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教学改革

2024-06-19

MBA教学改革(共12篇)

MBA教学改革 篇1

摘要:互动实践教学是MBA教育方法和过程的重要内容, 包括课堂内与理论相结合的互动实践性教学, 校园内实践性与互动性的活动, 校企互动实践的拓展。文章在总结分析国内MBA互动实践教学研究的基础上, 以苏州大学为例, 展示了互动实践教学改革在苏州大学MBA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做法, 以及对提高MBA互动实践教学的质量保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MBA,互动实践教学,MBA教学改革

管理的本质在于实践, 管理是一门实践科学, 不联系实践就没有生命力[1]。作为工商管理研究生学历教育, MBA不是一般化的职业培训, 而是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卓越管理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社会和企业对MBA的评价是检验和衡量MBA教育效果的标准, 因而, 加强教学培养过程中的互动性, 了解学员的实际需求, 培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MBA教育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MBA互动实践教学的提出和界定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 互动实践教学一般认为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以实际操作为主, 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 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2]。以操作性、实验性为其特点, 没有凸显出理论与实践的协调统一。MBA学生一般具有至少三年工作经验, 有的学生甚至有十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大部分学生并不缺乏工作实践的基础, 但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视域的限制、机制的束缚等原因导致MBA学员迫切需要新的突破。在更高的平台,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借助于系统化的培训帮助学生对所获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 以更好地利于职业生涯的突破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 是MBA互动实践教学的理念和目标。

在中国MBA教育发展的二十多年中, 关于MBA互动实践教学的研究也在逐步推进。安徽财经大学刘福成等人的《MBA实践教学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一文, 尝试构建MBA实践教学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及计算其综合评价值, 对MBA互动实践教学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重庆大学罗兵等人的《MBA教学应加强现场课教学环节———以“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为例》[4], 南开大学姜卉、戚安邦教授《基于经验式学习的MBA伦理领导能力提升模型》[5]等文章研究了具体课程教学过程中互动实践的方法和经验。中山大学王帆等人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性课程探索———以中山大学MBA为例》介绍了中山大学在MB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对实践性、整合性课程开发的情况, 探讨了学校教师、MBA学员与企业三者互动在MBA教学过程中的探索[6]。MBA案例教学法是目前实践教学中采用最普遍的方法, 有关案例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 主要集中在案例的设计、实施、使用过程和方法、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 (1) 。综合以前关于MBA互动实践教学研究的成果来看, 理论上集中于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评, 内容主要集中在具体课程和方法, 欠缺对MBA互动实践教学的整体研究。借鉴郭水兰的《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所提及的观点:从学生的实践来看, 一切使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 包括融入自己思考的听课、自学、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包括理论问题) 、参加讨论、辩论、进行社会调查、从事科技服务、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社会活动等, 都属于实践教学范畴[7]。从MBA培养和教育的过程出发, MBA的互动实践教学亦可分为课堂实践教学、校园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教学等三个层次。同时要重视理论学习在MBA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把握好管理研究的科学性与管理实践的艺术性二者在MBA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统一。

二、苏州大学MBA互动实践教学的探索

作为全国第五批MBA获批院校, 苏州大学自2004年开办MBA教育以来, 积极探索MBA的教学规律, 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 整合课程设计, 从校内外选拔优秀教师, 充实MBA教师队伍;充分利用苏州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 适应市场需求, 注重培养学员的管理实践能力;培育具有本土特色的MBA品牌教育;同时不断规范MBA项目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 推动MBA教学改革, 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经过十年的发展, 苏州大学MBA项目在同类院校中规模较大、培养模式稳定而开放、教学管理过程控制比较规范, 在苏南地区有较大影响, 是有一定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项目。

(一) 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与实践

从实践教学的研究成果来看, 我们对实践教学的内涵偏重于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硬实践”, 而忽略了“软实践”, 即理论知识的运用、心智技能的形成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8]。大部分MBA学员并不缺乏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 而是在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能力方面需要提升, 因而在MBA教学中, 强调理论教学渗透实践教学的成分, 加强课程的综合性、互动性、研究性和案例分析等内容是MBA课堂互动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MBA教学改革过程中, 苏州大学MBA中心制定了相关规章, 要求MBA任课教师明确培养目标, 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组织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研究生参与教学活动, 相互讨论, 教学相长。在运用案例教学方面, 在管理学、会计学、运营管理、营销管理等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 任课教师一般会选取有针对性的案例, 贯穿课程, 并要求学生以课后作业的形式, 形成案例报告。通过这种方法, 学生在学习管理学基本理论和回顾优秀案例的同时, 对自己的具体工作进行系统的思考, 并形成文字。学生相互讨论, 任课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 既有利于提高学习氛围, 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在工作实践中的战略思维和决策执行水平。课程的案例教学和研究立足开发苏州和长三角的本土案例, 是苏州大学MBA互动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之一, 对于苏南地区本土管理案例的积累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课堂外校内的互动实践性活动

举办具有知识性、竞技性的校内MBA互动实践活动, 是丰富MBA学生的课外生活, 活跃第二课堂的重要举措, 也是MBA互动实践学习的重要环节。苏州大学MBA班级较多, 规模较大, MBA互动实践性的活动丰富多彩, 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形成跨年级和班级的全体MBA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的活动主要有案例大赛、创业大赛和东吴MBA大讲堂等。

案例大赛通过对社会经济热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高度模拟现实商战, 是对课堂案例教学的补充和检验, 能够很好地提升MBA学员的综合分析与决策能力。苏州大学MBA中心于2013年承办了第一届全国管理案例精英赛华东二赛区的赛事, 在赛事筹备过程中, MBA中心组织了校园突围赛, 由一二年级的10个班级代表队组队参赛, MBA中心精心准备了5个案例。均与MBA课程和学生管理实践相关, 分别侧重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财务与薪酬管理、质量管理、金融管理等方向。两支代表队共用一个案例进行PK, 学生拿到案例之后, 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 加班加点, 举全班学生的智慧进行研读、分析、解构、成文。在比赛中, 各组选手进行充分的论述, 相互激辩, 回答选手和嘉宾的提问, 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水平, 为所有MBA学生上演了一场精彩的知识、思想和智慧的盛宴, 同时, 通过活动, 班级同学之间、不同的班级之间加深了交流, 班级凝聚力也得到提升。

在华东二区区域赛事中, 来自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的10支参赛队伍齐聚苏大, 以组委会限时给定的两个参赛案例为研究对象, 选手们从企业发展战略、人事、财务、技术支撑等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等相关知识对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双方针对对手犀利的观点和提问, 进行了交锋和辩论, 台下的后援团与观众参与的气氛也很活跃, 与台上的选手就案例相关问题展开交流和对话。选手们精彩的陈述、默契的配合、激烈的讨论和评委们独到的点评, 使本次赛事令人激动和振奋。赛事使学生加强了与校外同学的交流、碰撞, 提升了苏大MBA在华东地区的影响力, 进一步体现了学生的参与、互动和实践对于提升MBA培养效果的重要作用。

(三) 校园外与企业互动实践的拓展

MBA校园外互动实践活动, 是对理论课程和校内实践教学的拓展。苏州大学MBA中心积极推动MBA培养方式“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 注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和互动, 积极推进企业导师制, 企业导师一般聘请相关行业的职业经理人或董事长, 参与MBA的培养, 并对MBA学员的实践工作、学习和创业活动进行指导, 目前已经聘请了近二十位MBA企业导师。MBA中心也与部分企业导师所在的企业建立了MBA实践教学基地, 不定期地派MBA教师和学员赴实践基地进行实践学习, 推动校外MBA实践教学的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推动, MBA校外互动实践教学取得一系列的成果。如营销管理课程在教师的组织下赴洞庭山开展体验式营销教学和实践, 学生用一天的时间赴洞庭山水源地实地考察, 与企业营销部门负责人交流, 学习他们的营销策略和企业发展的战略。运营管理课程赴昆山沪士电子参观生产现场, 由组效部门负责人和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详细介绍工厂生产工序和精细化的管理流程, 学生就运营管理的相关问题与企业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管理学课程深入上海大众和博士汽车零部件工厂, 技术部负责人和人事经理就本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人事管理方面的经验与学生进行了交流, 同时也介绍了企业在品质管理、生产管理和人事管理方面的举措和创新。学生现场感受了上海大众和博士公司车间的标准化管理与操作流程。管理经济学课程深入锦溪古镇, 与锦溪古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就古镇旅游发展的前景与局限性进行了交流。企业伦理与文化课程赴常熟波司登, 学习企业在名牌培育、市场战略、国际化运作等方面的经验和传统成衣行业在时尚理念的导入、管理模式的创新、文化价值的认同等方面的努力;赴吴江亨通集团进行实践教学, 亨通集团的相关负责人向师生们详尽地展示了亨通集团的产品、创新技术、战略布局和企业文化, 亨通集团副总裁也专程赴苏州大学为MBA学生分享了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三、MBA互动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 提高MBA课程互动实践教学的校企结合度

MBA实践性的互动教学并不等于学员在具体工作中的实践。从事具体工作面临的问题和不确定性比在课堂的案例学习和课后实践过程遇到的问题多得多。企业是人才的需求方, 因而加强商学院与企业的合作, 将企业的项目和资源引进课堂, 让企业参与商学院培养的过程, 有利于明确培养目标, 有助于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符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强调MBA互动实践学习的重要性, 一方面要师生互动, 学习而不是复制成功者的经验, 分析而不是判断企业案例的得与失, 深度考察、探讨企业经营发展模式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校企互动, 提高学员与企业实际工作的结合度, 通过校企的合作和课程的设置, 让学员参与企业运作, 让企业家参与课程教学, 提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 敦促学员们努力把握企业经营发展的规律, 培养MBA学员适应环境、应对变化的能力, 提高MBA学员的管理能力和持续改善管理绩效的能力。

(二) 建立MBA互动实践教学质量的保障机制

MBA互动实践教学改革涉及多方面的联动, 包括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学员积极性的调动、校企合作的深化和拓展等。建立MBA互动实践教学的质量保障机制, 需要加大对MBA办学的投入, 配备高质量的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资源, 开发与维护商学院与企业的双向合作, 提高MBA教学和行政管理的效率。这就需要在注重MBA教师学术水平提高的同时, 增加MBA教师的管理咨询和实践的经验, 提高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联系, 把握各个行业发展和变动的趋势, 以更高的理论视野和更务实的实践经验指导MBA学员实践学习的开展。MBA院校要为互动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保障, 加强院校与知名企业的互动和联络, 充分利用好各方面的资源, 推动MBA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和合作的开展, 吸引具有丰富管理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到MBA课堂授课。要建立MBA互动实践教学质量评估标准, 以学员的实际需求为导向, 调动学员实践学习的积极性。把MBA学员的培养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和运作结合, 让企业参与课程教学考核, 整合课程的考核标准, 增加实践和调研报告在课程评价中的比例。加强MBA教育过程的管理, 不让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切实提高MBA学员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提高MBA互动实践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加拿大]亨利·明茨伯格.管理者而非MBA[M].杨斌,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2][8]蔡则祥, 刘海燕.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的几个角度[J].中国大学教育, 2007 (3) :81-82.

[3]刘福成, 等.MBA实践教学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J].华东经济管理, 2010 (12) :163-166.

[4]罗兵, 等.MBA教学应加强现场课教学环节——以“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3 (1) :40-43.

[5]姜卉, 戚安邦.基于经验式学习的MBA伦理领导能力提升模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8 (2) :52-56.

