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制作能力(共10篇)
科技制作能力 篇1
摘要:简述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机械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要求, 分析了科技制作对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作用及实施要点, 通过所辅导的一个项目实例说明实施科技制作可以极大地提高机械专业大学生综合能力, 是对当前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 该培养方法对当前研究型和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具有较好的参考与践行价值。
关键词:科技制作,开拓,创新,综合能力
0 当前社会与经济发展对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出现了大学教育、大学生就业与国家工业的结构调整之间的矛盾。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科教兴国战略, 就必须在教育思想、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专业设置以及培养过程、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 培养综合能力强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传统基础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其有了更高的要求, 用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和手段改造传统专业是21世纪传统专业建设的必由之路。针对目前就业单位与工作性质多元化和就业层次基层化, 企业对工科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要求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而且还应该具有较好的动手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1 综合能力培养与科技制作
1.1 实施科技制作与现有教育内容和方法互为补充
目前高校在培养机械类专业技术人才时都比较注重或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实践环节相对较少, 且实践内容多为单一学科, 少有结合多门课程的综合性强的实践课, 因此对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
培养机械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可以将大部分专业基础知识揉合起来, 提出一个学科综合性强、研究内容前沿、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 或结合各类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以类似项目或课题的形式结合导师制进行实施。导师辅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科技制作, 使学有余力和学有专长的学生进一步得到教育和培养, 是当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好的教学方法, 也是对现有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一个有益的补充。
1.2 开展科技制作, 加强综合能力培养
在大学阶段, 结合机械科技制作, 综合能力培养内涵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机械专业知识能力。解决任何技术难题, 如产生一个好的创意, 对机械系统进行几何和数学建模、分析、计算、仿真与机械产品实践制作等都需要掌握一些专业知识理论。在机械科技制作中, 一个好的作品或思路往往来源于对生活细微的观察与敏锐的思考, 需要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吸收、消化、创新和再创造。
在学习一门机械专业理论课程时, 由于实践环节相对较少, 学生往往会有一些疑问:学这门课程有什么用?将来工作中什么情况下会用到它?仅仅通过语言解释很难让学生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科技制作, 学生学习到怎样用专业知识去认识机械世界, 如何去分析一个产品的优劣, 已经学到了哪些专业知识, 还需要学习和补充哪些专业知识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指导老师一步步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 接触的范围越来越宽广, 学生获取更多专业知识的兴趣逐渐提高, 能力也随之得到增强。
2) 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个人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新方法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2]。创新过程是一个学习、消化、融合、创造的过程, 也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开拓性设计和思考的过程, 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思路。
机械创新设计方法主要有智力激励法, 仿生创新法, 反求设计创新法。类比求优创新设计法, 功能设计创新法, 移置技术创新设计法[2]。机械类产品在生产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 对一两处关键部位进行技术改进、或是几个创新点组合成一个产品是可行的, 所以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是“广阔空间, 大有可为”。一个机械作品是否优秀、是否有市场, 关键在于创新点。机构的设计是否新颖、巧妙, 结构是否简单、执行可靠, 产品的使用是否舒适、便利, 与市场同类产品相比, 是否功能多样、性价比更高等, 这些都是创新点的具体体现。
3) 动手能力。主要指运用机加工知识 (如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数控加工等) 和现有设备条件制作出实物模型, 它将设计思想变成现实, 动手能力强调主观性、能动性、创造性, 要求有耐心和坚韧的毅力, 能吃苦耐劳。
在机械科技制作中, 学生要经历选材、购置、试加工、装配与调试等环节, 由于一般制作的是单件产品和试制品, 整个加工过程对于学生而言难度是无可预料的, 有时甚至需要多次返工。但是正是因为经历了这样一个艰难的过程,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4) 科技论文写作、报告、沟通能力。用专业的语言和文字打动、说服同学和专家, 对于初步掌握专业知识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做到的, 科技论文写作、报告和沟通要求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对所研究内容的深入理解, 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慎密的思维能力。
当前的大学阶段学习偏重专业知识学习, 而对这方面的能力培养主要放置在研究生阶段。但是通过参与科技制作培养, 阅读大量相关的科研论文, 并撰写调研报告和研究论文, 本科阶段学生也可以具有较好的科技论文写作和报告能力。
5) 团队协作能力。任何成绩的取得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个好的团队是善于充分挖掘每个成员的优点和潜力, “术业有专攻”, 这句话对于同属机械专业的学生团队来讲也是适合的。
科技制作从项目申请、方案论证, 再到实物制作、报告演示甚至竞赛答辩, 各个环节都需要不同方面和宽广的知识, 如资料收集、论文写作、材料采购、机械加工、安装调试、视频制作、讲解答辩等, 仅靠一个人的能力是难以全部实现的。这就需要一个团队多容纳多才多艺的同学, 大家分工协作、相互补充、集体研讨, 共同出色地完成机械产品的科技制作。同时在制作过程中多向指导老师和同学学习, 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以上综合能力培养中, 专业知识技术是立身之本, 光有理论知识是行不通的, 只有理论和实践结合才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的综合能力不是凭空得来的, 也不是仅凭学好课堂理论知识就可以培养出来的。在大学阶段, 通过参与综合知识较丰富的科技制作, 不仅可以解决专业知识的实践问题, 还可以锻炼其他多项综合能力, 是学生在现有大学培养环境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较好方法。
1.3 做好大学阶段学习规划, 积极参与科技制作
机械类科技制作的开展和实施, 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条件和硬件基础, 同时学生作为科技制作的实施主体, 也应在大学各个阶段学习和掌握一些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独立地完成机械产品的科技制作。
a) 机械类科技制作特点和必需条件
与计算机、电子技术等其他工科专业科技制作相比, 机械类科技制作的特点是:1) 机械系统一般比较复杂, 往往是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等多学科综合知识的运用;2) 机械产品的制作要求高, 如要求满足一定的制造和配合精度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外观和使用舒适性要求等;3) 产品制作周期长, 一个较复杂的机械系统从方案论证到最后装配调试, 往往需要投入4个月甚至更多时间才能完成;4) 制作成本较高, 即使是制作实物模型样机, 作为试制品其成本也是比较高的。
由于以上特点, 实施机械科技制作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人员条件。就一个团队而言, 需要一名有明确研究方向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基础的指导老师, 三到五名高中低年级组成的人才梯队, 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分工合作精神, 专业基础扎实[3], 具体而言, 对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力学、数控加工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较好, 并且具备一定的产品造型能力、掌握机构优化设计方法及实现、熟练操作数控机床进行产品加工等方面的能力。
2) 硬件设备条件。如一间可容纳整个团队开展机构优化设计与研讨的制作室, 至少保证一台套的能完成车、铣等基本加工任务的数控机床等。
只有具备了以上这些基础条件, 才可以针对一个有创意的机械产品进行科技制作, 否则科技制作将成无根浮萍, 举步维艰。
b) 科技制作与大学阶段学习规划
作为指导教师辅导学生参与机械科技制作, 或作为学生个体希望能参与机械科技制作, 都需要有意识的在大学阶段相关课程的教与学中使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以使学生能在今后的机械科技制作中独立地完成相关任务。
参考大多数高校机械专业培养计划, 对于有志于参与科技制作的学生, 大一应主要学习高等数学、机械制造基础课程, 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深化学习Pro/E, UG等产品造型和虚拟数控加工软件;大二则学习机械原理、工程力学课程, 同时课余时间学习Matlab数学计算分析软件, ADAMS机构动力学仿真软件, VC或VB等编程语言, 并结合具体机械产品实例进行适当难度的机械优化设计研究;大三主要学习数控技术、机械设计课程, 加强数控加工工艺和产品加工技能练习。
当然, 本科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 作为一个团队需要具备机械科技制作的所有方面知识, 但是个体可根据爱好进行有选择地学习, 力争做到理论基础扎实, 个别技术突出。同时, 对于参与科技制作的时机, 主要根据学生学习课程的进度来定 (个别优秀的学生可适当提前) , 大一学生在团队中起辅助作用, 可参与产品造型工作;大二学生可参与机构优化设计和部分简单零件加工;大三学生则作为主体, 负责结构分析与计算、产品数控加工、论文写作等。
2 机械科技制作实例
以机械科技制作产品——多功能担架 (救援变形金刚) 为例, 具体说明学生参与完成该作品后, 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该产品的科技制作过程为:
1) 机械整体方案的论证, 应用机械原理知识, 通过市场调查和创新设计, 其机械系统创新设计流程如图1。
2) 机构优化设计。根据设计方案和人机工程学理论, 确定支撑人体的三板块尺寸, 使用VB作为优化设计编程语言, 对实现机构变形的关键结构尺寸进行优化设计, 并实现该装置的运动仿真, 验证了优化设计得到的结构长度尺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机构动力学分析、计算与校核。运用工程力学、高等数学、机械原理知识, 设计并校核各构件结构尺寸, 获得电动机和减速器的相关参数。
4) 对产品进行三维造型。使用Pro/E造型后, 通过其运动仿真模块实现虚拟样机的运动仿真, 再次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使用C4D三维渲染软件对该实体造型进行渲染, 获得具有较强真实感的实物模型, 如图2为参加第四届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海报, 使用PhotoShop软件进行设计, 制作的海报效果综合效果比较震撼。
5) 产品数控加工。应用数控加工技术、机械设计知识, 完成对该产品各零部件的加工以及产品的安装调试。
6) 论文写作与答辩。将上述从方案论证到最后产品加工完成的全过程写成论文, 制作答辩用幻灯片, 结合该紧急救援用产品拍摄视频文件, 并进行文字、图像剪辑, 配合论文和实物让专家和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该产品。
综上, 完成一个具有一定复杂性和难度的机械产品科技制作, 对学生的锻炼不仅仅是将所学的机械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综合应用, 而且使学生的综合能力 (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科技论文写作与报告、团队协作能力等) 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另外如视频剪辑、图像处理也得到了加强。通过这个过程的锻炼, 学生自信心增强、科技创新制作兴趣浓厚, 同时也熟悉了机械产品制作的流程, 了解了自己的不足, 明确了个人今后的学习方向和发展方向。
3 结论
本文探讨了在机械专业学生教学培养中开展和实施科技制作的研究与应用, 详细论述了学生参与科技制作对于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所起到的锻炼作用;通过一个实例详细说明参与科技制作对学生的具体能力锻炼。
在学生中大力实施科技制作是对当前教育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 参与科技制作课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再创新, 很多课堂教育难以达到或实现的能力在这里得到了锻炼。因此, 在机械专业教学中开展科技制作值得广大机械专业教师继续深入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隋秀凛, 邵俊鹏, 段铁群等, 适应多样化教育的机械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教育创新, 2008 (21) .
