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讲授

2024-06-04

有效讲授(精选12篇)

有效讲授 篇1

1. 科学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用专门的学科术语进行讲授, 如有必要用通俗说法时也不能与专门术语相违背;教师要使用大家都听得懂的词汇、语法、修辞, 力求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方法要多样化, 富有灵活性, 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具有适应性, 容易为学生接受。

2. 形象性原则

讲授过程中, 教师要对讲授内容进行加工, 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教师可借助表情、动作、实物、图象及多媒体等手段, 对讲授内容进行形象描绘, 这是学生理解、接受的首要条件。教师借助形象化的语言, 通过比喻、类比等修辞方法, 把要讲授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 使学生立得要领, 茅塞顿开, 透彻理解。

3. 趣味性原则

教师在讲授时感情要充沛, 语言表达要清晰简洁, 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切忌干瘪呆板、没有节奏、没有感情起伏的平铺直叙。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深奥的道理形象化, 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讲授时犹如挚友促膝谈心, 感情炽热而心心相印。

4. 简洁性原则

所谓简洁, 就是语言精练、简单, 讲课不拖泥带水。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就必须深入钻研和分析教材, 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 挖掘教材的精髓内涵。教师对教材钻得深, 讲起课来就能简洁而深刻, 正所谓“微言大义、发人深省、要语不烦、达意则灵”。

5. 启发性原则

启发学生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主动性;启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分析、对比、归纳、演绎, 激发他们积极思考, 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

摘自《江苏教育研究》

有效讲授 篇2

龙广一中

郑鸿钰

时间:2013年8月3日

上午 地点:龙广一中 学时:4学时

导引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讲授技能变化与发展

一、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讲授技能的变化

(一)教育目的的多样性决定了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二)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教师讲授技能的变化。

1、变“教师讲学生听”为“学生自求得之”。

2、变“单纯讲授”为“与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相结合”。

3、变“关注学生的知识发展”为“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4、变“传统讲授”为“注重有效讲授的艺术”。

二、新课程下运用课堂讲授技能的意义

(一)教师讲授下的接受学习可以是有意义的主动学习。

(二)讲授的恰当应用既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又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三)讲授下的接受学习有利于体现教育公平。

(四)课堂中适当的讲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发展。

三、新课程下运用课堂讲授技能的新发展

(一)课堂教学讲授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

(二)在讲授的课程内容上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融为一体。

(三)在讲授的方法上追求多种多样。

(四)教师应优化课堂讲授教学的艺术。

(五)讲授应不断创新。

话题一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讲授技能概述

一、课堂教学讲授的特征与功能

(一)讲授技能的含义。讲授技能就是指教师从具体的教学实际出发,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灵活运用讲授方式的技术手段。

(二)讲授的特征。

(三)课堂教学讲授的功能。

二、课堂教学讲授的目的与原则

(一)讲授的目的。(1)让学生好学。(2)让学生想学。(3)让学生会学。

(二)课堂教学讲授的原则。(1)启发性原则。(2)吸引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尖准性原则。(5)易接受原则。(6)创新性原则。(7)情感性原则。(8)个性化原则

三、应用讲授技能的基本理念

(一)讲授内容要精、新、深。

(二)讲授时间分配均衡高效。

(三)讲授方式要寓教于乐、寄庄于谐。

(四)讲授要深入浅出。

(1)学会用一定形象去描述抽象概念。

(2)注意用逆向思考解析要点。

(3)运用侧面思考方式引发智慧之泉

《有效教学的基本功2——讲授技能教案》

龙广一中

郑鸿钰

时间:2013年8月3日

下午 地点:龙广一中 学时:3学时

话题二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讲授技能类型与内容

一、课堂教学讲授技能的类型。

(一)讲述式

1、叙事性讲述—叙述式

2、描写性讲述—描述式

3、概括性讲述—概述式

(二)讲解式

1、说明式讲解

2、解释式讲解

3、剖析式讲解

4、归纳式讲解

5、演绎式讲解

6、类比式讲解

(三)讲读式

(四)讲演式

二、课堂教学讲授的内容设计

(一)、熟悉讲授对象

1、生理特征

2、认知心理发展特征

3、情感发展特征

4、个性心理特征

(二)、完善讲授内容

1、教材的组合

2、确定科学的讲授程序

3、科学地安排教学时间

(三)、正确地运用讲授方法

1、合理地应用教学技巧

2、妥善地应用语言技能

3、灵活地运用教辅手段

4、适当地注重教师形象

三、课堂教学讲授的过程

(一)、原理中心式讲授的一般过程 1.提供感性材料 2.启发思维认识本质 3.综合概括准确地定义 4.通过练习巩固概念 5.对概念进行分化和泛化

(二)、问题中心式讲授的一般过程 1.设置情景,提出问题 2.解决问题 3.得出结论

4.举例说明对新概念、新方法或新结论的理解和应用

《有效教学的基本功2——讲授技能教案》

龙广一中

郑鸿钰

时间:2013年8月7日

下午 地点:龙广一中 学时:3学时

话题十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讲授技能训练指导

讲授技能有无高低之分?讲授技能有无规律可循?

课堂教学中的讲授相比于其他行业中的交谈演讲等是具有不同的特殊要求的。因此,教师职业讲授技能的形成和加强是摆教师面前的不可忽视的课题。

一、课堂教学讲授技能训练的迫切性

提高教师教育素质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保证。要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一个合格的中小学教师;要成为一个敢于在教育改革浪潮中奋勇抨击的“急先锋“,必须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良好的教育道德,还要有较强的教育能力。讲授技能是最古老的同时也是最基本的中外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常用技能,即使在现代化的教育,讲授仍然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频繁、最普通的教学方法。所以老师必须掌握良好的教学讲授,使课堂教学出效率,出质量。

二、课堂教学讲授训练程序 第一,观摩示范录像

第二,选择的讲授方式进行教案设计 第三,教学训练

第四,讲授技能讨论与评价 第五,修改教案,反馈教学

通过讨论评价,找出不足,从而修改教案反馈教学,以增强对讲授技能运用的规范性、自觉性,提高讲授技能的熟练程度。

三、课堂教学讲授技能的训练内容与方法。

(一)叙述性讲授语言的训练

1、训练目标

2、含义及其运用。叙述性语言讲授技能,即是用叙述的方法针对某人、某事、某概念、某原理,进行解释的讲授用语技能。它的要求是清楚、准确、简明。

3、训练方法

4、训练内容

(二)归纳性讲授语言的训练

1、训练目标

2、含义及其运用

归纳论证讲授语言是指用论证的方法对某问题、观点进行阐释的讲授技能,它要求论据充分逻辑严密、语言简洁。

3、训练内容。

(三)说明性讲授语言的训练

1、训练目标

2、含义及其应用

说明性讲授用语即教师在教学中阐释某概念、某事物时用说明的方法所构成的教学用语

3、训练要求

4、训练内容

(四)、描写性讲授语言的训练。

1、训练目标

2、含义及运用

3、训练内容

(五)应变性讲授技能语言的训练。

1、训练目标

2、含义及其运用

教学应变语言主要用于应付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在教学中,意外情况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出现了教学事故,二学生提出了一些偏离教学中心的问题,诸如此类问题决定了老师在教学中,还应具备一定的应变技巧。

