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及护理论文

2024-09-23

观察及护理论文(共12篇)

观察及护理论文 篇1

癫痫病是一组反复发作的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脑部疾病。其特点是:发病急、症状复杂伴有意识障碍, 是难以防范、危及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如何做好癫痫患者的护理, 越来越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我们2000年-2003年共收治42例癫痫患者, 现将其发病原因、临床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42例患者中男23例, 女19例, 年龄2岁~68岁。癫痫大发作20例, 小发作17例, 伴有精神症状5例。发作时间5 min~10 min, 最长可达30 min。

2 诱发因素

2.1 精神因素

强烈的精神刺激。42例癫痫患者中有明显精神因素的24例, 他们在发病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刺激, 诱发癫痫发作, 有的发展为持续性发作。据分析, 强烈的精神刺激使神经递质传递加强, 从而引起脑功能紊乱, 诱发癫痫。

2.2 脑创伤躯体疾病因素 (如感染中毒、硬化)

由于脑部变化、中毒、硬化等病理组织的神经元逐渐发生异常放电活动, 影响周围神经元的正常功能, 使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ACL) 与丙氨酸和天冬氨酸紊乱, 引起大脑功能失调, 使神经元异常放电而诱发15例患者癫痫发作。

2.3 大量失血由于大量失血, 导致大脑供血不足, 使血管处于痉挛状态, 神经递质释放异常, 诱发5例患者癫痫发作。

2.4 极度饥饿

血糖在2.5 mmol/L以下, 影响了神经元的能源供应, 使其膜电位不能维持稳定, 神经元异常放电。经观察6例患者是由于血糖过低诱发癫痫。

2.5 其他因素

便秘常见于体弱多病者和老年人。有2例患者是由于便秘引起癫痫发作。饮酒:癫痫大发作或肌阵挛发作常在酗酒数天后发生, 有3例患者是酗酒引起。先天性代谢障碍多见于婴幼儿。

3 观察及护理

3.1 一般护理及观察

对刚入院的患者, 要详细了解病史, 向家属了解有关发作的原因、频率、时间、场所;发作先兆、意识状态、抽搐、摔倒情况及痉挛部位, 有无口腔分泌物、大小便失禁、发绀等。避免接触诱发癫痫的因素。在护理过程中要态度和蔼, 关心体贴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尽量满足患者合理要求。帮助患者尽快适应环境, 使他们能够安心住院, 早日使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注意生活起居的规律性, 保证足够的睡眠, 注意劳逸结合。同时细心观察药物的疗效, 掌握发病的规律性, 时刻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注意患者的饮食习惯, 观察每天的进食情况, 避免过劳过饱、熬夜和精神冲动。注意观察二便情况, 禁止患者做一些危险活动和高空作业, 鼓励患者参加一些轻微的活动, 以达到增强体质之目的。

做好心理护理和精神治疗。经常接触患者, 掌握思想动态, 消除顾虑, 向患者耐心解释, 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保持精神愉快, 心身健康, 鼓励患者以预防为主, 坚持服药, 讲解一些急救措施。

3.2 癫痫发作中的观察及护理

3.2.1 癫痫小发作

发作时间为5 s~30 s, 偶尔达数分钟, 患者静止不动, 局限性震颤, 眼球上翻。发现时将患者平躺,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防止意外, 认真做好记录, 并嘱患者不要单独行动, 以防跌伤。

3.2.2 癫痫大发作

发作时立即将患者平躺就地处理。首先立即解开衣扣, 放松裤带, 取出口中活动的假牙, 防止咬伤唇舌等, 及时清除分泌物, 发现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 要抽出痰液, 防止窒息, 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防止吸入性肺炎, 并保护好肢体的各关节部位, 防止骨折、脱臼等。抽搐稍停后立即将其侧卧, 有利于分泌物流出, 如有大小便失禁者, 及时更换衣物, 呼吸尚未恢复可辅以人工呼吸。密切观察再发作或其他并发症, 必要时可肌肉注射镇定剂, 及时观察生命体征及瞳孔变化, 发现问题及时向主治医生汇报, 立即处理, 要专人监护直到患者意识完全恢复, 并能自动进食方可离开。

3.2.3 癫痫持续状态的护理

患者呈癫痫持续状态时, 应立即肌肉注射足量的镇痉药物, 同时针刺“人中”、“涌泉”、“合谷”等有关穴位, 尽快控制发作。0.5 h仍未苏醒时立即给予抢救措施, 并间断低流量给氧, 尽快改善脑缺氧状态, 给呼吸中枢兴奋剂如:尼可刹米、山梗菜碱两者交替使用, 提高通气量。口唇紫绀换气仍不良时, 要施行人工呼吸, 必要时需切开气管, 通畅呼吸道, 并迅速打开静脉通道, 以便给药。等病情得到控制后, 继续给口服抗癫痫药。并在发作过程中注意降温, 因持续发作状态时常伴有高热和大汗淋漓, 使脑组织耗氧量增加, 基础代谢率提高, 所以要注意保温, 注意观察肢体的末梢循环。由于能量消耗太大, 如能进食者, 鼓励患者尽快饮水进食;不能进食者, 注意酸碱度的平衡和电解质紊乱, 尽快补充生理需要量和纠正酸中毒, 并使用广谱抗生素来预防感染。意识障碍时间稍长者, 应加用脱水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 并按昏迷处理, 同时观察患者出入量, 做好详细记录。

癫痫患者的护理, 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稍不注意可能造成心灵创伤和终身残疾。所以, 我们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熟练的操作技术, 严格做好癫痫发作中的各项护理工作。由于我们的精心护理, 42例癫痫患者无1例意外事故和并发症的发生。 (收稿日期:2008-08-01)

观察及护理论文 篇2

随着医学的发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冠心病并发急性心肌缺血治疗的重要方法,并且挽救了许多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同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为广大患者所接受,但由于心脏手术本身存在高风险,术后仍会发生许多并发症,如出血、尿潴留、心包填塞、肺栓塞、心脏骤停,有的并发症危及生命,术后重点有效的监测及护理对提高手术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分析可能出现的原因

1、出血及伤口感染。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因为加压包扎固定不良、大量抗凝剂的应用和术后肢体用力、皮下组织松弛引起,包括局部穿刺点淤血,局部假性动脉瘤形成,消化道出血。

2、低血压 因造影剂扩张外周血管所致。

3、尿潴留。由于术后肢体制动不习惯床上排尿、术前未训练床上排尿而造成。

4、心包填塞。术中冠状动脉损伤可发生心包填塞,患者主诉胸闷心悸,表现为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奇脉、血压迅速下降、脉压降低、听诊心音遥远等症状。

5、肺栓塞。肺栓塞的发生是由于血管壁的局部创伤,高凝状态,术后绝对卧床、从而影响了下肢静脉回流,并可有新鲜血栓形成;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制动过度,增加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在解除包扎后,下地行走时深静脉内血栓脱落,特别是大便用力时,不仅可增加心脏负担,同时对长期卧床并发静脉血栓具有抽吸作用,可导致栓子脱落,通过静脉系统到达肺循环而并发肺栓塞。表现为首次下床活动时,突发性呼吸困难、发绀、血氧饱和度降低,心悸、气短或晕厥。

