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高效农业

2024-08-12

低碳高效农业(精选4篇)

低碳高效农业 篇1

摘要: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一堂课巧妙的导入, 会使学生对新课产生期待, 提高学习注意力, 虽然它只占用几分钟的时间, 但是直接关系到课堂效率的高低与成败。

关键词:导入,教学,兴趣

刚参加工作时, 我对数学课的导入有排斥心理, 总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 数学课的“导入”是在作秀, 是对数学学科的亵渎。与其把时间花在导入上, 倒不如去多做几道题, 多见几种题型, 积累解题经验。

随着教学经验累积我发现, 一个短小、巧妙、精彩的导入, 无须耗时耗力的低碳付出, 却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情感, 渴望新知识的到来, 以和谐愉悦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从而得到意想不到的高效收获。下面笔者就多年的经验谈谈几种颇具特色的导入法与同行共勉。

一、用小故事导入

利用小故事设置悬念, 对引发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用精彩小故事导入新课, 不仅能瞬时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而且能迅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起到事半功倍的课堂导入效果。例如, 在第一次使用反证法时, 给学生讲“道旁苦李”的故事导入, 小朋友们的观点是树上结满了李子, 李子是甜的;而王戎的观点是树上结满了李子, 李子是苦的。王戎是怎么反驳他们的呢?不妨把故事改编成“已知、求证、证明”, 好好分析, 已知:路边树上结满了李子, 求证:李子是苦的。请你结合王戎的说法“假如李子不苦, 则早被路人摘光, 而树上结满李子, 所以一定是苦的”给予证明。学生情绪高涨, 很快给出了证明:假设李子不苦, 则早被路人摘光了, 与已知树上有李子矛盾, 所以李子是苦的。这堂课学生不仅得出反证法的基本思想和定义, 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如何用反证法进行证明, 总结出反证法的证明步骤, 学生对反证法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二、由做游戏导入

例如, 在导入无理数时, 上课之前先做了一个大骰子, 告诉大家骰子还有一个新用处, 可以用来产生无理数。随即在黑板上写下“无理数”三个大字, 并在下面写下0, 然后请两位同学上台来, 要一位同学掷骰子, 另一位同学在小数点后面写上骰子掷出的点数, 所有同学都聚精会神地看他俩儿的表演。随着骰子一次次地掷, 点数一次次的记, 黑板上出现了一个不断延伸的小数0.315 426 532 156 324……骰子, 这是大多数同学都很熟悉的东西, 让学生自己用它来产生一个具体的、位数可以不断延伸的小数, 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感触的无理数模型, 使他们在接受“无理数”这一难懂的概念时, 在做游戏中而变得较为亲切, 易于理解, 而且印象深刻。

三、由生活经验导入

数学表面上的抽象性和严谨性, 往往掩盖了它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学生对平时的生活经验非常熟悉, 如能联系生活经验导入新课, 往往能使学生感到亲切, 贴近生活, 学习不再是索然无味的接受知识的过程。例如, 在讲解众数和中位数时, 这样导入:李明大学毕业后到处寻找工作, 某天他在报上看到一则招聘广告:

李明看到信息后应聘而来, 经理告诉他“我们这儿报酬不错, 平均工资每月2 000元”。李明工作几天后, 找到经理说“你骗我, 多数员工的工资没超过每月1 200元”。这时工会主席过来说“小李, 经理说的没错, 月平均工资水平就是2 000元。其实我们厂有一半人达到或超过中等工资水平, 即每月1 400元, 不止每月1200元的!不信, 看看这张工资表 (如表) ”。看后, 李明发出感慨:“难道是我错了?”心中不免疑窦顿生。

通过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诱发了学生对“平均水平”的认知冲突, 进而怀疑平均数能代表一般情况吗?进而感受到了平均数的“先天不足”, 逼近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从而引发学生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数据能反映员工的真实工资水平呢?这样使学生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 体验生活中的角色, 概念至此呼之欲出。

