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遏制

2024-07-12

有效遏制(通用12篇)

有效遏制 篇1

一、企业财务管理与财务监督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 关于资产的购置 (投资) 、资本的融通 (筹资) 和经营中现金流量 (营运资金) , 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以最经济的方式筹集资金, 以最合理的标准运用资金, 以最快的速度回收资金, 以最佳的比例分配资金, 以最严格的要求进行财务监督。以上要求明确了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一是合理编制全面预算, 科学配置资源;二是依法组织收入, 贯彻节约支出原则;三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经济核算,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加强资产管理, 防止资产流失;五是及时、准确反映财务状况, 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控制和监督。

财务监督是运用单一或系统的财务指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业务活动进行的观察、判断、建议和督促。一个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 如果财务监督 (不管是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 缺位, 就有可能会产生腐败现象, 企业就会风不清气不正, 最终结果是企业管理混乱、巨额亏损。

二、以钢铁企业为例探讨效益流失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后果

1. 供销两头把控能力缺乏, 开源节流工作相距甚远。

钢铁企业最直接的利润来源就是钢材销售价格与每吨钢材矿石、煤炭、合金成本之差, 钢铁企业最大的开源节流就是提高钢材产品实得价格, 降低钢材的原材料成本。要提高产品价格则需要稳定高效的销售渠道和稳定的产品质量, 要降低原材料成本则需要掌握较稳定的原燃材料供应资源并优化采购结构。部分大型钢铁企业拥有先进的装备, 但产品质量一般, 同类钢材销售价格远低于行业兄弟单位;在物资采购上不能准确把握采购节奏, 高价时超量采购、低价时采购量明显不足;部分员工职业道德缺乏, 压低销售价格以完成销售任务, 提高采购价格以完成采购任务……以上方方面面的问题导致售价低、成本高, 企业效益与行业水平差距甚远, 同时滋生损公肥私的腐败现象。

2. 基础数据管理混乱, 经营决策无从谈起。

钢铁企业是物资大进大出型企业, 1000万吨产能的钢铁企业物资吞吐量超过4000万吨, 原燃材料库存盘点凭经验, 备品备件由涉及物资类别多没有按时盘点, 有的企业连产品产量都有几套数据, 物资的现场计量粗放导致成本核算偏差大, 无法提供决策参考资料。

3. 能源消耗浪费大, 跑冒滴漏严重。

钢铁企业普遍重视炼焦、炼铁、炼钢、轧钢的主要工序成本, 对风、水、电、气的生产成本关注度不高。煤气的管网损耗、放散高达2-30%, 发电厂自耗电比例高达4%-20%, 氧、氮、氩的管损和放散高达5%-20%, 相关成本消耗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 无形中成为企业效益流失的重要渠道。

4. 费用管理不严, 铺张浪费现象屡禁不止。

在费用管理上, 几乎没有一家企业不提“总经理一支笔”的开支原则, 而在现实的费用管理实践活动中, 费用“多支笔”开支情况屡见不鲜, 费用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碍于情面做好人, 也没有严格按照制度审查制止。部分钢铁企业办公条件“蒸蒸日上”, 接待标准“与时俱进”, 公务车辆上档次, 现场厕所赛宾馆。特别是在一些外委生产性费用开支方面, 没有进行成本核算也没有进行市场对标, 签定高价合同采购, 为企业经营增添巨大的成本包袱, 滋生严重的经济腐败问题。

三、财务监督如何切入生产经营全过程

财务监督按监督主体分类主要有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 按照实施监督的时间来分类可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以下主要探讨如何强化全过程的内部监督。

1. 以全面预算为起点, 强化企业事前财务监督。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 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 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 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 从而及时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 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全面预算涵盖经营预算 (如开发预算、销售预算、销售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等) 和财务预算 (如投资预算、资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等) 。全面预算充分结合企业实际对供销、生产、后勤各单位提出工作目标, 为事中和事后财务监督提供比较基础。

2. 建立财务监督组织机构, 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深入落实事中财务监督。

要建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首、财务负责人为主的财务监督组织机构, 从企业的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合同管理等方面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以强化事中财务监督。事中财务监督贯穿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始终, 涉及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通过对照全面预算, 从供销、主要成本指标、费用开支标准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便于及时发现问题, 纠正偏差, 确保全面预算及各项制度彻底落实, 各项收支按照计划进行安排, 节约各项支出, 确保资金的安全和高效的使用, 从而促使而财务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

3. 以经济责任制评价为手段, 发挥事后财务监督的警醒作用。

事后财务监督是指在企业财务活动发生以后对其结果进行的监督。比如:对企业决算报表进行的监督, 对各项资金最终使用结果进行的监督, 都属于事后监督。根据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合理评价各单位工作业绩, 结合企业经济责任制, 以明确的奖罚激励先进警醒后进。通过事后监督, 有助于总结推广经验, 发现问题, 提出改进措施, 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企业经营绩效。

四、加强财务监督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1. 正确处理好财务管理中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

所谓原则性是要求我们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财务纪律, 否则就要犯错误。所谓灵活性, 就是在执行财务制度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政策弹性提高企业效益。原则性在财务管理中起主导地位, 灵活性不能影响原则性, 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是最高目标

2. 正确处理好领导与财务人员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 财务人员要执行领导的意志, 当大家都按照财务规定办事时, 没有什么问题。当领导交办的任务与财务规定相违背时, 财务人员应当不顾自己的利益得失, 向领导说明情况, 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如果领导固执己见, 硬要执行, 此时财务人员应向上级报告, 不能因怕穿小鞋, 而违背财务管理原则, 害了领导、害了自己。

3. 正确处理好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

审计和被审计是一对矛盾, 但这对矛盾是对立的统一。审计是实施外部财务监督的重要措施之一, 其目的在于按会计法的要求, 对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审查, 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纠正问题, 逐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因此必须提高对审计工作的认识, 处理好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

4. 正确处理好主管领导把关与领导班子集体把关的关系。

主管财务的领导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负主要责任, 这不等于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没有责任。主管财务的领导对“三重一大” (重要经济决策、重要的投资、重要的经营活动和大额度的资金调度和使用) 的问题要经过班子集体讨论, 其他领导班子成员要关心和重视单位的资金运作, 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只有领导班子成员统一意见, 共同把好财务关, 才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

有效遏制 篇2

河北黄骅钰孚泰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2015年3月23日

一 概述

所谓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所谓“耕地”,根据2001年8月21日《关于印发<土地分类>(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255号)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整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还包括南方〈1.0米,北方〈2.0米的沟、渠、路和田埂。

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必须对其进行保护。在保护耕地的多种方法中,以法律手段最为严肃和规范。违法用地就是未经土地部门批准,私自以以租代征,未征先用,不征使用等形式占用耕地的行为。我国1997年修订的《刑法》第342条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新刑法中将 “非法占用耕地罪”更名为“非法占用农用地罪”,旨在扩大对国家土地资源的保护范围和力度,可是却削弱了对耕地保护的重视。此外,关于破坏耕地程度的标准也模糊不清,造成有法难依。多年来破坏耕地行为愈演愈烈、屡禁不止,却鲜有因此定罪的案例。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土地的供需矛盾日益显现,各种违法用地行为越来越多,成为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我市来说,经济社会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土地需求量大,但区域总面积小,人口密度大,耕地面积少,如何加强土地管理,保障合理用地需求,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用地,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摆在我们眼前的现实问题。

二 黄骅市违法占用耕地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的住房及建设用地需求逐渐扩大,由此带来了大量农村耕地被非法占用的问题。我市违法占用农耕地的主体有个人、村组、企业和政府本身,违法用地的形式呈多样化,主要形式有个人未经批准私自占用耕地建房,任意扩大建筑面积或一户多基;村民违法占用土地建

鸡场、猪场,或私自进行土地交易;村组以集体名义将土地以租代征或违法买卖提供给企业;招商引资企业未批先建或边批边建造成违法用地;政府在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未批先用导致违法用地。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非法占用土地现象非常普遍。仅以河北省黄骅市为例,扬常庄村与冲寺口村一带违法现象最为严重。(见下图1与图2)

