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项目管理

2024-09-02

政府项目管理(共12篇)

政府项目管理 篇1

1 问题提出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发展, 各级政府也加大了对“三农”工作的投入。2003年到2012年末, 仅中央政府就通过财政预算累计安排支农资金约6万亿元。这些资金从中央到地方管理层级多 (中央、省、市、县三、四个层级) 、管理部门多 (各层级归属10多个部门管理) , 因而, 建设资金的投入仍然较为分散, 重复建设、低效率建设、浪费资金等问题比较严重。如, 2008年12月, 黑龙江省政府参事室在给省长参事建议中指出, 比如打井和修路资金, 由省直五、六个部门管理和下拨, 分散投入形不成合力, 造成真正需要解决干旱的地方打井数量不足。由于修路资金严重不足, 形成很多“断头路”和“直角路”, 既不方便行车, 又保证不了质量。田晓剑 (2015) 认为, 涉农资金管理缺乏统筹协调, 项目建设存在重复、交叉, 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力。何宁伶、吴佶楠、高志刚等 (2015) 在《中国财政》上撰文指出, 涉农专项资金管理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等, 项目综合效益偏低。因此, 在涉农建设项目中引进现代项目管理方法不失为解决“断头”路问题、绩效评价、资金分配分散、效率低下等问题的重要手段。

2 案例分析

“断头”路问题显然是由于项目实施计划的不完整, “资金随着项目走”而形成的问题。因此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机制、分配、使用效率低下源于项目管理有效手段的的缺失。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在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中的做法值得借鉴。

2013年裕安区首批美好乡村建设直接涉及18个乡镇、30多个村和10多个涉农部门, 建设内容包括6个方面20多个子项目。美好乡村建设, 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实施内容多元化, 表现在点多面广, 建设内容丰富多彩;二是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 资金来源涉及10多个基层涉农部门及其上级主管部门;三是实施主体的多元化。这些按照部门项目管理指南的规定, 有的是县区主管部门实施, 有的是乡镇实施, 有的是村两委实施。项目实施范围广、内容多、资金来源渠道各异、项目实施主体交错、内容交错、范围交错等等, 都必然给美好乡村建设实际组织者---县区党委政府带来较大困扰。经验表明, 这些只是项目启动初期的一些苗头性表象, 错综复杂的矛盾还将出现在项目实施高潮和项目实施收尾阶段。而各种矛盾、焦点的处理解决, 归根结蒂都会反应到项目计划安排和资金分配使用上。由于美好乡村建设资金需要量大, 必须以整合项目为主, 裕安区在完成分村规划的基础上, 紧紧围绕项目计划, 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按照WBS (项目工作分解结构) 原理, 合理分解工作内容

该区按照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和技术, 采用WBS思路对全部工作任务进行分解, 制定一套可视化、动态化、多维化的资金整合工作分解结构。由于美好乡村建设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采用WBS同时, 他们还注意从三维的角度把握实用性: (1) 采用纵向方式把美好乡村建设内容浓缩为一张工作分解结构 (WBS) 表, 分解为三层。美好乡村建设分为市政、道路、环卫等6大板块属于WBS第二层, 其中市政分为雨水、污水、供水, 道路分为土建、路灯和广场等具体建设内容。6大板块可分解的工作内容形成WBS第三层的20多个子项。 (2) 在WBS一览表的最底层分解任务到10多个承担资金整合任务的政府职能部门具体出资; (3) 在WBS一览表左侧把10多个乡镇和30多个村一并对应列示, 使实施地点、工程投资与建设单位一目了然。即根据美好乡村的规划设计, 围绕资金整合的项目目标, 通过WBS, 该区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分配责任, 分解为6大板块、20多个子项目和众多建设地点, 并将全部内容浓缩展现在一张表格上。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提供一个可资思考、酝酿, 修订、完善的清晰明了的工作平台。

2.2 注重沟通, 求取共识

主管美好乡村的区领导注重在项目建设内容安排、投资分配大小以及项目和资金整合方案等方面的沟通。项目规划小组、资金整合小组通过在大会上发言和讲解, 让区直部门和乡镇、村充分了解情况。各项目建设乡镇、村、有关部门根据自身的工作实际积极反馈情况。项目建设内容还以村为单位进行张榜公示, 听取所在村居群众意见。项目计划和资金整合方案形成后, 正式行文下达之前, 再次征求区直部门、乡镇以及区几个班子的意见, 让美好乡村项目参与人员, 真正做到心明眼亮, 尤其是让肩负建设任务和资金整合责任的区直部门、乡镇、村充分表达意见, 以求取共识。

2.3 统筹兼顾, 允许置换互换

尽管裕安区美好乡村建设计划和资金整合方案, 力求条块结合、点面兼顾,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受到各部门条条规定的制约。各涉农部门项目规划建设地点往往仅仅集中于某几个村点, 而又各不相同。如, 区扶贫办的扶贫项目、发改委以工代赈项目、农委的江淮分水岭治理项目等, 这些非面上项目, 并不涉及全部建设乡镇和村点, 如果硬性整合, 不仅会造成条块矛盾, 而且资金整合主管部门实践中也确实难以操作实施, 同时资金使用投向不符合规定, 项目也无法接受上级验收, 这也是基层项目建设多年来难以解决的一个普遍问题, 也是历史上制约涉农资金整合效益发挥的一个瓶颈所在。在分解这类项目资金整合任务时, 他们经过反复沟通、全面了解项目情况, 重点把握三个环节:首先, 围绕特定项目, 优先安排;其次, 遵照条条规定, 确保不冲突, 不违规, 不触碰“红线”, 力求统筹兼顾。再次, 初步项目计划方案与项目主管部门见面, 共同修正微调, 切实统一意见。同时在不违背项目管理规范的前提下, 允许部门之间、部门和乡镇之间进行合理地置换、互换项目, 有的甚至跨年度轮流项目, 确保总体相对公平。

2.4 落实绩效考评, 确保任务完成

方案形成之后, 一方面, 把项目建设计划和资金整合任务以区领导小组名义行文下发到资金整合相关部门, 细化到每一乡镇中心村、每项建设内容投资金额;另一方面, 把项目资金补助指标分解到各乡镇、村, 细化到每个部门资金定额补助和每项建设内容的投资。为促进项目建设和资金整合两方面任务的同步落实, 该区制定了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绩效考评暂行办法, 对各乡 (镇) 、村 (居) 和区直相关单位进行考核、奖罚, 为资金整合工作的最终落实提供了制度保障。由于措施有效该区2013年共整合农业、水利、道路建设、村镇建设等涉农部门专项资金6000多万元, 顺利完成了当年美好乡村建设任务。2013年, 裕安区获得了安徽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全省“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县”的称号。

3 启示和建议

在当前众多涉农项目建设中, 裕安区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该区有效地运用了现代项目管理的WBS技术。其优点在于:一是, 将以规划为统领的项目愿景进行细化、完整、灵活地落到了实处。他们以WBS分解建设规划内容, 建立了科学系统的工作计划平台, 形成了连接规划和实施的桥梁, 这也恰恰是当前多数涉农项目建设所缺失的关键一步。如, 该区运用WBS技术, 将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分解细化到了可执行和验收的工作包, 这正是项目有效执行的有形平台和抓手。二是, 通过摸得着、看得见的WBS平台上下反复沟通, 增强了项目建设的透明度, 有效地防止了不切实际的建设内容以及“断头路”问题。三是, 在WBS平台的基础上, 各部门、乡镇、村工作责任明确, 项目本身建设任务、进度、质量要求清晰, 既便于政府领导日常工作的统筹、控制、指导和协调, 也使项目工作的目标管理和事后的考核、奖惩落实到了部门、乡镇、村以及相关的责任人员。概括地说, 裕安区美好乡村建设的完整工作模式是:规划→项目建设内容识别→WBS分解建设任务→项目实施计划→目标管理 (实施、考核和奖惩) 。

为了提高涉农项目管理科学化水平, 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 鉴于裕安区在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中的做法, 当前在涉农项目建设工作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1) 树立科学的项目管理意识。 (2) 建立适当规模和较为稳定的涉农项目管理机构、专业队伍和常抓班子, 尽力避免目前普遍存在的“临时”搭建项目班子、临时聘用人员来进行项目建设和管理的现象。 (3) 加强现代项目管理知识的培训, 增进现代项目管理技术手段在涉农项目建设中的有效运用。 (4) 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 做好科学规划和项目库建设工作。 (5) 建立科学完整的项目目标分解体系, 落实责任和任务。 (5)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在新的起点上共促财政支农事业再上新台阶[J].中国财政, 2013 (06) .

[2]何宁伶, 吴佶楠, 高志刚, 等.完善财政涉农资金管理的思考[J].中国财政, 2015 (02) .

