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知识库

2024-09-08

经验知识库(共12篇)

经验知识库 篇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因此, 数学教学要链接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并唤起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课堂上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关联的数学知识开始, 可以降低新知识的学习难度. 利用已有的经验探索数学知识, 从而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一、利用已有经验, 带入新问题情境中

知识是经验的积累. 要让学生从经验中获取新知识,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这一环节必不可少. 学生在长时间学习中, 总会自主积累一些知识或学习经验. 而这些经验往往有对有错, 对于一些存在问题的经验, 他们往往会对将来学习相关新知识的时候产生矛盾冲突, 从而影响到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那么, 当教师发觉自己所教授的知识与学生的认知产生分歧的时候, 要善于创造具体实验机会, 引领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实际演绎, 从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学习“比例尺”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进行考核. 学生随便在地图上用直尺量出两点的距离, 而作为教师却可以在短时间内就转化成了实地距离. “这是为什 么呢? ”学生们纷纷表示疑惑. 这样的方法, 可以迅速地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使他们有充分的积极性去探究问题.此刻, 教师就可以将比例尺这一知识介绍给学生们, 并告诫他们只要学好了这个新知识, 也能像老师一样灵活转化地图上的距离. 这种教学模式, 同样也是一种利用矛盾来演绎问题, 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而且让他们可以自觉地加入到教学的讨论中去, 使他们可以在实践中获得新的知识.

二、运用生活经验, 解决数学实际问题

有教育专家认为, 小学生涯中学习的知识只是一种旧的常识. 而这些常识, 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可以基本上接触到, 而在学校里学习数学知识是对他们在生活中实践接触到知识的一种汇总. 既然小学数学中的问题都是与日常生活接轨的, 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种方式, 以学生们都了解的日常生活里的一些实例去教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 自己的尝试, 并结合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解决问题, 在数学实践中学习新知识. 例如, 在学习“体积”时, 就以通过在装水容器中添加石块的方法让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 通过这种数学实践, 再结合学生们都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乌鸦喝水, 进一步阐述乌鸦能喝到水的原因, 以及乌鸦这样做法的原理. 学生们在结合故事和实践的同时, 让他们积极表发自己的看法, 提出自己的问题. 这其中可能会涉及石子的重量影响了水面, 或者是因为石子所占体积把水所占的体积排开了这类的推理. 学生们的积极性一旦被激发, 思路也逐步会变得开拓, 最终讨论出结果, 并加上教师自己的教学总结, 让学生轻松学习到了体积的基本知识.

三、运用数学知识, 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 只有让数学充分结合生活中实例, 才能发现蕴含在其中的数学知识. 用学习数学的眼光去分析生活中的一些事件, 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上的难题, 这才是学习数学的最终极目标. 因此, 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能够有组织性地带领学生演绎生活中有关数学知识的一些实验, 教会他们要运用自己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答生活中的问题, 这样才能展现出学习数学的成果和好处. 例如, 在教学“比和比例”这一知识点时,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把基本知识介绍给学生, 然后可以在课后组织学生自行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测量, 并且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案进行测量, 但是往往学生们所提出的设想都很难同平时里大家所学习的知识产生联系. 教师应当主动为学生引路: 教师们可以准备一根大约两米长的竿子, 并排插在要测量对象的旁边, 并要求学生观察竿子影子的长度与竿子之间存在某种什么样的联系. 这样, 就结合了比例的知识, 通过测量影子的长度, 运用比例推算出测量对象的长度, 是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也对平日里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了一次巩固.

四、完善认知结构, 搭建知识与经验桥梁

学习数学最理想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新数学知识之后, 将它们转化为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记忆, 并进一步产生联想, 并且能够同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实例产生联系. 教师之所以很看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是因为只有理解了数学计算的原理, 才能面对各种问题中陷阱都能轻松化解. 相反, 对知识点不够理解的同学, 面对一些有疑惑的问题, 往往会产生迷茫甚至被题目所误导的情况. 而教师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知识点的判断往往可以通过举一反三观察学生能否解决类比一类的问题, 能否借助自己的语言去阐述一些数学公式的概念甚至要点. 例如, 一些过去学过的旧的知识, 教师可以把它添加到最近所学的知识中去, 并向学生提问, 看看他们能否在接受了新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再把学过的旧知识也能回忆起来, 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 真正达到知识的活学活用, 而不是看了后面忘了前面这样的情况出现.同时,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充分地做到尽可能以一些实例来启发学生. 例如, 在学习乘法时, 教师可以通过“几个几”来阐述“倍数”这一概念, 使学生理解到几个几份就相当于一个东西的几倍这样的内容, 从而进一步阐释“倍数”的意义.

总之, 数学教学不单单只是对学生单方面进行知识的灌输, 而死记硬背数学概念更是一种不可取的方法. 有效的课堂教学, 应该是以一种轻松积极的氛围, 带领学生透过现象去研究事物的本质, 通过实践总结归纳如何更好地运用课堂上的理论知识.

经验知识库 篇2

近日,**全体成员举行会议,学习了**工作的知识,交流了相关的工作心得体会,有效地提高了**工作能力。

现场**依靠科学的监察计划、方法,会议主要就此进行了学习。

一、依企业实际情况,结合信访、监察资料制订分类管理,全面落实、突出重点,点面结合。

二、对含“双证”企业,对其环评、环保审批内容进行定期监察,做到安全生产,稳定有效。

三、结合信访反映和周边居民意见,对目标企业进行周边环境,企业环境,车间深入式查看,从整体运行情况到每一根管子的铺设,进行由表及里导向式监察。

四、学习各行业各工艺基本原理,多看、多学、多做,提高自身业务知识。

监督企业落实**工作,特别是督促“双证”企业做好环评与环保审批意见的要求是预防辖区内环境重大责任事故的起点。一方面,以环评为指导,做好日常环境监察,严格检查环保设备运行与维护情况。查看企业改扩建情况,生产设备生产运营情况,保证企业运行正常化、安全化。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企业环境安全应急预案,积极联合联系**、**领导,制订应对大型环境事件的预案。组织专门管理人员定期检查、演练、考核、入档,做到发生前防患有力,发生时应对有续,发生后影响有限。

将知识经验有效转移很重要 篇3

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就是经验转移的结果。

19世纪法国有一个工匠叫摩涅,他十分热衷于种植花草。花园里的花盆有土烧的,有木制的,也有水泥浇注的。特别是水泥花盆,式样新颖,还装饰花草图案。但在使用中他发现水泥花盆虽然耐压,但是很脆,经不起冲击。“怎样才能使它牢固起来呢?”想来想去找不出好办法。一次,摩涅到郊外游玩,发现当地农民每家都有一个小院子,小院子用竹篱笆围着。他走近观察,发现这些竹篱笆都用石灰、沙石等混合后涂抹而成。篱墙虽然很薄,却很坚固。摩涅心头一震,马上想到,如果水泥盆也像这个篱笆墙一样,先用铁丝扎成骨架,再浇注上水泥和沙石的混合物,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想到了就立即行动。摩涅用铁丝一圈一圈地把花盆缠起来,再涂上一层水泥。等水泥干了,他发现这种花盆特别结实,用锤子敲也不会裂开。

摩涅不知道,他已在无意中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石灰竹篱笆墙和钢筋混凝土是两种性质不同的事物,可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却是相似的,摩涅将二者巧妙联系起来,成功地实现了经验转移。

更有趣的事在后面。

一天,一个中年男子路过摩涅的花园,在观看满园姹紫嫣红的同时,也注意到了那些水泥花盆,于是他便和正忙着修剪花枝的花匠摩涅攀谈起来。得知是他的“发明”后,男子就建议摩涅将这种材料应用到建筑工程上。

这个陌生人走后,摩涅再也没有心思侍弄花草了。“刚才那人说得没错,”他自言自语道,“这种材料既然可以做花盆,那一定也可以应用到建筑工程上:盖房子,做蓄水池,甚至做铁路上的枕木……我过去怎么那么不开窍呢?”摩涅立即着手申请专利,并于1867年获得了钢筋混凝土的专利权。接着,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对钢筋混凝土的研发、推广之中,终于在1885年研制出了钢筋水泥管。1891年,他又研制、生产出了电缆管块……一个新的建筑时代开始了。

摩涅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因为他将制作特别结实水泥花盆的知识经验再一次有效转移到了更广泛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材料上,为人类的建筑事业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有意思的是,在摩涅之前,其实法国的兰博特就已经发明了这种建筑材料。但和最初的摩涅一样,兰博特也不知道这项发明的价值,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是一项“发明”。

出于好玩,兰博特用钢筋混凝土制作了一个小瓶子。这个小瓶子也的确让兰博特痛痛快快地玩了一把。那时恰逢1855年的巴黎博览会,有人看到了这个砸不坏、摔不烂的小瓶子,于是建议他送到博览会上展出。他抱着凑热闹的心理,将小瓶子送到了博览会。

在巴黎博览会上,兰博特的小瓶子虽没有受到特别关注,但也吸引了不少人。有人夸他心灵手巧,能用水泥加钢筋制成这么结实的小瓶子;有人提醒他,既然这种材料可以做成瓶子,那何不试试做成别的东西?甚至还有人称他是发明家,并表示如果有机会,他们可以合作一把……别人说什么兰博特都乐呵呵地听着,但听过也就忘掉了。博览会结束后,小瓶子算是完成了“历史使命”,被扔到一边。

一项重大发明就这样被随手扔掉了。历史曾给兰博特提供了那个时代最好的平台——巴黎博览会,可他却一次次与机会擦肩而过,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他缺乏摩涅将知识经验有效转移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注学生的先前知识与经验 篇4

一、事件描述

[问题]把分数7/3在数轴上表示。

[思考]解释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你使用了哪些概念或先前的知识、经验?

