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合同(通用12篇)
农村经济合同 篇1
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并取得了极大成就。但在这一转型时期, 农村信访问题日趋严重, 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问题不断增多, 信访数量逐年上升, 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谐和基层党群干群关系。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课题组有关成员多年农村基层党政管理经验分析, 这些农村纠纷和信访案件中绝大部分涉及农村财务管理问题, 而其中又以关涉农村各类经济合同的居多, 因此全面加强和规范农村经济合同管理工作是当前有效化解农村基层矛盾的有效手段。保障农村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有利于维护双方合法权益, 促进集体资产运营规范化和制度化;有利于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有利于创造安定团结的环境, 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对当前转型期保持农村稳定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当前农村经济合同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认为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基层政府有关部门对经济合同管理的失范, 并对这方面的不足进行分析, 从而找到适合我国农村现状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一、农村经济合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重视程度不够, 当事人未签订书面合同。
虽然经过多年的法制普及, 但在农村地区, 有些人仍不重视合同的作用, 在一些事前认为不是很重要的交易上没有签订书面合同。根据我们的调查, 在一些涉及面较窄、标的较小, 或某些人出于私利秘密发包、秘密承包的, 则经常不签订书面合同, 而是采用口头协商、直接敲定的形式, 有时也辅以第三方见证等方法。这种不签订书面合同的口头协定, 很容易为日后纠纷埋下伏笔, 约定双方各执一词, 都认为自己属于受害一方。
(二) 经济合同形式不规范, 内容不合理。
有些当事人对合同非常重视, 但受知识水平所限, 合同形式极不规范, 不用说条款、事项没有条理, 字迹模糊不清, 还有些仅靠发包方写个便条, 承包方在条子上签名画押了事, 更有些是用圆珠笔甚至铅笔、彩笔书写。在内容方面也不尽合理, 合同条款不全、权利义务不明或不对等的现象很多。
(三) 订立合同的过程和内容不符合法律要求。
有些合同签订的过程没有按照法律的程序执行, 例如集体组织作为发包人对外发包的过程中, 特别是村委会、村民组作为当事人一方时, 不依法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 由个别村、组干部利用职权, 直接签订合同。有些合同的内容不符合法律规定, 签订的合同大都有利于发包方, 表现为承包指标、承包费用过高等, 承包方只尽义务, 享受不到权利, 或借保护集体利益为名, 损害承包方的利益等。
(四) 合同执行随意性强, 缺乏统筹管理。
很多合同签订后即被束之高阁, 成为一纸空文, 发包方只收承包费, 不尽管理义务, 或擅自撕毁合同, 变更合同内容等, 承包方则采取拖延、少交承包费, 或改变承包项目, 或私自转包等。在合同管理方面, 很多地方的农村经济合同无人管理或管理比较松弛, 农业部门也没有设立专门的农村合同管理机构, 导致管理混乱, 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二、合同管理工作失误主要原因分析
(一) 乡村两级有关部门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意识不够。
经济合同管理非常重要, 但多数基层干部依然不够重视。在实际操作中, 部分村干部未能及时公开村委会所签订的合同及履行情况, 透明度不高, 造成部分群众对村委会所签订的合同内容及款项均不清楚;经济合同履约率不高, 承包金拖欠现象较为普遍。基层干部对于经济合同管理的这种态度, 容易造成群众对干部产生误解, 使干群关系紧张, 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既不利于群众监督合同的履行, 也不利于合同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 乡镇有关机构设置不合理、不健全。
在村级组织做好有关经济合同基础档案管理的基础上, 乡镇层面必须发挥好统筹管理和调节仲裁的功能。但根据我们的调查, 大部分乡镇未设立合同管理相关机构, 仅有少部分设立的, 也由于人员变动频繁又未及时调整, 不能切实履行起应发挥的职能。经济合同发生纠纷后应有必要的机构来进行仲裁和调节, 以将纠纷控制在较小范围内, 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但当前我国乡镇并未设立相关机构, 这就造成了一旦出现纠纷, 矛盾就会迅速升级。
(三) 村级原始档案管理水平较低。
根据我们的调查, 目前许多村委会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 大部分是由村委会主要领导或其所指派的人负责全部合同管理工作, 没有统一登记造册、归档管理, 这种做法既不利于监督也容易遗失。经常是在发生经济纠纷时, 村委会作为合同当事人却找不出自己保存的那份合同, 从而使纠纷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乡镇政府对于合同档案管理也不是很科学,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 合同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够, 业务能力不足。
村级负责合同管理的人员由于缺乏培训、素质较低等原因, 普遍存在专业水平不够, 业务能力不足的现象。在其辅导下, 村民与村委会或村民间在合同签订、鉴定和管理方面存在很多弊病, 不规范的合同较多。有些合同因此失去法律效力而无法兑现, 有些则因解释不清而出现纠纷。有些合同是根据村委会的“标准”合同而签订, 但由于“标准”合同也并不标准, 因此仍存在条款不规范、语句表达不清楚、存在歧义或多种解释等现象。
(五) 事前和事后服务功能缺位。
农村经济合同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 包括前期辅导、事中参与和事后监督等, 每个环节都有十分重要。但当前绝大部分合同管理工作只注重合同的签订, 忽略了合同签订前的有关培训和辅导, 以及签约后应有的跟踪回访工作。前期准备不足, 造成合同本身存在缺陷。事后回访不够, 则不能及时了解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情况及对经济合同的履行能力, 造成原本可以履行的合同, 最后无法兑现,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对规范经济合同管理的建议
(一) 通过下发文件、召开会议、媒介宣传等形式, 使乡村两级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为提高乡村两级有关部门对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视, 主要应采取以下行政手段:一是通过下发文件、召开会议等形式, 加强对有关部门该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 并以任务的形式要求相关人员组织学习;二是将该项工作列为乡村主要领导同志的工作重点, 让领导同志充分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 切实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倾斜;三是组织合同管理方面的评奖评优活动, 对表现好的部门或个人给予较大幅度的奖励, 在日常工作中, 对从事合同管理方面的同志也提供较好的待遇, 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扎扎实实抓好专业合同管理工作。还要提高广大群众在合同管理方面的认识程度, 让其充分认识到合同的重要性, 知道合同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并通过各种媒介普及、宣传合同知识。
(二) 乡、村两级分别成立相关机构, 专门负责农村经济合同管理工作。在乡镇层次成立农村经济合同管理领导小组, 由主管领导任组长, 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专门负责人开展工作, 负责村经济合同方案的审核、合同的鉴定、督促村委会加强对农村经济合同的正常履行。该机构还应与执法部门共同组成农村经济合同仲裁机构, 对管辖范围内出现的经济合同纠纷实行仲裁。村级成立专门的经济合同管理小组, 成员有党员、干部、群众代表组成。合同管理小组人员应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对村内所签经济合同进行监管, 审核合同的签订是否合法, 是否符合上级政府的相关政策, 监督合同的履行情况, 在村级层面上起到一定程度的仲裁职能, 并传达和宣传上级政府的有关政策和最新规定。
(三) 规范经济合同管理工作, 做好签约各环节的服务。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制定各类经济合同的模版, 使每类合同的签订有章可循, 这项工作非常繁重, 不是每个乡村可以完成的, 需要县级政府帮助完成此项工作, 乡村两级只负责具体普及和挑选模版的工作;其次是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对不同类型的经济合同订立相应的原则和流程, 签订合同的各个环节均要按原则进行审核, 按流程进行操作, 以使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得到有力的保障;再次还要对签约各环节提供良好的服务, 合同签订前应通过培训等手段使当事人充分了解该类合同的相关知识, 并协助当事人对项目进行评估及各项准备工作, 签约过程中的招标等环节, 应力争达到规范运用, 保障公平, 签约后要及时分类、归档、保存, 并进行跟踪回访, 以保障合同能够有效执行。
(四) 加强村级经济合同管理人员培训, 提高管理水平。要提高农村经济合同的管理水平, 对村级管理人员的培训非常重要, 村级管理人员的水平直接决定着整个合同管理工作的水平。有关部门要进行村级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是法律、法规, 合同签订及合同的管理、履行、变更、解除等。提高业务素质, 使合同管理人员熟悉业务, 促进合同管理工作不断完善, 防止签订不符合法津法规的合同, 提高合同正常履行的比率,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培训应采取多种形式, 主要是集中讲授的形式, 县以上级政府组织, 在党校或其他培训机构开办培训班, 短时间之内传授较多知识, 再慢慢消化;也可采取现场培训的方式, 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到典型单位进行学习, 并让优秀合同管理人员介绍经验, 进行现身说法;对于一些落后村, 可以组织讲师到该村重点授课, 对村里所有村民进行讲授, 以增强针对性和培训效果。
摘要:本文探讨当前农村经济合同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认为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基层政府有关部门对经济合同管理的失范, 并对这方面的不足进行详细分析, 找到潜藏的深层次原因, 最后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农村经济合同,管理,建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实用版) [M].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9.
