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管理能力

2024-07-21

科技管理能力(精选12篇)

科技管理能力 篇1

科研院所是以科学研究活动为主要工作内容的研究院 (所) 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组织的统称。作为国家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组织形式, 对提升国家科学研究水平和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而一直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科研院所由于其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和创造工作, 面临着大量而复杂的科技管理工作, 其绩效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科技管理水平, 所以科研院所的科技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科研院所的科研活动和科研成果。近年来,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 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 科研院所的科技产出需求不断提升, 对科研院所的科技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层级的要求。我国科研院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在科技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科技管理应用实践模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 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与国外比较仍存在较大差距, 也直接制约了科研院所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的开展。因此, 探讨科研院所的科技管理能力, 通过分析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的结构与构成要素, 在科技管理工作的实际运行过程中, 努力实现其能力构成要素的优化配置, 促进管理创新, 是切实提高科研院所科技产出效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的界定

科研院所的科技管理过程是在相关科技管理部门的主导或参与下完成的, 由科研院所的科技管理部门担任主要的科技管理任务, 运用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 对科研院所的人力、物力、财力、制度、信息等各类科技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获取更大科技产出的过程。科研院所的科技管理过程, 见图1。

在归纳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过程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问题。图1显示出, 科技管理是科研院所内部的管理和服务, 贯穿于整个科技和管理创新活动的始终。科技管理活动是在科技管理制度、科技管理信息、科技管理人员、科技管理设备的基础上, 以科技需求为起点, 科技成果供给为终点, 包含了科技计划管理、科技实施管理、科技成果管理在内的全部科技活动过程。在管理过程中, 科研院所表现出来的管理职能运用程度直接影响到科技管理过程的有效性。正因为科研院所科技管理活动对科技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其科技管理效果, 亦可表述为科技管理绩效, 对科研院所的科技活动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 可归结为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的高低与能力发挥程度。

根据以上分析, 结合管理学理论, 对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进行准确界定。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是指科研院所对科技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组织特征。这种稳定的组织特征是在科技管理活动中表现出的一贯的组织文化、行为规范、评价标准等, 能够被组织成员所认同并共同遵守, 进而对科研院所科技活动施加影响。

二、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构成

关于科技管理能力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吴洁、尹宁研究了科技管理人员能力评价体系构成, 认为科技管理人员能力评价指标包含品德修养、知识素质、工作能力和获得信息能力等四个方面;刘洁、麻戈提出科研管理综合能力的概念, 认为科研管理综合能力是指在科研活动中制订、执行科研计划, 了解和研究有关学科进展, 组织科研活动顺利实施, 对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进行高效率、低成本的全方位管理的能力。并把科研管理综合能力可以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李晓航认为科研管理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科研管理人员、科研经费、科研管理制度、现代化科研信息设备等构成高校科研管理能力;王作军认为科技管理能力关键在于科技管理部门和人员的预测力、决断力、执行力、控制力、协调力表现出来的整体管理和创新能力;吴林妃等研究了农业科研管理能力提升问题。认为科研管理能力由业务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 业务能力是从事农业科研管理所需要的必须业务知识和技术, 关键能力有获取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分析判断与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制订计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等构成;李志巧针对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结构, 提出能力素质优化策略。

在综合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科研院所职能的特殊性, 本研究提出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的构成要素。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包括知识能力、文化能力、工作能力、信息能力四部分构成, 见图2。这四种能力要素既相互联系又互为独立, 在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体系中缺一不可, 是科研院所科技活动顺利完成的基础要素。

知识能力是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的基础能力要素, 是保障科技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是科技管理行为的物质基础, 涵盖了掌握科研管理理论与方法, 通晓国家科技政策和制度、熟悉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知识等等, 涉及科技管理的各类必要约束条件。

文化能力是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中的社会制度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等, 也是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保证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发挥作用应遵守的准则和规范。具体包括组织协调、合作交往、适应转换、责任精神等。

信息能力是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中运用各类信息资源的能力要素。科研院所进行的科技活动必须时刻关注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方向, 理解和把握内外部信息状况, 不断收集、识别、加工、吸收、运用各类科技信息资源, 调整和控制科研院所科学技术研究活动。

工作能力是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中为管理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保障的程度, 是科研院所进行科技管理水平提升的突破方向, 也是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的制约因素, 是在知识能力、文化能力、信息能力共同作用基础上升华而成的能力。

综上所述, 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各个构成要素之间既是相互独立的能力要素, 但这四个能力要素也直接或间接地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 形成了一个稳固的网状结构的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结构体系, 为科研院所科技管理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稳定而有效的平台。

三、结语

科研院所担任着国家重要创新成果产出的重任, 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力量, 直接影响着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通过本研究, 对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进行界定, 认为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是指科研院所对科技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组织特征。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包括知识能力、文化能力、工作能力、信息能力四部分构成, 这四种能力要素既相互联系又互为独立, 在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体系中缺一不可, 是科研院所科技活动顺利完成的基础要素。提升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 就可以根据其能力构成, 结合本院所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使得其能力构成的四个方面协调一致, 相互配合, 提升整体能力水平, 促进科研院所发展。

摘要:科技管理工作是对科学技术研究和实践活动进行有效协调和控制的一项系统工程。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科研院所承担任务的变化, 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被赋予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如何有效界定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 构建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体系, 是实现科研院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立足于全球科技发展和管理创新的大环境, 结合科研院所的社会职能, 界定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 设计科研院所科技管理能力的构成形式。

关键词:科研院所,科技管理,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作军.基于科技信息化战略的高校科技管理能力创新与战略选择[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8, 20 (3) :122-126.

[2]吴林妃, 吴敬华, 张棋, 等.浅谈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能力提升措施[J].农业科技管理, 2009, 28 (3) :22-25.

[3]刘洁, 麻戈.论科研管理综合能力[J].科学管理研究, 2004, 22 (5) :98-100.

[4]李晓航.论高校科研管理能力结构的优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9) :81-82.

[5]吴洁, 尹宁.科技管理能力的模糊评价初探[J].造船技术, 2003 (5) :9-10.

[6]黎凯, 邱亚桢.关于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如何提升科研管理能力的探讨[J].交通标准化, 2011 (12) :102-106.

[7]钱晓红.树立研究者至上理念, 提升科研管理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 2013 (1) :72-73.

[8]李志巧.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人员能力素质优化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2 (18) :132-134.

[9]钱晓红.科研管理水平与服务成效提升方法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 2014 (3) :87.

[10]郭宁生, 刘春龙.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测评层次分析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 (20) :116-120.

科技管理能力 篇2

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清楚()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

2、我在沟通时会事先明确我在这次沟通中的目标

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清楚()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

3、我在沟通时很清楚自己心里的想法

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清楚()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

4、我在沟通时会思考对方在这次沟通中的目标

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清楚()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

5、我在沟通时会初步预测对方的可能表现

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清楚()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

6、我在沟通时会思考对方心里的想法

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清楚()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

7、我在沟通时很了解主动权掌握在谁手中

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清楚()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

8、我在沟通时能初步预测沟通情境可能的发展趋势

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清楚()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

9、我在沟通时会控制自己的语调、语速和音量

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清楚()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

10、我在沟通时能比较准确地解读对方所说话的含义

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清楚()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

11、我在沟通时能找到关键问题所在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清楚()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

12、我在沟通过程中能逐步与对方构建亲和力

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清楚()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

13、我在沟通时能根据情况的发展调节自己的说话方式

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清楚()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

14、我在沟通时语言的表达很流利,不会出现断断续续的情况

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清楚()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

15、我在沟通时能够将我的意图很准确地表达出来

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清楚()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

16、我有自己的沟通策略,能将沟通逐步往期望的方向引导

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清楚()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

17、我在沟通时很注意自己的形象保持

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清楚()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

18、我在沟通时会能保持眼神的专注

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清楚()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

19、我在沟通时会通过手势等肢体语言进行辅助表达

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清楚()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

20、我不会因为对沟通对象目标的恐惧而引起相关紧张反应

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清楚()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

21、我对我能够顺利地达到沟通目标充满信心

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清楚()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

22、我在沟通时对对方有安全感和信赖感

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清楚()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

23、我在沟通时能够很好地控制不好的想法

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清楚()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

24、如果沟通没有按照我预期的方向发展,我能保持心态的稳定

科技管理能力 篇3

关键词:自我管理能力;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5.1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班主任在的时候,学生们都很老实,遵守纪律,学习认真;可教师一走,班级里就像开锅的水,热闹非凡。在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中,我遇到了很多类似的案例.下面我列举一个案例: 第一天接任这个班,上课铃声响了。当我走进教室时,还有十几位同学没到。随后,随着时间的间隔,在陆续的“报告声”和不断的开门声中,五分钟后,总算到齐了,开始上课了,当我扫视了整个班级一遍后,发现男生女生的仪表仪容不符合中学生要求的将近有二十来个,其中有几位仿超男超女的打扮。一节课下来,强调纪律有七八次,最多的一位提醒了三次。第一次午睡课,当我走进教室时,稀稀拉拉只有十几位同学,有的在吃东西,有两位在看小说,有几个在讲话,又等了十来分钟,参加午睡的同学总算到齐了。一星期下来,值周班送来了五张扣分通知单。第一个星期的值日劳动,我几乎和值日生一起完成。有几个班干部和团员自身行规表现还存在问题。同时我暗暗观察任课老师,每次上下课教师脸上看不到一种幸福感。但同时我也惊喜的发现,班里有十几个同学不仅学习好,行为表现突出,而且有几个男生工作能力强,威信高。

