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就业战略

2024-10-12

积极就业战略(通用9篇)

积极就业战略 篇1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在1997年就鲜明地提出:“中国宏观经济首次成功着陆之后,经济发展首要任务是扩大就业、降低失业率。”而后,胡鞍钢教授“不断地向决策者和全社会发出警告:《中国进入21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进入高失业阶段》(1999年7月);《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002年5月)”。2003年11月,我国政府首次把积极就业纳入国家战略考虑,从而使解决就业问题上升到一个国家战略高度。面对大学生就业现状,高校对积极就业战略必将作出积极的响应;同时,许多实际因素在大学生群体中是必须予以考虑的,高校只有认清和解决了这些问题,才会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配合国家的积极就业战略。

一、大学生的心理因素

我国大学生的年龄跨度基本在17~23岁之间,正处于青年期。大学生在生理方面基本成熟,正处于精力旺盛的阶段;但心理的成熟程度滞后于生理的成熟程度。此时,大学生治理和体能都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适合进行精深的专业训练;在思维方面,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最为迅速。因此,高校应利用好这一因素,在教育实施上,突出专业素质的培养,同时也应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成长发展史中的困惑与矛盾。这些困惑与矛盾又大都是基于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环境而引起的。具体表现在:情绪控制能力差、人际交往障碍、缺乏学习兴趣、恋爱与性心理适应不良、择业求职焦虑、社会适应能力和耐挫能力差等。2001年3月,国家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新的要求,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尤其中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大学生独生子女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他们的心理依赖程度相对很高,在心理素质的培养方面需要特别的关怀和引导。因此,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和完善心理咨询服务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的独立能力、实践的合作精神,工作的创新能力、交际的应变能力及吃苦精神等都是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密不可分的,而这些又是大学生就业中不得不面对的。

二、社会发展与科技因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就业结构和形式。一方面,智力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对收缩;其次,各种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就业市场,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新一轮优势竞争力量;高新企业的兴起和国外合资企业的加入有力冲击了就业市场,年轻人力、人才资源成为最抢手的廉价劳动大军;就业市场是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短时期的饱和吸收会造成长时间的就业困难。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长期以来是接收大学生的主渠道,近年来,因为政府机构大幅度精简,国有大中型企业正在减员增效,所以供需结构不平衡矛盾突出。另外,高校自身的专业设置结构性不平衡的矛盾也很突出,许多大学盲目追逐热门专业一直热到产出大大超过需求的发展比例。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高素质的人才已成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在这种大背景下,大学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源中最可宝贵的优质部分,理应得到合理的配置。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必将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革和新兴产业的诞生,就业思路的转变是解决就业的第一大难题。过去,大学毕业生过于看重就业单位的所有制性质,认为只有到了国有单位工作才算真正找到了工作。如今,这种“全民保险,集体危险,个体冒险”的传统观念已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的培养,尤其是信息素质的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成为人才型高素质人力资源,这也是大学生就业必备的素质。

三、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性别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和城市条件的巨大差距,使大学生对就业产生了很大的观念差别。这里面包括了生活观念、爱情观念、教育观念、环境观念等综合因素。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与现实的需求反差太大。一些地方急需人才出现了“要不到、分不来、用不上、留不住”的局面,而另一些地方却出现了人才高消费———让博士去干中专生就能干的活。

目前高等教育界正在努力探索创业教育的新路子,以期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所谓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冒险精神,进而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教育。从就业到创业,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观念的一种根本性转变。当前,选择继续在国内深造、去三资企业工作和出国留学以相对较高的比例占据了前三位,即有近五成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在国内和国外继续深造,反映了当前学生较强的求知欲,这反映了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国家对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需求上升,高素质人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这是越来越多学生选择继续深造的决定因素。就业环境的变化,要求大学生必须拓新就业观念,使自己的思想从陈旧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大胆地、主动地在社会大天地里找到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位置,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在就业趋势严峻的当前,性别因素是一个不可小看的问题,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仍然处于弱势地位。由于劳动力性别的不同而造成的职业隔离是世界各国劳动中最重要、最持久的现象之一。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体制和宗教、社会、文化背景下,职业性别隔离都是存在的。女大学生就业压力比男大学生大也是不争的事实,这是当前高校女大学生越来越多地选择考研之路的原因之一。因此,除了女大学生自身努力外,国家在就业政策上也应作出相关考虑。

四、国家就业政策的指导因素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高速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培养了数千万高学历人才。同时,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日趋紧张。据2011年2月16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会上透露,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30万人,比2009年增加20万人;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60万人,比2010增加约30万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7日在“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上透露,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为680万人,总数比去年增加20万人。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而且这个数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悉,2011年7月份,全国待就业毕业生为110万人,2012年7月份达到130万人。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大学生就业工作难度增加。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各级政府在建立大学生就业市场方面作出了许多努力,逐步形成了以学校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的毕业生就业市场雏形,它在毕业生资源的信息统计发布、供需信息的收集交流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政策咨询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因素

从长期的教育实践来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责任重大的。结合高校的特点,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及时调整其培养目标和方法。思想政治工作是大学生整体教育的一个重要层面,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在内容和方法上不断丰富,不断更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者的共识。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和科技的竞争,不仅是人才数量和人才结构的竞争,更是人才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竞争。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采用说服教育、感情投入、关心体贴、形象影响、心理沟通、传统舆论、激励尊重等,以潜在的、润物无声的方式,在大学生心目中形成深刻持久的影响,从而把管理者的心愿和组织的目标变为他们自觉地行动”。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的感情建立是靠相互间的理解和尊重;靠对真理的崇尚;靠人格的高尚和至诚的精神,这种心灵的“互动”,连接着彼此的思想,推动二者共同行动。尤其在当前就业形势紧张的情况下,这种思想教育方式适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有利于大学生思想的改进。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它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及道德自律能力,它在人才素质教育过程中决定着人才的成长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长期的任务,贯彻于人才成长的全过程,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人才成长的过程,不断更新内容,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和多元化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要在全校教职工中大力倡导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德育工作形成整体化、开放性的大德育格局,从而培养出合格的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

