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实施

2024-06-02

高效实施(共12篇)

高效实施 篇1

课程改革实验已经走过了几个年头, 我校近几年也积极探索、更新教学理念,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努力创建了主动课堂“三四五”教学模式。在这种大背景熏陶下, 语文课堂教学也在悄然间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但是, 在平时上课和听课中, 我发现有些教师在高效课堂的打造上付出了很多, 兢兢业业批改作业, 披星戴月教书育人, 但成效却不显著, 自己所教的班级内总是出现不了别人班内那种“人才济济”的局面。我综合这些教师的教学实践, 认真反思总结, 认为问题的根源还是出在备课这一环节上,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教师只注重了课堂上如何累死累活地教, 却不舍得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文本, 更有一些教师认为别人的教案比较好, 就进行了单纯的“拿来主义”, 没有结合学情进行灵活处理。如今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少讲, 以学生主动自学为主, 而教师的少讲并不是教师就没事可做了, 要想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游刃有余地上好课, 灵活自如地引导学生去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反而要求教师对知识的储备更多, 课前预设得更全面, 备课更精细。那么,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

一、以书为友, 与学生共学, 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

现在很多教师都反映语文课难上, 不知道教什么。社会需求综合型人才, 各项试题也偏重于课外知识, 如果教师不继续学习, 只靠以前上学时学的知识, 单纯地教课本上的内容, 肯定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那么, 教师如何才能在妙趣横生的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读书。与书为友, 不断给自己充电, 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 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来熏陶学生, 让其亲师且乐道。有些教师一提到自身语文素质便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悟, 于是便自暴自弃, 不再期望自己有多大作为。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常言“活到老, 学到老”, 虽然我们自身能力有限, 而且也不可能重新回到学校上学, 但“临时抱抱佛脚”也未尝不可, 我们可以边教书边读书边学习, 知道了自己在下学期要教哪些文本, 在假期或开学初就应有意识地阅读此类文本背景下的相关小说或材料, 不要只读教材和教师用书。

如讲授有关毛泽东的课文《七律·长征》《开国大典》《毛主席在花山》等, 如果单纯把教师用书上的内容搬到课堂上, 学生理解不了那个时代背景下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情, 教师便实现不了教学目标, 课堂上也不会有精彩生成。如果教师和学生在学这一单元之前都能详细了解红军长征时的历史背景及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 认识毛泽东文学作品的特点, 则会帮助师生深入理解文本。长期坚持, 教师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就会锤炼出来, 在课堂上与学生的对话就更有品质、更有深度。

教师不但要以书为友, 随着教材而读书, 而且还要与学生为伴, 随着学生的爱好而读书,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去探讨问题, 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一些观点和做法, 然后因势利导, 有的放矢地指导教育, 师生之间才不会形成代沟。同时教师也能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指导学生应读那些书, 它的精华在哪里, 哪些书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应避而远之等等, 最终达到“学生知其然, 教师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另外, 教师还可以参加一个研究团队, 搞点小课题研究。每位教师要习惯参加一个团队, 在团队内和同事一起研究, 一起观摩课, 一起做读书交流, 互相探讨, 反思交流。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搞点儿课题研究。这样有理论研究, 再把自己的班级当做“试验田”, 不断尝试, 不断改革, 不断反思, 最后积累的成果不但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而且还能提高语文教师的个人素养, 促进自己专业化成长。

二、潜心诵读文本, 设计出优质教案

1. 宏观把握语文教材, 体现语文教学的大知识观、大课堂观、大教学观。小学语文教师除了阅读本学期所教教材外, 还要阅读其他年级的语文教材, 这样才能从宏观上了解教材编写意图, 明确本册书的教学内容在整个小学语文知识体系中所处的位置, 而不会将所教知识狭隘地定位于某一年级、某一学科, 使教师在完成单位学习目标的过程中, 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充分体现课本知识的延伸性, 实现教学的大知识观特点。教学虽以课堂为主阵地, 但语文课堂则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40分钟, 教师布置学生课前的预习、调研、整理资料, 以及课后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拓展延伸, 则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大课堂观。而教师在对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 对学生的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合作能力、实验能力、生存能力等的培养, 则是体现语文教学的大教学观。

语文教学的这三大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宏观把握教材, 最好在开学前对本学期的教材内容画出释译图, 准确把握重难点, 对每一块儿知识如何传授做到心中有数, 这个环节可以是粗线条的, 但便于整体安排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 也是必不可少的。

2. 潜心诵读教材, 读出个人疑问, 读出个性化理解。我曾有幸听过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的一个讲座, 在谈到备课时, 他说, 他要求学校教师每年暑假把所教教材背会, 开学时, 校长不看教案, 而是检查教师对教材的背诵和理解。针对这一点, 我深有同感, 总结自己凡是上得比较成功且让学生感到意犹未尽的课, 都是熟读教材的结果。

我认为, 对教材文本熟读甚至背会, 不是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作秀, 而是为了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用心与文本对话, 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 对文本有一个最原始的认识体会。在诵读过程中产生疑问、解决疑问, 对每个问题都追根求源彻底弄明白。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有经验的阅读者, 在对教材经过了这样一个认识、推敲、研究的过程之后, 再去看教参, 就不会被“教参”所左右, 反而会吸取教参之精华, 长此以往, 熟能生巧, 即使教师没有想象中的博学多才, 最起码在课堂上也能做到游刃有余, 从容应对。坚持下来, 还真正能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

3. 合理安排教学设计,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达到课堂高效之目的。同一个文本的课堂教学设计, 就如同人的脸一样, 虽五官俱全, 却一个人一个样, 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同样一堂课, 受不同的人、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个人阅历等因素影响, 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教学设计。那么, 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是最好的呢?没有准确答案。

我认为, 教会学生如何去阅读文本的课堂是成功的语文课堂, 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自学方法, 鼓励学生按照教师最初理解文本的方法提前预习课文, 了解作品时代背景, 形成自己的最初认识, 留待课堂上占用大量时间去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并在班内展示预习成果, 教师则趁此机会进行点拨提示, 形成学生下一节课预习的目标。这样就要求课堂上教师讲得少了, 但教师的每次提醒和点拨, 都要对学习内容或争议的话题有一个知识的提升, 做到干预而不干扰。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和教师学习的过程一样, 有阅读的经历, 有解疑的过程, 有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 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只有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才能达到课堂高效之目的。

三、让学生参与备课, 把课堂还给学生

自主合作学习已经成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备课中来, 课前教师与班长或组长共同设计完成学案, 要求学生按照学案进行预习, 对学案中感到疑难的问题, 反复阅读, 深入研究, 能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 实在解决不了的留待课堂上交流讨论解决, 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由教师出面了, 此时的点拨指导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师生共同备课这种课前预习准备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积极性的一个良好时机。共同备课环节, 让学生成为研究活动的主人, 感悟到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的动手操作、搜集、处理信息等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

