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幸福产品(共11篇)
打造幸福产品 篇1
在文化管理定位上, 从物本化管理向人本化管理转变。既往的管理倾向于物本化, 是以物为本的管理。它见物不见人, 当然谈不上人的幸福;其定位片面、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现今的中国, 不仅制造业、服务业等假冒伪劣满天飞, 甚至教育、社保、医疗等领域的种种问题也令人触目惊心。真可谓GDP上天, 精神世界被掏空了, 幸福管理首要应解决的问题便是如何从物本化管理转变为人本化管理。
在社会关系定位上, 从只讲个性化向关联域主导个性化转变。在强调市场化资源配置优越性的今天, 必须高度警觉市场经济的人文局限性。现在, 许多人把自己的个性化、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公德, 整体利益 (他人利益) 之上。在这里, 1+1>2的资源配置科学性被扭曲了。信息经济学告诉我们, 资源配置要成功、有效, 必须依凭在个性化之上的关联域机制, 只有按关联域要求办事——资源配置——才能实现1+1>2。若干不顾总体机制要求, 一个个个体看来是合理的决策, 但整合起来将是一场灾难。
在责权利关系定位上, 从“将本求利”向“将责求利”转变。多少年来, 人们总是认为, 做买卖“将本求利”天经地义。万千事实表明, 在责任可以负也可以不负的情况下, 许多人肯定是不负责任的。现在我们必须把责任放在第一位。市场经济自发倾向最大的问题就是, 责任越小越好, 利益越大越好。现在食品问题之严重, 建材甲醛超标问题之严重, 校车事故之严重……哪儿不存在责权利脱节的弊端呢?这要求我们对待责权利关系战略定位, 必须从“将本求利”转向“将责求利”, 这才有幸福可言。
在幸福感“兴奋点”定位上, 从每个特定时空下的混沌状态向具体、实在“幸福基础值”主导转变。研究表明, 人都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幸福基础值”, 生活中的成就与挫折, 往往只是短暂地改变我们的快乐水平。很快我们就会回归到那个自己内生的幸福指数, 即“幸福基础值”, 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的基因决定的。要提高“幸福基础值”, 一是在每个混沌状态中分辨出“幸福的兴奋点”;二是在每个混沌状态中概括出自己的“幸福基础值”;三是在每个混沌状态中实现从零散“兴奋点”到“基础值”的过渡, 要善于找到幸福基础值的回归点。
在新幸福元素获得定位上, 从忽视、不意向智慧元素“购买”捕获转变。在遇到挫折或不顺时, 要善于自我调适。从这个意义上说, 有点“阿Q”精神是有意义的, 它是一种自我调适。要学会“没事偷着乐”, 享受能得到的那些幸福。每个人的幸福感衡量标准是不一样的, 关键是要善于根据自身条件, 来制定自我的幸福感衡量标准。自己的幸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需要自己去设计和创造。
在感知、把握幸福的知识工具定位上, 从知识贫乏、用心失当向知识富有、用心得手转变。要获得幸福与充实就要有一些办法, 以认真把握获知幸福感。需积极乐观地看待事物;确立符合自身价值的人生目标;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亲密稳固的人际关系;感恩·欣赏·发现, 收获内在幸福;身体与心灵的协调, 认真把握并进而形成获得幸福感的经验模式。
在顶层价值定位上, 从金钱、名位等低级财富认定向至高级 (幸福) 财富转变。在价值观定位上, 极需要有一个顶层价值的定位。这个定位就是要从社会上业已存在的金钱、名位等低级财富认定向高级 (幸福) 财富转变。这基于三个理由:一切金钱、名位等幸福都是有限的;一切顶层幸福感元素都与顶层价值理念相关;一切顶层幸福感的理念群都来自人生的无限奋斗之中。
打造幸福产品 篇2
一、“幸福教育”的定位
教育的价值在哪里?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 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观点“人是目 的,不是手段”是教育应遵循的原则。教育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与发展,最后达到人人都拥有幸福人生为终极目标。
二、幸福教育的内涵是:以人的终生幸福为目的,在教育中创造、生成丰富的幸福资源,培养出能够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人。
三、幸福教育的目标是:为学生智慧和人格的同步发展创造最佳的环境和条件,使在吉林一中接受教育的所有学生都有——理解幸福的思维、创造幸福的能力、体验幸福的境界、奉献幸福的人格。
四、幸福教育的核心是:把教育当做一件幸福的事情来做,“幸福地教、幸福地学”。
五、幸福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一)、以先进的制度管理学校
在一所学校,教师应该学习法家思想,做到依法治校,按制度办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就是说教师应该加强制度意识,学校的规章制度必须遵守。为此,学校加强了制度文化建设,制定了各类规章制度,实施科学施教、民主管理、依法治校。周戈庄小学管理制度
(一)周戈庄小学章程
(二)岗位职责 校长职责、业务校长职责、党支部书记职责、工会主席职责、教导主任职责、总务主任职责、德工处职责、教科处职责、教研组长职责、班主任职责、任课教师职责
(三)教学管理
周戈庄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周戈庄小学课题研究方案 周戈庄小学教师培训方案 学生作业设置、监控制度
(四)德育管理
周戈庄小学小学生一日常规教育及考核标准 周戈庄小学班主任考核制度 周戈庄小学师德考核制度
周戈庄小学师德标兵、教辅评选办法 周戈庄小学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评选办法
(五)各特室制度
办公室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卫生室管理制度、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图书室管理制度、食堂安全工作制度、微机室制度、音美器材室制度
(六)教师管理
周戈庄小学教职工考勤制度
周戈庄小学教师岗位目标考核制度
周戈庄小学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评选制度
(七)中层干部管理
周戈庄小学领导班子例会制度 周戈庄小学干部评分制度
(二)以幸福的教师带动学校
没有“幸福的教师”, 就没有“幸福的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激情迸发需要教师激情的激荡,学生的快乐拥有需要教师快乐的感染,学生的幸福体验需要教师幸福的传递,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托起学生幸福的人生。
1、狠抓校本研修,引领教师专业成长。(1)学习培训强素质
学校建立健全了教师业务培训的长效机制。分批选送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交流;鼓励支持青年教师考研读研;组织教师参与高密名校校际教研活动;聘请教育专家来校讲学,种种举措在促进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迅速提高的同时,也让教师有了优越的成长快乐感。(2)教学研讨原生态
学校以教研组建设为依托,成立各类草根教研组织,定期开展星级达标、同课异构、双向预约、特色课堂等教研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使每位教师都能成长为研究型教师。总的来说,我们的教研活动,不管是何种形式,其宗旨都是为了给予每位教师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平等交流探讨的机会。同时让老师在活动中互相借鉴、互相启迪,迸发出创新的灵感。(3)狠抓课题,提升能力
我们本着“让教学研究化,让研究教学化”的原则,通过广泛开展教科研活动,切实提升教师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理论素养、创新精神和破解问题的能力,并最终实现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我校研究的《影响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外部因素及对策研究》、《小学教师健康工作心态研究》已经结题;《小学语文学科情境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正在申请结题;《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已经立项。
2、落实读书学习机制,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学校制定教师读书学习机制,通过征求教师意见,为教师购买书籍,教师每月阅读一本书,寒暑假自选2本书,每年阅读12本书。学校还定期编写教师学习材料,印发到教师手中,组织学习,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组建“读书沙龙”,每月一次“读书沙龙”活动,每次两个小时,畅谈读书收获、问题、反思等,学校干部参与,相互学习,相互讨论。让教师写起来,教师每月写文2篇,字数不限,可以是心得体会、好书推荐、名段摘抄等。评选优秀读书写作教师,每月根据康城书院投稿和文章写作情况评选出优秀教师,学期末予以表彰。
