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分解

2024-07-01

成本分解(通用6篇)

成本分解 篇1

物流作业是一个使投入转换为产出的活动, 依据物流资源动因将资源分配给作业后就形成各个物流作业成本库。

经过一系列的考察, 赵传佳希望鸿运公司能够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物流成本核算, 解决目前公司在物流成本核算上存在的问题。同时, 还能解决将物流成本分摊到不同部门而产生的问题, 能够清楚表述承担相应的物流成本的部门所能控制和降低的物流费用。

作业成本法简单可以描述为, 生产产品时需要进行工作, 而在工作过程中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这样, 作业成本法突破了产品这个界限, 而把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它以作业为单位收集成本, 并把“作业”或“作业成本池”的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产品。

作业步骤

赵传佳将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鸿运公司的物流成本, 分为几个步骤进行。

首先, 物流资源表明了物流作业所消耗的成本源泉。包装这一项作业, 要消耗一定的包装材料、包装人员的劳动, 也会对包装机器造成一定程度的磨损, 这些材料、人员劳动、机器等就是这个作业顺利进行的资源。在会计核算中, 物流资源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生产维持成本 (如采购人员的工资成本) 、间接制造费用以及生产过程以外的成本 (如广告费用) 。

赵传佳清楚, 当一项资源只服务于一种作业时, 分配成本到作业就比较简单;当一项资源服务于多个作业时, 就必须通过资源动因来把资源的消耗恰当地分配给相应的作业。

而且在分析和确定资源时, 有时候需要把一些会计账目和预算科目结合起来组成一个资源库, 在成本核算的同时, 进行预算的控制。

另外, 需要分析和确定公司物流系统中涉及的各个作业。由于作业是工作的各个单位, 公司作业类型和数量会随着生产产品不同而不同。因为物流作业是一个使投入转换为产出的活动, 它是一些紧密联系的业务集合, 因此, 赵传佳依据物流资源动因将资源分配给作业后就形成各个物流作业成本库。

在分析和确定作业的过程中, 赵传佳将服务和作业的各个环节分开, 作为计算作业成本和评价作业效果的基础, 这个过程把组织的活动分解成一个个易理解的基本作业。作业不一定正好与组织的传统职能部门一致, 有时候, 作业是跨部门的, 有时候一个部门就完成多项作业, 公司相关物流作业如表1所示。

由于鸿运公司的作业有大有小, 在确认作业时必须对作业进行必要的分解和整合。赵传佳在分解和整合的过程中, 以“高内聚、低耦合”为原则。“高内聚”是指一项作业里的基本操作都是与完成作业相关的, 如果一个作业中包含了不相关的操作, 就应该把它分解出去。“低耦合”指的是各项作业之间相对独立, 一项作业的完成不需要另一项作业的协助, 当然, 如果两项作业有前后继起的关系除外。

确定物流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是作业成本分配的归属, 鸿运公司的成本对象有:产品、服务、批次、客户、销售渠道、销售地域等。

赵传佳分析了物流过程后, 认为公司的作业成本常依据作业动因在三个层次分配给成本对象:单位水平层、批量层及产品维持层。

由于不同层次上的作业成本随着不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如单位水平上的作业成本与生产和销售的数量成正比 (如装卸、运输) , 而批量层上的作业成本取决于批数 (如报关申报、订单处理) , 产品维持层上的作业成本就与客户、销售渠道、销售地域直接相关。

赵传佳继续分析资源动因, 建立作业成本库。由于继续作业决定着资源的耗用量, 资源动因便是分配资源耗费给各个作业形成作业库的依据, 它在资源的耗费和作业成本库间建立起一个因果关系。资源动因联系着资源和作业, 它把总分类账上的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表2显示了仓储过程中的资源动因以及相关的资源和作业。

在会计核算上, 建立一个作业成本库, 记录分配给各个作业的资源数量以及金额, 为下一步分析作业动因、分配成本至成本对象做准备。

在分配成本对象过程中, 物流作业动因反映了成本对象对作业消耗的逻辑关系。例如, 问题最多的产品会产生最多顾客服务的电话, 故按照电话数的多少 (此处的作业动因) 把解决顾客问题的作业成本分配到相应的产品中去。它是将物流作业成本库中的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的依据, 在作业成本库和成本对象间建立起了因果联系, 如表3所示。