A教师的教学过程大致如下。

1.问题导入:把一根7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长为多少米?

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分蛋糕、分橘子、分图形面积等平均分配问题,唤醒学生原有的分数概念。

3.小结a÷b=a/b,学生看书,划出相关概念。

4.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分数。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数轴的概念、数轴的三要素,并在黑板上画了一根数轴,然后提问。教师要求学生在数轴上找出7/3所对应的点。学生沉默,无反应。

师:7/3表示的点大致在什么位置?学生依然沉默,无反应。

师(看到学生沉默):能否在数轴上画出3/5所对应的点?

一部分学生略有骚动,部分学生在思考。

师:能否在数轴上画出1/2所对应的点?

学生跃跃欲试,部分学生说“一半”、0.5,然后一位学生口答在0和1中间一半的位置,教师在数轴上描出。

师:回到3/5所对应的点。(下课铃响)

大部分学生尝试着去画。约1分钟后,观察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找到正确的位置,但方法略有不同。一部分是把0~1五等分,然后找到3/5所对应的点,还有部分学生是把0~3五等分,然后找到3/5所对应的点

教师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思考,然后简要小结。(下课)

二、问题探讨

[思考题一]你对六年级的教学内容熟悉吗?你是否教过六年级,是否教过这部分内容?上述教学过程中的哪个环节引起你特别的注意,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S1是一位有着近十年教龄的教师,S2是学校的骨干教师,S3是执教一年的新教师,S4是学校的骨干教师。)

S1:我也遇到这样的问题。在练习评讲时,我又花了十多分钟的时间分析讲解。我与学生一起,回顾分数概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一份是几分之一,几份就是几分之几”,然后在数轴上一起操作。

S2:我以前在教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回顾小数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我觉得这对学生理解“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分数”有帮助。

S3:我差不多像S1说的那样,带领学生操作,先共同完成如“把3/5用数轴上的点表示”这样的问题,然后学生再做类似的习题。

S4:这样做,学生可能模仿的成分多一些,当然随着后续学习,多做几次,也可以掌握。

S2:我觉得,还是要设法促进学生获得理解,设法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希望更多地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去获得理解。关注学生理解的障碍或困难处,帮助学生获得理解的先前知识与经验。

[思考题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分数”在本节课中有怎样的地位?是否该花更多的时间去讨论这个问题?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索去获得理解吗?

从上述描述中,我们发现学生对“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分数”这样的问题普遍存在困难。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又是后继研究分数大小比较的基础,对直角坐标系等知识的学习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1.学生理解“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分数”的先前知识与经验

从课堂观察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于“在数轴上找出1/2所对应的点”这个问题,有想法,可尝试,其中部分学生是通过把1/2与0.5联系起来解决这一问题。

由此我们看到,学生的先前知识是“在数轴上找出一个给定的整数、小数所对应的点”。但是,学生对这一先前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清晰,还不足以顺利地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因此,在学生解决了“在数轴上找出1/2所对应的点”之后,需要进一步唤醒和巩固学生的原有理解,帮助他们理清其中的道理,特别是可能影响后继分数处理的有关理解。

那么,影响后继其它分数相应问题处理的有关理解是什么呢?

从学生处理其它分数时遇到的困难来看,他们首先需要理解数轴上的单位的概念。对整数而言,其单位是1,对小数而言,其单位是0.1、0.01等。那么对分数而言,其单位又是什么呢?需要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3/2是3个1/2,它的单位是1/2;7/5是7个1/5,它的单位是1/5等。

其次,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在“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时候,是有起点和次序的(以后还有方向的问题),可以通过回顾“用数轴上的点表示3时”,是从0开始沿数轴的正方向数三个单位。并引导学生思考“从1开始数行吗?”“你又是如何在数轴上找到表示0.3的点?”等问题,让学生理解原点0是寻找一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的起点。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需要确定并理解单位、起点与方向,这似乎是数轴概念中应有的理解。但是,这些理解是在不断使用的过程中获得的,而不是靠背诵数轴的三要素可以获得的。在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分数时,教师通过唤醒学生原有理解及对新情境的处理与思考,获得相对稳定的理解;在以后学习用数轴上的点表示负数、无理数时,还需要对已有的理解进一步完善。因此“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分数”是理解“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需要加强和重视。

2.“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分数”与后续知识的联系

回顾上述课堂中的讨论过程,我们都清楚(但学生不清楚),因此教师提这两个问题可能是期望学生感觉到7/3表示的点在2和3之间,而这需要先理解带分数的概念并能够把假分数化为带分数。因此,这样的问题,应该在学习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之后才能更好地领会。

知识与经验英语六级作文 篇5

As is known to all, knowledge is power, which can be acquired from lots of sources. These involve book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every has its own strength. The knowledge we gain from books makes us to learn about things that we have no chance to undergo in daily life.

We can study all the places around the world and learn from people we will never meet in our lifetime, only by reading about them in works. We can also foster our thought mode and learn how to see and explain the world around us in diverse ways. What’s more, we can learn from the past by reading meaningful books. Thus, we won’t repeat the errors of others and can gather valuable experience. On the other hand, hands-on experience can render us more available knowledge.

As a matter of fact, I deem that making errors is the best method to learn. In addition, if we want to get some new progress, it is essential to go into action. At last, one can put the thoughts and insights obtained through learning books into practical experience, letting an already meaningful experience more practical. However, if it is not put into use, knowledge remains theoretical and useless. That is why I’m convinced that knowledge gained from practical experience i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obtained from reading books.

【参考译文】

众所周知,知识就是力量。获得它可以有很多来源,主要包括书藉及实践经验,每一种都有其优点。我们从书本获得的书藉使我们了解到日常生活中我们没有机会经历的一些事情。

我们可以了解到全世界各地, 还可以向从未见过面的人学习,所有这些仅仅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作品即可。我们也可以培养思维模式,并学会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去观察并理解周遭的世界。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有意义的书藉,从过去当中吸取教训。这样,我们就不会重复他人的错误并且能够积累一些宝贵的经验。另一方面,实际经验能够使我们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

经验知识库 篇6

一、把握教学重点,积累操作活动经验

操作活动经验与车间中的流水线上生产操作是不一样的。数学操作活动往往是学生思考后的操作,或者是借助操作来探究数学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动手之前已经先动脑思考了,或者边动脑思考边动手操作。“填数游戏”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玩中填写九宫格内的数,同时积累操作活动经验。知识重点是:如何确定要先填的是哪一格上的数?为什么?

师出示表格:

师:这么多个空格,第一个数先填哪儿?

生尝试填写。

交流汇报:

师:你先填哪一横行或者竖行?请用手势比划出来。

生:我先填这一竖行,这里有1,2,可以填3。

师:请你再来说一说她的想法。

生:他先填写这一竖行,这一行有1,2,所以要填3。

师:还有许多空格,得先看哪一行?

学生在学习百数表时,已积累了一定的观察表格中的数的学习经验,既会横着看,也会竖着看。教师出示表格,提出问题:这么多个空格,可以先填哪个数?你是怎么看的?横看还是竖看?学生能根据观察到的一些数字的信息,决定先填写哪一个数。掌握填数的方法:当某一横行或竖行上已有两个数,只余一个空格时,就能确定这个空格一定要填几,而后动手把缺少的那个数字贴到空格中,再次积累了观察、操作的活动经验。

二、突破教学难点,积累推理活动经验

数学课难点突破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主要标准。课的易混处和思维跨度大的地方就是本节课的难点。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实施有效的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互动中明理,从而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第一游戏中呈现的教学是第一层次的教学:当每一横行或每竖行上只有一个空格时,我们可以很快确定结果,填对数字。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在5乘5的数独表上填写。这个填数游戏就是:当横行或竖行出现两个空格,仅观察一行是无法确定该填的数字的,如何引导学生明白当只观察一行无法确定时,要同时观察所在空格的另外一行,根据规则推理出这一空格上的数。

出示表格:

师:这么多的空格,你想从哪儿开始填起呢?(指名回答)

大部分学生能先把三个横行上只有一个空格的数填写上,但是许多孩子却被一行有两个空格阻挡了去路。

1.先横看

师:请同学们观察第一横行,这一横行上有哪些数字?

生:有5,1,3。

师:缺什么?

生:缺2和4。

师:我把大家说的记录下来。板书:在这一横行的末尾记录2,4。

师:这个蓝色格里既可能填2,也可能填4,老师填4可以吗?