[2]王虎奇, 高中庸.应用优化设计方法提高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462) :77-78.
[3]杨学昭, 张五一, 王东云.工科大学生科技制作探讨—浅谈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赛前指导[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5, 24 (4) :84-89.
培养创新精神开展科技制作活动 篇2
综合实践活动以实践为主,实践又以动手操作为主,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创造精神,在开展科技制作活动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注重方法,明确目的
实践制作活动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制定活动计划,使每次活动都能够目的明确,富有实效。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和难点,对疑难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通过交流,师生共同解决难题,并注意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思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使学生从小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品质。这对于提高其科学素质和创造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也会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例如: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过的知识和技能,都要安排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并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扩展到课外,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创造出新颖别致的作品,以达到学科学、用科学的目的。
二、课内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不但能传授科学技能和技巧,而且能丰富知识、发展智力。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制作方法和步骤,掌握基本的操作要领以及相关的操作原理;其次是依据儿童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想象,研究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鼓励他们勇于创新;然后放手让他们进行实践操作。如在教学《吹塑纸贴画》一课时,我先出示学生过去制作的贴画作品,有叶贴画、布贴画、蛋壳贴画给学生看,引起他们对贴画的回忆,然后再把一幅美丽的吹塑纸贴画展示出来,引导他们对各种贴画的特点加以对比,从中发现吹塑纸贴画形象逼真、立体感强、画面色彩鲜明的特点,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学生求知欲很快被激发起来了。这时我便抓住机会,让他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对照参考教材上的说明分组讨论,分析制作方法,交流意见。然后再让他们观看录像演示、讲解方法和步骤,从而证明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掌握了方法和技能后,就可让他们大胆动手实践,操作前提出以下要求:
1、用材料袋里提供的材料独立完成一幅吹塑纸贴画。要求在原图案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添加或修改)目的是比原画更美。
2、用教师发给大家的底版纸和吹塑纸,各组合作完成一幅作品。要求画面的设计富有想象、颜色的搭配要合理。
两节课下来,黑板上贴满了学生们一幅幅新颖别致、形象逼真的作品,每幅作品都表达出孩子们的心声和愿望,他们的作品中有静态的、动态的;有贴宇宙飞船、汽车、飞机的;有外星世界、火箭卫星等科学幻想作品;有小朋友庆祝“六一”、五彩缤纷的气球和鲜花;有非常有趣的卡通作品;还有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里自由自在地玩耍和游戏,作品中有蓝天、白云、绿草、野花和飞鸟等,多美啊!真是引人入胜、生动极了。孩子们是那样天真无邪,想象是多么丰富,愿望是多么美好。看着他们一个个津津乐道地介绍自己的作品,我与他们一样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堂课不但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为他们提供了充分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在学生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我常常注意引导他们在“新”、“奇”、“趣”上下功夫,逐步培养其浓厚的科学兴趣。
三、课外促创新
就地取材,注意利用身边的“废料”,进行科技手工制作,也是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制作活动,更好地发挥学生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如每一册的劳动教材书最后一题是“看看、想想、做做”,我就抓住这个题目,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图上的各种动物、植物和用具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当他们知道这些精美的作品都是用一些平常不起眼的废料(如瓶盖、枯松球、乒乓球、夹子等)制作的,感到非常好奇,于是就开始收集一些自己喜爱的“废料”。每学期期末,我总是安排一节课展示他们的课外制作的作品和科学实验的成果,组织学生开展班级科技作品大赛,在展示中同学们大显身手,利用平时收集的材料,制做出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精美作品。如用易拉罐、废塑料瓶子制作的小花篮;用硬纸板或泡沫块制作航模以及轮船、汽车、机器人等各种小玩具;用旧电动机制作小风扇。有的女同学还用各种花色的碎布缝制了一个个别致的小布袋和一些非常可爱的小动物等等。
浅析如何指导学生制作科技模型 篇3
1 自身训练、掌握技能
常言道“师高弟子强”, 作为学校的科技模型辅导老师, 不但要热爱科技教育活动, 而且要掌握一定的科技模型制作技能。这就要求辅导老师在辅导学生制作某一科技模型前, 必须先自己学会制作该模型, 并在制作过程中不断思考、研究和探索, 掌握制作模型的技能、技巧。
例如2009年秋季,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第20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 叫我带桥梁模型队, 并负责对学生进行辅导。当时, 我很茫然, 从来没有搞过什么科技模型制作, 怎么办?我想了想:既然学校把任务交给了我, 大不了我从头学嘛?少休息一点也要完成这个任务。于是我找来参赛规则, 对参赛规则的相关要求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研究, 然后, 按照参赛规则结合胡雕老师的培训讲稿动手学做桥梁模型, 开始做的第一个模型很不理想, 但我没有灰心, 反复做了几个, 在做的过程中边做边想, 围绕参赛规则不断创新和提高, 越做越好, 就这样掌握了桥梁模型制作的技能和技巧, 对当好桥梁模型制作辅导老师也坚定了信心。
从我的辅导经验来看, 提高辅导老师自身的制作技能,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认真学习、领会参赛模型制作规则, 严格按照规则来思考、创新, 动手学做模型 (这一步要求不要太高, 因为每次参赛制作的模型都不一样, 每个人也不是什么模型都会做, 只要能按照要求做出来就算不错了) ;其次, 在会做的基础上反复练习、实验, 力求做好、做精;最后, 是在做得好的基础上创新, 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拟订出如何对学生进行科技模型制作辅导的最佳方案。至此, 辅导老师就掌握了制作模型的技能, 可以辅导学生参赛并获奖, 并不难。
2 加强辅导、转换技能
一个科技模型制作辅导老师自身模型制作技能再好, 如不能通过辅导, 将自身的模型制作技能有效地转换给学生, 那也是无用的。怎样来实现这个转换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
1) 组织学生认真学习、领会所要制作模型的制作要求、参赛规则以及安全等注意事项。特别强调安全教育, 因为在模型制作过程中, 常常要用到刀子、胶水等制作工具和材料, 一不留神就有可能给学生造成伤害, 引发安全事故。
2) 给学生讲清楚模型的制作方法、要点, 让学生对该模型的制作过程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使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 激发起学生学习制作科技模型的兴趣。一旦激发起了学生制作模型的兴趣, 那么辅导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模型制作辅导时, 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和学生一道制作模型, 这一步是关键, 老师既要手把手地教, 又要让学生边做、边想、边记, 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所做模型的步骤和要领, 掌握制作整个模型的方法, 将老师的技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辅导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常言道, “万丈高楼从地起”, 因此, 这一步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 不管学生制作的模型漂亮与否, 只要学生能按照要求把模型做出来就行, 同时, 适时地给予学生进行口头表扬, 让学生体会到一种获得成功的成就感, 提高学生对模型制作的积极性。否则, 学生开始做的第一个模型很可能质量不高, 整体效果也不理想, 若辅导老师在此时不注意说话的语气的话, 就有可能刺伤学生的自信心, 打击学生学习制作模型的积极性。
4) 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这时辅导老师不要忙于指导, 完全让学生自己操作。在操作过程中, 如遇个别学生操作确有困难时, 辅导老师就动嘴说一说, 但不要插手, 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创新, 体会制作的整个过程, 掌握制作方法, 获得成功的喜悦, 进一步激发起学生学习模型制作的兴趣,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辅导学生参加第20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模型 (桥梁模型) 大赛, 组了两个队, 按照上述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辅导, 将自身制作桥梁模型的技能很轻松地转换给了学生, 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两个队, 4名学生参赛, 获一等奖2个, 二等奖2个, 团体一等奖1个。
3 强化训练、提高技能