3、开展多样文体活动,增强教师身心健康。
学校以“全员健身,健康幸福”为宗旨,号召教师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为激发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学校定期举行多样化的健身活动:跳绳比赛、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踢毽比赛、趣味体育比赛等。广大教师在比赛活动中锻炼了身体,愉悦了身心,体验到了幸福。
4、营造温馨环境,促进教师幸福发展。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不断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增强了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集体凝聚力。学校在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同时,还对教师的生活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做到以情暖人、以情感人、以情服人,为教师们鼓足干劲地创先争优而保驾护航。我们学校是距离高密最偏远的一所乡村小学,近几年分配的青年教师离家远,一周只能回家一次。为此,学校加大了周转房宿舍的建设,宿舍新铺设地面,粉刷墙壁,购买衣橱,安装电视、电脑;厨房设置电冰箱、抽油烟机、厨具一体化,给他们营造了家的氛围。我校的高秀英老师,去年孩子只有几个月大,婆婆离家到周戈庄看孩子,但没有住的地方。学校得知后,专门布置了一间屋子给他们居住,领导班子成员一起去走访慰问,解决了这一难题。今年我校秦永军老师光荣退休,学校感谢他对教育的辛勤付出,给他送上了鲜花、纪念品和衷心的祝福。关心教师,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对待教师少一点强制,多一份尊重;少一点限制,多一份人性,对待教师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这正是我们学校对待教师们的态度。
携手打造幸福课堂 篇3
一、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感受学习趣味
本节课理论知识较多,如果老师只单纯讲解概念,不仅费时费精力,恐怕效果也不好。如果自始至终设置一个情境,依据情境的不断变化,引出不同的问题,将问题置入情境中,由浅入深,层层点拨,完成教学任务就轻松有趣多了。所以,丁老师在上课时巧妙设置情境。
多媒体展示情境一:八年级学生小江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但最近却一直郁郁寡欢,原来天有不测风云,小江的爸爸身患绝症,医生已经下达了病危通知书,一家人开始谈论爸爸的财产继承问题,爷爷、奶奶、妈妈、叔叔都说自己有继承权……爸爸留下的财产主要有:五间私房,承包的一间书屋,一辆低价购得的赃车,还有存款10万元。此外,他的著作《生日》和《我的经历》出版,出版社将送来3万元稿费。小江爸爸这些财产都能继承吗?
多媒体展示情境二:不久,小江的爸爸因病去世,小江的家人召开了家庭会议,准备继承遗产,可是在谁能继承,继承多少这些问题上一直争执不下。爷爷说:“咱们都是一家人,大家都有继承遗产的权利。”妈妈说:“叔叔总有一天会成家立业的,他不能继承遗产。”面对家人的争议,小江感到很纠结,他们说的好像都有道理,到底谁说得对呢?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我们虚构这些情节,在这两个情境里设置了两个不同的问题,比直接、生硬地拿出“作为遗产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哪些人属于继承人范围?”要生动得多。抛出一连串的问题后,学生心中产生疑问,他们的注意力被吸引,教学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由于思想品德学科抽象性、理论性较强,有些观点晦涩难懂,利用多媒体将情境直接展示出来,能帮助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加深印象,调动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创建幸福课堂打下良好基础。
二、精心组织教学,在过程中体验快乐
幸福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自潜能的舞台。作为老师要义不容辞地去设计、创造这样的课堂,有效地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去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营造宽松、和谐、快乐的教学氛围。
带着情境一中的问题,老师分析了遗产继承的条件,学生们马上开始抢答问题,接着得出结论:承包的书屋和低价购得的赃车都不能作为遗产被继承。然后,老师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观点一: 爷爷、奶奶认为五个人都有权继承遗产。
观点二: 妈妈不同意,认为叔叔不能继承遗产。
究竟谁的观点对呢?老师没有立刻拿出结论,而是分析了继承人范围及依据、继承人顺序、财产继承份额分配原则等问题。学生豁然开朗,纷纷举手发言,原来叔叔作为第二顺序继承人不能继承小江爸爸的遗产。接着,老师继续展示:
多媒体情境三:小江纠结的心总算释然了,正在这时,有人敲门了……正当小江的家人准备分割遗产的时候,小江爸爸的律师来到小江家,拿出了小江爸爸生前的遗嘱。遗嘱中提到:小江是未成年人,要把遗产的二分之一留给小江;父母年老体弱,四分之一留给父母;另外四分之一给小江的妈妈。小江继承的份额暂时由爷爷奶奶和母亲共同管理。
原来,小江爸爸生前已立下遗嘱,学生看到这,心中又有了新的疑惑: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究竟有什么区别?小江爸爸遗产究竟是按法定继承还是遗嘱继承呢?
老师在这里采用了“留白”,由学生自己看书学习,然后抢答。教室里一片寂静,过了一会儿,有的学生在凝神静思,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胸有成竹举起了手,参与学习的劲头十足。老师释疑后,继续播放故事:
展示情境四:半年后,小江的妈妈另嫁他人,叔叔也自成家业,他们对爷爷奶奶都不闻不问,一家人的生活全靠邻居照顾。为此,爷爷奶奶立下遗嘱:死后房产送给邻居,存款由小江继承。爷爷奶奶去世后,叔叔要求继承父母的遗产,要求小江交出爷爷奶奶的存款,并要把邻居的房产收回。小江的妈妈也以小江是未成年人为由,霸占了小江应继承的遗产。
老师提出问题:叔叔要求收回房产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爷爷奶奶将遗产赠给邻居的做法合法吗?面对叔叔和母亲的做法,假如你是小江,你会怎么办?
看到展示和问题,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一样,有的学生为爷爷奶奶感到惋惜,有的为叔叔不尽孝道感到气愤,有的对妈妈的自私自利嗤之以鼻,有的为小江打抱不平。
此时,老师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学生们七嘴八舌,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课堂教学达到沸点。十分钟后,学生开始展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陈述本小组的观点。这种组内讨论、小组发言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汇集了小组成员的智慧,活跃了课堂气氛,课堂上的问题最后也被各个击破。
构建高效而快乐的课堂,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展示,让学生在小组中活动,在情境中体验,在生活中感悟,在学习中建构,他们才能在自我发展中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他们才能感受来自探究与创造的幸福。
三、认真总结反思,在收获中回味幸福
“学而不思则罔”,对一节课的认知活动进行反思自悟,既是对原有认知结构的更新升级,也是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的必由之路。
正当学生处于兴奋时,老师又设计了模拟法庭,由学生分别扮演审判长、书记员、原告、被告、律师等角色,就本课案例进行法庭辩论。在辩论中,学生们唇枪舌战,言辞激烈。他们既明辨了是非,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升华了情感。学生的潜能再次得到挖掘,师生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他们共同积极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落实。
接着,老师归纳小结了未成年人享有继承权的法律依据,和学生一起复习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等知识点。随后,老师要求学生思考: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类似小江这样的问题时,我们该把金钱还是亲情放在第一位?是该见利就上还是互谅互让呢?
