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农村卫生

2024-10-14

新形势农村卫生(精选12篇)

新形势农村卫生 篇1

建国之后的几十年伴随着大中小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体制也在进一步的发展完善。医疗也在逐步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然而,为了实现人们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小康的中国梦,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可忽视[1]。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的比例非常巨大,新医改坚持城乡居民都要以预防为主,把工作的中心逐渐转移到农村,以此为重点,提高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发现病症早治疗,以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为目标。

目前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仍在大力的建设之中,但是由于地理状况、地域环境问题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仍不能满足乡村居民的日常需要。地方普遍没有建设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机构,加上存在个别地域农村居民缺少公共卫生的意识问题,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有着较大的难处。而且目前农村的消费水平不高,城市适应的药品价格普遍不会被农村居民所接受,导致居民在疾病的初期不进行治疗,导致疾病快速发展,对于特别严重的疾病,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没有足够的条件解决,因此农村居民不得不到城市中去,这样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药品产生堆积,造成资源浪费[2]。最为重要的问题在于就职于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普遍素质不高,没有较高的文化程度,也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农村的条件也无法吸引优秀的高校毕业生,缺少专业的团队。在此情况下,村民患病后也不会相信当地的卫生服务机构,去大城市看病,许多农村的医疗所都成了“摆设”。

实现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出的建议

加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教育。国家要是想进一步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那么应该把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教育放在首位,目前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学历不高,没有正式的职称,想要达到国家重大的目标,仅仅靠目前的人员结构组成很难达到。农村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应重组专业人员,对于目前在职员工进行严格的培训考核,坚决抵制技术不过硬的人员对百姓做出不负责的判断。对于招聘的服务人员应该有最低学历要求,且有考核,在考核经过之后,应保证每一个应届毕业生由有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带领实习[3]。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各科室人员应保证全科医生轮流培训,分享经验,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专业技能,使构建的服务队伍水平上升,争取达到较高的素质,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稳定的推进。

加强国家对农村基本公共卫生的重视。针对目前的农村基本公共卫生的现状,国家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提高资金投入,保证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有效率的开展,资金工作没有得到落实,对于农村基本公共卫生建设是非常不利的。地域普遍非常偏远,完全来自村民的公共卫生消费不足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农村基本公共卫生会陷入困境。只有足够的资金保证,药物的价格可以根据当地村民的收入调整降低,才会使农村基本公共卫生建设发展起来。国家的支撑这是当前农村基本公共卫生建设最为有利的支柱。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本身是为了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缓解老百姓的经济压力。政府也可以吸引外界的私人企业,招商引资,政府对于不同地区的农村基本公共卫生的建设单位应该给予一定的补助,这也有助于减轻政府的压力。只有队伍建设起来,发展起来才能保障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4]。

政府提高对农村基本公共卫生的教育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针对全体城乡居民的,虽然农村基本公共卫生建设问题属于卫生部门,但是缺少国家、政府的支撑是很难获得非常大的成效的。

政府对于农村基本公共卫生的教育宣传是非常必要的,定期在乡镇开展健康教育安全讲座,为老百姓细心讲解健康安全的重要性,动员乡村居民积极参与健康检查,对于疾病抱有早发现早治疗的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争取出现村民自觉参与检查、积极主动注射艾滋病、甲肝、乙肝、结核病等疫苗的氛围;卫生部门应该与面向村民的各机关政府部门结合起来,向老百姓产生积极的引导,初期可以采用免费检查,统一建立村民的健康档案,配合政府部门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提高老百姓对健康的重视,政府工作人员应该做出榜样,同样公共卫生部门应该拿出成绩让老百姓信服,长此以往,在村民形成良好的习惯之后,农村基本公共卫生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好。

总结

目前为了配合日益增长的生产力发展的需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农村基本公共卫生建设势必有增无减,且发展不会停滞,国家有责任保证农村基本公共卫生建设的稳定发展。由上文的分析可知,国家对于均等化的提倡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必须响应号召参加健康检查、注射疫苗,村民应该为自己的健康负责,政府以及卫生机构必须要一起行动,保证参与进来的村民享受完全一致、没有差别待遇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样才会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这更是为了日后建设全面富裕的小康社会打下基础,建设更好的国家。

摘要:我国目前处于飞速发展时期,各种体制改革也在不断进行,国家医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实现人们的小康生活,新医改将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讨论目前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医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参考文献

[1]吴雯,王玲,张翔.浅议新医改形势下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J].医学与社会,2010,9(12):20-23.

[2]霍丽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中的政府角色-基于网络治理理论的视角[J].沧桑,2012,2(4):10-11.

[3]何寒青,顾亚明,朱敏洁,等.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的构建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8(10):25-29.

[4]黄艳玲.浅析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4(8):38-40.

新形势农村卫生 篇2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8)2-000-01

摘 要 时代的列车驶入21世纪,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促进卫生事业空前进步。然而在社会经济体制转型、医疗体系改革和互联网时代的新形势下,我国的卫生服务、卫生监督和医疗保障体系还不能适应目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如何更好的促进卫生事业管理快速发展,是新形势下卫生事业的管理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 新形势 卫生事业管理

卫生事业是国家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交流也在不断增加。健康和安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加强我国卫生管理,对维护我国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社会进入深化改革和经济转型的新时代,如何改变传统卫生保健的管理,促进我国健康产业的安全,是新形势下我国卫生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一、经济转型期卫生事业管理面临的创新挑战

目前,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物质资源和医疗服务仍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因为目前的医疗条件,设施有限的医疗资源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导致当前医疗市场秩序出现混乱现象。具体情况表现为:1):准入控制不严;准入控制主要体现在当前的医疗保健系统对机构、人员、设备、技术的准入实行标准化,不正规医疗机构依然存在,非法行医现象在中国的医疗保健系统也存在,各种非医疗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卫生保健的健康医疗服务市场,不能提供专业医疗知识和技能,将给人们的人身和生命带来一些安全威胁。这也将导致中国健康产业的畸形发展。2)行为失范。医疗广告虚假宣传的存在,医疗诈骗猖獗,不正当竞争和恶意竞争增加,医疗事故增多,许多不良医生缺乏道德现象,开价格昂贵的药品,混乱检查收费日益增多,对中国的医疗保健产生负面影响。3)患者就医时,其生命权益、健康权和财产权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在寻求医疗建议时,病人往往会遭受更多额外的损失。4)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医疗活动的特殊形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加普遍,如流动行医、急救和义诊活动、美容、健康咨询等,在这些特殊形式的医疗行为中,有很多没有正式的行医执照,如何规范医疗活动,并确保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为目前的卫生管理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各种非法的医疗实践也越来越具有独创性。仅凭许可证是很难有效遏制他们的发展的。需要更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作为武器。总之,医疗市场的混乱,根源于卫生监管体系的不完善和经济转型时期监管的薄弱。这表明我国现行的卫生监管体系建设还不能真正满足实际需要,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卫生监管制度。

二、互联网普及形势下卫生事业管理面临的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普遍应用于成千上万的家庭,同时,随着互联网科技发展,中国互联网的持续改善,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互联网时代,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购物,打出租车,还可以网络购买药品和其他服务。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同时,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卫生管理面临挑战。1)在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网络问诊就医,这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如何有效地管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医生,是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卫生管理的核心问题。2)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许多医疗机构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进行虚假宣传,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的治疗,同时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是一个威胁,如何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督在互?网时代的虚假宣传,国家卫生事业管理带来一些挑战。3)互联网时代下,部分医院进行医疗救治,同时开展网上预约、网上登记等服务,人们的健康,但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问题,许多医院在线预约网上注册资源被一些“黄牛”占用,人的正常医疗造成严重后果。如何规范网上登记在线登记是我国卫生机构今后的工作重点。