图1 厂房违法占用耕地图

图2 厂房违法占用耕地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厂房违法占用农村耕地,导致厂房土地与耕地高度差达到约32cm的高度,占用面积约10亩地,并且具有不断扩大的趋势,造成农用地严重毁坏,极大影响了农村集体土地的管理秩序,严重影响耕地小麦的正常生长,减低农作物的产量。

非法占用农用耕地违法现象的特点:

(一)以买代征,谋取非法利益

“以买代征”是通过购买农用地进行非农业建设,擅自扩大建设用地规模,其实质是规避法定的农用地专用和土地征收审批,在规划计划之外扩大建设用地规模。

(二)监管缺乏,存在监督真空

现实中存在租赁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就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签订无效合同或者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合同,或者承租人在实际履行合同中出现在该集体林地上采挖石材、建房等违反合同约定等违反现象,而对这些违反现象,往往无人监管,而有监管职责的部门或坐视不管或监管不力,实际上成了监管真空地带,不法分子大肆毁坏农用地有了可趁之机。

(三)非法使用后,无法复耕复种

由于行为人在非法占用的农用地上实施建窑、建坟、建房、挖沙、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废弃物等行为,导致土地板结、沙化、水土流失,土壤肥力消失或岩层裸露,林木生长条件破坏严重。

三 违法占用耕地形成原因

(一)土地供需矛盾

土地供需矛盾是引起违法用地的客观原因。土地供应总量小。黄骅市总面积1544.7平方公里,在当前重点工程多,渤海新区企业多、化工、五金制造等大刀阔斧改扩建的情况下,土地供应十分紧张,而正常的土地审批手续程序复杂、时间长,一些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很容易发生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的行为,导致违法用地。

(二)现行政策规定不尽完善

一是未明确生产设施占用耕地的复垦方式。《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生产设施占用耕地的,生产结束后由经营者负责复耕”,地方在审批设施农用地项目时,也通常采取由项目单位出具复耕承诺书的方式,但没有太大的约束力。二是对是否违法难以定性。对未经审批建设的养猪场等设施

农用地,是按照农业结构调整还是非法占地进行查处,没有明确规定,尤其在涉及占用耕地时,违法行为定性较难把握。地方贯彻执行设施农用地政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政策实施效果出现偏差,值得关注。

(三)法律意识淡薄

法律意识淡薄是土地违法的认识根源,一些基层干部对“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的重要性、严峻性、对土地管理的禁止性规定知之甚少或警觉不足,还有些干部法制观念淡薄,误认为“土地集体所有”就等于集体的领导能左右决定,“为公不算违法”的思想根深蒂固。部分企业缺乏依法用地意识,为了迅速发展企业,谋求经济利益而不顾法律法规的规定,大胆违法用地。群众法治观念不强,整体素质不高,对农村土地管理的相关法规政策知之甚少或完全不知。

(四)轻缓处理倾向明显

实践中,对于非法占用农用地违法行为的处理,往往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较为普遍,导致一方面一些经营单位或者个人牟取私利大量侵占农用地,一方面被刑罚处罚的却很少。即使移送公安机关侦查、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法院审判,纳入刑罚处罚范围,最终判处刑罚较轻。这种现状不利于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的违法犯罪行为,更不利于维护土地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秩序。

(五)基层组织疏于管理

少数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的驱动下,占用农用地控制不够严格或者占而不报。有的地方基层组织人员天天从涉案土地旁经过,对于违章建设的行为都未曾采取任何有效的制止措施;有的在签订违法合同时,基层组织人员还在现场甚至参与。尽管有关部门对其进行了行政处罚或者是责令其限期整改,往往会因为有人支持而对处罚决定置若罔闻。

(六)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

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是引起违法用地的制度原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规定不够具体、不够细化,缺乏可操作性,同时土地违法查处难、成本低、容易实施的特点让违法分子有机可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非法占用”土地上的建筑物,只能作没收,不能作拆除处理,然而对没收后的建筑物如何处置,又没有具体的规定。

四 解决违法用地的建议

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耕地是我国最重要的自然资源。然而中国人均只有耕地约1.3亩,仅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4.1亩的1/3。耕地的贫乏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严加保护耕地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重要任务,也是每个公民的重要职责。中国《土地管理法》第3条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以下是我单位关于有效遏制违法占用农耕地行为提出的若干建议:

(一)疏堵结合,保障合理用地需求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市控建拆违采取“一脚踩死”的办法不太现实。如果只控不建,矛盾会越来越突出,违法建筑也会随时发生,不仅控不到位,而且会降低规划的严肃性和政府公信度。如果只建不控,还会扰乱经济秩序,阻碍社会事业发展的步伐。如何处理好控与建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当前宜疏堵结合,既要坚决遏制违法违规用地反弹,又要保障合理的用地需求。特别是对群众建房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要本着以民为本的理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解决群众合理合规的建房需求创造条件。

(二)履职尽责,确保监管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各级政府、管委会,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建立相应工作机构,制定具体方案,精心组织、强力推进。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分管领导要缜密部署、及时调度,切实负起责任,定期报告工作进度。二是涉及到的部门和单位,要强化大局观念,凡是涉及本部门的要自觉去办,决不允许敷衍塞责、推诿扯皮。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的,要主动联系,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工作。三是各级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组织好督导检查、定期调度和验收总结,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要有安排、有检查、有落实,确保监管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加大普法力度,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

开展长期的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确保其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养成切实保护耕地、依法用地管地、节约集约用地等意识。切实把土地政策宣传到

千家万户,并有针对性地向用地单位进行普法教育,把违法用地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这不只是执法部门的职责,也是林业局和行政执法部门的义务。要造成一定的声势,坚持长期普法教育大局面,让公民都树立爱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参与到爱我家园,建我家园,美化家园,发展家园的自觉行动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犯罪,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社会长治久安。深入宣传,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四)建立机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建议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国土、建设、规划、公安、监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违法用地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领导。各乡镇要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实负起辖区内国土资源管理的责任。国土、监察、公安等单位要建立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联席会议制度,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也可根据办案需要,及时召集会议,通报情况,商讨疑难、复杂违法犯罪案件的调查取证、定性,研究案情,探讨工作,严厉打击国土资源违法违纪犯罪案件。

(五)建立长效机制

清查处理只是治标的办法,真正治本之策还是要靠制度。在清查整顿过程中,要认真总结分析,查找制度漏洞,进一步完善规划管理、土地管理、土地监管、城管综合执法等制度,建立起长效机制。要将工作重点从事后查处转向事前防范,要建立完善新开工项目和在建项目日常巡查制度,发现苗头和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不再出现新的违法项目,切实维护好农村集体土地的管理秩序。

土地违法一旦形成,执行起来就很难,代价很高。为此,要坚决加大执法力度。对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违法项目,一律要拆除;符合规划的违法项目,要加大处罚力度,使其违法成本高于守法成本。

有效遏制 篇3

【关键词】遏制;清除;特权

所谓特权,是指公共部门及其公职人员基于自身掌握的公共权力,在法律和制度之外享受特殊利益和权利。由特权所衍生出的思想,就是特权思想,它是封建残余思想在现实中的反映,是滋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脱离群众现象的总根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尽管党和政府一贯反对特权,但由于旧社会习惯势力和思想的影响,社会主义制度尚不健全和完善,一部分领导干部仍然存在“想”特殊的心理,并积极创造“能”特殊的条件,千方百计地把法定之权演变为法外之权。特权思想及其衍生的特权现象始终顽固根植于现实生活中,它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危害社会公平正义,腐蚀社会风气,极大地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必须坚决加以反对、予以克服。

各级领导干部是行使各种特权的主力军,为此,治理特权现象必须从领导干部入手,坚持廉政教育为先导、健全制度为重点、强化监督为保证、加大惩处为手段,通过标本兼治,从根本上遏制和清除特权现象。