学生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说,在遗产继承中,除了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外,还要注重情义,发扬互谅互让的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的学生说,当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犯时,要增强维权意识,要学会依靠社会力量,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课堂的最后,老师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留白给学生反思和自悟。学生通过反思、自悟后,必将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阳光操场打造幸福校园 篇4
一、体育节:让每一块场地动起来
学校确定每年三月份为“体育节”,2016年以“我喜欢、我运动、我参与、我快乐”为主题,面向全体学生组织系列活动。
(一)班级往返接力赛
1. 时间:3月11日-13日上午课间操。
2. 地点:学校操场。
3. 比赛形式:初一、初二、初三各班挑选男女各20人,各班主任必须加入,以足球场南北方向进行往返接力比赛。
4. 评比方法:按初二、初一、初三顺序,每班40人一路纵队,男女顺序不限,手持接力棒交接,最后一名是班主任,冲过终点视为比赛结束(见图1)。
(二)跑操比赛
1. 时间:3月17日-19日,下午第八节。
2. 地点:学校操场。
3. 比赛形式:先以级部为单位进行比赛(见下表)
4. 评比方法:
以级部为单位集体展示,根据队伍的整齐度、精神状态总体来打分,计入班级量化考核(见图2)。
(三)学生篮球比赛
1. 时间:3月26—27日,下午两节课后。
2. 地点:学校篮球场。
3. 比赛形式:初三、初四级部分别组两支男子篮球队(奇数班组一队,偶数班组一队),各级部主任作为本年级队伍的总领队(见图3)。
(四)师生足球友谊赛
1. 时间:4月1号下午两节课后。
2. 地点:足球场。
3. 比赛形式:分上下半场进行,初三、初四学生联队对阵教职工队(见图4)。
(五)春季运动会
1. 时间:4月上旬。
2. 地点:学校操场。
3. 参赛代表队组成:
初一级部代表队(丁队)、初二级部代表队(丙队)、初三级部代表队(乙队)、初四级部代表队(甲队)、教职工代表队。
4. 比赛项目:
甲、乙队为100m、200m、400m、800m、1500m、3000m、跳高、跳远、三级跳远(男)、铅球、4×100m接力;丙、丁队为100m、200m、400m、800m、1500m、跳高、跳远、4×100m接力;教职工队为一分钟踢毽子、一分钟跳绳、定点投篮、60m慢骑自行车、60m托球跑、铅球、跳远、4×100m。由于场地限制,不设置长投项目(见图5)。
通过“体育节”一系列活动的展示,让师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校园体育精神的激励和熏陶,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大课间:让每一天时光动起来
学校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按照季节的变化,设计不同的活动项目,把健康快乐放在第一位,让每个学生开心学习,幸福生活。
(一)季节变换巧健身
1. 夏季和秋季。
初一至初三除了统一做《中学生广播体操》之外,还有自由结合踢毽子、跳绳等。每天统一量化打分,一周一次评比,一月一次规范班评比,计入班主任考核(见图6)。
初四级部为了迎接中考,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和球类练习,并通过一月一次小考、一学期两次大考、全校统一考试,并且计入期中和期末总成绩等有效手段进行监督考核(见图7)。
2. 春季和冬季统一跑操。
一天一量化,一周一评比,一月一汇总,并计入班级量化管理,计入班主任考核(见图8)。
规划科学、组织得力的大课间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律、自制、自理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管理与组织能力,同时“泰山第一操”也成为学校体育工作一大亮点,学校600人的大型体操表演连续两次在泰安市运动会开幕式上精彩亮相,在全市中小学生广播体操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见图9)。
(二)主题活动层次化
除了每年三月份的“体育节”之外,学校还确定了其他月份的活动主题:九月份是初一级部的拔河比赛,十月份是初一、初二级部的乒乓球比赛和初三级部的足球比赛,十一月份是初三级部和初四级部的篮球比赛,十二月份是初一至初四级部的n×300米跑接力赛。
1. 初一新生拔河比赛
为增强班级凝聚力、树立团结意识、增强学生体质,学校每年组织初一年级学生拔河比赛。
比赛形式:每班男女各15人组成一个队,采用淘汰和单循环赛制。
方法:第一轮采用三局两胜淘汰制,胜者进入前五名,负者视为后五名;第二轮胜者采用抓阄分出轮空班级,其他四个班级再采用淘汰制,赢着进入前三名,前三名进行循环赛,决出一、二、三名,负者分出四、五名;第一轮的负者方法同第一轮的赢者的比赛方法,最后决出五至八名(见图10)。
2. 初一、初二级部的乒乓球比赛
第一阶段:采用班内自行选拔的方式,选出最好的五名学生参加学校的级部比赛。
第二阶段:参加级部比赛的学生,采用抓阄的方式,进行一对一淘汰赛,最终决出前十名为优胜者(见图11)。
3. 初三、初四的篮球、足球比赛
第一阶段:以级部为单位两两对决进行淘汰赛,决出第一、第二名。
第二阶段:初三、初四级部的前两名两两对决进行淘汰赛,最终决出全校第一、第二名。
4. n×300m跑接力赛
以级部为单位,每班男女各10名参加比赛,最终决出前六名。各种比赛,惠及到所有的学生,他们在操场上挥洒汗水,勇于拼搏,捷报频传,体会到了体育的魅力,体会到了团队的精神。
三、校本课程:让每一名学生动起来
为切实深化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在弘扬个性和促进特长的基础上树立全面发展的信心和勇气,学校出台了《泰山实验中学校本选修课程开设实施方案》,借助于选修课程为学生拓宽成长和展示的渠道。先后组建了田径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健美操队、篮球队、足球队、太极拳队、拉丁舞队和排球队,并将这些团队以社团活动形式纳入校本选修课程体系,从课程开发实施到督察考评,都由教务处统一管理。一批又一批学生茁壮成长,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佳绩,学校多次获得“振兴泰山区体育突出贡献单位”荣誉称号,今年被命名为“泰安市单项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并迎接了“全国手球传统学校”的评估验收(见图12)。
把幸福打造成文化 篇5
几年的校长职业我努力着、奋斗着、探索者。学校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文化,教师逐步形成了国师特有的氛围,学校似乎走向了“平稳期”或说是“高原期”;办学目标和模式、学校文化等似乎都处于一种较高发展水平,很难突破现有办学模式,学校保持平缓运行。那么怎样走出“平稳期”或“高原期”?必须反思现有教学模式,即确立学校新的发展目标,突破思维定势,这样才有更广的视野,更大的压力。2010年区政府、区教育局实事之一——校长挂职锻炼,似一股春雨滋润了我几年当校长的困惑和踌躇,渴望学习,渴望洗脑,渴望交流,今天受教育局的厚爱我们将走进名校、聆听专家讲座、深入课堂、深入教师及学生中间,亲身感受杭州的教育。转变自己的观念,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素养。近年来,“学校文化”这个词汇在我们的视野中凸显,关于它的讨论也渐渐热烈起来。我一直认为文化建设要有记忆,没有记忆就没有积累,没有积累也就没有文化。优秀而有生命力的学校文化是需要精心构建的,必须在理念上精心提炼,在实践上长期培育才能形成。优质学校的稳定性就在于形成了优良的学校文化,它是一所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当前,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校文化存在着同质化的现状。这种同质化的现状,在理念上往往提出的是大致相同的口号,在实践上表现出的往往是大致相同的校园布置,大致相同的学校活动。这种口号式的文化,我认为是一种“伪文化”,只是贴在墙上,并没有真正成为学校的灵魂,表面上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但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基于这一认识,我校把“文化立校”作为群体的奋斗目标,几年来我试图从文化的根本上重塑国师街小学教育的内涵与品质。如何做到确立管理文化,如何加大精神引领的力度,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何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如何让规范管理与人文管理激情共舞——作为学校的掌门人,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理想的校园是让教师诗意的栖居,是让孩子快意的成长。如果教师有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幸福感,并且让这种幸福感不断提升,那么,教师的所有教育教学行为就会充满深情、饱含热情、喷薄激情,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就会充满智慧的火花,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强大力量,会在有形与无形中影响学生、感动学生、激励学生,教育不能光追求给孩子“满分”,还要让孩子“满意”,使孩子“满足”。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喜欢学校,喜欢学习,而这种喜欢将是深入持久的。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更需要优秀学校文化的熏陶,需要教育平台的搭建,从感受“做教师的幸福”,到“幸福地做教师”,最终“做幸福的教师”,需要校长不断地去营造一个幸福的教育场,这样的幸福感才是高尚而弥久的。