我对于这种繁杂的工作周而复始的现象开始了自己的思考,我该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该如何把同学们的潜能挖掘出来,让他们能自我管理和约束呢?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逐步摸索出一套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模式,通过小组合作与竞争,让同学们有主人翁意识,提高自我管理和自觉性。具体的模式流程和操作如下:

一、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在实施小组合作管理之前,首先做好对所任班级学生的调查工作,为成立班级合作小组做好铺垫。在学生入学后对每位学生进行全面而细致地观察和了解,逐个分析学生的原有素质,如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特长、生活习惯、家庭情况及在校表现等,合理进行分组,力求每个小组在各方面趋于平衡,以便在接下来的小组竞争中实现公平竞争。

二、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

自我管理依赖于制度建设,民主制度的形成过程远远胜于制度本身。班级制度形成主要基于两方面:一是依据国家的政策法规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二是依据学生的心理生理规律以及班级管理的需要。

班级管理制度的形成过程非常重要,一定让学生参与、学生认可,同时能够反映老师的价值取向和班级管理的价值向。民主的班级管理制度一旦形成就会对学生具有更广泛的约束力。

在初一入学时,我便会安排一节主题为《我承诺》的班会课。班会的主要目的就是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创建班规。基于国家、学校的各项行为准则,制定具有班级特色、渗透班主任管理思路的班级规章制度。

班规当中融入了学校八好班集体评比的各项规定,但是比八好班集体评比的规定更加细致,以八好作为最底线要求。学生们普遍认为,只有要求高于学校的规定,才能保证班级在八好班集体的评比中保持领先。

经过学生们讨论、修改、再讨论、再修改,班规制定完成。书写在壁报上,每一名同学经过自己的慎重考虑,把自己的名字签在壁报上,郑重向班级体承诺:我能做到。

其实,在讨论班规的过程中,学生们就在进行着自我教育,在制定自我管理的规定中,自我教育在悄然进行。

三、建立科学的监督评价机制

在我们班,设立了7个小组,每组分别有一个组长,负责管理小组中的各项工作。例如:收作业、值日、课堂表现、课下纪律等等。根据学校部委制改革,设立各项班委负责各个专项工作的管理。每天有一名值日班长,负责对班级一天的具体工作的监督、记录与总结。

班级的管理以七个合作小组为单位,把学校的八好班集体建设、年级的量化考核、甚至每次的考试成绩、每一项活动都融入到这个管理模式中,采用量化评分的方式由值日班长进行记录,每天反馈,每天总结,定期评比,评选出优秀小组、优秀组长,并进行奖励。 通过小组内合作,小组间竞争,学生在团体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群体的力量,在为小组共同目标努力的同时,也在为班级共同目标努力,齐心协力完成共同的任务与目标,既有较强的凝聚力,也有较强的战斗力,促进集体建设的发展,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四、明确班级和小组发展目标

在班集体组建之初,我便给全体学生提出班级建设的目标:“校级优秀班集体”、“县级优秀班集体”和“永州市优秀班集体”。为此,我们班专门召开主题班会,讨论什么样的班集体才是优秀的班集体。有了标准,学生自然可以为自己的行为作出选择。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卫生是什么标准?学生可以通过标准检查值日效果。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同学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懂得互帮互助,从未放弃过班级任何一个学习差或纪律差的学生。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风是什么样的?上进、好学、团结、勤奋。于是学生提出了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的行为准则。

明确了班级发展的目标,我便会召开一个主题班会,目的在于明确各小组的奋斗目标。每个小组会起一个名字,比如藏獒小隊、超级星小队等等,并结合名字公布本组的发展目标。

通过小组竞争与合作模式的建立,学生们都各有所属,为集体的荣誉而学、为小组的荣誉而战成为学生们每天挂在嘴边的话。张贴在班级醒目位置的量化评比分数时刻提醒着同学们要严格按照班规、校规去行动,否则必将会受到小组、班级舆论的批评。自管自育的氛围在班级形成,要比班主任每天看、管、盯来的更加有效。我还发现,在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还能有效地减少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冲突,因为班规是学生自己确定的,考评是学生们轮流做值日班长时记录下来的,受到批评的学生心服口服,受到表彰的小组干劲十足。

科技管理能力 篇4

成本管理能力=(营业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营业支出。

关注点1:审计后报表

关注点2:合并口径

行业协会采用成本管理能力对我国证券公司的成本管理能力进行了年度测评与排名,并将该排名作为其评价证券公司市场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从导向上看,监管机构关注收入的同时,也在关注证券公司的支出,通过收入与支出的对比关系来测评证券公司的成本管理能力。应该说,注重成本费用的支出效率,而不是仅仅单纯只关注证券公司获取收入的能力或者节约成本支出的能力,证券公司不仅应该关注如何“赚钱”,而且也应该关注如何“花钱”,这对于改善证券公司的成本管理理念,提高成本费用的支出效率,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

二、排名情况统计

(见表1)从2009年-2015年间成本管理能力排名前五的券商看,有两个特点:一是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大型券商比较少,上市券商作为综合实力的一种象征,2009-2015年排名前五的上市入围样本较少,而经纪业务占比比较大的券商容易入围;二是呈现周期性特征,熊市大券商入围相对样本多一些,到了牛市比较难入围。(见表2)

从2009年-2015年成本管理能力排名6-10名的情况来看,重复了1-5名的两个特点,排名前十的上市券商样本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佐证。

据中证协公布的数据,2015年度成本管理能力最强的前五名都是中小券商,排名最靠前的是财达证券2.78,接着是华西证券、华安证券、大通证券、红塔证券等,唯一进入前十的大型券商是国信证券,2.27排名第七。(见表3、表4)

从排名前20位的样本来看,上市券商还是占有相当的比重,特别是近些年的样本量,2011年上市公司有8家,占了前20位的40%,即使2015年也有5家,占前20位的25%。

三、简要分析

该部分从核心竞争力和成本管理能力重要性两个角度进行简要。

核心竞争力方面,中国正处于券商核心竞争力构建的关键时期,券商愈发明显从轻资本向重资本运营方向迈进。十三五期间,伴随着监管转型和稳步推进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证券行业创新发展的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整个行业发展迎来历史性的新机遇。在此期间,中国的资本市场转向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并重,场内和场外市场共生,形成公募与私募市场互补,基础金融产品市场与衍生金融产品市场协调发展的格局。证券经营机构通过大幅度提升资本实力,通过业务和产品创新,在投融资服务、销售交易和资产托管业务上取得长足进步,显著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各大券商加快多层次互联网证券平台的布局,线上线下融合进一步提速,证券公司的并购整合和国际化加速推进,证券行业竞争格局进入新的战略发展期。所有的战略发展背后都显示资本实力的比拼和支持,从2015年度证券公司规模集中度数据显示,行业竞争格局状态基本稳定且进一步集中,总资产、净资产、净资本前5家证券公司的集中率分别为38.70%、33.63%和22.68%。

成本管理能力重要性,从两个视角进行观察,一个是排名指标的科学性,二是券商成本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排名科学性方面,排名计算口径有待改进。从计算公式上看,剔除的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两项,属于重资本领域,只有资本实力强大的券商才有可能在这两项中取得丰厚回报。也就是说,目前的成本管理能力指标偏重于对证券公司卖方业务,没有全面反映证券公司成本管理能力的实际情况。证券公司卖方业务是以提供投融资中介服务,以收取服务费、手续费为主的业务,包括传统经纪业务、承销保荐业务、财务顾问等业务等,而在卖方业务中,经纪业务所占比重最大,行业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在目前的测评内容里,没有考虑对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投资等买方业务包括通过使用自有资金或借贷资金进行的短期的交易性业务和长期的投资性业务取得的收入及其对证券公司成本管理能力的影响进行评价。

除了可量化的财务指标营业收入与营业支出之外,从宏观上影响成本管理能力指标的因素还有券商的战略定位以及企业文化:

证券公司的战略定位:实施低成本战略的券商本身便从战略层面上来全方位降低成本,而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券商,出于创新动机和风险偏好的动因,更容易造成成本的损失。

券商企业文化:选择精英文化的券商人力成本相对居高。

成本管理能力排名靠前的基本上是小券商,一方面中小券商净资本本身就不大,二是在业务没做大之前需严格控制成本。

从成本管理能力重要性方面观察,成本管理能力建设是公司培养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成本管理能力的建设有助于完善证券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成本管理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改善证券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证券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参看国外券商发展轨迹,特别是佣金自由化的美国券商发展情况,同质化服务严重的中国券商必将面临更为惨烈的价格拼杀,并淘汰一大批特色不明显或者综合实力不强的券商。国内成本管理能力提升,是确保券商既要“做大做强”,更为重要的是还要能够“做优做久”的重要支撑。