四、通过动手操作导入

通过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这样学生的思想也不容易开小差, 还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课堂上来。例如, 在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前, 教师有目的性地让每个学生提前准备好三角形纸片, 分组剪纸, 将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矩形, 然后展示小组成果, 谈谈各自的看法,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沿中位线剪开方法及思维过程, 为添加辅助线作好铺垫。让人惊喜的是学生不仅顺利添加出辅助线, 给出了完整的证明思路而且总结了多种证明方法。通过动手实践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接受新的知识, 顺利地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从合情推理过渡到演绎推理, 主动地实现知识间的迁移。

五、用问题串导入

数学必然存在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 此导入方法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设疑能力, 提出与新知识有关的一连串相关问题。既要使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正确答案, 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同时提出的问题也要具有启发性, 并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 使学生产生联想的兴趣, 以此主动挖掘新知识的内涵。例如, 在引入勾股定理时, 上课开始先讲一个故事。西周开国时期, 周公非常爱才, 他和喜欢研究数学的商高是好朋友。有一天, 商高对周公说:最近我有一个新的发现, 把一根长为7的直尺折成直角, 使一边长为3, 另一边长为4, 连接两端得一直角三角形, 周公你猜猜第三边的长为多少?周公摇头不知道。然后设计了三个问题, 问题一:你们知道第三边的长是多少吗?问题二:直角边分别为6, 8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多少?问题三:这两组数据是否具有某种共同点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以上的导入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紧密联系教学内容, 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提高了学生的探索能力。

六、以旧代新导入

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 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教师在引课当中应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 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 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 而且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 及时准确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 达到“温故而知新”效果。例如, 在讲矩形的性质前, 先复习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因为矩形具备平行四边形所有的性质。以此为基础来讲述它具有如下的特殊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把新知识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有层次地建立在旧知识之上。利用已有知识, 通过联想, 将新知识与头脑中的旧知识联系在一起, 赋予新知识更多的意义。

总之, 好的新课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较好地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能在瞬间将学生从离散的自由思维状态引导到恰当的教学氛围中去, 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美) 林格伦.课堂教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7.

[2]樊恺, 王兴宇.中学数学教学导论[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8.

低碳高效农业 篇2

当前世界农业生产正从传统高投入低产出,环境污染大的“高碳”经济模式,向低投入高产出,无污染的“低碳”经济模式转变。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传统的农业生产是导致环境污染,尤其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的第二大来源,达到全球排放量的13.5%。

而低碳农业经济不仅可以较少农药、化肥等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化学品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还可以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对于治理环境污染,尤其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起到良好的缓解效果。

目前世界已有超过二百个国家在积极研究低碳农业经济生产模式,并致力于推广实行,低碳农业经济时代即将到来。

二、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必然性

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

(一)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

我国有十三亿人口,其中有八亿分布在农村,农村人口超过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六十,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农业大国。

可是由于近代以来我国各项技术发展的相对落后,造成现代的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品来促进农作物产量的增加,以满足高速增长的人口粮食需求。

由于我国农民的科学素质低下,缺乏专业的实验分析技术,对农业化学品的管理不善等因素,使得我国现代农业生产严重存在着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低产出的问题,成为“高碳”农业经济。

其实,农业生产的农作物只要合理的加以引导管理,通过合理的布置搭建完善的生态系统,不仅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等化学品的使用,还可以发挥农作物自身的固碳、固氮能力,大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我国政府在充分了解农业发展现状后,结合最新的农业技术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提出了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构想。

通过农业技术下乡活动,提高我国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推广生态系统搭建技术,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现状。

(二)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要求

环境保护是近些年来提及最多的一个公众关注话题,只是相比于工业发展,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没那么严重,一直以来不被人所提及,其实农业生产对环境污染影响也很大。

农业生产的化肥大部分都是露天撒散在土壤表面的,而且极易挥发,造成环境的`污染,像尿素、硫酸钾复合肥,挥发出大量二氧化、二氧化硫碳,造成气候变暖、酸雨现象;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农作物产品药物残留增加,甚至出现大批食物中度事件。