3、训练方法

如何提高课堂讲授的有效性 篇3

一般来说,在教学准备之后,教师就要进入课堂实施教学,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有效地运用主要教学行为。主要教学行为是教师在课堂上直接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而采取的专业行为。它是可预设、可分解与可培训的专业技能,其目的在于确保教学有序地进行下去。依据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及其与学生的关系,主要教学行为可分为呈示、对话、指导三类。每类教学行为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与条件、优势与不足,教师只有对此有清楚的认识,才能合理地运用这些教学行为。

我想重点谈谈呈示行为中的语言呈示。所谓呈示行为,就是教师以呈示知识与演示技能为主的行为。依据使用手段的不同,主要有语言呈示、文字呈示、声像呈示和动作示范四种方式。其中,语言呈示是指口头语言呈示,说得通俗些就是教师的讲授行为。应该说,讲授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得最广泛的教学行为。因此讲授这一教学行为对一堂课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把握讲授的时间和节奏,掌握讲授的技巧,使课堂教学产生最大的效果。

一、 讲授的作用

使用讲授的教学手段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只有当教师不讲学生就不明白的时候,这种讲授才是最有效的。为突破学生的难点、障碍点,教师需要讲授。不过学生有了障碍点,他借助一些资源和媒介能够自己解决,那也未必需要讲授。有时学生不一定占有这些资源,或者有这些资源仍不能解决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讲授。因此,我们必须明确讲授的作用,然后再决定是否有必要采用。讲授的作用大概有以下几点。

1. 为了激发兴趣。比如说教师对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介绍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又是激发学生探究问题、思考分析问题的动力之一。引发好奇心,可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究兴趣。

2. 为了突破重难点。比如在引导学生思考后,教师再进行必要的点拨、总结等。由于这是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之后的总结,因此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如果讲授得好,就不会出现那种满堂灌、照本宣科、面面俱到的情况,相反它能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使学生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和突破。

3.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催化剂”。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心求通、口欲言”时,教师要积极创造这种“愤”和“悱”的情境去启发。可以抓住时机直接提出与教材有关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借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进行学习。

4. 总结学生要掌握的主要内容。一堂课即将结束,学生应该基本掌握了知识点,这时教师的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能帮助学生把握好要领,增强记忆。

二、 有效讲授技巧

1. 讲授的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讲授清晰有效,首先,需要做好准备。教材是讲授内容的核心和基础,因此吃透教材是讲授内容的基本要求。好的讲解者必须对所讲内容有清晰透彻的理解,明确学生需要知道该内容的范围与程度,这是讲好的基本保障。

其次,教师要搜集必需的辅助资料,如主要的观点、重要的事件细节,以及支持主要观点的实例或图表等。许多时候,支持观点的例子是唯一的,只是我们一下子没有找到,因此往往要用两个或者更多的例子来辅助讲解。

搜集好资料后,可根据教室里的设备做成幻灯片、张贴画等视觉材料展示。如果是实物,要考虑到展示的条件等。

为了提高学生听讲的效率,教师还应该设计好讲授的互动性活动,设计好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以及评估方案等。

另外,为了保证讲授的流畅性,教师可以在头脑中事先把要讲解的要点进行排演,有时甚至可以试讲一遍,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2. 有效讲解技巧。讲授要有好的内容,也一定要有好的表达方式。教师要注意讲解技巧。尤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上出语文课独特的魅力,就必须善于“讲”,把讲作为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之一去训练。比如说,在什么地方要用重音来强调,什么地方要用轻声,什么地方快,什么地方慢,要不要重复,这些都很重要。同时,教师的讲解不仅仅是语言表达的问题,更是一个学识水平问题,因此要提高“讲”的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多读书,广泛涉猎,博古通今,要求我们多感悟生活,多体验人生,做知识海洋的领航者。这样,才有可能在语文课上需要讲的时候,讲得精当,讲得出神入化,讲得学生沉浸其里,陶醉其中,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诱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引领我们的学生到达知识的彼岸,使学生在教师春风化雨般的语言中成长。

总的来说,教师讲授的语言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准确、简洁、清楚、明白、生动、风趣、连贯、流畅;规范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审美性和教育性的结合;平实性和趣味性的结合;普遍性和针对性的结合;预定性和应变性的结合。澳大利亚课程专家马什教授提出,有效讲解应做到下述的要求。

用逻辑清楚的步骤讲解话题。

把问题在头脑中排演,按照你运用的顺序和序列组织。

用直白的语言并避免专业术语。

向学生呈现信息的速度要恰当。

运用例子描述观点。

重复难点。

同时运用多种交流方式(如投影仪、幻灯片和口头论述)。

用生动有趣的语调。

用眼光接触学生,并保持注意。

在整个讲解过程中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最后谈谈怎样避免误用讲授。

1. 不可在过短时间内呈现过多的新知识。比如语文教材中的专题,内容繁多,容量很大,如果教师想要做到面面俱到,想在有限的课时里让学生统统掌握,那肯定是不现实的。可以选择一个突破口去展开,去挖掘,重点从一个角度去教会我们的学生探究,而其余部分则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已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自学,教师只需在课外辅导,释疑。

2. 讲授时间不宜太长,超出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限。教师讲授的时间过长,到最后往往变成“满堂灌”“一言堂”。学生在此过程中很有可能表现出疲惫的状态,注意力也无法集中,学习效率就可想而知了。

3. 讲授内容不能没有组织性、逻辑性,应该说明所讲授观点之间的相互联系。我们可以在黑板上列出标题、小标题,画关联图,列关系表,写概要,用斜体、着重号等,使讲授内容组织条理化,使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

4. 讲授时不能不顾及学生原有经验和知识基础,不能对学生知识准备作想当然的假设。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进行恰当的教学设计,进行有效地讲授。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要把握的环节还有很多,而教师的讲授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也是其他方方面面的前提和条件,我们应该扎扎实实练好这一基本功,做到运用自如。

理科课堂讲授多长时间更有效 篇4

笔者认为, 课堂教学不能全篇搞一刀切, 有模式可以, 但也要随科目、课节、课堂内容的不同而变化。特别是像数学、物理、化学这样的科目, 有些东西教师不讲透, 不讲清楚是不行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实现“高效课堂”, 课堂改革不应该反对教师的讲。

但教师也绝对不能一节课从上课讲到下课。中学数学教师都做过下面这道题:

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 心理学家发现, 学生的接受能力依赖于教师引入概念和描述问题所用的时间。讲座开始时, 学生的兴趣激增;中间有一段不太长的时间, 学生的兴趣保持较理想的状态, 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分析结果和实验表明, 用f (x) 表示学生掌握和接受概念的能力 (f (x) 值越大, 表示接受的能力越强) , 表示提出和讲授概念的时间 (单位:min) , 可有以下公式:

(1) 开讲后多少分钟, 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能维持多长时间?