[2]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河北省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条例, 1993.
[3]黄健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政策解答[M].法律出版社, 2008.
[4]张新梅.三农与法——劳动合同[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8.
[5]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最新农村土地承包法律实用问答:土地承包合同、流转、纠纷解决[M].法律出版社, 2009.
[6]刘庞芳.农村承包合同纠纷诉讼与仲裁[M].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0.
[7]王建峰, 温秀凤.“三到户”、“三相符”、“三满意”——山西省临汾市规范农村承包合同管理[J].农村经营管理, 2003.10.
[8]肖方扬.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合同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11.
[9]李正友, 黄金龙.规范经济承包合同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文峰镇加强村集体经济承包合同管理的调查[J].福建农业, 2008.9.
农村经济合同 篇2
一、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合同签订阶段的问题
(1)风险合同现象严重
由于迅速成长的建筑市场存在的激烈竞争和不规范的行为,业主常常提出一些苛刻的条件和不平等条约,如过多地强调了承包方的权利义务,对业主的制约条款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业主违约、赔偿等方面的约定不具体、不明确,也缺少行之有效的处罚办法。业主将自身的风险转移到了承包商身上,而承包商为了获得工程,只好接受签订风险合同,在工程承包中增添了非正常风险。
(2)不重视合同文本分析,合同文本存在众多缺陷
国家工商局和建设部为规范建筑市场的合同管理,制定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少数建设项目在签订合同时为了回避业主义务,采用一些自制的、不规范的文本进行签约。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常常因为缺少某些重要的条款、缺陷和漏洞多、双方对条款的理解有差异以及合同风险预估不足等问题而发生争执。
(3)“阴阳合同”充斥市场,严重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
有些业主以各种理由、客观原因,随意违反招标文件和投标书内容,修改合同或违背约定,除按招标文件签订“阳合同”,供建设行政主管部分审查备案外,还私下与施工单位签订一份与原合同相悖的“地下合同”或增补条款,形成一份违法违规的契约。这种工程承发包双方责任、利益不对等的“阴阳合同”,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重损害承包商利益,为合同履行埋下了隐患。
(4)缺乏有效的分包合同管理,违法签订转包、分包合同情况普遍存在目前,我国缺乏统一的分包合同示范文本,总承包商和各专业分包商之间及各分包商之间经常因合同界面不清,责、权、利不明确,而互相推诿,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有的承包商将工程非法转包给一些没有资质的小的施工队伍。这些承包商缺乏对承包工程的基本控制步骤和监督手段,进而对工程进度、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2.合同履约阶段的问题
(1)合同的履约情况差,索赔难度大
有些工程合同的签约双方都不认真履行合同,随意修改合同,合同违约现象时有发生,而建筑市场的过度竞争、不平等合同条件等问题,给索赔工作造成了许多干扰因素,再加上承包商自我保护意识差、索赔意识淡薄,导致合同的效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索赔难以进行。
(2)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和管理人才
合同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工作,很多项目的管理中缺乏对合同管理职能的重视,不能从战略高度分析和认识合同管理重要意义。大多数建筑项目没有设立专职的合同管理部门和人员,仅仅将合同管理职能分解为施工技术、计划经营、财务等几大部门分别进行管理,合同归口管理、分级管理和授权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行之有效的合同管理体系和具体的操作流程,不能对工程进行及时的跟踪和有效的动态合同管理和监控。一旦发生合同纠纷,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援。
(3)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合同管理手段落后
在工程中相关的合同有几十份、几百份,甚至几千份,它们之间有复杂的关系;合同的文件多,包括合同条件、协议书,投标书,图纸、规范、工程量表等;合同条款越来越复杂;然而一些建没项目合同管理仍处于分散管理状态,合同管理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和维护手段落后,合同管理应用软件的开发和使用相对滞后,没有充分利用好计算机和网络资源,既增加了成本,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上述问题的存在使推广严格的合同管理工作十分困难,严重地制约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工程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产生严重的损害。
二、加强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措施
1.规范合同文本内容,严格筛选分包队伍
施工企业要加强合同管理,重视合同的签订,应当把合同签订前的审查列为必经程序。在合同审查过程中对合同内容要反复推敲,字斟句酌,考虑周全。及时提出合同中存在的问题,对工程中出现的不利情况要有足够的预见性;对风险因素要有周到的考虑及规避措施;对合同的风险及利润做出评估,为工程报价、合同谈判提供决策信息。在协商签约阶段,通过修改、补充合同中有关条款,力求携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与业主分清责任,从而达到降低合同条款风险的目的。
分包队伍的选择决定着分包工程合同管理的成败,应优先选择与企业有过良好合作关系的对象。对于新的合作对象,除了从企业资质、注册资本及财务状况进行考查外,还应重点在人员配备、资金筹措能力、设备情况、施工经历、施工成本管理等五个方面进行考查。同时合同管理人员还需要建立分包合同档案,对分包范围和部位进行动态跟踪管理。
2.建立信息化的合同管理系统,在项目部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和专业管理人员建筑技术的迅速发展,工程项目规模庞大,合同管理文件多而杂,合同变更频繁。且在履约中往来函件和资料较多,故合同管理系统性强,必须建立信息化的合同管理系统。同时要健全合同管理机构,设立专职部门和优秀的专职合同管理人才来负责合同管理工作,合格的合同管理人员,首先必须是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同时还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法律、法规,精通合同业务,熟悉合同履行和工程索赔管理等专业业务,从而使合同管理专业化、规范化。同时应该加强全体员工合同意识,强化法制观念,加强对《合同法》、《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学习,使能够熟悉和使用这些法律、法规。合同文本及相关文件资料同属重要法律文件,对这些文件应及时建帐存档保存;对合同的变更要及时记录和存档;要建立分包合同档案及相关工程的所有档案。
3.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实现合同的动态管理
(1)合同交底和分解制度
合同签订以后,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对各级项目管理人员和各工作小组负责人进行合同交底,对合同的主要内容作出解释和说明。同时将各种合同事件的责任分解落实到各工作小组,使他们明确其工作范围和责任,通过层层合同分解,层层合同落实,使各小组能尽心尽职,协调各方面积极配合共同实施合同管理。
(2)建立定期工作报送制度
要求各职能部门必须将本部门的工作情况及未来一周的工作计划报送到合同管理处,使合同管理工程师及时掌握合同履行的情况和发生的变化;从而能够及时对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各种问题作出决策。
(3)工程变更制度
在合同条件发生变化时,要及时办理工程洽商记录。收集、整理所涉及到的种种文件,如图纸、各种计划、技术说明、规范和业主的变更指令,并对变更部分的内容进行审查和分析。凡涉及到工程项目的任务范围、合同价款、标准范围等重大变更均应计算变更对工程进度、费用的影响,及时通过双方谈判签订补充(书面)协议,双方共同遵守。
(4)合同的总结、评价制度
要求合同履行完毕后,必须认真总结在合同履行过程所遇见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正确地评价合同,形成书面报告等。
4.做好合同索赔管理工作
在工程合同实施过程中出现变更索赔是难免的,因此,必须建立工程变更和索赔管理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合同管理人员要认真研究合同条款,要注意资料的整理、分析,及时办理有关签证确认,关注现场动态,积极找寻索赔依据,把握施工索赔的重点,在索赔时效内及早提出变更和索赔。同时在分包合同履行过程中要正确履行合同责任,严格控制业主反索赔和分包商索赔的事件发生。
总之,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必须融合于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中。必须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中所有工程活动实施有效的合同管理,才能实现工程项目的目标,获得经济相效益。参考文献:
[1]刘文利: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研究[J],山西建筑2004.(9)。
[2]吴凤平王 辉 李 斌:建筑企业施工合同管理的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8(3)。
农村承包合同如何签? 篇3
加强农村承包合同管理,引导合同当事人签好合同,这是预防纠纷、有效解决纠纷的首要措施。当事人在签订农村承包合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发包方和承包方。发包方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承包方是村集体经济成员或者村民。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者村民放弃承包时,可以由其以外的单位或个人承包。发包方案包括项目及发包方式、指标、期限等,制定方案应当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经组织成员或大多数村民同意,报乡镇政府备案。损害集体和村民利益的承包合同无效。
