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科技管理效能

2024-05-25

政府科技管理效能(精选11篇)

政府科技管理效能 篇1

人本管理问题是一切行政管理中根本问题。从人的重要性出发, 发挥公务员积极性, 提高公务员主观能动性, 建设有效政府, 是当代各国政府在面临市场化和民主化及其国际竞争激烈化压力下的首要解决问题, 也是公众和社会对建立富于责任和效能政府的现实诉求。

1 绩效管理的内涵特点及其意义

(1) 绩教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它通过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评估和绩效激励四个环节来指导、提高、评价和影响员工工作绩效。关于绩效管理或绩效评估的活动古已有之。在《古舜典》之中, 就有“三载考绩, 三考黜陟幽明”的记载;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治本在得人, 得人在慎举, 慎举在核真”, 核真即为考核真实情况的意思。

(2) 高绩效组织应该具有以下的特点:任务清楚;明确规定目标和强调效果;授予雇员权力;促进和鼓动人们成功;灵活并极易调节以适应新环境;在绩效方面有竞争性;改造工作程序, 适应顾客需要;保持与利益共享者的联系。建设效率政府, 应当围绕这些方面展开, 采取相应措施以使政府组织具备这些特征。

(3) 政府组织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公务员绩效的复杂性。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与区别, 政府组织具有多重目标, 这就决定了政府组织的绩效也是多样化和复杂化的。与私人组织不同, 政府绩效由三个方面构成:经济绩效、社会绩效与政治绩效。公务员作为政府内部的工作人员, 执行政府决策, 实现政府目标。政府绩效的复杂性也就决定了公务员绩效的复杂性, 公务员绩效既包括技术层面的技术绩效, 也不能忽视政治上的正确性, 必须注重政治绩效, 又要保证良好的社会形象, 不能无视社会绩效的存在。

(4) 公务员绩效管理是一个与整个政府职能、目标和战略相联系的科学管理系统, 而不是孤立的管理手段, 要解决的问题是:与政府职能联系, 确定政府要达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 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 将政府的职能、目标及战略分解到各政府部门和公务员个体, 公务员以此确定其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 并以此来协助公务员改善绩效水平, 落实政府职能和发展战略。

2 绩效管理和政府效能

政府机构是整个社会管理的中枢系统、协调系统和控制系统, 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均与政府机构运转效率紧密相关, 因此, 建立一套理性、精干、高教的政府行政机构被视为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而绩效管理对提高政府绩效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1) 绩效管理为套共管理新模式提供了支撑。任何新模式的推行都必须有相应的载体作支撑, 而组织绩效评估则是行政管理创新的着力点和推进器。传统行政模式以政府垄断为基础, 权力高度集中、严格的规章制度、过程取向的控制、官吏的非人格化等, 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政府效率。公共管理新思维则主张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 强调权力非集中化、“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 破除传统行政模式权力过分集中、权力链条过长以及压抑人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的痼疾, 以结果和顾客为本等, 以此提高行政效率。而是否敢于放权取决于许多要素, 其中之一是绩效可以得到测定和展现的程度。如果放权意味着对上级的绩效失去监测和控制, 再开明的领导也不敢掉以轻心。作为组织绩效的系统测定和展示, 绩效评估与管理为上级提供了充分的信息和控制绩效的手段, 从而为分权化改革提供了保障和基础。

(2) 干部生活在社会之中, 群众能够给出正确的评价。由我们国家的性质和人民的主体地位所决定, 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的负责公仆。人民群众是国家权力的绝对主体, 他们既有选拔领导干部的主体权力, 也有监督领导干部的充分权利。在我们国家, 各级领导干部工作和生活在群众之中, 是组织和带领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骨干力量。干部的领导才干、业务水平、努力程度和工作绩效如何, 广大群众看得一清二楚, 也最有发言权。这样的政治逻辑和治理结构, 决定了依靠人民群众的参与和监督, 完全有条件及时真切地收集到责任者的履职信息。

(3) 建设有效政府的现实诉求。国与国之间的最大政治分野, 不在于政府的组织形式, 而在于政府的有效程度, 现代政府的能力建设是现代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如果没有有效的政府, 没有一个具有强大效能的政府, 那么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有效政府是民主在中国现阶段发展的具体目标。

(4) 跟踪考核, 发现和解决问题。组织人事部门是党委、政府管理干部的职能部门, 也是绩效管理与考核的责任部门。这两个部门参与班子和干部的工作过程, 对他们的工作和表现跟踪考核, 既是效能督察的有效措施, 也是绩效考核的重要方式。因此, 组织人事部门应该根据分工和职责, 选派优势力量介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履职过程, 跟踪考核他们在绩效形成中的表现与作用, 并作为绩效考核的基本依据。

3 建设效率政府的对策与措施

要建立效率政府, 除了要建立公共管理的绩效管理制度外, 还必须采取具体对策与措施为绩效管理提供保障。

(1) 精简机构, 整台流程。

(2) 更新观念, 引入竞争机制, 评估主体多元。

(3) 科学决策, 公开监督。

(4) 电子政务。网上政府, 提高服务效率。

(5) 加强理论学习, 更新传统人事管理观。

(6) 明确工作分析和岗位说明书, 建立标准化的考核指标体系。

(7) 强化缋效沟通意识, 加强绩效管理过程中的民主性, 增强绩效管理的公众参与性。

对公务员的工作及政府治理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和评估是一项难度极大的工作, 也是推动政府效能建设的关键。能否做好公务员的绩效管理工作和政府绩效评估工作是关系我国政府行政效能能否进一步提高的关键, 是服务型政府建设和提高公众满意度的有效手段。故而路虽漫漫, 然必将求索, 在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 任何怯弱都无济于事。

参考文献

[1]林光明, 曹梅蓉, 饶跷谦.提高缋效管理的绩效[J].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2009.

[2]蒋满元.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障碍及其制度创新分析[J].理论前沿, 2009 (6) .

[3]黄步安.产权经济学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杜, 2009.

[4]吴春华.西方政治思想史:第4卷[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8.

政府科技管理效能 篇2

今年以来,镇机关以“扎扎实实抓整改、办实事、解难题、促发 展”为原则,在广泛征求意见,深入查办问题的基础上,切实解决思 想、工作和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促使机关作风建设活动真正成为 群众满意工程。

一、指导思想 我镇今年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优化 发展环境为主线,以转变工作作风,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 机关为目标,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以岗位责任制明确工作 职责,以服务承诺明确服务要求,以公示制推动政务公开,以公开评 议制强化民主监督,以对过错责任追究制来严肃工作纪律,推动机关 各部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二、目标要求

1、强化领导责任。各单位“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坚持一 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重点抓好本级,指导好下级,带动全 面。

2、注重典型推动。坚持抓点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做好 培育典型工作。各单位领导干部要带头建立联系点,并努力把联系点 办成示范点。

3、加强督促检查。充分发挥行业、部门内部监督管理作用,按 照谁管理谁负责的要求,强化部门内部和垂直管理系统的自我约束。

4、搞好制度建设。把解决问题与建章立制结合起来,努力实现 用制度管人管事。

5、推动工作落实。要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组织广大机关干部 深

入学习有关规定和县、镇领导讲话精神,树立抓效能建设促工作落 实的思想理念。

三、存在问题 通过机关效能建设调查问卷极其明察暗访活动,我镇效能建设主 要存在以下问题:

1、队伍建设方面:机关工作人员数量较多,有少数人员在业务 素质方面较差,影响全镇整体业务水平。

2、机关作风方面:有少数镇镇干部存在工作作风问题,为人民 服务的意识较差,没有起到干部的带头模范作用。

3、工作效率方面:由于手续不全、不明程序等种种因素的影响,我单位存在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影响了少数群众的利益。

四、整改措施 为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和工 作效率,进一步落实好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 追究制等制度,特制定如下整改措施:

1、强化学习,提高素质。全体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时事政治和 相关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坚持每月一次政治学习和业 务学习,每月汇报一次学习体会情况。

2、落实规章,监督实施。切实优化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的监管,对违反效能 惩戒有关制度的干部职工做到决不手软,发现一个处置一个。实行严 格的上下班制度,平时进行不定期抽查,并对在岗人员考勤及请假情 况进行公示。

3、服务至上,快速办结。对群众需办理的事项,手续齐全的给 予

当天办结。因接待不热情,遇事推诿、办事不认真,导致矛盾激化,出现上访和发生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政治责任和经济 责任。

4、转变作风,提高效能。全体工作人员要时刻关注工作中的焦 点难点,明确目标和承诺制,向群众作出为民办实事的公开承诺,使干部职工认真做到“身”入基层,“心”系一线,推进全镇工作的健康 发展。

五、责任追究

1、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副组长的整改领导小 组,加强整改工作的领导。

朝阳市地方政府效能建设研究 篇3

关键词:朝阳政府; 效能建设; 研究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69-002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不仅要追求公共管理的高效率,更要重视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因此加强政府效能建设,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政府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的关键。