(2) 开讲后5min与开讲后20min比较, 学生的接受能力何时强一些?

这道题我们算它并不难。笔者想从另外的角度研究它:当x=0时, f (x) =43;当x=16时, f (x) =59是最大值;当16

所以课堂教学传统的满堂灌不可取, 而一节课只要求数学教师只讲授10分钟、15分钟也不一定科学, 因为10分钟、15分钟的讲授时间不一定能把基本知识体系、基本概念, 基本公式的来龙去脉讲透, 也不一定能把典型例题、典型方法向学生交代清楚。对数学、物理、化学这样的学科来说, 有些东西学生不一定能看明白, 特别是学习基础差、自主学习能力弱的学生, 有些东西你不讲, 他根本都不知道, 这时老师的“讲解”就显得很有必要。

般若心经讲授 篇5

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原经)

北宋施护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并诸萨摩诃萨众而共围遶,尔时世尊即入甚深光明宣说正法三摩地。

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在佛会中,而此菩萨摩诃萨已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观见五蕴自性皆空。

尔时尊者舍利子承佛威神,前白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乐欲修学者,当云何学?”

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告尊者舍利子言:“汝今谛听,为汝宣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乐欲修学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者,当观五蕴自性皆空。何名五蕴自性空耶?所谓:即色是空,即空是色;色无异于空,空无异于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此一切法如是空相,无所生,无所灭,无垢染,无清净,无增长,无损减。

舍利子!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无眼识界,乃至无意界,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无所得,亦无无得。

舍利子!由是无得故,菩萨摩诃萨依般若波罗蜜多相应行故,心无所着,亦无罣碍。以无着无碍故,无有恐怖,远离一切颠倒妄想,究竟圆寂。所有三世诸佛依此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应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广大明,是无上明,是无等等明,而能息除一切苦恼,是即真实无虚妄法。诸修学者当如是学!我今宣说般若波罗蜜多大明曰:怛雅他唵嗄帝嗄帝播啰嗄帝播啰僧嗄帝波提梭哈

有效讲授 篇6

一、要确定好所要讲授的内容

我认为确定数学课堂讲授的内容比怎么讲更重要,要做到这一点,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从实际过程看,学生在进行学习时,由于每个人的知识背景不同,学习原始状况不同等方面的原因,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有了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所以,我们一定要重新认识我们的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确定所要讲授的内容与起点。因此在备课时不妨可以思考以下一些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2.通过预习,学习是否已经了解了有关内容,有多少人了解?3.那些知识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和引导?4.那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上述问题可以在教学前或开始时进行了解。我校的做法是提前发放教学案让学生预习,让学提问题,通过课代表汇总,然后教师更据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所要讲授的内容,这样的讲授避免了“对牛弹琴”的尴尬境地。把讲授的内容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是最有效的讲授。

二、要留给学生充足理解教学内容的时间

我们知道学生理解教师授课内容是需要时间的。讲授法一个重要的误区就是授课教师进行不间断的连续的讲授,没有提供给学生消化和吸收的时间。所以教师在讲授内容应注意把握节奏,连续讲授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8-10分钟就需间歇,其间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相互提问,记笔记,与教师探讨等方式让学生加工所学到的信息和教学内容。对于比较重要的内容,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应多次呈现,或者进行变式训练、一题多解等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在教学间隙,主要是让学生自主表达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比如通过上黑板板演,让学生有一定的有意义学习和信息加工的时间,才能做到高效学习,这样的讲授也才是有效的。

三、要对所教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讲授法的高效运用还在于在讲授结束时,教师要进行讲授内容的概括和总结。如讲了诱导公式后,总结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讲了基本不等式后,总结为“一正、二定、三相等”等。在进行这个阶段的时间,授课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常见的错误类型等,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归纳总结有如下好处:通过总结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一次比较全面的回顾;通过概括使学生能形成一个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明确这节课最重要的内容;不要小看这个概括性的总结,这短短的几句话,往往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也是教师交给学生最实惠的东西。

语文课堂有效讲授策略之我见 篇7

有效讲授是一门学问, 它要求执教者研究学生的心理, 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 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 因势利导, 顺势而教;它要求执教者驾驭课堂、调动学生情绪、组织起师生互动;它是执教者教学理念、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的展示。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 有效讲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刺激学生的有效学习。

问题是怎样的“讲授”才是有效讲授?怎样“讲授”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呢?

思索之一:深入挖掘内涵, 凸显讲授价值

教学《社戏》一文时, 我常作这样的分析与归纳:该文围绕“看社戏”这个中心事件, 通过随母归省—钓虾放牛—戏前波折—夏夜行舟—船上看戏—归航偷豆—六一送豆几件事, 写出了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这样的讲授是肤浅的, 对鲁迅作品的解读是不够深入的, 对鲁迅的了解是不全面的, 不能完全激起学生感情共鸣从而爱上鲁迅作品和鲁迅。

要了解鲁迅先生, 读作品是一个桥梁, 我们应该透过《社戏》素淡的文字去聆听先生内心的呐喊, 同时又要联系学生实际, 激起学生感情共鸣。

作者笔下的平桥村:“离海不远”“偏僻”“临河”“住户不满三十家”, 以“种田”“打鱼”为业, “只有一个杂货店”, “但在我是乐土”, 这些内容写出了一个在封建家庭中生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对民风淳朴的乡村生活的向往, 对自由快乐的渴望。讲授该部分内容时, 可以联系现代教学的现状——学生课外作业过重、自由时空缺少、心理负担沉重展开, 告诉学生鲁迅在大半个世纪前就喊出了我们所要喊的, 这一定能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 把鲁迅当作知音, 从而走进鲁迅作品, 走近鲁迅。

再如“月下偷豆”这一情节, 在悟到趣味性的同时, 如果我们又能引导学生悟到: “偷”是小朋友们诚恳待客的热情, “偷”是小朋友们的周到细致、天真纯朴, “偷”是自由的空气, “偷”是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 “偷”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那样, 肯定又会拉近学生和作品的关系, 他们的眼光不会再是冷漠的, 而是闪烁着光芒的。

“文学即人学”, 文学里的“人”“物”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 富于人文精神, 是丰富学生情感的营养剂。在教学这类作品时, 为了保持讲授的有效性, 教师要充分挖掘“人”“物”身上的人文光芒, 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与“人”“物”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实现心灵沟通、思想的碰撞、情操的陶冶。学生有了浓郁的情感, 欢乐的情绪, 那么他们就会精神振奋, 思维活跃, 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思索之二:把握学生心理, 灵活掌控内容