二、承包经营项目名称、数量与质量。承包经营项目,即通常所称的标的,承包标的一般为自然的或者不可移动的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或自然资源。合同中应对其自然状况表述清楚。
三、承包的经营期限。土地承包合同期限30年不变,荒山、荒沟、荒地等治理及开发性生产项目的承包期可以更长,但最长不超过50年。
四、承包项目的质量等级评价。
五、收益分配方案。合同应当规定承包方应向发包方缴纳的承包费用,农副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以及上交的时间、方式。
六、承包指标调整的条件和方式。双方应预见在承包期内如遇不可抗力造成的减产、减收情况,或遇国家政策、税收、价格发生重大变化,致使收益受到较大影响时,应当协商调整承包指标的方法。
七、违约责任。为了严格履行农村承包合同,防止纠纷发生,当事人应当在承包经营合同中具体约定违约行为的条件、违约方应支付的违约金或赔偿金。
合同自由与合同法的经济分析 篇4
合同自由又称契约自由, 它强调合同约束力的根源在于当事人双方的意思或意愿, 而不是外部力量的干预。《合同法》第四条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这是合同自由在我国合同法中的体现。从经济学上来分析, 合同自由可以使资源在一个有效竞争机制中被配置到它最有使用价值的地方中去。也就是说合同自由是直接为市场服务的, 合同自由能够促使人们去寻找更好的生产方法, 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 从而增加了社会的总财富。当事人通过订立合同而增加双方的收益, 合同的存在不是一方以对方亏损为前提而使自己收益。而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游戏。尽管双方都期望在合同行为中获利, 但是这并不能避免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出现不利于一方或不利于双方的情况出现。并不是所有给合同双方带来利益的显现都可成为帕累托改进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增加。这只包括了对第三方没有产生负面影响的情况下。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 合同的订立在有利于双方当事人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有对第三人造成利益损害的可能性。
二、在合同关系中合同风险和机会主义
尽管合同的自由和公平增加了当事人的利益, 但是在合同的成立和履行中也同时会伴随着各种风险和问题。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合同风险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 风险
由于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知道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会发生怎样的问题, 或者交易条件变化的过程中难免会伴随着风险的出现。当风险出现自然需要由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来承担。而法律规定的这些规则当然是为了处理这些风险的承担问题。
(二) 隐藏信息
在订立合同时一方当事人可能有意或者无意隐藏一些真实信息, 使得合同签订后不能达到当事人的预期目的, 或者使其处于弱势地位, 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合同法规制了在合同因隐藏信息造成对方不利时的处理办法。
(三) 隐藏行为
在合同订立之前一方当事人可能实施一定行为使合同的相对人明显处于不利地位, 并没有在订立合同时明确告知对方。造成一方损失, 合同法就在此时为维护受损失方的利益而制定相应的规则。
(四) 合同特性投资
即一方当事人作出一项特殊的投资, 该投资对于特殊合同关系的外部来说是毫无意义的, 这便使投资如果不能达到期望的目的时, 对其是非常不利的。
由于隐藏信息、隐藏行为和合同特性投资可以导致不公平的出现, 因此也可以称之为投机行为, 也即机会主义。而就此我们可以引申出关于违约和履约成本计算的问题。当合同是延时性的时候, 从立约到履约期间的不确定性可能使得原来看来对双方是有利的交易在履约时对立约人是不利的, 此时就不满足帕累托改善。假定了合同当事人是经济人时, 立约人对违约的关注就不会超出他或她的责任范围。如果立约人对违约的关注只是责任, 那么当履约成本低于违约责任时, 立约人就会履约;而当履约成本高于违约责任, 立约人就会违约。关注自身利益的立约人的实际履约和违约是:
立约人的履约成本>立约人的违约责任=违约;
立约人的履约成本<立约人的违约责任=履约。
三、合同法的经济功能
合同法的产生在市场经济的制度下, 使得合同法成为了经济的“润滑剂”。它更有效地增加了交易的数量和范围, 给那些订立合同的当事人带来利益的收获, 并且提高了劳动分工和效率。它减少了交易成本, 也即减少了利用市场的成本。它分配了这一方面或另一方面的风险, 并通过法律规定信息和行为义务减少了合同签订前和签订后的投机行为。因此合同法从功能上来说是可以和金钱相比较的:没有金钱和没有合同法的情况下交易也是可以进行的, 但只是处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从另一个角度说, 在合同自由的体系中, 合同法的任意性规范的是当事人没有明确约定的合同内容。任意性规范的存在使合同成立变得容易, 因为他们提供了磋商的起点。这些规范越接近当事人的意愿, 当事人就越不需要作出特殊约定, 从而节约了交易成本。
同时合同法的成立给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应的途径。存在很多的交易都不是即刻进行的, 这意味着交易行为需要依靠将来履行的承诺。但是, 在没有外来强制的情况下这种承诺通常是不能够自我实现的。而声誉机制等非法律措施的作用在很多场合的应用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导致交易萎缩。因此合同法在应用过程中保障了交易的安全。由于交易成本、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 在现实中, 合同内容从来都是不充分的,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能够覆盖每一种可能性的合同规则, 因此合同法又起到了弥补合同漏洞的作用。
摘要: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合同法的制定和应用越来越凸显其在经济上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合同法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为线索, 深入探讨了合同自由的精神, 合同法应用时处理的不同问题, 违约成本与履约成本的比较问题。使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合同法的重要性。最后列举了合同法的经济功能, 强调了合同法重要的经济作用。
关键词:合同自由,合同法,经济分析
参考文献
[1]苏浩鹏.合同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37页.
[2]崔健远.合同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28页.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 篇5
发包方:王香铺村民委员会贺营村民组(简称甲方)
承包方: 陈伟(简称乙方)
为了提高土地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经村两委研究决定,将村集体所有闲置二十余年的荒地承包给乙方,由乙方垫资挖掘鱼塘,用于养殖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签订本合同,共同信守。
一、土地的面积、位置 土地的面积、位于贺营村民组..四至:南至:潢川搬运公司征地;西至:京九铁路;北至:小三队东至:货场路.面积为40亩。
二、承包期限 承包期限为30年,自2012年1月1日至2043年1月1日止。
三、承包费用年租金壹仟元。以乙方挖塘费用12万元递减顶抵。
四、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乙方自主经营,不侵犯乙方的合法权益。
(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按照合同约定的用途和期限,有权依法开发和经营所承包的荒地。
2、因拆迁、征收、征用、或其他政府政策影响享有补偿、赔偿的权利。
3、本合同期满,如继续承包,乙方享有优先权。
五、本合同经甲乙双方签章后,即具有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法定代表 人或人员的变更,都不得变更或解除本合同。本合同未尽事宜,可由双 方约定后作为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六、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一份。
甲方:王香铺村民委员会贺营村民组(代表)乙方 :
经济合同诈骗与纠纷的界限 篇6
经济是一个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形形色色利用合同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案件中,经济合同所占比例最大。然而,经济合同纠纷往往容易与合同诈骗相混淆,有的案件甚至连司法部门都难以作出准确区分。在实践中,不少与此有关的案件,法院的判决结果是比较勉强的。这不但影响了法律在人民心目中的权威地位,还对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进程起到了消极的阻碍作用,因为这既是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棘手的实践问题。笔者认为,根据两者各自的构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区分界定。
一、性质不同
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较犯罪小,只是违反了一般的法律法规。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严重的违法,将受到刑罚的处罚。合同诈骗既违反《刑法》又违反《民法通则》,是刑事犯罪附带民事违法的行为,其侵犯的客体是市场管理秩序公私财产所有权,将受到刑事法律和民事法律的双重处罚,经济合同纠纷则是单纯违反《民法通则》的民事违法行为,侵犯的是债权,仅受控于民事法律。正如杨立新教授所说“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理论上说,合同诈骗是一个刑法上的问题,经济纠纷是一个民法上的问题”。这是两者在本质上的区别。
二、特征不同