在许多科技模型现场制作时, 均有时间要求, 学生不但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模型的制作, 而且还有其他的要求。比如模型是否美观, 有无创意, 布局是否合理, 以及承重量大小等。学生只会做是不够的, 要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提高制作技能。在训练时,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 在训练学生的制作速度时, 还要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在保证制作速度的同时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如何把模型做得更好 (包括外观、创意、承重等) 。只要不违反竞赛规则, 都可以让学生去尽量发挥、创新和提高, 如果学生制作的作品超过辅导老师的, 就真正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例如我在辅导学生制作木结构静压承重模型时, 先训练学生按照参赛规则把模型做出来, 做好后进行承重测试。记得学生第1次做的模型最大承重量均没有超过15千克, 于是我组织学生对测试压坏了的模型的高度、受力点、断裂的地方进行分析、思考, 然后再做。第2次辅导学生制作的模型经过测试, 承重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均超过了25千克。在此基础上, 又进一步观察、分析, 发现还有问题, 学生在组装时, 模型总是有点歪, 不对称, 有的粘接点不牢等, 严重影响承重效果。这时我与学生一道想办法, 制作了一个用于组装模型时使用的活动梯形, 这样就轻松地解决了组装模型不对称的问题了, 同时强调木条结合点要用胶水加固。改进的模型承重量又有了提高。如此反复, 不断测试并改进, 学生制作的模型越来越好, 承重量也越来越大。
学校6名学生参加第21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 (木结构静压承重) , 获4个一等奖, 2个三等奖。值得一提的是:周云涛同学现场制作的模型 (该模型用2.5×2.5×500毫米的松木条设计制作而成, 净跨度为40厘米, 总重量不足20克) 进行静压承重, 其承重量达到69.5千克时, 该模型仍然完好无损。
笔者通过实践, 在学校培养、指导了5位新的科技模型辅导教师, 他们按照上述方法去辅导学生制作科技模型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所辅导的学生参加重庆市科技模型大赛, 分别获得过一、二、三等奖, 且5名辅导教师分别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科技制作能力 篇4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科技小制作;活动开展;策略方法
小学的科技小制作指的是,教师结合课程的一些科学知识与内容,来对里面的某一个科学制作进行模仿式的学习和实践;或者,教师给定一个课外的主题,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来进行自主的科技学习和探索。在传统的小学科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往往很少让小学生来进行单独的动手操作,而是自顾自的将一个实验的过程或者制作的方法和学生做一个简要的概述和演示,这种单一的方式很难真正让学生提起对科技制作的兴趣,更加不易从小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和生活态度。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许多的科学知识的理解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需要把握整个活动的全局动态,要时时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而整个课堂的大部分的主权需要教师来交还给学生。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在自己课堂上实施的科学教学的经验,谈谈其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科技类小活动时的方法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动手的兴趣和能力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实践类的小活动得到顺利、有效的开展。那么,教师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一定要放在所有教学策略的第一位。兴趣是帮助人们认知事物、探求真理的一个坚实基础,人们可通过培养自己对一门学科的兴趣从而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探究。因此,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天性喜欢丰富多彩的东西,对于抽象的科学知识理论的兴趣相对较低。不仅如此,他们处于低年龄段,自制能力差,注意力难集中,因此,教师在正式开展小活动以前,要适当地开展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活动,巧妙地设计游戏的流程,就能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活跃度,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对科学制作的兴趣。例如,我在教三年级的小学生学习雨衣裙子的制作时,在正式开展科技制作的环节时,我会先将自己提前制作的科技作品给学生进行展示和使用。雨衣裙子是一种简便式的雨衣制作,针对在日常的雨衣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雨衣的裙边被雨水黏住裤边从而打湿裤脚和鞋子的现象,我们会在雨衣的裙边加一圈泡沫的裙边,从而撑起整个裙摆,防止出现这个情况。我在课堂上演示了这个具体的状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后来的制作过程都能处在一种十分积极、主动的状态下。
二、创建以“教师主导—学生主动”为中心的课堂模式
针对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出现的课堂单一性的问题,我们从整个课堂的教学模式出发,创建一种以“教师主导—学生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所谓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两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结合。即将在明确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的同时,还有力地加强了学生在课堂的主观能动性。关于这个课堂模式的创建,教师主要注意教学情景的创设。
教师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导入以及与教学科目相关的内容,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氛围。情境导入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明确告诉学生课程学习的知识重点是什么。然而具体的情境导入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内容去进行设计安排,在小学的科学小制作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情景的导入使得课堂的教学环节得以轻松、自然地进行下去,易于促进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
三、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采用分组学习合作法
分组学习合作法是将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合适的分配,也是在开展科技小活动时的一个不错的课堂组织方式。它的主要方式是让学生群体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任务的完成。小组内由组长和组员来共同完成一个作品的制作,每个组员都有自己要承担的任务。例如,我教一些简易的科学模型制作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分组学习合作法。让小组之间进行合作探究,这样的分组合作学习法,加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平衡了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和水平,而且让整个教学的气氛达到一个不错的顶点,学生也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把控好整个课堂的场面,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意见。
在小学的科学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整个教学过程能够充满着活力和乐趣。而学生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促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同时,教师要注意灵活地转换课堂的教学模式,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的状态。利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能在合作性的探究学习中共同、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从而完善自身的学习方式。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必须要让学生的兴趣变得持久而稳定。也就是说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设立目标,并且鼓励学生去积极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参考文献】
[1]邱建明.小学科学教育中活动开展的教学探究[J].时代教育,2014,(08)
科技制作能力 篇5
技术类的专题纪录片往往会涉及各种密级的内容, 根据委托单位的性质和项目密级进行严格的密级划分将会给影片制作者提供明确的参考界限, 密级一般分为“公开、内部、秘密、机密、绝密”这五个等级。
1. 公开资料一般不会涉及泄密的问题, 但是一旦对外公开, 其影片内容必须要接受严密的审查, 因为镜头内容涵盖比较丰富, 任何一个镜头若包涵了超越密级的信息都有可能造成泄密, 无论是对委托方还是承接方都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和负担刑事责任, 制作者切不可因为制作的影片密级为“公开”而掉以轻心, 这样的影片观看者、研究者众多, 被收藏分析的可能性非常大, 所以严格的专业审查是必须的经历的, 每一个镜头中的每一个细节, 无论远景多么模糊不清都要征询保密部门的专业人士进行批准核实。
2. 其次是“内部”级别, 这类影片内容一般会涉及国家机密, 其阅读群为国家内部的相关部门中的相关人员, 较之“公开”类的影片, 其阅读受众群体范围缩小很多, 由于是内部相关人员观看参考, 其保密的程度提高, 安全系数也随之提高, 由于内部相关技术人员的保密意识良莠不齐, 甚至是一时的疏忽, 也会造成秘密泄露, 影片细节的密级划分尤为重要, 参考保密部门的审查意见也是必须的, 根据泄密案件的统计, 内部资料造成泄密的居多, 因为内部资料的查阅门槛较低, 不法分子容易混入窃取机密, 所以为避免委托方遭受损失以及保护制作人的权益, 务必要做好密级划分工作。
3. 第三是“秘密”级别的专题记录片, 此类影片的受众大多数为涉密单位的中高层领导干部, 而此类影片会大量的接触到技术性内容, 其秘密价值非常大, 一般为商业科技创新类的技术核心, 或是航天科工、军工类的外围技术开发项目等等, 不仅在技术上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对涉密单位的战略开发、战略布置都会有大量的涉及, 保密工作的开展一般会由专人负责跟踪管理, 制作者主要是在介质上注意保密工作。