成本分解 篇2

申请产品或服务名称:天然气

申请单位:大方县万方天然气有限公司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8日

法人代表签名及单位盖章

成本组合方式及分摊依据说明

该项目成本主要由站场、管网建设成本、购价成本、运输成本、行政管理利润、子站加气成本、税收等费用组成。

一、大方CNG站场建设费用总投资为壹仟叁佰万元(13000000.00)其中:

1、设备购置安装费:捌佰万元(8000000.00);

2、站场土地、站场建设费:贰佰伍拾万元(2500000.00);

3、储气井、储气设备、设施费:贰佰伍拾万元(2500000.00)。

现已完成投资肆佰捌拾叁万伍仟捌佰捌拾玖元(4835889.00)。按照政府授权特许经营年限8年计算,每日销售量达到11000立方的话,CNG子站加气成本应为0.40元/立方,但按大方目前的市场估计,日销售量达到11000立方的话还是很困难的。

二、泸州购进价为2.60元/立方,该价格有供气合同为依据,为什么该价格会高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至各地区的价格标准,原因是: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出的价格标准指的是陆上天然气,而陆上天然气并不能够直接供民用燃烧,必须经二次加工进行脱硫、干燥、脱水等程序处理后才能够燃烧,这样的话对人体就没有伤害,那么经过这样的程序又得增加一道成本,如管理成本、建设成本等!

2、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为了打开毕节地区天然气市场,最大限度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让该地区人民真正的得到实惠,公司又在泸州斥资伍千万元投资建立泸州纳溪祥博天然气有限公司专门进行陆上天然气的二次加工处理,从而保障毕节、大方、金沙的天然气正常供应,现已初步完成投资壹仟贰佰陆拾万元(12600000.00),按上述三地的市场份额评估,介于公司在毕节只有CNG加气站项目而没有民用管网的投资计划,那么泸州纳溪祥博天然气有限公司的投资成本收回情况就只能建立在大方和金沙的市场基础上,如按照投资比例分担的话大方、金沙各承担贰仟万元,毕节承担壹仟万元,依照大方的市场预计,日销售量15000立方(含CNG加气站和民用管网,但短时间以内肯定达不到该指标),经营8年的话,每立方的成本就达0.50元(不包括银行利息和管理、利润、税收等成本),所以结合投资建设的基本情况加上法定的其他成本才有了购进价格2.60元/立方的依据。

三、运输成本有运输合同为支撑依据

四、行政管理利润

1、民用方面

按照每天销售量3000立方计算,利润0.15元/立方,共计每天收入450元,按照现有财务提供的员工工资标准计算,每天工资共需支出522元,且该数据还没有达到一个天然气行业完整公司的最低人员配置标准。该部分员工大部分属于试用期,拿的都是最低工资标准,待该部分员工转正和补充法定配置人员后(标准人数应为27人,分别为总经理1名、副总经理2名、营销人员2名、营业员2名、会计1名、出纳1名、司机1名、安装人员3名、工程抢险人员3名、站长1名、安全员1名、技术员1名、加气员6名、办公文员1名、炊事员1名)每天522元的工资支出是远远不够的;

2、商业方面

按照每日销售量1000立方计算,利润0.55元/立方,共计每天收入550元。民用、商业的收益为1000元/天,而每日的最低工资支出522元是远远不够的(原因上述条款已说明),其中还没有算入水电费用的开支等;

3、汽车CNG行政管理利润参照汽、柴油利润标准制定。

大方县万方天然气有限公司

浅析营业杠杆与成本习性分解 篇3

但在实务中, 许多成本往往会以混合成本的形式发生。混合成本是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 其成本总额虽然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 但其变动幅度并不同业务量的变动保持严格比例的成本, 它包含着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种因素。只有将所有成本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 才能满足经营管理上多方面的需要。对营业成本进行习性分解, 常规方法有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和回归分析法, 这些分析方法不但需要掌握最近多期产销量、成本的历史资料, 而且计算比较麻烦, 尤其是回归分析法, 由于利用的是微分极值原理, 计算更是复杂。现介绍一种运用营业杠杆系数进行营业成本习性分解的简易方法。