把制度化管理有序之美与人性化管理的和谐之美升华成学校管理的内涵,引导师生接受幸福、感受幸福、传递幸福,不管是“家”文化、“和”文化,还是“善”文化、“勤”文化.......归根结底是
要把幸福打造成学校的一种文化,根植在每个人心里,正是学校管理追求的目标,但与此同时也成为我管理中的困惑与瓶颈。有一句话让我有一种发自心底的触动——校长,应成为学校的精神领袖!这需要怎样的底气,怎样的豪气,正是带着这样的不安与憧憬,带着困惑与思考,带着问题与追求我对这次学习机会格外的珍惜与感谢,我希望借着这次为期两个月的挂职培训完成职业生涯的“蝶化”,希望校长素养的提升带来的是学校文化的提升,带来的是师生获得成长的幸福。
国师街小学
打造“三态”幸福教育 篇6
加强心态教育,塑造美好心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和期待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但迫于生计,农村留守儿童多、留守老人多已是不争的事实。外出务工家长“只生不养”,孩子难管;教师包班教学压力增大,人心难稳;物质追求丰富,学生难教。学生也好,教师也罢,一个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立足、求得发展、追享成功,拥有健康的心态至关重要。好心态才有好未来,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因此,心灵需要引导,健康需要呵护。教育者必须加强自我修炼,培育良好心态,与学生一道,运用自身的力量,积极乐观地应对人生的一切险阻,让自己真正成为主宰命运的主人,改变生存的现状,创造崭新的生活,成就美满的人生。要围绕“初中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省级课题,强化“问题学生”研究,加大师资、阵地投入,落实对口包保制度,以爱心引导学生做身心健康的现代人。
加强生态教育,打造美丽学校。学校教育正常生态的形成需要有正常的教育生态环境,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常态。学校应当是学生放飞梦想的地方。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归根结底是创办学生发展需要的学校、适合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学校,是创办对得起学生、不辜负家长、让社会放心的学校。四望民风淳朴,自然环境优美,乡村美丽宁静。我们既要呵护人文自然环境的原生态,又要享受美丽乡村教育的原生态。要始终牢记“安全是生命线、纪律是高压线、质量是生存线、特色是风景线”的绿色发展理念,绷紧安全弦,唱响管理戏,办出特色校,打好质量仗,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前,要抓住机遇,统筹规划,推行升级与补短并举、均衡和优质同步,科学构建原生态教育体系,努力办好每一所乡村学校。一是倡导生态德育,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农村、热爱学校;二是推崇生态课堂,引导教师驾驭课程能力,促进专业成长;三是优化生态环境,让校园绿树成荫、窗明几净、鸟语花香、生活宜人。通过不懈努力,让每一所乡村学校都成为绿色健康的生态园、激情绽放的百花园、教书育人的梦想园。
打造科学高地创建幸福菏泽 篇7
谋划工会工作, 彰显新作为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省工会十四大精神, 菏泽工会要结合重点工作, 制订新规划, 出台新举措, 积极谋划全市工会工作, 在推动菏泽打造区域科学发展高地中, 彰显新作为。
在劳动竞赛上, 持续开展“当好菏泽主力军、同心建功十二五”主题竞赛活动。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 以班组建设为抓手, 以健全各级劳动竞赛委员会为保障, 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更加注重向“五大基地一大产业”延伸, 更加注重向科技型、创新型竞赛提升。
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上, 要充分发挥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作用, 加大源头参与力度。深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 制订新的三年规划, 规范创建标准、改进创建评价, 加强分类指导、实行动态管理, 努力扩大创建活动覆盖, 增强创建活动实效, 确保到“十二五”末, 80%以上建会企业进入各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行列。
在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上, 要抓住工业园区、新兴经济组织、非公小企业、有劳动用工的个体工商户建会和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入会这一着力点, 发挥党建带工建机制作用, 实施“集中建会行动”, 通过建立联合工会和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等多种形式, 消除建会空白点, 实现建会和入会动态全覆盖。
在工资集体协商上, 要抓住中小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这一着力点, 深入开展“要约行动”, 大力推行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 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2013年年底确保全市建会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90%以上。要建立和制定适合不同类型企业的工资集体协商模式和合同示范文本, 规范工资集体协商程序和内容, 使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不但有形式、有文本, 更要有作用、有效果。
在基层民主管理上, 要抓住非公企业和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建制与规范这一着力点, 开展职代会建制专项行动, 加强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制度建设, 确保到“十二五”末, 建会非公有制企业职代会、厂务公开建制率均达到90%以上,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均达到95%以上。要积极探索职代会发挥作用的各种有效形式, 积极推行职工代表视察制、提案制, 开展民主评议和民主监督, 推进规范化建设。
在安全生产上, 要按照郭树清省长在“四个尊重”座谈会上的要求, 把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抓住维护职工生命与健康权益这一着力点, 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 推进竞赛活动向乡镇办事处、社区和小企业延伸。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 深化安全班组创建, 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 不断改善职工劳动环境。到“十二五”末, “安康杯”竞赛活动在规模以上企业的覆盖面保持在95%以上, 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组织组建率达到95%以上, 建会企业劳动安全卫生专项协议签订率达到100%。
在服务帮扶上, 推动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加快向职工服务中心转型升级, 全力打造职工维权、困难救助、就业帮扶、法律援助、信访热线、争议调解、心理疏导一体化、一站式服务平台, 并与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有效对接, 为广大职工提供更贴心、更到位的服务。深化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四季服务”活动和“就业援助日”活动。
在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上, 着眼于培养造就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职工队伍, 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 深化同政府有关部门、职业院校合作, 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建设, 推动培训、认证、晋级、使用有机衔接, 监督企业依法计提职工培训经费。到“十二五”末, 全市新建市级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3—5个, 省级以上示范性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1—2个, 培训职工10万人次以上。
推进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工作
统一思想, 深刻认识推进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 是工会围绕中心助推文化强市建设的具体行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纲领性部署, 市委也相继出台了《关于推动菏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文件, 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市的奋斗目标。