[6]王帆, 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性课程探索——以中山大学MBA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3 (9) :9-12.

[7]郭水兰.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J].广西社会科学, 2004 (10) :186-187.

MBA教学改革 篇2

代写管理类论文院校任职教育改革的关键,在构建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中心的新型案例教学模式,并力争把院校任职教育办成我军内部的“MBA”。

关键词:军校任职教育 MBA 案例教学法

目前,案例式教学已被广泛运用于任职教育的教学过程中。

然而,人们对案例教学的认识似还停留在传统阶段,对这一教学模式在任职教育中的巨大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在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士)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全案例化”教学,坚持教学活动完全围绕案例讲授和讨论展开,充分尊重案例在教材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的“灵魂”作用,自觉地将案例教学运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产生了显著效果。

借鉴MBA成功经验,在军校任职教育中引入“全案例化”教学法,对于改革现有任职教育模式,提高军校任职教育教学水平,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任职教育“以能力为中心”的要求正是MBA教学的优势所在

案例问题专家、哈佛大学的Mark教授说:“案例方法的主要好处之一是学生所学的是内在的东西。他们不能写下来但他们能学习如何尽力处理棘手的问题。”可见, MBA案例方法侧重的是学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而非单纯知识的获取。

任职教育学员修完所有课程后,应该对即将面临的部队岗位职务的所有工作、所有活动和所有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知道该干些什么,该怎么去干,避免出现到部队后“挂起来”和“靠边站”的现象。

1.任职教育要以培养指挥员“战场非程序性决策”能力为目标

管理科学中的决策分为两类,一类叫程序性决策,另一类叫非程序性决策。

比如一个地方的日常工作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如果完全按规章制度来办事,作出决策并不难,这种决策叫程序性的决策。

然而,在军事指挥活动中遇到的很多情况是原来没有预计到的,这种情况下作出的决策叫非程序性决策。

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非程序性决策所占比重非常大。

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出有非程序性决策能力的部队基层指挥员。

战场上的创造性通过什么方式获得呢?这不是书本就能告诉你的,也不是单靠实践经验就能得出的。

要有清晰的思路,要深刻了解现实,再加上院校任职教育的专门培养。

这就要构建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中心的新型培训体系,重点增强学员处理复杂问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军事指挥管理属于一种特殊的职业管理与决策。

由于管理问题充满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管理问题往往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

管理学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使管理教育具有其特殊的规律。

有些知识可以通过课堂讲授教给学生,而有些则无法传授,特别是技巧和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法作为贴近实战、培养和锻炼学生管理技巧、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它利用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法和实战模拟法等手段,使学生们经常处在管理者的位置上思考问题,调动自身的所有知识和潜能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未来实战环境中所必需的知识结构和管理技能。

而对部队指挥员实际能力的培养,正是我军开展任职教育的根本目的和着眼点。

彼此相通的培训目的决定了两者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是可以互相借鉴的。

2.培养职业经理人“非程序性决策”能力正是MBA办学优势所在

MBA教育为职业经理人培养“非程序性决策”能力提供了近似实战的良好氛围,而案例教学则是MBA教学中最核心、最成功也是最普遍的方法。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10所优秀工商管理院校基本上都是以案例为主或案例与理论相结合。

加拿大安大略工商管理学院的学生在二年学习期间要学习650个案例,而哈佛商学院的学生则要学习800个案例,案例以全世界真实的经济和企业背景为基础,涉及各种主要的管理理论与实践,使学生成功地掌握经营企业的思路和方法。

MBA教学改革 篇3

关键词:MBA;会计学;教学特点

作者简介:张妍(1975-),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10220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0-0060-02

目前,国内很多开设MBA的院校都将会计学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列入其硕士培养计划中。会计作为全球通用的商业语言,可以很好地拓展MBA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空间,所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比较重视,学习热情很高。如何上好MBA的会计学课程,使其区别于传统会计学的专业教学,形成MBA课程教学的特色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很多专业课教师常常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特别开展了一次针对MBA学生学习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调研,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对MBA会计学课程教学的一些思考与体会。

一、MBA会计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別及教学重点

工商管理硕士属于专业硕士,区别于传统的学术型硕士,其在教学的很多方面都存在不同。会计学这门必修课程,对于MBA学生和会计学专业的硕士而言,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培养模式等很多方面存在不同之处,只有区别好这些不同点,才能抓住课程教学的重点并形成MBA会计学课程教学的特色。MBA会计学课程教学与传统的会计学专业硕士的教学主要区别包括:学生专业基础不同、会计理论积累不同、实际操作要求不同、运用知识目标不同。

学生的专业基础不同主要体现在会计专业的硕士其本科专业大都为会计、财务等相关专业,在其进入硕士阶段之前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专业知识,因此会计专业硕士阶段学习会计学课程,大多定位在理论知识提高和延伸,学习的重点往往在会计理论与实务的高级阶段。而MBA学生的生源往往都是非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他们不仅在之前没有会计学专业的基础,而且也往往没有太多的管理学基础。

为了对学生的专业基础有所了解,笔者在这次调研中特别设计了相关的问题。此次调查问卷是针对华北电力大学2010级4个班的学生进行的,共发放69份调查问卷,回收67份,回收率97%。其中,为了了解学生的生源结构,笔者设计了调研题目“你读MBA前的本科学位()”,并附带了一个关于专业名称的填空。其中选择“A——工学”、“B——理学”的比例较高,二者的比例共为88.1%;而选择“C——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位”的人数仅为5人,比例为7.46%。正如MBA的培养定位所希望的那样,生源大部分为非管理专业的学生。这种生源的比例也说明了学生在专业基础方面的薄弱,大多学生在学习课程之前,并不具备很好的专业基础。所以,会计学课程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在知识点的讲解中要深入浅出。调研题目中还设计了一“你在学习《会计学》之前,对会计学知识的了解()”。选项为“A——专业水平”、“B——知道一些”、“C——很少”、“D——几乎不了解”。其中选择C的比例很高,有46人,比例达到了68.66%。MBA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比例虽然很低,但他们对会计专业知识的领悟能力很强,在某些问题的接受程度甚至要好于会计学专业的硕士。这可能主要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在工作实践中接触到了一些会计方面的知识。所以,这也提示教师在知识点的教学上一定要多结合会计工作和经济环境背景,这有利于MBA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1]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尽管MBA教学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并不意味着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意义,只不过在整个教学安排中,理论知识的比例不宜过高。但有些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实务,而且能够提升学生整体思维能力,这样的理论知识点在教学中要讲精讲透。但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有排斥学习理论知识的情绪,在这次调查问卷中笔者设计了调研问题“你认为会计学授课中,经典理论的授课内容应该如何()”。备选项为“A——多些,提升实践认识”、“B—— 一般比例”、“C——少些”、“D——不需要讲”四个选项。其中选择C的比例最高,为52.23%,可见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所以在以知识运用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下,如何辅之以适当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也是MBA会计课程教学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的实际教学体会是,理论知识的讲解要紧密结合具体的会计知识,讲得不必太深入,但要讲透。比如结合会计信息各方面的使用来理解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理论,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会计问题的讨论来讲解会计准则的体系和其演进发展等,这样学生会对会计知识的操作性、原则性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接受会计实务。

另外,实际操作能力方面不同也是一个重要的区别。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于专业课的教学要求中,都有关于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方面的目标,[2]但对于MBA的学生来说,由于未来职业导向的定位,不要求其具有实务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学中不需要进行账务处理方面的训练。但在教学实践中,也会在学习会计处理方法的时候,让学生看看真实的账表,增加些感性认识。培养目标方面的区别也可以说是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不同,而且这个区别还是决定课程教学方向和重点的一个根本性问题。MBA学生学习会计知识,主要在于能够理解平时接触到的会计信息,并运用这些会计信息进行经营管理和决策,而不在于系统的会计知识的操作和运用。所以这一方面的差异,也影响到整个会计学课程学习中知识环节的设计和教学重点的培养。

从分析这些与传统会计学教学的区别,教师对于MBA会计学课程教学的认识更加清晰了,教学重点也会更加突出和凝练。

二、案例教学与专业知识的延展

案例教学作为MBA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目前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应用可以说已经非常成熟了,而且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方式也是非常欢迎的。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同学们在回答“你认为案例在教学中的安排应该()”的问题时,选择“B——尽量多些”的同学有61人,所占比例为91.04%。因为在目前的教学中每次课至少安排一个案例,基本上每个重要的知识点都会有案例导入,可以说在实际教学中已经大量选用案例的情况下,同学们认为还可以再多选择一些案例,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方式还是得到同学的高度认同的。

在案例教学手段已经相对成熟并且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受到欢迎的情况下,教师对于MBA会计学课程的案例教学关注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如何设计案例教学,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的问题上了。当然,为了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MBA的案例内容可以更丰富些、设计的环节可以更多些、学生的参与程度也可以更广泛些。为让学生对于每一章内容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笔者一般在每一个章节之前,先推出一个案例来引出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因为,MBA学生虽然专业积累少,但一定的工作经历使学生对于经济背景知识的理解比较好,通过社会经济背景来导入会计学知识点的学习,把专业知识和应用背景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例如利用一些社会反响大的会计信息造假案引出会计信息的含义,来说明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及其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等知识点。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可以设计带有导入性质的知识点案例。例如,可以利用一些行业的高负债率引出负债的会计要素及其财务分析等问题,利用一些企业实行的高效率的存货管理来引出存货的定义及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等。为了使案例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笔者常常把课堂讨论穿插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一些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讨论。这样不仅使大家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入,而且也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团队意识和语言表达都是MBA培育目标的重要方面,在学习知识点的同时如果能够使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会对MBA毕业生从事中高级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也使课程教学配合MBA总体的教学目标和方向。[3]对于案例教学这样一种非常成熟的教学手段而言,如果能让老曲填上新词,仍然是教学中美妙的旋律。

三、如何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在MBA教学中教师都有这样一个共识,课程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学重点要面向知识的运用。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呢?通过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笔者体会到教学活动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由于学习目的主要是面向应用,当然这种应用与传统的会计专业硕士的要求还不同,简单地说,MBA学生学习会计学知识并不是为了成为会计信息的制造者,而是作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能够有效运用这个重要的信息。在这次问卷调查中,为了解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兴趣,笔者特别设计了“你对《会计学》中哪部分内容的学习最感兴趣()”的問题,备选项为“A——会计基本理论、方法”、“B——会计业务处理、业务分录”、“C——财务报表”、“D——都不感兴趣”。其中,选择“C——财务报表”的比例比较高,达到了82.60%。这个结果也与笔者最初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是一致的。MBA教学的重点不是在会计信息的生成环节,而是会计信息的如何解读和应用。所以,基于这样考虑,教师往往在教学内容安排中,都弱化了会计信息生成的环节,如会计分录的编制、会计账簿的记录等内容;而强化学生对会计信息的运用。在教学中常常以会计报表为核心,来讲解会计信息的分类、形成和分析。这种教学内容的安排更有利于学生对整体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是弱化理论、强调应用;弱化操作、强调分析。MBA教学区别于会计专业的硕士,不强调系统的理论教学内容。但正如前面对调查问卷中理论教学内容的分析所反映的情况那样,学生对理论教学存在一定的误解,所以理论教学要做到少而精,能为应用部分的教学打好基础。

另外,由于MBA会计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往往没有采用双语教学方式。在这次调研问卷中,为了解学生对双语教学的看法,笔者特别设计了一个调研题目“你认为会计学授课中,用英语授课的内容应该()”,对于四个备选项:“A——大部分”、“B——少部分”、“C——各别专业词汇即可”、“D——没有最好”,其中选择C的比例最高,达到了57.97%。当然,即便在课堂上没有安排双语教学的内容,但教师也要在教学中吸取西方教材的一些优势,例如在知识点讲解上的形象性,知识体系整体上的面向应用性等的特点,[4]适当地选取一些经典教材,补充到学生的阅读资料中。而且,对于一些知识点和关键词的讲解中,也可以适量地介绍些英文的内容,因为会计作为全球通用的商业语言,已经深深地打上了国际化的烙印,所以适度地导入一些专业词的解释和准则体系的介绍,也有利于学生把握课程的国际化特点。

通过对MBA学生的课程调研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和体会,可以看到MBA课程教学具有很多自身的特点,它与传统的会计学教学在学生的专业基础、会计理论积累、实际操作要求以及知识运用目标等很多方面存在不同,教师要从这些区别寻找MBA教学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强调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联系经济背景来引导学生知识点的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调整教学侧重点,并有效改善教学方法,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进而更好地提高课程整体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清刚.我国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构想[J].财会月刊(理论版),2010,(24):97-100.