一、加强反腐倡廉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强思想教育,是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基础。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加强共产党的修养学习,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用来处理公共事务的,而不是用来谋私利的。从根本说,身负为民服务的职责是因为自己享受了那份为民服务的俸禄。要时常警醒领导干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通过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牢固树立党员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理念,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坚决反对和克服各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首先,坚持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典型示范与反面警示相结合,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提升拒腐防变能力。第二,采取廉政谈话、任前谈话、述职述廉、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形式,积极开展廉政教育宣传,使之深入人心。第三,采取请人挑刺、民主评议、开门纳谏等方式,主动查找问题,把干部的思想教育、作风教育、宗旨教育融汇于廉政教育之中。

二、深化机制改革

反对特权,关键要有关得住权力的制度“笼子”。要在法律和制度层面,对权力行使作出尽可能具体和明确的规范,杜绝不受法律和制度约束的权力。在进一步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的同时,以廉政立法的形式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让形形色色的特权行为从根本上得到治理。

综观世界各地,大凡典型的腐败案件基本上都是与权钱之间的交易有关,因而发达国家想出种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对公职人员的行为规范及财产、收入情况进行监督,以揭露和制止黑幕掩盖下的以权谋私行为。我们应积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管理经验、制度,进一步建立、完善党政干部行政问责制、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行政问责制使官员权力的行使置于群众的公开监督之下。 财产申报制度对防止官员利用手中的特权贪污腐化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反特权的核心是管住权力,即成立独立的专职反权力腐败机构,其最高机构直属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实行纵向系统管理。反腐机构能充分行使独立的职权,反腐机构的官员及调查员均享有独立开展工作的职权,不受所在省市县政府的干扰和掣肘。如美国联邦政府各行政部门的监察长办事处、法国和德国的行政法院、新加坡的贪污调查局、澳大利亚各州和香港的廉政公署等。

三、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由于“一把手”直接掌握着单位人财物的“拍板权”,加之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特权腐败由此产生。为此,一定要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使所有权力行使者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依法公开用权,绝不允许有超越法律和制度的特权,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監督。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坚持权责一致、奖惩分明,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加大监督考核结果的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总体评价和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全面加强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积极推进各级党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实行风险岗位廉能管理。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廉洁性评估,堵塞权力腐败行为发生的制度漏洞。

切实加强监督,是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保证。如果说特权思想是内隐于心,外人难以察知,那么特权现象则是彰显于外,有迹可循。广泛的监督可以让特权现象无处遁形。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特权现象无从发生。我们要切实加强执政党党内监督、参政党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反特权,必须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将权力运行置于群众监督的汪洋大海之中。只有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营造“人人反特权”的浓厚氛围,才能净化社会风气,使特权现象无处藏身。

四、提升民众反特权思想觉悟

反特权,必须依靠人民群众,而杜绝特权现象必须提升广大民众的思想觉悟。首先要让民众认识到国家所有的公职人员都是用来为百姓服务的。为人民服务是领导干部应尽的职责,而不是对人民的恩赐。领导者是代表人民掌握和行使权力的,只能运用权力为人民谋利益,而不能用来谋取私利或达到任何个人目的。

五、加大特权惩治力度

反特权,必须坚持加大惩处不懈怠。不论什么人,不论职务多高,不管涉及到谁,只要行使特权的行为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一查到底,让其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决不姑息。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对滥用权力者做到零容忍,使之所付出的政治和经济“成本”大大超过非法或违纪所得,以警示他人避免重蹈覆辙,引导他们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特权往往与腐败结伴而行,耍了特权,腐败往往随之而来。因此,制止了特权现象就减少了腐败的产生。对于因耍特权严重违纪问题必须严查,只有惩处有力,才能预防有效,使更多“想”耍特权的人望而却步,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级干部犯错误的机会。

只有增强惩处的威慑力,严肃查办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的特权案件,才能切实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增强惩处特权的社会效果。

六、积极探索科技防腐

把现代科技手段融入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和公职人员防止利益冲突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技网络技术,实行政务在网上公开、审批在网上运行、资源在网上交易、资金在网上流通、监督在网上实施,确保公共权力阳光运行,有效铲除特权暗箱操作空间。

有效遏制 篇4

一、腐败现象的现实表现

腐败, 是一种社会现象, 指的是国家公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获取不正当的个人利益, 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在具体表现上, 当前腐败现象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 在经济管理上把权力变为自己谋取私利的个人

私权, 为自己或小团体或亲友谋取不正当的私利, 把权力变为捞取好处的筹码。

2. 在组织人事上把权力异化为商品。

有些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党的纪律, 根据自己的好恶, 从自身利益出发, 任人唯亲, 把职位当作人情送人, 笼络人心, 形成恶性的关系网, 更有甚者变相卖官, 谋取私利。当前, 买官, 作为一种利益的交换, 已被不少人视为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3. 在意识形态上把权力作为获取名利的途径。

当下, 部分的权力已经进入到意识形态领域中, 权力者把国家和人民赋予为人民服务的权力, 转变为自己捞取政治地位和资本的途径, 欺上瞒下, 以假乱真, 以次充好, 弄虚作假, 已经形成了一种不良风气。

4. 在工作联络方面把权力变相的变为满足自己私欲和挥霍浪费的方式。

目前, 有些权力在运用的过程中, 始终是与吃喝玩乐联系在一起的, 使得挪用公款吃喝玩乐的风气愈演愈烈, 借出国学习、培训、考察之名, 行参观、游览等违法违纪活动之实, 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流行的腐败方式。

5. 在生活作风方面把权力变为腐化堕落的桥梁。

一些公职人员和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 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 在生活中以权谋色, 过着灯红酒绿, 腐化堕落的生活, 进行权色交易, 迎合了部分不法分子利用美色获取不正当利益的作法。

二、遏制腐败有效途径探寻

1. 突出重点, 把好权力运行主体的入口关。

在选人用人上, 第一选拔关要把好, 防止为政不廉的腐败分子混进我们党的队伍中;第二对重要的岗位, 特别是我们的执法执纪部门和掌着重要的人、财、权等重要岗位的干部, 要进行严格的选拔、任用, 并加强对其管理。践行《廉政准则》, 关键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坚持秉公用权、为民用权, 规范用权、阳光用权, 杜绝权力私有化、商品化、庸俗化;第三要建立谁举荐谁负责的干部责任制;第四要建立起考察干部的责任制。在考察过程中, 应实事求是, 如果是因为考察过程中的不实错用了干部, 将追究相应的责任;第五要建立主要领导把关的责任制。单位主要领导对所提拔干部德能勤绩的审查要做到通过强化监督、落实责任, 能够有效防止用人上的种种不正之风, 杜绝“跑官”、“要官”等令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不正常现象。所有这些问题, 实际上都与干部任用和监督机制的不健全有着很大关联。建立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责任制, 是干部任用制度建设的一大举措。追究在不称职官员的任用上存在失察和失误的上级领导干部的责任, 来强化监督、落实责任, 使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发挥出真正的“阳光效应”, 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2. 加大经济、刑罚处罚力度, 建立防止权力滥用的有效制约机制, 这是遏制腐败的有力保障。

经济方面, 首先要建立健全经济惩罚机制, 提高腐败行为的经济成本。要加大罚金的运用力度, 加强从经济上惩处腐败行为的立法研究, 要依法依纪从严惩腐, 从严惩处行贿行为。第二要理顺收入分配机制, 规范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收入。通过改革税费制度、严格税收征管、规范竞争机制等措施, 消除垄断行业的优势地位, 逐步理顺分配关系;试行公务员的收入预期制度, 增加腐败的预期成本, 促使公务员严于自律, 珍惜岗位。刑罚方面, 虽然我国《刑法》对腐败量刑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但在实践过程中, 以罚代刑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要从立法上进一步加大刑罚处罚力度, 减少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取消检察机关的不起诉权, 保证所有被依法查出的腐败分子都受到应有的惩处, 彻底打消腐败者的侥幸心理, 使其轻易不敢以身试法, 以达到遏制腐败的目的。

