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市场的建设与管理

2024-05-21

劳务市场的建设与管理(共12篇)

劳务市场的建设与管理 篇1

中国石化集团中原石油勘探局工程建设总公司 (简称工程建设总公司) 主要从事油气田地面产能建设、压力管道 (包括工业管道、长输管道、公用管道) 、石油化工及天然气深加工装置、储罐组装、市政、送变电及电气自动化等工程施工和压力容器制造。现有资产9.69亿元, 职工2941人, 年施工能力20亿元.属全国施工企业500强和河南省建筑企业50强。

一、石油石化国际工程建设市场的开拓与管理背景

(一) 拓展企业生存发展空间的现实选择

中原油田1979年正式投入开发建设, 1989年原油产量快速增长到722万吨。“八五”以来, 由于储量接替不足和高速开发后含水上升加快。油田老区无法形成科学合理的储量序列, 规模勘探开发格局难以显现, 油田内部工程量严重不足, 石油工程队伍三分之二处于停工状态。国内工程建设市场“僧多粥少”, 所承建的工程基本属低价中标, 微利空间受到多方挤压, 降本增效压力不断加大。同时, 我国工程建设规模实施新的调整和压缩, 尤其是中石化管网干线建设高峰期基本过去, 能形成大场面的工程越来越少, 总体工作量呈下降趋势, 市场开发难度加大, 企业生存发展面临新的重大考验。

而今后一个时期, 油气短缺矛盾加剧, 国际油价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高位振荡, 资源竞争愈演愈烈, 产油国勘探开发急剧提速, 石油石化工程建设前景广阔。为此, 工程建没总公司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主动抢占海外石油石化工程建设市场空间, 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 开拓石油石化国际工程建设市场具有良好机遇和条件

随着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实施, 国民经济持续高质量增长。油气资源作为战略资源, 被提升到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予以重视, 有力促进了海外市场快速发展。中石化集团公司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逐步形成海外油气资源开发规模和重点区域, 为石油工程专业化队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工程建设总公司1992年步入油田外部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市场探索与实践, 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市场开发经验, 打造了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攻善战的队伍。尤其是通过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应用与创新, 形成了具有挑战性的施工及配套技术实力, 能够适应海外高难度及技术密集型石油石化工程施工的需要。

工程建设总公司通过采取“借船出海”、专业及劳务分包等合作方式.尝试并成功承建了苏丹穆克莱德油田产能建设、苏丹3/7区输油管道项目B1标段等工程, 打造了企业的国际品牌。通过尝试海外工程施工, 初步掌握了国际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标准及管理规则等, 企业内部相应建立起国际市场开发、管理、保障体系, 并在苏丹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区域市场, 为更大力度开拓石油石化国际工程建设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 全面提升企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

工程建设总公司国际工程建设市场的开拓, 使职工从“坐井观天”、自我感觉良好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以更加开阔的视野重新审视自己, 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尤其是通过承建国际工程, 直接与海外众多的知名建筑施工企业同台竞技, 便于取他人之长, 补自身之短, 进一步增强企业整体实力, 加速缩小与海外知名建筑工企业在技术、管理及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距, 提升国际知名品牌, 推进跨越式发展。优化国内市场, 开拓海外市场, 构建内外市场互补格局, 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对于降低企业生存风险、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石油石化国际工程建设市场的开拓与管理内涵和主要做法

工程建设总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做大做强、打造长久基业、实现长远发展为导向, 以创建国际一流建筑施工企业为目标, 通过科学决策市场开拓与管理方略。充分整合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 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双赢联动机制。以项目管理为核心, 以项目部为成本控制中心, 以项目法施工管理为主线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推进海外事业跨越式递进, 实现企业持续有效发展。

(一) 科学决策, 制定国际工程建设市场的开拓与管理方略

2007年工程建设总公司决策层审时度势, 提出开拓国际市场的发展战略、市场定位、发展方向、实施策略等。其中, 市场发展战略为用全球竞争策略制定发展战略, 用创新方法整合施工资源, 创建国际一流施工企业;短期目标为在优质高效服务油田内部市场, 做大做精国内市场的同时, 全力扩充潜力巨大的国际市场, 形成布局优化、规模经营、有效发展的市场格局;市场定位为以石油石化工程为主, 以欧佩克成员国为主, 以苏丹现有市场为依托, 打造更加响亮的国际知名品牌, 用品牌效应滚动拓展苏丹市场。尤其要紧跟中石化海外资源战略, 择机向周边国家和全球市场渗透。开发出2~3个规模化区域市场, 形成长期有效发展的市场格局。发展方向为:对接大市场、服务大业主、承揽大项目, 实现五个大跨越 (由“抢市场”向“选市场”跨越、由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跨越、由外延扩张向长期发展跨越、由重经济规模向规模和效益同步提升跨越、由“劳务分包型”向施工总承包跨越) 。实施策略为:选择“三高”项目 (业主资信度高、项目利润率高、资金回收率高) , 坚持“三不”原则 (资信低的业主不合作、资金回收难的市场不进入、不盈利的工程不投标) , 搞好“三个优化” (市场结构、队伍结构、装备结构的优化) , 正确处理“三个关系” (当前与长期、局部与全局、规模与效益的关系) , 注重从国内外资源配置的优势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 有意识地与资源国油公司、知名跨国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 突出效益开发和效益回报。

(二) 建立内外联动机制, 全力开拓国际工程建设市场

工程建设总公司按照新思路, 作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抉择, 果断退出低效、风险市场, 积极发展高效、高技术含量市场, 尤其注重从中石化海外市场发展战略中优选市场, 从加强与国外知名公司与欧佩克成员国的合作与联合中拓展市场, 通过内外联动, 实现效益开发和效益回报。

1. 紧跟中石化海外市场发展战略

根据中石化海外市场战略部署及重点区域, 将非洲、中东地区的石油石化工程建设市场作为首选目标。目前已在苏丹、沙特形成一定规模的区域市场, 核心业务链由原来单纯的工程建设, 拉长到金属容器制造、钢结构加工等, 市场开发层次由中低端市场迅速向高端市场迈进, 促使了海外施工队伍数量、经济总量、经营效益逐年增长。

2. 依托中石化国际勘探公司、国际工程公司、炼化工程公司的海外优势

国际勘探公司属中石化海外区块油气勘探开发建设“一体化”投资方, 国际工程公司、炼化工程公司分别代表中石化各有侧重地承揽国际工程, 具有抢占海外市场的综合竞争优势, 但这三大公司本身没有施工队伍。而工程建设总公司从企业资质到施工能力均可满足承建石油石化工程的需求。

3. 与国际知名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

专门参加在美国休斯顿召开的国际石油石化设备 (产品) 展览会, 运用光盘、展板等多种形式宣传企业, 并邀请他们到公司考察, 全面了解企业实力, 用诚信度和可信度增强市场效应, 成为沙特阿美公司、苏丹ASAWER公司等国际知名公司的首选合作伙伴, 市场占有份额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

4. 建立公司内部全方位、多层次的市场开发体系

为有效实施国际市场开发, 工程建设总公司内部建立公司领导层、专职开发层、项目管理层“三个层次”的立体联动市场开发体系。公司决策层主要负责市场研究、战略规划、统筹指导, 决策重大事宜, 总体把握市场指向, 并通过与海外油公司及跨国公司的高层接触, 赢得市场的了解、接受和信任。专职开发层主要负责较大市场、较大工程信息的捕捉和跟踪, 实施国际工程招标管理, 建立市场信息沟通、筛选、反馈机制, 落实市场开发指标和任务, 形成以专职开发机构为轴心的开发与管理网络。项目管理层主要以现有市场为依托, 实施工程深度开发及周边区域滚动拓展, 并通过承建工程的诚信履约和优质服务, 赢得业主信赖, 拉动后续市场, 使培育市场与开发市场互为作用。

(三) 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国际市场规范有效快速发展

按照统一管理、规范运作、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的原则, 以适应市场需求、应对市场变化为目的, 从管理体制、保障机制和管控体系等方面予以创新, 推动国际市场规范有效快速发展。

1. 创新管理体制

对国际经营管理体制进行业务流程再造, 建立国际工程管理中心—国家区域分公司—项目部垂直管理体系。国际工程管理中心代表公司对所有国际项目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国家区域分公司履行所在国的区域市场开发、生产组织、队伍管理以及安全、经营、公共关系管理职能。项目部为工程项目实施主体, 具体组织项目运作, 依据施工合同和项目经营承包合同履约。工程建设总公司作为国际施工队伍的母公司, 负责提供人才、装备和技术支持, 指导和监督项目运作, 享有项目利润。一体化管理体制下, 资源实现共享, 组织效率提高, 管控能力增强。

2. 构建保障机制

把建立和优化内部资源要素市场体系、为项目提供最佳服务, 作为加强国际项目管理的主要环节。相应构建“公司统一协调、项目授权管理、优先服务保障、社会资源调节”的人才市场;“集中管理、有偿租赁、动态调配”的设备市场;“统一归口、主管委派、授权运作、分级负责”的物资市场;“集中管理、统筹使用, 利率统一、存贷计息, 有偿使用、超额处罚, 体内循环、合理流动”的资金市场。四大市场的建立, 有效解决了项目管理成本高、协调难度大等问题, 提高了企业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