低碳农业经济采用模仿自然的农业生态系统,利用生态系统自身的食物链解决病虫害,通过土壤的地址循环减少化肥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使用,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有着重要作用。

三、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要点

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涉及到许多专业的技术,每一个要点操作失误或是遗漏都会影响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效果。

(一)加强低碳农业经济的宣传教育

低碳农业经济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经济形式,大多数农民对这一新兴的农业经济形式缺乏了解,加强低碳农业经济的宣传教育,让农民认识低碳农业经济,了解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必然性,意识到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带来的好处,提高对低碳农业经济的思想认识,积极的去学习、研究、实验低碳农业经济这种新兴农业经济。

(二)依据地区气候特点进行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低碳农业经济的一个主要措施,就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基于不同农作物,搭建农作物间的生态系统。

因为生态系统有着明显的地区性,不同地区气候条件不一,相应的生态系统也不一样,因此,依据当地的气候特点进行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选择合适的农作物,进而搭建适应当地气候特点的农业生态系统,达到低碳农业经济的实施。

(三)农业技术的推广培训

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涉及到较多的农业技术,而我国农民的素质大多低下,不具备相关的农业技术,成为限制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因此,组织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开展下乡交流示范工作,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修养很有必要。

(四)建设低碳农业经济示范园区

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一个综合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只靠技术人员的下乡交流示范,很难让素质低下的农民完全了解低碳农业经济的运作方法。

而建设低碳农业经济示范园区,让农民在示范园区进行实地的观察、培训,可以大大增加农民掌握技术的效率。

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道路,是实现我国可持续的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虽然我国农业相对世界发达国家来说,有着很大差距,但是只要我们积极的去探索、学习、大胆的去尝试、实践,就可以取得低碳农业经济的成功。

参考文献:

[1]王昀.低碳农业经济略论.中国农业信息.(8):12-15.

构建“低碳课堂”,追求简约高效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碳;高效

崔峦老师曾说:“我们要以简驭繁,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

想。”那么,如何改变当前课堂教学费时低效的现象,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语文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获得最大的发展与进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删繁就简,“洗”出高效

1.内容简要精练

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因此,我们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选准精讲的内容,不必面面俱到。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笔者通过巧妙整合,择取文章精华,紧抓“一个中心线索”,即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突破点”即“父亲爱的了不起”和“儿子让的了不起”,引领学生潜心会文,透视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人生的坚定信念。

2.过程简化自然

现在的语文课堂中,教学过程繁琐复杂,没有抓住教学主线,重点训练不突出。因此,语文教学也要减肥瘦身,使其苗条流畅。对此,积极倡导板块式整体架构,简化教学流程,可以使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主动思考,积极感悟,实实在在地体会揣摩语言

文字。

3.手段简练实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手段也多了起来,特别是网络走进了课堂,使现在的语文课堂变得热闹非凡。但过多过杂的教学手段使用不当,严重地冲击着语文课堂,无法使课堂实现精神与语言和谐共生,因此要慎重地选择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手段,力求简练而实用,不追求表面的热闹,以防“捡了芝麻,丢了

西瓜”。

二、精心设计,打造高效

1.精妙导入,引人入胜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基本环节,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导入,像磁铁般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教学《春日》时,先播放视频:“杨柳依依,草芽尖尖,鸟儿喳喳……”在轻音乐中,老师动情地说:“同学们,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朱自清爷爷笔下的《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教师满怀深情地背起《春》中的一组排比句,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春的意境,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向往之情。

2.精准提问,把握效度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恰当、适度、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师生情感交流,突破课文疑难点。如《三个儿子》一文中,“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在指导读好老爷爷的话后,老师问:“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在学生精读课文后,他们畅谈想法,各抒己见,很快悟出只有懂得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3.有效拓展,锦上添花

课堂拓展是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它必须适时适度,不能为拓展而拓展,有效的拓展有助于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深刻感悟和认知表达。笔者在教学《长城》时,先让学生配乐欣赏临海的江南长城,接着呈现八达岭长城和一些国家元首献给长城的题词。在学生自豪地朗读后,引入课文中作者对长城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样的拓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还拉近了学生与长城的情感距离,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创设氛围,达到高效