三、医疗改革下卫生事业管理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推动社会保障服务,我们的国家也有相应的中国传统医疗体制改革,建立全民医疗服务,如:新农合能政策,为了更好地解决当前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医疗困难,看病难的情况,中国也继续增加,初级卫生保健设施建设,基层设施发挥各自的作用和价值,使病人的小疾病治疗主要在小医院,减少大医院的压力,然而,仍然存在一些基层医院治疗并不是标准化的,医生医德不高的现象,导致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人民财产造成了损失,如何加强和规范中国基层医疗体制改革,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加快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四、结语

卫生事业作为我国基础工程与民工程,对保护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和一个重要的角色。在新形势下,如何面对挑战,应对当前卫生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促进我国健康管理建设,为中国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新形势农村卫生 篇3

1充分认识加强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意义

1.1 为全面实现工作目标提供政治保障。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惠及全国人民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实现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这就需要通过加强和改进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引导广大医疗卫生人员从讲政治的高度,认清改革形势,明确改革任务,强化改革意识,激发改革动力,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高度的事业心,为改革提供坚实的政治思想保障,顺利完成改革的各项既定目标和任务。

1.2 为构建和谐单位营造舆论氛围。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力量基础和工作单元,在推进卫生事业发展中,首先需要构建和谐单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进一步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优化和谐的舆论环境,不断强化单位的矛盾应对功能,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团结广大医疗卫生人员,切实维护单位的和谐稳定,使改革减小阻力,少走弯路、少出问题。

1.3 为履行根本职能增强精神动力。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除了强化政府的职能作用和各部门的协调配合,还要认真发挥好广大医疗卫生人员的积极力量。要通过加强学习,使大家认清思想政治工作在卫生战线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医疗卫生人员的能动性,振奋精神、鼓舞斗志、锐意改革、创新进取,更好地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能。

1.4 为促进科学发展奠定思想基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决策,不仅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也要从长远上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设。要通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医疗卫生人员更好地理解为何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靠谁发展的思想。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希望,革除一切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旧框框,抓住卫生行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实现卫生事业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2注重创新,做好卫生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的重要精神,结合卫生工作实际,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医患关系和谐,促进卫生事业发展。新形势下搞好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注重“六个创新”:

2.1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体系。目前基层个别医疗卫生单位存在着重业务、轻政治,重物质文明、轻精神文明,无专职政工队伍的现象,从认识上和组织上造成了一手硬一手软的局面,影响了医院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改革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发展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首先是必须建立精干高效的政工队伍。实行书记院长责任制,配备专职政工干部1~2名,医院要切实加强党支部建设,支部书记可选配热心于政工工作、德高望重的科主任担任,实行一岗双责制。其次是给予政工干部一定权利和经济待遇,要赋予一定奖惩权和购买学习资料及组织活动的财权,打破政工干部有职无权的处境,要改善政工干部的经济待遇,通过创新组织体系,建立一支有激励、有责任、有活力、有竞争的干部管理队伍,促进医院医德医风建设的明显好转。

2.2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体系。思想政治工作没有一定的尺度来衡量,是导致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的重要因素,如果建立起符合医院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必将取得较好的效果,即将思想政治工作的考核内容量化为医疗质量、医疗服务、行业作风、医疗新技术、医疗营销等指标,每项规定分值,建立考评办法,形成便于操作、有章可循的考核体系,并将其做为医院全局工作的一部分,一同布置、一同检查、一同考核,将考核结果打分排名次,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讲出成绩有理有据,并与评先奖励、业绩评定、晋升等工作挂钩,体现干好干坏不一样,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期性和长远效益,促进医院医患关系的和谐。

2.3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机制。思想政治工作责任机制包括3个方面工作责任制。一是领导责任制,医院党政一把手要对思想政治工作负总责,主管领导负主责,并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党政年度工作目标,使思想政治工作有人抓。二是部门责任制,明确思想政治工作主管部门的责任和权力,负责制度的制定,工作的布置、检查、考核与评定,对发现的问题有权予以奖惩,体现责任权利的统一,使思想政治工作有人管。三是全员责任制,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分解落实到每个党员、干部身上,规定各类各级人员的职责,提出具体要求,使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人人有责任。

2.4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机制。思想政治保障机制要做到两个到位。一是经费投入要到位,按要求划拨一定政工经费,保障思想政治工作所必须的财力、物力,并完善经费管理和使用办法。二是领导精力投入要到位,医院领导要抽出一定时间分析职工思想动态,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对职工中存在的倾向和普遍性的问题,要亲自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对于职工存在的个别问题,要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医院领导不仅要带头参加各种凝聚人心的活动,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而且要用心研究如何选准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使寓教于乐的活动达到应有的效果。

2.5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和监督机制。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原则,一是坚持疏导方针。人的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头脑固有的,而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所以要疏通和引导,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让大家讲话,说心里话,集中智慧,吸取长处,循循善诱,说服教育,把各种思想引导到正确轨道上来。二是坚持和业务一道去做的原则,做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搞政治,要同业务一道去做,是为了更好地开展业务工作,各单位制定的各项制度都有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只有这样,才能把各项工作搞好。三是要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领导要处处事事起模范带头作用,要做到潜移默化。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机制,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内、外部的监督约束机制,做好院内监督,强调社会监督,进行奖优罚劣,可激励医务人员奋发向上,对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医技高超、无私奉献的医务工作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同时对不求上进、以医谋私、缺乏医德的医务人员给予必要的惩罚。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紧贴医疗服务中心,创造出一个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2.6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要正面教育,以理服人,要武装人们的思想,提高人们的觉悟,增强人们的生活能力。要树立榜样典型示范,要塑造典型,让人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要以诚相待,入情入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威力。还要关心群众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要养成良好风气,陶冶人们的情操。要多方配合,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2.6.1 以医院文化为载体,提高医院职工的凝聚力。医院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能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形成较强的凝聚力。一是加强物质文明建设,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舒适的生活环境,致力于改善单位文化设施,如“职工之家”、“职工乐园”等,使职工有以院为家、以院为荣的自豪感,增强职工热爱集体、热爱本职工作的热情。二是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要培育奋发向上的医院精神,构建亮丽视觉标志,创作凝聚人心的院歌和院训,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朝气的医院文化氛围,塑造良好的医院形象,培养职工的主人翁精神,激发职工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6.2 以科学管理为依托,加大医院对职工行为的约束力。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多环节、多层次的社会活动,需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就是管理,而科学的管理本身就是一种超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强调对人的观念进行管理,把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教育融于管理和实践中,赋予教育以更多的硬性要求,形成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共同行为模式和共同的价值观,使大家有章可循,照章办事,通过科学管理,把职工有可能产生的思想问题清除在萌芽状态,对职工有可能发生的不良行为起到事前防范的作用。

2.6.3 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对职工的说服力。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以人为本的工作,要理解人、尊重人,以完全平等的身份、讨论的方式与工作对象交流思想,避免空话、套话和训斥,要采取多种说服教育方法,“交往法”能广交朋友、增进友谊,“动情法”能合情合理润物无声,“激励法”能弘扬正气、促进竞争。通过不同形式的以心换心的说教,可引导工作对象沿着正确的方向观察和思考问题,解除不良心理症结,激发动力,发挥潜力。

2.6.4 以多样化活动为依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职工的感召力。要以弘扬爱国主义为主旋律,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文明行业创建、行风评议、党员教育、主题演讲、知识讲座、医德讨论等,从提高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修养、业务技术水平着手,以教育人、引导人。要以培养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为目标,充分发挥党、政、工、团、妇多个组织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种娱乐活动,如各类知识竞赛、技术比武、体育活动、文化节、艺术节等,从陶冶情操、增强责任感、提升活力着手,以疏导人、凝聚人。要以树立和宣传身边的先进典型人物的契机,充分利用院刊、宣传栏等阵地,着力宣传身边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从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作用,营造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环境着手,以激励人、启迪人。