一、正常情况下的成本分解

营业杠杆系数是指在影响利润的其它因素 (产品销售价格、成本水平) 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 因产销量变动而引起的营业利润变化率与产销量变化率之间的比值, 是企业用于评价营业风险的常用财务指标。其计算公式有如下两种表示方式:

根据量本利分析理论, 营业利润与边际贡献之间保持如下关系:营业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因此, 公式 (2) 可按下式表示:

可见, 在正常情况下, 由于影响利润的其它因素不变, 因此只要掌握前后两期产销量、营业利润的相关资料, 可首先根据公式 (1) 计算基期产销量下的营业杠杆系数, 然后将其代入公式 (3) 便可测得固定成本总额, 进而计算出单位变动成本。

[例1]某企业产销甲产品, 成本水平稳定, 产品销售单价50元。上年度产销量2000件, 实现营业利润20000元;本年度产销量2500件, 实现营业利润35000元。根据上述资料, 对该企业的成本分解如下:

(1) 计算产销量为2000件时的营业杠杆系数:

(2) 计算年度固定成本, 根据公式 (3) 得:

固定成本=基期营业利润× (营业杠杆系数-1) =20000× (3-1) =40000 (元)

(3) 计算单位变动成本:

本年变动成本总额=2500×50-40000-35000=50000 (元)

单位产品变动成本=50000÷2500=20 (元)

二、影响利润有关因素变化情况下的成本分解

由于营业杠杆系数是单独反映产销量发生变化引起的营业利润的变化程度, 所以, 如果前后两期影响营业利润的其它因素 (如成本、价格) 发生变化, 则在按公式 (1) 计算基期产销量的营业杠杆系数时, 需将因价格、成本等因素变化引起的利润的增减额从变动期营业利润总额中扣除, 按调整后的变动期营业利润计算营业杠杆系数即可。

[例2]假设上例企业本年度产品售价由上年的50元提高到54元, 由于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单位产品材料成本提高2元。本年实际产销量为3000件, 实现营业利润56000元。则该企业的成本分解过程如下:

(1) 对本年度营业利润总额进行调整:

售价提高增加的利润额=3000× (54-50) =12000 (元)

成本提高减少的利润额=3000×2=6000 (元)

调整后本年利润额=56000-12000+6000=50000 (元)

(2) 计算产销量为2000件时的营业杠杆系数:

(3) 计算年度固定成本, 根据公式 (3) 得:

年度固定成本=20000× (3-1) =40000 (元)

(4) 计算单位变动成本:

本年变动成本总额=3000×54-40000-56000=66000 (元)

本年单位产品变动成本=66000÷3000=22 (元)

利用营业杠杆系数原理对企业成本进行习性分解, 其优点是计算简单, 尤其在企业成本水平稳定的情况下, 该方法更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大军、牛彦秀、王满:《管理会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成本分解 篇4

1 复分解法生产硝酸钾的工艺

硝铵和氯化钾通过复分解反应生成硝酸钾和氯化铵,通过真空结晶冷却析出硝酸钾晶体,用分离机分离出硝酸钾,经过干燥包装得到硝酸钾产品。分离后的硝酸钾母液(一次母液)与硝铵溶液混合进行蒸发浓缩。蒸发浓缩液冷却降温后形成氯化铵晶浆液,通过分离机分离出氯化铵产品,滤出的氯化铵母液(二次母液)则重新返回系统与新投入的氯化钾溶液混合开始新一轮循环[1]。

2 原料消耗分析

2.1 硝酸钾和氯化铵产品质量波动对原料消耗的影响

《农业用硝酸钾》(GB/T20784-2013)标准中,硝酸钾产品合格指标为K2O的质量分数≥44%,总N的质量分数≥13.5%。

硝酸钾产品K2O和总N含量变化对原料消耗的影响见表1。

注:硝铵和氯化钾消耗量以1 t硝酸钾计。

由表1可见,硝酸钾产品中K2O含量由44%升到45%、总N由13.9%升到14.3%,每吨硝酸钾产品氯化钾消耗增加了16.14 kg,硝铵消耗增加了19.94 kg。如按硝铵市场价格1 550元/t、氯化钾市场价格2 600元/t计,则每吨硝酸钾产品原料成本增加73元。

