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架构

2024-05-26

财务管理架构(共11篇)

财务管理架构 篇1

国内各类院校教室主要提供的设备以照明设备、温控设备以及多媒体设备为主,这些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大都处于粗放的全手工或半手工管理状态,造成一定程度的能源浪费和安全隐患。实际教学中,教师上课必须在教室管理员处获取教室多媒体设备的开关钥匙或IC智能卡,学生使用教室也必须进行实地搜,管理人员更无法查询教室的实时使用状态信息,无法对在该教室上课的学生进行出勤考核等,针对这些问题,课题通过物联网感知和控制技术,整合软硬件设备条件,希望可以实现教室智慧化高效管理的目的。

智慧教室,另外的名词是未来教室或智能教室,其英文名称为Smart Classroom,Future Classroom,Intelligent Classroom。智慧教室概念在国内有多种观点,聂风华等[1]认为智慧教室为教学活动提供智慧应用服务的教室空间及其软硬件装备,陈卫东等[2]认为智能教室是以自然的人机交互为特征,集成高科技软硬件设备,方便对教室的声、光、电等设备进行控制和操作,并能适应远程教学等多种学习方式的增强型教室,可以依靠智能空间技术实现。黄荣怀等[3]认为在传感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充分发展的物联网信息时代,教室应具有情景感知和监控管理功能,能优化教学内容呈现、便利学习资源获取、促进课堂交互开展。通过参考文献从不同角度对智慧教室的特征阐述可以发现,国内外共同的研究趋势是关注利用新技术创建、创新教学环境,促进教学资源的个性化呈现、教学效果的多元化展示。智慧教室是教室信息化建设的必然成果,是一种典型的智慧学习环境[4],课题以物联网技术为背景,阐述智慧教室建设的系统设计思路、系统框架体系。

1 智慧教室管理系统设计思路

教室发展经历了传统教室--电子教室--多媒体教室--数字教室--智慧教室的演变,智慧教室的发展经历了从单一设备智能化到设备控制智能化,最后到教学系统环境智能化这三个阶段[5]。由于每个学校的性质不同,学生的学情不同,因此在设计教室之前,还应考虑具体的实际背景,设计出适合的智慧教室方案和教学应用模式[6]。

以我们高职院校为例,假设教室比较多,教室除了日常上课以外,其余很多时间用于学生的自我学习。总体来说,课题研究的智慧教室管理系统主要实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是教室环境参数感知和设备监控,二是利用移动终端进行交互查询,总之,智慧教室的设计应结合实际背景,应用智慧技术、提供有效的智慧服务、进行有效的智慧管理、最终实现智慧教学的思路[7]。

1.1 教学环境安全舒适

首先通过组建无线传感网,可以感知教室的环境信息,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度、烟雾等环境监测数据,当温度过高时,自动启动空调;当光照过暗时,自动打开窗帘,当烟雾达到警戒值时立即报警。

1.2 教室设备方便维护

管理员可以通过管理系统可以远程查询教室设备的状态信息,比如远程监控教室的灯、空调等设备,假如发现教室内没有人员而设备仍开启时可以选择远程将其关闭。另外通过安装的摄像头,可以实现无人监考。

1.3 日常考勤简单易查

教师或学生通过手机APP登录,管理系统显示进入教室的人员信息,管理员可以登录系统查看考勤记录,教师也可以通过管理系统完成点名。教师或学生通过手机可以查看自己的课表和教室的位置,以便第一时间找到教室,管理员也可以第一时间通知公告信息。

1.4 教学互动效果良好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分发章节习题,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移动设备进行答题,教师查看答题情况并标注错误。通过这种教学互动,教师较好地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 智慧教室管理系统架构体系

智慧教室管理系统从低到高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基础感知、网络通信、应用服务、终端交互,如图1所示。

2.1 基础感知层

基础感知层为智慧教室的教学和管理提供必要的物理平台,具体包括:教室的空调、照明、窗帘等基础设施、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室桌椅、计算机、投影仪、幕布、音箱、话筒、功放、RFID、传感器、摄像头等。

2.2 网络通信层

基础感知层通过Zigbee协议建立无线传感网,获取底层感知数据。网络中的协调器获取传感数据和继电器状态信息并通过串口连接上位机,最终上位机显示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在服务器中。IIS服务器通过JSON数据格式实现和移动端的通信。

2.3 应用服务层

用户通过感知数据查询教室环境数据,并根据设置的阈值实现安防报警和设备的联动控制。系统记录用户在线信息,实现考勤点名功能;系统显示教室资产设备状态,管理员可以在线查看教室人员和设备信息,实现教室巡逻。应用服务层为智慧教室教学实施和智能管理等提供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8]。

2.4 终端交互层

各类用户(包括教师、学生、管理员)、各类终端(包括固网PC、移动端手机、移动端平板电脑)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环境连接到服务器,可以查看智慧教室的设备信息和课表情况。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实现互动。

3 智慧教室管理系统应用条件

基于以上设计思路和体系结构开发的智慧教室管理系统分别支持在互联网环境下及本地局域网环境中使用。每个教室的教师机同时作为该教室的服务器。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移动终端都能够连接互联网,在课堂上的应答活动只需要移动设备即可完成。对于没有连接互联网的环境中,使用本地服务模式需要建立无线网络来支持该系统的运行,管理员可以使用带有WIFI功能的家用路由器来在课堂中搭建临时的无线网络。

4 结束语

智慧学习环境是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对教与学的建设改革有着革命性的影响[9]。课题以高职学校教室通用的监控管理需求出发,提出相应的软硬件设计开发思路,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应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发挥云计算技术支持系统以及各智能终端的功能[10],实现现实教室与虚拟教室之间的互动,实现教与学资源共享和交流互动,实现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无缝连接[11]。

摘要:将传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Android开发技术等应用于教室监控和教学管理,分析了智慧教室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和模块设计方案。实践证明,该系统应用在教室环境参数采集、安防监控、窗帘、风扇、电灯等设备的智能总控、课堂考勤登记、手机移动端查询教室信息、课堂交互等方面,效果良好。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教室,监控,管理,架构

参考文献

[1]聂风华,钟晓流,宋述强.智慧教室:概念特征、系统模型与建设案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7):5-8.

[2]陈卫东,叶新东,张际平.智能教室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J].远程教育杂志,2011(4):39-45.

[3]黄荣怀,胡永斌,杨俊锋,等.智慧教室的概念及特征[J].开放教育研究,2012(2):22-27.

[4]庄思筠.数字化未来教室之探讨[J].国教新知,2011(3):30-48.

[5]锐取智慧录播教室吸引众多参观者[EB/OL].[2014-10-6].http://www.ceiea.com/cpl9290/news Detail_5687.htm.

[6-7]张亚珍,张宝辉,韩云霞.国内外智慧教室研究评论及展望[J].开放教育研究,2014(2):81-91.

[8]祝智庭.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9):4-8.

[9]未来的课堂:颠倒的教室[EB/OL].[2014-10-6].http://www.jyb.cn/ad news/201110/t201110_456993.html.

[10]李玮莹.云计算架构下的移动学习[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2):236-242.

[11]叶新东,陈卫东,张际平.未来课堂环境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14(1):82-87.

搜狐集团调整搜狐视频管理层架构 篇2

PPTV结盟万达推音乐真人秀

近日,PPTV联合万达大歌星推出音乐真人秀《我是大歌星》。

《我是大歌星》于8月启动海选报名,在全国各地万达大歌星KTV进行海选报名及初选赛,通过网络投票及明星投票合计选出50名选手晋级大区赛。50名选手将于10月起经过导师的培训与考核筛选出全国10强,角逐“K歌之王”的最终决战将于10月中旬开启。

PPTV表示,在线“我是大歌星”网络平台将由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终端共同搭建,用户可以将自己在万达大歌星KTV中的演唱视频通过PPTV网络平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展示。而在线下,万达大歌星KTV则在遍布全国37个城市的50家KTV门店为该活动提供支持。

中国电信4G网南京亮相峰值速率100M

中国电信首个天翼4G试验网近日在南京开通,4G信号将覆盖南京各个主要比赛场馆、机场、火车站以及主要风景区和高校。

中国电信1个月前刚刚宣布其4G策略,董事长王晓初指出,4G时代,融合组网不可避免,因此中国电信关于4G的规划,FDD主要用于大范围、广覆盖的地区,而TDD主要用于吸收市区或人口稠密地区的多余话务量。

据悉,中国电信南京天翼4G试验网,首期规划站点覆盖南京全部竞赛场馆与非竞赛场馆;以交通、服务为补充,覆盖机场、火车站和交通主干道;以历史、文化交流为延伸,覆盖南京主要风景区和高校;南京市内部分出租车上也将实现4G接入。

借助4G网络的承载能力,一些原先只能在有线宽带上体验的业务,比如高清视频、互动游戏等,都可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上实现。下載一部500M的电影,不到一分钟便可完成,峰值速率可达100Mbps。

浅析零售企业信息管理架构 篇3

对现在的零售企业而言, 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零售企业中以纸质为主的交易结算方式。零售企业的信息管理框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内容, 即电子定货系统 (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 EOS) 、销售点管理系统 (Point Of Sales System, POS) 、商业增值网络 (Value Added Network VAN) 、电子数据交换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EDI) 和自动化配送中心 (Distribution Center, DC) , 下面将分别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1. 电子定货系统 (Eos) 。

电子订货系统就是指实地销售时对已买产品进行订单记录, 并及时通过网络传至所对应的总部汇总, 汇总后把客户所拍的订单数据传输到实际配送地, 然后配送地负责人一对一核实进行派发, 零售店经过验收后制定进货单的系统。从应用领域来讲, EOS除了可用于零售业企业内部补充订货系统外, 在批发业、制造商企业也得到广泛应用。

采用EOS定货系统可产生如下四点效益:

(1) 大大缩短了订单发货时间, 节约了生产和物流成本, 降低了由于人为因素产生额外错误率。

(2) 加速了零售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转效率, 方便了各子系统之间数据共享和传送, 细化了企业物流和经营效益信息。

(3) 可有效减少零售企业出现的库存积压问题, 防止商品 (特别是畅销商品) 缺货现象的发生, 同时也能提高库存管理效率。

(4) 有利于经销商或分销商对产品所受的欢迎程度做出合理评估, 不断调整自身生产战略, 实时观察滞销和畅销产品。

2. 售点管理系统 (Pos) 。

销售点的管理系统主要是指通过利用网络技术, 把售点实际销售情况以数据形式传送到企业总部, 帮助厂家和经销商进行产品生产或进购工作的系统。其基本构成包括POS系统、条形码系统、分析系统, 前两者相互结合以采纳第一线实时销售数据为主要任务, 后台分析系统则主要对数据进行模式化处理, 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相关数据分析图。