创新思路, 推动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工作实现新跨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各级工会要从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十八大精神的高度, 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 从保障职工文化权益、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高度, 进一步增强发展企业文化职工文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加快推进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 努力实现工会文化事业新发展。
一是要选树“企业文化职工文化示范点”。紧紧围绕菏泽市八大文化产业、十一大文化园区和七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 推动形成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企业发展战略的企业文化体系, 精心打造具有工会特色的职工文化精品, 培育选树一批具有菏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二是要建好用好工人文化宫。工人文化宫一直是广大职工自己的文化学习娱乐阵地, 因此要把这个阵地建设好。要遵照文化市场发展规律, 坚持“两手抓”, 积极培养文化经济增长点, 壮大文化宫的经济实力, 努力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倾心为职工群众打造一流的“学校和乐园”。
三是要深化“职工书屋”建设。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职工书屋”建设, 每年选树10家以上全国、省级职工书屋示范点, 100家市级职工书屋示范点, 1000家县区级职工书屋示范点。
市总工会领导向贫困学子发放助学金。
四是要建设一支企业文化职工文化骨干队伍。推动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队伍是基础, 人才是关键。
强化保障, 推动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各级工会要积极主动地发挥牵头、协调、推动作用, 充分协调党政、企业、工会三个方面的力量和资源, 联合起来统筹部署, 协调力量整体推进。
一要加强领导, 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市、县区工会要把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摆在工会工作的重之中重, 纳入工会重要议事日程, 纳入各级工会领导班子考核体系, 切实把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益工作与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民主政治权益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
二要创造条件, 建立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必要的活动经费是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克服知情分离, 打造幸福课堂 篇8
现代“认知心理学之父”奈瑟 (Neisser) 认为, 认知是指感觉和使用的全部过程, 认知通常被简单定义为对知识的获得, 认知的对象是有关问题、资料等具体的信息, 认知的过程是对这些信息进行的编码、储存、提取、应用等具体操作。在思想政治的教学中, 学生的认知活动主要指对知识点、原理的理解、记忆、运用。情感是人的心理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如相信、认可、愉快、喜欢、乐意、焦虑、痛苦、紧张、厌恶等。在思想政治的教学中, 学生的情感体验主要指对所学的内容喜不喜欢、相不相信、值不值得学的心理态度。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是一个情感与认知相结合的整个精神世界的活动。知情统一能产生相互促进的和谐的心理状态, 使学习活动生机盎然, 使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但是在高中教学中, 教师会经常遇到这样的疑难:学生迫于学业评价和考试压力, 会努力记忆知识点、理顺知识体系、训练解题能力, 但就内心而言, 学生谈不上有多喜欢所学的内容, 甚至对部分知识和观点出现不认同、不相信的态度。这种状况可称之为教学中的“知情分离”, 即学生的学仅是一种认知活动, 较难形成积极、有效、长久的情感体验, 学生不能通过自己的主动理解, 把教育内容所蕴涵的丰富内涵与现实、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的。“知情分离”不仅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观点的接受, 更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二、克服“知情分离”的策略研究
(一) 一则实现知情统一的典型课例
现以2008年杭州市高中优质课评比中杭州第七中学林敏老师的“生命因你而精彩———价值与价值观”为例探寻克服“知情统一”的教学策略。
1.“感动我心”:寻找生命中的美好事物
教师引出话题:“哪些人和事物让你的生命变得美好?”学生围绕此话题, 进行谈话、交流、分享。在此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这些人和事, 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归纳得出:对我们有积极的意义。教师与学生一起提炼得到哲学中“价值”这一概念的内涵。
2.“思想碰撞”:对人的价值的评价标准
以“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孟祥斌的事迹 (播放视频) 为案例, 采用“实话实说”栏目形式, 学生谈对孟祥斌行为的看法, 围绕“很好很高尚”与“很傻很天真”话题展开辩论。得到结论:人的价值是贡献与索取的统一。通过观看视频“社会各界对孟祥斌的高度评价”, 分析“这说明了什么?”, 得到“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看贡献”的结论。
3.“寻根究底”:触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是什么给了孟祥斌纵身一跃的勇气?转而剖析孟祥斌做人的信念和军人信奉的价值观, 再结合正反两组事例, 得出结论:不同的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 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4.“内化、践行”:提升道德层次, 实践爱的奉献
通过孟祥斌的事迹对人们道德行为的感染, 引导学生划分出道德由低到高的四个层面:损人而利己、利己不损人、利己且利人、利人不利己。并由学生制订“一件小事行动计划”, 要求在本周内予以实行, 并感悟其中的哲学思想。
本框内容的教学难点不在于知识的建构, 而在于如何让学生对他们非常熟悉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这一论点, 经历一次丰富而深刻的体验与感悟, 引起共鸣, 进而内化成为学生的价值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教师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 独具匠心地设置了恰当的情境、有效的提问, 让学生入眼、入耳、入脑, 自然无痕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可以说是实现“知情统一”的典型课例。
(二) 策略研究
1.因学定教, 找准立足点
以教材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 必然导致教学中的知情分离。教师要因学定教, 明确教学的起点不是教材内容, 而是学生的认知前提和情感前提。认知前提就是学生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 情感前提就是学生对学科、对教师、对该课内容的兴趣和感情好恶。教师的教学必须从科学地了解和把握学生的认知前提开始, 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始。学生认知中不懂不会的地方, 才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研讨解决的, 学生情感中有质疑有冲突的地方, 才是需要教师组织学生来体验辨别的。“因学”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定教”可以增强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上述课例中, 学生对“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价值观对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等教学点, 之前通过其他多种途径已受到过教育, 所以知识层面的识记、运用是比较容易的。但在情感态度层面, 不少学生受负面文化的影响, 只懂得索取, 不懂得贡献, 情感冷漠。不少学生不相信社会中有讲贡献的人, 认为即使有, 也离自己非常远。在课例中, 教师以人为本, 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 不回避难题, 不生硬说教, 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首先以“感恩我心”展开话题, 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中给予自己帮助的人或事, 学生回忆生活的点滴, 感谢生病时父母彻夜的照顾;感谢自己腿骨折时同学搀扶着上下楼梯;感谢老师顾不上休息为同学解答难题;等等。这些为学生提供了感性认识基础, 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然后适时引入孟祥斌的事迹, 围绕“崇高与傻”的论题, 学生摆理由、说看法、相互争论、反驳……充分反映了学生自己的真实想法, 在冲突中辨别, 在碰撞中生成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不再是生硬简单的, 而是以巧妙、自然的方式去适合学生的需要, 滋润学生的心田。此后更有一个点睛之笔, 就是引导学生划分出道德水平的四个层面。这一教学拓展就是因学定教的表现, 教师充分考虑到社会现实背景、学生思想实际、社会提倡的价值观、公民的道德底线等, 做出恰当的教学定位, 让真理走下神坛, 走进学生的生活。
