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特色农业

2024-07-02

高效特色农业(精选12篇)

高效特色农业 篇1

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上述目标,通过大规模土地治理、扶持农业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为全县高效农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但是,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我们的工作与我县高效农业发展结合得还不够紧密,服务也不够到位,特别是部分项目区高效农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农业园的形象体现得还不够好。通过对全市全县高效农业的学习与了解,特别是近期赴山东寿光和江苏赣榆、宿豫等地考察学习高效种植业与农业开发工作后,我们更是看到了不足,找到了差距,也拓宽了视,解放了思想。更坚定了信心、鼓足了干劲。机关每个人都对照考察学习情况结合单位与个人现实工作,查摆问题查找不足,并提出今后的工作目标与具体措施。现就如何做好农业综合开发与我县高效农业的结合,认真谋划我县农业开发工作,更好的服务、支持我县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谈一谈思路和措施。

1 在指导思想上做到“三个改变”

项目扶持的重点,改变原来单纯的优质粮基地为优质粮基地与高效农业园区相结合,以园区为主。围绕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农业综合开发的新要求,我们将准确定位,创新我县农业综合开发的工作方式,服务泗阳发展大局。怎么创新?首先体现在项目的立项选择与扶持力度上。今后对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力度大的乡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种养大户,我们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都将重点予以扶持,做到优先入库,优先立项,优先申报,优先建设。

项目建设的布局,改变原来的分散开发为集中连片连续规模开发。对高效农业发展的重点园区,坚持集中开发、连片开发、连续开发、规模开发,以利尽快让我县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壮大规模,提升层次,提高效益,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通过规模开发、连续开发、集中投入,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引导作用,以利整合其他支农资金,吸引社会各方资金,迅速扩大农业园示范区带动作用。

工作力量的安排,改变原来的满把抓为现在的重点抓。在紧紧扭住向上多争取项目这个牛鼻子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把服务、支持我县高效农业的发展作为全局工作的重点,倾斜领导力量,整合各类要素,务求重点突破。

2 在工作措施上做到“四个抓好”

抓好新项目区,把新项目区建设成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全县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共实施土地治理面积2333.33hm2,含一般土地治理项目、世行三期、规模开发、黄河故道与重点产业化经营项目等,各类项目总投入2750万元。经过一年努力项目质量明显高于往年,项目作用发挥明显好于往年,项目区形象明显优于往年。2009年度,我们又争取到并即将安排众兴镇黄河故道项目的900万元,高渡新袁片一般治理项目1040万元,裴圩稻田养殖规模开发项目910万元,泗绢、民康、东佳贷款贴息项目近240万元,还有中意面粉,王集合作社补贴项目200余万元,项目总投资超过3500万元,是历史最高水平,居全省前列。为用足用好资金,2009年所有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都将围绕全县现代高效农业,农业园区及发展来规划、设计,具体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帮助新项目区乡镇制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即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规划成现代高效农业园区,而且这些园区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形成特色。二是帮助新项目区乡镇千方百计激活各方资本,融入园区建设。众兴镇黄河故道项目区东风村界湖村已引进瓜果蔬菜菌类合作社进入园区建设,首期规划233.33hm2,已流转土地266.67hm2,新建大棚153.33hm2。裴圩镇也同淮阴客商签订了稻田规模养殖的合作协议,土地流转也已到位。三是在全力以赴抓好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各类项目工程的扫尾检查及迎接省市验收工作同时,快速度、高质量为2009年高效农业园区建设配套做好沟、渠、路、桥、涵、闸、站等基础设施勘测和规划设计工作。

抓好老项目区,把老项目区改造成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今年我们引进了西班牙客商在王集镇2008年度项目区建设出口蔬菜加工企业及基地。我们总结众兴三庄经验,推及面上,引导老项目区乡镇,学习众兴三庄做法,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为平台,吸引本地能人或外地客商,进农业园区开发建设,努力把老项目也改造成高效农业园区。

抓好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地,把龙头企业基地打造成现代高效农业园区。积极动员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龙头企业,在争取与实施项目建设时,把企业的基地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一是围绕现代高效农业建基地,增强辐射,带动农民增收;二是加大投入,动员龙头企业将产业化经营项目无偿部分全部投入基地建设。同时,加大自筹部分,以足够的资金保证基地建设,努力把农业综合开发的龙头企业基地建成高效农业园区。

抓好招商引资,把“三资”引入项目区共建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为平台,加大以“一资”引“三资”的力度,积极配合项目区乡镇(企业)做好各类农业项目的包装、宣传、推介,努力吸引更多的外来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进军农业,开发农业,放大农业综合开发的效应。今年以来,我局已成功引进西班牙一家公司投资5000元的梦园蔬菜加工企业,已落户王集镇农业开发项目区。

3 在工作目标上做好“两项工作”

农业综合开发服务、支持现代高效农业的关键是项目,有了项目才有着力点。所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把“紧盯大项目,干好大项目”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头版头条,推进全县高效农业园区既好又快地发展。

紧盯大项目。当前,在全力抓好2008年项目验收工作,及早做好2009年度项目的调研与基础工作的同时,我们正加大筛选项目的力度,建好项目库,并做好2010年农业开发项目申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在土地治理项目方面主攻规模项目,近期将包装3~4个规模项目,做好宣传,力争明年土地治理规模项目有所突破。在产业化经营项目方面,充分利用我县农业龙头企业较多的优势,借助农业开发产业化项目扶助这个平台,培大培强农业龙头企业。在黄河故道项目区方面,将继续围绕特色产业.农业园区建设加大项目包装、争取力度。

干好大项目。一是强化领导创精品。今后我们将努力争取领导重视,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纳入全县目标管理范畴,签订农业综合开发目标管理责任状,并分解到各项目乡镇的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实行定量考核。并实行优秀项目竞赛,激发施工单位的热情,以促进全县项目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在局机关更要细化责任,分管或负责的工作实行一人抓到底,一人负总责,工作不扯皮,相互不推诿。

二是规范管理创精品。今后项目区的选择和方案的制定,都要经过全面严格细致的考察论证,确保项目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真正实行竞争立项制度。在开发项目方案设计过程中,多实地勘察,多走访群众,多研究论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实行“五化”管理,即专业化设计、规范化采购、标准化施工、全程化监理、多样化管护,这样才能让我县的工程质量项目区形象有所保证,才有可能在全市全省争先进位争先创优。

三是革新工艺创精品。今后在项目工程建设中我们将继续全面推行防渗渠现浇技术,但要围绕形象更加规范施工工艺,更加严格工程监管,以保证内在质量外在形象共同提高,发挥工程的最大效益。同时,还要结合项目区实际,因地制宜规划设计。努力提高设计水平,使工程既实用又美观。实现我县农业发展需要什么我们就建什么,高效农业发展到哪里农业开发基础设施就跟到哪里,使农业综合开发成为我县高效农业发展的最优平台。

高效特色农业 篇2

黄集镇地处徐州市铜山区西北部,全镇辖18行政村,耕地面积6.8万亩,人口5.8万,这里交通便利,省道徐丰、徐沛公路穿境而过,距离徐济高速出口仅1公里,是第一批徐州市确定的市直蔬菜基地,农业部确定的蔬菜国家标准园创建单位,江苏省“菜篮子”工程项目实施单位。

近年来,黄集镇严格按照省、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标准,遵循“多元化收入,规模化生产,特色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大力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镇设施菜面积已达