3. 增强激励与约束并重的管控能力

主要推行契约化、文本化管理, 使海外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有责可查。一是实行项目经营承包。与国家区域分公司及独立的工程项目签订《项目经营承包合同》, 明确承包指标、承包形式、承包政策、上交费用等, 赋予项目经理责、权、利, 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工期、成本、安全、效益等指标全面负责, 承担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对经营承包单位按一切有偿占用原则, 单独核算, 自负盈亏, 实施“年度经营效益和承包人业绩”为主的绩效目标考核, 将单位职工收入、承包人薪酬与经营成果、经营管理工作紧密挂钩。二是用制度规范行为。制定《国际项目管理办法》及合同、安全、质量、财务、物资、对外劳务分包等9个相关管理文件, 对项目部普遍涉及的管理内容进行统一和规范。三是完善监督控制体系。以项目经营承包指标为依据, 实施施工过程中的月度考核和工程结算后或年终考核, 完成核定的上交费用及利润指标, 计发核定的工资总额, 否则等额扣减浮动工资, 实现超额利润按规定比例与企业分成后兑现效益工资, 并相应完善内部审计、效能监察、内控制度等, 通过严考核、硬兑现及监控体系的有效运转, 传递经营压力, 激励全员争创意识, 促进项目整体效益的提高。

(四) 强化项目施工管理, 打造国际市场创效团队

工程建设总公司海外市场主要分布在非洲、中东的沙漠戈壁热带地区, 当时资源匮乏, 社会依托条件差, 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施工环境复杂, 承建工程异常艰难。根据业主心理和公司创信誉、创品牌、创效益的需求, 在实施项目施工管理中知难而进, 充分发挥项目部责任主体作用, 突出工程工期、技术质量、HSE (安全、环境与健康) 、分包商等关键环节的管理与控制。

1. 强化工期管理

在实施项目运作中, 项目部针对不同类别工程, 以节点工期为目标, 细化实施单元, 编制网络计划, 采用国际项目管理中普遍推行的WBS (工作分解结构) 方法, 对“人、机、料、法、环”进行管理和控制, 确保节点工期按合同规定的“里程碑”计划整体工期目标实现, 以信誉赢得业主及总承包商的信赖和赞许。

2. 强化技术质量管理

建立项目总工程师—专业工程师和质量检查员—施工队技术员三级管理体系, 保证专业范围覆盖工程所涉及的全部专业, 实行项目总工程师技术质量负责制。突出施工过程管理, 严格按照国际技术标准、施工组织设计及技术支撑性文件组织施工, 抓好物资内在质量、标准计量、检测试验等要素管理, 大力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 深入开展“出精品、创名牌”和业主满意工程活动, 确保施工过程符合标准要求。

3. 强化HSE管理

项目内部建立健全组织保障、制度管理、应急救援、异体监督“四个体系“, 并通过逐级HSE承包、个人安全承诺、关键工序及要害部位领导负责、落实“一岗一责”制度, 形成全员参与、责任共负、风险共担的HSE管理格局。

4. 强化分包商管理

在确定分包商录用前, 按照油田相关规定, 严格资质证件审核和技术素质、管理水平、施工能力、经营业绩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建立合格分包商资源库, 根据项目需要择优录用。实施分包过程中, 将分包商纳入项目统一管理体系, 选派业务素质好、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实施跟踪指导。项目竣工后, 对分包商进行绩效检验考核。近几年, 分包产值达到公司总产值的30%左右, 分包队伍已成为推进公司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

(五) 强化风险管理, 提高经营质量和经济效益

1. 强化项目投标的风险分析

项目投标前, 对立项前期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设书、实施办案进行研究, 对工程现场进行较为详细的勘察, 对施工所需的物资设备进行广泛询价, 综合分析业主或承包商给投标单位带来的风险, 对招标文件中有明显不合法规的歧视性条款或缺失公平的“霸王”招标项目坚决予以放弃, 尽可能选择政治环境优越、资金支付能力有保障、国际金融机构投资或国家政府投资的项目。拟定项目投标后, 还要对投标资料带来的风险、技术规范风险、业主要求风险等进行认真分析和综合预测, 制定相应预案。

2. 强化合同风险的控制

在实施合同风险控制中, 一是认真研究合同条件、发包方合同管理方法及程序, 及时分析项目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动态;二是严格合同签订, 力求签订公平合理、价格适宜、责权利平衡的合同, 防范合同源头风险;三是注重管理策划, 根据合同文件及项目实际, 开展成本测算、分析、评价和风险评估;四是抓好合同履约.采取强有力的组织、技术、管理措施, 规避项目风险, 确保项目按合同全面履约, 以此减少合同纠纷, 维护项目整体利益。

3. 强化汇率风险的规避

一是预测承建项目期内汇率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以便在投标及签订合同时选择有利的合同价格、币种、付款进度及方式等。二是将承揽到的国际项目直接向保险公司投保, 参加外汇汇率风险保险。三是加快工程进度款、结算款的回收, 化解和降低汇率风险。

4. 强化突发事件的应对

主要是四个系统的建设:建立应急予警系统, 对潜在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预测和预控, 并与所在国大使馆保持密切联系;建立识别系统, 分析突发事件的类别和级别, 拟定应急处理备选方案;建立实施系统, 落实应急组织, 开展应急模拟演练, 启动和实施突发事件的应变方案;建立评估系统, 对突发事件进行总结评价。处理好三个关系:处理好项目人员与当地的关系, 教育员工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熟悉并尊晕当地风俗礼仪、宗教政策、生活习惯等;处理好施工方与业主、监理等各方的关系;处理好项目与外籍雇员的关系, 避免劳务纠纷。

5. 强化工程索赔风险的防范

成立项目索赔工作领导小组, 制定《合同费用风险控制程序》、《工程变更签证管理规定》、《索赔与反索赔控制程序》等管理程序文件, 定期研究、分析、决策相关事宜, 为索赔工作把关定向。

(六) 加速人力资源开发, 锤炼一支适应国际工程施工需要的高素质铁军

1. 多渠道培训, 提升人才综合素质

强化常规培训, 运用内培与外培相结合的方法, 对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开发先进管理理念前沿技术培训, 对操作人员开展岗位技能培训, 努力提升管理人才引领市场发展的能力, 提升技术人才驾驭先进技术的能力, 提升操作人才创新创效的能力, 不断为国际工程施工输送高素质人才。

2. 推荐考察, 促进人才快速成长

通过基层推荐、组织考察, 建立300余人的海外项目管理人才、500余人的海外后备人才贮备库, 可供国际项目随时选用。

3. 择优引进, 实现人才有序接替

近年来从院校和社会引进油气储运、焊接技术、工民建、电气自动化等主体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311人。对引进的人才, 采取导师带徒、开展继续教育、委托石油大学进行学历教育、引入竞争机制五种办法促使其成长。目前, 已有93人担任项目或基层领导职务, 57人担任技术主管及专业技术负责人, 并涌现专业技术标兵50人、技术带头人21人等, 有效实现了人才的有序接替。

三、石油石化国际工程建设市场的开拓与管理效果

(一) 市场规模效益持续提升

市场领域不断拓展, 由原来苏丹1个国家, 发展到沙特、伊朗、阿尔及利亚、新加坡等5个国家。市场结构得到优化, 90%以上工程项目来自欧佩克成员国和跨国石油公司, 做强做大态势强劲。海外业务由油田地面建设、长输管道向炼油装置、精细化工等高技术含量工程及金属容器制造拓展。市场份额快速增长, 2008年, 完成建安总产值20.3亿元。2009年, 国际市场得到跨越式发展, 国内、国际产值各占二分之一的目标可基本实现。尤其是通过强化管理, 促使了市场规模与效益同步提升, 实现内部利润由2006年的1530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4195万元, 增长1.79倍, 年均增幅达89.55%。

(二) 国际竞争实力不断增强

通过国际市场的探索与实践, 建立了公司集中决策、区域化管理、一体化运作的市场体制机制, 形成了开放式的“管理人才国际化、补充用工市场化、季节用工当地化”的用工模式, 锤炼了一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攻坚啃硬、干事创业的队伍, 培养了一批熟悉国际工程施工标准及运行规则、懂外语、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积累石油石化工程施工的特色技术。近两年, 在海外市场相继夺得5项合同额超过4000万美元的工程施工权。

(三) 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品牌形象

在国际市场的磨砺中, 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质量、一流的工程, 实现了企业信誉度、美誉度和知名度的大提升。以参与承建沙特拉比格炼油扩建工程为例, 该工程属世界级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 有4个国家、10余支施工队伍参与项目建没, 被誉为“奥林匹克石油竞技场”。工程建设总公司成功进入8个施工新领域, 创出人力资源最少、工程进度最快、施工质量最优、各项管理最好、大局意识最强的“五最”佳绩, 被业主阿美公司、工程总承包商西班牙TR公司和中石化联合项目部誉为拉比格工程上的一面旗帜。

劳务市场的建设与管理 篇2

江西省矿业权市场建设与管理建议

本文阐述了矿业权及矿业权市场的基本概念,以及建立我国矿业权市场的`重大意义,分析了我国及江西省矿业权市场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江西省矿业权市场建设与管理的10条建议.

