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合并

2024-07-01

脑肿瘤合并(通用10篇)

脑肿瘤合并 篇1

目前, 随着影像学检查的不断发展, 临床上开始广泛应用头颅MRT CT, 这就对脑肿瘤合并脑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最大程度的改善。然而, 一些症状不典型以及体征不明显的病例依然很容易被漏诊和误诊, 其中有不少脑肿瘤合并脑血管畸形患者的发病症状和脑血管病的症状相似[1]。为了分析与研究脑肿瘤合并脑血管畸形的临床特点, 该研究选取了该院于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46例脑肿瘤合并脑血管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来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脑肿瘤合并脑血管畸形患者46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3例, 男性18例, 女性5例, 年龄在30~50之间, 平均年龄为 (32.5±2.3) 岁, 病程在3周~8个月之间, 平均病程为3个月, 其中, 有14例患者出现头昏和头疼, 出现肢体抽搐、言语困难、视物模糊以及肌体无力的各有2例。10例患者全部漏诊脑血管畸形, 5例诊断胶质瘤, 8例诊断脑出血或胶质瘤卒中, 脑血管畸形均没有考虑;对照组男性为19例, 女性为4例, 年龄在25~68岁之间, 平均年龄在 (31.2±2.5) 岁, 病程在6周~4年之间, 平均病程为13个月。其中, 有10例出现头痛, 2例出现恶心呕吐, 3例出现一侧肢体无力, 4例出现肢体抽搐, 2例听力丧失, 2例视力下降。有18例漏诊。23例在诊断当中发现有肿瘤, 只有10例在确诊之前先发现脑血管畸形。

1.2 病变出现部位

观察组的23例患者当中, 病变的部位均发生在双侧额叶、左右两侧的颞叶以及右侧顶叶的后下部等同一部位, 三个部位同时出现的有19例患者, 三个部位先后出现的有4例患者;在对照组的23例患者当中, 有15例患者的病变出现在大脑半球, 4例患者的病变位于脑桥小脑角, 2例位于脑室, 有2例分别位于鞍区与小脑当中。在同一部位出现的有19例, 在不同部位出现的有5例。

1.3 影像学检查

观察组有3例在手术之前通过CT检查确诊为胶质瘤。运用MRI进行检查的有20例, 诊断为胶质瘤的有18例, 脑出血的有2例。另外, 通过CT或者MRI检查都没有提示发现有脑血管畸形, 没有使用脑血管造影来进行检查;对照组例行进行CT检查的有16例, 8例诊断为颅内肿瘤, 1例脑出血, 7例颅内占位。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运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漏诊情况

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出现了漏诊情况, 在漏诊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治疗与预后

观察组23例患者都通过同一切口手术把肿瘤与血管畸形进行了切除, 19例在治疗当中共同发现并切除了两种病变, 其它5例在第一次手术当中只发现了胶质瘤, 在治疗之后2个月出现脑出血情况, 在进行第二次治疗的时候才发现血管畸形;对照组23例患者中22例进行常规治疗, 2例在治疗当中发生大出血, 4例遗留听力丧失, 1例肢体偏瘫, 其余的均恢复良好。

3 讨论

在临床当中, 脑肿瘤合并脑血管畸形病比较罕见, 这两种病实质上是一个整体, 而不是平常所说的两种病[2]。从该院所收治4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看, 脑肿瘤合并与脑血管畸形的情况是真实存在的, 而不是单一的两种疾病。

在该研究当中, 以男性出现脑肿瘤合并脑血管畸形的居多, 其年龄多在33.5岁左右, 病变的部位多发生在颅内的各个区域, 以大脑半球居多。脑肿瘤合并和脑血管畸形这两种病变可以同时出现, 也可以先后出现, 可以在同一个部位也可以在不同的或者相邻的部位出现。通过CT以及MRI检查可以准确定位两种病变在颅内的占位性, 然而却不易发现同时存在的血管畸形, 这也是容易出现漏诊的原因[3]。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当中, 很少同时发现脑肿瘤合并脑血管畸形。据相关研究表明[4], 运用脑血管造影可以发现血管性病灶, 而对于肿瘤的发现却是无意中的。随着现代临床上广泛运用CT以及MRI技术, 通常是先把肿瘤发现, 接着在确诊之前的血管造影或者手术之后的病理检查当中才把畸形血管探寻出来。肿瘤的病理有许多类型, 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胶质瘤, 脑膜瘤占到22.2%、听神经瘤占到11.1%, 这和颅内每一种类型的肿瘤比例相比较来说,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在脑血管畸形当中, 脑动脉畸形占到96.3%, 其次为海绵状血管瘤, 其占到3.7%[5]。该院所收治的46例患者均做了手术。在治疗当中, 要尽可能在同一切口同时把两种病变给切除掉, 然而, 如果两种病变出现部位不相同, 可以分期进行治疗, 在治疗当中要优先处理危害较大的病变, 在治疗前期对血管畸形的确诊度很大程度的影响着手术的成功率, 基于此, 在治疗当中发现了病变情况以及影像学的不同表现就要考虑是否可能出现了合并血管畸形[6]。

终上, 脑肿瘤合并脑血管畸形两者的共存是一定的偶然性质, 因为两者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 发生的部位、发生的方式以及发生的群体多种多样。在肿瘤的生长当中虽然伴有许多血管生成, 然而并不具有血管畸形的特征。两者在临床上的特点是互相促进的。

参考文献

[1]张振铎.全脑血管造影术119例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 15 (3) :76-77.

[2]张银星, 潘晓霞.32例脑肿瘤手术的麻醉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35) :73-74.

[3]詹志勇.64排螺旋CT在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疗, 2012, 31 (17) :167.

[4]白如玉.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液体栓塞材料的特点[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 12 (27) :5321-5324.

[5]江普查, 马超, 陈新军, 等.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8, 13 (4) :234-235.