成本管理能力建设是公司培养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全面提升证券公司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证券公司利润主要来自两大块:一是开源,二是节流。近年来各个证券公司之间为抢夺客户资源而掀起的佣金价格战愈演愈烈,使得证券交易佣金率大幅下降,而为了开发客户、维护客户的成本费用支出不断上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努力提高收入的同时,公司应当做好节流管理,因为每节省一分钱的成本就是增加一分钱的利润。

现代公司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由公司品牌、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研究创新等方面形成的企业文化,在财务管理方面,投入资源的支出效率举足轻重,成木管理能力建设对于构建和提升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加强和提升成本管理能力是提高公司未来竞争力,提高市场地位的重要手段。

成本管理力建设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的营运效果。成本管理能力建设的一个有效方法是结合公司战略规划,对相关战略目标实施任务分解并采用全面预算管理,因此,在战略规划基础上形成的全面预算管理就成为改善证券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几乎每一个证券公司内部都存在这样的矛盾,即某些地区、某些部门或某些环节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而无法维持与开拓业务,而另一些地区、部门或环节却存在严重的资源闲置和浪费。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后,以成本结构调整为重心,以责任目标管理为导向,通过层层把关,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实行成本结构合理化,并以此为龙头,全面带动证券公司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优化组合,更能够保障和激励各项业务的共同发展,从而可以提升证券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

四、结语

A科学对待该公布指标,不盲从。

科技管理能力 篇5

2. 告诉我一个你在一个团队环境里面处理个人冲突或者不同意见的例子, 这个情况是怎么出现的?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3. 什么情况或者什么人会让你大发脾气?

4. 你认为与别人交流的最佳方式或者最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你觉得它是有效的?

5. 你觉得自己被别人喜欢很重要么?

6. 什么情况下会让你感到紧张? 你是如何处置这种情况的?

7. 什么情况下你会感到让自己保持乐观很不容易?

8. 当你的工作或者观点被批评的时候你是怎么反应的?

科技管理能力 篇6

学生的自我管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一般先由学校或教师向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并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逐渐建立正确的观念,形成共同理想,养成良好习惯,并将这些习惯转化成约束自己行为的规范。就有了自我管理的目标。学生在向目标努力的过程中要不断与他人比较,并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克服困难,战胜不足,最后要达到自我考察、自我解剖、自我调节,自己战胜自己,无需他人管束。

德鲁克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指出,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和知识工作者将需要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21世纪的管理挑战之一。我们的教育勇于面对这一挑战,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一系列活动中,逐步接受规范的洗礼,懂得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对终身发展的重要性,慢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机会,让学生自我成长。我校学生管理教育应围绕《云天化中学学生守则》和《云天化中学学生管理办法》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发展。现将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的思考陈述如下:

一、创设氛围、确定内容。

我们努力追求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产生情感期待效应,充分相信、信任学生,真诚对待学生,给学生以被尊重的感觉,给学生以展示自我的平台,给学生以自主管理的空间。美国教育家布鲁巴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我们结合高一新课改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的要求,采用如广播、海报或统一命题作文等方式以班级为单位向所有学生征集关于云天化中学学生自主管理的方案、内容和办法。对汇总的材料,由德育处进行分类整理,筛选出符合我校实际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来并形成文案,对应该包含却不包含的内容可相机切入。

二、建立健全自主管理组织。

在确定了自主管理内容之后,采取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方式组建一支由老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统归学生会管理(学生会对学校相关部门负责)的自主管理队伍,进行明确分工,分头负责,协调合作。每一个板块有明确的章程有目标有计划,有比较固定的办公地点,有例行的会议,有工作日程与相关记录。比如,在宿舍管理板块,管理员往往为学生不按时休息不认真打扫卫生而难过,我们可在原来主要由何光华老师与宿管负责的基础上增设学生“1(楼长)+3(助理)”;比如,诚信考试板块,可由教务处牵头采取试行“学生申请+学生拟定具体目标与办法+班主任签字+学校审批”无人监考方式;比如,校园卫生护洁板块,每天有两位学生会成员与值日老师一起巡查;比如,对学生违纪处理,有学生会和团委主要负责人参与;有关通知决定,由学生会发布;课外学习板块,关于阅览室关于学习室全部“承包”给团委或学生会,由他们负责起草管理规定;学习交流提高板块,由各班的学习尖子构成的;体育运动板块,由各班体育委员构成,负责比赛礼仪、比赛裁判、消解球场纠纷冲突等事项;废旧回收利用板块,处理空矿泉水瓶、废书报、旧衣物、毕业生的旧物等事项;音乐美术板块,不仅是爱好相同的学生聚在一起的沙龙游戏,也要引导他们以后走向艺术道路,凡此等等,只要是合理的,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不悖于我们学校办学理念的,具有可行性的内容,都可采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需要强调的是在强化落实这些板块内容的时候,班级板块的作用是不能削弱的,在班级内部也可以板块化。

三、明确职责。

内容明确,板块清晰,职责要清楚。很多事情没有人管,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当事人对这种事可以管也可以不管。所以,在学生管理中,我们不能让人浮于事的现象出现,宁愿差一点人也不能有闲人,我们也要对板块负责人及其组员实行问责制,要指导板块负责人将板块里的各项工作都分配到人,实行责任到人,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如果目标没有达成,工作没有落实,就要“倒查”,就要进行通报或少加不加社会实践分。

四、有效评价。

学生自主管理要落实到位,不能只讲耕耘不求收获,我们必须既要精心耕耘,更要在注重颗粒归仓。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地方”,有效的评价,能给学生以鼓舞,能帮助学生纠正偏差,拿如何對进行有效评价呢?首先,要跟踪到位及时评价;其次建立全面客观的评价标准;再次,改变评价方式,比如,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板块内部人员的团结协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竞争精神,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工作热情,我们要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我们的评价尽可能采取板块评价方式,尽可能由评价个人改为评价整个板块;又次,评价过程要公正公平公开;最后,对于成功者一定要有奖励,比如校领导的亲笔题词或逐一握手,比如亮相于全体学生戴花照相受红旗等,对于“失败者”,指导老师要引导相关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拿出改进措施并付诸行动。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去获取,从而不断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这既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目标,更是素质教育实效性的要求,也是新课改精神精髓的体现。在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学校和老师要创设条件搭建平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主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师生共同管理再到学生管理的过渡。

以流程管理提升营销基础管理能力 篇7

电费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系到企业的运营好坏, 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抄核收业务作为电费工作基础, 是营销部门工作重中之重。目前供电企业内抄核收的行政管理分别隶属不同的供电所、县公司和营销部, 业务流程为横向、行政管理为纵向关系。由此, 抄核收工作难免会造成管理分散、问题滞后、互不协调的局面。另外抄核收工作环环相扣, 目前的管理只强调结果, 对管理实施过程的重视不足。在这种工作管理模式下, 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会影响整个工作链的工作质量;同时还给岗位间责任不清、相互推诿提供了可乘之机, 给管理带来被动[1,2]。

针对以上问题, 本文探索研究电力营销的“流程协同化管理”, 通过对营销管理核心业务的梳理[3], 改变抄核收管理在管理部门上相互分割, 在业务上又紧密联系的多元化、多层次管理模式。并通过对企业内部及外部业务流程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建模、运行、管理监控和优化, 可达成企业各业务环节的协同整合, 使企业利润得以全面提升, 流程协同化管理作为一个全新的企业管理思想, 可打破原来各业务系统纵向条块分割的状态, 进而促进电力企业从“职能分割型管理”向“流程协同化管理”转变。

1 明确流程

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 业务流程疏理可以协助企业明确企业核心竞争力, 找出核心流程, 并围绕核心流程疏理支持流程和管理流程, 作为下一步流程分级、绩效考核、价值链分析的基础;对于部门管理者而言, 业务流程疏理可以明确部门在整个企业中的位置, 为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提供指导性准则。根据电力企业的业务特点, 明确抄核收工作中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 以流程化运作为基础对抄核收工作实施高效、快捷地管理。

打破目前抄核收条块化管理模式, 以营销技术支持系统为操作平台, 取消营销管理的二级机构, 将各供电所、县公司相对分散、业务类型一致的核算、收费业务统一进行流程化管理。组织机构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 缩短管理链条, 保障信息高度畅通, 建立高效快捷的管理机构。这样对抄核收工作做了规范, 也对抄核收的整个过程加强了管理和监督。使传统的自行闭环管理模式被取代, 实现了电费抄核收三个职能分离, 使管理流程化, 并相互监督。

各流程的具体工作内容是:

(1) 抄表流程:这是抄核收管理流程的源头, 是夯实营销管理的基础。根据用电客户的性质规定了不同的抄表时间, 分别由抄表员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抄表工作, 抄表差错由核算员进行监督。