让学生参与备课, 还能培养一批精干的小组长, 为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长期进行下去, 学生们还能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提高学习效果。

四、对课堂进行反思, 形成二次教案

教师埋头写一年教案不如认真搞一次反思, 高效课堂重在反思, 教师每上完一节课, 都要有意识地对文本理解、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情况等进行深入反思, 多问几个为什么, 多想几个更好的办法, 然后在原有教案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修改, 形成二次教案, 以便于对以后解读文本起到借鉴作用, 最终获得切合学生实际的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不但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更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比如课堂上偶遇的一些教学故事, 看过的一些文学杂志, 读过的一些诗词小说等, 都可以随手做些记录, 写一些教学日志, 时尚点儿的再开个博客, 这些都是养护自己教学生命的一些做法。

水尝无华, 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 相击而发灵光。我想只有在反复琢磨中才能走出真正的教学之路。也只有在不断尝试中, 才能真正地形成高效课堂。课改之路, 你我同行!

高效实施 篇2

高 效 课 堂 实 施 计 划

大力推进“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是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实施课堂评价方法改革、规范教学行为的重要举措,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对我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为此,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办人民满意学校,建和谐幸福校园为主题,认真践行十八大教育重要思想,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区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通过学习、展示、交流、合作、拓展等策略,促进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能力的持续提高,形成灵活多样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思路

立足学校现实,围绕“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创建高效课堂”和“优化校本教研”三个重点工作开展学校教科研工作,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创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味。

三、目标任务

1、构建高效课堂,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逐步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整体把握能力以及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能力。

2、构建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的学习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习效率。

3、以课堂评价方式的改革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以优化教学模式促进备课方式的转变,以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逐步实现课堂效率高、教学质量高、学习效益高的目标。

4、引导教师继续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理解课标和把握教材的能力;通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和改革,逐步形成学校灵活多样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显著提高。

5、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促使教师准确理解课标要求,系统掌握教材的编写体系和特点,确保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加强新课程教学实践,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工作要点及措施

(一)强化常规管理,提升管理水平。规范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一直是我校的管理亮点,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做细做实常规管理工作,夯实教学各个环节,使教学常规管理进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提高常规管理的档次和水平:

1、加强备教批辅评研的管理。教师要严格按照教研室下发的规范要求做好教学过程的常规工作。要做好个人的备课,突现出个性化教学风格,致力自我探究、自主发展、自己创造,严禁一切拿来主义行为的发生,防止只备不用现象的发生;要控制作业的量,克服作业设计呆板、重复、单一的现象,作业设计要体现趣味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多样性,让作业评价成为师生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探讨学习、教学相长的助推器;加强对学生作业书写的规范性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加强对学生的辅导,不仅要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查漏补缺,更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要按计划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要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对教学研究达到自发的境界。

2、结合特色创建,开展学科竞赛。继续开展学生学科竞赛活动,人人参与,抓实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综合素质。各教研组本学期至少组织一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学习生活的学科竞赛活动,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让校园充满生机与活力。活动前要制定活动计划报教务处审核备案,活动后要及时反馈评比和总结,确保活动效率高。

(二)开展教学竞赛,创建高效课堂。

1、我校开展创建高效课堂活动已历经几年,为展示各教研组创建成果,本学期,在全体教师中举行“我的教学亮点”的教学研究活动,每位教师展示突破教学难点或突出教学重点的教学听课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教师教学的水平不断提高,展示教师风采。

2、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各学科教学竞赛活动我们将选派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参加比赛,参赛教师要抓住机遇,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研究水平,确保竞赛成绩优异。

(三)规范教研活动,优化校本研究。

1、教研活动坚持间周一次,做到六有:有主题、有准备、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有总结、有实效。每次的教研活动安排一名教师做中心发言人,在认真研读教材,解读文本、组内上课的基础上,全组教师参与听课、评课、议课等教研活动。学校将完善对教研活动的记载和考核。

2、各教研组要认真筛选研究专题,拟定研究计划。研究专题要突出“实”和“小”,这是教研活动扎实开展的重要保证;各教研组长要组织教师共同拟定一个科学而具体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强的教研组计划,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为后续教研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3、开展扎实的研究过程。教研活动要有延续性,形成系列。每一次教研活动前要针对性地收集好理论材料,这样既为教研活动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又可根据教学实践进行验证和领悟,这样有准备的参与,研究问题的深度才会提升。每一次活动要能围绕一点开展研究,既有对问题的思考、审视、分析,还要有问题的解决策略。活动后应及时加以反思,将学习所得梳理一番,有助于将学习到的东西及时内化,扩大教研活动效益,使每一次教研活动逐步地臻于高效。总之,“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推进工作涉及面广,工作头绪多,需要机制的保障和措施的跟进。要明确构建高效课堂是目前教学教研工作的重心,强化教学中心意识和课堂主阵地意识,实验教师要带头上好课、多听课、多评课,做高效课堂的引领者、助推者。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评体系中,不断改进和调整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育管理、办学水平等方面的考评办法,为学校课改营造良好环境。

五、重点工作分月安排

九月

1、拟定新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

2、召开教研组长会,布臵教科研工作

3、召开毕业班语文、数学、英语教师会

十月

1、进一步加强理论培训,进一步深入课例研究。

2、语文教研组围绕研究主题人人上研讨课活动。

3、对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研讨课例进行探究。

4、开展听推门课活动。

十一月

1、数学教研组围绕研究主题人人上研讨课活动。

2、对数学课堂教学研讨课例进行探究。

十二月

1、进一步加强理论培训,进一步深入课例研究。

2、教研组整理高效课堂建设研讨课例相关资料、撰写阶段性小结。

3、开展听推门课活动。

一月

1、组织期末复习考试、质量分析

2、学期教科研工作总结

3、组织参加高效课堂建设教学论文(随笔)、教育教学案例(课例)和试卷征集评选活动。

4、撰写学校高效课堂建设工作总结。

淮安市宋集乡中心小学

化学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篇3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案导学;教师高效;学生高效

一、高效课堂

所谓高效课堂是通过教学改革,实现“低耗高效”,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实现学生和教师多、快、好、省的大发展。具体来讲,高效课堂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课堂教学效率高,即课堂达成度高,学生知识掌握扎实,课堂检测成绩好;二是效果佳,即课堂满意度好,其课堂教学目标、形式和内容达到和谐的统一,达到过程与结果的完美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三是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即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浓,行为习惯好,能力提升快,素质发展全。高效课堂能让学生享受快乐的体验,让教师相伴幸福的阳光。因此,生命活力与课堂效率的谐同共振才是高效课堂的价值所在,让学生在知识的超市中达到生命的狂欢才是高效课堂的最给力境界。二、高效课堂的构成要素