[6]宁显宾, 赵长福, 罗祺, 等.应用Onyx18胶治疗脑动静脉畸形14例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 27 (6) :556-557.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临床诊治研究 篇2

【关键词】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临床诊治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发病率较低,但是会危及母婴的安全,因而其诊断及治疗方法具有特殊性[1]。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诊断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64例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为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证据。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64例,年龄分布为22~37岁,平均年龄为(27.35±3.65)岁,其中包括34例左侧卵巢肿瘤,24例右侧卵巢肿瘤和6例双侧卵巢肿瘤。对患者行病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研究中共计有60例良性肿瘤,其中包括34例卵巢成熟性畸胎瘤,10例浆液性囊腺瘤,8例黏液性囊腺瘤,4例浆液性囊腺纤维瘤,2例硬化性间质瘤和2例混合上皮性囊腺瘤;4例恶性肿瘤,包括2例浆液性囊腺癌,2例未成熟畸胎瘤。其中,16例患者于孕前诊断发现囊肿,16例患者于产检时发现,32例患者于术中确诊。

1.2 方法 对输卵管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2例患者行腹腔镜切除术联合囊肿剥除;对早孕合并卵巢肿瘤的2例患者行腹腔镜囊肿剥除联合人工流产;对孕中期的2例患者实施开服小切口囊肿剥除术,并进行保胎护理,足月分娩;对卵巢未成熟畸胎瘤2例患者在孕中期26周实施左附件切除联合大网膜切除,并进行保胎治疗,足月分娩。其余56例患者行足月剖宫产联合卵巢肿瘤治疗手术,其中对浆液性囊腺癌的2例患者在剖宫产后实施子宫清扫术,病理切片确诊为Ⅰa期卵巢癌,术后对患者进行紫彬醇联合卡帕治疗。

2 结果

64例患者的临床诊治结果见表1,由表中数据可知,本次研究中,妊娠合并良性肿瘤患者60例,妊娠合并惡性肿瘤患者4例,其中良性肿瘤中,发生率最高的为成熟畸胎瘤(56.25%),其次为浆液性囊腺瘤(15.62%)和黏液性囊腺瘤(12.50%);其中良性肿瘤患者大部分均在行囊肿剥除术后,足月正常分娩。

3 讨论

相关资料表明,随着临床上B超检查和孕期保健的广泛开展,近年来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研究表明,在相关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检查结果中,绝大部分患者为成熟畸胎瘤,其次为子宫内膜样囊肿及黏液性囊腺瘤等,同时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临床诊断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主要手段为B超检查、早期妇科检查、手术探查和产后常规检查[3]。由于该类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多因腹胀、腹痛就诊,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多为孕早期及孕中期时检查发现,其中孕晚期发现较少,主要是由于妊娠5个月后,子宫明显增大,卵巢肿瘤无法经由妇科检查明确观察到,或肿瘤被子宫遮挡导致检测率降低。

临床治疗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时,应按照肿瘤的性质和妊娠的时间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肿瘤体积较大,对子宫造成明显刺激或压迫者,建议在妊娠18周左右实施探查术,进行肿瘤切除或囊肿剥除手术。本次研究中,2例成熟型畸胎瘤和2例未成熟性畸胎瘤患者于妊娠16周后进行手术,术后保胎至足月分娩,其余56例患者行足月剖宫产联合卵巢肿瘤治疗手术。本次研究认为,对于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若肿瘤尺寸在5cm以下,且未发生破裂或瘤蒂扭转等恶性并发症,在排除恶性肿瘤的情况下,应尽量保证产妇自然分娩,于产后进行肿瘤切除手术。对于发生肿瘤破裂或瘤蒂扭转的患者,无论发现时间为孕早期或孕中期,应立即实施手术。目前,对于妊娠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尚无明确的处理方案,一般建议对母体及胎儿的安全做到尽量保全。本次研究中,2例合并未成熟性畸胎瘤患者行足月剖宫产联合卵巢肿瘤治疗手术,产妇顺利分娩健康胎儿,2例合并浆液性囊腺癌患者行剖宫产合并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行常规化疗,且患者状态良好,无复发迹象。

综上所述,对于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产妇,绝大部分为合并良性肿瘤,其中以合并成熟型畸胎瘤比例最高,在对肿瘤的性质及规格确诊后,应视肿瘤情况及产妇要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于合并良性肿瘤患者,未发生恶性并发症,且肿瘤直径较小时,建议足月分娩后再行治疗,对于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则视患者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治疗。

参考文献

[1]曲皖君,张婉莹,周颖等.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112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48(6):711-713.

[2]杨丽华.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蒂扭转40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 21(1):178-179.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诊治 篇3

1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临床特点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发生率在0.13‰~12.3‰。患者多无临床症状, 据统计因腹痛、腹胀就诊者分别占31%和15%, 剖宫产发现者占4%, 50%患者在产前检查时发现卵巢肿瘤。妊娠早期卵巢肿瘤容易嵌入盆腔, 引起流产。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大, 子宫体积增大, 位置改变, 肿瘤随子宫进入腹腔, 活动的空间增大后更容易发生肿瘤蒂扭转、破裂和感染。妊娠晚期如肿瘤较大, 可能导致胎位异常, 分娩可能造成肿瘤破裂。按肿瘤类型划分, 功能性肿瘤是妊娠期间较常见的肿瘤, 如卵泡囊肿、黄体囊肿, 其他较常见的良性肿瘤按发病率高低有成熟性畸胎瘤、浆液性囊腺瘤、卵巢冠囊肿、粘液性囊腺瘤和巧克力囊肿;交界性肿瘤占恶性肿瘤的21.7%;恶性肿瘤仅占2%~3%, 最常见的是未成熟畸胎瘤和无性细胞瘤。恶性肿瘤早期无明显症状, 一旦有症状大多数已属于晚期。最常见的症状有腹痛、腹胀、阴道流血等。

2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诊断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大多数妊娠前已出现卵巢肿瘤了, 因孕前无体检所以并未发现, 妊娠后容易与功能性卵巢肿瘤相混淆, 功能性肿瘤特点:直径小于6cm, 单囊, 单侧, 妊娠16周前多自行消退, 通过B超动态监测可辨别。良性肿瘤超声特点多为壁薄、单房、囊壁内无乳头, 无分隔。恶性肿瘤多为直径>6cm、双侧、实性结构、囊内有>6mm乳头、乳头突起中可探及血流, 伴腹水, 持续至妊娠16周后, 增长速度>0.35cm/周。核磁共振对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强, 可探及直径>10mm的淋巴结。CA125特异度较差, 生理情况 (妊娠、月经、化疗、放疗后) 和非恶性疾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良性肿瘤、子宫肌瘤) 都会导致CA125增高, 部分生殖细胞肿瘤如未成熟畸胎瘤内含内胚窦成分可有甲胎蛋白 (AFP) 升高, 乳酸脱氢酶 (LDH) 是无性细胞瘤的标志物, 部分卵巢癌细胞有癌胚抗原 (CEA) 升高。LDH和CEA不受妊娠影响。

