Policy Instruments for a Sustainable Built Environment [J].J.Land Use & Envtl.L.2002(17):379-393.

[7] Melissa A.Orien.Theresa Laughlin Silver,Climate Change Is Heating Up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J].WTR Construction Law,2008(28):36~37.

[8] Timothy Beatley. Americanizing Sustainability:Place-Based Approaches to the Global Challenge [J].Wm.&Mary Envtl.L.&Pol'y Rev.2002(27):217.

[文章编号]1619-2737(2016)03-17-133

国内建筑反思 篇4

目前,我国建筑业的法律法规尚有许多方面与WTO的协议、协定和原则相抵触,现行建筑法规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建筑法规建设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适时地颁布了很多新的建筑法规,有效地规范了建筑行业的各种行为,促进了建筑市場的健康发展。在发达国家,专业学会、专业人士、行业协会是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得力助手。在建筑法规的制定和监督执行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国的情况是:建设部在草拟法规时,缺乏有立法经验的专家,而在修改定稿阶段,国务院法制局又缺乏建筑业的专家,导致了许多条款违反了建筑业的固有规律。

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方面。我国现行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专业性较差。在国外,技术标准和规范基本上是由专业学会、专业人士、行业协会制定,制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一般都比较严谨、准确。但是我国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一般是由建设部主管部门委托有关机构编制,缺乏专业性。技术标准和规范作为技术壁垒的隐蔽性较为明显,不利于保护我国施工企业。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强制性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严重挫伤了设计和施工方面技术人员的创新积极性,阻碍了我国建筑技术的发展。

建筑法规遵循WTO的原则及与国际惯例接轨方面。WTO各成员国的建筑法规应依照服务贸易总协定进行调整与完善。如其中的最惠国待遇、透明度原则等都应在建筑法规中予以体现。而我国现行建筑法规中仍存在许多有悖于“国民待遇”、“透明度原则”的文件和条款。

规范国际间工程承包行为的法规方面。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绝大多数是规范国内建筑市场行为的,而针对国际间的建筑与工程服务贸易的条款只在个别法规中略有涉及,而且也存在许多问题。

合同范本条件方面。各国的建筑法规中,都规定了合同范本式样、条件。国际通用的合同范本条件的最大特点是依据“案例法”,结合部分“成文法”,以合同双方“约定”以及按WTO协议、协定、各成员国的法律和具有同等地位的原则、规定而拟订的合同条件,而我国的建筑法律法规中规定了以习惯使用的“成文法”的合同范本的合同条件,这就使得对“案例法”合同范本的合同条件不熟悉,入世后将不利于我国施工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

建立完善我国建筑法规的对策

为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提高生产经营能力的先进大型设备如地铁施工用的盾构机,大吨位、大跨度架桥机,高速公路摊铺机等,每台价值好几千万元。为了尽快与WTO的协议、协定及国际惯例接轨,促进我国建筑企业适应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要求,应加强建筑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并完善建筑法规体系,改变传统做法,加快立法的速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完善国内外建筑企业市场准入制度。目前,国内建筑企业如果没有这样高品质“重型武器”,就永远没有资格干这类工程;但如果花巨资购买了又中不了标,企业就要承担设备闲置浪费的风险。在投资开发高新技术方面,有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风险,加快知识更新和人才培养的投入,要冒人才流失的风险。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建筑承包商对国内企业人才的争夺,将使国内施工企业付出极其沉重的代价。在资本经营越来越风行的情况下,施工企业为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参与相关产业、公益事业和证券市场的投资等将成为必然。

制定规范国际工程承包行为的法律法规。对我国国际承包公司进行清理,提高承包海外工程的门槛,对不符合相关要求的建筑企业,从控制海外建筑许可证的发放上进行限制,并对我国国际承包公司重新进行资质就位。鼓励扶植总承包企业做强做大,而专业承包企业做专,以增强各个层面上的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以优惠政策扶持发展优势企业。在不违反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前提下,应该在法律上制定对于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更加优惠的金融、税收政策;设立一些基金,以奖励承包了重大工程的承包公司;金融机构出具投标保证书和履约担保书;无偿使用政府提供的建筑机械;为避免企业因战争和内乱风险遭受巨大损失,政府应设立特殊险种提供保障。

专业协会、专业人士、行业协会参与立法。要加强、引导、培植我国建筑行业协会和学会,使其迅速发展。加快培养既精通法律又懂建筑管理专业知识的立法人员,在法规的制定中充分体现行业协会和学会的意见,在制定技术标准和规范时应该尽量让行业协会或专业人士去完成。

加强技术标准和规范建设。加入WTO后,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对保护建筑行业的作用将是明显的,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和规范对健全建筑市场,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并且,按照国民待遇原则,在国内企业严格执行我国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同时,外商企业也必须执行。从而使得国内建筑企业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所以,在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建设中,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应加大对技术标准和规范的投入,编制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设置多重(国家协会或学会、地区、企业)技术防线。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缩短编制时间和周期。通过制定技术标准和规范,设置隐蔽性较强的技术壁垒,保护我国工程承包商权益。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中应更多地强调技术创新,并逐渐完善、配套相应的政策法规及措施,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开展标准化信息咨询服务。