随着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知识被应用到教学管理中, 语文教师如果能在讲授中把握学生心理, 灵活掌控内容, 那一定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避免消极作用, 就能够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春》是脍炙人口的颂春名篇, 出自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之手, 是指导学生欣赏语言、感悟写法、感情朗读的上好之作。可惜的是, 初一学生在小学课本第十二册第二单元里, 已经学习过这篇课文。这不由引起我的思考——虽然名篇佳作不厌千回读, 但学生会不会产生同一篇课文小学读了、初一再读的腻烦心理呢?“超限效应”在提醒我, 《春》的教案设计与其他第一次学习的课文相比, 应该给学生留更多的空白。为此, 我以“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教学,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对教学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巧妙整合, 努力给学生创设更多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 以此避免“超限效应”的负面影响。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教育家孔子早就这样告诉我们。今天, 我们再次学习《春》, 你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吗?你的新体会或新发现可以是对一个句子、一个短语、一个词甚至是一个标点的, 也可以是一种写法、一种修辞、一种意境、一种联想、一种想象、一种体验、一种感悟的。老师可以先举一个例子:文中‘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本来我是这样认为的:‘红’只是一种单纯的颜色, 现在我又有了新的体验:‘红’既表现了太阳本身是温暖的, 又表现了春天的太阳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能给我们送来温暖的太阳自然是让我们的心中充满欢喜之情的, 所以, ‘红’这个词, 不仅仅是一种颜色的描写, 更传达出作者喜爱春天阳光的感情。这个词, 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一石激起千层浪。不知不觉中, 学生们把课后练习二中的“偷偷地”“钻”“母亲的手”等这样的词语品味得有血有肉、入情入理。此时此刻, 我的心头掠过一阵窃喜。接着, 我推波助澜, 把课后练习三中“比喻的修辞方法”的教学内容安排进去, 大有一气呵成的势头。教学的重点难点也因此迎刃而解。

教师是教育者, 学生是受教育者。如果我们能用心理效应策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冷静地分析原因, 细致地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 精心选择讲授内容——那一定能保证课堂讲授的有效性, 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

思索之三:把握节奏旋律, 增强有效力度

和谐完美的节奏, 它可使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沉浸在一种愉快轻松的气氛中, 同时也处在一种渴求知识的最佳状态中, 去获得情操的陶冶, 知识的掌握, 能力的形成。教学节奏缺乏韵律, 自然让学生满脸“愁云”。而课堂的节律美不美, 关键在于教师, 在于教师在动静之间、快慢之间、疏密之间找到合适的度并且善于适时变化。讲授作为课堂的有效手段, 一样要把握节奏旋律。

例如, 讲授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时, 先利用教师的特殊声音——多媒体中的音频, 让学生随着画面欣赏课文录音, “节奏是音乐的命脉”, 容易激起情感的涟漪, 能使学生迅速卸下原有社会角色面目, 接近或投入特定的文学境地, 陶冶人的情操。一开头的音频、视频的播放, 那是前奏, 能使学生很快沉浸在美文中, 陶醉在作者创设的优美意境中。然后问学生:作者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哪几幅图画, 你最喜欢哪一个, 理由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描绘这几幅图画的?这样的设计, 教学流程是很简单的, 但绝不能一个节奏。第一问非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自主灵活, 简单明了, 可以不假思索地找到答案, 讲授节奏宜快, 这样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使其处于思维活跃状态,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第二问系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含蓄深奥, 要经过思索才能明白, 讲授节奏宜慢, 一则因为一段时间的过度紧张, 学生显得有些疲惫, 教师就应舒缓一下节奏;二则因为教学内容有难度, 学生感觉有些“吃”不了, 表现出忧心忡忡、愁眉苦脸时, 教师就要重新放慢教学节奏, 详细讲解, 直至“愁云”消散。

作品再难懂, 也不至于样样都要讲。非难点和学生已知处教学要快, 不能拖沓, 否则会使学生厌倦;重点、难点之处要给学生充分的吸收消化时间, 否则一味求快, 学生跟不上, 产生不了成就感, 反倒增加不少心理负担, 当然会降低学习兴趣, 影响学习效果。这样快慢结合, 不仅会减少做无用功的时间, 也会使课堂富有节奏感。课堂富有节奏感, 时快时慢, 时动时静, 时疏时密, 使学生的大脑在兴奋区和抑制区交替工作, 这样也就不会“愁云”满脸了。

一节课不能同一个节奏, 每节课更不能同一个节奏, 课堂犹如弹奏乐曲, 一定要讲究韵律美, 这样更能增加讲授的效果和力度。

思索之四:运用幽默语言, 彰显讲授魅力

说实在的, 初中教材中有些课文还真难学, 有的语言艰涩, 内涵深刻;有的题材与学生实际相脱离, 学生缺乏兴趣。所以经常出现这样的尴尬场景:台上的老师讲得如醉如痴、唾沫横飞, 台下的学生趴倒一片、酣然入梦。这恐怕是教师的讲授语言出了问题。教师自己都感觉到了难度, 所以在上课的时候, 总担心学生听不懂, 总觉得自己讲还不够清楚, 往往一个问题不厌其烦地讲几遍, 殊不知学生早已失去了耐性, 听得耳膜起茧, 于是酣然入梦。

要改变这个局面, 避免教学语言繁冗拖沓, 作为教师就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 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发展, 更加精心地备课, 做到该讲的一个不落, 不该讲的一个不讲。心理学认为:严谨的语言使人可信, 幽默的语言使人愉快, 激昂的语言使人振奋, 形象的语言使人清晰。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上课要有趣, 课上得有趣。作为语文老师, 如果能用精湛的语言变无趣为有趣, 变无声为有声, 变无形为有形, 就一定会像磁铁一般将学生牢牢吸引住,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也使师生之间得到良性沟通, 融洽感情。

如《藤野先生》一文, 作者抓住清朝留学生的主要特征——“将长辫子盘在头上”, 来描写他们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时, 用两个贴切的比喻, “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 加上“油光可鉴”,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用反语, 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 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如果上课的时候, 教师能够装一装“小姑娘的发髻”和“富士山”的形象, 做一做“将长辫子盘在头上”“将脖子扭几扭”“油光可鉴”的样子, 一定能逗笑学生, 营造出一个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 并且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人们的学习活动, 不仅依靠大脑皮层结构, 而且是在情感的参与下进行的。教师的幽默语言, 无疑能彰显讲授魅力, 从而构建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这样, 就能给学生一种心理安全感, 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如醉如痴。

提高课堂讲授有效性的抓手 篇8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无论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还是当下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 教师的讲授都是一个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 教师们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其课堂教学中少讲或者不讲, 让学生进行所谓的自主性学习。其结果, 课堂成了学生游戏的场所, 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一学期下来, 教师们惊呼教学进度太慢, 时间远远不够。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教师们对新课程改革中的课堂教学讲授作了片面性的理解。新课程改革并不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完全颠覆, 而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重教师的讲授 (甚至满堂灌) 、轻学生自学、实践、巩固的状况, 并不是说教师的讲授就是可有可无的。可以这么说, 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新课程教学, 教师的讲授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是必须的。