3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治疗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以良性为主, 影像学检查未提示恶性可进行动态观察, 期待过程中不良妊娠结局主要与卵巢肿瘤的扭转、破裂和出血有关。对于孕中期手术患者与急腹症手术患者的比较分析中, 孕中期患者手术的足月率明显升高, 提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可在孕中期行手术治疗, 此时期胎盘取代黄体功能, 子宫敏感性降低, 胎儿丢失率降低, 此时胎儿已完成主要器官的发育, 可避免胎围手术期药物导致的畸形, 而且子宫大小适宜, 有利于手术操作[1]。良性肿瘤可行单纯肿瘤剥除术。当然卵巢肿瘤蒂扭转时出现卵巢坏死, 考虑扭转部位已形成血栓时可行患侧附件切除术。对于交界性卵巢肿瘤可采用保守手术, 行患侧附件切除、腹水细胞学检查和腹膜活检。手术过程中注意保持肿瘤包膜的完整性。双侧卵巢肿瘤或患者仅有单侧卵巢时可行卵巢肿瘤剔除术。虽复发率高, 但复发后多仍为交界性肿瘤可在此手术, 不会对预后造成不良影响。对于上皮性卵巢癌基本上与非妊娠状态一致。对于I期上皮性卵巢癌, 可行双侧或单侧附件切除、腹水检查、多点腹膜活检的基础上继续妊娠。根据病理结果在妊娠期或产后进行化疗。如果在妊娠24周内诊断上皮性卵巢癌II-III期, 则不建议继续妊娠, 尽快行分期手术或细胞减灭术。铂类是治疗卵巢癌的主要药物, 妊娠妇女接受卡铂化疗后均未发生新生儿畸形及严重并发症, 而接受顺铂化疗后新生儿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但仍无法确认妊娠期使用卡铂的安全性。紫杉醇目前应用较少, 由于病例数少, 随访时间有限, 也无法评估紫杉醇的安全性。对于孕期化疗的孕妇建议在化疗结束2周后终止妊娠, 此时期患者及胎儿的骨髓抑制得以缓解。妊娠不影响卵巢癌患者的预后,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1-79.31%, 高于一般卵巢癌患者。对于胎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有必要的, 肿瘤最易侵犯的部位就是绒毛间隙, 它可以通过血液向胎儿转移, 肿瘤侵犯胎儿时, 新生儿属于高危人群, 需进行2年的严密随访。

摘要: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目前临床上并不少见, 及时的诊断并进行合理治疗是临床医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妊娠,卵巢肿瘤,诊治

参考文献

脑肿瘤合并 篇4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肿瘤危害症;严重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6.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722-01

严重感染是肿瘤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护理人员作为治疗护理方案的主要执行性和参与者,在肿瘤危重症患者出现严重感染症状初期的护理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文章对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本科收治的53例ICU肿瘤重症患者严重感染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及护理效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结果

1.1 一般资料:将该院在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53例ICU肿瘤危重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调查对象,将肿瘤侵润范围较大或已经转移,无法进行根治性切除的患者,以及身体状况太差或者本身患有严重心肺疾病,耐受性较差患者排除,确保53例肿瘤患者都符合严重感染的相关标准。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的年龄在38~89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5±5.3)岁;重症肺炎患者26例、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患者20

例、肺气肿患者7例。

1.2 治疗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后,53例ICU肿瘤危重症患者中25例患者出院,15例患者由于多种原因抢救无效死亡,13例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缓解,转回了原普通病房接受相关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28 d。

2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2.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对53例肿瘤危重症患者出现严重感染的原因进行诊断。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时刻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等进行观察和测定,并做好相应的数据记录。

2.2 用药护理 遵医嘱按时准确用药。实时的观察和询问患者的具体感受,是否出现了不良反应等,结合患者的相关反馈对输液的速度和间隔时间进行调节,确保有效的血药浓度,保证用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3 早期护理和呼吸道护理 清醒患者要鼓励咳痰。对于昏睡状态,意识并清醒,无法有意识的进行咳嗽的患者,必须做好肺部护理,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4 导管护理 患者入住ICU期间因为治疗需要,会置入各种导管,如胃管、導尿管、气管插管等。因此护士必须妥善固定各种管路,防止滑脱。

2.5眼部护理 对有眼部感染的患者,护士要按医嘱及时准确的为患者滴眼药,以便保持患者眼部的湿润度。

2.6 心理护理 由于肿瘤治疗的时间较长,治疗费用较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患者有极大的心理负担,患者和患者家属难免都会出现消极心理,护理人员要及时进行疏导,确保患者能够主动的接受治疗和配合治疗。

3 讨论

在肿瘤危重症患者中,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任何微生物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严重感染,据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严重感染的发病几率通常在45%~60%之间,是引发患者出现发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一定要加强护士的职业素养和护理技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加强对严重感染患者的监测与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护理服务,有效改善和缓解肿瘤危重症患者严重感染的症状。

参考文献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42例临床体会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5月~2013年5月间在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诊断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孕产妇42例, 年龄在20~39岁区间的患者。其中初产妇39例, 经产妇3例。患者平均年龄25.6±3.1岁。

1.2 肿瘤发生部位及大小肿瘤发生部位

右侧2 9例, 左侧1 1例, 双侧2例。肿瘤直径大小3~19cm。

2 结果

2.1 病理类型

42例患者中, 卵巢良性肿瘤占41例 (97.62%) , 以生殖细胞肿瘤来源为主, 包括卵巢畸胎瘤31例 (73.8%) , 其次是卵巢浆液性囊腺瘤4例 (9.5%) 和子宫内膜异位囊肿6例 (14.3%) ;1例卵巢透明细胞癌 (2.4%) 为卵巢非良性肿瘤。

2.2 诊断方法及肿瘤处理方式

孕前超声波检查已明确诊断的2例;产前常规超声波检查发现4例;有4例患者因急性腹痛入院, 超声诊断为卵巢囊肿蒂扭转。其中2例患者, 因腹痛程度较轻, 在B超引导下行囊肿穿刺术, 以后进行常规B超监测, 直至附件区包块消失, 至足月妊娠。另外2名患者, 因住院期间腹痛加剧行急诊手术治疗, 并根据卵巢是否坏死确定手术范围, 1例患者行肿瘤剥除术, 另1例患者进行了患侧附件切除术, 术后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保胎治疗。其余32例患者卵巢肿瘤是在剖宫产手术中首次发现, 并行卵巢肿瘤剥除术。

2.3 妊娠结局

足月产38例, 占总数的90.5%, 早产4例, 占总数的9.5%。

3 讨论

临床上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并不少见, 在过去通常是在产科检查时偶然发现, 或因行剖宫产, 肿瘤蒂扭转、破裂发生急腹症行急诊手术而确诊。近年来, 超声技术在产前检查中广泛应用, 可以使更多的患者在妊娠期间明确诊断。对于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发病率, 曾有文献[1]报道约占妊娠妇女的0.08%至0.90%, 而这些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患者, 其良性肿瘤占大部分, 约95%至98%, 而只有2%至5%的患者为恶性肿瘤。在病理方面, Jolle等[2]发现, 在妊娠期间, 上皮性肿瘤占卵巢肿瘤的2/3, 其余为生殖细胞肿瘤。本组研究主要是生殖细胞肿瘤居多, 究其原因, 可能与种族差异有一定关系。当然, 本组缺乏大样本研究也是一方面因素。而所有这些现象, 都有待进一步探讨。