一、政府效能的内涵

效能是管理机构及其人员完成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总产出)同其所耗的人力、财力、物力及花费的时间(总投入)之间的比率。政府效能是政府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的统一,是政府机关运用其能力、能量,履行其职责,最终实现行政目标所达成的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综合表现。此定义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政府效能体现为政府机关实现行政目标,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能力,主要包括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能力、整合行政资源的能力、维护社会秩序及社会公正的能力、自我更新与自我发展的能力等。其二,政府效能还体现为政府机关运用其能力、能量,履行其职责,以最终实现行政目标所达成的效率、效果和效益。它主要表现为政府管理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投入产出比率等。

政府效能主要由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一是政府功能的发挥与既定的职能目标的统一;二是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主体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实现管理目标所用的时间和效果的最佳比率;三是行政目标和行政决策是否体现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四是行政管理各个要素、环节和层次在行政活动中的合理配置与衔接。

政府效能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一是权力因素,行政权力对政府效能的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行政权力作为一种赋予行政管理主体的政治权力,其状况、行使方式和行使程度直接影响政府效能。其次,任何行政权力的行使都有赖于行政组织这个载体;二是制度因素,制度因素对政府效能的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通过制度化的规范功能,界定政府部门彼此的职责,使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明确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等之间的职责,从而可以避免因权力混杂而造成的管理权限之间的冲突和管理领域的真空,提高政府效能。其次,通过制度的激励功能将公务员的工作与报酬、晋升等相联系,实施有效的公务员考评制度与激励制度,最大限度的开发公务员的潜能和创造性,提高政府效能。第三,通过制度的约束功能,以法律、群众、舆论以及政府自身为主体,加强监督和约束,使政府决策科学、程序完善、执行有度,从而提高政府效能;三是人员因素,人的因素是影响政府效能的核心因素、决定性因素。政府发挥效能需要的物力、财力要靠人去使用、开发和创造。影响政府效能的人员因素主要包括两类:其一,为领导者的素质;其二,为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朝阳市政府行政效能建设的理论研究

2002年以来,朝阳市大力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初步建立起城乡统筹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公共服务体系,有力促进了全市行政效能提高和服务环境的改善。

为进一步加强政府效能建设,推进依法行政,提升行政效能,促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2008年中共朝阳市委朝阳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提升机关行政效能的实施意见》(朝委发〔2008〕26号)。在意见中,主要强调了以下四个方面:1、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减少行政审批、规范中介服务,推进并联审批、清理行政收费。2、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加快职能转变、优化组织结构、精简议事机构、培育社会组织。3、优化行政运行机制:严格行政决策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化政务信息公开、强化行政效能监察。4、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加强政务中心建设、全面推进“四项制度”(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和社会评议制)、提高政务效率、强化督促检查。为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市效能办、市委目督办、市政府目督办印发了《关于开展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提升机关行政效能专项督查的通知》(朝效能办〔2008〕3号);朝阳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办公室印发了《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提升机关行政效能专项目标分解方案》(朝规服办〔2008〕36号);2009年1月13日市政府第2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朝阳市行政效能社会评价暂行办法》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9年7月9日市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朝阳市行政效能监察办法》,从2009年9月1日起施行。

2010年1月1日开始实施《朝阳市行政审批效能评估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通过系统业务数据统计评分制与日常监察结果扣分制相结合,监察机关每月对行政机关进行量化测评,评估报告每月向公众公布,突出问题将形成专项报告,年度结果纳入全市行政效能考核。在效能评估指标中,办事效率的指标权重系数设定比较高,占55%。另外,办理异常占10%、公众评价占20%、日常监察占15%。办事效率这项内容主要由事项入驻率、承诺提速率、现场办结率、网上审批率、事项即办率、办理提速率、超时办件等7项具体指标构成。办理异常的现象包括公开异常、咨询异常、不受理异常、暂停异常、终止异常、不许可异常等。公众评价分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态度不好、时间太长、业务不熟、其他等6个方面。另外,通过监察人员的日常检查和受理投诉举报,从政务公开、流程规范、期限合法、收费合法、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廉洁行政、服务态度8个方面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审批效能进行日常监察。

三、朝阳市政府行政效能建设的实践研究

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各单位逐步清理行政权力,编制权力清单,公开行政权力,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自觉接受监督;统筹网络平台建设,做到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网络平台与行政审批服务系统、电子监察系统、部门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至2009年11月朝阳市将49个市级部门和单位涉及的行政权力一共7437项在网上明确公布出来。其中包括行政许可126项、行政处罚6304项、行政征收45项、行政强制314项、其他行政权力648项。这份权力清单将各部门有什么权力,如何行使,都标明得具体详细。权力清单公布后,每项权力都有了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作为行政执法部门,不仅在行使权力和义务的过程中有了参照,公民在办事时也可以在网上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事情归属于哪个部门管理。

扩展并联审批系统功能,探索实现网上预审。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全市各政务中心积极构建网上预审系统。对已经建成的门户网站系统扩充功能模块,为公众提供网上注册和网上预审渠道。对以并联审批系统窗口接办客户端为基础的程序扩充功能模块,为窗口服务人员提供网上预审业务流程。对以并联审批系统管理客户端为基础的程序扩充功能模块,为系统管理员提供开通服务事项网上预审功能的管理途径。同时,在已建成的并联审批系统的基础上,建设并联审批短信查询平台,公众通过手机短信方式就可查询并联审批办件状态,短信平台自动发送查询人所需要的办理结果,为公众办事提供更便捷、更友善的服务方式。

规范行政处罚行为,探索电子化行政处罚。双塔区按照全市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和政务公开建设工作的要求,结合区城管局日常管理现状及执法流程的实际情况,试行全区城管执法电子化管理。城管执法电子化管理是以电子化网络平台为支持,通过数据库管理为手段,具有执法卷宗电子化管理、执法过程内部电子监督、执法结果电子化查询、执法环节远程监察控制等功能。借助电子化手段对执法过程进行内部监督,对执法结果进行公开,达到提高城管执法管理水平,提升整体形象,加强对行政处罚行为的制约和监督作用。

深入开展政务服务下沉工作。龙城区政务服务中心选取了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50项服务类事项作为规范事项入驻街道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窗口,同时,还对其中部分非即办件的办理流程和时限进行了优化再造,大幅度缩短了其承诺时限,为办事群众带来了便利。为保证事项合理下沉,基层负担不增加,龙城区政务服务中心专门出台了《龙城区区级部门业务事项下沉工作办法(试行)》,该办法着力规范政府内部的工作流程,主要针对各区级部门将业务事项下沉到街道办事处和街办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的情况,分别从下沉事项范围、标准、工作程序等方面对下沉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规范。

政府科技管理效能 篇4

关键词:政府服务,效能管理,政府改革

0 引言

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是当前政府机关转变职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要求。长期以来, 政府在效能管理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 思想观念偏差, 认识不到位; (2) 主体不明, 职能不到位; (3) 财政紧张, 经费不到位; (4) 利益驱动, 授权不到位; (5) 缺乏协调, 技术兼容性差。

为了改进国内政府服务效能, 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本文以广西政府机构为研究对象, 结合国外先进政府绩效管理研究方法, 运用矩阵分析模型, 分别从改进政府行为、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和培养管理人才三个维度来提升广西政府服务效能, 为我国政府改进服务管理质量建言献策。

1 国外政府服务效能的发展简述

效能是我国特有的概念, 在国外与之相对应的是政府绩效管理。政府绩效管理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 绩效一词最早被泰勒的应用在他的著名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而绩效管理首先是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运用, 当时主要采用的是技术效率的研究方法, 例如20世纪初美国学者哈林顿·埃默森提出12条效率原则。随着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行为科学的发展, 绩效管理的研究转变了其的视角, 逐渐开始关注人的因素, 但是在这一阶段绩效管理仍然没有脱离传统行政模式依旧受其的束缚, 在政府绩效的改进和绩效评价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困境。在20世纪80年代, 随着英国一场以追求经济、效率、效能为目标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以及美国政府再造运动的兴起与迅速蔓延, 新公共管理理论成为指引西方行政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将经济学和私营部门的管理作为新公共理论的理论基础, 它将传统的官僚制模式摒弃, 将市场的竞争机制引入政府管理中, 借鉴私营部门的管理技术与激励手段, 在公共服务中以顾客为导向, 在这种思潮的引领下, 这一时期关于绩效管理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 国外先进政府绩效管理研究方法综述