装糊涂的老师借机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积累推理的活动经验。

生:不行,那里已经有一个4了。

师:哪里有个4?请你来告诉大家。

生上台前比划竖看并描述:这一竖行已经有一个4了。

师:如果这一横行中的这个空格再填4的话,那么竖行上就有两个4,那样4就重复出现了。

师:当一个横行上有两个空格时,只看横行是不行的,还应该怎么办?

生:还得竖着看。

师:还得看这一空格中的竖行,哪些数已经有了,不能重复出现。

生:不但得看横行,还得看竖行。

生:不但得知道这一横行缺什么?还得知道这一竖行有什么?

学生在认知的难点上,思维有所停顿是正常现象,教师要抓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突破难点,积累推理的活动经验,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掌握一定的思考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2.先竖看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通过这一次的追问,让学生尝试自己竖着观察,这一竖行还缺什么?

生:缺2,5。

师加以记录。

师:这一空格可能填2也可能填5。填5行不行?为什么?

生:填5不行,因为横行已经有一个5了。

师:通过先观察竖行确定缺2,5,再看横行已经有5了。那你可以确定这一空格应该填写哪个数了吗?(师边比划边引导学生观察)

生:填2。

3.归纳小结

师:横着看,这一行缺什么?

生:2,4。

师:竖着看这一行缺什么?

生:2,5。

师:这两行交叉的地方在哪儿?它填的是哪个数?

生:当横行与竖行交叉时,交叉的格里填的数是他们两个都缺的数字。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步步逼近准确的答案。首先通过横看,知道缺的数是哪两个,再看另一行已有的数有哪些,接着引导学生先竖看。通过正反两个方向进行顺向与逆向的思考,确定这一空格的数字,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填数时根据横行与竖行的一个交叉点,明确填写的数要是横行与竖行缺少的相同的数。如此水到渠成,既突破了难点,又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了填数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品质,积累推理的活动经验。我深信,经历这样的思考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后劲会更强。

三、紧扣教学关键,积累反思活动经验

在教学关键处,教师应适当点拨,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回顾,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的学习方法及时进行反思,使学生有所提升。

例如,在三个游戏结束后,教师在课结束之前做一个小结。

师:这节课,咱们玩了哪三个游戏?

生:九宫格、更上一层楼、走迷宫三个游戏。

师:在玩这些游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1:要注意每一行上只缺一个数的先填。

生2:当一行上缺了两个数时,不能只看横行,还得再看竖行。

生3:横行上缺什么?竖行上缺什么?交叉的地方上要填共同的数。

生4:当在一个路口上有不同的路可走时,应该三思而后行。

生5:要走一步看三步。

在反思的过程中,学生对本课学习过程各有所悟,学会概括学习方法,培养了优良的学习品质,积累了一定的反思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可以在综合实践课上,以数学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得到很好的累积,否则,落实课标精神,积累活动经验将成为一纸空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以操作活动为基础,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为最终目的,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参考文献:

邹凤丽.小学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践[J].吉林教育,2014(28).

从欧洲经验看中国会展知识产权 篇7

(一) 展览会与知识产权制度密不可分

展览会是新技术、新知识、新产品、新设计展示交流的窗口, 是人类新思想、新发明、新创意的聚会, 是人类创新成果交流的重要平台。

知识产权, 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一般只在有限时间期内有效。知识产权分为两类:一是工业产权, 包括商标、专利、实用模型和外观设计、地理标志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拓朴图) 权、商业秘密等。工业产权受《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Paris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Property) 调整。二是版权及相关权益, 包括小说、诗歌等文学艺术作品、戏剧、电影、音乐作品、素描、彩绘、摄影、雕塑等艺术作品, 以及建筑设计。版权及相关权益受《保护文学艺术品伯尔尼公约》 (Berne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调整。

展览会工作与知识产权制度密切相关, 世博会历史上催生了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巴黎公约》和《伯尔尼公约》。世博会已成为催生知识产权基本国际公约和促进知识产权保护交流的重要平台。

催生《巴黎公约》。1873年维也纳举办世博会时, 第一次工业革命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当时国际上对工业产权保护并无统一标准, 许多外国发明人为此不愿参展, 使该届世博会陷入困境。对此, 奥地利政府制定了一项特殊法律, 向上届展览会展出的外国人发明、商标和外观设计提供特殊临时保护。1878年巴黎世博会举办了第二次工业产权 (专利) 研讨会。1883年, 第一个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正式缔结。公约确立了国民待遇、优先权等共同原则以及对专利、商标等工业产权给予知识产权保护的最低标准。

促进《伯尔尼公约》缔结。1878年巴黎世博会著作权研讨会由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主持, 议题包括作者的权利保护和出版商的权利保护, 会议通过了一项制定有关保护著作权国际公约的决定, 并成立了国际文学艺术协会。1883年, 国际文学艺术协会提出《保护文学艺术品伯尔尼公约》草案。《伯尔尼公约》于1886年由法国、英国等10个国家正式签署, 1887年生效, 标志着国际版权保护体系的初步形成。

(二) 展览会常见知识产权侵权类型

展览过程中产生和涉及到大量的精神成果, 其中大部分是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对象。展览会常见的知识产权侵权类型如下:

专利侵权。企业参展产品与同行企业的专利产品相同或近似, 结果在参展过程中被同行指控专利侵权。

商标侵权。参展企业在相同或类似展品上使用与他人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冒用他人商标或者商标权利归属不明, 被控商标侵权;展会的组织者使用与其他展会相同或类似的图案作为展览会的会标 (LOGO) , 如果此会标经过商标注册, 可能涉嫌商标侵权。

著作权侵权。展会组织者克隆其他较有名气的展会设计、策划方案等, 涉嫌侵犯他人著作权;参展企业在展会中的展台设计、广告手册、宣传标语、图片等, 例如产品说明书、现场演示使用的软件及背景音乐等, 若处理不当很容易侵犯他人著作权。参展展品本身也可能涉嫌侵犯他人的文字、图形、计算机软件等著作权。

不正当竞争。参展企业在展会上, 对产品功能、用途、技术特征等方面的宣传过分夸大, 招致同行指控其虚假宣传、欺骗性销售, 涉嫌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 展会知识产权执法的特殊性

其一, 时限问题。展会展出时间一般为3~5天,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 除非证据特别明显的案子 (如商标) , 原被告双方的采证和申诉都难以完成, 知识产权主管机构难以即时做出负责任的“给定的裁断”。很多展会展期横跨一个周末, 此为公务员双休日, 因此在行政执法中可能发生向法院提交干预的申请可能过迟或无法执行单方令状 (如因为缺少执行官等) 等问题。

其二, 需要专家咨询服务。展会举办地之外的知识产权所有人或涉嫌侵权者, 难以找到及时介入、提供帮助的专业律师或知识产权顾问。

其三, 潜在损害。可能会出现双重损害:对于知识产权所有人来说, 执法干预未必及时有效;对于涉嫌侵权者而言, 可能面临来不及适当抗辩的风险, 失掉一次商业机会。

二、欧洲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一) 欧盟知识产权执法法律框架

欧盟知识产权执法法律框架有两大渊源:《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和《欧盟执法指令》。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简称TRIPs) :1994年4月15日由世界贸易组织制定, TRIPs保护范围包括:版权及相关权、商标、地域标识、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未公开的信息包括商业秘密等七种知识产权, 规定了最低保护要求。TRIPs第40~51条对知识产权实施的原则和具体措施规定如下:实施程序的有效性;及时救济;救济的威慑效果;执法程序易于实施 (公正, 平等, 程序简便、成本适中) ;有效调节;合理的损害赔偿和费用补偿;其他具有劝阻作用的救济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惩罚性措施) ;获得信息的权利;各方或单方采取预防措施, 随后在31日内起诉。此外第51~60条提供了关于采取边境措施的特别建议, 第61条建议对恶意侵犯商标和著作权的行为进行刑事制裁。

《欧盟执法指令》 (EC 2004/48) :欧盟委员会于2004年4月29日颁布欧盟2004/48/EC号指令, 这是在欧盟成员内实施的、旨在规范知识产权执行措施的一部指令。据此, 欧盟各国的知识产权执法初步实施措施包括证据收集方法、初步禁令及扣押令。

(二) 德国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司法体系

德国作为世界展览王国, 其知识产权保护和执行体制在时效方面来说被公认为是有效率的。德国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包含民事、刑事和行政程序。民事途径的主要形式有警告信 (附带保证书) 、临时禁令、起诉书;行政途径的主要形式是海关扣压;刑事途径则是对故意侵权嫌疑人的刑事调查程序。按德国法律, 故意侵犯知识产权的, 触犯刑法, 而过失侵犯知识产权不触犯刑法, 只承担民事责任。

1. 民事途径

警告信:民事途径的启动一般是在展会开始前或期间, 权利所有人向侵权人发送一份警告信, 附带一份停止侵权保证书。如果被告人签字承认对方的请求权, 则双方的诉讼费用, 包括律师费都必须由原告 (或申请人) 承担;如果被告人确认警告信无理, 则自己或委托律师给对方一份“反警告信”, 警告对方的行为侵害了自己的正当商业权益。如果侵权者没有签署停止侵权声明, 则权利人可以向民事法院申请初步禁令。法院一般会在1~2天内作出裁决。