3结合实际,做好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

3.1 把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结合起来。面对目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医疗单位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必然要全面深化内部改革,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通过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实行人员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两级聘任,分配上实行4个倾斜(向临床一线倾斜、向高精技术倾斜、向突出贡献倾斜、向科学管理倾斜)。

3.2 把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与医疗单位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学方针政策、谈职业道德、抓行风建设,应做到联系实际、联系群众、联系政工,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各类健康有益的政治、文体活动之中,贯穿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落实到卫生工作实践之中。培养爱院爱岗、敬业奉献的精神风貌,结合行业特点,利用重要节日举办文艺晚会,组织各种竞赛和奖励活动,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卫生系统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3.3 把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说服教育与严格管理结合起来。要对卫生系统职工进行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必须加强科学管理,明确每个科室、每位职工、每个岗位的职责,严格管理,奖惩分明,增强系统内的竞争意识、爱岗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形成一套科学的干部管理、组织管理、宣传管理、文化管理的制度和体系,强化基础管理和制度的管理,使思想政治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要严格执纪执法,加强综合管理力度,扶正压邪,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性。

3.4 把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结合起来。卫生系统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有许多好的经验作法,要做好继承和发扬。做到继承和创新,就需要在开拓上下工夫,在开拓上下工夫,就必须抓好3个环节:首先要善于扬弃。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要坚持不弃,不合时宜的、教条封闭的东西坚决摒弃。其次要善于发现。只有善于发现,继承和创新的结合才有创意和深度。再次要善于综合。只有善于综合,并经过一定的哲学抽象,才可能上升到一种立体性的高度。

新形势下村级卫生工作的重心转移 篇4

以农民健康为中心就是要在农村居民中全面普及卫生常识,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促使广大农民掌握健康知识、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就要求最基层的农村医疗卫生工作者——村医,在完成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为农村居民提供相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卫生宣传教育信息。本文从村级卫生组织、农村居民医疗保障体制、村级卫生工作内容和级村卫生工作者这四个方面探讨村级医疗卫生工作如何适应这一转变的具体思路。

1 扩展村医的服务工作内容

1.1 村医必须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和预防保健服务。具体内容应该包括:为适龄人群提供和开展计划免疫的预防接种工作,开展地方病、传染病防控策略所需要的人群干预措施的实施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任务上,就是要使村医把诸如疫情报告、传染源隔离、病人随访等内容作为自己的日常具体工作。

1.2 开展妇幼保健工作。村医必须把孕妇登记、产前指导、产后随访、母乳喂养、儿童保健以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作为自己经常性的日常工作,使人口从生命早期就受到健康指导和健康保护。

1.3 开展健康教育,村医在原有临床诊治疾病工作的基础上,一方面在开展门诊医疗时要主动向患病人群介绍慢性病长期治疗的基本医疗知识和预防各种并发症、后继严重疾病的保健知识,同时更主要的还要向健康人群宣传卫生健康知识,帮助居民消除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积极的行为模式。这就要求村医必须联合乡村教师等农村知识群体,定时向重点人群、高危人群宣讲健康知识实施干预措施,从而在病因预防阶段就可以提高人群健康水平,防止、减少多种疾病的发生,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正常运转节约大量医疗卫生资源。

1.4 进行慢性病病人管理,在村民健康体检的基础上以村为单位统一进行慢性病人的管理工作,对诸如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结核病等人群进行长期用药指导和行为干预,其系统随访和药物发放是他们日常工作的具体体现。

1.5 承担向上级医院转诊病人,接受、登记上级医院回转病人,实现与上级医院的双向转诊。这就要求村医必须具有对疾病严重程度的鉴别能力,以及对周围医疗资源分布的了解与联系。同时还需要他们能够借助网络信息平台与上级医院实现无缝隙对接,能够在接受上级医院下转病人的同时也接受到经治医生相应的治疗方案和康复方案。

1.6 对终末期慢性病病人实施临终关怀,诸如缓解疼痛、心理支持、死亡教育、家属安抚等许多社会心理方面的工作,也都要纳入到村医的工作内容中来。

2 调整改变现有卫生服务模式

2.1 建立家庭病床。

现在即便是农村人口中疾病谱和死亡构成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些病程长的慢性疾病、老年人口健康照顾、上级医院下转病人等工作新任务都应以家庭照顾与定期巡诊治疗相结合的模式来完成医疗卫生救助。城市家庭病床工作是比较成熟、比较规范化的医疗照顾的工作方式,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也应该推广使用,而村医是这项工作的最好执行者。

2.2 进行经常性体检。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觉醒和慢性病成为农村疾病谱的主要构成,对于农村人口的经常性体检必须作为一项日常性工作纳入到我们基础卫生工作的范畴。许多疾病在成为生命和生活质量的严重威胁之前是一个潜隐性过程,由于没有自觉症状而难以觉察,且农民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又远远不如城市。村医离他们最近,基本的体检也不必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和技术,因此村医有能力、也有必要把这项工作作为自己的日常工作内容。

2.3 建立以户为单位的村民健康档案。

在如上两项工作的前提下,为村医配备微机,建立网络管理系统,收集当地农村居民个人健康信息,建立完善的以户为单位的个人健康档案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因此有必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到村医的日常性工作范畴,并且作为工作绩效考核的硬性指标加以追踪。如果真的能够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在大面积的范围内完成此项工作,这对于新农合运行,对于县、乡两级卫生服务网的功能扩展无疑都会有巨大的帮助。

3 改变现有卫生服务组织体制

3.1 建议政府统一收编现有的以个体经营模式为主的百万乡村医生,由中央财政直接拨款比照民办教师待遇为乡村医生发放工资。这种依靠财政支出改善他们生活待遇的措施,使他们不再以治病卖药收入作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就可以从根本上将他们的工作重点从治病卖药的赢利性经营转变到以预防为主的公共卫生服务上来。也可以首先以发放生活补助的形式按劳计筹,督促其完成相应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3.2 以自然村为单位建立村庄卫生服务中心,可以采取汰劣存优的策略收编原来那些条件好的村医门诊,由政府或者慈善事业单位每个村庄投入3万元按照统一标准全面改造,办成外观一致、配备相同、集中配药的连锁式村庄卫生服务站。在没有医疗点的卫生服务空白村庄也可以由政府完全出资直接建立村庄卫生服务站,也可以几个自然村联合举办,按500~800∶1配备卫生服务人员。为缓解技术人员短缺,应政策鼓励县、乡医疗卫生机构有资质的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到村卫生站工作。每个村卫生室用房使用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做到诊断室、治疗室、药房三室分设,实现村卫生室建设六个统一,即统一标识形象、统一规章制度、统一用药目录、统一人员培训、统一业务指导、统一工作考核。

4 改变村医培训内容和培养模式

4.1 以往村医的培训模式只注重临床治病技能的训练,现在我们要改变这一传统观念,在临床医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尤其要加强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内容的培训。在病种选择和公共卫生策略实施内容方面紧密结合当地特点删繁就简实施教学。

4.2 对持有乡村医生证书的村医进行实地培训,补充缺乏的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知识与技能。对于这些人可以组织实地参观、任务安排、乡镇集中学习、发放学习材料等,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工作能力的培训。

4.3 在基层医学院校开设村医专业,招生对象为村来村去的农村高中毕业生,毕业后发专科层次毕业证。教学内容上以掌握基本医学基础知识、临床治疗知识为前提,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要教学内容。在教学形式以实践教育为主,以实习教学为主,可以把课堂直接设置在卫生设施条件较好、公共卫生工作开展较好的村庄,进行阶段性实习教学。为照顾贫穷落后地区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基层医学院校甚至可以免费培养急需人才。

摘要:文章结合华北北部农村基层卫生事业现状,研究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现实工作中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村级医疗卫生工作问题的思路和政策性建议。

新形势农村卫生 篇5

鹿泉市上庄镇卫生院谷海书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对于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出发,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面对改革,我进行深入分析,并征求多位老同志的意见,根据我院基本情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卫生院对改革的承受问题。