6、心脏骤停。发生可能是因为室性心律失常、心脏破裂,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出现阿-斯综合症。

(二)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护理措施

1、术前准备及健康教育

完善术前准备,心理支持,根据患者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方法、优点、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增强对手术的信心,准备工作。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焦虑情绪。

2、出血及伤口感染。

“8”字绷带加压法固定24h,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及术肢血液循环情况,及时发现,立即报告医生,把穿刺部位重新加压包扎;术肢术后24小时制动,避免受压、用力,测量血压、静脉输液或采血等均不在穿刺侧进行,以免加重肿胀〔1〕;假性动脉瘤可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或者超声引导下反复压迫,如果效果不加,尤其较大的动脉瘤,考虑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及压迫包扎法,必要时外科手术修补。消化道出血护理措施: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有无呕血、黑便;如有血容量不足及呕血、黑便,立即报告医生,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止血、扩容药物,并配血备用;备齐急救药品及物品,做好抢救准备。

3、低血压

护士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测血压、脉搏,1/30 min,监测4 h。如发现患者血压降低,立即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同时给予升压药多巴胺静滴,加快静脉输液速度。

4、尿潴留

护理措施:可让患者听流水声引起尿意,用温水冲洗会阴部;腹部热敷按摩,部位:膀胱区。方法:热水袋内盛60 ℃~65 ℃热水。首先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然后将热水袋横放于耻骨联合上4横指处,即膀胱区。轻轻上下推转,时间15 min~30 min,以便顺利排尿,预防尿潴留发生,或用温湿毛巾在膀胱区热敷;如穿刺部位在上肢,可将床摇起,半卧位或坐位排尿;能饮食患者给予热饮料;使用温热便盆;如上述方法无效,可行无菌导尿术。

5、心包填塞

护理措施:应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医生进行心包穿刺,准确记录心包引流液的量、色、质,经常询问有无不适,引流期间要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无菌,暂时中断引流时,要正压封管,防止导管堵塞;按医嘱给予升压药,同时每5-10分钟测量血压1次,密切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嘱患者尽量放松。

6、肺栓塞

表现为首次下床活动时,突发性呼吸困难、发绀、血氧饱和度降低,心悸、气短或晕厥。护理措施:发现后,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抢救措施,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紧急溶栓治疗,必要时气管插管,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密切观察面色、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神志变化。

7、心脏骤停

一旦发生,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迅速准备好心电监护仪、除颤仪、临时起搏器、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包、吸氧及吸痰装置、简易呼吸球囊、气管插管等抢救物品,备好抢救药物,如阿托品、多巴胺、硝酸甘油、利多卡因、胺碘酮、维拉帕米、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除颤仪要处于充电状态,以最快速度除颤,积极熟练的配合医生抢救,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保持输液通畅,联系麻醉科进行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同时行心肺复苏。

8、医务人员应对工作认真负责

尊重患者,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多关心体贴他们,视他们如亲人,这样就会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医务人员的语言:医务人员的语言必须规范准确,避免因患者听不懂而产生误解、怀疑,引起焦虑、悲观等消极情绪。而且要随时尊重患者,认真倾听。

9、应提高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

术前仔细交代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让患者配合手术,以利于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护士应认真观察,随时巡视病房,把患者冠脉造影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到最少,让患者及家属增强信心。

10、巩固社会支持系统

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篇3

【关键词】 手足口病;临床观察;护理

手足口病是受肠道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通常是由飞沫、唾液等经呼吸道进行传播,或是由污染物及手经口进行传播,也或是由粪便进行传播1。其临床表现为患儿发病较为突然,可引起手、足、口腔及臀部的疱疹或皮疹,也会引起发热,少数患儿还可能会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及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2。我院于2010年3月到6月共收治538例10个月—4岁的手足口病患儿,经科学合理的临床观察与细心的护理,患儿全部治愈出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次涉及资料为2010年3—6月份收治的538例患儿,及早发现病情变化65例,送广州治疗12例,转本院儿科及重症室有53例治疗,其中死亡9例、治愈44例。526例患儿中发热453例,体温为37.5℃—39.2℃,持续发热时间为1.5—3天;526例患儿均出现口腔黏膜疹,在发病初期有4mm水泡样的黏膜疹出现,且边缘充血。在发病2—3天后黏膜疹破溃成溃疡,致使疼痛加剧,造成患儿饮食困难,在2—3天后愈合;均出现皮疹,且以手掌、足底、肛周及臀部多见,也会偶发于肘部、膝部及躯干处,在发病的1—2内会有玫瑰色充血性疱疹或斑丘疹出现,呈椭圆或圆形,直径为2—4mm且数目不等;128例出现咳嗽、咳痰及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2 临床观察

2.1 普通病例观察 普通病例其发病潜伏期通常为2—7d,患儿发热的热程也为2—7d不等,且体温越高,其热程也越长、病程也越重。在发病期间,患儿常有哭闹、流涕、咳嗽、烦躁、食欲不振及拒食等症状。患儿在发热时或在发热的1—2天后,其口腔黏膜会出现疱疹,该疱疹通常位于颊部、咽部、舌及口唇内侧,发病初为水泡或粟米样的斑丘疹,在破溃后成为溃疡,周围会有红晕,出现,且疼痛感较重。在口腔疱疹出现1—2天后患儿手足远端的部位诸如手指、手掌、足底会出现红色的小丘疹,且可转变成小疱疹,椭圆或圆型、米粒大小,皮纹与长经的走向一致,且周围有红晕,内有浑浊液体。此皮疹也可出現在肛周与臀部。

2.2 重症病例观察 少数的手足口病患儿可能会有脑脊髓炎、脑炎、脑膜炎、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出现。若神经系统受累则会表现出精神差、易惊、嗜睡、头痛、呕吐、肢体抖动等,同时可能会出现眼球震颤、供济失调、无力、急性或迟缓性瘫痪、惊厥、腱反射减弱或是消失等。危重病例甚至可能出现频繁抽搐、昏迷及脑疝等。患儿其呼吸系统多表现为呼吸浅促、困难且呼吸节律发生改变,口吐白沫、口唇紫绀或咳粉红色及血性泡沫痰。对患儿肺部进行听诊可闻痰鸣音或湿啰音。其循环系统则通常表现为皮肤发花、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出冷汗、指(趾)发绀等。心率则会减慢或是加快,脉搏减弱甚至会消失,血压则下降或升高。若患儿心脏受累则会出现心肌炎,会表现出乏力、心悸、胸痛、活动受限、呼吸困难、发绀、心电图改变及血压降低或升高等。若患儿中枢神经受累则通常会发生在2—4天内,且可继发于神经源性肺水中。急性肺水肿通常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伤致使突发性颅内压增高所引起,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及急性呼吸困难为其主要特征。在早期多表现为精神差、表情淡漠或烦哭、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继而则会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四肢末端发凉及泡沫样血行痰和肺出血;二氧化碳分压与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呼吸循环衰竭,且死亡率会会高达80%以上。同时外周血白细胞的计数会明显增高也或是显著下降;血糖会明显升高;在短期内胸片异常明显加重。