六、社会条件的限制因素

1. 地区差异和学校选择。

自1998年大学生扩招以来,大学生人数逐年上涨,教育资源发展的滞后性导致大学生的含金量逐渐减低,各个地区均出现人才高消费现象,即用人单位和地区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历和毕业母校,“211”和“985”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才被看做是有基础、有潜力的培养对象,而对一般院校的毕业生则冷眼相看。盐城工学院是省属院校,意味着地方政府必须承担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绝大部分经费,而盐城经济比较落后,教育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与发达地区相距甚远,这种教育资源匮乏导致我们学校的大学毕业生一进入社会就失去先天的竞争优势,面对名牌大学毕业的生源,就业更加困难。

这种地区歧视和学校歧视在一些研究院和高级中小学招聘时最为普遍,从各大招聘网站很容易地就能看到,招聘单位在应聘条件里面都会附加一条“211和985毕业的学生优先考虑”,对于硕士则要求“本科为211和985的毕业生”或者优秀硕士优先录取。

2. 社会关系的影响。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已经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统一招分转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用人单位大多实行非结构化面试,与毕业生面对面交流,这种招聘办法更具挑战性、竞争性,也更公平。但这种招聘机制在实际运行当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幕后操作的情况。一些企事业单位在招用新人时,特意为本单位职工子女设定招聘条件,或者在应聘表里添加一栏是否为系统子女。在选人时尽管职工子女专业不符也优先录用。像在银行系统、水利电力企业及国有控股的大中型企业都是本单位人事处人员来挑选新员工,非本地区的生源缺乏人际关系,再加上偏远地区的学生经济条件有限,得到的就业信息空缺,许多学生都还没有得到招聘信息,用人单位就已经确定人选。

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的确给社会关系丰富的毕业生一条捷径,但也在大学校园里面造成一种不良的就业风尚———没有关系进不了好单位。这对绝大部分毕业生来说是种潜伏的负面就业观,在就业中严重影响就业心态,给自身就业增添压力,对喜欢的岗位望而却步。

3. 经济困境。

学费比较高造成贫困生在享受教育这类公共权力时,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尚可以承受,可是贫困生源只会变得更拮据,愈发加重他们急于挣钱的心理,促使更多热门专业挤破门,更多贫困生无法就业的现象产生。

毕业生求职时,就业成本也不可小觑。求职简历的制作、置办面试服装、赶往招聘会的路费、食宿费用等等,这些费用远远超出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开支,他们只能选择校内人才交流会或就近的招聘会,但院校招聘时,对一些有资历的单位来说吸引力不大,可供选择的就业岗位相对较少。昂贵的“毕业消费”也给很多学生就业造成一股阻力。

当然,从宏观上看,国家给予大学生的就业激励政策年年都在完善,但政策落实在每个学生身上总会存在一些偏差或执行不到位的现象,换句话说,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只是促进就业的外在因数,想要找到满意的工作,关键得靠自身。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大学生的含金量已经大大下降,必须转变大学生就应有中高层职位的享乐思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充分融入当今社会的竞争氛围,根据自身情况调节就业期望值。主动寻找渠道获得就业信息,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抓住就业机会。其次,对于贫困生和民族生来说,要在心理上克服自卑感,积极参加团体活动,不断地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调整好就业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择业挫折。最后,必须改变对中小企业的定势看法,我国正处于企业转型时期,中小城市的企业求贤若渴,到这些企业就职存在更高的上升空间。只要制定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立足长远,该取得的各种资格证书尽量拿到手,拥有技能敲门砖,就能为就业增加砝码。

参考文献

[1]周济.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2003.

[2]常兴华.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J].联合论坛, 2001.

[3]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研究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 2003.

[4]潘士远, 林毅夫.中国的就业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学家, 2006 (1) .

积极塑造环境 防止战略冒进 篇2

这种局面的出现,一方面有理论上的必然性,这是我们所无法左右的。从国际政治的内在逻辑看,现实主义者与生俱来地对任何大国的崛起表示关注,不管对方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这种由于实力的增加而带来的安全困境,是任何一个崛起大国都必须面对的。但另一方面,也和我们自身的作为有关。安全环境是由国家间互动形成的,它的严峻化必然反映了互动能力方面的缺失。我们是否对自己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是否存在操之过急的心态?这都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们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战略都要做出适当的调整,既要积极地塑造环境,又要注意克服战略冒进。

具体来说,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工作。

通过主动作为来化解猜疑和担忧杜绝外界胡乱猜测的最好办法是主动作为,应出台一些类似国外《国家安全战略》之类的文件就战略意图等进行澄清。同时,要使这种解释具有说服力,还必须采取通用的国际规范。“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提法没能打消外界对于“一个崛起的中国会怎样和如何行事”的种种担心,韬光养晦又被曲解成规避责任。因此,还需探究外界能够接受和理解的表达方式。其实,在国与国的对话中,国家利益是最有效的沟通工具。阐明自己的国家利益,同时考虑到别国的利益,反而更容易为对方所接受。另外,主动作为还要求我们加强整体筹划,在做一些重大的决定前,应首先评估会引起什么样的政治影响,从而早做预案,充分准备,塑造对我们有利的国际反应,争取正面效应的最大化。

通过调整外交战略重点来寻找战略伙伴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中美关系开局良好,中国加大了对美外交资源的投入,但却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考虑到我们的国际定位和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我们的战略重点应该回归亚洲周边国家,同时还应加大对非洲、伊斯兰世界和中南美洲的投入。因为这些区域是我们在国际较量中战略力量的源泉,在此我们可以找到朋友,找到可以借重的力量。在具体的发展手段上,军援和军售都是可以考虑的途径。