长期以来,卫生院属于自收自支单位,没有上级拨款,造成资金、人员紧缺,所以,卫生院多是以医疗技术发展提高

为主,对于社会工作投入的人力、财力明显不足。新的医药卫生改革,卫生院将会负担更多的社会工作,如健康体检等。这个转换,对卫生院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基层医务 工作人员无论从技术、思想认识上,无法很好转型。

长期以来,卫生院工作人员待遇比较低,吸收高校毕业生不足,在99年~04年,以中专毕业为主,04年以后,大专生为主,仅有2名医务人员是本科毕业。人员素质相对低下,发展潜力小。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工作人员属于临时用工,全院52人中,只有11人在编。这就加大了人员的流动性。卫生技术人员不足和频繁的流动,造成卫生院整体发展缓慢,增加了适应新形势的困难。

再者,卫生院现在靠租赁房屋维持,新建卫生院土地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造成我院房屋紧张,各种业务用房,包括新农合、防保、健康体检等用房不规范,使得工作没法很好开展,对于适应新形势,也是一种挑战。

二、人员的思想问题。

长期以来,卫生院医务人员由于待遇低、流动性大,踏不下心来,没有长期打算,出现了跳槽率高的劣变。老职工不能很好的自我转变,老思想、老做法根深蒂固,不可能一下子扭转过来。而新的医药卫生体制,又要求医务人员觉悟高、素质高、技术水平高,这对于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也是一个挑战。

针对以上情况,我召开院务会,商讨应对措施,使卫生院顺利适应新的发展,确保新形势下卫生院的繁荣稳定,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医药卫生制度改革,做好基层群众,特别是本区域内群众的基本医疗保健工作,保障我镇人民群众的健康,为本镇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此,我院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一、节约开支,降低消耗。严格执行各种制度,各种器械有

专人管理,各科室消耗品由科主任亲自领用、保管,杜

绝浪费,以减少开支。

二、尽快落实新卫生院建设。要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尽快解决卫生院用地问题。争取在本年度内落实卫生院

建设用地,并开工建设,在2010年将新的卫生院建设

竣工并投入使用,以提高卫生院的整体水平,以更好的为当地群众服务。

三、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人员技术水平,减少流动性。通过医

院派出学习、院内定期讲课、参加各种培训等多种方式

提高年轻医师的水平。同时,与临时用工人员签定合同,为连续工作满三年的职工参加医疗保险,对于有发展潜

力,有决定在卫生院长期工作的员工,卫生院出面派其

去市级医院进修,并负担一定的进修费用。

四、积极开展思想转变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让

医务人员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树立以人民群众健康为

中心,人民群众健康高于一切的观念,让全体员工以崭

新的面貌迎接医药卫生制度改革。

以上,是我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时,卫生院应当考虑问题的一点看法,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某些问题考虑不是十分周到,望领导和各位同仁多多指教。

新形势农村卫生 篇6

【关键词】新形势;乡镇卫生院;护理现状;缺陷;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面开展,为广大农民群众解决看病问题带来了很大的益处,乡镇卫生院住院病人迅速增加,对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在日益提高,维权意识和法制观念也在不断增强,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护理管理的要求。本人现将乡镇卫生院目前护理管理现状、缺陷和改进措施作如下综述。

1目前护理管理现状

1.1服务对象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员流动性增加,乡镇大部分常住人口为老人、妇女和小孩,因此,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对象以老人、妇女、小孩居多。而且乡镇卫生院没有设置详细的专科,护士工作较繁杂,角色换位快,由于人力不足,工作时间长,如果有人有休假,上班人员常常要连续工作。

1.2业务量现状随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开展,乡镇卫生院护士的业务量也随之增加,如遇疾病高发季节,劳动量大的现象更突出。因此,由于护理人员少,每天应付日常护理工作已感应接不暇,至于深层次的计划护理,如人文关怀护理、心理护理、整体护理等的运用还未提上议事日程,护理人员的责、权、利无法落实。

1.3护理人员待遇及教育现状乡镇卫生院护士待遇差,护士的劳动报酬与劳动量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很难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护士的继续教育问题也是护理管理的难题,由于护理人员少,工作压力与工作量大,护士每天上班,忙于日常护理,下了班忙做家务,管孩子、身心憔悴,以至于对新技术、新知识、新进展了解少,从而知识老化、技术停滞。而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年轻的,学历稍高的护士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

2护理管理缺陷

2.1管理问题护士长缺乏科学、规范化的管理素质 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得不到院领导重视,护理人员岗位分配不合理,无专职护理管理人员,护士长同其他护士一样,从事着临床一线护理工作,同样倒班,还要协调各方面关系及承担一些琐碎的后勤事务,他们往往会重心偏移,没法把主要精力放在管理上。加上忙于日常工作,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少,缺乏新的管理理念,对新医学模式下新的护理质量评审标准理解不深刻,致使护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管理。

2.2住院患者管理差 由于护士少,护理管理不到位,使用住院患者管理差,一些护理措施和监测无法做到;部分病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又无家属照顾的,容易发生跌倒、坠床等;患者擅自离院理象较普遍,护士法制观念淡薄,基本操作不严谨。

2.3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 体温单描记不真实,缺项、漏项,签名不规范或代签名,医护记录不一致,尤其是一些重要时间:入院、抢救、用药、病情变化、出院等,护理记录太简单,缺乏连贯性,记录内容上忽视非操作性护理措施,如巡视病房、主要的指导内容及告知性的护理措施等。

2.4 护士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 医疗及相关法律知识缺乏,基本操作不严谨,非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证据保全意识差。

2.5技术及人员素质问题 护理人员业务能力有限,管理存在一定难度 一些中等专业学校在招收护理专业人员时,降低录取标准,相当一部分文化基础差的人把学护理当成是一条谋生的捷径,进入学校以后也未好好学习,实习也不认真。这部分人毕业后到大医院应聘多不能如愿,便来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他们往往工作能力差,对一些基础护理操作都不能独立胜任,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护理更不知从何做起,甚至一些用药的剂量都不能准确计算。另一方面,长时间在乡镇医院工作的高年资护士,虽有一定的临床经验,但很多也安于现状,缺乏进取意识、竞争意识,尤其是我们周边多数乡镇卫生院都是做的绩效工资,因此他们也不情愿外出进修学习,无法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对高标准,严要求的护理质量管理不能适应。

3 缺陷改进措施

3.1 提高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人员素质 首先院领导应转变重医轻护的观念,重视护理工作,尽可能设置专职护理管理人员,加强护士长管理知识的学习,观摩借鉴他人的管理经验,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另外护士长还要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业务、新技术、新仪器的使用,积极培养护理骨干,进行目标管理【1】。首先要制定护理管理目标,根据目标设定详细、严格的护理质控考核标准,采取考核、獎惩相结合的办法,并与护士的薪酬挂钩,以调动护士的积极性,真正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3.2 加强住院患者的管理 入院时收治医生把好第一关,认真履行好告知义务,杜绝挂床住院,严格把握住院、出院指征,严格掌握护理级别,同时医院的综合服务设施也要跟上。

3.3 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 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护理文书的法律效力,规范书写护理文书,遵循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合法的原则,切忌不按时书写或书写潦草、脱漏、错误、涂改,要特别做到准确、及时以及与医疗文件的一致性。

3.4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纠纷 认真组织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等,明确护理行为规范,加强风险防范意识,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按规章制度行事,不超越护理常规,是做好自我保护和维护护士合法权益的根本,才能确保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如患者病情有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执行口头医嘱必须谨慎,确信无误后方可执行,执行完后,应尽快记录医嘱的时间,内容及当时的情况等,医生也应及时补上书面医嘱,医生如有遗忘,护士应提醒及时补写。