POS系统的突出特点主要有三个: (1) 方便对售点销售信息进行及时回收, 方便管理者协调商品架构和进货工作。 (2) ABC分析处理法可方便商家更好的管理产品库存。 (3) 定货管理。POS系统的科学运用可以获取精准、实用、便捷的信息资料, 方面决策者做出行动策略。

3. 电子数据交换 (EDI) 。

电子数据的交换是指企业把原来充当交易的纸质数据资料换成电子表格的形式, 彼此之间进行交换传送, 让企业间交易流程更加方便迅速。在零售企业里, 传送中心与一线销售地点进行各种统计数据的传输, 纸质单逐渐脱离人们的视野, 市场运转效率大幅度提升。

4. 商业增值网络 (VAN) 。

商业增值网络的主要特性就是服务。在零售企业中, EOS、POS、EDI等都有很大一部分数据需要进行及时处理, 资料之间的传送也同样需要投入大笔的人力、物力、财力, 并非一般企业所能承受。所以, VAN应势而生。VAN主要是通过运用电信公共网络进行数据传送, 在彼此实际交易过程中, 不直接参与, 只是提供确认交易界面。每次客户发送EDI单证给零售商时, VAN网会主动对EOS买卖双方的关系进行确认, 只有交易关系被认定属实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 否则交易取消。对交易关系审核后也需要检查EDI的单证样本, 只有单证样本也被彼此认定有效时, 才能进行后续数据传送。交易核实过程会对每笔交易进行定时保存, 方便客户后期进行咨询查阅。

5. 自动化配送中心 (DC) 。

自动化配送系统主要是针对部分客户量少样多的需求制定, 运用最经济的方式去接通上下通路。自动化配送包含自动物流中心、运送货车实时追踪、货箱自动分类等等。自动化配送中心主要提供的服务包括对个体店消费形态进行分析, 对一线销售数据的分析、对供应商和消费者供给购买倾向的分析, 为厂家协调生产线、研发新产品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零售企业信息管理构架的优势及现存问题分析

1. 零售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存在的优势。

零售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着决策灵活、自身结构扁平等特点, 并且信息技术日趋成熟, 这些因素为零售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供了优势。具体总结如下:

(1) 规模和业务相对较小。目前国内零售企业规模相对较小, 主要包含进货和销售业务, 主要任务是寻求市场, 匹配合适的管理软件, 这些管理软件需满足简单, 及时实现应用等特点, 这样的需求对零售企业资金要求较小, 建设费用较低, 不用涉及深层次的大企业财务流程管理。

(2) 扁平化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在国内零售企业中占有重要位置, 具有资金规模小、从业人员少、市场适应力快, 方便管理等优势, 管理深度较浅, 范围较大。因此, 一旦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信息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便会增大。因此, 企业信息化建设能被很好的执行和贯彻。

(3) 政府政策的支持。相关政府文件显示, 国家财政部门最近几年将加大对各地零售企业建设的投入, 着力营造良好的零售企业市场竞争环境。国家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主要是通过法律文件来保护, 包括对零售企业产品知识产品的保护, 对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保护, 对软件应用市场的约束等等, 着重去解决网上资金支付安全问题, 加强对于电子合同的审核制度, 提供给零售企业一个不错的信息化发展环境。

2. 零售企业信息管理构架现存的问题分析。

(1) 信息系统建设资金约束。零售企业对于内部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资金一般是在百分之零点三到百分之零点五左右, 资金的缺乏使其投入比例仍不够高, 很难达到预计效果。另外, 以抵押担保贷款为主的零售企业生存率较低, 信誉值小, 融资渠道少, 难度大, 自身技术实力的约束也导致其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匮乏, 与西方国家零售企业相比, 国内在这方面还存有一定差距。也正因为资金的约束, 企业往往会考虑更为重要的投资渠道, 一般很少拿出足够的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 即使对此有投入, 投入的资金量也不会太多。

(2) 零售企业管理较落后, 变动大。在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面前, 诸多零售企业仍然停留在原先的营销管理模式中, 并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决策层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能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化水平、使企业降低成本等认识仍不足, 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3) 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目前国内诸多零售企业很大程度上缺乏热爱信息化工作, 并且熟悉网络技术的领导人才, 缺乏对于项目的整体规划, 宏观制定和管理人才缺乏, 既懂技术又懂应用的复合型人才不多, 这些零售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IT行业高级技术人才, 对一个成功的企业来说, 人才是关键, 因此, 会很大程度上制约企业的发展。

(4) 缺乏合适的个性化信息系统方案。由于每个零售企业历史背景不同, 因此, 具体的信息化建设需求也多有不同, 所以不能完全照搬其他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而是需要量身定制,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属于本企业的个性化方案, 。但是, 由于国内零售企业资金实力的约束, 对于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尚存很大差距, 在寻求符合自身信息化方案上过程中常常出现失误。

三、对零售企业信息管理构架现存问题的建议

严峻的市场环境使得国内零售企业开始走向粗放式和恶性循环的怪圈, 盈利也随之越减越少。零售企业决策者应正确认识此行业在国内的发展趋势, 从而正确制定所在企业未来的发展策略, 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加大对于IT层面的投资, 认识到信息化应用水平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应尽快考虑后台信息处理阶段发展的重要性, 将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重点从目前的POS系统延伸到供应链智能系统应用建设, 争取尽快建设出高效率, 高收益的信息系统。除此之外, 还应充分重视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 确保零售信息系统安全平稳的发展运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具体建议如下:

(1) 加强决策者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首先, 必须让各零售企业的决策者对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引起充分重视, 加大对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除此之外, 还应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提升员工职业素养, 确保安全措施, 强化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责任明确, 完善安全技术, 逐步培养出一支有战斗力和严明纪律的职工团队, 这应成为我国零售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另外, 企业应该定期开设员工培训课, 不断完善员工对于自身岗位的认识, 增强安全责任意识, 在员工思想上做大量的细致工作, 达到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目标。尤其是对于信息系统维护的知识培训, 防止一些不安全因素侵入企业系统造成损失, 最大限度的避免人和财的不必要损失。

(2) 设立标准配置的计算机机房。企业网络核心物件基本都存放于计算机机房中, 在机房设置之初就要考虑到后续的安全问题, 包括断电后的双路供电系统, 预防雷火的灭火措施, 方便快捷的物件摆放等, 并且针对企业核心文件, 一定要存有备份, 以免发生不可抗拒因素引起损失。

(3) 服务器配置要精良。服务器是信息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 掌握着数据库的“生杀大权”, 肩负着对企业数据的存贮和处理职能。因此, 要想保证企业网络处于安全位置, 就首先要保证服务器不受侵害, 甚至可设置双台服务器, 防止一台损坏时, 系统停止运转。

(4) 对网络的合理规划。当下, 接收终端的多样化发展致使零售企业信息系统面临安全隐患, 员工素质不一, 接收方式多种多样。因此, 信息负责人必须重点关注局域网的管理与安全监控问题。通过杜绝内网电脑通过双网卡、拨号等方式非法外联, 限制移动存储设备和移动电脑随意接入内网, 制定统一有效的安全策略, 可以有效保证外网与内网的隔离度。可以采用流量控制系统, 一旦发现企业内部出现数据交换异常现象, 及时进行调查或执行切断措施, 定期更新系统中的杀毒软件, 定期检测系统出现的可漏洞, 根据实际情况对系统软件进行升级。另外, 企业内部各个管理层之间所拥有的网络权限要设置约束, 达到相辅相成而互不干涉的目的。

(5) 做好思想和技术准备工作。企业里面主要决策层领导要有大局意识, 应充分认识到信息系统的实施是一项宏大的工程, 对企业整条产业链的产入产出、施工周期、投资成本、远近目标等都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注重信息系统测试阶段与实际应用阶段的不同, 以及新旧系统过渡过程所带来的麻烦。系统维护和安全工作要注重岗位人员经验的宝贵, 对于不可抗拒的非技术因素要尽量避免。因此, 信息系统的正式实施不仅要有快很准的干劲, 也要做好系统转化工作所带来的思想变化。除此之外, 不仅要对全体员工进行全方位素质培训, 也要成立专家小组对企业下达的任务进行及时指定完成, 以完成对各项信息的重新组合。对于网络规划等基础性工作, 要及时处理, 也应考虑成立属于企业自己的网管中心, 进一步增强系统安全和企业管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零售企业管理层对于外在环境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判断, 动态环境中的统一认识将有助于企业获取更大的企业效益。企业不同阶段经营战略的制定与外在环境的匹配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效益, 动态战略匹配外在环境有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 减轻外在恶劣环境对原先制定目标实现可能性的冲击。因此, 零售企业信息管理架构内外适应度与绩效是直接挂钩的, 并呈现正相关关系。

摘要:近年来, 以连锁经营为主要标志的零售业在国内外迅速崛起, 其行业竞争也日趋加剧。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零售企业的发展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基于此发展背景, 本文对零售企业信息管理构架进行概述, 分析其发展优势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并给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零售企业,电子数据交换,自动化配送

参考文献

[1]黄盛.零售企业信息管理架构初探[J].商场现代化.2010 (09) .

[2]张翔.Net平台下中小连锁零售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厦门大学, 2009 (07) .

[3]李冉.中小型零售企业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7 (04) .

企业管理软件平台架构 篇4

企业管理软件,由于进入门坎低,各行各业各层次企业都需要,做面向企业应用比做面向个人应用要赚钱多,好销售,所以中国内地有相当大部分的程序员在从事着企业管理软件的开发。

尤其是接项目的软件公司,这类公司往往在中国当前软件行业占很多。3-4个或5-6个程序员,老板拉来什么项目就做什么项目,进销存、费用报销、销售管理、客服维修工单、请假考勤管理等等为大部分单子内容。

有朋友留言:就10来万的单子,就1-2个程序员,从调研到设计到开发到测试到打包到实施安装到培训到推动上线到支持,全活儿。哪来的精力再去开发平台。再说了,都是10来万的单子,开发平台就大才小用了,什么设计模式,什么OO,什么界面和代码分离,什么代码重构,都扯淡,往界面拖控件,用ADO连数据库,OK。费那精神干嘛,把钱快速赚到才是真理。

其实,你发现没,你做的管理软件(叫它MIS也行,你爱戴高帽就叫它ERP)有一些东西都挺相似。我有个专门给小企业做网站的哥们,5天一个网站。他手里面从免费邮箱服务器、BBS论坛、流量统计软件、网站新闻内容管理系统全从网上找好源代码,各种图标图片素材库,机器上装好Dreamweaver、PhotoShop、Flash。小企业老板来了,他把过去做的案例往出一拿,你挑吧。然后七凑八凑几天完工。

这是不是平台呢?