3. 整合信访资源落实信访责任, 实现纵深反腐。

消除腐败必须依靠人民群众, 只有动员人民才能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只有依靠人民, 才能有效开展反腐败工作。制度反腐需要各方面工作的整合, 不能各人自扫门前雪, 不管他人瓦上霜。不能形成纪检机关只管纪检机关的信访, 检察系统只管检察系统的信访, 公安部门只管公安部门的信访……各单位各部门的来信来访中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要对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归类梳理, 建立初信初访工作责任制, 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制度反腐落实在信访工作中, 就是要整合信访资源, 认真研究解决, 落实相关责任, 建立有效的信访处理机制, 妥善解决群体访、越级访、重复访等问题。

4. 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 让制度发挥更大的“阳光效应”。

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 是防止腐败的关键。其一是强化监督机制, 实现腐败风险最大化。要实现腐败风险最大化, 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打破多级“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 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反腐机制。对那些从属或受制于“金字塔”式权力结构中的党纪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等监督部门的人、财、物实行垂直管理, 使行政权与监督权分离, 彻底切断监督机关与地方的行政隶属关系, 提高他们独立行使监督权力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使同级监督部门充分发挥监督职能, 将腐败消灭于萌芽状态, 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反腐成本, 提高行政效率, 使群众的举报、申诉、控告就近得到及时处理, 从而在客观上大大地提高腐败者的风险, 使以身试法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惩处, 能够更好地促进自律的形成。其二是增加透明度, 压缩自由裁量权。既然权力失控是导致腐败的重要根源, 那么就应该从权力控制着手, 研究遏制腐败产生的对策。其三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压缩决策者的自由决定权。对干部的选拔任用, 应在干部分类的基础上, 分行业制定科学的晋职比例, 实行硬件考核, 分类管理, 按比例晋职, 按科学程序选拔。第三要建立科学的责任追究和有功奖励机制, 提高决策者的责任感。对重大决策失误或用人失察者实行严厉追究, 对推荐选拔用人有功者进行奖赏。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是新形势下从严管党治党的利器, 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法宝, 也是党员领导干部勤廉从政、安全成长的指南。只有依靠立体反腐, 即采用立体的、综合的、全方位的方式和手段反腐败, 通过“阳光反腐”追求“阳光效应”, 才能最大限度的把腐败遏制在可能的最低限度。同时, 应当看到, 贯彻落实《廉政行为准则》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是一项长期任务, 需要把长期规划与近期安排结合起来, 锲而不舍、常抓不懈。

摘要:中国的反腐败又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阳光反腐”阶段, 即采用立体的、综合的、全方位的方式和手段反腐败, 追求“阳光效应”, 本文从把好权力运行主体的入口关、加大经济、刑罚处罚力度、整合信访资源、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等方面对遏制腐败有效途径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有效遏制 篇5

日前,湖南省委组织部出台了《市州、县市区党委常委会讨论任免干部实行票决制的实施办法》,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湖南地方干部任免实现从“议决制”到“票决制”的转变。在《市州、县市区党委常委会讨论任免干部实行票决制的实施办法》中,明确要求在干部任免中要实行票决制,书记、副书记和其他常委一样,都只有一票的权重。办法的出台,丰富了湖南的选人用人机制,使之更加民主科学,能有效遏制选人用人存在的不正之风,预防用人上的腐败。

一是有利于扩大民主。差额票决,可以使投票者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票决制以划票形式进行表决,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隐蔽性,大家可以大胆、放心地表达真实意愿,从而可以有效地扩大民主,有利于克服主要领导提议、其他领导成员被动附议,或“一言堂”和“个人说了算”等问题。

二是有利于科学决策。差额票决相比于等额票决,增加了比选空间。差额推选,犹如大浪淘沙,层层过滤,始得真金,较好地实现了多中选好、好中选优,形成了一套较为严密的选人用人机制。同时每个班子成员都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这无疑增强了其责任感和使用感,有利于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是有利于社会公认。通过差额票决所确定的人选,群众一般口服心服,对其认可接受的程度都比较高,为其将来树立威信、开展工作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同时,群众的信任对新提拔的干部和现任干部也是一种无形的鞭策,促使其更加勤奋努力地工作,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四是有利于加强监督。民主本身就是最好的监督,差额票决较好地坚持和体现了“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委员与常委、书记之间决策权平等,决策过程透明,有利于加强决策过程的监督。随着差额票决范围不断扩大,层次纵深推进,这一制度也将使党员群众在干部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得到更充分的落实。

有效遏制 篇6

企业安全目标的最终落实层是在班组,各种设备事故、人身事故的发生均与班组人员有关。因此,班组作为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应成为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而这第一道防线,就应该从遏制员工的习惯性违章抓起。

要遏制习惯性违章,企业务必先提高班组长的安全管理执行能力,把“不讲任何借口”的行为准则融合到实际工作当中,印刻在员工的心目中,使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成为班组每一位员工的一种守则、一种信念和一种力量,从而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去认真对待并做好每一项工作。

要遏制习惯性违章,基层班组就要不断加强员工的培训学习力度,使他们充分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养成按章操作、规范操作的好习惯;还要经常利用典型案例,集体开展分析和讨论,使全体员工做到“安全”二字心中留,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化。

要遏制习惯性违章,基层班组就要在安全管理日常活动中,大力培养员工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各项制度的自觉性,并做到有效落实。与此同时,还要抓好工作前、工作中和工作后的过程管理。工作前要认真分清职责权限,理清工作范围与安全措施,制定工作标准,指定工作任务。同时认真预测工作环境可能会受到的影响、工作是否会出现问题、人员对此项工作的承受能力是否符合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或调整。在工作中,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按工作规程制度办事,不越“雷池”半步。对违章操作人员,做到违章必止,违章必处,不顾人情不讲面子。工作后,要认真总结,将好的工作方法加以归纳、收集,把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克服。

浅谈有效遏制酒后驾驶行为新途径 篇7

关键词:酒后驾驶,有效措施

针对这些现象的发生, 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探其发生悲剧的表层上面, 更多的要思考如何找到有效解决其悲剧发生的方法和途径。

一般来讲, 酒后驾驶是指在喝酒后驾驶车辆, 它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酒后驾车分为饮酒后驾车、酸酒后驾车两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国家标准, 该标准规定:明确规定100ml血液的酒精含量≥20mg/100ml为饮酒驾车、100ml血液的酒精含量≥80mg/100ml为醉酒驾车。

科学家研究发现, 驾驶员在没有饮酒的情况下行车, 发现前方有危险情况, 从视觉感知到踩制动器的动作中间的反应时间为0.75秒, 饮酒后尚能驾车的情况下反应时间要减慢2~3倍, 同速行驶的制动距离也要相应延长, 这大大增加了出事的可能性。资料表明, 人呈微醉状开车, 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为没有饮酒情况下开车的16倍。所以酒后驾车, 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驾车者的自身原因

1) 侥幸心里作怪。自认为酒量很大, 少喝一点没关事, 甚至是觉的喝的越多, 开的越稳;那么多开车的, 查酒后驾驶不会查到我的, 大不了我提前绕过警察就是了;查酒后驾驶查到我也没关系, 我有熟我, 有关系。

2) 讲义气。聚在一起, 除了吃饭、聊天, 少不了喝上几杯, 借酒助兴, 烘托气氛。

3) 意识淡薄。主要是法制意识淡薄。其次社会公众对酒后驾车的相关知识存在一定的误区。有常识, 可又懂得不深的那种;欠意识, 存在从侥幸到习惯到自然的误区;多行为, 即主动意识不足与酒文的误区 (劝酒行为) 。

二、公安部门执法的原因

(一) 酒后驾车行为查处难, 认定难。

洒后驾驶行为多发生在8小时正常工作外时间段, 加上酒后驾车人不合作造成酒后查车难, 认定难, 工作效率低。有的酒后驾车未被查出, 也有的酒后驾车查出未能从严处罚, 惩治不力更是强化了一些驾驶员的侥幸心理。另一方面酒后驾驶法律责任过轻。我国现行法律对酒后、醉酒驾驶行为仅是罚款、暂扣驾驶证和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 酒后驾驶造成交通事故后构成犯罪的起刑点, 也未与其他一般情节的交通事故肇犯罪明确区分。