3.5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2】,关心、尊重和激励护理人员,护士长定期倾听护士心声,减轻护士压力,为护理人员争取应得利益,使护理人员以轻松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从而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一方面严格护士准入制,开展素质教育及医德医风教育,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增强责任心。另一方面提高业务素质,作为乡镇卫生院,都是综合病房,要求护士必须全面掌握内、外、妇、儿等常规护理,特殊护理,制定长期的学习计划和短期培训计划,并根据临床需要随时增添学习内容,积极开展“三基”、“三严”训练,岗位技能大练兵活动,积极鼓励护士在职学习,拓展知识领域。

4讨论

护理工作是医院医疗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确保护理质量管理的不断改进,才能确保医护质量和医疗安全,保证医院快速的发展。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以来,为广大农民群众解决看病问题带来了很大的益处,乡镇卫生院住院病人迅速增加,对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护理管理的要求,乡镇卫生院必须根据自身条件,提高护理管理。所以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的要求不仅是提高护理质量,更要保障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护理管理者首先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护理指挥系统的作用,以质量与安全管理为核心,加强乡镇卫生院的护理管理队伍建设,完善护理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贾云,傅乐华.应用目标管理理论培训护士长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9,3:46-47

[2]吴亚君.服务型领导管理特征与人性化护理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7,7(3):26-27

新形势下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考 篇7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卫生职业教育与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密切相关。卫生职业教育亟待改革和发展。本文通过对卫生职业教育教育对象、教学模式、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学生就业现状的研究, 探讨在新形势下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新路子。

1 卫生职业教育现状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到, 从总体上看, 卫生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 发展不平衡, 投入不足, 办学条件比较差, 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1 教育对象

当前, 卫生职业教育对象的文化、心理、道德素质普遍较低。学生厌烦了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 渴求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 希望掌握一门技艺作为生存的本领。学生处于青春期, 心智发展不成熟, 容易受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及腐败现象的影响, 加之一些学校和部门思想教育的观念薄弱, 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难度可想而知[1]。

1.2 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 我国各类教育形成了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卫生职业教育也受到了这种重知识、轻技能, 重理论、轻方法, 重应试、轻应用教学模式的影响。教育观念落后成为教育改革的最大障碍。陈旧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内容僵化, 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1.3 师资力量

卫生职业教育改革需要强大师资力量的支持, 但目前卫生职业学校的很多教师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 懂理论的不熟悉岗位实际, 熟悉岗位实际的理论又不扎实。此外, 卫生职业教育情况复杂、管理难度高, 需要管理者不仅要有丰富的教育与管理经验, 还要有创新精神。但目前高素质的管理者少之又少。教师流失现象不是近年来新出现的问题, 而是近年来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 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2]。

1.4 办学条件

普通中等卫校由于多年的办学实践, 在师资力量、实验设备、教学管理、教学经验等方面比较成熟;而绝大部分县级卫校和一些近几年批建的中等卫校与之相比则相差较远, 教师数量少, 实验条件差。

1.5 学生就业困难

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才过剩, 岗位需求不足, 社会就业压力增大, 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人才的高消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来一个岗位中专毕业生完全能够胜任, 而却非要一个大专毕业生, 甚至要一个本科毕业生。像一般医院的护理工作, 中专毕业生完全能够胜任, 而有些医院却盲目地招聘大专毕业生, 甚至本科毕业生做护士, 而不愿招聘中专毕业生做护士。毕业生质量不高, 表现为知识富有, 但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学生就业观念陈旧, 还存在着等待就业的心理, 缺乏主动就业的意识。由于就业困难, 初中毕业生大多不愿上中专, 中专学校生源一年不如一年, 摆在各学校面前的最大的困难莫过于一年一度的招生难[3]。

2 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策略

2.1 加强宣传教育

针对生源不足, 质量下降, 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首先要加强招生宣传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 采取必要的措施, 争取招收到更多更好的学生。面对不够理想的生源, 就必须加强教育管理, 除加强入学教育之外, 更为重要的是给新招学生进行文化课的补缺、补差教育。不少学校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可供借鉴。教师要钻研教学, 提高教学水平, 讲究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采取小步幅、勤反馈、多鼓励、少批评的教育模式, 不让一名学生因跟不上学习进度而中途退学。

2.2 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卫生职业教育的规律, 结合新大纲模块课程和综合化课程的设置, 同时参照高等专科教育的特点, 优化教学。组织教师研究新计划、新大纲, 研究新教材, 研究学生, 研究教法,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 开展学术交流, 联系教学实际开展科研课题研究, 提高教育实践的层次和认知能力。要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中等卫校在目前市场竞争激烈、机遇与挑战并存、生存多处危机的情况下, 只有克服浮躁及徘徊心理, 把教学质量这篇文章做好, 才能在竞争中立足、生存, 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谋求发展。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多种形式学习领会有关方针政策, 稳定专业思想, 转变教学理念, 树立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以校本培训为主, 结合派出进修, 引进人才, 培养学科带头人, 完善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等方式加强成学术梯队建设。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 造就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人才。此外, 要注意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诸如住房、福利待遇等问题, 以此筑巢引凤。

2.4 打造品牌专业

传统的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在体系、学法、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及学科交叉渗透等方面均不够深入和有效, 培养的学生知识泛泛、技能平平。应通过市场调查, 结合自身办学条件, 建设优势专业, 即重点建设信誉好、就业率高、生命力强的专业。这样, 学校就能在某个专业领域培养出受到社会欢迎的“优质人才”, 就有了特色, 有了较强的生命力。要积极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探索出科学的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不断拓宽专业口径, 更新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可以通过“3+2分段制”立交桥寻找适合自己的入口, 也可以组建自己的“五年一贯制”直通车, 也可以独立申办高职或高专院校, 在高层次卫生职业教育领域开辟新的天地[2]。

2.5 扩大学生就业

学校应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 增加就业服务中心人员的数量, 并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的领导, 强化服务意识, 同时应采取必要的激励机制, 调动就业服务中心人员外输学生的积极性, 加大外输毕业生的力度。事实证明, 只有学生毕业后的出口通畅了, 学生来中等卫校上学的入口才能畅通, 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招生难的大问题[3]。

近年来, 卫生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科技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卫生职业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转轨和改革调整时期。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看到改革的紧迫性, 把改革作为下一步发展的动力。医学模式的根本转变, 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医疗卫生工作第一线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加快卫生职业教育发展, 着力培养大批职业技术人才, 已成为目前卫生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 仍需要我们努力去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许红梅.亟待改革的卫生职业教育教学[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6) :40~41.

[2]闰天杰.新时期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考[J].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3, 11 (1) :95~96.

新形势农村卫生 篇8

一、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中国人口众多, 高职称、高技术医务人员相对较少, 基层医疗机构环境相对较差, 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有待于提高。医务人员, 特别是高职称高技术医务人员中的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大城市医院。大城市医院的医疗环境、医疗条件、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比较优越、先进。到基层小医院就医, 患者往往担心得不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甚至可能被误诊或延误救治。虽然大城市医院的资源 (包括医生、医疗场所、医疗设备等) 配备比较齐全, 但由于病人较集中, 其相对却变成了有限, 有时也应付不了病人多而密集的高负荷。在大城市医院里经常存在着病人排着长队挂号的状况, 有的病人甚至排了几天几夜的队才挂到号, 这样既耽搁了时间、又延误了病情。或者是由于交通不通畅、不发达等方面的原因, 导致有些边远地区的老百姓生了病而不能及时送达医院救治的情况。同时由于当前我国老百姓普遍还不富裕 (特别是偏远不发达地区的老百姓还很贫穷) 和当前医疗市场等诸多方面的原因, 普遍存在着老百姓有病看不起或者是看病超过了自身经济负担的状况, 从而导致了医疗价格相对于普通老百姓购买力的偏高、药品价格的贵重等等。要解决好这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关键一点在于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