氯化铵产品中K2O含量的变化对原料消耗的影响见表2。

注:硝铵和氯化钾消耗量以1 t硝酸钾计。

由表2可见,当氯化铵产品中K2O含量从1%升高到9%时,每生产1 t硝酸钾,氯化钾要多消耗92.8 kg,硝铵多消耗98 kg,由此,可看出氯化铵中K2O的含量对原料消耗影响最大,同时成本增加值也最高,达到每吨394元。生产中要以控制氯化铵中K2O含量为原料消耗的关键控制点。

上述数据显示,在硝酸钾市场定价主要以合格产品的重量为单位计价,而不以产品中氧化钾含量定价的情况下,严格控制产品中K2O含量对控制生产成本很关键。

2.2 原料杂质含量对原料消耗的影响

硝酸钾生产所用的氯化钾原料有进口和国产产品,进口氯化钾杂质少,国产氯化钾含杂质多,主要含Na+、Mg2+、Ca2+等,氯化钾中杂质含量对原料消耗的影响见表3。原料中的杂质不仅导致原料消耗增加,还影响生产工艺,如杂质含量过多,不仅影响硝酸钾结晶的产率,还容易结垢堵塞蒸发系统[2]。

注:硝铵和氯化钾消耗量以1 t硝酸钾计。

2.3 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的影响

部分设备和管道未保温,很容易发生结晶堵塞,在吹扫时容易发生泄漏;设备受氯离子腐蚀发生泄漏;在溶液循环的操作过程中,测量监控落后导致溶液冒槽发生泄漏;产品干燥时产生的粉尘回收率低也会引起原料消耗增加。

2.4 原料运输损耗的影响

原料从出产地到使用点如倒运过多,增大了运输损耗。

3 控制措施和建议

1)氯化铵中K2O含量、硝酸钾产品质量波动这2个造成原料消耗的主要因素与生产工艺运行情况紧密相关,因此,关键做好以下几个工艺控制工作:一是精准2个配比[2],即氯化钾溶液和氯化铵母液(二次母液)配比,硝酸钾母液(一次母液)与硝铵溶液配比。如配比不准,则改变溶液组分。生产中要勤测混合液比重是否在指标范围内,要定期校验流量和检查流量计。二是严控3个温度和1个密度,即:硝酸钾结晶温度、母液蒸发温度、蒸发饱和液冷却放液温度和氯化钾溶液密度。这4个工艺指标不仅影响氯化铵中K2O含量,而且影响到整个生产系统的水溶液平衡,失衡胀液严重时会直接导致停产。如果硝酸钾结晶温度控制不当,会增加硝酸钾产品中氯离子的含量,用水清洗会改变溶液组分加大蒸发的负荷;蒸发温度控制不当,也会影响氯化铵溶液饱和度,改变母液组分。三是硝酸钾结晶体尽量从母液分离出来,如硝酸钾母液中细小晶粒含量多,带到蒸发系统浓缩饱和后,会与氯化铵同时析出,使氯化铵中K2O含量升高。生产中要多打母液到稠厚器循环,使晶粒粗大便于分离,离心分离机滤网损坏或间隙过大时要及时修复,避免晶体穿滤降低分离效果。

2)如采用国产氯化钾,建议使用前先用纯化装置降低Mg2+、Ca2+的含量。可在氯化钾溶液中按比例加入碳酸钾,用蒸汽加热溶液到98℃,Mg2+、Ca2+与碳酸钾反应生成Mg CO3、Ca CO3不溶物沉降脱除,氯化钾溶液除杂前Mg2+、Ca2+的含量分别为0.076%、0.46%,除杂后降到0.00074%、Mg:0.018%。经过纯化除杂后的国产氯化钾可用于生产。