以解决国内问题带动国际环境的改善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是密不可分的,有时候国际上紧张局面的根源其实在国内。转变过去那种高能耗的发展模式,也许是化解外界对中国不满的最直接途径。同时我们还应加大力度建设和谐社会,反腐倡廉,缩小贫富差距,重视环境和生态问题。只有有了良好的国内形象,才能借此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利用经济优势发挥在周边的影响力和其他大国相比,经济是我们发挥对周边影响力的一大优势。在日本遭遇地震海啸和核泄漏事件后,中国的区域经济优势将更加明显。我们应该主动出击,利用经济手段,谋求战略优势,重点推动加快东亚一体化的合作步伐,防止美国主导的“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占据区域优势。

重视非传统安全问题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偶发性冲击过去,湄公河下游水资源问题以及缅甸政府与北部地区少数民族冲突引发的跨境难民问题,都给我们的安全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处理类似问题时,我们应加强国际合作,防止非传统领域的问题引发安全环境的恶化。

实施以上策略时,还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要用系统的观点来统筹。要充分认识到一国的安全环境是一个大的系统,其中某一个环节上的变化都会影响另外的环节,而一个事件对国家安全环境的影响,由于其他因素的作用,会大干或小于该事件单独对安全环境的影响。

第二,在软和硬之间寻求平衡。在面临“中国强硬论”的指责与捍卫我们国家利益必须加强实力这一“悖论”上,软和硬的把握尤其重要。我们既不能盲目示强,也不能盲目示弱,既要努力化解周边国家的猜疑和担忧因素,又要勇敢面对遏制实力的阻挠。要区别不同情况,软硬兼施。

积极实施内需拉动战略 篇3

把扩大内需与完善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结合起来。省委、省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提出在强力推进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同时, 加快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推进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 促进全省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 这是对湖北省情和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建设武汉城市圈是湖北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核心战略, 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平台。抓住武汉城市圈获批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机遇, 可极大地拉动投资需求。将以武汉新港、大东湖生态水网等一批重大项目为重要抓手,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 以节能减排为切入点, 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 完善产业分工, 优化资源配置, 不断增强武汉城市圈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充分发挥其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汇集了全省十分丰富、极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 可以打造文化底蕴深厚、地方特色鲜明的旅游板块, 其建设对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我们坚持以生态为基础、文化为核心、旅游为引擎, 以资源整合和交通网络建设为重点, 抓紧武当山至神农架的生态环保公路、神农架机场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 积极推进跨省铁路、高速公路及连接线建设, 加快形成鄂西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促进农业、林业、工业、信息、文化、商贸服务等各类产业与旅游业联动、协调发展。长江流经湖北1000公里, 这是一大优势, 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 加快沿江港口、高速公路、铁路建设和仓储、运输业、商品集散市场建设, 构建以武汉为中心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 促进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的大发展。

把扩大内需与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结合起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是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是保增长的主攻方向, 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之策, 也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把扩大投资与调整优化结构结合起来, 着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努力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一是着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坚持工业兴省战略不动摇, 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大力发展以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 以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 深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提高钢铁、汽车、水泥等产业的集中度与资源配置效率, 把工业做大做强。认真实施全省服务业发展规划, 全面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 积极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铁路、公路、机场、港口、能源建设为重点, 加大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投资和建设力度, 努力把湖北建成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二是着力推进企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手抓大型企业培育, 一手抓中小企业发展。一方面, 要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企业, 围绕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集群, 以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另一方面, 要千方百计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引导中小企业向专、新、特、精方向发展, 实现转型升级。三是着力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引导和支持企业适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新变化,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把扩大内需与做好“三农”工作结合起来。湖北是中部农业大省和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 农业是湖北的重要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做好“三农”工作, 对于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农村消费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要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大部署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努力在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一是在推进农村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经营权的前提下,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办好跨区域的仙 (桃) 洪 (湖) 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二是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粮食核心产区, 力争到2020年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新增100亿斤、达到500亿斤以上。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围绕发挥湖北在粮食、油料、水产品等方面的生产优势, 突破性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在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加快江河堤防整修、病险水库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设, 加快高产农田建设, 加快农村饮水安全、血吸虫病防治、沼气等工程建设,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在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上取得新突破。加大对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 巩固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 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五是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上取得新突破。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抓好农民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工作, 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和农村内部增收空间。

把扩大内需与推进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节能减排是我们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困难再大也不能降低标准和要求。要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三大领域节能, 加快实施全省“十一五”节能行动计划确定的重点节能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城市和园区。加快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步伐, 到2010年, 全省所有县以上城市全部建成污水处理系统。抓住当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有利时机, 加大小造纸、小水泥、小火电、小炼钢、小印染等“九小”关停并转专项治理力度。在全省上下营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文化, 积极倡导节约型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严格节能减排责任制和问责制, 对不能如期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地方, 严肃追究当地领导的责任。

把扩大内需与深化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改革开放是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我们过去取得的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 解决当前的困难和问题仍然要靠改革开放。要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突破口,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 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 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 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推进国有企业调整重组和股份制改革, 抓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巩固改制成果。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 进一步加快民营企业发展。三是深化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省管县财政体制, 加快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 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扩大出口总量与优化出口结构并重、引进资金技术与引进人才并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全面做好开放工作。抓住当前沿海地区产业加快转移的大好时机, 努力承接更多的产业转移。积极拓展利用外资途径,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积极开拓新兴出口市场。重视发展服务贸易, 大力承接国外服务外包特别是软件外包。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抓住时机, 到境外开展经济技术合作。