1. 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条件

我国需要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要完善服务体系, 要改变目前医疗资源配置非常不合理的情况, 特别向农村、向基层倾斜。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 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或整合各地城乡、农村的医院、卫生院和卫生室, 建成一定标准化水平的医疗基础设施, 使各地城乡都能拥有与其人口相配备的医疗机构, 并且给予这些医疗机构配备与其相配套的医疗设备。对交通不通畅的地方进行道路改造和建设, 使广大城乡居民有病能够及时送达医院、卫生院或卫生室进行救治, 既能解决老百姓的“看病难”问题, 也能促进当地老百姓的经济发展。同时设立卫生服务网络, 使各城市之间、城市与社区之间、城市与城乡之间都有比较通便而完善的卫生服务网络, 能够及时对不同病情的病人进行适合的转诊、治疗。

2.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软件基础建设

着力加强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 尤其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 在各基层医疗单位配备一定技术标准水平的医务人员, 可采取执业医师招聘、免费定向培养、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志愿到基层乡镇卫生院工作、提高其生活物质待遇等措施, 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到基层工作, 也可采取学历教育、在职培训、选派医务人员到城市大医院进修或学习等, 进一步提高城乡基层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同时协调和配置好大城市与城乡之间的医疗技术资源。政府和医疗机构主管部门可通过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和享受一定的业务培训机会等措施鼓励各大医院医疗技术高、服务质量好的医务人员到基层工作, 规定各大城市公立医院医务人员都必须轮换到下面城乡或农村进行一定时间的工作, 通过医疗技术的交流与培训促进各城乡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配套一些能稳定医务人员的制度、规章。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 使广大老百姓不出城乡、社区就能够得到比较便捷、有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甚至于能得到高效优质的医疗

企业内部控制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与内部财务控制两大类, 而内部财务控制占据主导地位。内部财务控制是企业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式确保企业内部机构及其人员全面落实和实现财务预算的过程, 其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兴衰成败, 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下, 如何强化内部财务控制机制, 建立一套科学、适用的内部财务控制示范体系, 成为当前我国企业管理改革和发展的一项紧迫问题, 对加强我国企业的财务控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笔者希望通过实施与完善公司内部财务控制体系, 能够达到理顺企业的管理机构、尽快地提升企业内部管理能力的目的。下面以甲公司为例, 来说明这一点。

服务, 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合理分散病人就医地点的高集中, 减少病人病情恶化的发生及高病危率。随着基层医疗技术、医疗水平的提高, 老百姓大多数的病都能在基层医院得到完满的解决, 从而逐步消除基层老百姓以往那种担心得不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甚至可能被误诊或延误救治的心理。

3. 实施区域卫生规划

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倡导多元化办医格局。建立一种与我国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低成本运行的农村医疗体系, 尽快提高乡、村两级的医疗技术水平, 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公, 缓解农民看不起病和看病难的问题。依据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和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按照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对医疗中心的布局和数量进行规划。充分发挥现有医疗资源的作用, 面向服务区域内所有人群, 力争在实现全体居民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 实现公平享有高水平的疑难危重症诊疗服务的权利。目前我国实施区域卫生规划遇到了一些问题: (1) 由于缺乏基础数据, 传统计

一、甲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甲公司系大型国有独资企业, 注册资本金20亿元, 主要负责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及建设工作, 上级母公司为天津市最大国有投资集团公司, 注册资金660亿元, 形成资产4000余亿元.公司本着“用好城市资源, 服务天津发展”的企业精神, 坚持以“资源经营”为核心的战略发展方向.随着公司各板块业务不断延伸, 现已进入快速扩张发展时期.

二、甲公司内部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

1.财务控制流程存在的问题

有的子公司没有预算主管职位, 对资金的支出没有统一的预算, 随用随取, 随取随花, 造成了资金的极大浪

划指标和统计资料没有需方信息, 造成规划有所偏差, 而人口流动和行政管理辖区的变动频繁增加了区域卫生规划的困难; (2) 推进过程中, 遭遇既得利益群体的阻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区域卫生规划涉及各种利益格局的调整, 包括医疗机构隶属关系的变化, 医务人员的调整和分流, 一些医疗机构领导岗位的变动, 所以阻力重重; (3) 属地化管理没有实现。虽然属地化管理喊了很多年, 但真正实现属地化管理遥遥无期。对于许多非卫生部门直属的医疗机构, 当地政府缺乏有效调控手段, 也缺乏进行调控的法律保障。所以, 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政府的手”要起决定性作用, 比如对大医院要加强监管和引导, 发挥政府在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制定政策、严格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不能让大医院过于趋利, 对资源总量采取控制等等。

4. 建立建全医疗保障制度

建立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 扩大患者参保的范围, 包括农民、工人、失业人员、学生、在岗人员等都纳入社会医疗保险, 使人人都有医疗保障、都

存公

在司

的内

问部

题财

与务

张建对控

林策制

能享受医疗服务、都能病有所治。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提高患者医疗保险报销的比例, 从而使个人付费比例大幅度降低或不付。同时建立全国医疗保险报销体系和医疗信息报销网络, 以人为本, 使每一位患者不管在本地还是在异地看病, 都能及时得到医疗保险的报销, 既方便患者也方便各医疗单位, 从而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同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用于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并实施规范管理, 使老百姓有病能早发现早治疗, 把病情扼杀在摇篮中, 有效地减少发病率。

三、结语

过去我国医疗改革经历了很多曲折, 但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虽然新医改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但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以人为本, 相信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将成为历史, 医患关系、社会关系将更加和谐。

新形势农村卫生 篇9

1 背景

随着卫生事业的改革, 逐步撤销原有卫生防疫站, 成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由此, 引发了卫生防疫站从职能、机构到人员的大调整。而建立在原有职能、机构、人员上的档案工作也无疑面临着改革的压力和挑战。档案人员应如何应对, 以适应改革, 是一个急需研讨和解决的问题。

2 挑战

卫生防疫站卫生监督执法职能划转到卫生监督所, 组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并不是职能的萎缩, 而是职能的拓展。由原卫生监督带动卫生监测转向以卫生防病为主, 其职责也由原承担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拓展到预防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职业病和对突发疫情的调查处理。疾控中心还将以科研为先导, 以技术服务为手段, 重点加强卫生监测、检验技术服务、健康教育、预防医学科研等工作。单位职能的变化和拓展必然导致与单位职能息息相关的档案和档案工作发生相应的转变和调整, 都必将伴随着疾控中心新业务新技术的出现而产生新的内容, 如业务档案的收集范围势必要扩大, 档案的分类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再如, 卫生监督权力的撤出, 使得档案人员将不再承担对行政执法档案的指导任务;但同时, 由于疾控中心将以检验技术服务作为主要收入手段, 检验检测质量控制就成为关乎疾控中心生存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为配合此项工作, 就要求档案人员更经常地深入科室第一线, 加强相关的技术材料如卫生检验检测技术报告、检验设备管理等技术材料的立卷指导。

3 对策

3.1 正确认识改革, 思想上作好两手准备

卫生防病与监督改革必然会对档案工作有一定的冲击, 档案机构和人员也面临调整, 档案人员思想上可能会有一些想法。但应看到, 疾控中心在科研、监测、技术服务职能的拓展和加强, 将会给档案工作发展留下更多的空间, 既便档案机构、档案人员都可能要面临调整, 但这项工作却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因此, 档案人员应对改革抱有正确认识。

3.2 关注改革进程

, 档案工作要有前瞻性的安排档案人员不能被动等待, 应积极关注改革进程, 认真学习关于卫生防病与监督体制改革的文件, 主动关心和了解有关信息, 对档案工作可能因改革而做哪些调整, 做到心中有数, 所谓站得高方可看得远。特别是目前防病保健体制的改革并不是一步到位, 还需一个渐进的过程, 正处在不断探索、实践, 逐步完善之中, 我们更要随着改革的进展, 新的机构的出现、并入和人员的分流, 积极思考由此引发的在档案全宗的设置、分类大纲和编号方案的调整等方面一系列的改变, 同时还要着手进行档案相关工作制度的修改和档案兼职人员队伍的重建等项工作。