作 者:唐维新 赵赣 曹祖华  作者单位:江西省地质矿产信息中心, 刊 名:江西地质 英文刊名:JIANGXI GEOLOGY 年,卷(期):2001 15(1) 分类号:F407.1 关键词:建议   矿业权市场   江西省  

平江县土地市场建设与管理经验 篇3

规范市场运行,掌控市场需求

要规范市场运行,首先要杜绝多头供地。平江县国土资源局明确土地储备中心是唯一代表县政府供应土地的机构,从源头上堵死多头供地现象,建立“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水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土地经营新机制。

其次要加强土地储备。原来土地市场处于无序状态,具体表现为一是单位占地参与土地经营。原在老城区的行政事业单位已有40多家迁到开发区,占据大量的黄金地段,除一部分土地用于建办公楼、宿舍外,剩余部分土地或转让或与开发商联营开发,参与土地经营。二是私人非法圈地,牟取暴利。一些人从村组非法征地,待政府征地时索取高价牟利。县土地储备中心成立后,挖掘存量土地的潜力,将城镇建设用地和旧城改造用地有计划纳入土地储备库,控制供地总量。目前,储备城镇建设用地保持在2000亩左右,折合资产达20亿元。

再者要规范安置用地。以前拆迁户除了获得安置补偿,还可以在黄金地段优先获得宅基地。有的拆迁户安置多达10多个铺面,他们将这些宅基地卖掉一部分或与开发商联营,从事房地产开发。这种开发安置对房地产市场的冲击很大。对此,县政府出台安置政策,即拆迁户集中进安置区实行安置,层高不超过三层,面积不超过130平方米的三条原则。

此外还要规范供地程序。一是实行计划供地。依据市场需要,合理制定全年土地出让计划。二是建立土地出让平台。投资165万元,建立了全省第一个县级国土资源网上交易系统,有效杜绝竞买人围标串标等违规行为,让土地市场由此更加透明有序,让有限的土地彰显无限的价值,对县域内需盘活的国有划拨土地,全部纳入政府土地储备机制进行运作,杜绝土地黑市交易。三是实行信息公开。每宗土地出让都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等相关媒体进行公布。

发挥最大效益,形成良性循环

城市规划决定城市土地的用途和价值。平江县国土资源局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落到一张图纸上,并实行工业项目用地一律进工业园,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项目,一律不予规划定点,不予批准建设用地。三年来,平江县土地成交价款每年达3亿元以上,实现了土地收益的最大化,其中旧城区一宗土地成交价达每平方米20163元。并将土地一级市场垄断向全县各乡镇延伸,有力规范了城乡用地和建设秩序,2011年,全县有5个乡镇土地出让收入超过1000万元,为加快小城镇建设积聚了资金。

建立土地储备制度以后,由于实行存量土地统一收购和垄断供应,有效杜绝了土地隐形市场和灰色交易,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防止了土地腐败。同时通过经营城市土地,形成了“投入—产出—再投入”的良性循环,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城市基础设施只建设不经营,只投入不收益的状况,达到了“以地聚财,以地生财,以城建城”的目的。

(作者单位:平江县国土资源局 )

论房地产交易市场的建设与管理 篇4

一、加强房地产交易市场硬环境建设

房地产交易市场既可以是有形的, 也可以是无形的, 有形的房地产交易市场是指固定的房地产交易场所, 所有的房地产交易活动都要在固定的房地产交易场所中进行, 因此, 房产交易市场也就是为老百姓进行交易活动提供服务的公共场所, 我们应该加强对交易市场的硬环境建设, 营造一个良好的办事环境。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百姓提供一个宽敞明亮的交易大厅, 设置办理各种交易手续一条龙服务办公窗口, 包括公证、税务、银行等, 为人们办理各种交易手续提供便利;设立咨询服务台, 解答办事流程及各种政策问题;提供办事等候坐椅, 便于人们休息;安装自动叫号机, 保证交易秩序井然;设置绿色通道, 为老弱病残孕提供优先服务。

2. 加强设备、资源、信息建设

办公窗口和咨询服务台配备电脑、打印、扫描等电子办公设备, 通过局域网联网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 为受理查询, 房地产价值评估, 交纳契税等业务提供信息资源,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也为百姓查询房产信息提供了信息平台。

3. 保障交易大厅的安全, 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和演练

对交易大厅的电线和消防管线要定期进行更换, 排除能使火灾等事故发生的安全隐患, 同时还要定期组织保安及工作人员进行消防演练, 包括灭火器和消防栓的使用、报警方式及安全撤离等等, 以免发生险情时出现慌乱。

4. 交易大厅内全面禁烟, 创建无烟大厅

面对诸多百姓, 我们积极宣传公共场所禁烟的目的和重要性, 同时加派保安力量, 在大厅内定时巡逻, 针对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看守, 达到控烟效果, 保证大厅的清新环境。

二、加强房地产交易市场软环境建设

软环境是在经济发展中, 相对于地理条件、资源状况、基础设施等硬件而言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及政府行政能力水平和态度等。因此, 我认为除要加快制定和完善房地产交易市场有关法规外, 着重应从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提高办事效率, 强化服务意识, 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着手, 努力加强服务窗口工作作风建设, 进一步优化房地产交易市场软环境。

1. 要做到办事公平

公平是和谐的基础, 作为窗口服务人员, 要牢固树立公平办事的理念, 对待每个办事人, 都要一视同仁, 从公平出发, 牢固把握标准、尺度, 不能厚此薄彼, 不搞远近亲疏, 能提供便利的尽量给予便利, 不断提高服务窗口公平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并把公平变成做人的原则和自觉行动, 努力建设一个公平的有和谐氛围的服务窗口。

2. 要做到讲究原则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原则是做人的立身之本, 是行事的基本要求。作为窗口服务工作人员, 首先要树立讲原则、守规矩的意识, 自觉遵守和维护交易市场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在窗口工作中要严格按程序办事, 按法律规章办事, 自觉把政府赋予的职能履行到位, 努力建设一个讲原则的服务窗口。

3. 要做到诚实守信

诚信是人性的道德底线, 是人格的内在魅力。窗口服务人员首先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要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 给服务对象的承诺要做到言必信, 行必果, 以诚信树立服务窗口的威信。窗口工作人员之间也要以诚相待, 以心换心, 以情感人, 彼此成为工作上的同事, 生活上的朋友, 齐心协力做好本职工作, 努力建设一个诚信的服务窗口。

4. 要做到宽容大度

宽容是一种人生智慧和美德, 更是维系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每个人的性格、风格都各不相同, 对事情的想法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不一定一样, 古人说的好: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能够很好地与有不同意见的人一道合作共事, 需要宽容和大度。我们作为窗口服务人员首先要学会换位思考, 尊重办事人、包容办事人, 容纳和尊重办事人的不同意见、不同个性、不同习惯和不同文化, 要有容人之短的胸怀, 容人之异的肚量, 努力建设一个和谐的服务窗口。

5. 要做到理解沟通

理解是一种文化, 一种集忍让、沟通为一体的良好品格。它不是没有立场、没有原则的让步, 而是大事讲原则, 小事讲风格。因此, 窗口工作人员之间共事要做到不斤斤计较, 不耿耿于怀, 坦诚对待分歧, 加强联系沟通, 发现问题相互提醒, 发现不足相互补充, 在合作中加强理解, 在共事中相互磨合, 在理解中求得和谐, 努力建设一个团结的服务窗口。

6. 要做到注重小节

小节就像一面镜子, 越是点滴小事, 越能折射人的品质, 反映人的思想境界、修养和灵魂。窗口服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 不能感情用事, 不该办理的坚决不办, 决不能错误的认为吃一点、喝一点、拿一点, 都是一些是小节问题, 殊不知, 这些小节问题最终会授人以柄, 成为某些怀有不良目的、牟取非法利益人的筹码。因此窗口服务人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净化生活圈, 管住小节, 珍惜名节, 重形象, 讲分寸, 努力建设一个廉洁的服务窗口。

三、加强对房地产交易市场秩序的管理

要保持房地产交易市场健康发展, 提升房地产交易市场的信誉, 就要充分发挥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作用, 严格把好房地产交易市场以及房地产交易市场以外的房地产中介机构和经纪人审批关;组织好房地产中介机构和经纪人的复查、资质审核工作;对于那些不具备资格、在群众中影响不好的房地产中介机构和经纪人取消经营房地产交易的资格;对于那些违规、违纪、违反政策, 坑、蒙、拐、骗的房地产中介机构和经纪人, 要严厉处罚, 坚决打击, 清除市场, 以维护房地产交易市场秩序, 保证房地产交易市场信誉, 打造健康的房地产交易环境。

参考文献

劳务市场的建设与管理 篇5

承包交易管理规定》的通知

京建法[2000]606号

各区、县建委,各局(总公司)、各省驻京建管处、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本市建筑市场管理,规范建设工程专业、劳务施工活动的发包承包交易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北京市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制定《北京市建设工程专业与劳务发包承包交易管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遵照执行。

附《北京市建设工程专业与劳务发包承包交易管理规定》

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北京市建设工程专业与劳务发包承包交易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本市建筑市场管理,规范建设工程专业、劳务施工活动的发包承包交易行为,维护交易中各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的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建设工程专业、劳务交易形式包括:专业承包、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具备专业施工资质等级企业直接从建设单位取得的既有建筑的改建、扩建、装饰装修等各专业工程为专业承包;具备专业施工资质等级企业从总承包单位取得的专业施工为专业分包;具备劳务施工资质等级企业向总承包单位、专业承包单位提供作业层队伍为劳务分包。

第三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实施专业、劳务发包承包交易的单位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 我市设立建设工程专业劳务发包承包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该中心按一定的规则和程序,为各施工专业与劳务发包承包交易双方提供场地、信息、中介、登记注册、咨询等服务工作。

第五条 凡是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以上的专业承包、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的发包承包交易工作,均须在本交易中心进行招标投标,招标投标办法按本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规定执行。建设单位进行专业施工发包的应办理开工证。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以下的专业承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应在本中心通过公开的方式进行交易。专业承包、专业分包合同签订后,由承包方办理合同备案手续;劳务分包合同签订后,由劳务分包的承包方办理合同备案手续。合同备案应在职5日内办理完毕。

第六条 专业承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交易必须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市场原则,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相关经济合同。

第七条 交易中心实行计算机入网制度,无偿向交易各方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第八条 交易中心对进行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发包较多的施工总承包单位积极提供服务,应参照交易中心的交易规定,制定本单位专业分包、劳务分包的管理办法。

第九条 交易中心将根据需要,经市建委批准在区县设立分支机构,按本规定执行。所涉及有关建筑市场管理、工程质量、工程监理、施工管理和外地进京施工企业管理按现行规定执行。