3.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0.5万亩,大中棚3万亩,栽培有茄子、西红柿、黄瓜等蔬菜新品种20余个,辐射周边已经形成30华里串成线,5万余亩连成片的蔬菜种植格局,年产时鲜蔬菜3亿多公斤,产值2亿多元。

为进一步推进该镇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打造铜山西北高效设施农业重镇,黄集镇党委、政府根据上级发展高效农业的要求结合该镇实际,提出推进高效农业发展总的目标是:巩固高效面积,提升设施档次,引进名特优新,打造五大基地,培育亮点工程,促进农民增收。五大基地即:

1、打造以运城为中心的集育苗智能化、生产模式化、销售订单化为一体的国家级无公害设施蔬菜基地;

2、打造以传楼中德公司为中心的集特色种植、养殖、休闲为一体的观光农业基地;

3、打造以高楼智能温室无土栽培为中心的高科技农产品出口基地;

4、打造以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契机的万亩龍雾湖生态观光农业基地;

特色教学显高效 篇3

关键词:特色教学;高效;自学能力

G633.67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小学语文教学必然要走上新课改的道路,在课堂上要彰显高效特色。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创建高效教学模式,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效益得以快速提高。我校的“231”高效教学模式实施以来,在理念(“2”指两个模块: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3”指三种学习策略:学、讲、练;“1”指培养一个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指导下,我欣喜地感觉到自己的教学观念在逐渐更新,课堂角色在悄然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深入我的课堂。努力营造特色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效率,为此,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树立课改理念,促进自己角色转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在新课改中教师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面对学校的课改,作为一名教育者,首先,我得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转变自己角色。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努力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课堂。教学中,将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融入到课改理念中,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感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其次,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与此同时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等学习能力培养,逐渐提高课堂效率。陶行知曾经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231”教学模式教学,其根本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争取在校时间,提高学生知识积累。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由此可见语言积累的重要性。一个人语文素养表现便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只有不断熟悉语言,积累语言,才能把古今中外的语言精华据为己有。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充分激发他们古诗文诵读的积极性,每天早晨,利用早读时间我都要求学生诵读古诗词,更多的时候我都会坚持和学生一起诵读,以此来激发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兴趣。一学期下来,无论是学习校本教材要求背诵的古诗,还是大纲上对相关年级段做的要求,学生们都能够倒背如流,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的坚持,孩子们的言谈举止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女孩子变得灵秀了,男孩子变得儒雅了,同学之间多了份谦让,少了些争执。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接班之日起,我要求学生每天读书半小时,为了能有效地监督他们读书,我给他们打印了读书记录卡,每天阅读的时间,阅读的书名,自己的收获都一一做简单的记录,一年下来,孩子们的读书记录卡早已装订成册变成了一本书,透过孩子们的读书记录卡,便会发现他们读的书题材多样,内容不一,收获也有多有少,每每翻阅我总是会想,如果孩子们一直这样坚持下去,等到毕业,他们对于语文知识的收获应该远远多于课堂上所学到的。

三、恰当运用模式,努力实现高效课堂

課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我校的课改理念与新课改所强调的“教学的根本是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出一辙,为了上好每一节课,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形式,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课堂上我秉承“231”高效教学模式理念,抓好预习,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大问题引领学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在教学《牧场之国》这篇课文时,在完成了导入和预习检查后,结合学生的预习,通过课件我出示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学习任务一:速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个问题虽然有点难度,但通过小组讨论,孩子们各抒己见,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最终他们明白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想表达对牧场的美丽景色和动物们生活的自由自在的赞美和喜爱。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表现告诉我本堂课又会出现亮点,课堂高潮即将到来,于是我顺势出示“学习任务二: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牧场的美丽景色,用波浪线画出能让你感受到动物们生活美好的句子,并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问题一出示,课堂顿时鸦雀无声,孩子们沉浸在行文优美的课文中。一堂好的语文课是需要动静结合的,朗读、感悟、交流、细品,最终形成自己的见解。三分钟的沉默,课堂又一次成了孩子们的王国:他们抓住文本、自由表达;他们围绕课文,提炼主题;他们分析写法,品悟语言。课文学习就是在这样轻松民主的氛围中完成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培养,美国经济学家斯宾塞说的“硬塞的知识经常引起人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这样的课堂,自主探究成了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231”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高效,这一点毋庸置疑,因此每堂课我都会有适当的拓展练习,或是阅读,或是练笔。还是以《牧场之国》这篇课文为例,课文学习用时28分钟,剩余时间,我安排了这样的练笔“假如你是荷兰牧场的一头奶牛,一匹骏马,一只小猪或者是一枝郁金香,一架风车,一个荷兰小朋友……,也来写写你眼中的荷兰吧。提示练笔方法: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介绍你眼中的荷兰,可以利用数据袋或课外数据介绍有关荷兰的其它特色;可以运用文中的优美语句,可以用自己的话写;可以模仿作者的表达方法,也可以自由地写。”十几分钟,大部分孩子都能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本课写作手法,将他们眼中美丽的的荷兰呈现出来。作为老师,努力去给学生们搭建这样的课堂平台,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相信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高效特色农业 篇4

1 山西农垦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特色农业是指以市场为导向, 以生态资源为基础, 以特色产品为核心, 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高效、优质、高产的农牧产业。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的提出, 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 山西垦区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初显成效, 并已成为当前垦区农业增效和职工增收的主要途径。

1.1 以扶贫开发为契机积极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效益低、经济落后是制约山西农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 在农业部农垦局的大力支持下, 山西省垦区共投入扶贫开发资金738.8万元, 完成扶贫开发项目7个, 其中低产田改造项目3个, 解决了忻定农牧场和山阴农牧场536 hm2耕地的灌溉用水问题;建设职工饮水项目1个, 解决了300多职工的饮水问题;修筑道路项目3个, 共6.4 km, 改善了忻定农牧场和方山肉牛场的内部交通状况。通过实施以上扶贫开发项目, 山西省垦区贫困农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为垦区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农场经济总量逐年增长, 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 收入稳步增加。

1.2 以项目为纽带带动特色无公害瓜果蔬菜发展

发展高效特色农业, 项目带动是基础, 科技创新是关键。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的过程中, 山西省垦区通过积极争取农业项目, 进行科技示范带动, 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长足发展, 开创了农垦产业化经营新格局。如十多年前, 朔州市金沙滩农牧场还是一个负债高达近2 000万元的烂摊子。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 该场通过“项目+改革”的发展模式, 实施农业部节水灌溉示范工程项目, 不断调整产业结构, 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 变单一粮食生产为大力发展无公害瓜果蔬菜的种植, 使企业走出困境, 年生产各类无公害瓜果蔬菜2 500 t, 种菜职工年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以上, 所生产的“金沙滩”牌无公害瓜菜, 通过国家工商总局的商标注册, 销省内及周边省市, 获得很好的声誉。朔州红旗牧场通过示范引导和龙头带动, 加快高效特色农业的发展, 重点依托晟源蔬菜专业合作社, 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 成效显著。繁峙农牧场从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的大局出发, 积极实施旱作节水农业项目, 不断用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发展农业, 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种植的西兰花和结球生菜取得了蔬菜出口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 获得了出口蔬菜的自营权, 产品出口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取得了极好的经济效益。