临时禁令/诉前禁令:临时禁令是德国企业在展会上互相攻击的常规武器, 在德国申请诉前禁令时, 连法庭费都不用预付。只要法院感到侵权的可能性超过百分之五十, 那么就会按照申请人的请求颁发诉前禁令。诉前禁令还会规定由被申请人 (暂时) 承担诉前禁令程序的所有费用, 即法庭费和对方律师费, 通常至少两三千欧元。诉前禁令会由法庭执行员亲自送达到展台上。被申请人即使不认为自己侵权, 也要 (暂时) 完全服从诉前禁令的要求, 撤下或交出相关产品, 涂黑或者销毁相关产品目录, 否则会冒遭警方拘留的风险。

针对临时禁令本身的复议:针对临时禁令本身的复议可选择两个攻击点:一是申请人关于请求权的阐述是不是有漏洞, 比如他是不是请求权的主体, 或者是不是有授权, 或者被申请人是不是真的侵权, 比如他是不是其实也有授权;二是情况是不是紧急到马上要贯彻他的权利。对这两个攻击点, 只要能向法院表明申请人对其中一个要件的阐述还没有达到“比较可信”的程度, 那么法院就会撤销临时禁令, 改判由申请人承担费用。

保护信:如果参展企业得知或担心某德国或其他企业会请求法院发出临时禁令, 查抄其参展摊位, 可以事先向法院提交保护诉状, 请求法院做出临时裁决, 裁定本公司参展产品不属于侵权产品。

临时财产扣押命令:在展会上, 法院批准了临时禁令, 往往同时批准临时财产扣押命令。其效果是, 中国展商作为被申请人不但要依照临时禁令的裁决, 立即停止展出侵权产品, 还要马上支付一笔保证金来担保临时禁令程序和临时财产扣押命令程序的所有官司费用, 额外还要加上法庭执行员的费用。如果交不出足够的钱, 法庭执行员就会扣押展台上所有值钱物品, 包括并不侵权的产品。

正式起诉和缺席判决:正式起诉是德国和欧洲企业在展会上经常采用的方式, 其原因之一是在展台上可以很方便地送达起诉书。德国知识产权诉讼一审就需要从中级法院开始, 而从中级法院开始办理, 诉讼当事人双方都必须委托律师代理。如果被告不按时应诉, 法院可以做缺席判决, 即不做实质性的调查, 而是直接按原告的主张判决, 并判被告承担官司费用。

2. 刑事途径

刑事途径启动是向有管辖权的检察官办公室提交刑事诉愿。检察官会根据所收集证据在初级阶段做出决定, 并且发出查封权利人所指控相关产品的指令。

3. 行政途径

依据德国专利法、商标法等法规, 知识产权权利人可以申请由海关在边境没收侵权商品。海关不仅在边境采取行动, 也可以在展会上对展出产品采取行动。

(三) 国际展览业协会 (UFI) 的知识产权保护建议

国际展览业协会拟定了“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建议”, 建议展会组织者:

1.准备并向参展商分发相关告知性文件。建议参展商在贸易展会开始前保护并注册商标、专利外观设计等知识产权, 参展时随身携带注册的原始文件或授权副本。这种文件也包括法院已经做出的针对参加展会的某个涉嫌侵权产品的判决。

2.准备一份知识产权专家名单。专家在展会现场或电话在线服务, 提供知识产权法律建议、识别假冒品。

3.提供当地愿意提供代理服务的律师名单。

4.如发生争议, 提供仲裁服务。

5.提供翻译服务。帮助外国参展商在纠纷出现时能有效沟通。

6.提供现场办公室、特殊服务点或接待处, 应对展会期间的知识产权要求和投诉。

三、中国会展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问题

(一) 中国会展知识产权保护总体现状

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反对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 大力推进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版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2006年第1号令《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明确了展会期间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和投诉程序, 并和有关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加强企业境外参展知识产权工作的通知》, 明确了加强企业境外参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措施。通过大量的培训、宣传活动, 不断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中国政府还颁布了《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在中国商务部推动、在中国-欧盟知识产权保护项目 (二期) 支持下, 商务部在德国汉诺威国际信息及通讯技术博览会设立“中国参展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站”, 于2009年3月3日正式启动, 有效地保护了中国展商的利益。

北京市、广东省、四川省、深圳市、郑州市、义乌市等地方政府出台了会展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 一些大型品牌展会如广交会、华交会、高交会也出台了展会知识产权工作规定, 这些规定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参展企业知识产权合法权益。

(二) 中国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1. 知识产权法规缺乏操作性细则

从中央到地方的会展知识产权保护行政规章条文或多或少存在可纵容侵权的空间。如《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

一是立法层级仍然较低, 不能成为法院审理案件的依据。

二是《办法》第六条规定“展会时间在三天以上 (含三天) , 展会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的, 展会主办方应在展会期间设立知识产权投诉机构”, 据此, 如果展会管理部门认为“没有必要”, 则可以不成立投诉机构;若展会时间在三天以内, 则根本不须设立投诉机构。

三是《办法》第七条赋予了展会知识产权投诉机构有暂停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展品在展会期间展出的权力, 但并未明确如何保障其行使权力。

四是《办法》要求知识产权投诉处理流程要快速、便捷, 如第十一条规定“展会知识产权投诉机构在收到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投诉材料后, 应于24小时内将其移交有关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但为期三天的很多展会放在周五、周六和周日, 双休日行政机关不上班, 上述条文的规定便易落空。

2. 海外参展屡遭知识产权难题

随着中国外贸蓬勃发展, 中国企业赴境外参展队伍日益壮大。近年来, 我国部分企业在境外参展中不断遭遇知识产权纠纷, 发生了多起展品被查抄甚至人员被扣押的事件。2008年8月29日, 在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 (IFA) 上, 中国电子企业被以“可能涉嫌侵犯专利权”为由再次遭遇展会查抄事件, 69家中国参展企业被列入调查名单, 大批展品被检查或没收。如此纠纷不但使我国企业遭到展会撤展、费用受损、员工安全受威胁、心理遭打击等直接影响, 还会产生丢失海外市场、“走出去”步伐受阻、蒙上“造假制假”恶名等间接影响, 甚至还会损害中国的国家形象, 成为我国实施创新性国家战略的不和谐音符。

四、进一步加强中国会展知识产权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 完善展会知识产权法规

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展会知识产权法规。《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应当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如可以规定, 对于展期在三天以下 (不含三天) 的展会, 如果不在现场设立知识产权投诉机构, 可以设立知识产权投诉专线电话, 电话连接当地知识产权主管部门或经其授权的本地知识产权专家或律师。对于星期六、日举办的展会, 如果当地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等政府公务人员休假, 知识产权投诉机构可以由展会组织者聘用本地的知识产权专家、专业律师驻场, 组成投诉机构。

条件成熟时, 可将《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升格为《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法》,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 提高其法律效力。

(二) 执法部门强化展会知识产权执法

知识产权主管部门要强化展会知识产权执法, 建立展会知识产权执法的救济机制、责任机制、协调机制、评估促进机制和信息交流机制;法院对于展会知识产权侵权案件要快速审结, 对于知识产权权利人在遭遇展会展品侵权时, 及时提供诉前禁令;海关加强对展会侵权产品的调查, 对于涉嫌侵权的参展展品在海关边境予以扣押乃至没收, 组织相关产品通关。

(三) 展会组织者加强展会的知识产权工作

1. 制定规则

展会组织者应该制定展会知识产权管理规定。在参展指南中, 明确告知参展商不能展出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产品。参展企业的展品、展品包装、宣传品及展位的其他展示部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应当带上相关的权属证明文件前往参展, 以备接受必要的检查。

2. 签订合同

参展商应与展会组织者签订参展知识产权协议, 侵权产品通不过展前审查就不能进入展会参展。这样可以震慑侵权者, 不敢将涉嫌侵权展品带入展会。

3. 加强现场管理

建立知识产权责任机制, 要求各参展代表团、商会和摊位指定专人负责各自的知识产权工作, 根据本展会知识产权规定, 一旦展品遭受知识产权投诉, 对不能作出“不侵权”有效举证的参展企业, 认定为“涉嫌侵权”, 终止涉嫌侵权展品展出。

4. 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在展会现场设立知识产权服务站或知识产权服务电话专线, 对于各类知识产权纠纷提供即时的免费咨询服务。展会知识产权服务站可以聘请知识产权专家或律师担任工作人员。一旦受害方投诉, 服务站首先初步判定该知识产权是否存在以及是否在中国有效, 然后服务代表 (至少两人) 在投诉人陪同下, 赴被告展位进行调查。服务代表向展位负责人出示投诉, 记录被告答辩, 对有争论的展品进行拍照, 但并不会立即从展位上取走该产品。当日尽快召开听证会, 由索赔人和被告 (双方可以有自己的律师) 在为此案指定的三位专家面前展开辩论。专家组在听证会后一小时内做出书面裁决, 发给索赔人和被告, 裁决立即生效。如果侵权行为被专家认定, 被告应立即撤出争议商品。如果被告拒绝执行, 服务站可以请警察强制执行。