第十条 交易中心所涉及收费项目按北京市物价局核准的标准执行。

第十一条 本规定由市建委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劳务市场的建设与管理 篇6

关键词:文化市场体系;政府;市场;定位

一、政府与市场定位问题的提出

在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我国文化建设与发展实行的是事业体制,文化管理机构是根据文化意识形态在产业形态上的不同表现方式所作的一种划分,即只是把文化看作一种意识形态,而没有把它看作能够创造和带来经济效益的生产力形态,依靠政府主导发展文化事业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市场仅处于从属地位。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开始进行,我国文化建设与发展逐步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建设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战略决策。

除一般的产业属性,文化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意识形态属性。研究文化市场体系的建设,首先必须解决政府与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手段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中的功能与角色定位,这具有复杂性:一方面,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交换活动部分具有典型的公共物品和意识形态属性,市场对其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要解决文化产品的外部性问题,就必须依靠政府管制的干预;另一方面,政府管制本身包含了大量的成本,如果管制成本高于市场调节或社会管制的交易费用,将不利于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哈耶克曾说,“尽管每个人都希望国家以某种方式采取行动,但在政府该干些什么的问题上,几乎有多少不同的人就有多少种看法”①。因此,如何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就成了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的关键。政府与市场在文化市场体系中的作用机理是怎样的?哪些因素决定了政府应该采取手段干预市场以有利于实现最大化社会整体利益?对于这些问题,本文将作一些尝试性的探讨。

二、政府与市场定位问题的探讨

政府与市场机制构成了文化资源的两大配置方式,两者的关系是通过管制制度建立起来的。市场失灵在理论上界定了市场与政府的行为边界,为政府管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照系,②丹尼尔·F·史普博在《管制与市场》中将市场失灵分为三大类,即进入壁垒、外部性与内部性,下文将以这三个方面为切入点,试图划定政府管制有改善资源配置余地的范围。

1. 市场机制的作用机理

市场是交换的场所,资源配置是通过市场的交换来实现的。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是通过价格与价值的背离以及趋于一致的过程来发挥作用的,而价格相对于价值的波动则是由供求来影响的,市场机制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处于决定性地位。

文化市场的功能主要表现在:第一,资源配置功能。在文化市场中,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支配文化资源配置的方向、数量和资源流动的速度,各类文化资源将以最有效的方式配置到短缺的或社会最需要的文化单位或行业。第二,交换功能。文化市场的交换功能主要是指文化消費者和文化企业通过文化市场中的行业中介与流通组织等了解市场供给与需求,通过产品交换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第三,经济功能。我国文化市场交易及文化产业的总体收入已经显示出较大的经济性,据文化部2012年发布的“2010年全国文化发展基本情况”统计,2010年底,全国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全年营业收入1069.63亿元,利润总额为375.26亿元,另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8071亿元,文化产业对当年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为5.5%”③。第四,政治功能。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文化市场的政治功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④。此外,文化市场还具有供给功能,价值实现功能以及服务功能等。

2. 政府管制的作用机理

由于市场经济的常态是信息不完全或市场不完善,所以大量的市场失灵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这些市场失灵的存在就为政府通过干预市场来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市场失灵反映的是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缺陷,市场缺陷使得市场经济背离完全竞争的条件,致使资源配置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的状态,社会福利达不到最大化目标,市场存在缺陷是政府干预的主要依据和必要前提。⑤政府管制的目的是纠正市场失灵,促进社会经济中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基本理念是维持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有序运行。丹尼尔·F·史普博指出,“市场失灵是政府管制介入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可以解释为政府管制是要纠正客观存在的市场失灵,但市场失灵却未必需要直接的管制介入,因政府管制本身包含了大量的交易成本,一定程度上需要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事务中的作用。

我国政府在文化市场管理方面的改革可以理解为逐步放松计划性政府管制的过程,即从全面的、直接的一体化管制逐渐转向部分的、间接的介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政府管理职能的定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2010年12月发布《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努力实现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从注重事前静态审批向注重事中和事后动态监管转变,从注重市场主体、产品和服务准入向注重市场交易机制和规范建设转变,从注重刚性监管方式向寓监管于服务的刚柔相济方式的转变”;2011年10月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

nlc202309042102

3. 政府介入市场失灵的范围划定

(1)进入壁垒

要认定政府管制的潜在任务,就需要对是什么构成一种进入壁垒作仔细的定义。丹尼尔·F·史普博认为,“进入一个市场的壁垒系指一种不由已建立的企业而由新进入的企业承担的生产成本”。进入壁垒是市场失灵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与规模经济、沉淀成本有关,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行政垄断、自然垄断、价格—生产联盟等。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出现全国性或国际性的文化企业或集团,所以其中的自然垄断、价格—生产联盟等对我国文化市场影响不大。而由于计划经济时代行政组织结构条块化所导致的行政垄断是显而易见的,我国法学界将行业壁垒、地区壁垒、政府限制交易或者强制交易、政府专有交易看作行政垄断。行政垄断被看作由政府设置的进入壁垒,其最大的弊端就是排斥竞争。由进入壁垒而引发的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市场的条件之一,政府的干预方式主要是挪去进入壁垒或消减它在资源配置上产生的不良后果,可以很容易通过允许新的进入来实现。

我国文化行政管理机构是计划经济时代按照行政分业、行业分类组织的,这种“竖井式管理”方式导致管理部门各自为政,不同文化行业之间存在行业壁壘,政令畅通的高度行政性,忽视了市场机制,造成文化资源配置的分割和低效率。行政区划所形成的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是严重制约我国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制度性障碍,政府有必要进行干预,解除对文化市场的行政分业管理以及由此造成的行政壁垒问题。2004年4月《文化部关于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和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工作的通知》第五条指出,“坚决推进全国文化市场的一体化进程……文化市场的地区封锁和壁垒,分割了市场,限制了竞争,保护了落后,提高了成本,不利于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为此,各级文化行政部门不得通过明文规定或者隐形规则,排斥外地文化经营单位进入本地文化市场……”同年9月,中办、国办转发了《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建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意见》,以属地管理对文化市场实现统一综合执法,在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域内,对现有的文化局、广电局、新闻出版局实行合并,这是对条块分割的文化行政管理资源整合迈出的关键一步。当前,随着国务院陆续发文取消和下放文化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行政审批项目,简政放权,还权于市场和社会,我国文化领域由于行政分业造成的进入壁垒也在逐步瓦解。

(2)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交易者未加考虑而由非交易方(第三方)承受的“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即两个当事人之间由于缺乏直接相关的交易或补偿性支付,使得资源的配置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从外部性商品接受者的角度来看,如果对接受者来说是有利的外部影响,就称为正外部性,反之即为负外部性。科斯在1960年提出了两个造成外部性产品或补偿性支付缺乏经济交易的原因——缺乏明确界定的产权和消减交易成本。这使得政府通过法律制度在界定产权和消减交易成本方面具备了潜在的作用。

就文化产品负外部性而言,低俗化、虚假化的文化产品(如侵权盗版出版物等非法出版物)的生产将导致一些成本产生,这不仅会危害到公民的身心健康,也会对整个社会和民族带来严重的精神污染。外部成本使个人的自身利益偏离社会效率,在没有管制的情况下,这种成本不会被生产者承担。根据科斯第二定理,在(市场)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对经济制度运行的效率将产生影响。科斯认为,将外部性内部化的社会成本最小化、最适当的方法,就是通过法律制度界定明确的产权,使权利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市场进行转移与重新组合,从而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但科斯同时强调,在由法律制度调整权利需要成本的现实世界中,我们必须考虑各种社会格局的运行成本,只有产权调整后的产值增长多于它带来的成本时,产权的调整才能有效进行。

就文化产品正外部性而言,文化产品能传播先进的思想,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认同感,文化的正外部性主要是针对于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品而言。具体来说,所谓公共品就是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不会造成其他人的消费减少,因为使用公共品的机会成本为零,所以每个使用公共品的单个人都会尽量少支付,因此公共品的生产就是一种正的外部性。公共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使得政府通过法律界定其私有产权的交易费用过高,非竞争性使得界定私有产权没有形成必要的激励(由于外部性收益过大,导致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外部性收益不能形成充分的内在化激励),而且消费者在消费时总想“搭便车”而导致公共品提供者的生产成本与收益不一致,因此,应由政府提供公共品的资源配置。此处值得一提的是,意识形态具有典型的公共品的特点,属于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形式,它是软性的,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它的投资有着规模经济的性质和很强的外部性,意识形态应该而且只能由政府进行管理。