政府项目管理 篇2

[2014]99号)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投资项目

管理和责任追究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预算内直接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以及〘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自治区行政责任追究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是指使用下列政府资金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活动:

(一)中央和自治区财政预算安排的建设资金;

(二)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各类专项资金和基金;

(三)政府债券(含地方债)、彩票公益金等资金;

(四)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的贷款及赠款;

(五)转让、出售、拍卖国有资产及其经营权所得的国有资产权收益收入;

(六)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七)其他政府性资金。

第三条 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主要包括以下项目:

(一)农业、水利、城乡公共设施及能源、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

(二)教育、文化、卫生、科技、体育、社会保障、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公益性项目;

(三)推进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发展、资源节约和对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的产业项目;

(四)政权基础设施项目;

(五)其他需要政府投资的项目。第四条 政府投资方式包括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和投资补助、贷款贴息、转贷等。

(一)直接投资方式主要用于非经营性项目,所形成的资产是国有资产,按照国有资产进行管理;

(二)资本金注入方式主要用于经营性项目,所形成的股权是国有股权,由有关机构按照国家规定担任出资人代表,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

(三)投资补助方式主要用于需要政府扶持的项目,给予一定限额或者比例资金支持;

(四)贷款贴息方式主要用于需要政府扶持使用银行贷款的经营性项目;

(五)转贷方式主要用于借用国家主权外债资金的项目。

第二章 项目审批权限

第五条 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审批制,按照“谁投资,谁审批”的原则确定审批权限,即由哪一级政府投资建设,就由该级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审批。申请上一级政府安排资金的,原则上由上一级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审批。第六条 根据资金来源采用不同的审批方式。

(一)使用中央资金建设的项目,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使用自治区级政府资金建设的项目,采用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方式的,或采用投资补助方式安排自治区级政府资金3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且补助投资超过总投资1/3的项目,严格履行政府直接投资建设项目审批程序。

(三)采用投资补助方式安排自治区级政府资金300万元以下,且补助投资不超过总投资1/3的政府或企业项目,自治区发展改革部门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或者在下达资金计划时一并批复;采用贷款贴息的建设项目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

(四)采用转贷方式的建设项目,凡纳入国家国外贷款备选项目规划的,按照〘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2005年第28号令),区别不同情况履行审批、核准或备案。

由中央统借统还的项目,按照中央政府直接投资项目进行管理;由自治区级政府负责偿还或提供还款担保的项目,按照自治区级政府直接投资项目进行管理;由项目用款单位自行偿还且不需要政府担保的项目,凡在〘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所列的项目,由自治区级发展改革部门核准,以外的项目由自治区级发展改革部门备案。

第三章 项目审批程序

第七条 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含)以上的政府投资项目,按程序进行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审批。建设单位向发展改革部门报送项目建议书时,同时向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部门申请办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等审批手续。

第八条 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5000万元(不含)以下的政府投资项目,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只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

第九条 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不含)以下,建设内容相对简单,资金来源基本落实的政府投资项目,各级发展改革部门直接审批建设方案,取消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审批。

第十条 建设单位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建设方案批复文件向城乡规划部门申请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向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办理正式用地手续,向环境保护部门申请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

第四章 项目建设管理 第十一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遵守和执行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和相关规定,自觉维护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和监管的严肃性。未经审批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已经审批的项目不得扩大建设规模、改变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增加资金投入。

第十二条 政府投资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法人负责组织项目建设,对资金使用、建设实施、安全生产及工程质量等承担责任;项目法人对在建设过程中和设计使用期限内的政府投资项目实行终身负责制,项目法人解散、变更后由上一级主管部门或承接单位负责。

第十三条 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中,应明确实行总承包、自建、统建或代建制管理。凡实行代建,由代建主管部门组织,通过招标或比选等竞争方式,择优选择具有代建资质的项目代建专业单位。

第十四条 政府投资项目实行招标投标制。政府投资项目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及主要设备材料等单项估价在规定限额以上的,必须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招标投标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公开招标。属于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八条例外情形的,可以实行邀请招标或不招标协议发包。咨询、招标代理等可通过招标、比选等竞争方式选择。

第十五条 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监理单位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过程承担监理责任,对工程项目投资、工期、质量、安全进行控制,对工程质量承担监理责任。第十六条 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工程合同管理制。项目法人对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招标代理、勘察、设计、监理、施工、设备材料供应等单位实行合同管理,督促各方严格履行责任和义务。

第十七条 参与项目建设的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及中介机构,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程序和行业技术标准独立开展工作,合理设计、科学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八条 政府投资项目建立决策咨询评估制度,实行概算和决算审查制度。

(一)发展改革部门在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对投资较大、专业性技术性较强、涉及公共安全的项目实行决策咨询评估制度。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对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方案的可行性、投资估算的合理性进行论证。评估项目的资金来源是否可靠、技术方案是否先进、经济评价是否合理,并出具评估报告;

(二)发展改革部门在审批初步设计时,实行概算审查制度。委托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对项目设计概算编制的时效性、准确性,构成内容是否完整、设备材料价格是否合理、定额或指标是否一致等内容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报告;

(三)政府投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由财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规定审查批复,批复决算作为项目竣工验收和资产移交的依据。第十九条 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控制坚持估算控制概算,概算控制决算原则,严格控制超规模、超标准、超概算。

(一)建设单位及受委托的设计单位严格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行业相关规范标准,实事求是地独立进行限额设计,初步设计概算要控制在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以内,最终概算不得超过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估算投资的10%;

(二)初步设计概算一经批复,建设单位或代建单位必须从严控制,不得随意突破和调整,并作为预算控制价、招标控制价及代建控制价的最高限额;

(三)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如出现意外地质环境变化、材料价格变化、政策性调整等不可抗因素确需调整概算的,必须按有关规定说明变更原因、理由,报原项目审批部门审批后方可调整。

第二十条 政府投资项目建成后应及时组织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应在完成环境保护、消防、档案管理、安全生产等部门的专项验收及审计部门完成建设项目的竣工审计后,申请发展改革部门进行竣工验收。未经竣工验收或竣工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五章 责任主体 第二十一条 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的责任主体为发展改革部门,与项目建设有关的财政、规划、环评、用地、水保、安全、抗震设防、节能等审批的责任主体为相关职能部门,报送资料的责任主体为项目单位及编制单位。

项目组织领导的责任主体为各级政府及项目单位主管部门。

第二十二条 项目招标的责任主体为项目法人(指建设单位或代建单位),核准招标方案的责任主体为项目审批部门。

第二十三条 实行项目代建的责任主体为代建单位。

第二十四条 建设项目施工合同签订、审查和监督的责任主体分别为项目法人和行业主管部门。

第二十五条 建设项目工程设计的责任主体为项目法人,工程量的责任主体为项目单位主管部门,工程造价及其变更的责任主体为审批部门。其变更程序应当由施工单位申请,项目法人审核并申报,原项目审批部门审批。

第二十六条 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责任主体为项目实施单位、项目法人、监理等单位,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第二十七条 项目审批部门、政府资金拨付主管部门、项目单位行政主管部门、行政执法监督部门、项目法人等,以及参与建设中介机构和单位主办或负责人实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第六章 项目监督

第二十八条 发展改革、财政、审计、住房城乡建设、监察和项目单位主管部门根据项目隶属关系按各自职能履行监督职责,并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九条 发展改革部门应当履行下列监督职责:

(一)审核批准政府投资项目并实施监督;

(二)对实行代建制的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监管,履行规定的职责;

(三)依照〘自治区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规定,对重大建设项目包括施工、货物和服务的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管;

(四)依法查处政府项目投资管理、项目招标投标和项目代建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建设项目管理职责。第三十条 财政部门应当履行下列监督职责:

(一)对本级政府投资的资金拨付及使用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二)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决算实施监督审查;

(三)依法查处政府投资项目活动中违反财经管理规定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十一条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对政府投资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项目和市政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进行监督;

(二)对政府投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项目中从事工程设计、工程造价、工程监理和招标投标代理等机构实施监督管理;

(三)对政府投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项目抗震设防标准、质量、安全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依法查处本行业行政职能内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十二条 水利、交通运输、商务、工业和信息化等行政主管部门,除履行法定监管职能外,还分别负责本行业和产业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第三十三条 审计机关应当对政府投资项目的估算总投资或概算的执行情况及竣工决算进行审计监督,并在审计结束后公布最终的审计结果。

第三十四条 监察机关应当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活动中,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和与项目有关的其他国家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察。

第三十五条 政府投资项目依法进行招标投标的,相关执法监督部门应当公开招标事项核准、招标公告、中标候选人、中标结果、招标代理活动等信息,并及时对违法违规招标投标行为的处理结果、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不良行为记录等相关信息予以公告。

各有关执法监督部门应当将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项目审批部门,项目审批部门可以依法暂停项目的执行或者暂停下达项目资金计划。

第三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政府投资项目实施活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有权投诉和举报。接到投诉和举报的职能部门应当按照授权规定立即调查,依法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投诉和举报人,并可以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

监察机关和相关执法监督部门,应当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的举报、投诉处理机制,公正、高效地受理举报、投诉,并查处违法行为。第三十七条 各行政监管主体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实施监督检查,应当依法依规进行,不得索取或者收受相关单位的财物和谋取其他利益。

第七章 责任追究

第三十八条 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或代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具有执法权的监管主体依照〘宁夏回族自治区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发展改革部门和有关部门可依法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罚款,及纳入不良信用记录、市场准入限制、暂停项目建设或暂停投资安排等处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行政或者法律责任。

(一)不执行政府投资项目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违反规定未批先建的;

(二)建设单位在项目申报审批中,未如实提供真实资料,欺骗、隐瞒、伪造相关基础资料,损害国家利益、造成经济损失的;

(三)违反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管理规定,未依法依规进行招标投标或隐瞒、肢解工程以规避招标的;

(四)违反公共资源交易管理规定,未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场所招标投标的;

(五)违反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度规定,应当代建而不实施代建,或者与代建单位、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设备材料供应等单位串通,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六)不执行工程造价有关规定,未经法定程序批准,擅自决定超规模、超标准、超概算进行工程建设的;