目前认定合同诈骗的关键,有三种观点(1)客观论:认为只要行为人在客观上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手段与对方签定了经济合同,同时非法地占有了对方的财物,就构成合同诈骗。(2)履行能力论:认为签定合同时行为人有无履行合同的能力是区分两者的关键。(3)主观论:行为人主观上有无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笔者认为,这三种观点都过于片面和绝对,相比之下,全面分析更为准确。即,行为人在主观上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在客观上采取与事实有悖的方法与对方签定了经济合同并已占有了对方的财物。在这里,笔者认为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不能作为区分合同诈骗与经济纠纷的依据。签定合同时有履行能力的行为人未必不具备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而没有履行能力的行为人在主观上也未必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有的只是想借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借鸡生蛋”,并非想非法占有。因此,以履行能力论作为认定合同诈骗的依据显存不妥。我们应该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1行为人签定合同的目的。
这里主要是看行为人签定合同时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区分二者的关键是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非法,即违反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用不正当的方法占有他人财物。合同诈骗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合同纠纷当事人均有履行合同的意愿,但因客观原因或其他情况而未能履行或完全履行,如为解决其生产经营中诸如资金短缺、周转困难等等,主观上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确实有当事人在签订合同中有欺骗手段,在履行合同时有欺诈行为,但其目的并非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所以不宜以合同诈骗论处。民事欺诈不存在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只是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为了经营上的便利或在经营上受益,采取了一些带欺诈性质或其他性质的方法,致使合同的继续履行受到阻碍或不利于对方当事人利益的一种纠纷。这是两者在主观上的重要区别。
2行为人签定合同的手段。
合同诈骗的行为人在签定合同时,为了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一般都采取冒充他人身份,虚造凭证等情节严重的欺诈手段,经济合同纠纷则无须冒充他人身份,也无须采取伪造凭证等行为,只是为了使合同的履行能够相对有利于自身的利益而实施了一些情节较轻的欺诈性行为。两者虽然都具有“欺骗”因素,但欺骗的具体手段大不相同。
3行为人欺骗的程度。
合同诈骗的行为人是在合同的主要内容上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其所骗取的公私财物的数额通常较大的或次数较多的。而经济合同纠纷则是在次要合同上弄虚作假,其所骗取的公私财物数额通常是较小的。欺骗的程度不同导致了两者的社会危害性也不相同。
4行为人履行合同的态度。
合同诈骗的行为人与合同纠纷当事人对待合同履行的态度是不同的。前者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往往毫无履行合同的能力,因此也就谈不上会积极地去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这种情况下,合同诈骗犯罪分子往往是签定合同非法拿到对方财物后立即消失或者再三推脱逃避对方的履约要求。也有的合同诈骗的行为人仅履行少量合同约定义务,目的是为了骗取更多的财物,当目的达到时,行为人同样地要么消失,要么推脱逃避,经济合同纠纷当事人一般均有一定的履行能力、履行的诚意和积极行为。一旦利益受损的一方要求侵害方承当违约责任,只有合同纠纷的行为人才愿意承当违约责任。
5行为人处置财物的方式。
合同诈骗行为人与合同纠纷当事人对财物的处置也是不同的。前者大多没有将骗得的财物用于合同约定的事项上,反而将骗取的财物用于个人生活而非生产经营中,甚至进行揮霍,致使财物无法返回,更为离奇的是有的将财物用于重复诈骗。后者则一般将财物用于合同约定事项或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并没有挥霍掉财物。
三、其他不同
两者进一步恶化的结果不同。合同诈骗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犯罪行为,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合同诈骗所带来的恶劣影响是不能低估的。然而,我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及第二百三十一条对此罪的最高刑罚只是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显然,如果在合同诈骗过程中又竞合地犯了其他更为严重的罪名,则意味着有可能被国家审判机关判处死刑;经济合同纠纷只是一般的违法,但其已经具备转化为合同诈骗的潜在可能性。如果其违法行为进一步加重,则将构成合同诈骗罪。也就是说,经济合同纠纷可以转化成合同诈骗,而合同诈骗只能向更高的罪名转化。
综上所述,尽管合同诈骗和经济合同纠纷有着很多的相似且容易混淆的地方,但两者仍有明显的区别。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们首先应当从本质上去区分两者,把违法和犯罪区分开来。其次再从基本特征上去比较两者,分析行为人签定合同的目的、手段、欺骗程度、履约态度、处置财物的方式等。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实践中的案件是各不相同的,我们的法学理论也是不断发展的,我们不能用死的理论来作为评判分析案件的永恒依据。我们必须不断发展我们的法学理论,进一步分析合同诈骗与经济合同纠纷的相似相异之处,为司法活动提供更加准确的评判标准,推进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
农村经济合同 篇7
一、两者性质不同
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较犯罪小, 只是违反了一般的法律法规。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是严重的违法, 将受到刑罚的处罚。合同诈骗既违反《刑法》又违反《民法通则》, 是刑事犯罪附带民事违法的行为, 其侵犯的客体是市场管理秩序公私财产所有权, 将受到刑事法律和民事法律的双重处罚;经济合同纠纷则是单纯违反《民法通则》的民事违法行为, 侵犯的是债权, 仅受控于民事法律。从理论上说, 合同诈骗是一个刑法上的问题, 经济纠纷是一个民法上的问题”。
二、两者特征不同
目前认定合同诈骗的关键, 有三种观点: (一) 客观论认为只要行为人在客观上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手段与对方签定了经济合同, 同时非法地占有了对方的财物, 就构成合同诈骗。 (二) 履行能力论认为签定合同时行为人有无履行合同的能力是区分两者的关键。 (三) 主观论认为行为人主观上有无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笔者认为, 这三种观点都过于片面和绝对, 相比之下, 全面分析更为准确。具体而言,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1、行为人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
在实践中, 下列三种情况应视为行为人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 (1) 行为人在签订经济合同时已具备履行合同所需的资金、物资或技术力量。 (2) 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虽不具备履约能力, 但在合同履行期限内能够合法筹集到履行合同所需要的资金和物品。 (3) 行为人不能按合同约定实际履行义务时, 自己和他人能提供担保, 担保包括代为履行和赔偿损失。
2、行为人是否采取欺骗手段。
利用合同诈骗的人, 一定要采取一定的欺骗手段使对方上当。这种手段一般包括: (1) 无中生有, 编造虚假事实。如根本没有对方需要的货物、货源, 却谎称有货, 而且价格优惠, 且能及时供货;自己根本没有经营资格和条件, 却设置集资合营的圈套, 制造能提供技术和设备的假象。 (2) 规避法律, 利用对方的疏忽或不熟悉合同法规定, 伙同对方代理人、代表人在合同条款中大做手脚, 以合同的合法形式掩盖骗取对方财物的目的和实质。
3、行为人是否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
一般而言, 大凡有履行合同诚意的当事人在签订合同之后, 总会以积极的态度创造条件履行合同。即使因客观因素不能实际履行, 也会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而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人, 在合同签订后, 却根本不去履行合同, 即使有一点履行合同的行为, 也是象征性的“虚晃一枪”。签订合同后财物一到手, 要么逃之夭夭, 要么大肆挥霍, 或者用作与合同毫不相干的其他用途, 根本无力偿还。对此情况, 不论其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条件, 均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4、考察标的物的处置情况。
在行为人已经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下, 行为人已经合法取得了依法转移的财物的所有权。如果当事人没有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只履行一部份合同, 则当事人对其占有他人财物的处置情况, 一定程度反映了他当时的主观心理态度。
三、其他不同
两者进一步恶化的结果不同。合同诈骗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犯罪行为,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 合同诈骗所带来的恶劣影响是不能低估的。然而, 我国《刑法》第224条及第231条对此罪的最高刑罚只是无期徒刑, 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显然, 如果在合同诈骗过程中又竞合地犯了其他更为严重的罪名, 则意味着有可能被国家审判机关判处死刑;经济合同纠纷只是一般的违法, 但其已经具备转化为合同诈骗的潜在可能性。
四、经济诈骗的预防
经济活动中要特别注意防止合同诈骗: (一) 要特别注意考察对方当事人订立合同的动机和目的; (二) 要特别注意考察对方的履行合同能力; (三) 一定要对方提供履行合同的担保, 特别是担保物权的担保; (四) 要依法办事, 依照合同法的规定订立合同、履行合同, 防止上当受骗。从长远看, 关键是建立一个“诚实信用”的市场体制。就目前而言, 首先, 当事人双方应尽可能了解对方的信用情况。其次, 依靠法律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合同的签订、合同对方的资信调查到监督履行合同, 均应有专业人员参加。
综上所述, 尽管合同诈骗和经济合同纠纷有着很多的相似且容易混淆的地方, 但两者仍有明显的区别。在以后的实践中, 我们首先应当从本质上去区分两者, 把违法和犯罪区分开来, 其次再从基本特征上去比较两者, 分析行为人签定合同的目的、手段、欺骗程度、履约态度等。
摘要:在司法实践中合同诈骗与经济合同纠纷这两者往往容易混淆, 导致许多判决结果存在争议。因此, 对两者进行全面分析, 认真把握两者的性质与具体特征.