4.“机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 一旦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如我国研制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经济价值较高的药品的成分、工艺、技术诀窍等都列为机密, 以及军工产品研发、通信类研发项目, 这些东西泄露出去会使国家的经济利益造成严重损害。而一旦接触到这样密级的内容, 保密工作会由委托方全权把关负责, 制作者的保密项目主要是在于对自身的保密意识的培养, 无论在与外界交流还是其他通信平台上, 都严禁涉及此类项目的任何内容。
5.“绝密”的项目一般来说极少有需要制作专题纪录片的, 在此不赘述。
二、科技类专题纪录片的功能区分
科技类的专题纪录片一般来说有三大主要功能。
一是对项目的总结汇报, 向上级领导展现项目成果和价值;
二是技术培训、内部交流研究;
三是推介产品或者技术, 达到争取相关研究项目或者商业合作。
制作者必须明确的了解委托方制作专题纪录片的真正意图才能对症下药做出合适且准确的制作方案和创意。而委托方在正常情况下对“受众”的这种概念很模糊, 并且对专题纪录片的功能有宽泛的期待, 一般会把三大功能都考虑到, 并且还会强调将功能最大化, 一般来说专题纪录片会以其中一个或两个为主导功能, 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手电筒的发明和生产, 若是向上级汇报, 纪录片必定会侧重于手电筒的项目研发过程艰苦、经费花费巨大、研究成果对国民和商业的巨大意义, 等等;若是以技术培训和内部交流为主的, 便会把表现重点放在手电筒的工作机能、具体参数、设计构思等方面, 会详细的介绍技术研究细节和具体的研究过程;而作为商业推广产品推介用的专题纪录片, 基本上接近广告片的性质, 只是增加更多的研发过程, 重点在于表现手电筒所带来的意义, 比如照明功能、携带方便、防水防火等。
由此可见, 区分专题纪录片的功能倾向对制作者的前期脚本创意策划所会产生的巨大影响和引导。而制作者务必要与委托方的负责人以及相关主管人员沟通透彻, 了解此影片的受众群体、密级划分、其制作影片的最原始动机等, 为脚本的创作策划做好最基础的铺垫, 尽量少走弯路, 节约制作成本。
这里阐述的前期工作虽然是所有专题纪录片制作的必经之路, 但是在制作科技类影片的工作中是极其重要的环节, 首先因为科技类的影片制作委托方多数为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 或者是军工企业, 要么就是拥有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企业, 此类委托单位的行政组织机构比较繁杂, 分管宣传的部门一般不具有很大的主导权力, 对影片的把握控制没有绝对的权威性, 所以尽量与各个部门的各层领导和技术人员沟通, 并且征求最高领导的意见后再进行下一步工作。
三、案头工作
如果前期对影片所要表现的科技项目、技术核心、功能区分、密级划分都有了比较透彻的理解和把握, 文案工作便可以铺开。此类委托单位一般情况会有自己的企业宣传片或其他项目的专题纪录片, 可以提出要求, 调取资料进行参考研究, 并且对科研项目的现场进行考察分析, 确定拍摄、制作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对文本实施形成独立的制作意见, 拍摄器材、辅助设备、现场拍摄的协调等。
创意脚本要根据委托单位的性质和项目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样式和风格, 不能拘泥于其他制作单位制作影片的套路, 提出新的观点和表现手段, 言简意赅的表述创作的意图和建议。首先要征服委托单位, 对其在艺术表现上的概念打造形象却又模糊的轮廓, 树立客户对制作团队的信心和兴趣, 让其对仅仅存在于幻想和构思中的准专题纪录片产生期望, 并且努力使其积极的参与进影片的前期创作讨论中, 制作团队可以在讨论中根据委托方的负责人的建议和讨论内容完整丰富脚本框架, 尽量的吸取或者认同委托方的观点和概念, 在讨论过程中避免和客户的争执、抵触。
首先要有这样的思想觉悟, 科技研发人员更注重的是项目技术的研发过程、结果如何真实或美化的展现给别人, 他们的更注重科技项目在影片中展现的那部分的真实性、合理性, 符合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精确性, 而对艺术表现手法的关注程度远远低于它们。所以在前期沟通当中务必要以技术为核心, 艺术表现手法可以概括的形容一下, 或者说找到相似风格的影片作为参考展现给他们, 给予科研人员最直观的感受, 让他们明确的知道准专题纪录片大致的模样。
创意脚本经过讨论、修改和审核, 如果通过评审, 便可以进行商业操作。
四、商业程序
根据前期工作所收集的信息和通过审核的创意脚本来划分实际制作中的每一个部分, 包括制作影片的任何一个细节, 并且要明确量化。
包括拍摄时间、长度、器材、辅助设备, 片头包装、动画部分, 动画的等级、时长、内容, 配音解说等, 以及需要委托单位提供的制作设备等, 还有相关的资料素材必须积极配合提供有效的内容。
了解科研人员的思维方式, 每一个细节都要量化, 形成明确合理的数据和价值, 才能有效的沟通。商业部分简单的介绍一下工作方式, 其他与普通宣传片、专题片相差不大。
五、摄制工作的进行
摄制前, 分镜头脚本的创作在创意脚本形成的过程中就应该有大致的框架和规定, 根据科技核心需要表现的内容, 在创意脚本的基础上、前期现场考察和委托方提供的参考资料对所要拍摄和制作的镜头内容进行细分, 包括景别、时长、灯光、演员 (所要拍摄的场景的工作人员) 、同期声要求、后期配音要求等, 对整个影片的长度、节奏、色调、表现内容要有明确的概念和划分。
解说词是必须要在拍摄之前或者剪辑制作之前就要完成, 并且通过审核批准。科技类专题纪录片的解说词一般来说比较专业、严谨, 在尽可能的条件允许下, 要求委托方的技术主管来进行此项工作, 抑或可以让其提供核心技术的相关资料, 由制作方的文案编导进行润色修改, 形成完整合理的解说词。解说词敲定之后, 需要找配音人员进行试配音, 确定配音解说的时长和节奏, 并且根据解说词来丰富和具体化每一个镜头, 尽量的实现声画同步。为后期制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下面就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进行简要的总结归纳:
1. 摄像师和编导在现场拍摄时要明确两条原则, 一是根据密级划分拍摄可以拍摄的内容, 严谨越级拍摄更高密级的内容;二是根据分镜头脚本拍摄必须要有的镜头, 并且尽可能用不同景别对同一事物进行多次有效取景拍摄。在拍摄现场, 编导摄像要及时与主管部门沟通没有拍摄成功的镜头, 尽量在同一时间段同一光源下完成补拍, 形成有效素材。
2. 动画师要根据分镜脚本要求对摄像师的拍摄工作进行沟通, 特别是有实景与动画结合的镜头, 尽量与摄像师达成共识, 并且用手绘示意图指导摄像师的拍摄工作, 为后期合成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现场有镜头实现不了动画师的要求, 编导、动画师、摄像师一定要及时做好沟通, 尽快达成共识, 提出补充、修改建议, 若涉及大量的镜头调整, 必须与委托方的主管负责人进行沟通, 形成统一意见, 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3. 如果前期摄像工作完成较好, 后期合成部分中实景拍摄部分调整的空间就比较大, 剪辑制作的工作相对会容易一些, 但是动画师的后期制作部分将会在合成时面临考验, 特别是技术性较强的科技类专题纪录片。因为在此类影片中, 无法拍摄或者极难拍摄到的镜头在项目中都会成为视听的盲点, 甚至连技术人员本身都很难形容, 只能在数学物理公式上可以精确的描述, 正是这样一些无法获取的镜头才需要用动画弥补, 比如物理实验中的离子对撞, 摄像机很难拍摄到, 而肉眼也很难捕捉到类似实验的真正形态, 只能用动画演示模拟, 而动画究竟应该做成什么样子怎么表现, 主要就依靠动画师和技术人员的沟通创作了。这一情况就需要动画师和技术人员沟通, 并且与编导协商, 形成合理的表现手段的共识。
4. 配音配乐的选择在影片中会产生对节奏的影响, 在不影响影片结构、表现方式的情况下, 镜头画面若跟着音乐的节奏变换会产生很强烈的冲击力, 容易在视听结合的节奏中对观看者产生非常有效的引导和刺激, 产生明显的共鸣。而解说词可以根据画面节奏、音乐节奏进行分割调整, 在不影响气息贯通的前提下, 尽量的实现声画同步, 这里提出一点, 声画同步过于持久的情况下, 容易产生视听疲劳, 可以在影片中穿插空镜头或者声画错位进行调节。
5. 字幕表格的制作, 科技类的专题纪录片的字幕和数据表格会比较多, 因为牵扯理工科内容, 理性的数据比感性的画面会有说服力, 特别是业绩展示、成果展示、产品性能这块, 数据表格的使用尤为重要, 这里需要提出一点是, 牵扯到关键数据必须要用动态的动画强调, 并且字体字号一定要在不影响画面美观的情况下尽量的大且显眼。牵扯到委托方高层领导或者相关单位的字幕, 务必要牢记:领导的名字不可以打错, 按照职位的大小排序不能错位, 单位的从属关系不能错。这种错位甚至是无关紧要的错位都会给影片交付验收的时候造成困扰和麻烦。
六、检查校对验收
一部专题纪录片, 无论制作多么精良和完美, 总会存在一些瑕疵和不足。制作完成之后, 所有的制作团队必须对样片进行反复的校对和修改, 根据解说词和分镜头脚本, 研究表现手段上是否合理充分, 是否表现完全, 是否存在最低级的制作失误。根据制作经验, 后期制作的时间愈是长久, 存在低级错误的可能性便会愈大, 因为后期制作人员对影片的熟悉程度太高了, 有些低级错误是后期合成人员熟视无睹的, 已经失去新鲜感和辨别能力。所以在样片出来之后, 尽量找一些部门内未曾观看影片的技术人员帮助检查, 并且听取他们的意见, 在影片出来之后, 他们凭借长期相关的科研工作经历和初看的新鲜感能够提出不少一针见血的建议, 根据他们的建议再重新讨论修改的方式。
科技制作能力 篇6
一、画笔及其制作工艺简介
画笔是一种专用绘画工具, 一般笔杆多为木制, 笔毛为猪鬃, 也有少数狼毫和化纤的。得心应手的画笔, 能给艺术家的工作带来情趣, 也是广大中小学生学习绘画艺术以及家庭主妇和各类艺术爱好者休闲娱乐的重要工具。
(一) 画笔形状及功能
1. 圆形画笔:
最古老的一种画笔。它有一个钝的笔尖, 可用来制造较圆润柔和的笔触;小号圆形画笔可用来勾线, 侧锋使用能出现大面积的模糊的色晕, 也可用于点彩技法。
2. 平头画笔:
扁身平头画笔直到19世纪才出现。用于制造宽阔、拖扫式的笔触;可用平头侧边画出粗糙的线条;转动笔身进行拖扫式用笔, 可出现粗细不均的笔触。
3. 榛形画笔:
扁身圆头, 又叫“猫舌笔”。兼有圆头、扁平两种画笔的特性, 但难以控制。在表现曲线状的笔触时, 它是一种更优雅、更流畅的画笔。
4. 扇形画笔:
属于新型特制画笔, 笔毛稀疏, 呈扁平的扇状。用于湿画法中的轻扫与刷, 或柔化过于分明的轮廓。喜欢薄画法的画家常使用这种画笔。使用扇形笔揉色时, 必须保持清洁, 否则会妨碍它的灵巧性。
(二) 画笔型号与材质
画笔型号与用途的关系最为明确。大型号画笔通常用于制作大笔触肌理和铺大色块, 而小型号画笔通常用来画细线与色点。鬃毛等硬质画笔大小型号齐全, 貂毛等软质画笔一般没有大号笔, 而扇形画笔 (多为鬃毛或人造毛) 则没有小号的。
1. 鬃毛画笔:
多为猪鬃, 弹性强、结实、有强度。着色时常会留下鬃毛印痕, 能挑起浓稠的颜料。可搓、擦、刷, 一般不会出现笔毛粘在一起的现象。多用于厚实的有笔触肌理的画法。
2. 貂毛或獾毛画笔:
属于高级画笔, 软硬适中, 着色时较柔和、均匀, 没有笔触痕迹, 适于画面的细部刻画。松鼠毛、猴子毛画笔也属于软毛画笔。
3. 牛毛和骆驼毛画笔:属于软毛画笔, 多用于罩色。
4. 人造毛画笔:
具有貂毛、獾毛等高级画笔特性。人造毛可制作出不同形状的画笔, 这种笔既能柔和局部颜色, 又能进行细部刻画。但它不能放入水中浸泡, 其毛在水中易变形。
除上述产品而外, 通常所说的画笔还包括下列两种型号: (1) 板刷:特别适宜画大幅画, 有时小板刷可替代大号画笔使用。板刷另外一个作用是给干透的画面上光。 (2) 绘画滚子:用来铺开颜色和创造质感。使用绘画滚子从刚画过的地方轻轻滚过可以将笔触压平, 并使颜色扩散开来, 产生其他绘画工具难以达到的效果。
(三) 画笔制作工艺
画笔通常由笔头、笔管和笔杆三部分组成, 其制作过程中首先三部分各自独立完成, 然后将成型的笔头装进笔管 (并由特殊胶水粘牢) , 最后将它们与笔杆配套, 完成整枝笔的组装。
由此可见, 画笔制作工艺的要点首先在于对于各种毛色的笔头处理, 其次在于对包括铜材、铝材以及塑料材质的笔管加工, 最后是木杆、塑料杆以及有机杆等笔杆的表面处理。
1. 传统的笔头处理方法纯粹沿袭国画及书法中毛笔的制作工艺:
即首先将各种笔毛在水中浸泡, 漂洗后再进行梳理, 清除浮毛、杂毛, 然后开始手工分毛, 根据型号大小分出均等数量的笔毛, 用细绳或细线扎好, 等待装入笔管。