5. 协助行政执法

展会期间, 展会组织者应积极协助知识产权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政府部门开展联合执法, 加强展会知识产权工作的协调、监察、管理, 维护展会正常的贸易秩序。

(四) 参展企业加强自身知识产权保护

企业既要避免本企业展品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也要防止他人侵犯自己的知识产权, 在具体手段上可以采取预防性策略和进攻性策略。

1. 预防性知识产权策略

企业在参展时, 要避免本企业展品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参展前, 参展企业应该充分了解竞争对手, 避免侵犯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参展企业可以对有关竞争对手的销售商品、知识产权布局、市场份额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并针对竞争对手在以往展会的措施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企业参展时携带有关的知识产权文件:企业营业执照;展品知识产权证书原件或授权副件;如果只是知识产权授权使用者, 还应携带授权协议;盖好本企业印章的空白委托书, 以便授权处理侵权事宜;其他必要文件。

2. 进攻性知识产权策略

对于展会上侵犯本企业产品的展品, 提起知识产权投诉, 维护自身的知识产权。

首先开展涉嫌侵权产品初步调查, 登录竞争对手的网站, 若发现涉嫌侵权产品, 则向对方寄送《涉嫌侵权警告函》, 阻止其可能的参展展品。如对方展出该侵权产品, 则到展会现场对该产品通过拍照、索取产品宣传册进行现场取证, 填写《提请投诉书》并准备相应的证据, 向展会投诉站提出投诉, 并协助投诉站进行相应的审核、调查工作。对于经服务站专家确定的侵权行为, 还应当监督其撤展并反馈展会组织者;对于展会组织者移交给其他地方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情况, 还应当继续跟进处理;对于侵权者或者侵权产品的生产商, 还应保留证据并作好后续诉讼的准备。

3. 出国参展注意事项

参展前, 参展企业必须充分了解展会举办地国家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准备必要的文件。出国前, 参展企业必须携带营业执照, 展品的相关书面文件, 包括产品专利、商标证书及其他文件。如果过去参展遭遇知识产权纠纷被执法部门判定未侵权的展品, 携带该裁定书。

主动应对侵权投诉。中国参展企业一旦受到有关侵权的警告信, 应立即委托律师进行咨询, 首先判定两件事情:一是侵权是否存在;二是对方赔偿要价是否太高。

如果侵权确实存在, 则积极寻找庭外解决纠纷的机会。采取的应对措施越早, 费用越低。如果警告信中要价基本合理, 参展企业可以签署同意警告信, 避免遭遇临时禁令, 以保证本企业继续展出其他的非侵权产品, 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如果确认本企业没有侵权, 则可以向法院提交保护信。如果参展企业收到临时禁令, 作为被申请人认为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胜诉把握较大, 可以强迫对方在指定期限内提出民事诉讼。如果对方逾期未提出诉讼, 则可以通过律师向法院要求解除临时禁令。■

展览会工作与知识产权制度密切相关, 世博会历史上催生了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巴黎公约》和《伯尔尼公约》。世博会已成为催生知识产权基本国际公约和促进知识产权保护交流的重要平台。

德国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包含民事、刑事和行政程序。民事途径的主要形式有警告信 (附带保证书) 、临时禁令、起诉书;行政途径的主要形式是海关扣压;刑事途径则是对故意侵权嫌疑人的刑事调查程序。

我国的《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明确了展会期间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和投诉程序。

企业既要避免本企业展品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也要防止他人侵犯自己的知识产权, 在具体手段上可以采取预防性策略和进攻性策略。

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 篇8

一、捕捉“生活素材”, 唤起学习兴趣

“教科书, 只是教与学的工具, 绝不是唯一的资源”;“大胆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甚至是重组或改编教材, 那是教师的业务权利”。我认为, 教学时可以对数学教材内容进行替换或改造, 采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 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教学“24时计时法”时, 围绕教学目标, 对教材内容进行替换或改造, 较好地体现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 增强教学实效。首先, 通过学生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从0点时刻引入, 围绕“正月初一你在干什么”?让学生谈一昼夜的活动安排, 结合钟面操作, 了解24时计时法。在计算一日内经过的时间这一教学环节, 设计“猜一猜”的内容替换教材的例题——老师明天去福州参加教学研讨活动, 请大家帮助老师设计方案: (1) 根据闽南快运从云霄到福州的汽车客运时刻表, 算一算经过多少时间能到达? (2) 根据会议报到的时间, 你建议老师应该乘坐哪个班次的客车?算一算老师大概什么时刻能到达福州。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换成学生感兴趣的题目, 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 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与生活同在。可见, 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教学实效, 关键是要善于捕捉“生活素材”, 采撷生活数学实例。

二、数学语言情趣化, 调动学生积极性

语言是情感交流、启发思维的工具, 它可以用来储存和传递信息, 在信息时代, 数学的语言功能更为突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 在不影响知识准确性的前提条件下, 巧妙运用生活化、情趣化、童趣化的数学语言感染学生, 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语言交流中学习, 给课堂教学增添一份异样色彩。

“课题揭示”环节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学习“米的认识”变成“我的新朋友———米”;学习“大于、小于”变成“一对好兄弟”;学习“比较大小”变成“排排队”;学习“人民币的认识”变成“逛商店”等。生活味十足的数学语言,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到有趣又有用。

在学习过程中, 采用情趣化的语言感染学生, 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开启学生的思维。如, 一年级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 知道“老大”是20, “小弟”是0以后, 老师出示20> (, 风趣地问道:“这个小娃娃是谁呀?你能把他认出来吗?”简单而有趣的语言, 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亲近、好学, 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 体现“在玩中学”

数学活动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创设游戏活动, 引导学生愉快地参与学习, 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动是儿童的天性, 让学生置身于学、玩结合的操作活动中, 既能满足动的需求, 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例如, 启发学生思考:你能不能用转化的思想, 求出这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经过剪、拼、量、算一系列操作, 悟出了方法, 既发展了思维, 又开发了智力。

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 将课堂布置成各种生活“现场”, 让学生当演员, 设计模拟活动。如, 开设“文具店”、“玩具店”, 组织学生进行购物活动, 帮助学生认识、使用人民币。

合作活动是学生自主探索的重要学习形式, 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 可以留给学生自学时空, 启发思维灵感, 发现数学规律。如, 学习“长方体的体积”, 可分组进行合作实验。用2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可拼搭成怎样的一个大长方体, 并做好记录。根据实验结果展开讨论, 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在自由的合作活动中, 学生想自己所想的, 做自己想做的, 说自己想说的, 充分满足了他们的活动欲望并从中获得探索成功的喜悦。

四、思维训练生活化, 拓宽学生的思维

思维训练生活化, 是指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联系生活实际, 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慧的氛围, 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思维的创造过程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 是内在的隐性活动, 因此, 必须以外在的动作技能活动作为基础。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新知识, 以达到能力的拓展。

例如, 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 有这样一题:“165-97=165-100+3”, 学生对“减100后要加上3”难以理解, 可以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妈妈带了165元去药店, 想买一盒97元的西洋参给爷爷补身体。她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 现在口袋里的钱应该是16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3元, 此时口袋里剩余的钱应该加上营业员找回的这3元钱。所以多减去的3应该加上。这样让抽象的运算算理获得了经验的支持, 具体的经验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 也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

经验知识库 篇9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知识产权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知识产权是企业活力与生命力之所在, 企业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 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是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生命线, 因此, 深入研究并加强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本文尝试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现状入手, 总结我国企业对知识产权管理的实践经验, 希望对我国企业有所帮助。

二、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现状

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法制制度的不断健全, 为知识产权制度的逐步完善和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基础。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实现新的突破。随着人们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 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逐渐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专利工作以企业为主体快速而有序地发展, 企业掌握、运用知识产权的水平和能力不断加强;企业内部逐渐形成了多层面的专利保护与嘉奖体系;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大幅度提升。

从总体上看, 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实现了较大的突破, 不少企业相继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但是, 与国外企业先进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相比, 我国企业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形势和压力, 找到自身的不足, 不断完善自我。

三、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

1. 缺乏知识产权管理的战略规划

虽然我国有不少企业逐渐建立起相当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但是在我国现阶段, 重视知识产权并取得显著效果的企业为数不多, 基本上都是海尔、北大方正等极少数大型企业, 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相当还比较薄弱, 企业家关注的重点是有形资产, 对专利等无形资产的关注较少, 没有从战略上对此进行规划, 因而没有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在现今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 这类企业就容易被淘汰出局!