(二) 公安部门执法过程中存在人情关。

执法不严, 得过且过。那么针对上述这些原因, 如何给予有效的化解呢?我认为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加大宣传力度

利用广播、广告、电视在机关事业、企业、学校、医院等单位大力宣传酗酒及酒后的危害。同时, 交通管理部门可以设置宣传画、手提袋等各种各样的禁酒宣传品, 深入餐饮企业宣传酒后禁驾的法律法规, 还可以专门在辖区内设置酒后驾车的举报电话;交通部门在驾驶员的培训过程中要加强对酒后驾车这一方面的教育, 提醒驾驶员朋友不要酒后驾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加大对酒后驾车驾驶员的惩罚力度。通过法律条文明确指出严禁酒后驾车, 制定相关的处罚规定, 才能从源头上杜绝酒后驾车。

2、加强调研, 严格执法

立法机关加强对酒后驾驶这一违法现象的重视, 加强调研, 对现行酒后驾驶的有关法律规定进行更合理化修改, 加大惩处力度, 从法律制度层面建立遏制酒后驾驶违法行为的长效机制。严格执法, 对酒后驾驶的处罚严格执行“四个一律”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说过“对酒后驾驶, 无论涉及什么人, 不管什么理由, 都要一视现仁, 从严处罚, 绝不允许开口子, 绝不搞下不为例, 让酒后驾驶成为不能碰、不敢碰的高压线”。

3、提高交警的执法能力

1) 增强交警警务技能, 加强按全防范。要加强对交警警务技能的培训, 具备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在查处酒后驾驶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警惕, 对酒后驾驶者的无理危险行为, 迅速用所学技能将其控制, 合理运用法律赋予警察的权利。2) 多警联动, 坚决打击不法分子。充分发挥联合执法的优势, 在执勤过程中必要时用摄像机等相应条件进行录制, 对暴力抗法的行为采用科技手段固定证据, 与各警种互相配合, 协同作战, 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处理做到快速及时、准确有效。3) 加强舆论监督, 获取群众的支持。邀请新闻媒体参与专项整治, 加大对酒后驾车交通违法行为曝光, 及时报道整治工作情况, 切实发挥社会舆论和监督作用, 使群众了解酒后禁驾的最新情况, 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4、加大惩治力度, 列入个人信用

目前, 对酒后驾车的处罚主要是罚款和拘留, 即使罚款的数额翻, 拘留升级为监禁, 也不足根治陋习。处罚只是一个手段, 要想根除陋习, 还需从管理上下工夫。不妨在法律以外的层面上惩罚酒后驾车者, 比如有酒后驾车劣迹者, 在购买保险时, 保险费翻一番基至翻几番;再比如, 将酒后驾车列入个人信用记录, 对他的个人信用造成影响。

酒后驾车不仅是法律和道德层面的问题同, 更是文化和观念上的问题。要想彻底根除这一陋习, 需要法律, 但不能仅靠法律。饭店、酒吧等娱乐场所也应当负起社会责任, 对那些驾驶机动车的客人, 不可劝酒。还可以积极引导发展酒后代驾服务。

5、建立完善整治酒后驾驶行动的警民联防制度

整治酒后驾驶行动这项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因此单单靠公安交警一家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将整治酒后驾驶行动深入开展下去就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人人都有制止的义务和责任, 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

1) 充分动员社会力量, 进行宣传教育。让酒后禁驾宣传走进社区, 走进学校, 走进企业, 走进机关事业单位。全社会形成人人劝阻, 人人监督, 人人管理的良好氛围。使开车不喝酒, 喝酒不开车的理念深入人心。2) 鼓励群众参与监督, 设立举报电话对提供线索并查实的举报人给予一定的奖励。邀请群众代表参与酒后禁驾行动, 即是对交警规范执法的监督也是对酒后禁驾行动有力的支持。3) 通告辖区各党政机关, 企事业单位要严格本单位驾驶员的管理, 对酒后驾驶者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4) 做为公安交警部门要及时研究和总结, 根据实际情况更新做法, 以取得更好的整治效果。加强常态管理, 形成长效机制。

有效遏制药品费用增长措施的探讨 篇8

1. 提高医院社会公益性的认识

卫生部《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指出, “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 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 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这充分显示了医院的经营本身不是目的, 而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 要以公益性为主, 坚持社会公益性原则, 并以此规范医院的行为, 使医院的各项管理措施在充分体现社会公益的前提下注重经济效益, 改变以药养医的现状, 提倡合理检查、合理用药, 最终达到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目的。

2. 发挥公立医院应有的管理能力

作为一家建院60余年的老医院, 又是集结核、肿瘤疾病防治和传染病救治为一体的专科医院, 药品在整个业务收入中占居比例较大, 往年曾超过70%。新的医改方案出台后, 医院针对实际, 调整工作思路, 确定了“以人为本, 以德治院, 创新管理, 特色兴院”的发展思路,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 把如何降低患者总体费用、为患者提供优廉服务作为目标, 完善有关制度, 强化管理措施, 多措并举, 使药品的比重得到了有效控制, 药品费用有了大幅度下降, 目前降至50%, 但医院的经济效益并未受到影响, 反而增长, 遏制效应凸显。2009年入院病人同比增长9.4%, 床位使用率同比增长23.5%, 固定资产同比增长42.2%。

3. 实施收费系统加密, 避免“统方”现象发生

药品费用增高的原因之一就是部分医务人员在药品销售的产业链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回扣”是药品经销商对医务人员销售药品最常用的回报方法, 尽管国家立法进行制止, 但仍有部分医务人员无视法律的威慑力, 铤而走险, 充当药品经销商的“统计人”, 为他们提供药品销售的可靠数量、数据。医院对系统进一步加强管理, 不断完善功能, 伪、冒、漏现象得到了解决, 为堵塞“统方”现象, 把所有网络站点实施加密授权, 对具有统计数据浏览的功能作了限制, 只有财务人员具有此权限, 通过授权为“统方”现象设置了屏障, 这也为今后追查不正之风的发生锁定了具体人员范围。

4. 成立药品监督委员会

药品监督委员会由纪检、工会、临床及护理人员组成, 主要是监督药品网上招标采购执行情况、药品品种遴选过程监督及药品价格公开情况。目前, 我院所用药品除病人特殊情况用药外, 全部采用省网采购, 价格执行全省统一指标价格, 统一由一家大型配送公司配送。如病人特殊用药 (急救除外) 应在征得分管院长及药事委员会的同意后方可实施采购, 提高了药品采购的透明度。

5. 改革绩效考核办法, 切断药品收入与绩效工资挂钩的厉害关系

为突出医院公益性, 医院对临床科室的考核主要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把阳光工资的40%作为绩效工资的发放基数, 绩效方案取消了收入与科室挂钩, 分总体指标、业务质量、院内感染、综合目标等四个方面, 分别占45%、35%、5%、15%。总体指标中规定床位使用率须达到85%以上, 每超1个百分点加0.5分, 上不封顶, 低则同减, 共15分减完为止。药品比重因科室性质规定了不同比例, 达到比例的分值是16分, 低于规定比例每1个百分点加2分, 上不封顶, 高则同减, 16分减完为止。平均住院日计9分, 核定科室区别对待, 最多为26天, 少1天加1分, 超1天扣1分, 扣完为止。科室消耗5分, 消耗实行全成本核算, 每低于规定消耗0.5个百分点加1分, 高则同减, 减完为止。业务质量指标主要包括核心制度落实、医疗护理文书质量、急救药品配备、医疗安全、首诊负责制执行等。绩效工资发放公式为阳光工资基数×考核兑现比例×系数。各临床科室的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药品收入比例情况每月一通报、每月一兑现, 经过两年的运作, 全院药品比率由70%下降到当前的50%。各科室不再只注重收入总量, 而是转向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赢得患者的认可。2010年上半年出入院人数同比提高1150人次, 床位利用率同比提高27.3个百分点, 床位周转次数同比提高2.3次, 年手术例数同比增加114人次, 百元收入消耗同比降低3.5个百分点, 医院经济活力得到提升。