国外学者对政府绩效评估的方法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是“3E”评估法, 即经济 (Effectiveness) 、效率 (Efficacy) 、效益 (Efficiency) 。经济指投入成本的降低程度;效率是反映工作成果和工作过程中资源消耗的对比关系;效益是用来描述政府进行的工作及提供的服务达到政府目标和满足公众需求的程度。这个评价法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其的实施目标, 但是由于政府所追求的价值理念和“3E”强调的经济性之间存在矛盾, 这就暴露了其的不足, 因此, 后来又加入了Equity———公平发展成为“4E”。第二类是GPP模型。它是由锡拉丘兹大学麦斯威尔学院、乔治梅森大学Mercatus中心等以第三方的身份对一些特定的政府做了系统研究, 并同时进行了评价而提出的。GPP模型是以领导才能为驱动、以信息为连接的, 其中包括了财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本管理、信息技术和面向结果的绩效考评模型, 并成功实施了各项考评。第三类是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从顾客、财务、内部业务、和内部业务四个角度来管理组织的绩效, 是一种新颖的绩效管理工具, 它既注重当前发展又关注长远战略的评估方法。第四类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由素有管理学大师之称的彼得·德鲁克在他的经典著作《管理实践》中提出的,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 以人为中心, 以成果为标准, 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它可以保证考核的公平与公正, 没有目标是无法考核员工的。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要掌握SMART原则即明确性 (Specific) 、衡量性 (Measurable) 、可实现性 (Attainable) 、相关性 (Relevent) 、时限性 (Time-based) , 制定工作目标必须遵循这个原则, 缺一不可。

3 广西政府服务效能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突出问题以南宁市民到南宁市房产局房产交易中心开具“无房证明”为例。

当市民要购买首套住房, 需要开具“无房证明”以获得贷款优惠利率时, 人们会惊讶地发现, 要想拿到这张能证明“没有房子”的薄纸, 不但需开销60元, 而且还得承受漫长的4个窗口的重复排队, 同一个部门不同的窗口居然有不同的程序和要求, 业务员的低效率更是导致人们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是政府服务部门观念偏差, 服务效能低下的体现。

据了解, 2012年初, 有市民到南宁市房产交易中心开具房产证明, 被收了60元的“查档服务费”。他认为不合理, 提起行政复议。经相关部门协调, 房产局退还了对他的收费, 但此后却继续向其他市民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是中央减政放权的重点, 但中央明确下文取消档案部门“利用档案收费”一年多, 南宁市民众仍然没有享受到免费的服务。档案收费被取消后, 却穿上了“经营服务性收费”的马甲, 换了个方式收“查档服务费”。这是政府服务部门主体不明确, 职能不到位的表现。

公共信息查询证明收费, 本质上就是权力寻租, 中央已经禁止, 既然有当地物价部门批准, 就要追问批准的合理性、合法性。档案服务费利用的是独家占有的公共资源进行收费, 依附的是行政部门权力, 收费应体现公益性, 然而却出现60元一次的收费高标准, 仅仅是查一下数据库、打印、盖个章这么简单的工作, 凭什么收这么多钱?这就是利益驱动, 政府授权不到位的体现。

房产交易中心是事业单位, 但其下属的服务部却是企业性质, 然而房产信息具有个人和公共信息双重属性, 此前按照财政部的规定, 市民在住房买卖时要缴纳每次80元的登记费给政府, 怎能让百姓再重复交钱给企业?每天都有三五百人来到这里开具一纸证明, 房产交易中心每天可以收益三至五万元, 此类“糊涂收费”很容易成为部门随意支取、脱离监管的“小金库”, 用于单位职工加班补助费、福利费、电话补助费等。

“无房证明”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要享受中央颁布的银行首套房贷款最低7折利率优惠、地税局的首套普通住房个人所得税率1.5%等价值数万元的优惠政策, 都需要这张证明。在一些限购城市, “无房证明”更是必不可少。然而要出具这纸证明, 只能在房产交易中心的内部系统里办到, 其他政务服务及监察通用软件系统均无能为力, 从而规避了电子效能监察系统的监管。

3.1 观念偏差, 认识不到位

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一服务两公开”工作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 这归根结底都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想不够解放, 领导重视不够的问题。包括:部分市、县 (市、区) 仍有个别部门和领导对“一服务两公开”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推进“一服务两公开”工作力度不够;少数部门没能从大局出发, 瞻前不顾后, 不愿意进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公, 不愿意公开, 不愿意接受社会监督, 不愿意创新;个别中直部门认为本部门“一服务两公开”属于中央事权, 不配合、不支持地方工作。

3.2 主体不明, 职能不到位

一些市、县“一服务两公开”政务服务管理机构设置不规范, 认为政务服务中心既不是依法产生的行政执法机关, 也不是政府委托授权的行政管理机构, 没有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相关文件要求, 落实机构、编制、人员。一些部门对窗口建设重视不够, 把窗口当作行政审批事项的“收发室”, 不按相关要求选派高素质人员到窗口工作。

3.3 财政紧张, 经费不到位

通过评估显示, 广西的“一服务两公开”资金投入仍然不足。中央财政预算中没有相应的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专项资金安排。自治区层面在出台了《规划》后, 也没有在自治区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一些市、县 (市、区) 由于财政比较紧张, 投入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经费和运行经费不足。

3.4 利益驱动, 授权不到位

审批权力和利益相关, 审批事项和审批权力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实行阳光操作, 必然会影响到一些部门的既得利益, 必然会引起一些部门的抵触情绪。因此, 有的部门对一些重要的审批事项仍未做到应进尽进, 存在“小权进、大权不进”, 将重要的服务项目、关键的办事环节, 仍放在原单位办理, 这也是造成审批项目“体外循环”和授权不到位的根本原因。

3.5 缺乏协调, 技术兼容性差

以“二次录入”现象来说, 导致“二次录入”这一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 自治区开发的“政务服务及监察通用软件”在技术设计上不够先进, 兼容性低, 功能不够强大。比如在承办有些部门的审批业务上不如部门的系统软件方便, 操作步骤和流程相对复杂, 且数据库不能导入部门系统数据, 不能实施即时转换等, 加上绝大多数地方对业务人员缺少软件使用方面的培训, 导致政务中心中不少部门不愿意采用这一软件。另一方面存在故意规避监察的嫌疑, 不少单位借口本部门工作的特殊性, 不按照自治区政务服务“三项制度”的规定, 不通过电子监察系统在现场给办事人员出具咨询报告书、受理通知书和办结通知书, 而是采取事后补录方式。在一些办件量比较大的部门, 窗口工作人员先采用本系统软件进行办理行政审批, 然后再在“政务服务及监察通用软件”上进行补录或二次录入。许多中直、区直单位以与部门本系统内部专网不能相互导入、重复录入数据麻烦为理由, 在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时, 经常是先使用本部门本系统的业务软件, 然后再在“政务服务及监察通用软件”进行“二次录入”, 从而规避了电子效能监察系统的监管。

4 应用矩阵分析模型提高政府服务效能 (详见图1)

提升政府服务效能的矩阵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

5 提升广西政府服务效能管理的具体对策

5.1 提高思想认识, 明确推进规划各项任务的责任要求

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把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各项改革的突破口, 采取有力措施, 狠抓落实, 圆满完成规划各项工作任务。政务服务中心作为未来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雏形, 目前全国各地推进程度不一, 实际情况不一, 中央还不可能实行“一刀切”, 需要各级各部门要破除“等靠要”的思想, 明确工作任务, 坚定信心, 抓好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统一研究部署, 实行先行先试, 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主要领导要作为第一责任人, 分管领导要亲自抓督促、抓协调、抓落实。

5.2 拓宽资金渠道, 加快政务服务中心建设

各级政府要把加强政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建设工程, 把政务服务中心所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资金投入优先用于政务服务中心建设, 实施有利于“一服务两公开”建设的财政、土地等政策, 统筹推进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的硬件建设, 从根本上解决政务服务中心场地不足、配套滞后、功能不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探讨引入第三方资金渠道, 共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基础设施。

5.3 规范管理机制, 优化人员队伍的配置

进一步明确权责, 完善制度, 理顺“一服务两公开”管理体制机制, 全面规范“一服务两公开”管理模式。建议推动中央明确国家层面的政务服务工作主管机构, 并从国家层面对各级政务服务管理机构的人员、编制、职责进行推动落实, 更好推动政务服务的发展。自治区层面研究改革与制定出台规范全区政务服务中心资源、人员、编制等规范化建设政策文件, 做到定员、定编、定岗有据可依和有章可循, 用以指导和规范全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运行和管理, 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推动政务服务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相关文件要求, 解决好政务服务和政务公开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问题, 合理调整与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工作人员。

5.4 推动简政放权, 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一是按照应减必减原则, 进一步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结合贯彻落实国家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有关决策部署, 深入开展全区第六次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 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 该取消的取消, 该调整的调整。

二是按照“应进必进”原则, 积极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原则上各级政府实行一个窗口对外, 凡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密切相关的行政审批事项, 包括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公共服务事项和相关收费都要纳入当地政务服务中心办理。

三是按照该放就放的原则, 继续做好扩权强县工作。进一步理顺各级行政管理的职权分配问题, 下决心扩大下放审批权限, 进一步下放投资、生产经营活动的审批事项简化程序, 缩短时限, 提高质量, 做好服务, 优化环境。

四是按照该管就管的原则, 进一步加强政府监管。对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 要明确监管责任, 制定后续监管措施, 强化工作衔接, 避免出现监管真空, 彻底解决“明进暗不进”、“体外循环”等问题。要深化行政审批公开, 推行“阳光审批”, 充分利用好行电子监察系统, 严肃查处利用审批权违纪违法案件。