超声检查在监测和诊断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在孕早期通过盆腔检查、B超检查大多即可确诊。因而应密切监测妊娠16周后持久存在的卵巢肿瘤, 并根据超声特点对肿瘤进行必要的评估。但超声检查在妊娠期亦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肿瘤生长在阔韧带或孕晚期因子宫增大, 肿瘤被挤压到腹部侧方或肝脏背面, 或因肿瘤与子宫粘连等情况下B超检查易出现假阴性, 增加诊断难度。李玉等[3]认为超声检查漏诊中晚期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原因有多种, 除了上述子宫增大等因素外, 还可能涉及到以下几个因素:孕妇因较多肠胀气影响B超探查, 检查人员因经验缺乏或只关注胎儿及附属物检查而忽略了附件区。本组42例病人中, 妊娠早期通过B超明确诊断的病人较少, 与文献报道的有些差距, 究其原因可能与基层医院的医务人员对于此类病人的诊断水准及关注度不高有关, 因此, 对于基层医院的妇产科医务人员还应逐步提高对于此类疾病的认识。

有报道[4]称妊娠早期发现的卵巢肿瘤多为直径<6cm的瘤样囊肿, 如果没有严重的并发症, 或高度怀疑恶性肿瘤, 可以采取保守治疗, 因为在怀孕3个月内大部分卵巢囊肿会自行消失。而且, 盲目的早期手术治疗也会带来诸多弊端, 如诱发流产等。再者, 对于术后的妊娠结局, 手术操作也很关键, 无论是急诊手术或择期手术, 手术过程中都应减少对子宫的刺激, 同时给予保胎治疗。结合本组病人, 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将不影响妊娠结局, 正确恰当的处理可降低对母婴的危害。

可以预见,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诊治方案将不断被完善和改进。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时卵巢肿瘤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诊疗方法上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3年5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42例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确诊的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42例患者中, 41例为卵巢良性肿瘤, 成熟畸胎瘤常见, 大多数无症状, 有4例出现卵巢囊肿蒂扭转。结论 成熟型畸胎瘤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中最常见的。对于监测妊娠期卵巢肿瘤, 超声检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将不影响妊娠结局, 正确恰当的处理将降低对母婴的危害。

关键词:妊娠,卵巢肿瘤,超声检查,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

[1]唐良萏.卵巢良性肿瘤合并妊娠[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1, 17:189-191.

[2]J olles C J.Gynecologic cancer associated with pregnancy[J].Semin On col 1989, 16:417-424.

[3]李玉, 仇岩.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超声诊断及漏诊原因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4, 5:615-617.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蒂扭转诊治观察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蒂扭转疾病患者共计46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上46例患者均为妊娠期孕妇, 经病理诊断确诊为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平均年龄为 (28.7±2.5) 岁。临床表现方面:30例患者伴随剧烈腹部疼痛, 9例患者伴随慢性下腹部隐痛, 7例患者表现为下腹部阵痛。所有患者行妇科检查可显示附件包快触痛、活动较差、边界较清晰。患者肿瘤发生情况方面:46例患者均为单侧肿瘤, 肿瘤均直径为 (7.8±1.3) cm。平均病程为 (11.5±2.3) d。

1.2 方法

根据患者所处孕期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针对早孕期患者, 给予抗炎治疗, 延长至足月后给予急诊手术治疗, 手术中以及术后均预防给予患者维生素E以及黄体酮进行保胎治疗;针对中孕期患者, 在控制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基础之上, 给予急诊手术治疗, 并进行快速冰冻切片组织学检查。患者手术中、手术后均预防性给予黄体酮以及利托君药物进行保胎治疗;针对晚孕期患者, 在控制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基础之上, 给予急诊手术治疗, 手术同时行剖宫产手术分娩。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 计数资料以%表示, 以χ2检验, 当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6例患者中共检出浆液性囊腺瘤26例, 所占比例为56.52%, 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中孕期患者共计33例, 所占比例为71.74%, 明显高于早孕期及晚孕期患者, 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患者所处孕期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 共42例患者成功分娩, 分娩成功率为91.30%, 另3例患者流产 (见表1、2) 。

3 讨论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蒂扭转疾病发病机制在于:在妊娠过程当中, 妊娠子宫将肿瘤挤入患者腹腔内部, 导致卵巢肿瘤的活动范围扩大[1], 引发肿瘤蒂流转, 多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胎儿的生存情况产生严重不良影响。我院本次回顾性分析实证研究中, 总结以下经验:

第一, 从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蒂扭转疾病发病率的角度上来说, 妊娠期卵巢肿瘤蒂扭转多为良性肿瘤[2], 且以浆液性囊腺瘤最为常见 (本组46例患者中, 浆液性囊腺瘤共检出26例, 所占比例为56.52%) 。且肿瘤蒂流转多为中等大小, 质地不均, 无粘连, 重心偏于一侧肿瘤。临床表现以持续性的剧烈腹部疼痛为主。

第二, 从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蒂扭转疾病诊断的角度上来说, 早期诊断是提高本病治疗干预效果的关键。临床证实: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蒂扭转的早期诊断较困难。主要原因是许多孕妇未行孕前或孕早期检查, 本组病例中46例患者中, 40例发病前无产前及孕早期检查记录。此外妊娠期子宫增大, 使盆腹腔脏器位置改变, 急腹症的体征不明显;由于被增大的子宫掩盖, 卵巢肿瘤难以及时发现。B超检查可作为主要的辅助诊断方法, 但孕期B超检查常偏重胎儿, 而忽略对附件的探测。本组46例患者中, 共39例B超检查提示附件包块, 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卵巢血流指数改变, 可作为诊断本病的关键依据;

第三, 从临床治疗的角度上来说:当前对于本病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案。一般来说,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蒂扭转一经确诊, 均应及早手术, 以免卵巢及肿瘤发生坏死、出血、破裂。肿瘤蒂扭转时, 静脉回流及动脉循环受阻, 瘤体充血, 静脉怒张而破裂, 此时需行患侧附件切除术。在本组46例患者治疗干预期间, 根据患者所处孕期的不同, 采取了不同的干预方案。具体如下:对于早孕期阶段的患者而言, 由于此阶段内本病表现相对较轻, 患者临床症状大多稳定, 可通过保守治疗的方式延长至足月后给予手术, 其优势在于可避免因急诊手术对子宫产生挤压, 引发子宫应激反应并导致流产。同时, 在预防性保胎治疗用药的选择方面, 早孕期阶段患者所给予保胎药物多为维生素E或黄体酮, 而中孕期~晚孕期阶段患者所给予保胎药物则以黄体酮或利托君药物为主。数据证实, 此种方法效果较佳。

综上所述,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蒂扭转疾病患者根据病情轻重以及患者所处妊娠期的不同, 可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 尽早给予临床诊断是提高本病疗效的关键, 需引起关注。

参考文献

[1]黄志华, 马莉, 屠蕊沁等.microRNA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意义[J].中国临床医学, 2013, 20 (3) :280-282.