1.教师高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所谓教师高效,就是通过实施课堂教学,使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以好教师、名教师、大教师为目标,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校本培训等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然而,这3种方式都不是最有效的方式,因为这些方式只提供了一个平台,是外部条件。其关键在于将教师的发展变为教师自己的需求,转化为教师内部发展的需要,即教师自主成长的内动力被唤醒,成才才能成为可能。因此,自我培训、自我打造、自我提升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途径,欲达此目的,高中化学教师要做到三个“走进”,即: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干一行,爱一行”,要以热爱教育事业为前提,要高高兴兴地走进课堂,像袁隆平一样高高兴兴地到实验田中去做实验,充满激情地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是教师职业生涯的主阵地,在那里会演绎教师的美好人生。一名教师,走上讲台就必须追求教学是有效的,这是最基本的职业追求,也是最低的職业要求;一名成熟的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积累的基础上,应该追求教学的高效;一名优秀教师更要追求教学的魅力,使自己的教学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这也将是教师本身的一种“职业享受”和人生价值所在。

走进课堂上的学生,就是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每一位学生做好服务工作,采取一切办法来提升学生。我们应该像袁隆平一样,平等地对待每一株小苗,高兴地看着每一株小苗长大,尽管长势不同,但都是研究的对象!

在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前提下,教师还必须走进学生的问题。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是学生发展的地方。他需要教师实实在在地去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去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三个“走进”——走进课堂、走进学生、走进问题,实质上要求高中化学教师把课堂作为研究的基地,把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把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升能力,实现价值。教师决定学生,教师影响学生,教师发展学生。只有教师高效了,学生才能高效,“名师出高徒”就是这个道理。

2.学生高效是高效课堂的核心和关键 按照以学论教的观点,评价一节课是否高效,不是看教师,而是看学生是否达到高效。教师的高效决定着学生的高效,学生的高效反映了教师的高效。只有学生高效了,我们才能说教师高效、课堂高效。

三、高效课堂的三大特点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高效率的课堂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课堂”还给学生,变成“学堂”。

2.教师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互动者。

3.学生能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融为一体。

4.学生能真正做到行动、心动(思维在动)、神动(思想在动)。

5.学生对知识厚积薄发、破疑解难、优化方法、提高能力、高效学习。

6.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舒畅,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7.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做到教学有针对性,有个性差异。

8.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适中。

9.学生实现了“三跳”,即跳出课本,不再只关注课本知识;跳出课堂,关注自然、社会、生活;跳出教师,不迷信权威、不轻信已有结论。

四、高效课堂的评价

一看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积极、高昂、快乐;二看学生是否由“观众”变为演员。三看教师课堂上是否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四看教师的角色是否由“主演”变成了“导演”。五看教学程序是否实现了“先学后教”;六看教学过程是否由封闭走向开放。七看课堂教学效果是否实现了“堂堂清”;八看是否落实了三维目标。

五、达标检测

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矫正之后,可即时补充补偿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进而形成个体的创新能力。

因此,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课堂;是朴实、简易的课堂;是做到了“放手学生认真自学;给予学生充分独立的思考,相互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引导解决”的课堂。高效课堂让学生在自主尝试、质疑问难、讨论合作、自我展示、实验设计与操作、问题提出与解决、实践活动中探究学习,突出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实施自主学习 实现高效课堂 篇4

活动单导学模式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 以“活动单”为媒介,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根本思想。

一、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思考提出反问

倾听是入耳又入心的生命活动。倾听必须集中注意力, 并且要让听到的内容与自己的认识进行比照, 这样别人的讲话对听者才有意义。为了训练学生的注意力, 让他们学会倾听, 课堂上, 我经常请学生重复一个学生的回答, 并追问:“你想的是不是也是这样的?”“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他 (第一个回答的学生) ?”例如, 教学电气控制电路这一节时, 许多学生觉得很难, 我们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只有由“简单”才能组成“复杂”的电路, 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会把复杂电路“分解”成“简单”电路, 这样由部分到整体就可完成。例如, PLC编程, 一个个简单的小程序组合成一个更大的程序, 使训练学生消除畏惧“复杂”的心理障碍, 解决“复杂”的问题, 并运用将复杂变简单的基本思想。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独立改写, 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改写好了, 同桌互相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改写, 教师应主动指导学生挖掘教材的重点内容, 弄懂、弄透, 真正从教本中学到电子线路知识, 形成一系列的知识体系, 并学会用电子线路的视角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另外, 教师要注意精选浅题, 对困难生布置典型基础习题, 使他们学会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尽可能少做无用功, 减轻差生的负担, 让他们尝试到用电子线路知识解决实际难题的乐趣。

二、引导学生学会说解题方法并说明理由

1. 认识自己的能力

许多中职学生的学习缺乏信心, 也有许多成功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 有必要帮助他们正确分析自己的能力, 可以选择一系列的简单电气电路或大量的混合成分电路, 布置给学生在可行的时间内完成背、默、分类工作, 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感到无法完成这些任务, 但只要努力就能在可行的时间内完成。

2.“过于简单”也是一种技巧

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常常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对一些简单操作, 认为无需培训。因此, 你会看到, 他们放松训练。因此, 一些“简单”的操作培训, 如剥离导线, 教师可以选择一种剥离数毫米的线头的方法, 让学生重复操作, 一般来说没有必须的培训, 他们是剥离不好这些线头的。此时要更多地加强学生思想工作教育, 改变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了解即使是“简单”的剥离工作也必须经过多次训练, 经过各种剥离技术的培训, 才能完成, 并且这样完成得质量还会有好有坏, 让学生改变这一“过于简单”的剥离问题。

3. 胆量的训练

学生在做电气控制操作训练时往往有一种恐惧感, 主要原因是电气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高 (220 V, 380 V) , 学生对触电、短路比较恐惧, 这不利于学生的技能训练, 只有启发学生:有这些想法是好的, 操作会更小心, 更安全可靠等, 这些相当于安全措施的保险丝。我们设置了电源线, 漏电保护器, 所以要求学生胆大心细, 就可确保在一些培训中大胆实验, 如熔断器、漏电保护器跳闸、触及带电和不带电的金属体。这些训练可以使学生提高安全意识, 勇气增加, 无心理疾病地操作。

4.“懂”→“会”→“精”