3)减少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现象。一是氯化铵和硝铵溶液的设备管线要用保温材料和伴管蒸汽做好保温,减少结晶堵管;二是关键设备蒸发换热器的材质选择很重要,换热面积和蒸发量较小的2.5万t生产装置可选用石墨换热器,对于5万t生产装置的蒸发换热器,建议选用钛材材质,如选用石墨换热器,石墨列管很容易损坏泄漏;三是完善溶液槽液位的测量监控设施和加强作业人员的纪律管理,杜绝溶液输送中槽子冒槽泄漏;四是硝酸钾产品干燥时产生的粉尘回收方式较多,从安全角度和回收率考虑,不宜使用干式除尘,建议选用硝酸钾母液洗涤提高回收率。五是针对跑、冒、滴、漏溶液,做好应急回收池进行回收处理,泄漏溶液回收沟槽与生活用水,生产排放水、分流。

4)统筹安排采购计划,减少原料倒运。

摘要:对复分解法生产硝酸钾的原料消耗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成本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硝酸钾,复分解法,硝酸铵,氯化钾

参考文献

[1]张罡,沈晃宏.复分解循环法生产硝酸钾[J].海湖盐与化工,1994(1):41~42.

[2]刘志云,孙蔓莉.中国产氯化钾在农用硝酸钾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无机盐工业,2005(2):50-51.

成本分解 篇5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不断发展, 理论知识也不断更新与创新, 体现在财会学科方面, 表现为财会学科核心课程的分解与整合。财会学科核心课程分别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在财务课程的不断改革创新过程中, 每门学科的专业性变弱, 取之的是综合性, 其外延不断的扩大, 使得四门学科之间的交叉部分越来越多, 其内涵不断被调整。实践而言, 财会工作也在其学科分解整合的大背景下走向趋同。因此, 研究财会学科核心课程之间的分解与整合, 不仅对研究财会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而且对财会实践工作也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鉴于此, 本文浅析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四门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的关系和实践整合。

二、财会学科发展的历史沿革

财会学科的发展与经济理论发展和实践是分不开的, 其发展的沿革受到了市场经济理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委托代理理论的影响, 但从其学科产生的历史来看, 财务会计产生历史是最悠久的, 亦称“传统会计”, 因其沿用传统的会计模式, 故称“传统会计”;因其侧重于满足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决策需要, 以外提供财务报告, 故也称“对外报告会计”。美国发生于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则促成了新的会计准则的系统研究和制定。传统会计逐渐向现代会计改变, 为了适应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 决策会计开始成为财会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管理会计应运而生。1952年,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正式通过“管理会计”这一专业术语, 标志着会计正式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领域。笔者认为, 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作为会计学科的分支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出现便渗透其学科之中。

从产生与发展历程分析, 财会理论与学科的发展受到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委托代理理论的直接影响。比如理论经济学与信息经济学理论影响着财务会计的发展, 各种数学模型、组织理论与计算机技术则对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造成影响。财务管理则与数理经济学和应用数学关系密切。

三、财会学科核心课程之间的区别及联系

(一) 财会学科核心课程的独立性

财会学科核心课程相互联系, 但从定义及各学科侧重点而言, 四者之间是有所区别的:

从定义而论, 财务会计作为现代企业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侧重于企业的资金运动的核算与监督, 通过一系列的会计程序, 为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相关人士, 如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财务会计侧重于会计的核算方面, 通过基础的会计工作来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管理会计成为“内部报告会计”, 管理会计的演进是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进行的, 与财务会计不同, 管理会计是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 侧重于管理决策这一方面。相比财务会计, 其内涵进一步被扩大。

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一部分, 笔者认为, 成本会计应该是管理会计中侧重于财务会计的一部分, 是比较微观的学科, 侧重点十分明细, 专指企业经营成本的核算, 成本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目标是帮助建立有利的成本控制方法, 能够估算、降低成本与改良品质, 跟踪和控制产品和服务成本。

财务管理是前者的综合, 其外延和内涵进一步的延伸。从整个宏观的角度, 在整体的目标之下, 是关于资产的购置, 资本的融通和经营中现金流量, 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其运营流程涉及资本的投资、筹资及运营管理。笔者认为, 财务管理是当前现代社会经济与现代社会企业制度的产物, 侧重于综合管理。