脑肿瘤合并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 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患者年龄22~37岁, 平均年龄27.5岁。肿瘤直径大小3~22 cm。

1.2 肿瘤诊断时间与方法

孕早期经超声诊断42例;孕中期因常规检查超声诊断15例, 因急腹症经超声诊断的卵巢肿瘤9例;剖宫产术中发现卵巢肿瘤37例。孕期经超声检查发现的病例占孕期诊断总例数的64.08% (66/103) 。见表1。

1.3 病理类型

良性卵巢肿瘤99例 (96.12%) , 以良性畸胎瘤及浆液性囊腺瘤最常见, 其中良性畸胎瘤共33例 (32.04%) , 浆液性囊腺瘤21例, 黏液性囊腺瘤6例, 卵巢冠囊肿5例, 巧克力囊肿4例, 黄体囊肿14例, 单纯性囊肿16例。非良性肿瘤4例, 3例为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 1例为黏液性囊腺癌。

1.4 处理方式

由表1可见, 孕早期发现卵巢肿瘤42例患者中行手术治疗28例, 其中因卵巢肿瘤蒂扭转急诊行患侧附件切除术2例, 不完全蒂扭转行卵巢肿瘤剥除术1例, 术后均常规给予黄体酮20 mg肌内注射, 每天1次, 至孕10周, 随诊无流产和早产的发生;其余25例为择期手术。孕中期发现卵巢肿瘤24例患者中行手术治疗9例, 其中6例肿瘤蒂扭转行患侧附件切除术, 另3例为择期手术, 肿瘤平均直径22cm, 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结果为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 行患侧附件切除术, 术后常规予黄体酮和间苯三酚、硫酸镁等安胎治疗。孕早期和孕中期发现妊娠合并卵巢肿瘤, 因超声检查随访无异常变化而予期待治疗共29例。103例患者中有35例患者期待至孕足月后行择期剖宫产, 其中26例同时行卵巢肿瘤剥除术, 另9例已在急腹症时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有37例因各类产科合并症、并发症或难产而行剖宫产术中探查发现卵巢肿瘤并行肿瘤剥除术;另有31例待足月顺产后择期再行卵巢肿瘤手术治疗。其中1例为足月产后出现腹痛, 产后1周行手术探查, 术中发现左侧卵巢囊实性肿瘤, 行患侧附件切除, 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结果为卵巢黏液性囊腺癌, 随后行卵巢癌分期手术。

1.5 并发症

103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中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并发蒂扭转者共9例, 其中3例发生在孕早期, 另有6例发生在孕中期。9例发生蒂扭转的囊肿直径6~14 cm。其中1例于孕6周突发下腹痛, 急诊行剖腹探查术, 见一直径7 cm黄体囊肿扭转达90°, 蒂部血供尚可, 未破裂, 遂行囊肿剥离术, 其余8例完全蒂扭转伴肿瘤坏死行患侧附件切除术。

2 讨论

2.1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诊断

近年来, 由于不孕症患者促排卵药物的应用, 使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发生率有所上升。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临床症状不典型, 要重视孕前检查, 避免带瘤妊娠。孕早期常规的妇科检查是诊断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最有效的方法。据统计, 孕早期盆腔检查可以发现70%的卵巢肿瘤患者。但多数患者因担心流产, 不愿接受妇科检查, 故超声检查成为重要的检查手段, 本组孕早期42例超声检查卵巢肿瘤检出率最高也予以证实。盆腔B超检查不仅可以准确了解卵巢肿瘤的大小、形状和内部回声, 还可对其声像学作出评估。若超声检查显示肿瘤为多房、囊实性、内部乳头状结节、血流信号丰富、阻力指数小、伴腹水则提示恶性肿瘤可能, 尤其彩色多普勒提高了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能力。但随着孕周增加, 增大的子宫在不同程度上阻挡和掩盖了肿瘤, 故B超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肿瘤标志物如CA125、AFP等诊断价值不大, 在妊娠期其血清值均不同程度生理性升高, 但治疗前后监测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指导治疗, 判断预后。有报道血清CA19-9浓度与卵巢畸胎瘤有明显的相关性, 其中与畸胎瘤的大小、畸胎瘤的成分及是否出血、水肿、坏死、炎性反应等因素直接相关。因卵巢畸胎瘤双侧发生率高, 文献报道为8%~12%, 在剖宫产术中, 附件探查也非常重要, 术中发现一侧卵巢为畸胎瘤, 应常规仔细探查对侧, 必要时剖视对侧卵巢。妊娠期一般不行CT检查, 但MRI检查对母儿较安全, 且可提高确诊率。

2.2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病理类型

孕早期发现的卵巢肿瘤部分是生理性的, 一般直径小于5 cm, 但也有功能性囊肿增大至11 cm的报道, 比较罕见。90%功能性囊肿在孕3个月左右消退。有文献报道肿瘤直径大于5 cm, 其并发症增加, 故对持续存在的直径大于5 cm的卵巢肿瘤宜在16~18周进行手术治疗[1], 因此时腹腔空间大, 妊娠稳定, 对子宫干扰小。持续存在者病理类型多为良性, 妊娠期卵巢恶性肿瘤较少见, 有文献报道约占妊娠期卵巢肿瘤的1%~8%, 以上皮性肿瘤为主, 且大多为早期[2]。大量报道认为, 卵巢良性肿瘤中, 以瘤样病变中的内膜样囊肿、非瘤样病变中的成熟性囊性畸胎瘤[3]及浆液性囊腺瘤最为多见;而恶性方面则以无性细胞瘤及交界性卵巢肿瘤为主, 且分化常常是低度恶性的。本组研究中则是以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及上皮性肿瘤为主, 共76例, 其中良性畸胎瘤共33例, 浆液性囊腺瘤21例, 黏液性囊腺瘤6例, 单纯性囊肿16例。

2.3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并发症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蒂扭转、破裂、分娩梗阻及感染。其中蒂扭转最常见, 发生率约为1%~12%, 易发生在孕中期。随着孕周的增加, 肿瘤随上升的子宫进入腹腔后活动范围增大, 加之直径偏大扭转后不易回复, 因此发生率增高。本组资料中9例孕妇发生囊肿扭转, 不完全蒂扭转1例, 完全蒂扭转伴坏死8例。