(2) 电费核算流程:抄表员将抄表信息通过营销技术支持系统上传至电费核算岗位。电费核算员对计算结果进行审核, 待差错更改无误后生成电费。客户便根据生成的电费数额交纳电费。电费核算岗位是准确计费的保障。

(3) 电费收费流程:生成电费后便进入电费收费阶段。实收对账人员将每天银行代扣和实时收费数额与银行进行对账, 发现问题及时与银行进行沟通、反馈。对账准确无误后, 制作收、付款凭证, 并将电子数据传到账务。

(4) 对账流程:电费会计将实收人员对账完毕的实收数据通过网上银行对账。对账完毕后审核收付款凭证。

2 指标分解

在业务流程化管理的基础上将各大经济指标分解、量化为各个部门每个员工具体的、可衡量、一致的绩效指标, 不能量化的确定控制原则, 保证指标覆盖率达到100%, 形成人人头上有指标, 营销指标层层抓、人人管的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在操作上精益求精, 在管理上精雕细刻, 根据电费回收前、电费回收中、电费回收后梳理出相应的指标体系[4], 创建工作指标库:

工作标准指标化使抄核收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有指标控制。实现了“抄表员按时到位抄表→核算员把好核算关→抄表员积极配合→工作目标明确→差错责任清晰→各单位领导充分重视→足额及时收缴电费”的有序管理模式[5]。

3 考核监督

针对每个指标的具体情况, 建章立制, 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和作业的标准化, 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统一的绩效考评机制。每月对指标实现情况进行考评, 及时通报, 并制订下一步改进措施。同时流程协同化管理中抄核收三个环节相互监督, 如果任一环节审核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处理, 减少营业事故。各流程工作人员不仅关注自身工作的对与错, 还关注流程前后环节的正确与否, 这样层层把关, 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为电费会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从而使电费管理工作更加科学。

4 优越性

协同化流程管理的实施可使得管理人员对电力企业各个业务流程进行管理与监控, 可以方便地完成对业务流程执行的各个环节的分析, 以便找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瓶颈, 并及时进行优化或充足。各职能部门是企业运营的执行机构, 业务人员可通过创新型、个性化的工作台完成自己的业务工作。电力信息化的建设不再只停留在电力生产自动化的层面上, 而是向整个企业的管理、经意和决策信息化方面发展, 达到各系统协同运作的效果。

抄核收业务流程协同化管理, 以核心业务为重点, 对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进行再设计, 业务流程精细化、岗位责任明确, 增强了业务处理和事故处理的服务效率, 通过流程制度保障了客户利益。主要表现在:

(1) 业务流程单一化。根据业务类型进行设计的单一化的业务流程, 业务流转单一化、直线化, 替代了多部门协调处理业务的“一对多”的传统模式, 有利于促进供电企业部门间协调处理业务机制的建立, 这样新型业务流程流转更加顺畅, 且很好地界定了工作责任, 便于绩效考核提升管理水平。

(2) 职责分工的明确性。流程协同化管理使营销服务流程不仅层级分明、职责明确, 不同的层级有不同的分工和权限, 而且同一层级的每一工作, 过程与工作环节也都清楚明了, 并环环相扣。同时每一环节又都设有明确的处理时限。

5 结语

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关系是非常的紧密的, 因此想要提升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那么通过这些措施的改进, 就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供电企业抄核收的效益, 这个与企业的效益是紧密联系的。以经济指标为抓手, 以绩效考评为保障, 立足于营销技术支持系统, 建立科学合理的营销组织机构, 将会大大提升营销基础管理能力, 为“大营销”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探出路子。

摘要:目前相对国网公司的“大营销”运作模式, 做为营销工作中的基础——抄核收业务, 更需要优化管理流程, 突出过程控制和层级监督, 改变各大经济指标的实现靠政令层层下达, 信息层层传递的被动局面。将管理重点下移, 实现从“职能分割型管理”向“流程协同化管理”地转变, 以流程管理提升抄核收业务管理能力, 建立抄表、核算、收费等各部门“流程清晰、指标精细、职责明确、协同高效”的管理模式, 为“大营销”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流程,协同化管理,工作标准,指标化,绩效考评,常态化

参考文献

[1]赵瑞霞.电费回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企业研究, 2011 (18) .

[2]徐钰.剖析供电企业电费抄核收管理与创新[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28 (12) .

[3]刘江宁.以业务流程管理的思想提升电力企业协同管理能力[J].电力信息化, 2007 (6) :248-251.

[4]Q/GDW06 209-03-004-2011,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电费应收、实收、预收管理标准[S].

科技管理能力 篇8

1、组织指挥能力, 主要是指基层消防指挥员组织指挥部队进行现代化条件下灭火作战能力, 它是基层干部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组织指挥能力不仅是一种指挥艺术, 也是一种特殊的战斗力, 组织指挥能力主要由以下四种能力构成:

2、观察思维能力, 是指基层消防指挥员通过对火场情况的观察, 侦查和其他各种手段获取情况并对这些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现代灭火作战紧张激烈, 火场情况错综复杂, 瞬息万变, 指挥员必须学会运用各种侦察手段和现代观测技术, 及时捕捉火场情况, 善于寻找征兆、察端倪、辨真伪, 并学会运动科学的思维方法, 得出正确的结论。

3、决断运筹能力, 是指火场指挥员运动先进的决策理论和运筹理论对灭火作战活动的各种因素加以综合权衡, 不失时机地确定整体优化的最佳方案的能力。现代灭火作战协同程度越来越高, 各参战单位之间, 消防车辆、装备器材之间的协同更加复杂。这就要求基层指挥员必须学会用先进的决策理论和运筹理论, 站在火场全局的高度, 对所有涉及作战的有形无形的条件和因素加以综合权衡。

二、基层指挥员要懂教育、会训练

基层干部, 是部队教育训练的领导者, 组织者和教育者, 只有做到素质好, 要求严, 方法得当, 才能训练出作风扎实、意志坚强、技术过硬, 能攻善守, 适应现代灭火作战需要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战斗集体。对基层干部提高教育训练能力的基本要求如下:

1、善于统筹规划, 就是能够根据教育训练大纲和上级的训练指示、计划, 科学地制定本单位的教育训练计划。从实际出发, 从灭火作战需要出发, 尊重训练规律, 在具体组织训练时, 合理地规定训练任务, 使各科目合理穿插搭配, 动静搭配, 充分利用各种训练器材, 场地、最大限度地调动官兵的积极性, 以取得最佳的教育训练效果。

2、教学能力强, 教学能力是搞好教育训练的中心环节, 是衡量基层干部教育训练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教学能力强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目的明确, 能独立编写想定作业, 讲义, 教案及各种教学材料, 绘制各种教学图表, 能有效地组织指导骨干备课, 试教、示范、;会合理地设置各种训练场地, 演习场地;会制作和改革必要的训器材。二是能亲自任教, 做到会讲、会做、会教、会做思想工作。

3、善于组织, 训练组织做得好, 就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提高学习兴趣,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组织合理、科学, 一是要善于培养和使用典型;二是要根据不同的训练科目, 适应教学特点和规律;三是在训练中, 坚决贯彻“两”严的方针, 言传身教, 一丝不苟;四是会组织考核, 主要是能正确执行考核标准和制度, 会制定必要的科目验收标准及实施方案。

三、基层指挥员管理素质修养的基本途径

1、勤奋学习, 必须有获取知识的紧迫感。提高干部自身的素质, 关键是勤奋学习。知识就是力量, 没有丰富的知识, 就不可能抓好部队建设。

2、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实际效果。学习的目的是提高自身分析和解决基层管理教育问题的能力。因此, 学习知识必须立足与解决问题, 突出重点, 联系实际, 注重实效。

3、必须有刻苦的精神和虚心的态度。学习是一件极为艰苦的事情。特别是基层干部, 处在部队建设的第一线, 工作千头万绪, 要学到一些知识, 必须有刻苦的精神、顽强的毅力和虚心的态度, 广采博取, 丰富自己。

四、勇于实践

实践就是一切知识和才能的源泉。带兵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带兵的实践。必须勇于投身到行政管理的实践当中去, 通过是将的锻炼, 增长才干, 提高素质。

1、克服为难胆怯的心理, 刚从院校毕业的学员, 由于缺少实践经验, 到基层后, 面临着全新的环境, 往往感到心中无数。但是因此而不敢大胆实践, 就会出现由不敢到不会, 又由不会到不敢的恶性循环, 实际上, 越是不敢大胆工作, 问题就越多, 困难就越大。

2、经受得住挫折的考验, 基层行政管理工作的实践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必然会遇到各种一项不到的情况, 实践中难免遇到挫折, 挫折是坏事, 也是好事。从某种意义上说, 挫折是“老师”他能教我们学会从顺境中学不到的东西, 他能磨砺我们的意志。

3、善于实践, 只有善于实践, 才能减少盲目性, 增强自信心, 提高实践的勇气。为此, 一要善于以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实践是丰富多彩的, 它总是不断地向人们提出新的问题, 而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 就必须要以正确的理论作指导。二要勤于观察和思考。实践不仅提出问题, 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只有在实践中勤于观察和思考, 才能及时发现问题, 做出正确的判断。