3.3 盘点家底, 对档案室藏做到心中有数

档案人员要对其所保管的 (包括分室保管的) 各大门类的档案的数量, 检索工具的种类及数量, 档案室编制的编研参考材料数量, 以及所存资料的数量, 甚至档案室装备用具等都要进行清点, 拉出清单, 编好目录, 为档案室并撤做好准备。

3.4 宣传档案法, 依法进行档案材料的转移

档案人员要将此次卫生防病与监督体制改革做为一次宣传档案法、贯彻档案法的很好的机遇, 运用多种形式, 增强单位人员的档案意识。

3.5 积极充电, 为档案业务的拓展做好准备

新形势农村卫生 篇10

一、卫生系统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管理理念较落后

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很多企业都已经结合市场发展需求, 改善了体制。但是医疗卫生单位行业依然使用传统财务管理理念管理财务工作, 缺少全局意识、风险意识及网络意识。传统医疗卫生支出均由国家担负, 不存在破产、倒闭等风险。随着新医改的实施, 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 体现了医疗成本与技术劳务价值, 要求财务管理必须加强风险意识。但是我国财务管理软件还没有完全普及, 导致医疗卫生体系财务管理缺少网络意识, 阻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进展。

(二) 财务管理模式继续改进

目前绝大多数财务领导者主要利用陈旧的管理模式进行财务管理, 忽视了财务管理创新与改革的重要性。受此种管理模式影响, 导致卫生系统内部部门出现了权责不分、信息失真及职权不明等问题, 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而且卫生系统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与素质较低下, 不能使用卫生系统的发展需求, 难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三) 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较薄弱

目前卫生系统对财务管理的控制力度不足, 而且卫生体系领导者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财务管理对卫生体系发展的作用, 不能构建合理、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受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影响, 导致卫生系统中财务活动经常出现违法、违规等个人操作, 降低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 阻碍了卫生系统资金周转, 进而降低了卫生系统经济效益。

(四) 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卫生系统还没有对财务人员招聘做出统一规定, 不能给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 导致财务人员素质与财务管理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卫生系统项目管理不严谨, 进而出现了较多的财务资金闲置及浪费等问题。之外, 卫生系统管理不严格, 不能建立统一的赊销政策, 也影响了卫生系统财务管理效率, 严重时将导致卫生系统瘫痪, 阻碍了卫生系统的健康发展。

二、新形势下强化卫生系统财务管理的探索

(一) 更新管理观念

第一, 树立全局意识。卫生系统领导必须重视财务管理, 然后鼓励财务人员积极参与, 结合财务实际情况加强监督;领导与人事部门不能过分干预财务管理, 给财务人员一定的权利;财务部门还要从全局发展制定单位预算, 完善财务分析、财务依据及业务与业务的协调。第二, 加强风险意识。卫生系统内部必须树立市场观念, 利用多种方法提供精确、及时的财务指标;财务部门必须及时对财务资金来源与成本进行分析, 加强大型设备购置管理, 并将投资预期收益等提交给领导人员, 降低购置风险。第三, 提高网络意识。现代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不仅要实现手工到电子账目的转换, 还要构建网络体系。一方面, 卫生系统必须及时对内部财务流程进行分类整理, 设置合理的子系统;另一方面, 寻找合适的软件合作商, 培养较多熟悉财务软件的人员。

(二) 改革财务管理模式

新形势下, 卫生系统财务管理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首先, 必须树立先进的管理思想、风险思想和投融资理念, 结合卫生系统发展特点, 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分析和研究, 然后构建合理、完善的激励机制及约束机制, 调动卫生系统内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加强财务管理人员业务与个人行为管理, 提高各项业务质量;卫生系统还要结合市场与自身情况, 深入分析、比较并总结财务情况, 改进并完善相关机制;及时对市场经济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和探讨, 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制定相关措施, 降低财务管理风险。

(三) 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卫生系统财务控制质量, 卫生系统领导人员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卫生系统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然后, 加强财务管理和控制。对于卫生系统上岗的员工, 卫生系统必须结合实际情况, 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 保证所有员工均符合财务管理工作需求;卫生系统还要加强先进管理, 及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整理, 提高资金利用率;加强卫生系统应收账款管理, 同时加强卫生系统管控, 及时对应收账款进行回收和应用, 提高资金利用率和周转率, 进而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应收账款回收, 促进卫生系统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 树立风险意识, 构建财务管理预警机制

风险管理也是财务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对卫生系统财务管理质量与工作效率的提升具有很大作用, 而且此种风险无法彻底消除, 贯穿于单位财务管理实际操作中。随着我国新医改政策的实施, 医疗卫生行业竞争力度越来越激烈, 给卫生行业产生了较大的风险。为了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定进展, 必须及时梳理风险意识, 加强风险与危机防范。进行实际操作时, 必须充分发挥财务监督职能, 构建完善的系统财务计划, 给财务决策的制定提供指导, 正确处理资金与财务风险的管理, 进而保证医疗卫生系统财务管理的进展, 降低运营成本, 提高卫生系统市场竞争力。

三、结束语

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 与市场环境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医改方案的实施,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影响了卫生体系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因此新形势下, 必须认真总结相关工作经验, 结合卫生系统财务管理实际状况, 不断完善并优化管理方式, 提高财务管理质量, 保证卫生系统的经营效益, 促进卫生系统的发展。

新形势下农村墓地建设问题研究 篇11

关键词:新形势;农村建设;墓地建设;改革

近日来,国内媒体广泛报道了城镇墓地建设问题,“千金购坟”、“生前购坟”等现象日益严重,然而,对于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墓地建设问题伴随农村新的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业已发生着深刻变化,由此导致的社会问题愈发严重,应当引起公众的关注,及时解决,以保障农村地区的稳定。

一、 新形势下农村墓地问题的现状及原因

(一)农村封建迷信观念盛行

长期以来,土葬一直是农村地区的主要墓葬方式,“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很难动摇,火葬等新型丧葬方式难以推行。“看风水,选良墓”的做法也广泛流行,墓址一旦选定即便高金买地也在所不惜,造成了耕地资源和金钱的极大浪费。除此之外,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极大好转,为“光宗耀祖”而修建豪华墓地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二)农村土地分配的历史遗留问题

自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分配以来,农村墓地建设问题一直未得到较好的解决。广泛存在于农田的大片墓地的处理因抽签分地而不了了之,抽到存有墓地的耕地的农民只能自认倒霉,然而随着家族坟墓的不断扩大,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现象愈加严重。

(三)农村土地流转承包制度的推行

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承包制度的推行,原本仅涉及两方利益纠纷的墓地建设问题又加入了第三方利益相关者,如此一来,问题则更加棘手。土地承包方往往以墓地增加而致使合同土地面积减少为由要求土地发包方退还部分承租费用,这更加加剧了土地经营权所有者(即土地发包方)与墓地归属家族的矛盾,由此引发的冲突数不胜数,极大危害了农村地区的安稳态势。

(四)农业耕地资源价格的上涨以及耕地资源的日益稀缺

土地资源是最为宝贵的人类必需资源,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业用地日趋紧张,土地资源价格一路飙升,加之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处于极为重要的基础地位,农业用地更是重中之重。农村墓地占用耕地现象的普遍加重,加剧了墓地建设所带来的矛盾和冲突。

(五)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随着我国农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以及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制度的推行,农村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我国长期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老龄人口高峰期即将到来,这客观上加剧了农村墓地扩张的速度,加剧了农村墓地建设所致问题的严重性。

(六)乡镇政府的不重视以及财政资金的不足

长期以来,农村殡葬改革未得到乡镇政府的足够重视,一方面殡葬改革难以推行;另一方面,用于建设农村公共墓地的财政资金又极度紧缺,为解决农村墓地建设问题增加了难度。

二、推进农村墓地建设改革的意义

(一)是建设美丽农村,保护耕地资源的需要

传统的土葬方式不仅要破坏农田生态系统,毁坏已然成长的农作物,而且浪费了大量的耕地资源,积极推进农村墓地建设改革,有利于农村地区环境的改善,更有利于保障农业用地的供应,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二)是维护农村稳定,建设和谐农村的需要