2.4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治疗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本组资料显示, 孕期发现卵巢肿瘤行手术治疗9例患者均足月分娩, 无流产、早产病例, 提示孕期适时、合理手术治疗并不增加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的流产、早产率。对于16周后持续存在的卵巢肿瘤应进行严密的超声监测, 根据其大小、回声表现、血流等方面的变化对肿瘤进行评估。排除生理性囊肿后, 一般认为适宜手术时间为14~18周行卵巢肿瘤剥除术, 此时子宫的敏感性降低, 子宫不大, 手术操作方便, 胎盘形成, 流产率 (约2%) 明显低于孕早期的流产率 (35%) 。术后均需用宫缩抑制剂等安胎治疗。对18周后发现的卵巢良性肿瘤, 如果肿瘤不大, 且随诊中无明显变化者, 可至足月后剖宫产时一并切除或产后手术切除。本组资料66例孕早期及孕中期发现的患者中, 有35例患者期待至孕足月后行择期剖宫产, 26例同时行卵巢肿瘤剥除术 (9例已在急腹症时行卵巢肿瘤剥除术) , 31例顺产后择期再行卵巢肿瘤手术治疗。对于28~32周的可疑卵巢恶性肿瘤患者, 处理时宜谨慎, 应结合孕龄、胎儿发育情况、胎盘成熟度、有无产科并发症等情况综合分析, 权衡利弊并与孕妇沟通后再决定处理时机。本组资料中有1例为足月产后1周手术确诊的卵巢黏液性囊腺癌, 新生儿足月顺产, 无并发症;患者产后也得到满意的手术治疗。孕晚期卵巢肿瘤患者应在确保胎儿成熟度的前提下同时处理肿瘤, 同时, 手术中常规应探查双侧卵巢以防漏诊、误诊, 尤其对于术中发现一侧畸胎瘤者, 常规应剖视对侧卵巢。

参考文献

[1]宋坤, 孔北华.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治疗[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7, 23 (9) :523-525.

[2]Machado F, Vegas C, Leon J, et a1.Ovarian cancer during pregnancy:analysis of15cases[J].Gynecol Oncol, 2007, 105 (2) :446-450.

脑肿瘤合并 篇8

关键词:妊娠,卵巢肿瘤,诊断,CA125,血清,治疗

随着围生期医学的发展,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诊断率显著提高[1], 因其对妊娠和分娩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早期诊断卵巢肿瘤的性质, 对早期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2]。本文对198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临床观察, 并分析其特征, 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妇产科诊治的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纳入均经体格检查、B超及病理诊断确诊。排除标准: (1) 有先天性疾病的患者; (2) 近期手术的患者; (3) 近3个月感染的患者。本组共观察198例, 年龄为20~38岁, 平均32.5岁。本组患者中初产妇153例, 经产妇46例, 妊娠次数1~6次, 平均孕次3.1次。

1.2 CA125的检测

患者于B超确诊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后, 第2天早晨时空腹抽取静脉血10mL, 分离血清, 置于-20℃冰箱中冻存, 标本均于1个月内集中检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法) 检测血清标本中CA125的含量。具体步骤: (1) 取出冻存标本, 在室温下融化, 按说明书设标准曲线的抗体标准浓度。 (2) 加入已按说明书要求倍数稀释的抗体标准液和标本100μL至相应孔内, 用封板胶纸封住反应孔, 室温孵育120min。 (3) 按洗涤方法洗板。 (4) 除空白孔外, 每孔加按说明书要求稀释的生物素标注的二抗100μL, 封住板孔, 室温孵育90min。 (5) 按洗涤方法洗板。 (6) 除空白孔外, 每孔加已按要求稀释的酶联物100μL封住板孔, 室温30min。 (7) 按洗涤方法洗板。 (8) 每孔加底物A、B各50μL, 避光10~30min, 视显色情况灵活掌握。 (9) 每孔加终止液50μL, 即刻在450nm酶标仪测定标本的吸光度, 画出标准曲线, 计算出血清样本的表达水平[1,2]。检测均由同一检验师操作以避免人为操作的误差, 严格质控。

1.3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应用SAS6.12进行分析, 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 多组间定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分析

本组患者肿瘤切除术后均经病理分析, 结果显示良性肿瘤179例, 占90.40%, 交界性肿瘤12例, 占6.06%, 占恶性肿瘤7例, 占3.54%。良性肿瘤分布:成熟性囊性畸胎瘤95例, 浆液性囊腺瘤26例, 黏液性囊腺瘤23例, 单纯性囊肿17例, 卵巢冠囊肿9例, 巧克力囊肿8例。交界性肿瘤分布:浆液性交界性瘤7例, 黏液性交界性瘤5例。恶性肿瘤分布:未成熟畸胎瘤3例, 颗粒细胞瘤1例, 浆液性癌1例。

2.2 不同类型肿瘤患者血清中CA125的表达

由表1可见, 良性肿瘤、交界性性肿瘤、恶性肿瘤血清中CA125的表达依次增高。

*3组经方差分析, 并经SNK法进行两两比较, 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2.3 妊娠合并肿瘤不同组别患者胎儿足月率的比较

本组患者自愿人工流产或终止妊娠11例、自然流产3例。剩余184例患者:15例患者出现急腹症, 进而行急诊手术并将肿瘤切除, 术后3例流产。46例患者在孕17~19周择期行肿瘤切除术, 术后保胎治疗。123例患者在剖宫产术时行肿瘤切除术。由表2可见, 孕中期手术组、剖宫产手术组、急腹症手术组胎儿足月妊娠率依次降低。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超声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更多卵巢肿瘤患者在妊娠期得以诊断。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较非孕期更易发生扭转、破裂, 甚至恶变, 破裂后易引起流产、早产, 分娩时阻塞产道引起滞产、难产, 增加了对母儿的危害[3]。文献报道,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发生率为0.03%~0.8%, 而妊娠期卵巢肿瘤本身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不会直接造成不良影响, 但随着妊娠子宫的增大, 卵巢进入腹腔后活动范围扩大或因产后子宫体积骤然减少, 或当患者体位突然发生改变时, 易诱发卵巢肿瘤蒂扭转[4]。CA125为卵巢浆液囊腺癌中提取, 单克隆抗体OC125可识别, 是相对分子质量为2×l05~10×l05的糖蛋白抗原。CA125的基因MUC16位于染色体19p13.2区域, 并含有5797个碱基对, 在上皮性卵巢癌细胞中CA125高度表达, 并且能分泌到血液中, 因此, 血清CA125检测对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较高[5]。

本组资料显示,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中, 以良性肿瘤最多, 其中以囊性畸胎瘤多见;对孕中期手术患者与急腹症手术患者比较的分析中, 孕中期手术的足月率明显增高, 提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 可以在孕中期进行手术治疗。中期妊娠是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的最佳手术时机, 此时胎盘取代黄体功能, 同时子宫敏感性降低, 胎儿丢失率降低, 而且胎儿已经完成主要器官的发育, 可避免围手术期药物导致的胎儿畸形, 而且子宫大小适宜, 有利于手术操作[6]。对妊娠合并卵巢交界性肿瘤的处理原则应根据患者年龄、生育情况、组织类型、肿瘤期别、妊娠期限、胎儿成熟度评价等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有观点认为如高度怀疑恶性肿瘤者, 立即剖腹探查并全面探查腹腔判断期别, 而对于已除外恶性肿瘤的患者, 应于孕中期 (17~19周) 行择期手术, 可以减少自然流产的风险[7]。对明确诊断为卵巢肿瘤原则上应该立即终止妊娠并按照卵巢肿瘤原则行全子宫、双附件、淋巴取样、大网膜切除、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治疗[8]。实验结果显示, 良性肿瘤、交界性性肿瘤、恶性肿瘤血清中CA125的表达依次增高, 提示孕期检测CA125可能对早期诊断肿瘤性质有一定帮助。

综上所述,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临床常见, 良性肿瘤最多, 孕期检测CA125对鉴别诊断可能有一定帮助。临床中应早期对肿瘤进行确诊, 对需要手术治疗患者应选择在中期, 对减少流产及早产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Schwartz N, Timor-Tritsch IE, Wang E.Adnexal masses in pregnancy[J].Clin Obstet Gynecol, 2009, 52 (4) :570-585.