把扩大内需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越是困难的时候, 越要高度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牢记党的宗旨, 倾听群众呼声, 关心群众疾苦, 尽一切力量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 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加强就业援助, 重点帮扶就业困难人群和零就业家庭。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 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重视农民工转移就业工作, 引导他们就近就业, 支持他们返乡创业。从2009年开始, 全省每年扶持5万名城乡劳动者和回归创业者自主创业, 带动就业20万人左右。二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保是民生之福。要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 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推行分类施保, 农村低保做到应保尽保。三是努力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认真落实在城乡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完善助学政策, 重点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探索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有效形式。四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加强基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五是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下大气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切实把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重视食品药品质量安全,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坚决防止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深入推进平安湖北建设, 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积极搭建再就业信息平台 篇4

为不断深化服务意识,让辖区内更多下岗、失业人员走

上再就业之路,我育才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充分发挥帮助、引导、促进再就业的劳动保障职能,为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搭建再就业信息平台。

一、为促进辖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充分发挥优势,积极与辖区企业和个体户联系,多方搜集用工信息,并建立联盟关系,在第一时间内

将信息整理、登记、公布、传达给辖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

二、工作站积极为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求职登记

服务,并留下他们的联系方式,有合适的工作便可及时联系,并通过送岗上门等一系列服务,为辖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工作站的工作人员还指导辖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学习劳动保障政策法规,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掌握求职技巧与对策,提升职业道德,并结合其工作经历、文化水平、技能状况及市场需求等,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再就业指导。(安状)

渤海街道育才社区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思路分析 篇5

就业是民生之本, 我国有13亿多人口, 适龄劳动力8亿多, 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正处于国际化、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阶段, 面临着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

映在各地区港口发展水平的差异上。

一直以来, 长三角港口群如何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之中, 合理有效地解决竞争与合作问题, 是一个吸引多方关注与探讨的问题。采取有效形式的合作, 逐步消除无序竞争, 加强港口间的协同发展, 发挥整体竞争力, 共同促进港口经济的快速发展, 已经成了长三角各港口的共同呼声, 长三角各港口实施竞合战略应运而生:港口之间实施竞合战略可以提高港口的市场支配力以及讨价还价能力, 并削弱作为港口客户的船运公司的侃价能力;竞合战略可以发挥合作竞争双方各自优势, 实现优势互补, 如上海港具有其他港口所无法具备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 它可以通过洋山港的建设发展成国际集装箱枢纽港, 成为国际航运的战略性枢纽港;实施竞合战略可以有效降低港口的重复建设和恶性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交汇时期, 扩大就业压力很大。本文主要从树立积极就业观念;劳动力的供给方面;劳动力的需要方面;加快劳动力流动和转移;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5个方面来分析就业问题。

一、树立积极的就业观念

(一) 要把就业工作放在宏观经济首要目标来看待

宏观经济要实现4个目标: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国际收支平衡。针对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 要树立“就业优先”的观念。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虽然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但是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提高资本有机构成, 经济

竞争。实施竞合战略后, 港口建设和规划根据各港口的比较优势进行, 从而可以避免重复建设, 促使港口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吸引货源, 从而形成错位竞争;实施竞合战略可以使各港口分享各种资源, 如客户信息、管理经验和管理手段、技术等。

四、结束语

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一体化背景下, 各地区港口抓住发展的契机, 打破行政区划, 加强区际港口的联系, 共同构建长江三角洲区域港口设施网络, 提高服务水平。对于港口经营和发展而言, 相对于单纯的竞争来说, 合作竞争是巨大的进步。港口经营者为了提高竞争力往往会通过市场运作借用外力与竞争对手进行合作, 组成战略联盟。而建立一个战略性的港口规划体系, 统筹发展, 以港口来讲, 就是将区域内已建和将建的各种港口根据物流加以规划, 按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已明显减弱。但是树立就业优先的目标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 我们一方面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另一方面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完善市场就业机制。

(二) 认真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

《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开始施行。这两部法律都是关于劳动就业的重要法律, 其实施标志着我国劳动就业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认真贯彻实施这两部法律, 对于我国扩大就业, 保障民生, 提高居民收入, 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各地的货源、集疏运条件和港口优势, 形成大、中、小结合, 功能分工明确、协作紧密的世界最大的港口群之一。

参考文献:

1、米建华, 郑忠良.长三角港口群竞合模式研究[J].综合运输, 2007 (7) .

2、吴颖高.

港口资源的优化配置———港口资源整合与重组系列文章之二[J].中国港口, 2004 (2) .

3、齐娜, 王伟.整合港口资源的国外经验借鉴[J].水运管理, 2005 (1) .

4、王学新.加强港口资源管理刻不容缓[J].中国水运, 1995 (10) .

5、高中奇.

腹地型集装箱枢纽港发展潜力定量评价模型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 2007.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三) 各级政府要把改善就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

党的17大报告指出:“就业要加强政府引导, 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各级政府要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定期召开就业工作联席会议, 亲自部署, 落实任务。要将就业工作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 建立政府促进就业的目标责任体系;改善创业环境,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改革投融资体制, 要利用税收、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财政投资等手段扩大就业, 放松经济性管制, 加强社会性管理, 杜绝对中小企业“吃, 拿, 卡, 要”的现象;要依托社区平台, 面向困难群体和零就业家庭实施就业援助, 要争取在社区建立劳动保障综合服务中心, 完善社区求职登记、职业介绍、指导和培训的一条龙服务。社区要提供职业指导援助、优惠政策援助、岗位信息援助、技能培训援助、托底就业援助、生活保障援助方面的信息和帮助, 将零就业家庭和“4050”段失业人员等特困家庭作为援助重点。

(四) 创造良好的就业舆论环境

当前, 第三产业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城市社区建设,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都需要大量人才, 各级政府要及时有效地为劳动者尤其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指导, 要实现就业政策到位, 信息到位, 就业渠道通畅。同时要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大力宣传报道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 到基层创业的典型和事迹, 宣传报道党和政府的就业政策, 要完善涉及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到民营企业就业, 从事自主创业, 公务员考试录用, 技能培训, 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和信息化建设, 形成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框架体系。