在实际的电路连接时, 学生都认为连接电路只要认识电线的电路图就可以了, 我们知道操作和能够操作是有一定距离的, 只有理解电路图的实际操作, 才能掌握电路图, 原因是物理中电路图和PLC编程的电路图是不同的, 与电路拉丝线实际连接有差异, 通过比较性指导, 一些简单电路连接就正确了。使学生了解电路图之间的物理连接, 理解实物连接与电路图的区别与联系, 从而实现由纸上的懂转化为实物电路的“会”操作。通过对教材灵活的处理, 制订不同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进度, 基本上能适应各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 数学在学习中由于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 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针对职中学生的特点, 也可编写一套适合职中学生学习, 且在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直接用得着的校本教材。教材是对初中的数学知识和职中数学教材进行分析, 整理和筛选, 把对学生后继课程和专业需要的知识选择出来, 大胆删除一些繁、难、杂的内容, 使教学内容简洁实用。同时, 在教学中要因人制宜, 不能一个标准, 应尊重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不能追求过分的统一。

实施高效课堂体会 篇5

“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这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教育口号。《发现高效课堂密码》的有效性向我们揭示了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步调一致,才可能做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至于那些多姿多彩的教学技巧,只有在教学进度与学习步调一致的情况下,才可能真正起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刚开始上课时,学生都还乐意听老师讲课,过了二十分钟后,还能够聚精会神的学生就越来越少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之所以会发生这么大的转变,我相信并不是因为学生天生就不想学习,而是因为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就像孩子的步伐无法跟上父母的步伐一样。因此课堂效率=教学进度*学习接受度。我们要努力打造“有效课堂”。效就是效率。课堂效率是指学生在单位学习时间里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在此过程中获得的良好的学习体验。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都是考量课堂教学效率的必不可少的指标。所以,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并不在于教师有无完成教学内容或者完成多少,而是学生有无从中学到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及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可是,现实教学中却有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往往仅以教了多少来衡量课堂的效率和质量,认为只要加大投入,搞“大运动量”训练就能取得好成绩。

其实,“课堂效率等于教学进度与学习接受度的乘积。两个因数都达到最大的时候,乘积就是最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定要相互照顾对方的进度,将过量的教学进度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或者将过量的学习接受度用于促进教师的教学进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效率。教师要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概念,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简单地把“效率”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师还要具备反思的意识,持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今天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吗?学生和我在这40分钟里学到了哪些知识或技能?哪些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和提升?”如此“各取所需,各有所得”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

如何营造有趣课堂呢?笔者以为,教师除了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设以外,课堂上还要善于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氛围:用教师的亲近感带引学生求知的潜动力,用新奇多变的教学设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情激情促使学生产生主动体验的需要,用巧设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用成就感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试想,教师微笑的表情、温和的语言,怎不牵引学生轻松愉悦地就学?教师信任、期待的目光,怎不驱动得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求?教师飞扬的激情,怎不让学生被深深感染?……这样,“当我们着力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科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应对考试时,学生不但赢得了好成绩,还体验到了学习过程中的乐趣,这就是素质教育。”

塑造有序课堂就意味着教师既要“通过课堂管理来避免或消除影响班级有序学习的事件”,又要“通过合作学习凝聚班级合力,在整体上提高课堂效率”。这是教师实施课堂管理的两个核心目的,也是有序课堂的两个基本要求。所以,不要以为靠教师威严命令乃至训斥获得的安宁就是有序的课堂,因为“这种依靠‘威逼利诱’创造出来的教学氛围,它的持久性是值得怀疑的”。也不要以为学生正襟危坐、竖耳倾听、没有题外语言题外动作的课堂就是有序的课堂。

事实上,“课堂的动与静本身,并不是评价课堂教学有序与否的标准,而是要看它们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对课堂动与静的调控,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进行智慧的设计,而不能仅依靠其个人权威。作为学校一方要安排足够的让学生动起来的课程,如体育课、探究课、劳动课,以此消耗或过滤学生动起来的本能,只有这样,才可能让学生在需要静的课程中静下来。而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允许学生有适度的运动,只是运动的幅度可以小一些,比如让学生笑一笑,让学生有适当走动的机会,或者师生一起做做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等等。

如何实施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学习兴趣 目前,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苦得不知道尽头在哪里;学生学得也很痛苦,苦得不知学习的乐趣在哪里。我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不是教师的力量所能做到的,但是,从如何提高教学效益,那应该属于教师的份内职责。目前,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实现有效教育提出了契机。下面就从有效教学理念出发,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来谈几个问题。

一、课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最容易分散,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课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采用形象、直观的方式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告知学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一进课堂就可以让学生听听与课文有关的录音或音乐,或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或展开一段与课文有关的精彩对话,或利用视频短片导入,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设计这样一段对话:同学们喜欢过新年吗?过年的时候,你去别人家做过客吗?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到你家做客,你准备怎么招待同们?同学们都是热情好客的小主人。看样子也是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过年要分东西了,到底怎么分呢?我们去帮帮它们吧。这样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分东西的原有的认知。开始上课时,教师利用三言两语,或用投影显示,准确地提示学习目标。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先利用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合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数学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想象的能力。

二、教师教学语言要生动有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包含浓郁情感的语言,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教师要善于用语言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以加深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中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能拨动学生心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使用比喻和形象化的语言,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学生对单初学时求它们的棱长、表面积、体积时掌握得还不错。待这些知识综合起来,就混淆区分不开了。我根据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字母表示的不同(如m、m2、m3)把它们比喻成一条腿、两条腿、三条腿,一条腿找线,两条腿找面,三条腿找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形象化的手法使枯燥无味的课堂顿时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觉得非常有意思,在趣味中问题迎刃而解。

三、建设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在整个的学习环节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正确、公正地划分好学习小组就特别重要。首先,让每位同学选出你认为很负责并且你很佩服的组长。这样做的原因有二:一是在以前的分组过程中,只注重了组长选组员,而忽略了组员对组长的认同,导致在组长的管理过程中,组员存在口服心不服的情况,这无形之中就造成了组长与组员之间的隔阂。二是以往选组长是老师与正副班长一商量,就确定了组长,这只是几个人的想法,而没有采纳绝大多数同学们的意见,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对绝大多数同学的不尊重。其次,是把得票最多的同学作为组长人选,由老师和几位班委会成员进行商讨,最终确定出正组长,副组长,正副组长自由结合确定出学习小组的正副组长,这样每个大组又细化为两个小组。确定正组长的标准为学习必须在中游以上,组织管理能力是特棒的,这样在学习帮扶上才具有说服力,才能带动全组在课堂上积极踊跃地敢想、敢思、敢抢、敢说、敢问、敢于出精品。正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学习这一块,但他的管理范围侧重于本学习小组的三、四个同学。当然,副组长课堂上的主要管理范围也是他本组的几个同学,但在课下,副组长的职责主要侧重于卫生,生活方面的事务,而正组长在课下也是以本大组的学习管理为主。第三,召集正副组长,对自己的组员进行挑选。每位正或副组长手拿纸与笔,对挑选出的组员进行记录,并且一式三份,自己组长留一份,班长一份,班主任一份,这样便于我与班长进行微调与总体把握。挑选的顺序呈“S”形,如从一组开始,依次是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等,然后再从最后一组开始进行第二轮的挑选,再倒着选项回去。这样让每个组都有公平的选人机会,不致于各个组的组长在挑选人上存有偏差。第四,各小组把各组的组员召集起来进行小组内排位,组内每个同学的具体位置由正副组长来决定。然后,每个同学把自己的学习用品等东西拿到自己确定的位子上。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如果组长或组员感到不适合的话,给班主任说一声,可以组内对位子进行微调(我们只换凳子不换桌子)。第五,利用班会的时间,各个组长发表就职演讲,主要从自己如何管理本小组与对本小组你认为有问题的个别同学所采取的措施与方法。之后,对于组长所提到的个别同学发表自己的想法及决心。在这次班会上,每个组长都想出了适合于自己特殊组员的妙招。