1.3 以标准化养殖为重点努力推进奶牛养殖现代化进程

奶牛养殖是我省垦区主导产业之一, 各奶牛养殖场都有着几十年的养牛历史, 养殖技术较高, 经验丰富。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奶牛健康养殖技术的不断推广, 我省垦区奶牛养殖规模和技术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如山阴农牧场从1958年开始养殖奶牛, 经过50多年的发展, 在奶牛饲养管理上, 逐步实现了饲草资源优质化, 饲养方法科学化, 管理模式现代化和标准化的生产流程, 奶牛养殖稳步发展, 单产水平不断提升。该场5个股份制奶牛场和1个奶牛原种场, 奶牛存栏已达5 000头, 成母牛单产达到6 t, 奶牛养殖已成为该场的支柱产业, 也是全场职工主要的经济来源。繁峙农牧场引进合作伙伴, 投资3 000万元, 新建了现代化奶牛场, 从澳大利亚引进良种奶牛300头, 奶牛养殖技术与生产水平快速提高。目前, 全省垦区奶牛存栏已达11 000余头, 成母牛年平均单产5.8 t,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近2 t。

1.4 以招商引资为战略加快推进垦区高效特色农业发展

扩大对外开放, 积极进行招商引资, 是推进企业高效特色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 各场充分利用自身土地资源优势, 积极寻求合作伙伴, 努力推进农场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如忻定农牧场结合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与香港怡园酒庄有限公司合作, 建成69 hm2酿酒葡萄种植基地, 使农场100多名职工的土地年收入由过去不到4 000元增加到现在的7 000多元, 并带动了全农场经济的发展。太原果树场引进外来企业70多家, 引进大型项目10余个, 引进资金1.5亿元, 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主要从事高科技的种养殖生产、加工和销售, 年实现利税1 000余万元, 安置农场职工350多人。长治果树场与长子方兴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合作, 开发建设67 hm2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已建成标准化蔬菜大棚124座, 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方山肉牛场在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同时, 引进发展种植万寿菊20 hm2, 年增加收入15万元。永济黄河农场依托永济市成为山西省最大的芦笋出口基地的优势, 种植芦笋168 hm2, 大力发展品质好、价格高、国际市场销路好的品种, 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山西垦区在高效特色农业发展中, 虽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与其他省市垦区相比, 差距还很大。制约山西农垦高效特色农业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生产条件落后制约着农场高效特色农业的发展

山西垦区大多数地处盐碱滩、河流畔、偏僻县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 常常遭受干旱、冰雹、暴雨、洪水和霜冻等自然灾害的袭击, 加之大部分农场建场时间较早, 农业基础设施, 特别是水利设施严重老化, 年久失修, 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当脆弱。

2.2 农业资金投入不足限制了农场高效特色农业的发展

山西农垦规模较小, 资金投入很少, 农场经济发展步伐缓慢, 生产力水平较低, 生产技术落后, 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水平不高, 主导产品不突出, 个别农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刚刚起步, 产品停留在初级产品阶段, 且产品结构较单一, 产业带动力较弱, 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农业产值提升不快。

2.3 土地承包经营不规范影响了农场高效特色农业建设进程

自20世纪90年代推行“两田制”以来, 个别农场管理较乱, 存在土地承租期较长、承租收费较低、承租合同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 给农场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也不利于高效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

3 下一步发展措施

3.1 科学谋划努力打造山西垦区高效特色农业

努力推进农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以市场为导向, 不断优化区域布局, 重点发展瓜果蔬菜、种子、奶牛等特色产业。一是瓜果蔬菜要严格按照园艺设施标准进行生产, 建立新型的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基地。忻定农牧场建设特色蔬菜生产基地536 hm2、食用菌生产基地134 hm2、酿酒葡萄基地200 hm2, 努力将其建设成为我省最大的现代农业示范场。朔州金沙滩农牧场和红旗牧场等农场要进行强强联合, 建设2 000个蔬菜大棚, 生产优质特色的无公害瓜果蔬菜, 将“金沙滩”商标, 真正用于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销售当中, 争创山西农垦的主导产品品牌。方山肉牛场要加快与引进合作伙伴, 建设智能化太阳能温室大棚300个, 发展蔬菜、食用菌等高效特色农业, 并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山西省垦区低碳、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基地。二是种子生产要以北大农垦种子公司为龙头, 成立农垦种业研发中心, 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 逐步打造集科研、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山西农垦种业集团, 推动山西农垦种子产业快速发展。三是把发展奶牛养殖作为山西省垦区畜牧业建设的一大亮点, 在山西省奶牛养殖核心区域的大同、朔州、忻州、太原等有条件的农场, 积极发展奶牛养殖和优质饲草种植, 不断扩大奶牛存栏, 提高单产水平, 并积极引进合作伙伴, 进行乳制品生产加工。重点将山阴农牧场建设成为山西省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和全国农垦现代农业 (养殖业) 示范场。

3.2 创新科技加快农垦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科技创新是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的核心。一要抓住山西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有利契机, 以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建设为切入点, 全面推进山西农垦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场的建设。二要加大科技推广应用力度。根据产业重点和优质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需要, 大力推广应用优质农畜良种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保鲜、储运等农业增产增收实用技术, 并通过旱作节水、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蔬菜生产和玉米丰产方等项目, 把适用技术组装配套, 进行推广应用。三要优化重组科技资源。建立科技与生产紧密联系的企业技术中心, 使其真正成为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主体, 在引进、吸收、创新中发挥主导作用。四要加大农垦科技研发力度。要努力加强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 引进一批农业科技人才, 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的研究和推广, 加快农垦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步伐, 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促进全省农垦经济的发展。

3.3 加大投入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水平

高效特色农业 篇5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中心,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实施“三品三创”工程,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面推进高效外向农业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2005年,全市农业增加值18.5亿元,增长6.9%;农民人均纯收入5650元,增长9.1%;农业利用“三资”3.64亿元;新增扬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总数达13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实现销售收入17.7亿元、利税9980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7.1%、16.1%。

“十一五”期间,我市坚持以建设两个产业带为重点,加快花木和蔬菜产业的发展速度,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土地的产出率,提高种植业在一产收入中的比重,拓展农民收入在一产中的发展空间。2006年总体目标是:实现农业增加值19.5亿元,增长7%;农民人均增收600元,增长10.6%;提升花木产业、蔬菜产业2个产业带,重点建设5个特色农业园区;农业利用“三资”4亿元。围绕上述目标,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农业产业特色。坚持发挥比较优势,资源优化配置,规模集约发展,放大农业五大特色,加快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打造一批特色镇、专业村,着

1力形成四大产业带。花木生产上是提升质态,做强品牌,着力建设以丁伙、仙女、大桥三镇为重点,邵伯、丁沟、宜陵等镇为支撑的20万亩花木产业带。今年新扩花木面积2万亩,总面积达12万亩。蔬菜生产上是扩大总量,形成规模,重点构建以小纪镇万亩蔬菜种植为基础,武坚镇、小纪镇、宜陵镇千亩设施栽培为龙头的20万亩蔬菜产业带。今年新扩蔬菜面积3万亩,总面积达15万亩。林业生产上是巩固成果,增大体量,形成以沿江高等级公路、安大公路、野田河南接工程等沿路、沿河绿化产业带。今年新扩造林面积3万亩,总面积达14.6万亩。渔业生产上是放大优势,优化品种,重点发展沿江、里下河两大水产养殖区,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