2.以情载理, 制造相融点
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扎实地掌握知识, 与其说是靠多次的反复, 不如说是靠理解, 靠内部的诱因, 靠学生情绪状态而达到的。”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 也是教学的手段。以情载理就是教师利用情感传递, 让学生动之以情, 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 并且把握情感体验的契机, 把它上升为理性认识, 达到晓之以理的目的。在此过程中, 学生会受到更直接、更亲切、更鲜明的刺激, 触动原有的情感积淀, 调动潜在的心理能量, 与知识融为一体, 潜移默化, 熏陶感染, 这正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 同时它也使得政治教学充满人文情怀、生命活力。
在上述课例中, 教师首先积极创造条件, 以“感恩我心”拉开序幕, 使学生在说、听、思、悟中绽开情感之花, 为下一步教学的展开奠定情感基础, 可谓“生活启情”。情感火花被点燃后, 教师不失时机地添柴助燃, 借助多媒体播放孟祥斌舍身救人的事迹, 学生的情感受到极大震撼, 学生观看时表情是端庄凝重的, 甚至有人暗暗落泪, 对真善美的崇敬油然而生, 可谓“案例煽情”。在接下来的辩论过程中, 学生为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认为“高尚”的同学摆出许多理由, 如:为了他人的生命献出自己的生命, 舍生取义, 不计得失, 勇敢, 忘我, 侠义……认为“傻”的同学摆出以下理由:救了一个不爱惜自己生命的人, 对自己的妻儿不负责任, 付出的生命代价和获得的不成正比……这其实已涉及贡献与索取孰轻孰重的价值评判标准, 通过学生与学生说理, 通过学生来教育学生。教师继而把学生正面积极的情感因素上升为理性认识,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贡献与索取的辩证关系, 并从社会角度说明对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贡献。接下来教师以“是什么给了孟祥斌纵身一跃的勇气?”一问, 自然引领学生进入更高层次的情感, 即信念、价值观的体验, 通过正反案例的铺垫, 归纳出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可谓“情理相融”。在教学的结尾, 要求学生制订“一件小事行动计划”, 并在本周内付诸实践, 让学生的情感走得更远, 学生也可在过程中收获更多的情感, 可谓“课外延情”。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有机结合最终形成了学生全程参与、内心体验、形成态度、构建价值观的教育教学全过程。
3.多法并举, 创设互动点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但是没有一种教学法是绝对的好或不好, 必须根据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主体、特定的教学而定。教是外因, 学是内因, 用什么方式充分发挥外因的作用来引导学生发挥内因的作用, 这就需要教师花工夫去琢磨。教育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趣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师要突破传统的填鸭式和现代的电灌式教学, 要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单向传递信息的教学局面, 尝试使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实践式教学法、目标导向自学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法, 激活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情趣, 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反映, 促成师生间、生生间的多向互动和认知与情感和谐互动教学关系的生成。
在上述课例中, 根据教材知识点较少、情感态度要求较高、学生有质疑问难情绪等实际情况, 教师主要采用体验式教学法, 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理解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在体验中思考感悟, 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同时又多法并举, 运用了案例法、小组讨论法、辩论法、问题探究法等, 努力创设互动点,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各抒己见, 使课堂充满智慧和激情。在这节课中, 课程资源是丰富动态的, 思维空间是立体开放的, 教学氛围是宽松和谐的, 情知发展有机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 可谓“课开始, 情趣生;课进行, 情趣浓;课结束, 情趣存”的幸福教育。
4.回归生活, 开发延伸点
回归生活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 要求思想政治课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能“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体验,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 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 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知识具有思想政治立场鲜明、容量大、难度高、综合性强等特点。教师在灌输鲜明的政治立场时, 如何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引导学生, 而不是以说教式的、令人生厌的形象出现呢?教师在教授容量大、难度高、综合性强的知识时, 如何能化繁为简、深入浅出, 而不是让学生感到枯涩难懂、知难而退呢?这就必须把知识教学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下, 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感受知识的魅力。所以课堂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才能为学生知识与情感的和谐建构提供理想的途径。
营造学习氛围,打造幸福党校 篇9
学习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学习水平, 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要创造爱学习和尊重学习的气氛, 要怀有对学习崇敬的感情——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就在于此。一所学校可能具备一切设施, 但是, 如果没有学习的氛围, 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的发展及精神营养供给的学习热情, 抑或者, 如果大家都不爱学习, 不愿学习, 对学习蓦然待之, 那么它就还不能称之为学校。”这是著名的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对“书与学校”关系的精辟论述。作为培育人的学校确实应该成为一个“书香校园”, 作为培养党和干部的灵魂基地——党校, 更应该把学习放在第一的位置, 应该把营造党校浓厚的学习氛围作为市级党校发展不可推卸的责任。
1 学习对打造幸福党校的重要性
第一, 重视学习, 是还原教育的本真。作为一所学校, 任务就是教书育人, 党校作为一种灵魂教育也不例外。当前我市正在大力弘扬打造幸福榆林, 榆林的发展不能没有“学习势头”和“学习氛围”, 它是可持续发展榆林, 和谐榆林, 幸福榆林的不竭动力。
第二, 提倡学习, 是党校教育的核心。如果说文化是一个学校的品格, 那么阅读就是一个学校的根基, 教育的精神便是学校的灵魂。品格的高雅与否, 更深层次地源于学校内在的精神。这种精神, 足可以在质朴与严谨的深远意境中, 将感性的发现与理性的辨析完美结合起来, 使人在不经意间就受到感染, 从而心灵澄静, 志存高远。打造幸福榆林,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员都要有书生气, 都要有书卷气。建设幸福党校不能从日常意义来解释, 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的读几本好书, 而应解读为作为教师对学员的精神本质的诱导、重塑或提升, 是对善的精神的关怀与认同。