我们为什么需要平台?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平台?平台应该包括哪些东西?一个完备的平台是怎样的?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一揭秘。

拿我哥们刚才的例子剖析。我个人认为那就是一个平台。我们为什么需要平台?就是为了不每次都重新发明轮子,为了能快速的完成代码工作(可以多赚点钱或者可以多打会游戏或者瞌睡或者可以多时间去泡MM)。

快速完成,是平台的第一目标。但是快速三下五除二干完了,去客户那里一跑,BUG百出,倒霉,还得熬夜修改,长期出差回不了家。修改代码,痛苦,还不如推倒重新正式写代码。

看来,平台的第二个目标必须是稳定。

既能快速开发,又能稳定,这是个好平台了吧。

不,客户个性化需求来了,发现真难改。按照普通简单流程处理(增/删/改/查 列表/明细),确实平台能给很大帮助,但是客户一个性化,平台就不灵了,个性化代码怎么都插不进去手。平台自成一套圈子,外围异常代码根本插不进去(这是现在很多号称平台的产品都共有的最大弊病)。

好不容易遇到个好个性化定制的平台,平台性能不佳,老挂机,客户的电话吼的真想把电话线拔掉,甚至幻想全公司电话和互联网和自己的手机都坏了。终于搞定以上的所有问题,给客户安装上,培训好,推动上线,终于可以闪人了。回到自己的床上,真舒服呀。

没想到恶梦才刚刚开始。客户的电话来了:我发现报表不对呀,数对不上去,你看哪里出问题了?

O,My God。我刚回来,你就...。我又不能飞过去。好吧,好吧,你有QQ或PcAnyWhere吗,我们来连一下,我给查一下数据库。什么?服务器不容许上网?那我怎么办?

看来需要一个排错、可跟踪、可输出详细日志、可过滤日志的东西,就像SQLSERVER的查询跟踪器一样。

嗯,好不容易把问题搞定,修改完代码,需要给客户升级。

什么,你们家没有网管,都是兼职的,根本不会SQLSERVER,脚本怎么执行,怎么备份,不知道?

算我倒霉,电话我告诉你一步步操作。(长途电话费N多,老板冲你发火,你低头不语,心里念到这个猪头)

什么?升级了也不好用?那你肯定没按我说的操作来。

什么?有的机器好用,有的机器不好用?你肯定没有把所有客户端都升级了。哦,看来需要一个自动升级的模块。

挖咔咔,软件卖的好好哦。咿呀咿呀咿。可是,可是...。居然有家伙盗版使用我们的软件,看来我不加密不行了。

加密,加KEY,加并发用户数,加正版判别,加使用期过期。

嗯,终于天下太平了,抱得美人归。

从以上来看,我们似乎并不是为了平台而平台,为了市场宣传和销售便利而做平台噱头。我们确实在多如牛毛的小项目的水深火热战火纷飞中,我们渴望有这些东西将我们快速解脱。如果我们是开发中大型系统的,我们的产品需要延续生命周期8-10年,需要部署给成千上万的客户,客户需要管理几亿的关键数据,有几千个客户并发,我们更需要平台。

所以,不管做小项目的,或者做大项目的,我们都需要平台。

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平台。其实上述的场景中已经把平台的关键特性都说了一遍,现在我总结一下:

1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快速开发

2稳定

3可以个性化定制

4可以跟踪日志排错

5可以自动升级

6软件版权保护

为了做到这些,国内软件精英不知有多少人前赴后继的的投入研究(甚至做OA的,做工作流的,也号称做平台)。让我们历数历数,看看各自的特点和优缺点,以对照一下我们需要的特性,他们的平台具备不?

大连雅奇,95年我就知道它了。当时好像是Foxbase版本的。可以生成菜单、界面代码。其他的我现在忘了。不过去年CSDN还报道了一次大连雅奇。1报表打印,支持二维、交叉、套打、单据格式、多栏头、导出HTML、PDF、EXCEL、DBF肯定是必须的。计算公式有没有?变量有没有?代码调用API有没有?嵌入图表有没有?小分组合计行不行?最底最右的总合计有没有?支持不支持主从?支持不支持链接钻取?

2图表 当然支持折线、直方、饼图。不知道EXCEL所能支持的图表,它是否都能支持,而且像EXCEL一样好看。漏斗图有没有,里程图有没有?做领导报表(可以起名为管理驾驶舱或商业智能门户)时非常需要。

3控件 可分组、可过滤、可定制查询、可定制列视图、可多排序、可导出、可预览、可小计的Grid控件有没有?可以权限管制行列数据,定制列视图的参照录入控件有没有?日历控件有没有?财务凭证控件有没有?

4企业内部即时通讯模块、邮件收发模块、预警提醒模块有没有呢?

其实,这是在企业应用中极为常见的一些公共功能。有一部份朋友给我QQ留言,他说平台架构就是:中间件+Hibernate(ORM框架)+structs(MVC框架)+spring(AOP框架)+JSF控件(UI框架)+Log4j(日志框架)+JUnit(测试框架)+Ant(Build框架)+JasperReports(报表框架)+JFreeChart(图表框

架)+osWorkFlow(工作流框架)。

我说对,这是平台架构,但不是企业管理软件的平台架构。企业管理软件的平台架构需要更上一层,能方便开发人员快速稳定的开发和修改。

大连雅奇能一直存活到如今,从各方面看虽已跟不上未来,但目前很多小软件公司和小企业还在进行着初步的信息化,所以还是有很多的市场空间的。(我看到华军软件里有人发布的所谓强大平台,一下载一看,原来是一个数据库维护软件,让人尴尬,但是还有大量的个人或2人工作室在不断奋斗制造着这类软件,我已经看到了很多雷同的软件了,也有市场?可能)。

讲完最老的大连雅奇,在企业管理软件平台界,最有名的就数思维加速(现在改名起步)。起步从1999年开始起步,技术一直跟的很紧,做的也非常深入,我个人认为,起步是做企业管理软件平台最优秀的一个。起步加入了工作流,非常适应时代

2加入了集团企业多组织结构,非常适应时代

3起步有数据库建模工具,有版本管理工具,有部署工具,报表、图表自不用说。居然还有甘特图和日历,还有即时通讯工具

4起步拥有自己研发的代码开发IDE。这是国内没有的。老宋为了解决常规平台自我封闭无法定制的诟病下了很大的气力,让简单开发和个性定制融合。5能支持JAVA中间件,也能支持COM+,能WEB,也能C/S。这也是国内没有的。

IDE,既是起步的杀手功能,也是起步的软肋(想起一句古龙的话:敌人的优点也就是他的缺点)。IDE这个东西,世界有三巨头:Eclipse、visual studio、Borland。大家都是干软件的,大部分都是选择这三类IDE,对这三类IDE很是习惯。但是现在要舍弃三巨头,用了起步的平台,就需要用起步的IDE,而且IDE还没有三巨头做的好(要想做好,谈何容易。君不见Eclipse有IBM巨资推动,visual studio更是微软的一个重要产品线,投入大量人力。如果起步也要做,那岂不是平台、IDE、工作流都要并进?要知道,这三块中的每一块,都是需要单独一个公司,而且是相当实力的公司才能做好)。

于是,上海普元学乖了。IDE,我们就用Eclipse。

当然,还是老三套:控件+工作流+报表。

普元的平台框架有组织结构管理(不知道是否支持区域管理组织和集团管理组织?)、部署工具、权限管理(这个非常重要,不知道能不能管理到业务实体的每一个操作和数据行列可访问性?)、业务字典管理(这个没必要单提出来吧?运行参数的配置才是最重要的)。不过普元具备了日志、异常、定制任务。更难能可贵的是,普元还提出了Cache机制(这个在企业管理软件领域中其实挺难。它不像咱们的通常论坛网站,如天涯,也并发量大需要Cache,但是天涯也仅仅是看,而企业管理软件主要是频繁读写和业务计算处理,这怎么Cache,我也需要学习学习,过去一直主要依赖数据库设计和代码写法和功能设计来保证性能)。普元做JAVA,金富瑞就做.NET。

三大件继续拿上来:控件+工作流+报表。

但很可贵的是,金富瑞提出了虚拟组织这一说法。这个确实老遇到。还有就是权限管理,从菜单到数据到列到行到按钮,控制的挺细,不过细就是多,多就会漏洞多,看来金富瑞需要深刻去思考一下数据库架构的设计。

这些都是专注做平台的。

但是,那些主要做管理软件的公司,也有自己的平台。甚至自己的平台还卖。如浪潮楼上(不过山东人的朴实与粗糙,尽在软件中)。

自己用的平台,东软也有,但没有对外宣传,也不卖。偷偷自己用,做了N多医保、税务局之类的项目。(我曾经剖析的时候,发掘设计的思想和金蝶K3的平台特别相似)

用友、金蝶这两大企业管理软件公司当然也有自己的平台。用友有U8平台和NC平台,金蝶有K3和EAS平台。不过,明显的是,金蝶的平台架构思路比用友高一级。从业务实体自省到权限控制到日志到二次开发,金蝶颇有套路,思路清晰抽象高度。而用友的平台,似乎还看业务是业务,看菜单是菜单。

讲了这么多,几乎主流的平台厂商我都数了个遍,当然从事各细分行业管理软件的公司也都有自己的平台,只不过那类平台和本行业业务又结合的特别紧密,开发自己行业软件特别快速稳定易用,但不具有普遍意义。

我把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写的企业管理软件平台架构内容再贴到最后,以使大家好总览:

1登陆用户口令验证、license许可验证、盗版验证、过期失效验证、版本差异验证

2主控台 用户功能树 管理主控台

3表单设计器、业务实体设计器、工作流设计器、报表设计器、功能菜单设计器、多语言设计器、多皮肤设计器、查询过滤定制器

4UI框架:Grid/Toob bar/Tree/TabSheet/Menubar/参照录入组件

/Edit/Button/Combo之类

5单实体输入框架、主从List/Detail输入框架

6运行配置参数设置、单号计数器、业务预警设置

7异常框架、业务实体权限框架、业务实体存储引擎、业务实体查询引擎8报表:套打、单据报表、普通二维查询统计报表、交叉报表、图表9工作流引擎、消息引擎、自动任务引擎

财务管理架构 篇5

【关键词】敏捷造船;面向服务架构;计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C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195-02