[2]陈亚民,王天东.从MBA教学谈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问题[J].会计研究,2003,(5):55-58.

[3]赵曙明.MBA教育与中国企业职业经理人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

2002,(3).

[4]吴少平.MBA教育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7):40-44.

(责任编辑:宋秀丽)

MBA教学改革 篇4

行动学习最早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瑞文斯 (Revans) 教授提出的。瑞文斯认为, 传授结构化知识是现代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形式, 但是在快速变革的社会中, 仅仅依靠这种学习方式是不够的, 还需要有创见性的提问。他同时指出只有以团队的形式将传授结构化知识和询问结合起来才是完整和有效的学习[1]。行动学习中, 参加者通过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反思他们的经验, 相互学习和提高[2]。行动学习融合了传统的“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从教学的主体而言, 突出“以学员为中心”;在学习形式方面, 重视团队学习, 强调通过学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方面, 倡导在团队支持下基于行动、反思的循环学习。

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行动学习强调理论探索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 在全球正在受到关注, 并逐步成为国际管理教育培训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全球越来越多的公司把培训模式转向行动学习模式, 把行动学习作为更有效、更有力的工具来发展和培训管理者的管理能力[3]。国外高等教育中有一些课程把行动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法, 尤其是在管理发展领域[4]。在我国, 行动学习已被应用到学校教育和领导人才的教育培训中[5]。

MBA教学中, 学员学习理论知识, 改变管理理念, 并不一定能将这些知识和理念转变为现实的管理能力和实际的管理行为。只有把理论应用于具体的管理实践, 使学员亲身经历和参与管理问题的解决, 进而获得实际的体验和感悟, 才能实现知识和理念向管理能力和行为的转变。行动学习正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有效途径[6]。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 行动学习强调以学员为中心[7]。行动学习中的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主宰者的教师角色, 而是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 对小组的行动学习进行催化和引导[8]。本文对MBA行动学习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进行了分析。

二、行动学习的核心理念

行动学习是一组人共同解决组织当下存在的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行动学习在关注问题解决的同时, 更关注小组成员的学习发展及整个组织的进步。问题导向是行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行动学习以解决问题为手段, 强调学用结合的重要理念。

行动学习是团队学习。行动学习要组建学习小组, 小组成员在民主、平等和相互支持的基础上, 分享思想, 贡献经验, 相互启发。为保障小组学习有效进行, 行动学习规定了一系列集体研究的程序与方法。从本质上看, 行动学习是一种合作式的集体学习, 充分集中集体智慧是其重要出发点。各种有效的团队学习方法是行动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丰富繁多的程序与方法背后, 所蕴含的深层理念是平等地认可每一个成员的价值, 充分尊重每一个成员所做出的贡献。

行动学习的过程强调质疑反思。通过质疑当前的行为模式和心智模式, 引发对已有经验、理论及内心假设的反思。通过反思重新解释经验, 建构理论, 修正假设, 从而引发心智模式和行为模式的改变。小组成员需要通过一系列质疑和反思来确定问题的本质, 找出可能的解决方案。质疑反思有助于促进小组内部对话, 提高小组凝聚力, 形成创造性和系统化思考, 增强学习效果。同时小组成员通过反思自身心智模式, 打破思维定式, 可实现自我的真正改变与成长。

行动学习需要小组成员切实地就所要解决的问题采取行动。行动是探寻, 是试错, 是检验。行动也是学习过程。行动学习是实践性的持续推进过程, 将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落地实施, 在实践中检验成效, 对解决方案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度研讨形成新思路, 再继续学习、改进。如此反复学习和推进, 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直至问题最终解决。

行动学习需要催化师的引导。催化师是行动学习过程的设计者, 氛围的营造者。催化师要帮助小组成员聚焦于要解决的问题, 选用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 精心设计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小组研讨过程。在行动学习过程中, 催化师既要帮助团队成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 又要帮助他们思考怎样学到知识。

行动学习的目标是要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成长。一方面行动学习使个人丰富了知识和经验, 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 行动学习在组织中创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通过不断发现和解决组织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促进了组织发展。

三、行动学习中的教师角色转变

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应有的行为模式。教师角色不仅影响到教师对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在促进学员发展中地位的认识, 还影响到对教师应该更多依赖于内部还是外部的认识。行动学习法强调“做中学”, 要求教师不断总结经验, 反思教学行为, 将自己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育活动的创造者。具体来说, 行动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体现在如下三点。

1. 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员发展的促进者。

行动学习强调以学员为中心, 行动学习中的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学习的引导者, 应从关注学员知识的学习, 转变为关注学员心智模式和行为。在行动学习中, 通过引导学员不断地质疑反思, 及时给予学员以反馈, 使学员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 将知识转化为心智模式的提升和管理行为的改善, 从而促进学员发展。

2. 从内容专家转变为过程专家。

在行动学习中,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提供者和标准答案的发布者, 而是组织学员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需要转变观念, 从内容专家转化为过程专家, 成为行动学习过程中的“导演”和催化师, 帮助小组成员精心设计行动学习过程, 通过引导、催化使学员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并通过流程控制和团队动力来实现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及学员与知识的良性互动。

3. 从知识权威转变为寻求发展的学习者。

行动学习强调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合作构建。因此, 在行动学习教学中, 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树立师生互教互学的理念, 强调与学生教学相长, 成为行动学习中的学习者而不是知识权威, 通过营造氛围、激励学员、有效质疑等, 在帮助学员学习成长的同时, 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四、行动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职责

行动学习能否达成教学目标, 使学员通过行动学习得到能力的提升, 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行动学习中的教师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帮助小组成员明确行动学习问题。

行动学习起始于企业当下存在的实际管理问题, 好的问题既能激发学员的兴趣和热情, 也能引起企业高层的重视, 获取更多的支持。为了明确行动学习问题, 教师要带领小组成员深入企业调研, 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 组织小组成员研讨, 明确界定行动学习问题。在引导小组成员明确行动学习问题时, 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该问题是企业高层关注的问题;二是问题的难易程度要恰当, 问题太简单不能提供足够的学习机会, 问题太复杂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解决时, 会挫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三是要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将问题表达出来, 并确保小组成员对问题的理解达成一致。

2. 行动学习过程设计和过程引导。

在问题明确后, 教师要协助小组成员根据行动学习问题选取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 对行动学习过程进行详细设计, 对行动学习过程中企业调研的目的及时间安排、研讨会的主题和时间安排都要进行精心设计。在行动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全程参与企业调研和小组研讨。在企业调研中, 要协助小组成员对调研对象、调研内容做详细安排, 以确保通过企业调研收集到行动学习问题解决所需的各种数据。在小组研讨中, 要根据研讨主题, 恰当选取结构化研讨方法, 一方面要有效质疑引发小组成员反思, 确保假设浮出水面, 避免小组讨论离题;另一方面要根据研讨内容, 帮助小组成员恰当应用各种行动学习工具如鱼骨刺图、因果分析网络图、重要性/紧急性矩阵、实施难度/收益大小矩阵等, 以确保小组研讨取得预期的成果。

3. 相关理论知识的导入。

行动学习不是从实践到实践, 行动学习的问题解决需要理论的指导。在行动学习项目推进过程中, 教师需要适时地给小组成员导入解决问题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理论知识的导入, 一方面可使小组成员掌握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 另一方面这些理论被小组成员及时地应用到问题解决中, 能帮助他们更系统地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小组成员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对理论进行反思, 可使理论知识转变成为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营造氛围, 鼓励质疑, 及时反馈。

行动学习强调群智、群策、群力, 发挥团队的作用。行动学习强调质疑反思。因此教师要注重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 鼓励小组成员质疑。在小组研讨的引导中, 要营造开放、热烈的研讨氛围, 鼓励小组成员发言, 对提出质疑的小组成员给予表扬, 以激发小组成员的潜能, 尽可能收集更多创意, 使小组制订的问题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切实、有效、可行。教师在引导小组研讨的过程中, 还要扮演观察者的角色, 在发现小组成员有不良的行为表现如爱出风头、总是打断别人发言、爱否定其他成员的观点等时, 要及时给予反馈, 在反馈时注意要用正向的积极的语言来表达, 以提高成员对反馈意见的接受度。通过及时反馈使小组成员能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 达到心智模式的改变, 促进成员成长。

5. 与企业积极互动, 使企业深度参与, 确保行动计划实施。

行动学习要求小组成员能够将行动学习成果转变为组织决策并付诸行动, 在行动中体验、反思。行动学习强调行动。如果企业对行动学习项目的参与度不够, 则行动计划很难在企业落地实施。因此教师要帮助小组成员采用多种方式积极与企业互动。一般来说可采用如下三种方法:一是与企业高层定期沟通, 向企业高层汇报行动学习项目的进展和阶段性成果, 获得高层支持;二是邀请与行动学习问题相关的核心员工加入行动学习小组, 参与行动学习的小组研讨;三是在行动学习取得阶段性成果时, 组织企业内与问题相关的核心人员对这些成果进行评价, 给出建议。通过与企业的积极互动, 可提高企业的参与度, 使行动计划能够顺利实施。

五、结语

行动学习的核心在于以学员为主体, 将学员组成团队, 通过解决企业当下存在的问题达到学员的学习和发展。在行动学习中, 教师要发挥好过程专家、学员发展促进师的作用, 要参与行动学习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和学员一起走进企业, 参与调研, 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 在行动学习中与学员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Revans R.The origin and growth of action learning[M].Chartwell Bratt, 1982.

[2]伊恩.麦吉尔 (Ian Mc Gill) 和利兹.贝蒂 (Liz Beaty) .行动学习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

[3]DOTLICH DAVID, NOEL JAMES.Action Learning:How the world's Top Company are RE-creating their leaders and themselves[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 1998.

[4]SAVIN-BADEN M.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Untold stories[M].SRHE/OU press, 2000.

[5]张素玲.行动学习及其在我国领导人才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12) .

[6]王成全.论行动学习在MBA教学中的实施[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7, (11) .