2. 笔管的表面处理工艺相对复杂一些:
铜质材料通常需要电镀, 使其表面发亮, 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而对于铝质材料而言, 仅仅将表面抛光打磨, 进行简单的表面氧化处理就可以达到效果了。
3. 笔杆的表面处理工艺相对较为烦琐而复杂, 也最耗费人工:
首先要打磨木质笔杆, 使其表面平滑, 然后手工打底即上1~2道底色, 然后要根据需要在上5~8道面色, 要求更高的还要再罩上一层光油, 以达到晶莹剔透的艺术效果。
由于上述工艺基本依赖手工操作, 除了生产能力的局限性和劳动效率低下的问题, 还有就是很难保证产品工艺的一致性和质量的稳定性。因此, 要争取成为名副其实的画笔生产制造大国, 能够真正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就必须在画笔制造工艺方面花大力气, 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来改造我们的文化传统产业。
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画笔制造工艺的主要内容
技术工艺, 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先进性, 是否具备市场竞争力, 是否能不断领先于竞争者的重要指标依据。随着中国画笔市场的迅猛发展, 与之相关的核心生产技术应用与研发必将成为业内企业关注的焦点。了解国内外画笔生产核心技术的研发动向、工艺设备、技术应用及趋势对于企业提升产品技术规格, 提高市场竞争力十分关键。
(一) 笔头处理方面
用化学浸染法取代纯净水漂洗法。传统的漂洗需要相当长时间, 而且未必能够洗净笔毛中的杂质。国外技术人员经过长期跟踪研究和调查实验, 发现在水中添加某些化学成分不仅可以加速漂洗时间, 而且可以最大限度清除杂质和污垢。运用这一工艺处理后的笔毛, 爽滑平整, 甚至可以免掉原先必不可少的手工梳理一道工序, 从而大大提高劳动效率。尤其是对高档猪鬃笔毛的处理, 在经过高温蒸煮并使用特殊化学溶剂浸泡后, 笔毛会自然收缩成环状 (即所谓Interlocked) , 不仅吸墨性能增加, 更可以在若干次反复使用后仍然保持收拢的峰型。可以断定, 这一技术在画笔行业的普遍运用和推广, 必将大大提升中国画笔产品的档次和质量, 并提升中国整体行业的实力和形象。
(二) 笔管处理方面
中国笔类产品的表面处理水平明显不及国外。画笔制笔行业的电镀大多采用传统的陈旧工艺, 镀层质量不能保证。目前国际上出现了许多新颖的电镀工艺, 如脉冲电镀、高速电镀、复合电镀、震动电镀等, 这些高新技术都可引入中国画笔制笔业的表面处理。
针对铜管表面电镀工艺而言, 目前国际上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电镀行业。应用计算机与近代分析技术结合, 对电镀工艺进行控制。除电镀时间、镀液温度外, 还对镀液的PH值、金属离子浓度, 添加剂的消耗速度进行测定、调整和维护, 使工艺能控制在最佳状态, 以保证产品质量, 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 目前国际上激光技术在电镀中也得到了采用。利用激光能影响镀层结构, 使晶粒细化, 改善镀层质量, 采用计算机控制激光束运动轨迹, 还可以得到预期的复杂几何图形, 不采用屏蔽便可进行选择性电镀。我们画笔制笔行业也可将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应用于制笔电镀中, 从而进一步提高制笔的电镀质量。
针对铝管表面处理工艺, 目前国外已研制成功不锈钢着色工艺。采用化学着色法、电化学着色法、高温氟化法、有机物涂复法, 气相裂解法以及离子沉积法等工艺在不锈钢表面进行着色。此项技术也可引人我们画笔制造行业, 以提高笔类产品的表面处理水平。
此外, 我们还可以将金属漆涂复于铜质或铝质笔管的表面, 以提高产品表面的光洁光亮度, 从而达到提升产品档次的目的。
(三) 笔杆表面处理方面
中国木杆的制造历史已近八十年。如今中国木质笔杆的年产量是全球之最, 笔杆的品质处于世界的中游, 尤其是笔杆的外观 (涂料的涂布与表观性)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相对国际名牌油画笔外观铮光发亮, 看似塑料涂层, 中国的笔类产品外观短期内光泽度和丰满度等尚可, 但数月后失光产生了, 笔的外观再也没有原先的光亮与丰满。为提高画笔木杆外观的光泽与丰满, 防止失光的产生, 应当从笔杆油漆、涂料等方面寻求上述问题的解决之道。
1. 封闭漆:
木材均含有一定量的水分, 随着环境气候的变化, 它能吸收与挥发水分。虽然画笔木杆的木材经过变性处理及杆面涂布油漆, 但木材的吐纳水分的本能未消失。画笔制造工艺规定笔杆制成后必须在一定时间内涂上油漆, 不然就要产生质量问题。虽然笔杆已涂了油漆, 由于现行笔杆底漆 (配方与材料) 的封闭不严密, 随着水分的吐纳, 木质纤维收缩, 表面缝隙加大, 漆膜随缝隙下陷而下陷, 漆膜下陷之后导致表面不平整。因而表现出光泽下降, 丰满度下降, 所以应当选择一种分子量大、收缩率小、封闭性好而且抗水分渗透更好的树脂, 这样就在基础上防止了木质画笔笔杆的光泽和丰满度下降。
2. 底漆:
底漆一般都是填充料量比较多的一类油漆, 它的作用, 一方面提高漆膜的丰满度, 使木质的表面空隙部分得到填补, 另一方面增加漆膜的厚度, 提高表面的平整度, 减少面漆的次数。底漆的颜填料也要求有一定的细度标准, 只有当颜填料的表面积达到一定数值, 才能降低油漆实干后漆膜表面的收缩量, 从而保证笔杆表面的平整度。
3. 面漆:面漆在木杆油画笔表面涂装中是关键的材料, 面
漆既为木杆油画笔五彩缤纷的颜色, 又给使用者提供一种美的享受, 为此对面漆提出如下要求: (1) 面漆中所采用的树脂互相之间要有很好的相溶性, 而且配方中所选择的溶剂要做到两个平衡:溶剂的溶解平衡和挥发平衡, 这样才能降低漆膜实干时的收缩率, 保证漆膜表面的平滑度。 (2) 面漆中所采用的颜料一定要研磨到一定的细度标准, 而且要得到一个颜料颗粒分散稳定的体系 (储存时的稳定性与涂布时的施工性) 。如果颜料颗粒分散不稳定, 随着时间的增加, 颜料颗粒会出现返粗现象, 这样就破坏了涂料的施工性能及笔杆表面的平滑程度, 直接导致光泽的下降。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漆膜表面用光漆罩光, 一般仍不能弥补光泽度的损失, 而且还有可能出现浮色发花现象。 (3) 面漆中尽量少用或不用填充料, 因为填充料对油漆有一定的消光作用 (它在油漆中仅仅起到降低成本作用) , 这样虽然面漆中的成膜物质增加了, 但漆膜表面的光泽度有一定的损失。
4. 光漆:
光漆在木杆画笔中是决定外观最重要的涂料, 它一方面为笔杆表面提供光亮如镜的漆膜, 另一方面为漆膜提供一定的硬度。光漆的耐磨程度和抗划伤性能, 同时亦是影响光泽的几多因素, 光漆的光泽度与笔杆漆面的平整度有关, 更与漆膜分子的结构性质有关。为此必须对光漆提出如下几个要求: (1) 光漆中所采用树脂互相之间要有很好的相溶性, 而且能为漆膜提供一定的硬度和透光度。 (2) 光漆中所采用的溶剂要做到两个平衡:即溶解平衡和挥发平衡, 使所采用的树脂均处于溶解的稳定状态, 而且在溶剂的挥发过程中, 溶剂的混合物始终使树脂处于溶解的稳定体系, 直至最后溶剂挥发完时各种树脂均能平稳地流平。这样才能保证光漆从湿漆膜到干膜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稳定的状态, 而不因为光漆中某种树脂析出而导致漆膜的光泽下降。 (3) 选择合适的助剂来增加光漆漆膜的手感, 但同时也要考虑到上光以后的其他工艺, 特别是不影响漆膜的重涂性。
5. 针对其他材质的笔杆如塑料杆、有机杆等, 可以采用自动喷涂及烫塑、印花等工艺, 增强其表面平整度和光洁度。
尤其是目前已广泛运用于汽车制造及电子产品等领域的流水线喷涂工艺, 借鉴到画笔笔杆表面工艺处理方面来, 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能够极大地节约工人手工劳动时间, 成倍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油画笔制造工艺的主要举措
1.2010年9月中央公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明确要求, 以创新思维带动文化企业的发展。提高创新意识, 加大科技投入也是油画笔制造行业振兴的必由之路。
江泽民主席曾经提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利用高新技术, 改造传统的画笔制造产业, 必须提高创新意识, 提高思想观念上的创新, 要用世界眼光调整和改变思维方式, 审时度势, 提高创新本领, 在体制、机制创新的同时, 要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已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技全球化的重要竞争手段。为此, 各制造企业必须加大科技投入, 必须保证将年销售收人的3%~5%用于科技创新, 并不断提高这个投入的比例。
2.利用高新技术, 改造传统产业, 关键是人才。由于种种原因, 画笔制造行业的人才流失现象很严重。要在行业内进一步造成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人尽其才的环境和气氛。要千方百计留住现有的科技人才, 加大对科技人员实行激励机制的力度, 进一步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对现有的科技人员要加强培训, 更新知识, 从而促进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同时要大力引进外行业甚至国外的科技人才, 不断提高画笔制造行业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
3.重视信息, 利用信息, 不断引进高新技术, 改造传统产业。融人经济全球化,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升温, 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 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利用显得十分重要。信息资源的及时获取从某种意义上讲将决定企业的发展重点和方向, 将决定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争取主动, 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从这种意义上说, 信息就是财富, 信息就是效益, 信息就是实力。因此, 我们要充分重视信息资源, 利用信息资源不断地从国外、从其他行业引进高新技术, 改造传统的画笔制造产业, 给制笔产业以新的活力和发展空间。
摘要:画笔在欧美有着广大的市场, 学生自小学开始就普遍使用, 良好的艺术氛围使更多的人一直保持着绘画的爱好和习惯。国外市场对画笔的需求量很大。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文化的追求, 国内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中国是画笔制造大国, 出口量占世界总销量2/3以上。但作为传统手工工艺产品, 画笔制作的工艺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有必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造, 达到提升产品档次、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效果。
关键词:现代科技,传统工艺,画笔制作
参考文献
[1]陈雷明.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J].安徽科技, 2005, (10) .
[2]章剑华.用战略眼光创新文化产业业态——关于加快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EB/OL].江苏省文化厅官网, http://www.jscnt.gov.cn/jswht/index.jsp, 2007-12.
[3]叶朗.文化产业必将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J].学术前沿, 2006, (6) .
[4]梁平.铝合金化学镀NI-P合金工艺的研究[J].电镀与环保, 2009, (9) .
[5]马宗耀, 等.镁合金表面电刷镀修复工艺与应用[J].电镀与精饰, 2009, (12) .