6. 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 定期公示问题处方

新的《处方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医师开具处方应当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其目的就是规范用药。为保证制度的执行, 医院处方质控组每月定期抽检处方并进行点评, 对问题处方予以公示, 并与其绩效工资相挂钩。定期抽检公示堵塞了部分医师采用分解处方对同一病人一次可开具多张处方逃避大处方的做法。这一措施遏制了大处方现象的发生, 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规范了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 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多年来没有有效解决的诸如大处方、滥检查等行风建设中所涉及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实现了新医改指导意见中提出的患者得到了实惠的要求, 医院的社会满意度迅速提高。

7. 维护医保和新农合病人的利益

随着全社会对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逐步重视, 就诊病人参险意识日益增强。为保障医保病人及新农合病人个人负担的减轻, 在药品采购品种的选择上医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凡基本药物目录和新农合药物目录外的药品一律禁止采购。2009年以来, 医院取消了48个品种、规格的药品, 住院病人所用药品均在报销范围内, 无需担忧药费是否能报销, 有效保障了患者利益。

8. 制度保障促进廉洁行医

医院在反腐倡廉建设上注重靠制度管人, 靠制度办事, 研究制定了禁止为药品经销商进行“统方”的管理规定。从制度上要求凡对外泄露内部有关药品监控管理公示信息和医生或科室用药的有关信息, 一经发现查实即停班处理, 这也是对处方查询加密授权基础上设立的又一保障防线。

总之, 遏制药品费用是一项惠民利民工程, 方式方法需不断完善, 措施需随着事态的变化而改进, 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把药品费用真正降下来, 让广大患者得到实惠, 才能充分体现公立医院的社会公益性, 达到公立医院改革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有效遏制 篇9

关键词:语言磨蚀,英语角,遏制

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已进行了近十年,但改革的成效褒贬不一。原因多种多样,但高校长期以来往往一味强调语言教学的投入,即片面重视语言习得的方面,而忽视了语言习得的逆向———语言磨蚀效应。所谓语言磨蚀,倪传斌提出,指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该语言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出现语言习得的另外一面———语言技能流失退化的一面。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往往都具有双面性,有正有反,就如有记忆就有遗忘,有语言习得就有语言的另外一个方面,即语言磨蚀,语言习得方面再努力,如果没有恰当的方法保持已有的语言习得,则最终会事半功倍、得不偿失。因此,在外语尤其是母语环境中的外语学习方面需要在注重语言习得的同时,防止语言磨蚀是另外一个重要方面。

语言磨蚀的具体表现为:最先学会的,最后磨蚀,掌握好的,后磨蚀。Ribot规则表明:最近学习的,最易遗忘。倪传斌的研究表明:导致词言磨蚀最原始或前提性的动因也只有一个:外语使用的停止或减少,没有这一诱因作为前提,其他因素将无法影响到受蚀者语言的磨蚀。语言总体磨蚀的速度无论是在纵向还是横向上,均可大致概括为“前快—中平稳—后快的模式”。除了与英语的自然接触外,学校和社会应该人工干预,尽量多组织各种形式与英语有关的活动,加强国际交流,但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园或社会英语角,以郑州市为例,英语角多达十几处。在英语角练习口语的过程中有机会的话尽量与外国友人接触,多了解西方社会文化背景,从而减缓语言磨蚀,鼓励和引导学生寻找机会高频度使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练习,对英语学以致用。

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及在大量的调研的基础上,笔者发现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纵观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多数依靠的是课堂教学,学习语言习得的过程显然与磨蚀并存,相关的研究表明语言磨蚀不仅发生在系统的语言教学结束之后,也同样存在于语言教学的过程中。高校教与学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频度和强度不足时,便会显现语言磨蚀。据笔者调查国内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都安排两年长时间低强度的英语学习。从语言习得与语言磨蚀关系的层面看这种课程设置属于长时间(为期两年)、低频度(每周四个学时)的模式,课堂上由于多数老师和学生都乐于接受中英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因此课堂教学使用英语的频度也较低,而学生在每次英语课程结束后马上又回到母语环境中,之后又需要至少一到三天的时间才有机会进入新的课程。这种长时间、低频度的学习让学生在语言习得的同时加大了语言磨蚀的几率,使学生总是陷入“学了忘、忘了学”的恶性循环中。比起高中有升学压力和强烈考试动机的高频度、高密度式语言习得,有些学生甚至抱怨,自己在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之后,英语水平不仅没有什么提高,反而倒退了。归根结底,在长达两年时间的英语课程学习中,由于进度缓慢,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学生的学习意志,同时,学习者如果没有相应的语境加以学习运用,语言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根据语言磨蚀的理论可知,语音最为英语学习的基础是最不容易被磨蚀的。但是现在很多大学生由于不同地方的口音或者是在初次接触英语时教师的地方口音造成了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英语发音不标准或带地方口音严重的现象,比如东北地区的学生会把字母n发成“嗯呐”;而有些学生受影视剧等一些因素的影响把I发成“唉咦”等这样的现象,语音是英语语言的基础,与词汇和语法相比,语音的磨蚀程度是最小的,是日后进行英语再学习的基础。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第一个任务是针对这些存在的语音问题修正学生的英语发音,为后续教学做准备。英语角作为一个很好的让众人一起帮忙修正和练习语音的地方,是英语语音练习的绝佳场所。

学习方式和方法的不当会直接造成大学生的英语习得方式容易产生磨蚀。在语言习得方式与语言磨蚀的关系上,Hansen认为通过明示式教学掌握的英语比浸泡式或直接式耐磨蚀。而且,她还提出以接受性技能(听与读)为主的课堂培训出来的学习者的英语技能比以产出性技能(说与写)培训出来的学习者的能力更耐磨蚀。以笔者所调研的高校来看,教学大纲多对课堂教学“重听说,轻读写”,因此学校打着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中心的旗帜,开展了大量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活动。虽然其初衷是好的,但把宝贵的教学时间用在效果不容易显现的听说技能训练上,导致读写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加强的同时还引发了语言磨蚀。笔者以为真正有效的语言习得方式应该是课堂上以读写为主,课外学习者可以去英语角之类的场所自主练习听说,这样才能相得益彰,达到可持续地协调发展。

针对以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英语角和语言磨蚀的各自特点,经深入细致地对英语角和课堂内外学生语言磨蚀的分别调查研究,笔者发现:掌握一种语言,意味着要努力巩固所学的既得知识,同时要不断避免不必要的语言磨蚀,使语言磨蚀最小化。但是由于大学课堂的局限性,很多大学生没有机会置身外语语境中加以实际操作运用,接触更多的外国人或者营造外语环境,以至于造成很大的语言磨蚀,而英语角的特点是:

1. 生动鲜活性。

首先作为课堂外的英语角,新鲜的面孔、新鲜的环境及新鲜的语境都能刺激学生参与其中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之后发言的兴趣,英语角热烈的讨论能够激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相较于课堂学习的低频度使用英语而造成即使在课堂上也有可能语言磨蚀的教学现状,有效抑制语言磨蚀需要高频度连贯使用英语词汇的自助式全英文交流有效刺激学习者学习的热情,英语角的这一特点刚好有效抑制了造成语言磨蚀的诱因。

2. 纠错式的语音练习。

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很多英语爱好者在英语角练就了一口标准流利的口语,针对很多当代大学生操着一口地道的方言式英语的窘迫现状,在英语角脱口而出的口语练习当中,错误的口音在反复地纠错中,正确的发音在短时间内得以反复加强,从而可以结合课堂上的读写练习,不仅可以避免语言磨蚀,而且在近乎理想化的语境下,学生可以综合利用自己所学的课本知识及自己自主学习的内容,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天赋,在全英文的语境下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3. 交互式的交流。

英语角有别于课堂上老师与学生提问的制式化问答,寻找一个或者是一组搭档讨论或是对话都需要一问一答你来我往式的交流,这一点是在课堂上或是自主式的学习都很少出现的,避免语言磨蚀需要的正是不断的随机式的语言交流,才能更大程度上使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内容,从而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不断回顾和搜索记忆中所学内容,并加以相应的综合运用,brainstorming式的语言刺激对于避免英语语言磨蚀有着极大的作用,而英语角正是彰显出这一特点的良好场所。

语言磨蚀理论告诉我们,学习一门语言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因为语言磨蚀无处不在,除非英语学习者达到很高的水平或者是经常性使用。所以,为避免语言磨蚀造成我们花费了数十年时间所学的英语付诸流水,在课堂学习之余,甚至在课堂学习或者是大学学习结束之后,英语语言学习仍需继续,因为,语言磨蚀的存在需要我们注意维护好既得的学习内容,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英语角就给英语爱好者或者有志于练习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者提供了一个可以终身学习的平台。

参考文献

[1]Bahrick HP.Fifty years of 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Im-plications for programmatic research[J].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84 (02) :105-118.