(七)串通施工、监理、造价等单位,虚报工程造价,损害国家利益、造成经济损失的;

(八)不履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职责,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者严重质量事故的;

(九)项目建成一年内未及时申请竣工验收,或未经竣工验收及竣工验收不合格、未办理工程竣工备案手续擅自投入使用的;

(十)违反项目资金使用和财务管理规定,有贪污、挪用行为或其他造成浪费和损失的;

(十一)索取、收受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十二)其他违反有关法规及规章规定行为的。第三十九条 有关工程咨询、勘察、设计、造价或财务中介机构在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及开展咨询、造价、结算评估或项目后评价时,弄虚作假或者咨询评估意见严重失实的,以及违反行业标准、擅自提高造价,损害国家利益、造成投资流失和经济损失的,发展改革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将其纳入不良信用记录,根据其情节轻重,依法给予警告、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撤销资质等处罚;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相关责任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条 国家机关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及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行政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依照中纪委〘党员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领域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行政责任追究规定〙等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责任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一)不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的;

(二)对违法违规行为应当查处而不查处,或者对责任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而不追究的;

(三)利用职权干预工程项目决策,干预操纵工程招标投标的;

(四)未经规定程序审批,强令建设单位未批先建,或擅自要求超规模、超标准、超概算,造成项目资金浪费的;

(五)项目未经规定程序审批,擅自拨付资金安排建设的;

(六)未经授权,或超越职能权限办理审查、备案及其他相关手续谋取利益的;

(七)索取、收受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八)有其他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行为的。

第八章 附则

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管理问题探讨 篇3

政府投资在整个社会投资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它是以政府为主体直接配置资源的行为。政府投资可以弥补市场的不足,促进经济的发展,抑制经济的波动。同时,政府投资通过追求宏观的社会效益,还是减少社会不公的手段。

在我国,政府投资工程就是为了适应和推动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社会文化、生活需要,以及出于政治、国防等因素的考虑,由政府通过财政投资、发行国债或地方财政债券,使用外国政府以及国家财政担保的国内外金融组织贷款兴建的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

政府投资虽然有许多的好处,但其同时也会产生诸多弊端。改进政府投资工程的项目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基于此情况,深入分析了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

一、当前阶段政府投资项目管理

在当前阶段,从现有的各种文件规定分析,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主要有:建设程序管理制度、招标投标制度、项目法人制度、工程合同制度、建设监理制和财务管理制度等等。同时,由于我国独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管理方式。

二、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政府投资项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大部分已建成并发挥着重大的效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为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需要,政府对国家出资的重大工程项目,采取了一系列的加强监管的新举措,取得了大量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管理的经验。

但是,由于地方政府自身管理能力的缺乏,以及在思想上和工作上都没有跟上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而使其在所投资工程项目管理上存在漏洞和缺陷。因此,今天对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找出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工程项目前期准备不足,工作不到位,不重视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本身是对拟建项目从技术上、经济上及其它方面的可行性分析。其目的是为了给决策者进行决策提供依据,其应该是一个十分严肃的研究过程,但现在有些地方政府两三天就编制出可行性报告。同时,做可行性研究的手段和方法也比较落后,给工作质量埋下重大的隐患。由于前期可行性研究没有做好,可能致使实地勘测不细、设计质量差、变更多,这就会严重影响工程投资管理计划。

(二)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管理效率低下

质量、进度和成本是项目管理的基本目标。而这三大目标的实现,要有相应的技术方法给予保证。而我国在这方面却有很大的缺陷,未能普遍采用专门的项目管理软件来进行管理,许多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由本地的设计院或建筑公司承建,其并没有采用科学管理方法进行项目管理,使得这三大方面的控制失调,导致工程质量的恶劣。

(三)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及合同制未认真落实

许多政府投资工程采用工程指挥部或项目办公室的形式组织建设,从而造成政企不分。一些项目虽然有了法人,但基本上是以行政迫近办公,从而造成关系不清、职责不明,项目法人无法独立履行职责。

同时,国家为了加强对招投标的规范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及行政规定,使得我国招投标向着规范化、公开、公正方面迈进了一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政府领导直接干预”,“不按规定程序进行”,“使用各种手段规避招投标”。这就使得招投标在具体操作时,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动作。

此外,工程监理在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中也起不到其应起到的功能。在工程建设中,重设计,重施工,轻监理的观念普遍存在。项目现场监理人员少、专业的高技术水平监理人员少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三、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通过对政府投资项目存在问题及当今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认识和分析,并结合国外政府投资项目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对中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理顺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针对当今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中“政企不分”的问题,首先要转换思维方式,在重大的项目建设过程中,树立起“市场第一,政府第二”的观念,改变政府在决策中盲目的下“指挥性”决策。同时,在重大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努力发挥政府与市场有效结合的中间地带—中介组织的作用,从而使其成为沟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

(二)完善法规、法律,加大对政府投资工程中存在的违规问题的惩罚力度

由于政府投资工程中所涉及的资金一般是比较大的,且现今的监管体系不够严格,这也就造成了其中可能会存在大量的违规违法问题。这就要求加快理清和废除各地方政府与国家的有冲突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推进项目管理的法制建设,使政府对投资项目的管理有法可依,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三)改革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模式

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管理要按照“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分开以及专业化管理的原则,借鉴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结合我国国情,建立权责分明、制约有效、科学规范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和项目管理水平。

建立“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四者分离和有效的监管体制,努力发展多功能的工程公司和专业化的项目管理机构,利用市场中介组织实现专业化、市场化、高效率的管理。让内行人管理和建设项目,从而提高项目投资效率和工程质量的目的。

(四)加强政府对投资项目的监管

积极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项目管理经验,强化政府在项目管理全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从以下方面强化政府的作用:(1)切实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2)认真贯彻招标投标法;(3)认真贯彻工程监理制;(4)健全监理机构,提高监理人员素质。

通过对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对于当今我国正在大力进行政府投资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认真的解决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发挥政府投资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才能保证政府投资工程的质量和其应发挥的功能。

政府项目管理 篇4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 各国经济下滑,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在积极的财政金融政策激励下, 地方政府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融资运动, 政府债务出现爆发式的增长。按《预算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禁止地方财政赤字和地方政府举债, 所以中国此前并没有对地方政府建立一套全面的债务管理制度和法律规范, 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预警机制没有真正形成, 政府债务的举借和偿还行为尚缺乏法律和制度上的有效约束。这一度使政府债务游离于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之外, 加之职能部门分散决策、缺乏统一管理及不规范行政, 致使政府债务风险日渐凸显。不能否认, 地方政府举债资金大多投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拆迁补偿、工业园区建设等, 这些投资对提升城市功能、改善民生、培植财源起积极作用, 但正如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学权威教授马文明斯基所说, “稳定中含有不稳定因素”。政府债务作为一种公共风险, 过度举债如饮鸩止渴。政府债务不断积累, 会扩大政府财政运行的不确定性, 影响财政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甚至这种危险会进一步演化成经济危机、社会危机。

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

地方政府债务自产生以来就一直缺乏明确的规则, 这就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打下伏笔。目前我国政府债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风险

如今全国各地、各层级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 尚缺乏准确数据。但从总量上估算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数以万亿元计, 已达财政收入的三倍, 并可能随时间推移而继续放大。

2010年6月23日,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上, 审计署公布了该署审计调查的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本级财政数据。数据显示, 截至2009年底, 上述地方各级融资平台公司307家, 其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45万亿元, 分别占省、市、县本级政府性债务总额的44%、71%和78%。这些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近2.8万亿元。

(二) 或有债务占有相当的比重, 潜在风险很大

或有债务是指由某一或有事项引发的债务, 或有事项引发的债务最终也要由政府来承担。在地方政府债务中, 或有债务占有相当的比重, 如社会保障资金缺口、农村合作基金、金融风险转嫁、粮食采购和流通中的积累亏损、地方政府担保等, 都属于或有债务风险。虽然其目前还不是地方政府的直接债务, 不需要地方政府现期偿还, 但它是很大的潜在债务风险。最近几年地方政府的或有债务和隐性债务规模在不断扩大, 而在一般的财政预算、债务统计中, 几乎都不包括这部分债务, 甚至很多地方政府在进行决策时也不考虑这些债务, 但可能造成的风险损失不容忽视。

(三) 地方政府债务的运行效率风险

从目前我国债务使用和管理水平来看, 效率风险很大。这一方面是指由于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可能使偿债资金不能从债务资金的投资项目中有效获得的风险;另一方面是指由于债务资金的管理效率不高可能造成的不利于债务资金有效使用的风险。

(四) 债务偿债风险

任何债务都需要偿还, 从对某些地区的典型调查来看, 一方面, 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已较大, 有的甚至已超过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 由于债务规模过大而可能导致到期债务无法完全支付的风险。今年到2013年期间, 大量地方债将进入还款期, 政府债务风险将会进一步积聚。另一方面, 政府投入的公益事业和民生工程不能形成直接收益, 而大多数政府偿债资金来源都集中在土地收益上, 这种政府债务是建立在土地不断升值的基础上的, 若土地出让不能达到预期增值收益, 债务到期无法偿还, 也会形成债务清偿风险。

二、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途径

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必须从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入手。