[6]宋华.电镀涂装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科技制作能力 篇7
赞赏, 是活动过程中对幼儿的行为、作品等进行肯定、鼓励的积极的评价性语言。在科技小制作活动中, 教师对幼儿的赞赏, 将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及自主自信的态度和品质, 从而有效激发幼儿的制作和探究兴趣, 提高参与度。
1. 让幼儿获得满足与成功感。
赫洛克曾把106名四、五年级的学生分成受表扬组、受训斥组、观察组、控制组四个等组进行加法练习, 每天15分钟, 5天后, 就学习的平均成绩来看, 受表扬组与受训斥组的成绩明显优于观察组和控制组, 而受表扬组的成绩明显趋于不断上升的趋势。这表明表扬的效果明显优于批评, 且能强化学习动机, 对学习起促进作用。由此可见, 所有学生之所以进步都是应当受到肯定、表扬和赞赏的, 尤其对独立意识尚未形成的幼儿, 不论其探究的结果如何, 其乐于探究、大胆尝试的态度是值得鼓励的。
2. 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关注。
艾里克森强调指出, 儿童到了2~3岁就会出现一种日益明显的倾向, 即经常表现出探究行为, 在探究过程中儿童的自尊心迅速发展, 他们迫切地要表现自己。善于发现每个幼儿在探究活动中的闪光点, 挖掘每个幼儿在探究活动中所做出的努力和独特价值, 给予及时的赞赏, 将使幼儿不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 从而产生积极愉悦的情绪, 而这种积极情绪会为其进一步的努力提供动力和支持。教师的赞赏可以重新鼓起孩子的信心, 使之最终通过多种方法的尝试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实验创作。
3. 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和过程”。在师幼互动中, 教师绝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和裁决者, 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传授者, 而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 交往机会的提供者, 幼儿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幼儿对自身行为的自制力和有意性差, 受情绪情感的影响较为明显, 及时的赞赏能令其在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基础上, 产生被尊重感、被支持感和被信任感, 从而与教师产生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 而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将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
二、质疑———引发幼儿认知冲突、积极探究
质疑, 是教师启发、引导幼儿寻找并解决问题的语言, 通过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 为幼儿思维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使幼儿的积极性、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从而使幼儿从发展的“功能水平”进入到发展的“最适宜水平”, 为幼儿发展提供可攀缘的“脚手架”。
巧设疑, 增动力。在幼儿的科学探究性活动的整个过程中, 教师适时的质疑能激活幼儿持续探究的兴趣。如:在制作《魔术大公鸡》时, 起初幼儿都只是很在意将一次性手套固定在一次性纸杯口, 并着手装饰五指成鸡冠的模样, 以为这样就算完成了, 大家在玩一玩时才发现:“鸡冠”怎么很容易瘪塌下去呢?我提出关键性的疑问:“薄薄的手套能站立起来吗?纸杯上怎样插管才更合理?手套与纸杯还可以怎样连接?”教师的质疑有效地唤起了幼儿以往制作中遇到过的有关充气、密封的经验, 促使幼儿大胆猜想、积极探究、不断尝试, 终于从两个连接处查找到了具体原因, 并及时进行了改装。在获得成功的同时小朋友们还发现:五个指头被装饰得越重需要密封和吹气的要求也越高, 也明白了制作充气玩具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很细密。正是由于老师一连串的质疑, 让幼儿面对新问题认真思考, 开始新的尝试和探究, 成为激励幼儿持续、主动探究的强烈动因。
遵循“感悟科技奥妙、体验制作乐趣”的活动宗旨, 组织幼儿开展各种“快乐的DIY”活动, 为幼儿搭建了手脑互动、学玩结合的新平台, 同时将科技教育与艺术熏陶融为一体, 实现了传统手工制作的理念提升和品质飞跃, 也让幼儿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其中老师的赞赏和质疑在幼儿的科技小制作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的机会和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 锻炼、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能力, 也有效地推动着幼儿在小制作过程中对科学探秘的持续进行。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指导幼儿自主选择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言:“科学就是探秘, 探秘就是乐趣。”我园围绕“幼儿科技小制作中科学与艺术的整合”这一课题开展的一系列科技小制作活动, 让幼儿在快乐DIY中进行科学大探秘。通过实践我发现, 教师在指导幼儿开展小制作时的指导语对小制作中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持续开展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 适时的赞赏与质疑能相互交替、相互渗透地支持并推动着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持续进行。
科技制作能力 篇8
1 如何用Lectora强大功能制作专业领域课件
Lectora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专业课件工具之一,它界面直观使用简单,成品效果好,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即时开发和电子教学所需的所有资源。初、高级课件开发人员都能很好地以简单而先进的方法来制作专业的课程,演示、测试、评估、游戏等,这些多样的表现形式让培训的课程内容更具吸引力。
1.1 Lectora界面友好,简单学习即可迅速掌握
Lectora界面设计比较友好,各个按钮和功能简捷易懂,我们在制作广西气象信息联络员培训教材时,发现就算是没有接触过hctora的同事,经过学习和摸索后即可快速掌握课件制作要领。所以新接触Lectora的使用者大可放下畏难情绪,并且花一定时间对Lectora主要功能进行熟悉后;即可迅速上手。
我们把《广西气象信息联络员培训教材课件》内容分六章,前言和第一章主要都是用语音先后介绍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广西的气候背景,同时下面链接一个视频(综合电视片来介绍广西气候背景及气候特点)。团队中初步接触Lectora的同事简单学习后即可制作出图文并茂的效果(如图1所示)。
1.2 利用Lectora丰富模板快速制作丰富的课件内容
我们启动软件将会看到内容丰富的课件模板,通过选择对应的模板,可以快速有效地制作相关内容,并且让课件更加丰富多彩,可视性强。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制作专业领域课件时,常常需要介绍专业领域中,同一种属性的多个不同要素,如果缺乏条理,信息传播效果将会大打折扣。通过应用Lectora成系列的模板,就可以在保证整体信息具备统一识别度的前提下,突出个体的辨识度,强化信息主线和理顺各个要素间的逻辑关系。
课件的第二章是介绍广西主要气象灾害及相关防御措施,包括台风、暴雨洪涝、高温、干旱、雷电、大风、冰雹、大雾、霾、低温阴雨、寒潮、霜冻等气象灾害和应对办法。由于该部分课件内容繁多,短时间内不容易消化理解;同时广西气象信息联络员大多来自农村基层,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介绍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我们通过运用Lectora丰富的模板,帮助信息联络员快速理解各类气象灾害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利于气象信息联络员学习和识记,进而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效地应用防灾避险知识,更大范围地帮助周围人群趋利避害(如图2所示)。
1.3 利用Lectora强大学习动作互动功能,创建互动效果
Lectora拥有强大的学习动作互动功能,这些功能都仅仅通过简单操作以及相关控制就能够有效实现,利于使用者用最简单的方式开展内容创作,创建出良好的互动效果。
课件第三章介绍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在这里我们注意色彩的利用,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进行介绍,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变化,同时以中英文标识,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在操作时,通过软件学习互动就能快速制作同类信息。在拓展知识中,我们介绍气象预警与气象预警信号的区别时,用互动功能,通过视觉上的单点和成片区域图例,展示了各市县气象台发布的气象预警信号,和广西区气象台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之间的大小区别,效果直观明显(如图3所示)。
1.4 Lectora支持多种媒体格式文件,可添加视音频内容丰富课件
为能方便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软件提供了对多种多媒体格式的支持,在制作课件时,可以根据需要添加相关视频音频素材,丰富课件表现形式。
第四章我们介绍了广西特色气象科普工作,该章节使用了壮族气象科普山歌、少儿科普动画片和壮语系列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片。通过气象科普山歌、气象科普片壮语强化了信息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气象动画片则增加了课件信息的趣味性,利于调动听课人员的学习热情(如图4所示)。
1.5 Lectora支持软件内视频、音频格式转换
我们制作课件时常常需要导入各种格式的音频和视频文件,如果文件过大,很容易导致课件太大不方便拷贝存储,或网络环境下打开速度过慢,所以常常需要进行格式转换。常规的课件制作软件如powerpoint,就需要第三方软件进行格式转换,比较费时费力。Lectora本身即可支持软件内视频、音频格式转换,简单易用,稳定可靠,方便制作人员添加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多种媒体手段运用,并且交互作用准确,不容易出现导航、链接错误;同时画面精美、清晰、动画连续、色彩逼真,对教学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1.6 利用Lectora电子教学与测试功能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Lectora电子教学与测试功能,可以方便快捷地创建在线试题,题型多种多样,例如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对于所创建的测试题,还可以进行自动计分、权重计分、测试时间的设定、测试结果的显示与隐藏、随机抽取题目生产题库等多项功能。可直接对教学宣传效果进行测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针对性,让教学反馈更及时有效,简单易行。
2 以人为本,结合民族特色强化传播效果
一个好的教学课件仅有技术和科学的先进还是不够的。因为它的对象是人,最终要达到教学的效果还要考虑结合当地人文和环境因素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传播作用。
2.1 课件制作应当强调实用性
《广西气象信息联络员培训教材课件》本身就是依托广西科技厅《壮族地区气象灾害科普新模式》项目制作,有明确的学习对象和学习目标,在培训完各地的气象信息联络员后,再由气象信息联络员培训当地群众。所以制作课件时,我们突出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避险技能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在广西各地市进行培训时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课件制作应当融入地方特色
制作课件可以融入地方特色,一来符合本土受众的认知模式,加大信息识别度;二来可以增加区分度,和其他同类课件能简单有效地区别开来。
广西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不论气象信息、人文环境均有强烈的地域特点。我们在制作培训课件时,在气象信息方面着重突出了广西地域特点;视觉上也强化了壮族民族特色,采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特色景观背景,包括广西体育中心、南宁会展中心、地王大厦等标志性建筑,以及壮乡特有的绣球作装饰,无论是内容编排和视觉效果上都着重引发本土学员共鸣,易于信息传播。同时也加大了课件识别度,凸显广西特色,与其他省市气象课件对比中有很高的区分度,在全国同类气象课件评比中脱颖而出。
2.3 课件制作需注重完整性和协调性
一个优秀的课件必须注重各类信息的完整与协调,我们用壮族元素为线索,串接了课件各个章节的相关内容,各种信息有机结合,过渡自然。
在课件开篇,我们片头采用大家熟知的桂林山水作为导入,各个章节穿插应用广西本土标志建筑,强化了视觉效果的延续和统一。特别在第四章介绍广西特色气象科普时,我们使用了独居广西特色的宣传方式,包括气象科普山歌,用广西河池东兰的气象宣传员赶歌场、对山歌的科普视频,巧妙地把防灾减灾知识融入当地群众喜爱的山歌当中,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科普宣传。同时还使用了壮语系列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片,以少数民族自己的语言进行气象宣传,一方面更易于本人群接受,另一方面也加大了科普宣传面,让少数民族地区听不懂普通话的壮族同胞也能学习课件,了解气象防灾避险知识。
通过增加民族特色、本土特色的信息内容,利于气象信息联络员的培训和学习,关键是气象信息联络员的后期对农村群体的培训中使用方便,进一步帮助广西基群庞大的农村群体有效趋利避害,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3 结语
总的来说,我们对气象信息联络员开展的远程教育培训,采用Lectora、flash等多媒体技术,结合壮乡各种特点进行设计制作,形式新颖活泼,效果明显。本案例制作的培训课件在2014年中国气象干部培训学员远程教育Lectora课件作品比赛中,得到与会专家与同行的好评,最终获得总分第二名,全国二等奖的好名次,其中合理应用软件强大功能及民族地域特色的制作理念与思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结合我们的工作经验分享,相信大家完全可以依托先进的Lectora软件,融合当地人文和环境特色,制作出更加精美优良的培训课件。
参考文献
[1]王兰.Lectora在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3).