0、引言

船舶工业是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和海防建设的重要支撑性产业,也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造船水平分整船建造、分段建造、分道建造、集成建造、敏捷建造五级。在现今计算机与网络通讯技术高度发展阶段,敏捷造船成为船舶制造企业实现现代化造船的全新解决方案。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实现敏捷造船模式,就要以灵活的方式进行船舶生产计划管理。本文提出采用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的敏捷造船计划管理模式,能动态协调造船联盟的盟员间的关系,为实现敏捷造船奠定基础。

1、敏捷造船概述

敏捷造船即按动态联盟的思想来分析船舶建造过程,也就是将船舶设计和生产计划及船舶总装等管理功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或盟主,各个分段和管系等制造部门(加工中心)及大量的配套厂、原材料供应商和外协厂作为盟员,它们之间就形成了一个联盟。此动态联盟既有内部盟员(主体船厂内部各加工中心),又有外部盟员(外协企业和供应商)。敏捷造船企业的形成是以提高造船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实现制造资源的快速重组为目的,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以智能技术为主导的造船模式。

制造系统理论和现代造船理论与技术的发展都认同敏捷制造是船舶未来先进的建造模式。造船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内外的船舶制造正在从集成制造向敏捷制造过程转化。但离真正全面实现敏捷造船还有一定的距离。现有关于造船计划管理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一生产系统而言,而敏捷造船计划管理少有研究。

2、面向服务架构概述

SOA是一种粗粒度、松耦合的服务架构,是一个分布式组件模型,其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单元封装成服務,服务是SOA中最基本的单元,通过服务问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协议联系起来。这种架构具有松散耦合、粗粒度服务和标准化的接口等特征。图1所示为SOA模型,图中服务提供者和服务请求者之间能够进行动态绑定和直接交互,实现企业应用的逻辑。

3、面向服务架构的敏捷造船计划管理模式

3,1 管理体系及支撑平台

面向服务架构的敏捷造船计划管理体系及支撑平台如图2所示,按照PDCA(Plan-DO-Check-Action,计划-执行-检查-行动)的思想构建敏捷造船计划管理体系。

一方面,盟主在生产订单的基础上制定线表计划。而后依据线表计划,在现代船舶工作分解结构(Modem Ship Work BreakdownStructure,MSWBS)的基础上进行大日程计划和中日程计划的编制。大日程计划是企业级战略计划,包括里程碑计划、综合日程计划和分段吊装计划。中日程计划将大日程计划生成的工作包(WorkPackage,WP)按照WP的执行组织和执行时间划分到各资源组织(盟员)。另一方面,盟员向服务中心注册自己能提供的服务。所谓服务,即盟员以统一的物量标准等表示的盟员具备的生产能力。盟员的生产产品类型及生产能力可能都不一样,盟员之间对服务内容的表示方式按照产品类型要有统一的规定。生产设计部门(一般为盟主)需要提供经过详细设计和汇总的各项工程控制所需的物量,如工时、分段重、切削长度、焊接长度、部件重量、管子根数与重量、焊接量、涂装面积等,并在联盟内统一该物量标准。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控制船舶建造过程中的部件加工、单元组装、分段、总段装配等各阶段的完成物量。当然,前提是要对制造标准数据如产品结构、制造资源、作业程序等信息资源不断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而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

支撑平台用于解决联盟问数据的互访问题。采用SOA把异构系统基础设施、异构数据源以及分布的数据信息包装成符合Web规范的独立服务,通过构建统一的请求服务平台来实现不同信息区域、不同应用系统问的互联互通。该平台把原本复杂的交叉调用关系变为简单的一对多关系,参与整合的各盟员需要注册到统一的请求服务平台,通过与支撑平台的交互,各盟员之间的互访问题可以很好地解决,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信息和资源共享的需求。

3,2 敏捷造船计划制定与下达

敏捷造船联盟是个动态联盟,每个造船项目都可能会选择不同的供应商或合作商。所有盟员向服务注册中心注册自己所能提供的服务,盟主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因此,敏捷造船计划制定的过程实质上是盟主把造船任务进行分解,并分配给各盟员的过程,而计划下达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动态联盟盟员确定的过程。

首先要将造船任务进行分解。文献中提出了基于现代船舶工作分解结构的造船计划管理体系,即建立以船舶建造过程为主、以任务包分解为辅的船舶工程分解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造船大、中、小日程计划之间的联系。该体系对敏捷造船模式依然具有借鉴作用。但是在敏捷造船环境下,由于由多个企业组成了动态联盟,不确定的因素就会大大增加。如果把船舶工作分解结构分解到粒度很小的工作指令,则可操作性就会大大降低。因此,对船舶进行工作结构分解的时候要考虑船舶工作结构分解的粒度问题。当前很多船厂把管系制作等小粒度的工作进行外协加工,但在船舶结构标准化的前提下甚至可以把分段制作委外加工。粒度大小的确定需要考虑联盟的稳定性、环境的稳定性等因素。本文提出的面向服务架构的敏捷造船计划管理模式中,盟主负责制定大日程计划和中日程计划,而小日程计划要结合盟员的实际生产情况,在满足盟主交货期要求下由盟员自行制定。

其次,盟主根据中日程计划以及盟员的生产能力数据,在服务注册中心中查找符合当前项目需求的盟员,并发出请求,最终确定项目的盟员。再根据中日程计划及各盟员的实际生产情况,制定符合盟员实际情况的小日程计划。小日程计划将中日程计划分解为盟员内部作业计划,该计划以准时完成任务为目标,协调按工种划分的盟员内部各班组所承担的各类生产任务工作量。

3,3 敏捷造船计划执行

各相关盟员执行计划,根据计划的反馈结果、生产物流的状态跟踪等信息进行生产实时分析,作为计划调整和生产调度的依据。计划调整的结果可以是盟员依据新的计划执行生产过程,或在服务注册中心查找新的服务提供者,并确定新的动态联盟,继续船舶敏捷建造过程。敏捷造船计划管理采用推进式与反馈式相结合的方法。

由于MSWBS划分的粒度可能较大,因此盟员在执行计划时具有一定的弹性。从敏捷造船动态联盟盟主的角度来看,他所关心的是盟员能否按照盟主的要求完成中日程计划,以保证交船日期。至于小日程计划的完成过程,不是盟主关心的。当然,一方面,盟主的大日程、中日程计划的制定要考虑到盟员的生产能力,即要考虑小日程计划制定及完成情况;另一方面,按计划完成生产任务也是盟员的职责。

3,4 敏捷造船计划控制

船舶敏捷制造从船舶设计、分段制造,以及到最后的船舶试航这一系列生产中,以船舶总装厂作为盟主,把船舶设计、管系制作、钢板切割和标准分段生产等交给具有更好生产优势的加盟厂、协作厂和钢材集配中心等来生产的过程。船舶制造生产运作流程简图如图3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下道工序生产进度也会受到上道工序的影响,这一点同单一生产系统类似,只是上道工序可能是在盟员内生产。基于约束理论,船舶敏捷制造企业中也必然存在影响整个生产运作的瓶颈环节,可能是某一分段制造、管系制作、船臺总装等占用关键资源或能力有限的生产环节或盟员。船舶敏捷制造企业生产运作必然会受到系统中瓶颈环节的制约。为此,船舶敏捷制造盟主和盟员通过信息共享,根据瓶颈盟员的运作情况对其上游盟员实行拉式控制,而对其下游盟员实行推式控制,从而使动态联盟系统都按照瓶颈盟员确定的节拍运作。

对于盟员内部的关键工序和动态联盟系统中的瓶颈盟员的进度进行监控可从生产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和计划反馈、生产物流反馈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生产准备主要包括生产管理部门制定的计划以及定额管理部门制定的作业指令;物资准备主要包括各瓶颈监控点关注的物料的到位状态;技术准备主要包括各瓶颈监控点涉及的各种技术资料;计划反馈主要包括生产中小日程计划反馈、作业指令反馈;生产物流反馈主要对分段以及托盘的生产物流状态进行反馈。

4、总结

智能基础架构管理如何降低能耗 篇6

为此, 能源管理软件可以和智能布线基础设施结合使用, 使IT和基建人员了解、优化并控制整个企业基础设施的电力, 从而对电力设备产生潜在影响。

康普的智能布线解决方案 (SYSTIMAX i Patch智能配线架) 填补了实时网络管理工具与连接网络设备的传统无源结构化布线基础设施之间缺少的中间环节。

智能布线解决方案深入了解物理层, 通过帮助IT专业人士和网络管理人员确保网络效率, 采用的方法包括提供准确的容量管理报告、生成实时警报以检测、定位和解决网络中未经授权的更改、实时自动发现并追踪连接至网络之设备的物理位置、采用支持更改管理的电子工单应对更改。

智能布线解决方案具备墙面插座和网络设备实际位置的交换机端口实时映射功能。该功能通过结合综合布线信息实现, 这些信息来自智能布线硬件以及收集于管理网络交换机的网络设备IP信息。

智能布线解决方案能够全面掌握连接至每个交换机端口的任何物理位置。布线信息一旦改变, 该系统就能实时检测到, 并自动更新由管理软件维护的布线信息。

交换机端口与墙面插座间的实时映射信息能让IT管理人员有效地将能源管理应用于网络设备。通过确定某些位置应当何时供电, 或是何时处于闲置状态并可以断电, 智能布线解决方案和能源管理可共同优化能耗。例如, 可以采用一个配置文件, 当晚上7点所有员工均下班回家以后, 切断办公楼公共区域的电源, 次日早7点再重新供电。这些系统可运行的范围十分广泛, 如整幢大楼、具体的楼层、单个房间, 甚至每个墙面的电源插座。

此类功能可依赖位置而实现, 因此这些系统可以选择性排除部分位置, 或单独为某些房间、办公室或办公桌制定具体方案。智能布线解决方案使IT经理可以直接通过软件界面上的大楼布局图选择位置, 并决定要采用该能源管理方案的具体位置。有时也可制定一次性的方案, 管理那些偶尔使用的房间, 比如会议室或培训室。

此外, 智能布线解决方案还能追踪网络连接变化、灵活执行能源管理, 可在交换机端口与墙面插座间建立新连接时自动启动。

俗话说, 知识就是力量。如果您对于办公室环境的运作方式一知半解, 那么将会造成显而易见的不利影响。举个例子, 假如操作人员决定增加对电力、热能和空间的使用需求, 那么智能布线解决方案就能让你对此引发的结果一目了然, 从而帮助你做出更合理地使用各项设备的决定。