2. 缺乏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规章制度

做好知识产权管理需要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规章制度的支持, 但是, 据研究显示, 我国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企业内部没有建立专业机构, 面临涉及知识产权问题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聘请律师解决问题;企业中商标档案与其他档案合并管理, 没有对商标档案制度和对商标的申请、保管、续展等进行专门的规定。种种的情况表明, 我国绝大部分企业缺乏对知识产权进行管理的严密组织和严格的规章制度。

3. 缺乏知识产权管理与运作的人才

在我国, 科研与生产分离, 生产的基地是企业, 而科研则主要由大学、研究所承担, 这就导致企业的研发能力较为薄弱, 而大多数科研成果堆积在高校, 不能把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商品化。另外, 我国很少有企业会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在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的情况下, 许多专利申请后无人管理, 使企业的无形资产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4. 缺乏有利的外部环境

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很大, 但是由于我国法律保护机制和市场运作机制的不够完善, 导致我国企业缺乏知识产权管理的有利的外部环境。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存在缺陷;知识产权司法机关执法不力;行政机关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市场上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层出不穷;中介代理市场的不完善。这些情况都表明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缺乏一个稳定有利的外部环境。

四、建议及对策

解决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需要政府和企业同时努力, 力求为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和内部环境。

1. 政府加大力度推动知识产权保护

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的管理, 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帮助, 为了给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与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方面的交流, 了解各国知识产权法律方面的进展, 将国外的情况与我国国内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 不断加强和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 制定一套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知识产权法律;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 严厉打击市场中的侵权行为;引导、加强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建设, 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的中介机构。

2. 企业应该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主体

企业作为知识产权发展的重要主体, 对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和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企业又在义不容辞的责任。企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

(1) 增强知识产权的管理意识, 加强对知识产权管理的战略研究, 同时将知识产权管理融入企业业务与技术创新工作中。在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把知识产权管理与技术开发、无形资产的运作联系起来, 以此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创造更大的利润。

(2) 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管理。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 负责对企业的知识产权进行申请、保护, 同时开展知识产权管理的策略研究。

(3)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知识的学习。一方面, 加强对员工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知识的培训, 使各阶层员工都认识到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另外, 主动学习和引进国外企业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 不断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3. 企业与学校加强合作, 形成互补与互动

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企业可以与高校合作, 企业为高校的研究提供足够的资金, 高校则为企业提供自己的科研成果, 这样一来, 就可以打破科研与生产分离的局面, 在增加企业科研成果的同时也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提前进入社会的机会。

五、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 知识产权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是不争的事实, 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提高企业的社会地位, 企业需要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经济的知识化和全球化, 世界经济竞争模式由资本竞争转变为技术竞争, 从单纯追求高质量、低价格产品逐步转移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工艺, 知识产权成为一个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基础已是不争的事实。企业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 国内企业对知识产权管理越来越重视。

关键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戴励盛.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 2006.

[2]张小云.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问题及对策[D].重庆大学, 2007.

[3]姜军伟.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 2013.

[4]任红丹.协同视角下的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研究[D].黑龙江大学, 2013.

经验知识库 篇10

“创业”这个词, 对大学生来说根本不陌生, 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大学生都会或多或少的在自己的作文中用过这些大企业是如何一步步从小公司走来, CEO本人如何努力创业, 成就了一个辉煌的企业的素材。

“创业”本意就指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掌控, 进行资源优化整合, 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或者社会价值。是一个高投入的经济活动。创业, 更是一种对灵敏嗅觉和灵活头脑, 有着严格要求的商业活动。

那么这里就有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大学生创业开始成为普遍现象?在笔者看来, 大学生创业, 有着一定的优势, 首先, 大学生群体属于高级知识人群, 经过多年的教育, 有着足够发现创业机会的知识, 也因其教育程度, 有着更加长远的眼光, 另一方面, 大学生有足够多的生活经历, 使得他们能切身体会更多的潜在商业机遇。同时, 大学生对未来充满激情与希望, 这也是创业必不可少的部分。这些因素, 加之一点点物质支持, 促成了大学生创业的萌发。

笔者所在的大学是经贸类的院校, 经贸类院校学生对于“大学生创业”的项目有着一种独特的情感。笔者眼前、身边都是各种各样的已经被开发或者正在被开发的“商机”。从刚刚进学校就开始成为各种品牌代理的大一新生, 到大二就开始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学生创业比赛”的同学, 大三有更加广阔眼界开始承包学校附近门店, 雇佣想赚取零用钱的学弟学妹打工的“小老板”, 大四开始真正用学到的各类知识开始“真正创业”的“老板”。每个人都规划出了自己的“创业轨迹”。他们中有的人着眼于“大学生代取快递”;有的人选择了“零食上门服务”, 此类项目林林总总, 但大多找准了市场, 精准的市场定位让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小有成就。笔者所在学校有一间小房子, 是一位大四学生向学校申请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所属下的咖啡厅。在笔者靠近海边十分荒凉的校园及其周围, 这家咖啡厅都是极有人气的, 这位大四学生也凭借这个咖啡厅的项目, 在整个辽宁省的“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概念分组中, 取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曾与这位学生有过交流, 也问过他为什么选择开咖啡厅这样一个行业。“成本低, 行业门槛低, 利润丰厚”是他给我的答案。

当下, 大学生创业, 选择的更多是成本较低的行业, 成本较低意味着大学生创业者的负担较轻, 对风险的把控能力也较小, 涉及范围较小, 对创业者发展眼光要求不是十分严格。行业门槛低, 也就是行业基本上处在完全竞争市场之下, 更容易进入市场, 也更容易在一个市场上形成规模经营。笔者看来, 在校大学生在实体经济创业方面大多倾向于第三产业, 针对服务类的市场, 首先服务类的市场比起技术要求高的市场门槛更低, 其次, 服务类的市场满足大学生碎片化的自由时间。客观条件上兼顾了大学生的创业问题和大学生的课业问题。第三, 在校大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 理论与实践不能较好的结合, 所以, 在创业的选择上, 更倾向于低科技含量的劳动类产业。而且, 大学生创业的场地多半是依靠着学校而生, 人口密度大, 对第三产业的要求要远大于其他, 学生客源充足, 且学生们的消费观念大多超前, 愿意为接受更好的服务而付出, 使大学生创业在客观上有了一定的优势。

而另一些不依托实体经济的大学生创业者会选择与社会上普遍认为的创业形式不同的项目, 在大学生创业者们选择方向的时候, 一定数量的创业者, 都把眼光对准了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创业平台。小到成为网店店主, 大到建立自己的网络工作室、互联网公司。在互联网步入生活, 影响生活的当下年代, 一项依托互联网的创业平台, 能够提供给创业者不受地域限制的潜在优势——更广阔的商机, 更深入的消费者。大学生面对新生事物接受程度较高, 在互联网营销方面有着切身的体会, 对网络营销手法知之甚多, 大多有实体经营的创业基础, 在这样的优势下依托互联网的平台, 不仅足不出户的成为了卖家与买家, 而且可以与更多的客户进行商业交流。当下大学生选择互联网创业的形式多样, 国家对于互联网创业者, 也有诸多鼓励措施——“互联网加”这个项目作为国家帮助。在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 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 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方面, 大学生有着比其他创业者更熟练的现代通信技术。如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 (ITFIN) 、在线旅游、在线影视、在线房产等行业作为实体产业中的垄断产业, 却在互联网平台上有着开放的环境和更广阔的前景, 更大的商机。这是只有互联网平台赋予掌握技术的人的便利之处。因此, 互联网加, 成为了大学生们把握的一个重点项目, 享受着网络便捷生活的同时, 也为自己的创业方向开辟了不一样的道路。

无论是从大学生自身还是社会客观环境, 大学生创业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很大的优势, 但同时, 大学生创业的难度也是伴随着机遇成正相关。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 对待困难和风险往往不能正确的把握, 常常盲目的乐观, 准备不足, 心理不甚成熟。这些都会体现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一旦遭遇挫折, 大学生创业者常常会抛却理智, 从而真正失败。另一方面, 大学生对创业没有深刻的认知, 管理经验、团队意识和市场意识都稍显浅薄, 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 但是理论不能与实践紧密融合。当下大学生创业成为热潮, 在一座座大学之间刮来刮去, 几乎每个学校都会有的“创客”社团, 成为了想创业学生们的培养基地。有创业思想的学生在前辈创业者的培养下前行。然而, 我们是否应该思考, 创业中的大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成为一名“大学生创业者”?面对着“创业大潮”的盛行, “大学生创业”无疑是站在“创业”这一猛浪尖端的“排头兵”。但是, 我们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盲目的“大学生创业”, 没有理论指导的大学生创业, 成功与失败都是难以评判的。

因此, 笔者认为, 大学生创业有其独有的创业优势, 应当成为助力的目标, 但是盲目的创业也是不可取的。俞敏洪在评论大学生创业时, 提到了95%的大学生创业项目都没有创新。笔者认为, 大学生创业, 必不可少的就是创新, 在创新方面, 大学生有着更加天马行空的思维, 有着跳脱思维束缚的能力, 也有更切实际的生活体验, 大学生, 更应该把创业的目标放置在创新发展的思路里。对于高新科技, 对于“互联网+”这些近年来的创业热点, 当代大学生如果能够将平时所学融会贯通, 灵活运用, 创新创业的成功前景将会一片大好。

大学生创业, 有着来自国家学校社会的各方面扶持, 无论是自主创业的注册资金优惠还是税收减免贷款额度放宽, 在这个大学生毕业之后走上创业之路的选择上, 都是很大的鼓励, 有创业思想的大学生, 应当将创业的思想串联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之中, 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市场, 把握市场活动方向, 探摸市场命脉, 在创业方面有着自己独到见解。这样才能在走上创业之路的时候, 将所学理论与创业经验全副武装, 在创业之路上踏出自己的成功足迹。成为一代成功的大学生创业者。