[7]迈克尔·马奎特.行动学习实务操作——设计、实施与评估[M].郝君帅, 唐长军, 曹慧青,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MBA商务英语教学模式 篇5

但是,学员对教学的评价,还是积极和乐观的,完全满意率达到了90%以上,商务英语这门课程的教学评估,连续两年为优秀。

本年度的教学效果评估,尚有待进一步的调查和总结。

伴随着海南大学顺利跨入了国家211工程院校,学校的师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和成长,MBA的新学员素质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今年,我院录取的半脱产MBA学员之间的年龄差距,已经大大缩短了。

学员的最高年龄,从47岁锐减到了35岁,平均年龄31岁。

英语基础较好的学员比例,也由原来的20%增加到了45%左右,这就为未工商管理论文来的MBA商务英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面对新的教学环境,商务英语教师应该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满足新形势下的MBA学员的学习需求。

未来的商务英语教学,应该努力向国内的一流大学学习,由侧重商务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逐步过渡到运用商务英语语言,重点学习相关的工商管理知识,吸收国外多年积累的工商管理经验。

参考文献:

[1]李桂荣.MBA英语教学的定位[J].清华大学学报, ,3.

洋MBA与土MBA的比较 篇6

费用比较

MBA是全球教育市场的大热门,因此学费行情只涨不跌。在2007年11月的一次国际MBA巡展上,英国Portsm—outh Business School打出的2008年MBA学费是1.4万英镑,约合21万多元人民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2008年MBA的学费为1.87万美元,约合14万元人民币。据了解,这在国外MBA院校当中属于中低收费。在欧美排名前20名的MBA项目里,学费平均在6万美元。综合来看,去国外普通商学院读MBA,学费加上生活费,两年的费用至少需要5万美元,像哈佛这样的名牌商学院,则高达10万多美元,相当于40万80万元人民币。

相比之下,在国内读MBA的费用则要低许多。像清华、北大这样的国内顶级MBA项目,学费也就10万元人民币左右,收费低的只有3万元左右,平均只相当于国外收费的1/10。

师资比较

师资问题是目前国内商学院教育的软肋。由于MBA在中国发展历史较短,中国商学院教授课本知识丰富,但普遍缺乏企业管理经验,对企业的了解远比不上国外教授透彻。

相比之下,国外商学院教授在MBA教学方面有更好的传统,他们有大量企业的研究和交流合作案例,在行业领域方面比国内MBA教授更懂一些。因此,中外商学院的教授在见识、实践的程度上有差别是不争的事实。即使把洋教授直接引进国内,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国内很多商学院忽视了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过程,没有把各个教授的教学活动作为一个群体整合起来。

商业环境比较

在商业环境方面,中外商学院各有优势,关键是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如果你将来打算留在国外公司工作,或是到跨国公司发展,那么国外商学院提供的成千上万个真实的跨国企业运作案例、国际化的商业环境,会更加有助于了解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培养你的国际视野。

然而从贴近中国的商业环境来说,国内的MBA更适合中国学生。因为在美国、欧洲商学院的讲台上,讲到中国的具体问题很少。很多国外留学生都感到,你可以在国外学到先进的管理经验、国际化的商业管理规则,但回到国内你会发现,你在国外学的很多知识可能很难用到,你要重新学国内的一些规则。

学生互动比较

选择商学院不仅要盯着教授,你将来的同学也很重要。甚至有教授提出,一流商学院和普通商学院的差别,部分在教师水平上,关键差别在于学生质量。因为MBA教学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学生的交流合作完成的。

国外商学院更重视MBA学生的组成。他们认为,MBA的学生能从教授那儿学到知识,但不一定能长见识,见识主要来源于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商业管理者是杂家不是专家,每个人所带来的东西应该是多样性的,同学与你相似的越多,你学到的东西就越少。在美国的商学院中,国际学生占30%,但中国的商学院中,国际学生只有1%。

就业前景比较

教育是一种投资,投资都要讲究投资同报,功利性极强的MBA教育更是如此。对于多数MBA学员来说,最关注的莫过于自己为此付出多少,回报又是多少。

去国外攻读MBA,在付出三五十万元人民币的高昂费用之后,如果能留在欧美等地工作,所取得的收入是相当可观的。据悉,加拿大MBA毕业,生的年平均收入在7万加元左右,约合50万元人民币,只需一一两年就能收回投资。然而从目前看,读MBA的学生要想留在欧美等国工作,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中国人的成长环境、思维方式与国外有很大不同,尤其又是这样一个从事管理的行业。

MBA教学改革 篇7

一、基于校企合作的MBA教学团队的基本特征

(一) “双师型”MBA教学团队

随着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认识的逐渐加深, 教育部提出“通过教学团队建设, 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的思路。对MBA教育而言, 就是以“双师型”的教学团队建设带动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的教学团队需引入校外知名专家和企业家任兼职教师。“双师型”不是针对教师个体, 而是针对队伍整体, 不要求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具备“双师素质”, 而是强调团队整体上要配备能力素质各有所长的成员。

(二) 基于校企合作的MBA教学团队

良好的教学团队建设是推动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 提高MBA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基于校企合作的MBA教学团队是指以校企合作为平台, 以专业或课程建设为重点任务, 为完成MBA教学目标而组成的相互协作的教学群体。

二、校企合作对MBA教学团队建设的促进作用

MBA教育的典型特征是校企合作。华东交通大学 (以下简称“交大”) MBA教育培育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 形成了依托铁道行业、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办学特色。交大着力把MBA课堂教学延伸到校外现场中去, 通过与工商企业共建教学实践基地, 与铁道行业企业 (如中铁十六局等) 共建的“实践基地”。

(一) 校企合作丰富了MBA教学团队成员的组成途径

通过校企合作, 高校拓展了MBA教学团队的来源, 提高了MBA任课教师的层次, 同时开拓了人才引进途径。一方面高校可以不断引进高层次的师资;另一方面, 高校可以通过加大开展合作力度, 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国内外知名商学院的短期进修、师资交流和企业项目。

(二) 校企合作丰富了MBA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容

在MBA教学团队建设中, 合作企业可以提供与MBA专业相关的资源, 使教学情境化;教师到企业中锻炼, 加强了其企业实战经验。同时, 高校发挥智力优势, 将企业的特定需求转化为MBA教学内容、科研产品等, 让MBA教育更接地气。

(三) 校企合作丰富了MBA教学团队的合作文化

合作精神是高校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这种合作精神体现在MBA教学方面上, 既是课程技能的合作, 更是教师职业精神培育的合作。交大MBA“联姻”企业, 由“企业导师”和交大“校内导师”, 共同带领学生上好实践课程。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华东交通大学MBA教学团队建设

近几年来, 华东交通大学MBA教学团队依托合作企业, 聘请了大批高水准的企业高管作为兼职教师, 优化其教学团队结构, 以MBA课程建设为载体, 通过体制设计、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等完成相应的人才培养任务。

(一) 师资构成

交大MBA教学团队是一支年龄跨度合理、学历层次较高、教学效果优异、科研能力较强, 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中, 100%拥有副教授以上职称, 75%以上拥有博士学位, 85%以上具有企业实践经验, 45%以上具有在国外学习或进修过的经历。

(二)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交大MBA教学团队注重情景案例教学模式。同时, 把MBA职业实践过程设计成学习过程, 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大融合。课程上增加了《企业伦理》《领导科学》等课程。在课程设计上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如《市场营销》等课程就加入了与铁道行业相关的章节内容。

(三) 团队建设

交大MBA教学团队以精品课程和精品课程资源库建设为载体, 发挥团队成员的合力作用, 通过项目合作, 借助校企资源, 使教学团队成员在精品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等方面做到人人有份, 形成良性互动, 促进了其整体目标的实现。同时, 交大MBA积极引入校外知名专家和企业家参与MBA教学工作或做专题讲座等。

四、基于校企合作的MBA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 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 高水平师资缺乏

虽然交大MBA不断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 但管理主导权在于企业, 学校管理相对比较松散。有些兼职教师缺乏归属感和职业使命感。而且兼职教师流动性比较大。

(二) 服务力度有待加强

合作企业投入实践基地等资源, 是希望学校MBA为其培养高素质人才, 获得优先选择毕业生等权利。因此, MBA教学团队还需要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 提供增值服务。特别是针对学员的特点, 提供弹性的教学服务内容。

五、提高基于校企合作的MBA教学团队建设有效性的思路

(一) 完善保障机制, 形成有利于促进专兼职教师发展的环境

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是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有效方法之一, 而这一目标的实现, 离不开相应的制度保障。在政府政策不到位和行业指导缺位的形势下, 高校应该起主导作用, 合作企业起配合支持作用。校方主动与企方协调沟通, 构建和完善有利于专兼职教师稳定成长的保障体系[5], 如教师准入制度等。达到既保障教师品质, 也保障教师的积极性的效果。

(二) 以合作项目为载体, 提升MBA教学团队合作水平

只有通过产学研合作, 使合作企业获得增值, 合作企业才会持久的支持高校MBA建设和发展。在此过程中, 高校MBA教师的专业实践等能力也会得以提升, 必将反哺MBA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因此高校MBA可以以定制培训、冠名实训室等项目为依托, 建立MBA校企共生发展的利益分享机制。

六、总结与展望

校企联合培养MBA模式是在大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是未来教育的必然趋势, 而MBA教学团队建设是实施校企合作的重要支点之一。高校在选择MBA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时, 应根据所处的环境、自身资源, 以及MBA学生的实际需求来选择最适合的企业。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校企合作已成为MBA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途径, 而MBA教学团队建设是实施校企合作的重要支点之一。文章以华东交通大学MBA教学团队建设为例, 阐述基于校企合作的MBA教学团队的基本特征、建设重点和途径, 分析影响MBA教学团队建设效果的因素, 提出提高MBA教学团队建设高效性的思路。

关键词:校企合作,MBA,教育,教学团队建设,双师型,高校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EB/OL]. (2010-03-01) .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2]黄当玲.工商管理硕士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3) :28-29.

[3]季舒鸿, 高查清.高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内涵与建设要素[J].职业技术教育, 2012 (4) :49-53.

[4]袁丹.我国MBA教育培养的融合模式探索[J].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4 (4) :81-84.

MBA教学改革 篇8

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是管理学研究的中心。美国管理学家西蒙指出:管理就是决策。尽管决策的正确性不仅依靠科学,而且凭借经验与艺术,但随着决策难度和风险的增大,即使是以往认为主要靠经验、直觉和艺术的那些非程序化的决策,也往往要先经过一系列基于科学方法的信息收集和分析,然后在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数据模型与决策》正是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方法的一门学科。

一、课程的发展历史与特点

1、课程的发展历史

《数据模型与决策》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其中以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和爱尔朗提出的排队模型、哈瑞斯提出的经济批量采购模型等为典型代表。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数据模型与决策》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由于战争的需要,英国和美国招募了一批年轻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军队将军的领导下研究战争中的问题,例如大规模轰炸的效果、搜索和攻击敌军潜水艇的策略、兵力和军需物质的调运等等,这些研究在战争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战后,这些研究成果逐渐公开发表,其理论和方法被相继应用到经济计划和生产管理领域,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1952年,美国运筹学会成立。5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等由于能够更加方便地求解而被进一步应用于实际管理系统的优化问题中。50年代末,美国已有约半数的大公司在自己的经营管理中应用这些方法,主要用于生产计划、物资储备、资源分配、设备更新等方面的管理决策[2]。

经过长期发展,《数据模型与决策》这门学科不仅在理论上具有了相当的深度和广度,而且其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各种商业应用软件,使其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我国从开始研究这门学科以来,也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统计学等课程内容的不断融合,其学科体系不断完善,全国各高等院校的管理类学科均将这门学科作为主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全国MBA教学指导委员会也将其列为MBA教学的核心课程。

2、课程的特点

《数据模型与决策》是一门利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种广义的资源利用、筹划与相关决策等问题的应用学科,是管理科学和现代化管理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种系统的优化途径和方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3]。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决策的导向性。