关键词:合同诈骗罪,法制建设
参考文献
[1]尹铮:《合同诈骗还是经济纠纷从两则案例看“司法瓶颈”》。
[2]谢颖:《论合同诈骗与经济合同纠纷》。
[3]陈瑞林:《合同诈骗犯罪故意探析》。
经济合同审计问题分析 篇8
一、经济合同审计的概念、内容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依据法律独立地审查经济合同的真实性、效益性、合法性的行为叫做经济合同审计。在审计经济合同时应当全面考虑, 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的状况, 还要分析未来的发展状况。一般来说, 审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审计监督发现并解决问题, 同时根据审计出的问题举一反三排查经济合同存在的其他漏洞并及时填补, 通过经济合同审计这一方式来保护合同内的双方企业的合法权益。
通常情况下, 经济合同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
事前阶段:即确认企业签订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并且对合同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事中阶段:即对合同签订的另一方的信誉和资金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 对无法履行合同的公司或者未经公司质量管理部门认可的单位采取拒绝签订合同的措施。
事后阶段:对经济合同的执行结果进行鉴定, 判断调查其是否存在违约等行为, 对存在的违约行为及时追究责任提出索赔, 维护企业在合同中的权益。在审计工作中, 这一环节最为重要, 许多企业虽然前期做了很多工作, 但是最后一步的检查合同没有有力地执行, 导致了工作前功尽弃, 使企业也损失了很多成本。
二、经济合同常见的问题
要想对经济合同进行审计工作, 就需要明白通常情况下经济合同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1.经济合同的虚假性。发生此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审计部门在事前参与的力度不够, 导致签订经济合同过程中无法进行有力地监督, 从而使企业内部的合同经办人员为了获得更多的私利与合同的对方当事人一起串通, 签订一些虚假的经济合同, 套取企业资金。这就会导致企业损失惨重。
2.模糊的经济合同条款。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合同内容表达不清, 比如要购买一些设备所花费的资金, 有的经济合同条款中既没有表明设备的型号, 也没有表明其规格和所花费的资金细节。这方面的问题主要会导致双方就规格和费用方面发生争执。
3.对于合同条款缺乏执行力。此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单位对于合同条款视而不见, 不能进行严格的执行, 如果对方当事人没有承担或者履行相应的责任, 那么单位有权要求其进行违约赔偿, 但是单位通常很难进行严格的执行。
三、经济合同审计的主要程序
通常来说, 审计程序的复杂繁琐性由经济合同的内容所决定, 但是从实际出发, 一般经济合同审计大概包括七个环节:对经济合同管理制度进行审计、参与签订合同的调查和谈判、分析和研究经济合同、审查经济合同的内容、培训合同管理人员、汇整经济合同的资料。
四、经济合同审计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监督+服务=审计
当前负责经济合同审计的工作人员需要明确自己的职责, 如果对职责只是片面的认知, 那么就工作就过于片面缺乏全面性, 例如相关的工作人员不能够将审计工作当成单纯的监督或者审查, 不光要检查问题更要在实际中切实的解决合同履行中的问题, 如果只是纯粹的监督, 并不能有效的解决经济合同签订出现的问题, 只有认真的解决才能够得到肯定和支持, 才能够真正的体现合同审计的作用。
2.经济合同审计相关人员的素质问题
说到底, 实施各项审计工作的主体还是人, 如果相关的工作人员素质较差, 无论多么优秀的程序或者体系都不会发挥到最大的作用, 甚至还有可能弄巧成拙。因此只有通过提高审计人员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才能够提高经济合同审计工作的效率。如果企业不重视人员素质问题, 那么造成的损失是无法想象的, 但是如果能够将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政策法规方面都很出色的话, 就能够保证审计工作的效率性和可靠性, 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规章制度的建设问题
建设合理、严谨的规章制度, 审计经济合同审计的基础工作之一, 通过将合同审批手续和法规进行完善, 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经济合同管理和监督保障体系。规章制度也应当尽量全面、科学, 保证各项体制能够有效进行。良好的制度能够使员工明白自己的职责与任务, 也能够责任明确化, 使压力转化为动力从而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
五、面对经济合同审计面临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同上文提到的一样, 必须要建立一个全面的规章制度, 将合同审计推向制度化、经常化、科学化。制度化指的是将任务责任明确的每个人, 使一切的动作步骤都按照制度规定有条不紊的进行。经常化指的是需要通过宣传或者教育的方式将合同审计推广到每个部门, 从而使各个部门更好的配合审计工作。科学化指的是将经济合同审计过程加以科学的指导, 形成科学合理的步骤。一旦遇到比较重大的项目合同, 审计部门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工作, 及时的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共同商议探讨, 根据实际的情况改变策略。
2.企业领导的重视
企业的领导以及各个部门必须加以重视和支持。领导的重视是下面各个工作实施的重要保证。只有得到领导的重视, 各部门的配合, 审计工作才能有效的展开。如果领导不重视, 那么只在纠纷发生之后进行亡羊补牢只会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以及不必要的损失。
3.与被审计部门进行沟通
与被审计部门进行友好沟通能够取得理解。取得被审计部门的理解是经济合同审计工作进行的必要条件。如果被审计部门存在误会决绝被调查监督, 则很难保证接下来的工作进行, 也对后续工作造成困扰, 更无法保证经济合同的平等合理性。所以, 经济合同审计的相关部门应当友好、坦诚的进行沟通, 并且听取各个部门的意见, 针对这些意见提出更合理更人性化的审计方针。
4.合同规范分类
在经济合同审计时要对经济合同进行分类, 按照等级对合同进行排列:对较为重要涉及项目较大的经济合同进行全程的跟踪审计和控制监督;对一般涉及项目中等的经济合同进行定期检查。
在合同的格式、条款等方面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 确保合同中没有存在歧义的词语、语段。同时要不断提高合同审计的质量, 争取做到审计计划周密, 方法规范科学, 资料可靠, 得出的结论能够使人信服, 更要保证审计的结果有作用即有保证了企业的效益。最后, 要将合同审计的范围进一步拓宽, 确保合同审计向纵深方向发展。
六、结束语
在这个经济市场竞争残酷的时代里, 只有各个方面都做到一丝不苟才能够继续发展下去, 在以前的案例中, 有太多因为经济合同的签订存在问题而导致的事故或者纠纷, 因此良好的开展经济合同审计工作重中之重。。虽然在这几年中, 审计工作已经小有成效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模式。但是不能满足于此, 还要提高管理制度、还要加强审计人员的素质。只有不断的对经济合同审计监督方法进行完善优化, 才能够不断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大众。
参考文献
[1]许俊华, 胡海燕.经济合同问题分析与审计方法[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4) :98-99.
[2]翟娟.经济合同审计实践初探[J].企业导报, 2010, (7) :140-141.
[3]黄锦宇.经济合同审计的点滴探讨[J].经济视野, 2014, (10) :438.