那么,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如何提高课堂讲授的有效性呢?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让笔者清楚的认识到, 一个教学能力很强的语文教师能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很简单地讲解出来, 因为他总能找到讲授的抓手。

我很欣赏“提纲挈领”这个成语。它的意思是什么呢?纲:渔网的总绳;挈:提起。抓住网的总绳, 提住衣的领子。你抓住了渔网的总绳, 整个渔网就提起来了;你抓住了一个人的衣服领子, 整个人也就站起来了。也就是说我们在做事的时候, 要从千头万绪中找出事物关系的关键点。这个关键点就是做事的抓手。同样, 在课堂教学的讲授中, 我们的老师就要从纷繁芜杂的语文知识中找到这个讲解的抓手, 这个抓手找到了, 课堂教学讲授的内容就简明扼要了, 学生也就能掌握了, 也就能具体操作了, 你的教学时间也就缩短了。这个抓手是什么呢?它就是程序性知识!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基本上以讲授陈述性知识为主。例如描写人物, 很多语文教师都告诉学生描写人物要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 并且还一一列举出各种描写方法的精彩的片段, 以期学生描写的人物生动形象。其结果呢, 学生在写作中仍然不会描写人物, 即使运用了一些描写人物的技巧, 通常也只是一种模仿, 一种自然的流露, 而不是有意识的运用。你问学生为啥要用这种方法, 学生也说不出所以然, 而你要问某一个描写人物的片段里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学生倒可能准确地判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语文教师讲解的大都是陈述性知识, 而非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只告诉我们是什么的问题, 而没有告诉我们怎么去做, 不具备可操作性。而程序性知识呢, 可操作性强, 教给学生的是具体的直接的方法。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在讲授陈述性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教给学生程序性知识。

下面我结合高中图文转换中的漫画题和语言连贯中的排序题就如何教给学生程序性知识进行说明。

图文转换之漫画题 (图略) 。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 多从政治事件和生活现象中取材, 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 呈现出幽默诙谐的画面, 借以讽刺、批评或颂扬某些人或事。出题者常用漫画来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

漫画题的经典题型有两个:画面说明和寓意揭示。例题如下:

请欣赏下面这幅漫画, 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1) 写一段文字说明画面的内容。 (2) 写出漫画的寓意。 (不超过20字)

很多老师在讲解该题时告诉学生这是看图说话, 只要把漫画画面说清楚、寓意揭示出来了就行。至于如何说清楚、如何揭示寓意, 就靠学生自己揣摩了。

看学生对这道题的解答:

学生1

画面内容:一个坐在水井旁正专心致志地读着百科全书的男生期望能钓到鱼, 他的脚边放着一个空的装鱼的器具。

漫画寓意:完全跟从书本而远离现实脱离实践的人注定失败。

学生2

画面内容:一个人在看一名为《百科》的全书, 书本上说:“鱼儿, 离不开水。”所以他在一口井旁钓鱼。

漫画寓意:死读书, 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其实“画面说明”就是一种空间描述。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不会空间描述, 即使有那么一点方位名词的运用也是一种自然的流露, 看不出来有意识的运用。

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掌握空间描写的规律或者是诀窍。空间描写是说明性的文字, 它有方位的问题。人们看空间的时候, 不是按照先后顺序来看的, 而是让整个空间同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的, 没有先后之分, 也就是非线性的。同样, 看漫画也是让漫画整体出现在你的眼睛里的, 是非线性的。但你把所看到的画面转换成文字后就有先后顺序的问题, 因为文字是线性的。也就是说, 由非线性的空间转换成线性的文字就必然有一个空间描写的顺序问题。

空间顺序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那就是参照物或参照点。没有一个参照点, 你就很难让这个线性的句子由开始向结束这样一个顺序去发展。空间描述就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点, 以方位名词为顺序线索, 这样写才能写清楚, 别人看了你写的文字也才能明白你描述的空间。

那么, 这幅漫画的参照物或参照点是什么呢?通过分析, 这个画面的参照物就是“坐在地上的人”。画面描述就从你所确定的参照物开始, 以方位名词为序, 这画面我们就描述为:

画的右边是一个坐在草地上的人, 戴着眼镜, 双手捧着一本百科全书, 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他身边搁着一根钓鱼竿, 伸入画面左边的一口井。他脚的旁边还放着一个水桶, 桶里没有鱼。画的下面写着:“书上说, 鱼儿离不开水”。

所以, 漫画“画面说明”的程序性知识, 可表述为:选择一个参照点, 以方位名词为序, 把画面的每一个元素描述出来。这个程序性知识也可在图标解读题、图片描述题中借鉴使用。

再来看“寓意揭示”。从学生的表述来看, 这四位学生对漫画寓意的理解大致是正确的, 但这四位学生对寓意的揭示, 多多少少都会被扣分。原因在于寓意揭示得不够到位, 表述方式也欠妥。寓意揭示, 首先应该确定该漫画是讽刺 (颂扬) 的是人还是现象, 然后把漫画所描绘的情况对应到现实生活或社会现象, 最后用“这幅漫画讽刺 (颂扬) 了现实生活 (社会) 中的……的人 (现象) ”的表述方式表达出来。这幅漫画的寓意就可以表述为:漫画讽刺了现实生活中对理论照抄照搬、不知变通的人。这就是寓意揭示的程序性知识。

实践证明, 把这样的程序性知识讲授给学生, 学生遇到这种题型就很容易上手, 不至于晕头转向找不到方向。这样的程序性知识对学生非常有用, 这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抓手。

摘要:课堂教学的讲授是必须的。如何才能提高课堂讲授的有效性呢?那就是要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找到课堂讲授的抓手。

让有效讲授呈现地理课堂教学之美 篇9

关键词:地理课堂,有效讲授,学习方式

近年来,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得到了充分贯彻, 课堂教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然而, 还有不少的老师习惯于口耳相传、刻板僵化的满堂灌, 重“知识”轻“能力”, 重“结论”轻“过程”, 重“考试成绩”轻“情感体验”……这样的传统讲授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活动, 扼杀了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因此, 追求有利于学习方式实质性转变的有效讲授, 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 如何讲授才有利于学习方式的实质性转变,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益呢?