5.5 深化政务公开, 提高行政权力运行的透明度

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 把政务公开作为政府施政的基本准则, 把政务公开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和扩大民主结合起来, 将政务公开作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统筹规划, 突出重点, 形成政务公开的综合效应, 实现从部分领域、部分环节向全方位、全过程延伸, 从办事层面向决策、监督等领域延伸, 促进常态化、规范化建设。

5.6 推进市场化改革, 规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

由自治区统一规划各级政府设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实行管理体制、机制, 以及专业技术人员配置和专家团队等资源配置一体化管理, 实现自治区、市、县 (市、区) 、乡镇 (街道) 四级公共资源交易网络互联互通, 信息资源共享。各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职能要逐步拓展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实施范围, 为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国有土地使用权及矿产权出让、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药品集中招标和医疗器械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搭建规范化平台, 使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统一交易、统一管理、统一监督”。大力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改革, 将部门的招投标和交易活动从原主管部门中剥离出来, 整合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实现监、管、办“三分离”和交易场所、信息服务、交易规则、运作程序、专家评委库“五统一”。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实时监督系统, 对项目招投标与采购等容易发生问题的领域, 实行交易前、交易中、交易后的全过程监督, 有效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可持续发展。

5.7 加强信息技术支撑, 完善政务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

一是继续做好标准化应用和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技术支撑工作, 进一步推进“一服务两公开”基层信息化应用平台和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向基层延伸和部署, 构建自治区、市、县 (市、区) 、乡镇 (街道) 、村 (社区) 五级电子联网的政务体系。二是依托电子联网的政务服务体系, 加快行政审批网上办事大厅建设, 推进全区行政审批项目标准化工程建设与应用, 推动信息共享和扁平化工作, 把审批事项、审批程序、申报条件、办事方法、办结时限、服务承诺等在网上公布, 逐步试行网上预约、咨询、审核、审批, 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三是整改异构系统二次录入问题。建立全区数据交换和数据管理平台, 以中间件模式对接垂直部门管理系统与专有管理系统, 使异构的系统与电子政务系统进行数据同步, 做到数据无差异化与同步化。四是加快全区政务服务数据中心建设, 建立云计算、云存储与灾备一体化的全区“一服务两公开”云平台, 集中提供网络通信、数据存储、信息处理及系统运行服务。五是加快全区“一服务两公开”有线电视信息发布平台建设, 依托广西广电数字电视系统和广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 整合全区“一服务两公开”信息资源, 为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信息。

5.8 创新干部任用制度, 实施政务服务人才培训工程

一是创新政务服务干部选任、激励制度。推动党委和政府创新政务服务干部选用任用制度, 出台相关政务服务中心窗口人才激励政策, 使得政务服务中心真正成为吸引人才、锻炼人才和培养人才基地, 增强干部群众观念、优化工作作风的基地。二是强化政务服务人才培训工程建设。以培训基地建设推进政务服务人才培训继续教育工作, 以及业务能力提高工作。建议各级将“一服务两公开”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统筹安排, 每年举办“一服务两公开”教育培训班, 分层、分类、分批进行培训, 使“一服务两公开”成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三是建议实施政务服务人才培训工程, 与高校建立“校政企”三位一体学科与专业建设, 政务服务部门为学校提供政务服务相关课程体系建设、学校为政府提供专门化人才培训、学校为企业提供专门化的中介与测量等人才培训, 为政务服务提供智力支撑。

6 案例分析

广西壮族自治区针对政府服务效能低下的现状, 提出了“三服务”“四清理”的政治措施, 解决了一批基层、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同时深化政务公开, 推进网络问政和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集中进行排查整改, 重点排查行政审批执行情况、惠民政策执行情况、服务窗口服务情况、部门对群众的承诺执行情况, 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 同时针对群众性的行政复议案件, 广西政府严肃要求相关单位认真听取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对行政复议案件的质量的评价, 收集社会及相关部门对复议机关的办案办理意见, 并邀请行政复议案件监督员进行监督, 通过改进行政办事效率提高群众满意度。改进行政服务质量后, 自治区本级压减一般性支出1.3亿元, 调整用于改善民生, 停止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 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2013年, 广西为节庆论坛展会活动“瘦身”, 共取消121项活动, 减少了大量财政支出。

7 结论

通过矩阵分析, 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在服务效能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 矩阵分析导图从改进政府行为、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和培养管理人才三个维度, 为广西政府提升服务效能、改进服务管理质量提供了一套脉络清晰、合理可行的思路, 确保了八项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到政府效能管理领域, 使本方法发挥更大的效能。

参考文献

[1]迟福林.全面理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涵义[J].人民论坛, 2006 (05) .

[2]庞金友.国家与社会:政治文化研究的另一维度[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4 (05) .

提升行政效能建设高效政府 篇5

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县级政府工作必须把落实决策、服务群众作为重中之重,不断以落实促发展,以服务亲民心。落实、服务要强化效能意识,把握“民本、法制、有限”三个原则,确保政府勤政、廉洁、和谐、权威,以促进建成高效的政府。

一、坚持励精图治,建设勤政政府

政府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千

变万化,作为政府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保持精力旺盛,以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应对每一天的工作,做到勤政为民。勤学习。多抽时间学理论、学业务、学技能,把握时事动向,熟知政策走向,紧跟时代步伐,永葆先进思想、高尚灵魂;勤调研。经常深入基层,走村串户熟悉民情,了解群众所需、所怨、所急、所盼,了解各级政策的落实情况,便于更有针对性地决策,也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勤思考。利用空闲时间,静心想想各阶段工作的利弊,想想做人处事的得失,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做到深思远虑,惩前毖后;勤理政。学会把自己从日常应酬中解脱出来,精力用在干事情、谋发展上。对于定了的事要马上办,未办完的事继续办,当天的事当天办,多抽时间处理政务,特别是群众有意见、部门有反映、基层有困难的事,一定要迅速办理,从快解决,及时答复。只有坚持“四勤”,做到眼急、手快,行动及时,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就能时刻保证信息灵通、政治敏锐、观点独到、见解全面,工作自然得心应手。

二、坚持严格自律,建设廉洁政府

县级政府介于宏观与具体的结合部,其行政行为与群众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关乎党和国家形象,影响执政环境、执政基础。又时刻面临着各种考验,因此,要特别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严于律己。不断强化自律意识,常思贪欲之害,事事严格要求,时刻把党纪国法牢记心间,明察秋毫辩是非,明镜高悬持真理。任何时候都要清楚手中权利是谁给的,自己的过去是什么样的,自己今天又是怎么来的,始终以对群众的浓厚感情和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不给腐败留任何可乘之机;要依法行政。政府由法律产生、受法律控制、依法律办事、对法律负责。建设法制政府是政府工作加速提效的根本,是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政府官员要强化法律意识,严格按照《公务员法》和《行政许可法》要求规范行政行为,做到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不能为情所困,为名所累,为利所迫;要阳光行政。坚持最大限度的政务公开,把最容易引起腐败,最让广大群众怀疑,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用多种形式公开出来,尊重群众的知晓权,增强社会的有效监督。这样为干部办事赢得了信任,为负责领导赢得了清白。同时,要通过职位说明确定工作职责,通过制度明确工作目标,通过控制自由裁量权防止行政行为显失公正,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政府服务。还要强化纪检监察的保驾作用,畅通信访渠道接受来信来访,加大警示训诫力度,维护干事创业,及时纠错预防,严惩腐败犯罪,共同营造良好的行政环境和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强化联系协调,建设和谐政府

关系和谐融洽,便于开展工作,特别能减少协调成本,进一步提升行政效能。县级政府机关由于其地位和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更应加强协调联系,注重和谐关系。与党委和谐。要绝对服从党委领导,尊重党委意图,维护党委权威,重大事项多请示,关键问题勤汇报,以便党委科学决策、总揽全局;与人大、政协和谐。要坦诚接受人大依法监督,重视代表视察,全面报告政府工作,及时办理代表议案,以扎实的工作对人大负责。要为政协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创造条件,支持政协委员视察,认真办理政协委员提案,对于政府的重大工作及时向政协通气,以广泛征求意见,虚心接受建议;与基层、部门和谐。要支持政府各组成部门和基层政府依法独立开展工作,尊重自主创新,保证经费供给。同时要重视行政监督和行政复议,维护基层政府和部门高效运转;与司法部门和谐。要维护司法公正,支持司法独立,不干预,不制肘;与民众和谐。要有为民心、爱心情、亲民力,以人民诉求为工作导向,以公众需求决定服务内容,以公众满意衡量政策成效,尊重民意,便民服务,体现人文关怀。

四、强化检查落实,建设权威政府

政府的权威应体现在群众信任、支持、拥护上,需要多行利民之举,多办惠民之事,把党和政府的亲民、富民之策落到实处。因此,要加大督促检查。以确护政令畅通,保证部门和基层执行政策不打折扣,加快发展不遗余力。要重视行政推动。在群众素质普遍不高,干部思想不够成熟,工作环境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对于一项惠及多数人切身利益,但存在诸多困难的问题,如实施改革,发展产业等,要会在做好思想动员,确保大局稳定的前提下,利用行政推动来促进工作,要看主流、顾大局,不能缩手缩脚,畏首畏尾;要钢化行政考核。用完善细化的考核指标量化工作,操作中严肃认真,客观实际,严禁徇私舞弊,严防利益交换,力求公平、公正。同时还要看原量论变量,看条件比成绩,纵