(3)内部性

许多管制直接对私人交易和合约协议进行干预。市场失灵的另一个原因是内部性问题的产生。内部性是指交易中未加考虑而由交易一方承受的成本或利益,即交易者所经受的但没有在交易条款中说明的交易成本。内部性的存在可能导致交易参与方不能完全分配所产生的净利益,当市场交易因交易成本而无效时,必要的管制手段就会成为政府补救市场失灵的方式而被建立。由于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所产生的交易费用导致了内部性问题的产生:第一,在存在风险的条件下签订意外性合约的成本,即存在不对称信息,如果交易者占有不完全的或不对称的信息,市场机制就不能达到有效的资源配置;第二,当合约者行为不能完全被观察到时所发生的观察或监督成本,即当合约参与者的行为不能被直接观察到时他们就不会服从于谈判并不愿按合同条款进行合作,这将引发“道德风险”问题;第三,交易者收集他人信息和公开自身所占有的信息时发生的成本,即观察代理人特征的成本将导致偏好或技术的不当表示,就会引发所谓的“逆向选择”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政府调整必定要采取直接管制、间接调控与自我调控有机结合的模式,针对问题类型的不同采取最适当的管制方式,如对于不对称信息引起的内部性问题,信息公开管制的建立可能是有效的,管制能使信息标准化而降低消费者的市场搜寻成本,政府通过管制政策对信息公开或合同条款设立一般的规则,然后依赖市场力量使私人信息得以公开等。

nlc202309042102

三、结论

由于文化所具有的双重属性——产业属性与意识形态属性,这使得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中政府与市场定位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且较为复杂: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避免其对文化产业社会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既要发挥政府在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又要避免政府的过度干预而影响市场机制效用的发挥。上述关于市场失灵问题的讨论,目的就在于要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角色定位。由进入壁垒、外部性与内部性所造成的各类市场失灵,理论上为政府与市場的行为边界划定了范围,为政府管制提供了理论基础且具有一定的参照意义。但是我们也需明确,市场失灵只是政府介入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因为政府管制也是需要大量成本的。科斯认为,我们必须考虑各种社会格局的运行成本(不论是市场机制还是政府管理机构)以及转成一种新制度的成本,在设计和选择社会格局时,我们应考虑总的效果。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地从科斯的社会成本理论研究入手,将政府管制与其他选择性方法(如社会力量)的制度成本进行比较,选择出一种相对而言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方法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黄先蓉,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出版发行学研究所所长;郝婷,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2级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2&ZD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 何伟,陈玉雪.市场经济下中国政府定位及其职能取向[J].当代经理 人,2006(03)

② 宇燕,席涛.监管型市场与政府管制——美国政府管制制度演变分析 [J].世界经济,2003(05)

③ 国家统计局.2012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18071亿元 [EB/OL].http://www.stats.gov.cn/tjfx/jdfx/t20130826_402921959. htm

④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 www.ce.cn/xwzx/gnsz/szyw/201311/18/t20131118_1767104.shtml

⑤ 鲁国强.论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J].当代经济管理,2012(01)

参考文献:

[1] 谭庆刚.新制度经济学导论——分析框架与中国实践[M].北京:清华 大学出版社,2011.

[2] 顾玉民.健全现代市场体系[M].重庆出版社,2009.

[3] 胡乐明,刘刚.新制度经济学 [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4] [美]丹尼尔·F·史普博著;余晖,何帆,钱家骏,周维富译.管制与市场 [M].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劳务市场的建设与管理 篇7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的用工机制也正发生着变化, 呈现出用工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就是在国有企业, 也有全民制合同工、聘用制合同工、劳务派遣工等混合用工形式。由于基建单位的工程项目及工程量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 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所以相对灵活的劳务分包和劳务派遣机制比较适合基建行业人力资源变化大的这一特点, 能给企业用工带来灵活性, 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劳务用工现在已经成为电建企业的生力军, 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个庞大的劳务工群体中, 有近30%的人为大学毕业生, 他们主要来自各职业技术学院。这些年大学生劳务用工对公司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有许多优越性,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积极加以引导, 采取激励机制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 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电建企业采用劳务工的必要性及优点

湖南省火电建设公司是一家具有建筑行业总承包一级资质的电力建设企业, 这些年, 公司的发展很快, 实力不断提升, 市场开拓成绩显著, 中标的工程项目创下公司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在公司工程项目顶峰时期, 同时施工的火电、风电、输变电及其他项目接近20个, 年投产发电机组的装机容量达到390万千瓦, 公司投入工程建设的人力资源达到顶峰。工程量的急剧增加, 对公司的人力资源要求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公司原有的人力资源量, 已远不能满足工程施工和管理要求, 这就必须积极开拓人力资源。提升原有老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不断从大专院校补充大学生充实中间技术管理环节, 采用劳务分包都是解决的办法, 但大量使用劳务工已成为适应公司发展形势的一种有效手段。

使用劳务工有如下优点:一是可以降低用人成本费用;二是人事管理便捷、专业, 用人单位可以在业务增加时增加人员, 在工程减少时减少人员, 用人方式十分机动灵活;三是可以为用工单位减少劳动纠纷。

2 湖南省火电建设公司大学生劳务用工状况及管理现状

公司现有员工4251人, 其中全民合同工1447人, 聘用制员工802人, 劳务员工1386人, 劳务工占到近33%的比例, 其中大学生劳务工占了相当大比例。大学生劳务工主要是各大专院校的毕业生, 还有从社会上招聘的大学生。这些劳务人员大多由东方劳务派遣公司和红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管理。他们既有一线施工人员, 也有生产管理人员, 其中一线施工人员是主体。主要分布在公司目前的在建工程, 有平海、惠来等100千瓦机组工程, 也有印度海萨、DVC等国外工程, 有张家口乌登山及内蒙辉腾梁等风电工程, 还有输变电工程及火力发电机组的检修工程等, 项目达24个之多, 分布地域遍及全国各地及国外。用人部门及单位包括公司管理部室、热机与电控等专业公司、输变电与运行维护与检修等二级分公司、多元产业公司等, 其中热机、电控、焊接等专业公司是主要单位。

公司成立了东方劳务派遣公司和红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由这两个劳务派遣公司对公司的劳务人员进行专门管理。公司人力资源部每年都要根据公司的用人计划, 面向各职业技术学院或人才市场招聘劳务员工。这些劳务工被聘用后, 与劳务公司签订为期3的劳动合同。人事上虽划归劳务公司管理, 但实际上他们都是公司的员工。薪酬待遇方面, 大学生劳务工分配到各用人单位后, 经过一年时间的见习期, 考核合格后转正。在见习期间按公司规定拿固定薪水, 转正后拿定额工资, 与正式员工一样, 根据完成工作量的多少取得薪酬, 只是在福利待遇上稍有差别。

3 电建企业劳务用工的主要特点

电建企业属于基建单位, 其工作有其特殊性:工作专业性强, 工作流动性大, 工程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野外作业多, 地域分布广, 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等, 这些特殊性也决定了电建企业劳务用工的主要特点:

(1) 劳务用工规模大。近几年, 公司工程项目多, 高峰时期仅火力发电工程项目就有近20个, 人力资源需求巨大。除了劳务分包之外, 大量使用劳务派遣人员也是主要手段。所以, 劳务用工人数呈快速上升趋势。

(2) 劳务用工专业性要求高。火电工程与送变电工程都是高技术行业, 对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要求较高。许多专业的安装工作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力气活, 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3) 工作岗位分布广。电建工程涵盖土建、主体设备及辅助设备安装、设备调整试验、工程管理、物流及采购、后勤服务等诸多工作岗位。有劳动强度大的一线岗位, 也有劳动强度较小的管理岗位;有技能要求高的重要技术岗位, 还有普通岗位, 等等。

(4) 劳务人员流动性大。一个电力工程的建设期间, 长的2年多一点, 短的半年。还有工程项目之间的临时支援工作等, 这就意味着员工必须在不同地点的项目间频繁调动, 造成员工的工作流动性大。

(5) 劳务派遣人员整体素质较好。相对于其他行业的劳务派遣人员, 电建企业工作的专业性对劳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他们大多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有所从事工作的专业经历。新招聘的劳务人员, 需要有高中及以上的文化程度, 有很多岗位还要有执业资格证书, 如电工证、钳工证、焊工证、仪表安装工证等。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是一个主要的劳务力量。

(6) 劳务人员的稳定性较差。劳务人员群体庞大, 难免有些员工的职业道德和纪律意识存在问题。有的人受经济利益驱动, 只顾眼前利益, 不顾长远发展;有的人觉得电建工作太辛劳, 吃不了这个苦。所以会存在劳务人员离职流失的现象。这些人员的辞职, 给在职劳务人员带来一种效仿效应, 给企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7) 工作环境的安全风险较高, 劳务工的安全管理难度较大。电建企业的工作性质是现场工作环境复杂, 交叉作业多, 高空作业多, 设备起吊作业多, 高电压设备多, 存在很多的危险点, 稍不注意违反安全作业规程就会发生安全事故, 所以对劳务工的安全管理难度较高。

(8) 电建企业的工作劳动强度较大, 大多数劳务工都是在安装工作的一线, 这就决定了劳务工必须付出较大的劳动强度。

4 大学生劳务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劳务用工的出发点就是节约企业成本、增加灵活性和便于管理, 其给企业带来了许多好处, 若能做到企业与个人利益的双赢, 就最为理想了。从企业来说, 当然是朝这个目标去努力的, 但结果可能会与大学生劳务人员的预期产生偏差。所以, 在使用劳务工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影响到这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

(1) 劳务人员的地位较低

大学生劳务人员不属公司的正式编制, 有些正式员工存在观念上偏差, 把他们当临时工对待, 脏活、累活就给他们来做, 在潜意识中看不起劳务工, 认为他们低人一等。正式工在言谈举止中无意识流露的那种优越感, 深深地挫伤了大学生劳务工的自尊心, 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2) 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大多数的大学生劳务工在班组一线, 都是按完成的定额获取薪酬, 多劳多得, 是一种较公平的政策。尽管公司的政策是同工同酬, 但在实际执行起来, 各单位还是有差异。有的单位, 有的正式工工作能力不怎么样, 但他就是要占着组长、主作业等岗位, 对劳务工颐指气使, 月底的工资奖金收入比这些大学生还要高, 大学生劳务人员对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但又无可奈何, 工作积极性下降。

(3) 福利待遇的差别

公司给大学生劳务工都交纳了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还同等享受公司的各种福利待遇, 可以按规定享受探亲假等。但是作为劳务工, 这些大学生与正式员工还是存在一些差别, 有些正式员工具有的他们没有, 过年过节的福利待遇比正式工要少些, 公司正式员工的带薪休假不能享受。相对其他社会行业来说, 电建企业对大学生劳务工的待遇还是不错的, 但与正式员工对比, 他们又产生心理不平衡。