一、以学定教, 讲授层次化

教学的实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特殊活动, 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 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 因此, 哪些内容必须讲, 哪些内容不需讲, 什么时候讲, 讲多长时间, 不应由教师的主观愿望决定, 而应顺应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 即“以学定教”。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提出:“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 我将会说, 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故在课堂讲授之前, 首先要认真地了解学情, 探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知识起点、学习态度、思维方式、个性差异等,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 有效地把班级讲授、分组讲授和个别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课堂教学前, 可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 将班级学生分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次、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着眼于中等生, 兼顾优困生, 讲解大家自学中存在的共性的问题, 努力为学困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对优等生少讲多练, 培养运用能力;对中等生精讲精练, 着重掌握双基;对学困生浅讲多练, 着重查漏补缺。课堂提问也要体现层次性、启发性, 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作用, 让学生通过一番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二、整合媒体, 讲授形象化

特瑞克勒研究得知, 人类的感官对知识的吸收比率:听觉占11.5%, 视觉占83.0%。可见, 视听是捕获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 在讲授的过程中, 我们首先要保证语言的简练准确, 通俗易懂, 形象直观。其次, 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 注重把实物、模型、地图、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与讲授过程整合, 模拟地理现象化复杂为简单, 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具体……创设一个个异彩纷呈的视觉情境, 营造情融景乐的教学氛围。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世界各地昼夜长短变化”这一问题, 抽象难懂, 表达困难, 在讲授的同时, 适时插入幻灯片, 把绘有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地球示意图作为背景, 把绘有太阳光束和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的文本框作动画处理, 演示时, 使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逐渐南移, 可见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由最高值逐渐变小, 白天时间逐渐变短, 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的范围越来越小, 南半球正好相反;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南回归线上时, 北半球昼最短, 北极圈以内全是极夜, 南半球正好相反。通过多媒体演示给人一目了然、临胜入境之感, 重点难点迎刃而解。

三、先学后教, 讲授要点化

课改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 尊重他们的独立性, 发掘他们的能动性, 凡学生自己看书能懂的内容不讲;凡看书不懂但自己想想能够弄懂的内容不讲;想想也不懂但经过学生之间讨论能懂的内容也不讲。讲就讲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倾向性的疑难问题、重难点、关键点、创新点、疑惑点、易混点、薄弱点、引申点。讲是指点迷津, 是授人以渔。值得注意的是精讲一定要与精练有机结合, 让“少、精、活”的练习贯穿于讲授过程的始终, 使学生在“精练”中增强学习效果。例如:《世界气候》一节中, 关于气候类型、气候分布的知识点相对密集, 纷繁复杂, 记忆困难, 但各种气候类型有规律可循, 在讲授中我就紧紧抓住“以线定带, 以位定型”八个字进行讲授, 使学生很快掌握破解知识宝库的法门, 收到以少胜多、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联系实际, 讲授生活化

我们要不断地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开发与创新, 捕捉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素材、生活经历, 尤其是熟悉的环境问题、人口问题、旅游问题、节约用水问题等社会的热点问题, 并有机地移植到教学中, 使讲授的内容与学生的体验建立联系, 架起讲授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 使讲授内容生活化,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认知欲望, 深化理解讲授的内容, 便于学以致用,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社会热点问题, 活化知识, 迁移能力。例如:在《板块构造学》一节的教学中, 我把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引进课堂讲授, 让学生尝试运用从板块构造的角度去解释地震的成因, 使知识的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赋予地理学习以人生的意义,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恒久的动力。

五、巧设悬念, 讲授问题化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疑者, 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 一番长进。”因此, 我们要善于激疑布惑, 巧设悬念, 把讲授的内容设计成问题的链接, 例如《地球的自转》一节的教学中, 我设计如下问题:“是什么原因形成了昼?是什么原因形成了夜?又是什么原因形成了昼夜更替?”“如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增长, 那昼夜更替的时间长短会怎样变化?”通过环环相扣的挑战性问题故意把学生带入疑阵, 致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 产生冲突, 进而引发探究的欲望。教师要引导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予以必要的启迪、点拨, 使其恍然顿悟, 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摇

六、引导体验, 讲授活动化

皮亚杰认为活动是问题教学的契机;布鲁纳认为活动是发现教学的依托;萨奇曼则将活动视为探究教学的基础。那么, 如何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场所呢?这就要求我们在讲授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巧妙地穿插各种活动, 可以是讨论交流、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使学生自愿地参与进来, 通过心灵的对接、思维的碰撞、智慧的启迪, 实现知识重组、知识共享。例如, 经纬网是初中生学习的难点, 仅凭讲授很难完全理解, 在讲授《地球和地图》这一章时, 我特地安排了一个体验活动, 引导每个学生尝试画经纬线, 先在各自的乒乓球正中画出纬线, 标出纬度0°, 表示赤道, 然后北极点和南极点, 标出90°, 继而在0°到90°之间划出三等分的线, 明晰低纬度、中纬度和高纬度……直至画完重要的经线 (0°和180°及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和160°E) , 然后又组织学生展示作品, 相互评价, 不断改正、调适完善。虽然比单纯的讲授花费时间多了一些, 但学生亲历亲为获得的知识是有别于被动灌入的, 学生获得了情感体验, 体验到了动中学、用中学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丛立新.让我们理解“讲授法”——讲授法的有罪推定.中国教师, 2006, (1) :13-14.

有效讲授 篇10

在新课程改革中, 政治课讲授更强调以教师为引导者,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生生之间的互动, 注重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积极的思维过程, 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那么, 如何提高农村中学政治课讲授的有效性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要把握讲授时机

在农村中学政治课教学中, 不是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适合讲授, 也不是任何时候、任何环节的讲授都是有效的。我认为提高讲授的有效性, 要把握下列三种时机。

1. 在学生“对话”受挫时讲授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 对话教学已成为政治课倡导的教学范式。但是由于学生在思维状态、学识和语言表达方面具有不稳定性, 是不成熟的对话者, 在对话中处于被动状态, 有时还会造成对话的中断, 使教师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对话。为此, 在政治课上, 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对学生相机进行有针对性的讲授, 有效地搭起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之间对话的桥梁, 使对话在民主、宽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步深入。

2. 在学生“体验”受限时讲授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索、实践等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由于知识背景和人文经验等方面的差异, 学生体验的过程常常受到时空的限制。我们可以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引发学生的心理体验。例如, 在讲授《经济生活》 (人教版)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时, 农村的学生对“国有经济的作用”几乎没有感性认识, 也无所谓“体验”, 我就借助多媒体展示并讲授近七八年来重庆国有经济在修建轻轨、地铁、20多座跨江大桥、2000公里高速路、几千公里高等级公路、重庆大学城、正在开展的400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建设等情况, 使学生获得体验, 更好地理解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3. 在学生“探究”受困时讲授

在探究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 学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讲解, 指导他们完善探究方法, 把握好探究的时机;点拨他们思考问题, 使探究学习朝着有利于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培养方面发展,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 在学习了《经济生活》 (人教版) “股票、债券和保险”后, 我让学生探究:假如你家有10万元闲置资金, 请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设计一套最合理的理财方案。由于农村学生知识面较窄, 对“存款”“保险”有所了解, 而对“股票”“债券”等比较陌生, 所以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最合理的理财方案中只有“存款”“保险”这两种方式, 而几乎没有“股票”“债券”。此时, 我问学生:“你这个方案为什么是最合理的理财方案?为什么要选择‘存款’‘保险’?可以选‘股票’吗?可以选‘债券’吗?这些理财方式可以同时选择吗?”等等。通过我一步步设问、讲授, 学生终于设计出了最合理的理财方案, 在探究中理解了知识, 提升了能力。