3 护 理

3.1 消毒隔离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儿及病毒携带者,因此,患儿一旦确诊或为疑似者则要求其住单人病房,同时对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应进行7—10d的隔离观察。轻者可在室内进行活动,被陪护探视实施严格要求。应为隔离观察者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温湿度适宜,且应定期开窗通风,用进行一定的紫外线空气消毒,对地面、床头柜、椅子等应用优氯净溶液进行拖洗;患儿出院后对病房及观察室进行终末的消毒,对其使用过的桌椅、病床等设施与物品用一定浓度的优氯净进行彻底擦拭,将其用过的物品进行再清洁、灭菌处理。

3.2 病情变化的观察 今年手足口病具有病起更急、病情发展更快、病势更凶险的特点,在重症患儿中突发呼吸衰竭的患儿比例比往年显著增加。鉴于今年的特点该观察应包括以下方面:基本生命体征、意识、精神状态、有无易惊及肢体抖动、口周皮肤黏膜的颜色、肢端有无发凉及皮肤颜色,肺部呼吸音、心音、有无咳嗽、呼吸急促、喘憋及肺部有无湿啰音等,同时也要观察患儿咳痰时痰液的色质。若患儿心率大于140次/min、持续高热、呕吐、嗜睡、精神萎靡等则应警惕心肌炎或脑炎等并发症的出现3;对于呼吸急促、喘憋及肺部啰音患儿应重点监护,严防呼吸衰竭的发生,为预防呼吸衰竭可遵医嘱给予此类患儿低于30%浓度小量持续吸氧治疗。

3.3 对症护理

3.3.1 发热护理 该病通常为低、中、高度发热,低、中度发热无需进行特殊处理,保证患儿多饮水。若体温超过38.5℃则应按医嘱服用一定计量的退热剂。

3.3.2 饮食护理 患儿因溃疡疼痛及张口困难等会影响食欲,此时应给予其流质及半流质且营养丰富的易消化食物。保证患儿多饮水。进食后较大患儿须温水漱口,不会漱口的患儿多喂温开水,保持其口腔洁净4

3.3.3 皮肤护理 在皮疹及水疱中会含有病毒,若皮疹破溃则可传播病毒,或是出现皮疹感染。此时则要求我们应保证患儿床铺干燥清洁,使患儿尽量穿软底鞋或不穿鞋,少运动。保证其皮疹及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出汗后应及时清洁皮肤,勿抓挠皮疹。着装方面应尽量使患儿穿柔软、宽大且经消毒的棉质衣服。

3.4 心理护理 根据患儿性格特点,在进行心理护理时应使态度温和,多与患儿交谈或多表扬,使患儿尽快消除恐惧及陌生感,保证患儿的情绪稳定,使其配合治疗。因家长对该病的认识不够,在突起发病会过度紧张,但为避免传播又必须对患儿进行隔离观察治疗,此时医护人员应向家长做好细致耐心的解释工作,取得家长的合作。

参考文献

[1] 丁月荣,谢秀平.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2010,(4).

[2] 王巧娟.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要点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9,(2).

[3] 张红梅,高艳华,贾丕梅.50例手足口病的护理[J].全科护理,2008,(5).

麻风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篇4

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住我院的麻风患者, 有20例发生过麻风反应。其中Ⅰ型反应3例, Ⅱ型反应16例, 混合型1例, 男15例, 女5例, 年龄14岁~60岁, 平均年龄37岁。20例反应患者均按麻风反应常规用药, 采用整体护理模式, 加强心理护理措施, 注重临床症状的观察及护理。在皮肤反应、神经痛、眼部症状方面突出专科护理特色, 配合健康教育及营养支持, 实行全方位护理照料。最终20例患者麻风反应症状均达到了有效控制, 直至反应消失。20例患者中无1例发生可见性畸残。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以朋友和亲人的身份, 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 亲近、关心、体贴和安慰患者, 以取得其信任与合作, 消除患者怕反应致残、怕抗麻风病疗效不佳等不良心理状况, 找出麻风反应的诱发因素。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讲解有关麻风反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用诚恳的语言使患者相信, 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而言, 麻风反应经早期规则治疗一定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预防畸残的发生, 从而消除其思想顾虑, 信心十足地按时服药, 接受治疗和指导。并鼓励其根据情况积极进行自我锻炼, 激发其克服麻风反应期间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树立安全度过麻风反应期的信心。

2.2 临床症状的观察及护理

2.2.1 皮肤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仔细观察皮损的颜色、大小、数目多少、有无疼痛、有无感染渗出等。 (1) 对面部、手背、暴露部位皮损, 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每天早晚用温开水清洗, 保持局部清洁卫生。 (2) 躯干、四肢部位皮损, 穿脱衣服时要注意, 要穿柔软舒适的纯棉内衣, 避免刺激, 要勤换勤洗, 保持清洁, 尽量避免水疱形成及结节破溃。 (3) 对水疱形成的皮损, 用无菌注射器, 在水疱低位处抽出积液或刺破引流, 对破溃、糜烂创面可涂龙胆紫或覆盖凡士林纱布, 每天或隔天换药。

2.2.2 神经痛的观察及护理

详细询问疼痛的性质、时间、部位、伴随症状, 观察疼痛肢体的皮肤颜色、有无肿胀情况, 并及时了解肢体末端的感觉运动状态。 (1) 早期用冰袋冷敷和理疗可缓解疼痛。 (2) 必要时给镇痛剂, 夜间疼痛影响睡眠时可适当给予镇静剂, 但不可滥用麻醉剂, 避免其成瘾。 (3) 仔细观察, 当肢体如有一条或多条神经发生急性肿胀、极度疼痛或触痛等神经炎症状时, 应立即报告医生, 及时处理, 并劝导患者配合治疗[2]。肢体用吊带、石膏或支架固定于功能位, 制动, 局部保暖, 使之处于休息状态, 疼痛减轻或消失后, 指导患者主动锻炼, 不能主动锻炼者, 帮助其被动锻炼, 避免关节僵直或挛缩。

2.2.3 眼部症状的观察及护理

当出现虹膜睫状体炎, 有羞明、流泪、眼痛等症状时, 要嘱患者配合检查、治疗和护理。 (1) 予以局部热敷, 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炎症吸收; (2) 予以1%阿托品和泼尼松眼水或抗菌眼药膏交替滴眼或涂眼, 每日1~2次[1]; (3) 指导患者注意用眼卫生, 不可用手或粗糙 (或) 脏的布擦眼。睡觉或外出时戴上防护镜或眼罩, 避免强光刺激, 少看书和电视, 尽量使眼睛休息。定时检查眼睛, 有充血、分泌物、视力下降或异物感等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2.2.4 全身症状的观察及护理