横联系,前后比较,确保考出成绩,核准水平;要加大行政奖惩。重视对考核检查结果的分析利用,对进步明显、成绩突出的干部要及时论功行赏,敢于在工作实践中树立典型、表扬先进。对碌碌无为,不思上进,只求太平的干部要果断采取措施。特别要把工作成绩与干部升降去留紧密联系,把干部绩效提供给党委,建议不干事的人让,干不了事的人下,能干事的人上,以增

强干部的危机感。

政府科技管理效能 篇6

大家都知道所謂的民主選舉,是讓活在代議體制下的人民,能夠運用選票來決定政府的組合及政策未來走向,除此之外,選舉更重要的目的是確保政府必須遵循法律,保障個人及少數群族的自由和權利為原則,並對人民的訴求作出反應。雖然,澳門的政治體制沒有普選行政長官,但立法會的直選議席便是體現上述民主的理念。根據澳門基本法第七十一及七十六條亦有明文規定立法會除了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暫停實施和廢除法律外,還要就公共利益問題進行辯論、接受澳門居民申訴並作出處理,以及就政府的工作提出質詢。

既然立法會如此重要以及是監督政府最直接有力的渠道,作為選民有投票及享受保障的權利的同時,亦要認清其選票的背後的義務,所謂的義務,最低層次起碼是有較理性的投票理據,而不是因為受了機構的幫忙或其他恩惠而報恩地投票,又或者因為連其政綱也不知道,只是因為親友動員而投票。

可是,如今講求公平、公正、公開的立會選舉仍未到,已鬧出不少偷步宣傳的指控,揭示了不良的選舉氛圍歷久不散,依舊在賄選的陰霾底下進行著,廉潔、公平的選舉依舊離澳門還有一大段的距離。

風氣不正,選舉陷爭論泥潭

當行政長官正式批示第五屆澳門立法會選舉將於今年9月15日進行不久,已先後有網上組織、青年團體以及個別市民分別向教青局、政府總部、選委會及廉署遞交請願信,訴求包括促請特區政府與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商討制定清晰指引,監管校園內的選舉宣傳行為,嚴厲打擊賄選,以及確保受資助社團不會在選舉宣傳上偏幫個別候選人等。此外,踏入選舉年,免費飲宴連連,傳統社團被批利用服務資助,進行地方宣傳;部分有錢、有公司的,用盡各種方式去拉票,經常傳出“十元自助餐”、“百元一日遊”、“聽講座送超市禮券”、“鄉親大禮包”、“娛樂場員工飯堂忽然加餸”等,疑似賄選的狀況時有發生。

從上述事件便可窺探立會選舉是否存在賄選的灰色地帶,觀乎香港及台灣的選舉形態,因為選舉制度較完善,已甚少聽到賄選、選舉不公等議題。可見,澳門的監管選舉制度和公民教育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雖然,選管會已積極就有關情況作出回應和跟進投訴,並一再作出呼籲,但最大問題是,對於上述狀況,選舉手冊裡面不僅沒有具體細則規管,也沒有進一步查證,繼而對屬實事件作出公開嚴厲譴責被投訴行為,選舉指引亦與香港的指引內容有天壤之別,揭示其監管能力不足。近期選管會刪除某組別政綱中以促請某官員下臺的內容,引起政治訴求和政綱的爭論,卻又不作詳細解釋,廣大公眾難以判斷誰是誰非,不僅不利選舉公正進行,也令呼籲變得蒼白無力。

從制度出發,樹廉公正選舉風氣

要避免陷入因偷步宣傳而導致選舉不公的爭論以及杜絕賄選疑雲,首要工作是,政府要做好選舉的監管工作,尤其是受資助的社會服務機構及學校,明確其政治的中立性,工作人員不能利用其與服務使用者的關係來動員拉票,避免公帑成為政治勢力的競選本錢。當中具體的做法,香港有值得借鑑的地方。

香港規定選舉活動不能為參與者提供食物和娛樂,包括其他人士和團體在其活動中宣傳和推介候選人的活動,否則會視為賄選舞弊。在學校層面,如學校以公民教育為目的,要求學生參與候選人之活動,事前需要得到家長的書面同意;另學校若邀請一候選名單之候選人到學校演講,亦需要讓其他候選名單之候選人有同樣的機會到學校演講。

此外,競選宣傳活動方面,香港規定當參選組別宣佈參選後,就可開展宣傳活動,而這段時間的開銷亦計入選舉開支。而澳門的選舉宣傳只能在選舉日之前的十五日內進行,其他時間則視為違規。事實上,這種規定已令社會焦點集中在誰涉嫌偷步宣傳而不是在其政綱之上,實在有必要重新討論是否需要修改。

長遠來說,選管會的執行力和水平有待提高,而且要談廉潔、公正選舉,就必須建立有效、嚴格的選舉監管制度,否則結果也是無盡的爭辯。

以上方面有利建立正面、符合“三公”原則的選舉文化,然而,營造此文化氛圍其實是為了透過選舉,提升市民的公民意識,建立良善的公民社會。當公民社會逐步形成的時候,現時澳門出現的各種社會問題,包括市民買不起樓、“鬼巴”、“墓地門”、“公天問題”、政府工程屢成“大白象工程”、庸官懶政卻不用問責等這些貽誤社會民生的狀況才可能有解決的出路。

政府施政效能、立會監督力度

源於市民公民意識

對於上述事件,立法會殿堂每每炮聲隆隆,可是硝煙過後,部分行政部門的劣根性、亂政又再故態復萌。縱使所有問題的矛頭都指向行政當局,但作為監督的立法會便無責可負?就算受限於體制,立會仍未盡其責,各位時任議員的工作表現,相信市民心中有數。然而,選民質素如何,議員質素也必如何,選民有一定的責任,但追源索始都是政府在以選舉推動市民政治參與,一起思辯共善的工作長期缺位所致。

選舉並不單指投票的動作,背後反映整體市民的公民素質,以及對權利和責任的認識程度。選舉年淪為“飲食年”,皆因市民只知道其投票權利,但對選票背後的責任卻認識不足。若然廣大市民對投票權利和責任都有足夠的理解,以飲飲食食來拉票的方式自然會被政治理念、實際社會貢獻取代,令我們的選舉變得公平、理性,最終提升議員和議政的質素,從而稱職地履行立會賦予的權力,有效監督政府施政。與此同時,也促使市民主動關心及參與社會議題的討論,避免出現政府施政偏離保障公共利益的原則,以及政策與民意對立的狀況。

羅伯·甘迺迪曾發表過的一篇演講所言,“我們的國民生產總值已經超過八千億元。這個數值卻包括了空氣污染、香煙廣告、奔走運送公路車禍傷患的救護車。家戶防賊還有監獄關賊的特殊門銷都在這個數值裡。紅木森林遭到的大舉砍伐、城鄉胡亂擴張所造成的自然奇觀耗損也在數值裡。然而國民生產總值卻不把兒童的健康、受教育的好壞、玩耍的喜悅歡笑算進來。也不算進婚姻的品質、公共辯論的智識水平、公職人員的操守。它可以透露美國的一切,只是說不出美國人為甚麼感到自豪。”

顯然,公民意識、公民對地方的歸屬感和自豪感不是靠經濟數據來塑造,而是源自生活素質以及公民的群體意識和政治的參與。澳門GDP同樣是名列前茅,但沒常聽到有人是因有現金分享計劃感到自豪。另外,政府部分政策明顯偏離以保障公共利益為原則,觸碰到澳門居民享有宜居的環境的權利。例如,強行增加巴士服務費、南灣湖畔的夜市計劃、路氹多個山體有發展項目、在樓價不合理攀升仍然採取不幹預市場策略等。

上述例子雖說是為了經濟發展,背後卻是貧富差距拉大的一種體現。富人可佔有山體景觀,住在豪宅便可享有私人會所提供的私人游泳池、健身房,進而取代公共設施等。這令貧富二者的生活圈日益脫鉤,具有非正式的公德教育功能的機構變少,要培養出民主社會公民意識所依賴的社群感和團結心便越來越難。

更甚者,關乎環境質素的城規、土地和文遺三大法律在立會草草通過,過程中鬧出城規法變濫賠法,有利益輸送之疑雲之時,只有媒體及部分團體鬧得熱哄哄而普遍市民渾然不知。這樣社會可能是沒那麼嘈吵,然而,和諧並不是大家聲音都要一致,而是為了社會進步而來,因為事理只會越辯越明。

權力運用從來都是需要被監管,公民不參與,社會便缺少了一種監管權力的力量。如今,部分公職部門及人員的劣根性繼續有恃無恐展現,正是多數市民將公民責任完全交由議會代表及民間團體,卻無意親身透過共同思辯邁向更良善和公義的社會。這令議會監督力不從心,令社會只顧經濟發展,忽略生活素質的重要性。只看路面各種噴黑煙的車輛遊走全澳、休憩環境會所化以及開始討論澳門承載力問題便知道澳門生活環境有多糟糕。總括來說,既不利於建立和諧社會,也無法從中找到具體的實踐方向。