总之,“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要切实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

高效英语课堂的实施策略 篇7

一.对学生的认同与放心

正如上文提到, 学生到高中为止, 已经学习英语六年左右的时间, 其在自我人格形成上已颇为稳定。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肯定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已有知识基础,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 我认为学生自己主动探究性学习, 有助于学生自觉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助于其培养兴趣、快乐学习。下面是我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几点构思。

1.重视学法指导,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学习策略指导

学习和教学需要一定的方法, 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及一些规律性的知识, 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索、发现。在课堂上老师不应该只是单纯的教, 而忽视了学生的学, 通过循序渐进地指导, 让学生自己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 从学生的角度上讲, 学生需要更新学习观念, 尤其要对自己的学习价值观正确认识。

2.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为出发点

一直以来, 为应对考学压力, 教师一般会忽略学生自己究竟想通过英语学习获得怎样的知识以及具备何种能力, 往往只会苦读教材教纲, 一切以应对高考为目的而组织教学。但这往往事与愿违, 学生缺乏兴趣, 对课堂没有积极性, 成绩并不理想。我在我所教的两个班中采取对比教学法, 一个班以学生为本, 要求大家放假回家看一到两部英文电影, 在课上和大家交流电影中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 大家相互讨论, 在讲解相关考试所需内容;另一个班采用传统教学法, 按照考试大纲讲解。结果虽然前一个班因为一些课上讨论而消耗许多时间, 但在考试中前一个班的成绩却远远超出了第二个班。

二.高中高效课堂教学两大方法

1.优化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兴趣是一方面, 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学习中的一个重点。正如近年来一些学霸, 虽然兴趣爱好颇为广泛, 但其各科成绩却依然为人所称道, 这就是学习方法的重要体现。我通过优化学习四大流程的方式提高自学能力,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1) 预习阶段

教师在课堂上首先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 包括:词汇、对话、课文内容测试题等,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使其对教材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让其在教师讲解中做到有的放矢, 提高学习效率。

(2) 设问阶段

这个阶段是通过深入钻研、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 通过预习和自查环节发现问题, 并提出重点问题, 并结合课文的提示问题和课后练习中的相关问题, 形成课文新内容的理解主线。再通过设问的形式, 对教材深刻挖掘, 这个阶段更容易进一步激发学生寻求问题答案的浓厚兴趣。

(3) 解答阶段

在解答阶段, 通过小组讨论形式来对问题进行谈论研究, 交换问题以及对答案进行评判和纠正, 对难度和深度的问题进行交换讨论、研究, 教师在这个阶段充当的是一个指导点拨作用,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获取成功的快乐。

2.实施小组学习法

(1) 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和分配任务。

合理分组方法: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围绕课堂教学任务中具体学习任务进行小组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一般以4-6人一组为宜, 按照兴趣和自然单位组合。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较小, 兴趣一致, 有利于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分配方法: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施中, 教师事先准备好设计的任务, 并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任务要求, 先分解任务, 制定出完成任务的程序, 督促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有效策略, 并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调整策略,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掌握学习策略,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这些小任务相继完成时, 教师设计的总任务也迎刃而解。在任务分配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学会如何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建立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通过小组的合作, 从实现个人的目标达成整个小组的学习目标, 为了保证这样一个目标的最终达成, 需要建立起能够激发小组每一个成员最大的潜力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通过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控制和评价, 使得每个成员在合作过程中能够发挥最大的力量完成目标并更好地督促学习, 通过自身的目标的实现完成集体的目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当好督促作用的角色。

三.总结

实施有效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 篇8

下面就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激趣课堂, 散发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人的心灵里, 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 激发兴趣, 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下面简单介绍几种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 开端注重引趣

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 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 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 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 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开端引趣的方式除“设疑”以外, 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 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 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2.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

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 “迷”即是高度“兴趣”之意。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 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 连学困生都不甘示弱。在教学时使用分组竞赛的形式,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提高小组的合作能力。

3. 刻意求新, 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 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 课堂每次都是一样的, 让学生感觉到没有变化。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求新求奇。也就是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有新意, 抓住学生求新心理, 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 你就会受到欢迎。

二、多样课堂, 提高效率

1. 教学手段多样的策略

任何一成不变的方法手段都是不能够适应教学要求和各类学生的, 甚至是一种手段也不可能永远适应一个学生, 因为学生是不断变化的。比如, 经过长时间单一乏味的练习之后, 学生很容易出现学习的“高原现象”。所以, 在一节课的教学之中, 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出发, 多角度多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但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 手段运用要适当, 不可过多过滥, 本末倒置。

2.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策略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索, 勤于动手, 这就要求教学过程应当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生活过程。在课堂教学中, 把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能够真实地引入教学过程, 教师才会充满激情地组织教学活动, 学生才会充满智慧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才有可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积极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 确保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提问和讨论, 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 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的策略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 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师生间、学生间探究式的合作性交流的主要形式。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了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 增强了学生的自尊、自信、集体荣誉感、责任感, 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协调能力。

当然, 有效的教学策略需要我们教师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更需要我们教师积极地开展自我反思, 进行反思性教学, 不断促使教学更加有效甚至高效。

实施班级高效管理的思考 篇9

一、加强班委建设

班委会是整个班级工作的核心。一个好的班委会,不但可以为老师排忧解难,同时也会成为其他同学们心目中的一面旗帜,对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带领整个班级更好地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在充分听取全班同学的意见后,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通过投票选举或竞选的形式对班委会成员进行选拔。班委会选举产生之后,班主任老师要根据每个班委成员的特长、爱好、性格特点等,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从而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之中去。但这并不意味着班主任就可以把这个重担交给班委来管理,还需要班主任与各班委及时沟通、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共建班级的良好局面。