二、劳动力供给方面的对策分析

(一) 继续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控制人口增长

人口总量是劳动力供给的基数, 控制人口, 就是控制劳动力供给。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 已少出生了3亿多人口, 否则就业工作的难度将会很难设想, 所以计划生育必须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二) 延长劳动者受教育时间

劳动力延长受教育时间, 可以推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 对于错开就业高峰期有很大帮助。而且, 延长受教育年龄, 还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 增强劳动者技能, 对于我国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变人口压力为人口动力, 减少结构性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解决就业问题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为22%, 但是劳务输出只占世界劳务输出的0.3%, 所以要充分利用国际间对话, 加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合作, 利用海外投资, 承包工程, 扩大对外贸易等手段实现中国人口比较优势和外国的土地、资金、技术优势互补。采取有效措施, 有组织地开辟国际劳务市场, 拓宽劳务输出渠道。

三、劳动力需求方面的对策分析

(一) 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保增长, 扩内需, 调结构, 惠民生, 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是促进就业的基础。保增长, 扩内需, 意味着消费增加, 投资增加, 净出口增加, 也意味着对劳动力需求增加;调结构, 惠民生意味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意味着改善收入分配结构, 提高中低收入实际收入, 也意味着和保增长, 扩内需同时实现良性循环互动, 以此来提高劳动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 扩大就业。

(二) 积极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发挥其在就业方面的吸纳作用

我国的非公有经济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 所以目前要认真落实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 改善创业环境, 完善服务体系, 改革投融资体制, 为中小企业吸纳就业提供指导和帮助。

(三) 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一方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另一方面利用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大, 消费需求多样化的特点, 利用产业集群、工业园区为载体, 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

(四)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西方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 在激烈国际竞争中, 制造业的资本密集度不断提高的趋势无法逆转。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是各国解决就业问题的必经之路, 也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特征。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 所以目前要扫清农民进城的障碍, 在集约利用土地的基础上推进城市化, 继续发展改造传统服务业, 特别是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 同时要积极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五) 发展非正规就业, 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 鼓励自主创业, 自谋职业

鼓励下岗人员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就业。通过政府出资、社会扶持建立社区性就业组织, 创造公益性就业岗位, 实行促进就业的财税金融政策, 积极支持自主创业, 自谋职业。

(六) 加快建立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与保障体系

抓紧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与工资拖欠问题。认真执行劳动合同法, 切实保障农民工的职业安全和卫生权益, 切实保护女工和未成年工权益, 严禁使用童工。搞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体系建设, 积极稳妥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 积极稳妥地改革户籍制度, 为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的统一打下基础。

四、加快劳动力流动、转移的对策分析

加快劳动力市场的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者就业主要是通过市场的双向选择来实现, 政府要为劳动者就业提供一个管理规范, 服务高效的就业市场:实现人才市场 (人事部门管理) 和劳动力市场 (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管理) 的联网贯通, 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加快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职业培训体系。政府有关部门、群团组织、学校、企业、社区、就业服务部门都要根据自己特点和条件, 积极开展以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培训。不走形式, 务求实效, 扎扎实实地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健全失业下岗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

五、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加强劳动执法监察工作。劳动部门要查处城乡各类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方面法律法规, 侵害职工权益的行为。加强对贯彻落实最低工资制度的监督检查。解决拖欠工资问题, 建立工资保证金制度。探索建立乡镇、街道、社区监察组织网络。依法进行劳动争议仲裁调节工作。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扩大就业, 是我国今后较长时期面临的突出问题, 也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问题。文章从5个方面论述了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思路, 对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有一定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积极就业,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工权益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研究室编写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辅导读本[M].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8.

[2]、崔常发, 徐明善.高层讲坛[M].红旗出版社, 2007.

[3]、虞云耀, 杨春贵.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2.

[4]、本书编写组.十六届六中全会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 2008.

积极就业战略 篇6

蚕桑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 是丘陵山区农民增收脱贫重要项目。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组织有关专家研究编制“十三五”蚕桑产业发展规划, 明确提出, “十三五”期间, 蚕桑产业发展要紧紧围绕全省扶贫攻坚战略,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 以基地建设为抓手, 以培育新型主体、强化科技支撑、完善社会化服务为重点, 突出龙头带动, 加快蚕桑转型发展步伐, 着力构建规模化、设施化、多元化、绿色化的新型产业模式, 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优质蚕桑基地, 使全省桑园面积达到200万亩 (13.3万hm2) , 生产蚕茧8.5万吨, 生产桑果20万吨, 蚕桑综合产值在“十二五”基础上有较大增长, 实现由蚕桑大省向蚕桑强省跨越。

积极就业战略 篇7

一、实施“绿色就业”工程, 就地就近吸纳就业

要解决群众“靠山吃山”问题, 必须把水土流失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对此, 人社部门紧紧依托当地纺织、稀土、机械、电子和农副产品加工等绿色工业的用工需求, 大力实施“绿色就业”工程, 把服务企业用工和促进城乡统筹就业有机结合起来, 制订了免费技能培训、子女入学、评先评优、享受经济适用房等一系列政策, 并向水土流失区倾斜, 全县三个开发区307家企业, 共吸纳就业5万多人, 90%是水土流失区群众。与此同时, 长汀县还以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为契机, 率先把创业培训班办到河田、三洲、濯田等水土流失区群众家门口。近年来共举办创业培训班88期, 培训学员2640人, 发放小额贴息贷款3.52亿元, 树立了一批种植油茶、杨梅、银杏、毛竹等自主创业的典型。濯田镇园当村的马雪梅, 在创业政策扶持下, 采取“猪-沼-果”模式治理水土流失, 承包果场428亩, 年出栏生猪一千多头, 年收入五六十万元, 不但成了“绿色创业”的典型, 还带动了邻近的长巫、园当、莲湖3个村19户村民就业。去年, 受到了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的表扬。