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农业园区建设,着力发展科技示范园、观光休闲园、生态旅游园等一批特色主题园区,加快提升江都现代花木产业园、渌洋湖生态农业示范园、丁伙花木特色品种示范园等5个特色农业园区层次水平,力争新申报国家或省级农业园区1个、扬州市级农业园区2个。采取规划引导、要素倾斜、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资产重组、裂变扩张、做大做强,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加工型、市场型、科技型专业农业龙头企业,放手发展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购销企业,全年新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0家,其中新发展扬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2家。依托花木、蔬菜、特水等特色主导产业,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新发展农民经纪人1500人,切实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三、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加快发展外向农业。充分认识抓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对解决农业投入不足、集聚优化生产要素、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重要作用。坚持以举办中国江都第四届花卉节为契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域优势,把农业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等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通过直接招商、专业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以及与二、三产业招商相结合等多层次的招商活动,大力引进外商资本、民间资本、工商资本进入精深加工业、现代流通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实现外资、民资、国资“三资”联动,不断推进高效外向农业发展,全年力争农业利用“三资”4亿元。同时,着力开发和培育一批具有江都特色和优势的出口农产品,加强出口农产品的基地化、标准化生产,鼓励企业主动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和洽谈会,积极促销,扩大出口,力争农产品出口额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四、强化质量安全建设,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继续实施“三品三创”工程,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提升农产品品质。以建设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示范县(市)”为契机,强化质量标准意识,积极制订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采取国家标准、国外先进标准以及出口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农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争创农产品品牌。围绕花卉、特水、蔬菜、经济杂粮等特色产业和黄花菜等特色产品,进一步加大农产品品牌申报创建力度。同时在品牌开发上延长产业链,努力向产前、产后延伸,形成产销利一体化,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今年力争新增“三品”总数20个以上。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协作,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项目和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的引进和应用,不断发挥科技对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支撑作用。鼓励龙头企业引进科技人才,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科技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带动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全年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60个、新技术20项。

作者:袁中飞江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用心管理,打造特色高效课堂 篇6

对高效课堂的认识

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的追求,具体表现在:课堂具有蓬勃的生命活力,持续的内在动力,适度的思维张力,强大的团队合力,教师不凡的成功魅力,学生长远的发展潜力,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首先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的过程中,学生应是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获取知识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生成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度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体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拓展,以多种形式巩固学生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找准抓手,打造特色高效课堂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根本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脊梁,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教师的素质影响学生的成绩,教师的师德影响学生的品质,教师的言行影响学生的行为,教师的爱好影响学生的兴趣。新课程对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的定位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更强调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目前学校的教师队伍专业素质、教学水平发展还很不均衡,这势必对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存有一定的障碍。学校通过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搭建各种学习的平台,如走出去、请进来,通过研训、专家引领、技能竞赛观摩、示范教学等手段拓展教师的视野,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让她们尽快适应教学的需要。为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开展了“强师工程”“帮扶结对”活动,学校领导坚持沉下去——深入到课堂中,坐下来——与教师面对面,把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解决在过程之中,让领导的作用发生服务于日常的教学之中。尊重教师人格,尊重人才,弘扬个性,调动潜力,鼓励进取,用爱心去点燃思想火花,激发教师心灵激情,排除教师精神压力,消除后顾之忧,铺平前进的道路。努力营造教师想事业,支持教师干事业,帮助教师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尊重每个教师的个性和自由、尊严和幸福,不冷漠任何一个人,尽可能做到用其长避其短,为每位教师搭建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让她们用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工作、学习、生活。用积极的情绪去影响学生,使她们既有“位”又有“为”,变被动为主动,时时处在自动高效运转的状态,让教师看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把自己当作是与学校同舟共济的伙伴,“成为学校的主人,想主人的事,说主人的话,尽主人的责。”

给师生一个平台,使其能尽显才华;给师生一个阶梯,使其能登高望远;给师生一个机制,使其能自我完善,在平常中也能创造奇迹。2009年学校先后派6名教师赴北京、西安、河南、江苏等地学习,组织教师多次分别到吴忠、银川、石嘴山等地学习,达200余人次。每学期请教研室教研员、教育专家服务团到学校指导教学,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一批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学的骨干力量,“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有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将会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打造高效课堂要着力解决好八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

第二,大力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课堂的低效是由于教师对课标与文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将教材为我所用,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常规的备课方式大体相同,但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考虑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得怎么样,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精心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拒绝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的问题。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第六,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

第七,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

第八,科学的学法指导。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应是教学生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回归“教学生学”的本质,引导学生解决“学什么”与“怎样学”“学得怎么样”的问题。

用心管理,升华高效课堂

用心管理,管理人心。实现高效的教学目标管理光靠压力不行,必须提供所需的动力,要把“加压”改变为“加油”。教师是活生生的人,她们需要领导者的关爱,更需要帮助,一部机器要很好地运转,就必须保养好,检修好,保护好,并有足够的燃料保障。只有明确的目标和制度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要与教师共同研究,帮助教师解决实现目标中的困难的问题,为教师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创造条件。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困难时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出现失误时多点宽容,少点指责,多做加油鼓劲的工作,让教师看到希望。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在办公室指手画脚,不在会议室指点校园,而是放下架子,走近教师、走近学生,走近教材,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和教师同舟共济并肩战斗。和班子成员共谋发展、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学上的问题现场指导,为教师排扰减压、扫雷开路,以甘为人梯的精神为教师实现更高的教学目标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教师的幸福人生添彩,成为教师走向成功的好“帮手”。让教师心情舒畅地工作,让教师心甘情愿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让教师心平气和地处理好各种矛盾,让教师心存高远地规划专业发展,让教师心存善意地看待学生的言行。

作为新时期的教育管理者,理应以兼容并包的博大襟怀,去伪存真的务实态度,把常规抓好、把细节抓严、把过程抓实。广泛汲取各路先进教育教学思想之精华,博采众长,真正从“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终生发展出发,对学生一生的幸福和终身发展负责。校长要走出办公室,走进课堂、多到师生中去,你就会知道她们在干什么、想什么,就知道她们的甘苦冷暖,就能够走进她们的心灵,听到她们的肺腑之言。久坐办公室将捆住了你的腿脚,蒙住了你的双眼,堵塞了你的双耳,筑起了沟通的壁垒,你就没有了科学的教学管理和发展之策,没有了心心相印之师,你就无法履行自已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的职责,无法担当起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重要任务。

课堂是一个值得用心经营的地方,是人生修炼的道场。课堂就是一本人生的大书,自己写来大家读,有的章节很精彩,有的段落却模糊。不说什么无怨无悔,不说什么十分满足,只知道赢在课堂,就是赢得人生。

高效特色农业 篇7

1 全县农业综合开发推进高效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围绕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特色兴县”发展战略,全县农业综合开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投入,大力发展区域优势产业,积极推进高效农业发展,全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成效不断得到提升。“十一五”以来,全县农业综合开发共计投入资金29237.44万元,财政投资8494.6万元。其中,实施国家土地治理项目4个,面积2800hm2;实施产业化项目2个、产业化贷款贴息项目4个;实施省级丘陵山区基地项目20个,面积4233.33hm2;实施市级特色基地项目11个,面积766.67hm2。项目实施针对制约因子因地制宜进行基础设施改造、依据区域条件因地制宜推进结构调整、结合区域特色因地制宜推进园区农业、针对产业规模和龙头企业现状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化步伐。