二、要经常进行家访

家访是班主任进行班级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家访不是向学生家长告状,而是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老师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家庭表现、听取家长的意见,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相互探讨教育学生的方法,找到学生出现问题的关键,以此解决学生的问题。作为班主任,要经常通过电话、短信、qq、微信等和家长沟通,在家访中和家长商量适合的、正确的、恰当的方法教育学生。由于目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对孩子较为溺爱,有的较为苛刻,这些对待孩子的态度都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如针对学生因为失恋,在宿舍酗酒并出现轻生现象,班主任要耐心倾听事件的全过程,及时和学生的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与在校成长环境,积极开导学生要正确对待恋爱问题,让他自己寻找自己的优点,认可自己。并亲自带领学生去学校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疏导,建议家长不要总是训斥、责备孩子,要耐心与孩子沟通,给孩子关心和爱,帮助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心,走进学生的内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重新积极面对与迎接现实生活的挑战。

三、及时与各任课老师沟通

作为班主任要与任课教师加强联系、密切配合、相互支持,才能发挥班级管理的整体效能。针对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质量太差等一系列问题可以组织学生代表和任课老师一块探讨,分析学生心理状态、学生接受程度、教师授课方式等,听取学生、任课老师意见,采取适合本班的学习方法和教学策略。如与德育老师沟通后,德育老师改变授课的方式,并组织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如:盲行、价值拍卖会等,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收获了更多的知识、有了更正确的价值观。语文老师也改变教学策略,将课堂变被动为主动。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让学生来画作者的游踪图;在学自我介绍时,让学生自己动手为自己设计纸质名片、电子名片等,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班主任必须与各科老师及时沟通,两者目标一致、形成合力才能打造一个学习高效的班集体。

四、多去关注学生

(一)爱心。班主任必须拥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心,这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中专这个阶段学生正处在身心不成熟的青春期,容易出现各种不良现象,这就要求班主任多方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抓住学生心理特征,用爱心寻找走进学生的切入点,因势利导,解决问题。与学生的沟通不仅仅用语言,更需要教师用心,只有他感受到教师给他的尊重和温暖,才会为老师打开一扇心灵之窗。

(二)包容心。当好班主任必须有一颗包容心,它要求班主任对待学生不急不躁、学会冷静、多替学生着想。信息化的今天,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他们喜欢上网聊天、打游戏等。作为班主任,要全面看待此类事件,要理解强烈的好奇心是正处在此阶段的孩子的正常表现,这些优点不能抹杀,但也不能纵容和放松对他们的管理,要正确疏导。学生在成长的路上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如体罚、谩骂、讥讽,就会把学生逼向极端。所以班主任的这颗包容心更为珍贵,可为犯错误的学生指引方向,向更好的方向转化。

(三)信心。班主任要为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重塑自我,追求上进,积极进取,努力拼搏。装饰班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交流、喜欢创新,但自信心不足。针对他们的不足,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班风班貌展示,并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斗志,随后他们又报名参加学校的班级合唱比赛,获得了优秀奖。在系里组织的趣味运动会,还取得了3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在学校宿舍评比中,10个宿舍全部评为文明宿舍,并被评为“2015年度河北省优秀团支部”,一项项的活动,一次次的努力,让学生证明了自己的优秀,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自我荣誉感,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要以学生为主体,用爱心、包容心、信心来感化学生,将学生、家长、任课老师、班主任四方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师生间心与心的交流,建立师生互信互敬的信任体系,才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同时,也应不断加强学习,在教育之路上不断去探索新思路、新方法。

摘要:班级是学校作为教育机构的一个分子,班主任虽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却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人物,是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是联系学校、学生、家庭的纽带,班主任的作用和位置至关重要。班主任如何进行高效的管理,才能让班级稳健发展,学生健康成长呢?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班委会,学校家访,任课老师,班级管理

参考文献

[1]薛彦华,张爱华.教育学[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刘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3

[3]王永耀.中学班主任工作手册[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实施链式教学促进教学高效 篇10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校和教师要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获得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要努力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 改变满堂灌、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的方式, 大力提倡启发式教育, 推行研究性学习。”因此要深入课堂, 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范式, 从而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但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常遇到这样的难题, 有时一个单元、一节课的知识点十分多, 有时还很零碎。但是这些零碎的知识点却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障碍, 也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鸡肋”。因此, 我们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把显性与隐性的知识点链接起来, 以“动一发牵全身”、“震一点动整链”的基本思想来组织教学, 来运作数学课堂以达到最佳的教与学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基本范式

1. 概念界定

范式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科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的一个词汇, 可引申为模式、范型等, 是某一科学共同体在特定时期对其研究成果的简约概括。科恩认为“这是任何一个科学部门达到成熟的标志”。我们眼中的范式是指实践过程中大家都比较认同的一种教学规范。

教学范式则是指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 课堂教学中的最重要的规范、最基本的要求、最稳定的要素、最本质的规律和最应遵守的法则等的综合呈现。

链式教学就是要把一个个知识链环 (单个知识点) 、思维方法链环、活动经验链环、生活经验链环链接起来, 成为一个整体, 并为后继学习安置开放的链接点。

2. 理论依据

(1) 现代建构主义认为,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 是学生对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完善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 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是小学数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生自主构建认知的过程, 就是通过学生主动地认识, 将教材中数学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头脑中的数学知识结构的过程。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自主学习, 独立学习, 教师只要引导学生把一个个知识链环、思维方法链环、活动经验链环、生活经验链环有效链接, 并为后继学习作好铺垫。

(2) 人们头脑中的数学体系是不同的。在数学家或者对于数学非常精通的人的头脑中, 数学是一个光滑的球面, 从一个知识点可以有很多条途径通向另一个知识点;在对数学稍微精通的人的头脑中, 数学是一个网状结构, 从一个知识点可以有若干条途径通向另一个知识点, 但是不如前者多;在大部分人的头脑中, 数学是一个树状链式结构, 较大、较粗的环象征着对些知识点掌握熟练, 较小、较细的环象征着对此知识点掌握不好。因此, 根据经济学中的等边际原理, 若要取得成绩的最大化, 在较短的时间内, 应该针对学生较弱的环节分配时间和精力。

(3) 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是紧密的, 是一个由浅入深, 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递进发展的链式结构整体。一节课中往往有许多看似零碎的知识点, 其实都可以通过对知识的整理形成链式知识, 再把链式知识结成一个网络状的整体。对于一个单元、一个学段甚至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我们可以以最基本的要领为核心, 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 如用“份”的概念把乘、除知识, 倍的知识, 分数知识, 比和比例知识及解答有机地前后链接, 左右沟通, 以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理解的难度并促进知识的迁移。