(二) 财会学科核心课程之间的关系

笔者认为四门课程之间的交叉重复现象比较严重,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分析, 其重复交叉学科主要在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这两门课程上, 两者关于管理、决策比较集中重复。特别是在资金时间价值与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本量利分析与经营杠杆分析、存货控制方面。

另外在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 其交叉也比较严重。在西方, 有关会计的专业教材中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是合为一体的, 因为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只是侧重点和性质有所不同而已, 成本管理会计被很多专家和学者认同。在我国, 注会考试中也将其合并在一起, 加上财务管理, 合称“财务成本管理”。

我国会计学科设置中, 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是并列在管理学中的工商管理学科下, 可以理解为财务管理学与会计学并列在同一学科层次。会计学是一门经济信息的计量、确认和报告的学科, 会计所从事的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汇总报告, 它的目的是向各方利益相关者提供据以作出投资决策的信息;财务管理学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直接对企业价值运动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所行使管理, 主要涉及投资预算、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的决策管理, 两者息息相关, 不可分离。

四、四门课程的有效整合

鉴于上述关于会计课程四门核心课程的关系, 四门课程的有效整合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当前对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协调关键之处在于理清四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从系统的角度强调四门课程的区别及互补性。

首先是关于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效整合。成本会计应该是侧重于成本的计算方法, 至于关于成本控制与分析应该由管理会计课程来完成。笔者认为, 成本会计应该与管理会计相分离, 明确两者之间的区别。其次,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但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不管是从内容、标准还是功能方面都应该以成本会计为基础。因此, 关于成本的计算或者说是成本构成的核算方法, 应该通过成本会计课程去学习, 而关于企业的成本控制和未来成本的预算应该通过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来学习。标准成本制度作为成本控制的重要方法, 同时也是预算管理的必要手段, 所以这是必要的重复, 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有必要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详述, 而财务管理对此简单提及即可。

比如产品成本计算中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主要为财务会计编制损益表, 其结果也会制约资产负债表的结果。而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定额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主要是作为管理会计的内部报表的基础。当然变动成本、标准成本、作业成本最好要与财务会计的成本数据分离, 同时还要关注它们的衔接。在同一资料库中可以生成多种成本数据资料是成本会计的主要任务之一。

其次, 在协调处理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关系方面, 应该考虑两者的性质, 财务管理性质在于宏观决策, 重在对会计技术方法的应用, 而管理会计侧重于对会计技术方法和基本原则的介绍。比如货币时间价值原理、资本预算的方法 (如净现值法、内涵报酬率法) 、本量利分析基本原理和存货控制模型这类知识应该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 财务管理会计应该是在这些管理和方法基础上, 主要阐述证券股价、价值分析、资本预算的具体决策、财务风险分析和存货管理的基本要求, 也就是说财务管理课程主要讲授这些方法在财务上的应用。在具体协调方面, 协调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交叉内容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具体划分如下:经济批量、短期决策、销售预测、利润预测、经营预算、经营杠杆、预计利润表划归管理会计。而将资金时间价值、投资决策、现金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现金流量表、专门决策预算、经营杠杆以及资金需要量的预测划归财务管理。

再次, 在协调处理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方面, 笔者认为, 财务管理应将重点放在对这种方法的讲解上, 成本会计则应把重点放在如何使用这种方法对成本进行分析上。成本分析属于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一个重复点, 比如因素分析法。生产成本的计算及会计处理在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中都有讲述, 笔者认为财务会计应将重点放在会计处理上, 而成本会计则应将重点放在成本的归集与分配等计算工作上。

五、结论

最后, 关于会计学科四门核心学科的有效整合切忌创造一个新系统, 用这个新系统来囊括这各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在考虑成本会计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时, 不能只以静态的眼光看待问题, 还应从动态的角度加以考虑。各门学科都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教学内容也应不断更新, 将成本会计课程简单合并无法使学科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教学的角度而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内容的衔接, 要贯彻成本会计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思想。J

参考文献

[1].牛彦秀.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交叉问题的探讨[J].会计研究, 2002, (6) .

[2].向德伟.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J].会计研究, 2003, (3) .