标准提升政府行政服务效能 篇7

今年10月14日,全世界标准化工作者共同围绕“减损耗,增收益——标准提高效率”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显而易见,效率就是以最少的损耗、最低的成本和最小的投入,生产或提供最优质的产品或服务。在当今这个竞争日益激烈且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提高效率的意义非常重大,是帮助各类机构取得成功、实现效益最大化的重要砝码。

标准是利益相关方充分协商一致的产物,是最佳实践经验的体现。将这些最佳实践经验,通过标准的形式向各方开放,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分享这些经验,同时使相关组织和人员避免重复性工作,充分利用人力和物力资源,从而显著提高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的效率,实现以更低的损耗快速地为更多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标准是提高效率、增进效益的重要手段。

2 标准化在政府效能建设中的作用

政府效能作为行政管理和现代政府能力的核心,对政府全面有效地履行职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结构以及政府职能的变迁,效能建设越来越多地受到各地方政府的重视。如何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效能建设,成为了各级政府和理论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标准化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技术支撑,能够为政府效能建设提供创新优化的解决方案,为政府实现规范化管理、全方位提升效能的整体水平提供新思路。

2.1 标准化建设是规范政府运作流程,提升行政效率的重要方式

通过梳理标准化的工作流程、确立标准化的岗位职责、制定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和评价机制,建立全方位的政府标准化管理和操作机制,能够大大提升行政效率。一方面,标准化能够对工作人员的公共服务行为进行规范,从而避免其按照主观意志,过多自由裁量地履行政府职能,还能够改变通过命令和权力强力推行行政的模式。另一方面,通过服务标准化来固化科学的运作模式,能使最佳实践在整个政府服务体系内更容易复制推广、更容易达到相对一致的水平,从而有效降低政府运作成本、提升服务效率。

2.2 标准化建设是完善评价机制,加强行政权力监督的有力保障

政府推进标准化建设,建立全程可控制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标准化程序,对每个环节与细节建立明确具体的工作质量评价标准,能够对行政管理整个流程进行有效监控。并且,通过标准化建设,能够对行政权力的链条进行合理分解,形成权力合理分配、相互连接又相互监督的管理体系,建立透明、公开、量化的公共服务规范,有助于实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的科学化、标准化的行政权力监督机制,实现社会、公民和企业对公共权力部门的有效监督。

2.3 标准化是提高政府服务质量,提升公众满意度的有效手段

近几年,我国社会公共需求呈现全面快速增

李涵,杨朔:标准提升政府行政服务效能

长态势,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社会阶层间的差距在拉大,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仍较低。标准化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可以对政府公共服务的目标、流程、提供方式等进行规范,建立一整套质量控制体系,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同时,标准作为利益相关方协调一致的结果,通过广泛吸纳公众参与标准制定过程,有利于满足不同群体享有公共服务的基本需要、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目标与公众期望保持一致,提高服务质量。

3 标准化推动政府效能建设的典型案例

3.1 探索行政服务绩效评价标准化,推动行政服务研究纵深发展

2012年5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现代服务标准化发展研究中心启动了《行政服务机构绩效评价技术与标准预研》项目,力求对标准化支撑行政服务中心绩效评价的相关技术及机制进行研究。

课题组分赴东、中、西部多家行政服务中心调研,对国内行政服务机构的运行现状和存在问题等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分析,力求从中深挖出行政服务机构绩效评价的现实需求。在此基础之上,课题组分析提炼出行政服务机构绩效评价的关键技术,提出了行政服务机构绩效评估的方法,切实开展了行政服务机构绩效评价相关标准的预研工作,为形成科学可行的标准化解决方案奠定了扎实的研究基础。

该项目将研制出行政服务机构绩效评价的标准化、规范化方法,从而实现对行政服务机构绩效水平的量化考核,为未来行政服务中心绩效评价工具开发和信息化升级提供技术支撑。该项研究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政府政务公开和透明化监督,从而巩固和提升政府的管理、服务能力,满足公众对政府行政服务水平提升的期望。

3.2 研制网上行政服务重要标准,助推“镇江模式”

李涵,杨朔:标准提升政府行政服务效能

再升级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行政服务中心面临着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平台这些新型服务窗口的建设问题。如何用标准化的手段解决现有问题?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现代服务标准化发展研究中心认真研究讨论、锁定重点,以网上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为切入点,联合镇江市行政服务中心联合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2012年5月,项目组分赴北京、上海、镇江、泉州、宁波、深圳、成都七地的行政服务中心展开实地调研,基于调研数据和反馈信息起草了《行政服务中心网上行政服务规范》国家标准草案,并经多轮研讨现已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包括国家信息中心、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编办以及10多个省市行政服务中心的专家代表对标准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该标准对网上行政服务概念的界定、网上行政服务事项种类、服务内容及质量、服务评价、服务评价指标等内容进行了全面规范,成功地搭建了标准化的网上行政服务架构。以标准为依据,镇江行政服务中心目前正在同步打造集地理导航、实景实时交互、无障碍技术等功能于一体的行政服务中心数字大厅,力争在实践中应用标准,用标准指导实践。相信在标准化的带动下,曾经一度因“镇江模式”而享誉全国的镇江市行政服务中心,必将再次成为行政服务改革中的焦点,从而进一步提升其行政服务能力、实现“镇江模式”再升级。

3.3 建设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小县城走上国际大舞台

近年来,山东新泰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把标准化引入到行政服务领域成果显著。2010年8月,新泰市被国标委列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

新泰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建立了一整套程序严密、全面覆盖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体系下设三大支柱体系,由551项标准构成。其中,服务质量标准体系打造了高效的行政服务流程,解决了服务过程中因人而异的问题;服务管理标准体系对服务过程中涉及的关键环节和因素进行管理和控制,从人、财、物等方面为服务质量标准体系的实施提供了全方位保障;服务工作标准体系明确了中心各个工作岗位的具体职责和作业要求。三大体系的建立实施,使政府行政行为有了明确的工作质量评价标准和全程可控制的行政服务程序,引领了政府管理创新。

新泰市在行政服务标准化方面的成功实践引起了广泛关注,北京、浙江、广州等多个地方的行政服务中心、纪检、监察、质监、工商、税务等部门先后来新泰考察学习。新泰市还应邀参加了第三届、第四届国际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交流会议,并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和核心对话,在国内外行政服务领域引起了强烈反响。

4 结语

关于政府效能的概念界定及阐述 篇8

关键词:效能,政府效能,政府绩效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形成并在不断深化。然而, 随着经济的发展,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主要表现在政府效能方面。因此, 政府效能的相关研究也成为了我国公共管理界的重要课题, 但首先要把握的即是“政府效能”的概念界定。因此, 本文以中国实际为背景, 借鉴、参考学术界已有的相关研究, 试就“政府效能”的进行较为科学客观的概念界定。

一、效能的界定

效能, 汉语解释为“效能和功能”, 即事物所蕴藏的有利作用, 英语译为“effectiveness”。“effectiveness”指的是达成预定目标的程度 (“The degree to which a predetermined objective or target is met”) , 即对达成预定目标的有效性。效能的概念最初产生于物理学, 表示物体运动能量释放和做功效果的一种体现和评价。以后逐步引入到管理学和包括行政活动在内的其他社会活动领域, 泛指选定正确的目标及其实现的程度。

在理解效能概念时, 要着重关注两点, 即目标和有效性。一般地说, 效能是指任何事物内部都隐藏着的一种能力, 在一定的条件下, 这种能力发挥出来, 能促进事物的发展。效能则包含着对功能的评价在其中。这里的“效”, 本来就是指功能的效用。而效用则是指对实现人们希望达到的目的所起的作用。或者说, 功能导致的结果如果与人们所要达到的目的相符, 这样的功能就是有效的, 否则是无效的。可见, 效能概念包含了事物的目标在其中。功能导致目标的实现, 是功能转化为效能的决定性因素。而功能在量上是可大可小的, 当功能转化为效能时, 功能的大小也就转化成了效能的高低, 这指的就是达成预定目标的有效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效能, 还必须讨论另外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就是“效率”, 英语译为“efficiency”。效率最初是电学和机械学中所使用的概念, 指的是产出的能量或功与投入和消耗的能量的比值或比率。后来, 效率这一概念被引入到社会活动中, 泛指社会活动所取得的结果和所消耗的劳动量的比率。人们用它来考查社会活动的有效程度。由此可见, 效率指的是为实现特定目标, 组织或活动使用的资源的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效能和效率的共同之处两者的概念都包含有目标在其中。台湾学者吴定等人认为, “效率指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较情况, 着重数量层面;效能则指目标达成的程度, 着重品质层面”。由此可见, 行政效率与政府效能是两个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二、政府效能的定义