它是一门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方法的学科。管理决策中的实际问题,既是管理科学产生的源泉,又是管理科学的应用对象。此学科的研究从一开始就有着强烈的决策导向性。例如,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田忌赛马,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分配、生产计划安排、运输方案和投资方案选择、不同环境下的决策技术等等,都是为决策者的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方法的科学性。

它是根据管理问题的环境条件和决策要求,在企业拥有的有限资源的约束情况下,通过科学理论的指导,利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决策目标和约束条件进行分析和求解,然后通过实际问题的检验并得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优方案,它是科学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3、系统的最优性。

它是以系统观为指导的一门技术科学,研究的是一个系统的组织管理的优化问题,目标不是单一问题的最优化,而是追求整个组织的系统最优化。例如,在生产计划安排时,由于受到自身拥有资源的限制,在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计划安排中,有时会出现单一利润最大的产品在最优的决策方案中恰恰是要放弃生产的情况。可以说,整个管理科学方法的核心思想就是“整体优化”,而这正是系统观的精髓之一[4]。

4、学科的交叉性。

它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既有线性规划的内容,其中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目标规划、网络与图论等;也有非线性规划的内容,其中包括排队系统分析、马尔科夫分析和随机模拟分析等,它是一门综合经济学、管理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等多个学科的应用科学,这些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从而形成了学科的交叉特性。

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作者从2006年至2011年期间担任苏州大学商学院MBA学员的主讲教师,先后给1000名左右的MBA学员讲授这一课程,合计54学时。笔者通过近6年该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分析,总结和归纳出以下若干方面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学员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

虽然我国的MBA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学员来自国有、外资、民营企业以及私人业主等不同性质的企业,层次从基础管理者到中层管理者以及更高层次的高层管理者,但参加MBA学习的动机则完全不同,甚至有人认为参加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新知识和提高管理技能,更重要的只是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和建立广泛的社交网络,从而学习兴趣不浓,当然对此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

2、学员的知识基础不牢固,学习成绩相差悬殊。

MBA学员的学科背景多样,尤其是文科专业毕业的学生的数学基础更差,尤其对线性代数和统计学知识掌握不深的同学而言,学习该课程时就感觉非常吃力。再加上有些同学的学习态度并不端正,因而在该课程的考试中,既有获得高分甚至满分的,也有很多不及格的,学习成绩相差悬殊。。

3、学员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效果不佳。

在教学计划安排中,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的学科一般都是采用的定性分析,而该课程强调的是在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因此,仅靠简单的死记硬背则不能解决问题,如果平时没有及时掌握构建数学模型的基本思想和建模思路,则对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更是一愁莫展。另外,学员都是在职学习,有时由于工作和家庭的原因而不能按时到课学习,课后也没有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及时掌握相关内容,老师的讲课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4、大多采用大班化教学,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强调案例教学与师生互动是国际上商学院MBA教育的一大特点,也是给学员提供情景模拟和管理决策的一个有效方式。但由于师资力量有限以及为降低教学成本的考量,很多课程仍然采取大班化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花费一定量的时间在定义解释、原理推导和手工演算等内容上,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授课讲师虽然引用了大量的案例,但还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同学参与讨论的机会并不多。因此,为了提高学员的科学决策能力,现有的教学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三、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

为了提高运筹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主讲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提高MBA学员的科学决策能力:

1、从经典的案例分析与实际用途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激发学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原动力。教师可以从获得美国管理科学奖的典型案例出发,如美国石油公司确定和评价公司产品商业化的新战略、施乐公司缩短反应时间和改进维修人员生产效率的方案选择、宝洁公司重新设计生产和分销系统以降低成本和改进市场进入速度等决策案例,从而极大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要通过对本土案例的收集和详细分析,针对国内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各种方案的比较分析,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学习本课程对未来成为有效管理者的重要性。

2、从科学的系统观出发,通过构建决策模型增强系统思维和创新能力。

MBA教育的一个主要宗旨就是为了提高学员的系统思维和创新能力,尤其是未来的管理决策者,在面对不确定性和各种外部风险时,必须提高系统思考、战略决策和创新能力。企业的持续发展不仅取决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创新能力,还取决于企业与外部主体(如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政府等)之间的合作关系。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该从科学的系统观出发,认真解读建立数学模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强调系统思考在企业经营管理和战略决策中的重要性,使学员能不断地通过学习而实现自我超越。

3、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没有一定的指向、范围、规则和约束的思维形式,它以某一事物或信息为起点,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尽可能多地构思出多种解决方案,即是一种由一到多的思维过程;而收敛思维恰好相反,它是一种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等传统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有一定的指向、范围、规则和约束的思维方式,即由多到一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要求人们摆脱传统思想的框框, 努力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它是一个发散与收敛相结合的思维模式。因此,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思维能力,并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来集体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不断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

4、与其他专业知识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属于一个交叉学科,融合了经济学、管理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等多学科的知识体系,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相应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知识和概念,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资源基础理论、影子价格、机会成本、灵敏度分析、决策技术和随机模拟分析,使学生能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员利用所学理论与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对管理专业的学员而言,本课程的内容和方法不是简单的数学建模与复杂的运算过程,以往在教学过程中偏重手工计算的方法已不再适应学科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应该辅以相应的软件教学和应用,如Matlab, Execl, Lingo, Lindo等其他管理运筹学的软件,这样可以克服以往教学中满堂灌的弊端,使学生在已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各种软件来进行计算和分析,不仅省去许多复杂的计算过程,而且还提高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速度与效率,从而不断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MBA教育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论文从《数据模型与决策》这一课程的特点出发, 深入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 从改进教学方法入手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MBA,数据模型与决策,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俞雪华, 苏州大学MBA教育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报告, 苏州大学MBA发展研讨会, 2011年8月12日

[2]Frederick S.Hillier, Mark S.Hillier, 《数据、模型与决策》,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年1月, 第二版

[3]徐玖平, 胡知能, 运筹学—《数据、模型与决策》, 科学出版社, 2006版

MBA教学改革 篇9

1 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危害

应试教育, 不是从考试的要求出发来确定教育教学目的, 安排教育内容, 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教育。这种教育, 以应付考试为出发点、着眼点。从教育内容看, 应试教育以应试为轴心设置课程, 安排教育内容, 致使教育课程发生不正常的倾斜。从教育方法上看, 应试教育在指导思想上重教轻学, 重知轻能, 重记轻思, 重口轻手, 重外部控制轻内部转化;多从主观出发, 向学生灌注知识, 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记住现在的结论, 忽视学生在获得结构的过程中掌握规律;偏重于读和记, 忽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联系MBA教育的实际状况, 更应突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因为这些学生已经成人, 大多数人不再面临升学考试, 不再追求单纯的高分, 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获得有用的能够联系将来实际工作的理论知识。学生缺少实践环节 (即便设置了实践环节, 大多都流于形式) , 学生名不符实, 社会上的用人单位不需要, 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不了作用。当前我校MBA教育存在的问题是:重理论、轻应用, 以理论传授为主, 轻视能力的培养;不能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电化教学。所以, 惟一能做的也就是按照传统教育形式进行教育学生, 实际就是在不断地重复应试教育。

2 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

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强调要有事业心和开拓能力, 对待变化的事物要有自信, 对难题和未知要从容自若, 强调人的博专结合的智能结构。有学者指出, 古代强调博古通今, 以通才取胜;近代崇尚专深, 以专才取胜;当代则要求博中有专, 专外有博, 博专结合。教育中, “教”和“学”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要使教学有真正的实质性的突破, 必须使这两方面都有所转变。

教师应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 由于人的潜能具有丰富性、隐蔽性、个别差异的可开发性, 教师应凭借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和优化受教育者能够在“五育”上得到全面发展, 并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特色的发展, 学到一技之长, 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对人才素质各方面的要求。

3 转变教学观念, 构建MBA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

3.1 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之所以要转变, 是因为许多的教育思想还不端正。在对教育对象的要求上,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局部系统不重视社会总系统的要求, 着眼于“高、精、尖”人才, 忽视各级各类合格人才的培养和全体公民的素质的提高;在对教育对象的素质结构上, 忽视了全面发展的规定, 偏重智育, 偏重考试科目, 偏重分数的现象比较严重;在教育对象的个性发展上, 忽视因材施教的原则, 用一律化的标准要求个性不同的学生, 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发展的潜在优势, 以形成其最佳的素质结构。

而今, 在MBA教育方面:从教育学的观点看, 当我们说一个人进入成人期, 其认识能力和学习能力均达到了成熟的水平, 能够具有自学的能力, 在制定和实施教育计划时, 应当把成人的自学能力考虑进去。这种特性要求我校MBA教育在教学中应打破传统的学科性教学体制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转变教育思想, 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是指人们对教育应以提高全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根本目的的信念、主张及其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主要包括: (1) 辩证的教育职能观。教育既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又有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 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它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全面发展学说, 努力培养身心素质健全的一代新人, 又坚持以培养人才是否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作业教育评价的标准。 (2) 全面的人才观。就是要使所有的受教育者“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发展, 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委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的主流教育观。因此, 要建设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在强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强调自我教育, 促进学生主要地生活、活泼地发展。

转变教育思想, 就教育内部而言, 最根本的就中要加强理论学习。要组织广大教职工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教育思想, 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 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

3.2 以学生为主体,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在新的教育模式的构建中, 要十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是素质的负荷者, 自然学生就是素质的主体。从这看来, 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 应当是无可争议的事。”叶圣陶先生曾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提出:“凡为教, 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教师虽然须教, 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 多方设法”, “比如扶小孩走路, 虽小心扶持, 而时时不忘放手也。”教学如此, 育人也如此。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 只有肯定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我们知道, 人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体, 既具有能动性, 又具有受动性。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是相互作用的。能动性是受动性的主导, 能从受动性中积极地获得历史和现实给予的成果, 并以此反作用于制约他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另一方面, 受动性也不完全是消极的, 可以阻碍也能促进能动性的发挥。可见, 能动性和受动性不可分割, 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然而, 传统教育割裂了人们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联系, 片面强调教育者的能动性和受教育者的受动性。传统教育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转变教学观念, 寻求新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才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要培养MBA学生的主体意识, 这一点十分重要。

3.3 培养MBA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代社会, 自主学习已成为了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要求学生自我树立起一个理想、追求, 作为自己发展的总目标, 能时时督促学生积极上进, 勇于追求, 同时学生要有自克制的能力。自主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自我要求发展的学习, 与传统的“填鸭式”相反, 在这个过程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就要求学习有一定的自我克制能力, 才能时时约束自己, 积极主动地获取营养。既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行动, 为实现目标而积极努力;又能抑制与实现与目的相违背的动机意愿、情绪和行为。一个自制力强的人, 为实现总体目标能够放弃个人的眼前利益。为了执行决定, 能克服自身的疲劳、怠惰、担忧、怯懦、委曲、畏惧等心理而坚持行动。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要与培养学生的自要求的能力结合起来。

以学生为主体, 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主要包括:

a.组织自学活动的能力。包括独立确立学习任务, 制定学习计划, 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b.阅读书本的能力。包括自己看书, 学会全面阅读、精读、浏览、研读;能从教材或参考书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c.搜集和使用资料的能力。包括通过目录、图书、索引选择参考书, 会使用参考书。能根据问题搜集资料, 能根据需要对资料进行分类, 能用资料论证或阐明自己的观点等。

d.智力技能。包括学会观察, 掌握一定的记忆技巧, 掌握分析、对比、概括、具休等思维方法, 能提出问题加以解决等。

3.4 教师帮助学生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

教师要构建和摸索新型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要素构成, 而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中还要增加教学媒体的要求, 真正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按照教育技术的教学方法编制教学软件, 而不仅仅以教材为中心。

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主要是在加强基础建设与设置的同时, 应扩大选修课的比例, 增加学生的自由度, 让他们将来能够适应工作需要, 丰富生活内容;从更新知识体系需要出发, 选择所要进修的学科知识, 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学分。

考核的核心, 是考核能力还是考试分数, 以往是把分数看成是衡量学生水平的惟一标准, 这不仅抑制了大学生挖掘自身活动的动机, 也忽略了情感智力与人格的发展, 一个在校的成绩 (考试成绩) 优异并不能保证他以后事业成功或达到专业领域的顶端, 重视能力的培养, 提高综合素质, 才能使人才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改革现有的考试评价制度也是非常必要的, 将学生的自学行为、平时作业考查、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按比例来划分;甚至可以采取取消考试成绩, 根据教学软件判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总之, 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引发了对旧的教育体制的思考, 为了培养出能够应付未来社会挑战的高质量人才, 以及如何提高国民素质, 我国也积极地探索新的途径。只有对现行教育体制的不合理有了深刻的认识, 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革新, 彻底转变传统观念, 以构建MBA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马红亮等.引进国外开放课程构建网络学习新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9) .