根据反应的程度, 患者还可出现不同的全身症状, 如发热、头痛、头晕、全身不适等。当Ⅱ型麻风反应出现高热, 体温达39℃以上, 呈稽留热或不规则热型时要注意: (1) 嘱患者卧床休息; (2) 给予冰袋或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 高热不适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 (3) 退热会大量出汗, 应及时更换衣服, 防止受凉; (4) 补充水分, 防止虚脱和电解质紊乱, 予以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肪和易消化食物; (5) 注意口腔卫生, 必要时用朵贝尔液漱口或护理人员予以口腔护理; (6) 定时观察生命体征并详细记录。

2.2.5 用药的观察及护理

治疗麻风反应根据患者的反应类型及病情轻重选择用药, 给患者讲解所用药物的作用、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说明规则、正确剂量用药的重要性。同时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加强临床观察, 使用雷公藤时, 注意定期检查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大量用皮质内固醇治疗时, 根据临床症状控制情况, 贯彻逐渐减量疗法。给予低盐饮食, 适当补充钾盐、钙盐, 并注意观察其不良反应, 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3 健康教育

根据不同年龄、文化程度,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深入浅出地给患者讲清麻风反应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学道理, 讲解麻风反应的诱因、症状、治疗及预防方法等基本知识, 教育和引导患者规则服药治疗, 按时检查, 做好自我保护和功能锻炼, 合理饮食, 保持乐观情绪, 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避免或减少麻风反应复发。

4 小结

在20例麻风反应护理实践中, 我们的体会是三分治疗, 七分护理, 充分运用整体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理念, 在心理护理、临床症状护理、健康教育三个方面, 做到及时具体、充分到位, 观察与护理紧紧围绕患者, 观察与护理紧密配合治疗, 有效地解决了麻风反应的护理问题, 实现了: (1) 减轻患者痛苦; (2) 短时间控制麻风反应; (3) 防止畸残发生; (4) 尽力帮助患者实现心理、身体的最大康复目标。

摘要:目的探讨20例麻风反应患者的病情观察方法及护理措施的制定。方法心理护理, 皮肤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神经痛的观察及护理, 眼部症状的观察及护理, 用药的观察及护理, 健康教育。结果20例麻风反应患者, 无1例发生可见性畸残。结论通过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的实施, 减轻了患者反应期间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 缩短了麻风反应时间, 预防了畸残的发生。

关键词:麻风反应,临床观察,护理

参考文献

[1]陈贤义, 李文忠, 陈家琨.麻风病防治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88、119

观察及护理论文 篇5

首先,病情观察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观察的内容分为:一般情况的观察、生命体征的观察、意识状态的观察、常见症状的观察等。

一般情况的观察内容是发育与体形、面容与表情、睡眠以及患者的呕吐物等。

生命体征的观察内容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意识状态的观察内容是意识模糊、嗜睡等。

常见症状的观察包括疼痛、咳嗽、咳血、呕吐等。

发现病人病情变化立即进行抢救:医生未到位,护士应根据病情给予所能及 的抢救措施如给氧、吸痰、测量生命体征,护士守护在病人旁,叫他人通知医生竖立静脉通道,人工呼吸、心脏按压。

医生到位后分工明确,紧密合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疾病的抢救规程,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口头医嘱护士要复诵一遍)。抢救结束后所有的药品的安瓿要暂时保留,经两人核对、记录后方可弃去并提醉医生补开医嘱,在医嘱上签名,联系病人家属或单位整理及补充用物。

慢性呼吸衰竭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篇6

[关键词] 呼吸衰竭;护理

1 定义

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导致严重呼吸功能障碍引起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伴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增高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稳乱的临床综合征。它是一种功能障碍状态而不是一种疾病,可因肺部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各种疾病的并发症。

2 病因

参与呼吸运动的任一环节,包括呼吸道,肺组织,中枢神经,运动神经,肌肉,胸廓的病变,都会导致呼吸衰竭。

2.1呼吸道阻塞性病变:支气管炎症痉挛,上呼吸督导肿瘤,异物,舌根后坠(昏迷患者)等阻塞气道,引起通气不足气体分布不均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2.2肺组织病变:肺炎、重症肺结核、肺气肿弥漫性肺纤维化、肺水肿、肺不张,有效弥散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引起缺氧或缺氧合并二氧化碳潴留。

2.3肺血管病变:肺血管栓塞,肺梗死,肺毛细血管管瘤,使部分静脉血流入肺静脉,发生缺氧。

2.4胸廓胸膜病变:胸廓外伤,畸形,手术创伤,大量气胸或胸腔积液等,因胸廓活动和肺扩张受影响,导致通气减少及吸入气体不均,影响换气功能。

2.5神经肌肉疾病:脑血管病变。脑炎,脑外伤,电击,药物中毒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脊髓灰质炎以及多发性神经炎所致的肌肉神经接头阻滞影响传导功能;重症肌无力损害呼吸动力引起通气不足。

3 临床表现

3.1呼吸困难:发憋,呼吸费力,喘气常为主要主诉,表现在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如中枢性呼衰呈潮式,间歇抽泣样呼吸;慢阻肺是由慢而较深的呼吸转为浅快呼吸,呈点头或提肩呼吸;中枢神经药物中毒表现为呼吸匀缓,昏睡;严重肺心病并发呼衰二氧化碳麻醉时,则出现浅慢呼吸。

3.2紫绀:是缺氧气的典型症状,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85%时,可在血流量较大的口村指甲出现紫绀,红细胞增多,紫绀更明显,贫血者紫绀不明显或不出现,严重休克末梢循环差的患者,即使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也可出现紫绀。

3.3精神、神经症状:慢性缺氧多有智力或定向功能障碍,二氧化碳潴留出现中枢抑制之前的兴奋症状,如失眠,烦躁,但此时切忌用镇静或安眠药,以免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发生肺性脑病,表现为神智淡漠,肌肉震颤,间歇抽搐昏睡,甚至昏迷等。严重二氧化碳潴留出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3.4心血管系统症状:早期血压升高,脉压增大,心动过速,长期缺氧导致肺动脉高压。严重缺氧,酸中毒时,可出现心力衰竭,血压下降,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

4 治疗

氧疗,机械通气,维持适当的液体平衡,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5 护理

5.1病情观察

5.1.1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频率的观察,如呼吸频率大于25次每分,常提示呼吸功能不全,有可能是呼吸窘迫综合症先兆期的表现,观察意识状况、发绀、皮肤的温湿度、皮肤粘膜的完整性、出血倾向,球结膜有无充血水肿,两侧呼吸运动的对称性等。

5.1.2准确记录出入量,必要时监测每小时尿量。

5.1.3血气分析:血气分析是判断病情,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

5.2护理措施

5.2.1一般护理:①病室需要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②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密切观察呼衰程度及血压、脉搏,尿量和神志。