(4) 缺乏归属感, 稳定性较差

大学生劳务工地位上的差别, 待遇上的差别, 工作的短期性质等, 使他们对企业没有归属感, 也就造成他们对企业缺乏忠诚度, 抱着一种干一天拿一天钱的心态, 并不把企业当作“我”的企业来对待, 没有与企业同甘共苦的思想, 抱着随时走人的心态, 稳定性较差。

(5) 职途晋升问题

公司的有关政策规定, 大学生劳务工工作出色同样可以晋升, 可以从作业提升到主作业, 到组长升至班长, 但他们不能走上技术管理岗位及行政管理岗位, 这与私有企业存在差别。晋升途径的限制, 也让有能力的大学生劳务工没有高的追求目标, 特别是对于其中一些本科学历人员, 让他们看不到发展的前景, 致使其缺乏上进动力, 只好一走了之。这是国有企业体制存在的普遍问题。

(6) 对大学生劳务员工的重视程度问题

从公司政策层面来说, 对大学生劳务工是一视同仁的。但是, 下面的个别项目部对待他们的重视程度却有些不足。比如, 去年新来一批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分配到某项目部, 在夏天, 宿舍没有空调, 没有蚊帐, 也没有网络上网, 使这些人觉得不公平, 结果没工作几天就辞职了大半。

5 大学生劳务工的激励机制

对于大学生劳务工使用过程中的问题需要加以重视, 不能让矛盾逐步突出, 否则会影响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进而影响到电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影响构建和谐企业。公司充分认识到了劳务用工的重要性, 采取了许多措施加以解决。通过密切的人文关怀、彰显社会公平、把好进人关、提高待遇、改进晋升途径等, 激发大学生劳务工的职业归属感, 从而发挥劳务派遣方式的最大效益, 实现劳务人员、用人单位的双赢局面。

(1) 加强岗前培训教育、企业文化教育

公司对于大学生劳务人员的岗前培训极为重视, 对于每年从学校招聘进来的大学生, 公司都要对他们进行培训。公司主要领导都要亲自给他们讲课, 讲公司的企业文化、公司的政策、公司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企业的指导方针、构建和谐企业的理念等。让他们对公司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在心理上有安定感。

(2) 把好大学生劳务工招聘关

在招聘的时候, 必须向求职的大学生说清楚公司的实际情况、公司的工作性质与特点、薪资待遇等。我们在审查求职人员个人资信的同时, 也要让他们有考查公司情况的机会;我们在评估其是否适合招聘岗位的时候, 他们也会自我评估是否适合到公司来工作, 做到双向选择。这样就从源头上减少了大学生劳务员工的不稳定因素。

(3) 转变观念, 不把大学生劳务工低人一等看待

公司的决策层面对大学生劳务工与正式员工是同等对待的, 但如前所述, 有些正式员工存在看不起劳务工的错误观念, 因此, 需要向许多戴有色眼镜的正式员工进行宣传教育, 转变他们过去那种正式工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在工作分配上, 要根据个人的工作能力来决定岗位, 正式工也可以受大学生劳务工的领导, 大学生劳务工也可以拿比正式工高的薪水, 从实际上提高他们的地位。

(4) 切实落实公司的劳务用工政策, 在各单位执行时不打折扣。比如说同工同酬, 按做多少工作就取得多少报酬, 在分配时不搞倾斜, 不打折扣。劳务员工付出的劳动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 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5) 树立人性化管理的理念来管理

公司的人性化管理理念是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 以人文关怀为基础, 用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来管人;这是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也是激励劳务人员的重要手段。管理人员要多与劳务人员交流, 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思想动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加强沟通。重视他们的学习权和发展权, 要积极鼓励和组织他们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文化学习, 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并给予优秀者晋升机会。组织他们参加各项活动, 尤其是文体活动。要关心他们的生活, 帮助解决他们工作与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这样可以增加大学生劳务工的归属感, 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6) 落实公司的激励机制, 做到待遇留人

公司的指导思想是打造一支有劳动技能、长期稳定的劳务工队伍, 为此公司研究 (下转第68页) (上接第64页)

出台了相应政策, 采取了激励机制, 做到待遇留人, 稳定队伍。公司为了提高劳务工的工作积极性, 除了同工同酬外, 这两年又出台了一项劳务工转聘用制员工的政策, 每年选取一定数量的优秀劳务工转为聘用制员工。每年在全公司范围内对符合条件的劳务工进行一次理论与技能考试及基层考核, 将两项成绩优秀的员工转为公司的聘用制员工, 这一政策大大提高了大学生劳务工的积极性、稳定性。

(7) 建立一种淘汰机制

公司每年对劳务工都有一次年中及年末考核, 对于那些平时工作表现差、扰乱工作秩序、动摇劳务员工军心、考核不合格的劳务工, 要求他们主动辞职。这既是一种对表现不合格劳务工的惩罚, 也是一种对其他劳务工的激励。只有做到奖励与惩处双管齐下, 才能有效激励他们的积极性。

(8) 进一步完善了劳务工的社会保险及其他福利待遇制度

政策范围的社会保险如医疗、养老、工伤保险等, 公司都切实按规定执行, 逐步提高他们的社会保障程度, 解除他们在生、老、病、死问题上的后顾之忧。在福利待遇上, 让他们与正式员工一样, 享受探亲、实物发放等基本福利待遇, 逐步消除福利上的差别待遇。这都将对大学生劳务工产生极大的激励, 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

(9) 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和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

公司在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比较完善, 作业进一步规范, 安全规程执行比较到位, 对劳务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力度增加, 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强化, 这诸多措施, 确保了现场的安全施工, 使他们有安全感。施工技术水平提高, 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 进一步减轻了他们的劳动强度。生活设施旅馆化, 员工宿舍配空调、电视及洗浴设备等, 为员工提供了一个相对舒适的生活环境, 让他们在工作之余得到良好的休息, 这也是提高工作积极性、稳定队伍的举措。

[责任编辑杜琴]

摘要:介绍了劳务用工现状和大学生劳务工管理模式, 以湖南省火电建设公司为例, 阐述了电建企业劳务用工的特点, 分析了使用大学生劳务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劳务工问题的主要激励机制, 使劳务用工制度健康发展。

劳务市场的建设与管理 篇8

文化市场需要不断强化管理, 这是毫无异议的。文化市场的管理工作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方方面面。各有关部门之间必须齐抓共管, 协同作战。各级文化、公安、工商部门既要根据自己的业务管辖范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又要互相支持, 主动配合, 密切合作, 共同把文化市场管理好。要圆满完成这项任务, 首先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者的廉政建设。

文化市场管理部门是代表政府对文化市场依法进行管理的职能部门。文化市场管理干部能否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者说下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它直接反映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我们必须把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上升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当然, 管理与被管理本身就是一对矛盾, 其中有许多客观因素, 但文化市场管理者的廉政问题是一个重要方面。文化市场的管理是由管理者完成的, 执法是人去执法。如果管理者有法不依, 违法不究, 执法不严, 那么法律就等于虚设, 政令就难以实施。因此, 建设一支思想作风过得硬的廉政执法队伍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干部的廉政意识, 是搞好廉政建设的前提。对文化市场管理干部进行廉洁教育是对关心和爱护, 其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直接关系到文化市场能否沿着健康的轨道繁荣发展。试想每一位管理干部在执法过程中都办人情证, 收人情费, 情在于法, 那么法律的天平就会倾斜。这是小而言之, 叫“打政策擦边球”。个别人甚至对国家的法规政令于不顾, 干脆就是徇私枉法, 使非法经营得以滋长和蔓延, 造成社会上的文化污染。这不仅危害我们已经费尽心血搞起来的事业, 更与党和国家的精神, 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背道而驰。

近几年来, 各地对于如何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干部的廉政建设做出了不少的探索和尝试, 归纳起来, 好的经验大体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应当是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的人, 在任何时候必须同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这就要求我们文化市场管理干部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学习, 学好邓小平理论, 把握社会主义的大方向,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使文化市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 为经济建设服务, 为人民服务。这样就可以避免走偏路, 犯错误。正如江总书记告诫我们:要求别人做到的, 自己首先做到, 禁止别人做的, 自己首先不做。在文化市场管理过程中, 对管理干部进行教育, 通过平时日常的政治学习和每季、半年及全年的总结来约束他们规范化执法, 常提醒, 常批评, 常辅导。

第二, 用制度约束管理干部清正廉洁地。如全省各地不断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等明确规定:不准私自减免管理费, 不准到三厅高消费, 不准开办文化经营项目, 不准动用罚没物品, 收缴来的物品马上入库, 不准一个人执法, 凡是对经营者有勒卡行为的立即严肃处理, 调离管理队伍等等。这些制度有效地约束了管理者的行为, 为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真正贯彻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第三, 整顿管理体制和程序。如实行了干部轮换制度, 即使管理者对文化市场的全局业务比较熟悉, 又有利于执法者的廉政建设。又如实行三联单制度, 规定对年检、换证, 对审批项目, 对处罚、收费、报停, 三个主要环节实行三联单制度, 业务科和主管领导分别签字, 各留一联存档。这样就从管理程序上制约和控制了各自为政的现象, 同时也增加了工作的公开化程度和透明度。

第四, 关心职工疾苦, 树立奉献意识。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管理干部的疾苦, 真正为他们排忧解难, 替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在我们国家还暂时不能实行“高薪养廉”的, 现在只有靠“工薪养廉”, 靠我们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体贴入微的领导艺术来激励起管理干部的奉献精神, 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劳务市场的建设与管理 篇9

农资市场是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而逐步发展并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农业大县、全国重点产粮大县, 梨树县委、县政府对全县农资市场建设、管理工作高度重视, 作为服务三农工作,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长抓不懈。推进了我县农资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1、农资市场初具规模, 正步入市场化正规。