二、要掌握讲授节奏

在农村中学提高政治课堂讲授的有效性, 必须保持课堂教学与学生原有知识和实际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变得轻松”, 也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理解知识, 提升综合能力, 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认为掌握讲授节奏要把握以下“三性”。

1. 把握适度性

适度就是指教师在政治课上不要讲得太多, 不要包办代替。讲授作为一种接受式学习方式, 如果内容过多或时间过长, 往往会使那些缺乏良好注意力、记忆技能较差的学生遇到挫折。我校处于边远农村, 学生基础较差, 基本上属于“三流”水平。对此, 我积极践行学校提出的“四导” (导学、导疑、导讲、导练) 课堂教学策略, 讲授的时间在15分钟左右, 大部分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把握适当性

适当是指在政治课上讲授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农村学生想了解的内容或农村学生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才是讲授的重点。因此, 教师在讲授时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和学习目标, 并结合学生兴趣点和“最近发展区”给予指导。例如, 在教学《经济生活》 (人教版) 第二课第一框题“影响价格的因素”第二目“价值决定价格”时, 根据课程标准, 我重点讲授了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以及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而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原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等由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这样, 教师的讲授就突出了重点, 突破了疑难, 提高了有效性。

3. 把握适应性

适应是指在政治课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 从农村学生的实际出发, 做到有的放矢。这就需要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备学生, 了解农村学生的知识盲点和可接受程度, 既不要艰涩难懂, 也不可淡而无味。

三、要转变教学方式

由于以前的政治课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 轻视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讲授的有效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在新课程政治课教学的实施中, 我把自己的讲授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提高了讲授的有效性。这种结合, 我认为主要应该把握以下三个环节。

1. 讲授前布置任务

在讲授之前,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 给学生布置一些具体的任务。例如, 在教学新课前, 将导学提纲发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 初步了解本框题的主要内容, 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有思想上的准备;有时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查阅相关资料, 做好预习工作, 让学生发现教材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带着问题聆听讲授, 增强求知欲, 激发学习兴趣,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讲授时留有空白

教师在课堂讲授时要避免过于完整全面、点滴不漏, 要从完全讲授过渡到不完全讲授, 留下部分内容让学生思考、补充, 为学生留下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一般情况下, 从教师提出问题到学生回答问题, 应该有一个2~3分钟的思维缓冲, 因为留点空白, 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提高思维的质量, 有利于缓和学生的紧张心理。在讲课时, 教师不一定将所有的知识全盘托出、把思维的内存都表现在语言上, 有的内容只需露出“冰山一角”, 然后组织合作、探究学习, 让学生展开思维和想象的翅膀, 飞向大海的深处。在学习《经济生活》“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时, 我先让学生发言, 再结合教材适当讲授, 最后让学生讨论“还有哪些途径可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这样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提高了讲授的有效性。

3. 讲授后及时反馈

讲授完毕, 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即时反馈。即时反馈有助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矫正和强化。我常常在新课讲完后, 让学生随堂进行练习, 包括课堂讨论、探究。课堂练习按讲授内容分基础过关和拓展提升两部分, 时间控制在5~8分钟。先讲后练, 讲练结合, 充分暴露学生在学习知识中的问题, 使教师能更准确、更全面地捕获到教学信息, 了解教与学过程中的症结所在, 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铺平进一步的教学活动的道路。

有效讲授 篇11

【关键词】3DS MAX 讲授法 操作演示 案例

3DS MAX是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和动漫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所以在高职院校中开设3DS Max课程早已非常普遍。然而3DS MAX课程本身庞大的知识体系以及课程中晦涩难懂的概念和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情况让学生接受起来非常艰难。所以教师如何利用正确有效的课堂讲授法来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提高3DS Max课堂效率的重中之重。因此掌握3DS Max课堂的有效讲授法已是课堂教学不容忽视的一部分。以下是我在3DS Max教学中总结和归纳出来的几条有效改善课堂讲授法的经验。

一、操作演示教学法

鉴于3DS MAX这门课的特殊性:它是一种三维设计制作课程,需要通过3DS MAX软件方可完成;是一门软件操作性的课程,所以操作演示教学法是这门课必不可少的讲授方法。就3DS MAX这门课而言操作演示教学法就是教师借助多媒体以及3DS MAX软件通过简单明了的操作演示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3DS MAX软件的理解、并能跟着操作。

操作演示教学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说明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说明这次课操作演示要达到的目标,讲解演示中涉及的相关知识,提醒学生在观察操作演示时要注意到的事项,以便在观察时能把握重点。假如没有向学生说明演示目标,学生不带目的观察操作演示,效果肯定不明显。比如在讲3DS MAX的界面布局时目标为:熟练掌握3DS MAX的界面中的四视图的相关操作,视图间的相互切换、视图背景栅格的显示与隐藏、视图的背景设置等。同时提醒学生要注意教师在操作演示時所使用的常用快捷键及每个环节操作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等。

(二)说明操作演示的重点

在进行这一教学环节时候,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提出操作演示的重点,向学生介绍操作演示的重要性,让学生进入参与操作演示教学的状态。比如在讲授3DS MAX的操作界面知识时。 3DS MAX四视图的界面切换及界面的相关控制按钮为此次课的重点。

(三)开始进行操作演示

在说明课堂目标和重点的基础上,教师开始进行操作演示,完成操作演示的整个程序,使学生对操作重点有整体性的认识。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演示,将操作技能按类分组,逐一分解并详细操作演示。3DS MAX软件操作起来难度本身就较其他软件大,所以很多时候教师操作演示一遍学生很难记住并掌握,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多次的操作演示,并且放慢速度。

(四)模拟操作练习

3DS MAX课程一般都是在带有多台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室上课,因为3DS MAX课程相对难一些,所以教师要尽可能的留给学生一定的自行练习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按照教师操作演示的步骤进行练习,以此可以达到趁热打铁的效果,加强学生对课堂所授知识的理解并利于巩固掌握,而且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也是3DS MAX课堂的有效教授方法之一。在高职3DS MAX课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来掌握3DS MAX这款操作软件,而实例教学法是达到我们教学目标的最有效途径。

3DS MAX实例教学法是提出一个设计任务或者制作一个实例作为案例,并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制作案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设计、制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来完成实例的制作与设计。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作品进行点评、归纳和总结。通过这几年的课堂实践,我发现这种案例式的教学方式比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的 第一步就是要精选案例。选好案例是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前提。在选用设计案例时,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分散知识点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的前后顺序关系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3DS MAX课程设计成几个大案例,比如:可以分成“桥梁”“六角亭”“吧椅”“客房”和动画的制作,这几个大的案例中再包含几个小的案例,让这几个小案例几乎覆盖整个教材的全部知识点,同时我们所选择的案例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典型性,能够体现3DS MAX多种命令、方法的综合性、创造性地运用。