(一) 建立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进一步规范政府债务管理的举债、偿债程序

目前按《预算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禁止地方财政赤字和地方政府举债, 所以此前并没有对地方政府建立一套全面的债务管理制度和法律规范。为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应当不断完善现有的法规, 适时制定包括政府融资投资决策条例、偿还条例和投融资决策失误问责条例在内的一系列法规, 对政府融资实行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目前财政部正与全国人大预算工委组织起草《预算法》的修改稿, 试图解决政府负债的约束监督问题。参与《预算法》修订的人士透露, 政府债务管理没有科学统一的口径和标准, 许多债务都没有纳入预算管理之中, 政府举债缺乏约束和控制, 多数没有建立偿债机制。新法案将在强化政府债务管理方面做出一定突破, 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鉴于财政在政府债务工作中的职能, 应进一步明确财政部门在政府债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强化政府债务的归口管理, 实行举债批准制度, 防止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多头举债行为, 达到切实有效约束和控制相关政府部门的举债行为, 由专门的部门统一管理政府债务, 明确其职责、权限, 赋予相应的职能, 发挥管理、监控、预警的作用, 统一负责地方政府债务工作。

(二) 加强政府债务预算管理, 积极推进预算制度改革

通过政府债务预算, 掌握政府债务总体规模, 摸清政府债务底数, 划分债务责任, 明确偿债主体, 规范举债行为, 防范和预警政府债务风险, 以政府预算管理机制来约束各级政府和部门的举债和偿债行为, 有利于相关监督机制的完善, 有利于各市县党政主要领导经济责任的明确划分, 有利于地方政府形象的提升, 有利于有效防范和遏制金融风险转化为财政风险。

由于上级部门对政府债务数据口径没有十分明确的界定, 目前各部门向其他机构上报债务数据相差较多, 报送口径各异, 比较混乱, 影响了统计数据一致性、真实性和可比性。2010年6月, 国务院专门发布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管理的通知》, 明确提出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 逐步由收付实现制转变为权责发生制。统一按照权责发生原则对政府债务进行确认和计量以后, 政府及其部门所负担的全部债务事项, 只要偿债责任应该由政府预算会计主体承担的, 都应纳入预算会计核算和监督范围。在权责发生制下, 预算会计应反映当期发生的债务行为对以后年度的财务责任和影响。这样可对预算会计主体所担负的债务风险进行合理确认和计量, 以防范和化解现实的和未来的偿债风险。要贯彻谨慎性原则。对地方财政来讲, 其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 这就要求政府会计核算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 以充分估计各种财政风险和损失。

(三) 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1. 构建统一的财政预算监督机制。

强化人大对财政预算的监督。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财政部门内部预算编制及其执行的监督。由监督型向管理型转变, 由被动监督向主动监督转变。为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监管力度, 及时了解和掌握政府债务运行动态, 要相应建立透明的财政预算监督信息披露机制。搭建一个媒体和公众监督平台, 建立预算支出、监督信息披露系统, 定时发布信息公告, 让媒体和公众进行监督。

2. 建立政府债务档案。

建立政府债务档案是健全政府债务管理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 是完善财政部门对政府债务管理职能的内在要求。对政府举借债务个案进行备案登记, 包括项目借款合同及相关抵质押合同, 贷款 (或转、分贷款) 协议, 担保函和配套资金承诺函, 还款承诺协议和还款计划, 以及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审批文件等。债务档案的建立弥补了债务管理信息不对称问题, 真正做到举债有规、还债有源, 系统掌握政府债务运行情况。根据债务档案编制政府债务统计软件, 动态把握政府债务运行情况, 按最终债务人、政府债务类别、项目资金用途等实现检索、统计、分析、预警。

3. 建立最终债务人政府债务资金使用报告 (季报) 制度。

以建立和完善政府债务预算执行报告为手段, 改变债务举借、分散使用、财政兜底的局面, 逐步建立科学举债、及时偿债, 逐步消化旧债, 科学透明、规范合理、安全有效的政府债务管理体系, 为政府宏观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4. 研究应用债务软件, 通过可以量化的指标, 对地方政府负债进行长效约束。

一个科学合理的地方政府债务预警机制的建立需要大量可以量化的指标, 以减少地方政府为了短期内经济增速而大规模举债、且轻视还款的弊病。具体指标包括国际通行的负债率 (债务余额/当地G D P总量) 、债务率 (债务余额/年度财政总收入) 、债务依存度 (债务收入/财政支出) 、偿债准备金率 (偿债准备金余额/债务余额) 等。不要一味参照国际标准, 一定要考虑我国的具体情况, 如:发达国家规定政府债务负担率的最高警戒线为45%, 而在我国地方财政收入或者地方可用财力占G D P比重仅为20%以下, 所以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率应根据国情将警戒线控制在20%为宜。将地方债务纳入统一的国家债务监测体系, 制定包括直接显性、直接隐性、或有显性和或有隐性债务在内的完整的地方政府债务统计指标体系, 并结合财政、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指标, 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定期汇总、分析地方政府债务的状况、构成, 新债务产生的原因、趋势, 对可能出现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早预警, 采取措施, 做到防患于未然。瑞典政府将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与保持预算平衡和财政状况稳定结合起来, 一方面要求每年必须有一定的预算盈余, 将保持预算收支平衡和盈余作为债务控制和管理的现实目标和手段, 另一方面采用资产负债方法对政府债务规模与政府资产以及政府未来可能获取的税收收入 (即政府未来的偿债能力) 的匹配状况进行分析, 以评估债务风险。如果两者之间不匹配, 则风险增大, 此时则应联系公共财政状况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四) 建立科学高效的举债偿还机制

政府招商项目管理(定稿) 篇5

(一)项目管理含义及特性

所谓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

项目具有以下属性:

1、一次性。一次性是项目与其他重复性运行或操作工作最大的区别。项目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没有可以完全照搬的先例,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复制。

2、独特性。每个项目都是独特的,其时间和地点,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自然和社会条件都不相同,因此项目的过程总是独一无二的。

3、目标的确定性。项目必需有确定的目标:(1)时间性目标,如在规定的时段内或规定的时点之前完成;(2)成果性目标,如提供某种规定的产品或服务;(3)约束性目标,如不超过规定的资源限制;(4)其他需满足的要求,包括必须满足的要求和尽量满足的要求;目标的确定性允许有一个变动的幅度,也就是可以修改。不过一旦项目目标发生实质性变化,它就不再是原来的项目了,而将产生一个新的项目。

4、活动的整体性。项目中的一切活动都是相关联的,构成一个整体。多余的活动是不必要的,缺少某些活动必将损害项目目标的实现。

5、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项目班子在项目的全过程中,其人数,成员,职责是在不断变化的。

6、成果的不可挽回性。项目的一次性属性决定了项目不同于其他事情可以试做,作坏了可以重来;项目在一定条件下启动,一旦失败就永远失去了重新进行原项目的机会。

项目管理是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有效的项目管理是在规定用来实现具体目标和指标的时间内,对组织机构资源进行计划、引导和控制工作。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被分成5个阶段:项目启动、项目策划、项目生产、项目监测、项目完成。

(二)政府招商引资的含义及类型

招商引资源于中国因开放政策所成立的开发区,早期主要集中在吸收制造业的外国直接投资。中国早期沿海开发区的招商引资所引起的示范效应被各地政府官员发现,随后中国各级政府成立了大量的开发区并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是指地方政府(或地方政府成立的开发区)吸收投资(主要是非本地投资者)2-

特和一次性的。任何工作均有许多共性,比如:要由个人和组织机构来完成;受制于有限的资源;遵循某种工作程序;要计划、执行、控制等;受限于一定时间内等。

项目是投资的具体载体和体现,是招商的基础和灵魂,是有一定的资金和生产要素的投入,同时能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的载体。政府招商其本身也是一个项目,从招商项目的提报、审核、论证、包装到推出都有一套严格的、科学的程序。通过分析,上述政府招商活动也具备如下项目特征:

(一)政府招商具有临时性。所有的招商活动均有政府策划发起,策划的时间由政府的招商计划或者招商的需求所定。并且在招商活动中均由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任务参加。所以符合了临时性这一项目的基本属性。

(二)政府招商活动的独特性。每个项目都有特定的环境和要求。按照本地区产业发展定位,根据招商产业重点、目标地区和客商不同,每次招商活动的具体目标、内容、形式和要求都具有独特性。

(三)政府招商的目标的确定性。政府招商有预定的目标、实现目标的过程、所取得的成果。目标分解过程中,权、责、利三者非常明确,而且相互对称。这些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这也符合项目目标的确定性。

(四)政府招商成果的不可挽回性。政府招商目标最终结果只能有一个,跟项目一样其结果不可挽回。

三、项目管理在招商过程中的应用

(一)招商引资工作是经济快速发展的首要工作, 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招商引资工作在地区经济发展和企业经济发展中,处于各项工作的前列。没有大投入,就没有大产出,没有好的招商引资工作,吸引不了大投资,就没有大投入,经济就不能快速发展。

(二)招商引资工作是系统工程,要用系统工程方法去抓。

目前的政府招商还停留在谁招商谁负责的原始阶段。政府的职能部门并没有做出一个宏观的调控动作,因此也出现了很多的部门之间的合作受阻从而使得招商失败的问题。因此项目管理要求建立工作程序的标准。使得标准化工作模式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各个部门的能动性,增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减少招商的步骤,降低招商的难度,从而达到政府招商活动的目的。

招商引资工作,涉及国家产业政策、地区和企业发展规划、部门和各级组织的4-

系统联系起来,就构成投资项目决策保证网,即投资项目决策保证体系。投资项目决策系统不同,投资项目决策的质量有高低,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就有高低。因此,建设健全的投资项目决策系统,是招商引资工作的保障。