[2]Olshtain, E.The attrition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with Speakers of Hebrew[A].In B.Weltens, K de Bot, &T.Van Els Language Attrition in Progress[D].Dordrecht, Holland:Foris, 1986.

[3]倪传斌, 延俊荣.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 (1) .

有效遏制 篇10

关键词:房价过快上涨,房产税,实施原则,遏制房价

一、房地产市场现状

房地产过热一直是近几年来讨论的热点问题,从有据可查的数据来看,从1997年的4.02%开始,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例一直上涨,到2007年比例已达到了10.13%,这是在任何国家都没有过的。另外,从房地产带动的其他产业来看,其对GDP的影响会高达32%。房地产行业的暴利吸引了过多的社会资本,从而使其他方面的投资被削弱,比如技术投资等。这意味着它已经影响了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说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也是不过分的。

而中国房价前几年处在一个相对比较萧条的状态,且一直延续房价回落趋势,因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投机主导的市场,虽然这里有不少居住消费需求,但是在房价越低越没有人购买的情况下,就说明投机的需求也是占了很大的比重。而2009年后房价越涨需求越大,说明投机需求开始继续主导这个市场。2009年随着贷款的放松及通胀的预期,实体经济的不振,大量的工商主投入房地产,一些家电企业和化工企业都开始进入土地拍卖市场,就导致了房价的急剧上涨,最终在2009年最后一个季度一线城市的房价涨幅超过50%,二、三线城市也出现了30%-40%的涨幅,中国房价依然呈暴涨的趋势。

二、房地产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

最终决定房价的力量是货币的供应量。由于中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加过快导致了房地产价格持续猛增。可以通过以下的两组数据进行分析:

第一组:2003年7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0.62万亿元,2007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0.34万亿元.2007年与2003年相比,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增长了近20万亿。

第二组:2007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0.34万亿元,2009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0.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7.7%)。仅2008-2009两年的时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增长了20万亿元。

截止2010年8月末,M2余额为人民币68.75万亿元,仍成上升趋势,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9.2%。如此,即使政府提出任何的调控政策仍无法改变房价居高不下的形势。由于货币的快速投放,使得富人对于货币贬值的可能性又产生了恐惧,因此购买房屋已经不再是一种居住的需求而成为一种套期保值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房地产价格是不能有明显的下降可能,毕竟最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如若放任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中国房地产也会重蹈89年日本房价泡沫的覆辙。

1988-1989年日本楼市出现的问题,主要是较高端地区楼市价格暴涨,使得大量资金涌入日本楼市,最终形成了房地产价格的泡沫,为日本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在日本房价泡沫破灭时,日本的基尼系数为0.47,超过了国际警戒线0.07,而现阶段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高达0.52,远比日本要严重,如若要降低基尼系数必须要降低房地产价格,否则中国房价将会出现比日本1989年泡沫更严重的局面。造成这样情况的最根本原因还是M2余额过多,使得市场上对货币的利率、汇率等十分敏感,很容易产生市场判误。中国的房地产牵扯大多数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如果突然形成泡沫破灭,势必产生严重影响危机很多人。

三、有效遏制房价的政策措施

(一)尽快推出房产税

中国政府面临不断攀升的房价,必须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遏制,防止上述局面的产生,而影响经济的发展。温家宝总理在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中提出:“住房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民生问题。所以我们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土地、财税、金融政策,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引导市场增加普通商品房的供给,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促成形成合理的住房供给结构,满足多层次的住房需求。”从而,可见政府要遏制房价的决心。但是遏制房价的政策范围很狭窄,一些例如补贴,不给予贷款等政策都无法从根本上控制房价,所以政府也越来越感觉到控制房价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

(二)房产税采取稳步的政策

目前,面对我国房地产出现的由于M2增多使民众害怕出现货币贬值而通过购买房地产以套期保值的行为,推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政策是势在必行的。但是政策的内容一定要做到房地产价格稳步的下降而不是突然地迅速下降,如果发生迅速下降的现象中国房地产将有可能步迪拜危机的后尘。迪拜危机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迪拜的经济模式是简单地把经济投入集中在房地产建设方面,借助大量外来资金开发房地产,短期内或许能拉动经济增长,但长期来看风险极大。当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迪拜房地产也受到金融危机的波及,价格大幅下跌,导致资金链断裂,大量工程停工,与房地产业相关的第二产业如钢材等大型企业也相继出现危机,使整个迪拜的国民经济遭到重创。所以房地产在现在这个高价的情形下如果突然有大幅下滑,迪拜风潮式的危机就会在中国重演。所以中国在控制房价时一定也要采取稳步的政策。

(三)房产税推行的原则

目前,要遏制房地产市场价格过快上涨推出房地产税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但作为以调控房地产价格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税收,房产税的征收不能对所有住房普遍征收,如果房产税的征收仅按照上海试点模式进行就无法使住房的存量部分挤出,而只能控制新增非购房量。为了保障这一点,房产税的征收应该有如下的原则:一套房不征;二套房减征;三套房倍增。提出这种阶梯式的征税模式就是为了防止民众所担心的成本被转嫁的问题,同时这样就可以挤掉以投机为目的的购房者,增加存房量,如此可以增加供给减少需求来促使房价下降。

(四)房产税实施的方式

房产税的推出要在全国全面开花,而不是进行试点,如果进行试点就会出现政策上的不一致,引起其他不利后果。同时房产税的征收的税收应用于房地产的建设上,以建设经济适用房、廉价房及公共租赁房,保证低层次人群的基本住房,通过这一点稳定民心。同时房产税的征收一定要从简,不必要以平米数,城市水平等复杂条件进行衡量,这样只会增加房产税征收的困难,而仅以房子的套数作为征收的对象,这样既便于征收也可以使得房产税快速的回收。在房产税征收以后也不必在控制高价房,因为高价房的价格已经远高于市场房子的平均价格,如此在开发商和购房者无法贷款的前提下,高价房也只能有市场的供求关系来调整,对于高价房的需求自然就会降低。

(五)房产税征收采取统筹制定

房产税征收的民意调查显示,69.52%的网友认为房产税征收后应全部用于廉价租房的建设,73.62%的网友认为房产税政策应全国统筹制定,59.77%的网友认为房产税的征收基数应化繁为简。对于房地产的尽快征收已是民意所趋,如果房地产价格仍然居高不下,将会出现更为严重的社会现象,同时政府仅靠给予住房补贴是无法满足民众的住房需求,补贴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会无限制的增加政府财政的负担,然而房产税的征收可以从根本上遏制房价的哄抬,还可以通过税收来补贴在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上,这样即解决了房地产价格高的本质原因,也可以就现在社会无法控制的无房居住,买不起房子的现状做到有效地解决。

国内房价需要遏制 篇11

许多温州和上海的朋友告诉我,他们一年多前购买的房子价格已上涨了一倍以上。近一年多来,上海的房价翻倍地上涨,上海完全成了一个房屋炒作的天下。大多数人都投入炒房大军,为了拿到一个购房号打破头,加上网站上房价一天变几变,炒房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