作为农业大县, 梨树县是农业生产资料消费大县, 也是生产销售企业的重要市场。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发展, 农资市场面临着国退民进, 市场主体多元化, 经营形式多样化, 市场竞争激烈化, 市场形势复杂化的趋向, 并逐步实现了经营体制市场化, 管理工作的法制化。梨树县全年生产需要种子1000万公斤, 国家规定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经营属有限放开, 对种子生产经营执行许可证制度。全县共有登记许可种子生产经营企业6家, 外埠种业进入我县市场的8家, 许可委托经营业户136家。上市种子品种:玉米品种57个, 主要大豆品种5个, 蔬菜品种50多个。化肥属国家专营商品, 经营范围限定生产资料公司、供销社, 生产厂家及农村“三站”。县供销社系统现有县以上经营化肥企业8家, 县以下经营户20家, 较大固定销售网点160个。

2、严格管理, 依法运作, 农资市场整顿取得成效。

政府及相关部门是保证。各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农资市场的整治力度。县工商局对全县农资市场进行了专项整治, 成立了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一是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 依法清查主体资格, 规范农资经营渠道。二是强化制度建设, 督促农资经营者建立健全“两帐两票、一卡一书” (进、销贷台帐, 进、销货发票, 农资商品质量信誉卡, 农资商品质量责任书) 制度。三是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四是建立举报投诉处理机制。

3、农资市场商品价格情况。

价格问题是农资市场倍受关注的热点, 也是影响农业生产投入的主要因素。农资市场商品种子、化肥、农膜等价格采取的是市场定价与政府指导价的差价率管理体制, 农用柴油价格目前执行全省统一零售价格。

农资市场建设、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高, 农产品价格徘徊不前, 农业生产投入逐年加大。今年农资涨价已抵消政策补贴的增收部分, 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阻碍农民增收, 影响农业生产。

2、农资市场建设还不很健全, 改革发展时期经济转型中农资市场建设管理上的问题依然是客观事实。随着市场的不断放开, 无证无照经营, 无序竞争, 以次充好, 以假乱真, 哄抬物价现象时有发生。

3、随着经营业户增多, 经营区域扩大, 流动性增强, 监管部门工作量加大, 管理部门队伍建设及监管手段、方式发展滞后。

4、农民面临农资市场的发展、变化, 实力弱、素质低、结合松散、信息不通, 难以适应。只能听经济市场经营者左右。

二、对策

第一, 要加大对农资市场综合治理力度, 增强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农资市场管理涉及许多相关部门, 工商、农业、技术质量监督、物价、公安等部门都具有一定的监管职能, 从不同方面规范市场秩序及经营行为, 保证农资市场的健康发展, 农资市场建设还处于发展时期, 机制的不尽完善, 致使市场还存在一些客观问题。因此, 要加大对农资市场综合治理力度, 形成综合管理, 分工合作, 相互配合的健全的管理机制, 政府要对此强化协调功能,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第二, 加大改革力度, 促进农资市场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农村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农资市场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要重点对农资市场的经营主体, 进行引导和监管, 严把市场准入关, 严守违法经营关, 严控经营主体资格关, 严肃信用评价关。使进入市场的每一个业户入市合格, 经营合法, 不变质, 不遗漏。坚持消灭无证、无固定地点、无长期经营行为的“三无”黑市游击队, 净化农资市场达到无死角。

第三, 坚持管理依法执政, 促进业户守法经营。要逐步确立对农资市场管理的法制化和制度化, 坚决避免监管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不要因人、因事、因形势变化忽冷忽热, 不要因业户、因地区、因季节不同松紧有别。做到管理和服务一视同仁, 一如既往, 一切依法办事。同时, 要坚持对经营业户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 积极促进经营业户守法诚信, 坚决对违法业户予以暴光, 发挥警示作用。

煤炭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建设探讨 篇10

从宏观政策看, 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列入“十三五规划”的任务目标, 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 将成为“十三五”期间煤炭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煤炭需求增速放缓将成为一种常态。从市场竞争看, 市场需求进一步走弱, 煤炭销售压力增大, 为了维持销量只好继续降价或加大优惠力度, 煤炭企业资金链日益紧张, 财务负担持续增加, 资产负债率持续提高, 煤炭行业企业整体亏损率达到90%以上, 经营压力巨大。从管理体制看, 传统煤炭企业中国有企业占比较大, 管理层级较多、体制机制僵化、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淡薄、职责不清、效率低下、内生动力不足等弊端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经营压力。

二、内部市场化管理的概念

所谓内部市场化管理就是以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价值链理论为指导, 以成果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为基础, 以各个市场主体为价值考核点, 将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充分引入考核过程, 将市场机制引入企业管理, 对生产经营管理进行业务流程再造, 模拟模式市场运作进行企业内各项考核管理, 通过各类主体之间的内部价格计算, 将传统各主体间的行政协调关系变为价值结算与行政协调相结合的各类服务供需关系, 实现企业开源降耗与增收节支的一种全新管控方式。

三、内部市场化管理原则

1.制度化标准化管理原则

企业依据市场化管理制度, 规范进行各级市场主体运作, 各主体间要责权利相统一、实现公平公正交易。企业重新梳理管理流程, 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衔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实现管理上的有序高效、技术上的相互衔接、内部交易的有据可依和信息传递的准确快速。

2.市场机制运作原则

企业要按照逐级核算、考核到基层的方法, 公司内部市场考核管理单位负责各生产单位、机关科室的核算, 各市场主体要根据所完成工作量和内部价格准确核算内部结算收支、岗位收入, 逐步实现“日清日结、班清班结、及时公开”。运用市场机制调控交易双方的经济往来关系, 由买卖双方、服务参与各方、连续工序之间相互考核结算, 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3.强化管理及支撑体系原则

内部市场化管理就是将真实市场的各项要素及企业相关管理规程以市场化结算的方式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这对企业的管理体系与支撑体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企业必须要建立价格管理体系、定额管理体系、计量管理体系、结算管理体系等管理体系;必须要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全面对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全面业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全面信息化管理等支撑体系。

4.持续管理提升原则

企业要通过内部市场化管理工作推进基层单位考核由“单一静态预算”向“动态与静态预算相结合”转变;管理模式由“自上而下管理者推动”向“市场机制自发推动”转变;单位工资指标由“下拨总额”向“结算收入”转变;个人收入由“靠班靠点”向“市场结算”转变;职工思想理念由“单位发工资”向“自己挣工资”转变。

四、内部市场化管理的主要作用

1.提高劳动效率

通过价格结算决定收入高低。使价值创造在薪酬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 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变“企业发工资”为“个人挣工资”, 从而提高劳动效率。

2.促进员工流动

各市场主体完全按照结算成果最大化原则和生产经营实际需要自行优化劳动组织。有用工需求时到各单位劳动市场自行选聘服务员工, 出现职工冗余时自行竞争上岗, 优胜劣汰。下岗、上岗不再是单位的行政命令, 而是完全按照内部市场需求决定, 各类人员充分实现市场性流动。

3.降低生产成本

实际发生的修理、材料等支出项目多, 结算工资将变少;实际发生的修理、材料等支出少, 结算工资将增多。使“省钱比挣钱更容易”“节支就是增加收入”的理念落实到各级市场主体, 促使其采取尽可能的措施厉行节约, 努力减少费用支出, 促进生产成本不断降低。

4.转变服务方式

各单位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后, 企业权属各类辅助性单位、后勤类单位、服务类单位将变成有偿服务结算。以上性质单位为了提高结算收入, 必将严格按照服务约定要求, 主动为各个业主单位及企业职工做好服务工作, 具备富裕能力的单位将积极主动对接外部市场, 进行社会化创收, 充分推动内部服务性质单位实现多元化发展, 促进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5.推动科研水平提高

企业根据内部市场化管理的需求, 通过推行科研技术部门及科研人员对各项可行性科技项目进行分解、承包, 定期对各类科研项目的成果、进度进行综合评估, 根据所完成项目所能创造的经济效益进行内部结算, 对不能按期完成科研项目的根据协议要求进行扣罚, 将有效调动科研部门与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推动科研项目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五、内部市场化管理成功案例

1.新矿集团华丰煤矿

1993年, 华丰煤矿运用价值链分析法, 把市场机制引入煤炭生产环节。2001年, 华丰煤矿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命名为“全国煤炭行业推行内部市场化改革示范企业”。2002年, “华丰煤矿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荣获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即使在煤炭行业形势最为严峻的1998年-2000年, 华丰煤矿仍然实现利润3373万元、2328万元、3058万元, 内部市场化管理使百年矿井焕发生机。

2.海尔集团

人单合一双赢市场化管理模式, 该模式的本质是职工可以根据市场变化自行决策具体工作, 职工完全按照为用户创造的价值决定收入的高低, 实现了员工由被动到自主管理的转变。被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教授团评为:“是一种治理模式的创新, 它粉碎传统的创新, 是一场雄心勃勃的革命!”