3. 基本结构

链式教学从一节课来说, 就是针对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特点, 将课堂分成几个链环, 把每个链环中的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知识点, 每个知识点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小环节, 各环节相互链接成为一个整体。在学生注意力集中、分散、再集中的周期内, 用一个个教学高潮来调动学生课堂注意力和思维参与度, 所以这个成链式的教学过程中, 还要包含有思维方法链环、活动经验链环将一节课串联起来, 犹如一串链珠, 将整个教学内容连贯的呈现, 从而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基本结构图如下 (见图1) :

链式教学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环节, 它既注重每个环节的知识结构组织, 又注重环节与环节之间的知识链环、思想方法链环的相互贯通, 教师在巧妙运用各种手段组织知识点的时候, 也可以使其中某些环节变成调节课堂气氛的教学高潮 (如图中的阴影部分) , 更有开放的链环随时可接前链后, 为整体知识结构的形成, 预埋了可供链接的点。

4. 主要特点

数学链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大环套小链, 环环链接, 结链成网, 课堂教学结构严谨、环节流畅, 动一环全链共震。注重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强调整体教学, 注重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潜在的学习能力, 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注重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和对后继学习的铺垫, 强调学新温故, 知新延后。具有较强的逻辑结构。

5. 主要功能

实施链式教学可以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去学习数学知识, 使学生的知识链越接越长, 越链分支越多;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活动经验也能前后链接;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结构是多链绞合, 多向延伸。通过链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减少重复复习的时间, 降低后继知识学习的难度, 从而向低负高效发展。

6. 操作策略

(1) 解构与建构之策略——学新温故

小学数学有许多教学内容都由几个知识点组成, 在实施链式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用探究、操作、讨论等方式去解剖每一知识点, 从而达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对数学技能的掌握。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 不仅仅是一节课的知识点都有很大的相关性和链接性, 而且这节课中的知识点一般都与已学过的知识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 教学时我们在注重对新知识点的解构中, 也十分注重对新旧知识的整体的建构, 从而形成知识的内在链接关系, 促进学生在大脑中结链成网, 组建知识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在习得新知识的过程中复习旧知, 扩大并增粗旧知环, 使知识之间路径畅通, 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

(2) 寻根溯源之策略——有效链接

不少学生在掌握某些数学知识或方法的时候, 常常表现为一种点式的、孤立的记忆, 这样的收获或者只感知了某些知识之间的浅层的联系, 而缺乏对他们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的把握, 即缺乏一种建构意义上的链式结构, 因而, 其头脑中的认知结构是很不合理的, 很不完善的, 这样的认知结构不具有模型的价值, 即不能有效地促成一些较复杂的问题的解决, 不能有效地为后继知识的学习服务。如果运用知识链来深入研究, 才能建立真正有效网状结构链, 而且能为后继的学习预留可链接开放的链接点。

(3) 习新与铺垫合一之策略——知新延后

不少老师在教学中往往十分重视新知的探究和巩固, 这样教学的结果往往只构建了一条以当天知识为终结点的单一知识链, 这样断点链就无法开成共震之功效。因此在教学时要关注每一环节中的知识节点可以与后继学习的哪些知识节点相链接?要为后继知识节点预留开放的链环。

(4) 知识方法经验融合之策略——多链绞合共进

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是课程教材体系的二条主线。数学基础知识链是明线, 数学思想方法链是暗线, 其实还有一条活动经验链是辅线。对于数学基础知识老师们大多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扎实施教, 而对数学思想方法链、活动经验链的构建往往不够注意。如数学中常用的转化的思想、最优策略的思想老师在教学中常以点式出现。其实它们都是依附在知识链上的两条重要的暗链, 与知识链绞合共生。

摘要:数学知识之间具有很强的逻辑关系, 但是学习中往往以知识点状态出现, 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降低了教学效率。链式教学就是要把一个个知识链环 (单个知识点) 、思维方法链环、活动经验链环、生活经验链环链接起来, 成为一个整体, 并为后继学习安置开放的链接点。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把显性与隐性的知识点链接起来, 以“动一发牵全身”、“震一点动整链”的基本思想来组织教学, 来运作数学课堂以达到最佳的教与学的效果。

实施有效对话 构建高效课堂 篇11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对话;高效

我们时常在感慨:我们的课堂对话缺少那精彩的瞬间、惊人的一幕,总显得那么平静、平淡而又平凡,而在名师课堂上总会出现那么多精彩的对话,对话的过程犹如剥春笋,每“剥”一层,就有一段“鲜活”呈现出来,一层一层“剥”下去,课堂精彩不断,演绎了一段段师生生命发展的“流程”,那时我们只能投去羡慕的眼光!然而,当我们在感慨赞叹的时候,为什么不静心思索“为什么、怎么做”呢?我想你也有一定的课堂对话的经验,但你是否进行了深度思考,把它提炼成提高课堂对话有效性的经验法宝。对于如何实施有效对话,实现高效课堂,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直击课堂对话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对话存在着“假对话”“死对话”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1.假对话

(1)时空预留不足

大部分教师倾向于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用在启发型的问题上,提问后给学生留的思考时间较短,学生失去了自主思考探索的空间。

(2)热闹“满堂问”

教师对话次数过多,且大多是师问生答,教师用自己设定的“问题”领着学生去找寻系列“标准答案”。

2.死对话

(1)对话方式呆板

课堂上几乎都是老师提问学生,学生更倾向于附和教师的意见和观点,面对具有较强权威性的教师,学生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最终结局只能是“死对话”。

(2)控制问题的答案

教师在课上为了更好地按预定计划进行,往往把问题答案限制在自己所熟悉的范围之内,对于超出自己范围之外的答案就会拒绝。

二、在爱与尊重中激发对话欲望

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的良好氛围中,让他们尽情地参与,自由表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对话。

1.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1)要显亲和力

“亲和大使”的塑造可以是一个浅浅的微笑,一个真诚的姿势动作,任何一个充满爱和尊重的举动都可以叩响学生的心灵,调节学生的情绪,从而激起学生对话的欲望。

(2)要有倾听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耐心,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地帮助他们理清思路,适当以头部动作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回应发言者。

(3)要有宽容力

“错误时常是正确的先导”,如果我们教师能借错发挥,充分发掘其中的潜在价值,引导学生自我发现、冷静分析,就能化弊为利。

(4)要有辐射力

对话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内容要有梯度,要有层次,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启迪,使人人主动进取,使课堂变成学生施展才华、相互竞争的场所。