(五)项目的优劣,是招商引资工作成效的关键。

大凡中外投资商,在相同的投资环境中,选择不同的投资合作伙伴,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其中关键因素是项目的优劣。即合资项目的可行性,赢利性与抵御风险的能力,一句话,就是项目可靠的盈利能力。因此,项目的优劣是决定招商引资成效的关键。新产品的开发,新技术的应用,新工艺的使用,新工厂、新公司的开设,都叫项目,而项目的成功策划,不能只依靠企业内部的一厢情愿 ,而要经得起政府、银行、以及同行业的审查论证,经得起国内外金融市场的检验。为此,招商引资项目的规划、筛选和立项工作,必须严格审批程序,严肃设计论证,严密设计优化。

(六)充分发挥人才和互联网的作用,对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搞好招商引资工作尤其重要。

1、建立一个统一的高度共享的信息资源中心。能够高度的有效的利用招商系统的内部资源。招商的资源是十分有限的并且是政府内部共享的,在招商活动中需要一些专业的人士来完成。但是往往他们因为所掌握的资源并不是全面,实时的,所以大大的降低了他们的工作效率,进而降低了政府招商的工作效率。

2、招商引资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国际项目管理、国际金融、计算机网络应用、国际法律、外资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等多方面知识,没有专门知识人才,很难做好高质量的招商引资项目。为此,应当任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信息,既注重从外部引进人才,也注重从内部培养和使用这方面人才。

3、要在建设完善的招商网站基础上,设计醒目的招商引资网页内容。要有招商项目简介,包括名称、规模、工艺技术、产品系列、科研规划、组织机构、团队建设、销售网络等内容。还要有招商引资优势推介,包括当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国家产业政策及企业配套政策。招商引资项目简介的设计,要涵盖项目的主要数据,链接项目负责人和申办联系办法,如:网址、电子信箱地址、办公电话、办公传真、企业地址、邮政编码、项目负责人等。

四、结论

招商引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活动,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大项目,作为项目就必须要有科学、公开的程序和制度进行运作和管理。政府以招商引资为手-5-

政府投资农业建设项目管理浅析 篇6

1.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几点问题

1.1项目前期工作不充分,注重争取项目,忽视项目管理实施

导致项目不符合实际建设需要,调整变更建设内容较大,难以按正常的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实施。

1.2配套及自筹资金资金落实不到位

为了争取项目或政绩,明知无资金配套能力,勉强“上项目”,导致半拉子工程或烂尾工程,浪费国家资金,影响了政府形象。

1.3不重视项目资金管理,资金不能专款专用,甚至改变资金用途,财务管理不规范

1.4不重视档案管理,管理不规范

导致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不齐全、完整,影响了项目验收和项目的管理维护。

2.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几点建议

2.1项目前期工作要充分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不按范本抄袭,不生搬硬套,不闭门造车,而是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需要,按照既定设计的项目建设目标,深入现场进行详细的考察,由专业咨询机构人员对项目进行充分论证编制,不能写成“可批性报告”。

2.2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实施

基本建设程序是指建设项目从决策、实施到竣工验收等整个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先后次序的法则。是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严格执行建设程序,按照国家规定履行报批手续。任何项目法人不准擅自简化建设程序和超越权限、化整为零进行项目审批。在基本建设程序中,通过在每一阶段办理一定的行政手续来对项目进行管理和控制。

2.3推行限额设计,减少项目建设内容调整或变更

《办法》第十四条规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变更超过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总投资10%以上,或初步设计概算总投资变更超过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10%以上的,要重新向原审批机关报批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图预算总投资变更超过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总投资5%以上的,要重新向原审批机关报批初步设计文件。”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从而保证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落实、保证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整体规划的实现。因此,在设计阶段有必要推行限额设计。以有效的避免三超(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控制工程造价。

设计总概算是编制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确定和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的依据。国家规定,编制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确定计划投资总额及其构成数额,要以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为依据,没有批准的初步设计及其概算的建设工程,不能列入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经批准的建设项目设计总概算的投资额,是该工程建设投资的最高限额。

2.4规范项目建设管理,严格落实“四制”,即: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2.4.1项目法人责任制

《办法》规定:项目建设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项目申报、实施、质量、资金管理及建成后的运行等负总责。项目法定代表人对项目申报、建设实施、资金管理及建成后的运行管理等全过程负责。

对于田间工程较多的农业建设项目,由于现行管理体制和农民土地承包等原因,在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时要处理好各方面关系。一是要处理好与项目区乡镇的关系。注意吸收项目乡镇的代表参与到项目法人组织中来,发挥乡镇在项目建设中的配合和社会监督作用,有利于实施过程中的协调配合。二是在同等条件下,尽可能让所在乡镇有实力、信誉好的施工企业中标施工,调动乡镇参与的积极性。要注意把项目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交给农民,让他们提前介入,为今后的工程的管理维护打下基础。

2.4.2招标投标制

完善项目招投标管理,对于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要严格遵循招投标的原则和程序,从确定招标的组织形式、招标方式、招标的范围、开标、评标等方面,切实做好项目的招标工作,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从我国建设工程领域推行招标投标制度实践情况看,通过招标,一般可节约建设资金1%一3%,缩短工期10%左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3条的规定,属于全部或部分使用国家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建设项目,以及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的建设项目,必须采用招标采购方式。

2.4.3工程监理制

建设工程监理是社会监理,不同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后者的行为主体是政府部门,它具有明显的强制性,是行政性的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施工依照有关规定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土建或田间工程总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或房屋类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必须由监理单位进行监理。

2.4.4合同管理制

合同管理在建设项目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项目合同是项目管理的依据。建设项目管理围绕合同管理展开,建设项目法人或项目建设单位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保证合同正常实施和合同目标的实现,这是建设项目法人或项目建设单位进行项目管理必须遵循的首要和基本的原则。

合同管理的方法有:严格执行建設工程合同管理法律法规;项目管理人员熟悉合同的相关法律知识,增强合同观念和意识;项目单位要建立合同管理目标制度,配备合同管理人员,使用标准化的范本签订合同。

2.5掌握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要求,规范项目财务管理

2.5.1根据基本建设有关规定,每个基本建设项目都必须单独建帐、单独核算,做到专款专用,避免将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与其他资金混存混用,从账户源头上避免挤占、挪用建设资金

财务人员要参与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财务管理的需要主动参与监督,强化项目财务管理的职能。

2.5.2重视项目资金管理的限制性规定

为保证项目资金能够切实地用于项目建设上, 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及解释通知(财建[2003]724号)中对项目资金的使用作了一些限制规定,例如:项目(下转第197页)(上接第188页)建设单位管理费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概算投资规模比例确定,最高1.5%;项目业务招待费的比例,不能超过建设单位管理费的10%。;项目竣工验收时的收尾工程资金,不得超过项目总投资概算的5%,超过5%的,不能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等等。

2.5.3切实做好项目配套及自筹资金的筹集和核算

对于农业建设项目,配套和自筹资金往往是财务管理中最为薄弱的环节。项目法人要高度重视,积极落实配套和自筹资金,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把资金全部用于项目建设,不能进行资金“空转”或用现有项目抵顶。项目配套及自筹资金应与财政专项资金一起,在同一账户核算和管理,项目配套和自筹资金是否按时落实到位当作为验收时项目重点审计的内容。

2.5.4健全财务内部监督制度,合理支付工程合同价款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除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外,还应建立和完善与项目财务管理有关的岗位分工与授权审批控制、决策控制、概算执行控制、价款支付控制、竣工决算控制等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合理支付工程合同价款,为项目的资金运行和支付安全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

2.5.5及时编报竣工决算,办理资产移交手续

竣工决算的内容包括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工程竣工图和工程造价对比分析四个部分。建设单位应按财政部、农业部和国家相关规定,实事求是编制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做到编报及时,数字准确,内容完整。并报上级主管单位审核、审批项目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根据批复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或年度基本建设财务决算,及时调整有关账务,办理资产移交手续,进行资产产权登记。

2.6加强档案资料管理

政府项目管理 篇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 我国政府的职能将不断地转变, 最终将彻底退出市场调节更有效率的私人品领域以及一些准公共品领域, 国家财政的公共性、公益性将更加突出。我国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的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主体功能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情为民所系和利为民所谋民生工程的推进都是公共财政实施的必然要求, 其实施无不依赖于政府资产的利用效率与效果。从矛盾转化的角度而言, 改革初期和中期, 如何提高国有企业所占有的营利性国有资产的效率问题是改革的难点之所在, 因为国有企业的经营体制机制转换不好, 市场作为资源的基础性配置手段就会断臂, 从而无法很好地发挥调节功能。今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成熟, 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 营利性国有资产的效率也逐步提升, 随着这些主要矛盾的缓解, 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相对滞后与人民大众对公共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政府资产利用的效率和效果亟待提高, 而提高政府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果须在以下两个方面着力、用力、发力。

一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合理地配置好政府资产的增量, 即在政府资产的配置环节要注重把事做正确。具体地讲, 在编制预算时, 要遵循零基预算的理念与思想, 根据财政资金保障能力, 分轻重缓急将不合理、不紧张的项目取消;在确定项目时, 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 以保运转、保民生和促发展为原则确定财政资金的重点投资方向, 尽量减少对应由市场调节的私人品领域的投入, 减少低效多余的干预, 有所为, 有所不为, 做好有为。