二、创新服务模式, 提高就业质量

积极就业战略 篇8

《意见》称, “十二五”期间, 将实施积极的机电产品进口促进战略, 大力推动机电产品进口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将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落实和产业发展需要, 有针对性地引导相关技术和设备进口。

加大对鼓励进口商品的支持力度, 完善现行相关进口促进政策, 加大对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及国外限制对华出口高技术和先进设备的进口支持力度。根据产业的发展需要, 适时调整《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 对国内刚起步研究开发的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要研究给予专项支持政策;鼓励国家级研究开发机构的进口。研究延长实施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进口规定范围内的科技开发用品的税收政策;结合产业发展状况和重点产业规划, 适时调整《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和《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 逐步提高免税商品技术要求;加大金融支持进口力度, 研究建立先进技术装备进口融资租赁和现代流通市场, 支持租赁企业采购国内急需的先进技术装备, 租赁给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建立二手设备交易市场, 研究制订促进二手设备转让和流通的政策, 支持企业在海外建立采购网点和渠道。

积极就业战略 篇9

一、集团品牌建设基本情况

集团自1999年成立以来, 统一思想, 统一行动, 进行战略定位, 实施战略布局, 大力实施“做市场、做品牌、做资本”发展战略, 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在构筑“一链两翼多支撑”的总体格局中, 参与市场竞争, 立足自身优势, 整合品牌资源, 培育核心品牌, 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可以说, “三做”战略第一次提出了品牌创新、品牌强企的思想, 为集团品牌建设指明了方向。

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那就是创造和发展自己的品牌, 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带动企业追求更高的品牌价值, 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必须树立品牌观念, 按照品牌规划的方向和目标前进, 紧紧围绕自己的品牌进行推广和建设, 才能逐渐塑造自己的品牌和企业形象, 最终成就自己的品牌。因此, 在“三做”战略的统领下, 通过中长期发展规划, 重点打造粮油食品、现代物流业和粮食专业物流在内的古船品牌、环京品牌和京粮物流品牌, 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品牌体系。

经过十来年开拓与努力, 目前集团拥有品牌15个, 其中中国名牌一个, 北京名牌3个。集团以“京粮”为母品牌, 粮油加工业以“古船”品牌为核心, 在大米、面粉、油脂、食品、饲料等领域拥有“古船”、“火鸟”、“绿宝”、“古币”、“华藤”、“正大”、“大磨坊”等品牌群, “古船”品牌成为全国市场一线品牌, “绿宝”成为北京市场一线品牌, “火鸟”、“古币”等成为专业一线品牌。粮食专业物流企业和现代物流企业分别以“京粮物流”和“环京物流”为主打品牌, 不动产经营形成了“蓝座物业”和“龙德广场”为核心的服务品牌。

二、集团品牌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在不断的品牌建设实践和发展过程中, 集团形成了以“京粮”为旗帜品牌, 以“古船”为核心, “绿宝”、“火鸟”、“古币”等构成的产品品牌和“环京物流”等服务品牌为子品牌的母子品牌体系。集团品牌格局基本形成, 在品牌系列逐步优化, 品牌实力不断增强。集团成立十年来, 品牌建设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形成了一整套办法和机制, 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概括起来就是“战略先行, 打造核心, 强化理念, 有序延伸, 注重营销”。

(一) 战略先行, 健全品牌发展机制

一是制定集团品牌发展规划。集团制定《品牌战略发展纲要》, 在二五发展战略实施期间, 培育集团母子品牌群, 建设知名品牌系列, 提高品牌价值, 扩大无形资产, 打造出包括核心品牌、全国性品牌及若干区域性品牌在内的品牌集群。京粮母子品牌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集团优势品牌格局和系列, 多品牌协调促进、共同发展。2003年集团制定《古船创建中国名牌五年发展规划纲要》, 计划用五年时间使古船品牌成为粮油食品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的一线优势品牌。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集团成立专门的品牌管理机构, 由集团总经理、主管副总经理及企业负责人组成, 作为品牌决策、品牌管理、品牌建设、组织考核的领导机构, 指导整个企业品牌发展。设置品牌管理办公室, 负责品牌建设日常管理工作。这样, 形成了集团品牌建设和管理较完善的体系, 通过这个体系, 让品牌的精神实质, 实实在在地落实到企业主体上。

三是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完善品牌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是品牌建设的重要方面。集团围绕品牌发展战略制订了《品牌管理办法》、《广告宣传办法》、《品牌管理危机处置办法》及《营销行动战略》和《事业部营销分战略》等一系列品牌管理规范性文件, 每年制定《营销行动方案》指导年度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 各项工作制度建立起来, 促使一整套品牌管理体系和机制形成。

(二) 突出优势, 重点打造“古船”核心品牌

品牌从根本上来说, 是存在于消费者记忆中商品的标识。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对品牌的总体印象和判断。这一印象和判断是消费者在与该品牌长期接触的过程中产生的, 并通过消费者的品牌联想得以强化。集团成立之初, 品牌众多, 知名度不高, 着力点力度不大, 品牌发展整体思路不清晰。这些情况导致集团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不强, 消费者的认知度和接受程度不高, 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企业品牌管理的最终目标, 就是在目标消费者群体心目中建立起企业所希望的品牌形象。为此, 集团组织专家和企业进行了周密仔细的调研分析, 痛下决心砍掉部分处于劣势地位的小品牌, 集中优势资源, 强化品牌管理, 着力打造优势品牌。以点带面, 突出重点, 基于“古船”品牌优势成立新公司, “古船”品牌浴火重生, 焕发新的活力, 品牌价值发生巨变。