[2]王金发.整合理念构建开放式研究性的教学与学习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21)

[3]张美然.构建自主学习新模式[J].学周刊, 2011 (14) .

MBA教学改革 篇10

关键词: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案例选取,案例教学实施

一、引言

案例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和讨论,就问题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过程。[1]案例教学是商科,尤其是企业管理学科很多课程极常用的教学方法。市场营销学作为工商管理类的一门核心课程,以其贴近管理实践、注重应用性的特征而使得案例教学方法成为其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方法。[2]就MBA教学来说,案例教学是其一大特色,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案例教学模式对全世界很多国家的MBA教育、教学模式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国内市场营销教学实践来看,案例教学方法不仅在MBA教育层面被广泛应用,在本科教育层面也被很多教师所推崇和采用。但由于MBA和本科学生在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以及MBA和本科教育目标方面的差异,使得同一门课程在这两个层面的案例教学不可能采用相同的模式,而必须要有所差异。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是同时承担MBA和本科市场营销教学的任务,一些教师也倾向于将MBA的教学模式与本科的教学模式相融合,在本科课堂上采用更多的案例来完成理论知识的讲授。但正是由于两个层面学生及教育目标的差异,如果不加区别地对两个层面的学生采用相同或类似的案例教学模式,其效果未必会好。从现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多数关于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的研究都是针对MBA或本科一个对象展开的,在两个层面上就案例教学模式进行比较的研究尚不多见。基于此,本文拟从MBA和本科教学比较的视角探讨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实施模式的差异,目的在于为致力于提高两个层面案例教学效果的同行提供参考。

二、MBA与本科案例教学中案例作用的差异

案例是对一个真实管理情境的描述,[2]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和讨论理解与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提升其管理决策能力。广义而言,根据引入案例的目的不同,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可大体分为两类:作为例证的案例和作为教学主体的案例。[3]对于前者,教师引入案例的目的在于辅助说明所教授的理论知识,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而后者则是将案例作为教学的主体,所有教学内容的组织都围绕着案例来展开,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和归纳更好地掌握案例所反映的理论知识。

就MBA教育的哈佛模式而言,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指的是第二种类型的案例教学,即将案例作为教学的主体,通过对案例的探讨来让学生自主地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就国内目前的MBA教学模式而言,多数学校都是融合了上述两种案例教学模式,从而在纯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取得了一种平衡。因此,如果在MBA层面强调案例教学的话,应当是以第二种类型的案例为主,而以第一种类型的案例为辅。这当然与MBA的教育目标直接相关,MBA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企业管理人员,造就有领导力的管理者,因而MBA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处理复杂管理问题的有关知识。[2]显然,应用第二种类型的案例可以更好地达到上述教育目标。

与MBA学生有丰富的社会阅历与工作经验不同,在校的本科学生基本上都没有离开校园,他们对很多管理工作的实际体验是非常缺乏的,对很多管理实践的认识基本上都是来自课堂、教材和各类报刊、书籍。并且从本科专业教育的目标来看,让学生掌握相对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如果完全以案例为主体展开本科市场营销的教学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本科生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他们对案例的理解与讨论恐怕难以深入,难以实现由案例研讨带动理论自主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通过对案例的研讨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可能会使得学生只能获得支离破碎的知识点,令他们难以获得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可见,这样的教学模式既难以达到理论学习的目的,也难以达到管理能力提升的目标。因此,在本科市场营销课堂上实施案例教学应当以第一种类型的案例为主,而以第二种类型的案例为辅,即通过案例的引入来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三、案例选取环节的差异

显然,实施何种类型的案例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案例选取。根据赖盛中的观点,用于教学的案例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国际化、本土化和本地化三种类型。[4]其中,国际化案例指的是具有国际代表性的案例,而案例企业则既可能是国外企业,也可能是国内企业;本土化案例是指以有代表性的中国本土企业为主体的案例;而本地化案例则是学生比较熟悉、容易接触到的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习惯性地选择一些国外的企业案例用于课堂教学。然而,将国外的案例应用于课堂教学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第一,由于中西方社会、文化及经济制度的不同,国外的案例可能会水土不服;第二,国外的案例通常都是比较经典的案例,因而其实效性很差;第三,即使国外案例有很好的实效性,但距离国内的市场及企业实践,尤其是学生的生活仍有相当的距离;第四,国外的案例多以著名企业的案例为主,其是否适用于国内众多的中小企业也是令学生迷茫的问题。因而,学生在面对这些国外案例时,大多表现出缺乏兴趣、理解有偏差,或者干脆找不到感觉。这一点无论在MBA还是在本科层面都广泛地存在。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国外的案例多是经典案例,也是经过了很多教学实践检验的成熟案例,如果应用得当,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

相对于国外案例而言,本土化的案例要好很多,毕竟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把握案例背景中所反映出来的现实社会、文化与政治经济背景,这使得案例与学生生活环境的契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一方面这类本土化的优秀案例资源并不是非常丰富,这会极大地限制教师选择案例的范围;另一方面,多数可用的本土化案例都是以一些大型明星企业为案例主体,如海尔、联想、华为等。这会导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大型企业学生可能会比较熟悉,但会感觉距离他们的现实生活太遥远,他们难以切身感受案例的情境;二是由于本土案例资源的匮乏,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言必称海尔”现象,这会导致学生的“审美疲劳”,让他们对教师展示的案例缺乏兴趣。在MBA和本科层面的案例教学中,这种问题广泛存在。

本地化案例是在本土化案例的基础上,遵循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环境和场景的原则来选择、开发教学案例。这类案例既可以关注学校所在的城市、社区及学校周边、校内的市场与企业,也可以关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问题与企业。相对于国际化和本土化案例而言,本地化的案例更加情境化、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毫无障碍地进入案例情境,以亲身参与者的身份参与案例讨论,这会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相对于前述两种案例而言,本地化案例的容量和篇幅更加精炼,也更适合随堂教学采用。

从上述三种案例的特征来看,如果要实施以案例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模式,案例的典型性和启发性是非常重要的。因而,MBA课堂上的案例教学宜采用比较成熟而规范的案例,这类案例往往就是为课堂教学而开发的。但即使是服务于这种目的,本文仍然认为在案例选取上教师应当在国际化案例和本土化案例之间平衡,应当把经典性国际化案例和本土化案例结合起来,这样显然更有利于达到MBA案例教学的目的。但这种案例选取的原则也并非说明本地化案例不适用于MBA教学,在课堂讲授的理论部分,以及作为专题性案例的辅助案例,本地化案例也可以起到互补性的作用。

比较而言,由于本科市场营销教学并不适用于第二种类型的案例教学模式,应用于本科课堂的案例主要服务于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点、培养学生管理决策意识的目的,因而本科案例教学所选用的案例就应当以本土化和本地化案例为主,尤其要强化本地化案例的作用。一则,国际化案例和一些本土化案例虽然是经典案例,但由于本科学生自身的特点,他们往往难以融入案例的情境,从而会对案例的效果带来不利影响。再则,本地化案例多以发生在学生身边,是他们正在或曾经关注过的事件为载体,使他们可以更容易融入案例的情境,当然也会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案例的研讨中。同样,这样的案例选取原则也不是排斥经典案例在本科课堂上的作用,只是教师在选取案例的时候需要慎重,如果能将经典案例与本地化案例有机结合起来就会发挥更大的效果。

四、案例教学实施环节的差异

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大体包括案例的选取与开发、组织研讨、成绩考核等几个核心环节。本文前一个部分重点讨论了案例的选取问题,因此本部分将把注意力集中在组织研讨与成绩考核等方面。关于这两个方面组织实施的一些技术性要求已经有专题研究,[5]因此本文着重探讨MBA和本科市场营销教学中在这两个环节的差异。

就组织研讨而言,在MBA层面实施以案例为主体的教学一般需要提前将配有讨论问题、理论背景等信息的案例资料发到学生手中,并要求学生在分组的基础上,以各个小组为单位共同研讨案例,形成案例分析报告,然后再在课堂上由教师组织学生对案例实施深入的研讨。在这种案例教学模式中,学生分析研讨案例往往需要一定的周期,而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也会提出很多具体的要求,力求启发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挖掘,并最终将案例研讨的结果与相关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显然,这样的实施方式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要求班型小型化,即进行案例教学的班级规模不能太大。比较而言,由于绝大多数学校的本科教学班级规模都比较大,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加之本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强,这就对在本科课堂教学中按照上述方式组织实施案例教学提出了挑战。很多时候,本科课堂是完全不宜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而以第一种案例为主的教学方式则不会受到班型及学生本身特征的影响。教师一般是随堂演示案例资料,并结合理论知识的讲解要求学生进行随堂的讨论,当然也可以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自主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上交。如前所述,本科课堂的这种案例教学方式对案例本身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案例要与理论知识有非常好的契合性,并且可以激发学生课堂讨论的热情。

同样,MBA课堂除了以案例为主体的教学以外,也涉及随堂讨论的案例。但即使是这样的案例,在组织环节也需要与本科课堂有所差异。根据MBA学生的特点,在讲授理论之前,先展示一个案例,组织学生随堂讨论,而后进行理论的讲解,最后再回到案例进行研讨,同样可以达到围绕案例展开课堂教学的目的。而多数MBA学生也更乐于接受这种课堂学习方式,通过对案例的研讨,他们可以更好地将其与理论结合起来,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比较而言,本科学生更习惯先进行理论学习,在理论讲解过程中辅助案例帮助他们理解所学知识,如果在理论讲解完成之后展示一个案例组织他们讨论,效果要好于在理论讲解之前讨论案例。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参照MBA教学的流程并不能有效提升本科课堂的教学效果,理论之后的案例研讨更有利于提升本科课堂的教学效果。

成绩的考核是一个与教师所采用的案例教学方式紧密相关的问题。以案例为主体的教学需要根据学生完成的案例分析报告及课堂讨论的表现情况予以评价,而随堂的案例讨论则一般不可作为唯一的成绩评定标准,往往只是学生最终成绩的一个构成部分。

五、结语

案例教学方法是在MBA和本科的市场营销学课程中非常常用的方法,本文从MBA和本科教学实施模式比较的角度探讨了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方案的重要性。本文从教学案例的类型与作用、教学案例的选取以及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三个方面对MBA和本科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实施模式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希望本研究能为同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些许参考。

参考文献

[1]郭俊辉,曹旭华,王富忠.案例教学效果的最优模型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

[2]裘江南,仲秋雁,董磊磊,等.MBA课程案例教学适用性和有效性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0,(3).