政府项目管理 篇8

在美国, 推进大数据是不太难的, 发达的市场经济和对于技术主义的推崇是强有力的助推器, 而推进政府的数据开放则是十分困难的, 每前进一步的各种斗争很是曲折, 原因在于政府首脑或者政府部门的观念、意识、既得利益以及资本俘虏政府、党派利益之争等等无时不在阻碍数据开放。深究其背后的真正问题, 除了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以外, 委托代理关系中的责任问题才是核心, 不仅政府如此, 美国的现代企业制度更是将委托代理关系中的责任缺失问题演绎得淋漓尽致, 2008年开始的金融海啸无论是次贷危机还是道德风险, 其本质是公众企业的资本委托代理关系中, 代理人只有利益没有责任约束带来的。

二、美国联邦政府“数据治国”对我国政府管理创新的启示

借力于数据开放, 美国政府部门的创新性管理活动给社会大众的生活带去了极大的便利, “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彰显。

回观国内, 大数据的建立还比较艰难, 政府数据开放则更是难上加难。建立和开放数据难, 一方面在于中国市场经济还处在发育状态, 我们的工业和信息技术还比较落后,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与美国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以及现代企业制度有着同样的问题, 就是委托代理关系中的责任问题没有解决, 制造信息不对称是共同的特征。因此,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诸多矛盾, 提出了加快政府职能转型的迫切命题。

在信息化社会, 网络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 而其传递的方式从根本上颠覆了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 政府从一个管理者的角色向管理和服务并重的角色转变。为有力应对日益复杂、多元化的公共服务需求, 迫切需要政府加快变革力度。可以说, 信息化发展对政府创新活动提出了强烈诉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结合以上分析, 我认为美国联邦政府“数据治国”对我国政府管理创新的启示意义不仅在于以数据开放启动政府管理创新活动, 更在于破除官僚主义的既有利益格局。后者是前者的前提条件, 不破除利益之争, 难以真正实现政府数据开放, 驱动政府管理创新。

(一) 破除官僚主义的既有利益格局

制约政府管理创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根源就在于官僚主义内部对部门及个人利益的追求, 最终偏离了公共利益。管理创新是对原有利益的重新切分, 甚至会导致原有利益的失去。为此, 各部门为了保存各自的利益, 而不愿意改变现状或者创新。而这种现象的背后, 隐藏着的是政府对自身角色定位的缺失, 即委托代理关系中的责任问题。

那么, 如何实现政府人员行政从满足个人利益向实现公共利益的转变呢?责任就是主体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唯有“责任先行”才能解决问题。为了推进政府管理创新, 必须要从切实落实政府作为公众代理人的责任入手, 让政府行政人员有主动搞创新的意识、动力、能力以及行动力。

(二) 以数据开放驱动政府管理创新

以“数据开放”理念引领政府创新活动的开展。政府开放数据, 才能有效落实政府行政职责。当前, 政府部门应当从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方面着手, 开放数据, 创新政府管理活动。比如, 加快食品安全信息、环境质量信息、交通安全信息公开, 让人们及时地、真实地了解身处的现实环境, 以合理规避不必要的安全、健康风险, 以责任之心服务公众, 这才是真正的服务型政府应有的行为方式。为此, 我国政府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活动:

1. 推广信息技术应用, 以提高政府官员及公务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要紧紧抓住对政府官员及公务员的理念、素质、能力的培养。因为, 只有抓住“人”的核心要素, 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内在创新动力, 才能真正保证政府创新政策的贯彻执行。

2. 政府机构设置和办事流程需进一步优化, 以应对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

一方面, 要进一步优化政府机构设置的层级, 由科层制向扁平化方向转化。科层制由于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政治基础、不能满足信息化社会的公共服务范围, 缺乏多元化的应对能力等缺陷, 使得社会要求倒逼科层制政府必须进行改变。信息技术给政府扁平化带来了技术可行的前提, 可以加快政府角色转变, 从而更加突出服务性。同时, 权利下放到最基层, 正是承认责任与权利同在。当基层行政人员能够控制他们自己的工作时, 就会更努力工作并投入更多的创造性。

3. 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 合力推动数据开放。

在我国, 加强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合作的趋势已初步显现, 加强与社会组织合作的力量不容忽视。如同拥有一定公司财产所有权的职工比只是领薪水的职工对公司更尽心尽力, 当社区、社会被授权来解决自身的问题时, 它们可能就比那些依靠外人提供服务的社区、依靠政府提供服务的社会更能有效发挥作用。因此, 政府应该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 搜集、提供、开放各类、各种尺度的数据, 以供人们开发利用数据的潜能,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的个人发展。

总之, 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需要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以数据开放为手段, 驱动政府管理创新活动, 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才能最终实现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

摘要: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美国联邦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极大提升, 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却受到利益集团的频频反对、阻挠, 究其原因就在于官僚主义内部各大集团的利益之争, 阻碍政府开放数据, 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借鉴美国发展的经验, 处于社会各阶层矛盾突出的转型期的中国, 要顺利完成政府职能的转型, 必须努力通过制度机制的改革, 破除各利益集团的束缚, 以责任之心行政, 提供良好的公共基本公共服务, 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数据开放,官僚主义,既得利益,委托代理机制

参考文献

[1]涂子沛.大数据[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关于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思考 篇9

政府投资项目是政府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 提高精神文明或物质文明水平, 或者为了政治和国防需要, 通过发行国债、发行证券等方式进行融资或通过国内外金融机构贷款、国外政府赠款等方式, 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项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也出现了多种形式, 例如:财政性资金项目、国家援助项目、财政担保银行贷款项目等。政府投资项目具有以下特征:

非营利性。政府投资项目更多的是考虑社会效益和满足社会需求, 并不仅仅是以获得经济利益为目标, 因此, 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目标难以准确衡量, 项目目标管理和合同管理比较困难。

政治性。政府投资项目通常以政府为主体发起, 为了特定的政府目标或者政治目的而进行。虽然政府可能并不直接参与项目的建设和实施, 但是政府具有投资项目的关键话语权, 可以对项目进行必要的控制和行政干预, 因此, 可能导致管理上政企不分, 权责不明。

公众性。政府投资项目往往为社会公众服务, 由于社会公众基数大、分布广泛, 因此投资项目投资规模和审批立项时无法准确判断项目需求, 导致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政府代理性。政府投资项目归根到底是国家代理民众进行的项目投资, 因此这种代理关系本身需要一定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来维护代理方式的有效性。但是在投资项目的建设过程中, 由于政府代理项目的特殊性, 投资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较难在政府投资项目中发挥作用, 监督和激励机制也往往实施效果不佳, 因此可能导致腐败等行为的产生或者出现资金失控等现象。

2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2.1 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现阶段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相对落后。一方面, 由于政府投资项目与企业投资项目管理不同, 存在自身的特点, 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但是在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 部分项目管理方式和企业项目管理方式雷同, 弱化了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规范性, 对投资项目监管不够。另一方面, 在进行项目具体管理时, 通常采用设立临时性管理机构或基建处室的形式进行项目管理。由于这两种管理机构均缺乏项目管理的专业知识, 因此在项目管理中存在安全隐患和项目质量问题;部分项目管理机构重复, 导致资源浪费, 权责交叉, 管理效率低;同时这种管理机构属于政府内部机构, 因此难以客观控制, 导致资金浪费或者预算超标;项目的投资管理者、组织实施者和工程监管者三位一体, 导致监管缺失。

2.2 缺乏协同管理

我国政府组织模式的特点, 决定了行政管理的条块分割管理形式, 缺乏协同化管理, 这也影响了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效率。主要表现为: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相结合, 阻碍政府调控下市场资源和政府资源的优化, 影响资源配置;各部门职能交叉重叠, 行政审批环节较多, 影响审批效率, 投资资金回收周期长;政府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 信息资源共享不充分, 政府部门之间协调不到位。在这种情况下,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效率受到一定影响。

重大项目可能涉及不同层级政府, 项目审批程序较为复杂, 需要经过发改委 (局) 、规划、国土、建设、交通、卫生、审计等各部门的审批, 地方政府批准后再由上级政府审批, 所有审批完成后再逐步落实, 审批周期长, 影响项目投入产出效果, 项目投资效率低;由于项目立项需要多个部门配合决策, 但没有承担整体协调功能的部门, 形成各部门多头管理, 管理意见可能不同, 影响管理效率;许多政府部门之间并没有形成较为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 更没有跨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 政府部门之间信息无法有效共享, 没有良好的信息基础;不同地域、层级政府部门之间, 可能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等利益驱动行为, 因此在项目立项、资金划拨等方面无法从整体出发进行协调, 导致出现重复建设等现象。

2.3 监督机制尚不完善

政府投资项目监督机制尚不完善, 缺乏健全的监督约束机制。我国某些地区虽然设立了专门负责管理和监督政府投资项目的单位或机构, 并对机构职能和规章制度进行了专门设置和优化调整, 但是在实际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政府投资项目具有非营利性, 因此在监督和控制方面没有产权和经济效益的因素, 仅仅存在行政性的约束和激励, 其效果不明显;社会中介机构未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还不到位;政府投资项目与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性质不同, 在合同管理上通常采用普通合同形式, 因此对承包单位和代建单位约束性不强。

3 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措施

3.1 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

应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前提, 设置符合国情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主要包括:投资项目专业性机构管理, 由政府成立专门的部门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专业化管理, 例如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局) 、各新区的建设管理服务中心等机构;政府投资公司管理, 由政府性投资公司和工程管理公司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建设管理, 例如深圳市、区的城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市场性管理, 以市场手段进行管理, 引入代建单位, 对代建单位的工程建设管理、财务管理进行稽核。