2004年古船完成了从北京名牌向全国知名品牌的跨越, 古船面粉连续蝉联“中国名牌”称号。古船入选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 品牌价值从2002年的15.56亿元跃升至31.3亿元, 取得了翻一番的大幅跃升。在品牌效应的带动下, “古船”品牌家族日益壮大, “古船”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以“古船”为核心的粮油加工业实力不断增强。到2008年, 古船企业实现收入由4.3亿元跃升至23.6亿元, 增长448%, 利润由亏损1510万元到盈利1832万元, 净增长3342万元, “古船”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 品牌给企业带来的发展后劲逐步显现。

(三) 注重内涵, 放大品牌核心理念

品牌是最具有价值的资源, 作为企业的一种无形的资产, 在某种意义上它比有形的工厂、车间还重要。集团将古船品牌在内的品牌系列视为极具战略意义的无形资产来重点培养扶持, 赋予品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经济新理念。经过近年来的运作和经营, 集团品牌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理念与精神, 这就是拥有先进的品牌理念、丰富多样的产品品种、安全放心的优良品质、优质周到的服务。粮油产品品牌的核心价值在于“安全放心, 营养健康”, 环京物流、蓝座物业等服务品牌的特色在于优质周到和精细化管理。

充分发挥出品牌所具有的内在优势, 加强核心理念的建设和宣传, 有利于进一步加快做品牌的步伐, 扩大品牌市场效应, 变品牌优势为经济效益。消费者对京粮集团粮油品牌最满意的是什么?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京粮集团粮油产品, 消费者会选择哪个词?像“古船相伴, 健康永远”这样的广告词就是对健康理念的再演绎, 消费者一看就知道京粮古船的核心理念就是健康, 看见“古船”这个牌子, 消费者想到的是“古船”产品可以信赖, 是放心的, 是安全的, “古船”是高质量、高品质的象征。

(四) 扩大效益, 品牌延伸顺势而行

产品价值是一个品牌价值的真实载体。产品价值一方面由产品的设计、材料、工艺品质的持久性等元素来体现;另一方面由企业围绕这个产品价值所提供的系列服务来体现。而一个高价值的品牌, 其产品注定是千锤百炼、精工细作的。“古船”品牌也有自己的成功载体, 其所代表的产品和服务真正体现了品牌价值。“古船”的成功来源于古船面粉的强势崛起, 也为品牌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奠定了基础。

集团经过深思熟虑, 在品牌战略方面, 在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宣传、统一监管、统一建设”的基础上, 除了实施多品牌或新品牌战略外, 一是实施产品线延伸, 将现有品牌名延伸到现有的一个产品类别上的新样式、新规格和新风格的产品上。二是实施品牌延伸, 把现有的品牌名延伸到新的产品类别。依托古船品牌优势, 2002年组建古船油脂公司;2005年古船米业公司登台亮相;2007年古船面包公司成立。至此, 集团完成了古船品牌系列米、面、粮、油加工业产业链的打造, 以“古船”为核心的粮油食品工业, 在古船品牌的引领下, 古船米、面、油、食品同台竞技, 各展风流, 粮油加工业完成了从亏损到赢利的“蜕变”, 如今, 古船产品囊括了面粉、油脂、大米、面包、杂粮多各品类, 已经走出北京, 遍布全国各地和大江南北。

(五) 搞好策划, 灵活运用营销策略

一是用发展的眼光做品牌。做品牌不能期望一招一式就会奏效, 而是需要审时度势灵活运用各种营销策略, 有时采用一种营销策略, 有时需要包含广告宣传、促销活动、公关营销、选秀营销、体验营销、形象代言等多种营销策略的组合。集团用创新思维来应对不停变化的市场, 认真研究市场、消费者、竞争品牌和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灵活运用最新的各种营销策略, 对品牌时刻创新, 包括从产品、品质、功能、设计、包装、质量和理念等方面进行创新, 切实把品牌做好。通过采用多种营销策略与消费者充分沟通, 跟消费者亲密互动, 逐步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支持、依赖、忠诚, 提升品牌影响力, 提高品牌产品的销售额。

二是整合品牌优资源势, 发挥整体合力。最近两年来, 集团以营销整合为重点, 形成整体概念, 制定品牌规范组合方案, 富有特色, 效果明显, 增强品牌和企业影响力。调动各品牌企业的积极性, 建立专柜、店中店和专卖店等集团产品的窗口展示系统, 发挥品牌的合力优势。全程参与“安全放心粮油市场工程”等重大惠民工程。建立了粮食主题展览馆, 挖掘粮食文化内涵, 追寻粮食历史脉络, 提升粮食产品品位。

三是加大投入, 专项支持。每年安排专项经费, 进行持续投入, 用于品牌宣传推介, 品牌宣传、包装设计、形象广告、市场活动等事项的费用近千万元。综合运用各种宣传方式和媒介, 在中国之声、北京电台、公交车体、户外广告牌投放形象广告, 举办企业年会、专场订货会、新品发布会等活动近10场, 以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品牌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 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建设氛围和声势, 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加强和改进集团品牌建设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集团十年品牌之路, 造就了一批知名品牌, 带来了良好的效益, 对集团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如何面对已有的成绩和战果, 利用现有优势和基础, 充分发挥品牌效应, 继续将品牌做大做强, 将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针对目前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难点和关键, 必须充分加强研究, 剖析到位, 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需要加强的方面, 敢于正视, 寻找对策, 真正做到量体裁衣、有的放矢, 推动品牌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一) 品牌定位差异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品牌定位是指企业在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的基础上, 对特定的品牌在文化取向及个性差异上的商业性决策。品牌定位是品牌经营的首要任务, 是品牌建设的基础, 是品牌经营成功的前提。品牌定位在集团品牌经营和市场营销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集团拥有的品牌众多, “古船”、“绿宝”、“古币”等品牌市场目标肯定是不同的, 这些品牌都有自己相应的定位, 每个品牌都有所对应的消费群体也是不尽相同的, 与目标消费者群建立内在联系的程度也是不同的。