五、善于总结

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但是实践到形成正确认识, 还需要一个中介环节, 这就是总结。没有实践产生不出正确的认识, 还需要饿中介环节, 这就是总结。没有实践产生不出正确的认识, 只有实践而不总结, 认识也只能停留自感性阶段仍然摆脱不了盲目性, 因此要提高管理素质, 不但要勇于实践, 而且要善于总结。

1、对自己所做的工作要经常惠顾和思考

对自己的工作, 要经常反思, 通过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分析和思考, 使零碎的, 肤浅的, 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以提高自觉性, 减少盲目性。

2、既要重视成功的经验又要重视失败的教训

人们在实践中, 既有成功的经验, 也有失败的教训, 特别是刚刚任职的学员干部, 由于缺乏实践经验, 工作中更是不乏失败的较细腻。实际上, 总结成功和失败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 对于掌握规律很重要, 因为, 只有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比较, 人们的认识才能深化, 一个正确的认识, 总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出来的。

3、有严于解剖自己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必须客观地看待自己, 这就需要有严于剖析自己的精神, 有自知之名, 有自责之勇, 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既要卡到成绩, 又要看到缺点。只有这样, 才能发扬成绩, 克服缺点, 不断获得新的进步。

摘要:指挥员, 是基层行政管理工作的领导者, 组织者和实施者。我认为在基层中队, 指挥员就是平时抓队伍管理, 完成中队日常各项管理工作;战时, 带领中队完成抢险救援任务。其管理素质如何, 直接关系到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我们现在的队伍当中许多干部不是指挥员, 我们的培养目的不明确, 没有明确如何培养。下面笔者结合近些年来在基层的工作经验, 总结以下几点。

科技管理能力 篇9

一、对于绩效考核理解的偏差是导致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

1. 目的比较单一, 仅作为月度定薪的主要依据。

绩效考核是由一组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较完整地表达评价要求的考核指标组成的评价, 绩效考核的建立, 有利于评价员工工作状况, 是进行员工考核工作的基础, 也是保证考核结果准确、合理的重要因素。其各项指标的合理设置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员工对工作的认知和履职情况。考核内容应该按照不同时段的中心和重点工作要求设置的主要业绩 (定性和定量指标) 、计划执行情况、能力和态度情况、部门满意情况等方面。它是自成系统、相对稳定、可操作性强的庞大系统, 是需要领导有力、组织保证、独立操作的一项巨大工程。通过几年的努力, 很多县级局都成立了绩效考核机构, 设置了考核的内容, 管理者也普遍认为绩效考核成为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却没有理解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全面提升员工的个人绩效实现企业绩效的最大化, 而只是把绩效考核作为月度定薪的主要依据, 完全是为了定薪而进行绩效考核, 考核工作仅仅成为薪酬管理的一部分。考核的原则得不到坚持, 考核内容设置、项目设定、权重比例分配随意性过大, 朝令夕改, 缺乏严肃性, 更没有实现政策的延续性, 从而导致考核工作没有发挥其监督员工树立正确工作态度、认真履职、持续改进工作等很多积极的作用, 致使绩效考核误入歧途、本末倒置。

2. 方式过于简单, 影响了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很多管理者认为员工具有很大的惰性, 必须在高压的监督下才能够按时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 这其实是对绩效考核的一种误解。更有甚者有些管理者只注重工作结果, 忽视对工作过程的全程监管, 导致无法静下心来准确分析员工履职不到位、业绩低下的真正原因, 更不能实现员工工作绩效的持续改进。有些单位只是简单设置一些表格, 内容设置无关主要工作, 全是大框大条, 操作性极差或者不具有操作性, 考核人员坐在办公室就进行打分, 纯粹搞形式主义, 月度和年度考核你好我好大家好, 搞平衡实现轮流坐庄;有些单位考核方式过于简单, 只是通过市场的简单走访、查看员工工作的记录就能给出考核结果, 这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管理者的个人情感和爱憎, 不能准确、细致的评价被考核者的工作全貌, 受到被考核者的反对, 影响了考核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还可能影响到下一步工作的安排和部署。

3. 结果不做反馈, 存在问题常年累积难以得到改观。

很多管理者对于考

核结果都有自己一套处理办法, 表现为不愿公布考核结果, 这主要出于维护单位“和谐”风气, 害怕出现不合作或者敌对关系, 致使下属不知道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如何改进;或者管理者就没有形成反馈和沟通的顺畅渠道, 一定程度上缺乏民主意识, 缺乏沟通的能力, 缺乏面对存在问题的勇气。结果不反馈或者沟通不畅出现后, 个别员工对考核的公平公正原则不认同, 就会认为是自己运气不好或者没有搞好人际关系, 认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那是管理者在给自己找茬, 置若罔闻、不理不睬, 存在的问题也很难在后面的工作中得到纠正和改进, 就会出现有些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

4. 忽视绩效改进, 员工履职能力和企业的效能大打折扣。

如果管理者不能正确理解绩效考核是促进工作的有效手段, 而是把绩效考核作为监督和惩罚员工的一个目的, 就会使员工过分关注绩效考核的评价过程, 而不关心考核后对存在问题的整改, 对自身绩效的改进, 考核就成为一种以惩戒为目的工具, 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到员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就会成为阻止员工和企业发展的阻力。对于员工绩效的高和低, 主管只满足于作出评价, 并且尽可能让员工接受这个考核结果。实际上, 绩效考核的主要着眼点是通过考核让员工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进而帮助员工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 提升个人业绩和组织绩效, 而且, 这个改进过程应该随时进行, 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及时做出纠正, 从而保证最后考核的时候不出现大的失误和问题, 正如日本丰田公司的精益制造原则秉承的理念, “次品是在生产的时候就出现了, 而不是等到次品制造出来了再通知员工业绩低下”。

因此, 对于员工的绩效考核应该把关注考核结果的重心移到关注绩效改进上, 随时观察和提醒员工绩效出现了什么问题, 如何纠正。不难看出, 此时, 主管的辅导、帮助责任高于评价, 主管应该是教练而不是法官形象, 无形中员工绩效的高低以及是否有改进的空间和余地, 紧密地和主管的考核权利挂钩, 主管只有先行使好了帮助和教导的职责, 才能够对员工做出让员工心服口服的评价结果。只有主管切实的关注绩效的改进, 才能让考核这根指挥棒挥舞得虎虎生风, 才能保证企业绩效的提升。

二、如何提高绩效考核效果应该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 树立正确的绩效考核目的, 关注员工和企业的发展。

绩效考核应该是为了加强企业管理、强化职能发挥、提高政策执行力, 确保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和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进而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程序化,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优化资源配置, 追求效能的最大化为主要目的的, 是促进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 它应该为知人、选人、聘人、用人、评人、育人、留人、激励人提供依据;完善组织工作, 为职位变迁提供依据;为分配体系的落实提供依据;为进行人力资源规划、财务预算和经营提供信息;为组织变革和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监督检查组织变革和发展的进程与成效, 而不是以惩戒员工为目的的, 只要这个出发点正确了, 绩效考核就不会出现偏差和失误。

要充分发挥考核的促进作用, 管理者应该把握公开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及时反馈原则, 做到民主和集中相结合, 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合理设置考核科目、考核内容, 注重按照工作重心转移设置合理的权重比例;注重内容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以可量化的、可实际观察并测量的指标为主;注重定性和定量的有机结合, 注重考核过程的有效印证, 实现每一项考核的结果都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从而以避免凭主观印象考核和由晕轮效应、成见效应等所产生的问题。

要注重共性和个性存在的差异, 有针对性地关注每一个员工个人潜能的发挥和个人素质的提高, 适当时候可以对员工职业做出长远发展的规划, 使员工的个人发展融入企业发展的洪流, 并给他们创造顺畅的晋升通道, 促使员工创新性开展本职工作, 有效发挥员工的才能和潜能。要实现整体安排和局部部署的统一, 充分关注企业的发展, 明确企业的发展需要, 明确界定企业发展战略和要求员工遵守的规章制度, 为考核工作提供依据。要时刻关注企业发展战略的进程, 权衡考核导向与企业发展战略是否一致, 在促进企业发展战略逐步实现的过程中研究企业发展战略是否适合当前环境和形势, 探究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 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的完善、优化和升级。

2. 选择合理的考核方法, 实现较高信度和效度的相统一。

管理者能不能选择一套适合自己企业发展实际的考核方法, 关乎绩效考核的导向, 关乎绩效考核的准确性, 因此管理者切忌盲目跟风或者生搬硬套, 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考核办法。鲁杰先生在《我国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认为就是要实现考核方法较高信度和效度的相统一, 即评价结果必须相当可靠, 考核方法与考核目标之间要有较高的关联度。并通过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衡量和鉴别: (1) 能体现组织目标和考核的目的; (2) 能对员工的工作起到正面引导和激励作用; (3) 能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的工作; (4) 考核方法相对来说比较节约成本; (5) 考核方法实用性强, 易于操作。