关于政府效能和行政效能的概念, 郭泽保 (2001) 认为政府效能亦称“行政效能”,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为实现行政目标, 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发挥功能的程度及其产生效率、效益、效果的综合体现[1]。张尚仁 (2003) 行政效能则是行政组织内在能力的外部表现, 指行政组织活动对实现行政目标发挥的有效的功能[2]。尤其要注意的是, 在理解效能概念的时候要特别关注“目标”和“有效性”两点。在郭泽保和张尚仁对“政府效能”的界定时, 都提到了“实现行政目标”, 这一点是符合效能概念的, 不同的是, 在前者的定义中, 政府效能内涵比较丰富, 远远超过了有效性的内涵, 后者的定义则更符合有效性, 对行政组织概念提出了进一步明确的要求。

政府虽然是国家机构中的行政机关, 但行政并不限于政府, 政府之外的其他社会组织同样有行政, 一般意义的行政职能包括各种社会组织的行政在其中, 而非单指政府的行政。不过, 由于政府行政在社会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 其他社会组织的行政, 在总体上为政府行政所决定。

杨代贵 (2003) 认为, 行政效能具有动态性、多样性、整体性、统一性等特点。行政效能的动态性主要指行政效能的内容和标准与一定的政治制度、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相关联, 它随这些变量的变化而变化;行政效能的多样性是指行政效能目标的多样性, 行政效能因素的多样性, 行政效能层次的多样性等方面, 它是衡量行政效能综合效益的主要环节;整体性, 反映了行政效能必然是一个整体效益的体现;统一性是行政效能质和量, 功能与价值,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是行政效能最根本的特征[4]。曾狄认为政府效能是政府绩效中的一个方面, 他提出政府绩效管理是指对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政府职能时所取得的成绩和效益进行过程监控与结果评估的管理活动。它包括四个基本方面的绩效指标 (4E) :经济 (Economy) 、效率 (Efficiency) 、效能 (Effectiveness) 和公平 (Equity) 。

从公共行政的角度说, 政府效能在本质上和政府能力是一致的。政府能力主要是指现代国家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 在既定的国家宪政体制内, 通过制定和执行品质优良、积极有效的公共政策, 最大可能地动员、利用、组合、发掘、培植资源, 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广泛而良好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理性地确立社会普遍遵从的正式规则并积极引导更为广泛的非正式的社会规则, 维护社会公正和程序, 形成有效调节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制度及机制, 进而在比较的意义上促进国家快速、均衡、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其中最为核心的是政府能力的有效性, 而这种有效性就是政府效能。结合上述研究, 本文认为, 政府效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为实现预定目标, 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发挥的有效功能。

三、“政府效能”的相关概念——政府绩效

从单纯语义学的角度看, “绩效”表示“成绩、成效”。绩效 (performance) 在英文中的原意是“履行、执行”、“表现、行为”, 引申为“作为”、成就、成果、业绩”。从普遍意义上来说, 绩效是对组织的成就与效果的全面、系统的表征, 它通常与生产力 (productivity) 、质量 (quality) 、效果 (outcome) , 权责 (accountability) 等概念密切相关。

20世纪70年代, 英国在行政改革中, 运用“绩效”概念衡量政府行政活动的效果时, 提出了三项主要内容, 即经济 (economy) 、效率 (efficiency) 和效益 (Effectiveness) , 简称三“E”。在实践过程中, 人们发现以这种理解设计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忽视了政府的目标中应该包含公平和公正 (equity) 。因此, 后来政府绩效的含义从三“E”发展到了四“E”。

政府绩效首先是一个宏观层面上的概念, 是指政府作为一个整体, 在管理和服务等政府行为中所取得的业绩、成就和效果, 包括工作效率、效能。其次, 是一个多维度的复合概念, 由于政府活动的领域以及行为的目标多样, 政府绩效应该涵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卫生等政府在其各个职能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泽保.政府效能建设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 4

[2]张尚仁.行政职能、功能、效能、效率、效益辨析[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3, 15

[3]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4]杨代贵.论行政组织对行政效能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03, 1

[5]高超文, 吴丽.行政改革视角下政府效能的再认识[J].法制与社会, 2006, 9

政府科技管理效能 篇9

《方案》指出, 我国法人和其他组织长期存在“多头赋码”“多码共存”现象, 带来诸多问题。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 相当于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放一个全国统一的“身份证号”。通过在源头统一赋码, 多次办理改为一次办理, “多码”改为“一码”, 将极大地方便法人和其他组织办理注册登记, 进一步为创新创业松绑, 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也将极大地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 降低行政成本, 提高行政效能, 为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奠定基础。

《方案》明确, 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共18位, 包括五个部分, 分别是1位登记管理部门代码、1位机构类别代码、6位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9位主体标识码 (组织机构代码) 和1位校验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可最大限度与现有各类机构代码实现兼容, 也有利于社会识别机构类别、注册地和登记管理部门等信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覆盖所有法人和其他组织, 一经发放, 终身不变。

《方案》提出, 采取“预赋码段、实时赋码、及时回传”的赋码方式, 由组织机构代码管理部门预赋主体标识码码段, 登记管理部门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时赋码, 赋码后将相关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 并回传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库, 与其他部门共享。

政府科技管理效能 篇10

1“新常态”和政府工作效能建设的内涵

1.1“新常态”

从字面上理解,“新常态”可分两部分诠释,首先是“新”,之所以“新”就是要通过反思传统做法的诸多弊端,依照科学论证的革新方案推进变革,彻底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其次是“常态”,有“长期稳定的态势”之意。“新常态”本是经济学术语,从本世纪初开始频见于美国主流媒体。2010年初,全球最大的债券基金——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Scott Mather在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变化的基础上,用“新常态”来描述发达国家经济所发生的变化。在国内,学者涉足“新常态”还是本世纪初的事,“新常态”使用的最初语境是分析国际经济形势,归纳全球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态势。直到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讲话提出“新常态”,如今有关“新常态”的研究已经遍及各个领域。通过深入研究和梳理“新常态”这一概念在国内外嬗变的历程,得出“新常态”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新常态、政治新常态、社会新常态、环境新常态和文化新常态五个方面。

1.2政府工作效能建设

在“新常态”管理理念的指引下,以提高政府工作效能为目的的政府工作效能建设要求政府和公务员的行政行为要符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从行政能力、运行状态、效率效益和效果上下功夫,全面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政府工作效能是行政效率、社会效益、民主公正和法治行政的整体表现。研究表明,政府工工作效能提升要有一个民主和谐的行政氛围,要有一套系统的,切合实际的法治行政理念体系,这样才能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政府工作的效能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赞誉和持久支持。

“机遇”与“挑战”并存是我国的具体国情。在深入研究国情的基础上加强政府工作效能建设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最为紧迫的工作。政府要想提升行政的执行力,要想提高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要想实现从管事型政府向服务型华丽转身,就需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科学发展观思想,着力改善政府行政态度、改变传统工作作风,完善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能设计,整合减编一些职能重叠机构,健全各项行政审批制度和行政问责制度。

2 基层政府工作效能建设的主要问题

2.1 管理体制制约了基层政府工作效能的有效发挥

基层政府工作效能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更高效地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实事。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与政府工作效能建设之间存在不少冲突,甚至在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务处理方式还存在矛盾,这也制约了基层政府工作效能的发挥。乡镇政府有义务没职权的情形很多,由于没有职权,一旦乡镇政府要管理这些事务,就会涉嫌超越职权范围,如果撒手不管,又被群众认为是政府不作为,这种“两难境地”也制约了基层政府工作效能的发挥。乡镇政府是最低一级政府机关,其行政行为与辖区里所有群众的切身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乡镇政府具有“两执行、一管理、二保护、三保障和一办理”的行政职能。这些职能能让乡镇政府成为“全能型”政府,能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的工作作风发扬光大。从“权、责、利”关系上来看,它们的关系不对称是导致乡镇政府无法有效行政的首要原因;从乡镇政府的工作性质来看,乡镇政府除了日常行政事务之外,与农时有关的阶段性、临时性和突击性任务较多。由于乡镇交通不便,多数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即便是乡镇干部“跑断腿,磨破嘴”,工作效能也不会高;从乡镇政府职能设计来看,乡镇政府的农林、社保、水利、建管等服务性职能均由上一级政府直接管理,乡镇政府又要竭力完成上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交办的有关农林、社保、水利和建管等任务指标,由于没有这方面的管理权限,乡镇政府工作开展很艰难。

2.2 乡镇经济体制使效能建设效果不明显

乡镇政府是带领辖区群众共同致富的排头兵,因此要求乡镇政府要打破固定思维模式,在政策和法律框架下为辖区群众提供经济信息、贷款服务等帮助。现行的乡镇经济体制虽然能满足乡镇基本运行,但限制了乡镇政府在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作用。绝大多数乡镇政府都是依靠财政拨款才能正常运行,乡镇政府如果想要为群众办些好事、实事,就得到上一级政府跑“项目”,要经费,在这种情形下,乡镇政府工作效能建设效果可想而知。