应对政府投资项目采取多样化的管理方式, 克服传统管理方式的单一性, 避免对企业投资管理过多过死而对政府投资管理不够或管理过于松散。对政府投资项目应区别不同项目的性质, 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于经营性的投资项目, 采用项目法人制, 由相关领导承担起责任。对于非经营性的投资项目, 应由专业的管理机构或者管理部门进行集中管理, 改变传统的由使用单位共同管理或者组建临时管理机构的方式, 强化人大、财政、发改委 (局) 和使用 (管理) 单位的作用, 确保政府投资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

3.2 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

在政府层面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与信息共享机制。目前, 在我国地方政府层面, 需要探索在投资项目开展过程中建立有效的跨部门协调机制与信息共享机制, 以解决当前存在的地方保护、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各负其责又不知谁最后负责等相关问题。主要做法包括:一是确立某一部门 (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为投资项目的协调主体, 统筹各相关部门制订投资计划, 进行项目论证, 进行建设和投资规模核定, 办理资金拨付等;二是进一步明确部门之间在投资项目审批方面的分工, 以避免相互推诿扯皮现象, 并提高效率;三是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 如通过定期的联席会议制度以促进部门间的协调与信息沟通;四是按照权责对应、合理共享的原则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共享系统, 将有关投资项目的信息在不同部门之间共享, 以提高决策和管理效率, 并有助于量化管理的推进。但是, 在信息共享的过程中也要避免项目信息的泄密, 特别是一些关键的核心信息, 应当加强权限管理。

3.3 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

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应建立层级式监督约束机制:一是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应对政府投资项目主管部门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的规定, 同时规定对其行为的考核和处罚措施。二是政府投资项目多方面的监督管理体制。应建立包括政府决策部门的监管, 同级财政、审计、使用单位等部门的监督, 公众和中介机构的监督三级监督约束机制。三是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合同文本。考虑政府投资项目的特殊性, 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合同文本, 加强对代建单位和承包单位的约束。

4 结论

政府投资项目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每年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 政府投资项目所占的比重很大。近年来, 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扩大内需, 政府投资数额急剧增长。但是,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因而出现诸如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以及滋生腐败等问题。应积极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 建立多部门协调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促进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健康、高效进行, 以造福民生, 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岳海生.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1) .

[2]曹宝华.浅析项目管理中的效能监察[J].企业与文化, 2008 (3) .

政府投资项目造价管理研究 篇10

总的来讲, 先进国家和地区政府投资项目造价管理的特点有:

1.1 对政府投资工程实行相对集中的专业化管理

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对于政府投资工程的直接实施管理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 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有实施政府投资工程的专门机构。对于政府投资工程, 一般都根据其专业性质分别由不同的政府专业机构进行非常严格的管理, 即由政府专业机构行使业主的职能, 对政府投资工程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的集中管理, 建设完成后, 再交付使用单位使用。

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采购的理论和实践表明, 国际上大多数采购职能都是独特的, 需要掌握专门的知识才能成功地完成, 集中采购允许采用专家, 并使专家的技术在不断的采购实践中得到不断的提高;集中采购便于明确责任, 因为在采购权利分散时, 很容易产生规避责任的情况;集中采购还便于保证采购者立场的客观性;集中采购也有利于提高运行效率, 通过合并采购或增加采购量而降低价格;集中采购也便于管理, 使政府的规则更容易得到理想的实施。但这样的主管机构在政府投资工程的实施中, 只行使业主的职能, 不具有政府的管理职能, 其工程的运作依然要遵循一般工程的运作模式。

1.2 政府投资工程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发达国家普遍对于政府投资工程的管理设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和专门的合同。政府投资工程的管理方式、管理机构、运作方法与私人投资有所不同, 所以,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就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如机构需要法定, 管理方式需要法定, 所有的运作规则需要法定。有的发达国家甚至不惜牺牲效率, 也要保证依规则办事。这是政府直接实施政府投资工程合理机制的重要支撑。这样, 可以有效地避免人为因素, 排除出于不同利益目的的管理干扰, 保证政府投资工程达到预想目标。

1.3 政府投资工程造价管理的透明度极高

任何人对于政府投资工程的实施过程都具有知情权, 政府投资工程要接受多方面的监督, 保证了政府投资工程实施的廉洁、公正。对于政府投资工程, 管理部门严格的监督机制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建立严格透明的操作程序, 从制度上保证工程管理的有效进行。二是严格的外部监督体制, 承包商如认为政府投资工程管理部门有不规范的行为, 可以向有关监督部门投诉。

2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造价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制度有待加强和完善

项目的决策机制对项目的效益和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决策机制不健全极易导致项目决策失误。我国近年来对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过程非常重视, 但由于尚未建立有效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 重大项目仍按一般项目程序操作, 使部分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在对城市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效益上没能得到充分发挥。由于政府投资决策机制不健全, 使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2 工程设计管理体制对造价管理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设计工作是工程项目造价有效控制的重要环节, 在现有设计管理制度下, 设计单位不会主动对工程经济指标加强控制, 从根本上不利于发挥设计单位对项目造价的控制作用。设计人员往往注重设计方案、功能和外观等方面的比选, 而忽略设计方案的经济性, 不按照批准的概算文件进行限额设计, 普遍存在设计保守现象, 形成大量的“基础厚、钢筋密、肥梁胖柱”等问题。

相关部门对造价管理的沟通协调和刚性监管不够

由于建设项目是业主负责制, 工程造价的管理应该充分发挥建设系统内各单位的的作用。现在财政部门对资金管理和监督大大提前,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招投标、合同、联系单等都必须经过财政部门的审核, 大大增加行政成本。发改委作为政府投资项目的综合管理部门, 侧重于项目投资计划管理。同时, 政府投资项目的业主单位一般是基层预算单位, 必须接受其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造成部门争管、政出多门, 管理混乱。同时, 我国现行监管体制中, 政府部门对质量和进度的控制较为完备, 相对而言, 造价控制则一直没有形成刚性监管体制, 造价失控没有问责制度, 项目后评价体制也没有完全建立。对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不按照合同和法律法规履行职责, 造成浪费损失, 也没有建立有效、明确的市场监管和责任追究体制。

3 完善政府投资项目造价管理的策略

3.1 完善项目审批程序

将单一的项目审批制按项目资金来源改为审批、核准和备案三种不同的管理办法, 为了规范管理, 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这三类项目管理办法的政策界限、主要内容及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的政策界限和项目管理办法的区别这两个问题。

并且对于企业投资项目不再实行审批制, 对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实行核准制, 其他项目无论规模大小, 均改为备案制。过去的审批制, 政府既从社会管理者角度, 又从投资所有者的角度审核企业的投资项目;核准制, 政府只是从社会和经济公共管理的角度审核企业的投资项目, 审核内容主要是“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出现垄断”等方面, 而不再代替投资者对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和产品技术方案等进行审核。

3.2 强化招投标全程监管

实行公开招投标, 使项目进行充分的市场竞争, 可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降低工程造价。按照《招标投标法》的规定, 招投标文件公布、发放严格按照法定期限和程序办理, 继续提倡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等竞争性招标, 严格禁止议标、假招标等违规行为。严格查处不按照招投标文件签订合同以及评委独立评标等问题, 力争招投标各环节都能在较规范的制度约束下进行。政府投资项目的运行管理原则应通过公开招投标选择相应的项目运行管理公司负责管理。政府行业部门只能按职责加强行政管理和行业规范指导, 不应插手项目建设的设计、施工以及招投标。通过各级招标投标管理机构的努力, 在招标中杜绝倒手转包、挂靠承包等现象, 维护市场秩序。建设项目评标工作是择优选择承包商的关键步骤, 入围方式的选择、评标手段的优劣、专家作用的发挥等都对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工期、造价有重大影响, 我们要从现有招投标配套措施入手, 查找漏洞, 逐步完善。

3.3 培育成熟的咨询服务行业

对招投标工作而言, 加强中介机构的管理, 可以提高清单编制质量, 完善招投标过程。从长远来看, 进一步发展中介机构, 培育咨询市场, 可以完善工程造价的管理结构, 使政府投资项目能享受到完善、严密的造价管理服务, 让以各种行业协会和组织为主体的中介机构真正发挥其联系政府、市场和企业的纽带作用, 才能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建设行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行业, 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而工程造价管理则是建设行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对建设领域实行科学管理、合理有效使用资源、规范建设市场秩序、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固定资产投资在我国政府支出中所占比例较大, 受到公众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 合理的建设项目造价将对工程质量和进度产生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政府投资项目造价管理的模式、机制和监管等方面着手进行研究, 在总结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管理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诸多解决方法, 以期得到一定的改善。

关键词:政府投资,造价,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邹庆梁.建筑工程造价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2]柯洪.香港工程建设管理[M].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5.