1.把民主领进课堂

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如沐春风、轻松愉快,他们才会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潜能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从而树立自信心,并在自信心的驱动下不断努力而获得成功。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民主于学生,才能使课堂激情四溢。

2.把兴趣带进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如,在学习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后,一位教师让学生回家做一个扔鸡蛋的实验,将生鸡蛋从三层楼的阳台上扔下但设法不破,尝试成功后写一篇习作。结果,学生有的将鸡蛋包裹到棉衣中,有的将鸡蛋扔到水池里,还有的干脆煮熟了,真是妙趣横生。这样,在轻松的活动中,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落实了语文实践能力,实现了“自主成功”。学生在尝到成功的喜悦后,自信心大增,学习兴趣浓厚,效果事半功倍。

3.把竞争引进课堂

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妙用竞争方法,能使课堂教学“活”起来,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在竞争的课堂里,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争先恐后。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竞争,如课堂上创设问题抢答、正反方辩论等,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展示学生的个性。像这样充满活力与生机的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效率。

总之,打造低碳、高效的语文课堂,并不是遥不可及。教师只有善于以学定教,删繁就简,精心设计,优化教学结构,创设情境,营造教学氛围,才能打造轻松愉快的“低碳课堂”,使简约高效充盈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王秋菊.低碳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追求[J].山西教育:教学,2011(3).

日本低碳农业讲座报告 篇4

专业班级:园林101 姓名:陈凤怡学号:20101014412

4今天听了周俊辉博士的日本低碳农业的讲座,真的获益良多。周博士主要讲了他在日本农业见闻,可开拓本专业学生的国际视野,增长见识。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农业应打造农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耦合的基础,从依靠化石能源向依靠太阳能等方向转变,追求低耗、低排、低污和碳汇,使低碳生产、安全保障、气候调节、生态涵养、休闲体验和文化传承等多功能特性得到加强,实现向可持续经济发展方向转变。

讲座上,周博士给我们介绍了自然农法。自然农法是依循大自然法则的农业生产方式,以维护土壤生机的土壤培育为基础,绝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农药和各种生长调节剂以及任何有残害土壤的添加物。1931年,冈田茂吉先生发表了诗歌《从一片朽叶领略自然轮回的法则》,歌颂了大自然的意质——“土地是物质,物质由土地产生又回归土地”。这种闪烁着环境科学,尤其是生态学中以生命为中心的物质循环法则的光辉思想,就是自然农法的基本点自冈田茂吉之后,福冈正信又提出了“自然力农法”——即无肥料、无耕起、无农药、无除草的“四无”农法,以增强地力为基本要素,目的是希望提高作物品质的高营养价值、安全性以及劳动生产性和土地生产性。通过自然的调解能力,平衡和培育土壤,以形成正常的生物循环,重新找回原有的生活史。自然农法的目的是环境,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协调发展。日本学者认为,耕地不是“土”,而是“工”。

EM技术,是指从日本引进的琉球大学教授比嘉照夫(岛本觉也的学生)发明的复合微生物菌剂。这种菌剂在种植、养殖、环境保护等方面能发挥多种功能,促进动植物生长发育,抑制病害发生,还能除臭除蝇,净化环境。用它生产的产品,被称作绿色无公害产品,最宜人们食用。据最新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泰国、美国、澳大利亚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并推广这种微生物技术。

博士还给我们介绍了秸秆腐熟剂,能使秸秆等有机废弃物快速腐熟,使秸秆中所含的有机质及磷、钾等元素成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并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刺激作物生产,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强植物抗逆性,减少化肥使用量,改善作物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农业生产技术,重视品种选育,标准化生产。农业生产在碳循环中既是碳“源”又是碳“汇”。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每年森林吸收CO2占全国工业碳排放的5%,同时通过土地利用的变化、土地整治等措施减少CO2排放,使农业生产由碳“源”变碳“汇”。

上一篇:绿化形式下一篇:培养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