成本分解 篇6

一、四项工作具有独立性

这四项工作之所以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一直被分为四种类型, 也是由于其工作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虽然从工作的名字上是十分相似的, 但是, 其内容的设计及所包括的技术还是存在相对独立的一面的。

(一)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差异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这两项工作从所包括的工作内容来讲存在着重复的地方, 例如资金时间价值与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本量利分析与经营杠杆分析及存货控制。然而, 虽然这些工作内容上存在重复, 但其工作的侧重点是有所区别的。财务管理侧重于如何利用适宜的技术与方法来进行决策, 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与准确性。而管理会计的侧重点则在于财务管理的方法与技术的探讨, 是对财务技术在实际中的一种应用。换句话讲, 一项工作指的对于这项工作应选用什么样的分析方法与技术手段, 而另一项工作则指利用相应的方法与技术手段怎样来分析汇总的数据与信息。那么, 针对上面提到的交叉内容, 管理会计工作侧重的是本量利分析的方法、经营杠杆分析的方法应在什么时间选用, 而财务管理则是侧重的如何利用这些本量利分析方法及经营杠杆的分析方法来解决实际财会事务中遇到的问题。

(二) 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差异

西方一些国家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工作合并成一项工作叫“成本管理会计”工作, 可见二者的联系是更为紧密的。我国在注册会计师的资格考试中也是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 统称“财务成本管理”, 由此可见这几项工作在实际的会计工作应用时经常会联系到一起的。而实际上, 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在工作内容的设定上还是存在不同的侧重的。成本会计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成本进行计算, 而管理会计所要负责的则是针对成本会计提供的数据进行成本控制与成本分析, 换句话讲, 二者是财务管理程序上的一前一后, 一个为前提, 一个为后续。进行成本控制与成本分析要以计算所得的数据为依据, 而计算所得的数据又会进一步指导成本的控制与分析。二者各有侧重, 各有分工, 相辅相成。

二、四项工作具有相关性

虽然不同的工作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但是在财务事务的处理与管理过程中, 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是单独使用就可以解决与处理好问题的, 会计工作主要分为管理会计工作与财务会计工作两大分支, 其中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属于会计工作范畴, 而财务管理则属于管理工作的范畴。

由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一个是侧重于会计信息在管理中的价值的体现, 而另一个则是财务会计的方法与技术的使用, 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提供数据资料, 提供进行管理的依据。而进行会计管理后的效果, 又要通过财务会计体系来进行计算, 来分析管理的效果与作用。二者的关联性体现在管理与信息的关系, 体现在当前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 体现在当前社会的管理离不开信息的汇总与分析。

三、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的整合研究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四项工作内容是会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 这四项工作应相辅相成, 相互整合, 才能达到会计工作的目的。四项工作的整合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形成了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这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会融合财会管理与财务会计中的所有内容。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要通过掌握价值增长的规则与规律, 来定位财会管理的目的与功能, 以此实现企业价值的增长。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要将决策建立在价值计量、评价、报告基础上, 采取规划价值目标与管理决策的方法, 整合各种价值驱动因素, 实现企业价值的全面增长。

(二) 使财务主管的职能发生了变化

财务管理的相关负责人不单纯负责公司的财务状况, 而是参与到企业的战略设计、绩效管理、战略成本管理等多个方面。企业经营需要财务主管利用其所掌握的财务信息来分析企业的当前状况, 辅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这四项工作的整合改变了财务主管的原有职能, 并且对财务主管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 有助于统一的业绩衡量标准的建立

伴随财务管理参与到企业的决策发展中来, 这对财务报告及财务数据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要形成流程化、标准化, 形成统一的业绩衡量标准。这种统一的业绩衡量标准的形成就要汇集四项工作涉及到的基本原则、基本标准, 利用通用的会计标准进行财务报告, 根据管理要求对各业务板块、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进行过程监控和风险预警。

总之,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在财务事务中的整合应用是发挥财务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 这也体现出当前会计信息对一个企业发展的影响, 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与探讨有利于制定出更适合企业发展的决策。

参考文献

上一篇:幼儿园园本教研研究下一篇:互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