2.要让学生在备受关注中对话

(1)关注学生的生活背景

学生的生活环境差异,影响着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

(2)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课堂对话中要尽最大的可能满足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需要,在对话设计上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序循序而问,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

(3)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课堂对话不是目标,答案也不是目的。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课堂对话必须注意“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解决问题”“数学思考”等目标的融合,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

三、优化课堂对话的方式

1.问题探究式推进对话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及认知经验的局限,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疑难问题常常会产生障碍,此时教师要抓住机遇,运用对话技术引领学生展开科学的探究,在对话沟通中化解各种知识矛盾,螺旋推进。

2.操作活动式深化对话

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对话欲望,并进一步随着操作活动的开展使对话往深层次发展。

四、有效评价促进有效对话

有效对话总是和有效评价紧密相联的。有效对话离不开有效评价,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有明确的反应,或肯定,或否定,或点拨,或追问,恰当的反应可强化对话的效果。真实而真诚地使用“你想得真周到”“你真是一语中的”“你真令我佩服”等。

总之,课堂对话是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的教学,也是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精神交流和价值的分享。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利用对话教学,将会给学生在知识上以启发,开启学习的门径;在精神上以振奋,活跃思维,养成会学的能力、习惯,享受学会的喜悦;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中的现场资源,抓住“对话”的契机,为学生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黄爱华.智慧数学课堂.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2]郑金洲.对话教学:“新课程”教师必读丛书.新课程教学探索系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吴亚萍.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徐国钊.小学数学: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实施自主学习,打造高效课堂 篇12

一、教师放手让学生阅读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 教师讲得多, 学生读的时间自然就少, 放手让学生阅读就是让学生多读, 在读中发现问题, 学到知识。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提高学生读书的有效性, 我指导学生学会直接在教材上标划重点, 用各种符号把重要的内容、比较重要的内容、特别重要的内容、关键性字词、重要的段落, 用各种符号标出。同时教会学生增补内容, 对于书上难以理解的地方予以简要的文字说明, 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学生可把它增补在书本上。并教会学生写批注, 对于教材个别地方必须“前挪”或“后移”才能说明问题的, 可批注在旁边, 以便阅读时查阅。如细胞中的大分子———核酸内容中的DNA, 此节教材没精讲, 而在《DNA的结构和复制》一节中, 讲得很详细, 可“前挪”到这一节, 帮助学生学习。

二、教师放手让学生提问

如今的课堂教学中, 普遍存在学生不敢提问的现象。学生不敢问是因为有心理顾虑。许多学生担心:我提的问题如果是错的或别人都懂了, 同学们会讥笑吗? 我提的问题如果不是今天新课的要点, 老师会批评吗? 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 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必须满腔热情地激励他们大胆地发问, 敢于质疑, 即使他们的问题幼稚可笑, 有的甚至荒诞, 也要保护他们的这种热情, 加以表扬鼓励。因为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也必须从低质量的问题开始。只要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激励学生, 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敢于发问的良好习惯。教师只有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才能彻底改变单纯教师问、学生答的现状, 把课堂变成学生提问的天堂。

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 每个学生的表现会各不相同, 有的比较会提问, 有的却提不出问题;有的提问比较简单, 有的会比较深刻, 还有的提问可能毫无意义。对于这些提问, 教师要妥善处理, 如果遇到较好的提问, 就要及时引导学生像他这样提出有水平的问题, 发挥榜样的作用;如在预习过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时有学生问到生物体不同的细胞转录出来的mRNA一样吗? 还有在预习过减数分裂之后有同学问到同源染色体分离后和其他的非同源染色体怎样结合呢? 初学者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实在是难能可贵, 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遇到毫无意义的提问时, 教师也不能立即否认, 应对他们这种敢于提问的精神给予肯定, 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也可能有的教师担心, 学生提出问题, 自己回答不出来怎么办? 其实, 我们完全没必要为此担心, 有时反而要真心诚意地请教学生, 与学生共同参与到下一步的研究之中, 这样反而更能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是真正的发现者。教师也可以在和学生的思想碰撞中做到教学相长, 这不是一举多得吗?

三、教师放手让学生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提出的问题, 积极性很高。他们根据个人已有知识、直接经验各自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有时甚至面红耳赤地对教材中的某些观点进行争辩, 在争辩中明辨是非、最终达成共识。这不仅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且满足了学生的成功感, 更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四、教师放手让学生讲解

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 但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情感的交流更重要。教师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三人行, 必有我师”。在课堂教学中, 我尝试与学生交换角色, 请学生当老师, 把他学到的知识讲解给其他学生, 意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对胆量也进行了锻炼。

有个学生在周记中写道:“我愿意做老师, 这是一种挑战, 也是一份快乐。以前我只会做题, 要我把做题的思路和方法讲清楚, 总觉得很难。可现在, 为了当好老师, 我必须把老师的讲解再认真地回忆一遍, 把课本上的知识再仔细地看一遍, 把题目再认真地做一遍。我觉得当老师让我对题目的认识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

“我当老师给同学讲解题目, 我觉得自己学习的效率有所提高。许多讲过的知识和题目好像已经深深地印在脑子里, 非常深刻。做老师的感觉真好! ”

请学生讲解, 让我看到了学生的智慧与成长, 请学生讲解, 让学生爱上了生物课, 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教师放手让学生总结

通过讨论、分析和讲解, 学生虽然解决了存在的疑问, 但一些知识点在学生的头脑中还处于杂乱无序状态, 所以需要进行整理。整理过程由学生完成。教师在这一环节的主导作用是启发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最明了的方式对这一节所讲的内容作总结。例如《种群的增长方式》一课中, 学生通过讲解, 已经对种群增长的两种模型的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之后, 我布置了一个任务:请大家根据前面的讲解并结合课本, 归纳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我给了学生5分钟的时间归纳, 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我对同学们的归纳总结非常满意。

六、教师放手让学生出题

布置课外作业时, 我让学生根据每课知识点, 出基本题、中等题、探究题各两道, 并在题后注明命题人班级、姓名, 然后收上来, 教师精心挑选、改编, 一部分作为典型例题讲解, 一部分统一印刷, 作为学生的课堂训练。对于这一别出心裁的作业, 学生热情很高, 非常认真地查找各种资料, 有的是个人独创编题, 有的是改编题目, 真是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特别是看到自己出的题目作为典型例题或训练题讲时, 更是喜不自禁, 学习热情更高。实践证明, 学生自己出练习题, 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 还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 教师只有大胆改革创新, 真正相信学生、放手发动学生, 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真正打造出高效课堂。

摘要: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 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作者认为要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学生适当地放手, 学生的自主学习应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本文介绍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怎样放手, 实施学生自主学习, 打造高效课堂。

上一篇:石油炼制下一篇:无线接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