③遵医嘱给予合理氧疗。

④严格限制探视,防止交叉感染。

⑤根据病情,选择不同体位,一般半卧位,昏迷者要平卧,头偏向一侧。

5.2.2合理用氧

①对单纯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高浓度吸氧有良效,而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给氧的同时需设法加强通气,促进二氧化碳排除,如保持呼吸道通畅,解痉平喘等,同时在气道通畅的基础上,使用呼吸兴奋剂,可以改善通气,严重呼衰药物治疗24至48小时无效时,及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人工通气。

②在吸氧治疗中,要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如呼吸困难是否改善,心率脉搏是否减慢,神志是否清醒,若上述症状改善,表示缺氧得到矫正,反之加重。

③保持呼吸通畅:呼吸道堵塞可引起通气功能障碍,造成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及时清理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是护理呼衰患者的住要措施。

5.2.3药物治疗的护理:

①抗菌药物要按处方的浓度在规定时间内滴入,使用过程中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②使用呼吸兴奋剂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滴速不宜过快,用药后注意患者神志和呼吸的变化,如头痛,恶心,上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时要减慢速度并报告医师。

③纠正低血钾时要严格按处方用要,并了解补钾后血钾等的变化。

6 健康指导

①指导病人缩唇呼吸,改善通气;

②预防呼吸道感染,根据季节更换衣服;

③戒烟,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④坚持适当的室外活动,增强自身免疫力。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2.

麻疹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今年4~6月我院收入1~5个月婴儿19例, 6个月~5岁86例, 10~18岁学生11例, 成人男性52例, 女性51例。

2 病情观察

2.1 从发病到出疹一般持续3~4 d, 发热多为中度以上, 热型不一、上呼吸道炎症及卡他症状:

表现为咳嗽、流涕、流泪、畏光、眼结膜充血、咽痛等症状。麻疹黏膜斑是麻疹的早期特殊体征。病程第2~3天出现在第一磨牙处的颊黏膜上, 直径约为0.5~1 mm灰色的斑丘疹, 外有红晕, 可逐渐增多或融合, 持续2~3 d后消失。非特异性症状:部分病例可有精神不振、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2.2 出疹期:

病程持续3~4 d或黏膜斑出现后1~2 d开始出疹, 持续3~5 d。

2.2.1皮疹。出疹顺序:从耳后至发际, 渐及前额、面部、颈部, 自上而下至胸部、腹部、背部及四肢, 最后达手掌、足底。皮疹性质:颜色从浅红色、鲜红色到暗红色, 皮疹间皮肤正常, 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 其后逐渐融合。一般不痒。皮疹出齐后, 体温逐渐下降。

2.2.2中毒症状:体温增高至40℃以上, 全身毒血症症状加重, 表现为嗜睡、烦躁不安、谵妄、抽搐、咳嗽加重、咽红、结膜红肿、畏光流泪、食欲缺乏等。

2.3 恢复期:

出疹3~5 d后, 皮疹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 体温随之下降。若无并发症发生, 食欲、精神等也随之好转。疹退后, 皮肤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整个病程7~14 d。

2.4 并发症:

出疹期如透疹不畅、疹色暗紫、持续高热、咳嗽加剧、鼻扇憋喘、发绀, 肺部啰音增多, 为并发肺炎表现, 重症肺炎尚可导致心力衰竭。患者出现频繁咳嗽、声嘶、甚至哮吼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症为并发喉炎表现。患儿出现惊厥、昏迷为脑炎表现。出现并发症时可导致原有结核病的恶化。

3 护理

3.1 高热的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 护理麻疹发热患者时需兼顾透疹, 不易用药物及物理发法强行降温, 尤其禁用冷敷及酒精擦拭, 因体温骤降可引起末梢循环障碍, 回使皮疹突然隐退。若体温升至40℃以上时, 应采用物理降温, 如减少盖被、温水擦浴等。出汗后及时擦干更换衣被。检测体温观察热型。皮疹消退, 体温正常, 每天宜室内空气新鲜, 每天通风2次 (避免患者直接吹风以防受凉) , 保持室内温度18~22℃, 湿度50%~60%。

3.2 皮疹的护理。

观察出疹情况:皮疹的形态、大小, 注意有无破溃及感染, 浅表淋巴结有无肿大。皮疹消退后有无脱屑、脱皮、结痂、色素沉着等变化。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皮肤, 禁用肥皂、酒精等有刺激的化学制品。臀部有皮疹的婴儿, 应随时清理大小便, 防止浸渍, 保持臀部清洁干燥。保持衣被清洁、宽大、柔软、干燥、平整等。防止皮疹溃破:修剪指甲, 包扎幼儿双手, 防止抓破皮肤造成感染;皮肤剧痒时可局部涂炉甘石洗剂;协助重患者翻身, 用气垫保护皮疹受压部位;抽出疱疹液, 保持局部干燥;避免摩擦, 防止疱疹脱皮。破溃皮疹处理:可涂0.5%~1%碘伏或抗生素软膏, 必要时定时换药, 防止继发感染。结痂脱皮护理:勿强行用手撕脱痂或皮, 应让其自行脱落, 也可用消毒剪刀修剪。皮肤干燥时用温水泡洗, 酌情涂凡士林或液体石蜡, 软化皮痂。不在皮疹或破溃处皮肤进行穿刺注射。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

3.3 饮食的护理:

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为宜, 如牛奶、豆浆、蒸蛋等, 小儿多喂白开水易消化食物, 适当服用合生元儿童益生菌冲剂, 就调节肠胃营养吸收功能, 增强宝宝的自身免疫力。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液, 同时补充热量及维生素,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3.4 黏膜护理, 防止呕吐物或泪水流入外耳道发生中耳炎及时清除鼻痂。

保护眼睛, 病室光线柔和, 使用壁灯;眼部炎性分泌物较多时易形成眼痂, 此时, 应避免强光刺激眼睛, 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洗双眼2~3次, 在滴入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 一日数次;勿用手揉眼部。必要时戴墨镜或眼罩。口腔的护理:观察口腔黏膜, 病情严重者口腔护理, 漱口:每天早晚用温水或生理盐水。口腔溃疡时用过氧化氢溶液漱口。涂药:酌情在口腔溃疡局部涂金霉素、鱼肝油等。多饮水。避免生硬、粗糙、过热食物, 以免加重口腔黏膜损伤。

3.5 严密观察:

生命体征, 尤其体温、呼吸情况。皮疹是否按顺序出齐及消退, 有无皮肤黏膜异常, 卡他症状是否减轻等。记录出入量:注意出入量是否平衡。合并麻疹并发症者病情较重, 更应密切观察。心理社会情况。观察辅助检查结果。

3.6 并发症的护理:

当患者并发肺炎、支气管炎时, 除一般护理外, 应注意痰的性状、颜色, 协助患者翻身、拍背, 有效咳痰。必要时吸氧或雾化吸入, 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发中毒性肝炎时, 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肝损伤, 在护理中要注意观察皮肤、巩膜有无黄染, 尿液的颜色及消化道症状, 及时检测肝功能, 医嘱给予保肝、降酶治疗;当患者出现频繁腹泻时, 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大便的质和量, 保持肛周皮肤清洁;有严重心肌损害的患者, 要绝对卧床休息, 监测呼吸、脉搏、血压、心率的变化, 必要时心电监护, 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 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