[2]吴天明.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理念在天气预报节目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1).
[3]罗桂湘.气象影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新思路[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1).
[4]吴天明.探索气象节目包装设计新思路[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22).
影视制作能力体系的理论建构 篇9
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能力是指“作为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条件并决定活动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按照不同分类可以包括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等。以此推论,影视制作能力应当是指影视制作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包括编导、摄像、剪辑、灯光、配音、配乐、后期合成等方面。但是,当前在影视制作能力的培养上或研究上,往往将影视制作能力简化为影视制作的熟练技能。两种界定方式体现了两种培养理念,前者更注重长效性和整体性,注重通过素质、知识、技能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学生获得整体能力的有效提升,使学生后劲更足,发展潜力更大。而后者往往注重快速性和有效性,忽略素质、知识、技能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影视制作能力的培养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造成人才培养后劲不足等情况。产生上述不合理现象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盲目追求培养速度和效果的工具理性价值导向;二是一贯遵循传统观念和实践经验而缺乏理论反思的研究现状。也就是说,重视实践,却片面将影视制作的熟练技能作为影视人才培养的终极目的;重视培养,却又对影视制作能力体系含混不清,这都影响了影视制作人才的培养与发展。那么,从实践领域和理论研究来看,影视制作能力在内涵上究竟应当包括哪几个方面?各方面有哪些特点?相互之间有何关系?只有弄清楚这个前提,才能够有依据、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或研究。
一、行业对影视制作能力的需求
影视制作能力既是影视教育的内容,又是市场需求的内容。如果忽视市场需求现状,容易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如果忽略教育规律,又容易造成人才盲目的培养而偏离教育目标。因此,其内涵的产生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符合市场需求规律,是两者的统一。
图1 行业对影视制作从业人员能力需求状况
当前行业对于影视制作人才的实际需求状况是怎样的?
体现了影视制作能力的哪些具体内涵和要求?笔者从百度招聘发布的6000多个影视制作职位信息中,筛选出100多家具有代表性的招聘信息,通过对网络需求信息的筛查、分析和整理发现(图1),当前行业对于影视制作人才的需求状况主要可归纳为素质、技术能力和艺术能力要求三个方面。其中,素质约占影视制作从业人员总体要求的10%,技术能力约占总体要求的50%,艺术能力约占总体要求的40%。
行业对于影视制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表1)主要包括政治、交往、品德和发展四个方面。其中,政治方面约占能力总体要求的1%,与新闻性质相关部门对于该项比较注重;交往方面约占总体要求的4%,大部分用人单位都强调该项要求,可见求职者的管理素质和社会交往能力在职业需求中越来越得到重视;品德方面约占总体要求的4%,除了基本素质外,抗压、加班、高强度工作的承受能力被强调,体现了工作强度和抗压需求;发展方面约占总体要求的1%,对于整体素质、潜在能力要求较高的用人单位往往比较注重。
表1 行业对影视制作从业人员素质要求
行业对于影视制作人员的技术能力要求是比较熟练和全面的,从表2可见,主要包括技术操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技术制作能力三个方面。其中,技术操作能力约占总体能力要求的20%,囊括了当前影视制作行业最新和常用技术,要求比较高和全面,对从业者是一个挑战;技术应用能力约占总体能力要求的20%,不仅只注重技术熟练程度,更注重运用技术的思维、水平和能力,体现了影视制作能力的内化要求;技术制作能力约占总体能力要求的10%,强调的是综合性和独立性,要求从业人员具有比较成熟的实践经验,能够独立开展工作。
表2 行业对影视制作从业人员技术能力要求
行业对于影视制作人员艺术能力要求(表3),主要包括艺术思维能力、艺术表达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三个方面。其中,艺术思维能力是基础,约占总体要求的10%;艺术表达能力是实现手段,约占总体要求的20%;艺术创作能力是完成过程,约占总体要求的20%。三个方面是密不可分并相互关联的,越是层次较高的公司或者追求较高艺术品质的公司对求职者的艺术能力要求越高。
表3 行业对影视制作从业人员艺术能力要求
从当前行业对于影视制作从业人员的需求归纳分析可见,行业对于影视制作能力内涵主要包括技术能力和艺术能力两个方面,素质前提是基础,知识是隐含前提,总体具有以下几方面趋向:
1.技能要求趋于更具体、明确。尤其对于行业内常用设计、编辑、制作等软件不仅要求熟练运用,而且要求掌握一定的技巧,实现一定程度的创造性应用。
2.素质要求受到关注和重视。相对以往,行业对于从业者的素质越来越重视,从政治、交往、品德、发展等方面可以综合考察求职者的思想、情感、态度、品德、价值观等素质。可见,素质作为一个隐性方面在影视制作人才培养上不应忽略而应得到关注。
3.能力要求趋于更综合与全面。当下行业对于影视制作人才要求既具有艺术思维和创造能力,又具有技术应用和制作能力,体现了“一专多能”,这种对于人才需求的高度综合性对影视制作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挑战。
4.知识仍旧不可或缺。行业对知识的需求已经包含在能力范围内考察,注重运用知识进行实战的能力。因此,在影视制作能力的培养中,知识基础不可或缺,但是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转化更应得到重视。
由此可见,行业需求为影视制作能力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提供了现实依据,反映了影视制作能力内涵构成的实然性。那么,影视制作能力体系构成的应然性是怎样的?把握应然性与实然性之间的合理关联有助于为人才培养提供科学合理的价值导向和培养路径。
二、影视制作能力系统构成
影视制作能力是影视制作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其构成应当是一个立体化的体系,其培养应当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有学者认为“艺术、人文、技术是影视教育的三维坐标。”[1]这不仅体现了影视教育历史演进的路径,也代表了影视教育内涵的三个组成部分。因此,影视制作能力作为影视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内涵与构成体系可以延伸为技术能力、艺术能力和人文素质三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与行业对从业人员的需求是相吻合的。但是,三个组成部分各具有哪些特点?如何相互联系、作用和影响?
如果用一个锥形体表示(图2),影视制作能力构成体系可以包括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两个大部分。横向结构包含技术能力、艺术能力和人文素质三个部分,纵向结构也包括技术能力、艺术能力和人文素质三个部分。其中,锥形底部三角形表示横向结构,是影视制作能力体系构成的基本内核,即从业人员都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相互融合而难以绝对分割。因某部分能力的强弱不同而形成了个体能力上的差异。锥形右侧三个层次是纵向结构,表示影视制作能力的获得与提升过程,即每位从业人员在影视制作能力的获取和提升过程中都必须经历的阶段,以动态方式呈现。其中,技术能力是应用层,以显性能力为主,包括技术操作、技术应用、技术制作等方面的技能和技巧,大部分可以通过短期学习和强化训练得以提高。艺术能力是提升层,处于中间层,包括艺术思维、艺术表达、艺术创作等方面的认知和创造能力,主要以隐性能力为主,往往不能只通过教育速成,而是要在社会和个体交互作用的基础上,不断体验、积累、顿悟、反思和成熟而得到提高。艺术能力的获得相对技术能力要困难一些,对学习者的素质要求相对更高一些。人文素质是拓展层,处于最上层,包括人文情感、人文态度、人文精神等综合素质,通过感知能力、反思能力、行动能力等体现出来,主要是隐性能力,是学习者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社会和自我的交互不断感悟、积累、内化、提升的过程。相对其它两个过程,人文素质的获得对于学习者的自身素质和感悟能力的要求则更高,而提升的过程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获取和提升的难度最大。尽管三个部分各有特点,但是又相互承继与融合,形成上下循环、螺旋上升的关系,形成相对完整和永恒开放的过程。
所以说,影视制作能力的培养不能只靠技能上的熟练与强化,或者经验上的重复与积累,而应当结合影视制作能力体系的构成特点,人的学习规律,科学地、有目的、有针对地、系统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使影视制作能力的培养既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又适应行业发展需要;既能提升影视制作能力,又能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体现技术、艺术和人文相融合的教育理念。
图2 影视制作能力系统构成模型
三、影视制作能力的发生机制
从影视制作能力系统构成模型可见,影视制作能力的获得与提升是一个持续的、综合的、螺旋上升发展的系统过程,那么,影视制作能力的每一个层次是如何发生与发展的?这些要素或环节之间又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如图3所示,借鉴大卫·库伯[2]的体验学习发展理论和学习模型构建,影视制作能力的发展过程也可以分为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行动应用四个阶段,构成了影视制作能力每个层面发生与发展的基本内容与基本环节。四个阶段循环反复,形成了促进学习者能力的获得与提升的循环圈,在横向结构上丰富了技术能力、艺术能力和人文素质的组成与发展;在纵向结构中也促进了技术能力、艺术能力和人文素质的转化与提升。其中,锥形模型底层是应用阶段,技术能力起到支撑作用,学习者经由对技术的感知而获得具体体验,通过反思观察获得对技术使用的感悟,再通过抽象概括获得对技术使用的经验,最后经由行动应用使技能得到检验和强化。影视制作能力的获得需要通过对制作技术的体验、了解、掌握、反思,经历有效感知的完整阶段后,才有可能真正获得对制作能力的认知和提升。锥形模型的中层是艺术能力学习和提升阶段,需要学习者借助于技术手段将艺术构思和艺术创造内容进行有效实现,该阶段是对前一个阶段的螺旋式提升,通过对艺术创作的具体体验获得艺术感知,通过艺术创作的反思实现艺术创作感悟,通过对艺术经验的抽象概括形成经验,最后,通过艺术创作的行动应用,检验并强化艺术认知过程和艺术创作结果,进而促进自身艺术思维能力和创作水平的提升。锥形的高层拓展阶段是人文素质,是学习者个体与社会交互过程中所形成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人文情感和人文态度,是其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实际体现。这些素质将对创作者的技术水平发挥,艺术思维运用和艺术创作旨趣的提升都起到一定的影响。实际上,在实践过程中,艺术能力、技术能力与人文素质的运用是技术思维、艺术思维与人文思维的有机融合,往往是难以绝对分割的,只不过在研究中将之相对分开或抽象考察。正如体验学习观所认为的那样,影视制作能力的发生机制也是一个将体验、感知、认知与行为四个方面整合统一的过程,是由主观和客观相互结合,环境与个体交互作用的过程。影视制作能力的培养具有自身独特的体系和特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当依照其特点选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达到预期培养效果。
图3 影视制作能力发生结构模型
结语
影视制作能力是影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并非是单独孤立的,而是具有丰富的系统体系、构成要素、运行机制,是素质与能力的综合体。其研究不应当只从简单的经验总结而来,而应该找到理论依据,将应然性和实然性相结合进行分析、论证、检验和改进,以使影视制作能力的培养具有科学性、价值性、人文性,同时也能够实现更好的培养效果。
[1]李兴国,徐智鹏.艺术·人文·技术:中国影视教育的三维坐标[J].现代传播,2008(5):136 -139.