[2]武秀芳, 张小翠.妊娠合并卵巢肿瘤52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2) :178-179.

[3]张素云.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的诊疗进展[J].北京医学, 2008, 30 (10) :619-620.

[4]周新玲, 侯洪春, 武传中等.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蒂扭转30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 2008, 48 (33) :53-54.

[5]李卫平, 狄文.卵巢早期诊断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09, 36 (6) :458-461.

[6]宋坤, 孔北华.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治疗[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7, 23 (9) :523-525.

[7]周莉.妊娠合并卵巢癌2例病理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 (3) :522-523.

脑肿瘤合并 篇9

【关键词】 甲状腺炎;甲状腺恶性肿瘤;临床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2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47-01

在临床上甲状腺炎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甲状腺疾病[1]。但是近年来,这种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我院对收治的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以下是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的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为28例,其中男性为9例,女性为19例;年龄在27-69岁之间,平均为(56.0±2.0)岁;病程在0.1-15年之间,平均为(10.2±2.0)年;患者均为我院在2005年2月——2008年5月期间收治。10例患者的甲状腺区疼痛和压痛、10例患者伴有呼吸不畅、8例可扪及甲状腺结节。对15患者采用SPECT进行扫描检查,5例患者显示为“凉结节”、“冷结节”患者10例。但是,SPECT图像显示患者的甲状腺放射性分布比较稀疏。对患者采用甲状腺B超检查,显示为甲状腺“实质性”结节患者为20例,8例患者显示为“混合性结节”。8例采用CT进行检查,6例患者为甲状腺恶性肿瘤、甲状腺腺瘤2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的患者都进行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根治手术,即对患者进行结节所在侧的甲状腺叶进行全切+峡部切除+对侧甲状腺叶次全切手术。8例患者同时还进行了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手术。

2 结 果

所有的患者都经过术中快速切片和术后石蜡切片进行确诊。甲状腺恶性肿瘤的病理分型:15例患者为乳头状腺恶性肿瘤、9例患者为滤泡状腺恶性肿瘤、4例患者为乳头状与滤泡状混合恶性肿瘤。淋巴瘤患者都为B细胞型。

对这28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在6个月-5年,平均为(3.0±1.0)年;2例B细胞型淋巴瘤患者在进行手术后的1.2年死亡。其他患者生存,没有发生患者出现结节复发或者转移的情况。

3 讨 论

临床上,发生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机制主要为:甲状腺炎主要是一种甲状腺慢性炎症,其对患者的甲状腺结构造成破坏,进而影响到甲状腺激素的正常产生[2]。其对TSH的分泌产生一种负反馈刺激,由于受到高水平的TSH的刺激,使得患者的甲状腺出现肿大,进而诱发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发生[3]。对于甲状腺炎患者来说,其存在一定的器官特异抑制性T细胞功能障碍情况,使得患者局部的免疫监视作用出现降低,进而使得甲状腺恶性肿瘤产生和发展。在甲状腺炎组织中存在比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和淋巴滤泡的形成,然而在自身的免疫反应中,对其淋巴细胞的慢性抗原会造成一定的刺激,进而可能会导致淋巴细胞群更加容易出现肿瘤的改变。

在临床上,对甲状腺炎和甲状腺恶性肿瘤并存的诊断比较麻烦。但是,一旦遇到以下情况之一,则需要进行高度重视患者可能发生甲状腺炎和甲状腺恶性肿瘤并存。患者发生甲状腺结节炎,经过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药味治疗之后,患者的结节并没有出现缩小或者出现增大。对患者的甲状腺进行扪诊时,患者的甲状腺只有一叶或者部分叶甲状腺出现质硬和压痛症状,而并不是弥漫性的甲状腺肿大和质硬和压痛患者。在临床上被高度疑为甲状腺炎和甲状腺且能够扪及到确切的结节,对患者采用SPECT进行扫描检查,确诊为“凉-冷”结节,采用B超检查,确诊为实质性的结节患者[4]。

对于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应该对患者采用手术治疗,但手术的范围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但是不管采用何种手术方法,在决定之前,需要对患者的甲状腺进行探查,主要是对孤立的结节等进行切除并进行病理切片检查。如果能够通过病理进行快速确诊为甲状腺恶性肿瘤,则需要根据肿瘤的大小和分化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龄、恶性肿瘤的转移情况和浸润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于并发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一般比较好,可能是因为恶性肿瘤灶旁边的甲状腺炎症淋巴细胞浸润和血浆中的淋巴细胞出现渗出,对恶性肿瘤症的转移产生一定的抑制效果。

参考文献

[1] 陶四青.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26例临床分析[J].肿瘤学杂志,2011,02(3):150-151.

[2] 张广,张纯海,付言涛,边学海,孙辉.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06(8):625-628.

[3] 王常标,陈国富,李敏江.手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28例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1,04(9):455-456.