3.7 隔离防护:

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3.8 心理护理:

尊重患者人格, 建立互信关系。与患者交流, 倾听患者述说产生心理困扰的原因, 并进行心理安慰, 提供心理救助。主动向患者介绍本科室的技术水平, 解释有关检查和治疗的作用及意义, 告知患者所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消毒隔离方法、自我保健方法, 鼓励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解释, 消除他们对传染病的恐惧和歧视, 争取他们对患者的心理支持, 缓解患者孤独感。鼓励、帮助患者与外界沟通、交流, 通过各种渠道 (报刊、杂志、网络、广告、亲朋之间、患者之间等) 为他们提供精神和情感支持, 克服恐惧感。严守保密患者隐私、人际关系和家庭矛盾敏感问题。

3.9 健康教育:

指导麻疹患儿无并发症时可在家治疗护理, 医务人员每天家庭访视1~2次。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麻疹的有关知识, 消毒隔离, 皮肤护理及病情观察等, 防止继发感染, 若有并发症, 立即就诊。

鼻出血的急诊观察及护理 篇8

1 临床资料

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四年中, 共接诊急性鼻出血患者282例, 其中急性大出血患者62例, 男40例, 女22例, 反复出血患者69例, 男49例, 女20例, 其余的为一般出血量患者经急诊处置后收入院的患者76例。

2 应急处理及后果

2.1 应急处理

接诊鼻出血患者后, 一般采取坐位, 马上准备好止血器械, 药品及所需物品, 抽血急检血常规和出凝血时间, 如出血比较凶猛应首先进行鼻腔填塞以防止过量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如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 患者如出现呼吸不畅, 应尽快通畅呼吸道, 用吸引器吸出口、鼻腔内的分泌物, 如发现患者出现面色苍白, 出冷汗, 脉搏加快, 血压下降等症状时, 应立即使患者平卧, 头偏向一侧,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给予抗休克等急救处理, 防止以外发生。

2.2 后果

鼻出血引起的后果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失血性贫血和休克, 主要发生于年老体弱者, 一般患者不会马上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 尤其是高血压的患者, 血压可能在“正常范围”内, 因此容易错误估计失血量, 并延误对休克的抢救; (2)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大量出血时血压下降, 可致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对心脏功能不全者, 会促使原发病的发作或加重病情, 严重者可出现心肌梗死; (3) 脑血管意外, 高血压、动脉硬化往往是鼻出血的主要诱因, 出血时可能会用一些止血药, 如用药不当, 使血液凝固, 形成血栓, 诱发了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4) 窒息, 由于血液误吸或在口、鼻腔内凝成血块或血痂, 直接造成呼吸道阻塞均是引起窒息的原因。又由于老年人咽喉部感觉迟钝, 对咽部的刺激不敏感, 往往造成分泌物的滞留, 而发生窒息。一旦发生窒息情况, 应争分夺秒进行抢救, 首先可采用“海氏急救法”进行抢救, 如果不奏效可行气管切开术, 保证呼吸道畅通。

3 生活护理

3.1 体位与病情观察

鼻腔填塞后患者取半卧位, 护士一定要态度和蔼, 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嘱患者将口腔内分泌物吐出, 以防止咽下后刺激胃黏膜, 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 必要时可给予止痛、镇静剂防止患者烦躁, 血压升高, 再度引起出血。同时护士应仔细观察止血效果, 是否有继续出血现象, 所吐出分泌物的颜色和量, 定时测量生命体征,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3.2 饮食

患者进行鼻腔填塞后不能由鼻腔进行呼吸, 一时适应不了, 会感到憋闷、呼吸费力等, 觉得进食会影响呼吸, 这时应鼓励患者进食半流质或软质饮食, 尽可能进食一些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多的食物, 以保持大便通畅, 防止由于便秘, 用力排便导致血压升高, 造成再度出血的现象发生。有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的患者应低盐饮食, 防止出现其他并发症。

3.3 口腔、鼻腔的护理

因患者鼻腔填塞后, 全部呼吸过程都由口腔来完成, 这样可导致口腔黏膜干燥, 及易并发口腔感染, 严重者可导致呼吸系统感染, 所以要加强口腔护理, 每天用生理盐水、洗必汰等溶液蔌口, 必要时每天做口腔护理2次, 同时注意观察口腔黏膜和舌质舌苔的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对症给一些碘甘油、龙胆紫等涂抹于患处, 鼓励患者多饮水, 鼻腔用油纱填塞的患者, 可用液体石蜡油涂于口鼻腔周围, 用电凝止血的患者, 应在创面上覆以凡士林油纱, 嘱患者勿用力擤鼻, 同时注意观察止血效果, 周围是否还有新鲜血渗出,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就是在护理过程中, 运用护理学理论和技能, 通过护理手段, 控制一切消极影响, 帮助患者保持最佳心里状态[2], 临床实践证明, 所有疾病都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 鼻出血也不例外, 必须消除患者恐惧、紧张、抑郁和焦虑情绪, 使治疗疾病达到最佳效果。

4.1 根据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护理

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弱对疾病的治疗起到了致关重要的地位, 心理承受能力强的患者, 容易接受各种检查和治疗, 医患沟通也容易, 但对这类患者也要了解其脆弱的一面, 除了把病情的实际情况告知以外, 还要注意语言婉转, 防止患者产生抑郁的心理状态;对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患者, 不但担心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愈后, 还担心自己得了更严重的疾病, 不愿接受医务人员的解释。因此护士要仔细倾听, 认真解答患者所提出的每个问题, 视情况把把检查结果以科学的态度客观的告诉患者和家属, 以消除不必要的忧虑及防碍治疗疾病的消极心里。

4.2 根据患者的长幼进行护理

患者的长幼心理状态是不同的, 他们的需要也不一样, 长者需要的是能够尽快的把疾病治好, 详细知道自己到底得的是什么病;而幼童需要的是百依百顺的照顾, 不需要了解疾病, 只要让自己高兴就行, 再者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平时父母都娇生惯养习惯了, 得了病问题就更多了, 我们的工作就更难做了, 所以护士要有耐心, 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心情和环境, 舒心的养病, 更早的康复。

总之, 护理工作虽然非常烦琐, 但在患者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 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总结经验, 把工作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1]陈爱华.心理护理疗效评价与影响因素探讨.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5) :41.