建立国内外工程承包商的代理和中介制度。许多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国外工程承包商投标的工程项目要有当地注册的项目代理、报关(清关)代理、劳务代理、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只有这类代理代为报出的有关资料,政府的有关部门方予受理。可以借鉴这种做法,一方面方便外国工程承包商尽早熟悉我国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有利于我国建筑法规的有效实施,与国际接轨。同时也扩大了就业机会和社会安定。

国内建筑反思 篇5

【关键词】剧场建筑;舞台工艺;设计规范;缺陷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4.08.010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Defects of Some Domestic Theat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ge Technique

YE Jian-gen

(Zhejiang Dafeng Industrial Co., Ltd., Yuyao Zhejiang 315400, China)

【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stage technique cooperation, construction defects of some domestic theaters were thoroughly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ge technique, and an emphasis was placed on the importance of conforming to in its design process.

【Key Words】theater building; stage process; design norms; defects

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产业也得到大发展、大繁荣,全国各地兴起了剧场建设的热潮。然而,在剧场建筑设计前期存在下列问题:(1)缺少舞台工艺设计的配合;(2)对《剧场建筑设计规范》理解不够透彻;(3)城市对建筑的限高等因素影响;(4)简单屈从于地方决策者的攀比心理。上述因素造成了台口大小、主舞台跨度、主舞台净高、台仓演员通道净高、后舞台进深、侧舞台台口高度及宽度等方面不能满足舞台工艺要求的建筑缺陷。下面通过近十年来国内已完工或在建的200多个大中型剧院工程实例来剖析上述几种典型的建筑缺陷。

1 主舞臺跨度与台口宽度以及主舞台净高与台口高度的匹配关系

在《剧场建筑设计规范》中表述了主舞台跨度与台口宽度间的数值范围(见表1)。

1.1 主舞台跨度与台口宽度间的匹配关系

主舞台跨度与台口宽度之间的匹配关系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1)如果吊杆卷扬机组安装在最上层侧天桥上(灯光吊笼直接挂在最上层侧天桥下),则可以按下列两种情况进行推算:

①在有灯光吊笼而没有侧吊杆的剧场中(如图1所示),主舞台跨度L=台口宽度+3 m(边条幕宽度)×2+0.5 m(吊杆端头与天桥边缘的间隙)×2+3 m(安装卷扬机组的天桥宽度)×2。如台口宽度是18 m,则主舞台跨度就是31 m。

②在有灯光吊笼又有侧吊杆(单侧设1根~2根)的剧场中(见图2),主舞台跨度L=台口宽度+3 m(边条幕宽度)×2+(0.5 m~1 m)(吊杆端头与侧吊杆的间隙)×2+0.5 m(吊杆端头与天桥边缘的间隙)×2+3 m(安装卷扬机组的天桥宽度)×2。如台口宽度是18 m,则主舞台跨度就需要32 m~33 m。

(2)如果吊杆卷扬机组安装在格栅层上(见图3)或主舞台跨度墙外侧的专用机房(见图4),则可以按下列两种情况进行推算。

①在有灯光吊笼而没有侧吊杆的剧场中,最小的主舞台跨度L=台口宽度+3 m(边条幕宽度)×2+0.5 m(吊杆端头与灯光吊笼笼体边缘间隙)×2+1 m(安装灯光吊笼的宽度)×2+1.5(侧天桥宽度)×2。如台口宽度是18 m,则主舞台跨度就是30 m。

②在有灯光吊笼而又有侧吊杆(单侧设1~2根)的剧场中(见图5),主舞台跨度L=台口宽度+3 m(边条幕宽度)×2+(0.5 m~1 m)(吊杆端头与侧吊杆边缘间隙)×2+0.5 m(侧吊杆边缘与灯光吊笼笼体边缘间隙)×2+1 m(安装灯光吊笼的宽度)×2+1.5 m(侧天桥宽度)×2,如台口宽度是18 m,则主舞台跨度就需要31 m~32 m。

上述的推算与列表中的对应数值完全一致。上述列举的5个剧院,其主舞台跨度与台口宽度完全符合《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1.2 主舞台净高与台口高度间的匹配关系

从《剧场建筑设计规范》中表述的台口高度和主舞台净高的数值范围中,不难发现台口高度与主舞台上空舞台面和栅顶间允许的最小净高间的匹配关系:净高一般为台口高度的2倍+4 m或台口高度的2.5倍,但最小不应少于台口高度的2倍+2 m,如10 m高的台口,其合理的主舞台净高应为22 m~25 m,与列表中的对应数值完全一致。

1.3 符合《剧场建筑设计规范》的工程统计

(注:文中所有资料的统计时间截止日期为2013年10月底。)