通过项目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产业规模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壮大。4年来(包括2009年在建项目)共新增水产养殖面积413.33hm2;新增经济林果基地2608hm2,其中,新增苗木1210hm2,梨桃石榴等589.33hm2,无性系茶叶568.67hm2,油茶66.67hm2,蓝莓66.67hm2,早园竹60hm2,吊瓜400hm2,牧草6.67hm2;新增蘑菇基地700万m2。二是设施农业得到快速发展。4年新增设施栽培面积816.33hm2,其中,新增温室大棚1333.33m2,连栋大棚17.53hm2,葡萄钢架大棚37.33hm2,钢架大棚草莓6.67hm2,蔬菜钢架大棚18.67hm2,葡萄棚架63.33hm2,棚架梨50hm2,吊瓜棚架66.67hm2,蘑菇棚700hm2,喷滴灌509.33hm2,新增工厂化秀珍菇厂房4000m2。三是项目区高效农业面积迅速提升。项目区高效农业面积达4580hm2,占项目实施面积的59%,其中新增高效农业面积近1333.33hm2。项目区的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产业规模逐年扩大,尤其是水产、茶叶、蘑菇、经济林果等集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高效农业得到迅速发展,水产、蘑菇产业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我县高效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目前项目推进高效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支持农业力度不断加大,相关涉农部门支农项目规模和投资不断加大,全县产业规模和产业化步伐得到了相应提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综观全县农业产业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化程度还不高,部分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

2.1 产业集中连片程度不高

除我县水产养殖在圩区发展较集中外,丘陵山区特色产业发展由于县镇缺少统一的规划,加上惠农政策不断推出,一起农民惜地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土地规模流转受限,产业自由发展,产业分布零星、连片不够。

2.2 产业发展规模较小

一般而言,高效农业尤其是丘陵山区高效农业具有投资大、见效慢的特点,茶叶、早园竹作为我县丘陵山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由于农业招商引资质量不高,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工商资本介入较少,大多业主为个体经营,受资金影响,产业规模、档次难以上水平,特别是上水平、上档次的高效设施农业发展不够。

2.3 产业化程度不高

一是大多产业规模偏小。规模经营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我县除水产养殖外,大都产业都较分散加上整体规模不大,产业化步伐滞后。二是配套龙头企业不多。除水产和蘑菇外,我县其它产业龙头企业配套不够,导致产业带动性不高。三是品牌整合程度不高。大多产业品牌各自为战,产业难以体现地方特色,例我县茶叶目前面积有一定规模,但由于茶叶面积分散,导致小茶厂众多、注册品牌杂乱,难以体现区域和地方特色,难以体现出象固城湖螃蟹品牌的整合效应。四是产业链延伸不够。大多产业还处于鲜售和粗加工上,产业延伸效益不高。五是产业外延不够。与观光、旅游结合程度不高,效益进一步提升受限。

3 农业综合开发推进高效农业发展的措施及建议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认真贯彻省、市农业综合开发精神及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依托我县农业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区域布局,强化规划、注重资金整合和项目区招商引资,围绕产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和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挥全县农业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主导产业,促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推进规模开发、科技开发、产业开发,全面提升农业开发综合效益。

3.1 全面推进结构调整,拉动产业优化和集聚,构建高效农业发展平台

以规划引领。根据全县资源现状,结合城镇建设、旅游规划,对产业发展定位,打破行政区域,按照农业生态功能区划,打造西圩区以螃蟹为主的水产养殖产业区、东部以茶叶、早园竹为主的经济林果产业区、南部以食用菌、蔬菜为主的产业区,全力推进全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引进产业新品种,以适应优质化、多样化市场需求。合理土地流转政策,引导土地集中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反租倒包、土地入股、联营等多种方式促进土地合理流转,为产业规模发展奠定基础。西部圩区以螃蟹为主的水产养殖、南部以食用菌、东部丘陵山区以茶叶、早园竹为主的经济林果等特色产业作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和规划的重心,特别是丘陵山区要以桠溪生态之旅、游子山风景区和花山风景区三大片区为投入重点,结合产业发展现状采取填充式和延展式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要求,建成一批集中连片、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基地,形成产业的优化和集聚,形成优势明显、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块状经济,奠定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基础。

3.2 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增强产业活力和动力,加快高效农业发展步伐

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等经济组织,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入土地入股经营等形式,让农民将承包经营权转化为股权,让农民变股民,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一家一户的家庭经营模式。大胆探索“基地十农户”、“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等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以点带面,引导和带动农民与市场接轨,增强农民的市场竞争意识,既有利于专业化生产、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效益,又可使农民分享在生产、加工、流通诸环节得到的收益,保障长远利益,形成高效发展的良性机制。

3.3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促进产业提档和升级,提升高效农业发展水平

一是抓好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产业发展制约因子;二是鼓励工商企业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赁制等多种方式参与投资设施农业,综合运用财政贴息、财政补助等手段,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更多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产出效率和产出效益,结合我县水产养殖、茶、早园竹、蘑菇、经济林果,积极发展微孔增氧、钢架大棚、连栋大棚、菇房、棚架,配套喷滴灌等,逐步走上规模化、集约化、企业化发展的路子;三是以全县生态农业、特色产业及观光农业整体规划为依托,融合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大力发展集高效、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增强产业延伸效益。

3.4 强化产品质量控制,创建产业优品和名品,拓展高效农业发展能力

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是高效农业的重要基础,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关键是产品与市场的对接,强化产品质量控制,推进标准化生产,大力提升农产品内在品质。以“固城湖”牌螃蟹做法为引导,做好全县茶叶、蘑菇等其它产业品牌整合工作,积极培育名牌农产品,支持和协助龙头企业升级,扩大名牌产品和龙头企业的社会影响,实现产品、企业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3.5 加大政策配套服务,优化产业机制和保障,营造高效农业发展环境

要把高效农业规模化真正摆上重要工作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全力推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理顺高效农业规模化管理体制。具体抓好四个方面:一是要形成有效投入机制。县积极开展全县涉农资金整合,以县域优势产业为平台,整合各部门、各渠道安排的涉农专项资金,围绕总体规划,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优势互补、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实现项目建设提档升级,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不断打造我县产业的亮点和精品。二是要出台有效激励机制。县里要制定出台鼓励投资农业的优惠政策、降低投资农业门槛,引导各种资源要素流向农业、农村,加快高效农业发展动力。同时,出台对镇、村及企业激励政策,按照县域产业规划,对镇、村、企业年新发展高效农业达一定规模、产品认证、品牌争创、带动产业和农民、企业升级等情况进行有效奖励。三是要建立有效服务机制。县、镇涉农服务部门要强化科技服务。大力推广新品牌,高效种养新模式,加大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提高科技应用水平,特别是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运用上的主体作用。同时,要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发展高效农业和产业化发展信贷投放力度,建立合理担保模式,为农民、农业企业提供金融信贷服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四是要制订有效考核机制。将高效农业发展纳入县对镇、村考核内容,实行年初计划、年中督查、年末考核、及时通报的办法,严格考核,全面推进我县高效农业的发展。

摘要: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中心,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农业综合开发作为财政支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高淳县作为传统农业县,农业发展在全县占有重要的地位,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利用全县生态优势,深挖资源潜力,推进全县农业尤其是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快速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对促进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黑里俏的高效农业 篇8

与普通作物相比, 黑色作物对土地和水肥并无过高要求, 在种植方法、田间管理方面几乎相同。然而, 仅以大田生产相比较, 种植黑色作物比种植同类普通品种每亩可增收400至1000元。

发展前景

专家指出, 21世纪将是自然食品、特别是黑色食品的消费世纪。当下, 人们越来越青睐天然的、保健的食品。食用黑色食品正符合当前营养学倡导的“黑色、粗食、天然”三重膳食保健理念。

我国发展黑色食品, 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是我国有丰富的黑色食品资源;