新生儿病情观察及护理 篇9

1 一般情况观察

(1) 啼哭:新生儿不同的啼哭, 可辨别病情变化及需求, 因此对哭声应认真观察, 正常哭声宏亮有力, 如哭声软弱无力带有呻吟, 常是产程延长、产钳娩出的婴儿;颅内出血患儿, 哭声中时而出现脑性尖叫, 且伴有前卤饱满, 双眼凝视等表现;新生儿肺炎患儿则哭声无力, 哭时口周有发绀并伴有鼻扇和呼吸急促;低钙性啼哭多在夜间有惊叫; (2) 哺乳:正常新生儿哺乳时吸吮有力, 早产儿吸吮无力, 如出现拒乳, 不哭, 反而差则提示病情严重; (3) 呕吐:呕吐是一种反射运动, 新生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健全呕吐中枢较敏感易引起呕吐, 哺乳后奶汁溢出, 多属正常现象, 若呕吐反应出现或持续发生, 应考虑幽门痉挛, 胃肠炎;颅内压升高的呕吐表现为喷射状, 若呕吐物呈咖啡色样, 提示病情危重; (4) 尿、便:新生儿尿量的多少与哺乳量, 进水两有关, 有时因进液量少则尿色深, 偶有混浊, 若24~28h无尿, 应考虑泌尿系统有无畸形。正常新生儿为黄色软便, 生后12h应排黑色胎便、消化不良性大便多为黄色稀水便或蛋花样便、次数多, 肠道有感染便中带色粘液, 次频量少, 若生后2~6d出现血性便, 是因缺乏维生素k致消化道出血; (5) 脐带:新生儿产后3d常规断脐, 脐部是细菌进入的门户, 断脐后必须保持局部清洁, 干燥、按常规给予脐部护理、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6) 皮肤:新生儿皮肤娇嫩、易损伤、特别在腋下, 腹股沟等皱折处更应注意, 加强皮肤护理。

2 整体观察

(1) 体温、脉搏、呼吸:新生儿体温长因环境改变而手影响, 夏季环境温度高、包被过厚, 变现为烦渴、尿少、体温升高, 应注意补充水分打包散热, 冬季注意保温、防止硬肿发生。脉搏、呼吸应注意观察次数、强弱、有否异常等; (2) 神志:正常新生儿神志清, 反应灵敏, 瞳孔等大等圆, 发生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 (3) 畸形:有否兔唇、多指 (趾) 或生殖系、消化系畸形。

3 疾病观察

欲做好新生儿病情观察、必须熟悉新生儿生理解剖特点及生长发育规律, 还要熟悉掌握新生儿常规并的症状、体征及原则。随时观察、巡视病房, 哺乳, 做各种处理时都要注意观察, 重危患儿应写出护理病历, 根据症状、体征、诊断及治疗措施, 制定护理计划, 做到系统观察。

投稿小知识

统计学符号

新生儿病情观察及护理 篇10

1 一般情况观察

(1) 啼哭:新生儿不同的啼哭, 可辨别病情变化及需求, 因此对哭声应认真观察, 正常哭声宏亮有力, 如哭声软弱无力带有呻吟, 常是产程延长、产钳娩出的婴儿;颅内出血患儿, 哭声中时而出现脑性尖叫, 且伴有前卤饱满, 双眼凝视等表现;新生儿肺炎患儿则哭声无力, 哭时口周有发绀并伴有鼻扇和呼吸急促;低钙性啼哭多在夜间有惊叫; (2) 哺乳:正常新生儿哺乳时吸吮有力, 早产儿吸吮无力, 如出现拒乳, 不哭, 反而差则提示病情严重; (3) 呕吐:呕吐是一种反射运动, 新生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健全呕吐中枢较敏感易引起呕吐, 哺乳后奶汁溢出, 多属正常现象, 若呕吐反应出现或持续发生, 应考虑幽门痉挛, 胃肠炎;颅内压升高的呕吐表现为喷射状, 若呕吐物呈咖啡色样, 提示病情危重; (4) 尿、便:新生儿尿量的多少与哺乳量, 进水两有关, 有时因进液量少则尿色深, 偶有混浊, 若24~28h无尿, 应考虑泌尿系统有无畸形。正常新生儿为黄色软便, 生后12h应排黑色胎便、消化不良性大便多为黄色稀水便或蛋花样便、次数多, 肠道有感染便中带色粘液, 次频量少, 若生后2~6d出现血性便, 是因缺乏维生素k致消化道出血; (5) 脐带:新生儿产后3d常规断脐, 脐部是细菌进入的门户, 断脐后必须保持局部清洁, 干燥、按常规给予脐部护理、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6) 皮肤:新生儿皮肤娇嫩、易损伤、特别在腋下, 腹股沟等皱折处更应注意, 加强皮肤护理。

2 整体观察

(1) 体温、脉搏、呼吸:新生儿体温长因环境改变而手影响, 夏季环境温度高、包被过厚, 变现为烦渴、尿少、体温升高, 应注意补充水分打包散热, 冬季注意保温、防止硬肿发生。脉搏、呼吸应注意观察次数、强弱、有否异常等; (2) 神志:正常新生儿神志清, 反应灵敏, 瞳孔等大等圆, 发生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 (3) 畸形:有否兔唇、多指 (趾) 或生殖系、消化系畸形。

3 疾病观察

早产儿成活的观察及护理 篇11

关键词:早产儿成活观察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75-01

1临床资料

我院儿科2010年大约收874人,治愈率达95%,好转率4%。本组20例早产儿,男14例,女6例,其中13例早产儿羊水吸入综合症,5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2例早产儿窒息,经过积极抢救,精心护理与治疗,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了积极有效的监护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其中1例;①早产儿窒息。②早产儿羊水吸入综合症。患儿王小男,男,30分钟,以皮肤苍白,呻吟10分钟之代诉入院。查体,体温不升,脉搏120次每分钟,呼吸45次每分钟,体重2.4千克,反应差,呻吟,皮肤稍苍白,有少许胎脂,额头及颜面青紫,前囟约1×1厘米,耳廓稍薄软,鼻翼扇动,口顶泡沫,颈软,三凹征阳性,双肺可闻及吸湿鸣音,心腹无异常,足底纹理少,足趾甲未达末端,原始反射未引出,肌张力差。

抢救措施;入院后给于情理呼吸道,吸尽呼吸道粘液,低流量吸氧,保暖,维生素K1防出血,纳洛酮平稳呼吸,纠正酸中毒,头孢噻肟钠抗感染能量支持等治疗。

抢救结果;入院后一级护理,做好基础护理,指导母乳喂养等全面的早产儿护理措施,患儿颜面红润,食乳可,反应可,住院21天治愈出院。

2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1保暖。

2.1.1刚刚娩出的早产儿应立即用干布擦干全身,用温暖的棉被包裹,头部带帽。一般室温在24℃-26℃,相对湿度百分之50%~60%若有条件,最好放入保暖箱内,根据小儿的体重调节暖箱的温度和湿度,体重越轻,箱温越高,若无暖箱也可选用热水袋,电热毯等方法保持体温,但须注意防止温度过高或烫伤。

2.1.2每小时测试体温,呼吸,心率一次。

2.1.3随体温变化改变保暖措施,若体温不升可随时调节暖箱温度,湿度,密切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变化。由于早产儿皮下脂肪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新陈代谢低,产热不足,体表面积相对大等生理特点,决定了早产儿易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的特殊性,对早产儿有效地保暖是挽救生命的关键。反之,升温也不能操之过急,升温过高,使血流循环不均,内脏及头部缺血缺氧,产生惊厥,脑出血,肺出血甚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继发病症。