表3和表4中所列剧院尽管符合《剧场建筑设计规范》,但在建筑前期设计时,可以通过舞台工艺的分析进行优化设计,减少主舞台跨度或降低主舞台净高,降低建筑成本。

按主舞台净高一般为2倍台口高度+4 m或2.5倍台口高度的规范优化。优化主舞台跨度的前提条件必须具备下述五种情况之一。

(1)提升机组放在格栅层上,可以规范下方各层天桥宽度(按1.5 m宽)及天桥与景吊杆端头间隙(按0.5 m宽规范);

(2)放置提升机组的三层天桥过宽,可以减窄其宽度(按3 m宽规范);

(3)放置提升机组的天桥与景吊杆端头间隙过大(按0.5 m宽规范);

nlc202309032242

(4)放置提升机组天桥的下方各层天桥过宽(按1.5 m宽规范);

(5)灯光吊笼导轨直接安装在格栅层下,可以移到三層天桥下。

表4是依据1.1节中描述的“主舞台跨度与台口宽度之间存在的匹配关系”对各剧院的横剖面进行综合上述五种情况分析后得出的优化结论。

2 主舞台跨度与台口宽度不匹配的建筑缺陷

如果主舞台跨度与台口宽度不匹配,或因天桥过宽影响主舞台宽度,则会出现下列缺陷中的一项或多项(见表5):

(1)舞台吊杆长度达不到规范要求,需用加长杆体;一般吊杆长度规范要求至少为:升降台宽度+6 m。

(2)灯光吊笼水平移动时,与吊杆的加长杆体干涉。

(3)在使用侧吊杆时,主舞台景杆的加长杆体需收入主杆体内。在使用主舞台景杆的加长杆体时,侧吊杆必须升到最高点,并且两者之间需留缓冲距离。

3 主舞台净高与台口高度不匹配的建筑缺陷

如果主舞台净高与台口高度不匹配,则会出现下列缺陷(见表6):因吊杆吊挂与台口高度一样高的硬景,换景或不用时需提到台口以上的防穿帮区域内。如果净高不够,侧冲顶的安全距离就过小。一般吊杆与格栅层底梁的安全距离为2.5 m,不得少于2 m。所以无法使用台口的整个高度,演出时只能用假台口中片或檐幕遮挡台口上沿。

4 侧舞台台口高度与主舞台台口高度不匹配的建筑缺陷

如果侧舞台台口高度比主舞台台口高度低,则会出现下列缺陷中的一项或多项(见表7):

(1)在侧台车台面上无法布置与主舞台台口高度等高的硬景。

(2)侧舞台区域无法贮藏与主舞台口等高的声反射罩。

5 后舞台进深与舞台工艺不匹配的建筑缺陷

如果后舞台进深与舞台工艺不匹配,则会出现下列缺陷中的一项或多项(见表8):

(1)在天幕及后台口防火幕落下后,会压在后车载转台上,在主舞台表演时,无法在后车载转台的旋转台上布景(见图6)。

(2)在后台口防火幕落下后会压在后车载转台上,无法在后车载转台的旋转台上布景;但在天幕落下后不会压在后车载转台上,后车载转台的旋转台上仍可布景(见图7)。

6 侧舞台宽度与舞台工艺不匹配的建筑缺陷

如果侧舞台宽度与舞台工艺不匹配,则会出现下列缺陷中的一项或多项(见表9):

(1)侧灯光吊笼或侧灯杆压在侧台车台面上空,影响全侧车台布景(见图8)。

(2)演员在边条幕与侧车台间无跑场空间;如要跑场,只能占用侧车台区域(见图9)。

侧舞台区域是用来布置侧车台(侧补台)、侧辅助升降台及固定侧舞台,侧舞台宽度的计算依据为:1)以台口宽度(主舞台升降台宽度)确定合理的侧辅助台宽度(边条幕宽3 m+灯光吊笼进深1 m+演员跑场道0.6 m)后,再按主舞台升降台宽度确定侧车台宽度并留有不少于0.6 m的固定侧舞台。2)还得考虑侧辅助台上空设备占有区域外的跑场宽度(边条幕宽3 m+灯光吊笼进深1 m+演员跑场道0.6 m)。

表9是按上述依据对各剧院的横剖面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的优化结论。

7 台仓演员通道净高与舞台工艺不匹配的建筑缺陷

如果台仓演员通道净高达不到舞台工艺要求的2.2 m最小净高,会造成演员穿场困难,无法满足演出需要(见表10)。

8 结语

本文主要通过工程实例总结和剖析各类不符合舞台工艺要求的建筑缺陷。各舞台机械专业厂家在配合建筑设计院时,以及建筑设计院在建筑初设前期定位时,应严格按照《剧场建筑设计规范》相关规定及符合舞台工艺的要求进行设计,否则会造成建筑上的缺陷,达不到舞台工艺的要求。本文内容可能并不全面与详尽,仅供剧场设计人员参考。

(编辑 薛云霞)

上一篇:农机保险下一篇:组态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