经验知识库 篇11

关键词:知识产权 知识经济 知识优势

在21世纪,知识创新的世界强国必将是现代化的主导者。西方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发展实践告诉我们,知识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作为术语而不是定义提出来的。我们把知识经济的本质表达为:知识经济就是把国民经济活动建立在最广泛地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依靠科技知识发展的基础之上的经济形态。“创新”是21世纪全球经济竞技场的“入场券”,创新也是知识经济的内核。中日两国同为东亚经济强国,由于两国发展水平层次上的互补、地理区位的相临、文化传统的相似,对两国在知识产权及知识优势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基于日本经验培育中国国家知识优势,这对中国国家竞争优势的再造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日本经验,从知识产权与保护、知识创新与培育等几个方面着手来培育中国的国家知识优势。

一、知识产权及其保护

(一)日本的做法

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日本政府于2002年就提出了“知识产权立国”的口号,并且还把知识产权战略保护和利用作为国家级目标,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大纲》,并颁布《知识产权基本法》。日本政府最高领导层在立法、司法、行政活动中对知识产权及其保护的切实重视,有利于日本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知识产权创造领域,日本通过政府基金资助,为大学和企事业研发机构提供便利条件,给予他们特别鼓励;通过在大学与研发机构区域内部设立技术许可办公室,安排相关专家进行知识产权评估,促进发明创造的产业化和知识产权资产管理;通过允许专利或者专利拥有者应用其知识产权启动商业基金,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便中小型企业扩大商业与贸易机会。

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日本抵制盗版和侵权,日本注重行政职能的持续改进,通过增员等措施减少专利审查的沉积现象。在人力资源开发领域,更加注重知识产权专才的培养。

(二)经验启示

日本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自主创新与知识经济时代,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提升到国家级的战略高度。在全球经济危机的现实背景下,中国必须坚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切实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同时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促进产学研合作,全面提高科技水平与产业水平。明确高校与企事业研发机构是自主创新的主体,除了在法律上对其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外,还应给与行政、经济等方面的支持,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加强打击盗版和侵权行为,政府应加快专利审查和判决流程,优化相关的行政职能。

二、知识的创新和培育

(一)日本的做法

日本推进知识财产的创造与利用是与国内经济结构的变化相对应的。首先把货物制造转变为知识创造,使日本成为世界最高水平的知识产权战略的国家;近20年来,为了振兴经济,日本无法靠低人力资本与邻国竞争,必须要靠开发更好的技术与发明谋求国家经济复兴,为此日本采取“提高人力资源而改革教育、确立知识基础和推广技术革新”等措施。

在世界现代化潮流中,经过消化先进技术再加上自己的模仿、改良、创新,日本在许多行业技术上很快拉平了与欧美的差距。日本正是凭借“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创新模式来生产优质产品,并使其畅销国内外市场。日本专利申请数量在国际上长期位居前列,这是其产品占领高端市场、企业竞争力强的根本因素。加之,日本有着强烈的创新与竞争意识,同时还在不断改善着竞争体制、竞争能力。

(二)经验启示

中国要在以专利为代表的知识创新与应用上学习日本,一方面需要普及教育,扩大知识生产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要放松对于社会成员的各种限制,特别是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并充分享有自主权。关键是最大程度的打破垄断,确立公平竞争的环境,最终,要对知识产权给以切实的保障。目前,中国法制不断健全,比如物权法对于私有产权的保护,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基本建立,只要坚持不懈走下去,同时不断反省、检讨与修正错误,一定能缩小与日本等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

三、知识的转化和利用

(一)日本的做法

从法制层面看,日本十分重视知识转化,长期以来推行“科技立国”战略,也非常重视科技立法。日本政府于1998年和1999年先后通过了《技术许可组织法》和《产业振兴法》。2000年颁布《加强产业技术法》,2003年的《知识财产基本法》开始生效。此外,日本还通过了其他有关知识财产使用与保护的法案。

从战略层面看,日本于2002年出台了“知识财产战略大纲”,包含知识财产创造、保护与利用。知识财产创造战略要求将大学和公立研究机构转变为创造知识财产的体系,进行世界级的研发。政府鼓励日本企业多向国外主要是美欧申请专利,进行全球竞争,在世界上确立日本专利优势地位。日本政府还不断完善日本式的技术转移制度,产学研合作研究发展也极为迅速。日本政府期待大学独立创办的企业引领日本对21世纪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经验启示

与日本非常重视企业知识产权利用的整体战略比较,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利用的方式还比较简单,合作开发等方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建议中国政府及社会各界都应帮助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知识产权制度,积极促进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利用的高效运作机制,鼓励高校与公立研究机构向企业的知识产权转移。此外,中国在创造属于自己的知识财产体系中,除了要注意数量,更要注重质量。中国应该抓住产业技术不连续转移的大好时机,鼓励企业要努力从事世界级的研究开发,强调自主创新,重点研究战略性新兴科技领域,如物联网技术、生命科学和纳米技术等,开放性的创造世界级的自主成果,形成极具国际竞争的中国知识优势。总之,知识资产质量的持续跟进才是保持中国企业、产业乃至中国国家知识优势的根本所在。

四、小结

知识创新是经济现代化的动力和源泉,它已经并将继续改变人类社会和世界经济。日本的知识优势战略告诉我们,知识已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作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中国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采取恰当的知识优势战略。

参考文献:

①张以彬,陈洁.利用知识管理来创造竞争优势[J].图书与情报,2010(3):22—25

②曾珠.知识竞争、知识优势及其培育[J].金融与经济,2010(7):34—36

③魏江,冯军政. 国外不连续创新研究现状评介与研究框架构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6):9—16

(王雪茹,1968年生,辽宁大连人,大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大连交通大学中日友好大连人才培训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大学日语语言文学、经济学)

班加罗尔知识管理模式及经验借鉴 篇12

1 区域知识管理概述

知识管理是当今管理科学、信息科学交叉融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最新管理模式。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就是把知识视为最重要的资源,将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被引入企业管理,目前企业的知识管理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然而,仅仅把知识管理贯彻在企业管理活动中是远远不够的,企业的地理载体——区域在更大规模上组织着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知识转化等,因此面向区域的知识管理也就运用而生。

区域知识管理是一个新的课题,对知识管理的认识逐渐从企业层面向区域层面转化,且越来越受到关注。在过去二十年间的研究中,人们已经认识到区域层面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区域已经成为知识创造和持续学习的焦点。Nonaka,Reinmoller(1998)指出,知识的创造在一个区域内进行,所有知识转化的过程必须得到该区域的支持,因此需特别关注区域层面的知识管理。区域知识管理,可以使本地知识的学习、创新快速能动地适应全球化,为所在区域的经济组织进行创新提供最有力的支持,这是区域获得全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区域知识管理以管理理论和区域经济学为基础,用管理学的手段对区域范畴内的知识资源进行管理,促进知识在区域内的创新、溢出、流通和扩散,提高区域的竞争力。区域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科学技术知识的创造、循环流转和应用,推动区域内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应用,旨在建立区域创新和学习的环境[1]。

2 班加罗尔知识管理模式

班加罗尔位于印度南部的卡拉塔克邦,是印度最大、世界著名的国际软件科技园。班加罗尔软件科技园区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班加罗尔形成了以企业为中心的完善的科技研发系统,汇集了众多优秀的软件公司,截止2001年,班加罗尔高科技企业已达到4500家,其中1000多家有外资参与,包括思科、IBM、摩托罗拉、朗讯、德州仪器、太阳微、Infosys、Tata等30多家软件公司通过了CMM5级认证。班加罗尔还汇集了一批大型科研机构,拥有印度工学院等7所知名大学,几百所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如今班加罗尔地区已发展成为印度软件之都,被称为印度硅谷。

区域知识及技术的创新离不开流动着的知识,离不开区域中企业之间、各种机构之间及企业与机构之间的三个层次的知识流动[2]。因此,知识在相关行为主体之间的共享、流动和转移的规模及效率直接影响着区域的创新效率和经济绩效。班加罗尔软件园区的知识管理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核心层内部成员企业之间的知识管理,主要包括对供应商、生产商、客商和竞争企业之间的知识及知识活动的管理,是区域知识管理的核心网络。第二层是扩散层的知识管理,即对大学、研究机构、政府研究部门和风险投资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和质量监督委员会等中介服务机构与核心网络之间的知识及知识活动的管理。第三层是集群辐射层的知识管理,即是对外部网络与核心网络之间的知识及知识活动的管理,当然,这一过程也可以通过中间扩散层的中间传递来实现。这三个层次的知识活动网络共同构成区域知识活动网络系统并由此构筑出区域知识管理模式架构图(如图所示)。

3 班加罗尔软件园区知识管理的经验

3.1 核心层的知识管理

班加罗尔软件科技园中很多企业较早地就进行了知识管理,并达到了较高水平,如Infosys 科技公司等,区域内成员企业还制定了严格的激励机制以促进知识在区域内的溢出、扩散、共享及应用。班加罗尔软件园区的知识溢出、流动及共享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成员企业间的合作研发、企业间知识型员工的流动以及企业衍生的知识溢出。