企业的IT总成本实际上很难界定, 除非采用智能布线系统令其可见并加以控制。智能监控系统能够提供对降低运营成本和能耗至关重要的关键数据。

财务管理架构 篇7

集团公司选择什么样的财务管理架构、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及时对财务管理架构进行更新,关系到集团公司的长远发展。集团公司在选择财务架构时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以下三条:

(一)母公司和子公司都具备独立的法人地位

母公司在整个集团公司中处于核心地位,也是集团公司最大的受益者,对集团公司的投资决策、资金分红、职位任免都具有最高决策权,但是,子公司不能想当然的被看作母公司的分公司,子公司作为母公司的一部分,享有独立的经营权,并且子公司通过独立的经营对资金的盈损承担全部责任。

(二)财务决策、财务执行、财务监督权力的分散与平衡

集团公司如果想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架构,必须做到财务决策、财务执行、财务监督三项财务工作权力的分散与平衡。在财务决策方面,需要财务人员充分了解集团公司的财务现状,了解集团资金的运行动态,把握子公司的财务问题,在决策时做到科学合理。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以后,财务执行必须严格按照财务决策进行,在财务执行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监督与控制,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三)财会分离,相互制衡

集团公司在构建合理的财务架构时,需要综合考虑到公司组织结构设置的合理性、财务人员配置的科学性以及财务管理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等各方面,才能实现财务管理的有效配置。集团公司为了建立合理的财务架构,需保证对工作岗位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工,使财务授权与财务执行可以有效的结合,做到会计处理与业务处理分离、保证业务的处理和财产的管控互相分离、财务执行与财务监督互相分离,保证交叉业务可以分配合理、有序进行。

二、集团公司财务架构模式的设计

集团公司的组织设计一般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集团公司由多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企业合并而成。这时,集团母公司采用什么样的财务管理模式,需要根据公司的经营发展战略而决定,通常会采用派遣制,母公司对集团内的财务人员进行统一的规划与调动,安排财务人员到指定的子公司进行财务管理的工作;二是子公司是围绕母公司的主体业务周边而建立的,子公司的经营是为了更好的为母公司服务,此时,母公司的财务部就是集团公司的财务部,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工作进行统一的管理。

目前,在我国的集团公司财务架构模式中,最常见的财务架构模式是母子公司之间完全独立的管理模式,母子公司之间没有直接或间接的财务联系,开展完全独立的财务管理工作,母公司只在必要的时候对子公司的财务工作进行定期的指导与审计,这种独立的财务管理模式尚有潜在的风险。

集团公司在设计财务架构时,首先要做的就是集团公司财务业务的流程再设计,步骤如下:

(一)建立自上而下的统一的财务管理委员会,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财务运作进行直接的管理与监督。

在集团公司内部设立统一的财务制度以及会计制度,保证资金运作与结算工作的一体化。然后建立财务分析体系,财务报表要及时反映集团公司的财务运行状况,母公司对财务人员进行调配。

(二)建立财务责任中心,严格界定财务权限。

集团公司作为一个整体,需要对整个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负责,母公司要对成本预算负责,负责成本的预算和管理,子公司享有对规定以下资金的使用权,但需要接受母公司的审查与监督,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负责,使用超过规定数额的资金时,需要经过母公司的批准与同意。

(三)建立集团公司内部银行管理模式,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

内部银行管理模式主要是指集团公司的母公司为了统一办理集团公司的资金业务,包括融资、投资、收支、结算等,母公司在外部银行开立账户,在集团公司设置内部银行,子公司在内部银行开立账户,子公司的资金业务、收支、结算均在内部银行完成。充分发挥内部银行对现金统一管理的作用,实现对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监控功能。此外,建立内部银行制度,可以及时掌握现金的流量,对现金流量进行及时监控和分析,提高现金的运行效率。

三、集团公司财务人员的管理方式及利弊分析

当前,国内集团公司财务人员的管理采用的方式主要包含了两种:财务人员统一办公管理和派遣制度。

(一)财务人员统一办公管理

财务人员统一办公管理主要是指子公司的财务人员和营销人员、生产人员、行政人员等子公司内其他人员一样,由各个子公司进行各自的选拔和任用,财务人员的人事关系、劳资关系、工资待遇、福利津贴等都由子公司进行统一的安排与管理,不受母公司的干涉和控制。财务人员进行统一办公管理的优点主要包含以下几点:第一,财务人员对子公司的财务运营具有一定的主动权,可以及时控制财务运营的方向,把握资金的动态,提高资金的运营效率;第二,统一办公管理赋予财务人员更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财务管理的效率;第三,财务人员由各个子公司进行统一办公管理有利于提高财务决策的效率,各个子公司的财务人员充分了解子公司的资金运行动态,可以针对子公司的财务现状做出最理想的财务决策。财务人员进行统一办公管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第一,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可能会受到财务人员的控制,甚至会滋生贪污腐败、擅自挪用资金的不良现象;第二,财务人员进行统一办公管理,不利于发挥集团公司资金规模的效用,各个子公司各自为政,资金过于分散,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集团公司资金的规模效益,也无法实现财务人员的优化配置。

(二)财务人员派遣制度

财务人员派遣制度主要是指由集团公司母公司对集团内的财务人员进行统一安排与调动,所有财务人员的管理直接由母公司进行负责,包括财务人员的人事关系、财务人员的劳资关系,即财务人员的管理独立于其他人员的管理。对财务人员实行派遣制度的优点一方面表现为加强资金运行效率,对财务的运行进行严格的监督控制,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对财务人员实施派遣制度加强了母公司对各个子公司的财务的控制,加强了母公司的财务权,强化了财会人员与公司的直接关系,对财务人员实施派遣制度还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作用,对财务人员进行优化配置,杜绝财务人员对某个子公司的财务控制、独揽财务大权的现象发生。

但是,对财务人员实施派遣制度也有不可忽视的缺点:首先,财务人员实施派遣制度,使财务权过度向母公司靠拢,最终导致财务管理过于集中于母公司,各个子公司的财务人员无法掌握子公司的核心财务管理,和其归属的企业有所分离,不利于发挥财务人员有效管理资金的作用,财务人员看似和集团公司的运营关系不大,这样不利于发挥财务人员的作用;其次,财务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子公司的财务管理交给母公司委派的财务人员进行统一管理,不利于调动子公司财务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会影响财务管理的效率。

集团公司只有结合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实际需要,设计完善的财务架构,选择最优的财务人员管理模式,才能发挥财务管理的优势,提高资金运营效率。

摘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集团公司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架构以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保证集团公司获得长远的发展。集团公司在设计财务架构时遵循一定的原则,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设计公司的财务架构。我国的集团公司针对财务人员的管理采用的方式基本分为两种:统一办公管理或者派遣。只有选择适合集团公司财务人员的管理方式,才能提高集团公司的财务人员管理水平和资金运营效率,才能充分发挥集团公司资本的优势,优化集团公司的组织架构,发挥群体优势的功能,实现集团公司的规模经济效益。

关键词:集团公司,财务架构,财会分离

参考文献

[1]陈冬梅.我国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面临的难题及其改进[J].财会学习,2016(11).

财务系统信息安全架构研究 篇8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 财务系统逐步向网络化和集成化迈进。建设一个完整的财务系统安全架构,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一个功能完整的财务系统, 包括预算管理、核算管理、资产管理、资金支付、营销管理等, 几乎涵盖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系统安全体系架构, 对财务系统的安全平稳高效运行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 安全架构

基于以上的目标, 设计财务系统安全架构包括五个层次:

(1) 安全需求梳理:分析财务业务的安全需求, 作为财务系统安全设计的输入。

(2) 应用安全设计:从应用安全级别落实安全需求, 包括权限管理、认证管理、电子印章、电子签名、通信和集成安全、日志和审计。

(3) 数据安全设计:从数据安全级别保障财务系统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需求。

(4) 主机安全:分析主机安全需求, 在操作系统选择和加固方面提供指导。

(5) 编码安全:梳理和整理安全编码过程方法和最佳实践, 指导财务系统自定义开发工作。

2 应用安全

2.1 权限管理

为保障财务系统权限管理安全, 落实信息安全合规性需求, 在权限管理方面需要从系统的权限管理功能和权限配置两个方面考虑。

(1) 权限管理功能

财务系统权限管理主要功能点需要包括:权限分级管理和系统授权模式。权限分级管理即支持分级授权, 包括建立分级管理员账号及权限分配功能。系统授权模式应支持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RBAC) , 权限和角色关联, 角色和用户与用户组关联。支持功能、数据集的组合, 即给角色分配权限时, 不仅能够分配功能权限, 同时还可以分配功能能够访问的数据集。提供授权冲突检测功能, 当对同一角色或用户分配需要分离的权限时需要分离的权限, 显示授权冲突提醒, 并可提供审批流程。针对不用的角色匹配不同的权限策略, 不是这个角色的权限不能给予分配

(2) 权限配置

根据财务业务特点, 权限配置应从最小权限、权责分离、特殊用户管理三个方面进行配置。最小权限即用户所拥有的权力不能超过他执行工作时所需的权限。实现最小权限原则, 需要分清用户的工作内容, 确定执行该项工作的最小权限集, 然后将用户限制在这些权限范围之内。权责分离即有些许可不能同时被一个用户获得, 以编码安全上的漏洞。对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来讲, 部分权责分离的示例如下:出纳与会计、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等。特殊权限管理包括操作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系统审计员、应用系统管理员、应用系统审计员。特权用户管理需要满足:操作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系统管理员和应用系统管理员分离;管理员和审计员分离, 系统管理员不能修改、编辑系统日志、审计管理员不能进行除审计外的其他系统操作。

2.2 认证管理

财务系统需要支持用户名/密码、CA证书双重认证方式, 对于财务流程模块可以仅通过用户名/密码认证, 对于其他模块必须通过CA证书认证:在用户名/密码认证方面, 系统支持用户在第一次登录系统时修改分发的初始口令, 口令长度不得小于8位, 且为字母、数字或特殊字符的混合组合, 用户名和口令不得相同。必须采用非可逆的加密算法对口令加密存储, 允许的加密算法包括:SHA1、SM3。支持登录失败处理功能, 需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2.3 电子印章

电子签名主要应用于公司、个人对发送的业务信息进行私钥签名, 签名后的信息可以实现完整性保护和防抵赖。结合公司PKI/CA服务提供情况, 财务系统电子签名功能包括:签名, 即在数据发送方提供签名功能, 部分签名服务可根据需求选择签名的范围;验签, 即在数据接收方能够对签名进行验证, 可根据需求显示签名者信息、数据完整性校验结果等。

2.4 通信和集成安全

为分析应用之间通讯和集成安全, 首先需要对财务系统相关的网络环境及其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财务系统总体网络环境示意如下:

如上图, 依据信息安全风险等级, 将财务系统相关的网络分为以下几个区:

网络区域1——内网服务器区:该区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来说安全级别高, 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小, 为保障数据传输和处理效率, 该区内数据传输可考虑不用加密传输。

网络区域2——银企直联区:该区主要用于放置资金支付模块、银企直联接入平台、银企直连前置机, 该区内的服务器需要通过专线或互联网与银行侧前置机。该网络区域安全要求高, 需要严格限制接入的服务器和开发的端口。

网络区域3——移动接入区:该区主要用于放置移动应用前置机, 该区内的服务器会被互联网的用户访问, 存在被外部人员入侵的风险, 该区内的数据传输需要进行加密。

网络区域4——内网用户区:该区是内部用户的内网办公环境, 存在被内部人员监听和篡改的风险, 该区内的数据传输需要加密和完整性保护。

网络区域5——互联网:移动用户接入需要通过互联网, 该区完全暴露在互联网环境中, 风险高, 需要重点保护。

2.5 日志和审计

财务系统需要记录的日志应包括:应用资源登录登出日志;应用资源的帐号及权限管理的操作日志;应用资源的业务操作行为及结果的日志;应用系统启动、异常、停止日志。其中前三类日志记录至财务系统数据库, 应用系统启动、异常、停止等日志由中间件记录。日志信息至少包括:日志产生的日期、时间、日志等级、账号名称、用户IP、操作的业务模块、用户操作类型、用户操作内容。

审计日志等级应支持日志分级, 可参考:OFF、FATAL、ERROR、WARN、INFO、DEBUG、ALL, 并支持日志等级的在线调整, 支持可设定超过某等级的日志, 能够通过手机短信、邮件等方式进行报警。在审计日志保护方面, 审计日志文件只开放增加权限, 禁止修改和删除;合理配置审计日志文件权限, 只将审计日志权限分配给审计管理员;对日志文件进行加密存储:对于结构化日志文件, 通过数据库透明加密技术进行加密保护;对于非结构化日志文件, 对日志中的敏感信息加密存储;限制审计日志文件大小, 并将超过一定期限的日志信息转移到备份中心存储;修改日志文件存储的默认路径, 并隐藏日志文件。除此之外, 系统还需加强对审计进程的保护, 系统应有单独的审计日志记录进程, 审计记录进程也需要有保护措施, 防止审计进程非法终止。进程保护技术包括:通过Hook API过滤, 过滤终止进程函数 (Windows) 、双进程互相监控、守护进程监控 (Linux) 等。

3 数据安全

3.1 数据存储安全

对于财务系统存储数据的安全保护, 重点从机密性和完整性两方面考虑和设计:

(1) 机密性保护, 财务系统中需要对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客户端数据进行加密保护。

非结构化数据需对以下类型的进行加密:系统配置文件, 对系统配置文件中敏感信息 (如密码、密钥、数据库连接字符串等) , 需要采用加密存储;系统日志文件, 系统日志文件中不记录鉴定信息 (密码等) 信息。业务数据:非结构化的业务数据, 包括原始单据影像文件、用户上传的文件等。对于其中需要加密的敏感信息, 通过专用非结构化加密软件或在数据库中加密存储的方式进行保护。

结构化数据的保护主要包括鉴定信息和业务数据, 如用户的密码信息、预算信息、资金流转信息, 可通过不可逆HASH算法, 加密算法可采用SHA1、SM3算法等。具体实现方式如下表所示:

客户端数据应对Cookie中的认证信息需要加密存储。

(2) 完整性保护, 数据完整性保护通常采用数据库管理员和数据库审计员权限的分离+审计日志的方式实现。对于客户银行账号信息、资金支付/收取金额信息等, 需要进行特殊的完整性保护。完整性保护需要在应用层面实现, 即在应用层使用专用CA证书 (私钥) 生成需要保护信息的MAC值, 由应用同时向数据库写入待保护数据及其MAC值。数据的完整性校验也在应用层实现, 数据在使用时进行校验。

3.2 数据处理安全

数据处理安全应重点关注财务系统数据在输入、输出阶段的数据验证以及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安全保证。

(1) 数据输入、输出

主要是过滤出用户提交数据中的危险字符, 防止SQL注入、XPATH注入等入侵。首先, 应对所有来源于不在可信任的范围之内的输入进行安全验证, 无论输入是来自服务、共享文件、用户或是数据库。其次, 采用集中验证方法, 并对输入验证策略进行集中管理, 确保验证规则应用的一致性。按照已知的有效类型、模式和范围验证数据, 限制用户输入并验证数据的类型、长度、格式和范围。最后, 进行数据库操作时, 对用户提交的数据必须过滤特殊字符或使用中间件调用数据库。当使用XML文件格式存储数据时, 若使用Xpath和XSLT功能, 必须过滤用户提交数据中的<> / ' = " 等字符。

(2) 数据处理

根据数据的类型、数据的处理方式、数据的安全性要求、与其它接口有关的敏感等级、数据相关业务应用的重要性程度来进行数据处理过程的安全性设计。对原始数据需要进行检错和校验操作, 保证原始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在数据在转换过程中, 应采用通用的标准格式。在数据处理过程中, 应提供处理数据的状态信息和数据处理过程的动态信息。同时应具备异常处理功能, 在任一环节发现问题时, 应能及时回退, 必要时可以人工处理。保证系统内的文件、目录和数据库记录等资源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

3.3 备份和恢复

数据备份范围包括重要系统的操作系统、系统配置文件、数据文件和数据库,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双机热备, 对于财务系统的每个部署节点, 对服务器采用双机热备技术保障在本地数据实时地存放在多台服务器中, 保障一台服务器宕机或损害, 不会造成数据丢失。

(2) 本地备份, 利用存储区域网络 (SAN) 进行本地备份, 保证至少每周作一次全备份, 每天作一次增量备份。对于资金支付信息应实现实时同步备份。进行配置修改、系统版本升级、补丁安装等操作前进行全备份。业务系统将进行重大系统变更时, 进行数据的全备份。

(3) 异地备份, 利用统一的异地灾备中心进行异地备份, 异地本分策略应保证至少每周作一次全备份, 每天作一次增量备份。对于资金支付信息应实现实时同步备份。

4 主机安全

主机安全主要指运行财务系统的主机系统、桌面终端系统的安全, 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对主机系统进行必要的加固;对操作系统用户、中间件系统、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进行有效管理, 禁止缺省口令和弱口令。对系统文件进行有效的保护, 防止被篡改和替换;操作系统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 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 并保持系统补丁及时得到更新。检查主机和设备的操作系统是否有供应商提供的更新, 消除系统内核漏洞与后门;安装主机防病毒软件, 对服务器和桌面终端安装防病毒软件, 定期进行病毒库的更新。

5 编码安全

源代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输入验证与表示、API误用、时间与状态、错误处理、代码质量和封装等问题。要加强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必需将系统安全实践融入到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在需求设计阶段, 需要分析设计人员首先需要识别和维护哪些是安全的需求, 确定安全风险。在开发阶段, 在软件开发之前应制定代码编写规范, 用于减少应用代码产生错误的可能性。在测试阶段, 代码安全性测试常采用人工分析、渗透测试, 并配合黑客工具的自动测试等方法进行, 对目标应用的安全性作深入的探测, 发现系统最脆弱的环节的过程。

6 结语

本安全架构设计方案从应用安全加强了权限管理、认证管理、通信集成、日志审计管理, 从数据安全方面加强了系统对存储、处理过程的安全机制。随着财务管理系统的进一步应用和自我监控的发展, 并结合特定的财务业务场景是财务管理系统安全架构设计和后续研究的方向。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财务系统环境和应用功能特点, 设计了财务管理系统软件安全架构, 结合财务系统的具体业务模型, 重点从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对财务管理系统的安全架构进行设计。应用结果表明, 本安全架构对提高软件安全性有明显效果, 有效地提高财务系统安全性。

关键词:财务系统,安全架构

参考文献

[1]路清霞.证券期货网上交易安全应用与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 2011, 8:126, 137.

[2]游威荣.电力系统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及其管理[J].科技信息, 2008 (31) .

[3]杨建东.马永.浅析电力系统信息网络安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 (5) .

[4]袁家政.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应用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5]刘全.网络控制系统的网络安全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 2006, 9 (3) :71-73.

[6]陈智宏, 陈克非.交易备份系统的网络和安全设计[J].微型电脑应用, 2006, 9 (22) :40-47.

应急管理系统架构体系探讨 篇9

2001 年美国“9.11 事件”、2003 年美加大停电、 2008 年汶川大地震、2009 年我国南方冰雪灾害、 2011 年日本东部海域9.0 级大地震、2013 年雅安芦山地震等一系列影响巨大的灾害事件,引起世界范围内各国对应急机制建设的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体系及相关支持系统的研究和建设如火如荼[1]。

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和日本。美国早在1979 年就成立了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署,其非常重视对灾害信息的管理,包括统一协调全国所有自然灾害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和传送。美国的应急管理系统主要依托5 个大的系统展开工作,分别是:国家紧急事务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后勤信息管理系统、 综合性救灾资金管理信息系统。而作为自然灾害频发的日本也在1984 年成立了防灾局,以《灾害对策基本法》为依据开展工作,着重加强灾害救助体系的建设,并在信息和通信系统建设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我国对应急管理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我国应急管理系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3 个阶段, 分别是:经验型的预案处理阶段、分析型的预防性管理阶段、智能型的灾变防御阶段[2]。目前,我国的电力应急管理系统基本上完成了由经验型向分析型的转变,正处于由分析型向智能型过渡的发展阶段。

2008 年,国家电网公司响应国家应急机制建设的号召,快速启动了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及所辖网省公司,相继完成了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2009 年,国家电网应急指挥中心应用系统在全国进行了推广应用,在运行期间,应急指挥中心应用系统实现了“平战结合”,使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提升了公司的应急管理水平。但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应急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应急业务的不断发展, 对公司的应急管理水平及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应用系统不能全面满足应急管理业务需求,需要进行升级改造。福建等省率先建设的电网综合防灾减灾系统,为我国电网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模式提供了参考。

自2011 年起,国家电网公司开始推动地市、县级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大部分网省公司已完成地市级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县级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工作也相继开展。未来几年,地、县级应急体系的建设将加快发展。随着应急体系的不断完善、应用的深入,各级使用单位对应急管理系统的实用化、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多年的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及应用系统的建设实践过程中,应急日常管理、指挥调度、培训演练、 善后评估的规范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数字化预案[3]、统一通信与协作、GIS、三维模拟仿真技术等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电力应急管理系统的规范化、实用化及深入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外,GIS作为电网信息化的重要技术,已经在电力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形成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电力GIS。而在此基础上搭建起来的电网GIS平台则是电力应急管理系统的重要支撑。合理利用GIS开发工具,按照《电网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服务调用规范》开发基于电网GIS平台的应急管理系统,整合与应急相关的内、外部信息系统,实现应急一张图展示,是建设应急管理系统的初衷[4]。