加强医院经济合同管理的思考 篇9
三、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常见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关键因素是软硬件设施和会计人员, 良好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硬件环境已是十分成熟的产品, 其可靠性和安全性都勿庸质疑。软件环境是会计电算化的关键环节, 财务软件是核心。哪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会影响我们的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以下是一些比较常见的问题。
在一般情况下, 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虽然接受过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培训学习, 但对计算机的应用和维护知识还是知之甚少, 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疏忽了对数据资料的及时备份, 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 所记账目便难以恢复, 给工作造成极大的损失。有时虽然用U盘做了备份, 但U盘的性能不是那么可靠, 依然存在着隐患。采用优质的移动硬盘则会可靠得多。财务软件的安装方面, 重要的财务软件和其他应用软件必须要安装在除C盘以外的其他分区才为可靠, 以免所有资料丢失。计算机联网后病毒就会不断侵入, 轻则使计算机速度变慢, 重则使其系统瘫痪, 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行。其他移动存储设备也是传播病毒的途径, 同样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对于财务软件的深入学习同样重要, 由于种种原因, 会计人员只是简单地学习了财务软件的基本知识, 操作时不够熟练, 时不时还要请软件售后服务人员帮助, 边摸索边应用, 发挥不出电算化的高效率。
四、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是会计电算化的根本保障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会计人员不仅要熟悉财务工作, 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维护工作, 这样才能保证电算化工作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中运行。会计人员一方面要认真学习掌握财务软件的应用技能, 做到熟练操作;另一方面还要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 熟练掌握系统维护、软件安装、病毒防治和资料备份等技能, 保证设备持续正常运行, 使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由于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 对于已经步入中年的会计人员来说, 现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确有些困难, 计算机行业是一个新生的行业, 专业性较强, 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学习掌握的。因此, 在有条件的部门, 应该配备软硬件技术都过硬的专职或兼职的计算机维护人员, 一方面可以及时维护设备, 使其时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其他人员学习计算机知识, 不断提高他们的应用水平, 从而提高职工的综合业务能力, 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了搞好财务工作, 建议各级领导加强对现有会计人员的学习培训, 定期或不定期安排会计人员进修专业财务软件和计算机综合技能知识, 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素质, 以适应当今信息时代工作的需要。
(责任编辑:胡冬梅)
(武汉市第三医院)
医院在发展过程中, 会发生很多对外经济事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控制这些经济事项可能发生的风险、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尤为必要。实施医院经济合同管理, 是达到以上目的的有效办法。
一、医院对外经济事项中存在的风险
医院对外经济事项包括物资、设备、劳务购买, 维修、基建等。这些经济活动的主要风险来自以下几方面。
1、质量风险
医院从事上述经济活动时, 都存在质量上的不确定性。如果不能在经济合同中实施约定、控制, 就会造成物资、设备、劳务、基建、维修等达不到质量标准, 从而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的风险。
2、价格风险
医院从事上述经济活动时, 存在较大的价格差异, 如果不能在经济合同中明确约定价格, 或者是价格确定的方式、依据、程序存在问题, 就会使医院购买的价格偏离轨道, 从而形成医院投入增加或者资金浪费的风险。
3、法律风险
医院从事上述经济活动过程中, 存在着经营单位的经营行为及运输、安装、施工等过程, 如果经营单位的经营行为不规范 (如偷税漏税) , 或者运输、安装、施工过程出现安全事故 (如工程意外、人员伤亡) , 就会造成承担法律责任不清的问题, 从而使医院具有法律上的风险。
既然在医院对外经济活动中存在以上风险, 本文认为, 作为医院管理的部门, 特别是经济管理部门, 必须严格控制以上风险。而严格控制以上风险的最好办法, 是加强医院经济合同的管理。
二、加强医院经济合同管理的做法
加强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必须做好经济合同签订过程、执行过程的管理。
1、经济合同签订过程须做到的环节
(1) 决策程序管理。经济合同签订前, 必须对物资、设备、劳务、维修、基建的决策过程进行审查:凡大型设备、大批量物资采购和基建投资项目, 必须经过医院领导班子集体决策;特别重大的医疗设备 (如CT、核磁共振等) 的购买、特别重大的基建项目 (如新建楼房) 必须经医院职代会表决通过。没有经过以上程序的经济事项, 不得签订经济合同。
(2) 价格形成过程管理。经济合同中所约定的价格必须分别采取招标、政府采购、竞争性谈判、议价等形式确定。一般说来, 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 须实行社会公开招标;金额在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 须通过主管部门进行统一招标采购;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 须进行竞争性谈判;万元以下的, 则通过议价形式确定价格。
竞争性谈判和议价可以在医院内部进行, 但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参与竞标的单位必须有三个或三个以上, 医院参与谈判的部门必须在三个以上, 涵盖的部门包括监察、审计、财务及相关管理部门 (如总务或设备管理部门) 。
(3) 经济合同草案审核程序管理。医院经济合同涉及的内容包括物资、设备、劳务购买、维修、基建等, 涉及的管理部门包括设备、总务后勤、药剂、信息等。如果经济合同草案的审核由一个部门来完成, 难免会出现疏漏, 给医院带来损失。因此, 合同草案应按照归口逐级审核的原则进行, 具体路径为:合同草案初稿→医院管理部门审核→经济管理部门审核→院领导审核→签订。管理部门审核的内容包括各项合同标的、质量标准、合同履行时间等。此项工作可由管理部门的科长 (主任、部长) 进行。经济管理部门的审核主要对照《经济合同法》进行, 内容包括:所签订的合同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和行政法规, 是否符合协商一致、等价有偿、互利互惠的原则, 合同约定价格形成的依据 (程序) , 经济风险、安全事故责任划分与法律责任的承担、违约责任、纠纷处理等。此项工作可由财务科长 (部长或总会计师) 进行。聘请法律顾问的医院可由聘请的法律顾问审核把关。院领导审核的内容包括经济合同所涉及事项的决策程序是否符合医院管理的要求, 相关部门是否进行了认真的审核。
2、经济合同执行过程须抓好的环节
(1) 工程合同。首先, 做好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大型工程必须聘请监理公司对工程进行监理, 以保证工程进度、质量;对隐蔽工程必须留存照片、录像、草图等资料, 既作为工程质量的依据, 也作为工程造价审计结算的依据;本院的工程管理部门做好工程的现场管理, 本院的审计部门做好现场跟踪审计。其次, 把好工程验收关:工程完工后, 医院组织相关部门对工程进行严格的验收, 其中有的项目 (如X光机安装、环境保护排污工程、消防工程) 必须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参与验收, 以确保医院投入的项目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 (包括政府强制性标准) 。最后, 做好工程的审计:对于金额较大的工程 (一般为50万元以上) , 可以聘请专业的咨询公司进行工程造价审计, 金额较小的工程, 在本院有条件的情况下, 可由本院审计科进行工程造价审计。
(2) 劳务购买合同。对医院购买的劳务, 在付费之前, 必须先考核验收。考核验收的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有的考核验收必须通过医院临床科室进行, 如对保洁公司、保安公司提供的劳务。
(3) 物资、设备购买合同。首先把好验收关:对物资、设备的产地、生产厂家、规格、性能、参数等进行认真验收。涉及运输、安装的, 要验收运输、安装的质量。涉及到培训的要严格按合同规定办理。
(4) 严把经济合同结算关。医院经济合同结算是经济合同执行的终端环节, 一定要严格把关, 否则, 就会给医院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经济合同结算付款一般应按以下程序进行:工程或物资验收→工程造价审计 (指工程合同) →工程监理审核 (指工程合同) →工程现场管理部门审核→财务科 (部) 长 (总会计师) 审核→院领导审批→付款。
三、分析与评价
企业经济合同涉税问题浅谈 篇10
一、买卖合同涉税处理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 购销业务离不开合同, 因合同的约定条款不通直接涉及税收差异, 从我公司采购、销售过程中解析涉税条款。
(一) 购买的涉税处理
1. 选择一般纳税人采购。
一般纳税人向小规模纳税采购物资, 取得普通发票不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但可以要求其在税务机关代开发票, 代开发票税率为3%, 但是如果向一般纳税人购买物资, 便可以要求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一般税率为17%, 取得专用发票可以抵扣17%进项税额。
2. 采购合同与安装合同分别与两个公司签订。
购买设备时供应商选择时, 一般纳税人采用包工包设备方式建造设备, 无法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应将采用包工包设备方式建造设备合同, 改签为设备采购合同和安装合同, 且分别与两个公司签订合同。
3. 购买设备价格选择。
企业购置设备时, 采购员往往只懂得买能满足使用功能价格便宜的, 忽视了属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的通知》, 应该选择即使价位略高, 但是低于企业所得税价值的设备。
相反, 如果是用不征税收入购买设备的, 则因购买能满足使用功能价格便宜的。因为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企业利用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购置专用设备
(二) 销售的涉税处理
1. 以物易物合同涉税处理。
以物易物条款就是我们所得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此类合同不得约定不开发票、不付货款等无效条款。以物易物属于是同销售行为计算缴纳增值税;同时以非货币资产交易视同售后缴纳营业税。
2. 视同销售涉税处理。
对已列入增值税征收范围视同销售行为, 如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关联方销售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等。要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下列顺序确定销售额:
(1) 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
(2) 按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
(3) 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
二、租赁合同涉税处理
(一) 经营租赁涉税处理
1. 出租宿舍给职工暂免征收房产税。
依据《关于调整住房租赁市场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0]125号规定的, 对按政府规定价格出租的公有住房和廉租住房, 包括企业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向职工出租的单位自有住房;房管部门向居民出租的公有住房;落实私房政策中带户发还产权并以政府规定租金标准向居民出租的私有住房等, 暂免征收房产税、营业税。