肿瘤合并肾损害35例临床分析 篇10

1 临床资料

35例患者中男25例, 女10例, 年龄35岁~78岁, 平均年龄62.2岁。其中宫颈癌5例, 卵巢癌1例, 肾癌1例, 前列腺癌1例, 输尿管癌2例, 直肠癌2例, 结肠癌1例, 肝内胆管癌1例, 肝癌1例, 胰腺癌1例, 胃癌4例, 后腹膜肿瘤2例, 肺癌6例, 胸膜间皮瘤1例, 左腭鳞癌1例, 多发性骨髓瘤5例。尿蛋白 (±~++++) , 合并肾功能衰竭23例 (急性肾功能衰竭9例, 慢性肾功能衰竭14例) , 低蛋白血症16例, 伴有肾盂输尿管积水7例。肝转移2例, 腰椎、跟骨转移1例, 腹膜、腹腔淋巴结转移6例, 胸膜转移3例。行肿瘤手术治疗者9例, 术后行放疗化疗治疗者5例, 2例于化疗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因输尿管肾盂积水行输尿管支架治疗者2例, 行血液透析治疗者8例。肿瘤发生于肾损害之前16例, 肿瘤发生于肾损害之后11例, 同步发现诊断者8例。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经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及行输尿管支架治疗肾功能恢复正常。有14例患者放弃治疗, 5例患者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 11例患者死亡, 其中死于尿毒症合并幽门梗阻1例, 上消化道大出血伴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严重呼吸衰竭4例, 全身衰竭4例, 重症感染1例。生存期限7 d~7年不等。

2 讨论

肿瘤相关性肾脏疾病是指一类继发于全身各个器官的肿瘤所致的肾脏损害性疾病, 其在肿瘤患者中有着较高的发生率。1922年, Galloway[1]首次报道了肾外肿瘤与肾病综合征的关系, 1966年Lee等[2]做了类似的报道, 随后多个研究证实肿瘤可并发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 并且肿瘤相关性肾脏并发症已成为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 该领域值得肿瘤科和肾脏科医生共同的重视和关注。顾勇[3]总结肿瘤相关性肾损害的病因通常为多因素所致, 有些与肿瘤本身有关, 有些为肿瘤的并发症及治疗过程的副反应等所致, 临床上常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肾功能不全。肾前性肾功能不全多由于摄入减少、呕吐、腹泻等体液丢失、肝肾综合征及某些药物导致肾脏灌注不足引起肾功能衰竭;肾性肾功能不全可由肿瘤相关抗体、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脏引起肾小球损害, 肿瘤诱发代谢异常, 水电解质紊乱、缺血等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 某些化疗药物可致肾小管间质损伤, 骨髓移植后和某些化疗药物等还可致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综合征, 肿瘤 (如淋巴瘤、白血病) 细胞在肾脏的局部浸润, 亦可导致肾实质损害;实体肿瘤转移或后腹膜淋巴结肿大、纤维化而导致膀胱出口和输尿管等尿路梗阻, 高尿酸血症致尿酸沉积在肾小管引起机械性梗阻, 均可引起肾后性肾功能不全。肿瘤免疫相关性肾损害逐渐被临床所认识, 多以肾病综合征为临床表现, 病理类型可以是微小病变、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炎、局灶增生硬化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炎、新月体肾炎等, 其中以膜性肾病居多。其发病多由免疫复合物介导所致, 是肿瘤和非肿瘤抗原与相应抗体分别沉积于肾小球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 激活补体形成肾小球肾炎。有文献报道约10%的膜性肾病继发于恶性肿瘤, 而且是恶性肿瘤的首发症状[4]。肿瘤细胞释放的凝固蛋白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内沉积, 可造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恶性肿瘤产生的淀粉样蛋白, 可致继发性肾淀粉样变性病[5]。由于肿瘤合并肾损害病因复杂, 故而其临床表现也呈多样性, 可为原发肿瘤表现, 也可表现为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梗阻性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高尿酸血症等。引起肾损害的肿瘤大多为恶性肿瘤, 包括实体瘤和血液系统肿瘤, 实体瘤以消化道和呼吸道肿瘤为多, 多发性骨髓瘤 (MM) 引起的肾损害也十分常见。肿瘤合并肾损害多肿瘤发病在先, 肿瘤也可发生于肾损害之后数月或数年, 二者也可同时存在。

肿瘤合并肾损害近年来临床报道日渐增多, 成小苗等[6]报道眼肿瘤、淋巴瘤伴发肾损害各1例;陈世金[7]等报道原发性肺癌相关肾病78例;徐明中、胡伟新[8]报道小肠肿瘤伴发肾损害1例;王鸣等[9]报道肿瘤合并膜性肾病4例;王芳芳[10]、万楚成等[11]、唐建发等[12]均报道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害多例。胸膜间皮瘤合并肾损害临床表现少见, 国内冯琴[13]、李有跃[14]、任玉卿[15]各报道1例。皮肤癌伴发肾损害临床也少有报道, 本组资料中1例为左腭鳞癌并发肾病综合征与急性肾衰竭, 经血液透析及纠正低蛋白血症肾功能恢复正常。本组病例中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及补液治疗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7例合并肾盂输尿管积水, 其中2例行肾盂输尿管支架, 肾功能均部分恢复。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脏损害的发生率为60%~90%[16], 据国外报道, 29%~50%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就已有肾功能不全[17]。本组资料中5例为多发性骨髓瘤, 其中2例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就诊进而进一步确诊。本组病例中2例为化疗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为化疗药物造成的急性间质小管损伤, 提醒在使用化疗药物时要注意水化及注意肾脏基础疾病, 严密监测肾功能。某些患者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肾病时可能会触发肿瘤的易感性, 曹泽荣[18]报道1例17岁男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并发肝癌而死亡。本组1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大剂量激素口服期间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 确诊为胸膜间皮瘤死亡;另1例服用激素治疗过程中确诊为胃癌伴发肾功能衰竭死亡;还有1例治疗过程中出现肝转移癌死亡。

肿瘤与肾损害有一定的关联性, 在临床工作中应警惕肿瘤合并肾损害的发生, 以免漏诊肿瘤, 延误治疗。肿瘤相关性肾脏损害的预后一方面取决于基础肿瘤的恶性程度及肾损害的严重程度, 另一方面取决于早期诊断和积极的治疗干预。肿瘤合并肾损害治疗应尽早手术切除肿瘤, 不能及时切除者应尽早化疗或放疗。应注意化疗药物与放疗对肾脏的损伤, 尽量选择肾毒性小的药物, 化疗时充分水化, 保证足够的尿量。应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以防肾前不足影响肾脏灌注, 避免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对肾脏的损伤。必要时碱化尿液, 预防性使用别嘌醇, 预防溶瘤综合征肾损害。注意预防感染、出血等对肾功能不利的因素, 注意监测尿量及肾功能。合并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行血液透析, 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可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 对于肿瘤患者应当常规行尿常规及肾功能检验;而对于肾脏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 应行肿瘤标志物的化验, 并行影像学、病理学检查, 以查找可能存在的肿瘤, 力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与肾损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肿瘤合并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者中行肿瘤手术治疗者9例, 术后行放疗化疗治疗者5例, 因输尿管肾盂积水行输尿管支架治疗者2例, 行血液透析治疗者8例。5例急性肾衰竭经治疗肾功能恢复正常;14例患者放弃治疗;11例患者死亡。生存期限7 d7年不等。结论肿瘤与肾损害有一定的关联性, 预后一方面取决于基础肿瘤的恶性程度及肾损害的严重程度, 另一方面取决于早期诊断和积极的治疗干预。肿瘤合并肾损害治疗应尽早手术切除肿瘤, 不能手术者应尽早化疗或放疗。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定期行血液透析治疗, 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

上一篇:生态、动画作品下一篇:血清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