2.1.4每日治疗操作要集中进行,避免反复操作以增加散热机会。

2.1.5每日护理操作,沐浴,更衣,换尿布等时间越短越好,动作幅度小而快。

2.2体位。早产儿的头偏向一侧,使口中的粘液外流,避免粘液或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3喂养

3.1早产儿多主张早喂,可防止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并减轻黄疸,减少蛋白质分解代谢和酮尿征等。

3.2早产儿吸吮力及吞咽反射差,可用鼻饲母乳喂养,每次进食前应抽吸胃内容物,每次2-4毫升,逐步增加量和次数。

3.3每次鼻饲注入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呕吐,引起呼吸道梗阻和吸入性肺炎,鼻饲后更换体位,以改善肺循环。

3.4有吞咽能力但吸吮力差地早产儿可采用接管法喂养,慢慢将母乳滴在舌尖上待咽下后再滴入。

4给氧

一般采用间歇给氧,浓度不能过高,以百分之30%~40%为宜,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粘液和分泌物。

5抗感染和预防出血,这是提高早产儿生存率的关键

5.1早产儿免疫功能差,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低,因此应正确处理好脐带及保护皮肤粘膜的完整性。

5.2早产儿产有出血倾向,再生后当天给维生素K1,1mg-5mg肌注,连用三天。

5.3合理使用抗菌素,必要时补充葡萄糖,氨基酸等。

6结论

为了确保早产儿的生命安全,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我们应采取全天监护,制定完整合理的护理计划,落实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降低风险和死亡率。

參考文献

[1]汪翼,郭学鹏.全国医学高等专科教材.儿科学,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五版

气管插管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篇12

1临床资料

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我院行气管插管术124例, 男93例, 女31例, 年龄最大65岁, 最小4岁, 平均34.5岁。其中全麻术后复苏患者78例, 置管时间2~4 h, 危重急救患者46例, 置管时间2~5 d, 经气管插管及药物治疗, 痊愈106例, 好转16例, 死亡2例。

2护理

2.1 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

首先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意识, 了解病史。对躁动或意识不清的患者, 可将手和下肢制动, 必须选择合适的约束带, 以免挣脱。对神志清楚的患者, 反复强调气管插管的重要性和脱管的严重性, 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随时评价因插管不适引起的不耐管, 必要时可根据医嘱使用镇静剂。

2.2 气道的管理

2.2.1 导管的固定

常规用两条胶布交叉固定气管插管及牙垫或用一次性气管插管固定器 (绍兴市海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 固定, 防止插管上下移动, 损伤气管黏膜及脱出[2]。后者固定效果确切, 本组患者中出现非计划性拔管5例, 均为第一种固定法。另外, 护士应特别注意当协助患者翻身时, 应保护好气管插管, 固定好呼吸机管道, 避免因牵拉气管插管而引起滑脱、扭曲及导管气囊漏气。

2.2.2 气管插管护理

妥善固定气管插管, 保持头颈肩基本在一条直线, 避免头颈过伸过屈, 减轻插管对咽后壁、气管黏膜的压迫。为防止气囊长期压迫气管黏膜引起溃疡及坏死, 气囊每8 h放气一次, 每次5~10 min, 放气前充分吸净口腔、咽喉部分泌物, 以免流入肺内引起感染, 气囊充气至不漏气为准。

2.2.3 吸痰

加强翻身拍背及体位引流, 及时吸净口鼻腔的分泌物, 随时擦净口鼻周围及面颊部的痰液。在清除气管内分泌物时, 吸痰管应粗细适宜, 应为气管导管内径的2/3, 太粗影响通气, 太细又达不到清除痰液的目的。吸痰时, 首先吸入纯氧或高浓度氧2~3 min后, 打开吸引器连接吸痰管, 试吸后迅速将吸痰管送入插管内, 吸痰管应超出气管导管内口, 边旋转边吸, 痰液多的地方适当停留。给经鼻气管插管患者吸痰时, 吸痰前充分润滑吸痰管, 以防管壁太涩提插吸痰管时引起气管插管的松动而致滑脱。吸痰间歇时间应根据患者分泌物的多少及黏稠度而定, 以1~2 h为宜,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 若过频或过长时间吸痰, 不仅影响患者的通气, 还会增加导管的活动度引起非计划性拔管。若胶布浸湿或不粘时, 应及时更换, 每次更换或固定胶布时, 应小心地改变插管在口腔内的位置, 以防扭曲或滑脱。

2.2.4 做好护理记录

需记录的项目有:插管日期、导管型号、插管途径 (经鼻或经口) 、导管外露的长度、气囊的最佳充气量 (6~8 ml为宜) 。每班护士均应检查导管外露长度是否与记录的一致, 如有出入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

2.3 病情观察

应采用连续心电监护, 每10 min或5 min测一次血压, 随时观察SaO2及面色, 有无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积, 严密观察心率及心律变化, 并详细记录。定时听诊两侧肺呼吸音是否相等, 如一侧强、一侧弱可能是导管过深, 应拔出少许。观察患者行为, 如咬管、手抬起试图接触导管、头向两侧摆动等, 要对患者加以约束, 并耐心解释, 以防导管扭曲或拔出。床边随时准备好简易呼吸器及面罩, 以备急用。要求护理人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高超的技术, 并有良好的监护意识及敏锐的观察力。

2.4 心理护理

患者病情危重, 生理上处于应激状态, 并对监护室及监护仪报警产生恐惧感;此时护士应耐心细致安慰患者, 增强其治疗信心。及时与患者沟通, 进行健康宣教, 病情缓解后, 教会患者使用手势或其他方式表达意愿, 如准备好纸笔及图片示意卡, 以书面交谈代替谈话。家庭是患者主要的精神支柱, 对配合医疗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应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 说明气管插管的重要性及非计划拔管的严重性及危险性, 对有意识障碍患者的家属说明肢体约束的重要性, 使其理解, 积极配合治疗。消除患者焦虑和悲观的心理, 说明其不良情绪对疾病康复的负面影响,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同时, 护士在沟通过程中, 应耐心解释, 尽快沟通, 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 以稳定患者情绪, 在生活上也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 使患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3讨论

插管治疗过程中, 很容易发生导管滑脱和痰液堵塞, 经口气管插管较经鼻插管难固定, 再加上口腔分泌物使胶布松脱, 就很容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此外, 由于患者的病情不同, 观察和护理时, 护士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责任心要强,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认真交接班, 对患者进行连续动态的护理。

总之, 笔者要充分认识到气管导管内口痰液堵塞和非计划性拔管的严重性, 仔细观察和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是预防意外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气管插管,观察,护理

参考文献

[1]宋瑰琦, 冯影.ICU病人气管置管意外脱管分析.护士进修杂志, 2001, 16 (2) :146-147.

上一篇:公路养护单位下一篇:全自动控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