2. 无租使用、借用房屋涉税处理。
关联方无租使用、借用房屋按《征管法》规定计算缴纳营业税、房产税;非关联方按《征管法》规定的明显低于市价来征收营业税、房产税。
(二) 融资租赁涉税处理
1. 租赁期届满时, 租赁设备的所有权归出租人所有的属于营业税的征收范围。
法律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融资租赁业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0]第514号) 规定, 对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单位所从事的融资租赁业务, 无论租赁的货物的所有权是否转让给承租方, 均按《营业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征收营业税, 不征收增值税。其他单位从事的融资租赁业务, 租赁的货物的所有权转让给承租方, 征收增值税, 不征收营业税;租赁的货物的所有权未转让给承租方, 征收营业税, 不征收增值税。租赁期承租方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提折旧。
2. 租赁期届满时, 租赁设备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方所有的, 属于分期收款销售增指数的征收范围。
法律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融资租赁业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0]第514号) 规定其他单位从事的融资租赁业务, 租赁的货物的所有权转让给承租方, 征收增值税, 不征收营业税;视同分期收款销售货物。
出租方应开具增值税发票给承租方作进项税抵扣。
3. 售后回租涉税处理。售后回租属于销售和租赁两项业务, 应分别计算各环节的应税额。
企业经济合同法律风险的规避探讨 篇11
【关键词】 经济合同法律风险规避
一、合同主体存在的法律风险及应对
1、合同主体资格不合法,导致合同无效或合同效力待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条的规定,订立合同的主体有两种:一种是当事人即具备相应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或企业;另一种是代理人即依法取得委托而进行合同签订的主体。
(1)合同主体为自然人的法律风险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根据公民的年龄、智力状态等因素,把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三类。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八周岁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公民;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一是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二是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一是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二是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这三类自然人签订合同的效力分别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合同的主体,独立签订合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效力待定。限制民事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们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如购买学习用具、利用自动售货机、接受赠与等;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没有法律效力。无民事行力人不能独立实施任何法律行为,但是可以实施纯受利益并且不损害他人的行为,如接受奖励、赠与等。
因此合同主体为自然人时应重点审查:合同的相对方是否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即签约方是否为精神正常且年满18周岁或者16至18周岁但以自己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具体的审查方法可以要求对方提供身份证,以及详细的家庭地址、联系方法及个人的其他情况;必要时还应该进行实地的考察和确认。
(2)合同主体为企业的法律风险探讨。作为合同主体的企业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企业法人,另一种是非法人组织。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我国的企业法人有两种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在其经营范围内签订的合同是有效的。而非法人组织包括个人合伙和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两种情况。
“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的组织。对于合伙债务,合伙人对外承担的是无限连带责任。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按照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分支机构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一般不能独立对外承担民事责任。以下三种情况下才可签订合同: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持有企业法人的授权书,在授权范围内签订合同;有营业执照的非法人组织可以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缔结合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凡是颁发了《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领取了营业执照的各银行、各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成为合同的主体。
因此合同主体为企业时应该重点审查以下内容:审企业的营业执照,查看企业名称是否与拟签合同当事人的名称一致;审企业的注册资本,查看是否与拟签合同标的额相称;审企业的经营范围,查看拟签合同业务是否在经营范围内;审企业是否通过工商部门年度检验;对公司的办公地点、人员、固定资产等进行实地考察和确认。
而对于非法人组织还应注意:企业的分支机构是否具有对外开展业务资格(是否有授权);是否有非法人营业执照;另外,除审查分支机构的履约能力外,还应审查其所属总公司的履约能力的情况,因为在分支机构无力承担责任的情况下,总公司还应承担补充责任。
(3)合同主体为代理人的法律风险探讨。代理人实施的民事行为要有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要有合法的授权委托;代理人要在授权的权限内实施民事代理行为;有效的代理期间内实施民事代理行为。所以当代理人签订合同时,必须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索取授权委托书;审查授权书的授权范围;审查授权书的有效期限;一定要加盖公章。
2、合同主体的履约能力是合同得到履行的必要条件
审查合同主体的履约能力关键是核实签约对方的资信。因此,签订合同之前应做到:一是要求对方提供资信证明文件,包括对方的企业简介,营业执照,效益情况,税务证明,银行信用等级证明以及单位的基本情况、股东情况等资信证明资料,以及对合同对方进行实地考查;二是要求对方提供担保,如履约保函或是要求对方提供履约保证金等形式来降低企业的风险。
二、合同形式方面常见问题法律探讨
1、合同文本不规范,导致权利无法保障
有效利用固定(标准)的合同文本,使合同权利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了15种合同,每种合同都有自己的合同文本条款,不同合同的当事人因此享受的合同权利和承担的合同义务都不一样。若合同文本使用错误,则可能导致当事人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
2、合同形式违法,导致合同无效
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合同表现形式不符合法律规定要求。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建设工程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口头订立建设工程合同则违反了本条强制性规定;二是程序形式违法。法律行政法规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而未办理。如:房屋的买卖必须办理过户登记才有效,否则是不可对抗善意第三人的。
3、合同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导致合同无效
主要包括主要条款违法;标的违法;涉及对象在强制性规定限制和禁止范围内;履行期限、地点、方式违法等。
4、合同形式不齐备,导致合同风险的发生
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合同对方公司未盖章,虽有对方授权代表签字但未取得合同对方公司出具的授权委托书;二是合同的签约时间不明确。签约时间经常会涉及到这份合同是否已经生效,什么时候生效以及款项的收付。我们在合同中经常有这样的条款:“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本合同有效期至×年×月×日止”(涉及到合同是否成立);“合同签订后7天内,甲方支付合同总价的30%作为预付款,合计人民币柒拾柒万肆千柒佰陆拾陆元贰角柒分”(涉及到工程预付款的收取);三是签约地点不明确,引起管辖权的争议;四是送货单没有加盖公章,只有经办人签字,未索取经办人的授权委托书或未加盖公章。一旦产生纠纷时,难以得到对方的确认;五是有传真件未补合同原件:传真件不可以独立证明事实,传真件只有和其他的证据结合起来,形成一条证据锁链,才可以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三、合同条款常见问题法律应对
合同条款不合法导致合同条款无效;合同条款不完备、不准确导致合同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无法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二条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下面以买卖合同为例。
“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条款。自然人:应按身份证写上真实名字(虚假的名字可能会存在恶意欺瞒诈骗的嫌疑)、住所;法人:应写上法人的名称、法定代表人的名称、法人登记住所或主要营业地。
“标的”条款。第一,标的物要合法。出卖人没有产权的物品,不能成为买卖合同中的标的物;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禁止自由流通买卖的物品不能成为买卖合同中的标的物;违反国家部门标准、行业标准等标准的物品不能成为买卖合同中的标的物;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物品,均不能成为买卖合同中的标的物。第二,标的物要明确不会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如果购买的是有商标的产品,要注意对方是否是合法持有其提供的产品的商标权;如果是为对方生产、加工产品,就要注意该产品是否会侵犯他人的商标、专利权。同时最好要求对方作出不会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承诺约定。第三,标的物的数量应明确。标的物的数量应尽量细到它最小的计量单位。第四,标的物需要包装时,应明确其包装标准,包括外包装的材质、内包装或者填充物保护的说明,以及对防潮、防火、防撞击颠簸的要求等,如果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应该写明该标准的名称、代号或编号。同时还要确定包装费用的承担方式。第五,注意列明每项商品的单价。第六,标的物的交货时间应明确。第七,标的物质量条款的约定应明确。为防止争议发生,建议在合同中约定一个质量的检验标准。此外,对产品质量的异议必须要有时间与条件的限制。为此在合同中双方还应就承担质量责任的时间和期限作出明确的规定。
“履行的期限、地点以及方式”条款。履行期限(交货期限):可以是即时履行、约定某一时间点履行或者约定某一期限内履行。履行地点(交货地点):影响着标的物所有权和风险的转移、运输费用的承担。履行方式:出卖人送货、出卖人代运、买受人自提自运。
违约责任条款。违约责任属于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义务时应当承担的责任,该责任是一种法律责任。当事人可以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就责任的承担方式以及免责的事由进行约定。