设计与制作能力培养的一点探索 篇10
一、问题的提出
在实际工作中, 我感觉到现在我们学校的学生都不爱亲自动手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 更是不爱动脑来自己设计制作一些实际作品。
他们现在最爱作的是在电脑上, 最好点几下鼠标就能完成;或是在本上写几个字, 就算过关了。平时学生最爱说的是, 老师这样行了吧! (应付了事) 这么简单呀! (不加思考, 只看表面) 多麻烦呀! (没有耐心, 不想付出努力) 老师就写这几个字吧! (不感兴趣, 机械地完成) 还有啊! (不耐烦了) 可以了吧! (没有进取心) 表现出来的是多种的不良心态, 没有耐心, 没有创意, 应付了事, 好像是为了老师在作事情, 跟他们自己没有关系似的。
二、解决问题的设想
为了改变学生这种状态, 真正的培养学生有一些科学素养, 我和教研组的黄老师从学生设计和制作手工作品开始, 把学生调动起来, 让他们的手、脑结合起来, 让他们动起来, 活起来, 而制定了《小学高年级科学教学中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制作能力的研究》实验。
三、实验中探索出的步骤
第一点, 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 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 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 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 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 主动去获取知识, 自觉地训练技能, 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如果学生没有很好地积极性, 那么他们就不会开展下一步工作。那么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案例1, 一开始按排制作活动内容的时候, 多数学生都是很迷惘, 不知道应该作些什么好, 在课堂上表现的是不停的与其它学生说话, 还有时下地去看别人的工作, 更有的学生还干扰了其它学生的工作。这时我采取的办法一是, 让学生观看别人的作品, 使他们受到启发, (别人有了我也要有的儿童攀比心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二是如果学生有材料, 那么可以加入到有创意的学生的小组。 (学生有意参加, 这是个极好的愿望的开始, 不能错过的机会。要让学生参与进班级的主流中来) 三是我作出几个学生感兴趣的作品, 让没有创意的学生进行模仿制作。只要作品有吸引力, 就不怕学生不动心。)
第二点, 单元式的连续。
近年来, 国外的小学科学研究项目都非常注重课程内容的连续性, 致力于开发促进儿童在概念理解、过程技能以及科学态度方面渐进发展的科学课程。例如, 英国纳菲尔德基金会SPACE课程 (Science Process And Concept Exp Loration, 1990) , 选取具有基础性意义的核心概念, 以螺旋循环的方式将课程分别设计成适合于5~7岁和7~12岁两个年龄段的儿童学习。我们在实验时, 每一实验周期都是一个月时间,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 从作品的创意, 到设计, 再到作品材料的准备, 工具的准备, 然后是参加小组的人员, 及人员的分工, 再到制作的开始, 然后是部件的制作, 接下来的组装, 及后期的修整, 才能上交完成作品。
例2, 在制作小飞机时, 先是从简单的老式轰炸机开始, 要求有机翼, 有机身, 有轮子就可以了, 接下来作的就要求学生精制一点了, 开始有三角机翼, 有座舱, 第三期时, 学生的手艺和设计能力就有了很大的提高了, 这时就有了进气道, 有了隐身能力的飞机了。这其中, 四班的周龙, 二班的曹善乾, 一班的冯旭, 这几名学生的作品, 表现的出来的设计、制作能力尤为突出, 有自主创作的直升机、有武装直升机, 还有隐身战斗机, 甚至还有B2隐身轰炸机。作品的创意想象和手工工艺水平都是很高的。
第三点, 任务性与合作性相结合。
基于合作的任务型教学指的是以真实的任务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下, 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在教师的引导下, 运用已有的知识, 学习小组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 最后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现代科学探究离不开团体合作, 小学科学课更是离不开合作学习。科学课就是由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组成的, 在探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就需要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 由各探究活动小组通过亲历探究过程获得科学认知, 发展科学能力, 培养科学素养。在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的背后, 实际上就是在进行合作学习。
在实验的各个阶段, 每一个学生都要求每一期实验都要有自己的作品, 这是任务性的。合作性是:多数学生因为种种原因的限制, 没有独立能力来完成作品, 这时, 有能力出材料的学生, 那就出材料好了, 有创意的学生就作创意好了, 想动手的学生可以参加到别人组建好的小组中去, 能出一份力也是好的。
例3, 一班的冯旭, 自己创意能力非常的强, 动手能力也非常的强, 我让他带领了三名同学进行创作。他对三个组员进行分工, 有制作部件的, 有进行组装的, 还有进行材料准备的。在他的指挥下, 他们作了一艘小航空母舰, 舰上还配备了几架舰载飞机。
第四点, 创意性与随意性相结合。
我们都知道创造力在未来的全球化竞争中是很重要的, 于是往往到处寻找哪里有教创意或教科学的补习班。大家似乎都忘了, 其实儿童本来就都是天生的科学家, 直觉地渴望研究、探索周围的世界, 这种好奇心很有可能地就被父母或是老师给压抑住了, 在安排课程中, 我们要让学生眼睛里的光芒一天天地闪亮下去……
创意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很多学生只能是跟着老师或是其它的学生后面仿制, 那也是可以的, 从模仿开始也是学生的最好途径之一;对于有创意的学生, 我们教师尽量不干扰学生的整个作品的完成过程。而学生正在制作的作品是随时都可以改变原来的创意过程, 这就是随意性。但是教师不鼓励学生放弃半成作品, 要求学生坚持做完每一件作品。
例4, 四班的周龙和王笑秋, 准备在他们的第一艘船《郑和舰》的基础上, 再做一艘航空母舰, 但是他们没有进行新的创作, 只是想在原来的方形舰的基础上, 放大一下就可以了, 当然最终的作品不是这样的, 在我的提示下, 和同学们的帮助下, 他们进行了全面的改进, 先是拆了原来的方形船身, 然后是放大了很多倍的通长甲板, 指挥楼也放到了一侧。这是学生创作的随意性和创意性相结合的一个最好的例子, 还有很多项的创作, 和他们原来的设计是完全不同的, 作品完成之后, 很是令我惊奇, 他们的创新能力已经超出了我的想象。
第五, 反馈性。
课堂教学反馈是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组织后续教学的重要方法和主要依据。把握课堂教学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 能使教师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 了解学生的真实需要, 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 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学生作完的作品当堂就展示, 并作点评, 点评时, 当堂课的任何人都是可以提的。如果有很好的建议对这个作品提出来, 那么作品的主人愿意改就改, 不愿意改, 可作新的作品, 或是其它作品也是可以的, 但是正在作作品的学生要从这些意见或是建议中吸取教训, 不能重蹈覆辙。
例5, 三班的许端安, 制作的第一架飞机是有四个轮子, 而且有一个轮子和飞机的螺旋桨安在了一起, 螺旋桨也是三叶不对称的, 没有改造的必要, 但是对他自己和同学们, 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和改进的例子, 这时我的作法是不批评这位学生, 还要鼓励他。
同时正好用这个例子, 我要讲一下飞机的一些基本结构知识, 那么这时的学生就非常的愿意听教师讲的意见了。许端安同学的下一个作品是美国的《鱼鹰》, 作品作得惟妙惟肖, 完全没有范上一期作品的错误。
四、成果的展示
最后是对学生作品的后续处理, 鼓励学生将作品拿到学校的艺术节参加展示, 展示期间, 为学生提供机会, 到展室去观看, 期望对他们有启发的作用。并把学生这一年来的优秀作品进行整理, 拍照保留。其中, 去年十月份送去的五件作品, 都获得了省级二等奖。今年准备让二十多件作品在网上申报省级艺术大赛。
五、预期目标的完成
我利用科学课中的设计和制作过程来组织教学, 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和发明的潜能, 开阔了学生视野与胸襟, 促进了学生了解掌握较完备的科学知识, 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学生从小养成科学的认识方式和科学的世界观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六、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对于女同学积极性的调动, 没有达到男同学的积极性那么高, 但是女同学作出来的作品, 种类要比男同学的多。二是有一部分在数学语文科目上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表现出来的参加实验的积极性不高, 甚至有五到六名学生这一年来也没有一件作品。三是材料的准备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有时要跨小组, 甚至跨班才能把材料准备齐全。四是材料和工具有浪费的现象, 但是我想这也是我们要及时指导的地方, 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也一定会产生浪费现象。在设计制作的第三期实验时, 这种浪费就少了。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版.
[2]王春平.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之探究.成才之路杂志, 2011.22期.
【科技制作能力】推荐阅读:
五年级科技小制作07-12
科技小制作校本教材08-18
小学科技小制作教案08-23
竹文化科技制作比赛活动总结07-18
PS制作超强科技感立体文字效果08-02
科技成果报奖多媒体汇报片的制作体会06-07
电子制作个人能力06-12
区域科技能力10-17
科技基础能力06-24
科技产出能力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