1 电力应急工作的主要流程

电力应急工作可分为常态和非常态两大类,常态是指日常应急管理工作,以及日常培训和演练工作等;非常态是指突发事件发生时,系统将转为“作战式指挥状态”,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电力应急工作在突发事件影响下,其主要流程是由常态向非常态过渡,并最终恢复到常态。具体流程如下。

突发事件发生时,日常管理模块监测并收集到相关突发事件信息,并将得到的信息交由预警告警模块分析后发布预警或告警信息,以短信或直拨手机等方式通知相关人员到岗。待人员到岗后,应急指挥中心将相关信息资源在大屏幕上进行可视化展示,并同步启动应急预案,所有应急资源(包括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应急车辆、应急装备等)处于待命状态。应急指挥人员按照应急处置办法和应急抢修策略,结合辅助决策信息,进行指挥决策和相关部署工作。事后根据处置结果进行善后评估,并将评估情况反馈给预警告警和辅助决策模块,以便调整预警或告警的触发条件,完善辅助决策功能,为下一次应急指挥决策提供更为精准的判断依据,从而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电力应急工作流程如图1 所示。

2 应急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

应急管理系统的架构设计应遵循平台化、分层化、组件化、一体化的设计思想,采用统一的数据交换、统一的接口标准、统一的安全保障。

应急管理系统由下到上可分为3 层主框架:数据服务层(细分为数据访问层和数据层)、业务层(细分为业务支撑层和综合应用层)及用户展现层(细分为展现层和用户层)。应急管理系统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

数据服务层由数据层和数据访问层构成。数据层包含各种形式的持久化数据,数据访问层提供各数据的统一访问接口。数据层主要用来存储各种类型的持久化数据,包括基础信息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事件信息数据库、预案库、案例库、模型库、知识库、文档库等多个数据库。数据访问层运用数据访问模式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

业务层通过数据访问层实现对应急相关数据增、删、改、查的操作,同时为用户展现层提供相关的业务支持。业务层根据业务类型层次的不同又细分为业务支撑层和综合应用层。业务支撑层为综合应用层提供查询工具、数据转换、数据分析、日志服务、 访问控制、配置管理、地理信息服务等通用应用服务。综合应用层以业务支撑层为基础,该层封装了电力应急管理系统的核心业务逻辑,包括基于GIS平台的图形化应急管理、预警告警、应急指挥决策、 应急善后、应急日常管理、应急培训演练、应急可视化展示、三维GIS等业务组件。而对于将来的业务拓展主要是对综合应用层组件的拓展。

用户展现层采用B/S和C/S 2 种方式,主要通过应急指挥中心大屏幕、专用工作站显示终端、Web工作站显示终端、移动显示终端等进行综合展示。

3 应急管理系统功能

应急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综合应用系统,涉及的单位多、部门多,协作复杂,且信息种类多、信息量大,容易迷失。为了促进应急管理系统规范化、实用化和深入应用,必须抓住应急的本质特点(快速、准确、有序),重点解决其核心问题,化繁为简、 直达本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

按照应急系统设计理念,遵循应急的正常、紧急、事故、善后发展过程,电力应急管理系统可分为预警及告警管理、应急指挥决策、应急善后、应急日常管理、应急培训演练等模块。电力应急管理系统功能拓扑如图3 所示。

1)预警及告警管理。应急预警及告警主要实现电力公司日常的应急信息动态监测、早期预警、趋势预测、综合研判和自动告警。汇总来自内部相关系统的告警信息和外部的气象、国土、地震等专业部门的监测预警信息,并根据相关信息进行电网运行风险分析;运用综合预测分析模型,进行快速计算,对事态发展和后果进行模拟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次生、衍生事件,确定事件可能的影响范围、影响方式、 持续时间和危害程度等,结合相关预警分级指标提出预警分级建议,系统将根据预警级别给出告警信息,并通过短信平台自动发送到相关人员的手机。

2)应急指挥决策。是应急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急指挥的核心。应急指挥决策主要体现在2 个方面:一是针对具体突发事件的处置做出有效决策;二是实现突发事件处置过程的有效组织与协调。应急指挥决策包含事件态势汇总、辅助决策及态势分析、协同会商、指挥调度等应用。

3)应急善后。应急善后模块可以记录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再现应急事件的发生及处置过程。 主要包括应急过程回放、指挥过程数据统计、总结评估3 部分内容。

4)应急日常管理。主要实现日常应急业务管理职能,包括应急信息报送、应急值班排班、应急文档管理、应急警情管理、应急资源管理、应急工作计划管理、应急预案管理、应急宣传汇报管理等。信息收集是应急日常管理首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关键信息的支持,应急指挥和处置工作就失去了基本依据。 收集应急需要的各种信息,进行合理组织,形成统一分类信息平台,以便对各种信息进行调用和展示,是应急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

5)应急培训演练。应急培训演练是应急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应急知识培训使应急人员全面掌握应急处理技能,并通过模拟演练使应急人员切身体验应急处置过程,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做到有序、规范、准确地进行应急抢险救灾。应急培训演练应以预案为指导,实现对预案的过程推演;以脚本为核心,指导演练过程的进行;以评估为手段,不断改善演练、完善预案,提升应急能力。

4 应急管理系统建设难点分析

4.1 科学预测预警分析技术的应用

电网灾害预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接入的数据可能不准确或者无法获得足够的数据,且一般的预测模型中对电力系统的特性进行了大量简化,这些因素使得对电网受灾情况的预测难以做到非常准确。

除此之外,如何设置预警阈值也是难点,需要大量经验和理论依据作为前提条件,且必须充分考虑生产和管理上的限制。

建议的解决方法是,可以考虑建立预测预警模型库,将电网灾害预测模型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组织专家讨论,提出参考值。随着新的突发事件的发生,检验预测模型的判据准确性,据此不断改进模型,降低误判率。

4.2 多源异构数据的整合

电力公司内部各自分散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因为条块分割的传统管理方式,给数据的整合带来困难。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法,对这些数据的整合既要熟悉和了解部门已有数据库的类型、结构等技术细节,又要做大量的数据抽取、转换与加载工作,这对于涉及数据种类繁多、数据量庞大、数据更新频繁的应急管理系统是比较困难的。对于来自外部的数据不但要进行数据提取、转换和加载(Extraction- Transformation-Loading,ETL),还得考虑数据安全的问题。

建议的解决方法是,对于外部的数据交换,可以考虑增加安全隔离装置,从而将内、外部数据进行隔离;对于内部的数据交换,可以考虑设置数据交换与共享服务器专门对进入内部的数据进行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数据整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5 结语

鉴于电力应急管理系统目前尚没有标准规范出台,各功能模块的运用需要根据实际需求不断进行完善和补充。福建等省防灾减灾系统的建设模式虽然值得借鉴,但仍然存在需要完善的方面。电力应急管理系统不是孤立的系统,需要大量关键技术的支撑,其中包括一些重点和难点技术有待突破,如大面积停电分析、突发事件下的电网拓扑分析等还有待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

摘要:为了促进电力应急管理系统标准体系架构的成型,对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简述了应急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和国家电网应急管理系统的现状,对电力应急工作流程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基于电网GIS平台,整合现有电力信息资源,能满足电力应急主要业务需求的应急管理系统总体架构,同时还对应急管理系统的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阐述,就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难点进行了分析。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对应急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将来应急指挥体系建设的重点。

财务管理架构 篇10

关键词:技工院校;学生工作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我国正处于现代化转型时期,网络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此时代背景下,充分借助现代化网络信息及计算机技术构建数字化校园,是各大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构建技工院校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的功能性

从整体院校管理工作来看,为了保证技工院校管理工作能够高效、高速、高质的开展,并在此过程中谨遵“与时俱进、求实创新、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就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充分应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构建学生工作管理系统,为学生提供更高效更完善的服务。由此可见,在技工院校中构建学生工作管理系统有着关键性作用,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构建技工院校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能够满足学生信息的管理要求

在管理学生日常事务过程中运用工作管理系统,能够全面、系统的存储学生的学费信息、个人信息、家庭信息,就个人信息方面学生可以根据其自身情况进行更改,校方管理员则可以对学生所修改信息的时间段进行设置,学生对自己信息的修改需要控制在信息管理员所设置的时间范围内,而在学费信息方面,信息管理员需要根据所查询学生的姓名、学年、年级、专业、院系、学号等各项信息组合查询的方式搜索学生相关信息。

2.构建技工院校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能够满足学校数据统计分析的管理要求

在技工院校中,数据统计分析管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数据查询一方面是统计分析,在此过程中数据查询功能能够满足思想教育模块中的入党申请、入党培训、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等相关数据的存储和查询。而统计分析功能则主要是针对技工院校思想教育开展过程中的一系列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科学制定报表,递交上级领导,使其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学院开展思想教育所取得的成果。

二、针对技工院校中学生工作管理整体流程展开分析

针对我国某地职工院校展开考察,了解到常规技工院校三年学制中等学级学生的管理工作流程主要分为五个步骤,具体如下:

1.针对新生报名所进行的管理工作

由于技工院校的教育具有职业性特点,决定了其一般采用自主招生的方式开展招生活动,并且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动性,针对此情况职工院校应当对各专业新生报名情况进行详细、全面、实时的统计,一旦出现报名情况与原计划不相符时,学校应当及时根据统计所反映的情况调整下学期招生计划及教学安排等一系列工作。

2.针对新生报到所进行的管理工作

针对新生报到环节,通常需要学校多方部门合作办公,新入校学生一般对学校情况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对其报到流程进行明确、详细的引导。就学校信息管理工作而言,新生报到环节是采集学生信息、掌握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关键环节,应当全面、清晰的记录好学生的相关信息,为后期管理工作建立良好基础。

3.针对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所进行的管理工作

通常情况下,技工院校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为两学年。在此过程中,对于学生进行的管理工作主要分为五个方面:①学生学籍管理;②技能鉴定管理;③操行评定管理;④教学评议管理;⑤学生成绩管理。

4.针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所进行的管理工作

当技工院校学生升至三年级时,需要参与企业的顶岗实习,在此阶段学生要走出校园真正踏入企业进行更职业化的培训和学习。在此过程中,学校会安排相关班主任对学生在企业中具体学习情况进行跟踪,以便校方等够及时、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学生表现,倘若学生未能在第二学期中通过相关考试并获得相应技能证书,则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将其召回继续参加考试。