3. 转变管理角色, 强化交流沟通, 全面提升企业绩效管理能力。

要建立良好顺畅的沟通反馈平台, 企业的管理者就要转变自己的管理角色, 身份也应该由原来的监工型、裁判型转变为教练型、伙伴型, 建立平等对话的基础, 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员工的对话和交流, 增进信任。不但要在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初期, 通过对话让全员都参与, 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在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并约定相互遵守, 增进绩效考核的透明度;在运行过程中, 要听取他们对运行中不合理或者缺失部分的意见和建议, 确保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在绩效结果反馈时, 要肯定被考核者的成绩, 指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要注意双向沟通、多问少讲, 做到问题诊断与辅导并重, 还可以将企业的期望、目标和价值观传递给员工, 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实现企业绩效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4. 注重考核的持续改进作用, 实现员工潜能发挥、企业持续发展。

绩效考核通过树立正确的目的, 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 建立畅通的沟通和反馈平台, 只是完成绩效考核体系的一部分, 最后我们要达到的就是实现考核结果、存在问题等等的进一步改进, 纠正我们工作中存在的偏差和失误, 要注重过程的监督, 实现日常化地监督和改进, 围绕企业发展的远景进行及时地修正, 确保员工的潜能充分发挥在履职上。要注重改进过程中个体存在的差异, 将员工的潜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全面渗透, 用无形资产的非量化因素冲淡考核的量化因素, 进而建立统一的价值观, 用文化的力量管理企业。要根据企业文化精神, 设置绩效考核外激励项目, 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是员工在集体认同的前提下, 约束自己的行为, 确保企业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科技管理能力 篇10

关键词:管理工程,人才培养,教育

管理工程专业学员将来的任职岗位涉及装备的筹措管理、储备管理和供应管理等工作, 既要管理装备, 同时要管理人员, 必须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 才能胜任任职岗位需求。随着世界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 信息技术的进步, 装备管理工作面临新的环境、新的任务、新的挑战, 对装备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 需要明确管理工程专业学员管理能力的需求, 研究培养的对策。

(一) 学员管理能力的需求

“懂技术、会管理、能指挥”是我军现代化建设对新型军事人才的要求。当前部队对于装备管理人才的管理能力的要求十分迫切和突出。调查显示, 部队对于军校培养出来的学员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均较满意, 但普遍认为学员心理承受能力、意志力、领导管理的魄力和军事基础素质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特别是在组织协调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还不能满足部队任职的要求。事实上, 对于一名军官来说, 无论是指挥军官, 还是技术军官, 管理都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由部队工作岗位特性决定的。

装备管理岗位对管理能力的需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能力

无论是战时保障, 还是平时训练保障, 要求装备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计划的拟定和组织实施。要能根据任务要求确定装备筹措、储备、供应各个环节的具体需求, 协调好人员、装备等各方面的条件, 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 对装备保障进行高效的指挥、管理和控制。唯有如此, 才能提高部队战斗力, 才能在实战中使各种战斗和保障力量组合的部队协调行动, 充分发挥联合作战的整体威力。表现在能力要求上就是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指导实践能力和预测能力, 能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正确指导实践, 能够通过观察而无需论证就可迅速、深入、透彻认识事物本质, 预知事物的发展趋势, 能有效地开发运用知识和信息这两个高技术战争的主要资源, 使之转化为战斗力。

2. 具有较强的协调合作能力

在新军事变革时代, 军队建设和武器装备发展的信息化、知识化、综合化, 使分工协作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对效能、效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也对装备管理人才的协作能力、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对装备管理来说, 涉及到诸多装备、人员和环境等要素, 这就要求新型装备管理人才必须具备协同意识, 具有较强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 具有一定的领导指挥能力

装备管理人才一个重要的任职方向就是成为未来装备管理的领导者与组织者, 负责保障任务的指挥工作。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和信息化、知识化军事时代, 对军事领导者的领导素质和领导才能有着更高的要求, 在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 世界先进水平的军事院校都把培养学员领导者的素质与能力作为重点, 美国海军军官学校明确提出“从学业、道德伦理、领导才能和体能几个方面培养学员”。西点军校招生时就明确新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才能。英、法两国海军院校在学员的培养目标上都紧紧围绕指挥领导才能进行培训。因此, 装备管理人才必须具备卓越的领导才能, 必须在其性格、能力以及职责要求上向一个领导者方向发展, 具备领导者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的人格魅力。

(二) 学员管理能力的培养对策

1. 通过课堂教学, 加强学员管理能力培养

加大教学内容改革的力度, 根据能力需求, 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 注意充实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等内容,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要突出对学员管理能力的培养。让学员根据所学管理理论和方法, 进行分组研究和讨论, 充分发挥学员的活跃思想, 让学员自由发挥, 教员最后参与并总结出该知识点的多个方面和要素。通过这种研讨教学方法, 试图培养学员探索知识、探索问题的能力, 并在探索中以较深刻的方式完成了学员知识培养。

2. 改革考核方式, 促进管理能力运用

传统专业教育中, 往往以学员的知识积累、知识储备为重点进行教学和考核, 轻视学员能力培养, 从而导致学员在学习中不求甚解多、死记硬背多、练习一般技能多, 主动思考少、积极研究少、大胆创新少。这种知识型教育模式, 已经不能适应培养创造性物流人才的要求。为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 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调动创新的积极性。在考核内容上, 应适应创新教育要求, 建立知识评价和能力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考核评价, 由只重知识掌握的考核转变到知识掌握和能力运用相统一, 且更注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考核, 结合学生平时的创意思维、创造性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3. 加强实践活动, 强化管理能力实践

实践教学是体现学员管理思维、铸造学员管理能力的关键环节, 也是学员实际岗位工作的预演, 对其必须高度重视。丰富多彩的动态实践活动是实现学员创新精神培养的最好途径。要重视部分学员个性与潜力的发展, 延长和改进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时间, 开展学生科研课题。即在整个学习阶段的中间就开始针对性地选择部分优秀学生 (或精力多余的学生) , 根据其兴趣和潜质, 并结合教员科研任务情况, 吸纳学员参与课题研究工作, 并选择部分作为其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这样, 可以迫使优秀学生在整个专业学习中主动学习新知识、了解学科前沿、自觉在后续学习中不断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各种能力, 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与科研开发能力。

4. 加强日常管理, 促进学员管理能力养成

模拟部队管理制度是军队院校学员管理能力实践最经常、最有效的制度。军队院校一般采取建立学员旅 (或学员大队) 并下设学员队的形式为对学员实施统一集中管理。在编制上, 一般将同一年级相同专业或不同专业的学员编为一个学员队。按照总部要求, 每个学员队根据人数的不同编制一个或多个模拟连或区队, 下设排和班, 实行模拟连制度。模拟连制度让学员能在“近似部队的环境中培养军人品质, 加强对连队生活的感性认识, 掌握连队工作的基本方法, 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因此, 学员队模拟部队制度是学员提升管理能力, 进行管理实践的重要途径。

(三) 结束语

管理工程学员的培养应突出学员主体地位, 立足部队需要,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加强教学改革, 努力推行能力教育、创造教育和超前教育, 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胜任岗位任职需要, 为部队提供高素质的装备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皮志高.军队院校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研究[D].中南大学, 2007.

[2]张育益, 李鹏, 王桂强.军事物流装备勤务人才综合素质研究[J].物流技术, 2007.8:240-241

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建设 篇11

一、我国危机管理面临全方位的理念转型

(一)从“救火”式应对,转型为全过程的危机管理

传统上,人们把危机管理的重点放在危机后的处理,是“救火”式的应对,是“应急式”的危机管理。从20世纪80年代之后,人们普遍认识到:危机的发生和发展有其生命的周期,危机管理也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和循环。这将传统的“救火”式应急管理,提升为全过程的危机管理。全过程的危机管理包括四个基本的阶段。一是疏缓。包括消除或者减少灾难出现的机会或者影响的一切活动。其基本出发点在于,一个社会即使不能预防灾难,也可以通过各种努力减少灾难的损失。二是准备。指做出计划,以确定在危机出现的时候如何有效的应对危机。它包括危机管理规划、危机训练、危机管理资源准备和储备等。三是回应。指危机出现以后,政府向危机的受害者通过危机援助,通过各种反危机的措施,控制和降低危机的损害;四是恢复。指通过各种措施,恢复正常的社会运作和秩序。危机管理的全过程管理,是将四个基本阶段视为相互联系和不断循环的周期,做好全程的管理。

(二)从单一危机处理,转型为全危机的标准化管理

全危机的标准化管理核心在于针对各种危机开发标准化的通用应对方案,以求利用有限的资源在最短的时限内达到最佳的效果。这包括了制定统一的战略、统一的政策、统一的危机管理计划、统一的组织安排、统一的资源支持系统等等。

(三)从部门的危机管理,转型为整合的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是政府的职责,各级政府和各危机部门在应急管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全面整合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是指在高层政治领导者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下,透过法律、制度、政策的作用,在各种资源支持系统的支持下,通过整合的组织和社会协作,通过全程的危机管理,提升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以有效的预防、回应、化解和消弭各种危机,从而保障公共利益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四)从局部的危机响应,转型为发展途径的危机管理