[4]赖盛中.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本地化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6).

[3]李政辉.案例教学的困惑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2).

成长企业“看”MBA 篇11

[发难]

* 中国MBA还不成熟!

李晓光(人大商学院职业中心主任):MBA发源于美国,已经有80到100年的历史, 他是一种培养实用型高级管理人才的“项目”,和以往管理学硕士相比,更侧重于实务。而在我国,才不过仅仅10年而已。他是一种新生事物,他的发展目标和趋势是在市场经济下与企业形成一个平等的、互利的、双赢的关系。但由于整体是初级的,产生的人才可能和迅速变化的市场有相当的差距,满足不了企业的需要。案例基本是照搬欧美,是不是适应中国的战略尚存疑问。

郭凡生(慧聪集团总裁):现在的MBA教学,我觉得,比较落后。凡是你们能讲到、想到、和学到的事情,在企业里,一个经理只要做到三年,他都非常清楚。

卢铿(华新国际集团总裁):哈佛的MBA有两个优势,一个优势是案例式的教学,就是你在学校两三年学到的东西,可能会超过你在社会上20年学到的东西,这是哈佛这种教育方法的一个结果。还有一个是他的人才层次的优势,哈佛大学的MBA今后就是未来世界中大公司、商界甚至政界的一些重要的人物,一般人是拿不到的。我不知道现在人大MBA,中国MBA是不是能够达到这种水准。

陈斌(大陆希望集团总裁):这个跟我们教育产业的内容分不开。学理论,学案例,但不能在很短时间学会分析,学到东西。我也是MBA的顾问,但是我对教育学可能有些看法。现在教育学,很多仍然以学院派为主。而我认为,MBA的教授应该是企业家,不应该是教授。

MBA——不成熟,源于企业环境的不成熟!

如果说中国的MBA与国外的有什么差距,那就在于我国企业市场的整体环境的不成熟。实际上美国的全案例教学,是基于它的学生大多来自成熟大企业的高层,在这种企业中,他们有可能在工作中获得充分的经验,从而可以理解全案例。而中国的案例法教育只占到整体教育的1/3到1/2,为什么?这要取决于现实的学生理解力、管理理念和经验以及原来所在企业的层次和他所处的职位,学生本身同国外的学生并没有本质上的能力差距。企业在这一点上从企业的文化、发展程度、企业家的理念和素质方面讲,对于所谓的"MBA不成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成长企业不成长!

李晓光:目前的成长企业缺乏一种竞争环境。所谓的中国一流却并不一定就是世界一流。他们大多数仍然停留在传统层面上,而只有少数的企业开始了资本转化为知识、机械转化为电子、国内扩展到国际、Manager发展到Leader(创新代理人)的进程。

MBA : 企业的问题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自身的问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同质化倾向很严重,比如说做轴承,而在你的周围可能会有六、七家企业同时在生产轴承,而每个厂都无法做大;另一种情况,就是企业资产也许是一个亿或者更多,但突然发现生产能力贫瘠了,再怎么努力也做不上去了,也就是所谓的"高原反应"。分析一下,前一种情况肯定你的核心竞争力有问题,后一种可能是管理体制有问题,如果你的管理体制不转型,确实会停滞不前甚至下滑。

另一方面是整个市场机制的问题。同国外相比,竞争在国内很小,成长企业可能并没有遇到特别的困难。但现在WTO来了,国外大企业一手拿着资本,一手拿着知识产权和管理大棒进来以后,这种竞争同以往的小风浪相比,可谓天壤之别。这个时候,你的企业已经受到了压制,如果不适时转型,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企业——我们在迅速成长,只是你不了解!

郭凡生:你对慧聪的业务确实不了解!两年以前,我们从别人手里抢奔驰汽车,单子总额就非常大了。去年我们的一个单子是从IBM手里抢的,总额度已经是40万!而且一个单纯做浅层次信息分析的公司,最大的信息服务商是不会给你投资的!所以,业务无大小,商户无高低,我觉得这一点是一定要搞清楚的!

[对战]

* 企业——MBA眼高手低!

企业的发展需要实用型人才!中国的MBA,首先所处的环境及教育水平决定了他的知识面的狭隘。其次,普遍的工作年限、工作经验的不够丰富,在招生的对象日益年轻化的现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EMBA、IMBA、MBA进修班的共存,与其说是MBA教育的迅速普及,不如说是MBA的水平鱼龙混杂!很多MBA去商学院读书前并没有丝毫的工作经验和管理理念,甚至一个普通的管理者所需要的三种技能它都不具备。去学习MBA为什么?为了争取那令人艳羡的地位、荣誉,为追求那高高在上的白领薪酬!而毕业后,到企业工作前,挑三拣四,挑肥拣瘦。但事实证明,他并非比那些在某些领域有深入了解和研究的硕士、博士更能胜任挑起企业大梁的重任。这不得不令企业家们对MBA的实际能力产生怀疑,虽然并不排除少数优秀MBA的存在。

MBA——我们是千里马,但你不一定是伯乐!

我们MBA绝对不是贪婪的。尤其对短期利益并不是要求很强烈。当一些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看重的更多是长期利益。我们到你企业中去,今天我去,不是说我来了你就要给我年薪十万百万的。你可以把我们当作普通硕士,给我们基本待遇,我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追寻自己的地位。我们到企业中去,你看看我们能给你们企业带来什么东西,我觉得这个意识不成问题。我们并不是像很多企业家所说的眼高手低,其实我们眼是高,我们看的是什么,我们看的是远,我们站得高看得“远”!看到你的企业有长远的发展,或者你的企业通过我的努力有可能在我手里发展的很好,给你的企业创造价值,从而你的薪酬制度、企业文化可以为我们而调整,我们才可能会去你的企业!

* 企业——“我不要现在教育的MBA!”

郭凡生:就我本身来说,如果可能,我会从内部培养MBA。当内部培养确实供应不上的时候,我从外面找MBA。我们更多是从大学招生,我们要从一般大学中去招学生会主席和团委书记,这是我们现在的一个做法。黑龙江商学院三任学生会主席都在我们这儿,事实证明都做的很好。我认为现在我们从大学招现成的MBA,对于公司的人才战略来讲,是不合适的。

什么时候合适呢,等中国的MBA把教育真正地能够很贴近企业的时候,我们会直接考虑这个问题的。慧聪是一个研究型的公司,我们公司博士就有一大堆,这些高级的人才出去讲课,是具有很强阵容的。

陈斌:一个企业内部的人才,第一是培养,第二就是引进,那么MBA既可以培养,也可以引进,就我们公司而言,希望集团几乎没有应届毕业的MBA的。为什么呢?可能跟我们中国的教育体制有关,特别越是名牌大学的学生,越不用。为什么用往届的呢?他知道什么叫困难,什么叫失败。好比说,我们打算收购清华大学的一个公司,这个公司是高科技公司,跟我们谈了几次。最后,我们决定要收购它。它的老总也是博士,他说,陈总你看中我们公司什么?我说你们开发的产品是不行的,不可以的,他跟我们做同行,他也知道。我们的理由是看见了你们的失败。因为我们开发人员、研究人员,想的是做产品,不是做商品。商品跟产品不一样,企业开发的产品就应该转化为商品,所以我说我看见了你失败。你知道怎么去开发产品和转化为商品。所以这就说明企业用的人跟一般的学校和研究单位用的不一样,关键看你有没有能力,你是MBA、你是博士、你是中学生,(到我们企业来)问题都不大,我们企业的老总有高中生、有博士后,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一点根本没问题的。

好比我们华东公司的总经理比在座的很多人还小,23岁就做总经理,我们的总厂的总经理73岁了。所以说我们在招聘员工的时候,选派员工的时候,有统一的标准。这个时候不管是MBA也好,或者其他的人,都按统一的标准。如果你有能力,你就会脱颖而出。

MBA——“你不需要不代表所有,现在不需要,不代表永远不需要”。

MBA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的程度,要继续发展的话,急需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有理工科背景、又懂管理的人才。MBA恰恰就是顺应这种需求而产生和发展的,他很适合现在由小到大的成长企业。另一方面,MBA学生大多在入学以前已经做到中层以上的位置,对发展有了概念的认识,毕业以后为什么会给他们这么高的薪水,肯定是他们物有所值。而且就数量而言,中国MBA还远远不够,每年需要30万人,但教育只能提供几千人。

从大的方面讲,战略决定于环境,环境发生变化,战略就发生变化,企业结构就发生变化。人才结构是企业结构的一部分,如果继续发展,规模扩大,企业的管理群会急剧增加,它的协调能力会下降。这时候,就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来进行规范化的整合。

中小企业,一般没有比较长远的规划,历史也不是很长,非常年轻,他只需要工科和技术人员就可以运作。因为他规模不是很大,如果让MBA来的话,就像把飞机的发动机安在拖拉机上一样,效果不会好。

就像慧聪,他不需要MBA不代表所有,现在不需要,不代表永远不需要。入世后他就一定要转型。既而会造成高管人员不够丰富,需要“空降兵”,一个多元化公司要想提高抗风险能力,管理层就一定要多元化,不能是“近亲繁殖”。并且如果你的竞争者使用高级管理人才,你仍然使用低级人才的话, 是不行的。慧聪在国内没有竞争,他觉得这样发展已经可以了,他不需要。但以后竞争加剧后,公司内部出来的人相对于外面经历过大风浪的人可能就弱一些,不改变人才观念的话会遇到更大的问题,思维和视角会受到限制。

[选择]

* 企业——“我们看重的是素质!”

卢铿:MBA 作为一个创业者,最重要的不是个人的行为,创业一定要认识自己,同时还需要你怎么去认识别人,组成一个团队。所以在认识自己方面,要有创新力、公关力、应变力这三个素质。这是社科院的副院长,中国管理学院院长刘基先生,在跟我一次谈话当中,提到的中国管理学院培养MBA的三个基本素质。

第二,法制力。很多人很能干,但是他不懂规矩,像沈阳的木马集团的两个人都是非常能干的政府干部,但是他们不懂规矩,所以最后出了事情。

第三,需要一种国际适应,国际文化的思维方式和国际的语言。国际语言有两个:一个是语言方面的问题,这种语言就是外语,还有一个基本的素质就是IT语言。

第四,就是文化的共同力,包括中外文化、地域的文化、结盟的文化,企业内部的文化,这样对内形成了强有力的凝聚力,对外形成了一个优势的竞争力。

第五,就是敬业精神。什么叫做生活的保障?两点:一是能力,二是好的工作态度。如果一个人有能力,也有好的工作态度,那么他就不可能没有生活保障,所以敬业精神非常重要。

第六,要有一种企业家创业的精神。您也许今后是一个企业家,也许是经理人,这两种人有很大区别,不是两种职务的区别,是两种素质的区别,两种心态的区别。我觉得企业家精神非常重要,它是由三个方面组成的。一个是创新的精神,尤其面对今天这样一个,需要创新才能成功的时代的时候,这种创新精神非常重要;第二个组成部分是风险精神。企业家是需要冒险的,在你该冒险的时候,有这个能力去冒险的时候,一定要有这种冒险精神,否则你这个企业很难成长。所以余秋雨先生写上海人,他说上海人做经理人可以做到世界最高水平,可以去做最大的最优秀的公司的总裁CEO。但是他说很奇怪,上海人缺少老板。为什么?就是上海人比较谨慎,比较保守。上海人有很多是非常成功的经理人CEO,但是缺少真正有成就的老板,我觉得风险精神在制约着他;第三个是创业者精神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承受能力。当你的事业做到一定水准的时候,一定规模的时候,你会面对里、外、上、下,各种各样的压力。那么我觉得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你必须是企业的一个压力中枢。

第七,你在新时代需要新经济头脑。最重要的就是面对电脑和互联网技术,对所产生的新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第八,审美的意识。今天很多学校可能还没有太重视这个方面。为什么大连的市容那么美?实际上是他们脑子里面已经想出来,有这么一个审美意识,所以它朝着这个目标一步步前进。美学思想就是哲学思想当中一个最高的境界。

第九,你要有积极心态理念。比如合群,正直无私、创新务实、坚强信心等等,作为一个经理人或者一个创业者来说,这种心态将是最重要的。

MBA——商学院培养的不是军队!不能为MBA严格的定义素质!