只有按即定的品牌定位方向去经营, 实现品牌定位以产品为载体, 真正满足其目标顾客的消费, 让客户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都得到满足, 并以拥有这个品牌为荣, 也只有这样, 这个品牌的定位才是准确的, 这个品牌也才是真正最具有价值的。目前看来, 部分品牌定位不清晰, 目标市场不明确, 消费群体不确定, 都需要着力进行解决。比如, 古船面粉除了生产销售标准粉、富强粉外, 可以下更大的力气、花更多的精力, 将主要定位放在专用面粉和高档面粉市场的开拓上;古币香油可以将定位主要放在调味品市场上;绿宝油脂可以主推高端食用油, 产品主要集中于高中档产品系列, 等等。

(二) 品牌产品规模化还需要进一步要扩大

一般说来, 品牌价值和品牌市场规模是一对统一体, 市场规模大小是和品牌价值高低成正比的, 两者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互为促进。一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越高, 产品销售量越大, 消费者人群越多, 品牌就越有价值, 知名度就越高, 影响力就越大, 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就越大。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和运作, 集团所属品牌企业生产能力不断扩大, 市场销售数量不断增加, 消费者认知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古船品牌已经成为首都粮油食品市场一线品牌, 在国内外都享有较高的美誉度;绿宝食用油除了在北京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外, 在石家庄、西安等外部市场也取得了良好的销售成绩;古船面包作为百胜餐饮京粮集团肯德基快餐的汉堡半成品指定供应商;古币香油每年销售量达到近2000吨, 古币麻酱成为首都消费者青睐的日常调味品。实践证明, 只有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销售规模, 品牌也才能具有相应的覆盖率。下一步要继续完善和开发销售渠道, 调整产品结构, 推进产品升级换代, 提升产品形象, 提高产品档次, 细分市场, 深耕细作, 做精做细, 提高市场占有率, 提升产品销售规模, 提高盈利水平, 使品牌具有更强的辐射效应。

(三) 品牌建设专业化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一是建立强大的品牌运营专业化队伍。人才是做好品牌的根本。品牌要做强做大做久, 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竞争优势, 必须建立和培养一支比较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为品牌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这里的人才不仅是局限于营销部门, 而是整个企业各个部门都有优秀的人才, 诸如行政系统、生产系统、营销系统、物流系统等。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优秀人才、成熟人才、专业人才, 通过引才聚才, 优化配置, 实现集团内品牌运营人才资源整合, 使人才资源做到人尽其用。

二是固化服务供应中品牌效应成果。品牌效应是品牌建设的有利资源。要进一步放大服务奥运保障服务和市场供应以及特供工作成果, 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策划, 加强品牌和产品的推广力度, 全面树立京粮品牌系列安全放心、营养健康的形象, 彰显履行社会责任、发挥主渠道作用的良好风范, 树立自身良好形象, 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是完善细节管理。品牌建设必须正确处理点和面的关系, 要有一定范围的宣传和推广, 但更需要注重的却是细节。企业可能花了很大的精力和资源去做广告、搞活动、造声势, 评估后发现反而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细节决定成败。因为, 就是一些细节上的问题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比如售后服务不到位、超市促销员服务态度不好、广告牌陈旧不堪等等, 正是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节直接损害了品牌的美誉度。所以必须更加重视涉及品牌方面的所有细节问题, 突出细节管理, 这样才能无往而不胜。

(四) 品牌建设系统化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一是树立先进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品牌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要有高屋建瓴、提纲挈领的宏观思想和微观方法进行统领和指导, 综合运用现代营销和品牌管理知识, 科学合理进行品牌策划, 推动品牌发展。

二是建立完整的品牌发展模式。模式的搭建是品牌建设的运行轨迹。品牌建设以市场营销为平台, 以营销整合为推手, 以质量安全为基石, 以市场细分为导向,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以产品结构调整为手段, 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为目标, 推动集团品牌建设实现良好发展态势。

三是建立科学保障机制。产品质量安全和服务精良是品牌的安全防线, “安全放心, 营养健康”理念是集团产品品牌的精神, 安全是产品和品牌的生命线, 高质量和优质周到是品牌永葆青春的法宝。产品研发是品牌的持续后劲, 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 加速产品结构调整, 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做好品牌不易, 守住品牌更不易, 要想真正做好品牌, 就要在做品牌的过程里一刻不停的去珍惜、爱护品牌, 加强监管维护, 保护好品牌, 确保品牌安全。

(五) 品牌发展常态化还需要进一步巩固

品牌的真正价值在于消费者消费了该品牌的产品或服务。因此, 是不是品牌, 关键是看消费者是否消费该品牌产品, 消费者是否长期消费该品牌产品, 也就得出这个品牌的产品是否为有价值的品牌。正是因为这样, “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就品牌建设的真理。可以分析一下, 一个消费者从消费该产品开始到认可该品牌, 在这个过程里消费者要经历选择、比较、判断、购买, 到再选择、再比较、再判断、再购买, 反反复复, 来来回回, 是一个相当长期和复杂的过程。直到消费者形成了购买习惯和消费以后, 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这个产品的品牌也才成为一个真正的有力量的品牌。所以, 做品牌是长期而艰巨的, 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做品牌, 搞好品牌建设, 必须横下一条心, 放眼长远、持之以恒, 只有坚持到底才能胜利。急功近利、投机取巧、见异思迁是做不成品牌的, 只有踏踏实实、长期打拼才有可能做好品牌。确实, 经过坚持不懈的耕耘, 集团品牌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这是优势, 也是新的起点, 反而更需要冷静思考和对待。做品牌是集团发展的重要战略, 是长期必须坚持而且丝毫不能动摇的战略考虑, 是企业长久持续发展的百年大计, 必须正确处理品牌长期发展与眼前利益的关系, 正确处理品牌战略与品牌策略的关系, 正确处理品牌建设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不计较眼前利益得失, 坚定不移, 放眼长远, 下大力气将品牌做久做大做强。

上一篇:乡村空间形态下一篇:汉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