二是我国有中医理论作为指导;

三是我国自古就有食用黑色食品强身健体、治疗疾病的传统。

开发黑色食品是人类饮食发展的现实需求。目前, 我国黑色食品产业正在迅速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食品品质的提升, 黑色食物已成为保健品开发的重要方向, 且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与接受, 展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市场需求

我国是食品消费大国, 市场空间巨大。由黑色食品衍生出的黑小麦麦片、黑色早餐谷物粥、黑色面包、黑色玉米鲜穗等系列产品的上市, 满足了当今人们对养生保健品的需求心理。

黑色食品的兴起, 使其市场需求量开始逐年增加, 而且在目前国内生产黑色食品企业少、规模小、品种单一的实际情况下, 黑色食品及其营养保健产品价格往往高于其他同类食品数倍, 居高不下。

操作风险

黑色作物包括黑玉米、黑小麦、黑米、黑大豆、黑芝麻、黑花生等, 其走俏主要原因是营养价值高, 具有抗氧化、降血脂、延年益寿等特殊功效。但实事求是地说, 种植黑色作物也有风险。据市场调查, 也有部分地区种植黑色作物的效益并不理想, 甚至有不少农民亏本。原因如下:

一是种价高, 产量低。黑色作物的种价一般是同类普通品种作物的数倍, 而产量却比普通品种低30%~40%。如黑大米亩产只有300公斤左右, 黑小麦亩产也只有300~350公斤, 如果没有合适的销路, 卖价上不去, 就很容易出现得不偿失的现象。

二是用途窄, 用量少。黑色农产品售价高, 深加工后成本更高, 工业生产和畜牧饲养业不会使用, 加之消费者往往不会常年食用黑色食品, 只是偶尔少量品尝, 所以黑色食品销量小, 厂商用量也少。

三是食用不方便。以黑大米为例, 食用前需浸泡6~12小时之后再用强火长时间焖煮, 因此不可能像常规粮食产品那样, 拥有巨大的消费群体和销售量。

编辑提醒

随着健康饮食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 各种各样的黑色作物开始“走红”。

但是目前我国黑色作物市场尚不完全成熟, 发展时应采取谨慎态度。一家一户单独种植形成不了市场优势, 大面积种植又会供过于求, 最好的方式是在找准销路的前提下适当规模种植, 以销定产。

同时, 也要专注于加工产品的开发, 只有充分发掘黑色食品的健康保健功效, 增加其附加值, 才能使黑色作物脱颖而出, 取得致富先机!

操作难度★★★☆☆

发展前景★★★★☆

市场风险★★★★☆

投资收益★★★☆☆

城郊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探讨 篇9

1 新浦区高效设施农业取得的成绩

(1) 取得了“三个提高”。一是高效农田所占比例有了新的提高。全区产值4.5万元/hm2以上的中高效田块达1.08万hm2, 占耕地面积的54%;其中产值7.5万元/hm2以上的高效农田占15%;产值15万元/hm2以上的特高效农田占5.3%。二是设施农业所占比例有了新的提高。全区设施农业面积达1 253.3hm2, 占耕地面积的6.3%。三是规模养殖所占比例有了新的提高。生猪饲养量达14万头, 家禽饲养量350万只, 奶牛存栏580头。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较2008年提高7个百分点。

(2) 实现了“五个突破”。一是设施农业规模化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全区建成万亩连片高效农业基地1个, 千亩连片23个。新建市级千亩连片设施农业基地5个, 草舍西红柿、馨源花卉和蔬菜、希望花卉、云盛出口蔬菜等高效设施农业面积达680hm2, 其中新建千亩以上日光温室栽培生产基地4个, 面积达600hm2, 设施农业发展规模之大, 速度之快, 为历年之最。二是农业项目有了新的突破。全区在建农业项目22个, 项目总投资6 570万元, 已完成投资5 584万元。西红柿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日光温室鲜切花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区建设等项目已全部建成。三是品牌效应有了新的突破。全区涉农商标达15个, 无公害农产品33个, 绿色食品2个, 有机食品1个。建立了1.53万hm2无公害生产基地, 制定了25个地方标准和产品操作规程。“云盛”牌番茄获江苏名牌产品和连云港市知名商标。四是农业产业化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全区现有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9家。野仙云雾茶、馨源鲜切花、云盛果蔬等一批特色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7家, 新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10家。五是高效农业特色村、示范基地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全区已培育建成高效农业特色村12个, 示范基地23个。乡镇都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新增土地流转面积482hm2。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高效农业规模较小, 农业园区建设层次不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缺乏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二是土地流转步伐不快, 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存在农民不愿“流”、部分干部不敢“流”、发展水平局限不易“流”等制约因素。三是优势资源缺乏整合, 品牌带动效应微弱。新浦区的农产品远没有东海大米、赣榆泥鳅那样远近闻名。野仙云雾茶、草舍西红柿等品牌仅在区内有一定的知名度, 品牌带动效应微弱。四是乡镇之间在高效设施农业发展上还存在不平衡[2]。

3 发展对策

(1) 优化产业布局, 建设三大高效农业区。一是积极申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浦南、岗埠片区以包青路为轴线, 规划建设面积6 666.7hm2, 发展鲜切花、生态富硒米、高效水产、设施蔬菜四大产业园, 形成一区四园格局, 2010年新发展鲜切花133.3hm2、设施西红柿333.3hm2、生态富硒米666.7hm2、高效水产养殖133.3hm2, 确保成为江苏沿海开发后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二是高标准建设省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园区。以云台片区已通过省级验收的花果山外向型农业园为核心, 建设4 000hm2出口创汇农业园区, 新增水生蔬菜266.7hm2、水生花卉66.7hm2, 建设施蔬菜66.7hm2, 新扩洋葱、甘蓝等创汇蔬菜333.3hm2, 建成万亩浅水藕基地、万亩出口蔬菜基地, 成为全市最大的省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园区。三是积极创建省级农业生态园区。充分利用云台山山场资源, 新建茶园266.7hm2、新植果园266.7hm2, 建成万亩云雾茶基地、万亩鲜杂果基地, 申报省级森林公园, 加快建设樱桃谷采摘园、花果山云雾茶文化园、城隍庙生态休闲农业园。建立园区管理机构, 成立园区管委会和园区投融资主体[3]。

(2) 明确目标任务, 实施农业农村六项工程。一是农业园区工程。除了申报创建省级三大园区以外, 每个乡镇新建一个66.7hm2以上的高效农业园, 每个村结合“一村一品”特色村创建, 新建或扩建百亩以上的特色农业示范园或养殖小区, 每个村民小组至少培育10户种养大户。二是设施农业工程。设施化是农业发展的方向, 是现代农业的标志, 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2010年要新增设施农业666.7hm2, 各类农业政策性资金将重点扶持设施蔬菜、工厂化育苗等设施农业项目。三是精品茶果工程。云雾茶每年新扩266.7hm2, 截至2012年全区云雾茶面积要达到1 333.3hm2以上。2010年沿山新建千亩连片的樱桃、葡萄、冬枣等特色鲜杂果园2个以上。打造出深具影响力的采摘休闲园, 推进农业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四是花卉苗木工程。迅速扩大鲜切花种植规模, 每年新增133.3 hm2, 到2012年鲜切花面积要达到1 000hm2, 加快花卉交易市场建设, 将新浦区建设成为区域性鲜切花生产基地和花卉物流集散地。为满足城乡绿化需要, 每年新建苗圃133.3 hm2。五是规模养殖工程。大力发展规模畜禽养殖、规模水产养殖, 保障城市肉品的供给。生猪规模养殖15万头以上, 家禽育雏饲养量1 000万羽以上, 高效水产养殖发展到1 333.3 hm2。六是农民康居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3个市级康居示范村建设任务。每年重点建设5个康居示范村, 将新村庄建设与村庄土地复垦、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相结合, 盘活土地存量, 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园区和农村二、三产业[4]。

(3) 改善发展环境, 健全三大农业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农业科技指导直接到户、科普宣传直接到田、科技服务直接到人的农技服务网。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每个村至少有1名农技员。加快引进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二是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完善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积极引导农民流转土地, 推进土地向种植大户、农业龙头企业法人集中, 实现集约化生产。每年流转土地面积666.7hm2。三是建立农业生产标准化体系。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 制定新浦区优势特色农产品和原产地农产品的地方标准。新创无公害农产品10个、绿色食品3个。

参考文献

[1]黄真国, 黄秀敏.对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思考[J].河南农业科学, 1999 (7) :16-17.