再来看北京,根据北京公布的房价变化数据,许多人认为,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还比较平稳与规范。但实际的情况怎样呢?就我所知,北京有几个房地产项目一年之内价格上涨了50%以上,回龙观小区边的房地产项目也上涨了20%~30%。

炒作与投机是目前国内房价快速上涨的重要原因。因此,这次抑制国内房价,首当其冲的就是打击房地产炒作与投机,对投机行为课以重税。事实上,无论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每一个国家都有相关的法律来禁止这种投机行为。比如在加拿大,有人想通过房地产交易来获利是根本不可能的,政府总是有法律来约束炒作行为。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更有必要严格禁止种种炒作。

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少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及一些商业银行一起制造了虚假的个人住房需求。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先来看一些数据:2004年国内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全年增长14.4%,其中,全年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增长15.2%,为1998年以来的最高增幅,今年以来仍保持了较快增长;同时全国房贷增速也同步高速上扬;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个人住房信贷余额已达16508亿元,这些信贷绝大部分发生在几个大城市及东部各省。也就是说,国内房地产需求是在地方政府纵容下,房地产开发商与商业银行配合而造就的市场的“非理性繁荣”。

首先,高房价最坚定也是最有力的支撑者是各地方政府。他们通过手中所掌握的土地垄断、政策指引及舆论导向,支持了坚挺的房价,制造了房地产价格只涨不跌的价格预期,使得整个房地产市场的行为扭曲,不少地方出现了“非理性繁荣”。比如,上海就总是有人不断地强调上海未来国际大都市的远景、上海的土地如何稀缺、上海的房价与中国香港、东京、纽约等大都市的房价相比有多少差距,以此来潜移默化地改变购买者的价格标准与购买预期,吸引更多人进入市场。这样做不仅可以抬高房价、创造政绩,还可以左右整个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与方向。

其次,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垄断的方式操纵房价。房价的高涨不仅可以营造房地产市场繁荣的场面,使得房地产销售火爆、购买者房价上涨预期进一步强化,也能为商业银行向开发商及购买者提供贷款创造虚假的条件。因为,房地产开发是一个资金高度密集及高负债率的产业,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开发商都必须在上游资金市场建立起对价格上涨的预期。此外,一些开发商还通过集团游说来改变政府的政策,通过媒体所掌握的话语权来误导民众,通过改变住房的类型与式样来制造土地的稀缺及住房的稀缺性。正是这一系列的动作导致社会财富向房地产商集中了。

第三,房地产的发展中,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是关键,离开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国内的房地产要发展是不可能的。而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不仅表现在对房地产的开发上,更表现在通过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制造出市场持久繁荣的假象上。这样一来,一些大城市的高房价导致了许多家庭的高负债,从而使个人信贷消费活动内生出一个悖论—在既定财力下,越是要提前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越是得提早背上沉重的债务,这在无形之中压缩了用于享受和满足发展需要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许多年青人在这种高负债的情况下,为了偿还贷款变成了房子的奴隶。但是,高负债只不过是对未来的透支,当人们对未来的信心逆转时,房地产市场繁荣的假象就会破灭。

国内商业银行之所以大力追逐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把个人住房贷款看作是商业银行风险最低、收益最为稳定的优质资产,银行房地产信贷增加,不良贷款率自然也会下降。另一方面他们希望借助房地产市场的短期繁荣获得更多的利润,以工商银行为例,到2004年11月,仅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就超过了4000亿元,其利息收入达250亿元,占工行全年总利润的四分之一以上。一些商业银行为了扩大个人住房信贷的业务,甚至降低了个人按揭标准与按揭成数,个人贷款审查往往是只是形式,不管贷款人收入水平、信用如何,只要开出所需证明就能办理。在民众申请贷款时也不告知其可能面临的利率风险,只是以目前最低利率水平来计算每月应付款数额。所有这些行为都误导了民众。

国内房价的急速上涨,使得各地方政府、开发商和商业银行大获其利。除了市场中投机盛行之外,地方政府在土地资源利用政策、住房建筑规划、商业银行信贷政策上也有太多的弊端,房地产开发商利用这些政策弊端操纵了市场,房价上涨便顺理成章了。

因此,为了保证国内房地产市场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严格地遏制房地产价格上涨,必须打击市场中的过度投机行为。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对一笔净收入为20万元的交易课以100%的税,那么投机者不仅无利可图,而且还会亏损,那么炒作就会停止。在土地政策上,我们不仅要对土地管得严,还要对土地进行科学的管理,首先对城市土地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各城市的人口结构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类别,在土地拍卖时根据人口结构来提供不同类型的土地。此外还要针对土地的类型设定住房建筑标准,即开发商在哪一类型的土地上应该建筑多大面积、什么质量、多少价位的房子,且不得随意改变,否则便要受到严厉的经济与法律制裁。如果这样,中国城市的土地资源至少能够节约一半以上。

还有,商业银行的住房消费信贷一定要严格审查。首先保证自住房的购买,坚决杜绝投机,如果由审查不合格造成了风险,信贷员也要承担相应责任;二是对个人收入审核要严格,这样个人住房需求就会有很大的下降,特别是在目前个人住房需求弹性比较大的情况下。此外还可通过房地产税来限制住房的过度消费,对高消费者课以重税,对住房购买限制自住一套,否则便要多交税。

有效遏制 篇12

一是科学理财, 有效遏制政府投融资项目超概 (预) 算, 需要认真落实政府投融资各项管理制度, 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审批政府投资项目。对关系百姓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城市面貌提升等重点项目, 实行事前控制、事中跟踪、事后问效。防止重复建设, 盲目拆建, 无序投资, 确保政府投融资项目投向合理, 程序合法、合规。在建筑装饰的标准上也要按照规范的标准进行设计, 防止盲目攀比, 追求豪华, 造成资金的浪费。

二是科学理财, 有效遏制政府投融资项目超概 (预) 算, 需要强化部门责任。目前政府投融资项目相关管理部门包括发改、财政、审计、住建等部门。职能时有交叉, 但有时还有缺位现象, 这就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 形成合力。同时, 还应进一步强化部门职责, 明确相关部门责任, 真正做到各尽其职, 各负其责。确保政府投融资项目概 (预) 算的科学性, 严肃性和准确性, 把政府投融资项目控制在概 (预) 算之内。用有限的资金干更多的民心工程, 为建设人民的幸福之都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是科学理财, 有效遏制政府投融资项目超概 (预) 算, 需要注重发挥财政部门的职能作用。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 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职能。负责财政性资金的使用与监管, 责任非常重大。这就要求财政部门在强化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完善投资评审、政府采购、资金拨付等每一个环节下功夫。财政部门运用财政投资评审的技术优势, 把财政评审工作融入到政府投融资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发挥财政投资评审真, 准, 细功能, 用财政投资评审技术支撑, 增强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水平。严把申报不实的项目概、预、决 (结) 算, 减少政府投融资项目决策和资金使用上的盲目性。通过对投融资项目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 来改变“项目单位点菜, 财政部门买单”的被动局面。同时也强化了财政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作用, 遏制了政府投融资项目资金的浪费行为。为节约政府投融资资金, 规范投资管理, 提高预算执行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是科学理财, 有效遏制政府投融资项目超概 (预) 算, 需要规范招投标机制。实行公开招标清单报价是实现政府投融资项目阳光采购的必由之路, 也是目前较为规范的招投标方式。工程量清单为工程计价提供良好的价格保障。它明确规定了招标人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时, 必须遵守的规则;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 能实现与国际管理接轨, 符合工程量计算方法的标准化, 工程量计算的规则统一化、工程造价确定的市场化, 易于编制工程量清单时确定具体项目名称和投标报价。体现市场竞争性。概括起来说, 公开招标清单报价遵循了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 具有透明性、强制性、通用性、实用性和竞争性, 是有效控制工程项目成本的最佳方法。

上一篇:技校英语教学下一篇: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