摘要:目前随着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不断深入, 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造成煤炭需求持续低迷, 供求矛盾不断激化, 煤炭行业企业由“黄金十年”迅速过渡到经济寒冬, 行业大面积亏损, 经营管理形势严峻。由于煤炭行业特殊行业性质, 绝大部分煤炭企业均为国有企业, 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无法应对迅速转变的市场变化。内部市场化管理是新型企业管理方式, 通过对市场压力的传导, 将经营管理的全要素体现在职工收入结算中, 努力实现变“企业发工资”为“个人挣工资”, 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挑战。

关键词:能源消费结构,经营管理,提供劳动生产率

参考文献

劳务市场的建设与管理 篇11

【关键词】 建设工程劳务分包合同管理风险防范

随着中国的入世,我国建设行业的发展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驻中国,他们凭借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技术给我国的建设工程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国内建设工程企业要想提升自身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必须提高劳务分包合同管理的水平。但在现实生活中,劳务分包合同的管理存在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设工程企业的健康发展。对管理劳务分包合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1. 建设工程劳务分包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1.1劳务分包合同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很多建设项目在施工之前,不太注重对劳务分包合同的监督管理,缺乏一整套严密的合同监督管理制度。对于劳务分包合同的签订与执行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没有体现出劳务分包合同监督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与法制性。劳务分包合同的授权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流程不明确。有些劳务分包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对于一些应该执行的手续不能够及时地执行,管理部门缺乏相关的审查与评估。一些建设单位在遇到一些劳务分包合同的时候,没有余力进行监督与管理,就将监督管理的责任委托给有关监理企业。但当前这些监理企业的设置往往是不规范的,对于劳务分包合同的监督管理的力量是不足的,无法肩负监理劳务分包合同的责任。另外,有些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过分地重视财务预算管理与媒体公关,比较轻视对劳务分包合同的监督与管理,导致劳务分包合同管理风险的发生。

1.2劳务分包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法律意识比较薄弱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劳务分包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的法律意识比较单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劳务分包合同内的文字措辞相对不严谨,合同中的条款不完整,不利于合同的执行与监督;二是双方当事人对有关劳务分包合同的法律法规相当陌生,缺乏正确的认识;三是劳务分包合同中的一部分条款有失公正;四是劳务分包合同中的一些条款在可以变更的地方没有得到有效地变更;五是一些工程的承包商不想自己担责任,就利用其他建设承包商签订的合同来套用当前劳务分包合同规定,形成合同风险。

1.3劳务分包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低

劳务分包合同由于所涉及的法律条文比较多,专业面比较广,作为劳务分包合同管理人员来说,需要丰富的法律知识与专业知识来支撑。但目前很多劳务分包合同的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扎实,也缺乏相关知识的培训,只是简单地把合同管理看成是一种日常管理工作,没有意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劳务分包合同管理的风险。

2. 防范管理劳务分包合同风险的方法

2.1健全劳务分包合同的监督管理机制

国家相关部门依据劳务分包合同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合同的监督管理机制。首先要设置专门的劳务分包合同管理部门,设置专门的岗位与专业人员对合同进行实时的监督与管理;其次要制定严格的劳务分包合同监督管理制度与规定,并制定严格的处罚制度,对于违反有关规定的合同双方当事人要给予严厉地处罚,规范他们的工程建设行为,从而达到降低合同风险的目标。

2.2规避劳务分包中的转包风险

建筑工程当遇到转包情况时,承包全部工程的转包人要把任务转给转承包人,这其中有工程任务的经济责任、劳务作业责任以及合同管理责任。而劳务分包的情况是劳务作业的发包人把工程的劳务作业分包给作业承包人。要想防止劳务分包合同被认定是转包合同,需要注意以下内容:首先要明确好既定的承包人对承包工程要承担项目管理机构派出的义务。项目管理机构要具有匹配承包工程规模、复杂技术的技术管理人员以及经济管理人员。这些技术负责人、工程项目负责人、质量管理人、财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等需要和本单位签订过合法聘用合同,并且是本单位的人员。合同要明确出约定承包人需要对工程施工承担组织管理、工作协调、施工方案制定、质量检查责任等相关的合同义务,此外约定的承包人还需要提供设备、施工大型机具等义务,这些施工设备、施工大型机具要属于合同承包人自有或者是合同承包人租赁的,租赁施工设备、施工大型机具的人员不能是劳务分包人。

2.3规避劳务分包工程分包风险

要想防止劳务分包合同误认为是工程分包合同,需要做的以下内容。首先是劳务分包合同有工程劳务的标的,劳务分包只能用在工程用工上,合同任务还有有劳务属性。合同的任务要按照规定资质的企业范围或业主应许的类型进行归类,这其中劳务内容要通过劳务工作量的状态表现出现。其次还要注意劳务分包合同里的工程单价要和劳务活动对应,结算依据是工费和工天。约定承包人的管理义务以及技术指导义务要进行明确,劳务分包方没有工程技术管理以及工程管理的义务。劳务队伍不能自行组织工程项目的质量检验以及试验检测。承包人通过合同承诺的施工设备、施工大型机具要由承包人所有或者是承包人租赁,租赁施工设备、施工大型机具的人员也不能是劳务分包人。

2.4强化专业知识的培训,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素质

要提升劳务分包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就要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首先,企业在招聘合同管理人员之前,要制定相关的招聘规则与要求,在新员工入职之前,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意识与素质;其次,企业要对合同管理人员定期进行专业知识与时事信息的培训,提高他们辨别违法行为的能力与水平;三是企业可以在本企业内部实行岗位竞聘制,对于企业内部的优秀员工,要给予充分的信任,选择他们担当合同管理人员;四是要将劳务分包合同管理各方面的责任与义务进行划分,明确每一个合同管理人员责任范围,对于工作积极认真的人员,要给予适当的奖励,提升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结语:

在二十一世纪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加强对劳务分包合同的管理对促进建设工程单位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劳务分包合同的管理不再是企業管理中的一个简单的问题,它已经演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风险管理问题。对于工程合同管理中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细致地研究,找出产生风险的原因并提出正确的解决措施,是当前建设工程单位必须面临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刘文高.建筑企业劳务分包管理研究[J].建筑经济,2008(03).

[2] 封金财,王炳生.施工企业劳务分包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08(04).

[3] 温冉,佘立中,杨锋杰.基于CCPM技术的大型集群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实证分析[J].建筑经济,2008(S1).

[4] 段培鹤.施工企业劳务分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09(07).

[5] 陈良华,吴大勤.建筑施工企业承建工程项目“游说行为”双向效应研究--基于信息租金理论(information rent theory)的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

劳务市场的建设与管理 篇12

近几年来,山东电建二公司积极实施“国际优先”战略,海外工程足迹遍布非洲、西亚、东南亚、南亚等国家,先后完成了苏丹吉利、沙特PP8 与PP10、孟加拉西莱特、印度尼西亚龙湾等项目。在海外项目实施中,该公司推进本土化战略,加强与当地社会的文化融合,为项目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成就了多项精品工程,赢得了丰厚的市场份额,打响了“中国电建”品牌。

电力建设企业承接海外项目,会面临着比国内项目复杂多变的风险和难题。结合工作经验,本文将对这些风险和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对国内电建企业同人们有所启发,规避相关风险,拓宽扩大电建国际市场,做大电力建设的海外市场。

1 电建企业海外市场开发的难点分析

1.1 资金方面存在的难点

近几年来,电力建设项目的投资越来越大,需要的资金量也越来越大。现在在很多海外国家,由于施工建设市场的竞争,电力建设项目前期往往需要施工方垫资建设,因此需要的项目资金特别是流动资金巨大。一些电力建设施工企业由于自身发展薄弱,企业自有资金少,很难满足承包大型国际项目流动资金的需要。此外,我国的出口信贷利率比一些发达国家的贷款利率高、还款期短等,这些政策上的短板也直接影响了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带资承包国际工程项目。

1.2 品牌影响力方面的难点

在国际电建承包市场上,施工企业的品牌对海外市场的开发影响巨大。目前我国的电力建设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虽然近几年来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特别是一些欧美国家来比较,还存在很大差距。近年来,我国一些电力施工企业纷纷走出去,相继完成了一大批的海外电力建设施工项目,但这些项目多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国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电力建设施工市场中,轻视中国企业总体实力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1.3 技术和管理人才方面的难点

国际化综合型人才的缺乏,直接影响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对海外市场的开发。语言不通也是一大障碍。目前,我国电建企业的技术、管理等人员多为工科院校毕业生或从工程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老员工,他们的外语水平很差,外语沟通能力不佳,不能满足国外项目的语言需要。而懂外语的人则多为外语专业人才,他们对电力建设的技术、管理等知识严重欠缺。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等因素,复合型人才严重缺失,成为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开发海外市场的一大短板。

1.4 国内承包商不良竞争方面的难点

目前由于国内电力建设施工市场的竞争激烈,导致大多数电力施工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国内的绝大多数电建施工承包商都各自为政,各顾各的市场,不能抱团作战。更有甚者,一些企业在电力建设海外市场中“内战外打”,采取恶性价格竞争等不正当的手段争取中标工程,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我国电建企业的整体国际形象,导致两败俱伤。

2 海外电力建设市场的开拓策略

2.1 加强全球化观念

电力建设企业要善于抓住机会,迎接挑战,制订全面的海外市场开拓计划。参与到海外工程建设市场的竞争中,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电力建设企业要加强参与力度,建立全球化的观念,解放思想,大胆作为。

2.2 建立大型的电力建设施工集团企业

国内电力建设企业要强基固本,发展壮大,建立强大的企业集团,才能增强自身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国内电建企业要抱团作战,减少过分竞争和无序竞争。

2.3 加强国际化人才的培育

要注重培养大量具有高素质、综合型的专业人才。要联合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以及科研单位,共同培养熟悉外语、熟悉国际法律法规及国际施工相关标准要求和及市场规范等知识的综合性人才。还需要培育一批具备高水准的管理能力、专业能力、公关能力以及适应市场和社会变化的人才。除了自己培养外,要面向社会广泛招揽人才。对人才要招进来、留得住。这样就需要提高人才的待遇,薪金留人、感情留人、机制留人、文化留人相结合,管理好人才。

2.4 提升承包项目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在进行海外项目施工时,施工企业一直都是产业链的最末端。所以,电力施工企业要善于提升承包项目的技术水平,进行相应的行业结构组合和资源调整,把设计、施工等方面融合到一起,建立区域性集团,增强国际EPC工程项目的能力。此外,还要健全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

3 结语

上一篇:动态匹配/调整下一篇:数字中频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