5.针对学生毕业期间所进行的管理工作

当学生结束三年学习之后,并且在获得相关职业证书和获得认证前提下,学校将上上级部门报批毕业学生情况,在经过上级部门审核之后统一制作并颁发相关毕业证书。

三、技工院校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及架构设计

技工院校学生工作管路系统主要是结合技工院校教育特点而构建的网络办公系统。通过上述对技工院校管理工作流程的介绍和分析,可将技工院校中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分为十一个,分别是:系统管理子系统、招生注册管理子系统、顶岗实习管理子系统、学生评议管理子系统、学籍管理子系统、领导办公子系统、技能鉴定管理子系统、操行评定管理子系统、毕业管理子系统、成绩管理子系统、基本信息管理子系统,且每个系统具有其相应功能,以下就技工院校中常用系统功能进行分析。

1.技工院校基本信息管理子系统

该管理系统主要作用于学校班级、教师、专业等信息的维护和管理,其功能主要包括增加班级、教师、专业等信息,以及对班级、教师、专业信息进行修正和查询。

2.技工院校招生注册管理子系统

该管理系统主要作用于新生报名情况的管理和维护,其功能主要包括新生预报名情况、报名情况查询、学生预分班情况、新生报到注册情况、注册查询、入校费用收取情况等一系列情况的管理和查询。

3.学生成绩管理子系统

该管理系统主要作用于学生成绩的维护和管理,其功能主要包括成绩的授权和录入、学生考试成绩的录入、学生补考成绩的录入、学生成绩自主查询、学生成绩的统计和分析、补考情况查询、补考名单的导出和下载、查询学生成绩报表。

结束语

现阶段,全国各大高校相继构建了学生工作管理系统,有效提高了学校在处理学生信息过程中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在学校整体信息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雨帆.技工院校学生工作管理系统架构设计研究[J].职业,2013,(17):43-44.

[2]苏茂芳.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3.

[3]周明锋.技工院校学生就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09.

企业电子文件管理平台架构研究 篇11

1.1 电子文件的概述

根据新近颁布的国家标准《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中,电子文件是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形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1.2 电子文件的特征

电子文件的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

第一,电子文件是由电子计算机生成和处理,其信息以二进制数字代码记录和表示,因此亦可称为“数字文件”。这是电子文件与以往所有其他形式文件的基本区别,也是电子文件信息与其他数字信息的共同点。数字信息使用0和1两种数码的组合来记录信息,每一个0或1叫做1个比特,需要记录的信息用一串比特存储于计算机存储器(包括内存储器和各种外存储器)中,并可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传输。

第二,电子文件是文件的一种类型,应该具有文件的各种属性,特别是要有特定的用途和效力。这是电子文件与其他数字信息的基本区别,也是电子文件与其他形式文件的共同点。

从逻辑上说,电子文件是“数字信息”和“文件”两个概念的交集,它是具有文件特征的数字信息,又是以数字信息为特征的文件。

1.3 企业电子文件管理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电子文件对企业和员工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资产。大量的非结构化内容,其中包括文档、电子邮件、视频、即时消息、网页以及其他内容的电子文件存放在不同的物理位置。当员工、客户、合作伙伴和供应商需要一些资料时,却发现很难找到所需,集中管理如此盘杂的文档势必非常困难。在企业管理中,机密文件很难得到有效的保护,各部门间难以协同办公,重新开发利用知识资源十分困难。由文件管理引发的这些情况屡见不鲜,这种情很大程度上延误了工作的进度,文件管理俨然成了阻碍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归纳问题如下:

1)电子文件管理建设缺少统一规划,大量应归档信息未能纳入归档范围。

2)文件一体化程度较低。

3)电子文件利用不够充分。

2 平台架构设计原则

电子文件管理平台平台作为企业级的应用平台,应遵循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

1)先进性:建立先进的体系结构及应用设计,如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组件化技术、可视化工作流机制等;采用先进的测试手段,保证系统的优化,专门的测试工具。

实用性:提供较好的用户操作界面、中文支持;产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及效率性。

高可用性:利用多种手段(内、外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认证、基于角色的授权等等)加强对资源的有效保护。

2)开放性:整体结构具有很好的模块化设计,模块之间有明确的接口,平台之间有明确的规范;在应用设计上注重开放性设计,组件之间可配置性要好。

3)可伸缩性:当用户增长时,系统压力会增大,可以动态扩展服务器的多个层面,包括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的均衡负载。

3 设计目标

企业电子文件管理平台的要建成一个知识存储与供给的中心。平台设计必须充分考虑信息传递,信息共享的快速方便,并结合客户需求与习惯,使信息或者知识的获取过程更加智能化。

4 构建方法

企业电子文件存在着大量的非结构化内容,其中包括文档、电子邮件、视频、即时消息、网页以及其他内容。妨碍组织正确使用这些宝贵资源来更好地共享知识、加强客户沟通以及提高流程效率。选取Microsoft公司的企业内容管理MOSS产品是管理这些文档的有效手段,可以帮助企业克服这些困难。MOSS平台的文件管理功能可以帮助组织将多个文件共享和个人驱动器中的各种内容合并成一个统一分类、集中管理的存储库。另外,集成的搜索功能可以帮助用户查找和共享此信息。同时,也可以防止未经授权就访问此集中管理的存储库中的内容。

4.1 功能概述

结合MOSS平台构建电子文件管理平台主要的的用户功能包括文件查询、工作助理、收集整理、文件保管、系统管理等功能。其中:

1)文件查询。提供两种查询方式,普通查询和高级查询。普通查询提供类似于百度、Google的统一文件查询界面,允许全公司范围内员工进行查询使用,根据用户权限的不同会显示不同的搜索结果。高级查询供员工对文件的类型、属性等内容进行高级查询,提供查询的准确率。

2)工作助理。所有系统内用户的统一工作界面,包括待办工作和已办工作的查看,根据待办工作链接直接进入相关工作处理流内;系统内的通知、公告、消息等;个人操作历史日志的查询;个人信息的维护和查看,包括当前拥有的权限,手机电话号码等。

3)收集整理。文件收集与整理环节的相关功能。包括归档部门使用的文件属性和预归档,档案部门使用文件移交清单、二维码、目录等的打印等。

4)文件保管。日常文件管理相关功能。文件移交功能,包括文件移交、文件接收;文件鉴定功能,包括文件鉴定提醒、鉴定流程和文件销毁等操作;档案维护,包括已入库文件的浏览、查询、维护。

5)文件统计。包括了企业要求的固定报表查看、本单位编制的固定报表查看、用户单位自定义的统计报表查看和统计报表数据上报等功能。

4.2 应用架构策略

根据上述功能概述,企业文件管理系统应用组成如图1所示。

说明:

1)前端展现:包括两种形式,大部分的用户,包括领导、普通员工和文件管理人员都是通过浏览器访问应用站点来获取相关的业务功能,包括文件的归档、保管和利用等业务,文件的查询、搜索和借阅和其它协作功能,如文档协作、交流讨论及信息发布等。

2)业务组件:提供给前端站点调用,完成文件的实际业务,包括归档、保管和利用等业务组件;包括对内容管理相关功能包装的业务组件,完成记录管理、版本管理等业务。档案的业务功能是在此基础上封装出来的;包括交流协作的相关功能组件,提供业务人员的协作办公平台。

3)系统管理:系统后台的一些管理模块,包括基础管理、系统审计、应用管理和权限管理等。

4)服务引擎:一组不局限于文件管理系统,可以在多系统中共享或者重用的服务,包括搜索服务、工作流引擎、报表服务和表单引擎。

5)数据存储:负责相关业务数据、配置信息的统一存储,主要包括结构化数据和电子文件两部分内容。

6)基础架构:指在电子管理系统中使用,由底层操作系统或专用硬件实现的相应功能,包括文件系统、统一存储、网络监控和负载均衡。

4.3 硬件部署策略

为了将文件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硬件部署时将分布在各系统的电子文件服务器进行统一集中管理,以Moss平台为平台架构将核心,将邮件、文档、视频等电子档案存储在Moss环境中。如图2所示。

4.4 软件部署策略

电子文件管理平台软件架构既可包括产品级软件,也包括为系统定制开发的独立软件。

系统内所包括的软件和其所承担的职责如下:

1)定制开发的Web站点:所有通过浏览器使用文件管理系统的单一承载站点,所有页面均基于ASP.net自行开发。主要功能为接受用户的数据和请求,并将数据和请求传递给各类业务组件进行处理;将系统内的数据显示在页面中供用户查看使用。

2)定制开发的各类组件:包括工作流组件、数据交换组件、数据同步组件、各类业务组件等。主要功能为接受前台界面传递回的数据和请求,对其进行处理,控制系统内部的数据流转、转换、存储等操作。本部分为系统的核心功能。

3)Microsoft Office SharePoint Server 2007(MOSS):主要用来存储系统内所有电子文件元数据和可搜索的电子文件实体,并将这些数据按照MOSS记录管理的要求进行组织,通过MOSS内置的搜索引擎(与Microsoft Search Server相同)定期对MOSS内存储的电子文件元数据和电子文件内容进行全文索引,并通过查询服务提供档案全文查询应用。

4)SQL Server 2008:主要用于存储档案管理系统定制开发的数据库、MOSS数据库和MOSS配置数据库、RMS配置数据库等。MOSS数据库内存储了系统内所有电子文件元数据和可搜索的电子文件实体。

5)SilverLight:用于提高用户体验,以更丰富的更接近于本地桌面程序的方式将系统功能在浏览器内提供给用户使用,如图形化的工作流配置等。

5 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电子文件管理平台的构建研究方法,只是以MOSS平台为基础的架构方法。根据企业现阶段电子文档管理的现状,结合MOSS平台的软件特点,实现了文件的收集、整理、保管、查询、统计等功能,来真正的帮助用户将无序的文件进行有序的管理,从而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及电子文件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章燕华.电子文件管理规范体系框架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0(5).

[2]彭红.浅谈电子文件的管理[J].治黄科技信息,2010(3).

[3]凌晓路,陶贵生,曹珍.浅谈电子文件管理的弊端及解决办法[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5(2).

[4]刘舜全.网络时代电子文件的管理及现代化档案工作的策略[J].科技档案,2001(3).

[5]胡杰,张照余.电子文件利用新模式——电子文件中心[J].档案与建设,2005(12).

上一篇:提高选煤厂经济效益下一篇:大豆栽培与田间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