(二)生动性。所选案例要生动活泼,要让学生能感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三维设计制作的学习兴趣。

(三)启发性。所选的案例中要蕴含尽可能多的知识点和一定的问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考,发现多种的解决途径,能够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

(四)可操作性。案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要让学生能够从案例中领悟到所用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

3DS MAX在高职院校课堂中的讲授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而正确的课堂讲授法会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是提高课堂有效率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能根据教学科目的不同特征、根据所受对象的不同而因材施教,要能够打破传统模式的讲授法,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找到一种最有效地提高3DS MAX课堂效率的讲授法。

【参考文献】

[1]神龙工作室.3DS MAX从入门到精通[J].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2]翟旭峰,朱杰杰,潘志庚. 3DS MAX建模及其在虚拟现实中的应用[J].计算机仿真,2004,21(4):94-97.

[3]苏波.浅议讨论式案例教学法[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

如何讲授高职基础日语 篇12

1 培养学生对日语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基础。如果能成功培养出学生对日语的兴趣, 学起日语来就会事半功倍。

(1) 课堂教学注重提高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根据讲授内容随时调整教学方法。比如用游戏的形式练习单词、句型, 练习新语言点;以角色对话的形式, 让学生练习会话和课文, 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体会到日语的意境, 增加对日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寓学于乐, 在活泼、轻忪、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获得日语知识与技能, 更能促进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

(2) 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 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 营造逼真的教学场景, 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把学习日语单词, 语法, 课文, 对话, 听力, 日本文化介绍等大量知识通过视频, 照片, 图片, 动画, 音乐等多媒体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动画教学, 录音复读, 单元练习, 单元考试等, 使学生在愉快的方式中轻松的掌握日语这门语言。这样使日语变的不再枯燥, 学生对课堂反而有一种期待感。课堂上思维会紧紧跟随教师的课件,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 每周和学生一起观看“合适”的日本动画片或日本电影。所谓“合适”是指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的动画片或电影。例如, 初学者可以看看“ドラえもん”, 但是要看日汉双语字幕的, 边看边学习。通过观赏让学生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 并在观看之后和学生讨论所看内容,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想。另外, 通过互联网让学生收集最新资料, 丰富学习内容, 掌握日语新动态。

(4)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学校和老师为学生寻找机会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日资企业、中日合资企业以及外贸公司参观实习,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口笔译翻译活动, 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日语水平。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一个长期的、不容间断的工作, 一定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过程中, 对日语产生浓厚的兴才是我们日语教师最大的成功。

2 利用情景式教学, 营造日语语言环境

所谓情景式教学,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情景, 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产生认识冲突的学习情景, 诱发学生质疑的猜想, 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一课的部分单词和重点句型创设生活场景, 让学生融入其中, 增强学习欲望, 加深印象, 尽量使学习日语变的活生生, 不再枯燥乏味。下面笔者就结合实践来具体说明。

(1) 对于初学者可以创设简单的, 短小的情景。

例如, 标日第4课主要讲授存在句型「~に~があります·~に~がいます·~は~にあります·~は~にいます」。首先准备椅子, 桌子, 书等道具, 然后举起书, 「これはほんです」 (复习并教新单词) , 指着椅子, 「それはいすです」。接着把书放在椅子上, 让学生用日语说, 学生没学自然不会, 这时候再讲解存在句型「~に~があります」。然后把包, 眼镜, 足球等物品分别放在椅子或桌子的上面或下面, 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记住。然后换另一种表达「~は~にあります」让学生练习。最后边说「王さん、前に来てください、椅子に座ってください」 (小王, 请到前面来, 坐到椅子上) 边通过手势暗示学生坐到椅子上, 让学生用日语表达, 讲解句型「~は~にあります~は~にいます」并通过多媒图片让学生练习用日语表达“学生在教室里。女学生在图书馆的前面, 男学生在图书馆的后面”等句型。

(2) 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 创设的情景可以更完整。

例如, 标日第17课讲授愿望句型时可以创设老师和学生上课的情景。请学生来当老师, 询问学生的新年愿望, 现在的愿望, 将来的愿望等。课堂上学生做了下面这样一组对话。

先生:李さんは今何がほしいですか。

李さん:新しいパソコンがほしいです。

先生:じゃ、王さん、今、何をしたいですか。

王さん:今、映画を見たいです。

先生:どんな映画を見たいですか。

王さん:人間の心の暖かいを伝える映画を見たいです。

学生做完情景对话, 教师要对每一位参与的学生做点评, 加以鼓励。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 学为所用。

(3) 随着学习的深入, 创设的情景可适当增加难度, 给些汉语提示, 然后让学生自己完成特定情景的日语会话。

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生学过的知识点越来越多, 每天又接受新的知识, 学生自己学生的能力不强,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课堂上下功夫, 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 让学生根据情景来做对话, 学生做的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没有把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所以在创设情景的时候给些汉语提示适时让学生们“温故而知新”是必要的。

例如, 在讲授标日3课时, 我给出这样一个情景:“你感冒了去医院看医生。要求 (1) 说出自己的病症; (2) 给出医生的建议; (3) 询问医生注意事项等”。根据这个情景学生可以复习到「熱がある、咳がです、のどが痛い等表示感冒症状的词语, ~てはいけません、~てもいいですか等句型」。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教师可在旁边做一些适当的提示和帮助, 使会话顺利进行。在做过几组学生练习之后, 教师做总结。对于学生记得不牢的知识点根据情况做适当的复习。

另外, 在情景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少说或不说汉语, 通过手势, 眼神, 面部表情等无声音语言对学生加以暗示, 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学习效果。

3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各种形式的日语竞赛活动

在课余时间, 通过演讲, 单词, 短剧表演等各种形式的比赛, 让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忙碌, 把学生调动起来, 而且都是和日语相关资料的收集, 比赛准备等。让日语渐渐渗入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在校期间完全沉浸在浓厚的日语语言学习环境当中。最后, 对日语教师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输入和文化输入主要依靠教材、课堂和日语教师的传授。因此, 日语教师的日本语言及文化的修养显得尤为重要。日语专业教师首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日本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甚至生活细节, 正确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另外, 职业院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更需要教师的关爱。一个品格高尚的教师可能影响甚至改变一批学生的人生。

摘要:教师要将大学之道融入高职之教, 考虑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生涯发展。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 使学习变得轻松高效;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 营造日语语言环境, 培养学生的日语实践能力和日语工作能力;教师要组织各种日语比赛,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使学生沉浸在浓厚的日语语言环境当中;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修为和品德, 使更多孩子受益。

关键词:高职,日语,兴趣,创设情景,比赛

参考文献

上一篇:合作学习问题下一篇:说明文阅读优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