新形势下的农村墓地建设存在极大的隐形危害,十分容易引发集体性冲突,及时推进农村墓地建设改革,理顺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化解因农村形势变化而导致的潜在矛盾,有利于维护农村地区的局势稳定,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是顺应新政策变更,维护三农政策稳定性的需要

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承包制度的推行,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提升了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然而由于顶层设计存在不足,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农村墓地建设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积极推进农村墓地建设改革,推动政策与实际的有效结合,是顺应新政策变更,维护三农政策稳定性的需要。

(四)是解放农民思想,建设文明农村的需要

积极推进农村墓地建设改革,逐渐改变农村传统的殡葬思想,引导农民摒弃传统陋习,解放思想,有利于改善民风,净化社会风气,建设文明的现代化农村。

三、 解决农村墓地建设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加强政策宣讲,推行殡葬改革

广大农村地区由于长期处于较为封闭的社会环境之中,封建迷信思想和保守主义势力十分强大,必须加强农村的政治教育工作,加大科学教育力度以及政策宣讲力度,不断解放广大农民的思想。与此同时,积极推进殡葬制度改革,大力倡导火化,逐渐改变农村丧葬的习惯。

(二)建立农村协调机制,加强沟通理解

解决农村墓地建设问题,首要的是解决业已发生的利益纠纷和潜在的利益冲突和矛盾,以维护农村地区的稳定形势。在当前形势下,最为紧迫的是在各个农村建立紧急事态联络协调机制,在关于墓地建设利益纠纷中,由村委会牵头组织各相关利益方进行矛盾调解和利益赔付,并形成书面文件,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以防事态扩大。由于在现行土地政策下,土地所有权归农村集体所有,而墓地占用耕地的现象中往往涉及两村甚至多村利益,比如墓地是某一村所有,而土地是另一村所有,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各村协商解决。在实际生活中,往往通过交换土地、购买土地使用权或者给墓坑进行统一的市场定价予以解决。

(三)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公共墓地和骨灰堂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墓地建设问题没有得以彻底解决,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乡镇政府的工作忽视和财政投入不足。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及时“补课”,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加大农村殡葬改革财政投入,建立农村公共墓地和骨灰堂,进行集中管理,最大程度节约和保护耕地资源。

(四)探索墓地立法,协调三农政策

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承包制度的推广加剧了农村墓地建设利益纠纷的复杂程度。为解决农村墓地建设问题必须加强立法,建立规范,协调三农政策的利益冲突,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进程。加强农村墓地建设立法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需要,更是引导农村社会良性发展的需要。

及时关注、分析、解决农村墓地建设问題,关乎三农问题的解决进程,关乎农村的稳定与和谐,关乎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关乎国计民生,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寻找到一条合适的解决途径。(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凤荣.朱凤凯.基于功能分析的农村墓地集约利用与建设模式探析 [A]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

[2] 邓爱姣.可持续视角下农村坟墓改革初探 [G]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3

[3] 王持.推进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刻不容缓 湖南农业发展研究院.2009

[4] 朱绍松.谭博文.加强农村墓地建设和管理刻不容缓 常德市民政局.2010

新形势农村卫生 篇12

1 新形势下医疗卫生单位保卫工作面临的新问题1.1工作人员不能适应保卫工作要求

一些单位的保卫工作人员, 个体素质不高, 流动性大, 缺乏政治理论知识, 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较差。上岗前未接受过系统的岗前技能培训, 这就使得保卫人员整体的综合素质、业务技能不能适应保卫工作的需要。

1.2 工作制度落后, 落实程度不够

部分单位的治安防范制度在多年前制定, 而近几年很多新问题层出不穷, 致使先前制定的治安防范制度内容不够完善、出现很多漏洞。加之某些单位对制度的落实程度不够, 虽然制定了制度, 但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1.3 日常检查不够, 演习演练缺失

有的单位的保卫工作人员对日常工作重视不够, 安全检查工作仅仅“走过场”, 不能及时发现隐患、漏洞和不稳定因素。遇到危急关头, 又因为疏于训练、经验不足, 往往手足无措, 缺乏应对能力。

1.4 设施设备落后, 投入力度不够

长久以来, 一些单位的管理者, 对于保卫工作的定位仅仅停留在保卫工作只会“花钱”, 不能“生钱”, 不理解保卫工作产生的隐形效益对单位发展的保障作用, 舍不得投入人力、物力、财力, 重点要害部位没有按照规定配置设备。

2 加强医疗卫生单位保卫工作的建议

2.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政治理论水平

保卫工作人员政治素质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工作责任心的高低。因此, 对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每个工作人员在上岗前, 要具备足够的政治理论知识, 一定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他们的头脑, 培养“保卫工作无小事, 尽忠职守为大家”的意识, 自觉抵制社会上不良思想的侵蚀, 为单位的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2.2 培养专业技能, 增强业务能力

有了工作热情与责任心, 但业务知识不够、业务能力不强, 也不能做好保卫工作。因此, 要大力开展保卫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 认真学习公安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的《保安员国家职业标准》, 认真阅读《保安防卫技能》等书籍, 并定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考核, 使之知识化、系统化、制度化。同时, 还应要求保卫工作人员充分了解单位的整体环境、工作性质, 努力掌握工作技巧, 尤其是对各种易发生问题做好应对准备。只有不断加强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 不断提高业务技能, 才能充分发挥其保卫效能, 事半功倍的完成各项工作。

2.3 适应形势需要, 不断补充修订, 完善保卫制度

根据医疗卫生行业的特点和性质, 结合国务院发布的《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 参照社区警务管理的方法, 制定出符合单位实际需求的保卫工作制度, 并根据形势的变化, 不断加以补充修订。与此同时, 建立健全保卫工作责任制, 通过签订责任书的形式, 把责任和任务层层分解到各部门、各岗位, 落实到每个责任人身上。并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来充分调动保卫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保障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真正做到“百密无一疏、防患于未然”。

2.4 做好日常防范, 定期组织演习

保卫工作人员应注重日常的安全检查工作, 定期组织人员排查, 及早发现隐患、漏洞和不稳定因素, 及时采取措施, 对重大安全隐患立即整改。同时要定期组织各种演习演练, 建立应急管理机制, 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火灾、地震等重大灾害时, 如何快速有效的抢救患者, 保护职工, 抢运物资, 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是极其关键的。“平时多流汗, 战时少流血”, 这样才能在危急关头发挥保卫工作的作用, 科学合理的开展救灾抢险工作。

2.5 重视“三防”工作, 加大投入力度

人防是保障, 物防是基础, 技防是补充。在人防方面, 要加强安全检查, 加强日常管理。在物防方面, 要加固门窗出入, 设置“三铁” (铁门、铁窗、铁护栏) , 安装照明设备, 配备保险柜等。在技防方面, 安装监控、报警和门禁系统, 并使用对讲机, 可视电话等现代化通讯工具, 充分运用科技手段, 增强保卫工作效果, 提高保卫工作的效率。

总之,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 医疗卫生单位的保卫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要求。我们只有坚持不懈的抓好保卫工作, 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在制度上不断完善和落实, 在人力和物质基础上加大投入, 在监督考核上严格把关, 保卫工作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 为医疗卫生单位的发展保驾护航, 为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摘要:医疗卫生行业对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方面,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形势下,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针对医疗卫生单位保卫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提出加强保卫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医疗卫生单位,保卫工作,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王安.新形势下加强医院保卫工作的几点体会[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1 (3) .

[2]吴天平.医院保卫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几点思考[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 .

上一篇:公路软土路基处理研究下一篇:混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