所谓的"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的素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认识。中国所谓的培养职业经理人的“黄埔军校”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你要严格定义职业经理人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他有非常浓厚的个性化色彩!每个人都是个性化的,一个商学院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它培养的不能是一支军队,不能把MBA当作只知道严格按照命令行事的傀儡!因此,MBA究竟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不是企业说了算,不是商学院说了算,也不是MBA说了算,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MBA——“我们需要实现价值!”

现在,企业对MBA不了解,企业家缺乏文化底蕴、高层素质。企业家有产权,他是发号施令的,职业经理人要受到限制。比如吴士宏从IBM到微软,其实她这样的层次,薪水对她没有诱惑。为什么微软能够把她挖走?无非就是给她圆一个能够做企业家的梦。但现在她的梦还是不能实现,为什么?因为中国企业家能够放手让职业经理人成长起来的空间还没有成熟,中国还没有形成职业经理人赖以存在的足够空间,还没有形成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市场也没有产生对职业经理人的优胜劣汰,它只是一个慢慢发展和培育的过程。他需要管理咨询等完善的制度,只有制度完善后,企业家才能授权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手中有了授权后,它才能做事。这就需要企业的各种制度越来越透明、明晰和公开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职业经理人的作用。

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其实他对MBA的需求是非常大的,非常渴望的。为什么?它们都希望从一个个人化的公司向公众化的公司转变,它们都希望上市。因为不光能带来资金,而且透明度提高,公众的信任也提高,如果一个企业想做大的话,它可能需要不只一个职业经理人,而是一茬儿的职业经理人来做这些事。而这些职业经理人的层次是不同的。一个好的企业它要为我们创造环境,企业与MBA的融合是需要双向努力的。我们很努力,但很多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MBA的价值,所以没有为我们创造相应的环境.

实际上,我们毕业后,直接作高层的是很少的。当我认为你的企业三年以后会有发展,我会愿意做中层的工作。 如果企业从事的是有前途的业务,企业文化很好,结构、管理很恰当,我甚至可以不拿工资。因为这样的企业能迅速提高我的个人素质、个人战斗力。或者企业家有很好的素质、魅力,让你觉得团队有动力,他能把工作和生活融到一起,我觉得也是愿意到这样的企业中去的。

所以,我们需要企业提供三种条件:薪酬制度,企业文化和锻炼价值来实现我们的价值。

企业——你看得见价值么?

中国有三十多个省份,你除了直辖市和开发区还看得见别的地方么?中国有99.5%的中小企业,除了大企业你看得见二线和三线么?中国有民营企业、乡镇企业,除了外资企业、国有企业你看得见其他么?不要顾左右而言他吧!MBA你所谓的可以让你实现价值的地方在哪里?难道一个二线民营企业以五十万年薪聘请你,你却选择了北京的大公司,就是你的价值所在么?乡镇企业要发展,迫切希望你到他那里去,给你发挥才干的机会,不是让你实现价值么?到底是价值观选择了你,还是你选择了价值观!

李晓光——“我们要为企业和MBA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从历史角度看,企业家同时又是经营者的企业不可能做大。要做大就需要代理,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并有创新力的高级管理人员--MBA,他们能够做大所有者不能做大的项目。

诚然,现在中国的MBA教育尚存欠缺,似乎并不能满足所有企业的一切需要,因为它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也不是什么救命稻草,而是锦上添花。

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企业在以后会更多地出现这种国际水平的MBA,那我们就需要更好地接触和沟通。MBA走入企业,提供方案,负责管理,企业反过来将信息反馈过来,这样形成一个联系网,通过这张网,我们了解企业需求,了解市场动向,然后逐步改善教学,将MBA真正地建设成为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人大全。

而我们,教育者,就是企业家和MBA之间的一座彩虹桥。

MBA教学改革 篇12

在MBA的案例教学实践中, 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案例教学课堂效果与教师是否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 对相关行业信息的了解程度及个人经验有关外, 还有与学员互动及课堂控制的沟通能力与技巧也紧密相关。具体包括老师有没有能很好引导和调动学员的积极参与技巧, 是否能针对案例问题对学员有深入提问引导的沟通技巧等方面。

一、MBA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导向

以培养职业经理人为目标的工商管理专业硕士教育非常注重强调对MBA学员思维模式、管理认知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本人认为MBA案例教学以提升学员管理能力的教学效果导向下,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能否更进一步地帮助提高和改善学员管理能力的训练是有技术方法可循的。如“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改善思考方式”和“锻炼沟通能力”及“创新能力”其实要求教师有一定的沟通技术能充分引导激发学员的潜能, 使其思考分析引导学员达到最佳思考分析状态, 创新能力也自然顺导而出。

教师对案例问题的提问引导设计、案例讨论中的沟通互动技术、引导案例深度剖析的科学提问设计技术等方面, 对整个案例教学效果、学员参与及学员提供的知识信息都非常重要, 而这些沟通技术正是影响教师与学员案例讨论互动关系及引导能力锻炼的关键。

二、企业NLP教练技术

在接触到企业NLP教练技术后使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深受启发, 认为企业教练技术在沟通技术上能帮助解决以上问题。企业NLP教练技术是“NLP”即为“身心语言程序学”与教练技术 (Coaching) 两相结合。教练要与受训者良好建立和谐的关系下, 帮助其提升成长改变, NLP正好能提供进行这种工作的各种有效手法和技巧。它们都是研究人、尊重人、关注人的, 同时有各自的起源又各具优势。

1. NLP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神经语言程式学。

自1971年Richard Bandler与John Grinder二位创始者在美国加州大学SantaCruz分校开始着手研究以来, 经过几十多年不断的发展, 目前在北美与欧洲一些国家, NLP被广泛应用于人际沟通、个人成长、企业经营管理、教育创新、教育训练等领域, 效果理想。在沟通技术方面, NLP可以给出一套技术方式使沟通者能根据每一个人独特的思考模式, 实现如何参阅沟通对象外表快速了解内心, 怎样能够有效地达到对方配合的沟通效果。NLP能帮助沟通者在沟通的过程中, 使用怎样的语言、声调和身体语言最能使得对方接受自己的一些方法技巧。

2. 企业NLP教练技术。

企业教练技术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 作为一种新颖有效的管理技术, 从其产生就被欧美企业在管理实践中广泛运用。如美孚石油、国泰航空、爱立信、IBM公司、宝洁公司、英国航空公司、柯达公司、BPAMOCP石油公司等多家国际著名企业。

“企业NLP教练技术”中教练的工作是帮助个人和团队最大化地发挥能力的过程。能使被教练者洞察自我, 发挥个人的潜能, 有效地激发团队并发挥整体的力量, 从而提升企业的生产力。教练帮助人们释放自我的能量、超越个人的障碍和局限, 达到个人的最佳水平, 同时促使团队优秀地完成任务。教练通过一系列有方向性、有策略性的过程, 洞察被教练者的心智模式, 向内挖掘潜能、向外发现可能性, 令被教练者有效达到目标。

三、企业NLP教练技术在MBA案例教学中的运用

在MBA案例教学中, 案例帮助提供了一定的问题或角色背景, 那么教师在引导案例的问题解决和带给学员知识信息过程中就可以扮演教练的角色, 帮助和引导学员充分发挥其潜能, 带领进入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

1. 教学沟通中遵循NLP的基本假设前提。

我们在MBA教学中会发现, 理想的课堂效果是要形成教师与学员间的有效沟通, MBA的学员都是有个性与主见的, 他们在乎自己的观点对学员的影响力及教师对其意见的尊重, 因此NLP的基本假设前提帮助理解沟通的意义是受对方的回应影响。教学沟通中遵循NLP的基本假设前提, 可以帮助形成和谐有效的沟通。

2. 企业NLP教练技术基本技巧。

教练技术需运用四大技巧即为倾听、提问、区分和回应帮助了解和引导学员对象。教练技术运用表达、干预、自我开放等技术帮助学员领悟问题的实质。

倾听———从对方的叙述中了解学员思想状态。

倾听是为了获取资料, 了解真相, 有针对地给予回应。在NLP技巧中, 有感官敏锐度的训练、检定语言模式等都可以帮助提升教练技术倾听能力。教练可以通过身体态度姿势传达对发言者的重视, 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触, 开放的态度, 身体的前倾以表现鼓励尊重学员。教练技术还可以以心理参与与语言参与的方式, 支持性陈诉, 反馈性陈述都可以加强与学员建立良好沟通关系。

提问——帮助对方挖掘自我盲点, 发现其潜力所在。

提问问出好问题就是在帮助解决问题。教练技术的发问是一个有针对性的发问, 问的是和被教练者的目标有关系的、有帮助的问题。提问问题的方向目的有:为了收集信息、为了帮助对方明确目标、为了引导启发对方、为了激励对方、为了挑战对方。哈佛大学的C.Roland Christensen教授归纳的十种问题类型对提问设计技术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区分———让对方更加清晰。

区分的目的在于提高学员的自我洞察力, 让学员看到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从而支持学员对认知事物和接受改变观点的基础。帮助学员辨识案例事实信息哪些有用的, 哪些属于“添乱”之类。

回应——发挥镜子的反射作用, 及时指出对方存在的问题。

研究认为MBA案例教学中有时我们的教师就可以是教练的角色, 从拓宽学员的信念入手, 着眼于“激发学员的潜能”, 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教练不是帮学员解决具体问题, 而是提供一面镜子, 以教练技巧反映出学员的心态, 使学员洞悉自己———理清自己面临问题的状态, 并就其表现的有效性给予直接的回应, 使学员及时调整策略认清目标, 以最佳状态去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人在MBA教学中承担《市场营销管理》及《企业经营竞争沙盘模拟》等的课程, 实践中加以运用有这样的体会, 认为将NLP运用于教育心理学改善沟通技术会有很好的帮助, 能根据分析学员所想, 调动其配合, 通过有效沟通影响其观点。教师能将学员“要我学”的心态轻松地转变成“我要学”。

参考文献

[1]傅永刚.案例教学对于MBA学员管理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09 (4) :286-288.

[2]卢小丽, 武丽慧.MBA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第2卷第1期, 2009, (01) :67-69.

[3]邱祝军.浅谈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2008 (8) :68.

[4]Christensen, C, R. (1991) , Education for Judgment.Boston:Harvard BusinessSchool Press.

[5]陈国海, 刘春燕.企业心理教练[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5.

上一篇:钢琴艺术的民族化下一篇:中考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