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所以在选择了“诉讼”的方式来解决争议时,建议进行“协议管辖”。如果选择了“仲裁”方式来解决争议时,仲裁机构名称要写具体明确。为降低企业的诉讼风险,一般选择自己区域内的仲裁机构或法院管辖。
四、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及应对
1、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的两种法律风险
一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现对方丧失履行能力或对方出现其他可能违约情形,导致己方生产经营遭受重大影响;二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己方生产经营发生突发事件或投资战略发生重大调整而可能发生己方违约需承担违约责任的风险。
2、应对办法
(1)通过行使法定抗辩权及时中止或终止合同。抗辩权是指对抗对方请求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了三种抗辩权即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抗辩权适用于双务合同,即权利义务具有对等性或者相对性。
(2)通过行使法定解除权及时解除合同。法定解除权指合同生效后,没有履行或者未履行完毕前,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解除条件出现时,行使解除权而使合同关系消灭。
3、合同履行时应注意保留好相关的证明资料
在履行合同时最好有比较完整的书面往来文件,而且必须有对方当事人的确认。履约过程中要尽量完善手续,保留好相关的书面材料,才能把握主动。
五、合同产生纠纷时的法律风险预防与应对
1、避免因超过诉讼时效导致权利丧失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通过诉讼程序请求人民法院保護其民事权利的有效时间。超过诉讼时效,权利人丧失胜诉权。
我国《民法通则》对诉讼时效作了明确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下列诉讼时效为一年: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如果过了诉讼时效才来主张合同权益,就会丧失胜诉权,致使原本合法的权益受损而无法得到法律的支持。
2、重视对账函的法律效力
从法律上看,对账函至少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法律效力:有效地证明交易关系的存在;有效地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可能引起诉讼时效的中断。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之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3、及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在合同产生纠纷时争取主动权
该阶段的工作主要是补充和完善证据。如原来未签书面合同的要设法补签书面合同,原来对方未签收货物的要设法让对方补签收,原来未拿到合同原件的要设法拿到合同原件,原来未拿到授权委托书原件的要设法拿到授权委托书原件等。
4、法律文件是重要的证据
谈如何加强经济合同的管理 篇12
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契约经济。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 主要靠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及参与者相互之间依法签订合同和诚信履行来保证。当前, 我国修订后的合同法, 包含了企业经济活动中的绝大多数类别合同, 为我国企业加强经济合同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其经济合同涉及的范围很广, 仅从我们江苏盐行业来讲, 就有投资合同、三田租赁合同、劳动合同、销售合同、技术合同、工程建造合同、代理合同和抵押贷款合同等。企业实际经营中, 经济合同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 不仅可能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更有可能对企业信誉造成负面影响。
2 经济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对合同当事人了解不够
对合同当事人的资质未进行充分调查.对合同当事人的签约资格、履约能力、履约信誉了解不多, 如合同当事人是否有经营资格, 签约人是否有法定代表人的身份或有无授权委托书, 合同当事人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如何等等都不清楚, 导致签约后, 无法履约, 并且无财产承担违约责任。
2.2 对合同文本审查不严
一是对签订合同目的认识错误, 白认为对方当事人均是老熟人, 觉得签订合同见外了, 认为签订合同是为了应付审计, 出于这一想法, 对合同文本的审查也就免了, 最后所签合同非常草率, 有的甚至是先干工程, 工程结束后再补个合同.失去了合同应有的作用。二是对合同主要条款审查不严。三是对合同的合法性、严密性及可行性审查不严。
2.3 签订合同的主体不具有法人资格
常出现单位的职能科室、无法人资格的基层单位、实行内部承包或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的部门等这些不具有法人资格.却以独立法人资格的合同当事人签订合同。单位领导不知道, 有关职能部门未会签, 就把合同签了。
2.4 内部审批权限不明确
主要表现在: (1) 领导和职能部门之间权限不明确。一方面存在不管经济合同金额的大小, 事无巨细均由领导从头到尾参加, 而职能部门却过分依赖领导, 按领导的意图行事, 有的甚至测算经济合同的效益也按领导的基本调子行事。另一方面存在职能部门基本包办一切, 仅向个别领导汇报即确定签合同, 内部集体决策程序欠缺。
有个别基层单位, 合同均是由单位领导一人签订, 其他人员一概不知。 (2) 上级单位与下属单位之间权限不明确。全资子公司签订大额合同, 无汇报审批制度, 结果出了大事不知道。
2.5 用章用印不规范
以行政章代替合同专用章, 用章没有规定手续, 尤其是对涉及经济合同用印无特殊规定。如某单位个别领导未经集体研究, 擅自用印为其他单位和个人进行担保或注册提供便利, 结果给本单位造成严重损失。
2.6 合同签订和执行均处于保密状态, 执行情况无总结
有的企业合同签订后, 到合同执行结束, 财务部门均不知道.一年内究竟签了多少份合同无从查起, 合同管理零乱, 审计时财务无合同, 最后从职能部门或单位领导那里找出几份合同。由于缺乏控制, 极个别人还犯了错误。
2.7 收入不完全按合同入帐
有个别企业主合同收入入帐, 而追加合同收入不入企业大帐.用于单位小金库, 甚至被少数人私分。私自到税务部门开一张税票或请私营工商户代开税票给对方出帐。
3 加强企业合同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1 加强企业合同管理是维护企业正常经营秩序的重要保证
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 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经济国际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国内企业发展需要融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 企业经营的各个要素资源的重组流动也更多、范围更广。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在市场经济框架下, 企业主体之间以及内部要素之间的合作都要处于某种契约网架之中, 并依靠契约各方诚信履约来维持和维护市场经济体制的整体平稳运行。
加强企业合同管理可以使企业经济合同行为的全过程都处于动态的控制之下, 使合同的签订履行更加适应企业与内外环境的互动需求, 条款更加严密, 权责更加相称, 履行更好操作和到位, 推动企业经营良好运行。
3.2 加强合同管理有助于维护企业权利与利益
一方面合同管理为维护企业权利和利益提供了依据和保障;另一方面, 合同管理有利于完善合同条款和对合同履行进行实时控制, 一旦对方违约, 可以及时把握并对对方违约责任进行及时追究和处理, 做到尽可能减少损失。
3.3 加强合同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发展的预见性
合同管理的过程, 也是充分利用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各种优势的过程。加强合同管理, 必然要求企业合同管理的参与者和责任人员不断地研究和调查企业的优势所在, 外部环境可利用的政策、机遇或有利条件所在, 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地对企业合同行为进行校正和完善, 起到为企业经营超前预测和探索的作用。
3.4 加强合同管理有助于减少企业经济纠纷
纠纷的产生主要源于3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合同签订不公平;二是违约处理不及时;三是合同修正沟通不一致。加强合同管理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3个问题, 有助于提高全员合同意识、合同的合法性和完整性, 保证合同签订的公平, 一旦合同订立基础或环境发生变化, 能够及时沟通, 对合同进行修订, 并可以及时处理违约行为, 防止扩大, 从而有效地减少合同纠纷。
4 加强经济合同管理的措施
4.1 明确和完善合同管理的职能部门
合同行为既然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职能部门不仅要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更要赋予完整的职权和责任, 即一要作为企业组织机构的一个部门, 二要不仅负责审核, 还要负责日常管理检查和监督, 三要有相应的责任, 与其个人荣誉、利益分配相挂钩。特别是作为一个企业集团, 所属单位较多, 涉及到的合同也很多, 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要改变和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这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也符合管理学中权责相称、职权一致的理论要求。从江苏盐业现状来看, 职能部门确定为办公室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有助于加强企业合同管理, 但需进一步完善职能。
4.2 建立健全分级合同台帐和进度报表制度
一般书面合同都有期限。要改变现有职能部门只管审核和用章的狭隘观念, 建立健全分级合同台帐管理和进度报表制度。虽然, 有些合同需要有关专业职能部门负责日常管理, 但总体执行进度必须要由总的合同责任部门来掌握, 这样便于信息共享, 有利于决策, 也有利于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合同缺陷和遗留问题以及形势变化后的修正。不仅如此, 网络的发展, 为这一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媒介支持, 完全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
4.3 加强检查和监督
合同利益是企业整体的, 具体落实一般是某个部门或某个责任人的, 合同行为是否到位不仅要靠自觉性, 更要有外在的监督机制。因此, 在合同行为实践过程中, 应有一定的检查和监督程序, 以保证合同的有效履行。
4.4 切实重视和加强合同履行
要把合同履行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以诚信的心态, 全面细致地履行好合同每一项条款。遇到无法履行或需调整的条款, 要及时与对方沟通, 并适时修改合同或协议终止合同。
4.5 不断研究和规范合同条款
合同文本是否规范, 条款是否齐全, 直接关系到合同行为的正当合法, 关系到能否维护企业的权益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不断研究和规范合同条款, 就是要学习研究有利于规范合同条款的有关法律法规, 如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公司法、破产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经济法规, 做到合同条款合规合法。同时, 要研究和把握企业合同行为的目的或目标, 探索和创新能够尽可能维护和保障企业权益的规范条款, 并根据自身的实际, 对一定期间的企业合同进行总结和归纳, 对照和适应法律法规的变化, 规范文本, 把好合同文本关, 从而达到规范企业合同行为, 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摘要:加强经济合同管理, 对防范单位经营风险, 促进廉政建设, 提高单位经济效益, 至关重要。企业应该建立严格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 防范风险。
关键词:经济合同,市场经济,法人资格,保密
参考文献
[1]李守君.加强经济合同管理的策略研究.《商场现代化》2007年4月 (中旬刊) 总第500期.
【农村经济合同】推荐阅读:
农村物流农村经济11-13
促进农村发展农村经济08-28
农村金融影响农村经济10-25
经济发展农村经济06-23
正规农村建房合同_农村自建房合同12-15
农村水利经济08-01
农村合作经济10-28
农村实体经济12-17
农村经济贫困05-11
我国农村经济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