发展途径的危机管理所重视的是整个社会的危机管理能力的建设和发展。发展途径的危机管理的关键在于从人类和持续发展的角度理解和进行危机的管理。人类社会必须重新思考自己发展的方式、行为的方式,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重新思考个体、群体、社会、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建立一个健康的社会。我们要通过改革不断致力于实现善政和善治,不仅仅要考虑现世代的发展和公平,更要考虑后世代的发展和公平。

(五)从具体的危机应对,转型为全面风险的危机管理

当代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趋向在于从已爆发危机的应对转向全面风险的危机管理,这是一种防范于未然的管理意识。危机管理的风险管理是把风险的管理与政府政策管理、计划和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与政府日常的公共管理的方方面面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全面风险的危机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在于:政府只有在政策、规划、资源的管理方面有效地实施了全面的风险管理,才能有效地预防、疏缓和降低危机所带来的损失。全面风险的应急管理包括:建立风险管理的能动环境;确认主要的风险;分析和评价风险;确认风险管理的能力和资源;发展有效的方法以降低风险;设计和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进行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二、我国危机管理亟待系统化的能力建设

(一)政治承诺、政治领导与政治支持的能力

从全面整合的危机管理理念出发,有效地预防、准备、回应和化解危机,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使人民免于危机的侵害和恐惧,保障社会的秩序和正常运转乃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也是政府的基本政治责任之一。政治承诺、政治领导与政治支持的能力是政府危机管理的基本能力。

政治领导者和高层公共管理者应该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我国的领导者应该创造一种危机管理的文化和环境;应该积极地支持各种危机管理的计划和项目,并确立优先发展的次序。在危机爆发时,领导者应该做出快速准确的决断,透过政治动员的力量,整合和调动各种资源回应危机,从而加强与人民的沟通,获取民众的信赖,展现公信力。

(二)制定战略、政策和规划的能力

尽管人们不能消除危机,但可以尽可能防止危机的扩大和恶化。我们要把危机管理的策略有机地整合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中,要在各种政策的制定中把危机风险的认定和评估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和环节加以考虑,以防患于未然。我国应考虑制定危机管理的战略和政策,阐明国家危机管理的目标和基本的政策选择。危机管理的政策要涉及危机的评价、危机的预防、危机的准备、危机的回应、危机后的恢复和重建等各个方面。

(三)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和机构的能力

借鉴国际和其它国家危机管理的经验,考虑到具体国情,有必要进一步强化中央政府高层的危机管理的领导、指挥和协调机构。其主要职能在于:制定危机管理的战略、政策和规划;进行危机信息管理;进行危机风险的评估;在非危机时期,负责危机的预防和预警工作;在危机发生期间,负责领导与协调工作;负责危机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对政府管理者和社会公众进行危机管理的教育和培训等。要进一步明确中央各部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危机管理的职能、职责和责任。要明确不同政府机构在承担某些特定危机管理的职能和职责,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调的应急管理体制。

(四)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和规章体系的能力

我国已经制定和颁布了一些应对危机状态的法律和法规。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整。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我国宪法没有关于危机状态或者紧急状态的规定,也没有明确的授权政府紧急管理权。为了使政府危机管理法制化,要提高制定并完善危机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体系的能力。要加紧涉及危机管理的立法,制定、完善管理和应对各种各样的危机或者紧急突发事件的专门的法律、法规。

(五)全方位资源支持的能力

我国应尽快建立健全现代化的危机管理资源支持系统,包括:危机管理的信息系统和知识系统;危机管理的人力资源系统和教育与培训系统;危机管理的财政资源系统;危机管理的物质资源系统;危机管理的政策资源系统等等。该危机管理资源支持系统要能够妥善统筹上述资源的生产、分配、共享,以及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

(六)绩效管理的能力

绩效管理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危机管理的成效。正如联合国所强调的,我国政府应设立危机管理的绩效指标,突出五项特征:一是明确性(对能力进行明确的目标设定和任务设计),二是可衡量性(界定度量能力的客观标准),三是能够实现(在政府能力的范围内能够实现),四是相关性(能够满足各种相关危机和灾变管理的要求),五是时限性(把时间的限制作为重要的能力标准)。在建设应急管理绩效指标同时,要以绩效管理为推进平台,包括绩效的衡量、绩效的监控、以及持续不断的绩效改进等;确保将绩效管理作为危机管理的基础。

(七)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能力

应尽快建立健全统一、标准化的危机管理信息系统。一方面用于在恰当的时间、通过恰当的渠道、将恰当的信息传递到恰当的危机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在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尽快形成符合现状、基于经验教训、集成专家意见的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信息高效传递、决策科学有效的格局。

(八)有效的沟通能力

及时有效地信息沟通,即使不能防止危机的发生,也可以控制危机及其影响。我国应尽快建立健全危机沟通机制,规范内部的危机沟通(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制度和外部的危机沟通(政府针对媒体、社会、受害者等的沟通)制度,达到及时有效、透明通畅、有针对性、有公信力的沟通效果。

(九)教育和培训的能力

危机管理的能力,取决于多种因素。政府官员和公共管理者危机管理的意识、知识、能力,以及整个社会公民的危机意识、应对危机的知识和能力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危机管理的教育和训练能力,是政府危机管理系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应尽快基于应急管理的知识平台,形成经验共享、教训共识、知识传播、沟通学习的机制,组建学习型的危机管理部门,倡导积极学习危机知识的社会氛围。

(十)多边合作与国际合作的能力

在全球化的时代,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出现的危机,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国际化的影响。危机管理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包括联合国多个部门和其他国际组织均在积极介入国际和地区性的应急管理。在此情况下,我国政府有责任与国际组织在危机管理方面扩展合作,拓展多边合作与国际合作的能力。要积极争取国际性的组织和地区性的组织在资金、人员、技术、教育和培训以及道义上的支持,同时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全方位沟通。

(此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公共危机管理系统研究”(项目批准号:03JZD0021)研究报告之一)

科技管理能力 篇12

中国南方油城—茂名位于南中国海之滨, 地处广东省西南部, 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石油加工基地、水果生产基地和北运菜生产基地, 也是广东省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业基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建设和人类进步的各个领域, 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茂名科技能力在全省处于怎样一个地位呢?笔者对2003年至2011年茂名主要科技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 以期进一步了解茂名自身科技能力现状, 找出与其他地区差距, 为推动茂名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广东省科技统计网 (http://www.sts.gd.cn/) ——广东地方科技指标数据库系统中“地区主要指标”。笔者就通过数据整理, 使用图表等形式对茂名科技投入资源现状、茂名专利的申请和授权、技术合同交易量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茂名科技投入资源现状分析

科技投入强度是一个地区进行科技创新的物质保证, 反映一个地区科技研究与发展水平状况的重要指标。2003-2008年茂名市科技资源投入统计情况见表1。

2.1 人力资源投入情况

在人类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中, 人力资源是第一宝贵的, 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 科技人员始终是科技过程中最直接最积极的因素。广东省人力资源投入2003-2008年逐年递增, 从2003年27.76万人增到2007年53.19万人, 年均递增14.09%, 科学家和工程师从19.86万人递增到38.85万人, 年均增长14.89%。茂名市人力资源投入情况见图1, 从图1可见, 科技活动人员除2007年比2006年略有增加, 其他每年呈递减态势, 说明茂名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投入人力队伍不稳定。

2.2 科技经费投入情况

科技经费投入是加速科技进步的核心问题, 是保证科学技术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与基础, 由表1可见2003-2008年茂名的科技投入155729.9万元, 在全省排16位。茂名科技投入呈不稳定状态, 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也不稳定, 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是呈下降趋势的, 说明茂名市政府应加强科技重视力度。广东省内辖19个地级市2个副省级市 (广州、深圳) , 全省21个地区级以上单位中只有揭阳、梅州、汕尾、云浮、阳江比茂名略少, 其他地区都比茂名的科技投入要多。全省排名前六位分别是深圳6733215.8万元, 广州6338946.9万元, 珠海3064146.7, 佛山2235760.3, 韶关1231352.6, 东莞994852.6。茂名落后于排名第一的深圳43.2倍, 落后排名第6的东莞6.4倍, 这充分看出茂名科技投入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差距很大。

2.3 R&D经费支出占GDP情况

(R&D) 经费支出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R&D活动是科技活动的核心, 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竞争力并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目前世界各国都把R&D经费占GDP的比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指标[3]。2003-2008年 (2006年未查到数据) 茂名R&D经费支出193736.6万元, 在全省排第14位, 茂名落后于排列第一的深圳15215728.5万元78.5倍, 排名在茂名之后的有潮州、揭阳、河源、云浮、梅州、阳江、汕尾。与粤西地区湛江、阳江、肇庆、云浮相比较, 肇庆436720.5万元, 排全省第10位, 湛江R&D经费支出272505.2万元, 排全省13位, 茂名排在云浮、阳江前面, 在粤西地区R&D经费投入处于中游, 落后于肇庆2.25倍、湛江4.07倍。