(1)成员企业间合作研发中的知识溢出。

班加罗尔频繁的委托和外包业务使企业间结成了稳定的网络协作关系,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就在这种网络中不断地提高。当前,科研成本高,技术难度大,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对资金、技术、人才以及组织形式等各方面都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因此技术的突破需要依靠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技术的发明和创新需要更多地依靠群体协作的力量才能更有效地完成。在相互协作、共同开发的的过程中,企业间通过交流技术与经验,不断地学习、消化、再学习达到知识的创新及对新知识的整合,进而在下一轮的合作研发中产生新的知识溢出。

(2)企业间知识型员工流动中的知识溢出。

知识型员工在企业间的流动能够促进知识在成员企业间的溢出和扩散,为企业带来新思想、知识诀窍和技能,而且外部人才流入为外部知识流入及其与集群创新系统内部原有知识的重组提供了可能。客观上,人才流动是知识溢出量最大同时也是最难得的,而有些知识若无人才流动就无法实现溢出。班加罗尔园区内人才流动一般发生在:竞争企业或合作企业之间、供应商企业和用户企业之间、企业与公共服务机构或集群代理机构之间等。这种知识溢出途径特别适用于那些没有编码的知识,如除知识拥有者本人以外其他人很难掌握或模仿高层的管理经验等。另外,人才流动在成员企业间形成了网状的社会关系,扩大了不同企业员工间非正式交流的范围和程度[3],这将极大地促进区域内的知识传播与区域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3)企业衍生中的知识溢出。

企业衍生是指一个稳定的组织,如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通过某种方式孕育催生出新企业的现象。企业衍生在产业集群中明显强于其他地区,成为知识溢出、技术成果转化和新企业创建的重要途径之一。班加罗尔园区的企业衍生促进了人才的流动,强化了因人才流动而发生的知识溢出与扩散,使一些不为原技术系统认同或兼容的技术实现商业化,促进知识的突破和转移,加速区内软件企业集群中的知识溢出速度,进而提高了班加罗尔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水平。

3.2 扩散层的知识管理

班加罗尔软件园区内聚集了大量的大学、研究机构和政府研究部门,这些机构主要从事知识创造、人才培养、提供管理和技术服务,负责区域内创新网络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必需的支撑服务和协调活动,促进了知识在区域内实现共享、溢出、流动及创新。

(1)政府研究部门提供了良好的知识溢出及创新环境。

自班加罗尔高技术软件园区成立以来,卡纳塔克政府对园区的各方面建设都给予了重大的支持。在经济和产业政策支持方面,政府对园区企业提供优惠的税收、金融等经济政策支持,还制定了适合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等[4];在营造区域创新与学习的软环境方面,政府通过营造宽松、自由、尊重知识与人才、鼓励个性和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促进产业集群的集体学习的风气,促进学习型区域的建设,从而为产业集群提供了有效的创新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提高了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在创造法律环境方面,政府十分注重对软件行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制订了一系列保护政策,对版权者的权利、软件的出租、用户备份的权利、侵权的惩罚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5]。

(2)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对知识型人才的培养及输出作出了巨大贡献。

印度软件业20 世纪80 年代以后能在班加罗尔取得迅猛发展,与班加罗尔聚集有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密切相关,这里是印度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的集中地。班加罗尔有7 所大学,还有292 所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印度国家和邦一级的28所科研机构也设立在这里,还有企业内部和其他政府认可的科研机构100多家[6]。班加罗尔地区目前拥有的高素质信息技术专业人才除了部分外来人才以外,大多通过本地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培养。班加罗尔的教育培训机构为印度培养了一大批著名的科学家和一流的技术专家以及企业管理人才。

(3)公共服务机构促进了园区的知识流动。

班加罗尔除了同行业的企业的集聚,还包括相关联的服务机构的集聚。公共服务机构除了包括与行业紧密关联的教育培训机构、产品检验及技术认证机构、人才交流机构之外,还包括投资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以及公证服务等机构[7]。这些服务机构既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还发挥着传播区域知识、促进知识创新等方面的功能。

3.3 辐射层的知识管理

辐射层的知识管理,即是对外部网络与核心网络之间的知识及知识活动的管理。1990年印度电子工业部批准成立3个软件科技园区:班加罗尔、布巴内斯凡尔和浦那,被称为“IT金三角”。首先,班加罗尔与外部网络的联系体现在与“IT金三角”中其它两个科技园的合作,形成了很好的立体的社会关系网络,如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人力流等,即所谓的“产业价值链”[8]。这不仅带动了周边经济园区和其它科技园区的发展,同时也对整个印度经济的发展起到拉动作用。其次,班加罗尔有着稳定的海外网络关系。班加罗尔由于在软件业上的优势与欧美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市场联系和交流沟通渠道,一方面,海归的软件技术人才在海外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他们已经具备了从事软件开发和服务的良好技能和丰富经验,回国工作使印度软件产业技术得以快速扩散,加速了印度软件产业技术人才与国际接轨。同时,这些回国工作者又与海外软件同行保持较密切的业务联系, 软件出口信息灵通、渠道畅通,从而促进了印度软件产业出口优势的迅速形成[9];另一方面,班加罗尔企业与全球知名企业或软件强国进行合作,其中分别与美、中、日、以色列等国签署大量合作开发计划,如班加罗尔科技园中最著名的软件企业Infosys与微软、IBM、Intel等企业建立多个合作项目,共同发展,由此造就了今日班加罗尔“亚洲硅谷”的世界地位。

4 班加罗尔知识管理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借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园区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因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略的问题,如国家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上有待加强;专门的高技术人才库构建不够;科技园缺乏顺畅的融资及资本体系;产学研机构需加强交流与合作等。班加罗尔科技园跨越式发展的经验值得我们去深思与借鉴。

4.1 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合理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

当前,我国科技人才存在着巨大的缺口且人才结构不合理,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多层次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已势在必行。我国科技人才的教育培养偏重于理论教学,不符合当前人才市场对研究型、技术型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我国的科技人才培养可以借鉴班加罗尔软件人才培养的理念,加强产学研合作,使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直接面向企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最新技术、最新信息,了解科技产业的发展动向,使之与市场需求接轨。另外,我国还须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放,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管理、监督,保证经费落到实处,同时大力鼓励社会资金、企业参与办学,补充办学经费,同时大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进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科技人才。

4.2 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的知识溢出与创新环境

创新是高科技企业的灵魂,是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动力。只有通过区域内有效的知识效溢出及共享,使得知识在整个区域内迅速扩散,才能促进区域知识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应为发展区域经济提供良好的知识溢出环境,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促进知识溢出。首先,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知识产品一旦变成知识产权,其附加值就将成倍的上涨。由于中国建立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时间不长,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相对薄弱,经济主体需要加深对知识产权创新战略、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知识产权应用战略、知识产权人才战略的理解,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与措施,为知识管理奠定先决前提;其次,促进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识生产机构的密切合作,在区域产业集群内建立正式交流和非正式交流的网络,主要包括在集群内建立信息化网络、行业协会、各种俱乐部等,为集群成员提供交流的机会和场所;第三,注意培育有利于知识创新的区域文化氛围,架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把蕴藏在各人才头脑中的知识激活,变人才和技术优势为产业和经济优势,对于加速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生长点,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4.3 构筑区域经济发展的知识管理平台

迈克尔·波特认为,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竞争优势的来源在于组织知识的创造与分享的能力,而无形的知识则是组织仰赖的竞争工具。当前,知识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各微观经济主体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更是区域经济形成并彰显核心竞争力的坚实基础,区域经济的竞争力与发展力将越来越依赖于对知识的获取、存储、传播、运用与开发创新,构筑区域经济发展的知识管理平台已成必然。首先,区域内的各级组织(包括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等)需要重新审视知识的价值,要认识到知识活动的交互能够创造互利共生的平台,各级组织之间的知识交互必将成为其现实选择;其次,区域需要加大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信息通信技术)投入,加强区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区域局域网,运用知识库、知识商店与专家知识地图等来加强区域内各级组织与个人的知识共享与信息交流;第三,构建区域的虚拟知识社区,可视化显现跨越组织单位的知识内容结构,增进区域内人员使用系统促进组织学习风气,并形成促进组织之间协同运作的有效机制。

参考文献

[1]赵晶媛.区域知识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24-25

[2]陈柳钦.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的社会资本效应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8,30(11):77-85

[3]王长峰,杨蕙馨.企业集群中知识溢出的途径分析[J].商业研究,2009(1):21-24

[4]CHAMINADE C,VANG J.Globalisation of knowledge productionand regional innovation policy:Supporting specialized hubs in theBangalore software industry[J].Research Policy,2008,37(10):1692-1696

[5]严正.班加罗尔与印度的软件业[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2(3):29-32

[6]陈平.班加罗尔信息产业集群研究[J].商业研究,2007(11):125-128

[7]张元智,马鸣萧.产业集群中的知识学习与创新活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24(1):12-16

[8]刘双云.印度班加罗尔科技园的发展特点与经验借鉴[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6):34-35

上一篇:肺心病合并右心衰竭下一篇:点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