[2]何洁, 张和广.固原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 (1) :17-18.

[3]王彩霞, 马庆智, 冉霞, 等.西吉县发展设施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 :98-99.

关于农业高效用水问题的探讨 篇10

1 农业灌溉与高效用水

农业灌溉将水从水源输送到农田的过程, 可以划分为3个环节, 第1个环节是通过灌溉输配水系统, 将水自水源引至田间;第2个环节是在田间地表水入渗到土壤中, 在土壤中再分配转化为土壤水, 而后被作物吸收;第3个环节是作物吸收水分后通过光合作用将辐射能转化为化学能, 最后形成有机物质。

高效用水的目标是极大地提高上述3个环节水的转化和产出效率, 既节水又高产。在第1个环节上, 要提高输水效率, 通过工程的投入[1,2], 实行输水渠道的配套、防渗, 将来实行输配水管道化, 从而大大减少渗漏损失和蒸发损失。在第2个环节上, 要合理调控农田水分状况, 使引进田间的水最大限度地为农作物所利用。在第3个环节上要调控土壤和地表面附近的大气环境, 使农作物的生长有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对于第2、3环节要逐步推广喷灌、滴灌等先进灌水技术、田间覆盖保墒技术, 并加强田间用水管理。

由于农业用水存在很大浪费, 水资源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所以发展高效用水的农业不仅是必须的, 也是可行的, 提高水的利用率, 发展节水农业是解决未来农业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 也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另外, 在采用技术措施的同时, 还要重视非技术措施, 如完善管理体制和技术服务体系, 农业水资源立法, 农业供水水价的合理调整等, 从而提高农业用水的管理水平, 提高田间作物水的生产率。

2 现代农业的主要节水措施

2.1 节水技术措施

节水技术措施主要包括输水工程和灌溉技术。在输水方面, 以山东省为例, 全省平均渠灌区输水损失量在50%左右, 而以色列小于10%, 美国小于22%。因此, 输水工程中的节水潜力巨大, 可以进行渠系配套、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等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如“小白龙”、滴灌、渗灌等, 用水量仅为常规灌溉用水量的30%~50%, 节水效果明显。

2.2 节水农业措施

通过田间节水, 抑制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 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 是发展节水农业的主要措施之一, 主要包括适水生产、抗旱育种、节水高效灌溉制度、农田保墒技术、培肥地力等[3]。根据有关研究成果, 通过上述措施, 可提高水分利用率30%左右。

2.3 节水管理措施

节水潜力的40%在于管理, 只有科学的管理, 才能使其他节水措施发挥应用作用,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 健全规章制度与法规, 大力推广现有的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 管好水、用好水, 使水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益。

3 农业高效用水技术

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内容很广泛, 主要可分为工程节水和农艺节水。农艺节水包括制定各种农业节水灌溉制度及农田灌溉管理技术[4]。由于各种作物对水分的敏感期、需水耗水规律均不同, 各自的灌溉制度及管理措施也不同。灌溉制度包括作物播种前以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日期与灌水定额、灌溉总定额3方面, 这些方面的研究已趋于成熟。节水型农田灌溉技术主要有:小畦灌、长畦分段短灌、宽浅式畦沟结合灌等优化畦灌技术;节水型沟灌技术, 如封闭式直形沟、方形沟、锁链沟、八字沟、细流沟、沟垄灌水、沟畦灌等;地膜覆盖灌水技术, 如膜上灌等。此外, 田间管理方面, 可通过平整土地, 秸秆覆盖, 地膜覆盖, 少耕免耕技术, 灌溉水全面规划、合理调蓄、综合利用、定量调配, 因地因水 (状况) 制定适宜的水价及电费政策, 对浪费实行罚款等措施, 以实现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此外, 还可利用各种化学制剂调控土壤表面及作物叶面蒸发, 以达到节水的目的, 如土面增温保湿剂、抗旱剂、保水剂、种子包衣剂等;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手段培养高效节水品种, 如农大146等小麦品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通过遥感 (RS) 、地理信息系统 (GIS) 、全球定位系统 (GPS) 及计算机网络获取、处理、传送各类农业节水信息, 实现高效节水的现代化技术已日趋成熟, 今后将被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乐财.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24) :220.

[2]雷波, 刘钰, 许迪, 等.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用评价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 2009, 20 (5) :732-738.

[3]葛爱丽, 许书刚, 程红, 等.发展高效用水农业的探讨[J].地下水, 2009, 31 (4) :115-116.

高效特色农业 篇11

关键词:高效农业;示范推广;可能性;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10.002

1 存在的误区

当前,很多人认为高效农业就是设施农业,存在很大的误区。因为当前很多农村地区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收入水平低,没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和科技支撑建设设施农业;而从农业经济发展规律来看,设施农业也只是现代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全面示范推广设施农业条件不成熟;解决绝大多数农民增收致富问题,设施农业是途径之一,但仍需建设多元化增收渠道。

2 发展思路

在现代化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中,应突出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的主体地位,把特色农业、设施农业作为辅助,根据当地发展情况建设必要的农业设施,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业资源的产出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从而实现示范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提升高效农业建设水平。

3 具体措施

发展高效农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农业生态学原理,把握农业经济规律和商品经济规律,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生态化发展水平。

3.1 科学开发当地农业资源

农业资源包括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科技水平、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等,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发展高效农业必须在保护生态环境、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根据各地不同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环境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形成不同的开发模式。必须从当地资源的实际状况出发,科学分析、评价,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避免因过度开发和粗放经营而导致的资源衰退。

3.2 紧密把握国际、国内市场导向

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是发展高效农业的正确导向。如果只重视农产品生产,而不分析市场需求,就会出现农产品销售难、农民增收困难等问题。在产业发展初级阶段,要抓住当地及周边市场需求,积累发展资金和技术研发,扩大生产能力。在条件成熟后,要根据国内、国外市场需求,调整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类型、产品种类和质量标准,打造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争取更宽领域的市场和更高的收益,进而实现农业的高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3.3 重视生态农业发展

生态农业是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的一种发展模式,是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的农业生产。发展生态农业重点是在确保农业生产效益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并持续改善农业环境,进而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中,应突出生态保护意识,平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综合发展能力。可通过改革耕作制度,发展庭院经济,推广优良品种,应用先进农业科技和农机具等措施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落实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转化与利用,培肥土壤,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可通过对生物产品的多层次加工,大幅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使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全面提高。