从图2可见, 茂名R&D经费支出起伏较大, 2004比2003年上升76.2%, 2008年比2007年下降37%。茂名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在全省排名20位, 湛江16位, 阳江21位。由此说明茂名不仅在R&D经费的投入与其他地区还有不小的差距, 茂名R&D经费支出占

GDP比重排名全省这么靠后, 茂名政府对科技投入有待重视, 加大科技投资比例。

3. 茂名科技成果

科技产出效率是反映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茂名市科技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工作为主线, 科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创新载体不断发展, 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 为推动茂名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1 专利情况

茂名2003-2011年专利受理情况见图3, 由图3可见, 茂名专利受理2004年有所下降, 2005年以后呈逐年上升趋势, 年增长率23.6%。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其中发明专利的技术含量是最高的, 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核心, 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地区或一个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内在竞争力。茂名2003-2011年发明专利受理2003-2006年呈上下波动, 2007年以后呈逐年上升趋势, 年增长率32.1%, 发明专利受理占专利受理14.1%。茂名2003-2011年专利授权情况见图4。由图4可见, 2003-2005有上下起伏, 2006年以后呈逐年上升趋势, 年增长率22.9%, 发明专利授权呈上下波动, 但总趋势是上升的, 年增长率60.1%, 发明专利授权占专利授权5.8%, 发明专利授权低。但我们也看到茂名发明专利授权增长率还是可喜的, 这说明茂名市各特色产业拥有一定的专利技术和新产品创新能力, 竞争意识、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3.2 与珠三角发达地区及粤西地区比较

珠三角地区是指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区域的9个地级市组成的经济圈, 这9个地级市是指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肇庆市、江门市、中山市和东莞市。近年来, 广东省获得的专利技术80%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珠三角地区集中了全省大部分的科技创新资源, 初步建立了较完善的创新体系。已建立基因工程药物、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现代化、南海海洋生物技术等21家国家工程 (技术) 研究中心, 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再生型医用植入器械等国家工程实验室7家, 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无线通信接入技术等1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 44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新建立12家省级工程实验室, 累计建立34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1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2003-2011年珠三角发达地区、粤西地区专利受理与授权及在全省排名情况见表3, 由表3可见茂名地区与珠三角地区专利受理与授权明显落后, 且差距很大。专利申请量分别落于深圳81.3倍、广州34.9倍、佛山32倍、东莞28.7倍、珠海6倍、中山4.4倍、、江门3.02倍、惠州3倍。发明专利受理量分别落后于深圳268.6倍、广州64.7倍、佛山21.7倍、珠海9.05倍、江门8.9倍、东莞7.3倍、中山7.08倍、惠州4.05倍。专利授权量分别落于深圳88.8倍、广州43.9倍、佛山42.8倍、东莞37.8倍、江门8.9倍、中山8.3倍、珠海8.1倍、惠州3.7倍。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落后于深圳448.5倍、广州118.8倍、佛山25.6倍、江门15.8倍、东莞14.3倍、11.9倍、中山6.8倍、珠海惠州3.1倍。以上数据显示, 茂名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远远落后于珠三角地区, 企业, 科研单位对拥有专利技术重视不够, 产品创新能力急待加强。

茂名与粤西地区湛江、阳江、肇庆、云浮相比较, 专利受理与授权量也不占优势, 专利受理量在粤西地区中排名第4, 落后于湛江3.7倍、阳江2.2倍、肇庆1.29倍, 。发明专利受理量排名第3位, 落后于湛江、肇庆, 专利授权量排名第5, 发明专利授权排名第3。

3.3 技术合同交易量

2003-2011年粤西地区技术市场成交合同及交易量见表4, 由表4可见, 茂名成交合同数在粤西地区排第2, 湛江排第1, 茂名与湛江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湛江成交合同量是茂名的8.2倍。茂名成交合同金额在粤西地区排第4, 云浮排第1, 云浮虽然成交合同数不多, 但成交的合同金额可观。云浮市近年经过努力, 已初步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山区专业镇经济的新路子, 全市现共有6个省级专业镇, 专业镇数量居山区市首位。其中, 罗定市的附城镇与云安县的南盛镇的专业镇发展道路尤其具有代表性, 他们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实现了“山鸡变凤凰”的巨变, 其成功做法对其他地区发展专业镇经济具有借鉴意义。茂名也可借鉴云浮经验。

3.4 科技创新取得的成果

茂名虽然与珠三角洲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但近年来茂名市坚持依靠科技创新, 持续推进科技投入与产出, 有力地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促进了全市经济持续发展。

2007年以来, 茂名狠抓石化及后加工、水产、矿产资源加工、农林产品加工等特色领域, 组织实施了国家、省和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12项。这批科技项目, 有效延伸了茂名市特色产业链, 提高了茂名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为茂名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尤其是近年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 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 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 推动了企业核心和关键技术的突破。如广东新华粤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了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万吨/年苯乙烯抽提装置, 茂名鲁华化工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套年产1.5万吨乙烯副产物异戊二烯合成橡胶装置, 茂名重力石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制造了国内第一套、世界第三套的45万吨/年聚丙烯多区环管反应器, 这几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项目研究开发成果, 大大提高了茂名市石化行业在国内的地位。

“十一五”期间, 茂名被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19家, 高新技术产品从2005年的88个发展到103个, 年产值达60亿元, 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

产学研合作长足发展, 成为企业开发新产品的主要模式, 全市共有160多家企业与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5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 其中“985工程”重点高校近20家;合作高校、科研院所共派出80多名企业科技特派员入驻茂名市企业。茂名市企业与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共建了7家研发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工程 (技术) 中心分支机构等技术创新平台, 启动建设了6个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建立1个罗非鱼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茂名市伟业罗非鱼良种场的“新型杂交罗非鱼-吉奥罗非鱼育种技术”、茂名市茂南三高渔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全雄性罗非鱼制种及高产养殖技术”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1年, 茂名市获省科技厅批准建设“产学研结合茂名示范市”。茂名市果品、水产、蔬菜、蚕桑等8个项目成为广东省星火技术产业带项目。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连续13年共建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为茂名市向现代农业跨越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为促进重大专利技术产业化, 茂名把重大专利转化项目优先纳入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进行扶持, 设立茂名市专利奖和知识产权专项资金, 大力加强专利保护, 促进区域内的技术创新。到2011年底, 全市11个项目列入省专利实施计划, 6家企业被列入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广东新华粤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以裂解C9为原料制备石油树脂的方法”项目被评为广东省专利金奖。专利技术的实施使茂名一批企业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4. 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茂名科技虽然自身取得了不少成绩, 但我们应看到与珠江三角洲的差距, 在粤西地区争当排头兵的目标还需努力。

1) 原始性创新少, 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多, 自主创新的意识不够, 自主创新能力还要加大力度提升。很多中小企业自创新的意识不够强, 靠买别人的技术回来生产, 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 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专利不多, 虽然茂名发明专利授权增长率可喜, 但专利授权总量跟珠三角发达地区比有很大差距。茂名对引进的技术, 一定要注重加强学习和消化吸收, 努力形成独立的产品开发能力。

2) 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 拓展科技经费筹集渠道。茂名在研发经费投入不稳定, 从表1可见2003-2008科技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年均0.39, 远低于排名第一的深圳, 深圳占2.72。经费不能满足自主创新的需要。财政支出中科技投入所占比例较低, 从表1可见2003-2011年这9年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年均比重0.87, 深圳占的比重年均为6.38全省最高, 相比较茂名科研经费的投入有明显较大差距。茂名应拓展科技经费来源渠道, 除政府投入、企业自筹外, 还可以争取企业融资等。

3) 面向产业的技术创新人才总量不足, 结构有待完善。从事高端研发的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缺乏, 缺乏具有引领技术创新的人才团队, 茂名应加大力度引进高端人才, 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 进一步要加强产学研合作与交流, 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

4) 适应技术创新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科技体制还不完备, 科技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改善。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动力不足, 转化渠道不够畅通, 存在结构性和体制性障碍。依靠科技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公众意识有待提高, 产权市场和信息市场尚未完善、技术市场和人才市场不活跃。

5) 打造一批名牌产品。着重抓好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和产品, 积极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

5. 结语

茂名科技创新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但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在粤西地区也不算排头兵, 要想实现成为粤西地区科技排头兵的目标, 茂名应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优化科技力量和科技资源配置, 政府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 重点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生长点, 掌握一批能够在数年后形成的重大高新技术, 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摘要:本文对茂名2003-2011年主要科技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茂名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但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在粤西地区也不算排头兵, 茂名应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优化科技力量和科技资源的配置, 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茂名,科技指标,科技创新

参考文献

[1]广东省科技统计网 (http://www.sts.gd.cn/.

[2]《广东科技年鉴》编辑部.广东科技年鉴 (2003—2011年) [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3]邹纲明, 汤亚非.基于科技指标分析的广东科技竞争力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 .37-40.

[4]曾琼, 玄兆辉.从主要科技指标看我国地区科技发展特征[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6) .26-30.

上一篇:抚育间伐对森林的影响下一篇: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