新农村建设要求乡镇政府要改变先前的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将工作重心下移,此外还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尤其要增强服务“三农”的公共职能。而当前的经济体制妨碍了乡镇政府组织体系的科学构建,加上资金与技术严重缺乏、信息渠道不畅通等原因,乡镇政府工作效能建设很难推进,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2.3 干部作风建设没有落实到位

干部队伍建设是政府工作效能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当前乡镇政府在干部作风建设上治标不治本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干部思想守旧,创新意识较弱。多数干部已经在一个岗位上呆了十几年,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工作作风,在思想上或多或少对创新工作作风有抵触情绪,因此其主观能动性较差,为民服务意识和能力自然较弱。二是干部学习深度不够,为民服务的自觉性不高。政府工作效能建设要求每一个干部都要强化学习意识,参与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事实上,乡镇政府在学习方面并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制度、也没有建立学习监督制度,干部学习大多是个人行为,缺乏集体讨论、实地调研等形式的学习,因而他们的学习不够深入。此外,乡镇干部外出培训和参观学习的机会较少,导致视野狭窄,知识陈旧。三是创业精神与拚搏意识弱化。众所周知,农业是根本,农村工作是基层政府的工作重心。因此需要乡镇干部认清新形势、新任务,深入思考辖区内出现的各类问题。事实上,乡镇干部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不够。主要表现为对农村出现新问题认识不清、工作方式方法僵硬、突发问题处置能力差。尽管也有一些干部有一颗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红心”,对农村问题的思考也较深入,但由于无权、无钱也无法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3 基层政府工作效能提升的对策

3.1 完善管理体制,科学划分责权

基层政府工作效能提升的要求将权责统一,同时还要简化基层政府职能职责。乡镇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渗透“新常态”理念,对职能与职能简化进行科学的论证,完善管理体制,形成权责统一的政府职能设置体系。乡镇政府职能设置要重视发展经济、健全民主政治、维护社会稳定、保护资源环境四大职能。一般来说,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实这项工作:首先要对辖区的经济结构展开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经济发展规划。乡镇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极力培育乡镇领军企业。其次要组织辖区资源为群众提供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义务教育等服务;再次,乡镇干部要经常体察民情、解决民困、化解社会矛盾,确保农村社会健康稳定发展。最后是培养群众参与民主政治的意识,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3.2 强化思想意识,转变工作作风

乡镇政府要想提高工作效能,一定要从思想上重视自身的工作定位。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落实强化思想意识,转变工作作风:一是要有发展意识。任何事物都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因此,乡镇政府要从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出发,整合各类资源,逐步实现“一乡(镇)一业、一村一品、一人一技”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要求乡镇干部坚决抵制各类负面情绪,同时还要创造条件激发他们“敢想、敢试、敢创一流”的精神。以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重点、发展途径为突破口,找准主攻方向,优化重点产业,形成“多元发展、重点发展、规模化发展、产业化发展”的梯级思维。二是要形成“小政府、大服务”的意识。乡镇干部要为人民群众提供五类服务来落实“小政府、大服务”意识,这五类服务指的是政策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便民服务和法律维权服务。三是要找准工作定位,强化守位意识。乡镇政府在提高工作效能之前,要明确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尽好责、守好位。与此同时还要疏通群众信访渠道,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乡镇政府又无权处置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在约定的时间内主动向群众反馈处理结果。

3.3 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干部执政为民的能力

乡镇政府工作是由乡镇干部执行的,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与乡镇政府工作效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提高乡镇干部综合素质也是政府工作效能建设的重要内容。这项工作可从以下两方面推进:一是加强对乡镇干部为民服务意识的教育。首先要求干部要时刻牵挂群众利益,要积极主动地帮助群众脱贫解困,在实际工作中要以“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谋群众所需”为原则,事后要以“群众满意度、幸福度”来评价自己的工作效能。二是要加强乡镇干部的服务技能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农村政策、农业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形式要以“短”、“专”、“快”为特色的专题培训为主。当然培训要有针对性,乡镇干部“缺什么”,就给他们“补什么”。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乡镇干部指导群众劳动生产的技能。但从长远来看,干部培训还是要超前规划,要根据未来发展形势传授他们在未来能用得上的知识与技能。

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是党和国家农村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它担负着经济建设、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四大任务。乡镇政府的工作效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农村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财政收入。因此,加强基层政府工作效能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摘要:基层政府工作效能和乡镇干部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政府工作效能建设和为民谋福祉的决策目标。从2014年5月开始,各地政府均在“新常态”下积极推进工作效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基层政府向服务型实体政府转变,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论文从分析“新常态”和“政府工作效能”内涵入手,以科学发展观和新常态的理念为指导,提出完善体制管理、科学划分责权、强化思想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加强责权统一、加强素质教育的对策,提高干部执政为民的能力,提高基层政府工作效能。

关键词:新常态,基层政府,工作效能,建设

参考文献

[1]胡本春.基于案例分析加强基层政府机关工作效能建设[J].行政与法,2015(9).

[2]唐琦玉.基层政府高行政成本的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J].湖湘论坛,2013(6).

[3]彭向刚.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礼会视角下的行政效能建设[J].天津社会科学,2011(5).

[4]包志伟.政府效能建设的若干问题与对策[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5(6).

[5]丁煌,李新阁.基层政府管理中的执行困境及其治理[J].东岳论丛,2015(10).

推行课程领导 提高管理效能 篇11

一、课程领导的实质

课程领导的实质就是少一点行政管理,多一点引发,通俗地说,就是“少管多理”。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育课程管理理念需要因时因地的更新,以适应课程发展的需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是教育课程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课程领导的现实意义

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效能的需要。课程领导模式排除了不必要的消极因素,有利于形成操作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效能,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学校规模扩大的需要。规模决定结构,结构决定效能。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协调管理的工作量也相应增加,只有改善职权配置,提升领导者个人决策水平,才能切实做到增能增效少增人。

三是建立学习型学校的需要。学习型学校非常强调学校内部的互动和参与。“校长室一专业部”课程领导体制“强调管理以基层为主,强调管理重心的下移。尽最大的可能将决策权向组织结构的下层移动,让最下层员工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并对产生的结果负责。”管理重心的下移使教师都感到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样就会提高教职工的积极性,保证上下级沟通,形成互相理解、协调合作的校园文化。

四是学校人性化管理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需要。课程领导,是以学生为圆心,教师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和服务,领导者为教师提供优质服务,不是由下向上负责,而是由外向内负责,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同时,学校其他中层机构代表校长室对专业部的指导与协调,有效地解决了“管理幅度大,下级协调较差,同级沟通困难”等问题。所以,“校长室一专业部”领导模式特别强调团队协作,强调各部门的协调配合。

五是推进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针,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学生”,而课程领导模式能更有效地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文化课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之中。

二、课程领导的步骤和措施

1课程的发展需要组建一个和谐、合作的课程领导团队

课程领导的实施实际上是在团队中进行的,是一个共同决策的过程,营造好一个课程领导的团队,是实现有效课程领导的前提。课程的决策、实施和开发,需要团队的努力和创造力,需要校长和全体教师的群策群力、精诚合作和智慧分享。

首先,要组建一个团结、合作的课程领导团队。不同的课程领导团队,就有不同的课程目的和不同的课程编制模式。参与课程决策的人员不同,团队的合作精神和工作态度不同,课程活动追求的目标就不同,形成的课程形态也不同;课程领导团队的思想不同,课程开发的哲学基础不同,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也不同。课程专家乔治·A·比彻姆认为有五类人员应参加课程决策:①专业人物;②团体代表,包括专业人士和一些任课教师:③专职人员;④非专业的市民代表;⑤学生。课程也需要有以上人员参与,即教育领导、教育专家、教师、学员、学员单位或社区单位代表。

其次。强调团队中各个层面的权力分配。权力共享是国外课程领导的重要思想。在课程的设置、开发和评价过程中,要重视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这三者权力和责任的重新分配。校长要科学履行和行使课程领导的职责和权力,并合理赋予教师、学生以及有关课程专家参与课程领导的权力;教师要改变“独立”观念,主动参与课程领导,通过民主参与和决策分享,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

第三,营造合作伙伴式的团队文化。由于教师具有独立的人格,所以他们更希望得到尊重。因此,团队领导要注意团队中各成员之间的沟通,注意发挥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在团队中营造合作伙伴式文化,将课程领导组织建构成一个学习型组织。

2课程的充分发展需要教师、学生和其他社会人员的广泛参与

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学生以及其他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就没有课程的充分发展。

教师参与课程领导能优化教育课程本身。教师通过参与学校课程的工作,可以贡献他们的实践知识,以确认计划的可行性,从而提高课程的适切性。不仅如此,教师参与课程领导也能促进学校的改革。因为教师在参与课程领导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合作的工作关系,养成合作的工作能力,可形成一种比较积极的氛围,从而促进整个学校的发展,

课程领导的最终理念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程无论在设计还是在实施过程中,都应以学生为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了解学生的希望和要求,要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要与学生的智能水平相当,要考虑学生健全发展的可能性,要使课程达到以上目标,必须适当考虑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条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上一篇:运动性疲劳与恢复下一篇:比赛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