刍议政府环境管理 篇11

一、我国环境现状分析

(一)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水污染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主要因素。我国七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和近岸海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005年,我国七大水系四类以上水质占59%,其中有27%为劣五类水质,基本丧失了使用功能。近岸海域超四类海水水质占34.5%,超标污染物质主要为氮和磷。湖泊水体富氧化严重,全国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氧化。

(二)大气污染严重

来自《2006年中国环境报》表明,2006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588.8万吨,比2005年增长1.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428.2万吨,比2005年增长1.0%。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较上年有所好转,部分城市污染依然严重。2006年监测的559个城市中,地级以上城市(含地、州、盟首府所在地,以下同)322个,县级城市237个,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24个(占4.3%)、二级标准的城市325个(占58.1%)、三级标准的城市159个(占28.5%0、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51个(占9.1%),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全国酸雨的发生频率在5%以上的区域占国土面积的32.6%,酸雨发生频率在25%以上区域占国土面积的15.4%。

(三)土地沙漠化严重

全国沙漠和沙化土地总面积达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沙化面积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

以上数据只是描述了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一些方面,但沉甸甸的数字说明我国生态环境状况所面临的危机。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一些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另一方面,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自然状况复杂,加上我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地区差异较大,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恶化

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因此,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必然选择。

二、政府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尽管“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已渐入人心,但当前我国政府部门的节能状况和节约意识仍令人担忧。一组调查数据表明,从1986年到2005年我国人均负担的年度行政管理费用由20.5元到498元,增长了23倍,而同期的人均GDP仅增长了14.6倍。我国普遍存在只求速度、不问质量的行为倾向,甚至出现大量“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造成了许多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二)公众环境知识、行为相对滞后

来自《环境教育》杂志的一项调查(满分为6分):调查对象环境健康知识平均得分4.14分,提示调查对象环境健康知识水平较低;环境健康行为平均得分4.05分,提示居民在环境健康行为上表现不够积极。由此可见,公众在环境健康知识、行为上呈现出相对滞后的状况。

(三)政绩评估忽视环境指标

传统的政府在考核各级政府部门及其行政人员的政绩时,主要以经济效益指标为标准,尤其是以地方GDP的增长数量为标准,政绩评估的指标设置只停留在对各种经济指标的细分量化的层面上,缺乏对社会效益指标和生态指标的必要设置。

三、政府环境管理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一)必须强化政府环境管理的法制手段

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是政府行使行政权力、管理资源环境的基本依据。加之环境问题具有跨地域、跨流域的性质,尤其在市场经济主体资源意识尚没有上升到理性阶段、各企业自律能力较低的情况下,政府应善于利用法律手段调解经济,充分发挥环境和资源立法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约束作用,为我国突破资源环境等发展瓶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护。

(二)加强公民环境意识教育

环境保护不仅要靠政府的行政力量,更需要民众的有效参与。我国公民环境意识水平仍然较低。部分公民甚至政府官员还没有认清环境保护究竟是指什么,将环保视为环卫,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对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环境保护的迫切性的认识十分有限,如果公民没有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危机感,又何来保护环境的主动性。因此,政府要发挥舆论宣传优势,通过宣传教育,使公众在了解危机的基础上,增强责任感和主体意识,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同,增强人们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主动性。

(三)将生态指标纳入政绩评估指标体系

我们倡导节约型社会、节约型政府建设,关键在于努力打造一个“廉价”政府、“绿色”政府,这就应当在降低行政成本上下功夫,将生态指标与政绩挂钩。具体说来,就是把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重、防治水土污染面积、单位GDP资源节约率、居民对周围环境的满意度等社会类指标,作为衡量地方政府的主要标准,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大这些指标的权重。

(四)构建完善的社会监督体系

环境问题,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需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决策体系,需要发展和掌握科学技术,更需要监督体系的形成。通过有效监督,使政府在“阳光”下更好地管理环境,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战备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2.

[2]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R].国家环境保护总局,5-11.

[3]郑易生.中国环境与发展综论:从部门模式走向综合模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莫光财、张东豫.缺失与斧正——从行政生态到生态行政[J].公开行政,2008.(7).

浅谈政府投资项目前期管理 篇12

一、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的内容

项目前期工作是指建设项目从谋划确定到开工建设之前所进行的全部工作, 是整个项目建设程序中非常重要的阶段, 具体包含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三个阶段。项目建议书主要解决“该不该建”的问题,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解决“该建多大”、“该怎么建”的问题, 初步设计及概算主要解决“该花多少钱建”的问题。三个阶段环环相扣, 是一个由粗到细、由浅到深、逐步深化的过程。

二、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性

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是控制项目规模和投资的关键环节, 也是项目能否管好的前提, 高质量的前期工作是项目成功的基础与保障。

项目前期工作中的需求分析、项目选址、项目规模、建设方案、项目投资估算 (概算) 、经济效益分析、社会效益分析等等, 这些都是项目建设的核心问题。前期把这些问题研究清楚透彻了, 就可以避免建设时不必要的麻烦和风险, 有利于提高项目建设效率, 推动项目尽快实施。

做好前期工作能最大限度地控制投资。据分析, 项目前期工作对项目投资的影响程度为70%~90%, 而前期工作费用只占建筑物全寿命费用的1‰~2‰, 正是这1‰~2‰的费用却决定了几乎全部随后的费用。

三、政府投资项目前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前期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管理模式, 即由建设单位提出项目需求并委托有相关资质的咨询公司及设计公司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 政府发改部门进行审批决策、确定投资额度和年度投资计划, 财政部门核拨建设资金。由于四方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制衡, 目前政府投资项目前期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部分建设单位总认为前期工作只是一种形式, 审批程序更是一种关卡, 以“通过制”为准则, 做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及概算时缺乏科学严谨的态度, 造成项目决策走过场, 流于形式;部分建设单位往往因为缺少投资约束机制而倾向于无限增大投资, 明知申报计划时政府审批部门要砍一刀而故意扩大预算, 多报投资。

部分咨询公司受利益驱使, 盲目服从建设单位的要求或者不对业主的需求进行深入研究, 造成编制、设计文件质量不高, 如项目需求分析不切实际、规模测算不尽合理、投资估算虚高等;部分设计单位消极设计, 不根据批复文件内容及规模进行设计, 造成设计质量差、变更多、超规模、超投资等现象普遍存在。

政府对投资项目的监管水平和效率低下, 呈现“只重投资, 不重效益”的“粗放”特点。首先, 目前政府投资项目规模大, 涉及的行业多, 投资的领域宽, 同时由于受专业的限制, 政府监管部门数量和质量都难以跟上。其次, 目前各级政府对管理投资公共工程的项目虽有相关条例和规定, 但缺乏相关惩罚措施。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现象依然存在, 如对立项审批把关不严, 对超规模、超投资、超标准工程缺乏相应的处罚措施等。

四、如何提升政府投资项目前期管理水平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前期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有的来自于政府部门的管理体制, 如监管不力、惩罚不严等;有的来自于项目业主, 如管理水平低下、缺乏控制造价的动力等;有的来自咨询公司及设计单位, 如编制文件流于形式、消极设计等。这些原因又是互相影响的, 所以应该用系统的全局的眼光来看待分析、解决这些问题, 才能提高投资项目前期管理水平。

1. 完善咨询审核机制

针对目前部分建设单位缺乏科学严谨的态度、项目前期工作走过场、流于形式,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前期申报文件编制粗糙、不切实际等现象, 应出台相应的管理条例, 明确前期申报文件的具体内容和编制深度, 详细规定审核的主要内容及相关标准, 完善相应的咨询审核机制, 使编制与管理工作“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同时对编制单位应加强审查与考核, 并采取一定的退出机制。

2. 提高设计质量控制设计变更

针对目前部分设计单位经济观念淡薄、消极设计、设计变更随意性较大的现象, 笔者认为可充分利用合同相关经济条款, 采取一定的约束手段和措施, 以促进设计质量的提高, 有效控制设计变更。比如因设计瑕疵等原因引起设计变更, 造成工程造价超出概算的, 前期设计费用不做相应调整;当超出某一比例时, 则扣罚一定比例的设计费, 或由设计单位承担相应责任和一定的经济损失等。

3. 建设已完工程项目造价库制定各类建设标准造价指标

将已完工程项目的造价资料按规定格式录入数据库, 并通过互联网共享, 既可为同类项目提供造价控制依据, 也可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透明度。根据这些计价依据, 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各类建设标准的造价指标, 这些指标既是各建设单位申报投资、控制规划设计、工程项目规模及投资的基础, 也是政府审核部门审批立项、确定规划设计与造价限额的依据。

4. 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目前各级政府为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 规范政府投资行为, 保证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效益, 纷纷出台了相关的管理条例, 这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项目前期管理工作, 但“三超工程”、“三边工程”等投资乱象依然存在, 主要原因在监管薄弱甚至缺乏, 且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 项目出问题没人被问责。

今年年初, 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市政府投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试行) 》, 实施细则明确将全口径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纳入监管范围, 将对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成本、质量等落实问责, 加强对特别重大项目的立项把关。通过更严格的监管、更详细和完备的规定, 减少违反建设程序、超规模、超概算等行为的发生, 进一步用好纳税人的钱。广州市提出这样的举措, 在形成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政府投资管理机制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这种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

五、结语

在各项制度逐步健全, 各项程序逐步完善的今天, 我国的政府投资项目前期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由于体制机制的问题, 政府管理部门、建设单位、咨询及设计公司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制衡, 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政府投资项目涉及的行业多, 投资的领域宽, 政府投资项目的效益为全民所关注, 如何做好政府投资项目的的前期管理工作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黄一刚 (黄刚) .当前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03 (11) .

[2]黄霆, 申立银, 赵振宇, 任志浩.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J].建筑经济, 2005 (1) .

[3]高鹏举.大庆市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 2013 (4) .

[4]蒋源柏.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J].四川建材, 2010 (1) .

上一篇:高职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下一篇:低碳城市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