3.4 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

从农业发展实践来看,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就要抓住市场导向,科学利用资源条件,推广应用先进科技,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业经济效益;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对农业的促进作用,加强第三产业对农业的辅助作用。从发展形式上讲,就是要建立产、加、销、服务一体化的农业发展模式,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龙头型经济实体,从而提升农业的工业化、专业化、社会化、一体化经营水平。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产品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利于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运销的合理分工,扩大农产品的销售,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应以建立高效农业为核心,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储藏、运销、金融、循环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的系统化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大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农民生活持续改善,农村环境持续向好。

3.5 以设施和特色农业为辅助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之我见 篇12

“现代”是泊来词, 最早可追溯到西方中世纪的经院神学, 其拉丁词的形式是“modernus”。在中国, 《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中“现代”就是现今这个时代。在我国历史时期划分上,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为现代史。

我想“现代高效农业”中的“现代”, 更合理、简洁的解释应该是《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中的解释, 即现今这个时代。那么“现代高效农业”就是现今这个时代效益较高的农业。可见, 高效是相对的, 相对于这个时代的农村劳动力在各个行业获取的综合收益, 相对于这个时代的其他农业形式, 相对于这个时代同样农业形式的其他经营模式。

2 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存在形式上的局限性

目前很多人头脑中的现代高效农业就是设施养殖, 就是设施种植。设施种植中更具体一点就是设施蔬菜。因而, 设施蔬菜借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之东风, 遍地开花。以地膜、小拱棚为主的保护地栽培, 已逐渐发展成塑料大棚和温室栽培。大棚和温室的档次也在政府资金扶持下逐步升级, 镀锌钢架的, 砖混的, 甚至镀锌钢管、PC板覆盖的可调控温湿的连栋温室也在迅速发展。

我们需要务实地调查研究, 真的是设施越高档效益越高吗?2009年同期我国蔬菜种植面积没有2010年规模大, 特别是设施蔬菜种植面积没有2010年大, 可2010年10月份我国蔬菜价格比2009年同期上涨30.1%, 有经济大环境原因, 我想也有蔬菜总产量原因。怎么面积大了, 设施好了, 产量反而下去了呢?一些设施蔬菜基地, 把田间配套基础设施和大棚、温室折旧加进去计算, 看他们有没有赚钱, 赚多少钱。如果真的很赚钱, 为什么还没有人不用国家资金自己掏腰包建设设施蔬菜基地呢?为什么不少设施蔬菜基地承包人债务缠身?为什么有的基地退棚还露, 甚至改种粮食作物呢?

高效有设施原因, 也有科技和市场原因。物以稀为贵, 如果认定设施蔬菜就是高效农业, 一哄而上, 即使种得再好也会变低效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到底要多少蔬菜面积, 多少设施蔬菜面积, 这个是需要政府指导和调控的。

农业结构有了宏观指导, 就有了高效形式的方向, 哪些少我们增加哪些, 增加的形式就是现代高效农业。农业结构相对合理, 各种农业形式效益也就相对平衡, 一种农业形式的高效应该是市场需要和政府宏观调控相互作用产生的, 而不是主观拍脑门而定的。

合理的农业结构中各种形式效益应当是相对均等的, 那么农业结构合理的时候, 我们追求现代高效农业的方向就只有经营模式的更新了。这个模式的更新在种植业上就是栽培手段的创新, 包括品种、技术和间套轮作方式以及设施的创新。什么样的模式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综合效益的提高, 什么样的模式就是现代高效农业。评估一种农业形式或模式是否高效, 既不能不顾农业本身效益评估, 也不能离开农村劳动力单位时间综合效益评估。

据此, 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现代高效农业的形式是切合当地农村劳动力行业分配特点的创新形式, 包括需要增加的形式和农业结构相对合理时期的创新模式。

根据2009年10份的蔬菜行情, 无疑蔬菜种植规模, 包括设施蔬菜种植规模还有扩大的空间。扩大到设施蔬菜种植效益与粮食大田种植效益相当的时候, 或设施蔬菜种植规模扩大到影响农村劳动力综合收益提高的时候, 粮食种植品种、技术、模式更新也就是现代高效农业范畴了。

3 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缺乏切实有效的方向性引导

我们得明确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方向。一种种植形式持续高效是不可能的, 政府要宏观调控, 市场手段也会让这一形式逐渐变多。我国农业以一家一户经营为主, 有点像散户炒股, 喜欢追涨。这个教训很多, 牛蒡、薹韭、大蒜等等都出现过, 或而高效得很, 或而倾倒沟边、路边。我们对农业结构宏观调控要加强, 各级政府都有统计部门的社调队, 希望他们为政府农业结构调整的宏观调控决策多吃点辛苦, 多拿点科学客观数据, 让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各种农业形式在相对均等效益下运转。需要扩大规模的农业形式在有基础的地方有计划地扩大, 不能不顾当地农业、农村实际状况, 盲目遍地开花。

根据市场和当地实际情况, 加强生产过程的跟踪服务, 新上的或扩大的农业形式既有本身效益的提升, 又有农村劳动力综合收益的提升, 它就是现代高效农业。没有需要新上的或扩大的农业形式, 一种形式注入新品种或新技术也是可以实现效益、收益增加的, 也是现代高效农业形式。

可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方向是通过认真负责的农业、农村调查, 加强宏观调控, 符合农村劳动力行业分配实际地增加或扩大市场需要的农业形式, 以及已有农业形式的品种、技术、模式更新。

4 为现代高效农业服务, 必须坚持“从实践中来, 再到实践中去”

我们得明确为现代高效农业服务的方向。当然第一是农业、农村调查。必须务实, 不能为迎合谁或什么需要而调整从农业实际中调查出来的数据。根据这样调整出来的不切实际的数据, 决策农业结构调整, 确立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方向, 就要出乱子, 就是坑农害农, 就是乱作为, 就是对国家不负责。第二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决策。我们要上的或扩大的农业形式必须是有市场前景的, 必须是符合当地农业、农村实际的, 而不是好看的, 形象的。有的项目也确实有市场前景, 可不符合当地农业、农村实际, 这样的形象性的东西只能好看一时, 很快就变得丑陋不堪了。如一个离消费量较大城镇很远的、道路不通的习惯种植一麦一稻的地区, 突然建一个设施蔬菜基地, 能找到专业化组织形式承包还好, 如果找不到, 指望当地农民种植的话, 很快就垮了。第三是种植结构调整的引导。一个高效农业形式往往是政府或农业服务部门从宏观中发现的或引发的创新, 有的是它山之石, 有的是自主创新。不管怎么来的, 都要先小面积试验、示范, 自己有把握了, 再教农民做。农民承包耕地有自主经营的权利, 无论怎么高效, 我们只能引导, 而不能强行实施。如果一个农业形式通过试验、示范成功了, 当地农民又有经营这种形式的基础, 我想很容易引导成功,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第四是加大品种、技术、模式创新的力度, 一种农业形式的效益不仅来源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引导推广, 还来源于品种、技术和模式的更新。在相对稳定的农业结构中,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则主要靠有利于发挥农村劳动力效益最大化的品种、技术和模式创新。已有的各种农业形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不会有哪一种自行消失的, 只是相对集中和规模的变化, 每一种农业形式的品种、技术和模式创新都是很重要的, 在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过程中不可忽视或弱化这一点。哪一种农业形式都有高效的时候, 只要宏观调控及时而合理。

5 结论

上一篇:电视真人秀节目下一篇:本科教育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