第三, 积极阅读, 是党校教育的归宿。一个不喜欢学习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的前途是无法预测的。国民学习的问题, 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与发展, 更直接联系着到社会的总体文明化程度和创造的能力提升, 更是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外在表现——这是学习对于一个国家的深层意义。从微观层面上说, 一个人的学习史, 直接影响到个人的成长和他对社会的作用;一个群体的学习习惯, 直接反映出他们的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党校教育的最终归宿是倡导一种阅读氛围, 营造一种学习环境, 提高干部的道德修养, 提升群众的文化品味。这就要求我们把阅读作为打造党校教育品牌的一个机遇, 将阅读渗透在平时的工作中, 科研中, 生活中。
2 如何打造幸福党校
打造“幸福榆林”是功在千秋, 利在万代的战略性可持续性的举措, 是榆林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可持续推进的可靠保障。而打造“幸福党校”是让阅读飘洒在党校的每一个角落, 让阅读成为党校教师以及学员的一种习惯。
第一, 要营造幸福党校, 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使人睿智, 学习让人明智, 通过学习使人们的知识得以渊博, 精神得以熏陶, 智慧得以启蒙。可以说通过学习让学员具有“可持续性可发展的接触知识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素养”, 让阅读成为学员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让他们感到“学习让我的未来更多姿多彩!”其次, 让学习成为教师的自我需求, 让学习成为教师获取知识的源头活水, 用学习提升教师的内在素质和外在修为, 用学习充分缓解工作压力。让教师感受到“学习提升自我!”最后, 创设学习化、人文化、潜移默化的党校学习生态环境, 让校园氤氲书香。通过教师的自主学习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习惯, 通过学习带动党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让学习成为党校一张最漂亮的“名片”。
第二, 要营造幸福党校, 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方式和价值取向。当前, 整个社会被一种浓浓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所弥漫, 党校也是被这种非理性的价值取向所污染,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 忙经济, 忙挣钱, 他们认为“幸福”和他的经济活动、挣钱效益没有太大的关系, 而这正是可怕的文化贫穷与精神贫穷;其次, 忙工作, 忙应酬, 忙赚钱。这些人有党校体面的工作, 稳定的收入, 能买得起好书, 也买了不少书籍, 但都因为忙, 将书束之高阁, 从而禁锢自己的思想与灵魂。最后, 不学习, 难幸福。这些人既有金钱, 也有时间, 关键又有书;既有党校体面的工作, 也有不少精致的的藏书, 但就是不读书, 书是摆设, 是撑门面的工具。由于以上情况, 打造幸福党校已经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英国哲学家笛卡儿说:“读一切好的书, 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学习是点亮人生的精神灯塔, 是构建人们精神家园的可行之路。在打造幸福党校的过程中, 我们要开展诸如“诚信”、“善行”、“礼仪”、“文明”等专项读书活动, 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使人们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得以提高, 人格得以完善, 这才是我们可以依靠的教学方式。一个真正优秀的学校必然是一个文化土壤丰厚的学校, 它能以自己多年积攒起来的独特的文化鼓励人、感召人、培育人, 而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教师学员也必然是散发着浓郁文化气息的一朵奇葩。“打造幸福党校”的过程就是我们创建学校文化、创建学校精神的过程, 就是我们不断培育“勤奋创新、务实严谨”的精神的过程, 就是我们逐渐形成讲文明、能合作、有爱心、求上进的育人环境的过程, 这才是可以发展的价值取向。
第三, 要打造幸福党校, 必须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在全校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我们要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中增加学习型组织的含量, 应以教研室为单位适时介绍自己的读书体会, 各教研室之间形成资源共享, 力求做到求同存异, 使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学习的芳草地, 力求做到“让每面墙壁能说会道, 让每个角落教书育人”。
第四, 要营造幸福党校, 必须开展学习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为教职工搭建展示自我学习成果的平台, 以唤起教职工学习的原始动力和智力支持, 是“打造幸福党校”的有力支撑。
第五, 要打造幸福党校, 必须建立良好的激励和协调机制。学习习性的养成必须经过反复的磨练, 并用评价检测激励机制作保障。教师的学习笔记每月由教务处或者学员处检查一次, 把完成情况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之中。每半期在教职工中评选一次“阅读之星”, 每月评选一次优秀读书笔记、手抄报, 每学期评选一次“古诗文诵读之星”, 以先进激励引领全校的师生。
3 打造幸福党校的战略意义
建设“幸福榆林”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是推动榆林在经济崛起, 实现精神文化大市崛起的重要举措。而打造“幸福榆林”是以党校的实际出发, 实现党校在新时期所肩负的重要使命的必然步伐, 是实现党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3.1 幸福能够惠人, 幸福能够催人奋进
“幸福惠人”是建设“幸福榆林”的首要任务。它肩负着要把我们榆林人培育成有理想, 有胸怀, 有进取心, 有拼搏劲, 有知识储备, 会讲文明的榆林人, 受人尊敬的陕北人的历史责任, 党校在这一过程中更要冲在前面, “幸福惠人”的根本目的是要把榆林人培育成主体意识明了, 主体责任清晰, 能够对地区负责、社会负责、人民负责、时代负责的新一代榆林人, 能够使人进步, 让人深受感动, 成为吹响前进的号角。
3.2 幸福能够持家, 幸福促使家庭和谐
建设“幸福榆林”必须从每个小家入手, 从小家的幸福漫延成社会大家庭的幸福。没有“幸福的家庭”就不可能有“幸福的城市”, 就不可能有“幸福的榆林”。同时, 人是以自己的家庭为生活单位的, 如果一个家庭的“人情味”浓了, “幸福气”重了, 那它的影响就更大了, 作用就更直接了。所以, 我们要大力倡导“幸福进家”的活动, 一个家庭如果充满的幸福的气息, 人们也就充满的明智的思辨能力, 家庭矛盾能逐渐减少。
3.3 幸福能够强校, 幸福加紧党校前进步伐
“幸福强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幸福党校”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榆林党校要成为幸福党校的道路还比较漫长, 但最基本的条件应该是就是“个人幸福”和“家庭幸福”的建设, 如果“个人幸福”和“家庭幸福”能够得到有效的结合与实现, 那么实现“幸福党校”目标就指日可待。
总之, 知识改变命运, 幸福改变生活, 学习时节温暖现, 学习以怡情, 读书以养性, 学习让我们永葆青春。
摘要:热爱学习是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志, 社会在学习中进步, 公众在学习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干部通过学习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倡导全民学习, 促进社会知识、信息和文化的传播, 开启智慧, 营造幸福社会, 共享精彩人生, 建设一个读书和爱书的学习型和谐社会, 是党校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本文就从学习的重要性起笔, 谈如何打造幸福党校, 以及打造幸福党校的战略意义。
打造高效课堂 奠基幸福人生 篇10
一、五步教学环环扣
1. 预习———课前预习、预习评价
只有充分预习, 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我们把学案提前发给学生, 学生在课下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 完成预习。自主学习阶段, 学生独立学习, 不能打扰别人; 交流阶段, 小组内成员就疑难问题轮流发言, 一人发言时, 其他成员注意倾听、记录, 相互补充, 找出解决办法。
为督促学生预习, 规范学生预习, 了解学生的学情, 我们对学案进行全批全改, 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进行二次备课, 根据学生的问题, 进一步设计上课的思路和措施。
2. 自主———自主学习, 小组交流
教师当堂把批改后的学案发给学生, 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 形成师生、生生互动。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多为学生创设自主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相互合作, 相互启发, 相互借鉴, 共同提高, 达到在课堂上 “思维活跃流畅, 创造性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既发挥了学生的潜力, 又能很好的解决学习中的个别疑难问题。
3.互动———展示交流, 师生指导
这个环节又分以下几个步骤:
( 1) 爬黑板展示与复习提问同时进行。老师先在黑板上列出本节课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然后各小组学生争抢爬黑板书写答案。为了节省时间,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几个学生爬黑板的同时, 下面的学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老师检查提问, 即学情诊断。学情诊断的方法可以是点名提问, 也可以让全体学生在笔记本上默写。
( 2) 情景导入。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时政新闻、歌曲、故事等资源导入新课,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思维。导入语言尽可能简洁。
( 3) 目标重申。老师再一次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并具体进行阐释, 突出学习的重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 4) 学生点评、质疑、纠错。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展示在黑板上的 “成果” 进行点评。一旦出现错误, 或者表述不够严密, 挑战组要揪住 “尾巴”, 进行质疑和纠错, 本组成员也可以站出来帮助展示人补充和纠正。在这一环节老师要及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激励评价, 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 5) 合作探究。导学案中探究问题, 都是紧扣教材重点难点而设计的, 老师对有思维含量和难度的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然后请一两个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其他小组质疑、辩论, 或补充、完善。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和新发现的疑难问题, 老师进行讲解、点拨、归纳和提升, 引导学生形成明确的观点, 最终解决问题。
( 6) 知识整合。这一环节主要是老师对这节课总结概括, 形成知识网络, 让学生加深印象; 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 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 引起全体同学的足够重视。
4. 拓展———问题训练, 总结提升
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对最新案例的分析, 更好地理解了相关理论知识后, 可以依据预先设计的达标练习, 让学生当堂训练, 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这时我们采取分层测试, 较难的题目要求部分学生可以选做, 但一般的基础题必须全部达标。在学生做题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再次进行适当的点拨。而高考链接呈现的是近几年的高考真题, 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本节知识在高考中的分量, 历年真题的演练, 使学生在分析、概括、提炼、加工的过程中, 实现了知识、能力和觉悟的统一。
5. 回归———延伸训练, 回归评价
我们在设计学案时要考虑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 在结束一节课时必须先指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 然后集思广益, 做整体补充, 对有争议性的热点话题作为课后拓展, 让学生课下去关注、留心和思考。
课堂最后几分钟对学生分别评价打分, 实行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客观评价, 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 及时指出学生的进步和不足, 并加强正面引导。教师对小组组长的评分进行总结, 评出本节课表现较好的同学和小组给予及时的鼓励。
二、教学改革硕果丰
学生由以前的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了现在的主动、自主探究, 学生变得大胆自信、爱学乐学, 合作学习能力增强了, 在合作中学会了倾听, 在展示中激发了思维火花, 实现了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讨论的时间交给学生、把表达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训练的情趣留给学生、把生活实际还源于学生。课前预习过程中的画、圈、点、勾, 课中困惑问题交流时的各抒己见、面红耳赤, 展示时的争先恐后、井井有条, 课后学习反思、学习小报、书法作品、手工制作、美文赏析、等个性化作品精彩纷呈。学习方式展示形式多样化, 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三、克服问题向前看
这一段时间的课改实践已经初见成效, 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空前高涨, 学习兴趣明显增强, 作业质量明显提高。上课学生争着抢着爬黑板、发言, “你方唱罢我登场”, 课堂学习气氛非常活跃, 检查提问的效果比以前也好得多了。小组内的合作意识、互帮互助意识已经形成,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提高。
为婆婆打造“夕阳幸福” 篇11
婆婆善良勤劳,精于厨艺,从与我们住在一起后,就将我们的小家打理得井井有条,让我们工作之余没有了后顾之忧。刚开始的时候,我很享受婆婆的照顾,但时间一长,我就感觉到了我和婆婆之间有了些许的不对劲,婆婆似乎将我当成了一个“入侵者”,一个与她争夺儿子的爱的“情敌”,平常的言语和举止之间,都带着浓浓的醋味。
我和子文因为是新婚,所以平常的时候,难免会流露出一些亲昵的举止,但这些在我们看来再平常不过的秀恩爱的举止,被婆婆看到眼里,却犹如芒刺在心。
一次晚饭的时候,婆婆炖了莲藕排骨汤。婆婆将汤刚端上桌,子文便像只闻到腥味的猫一样,先凑上去尝了一口。尝过之后,他禁不住赞叹汤的美味。为了向我晒老妈的厨艺,子文舀了一勺汤喂给我让我品尝。看到儿子在喂我喝汤,刚被儿子夸得找不着北的婆婆,一下子变了脸色。稍顷,她满脸不高兴地数落子文:“‘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老话一点不假。看看我儿子,多疼媳妇,怎么就光想着媳妇想不到老娘呢?”
嗅到了婆婆话里话外的醋味外加火药味,愧疚之下为了缓和气氛,我捅了捅子文说:“是啊,咱妈忙了一下午,咱应该感谢一下妈,子文你也喂妈一口吧!”听了我的话,子文赶忙夹了一块排骨喂给婆婆,但婆婆却用筷子将排骨打落在地,怒冲冲地说:“担当不起,你还是多向你媳妇献殷勤吧!”说完,起身进了卧室将自己关在里边生起了闷气,无论我们如何在外边敲门,就是不开。
百思不得其解婆婆生气的原因,去问子文。子文分析说,也许是婆婆还不能接受他已长大成人,成家立业的事实吧。婆婆年轻的时候漂亮,能干,心气高,但生性浪漫的她却嫁给了木讷而平庸的公公,之后为了公公的不解风情,婆婆和公公吵了无数次,到最后不但没有改变公公,还将两个人的感情给打冷了。婆婆和公公只能无奈地结束了他们已持续10年的婚姻。婆婆和公公离婚的时候,子文才9岁,对婚姻彻底失望的婆婆,断绝了再嫁的念头,将子文当成了她全部的希望,含辛茹苦地拉扯大了他,并供他一路读到了博士。婆婆苦了一辈子,累了一辈子,将全部的爱都给了子文,如今另一个女人的出现,将子文对她的感情分去了一半,婆婆失落之下心里当然会不好受,心里不好受,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下意识地对媳妇的排斥与嫉妒。
经子文这么一分析,我恍然大悟。原来,婆婆所有的怪异举动,都是在吃我的醋。细细分析婆婆吃醋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婆婆的情感生活太寂寞太单调,在情感上太依赖子文,如果想办法让她的情感生活丰富起来,也许,婆婆会有个幸福快乐的晚年,而我们也会少去许多烦恼。而要实现这一切的前提便是,为婆婆找一个可以托负晚年的老伴。我将自己的想法跟子文说了,在我的极力说服下,子文终于同意了,我们开始动手打造婆婆的“夕阳幸福”。
婆婆退休前是中学教师,生性浪漫观念前卫的她,在穿衣打份和美容保养方面有着不俗的品位,所以与同龄的老太太相比,漂亮优雅的婆婆看起来年轻许多。依婆婆的条件,找一个条件不错的老伴绝对不成问题。
之后,趁着与婆婆闲聊的机会,我试探她对找老伴的态度,起初,婆婆有些抹不开面子,敷衍我说:“我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找什么老伴啊!年轻的时候没有那个想法,现在就更不想了。我这样一个人过挺好。”后来经不住我的游说,婆婆便有些动心了,同意找找试试。
见婆婆发了话,我便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帮婆婆物色合适的相亲人选。闺蜜隽子说她妈妈有一个同事,姓张,丧偶已3年,虽年过花甲,但人长得儒雅帅气,更重要的是,张叔叔没有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个人条件也相当不错,丧偶后一个人独居,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而且儿女们也支持他再婚。将张叔叔的条件给婆婆一说,婆婆也相当满意,答应见一见再说。
在我的陪同下,婆婆满怀信心去赴了张叔叔的约。在茶馆两个人一见那电光火石的一瞬,我看到了两个人眼里碰撞出的火花。看着两位老人眉目传情的样子,我暗暗欣喜婆婆相亲有戏。然而当我躲进卫生间给子文偷偷打电话报完喜,返回来后却看到张叔叔满脸不悦地提前离去。
深感意外的我忙问婆婆怎么回事。婆婆一脸的无辜:“真是有些遗憾。你这张叔叔什么都好,就是睡觉打呼噜。你说我本来就神经衰弱,如果和他走在一起,晚上他打起呼噜来,我怎么睡觉啊?”
婆婆的话让我有些崩溃。这才到哪啊,她老人家就想这么远?虽然这次相亲没有成功,但之后,我明显感觉到了婆婆对我态度的转变。在与我相处的时候,她言行举止中的满满的醋味没有了,多了一份母亲的真情与关爱。我想,也许我对婆婆的好,她已经感觉到了。出了真情,必会有回报。
之后我连续带着婆婆相了几次亲都没有成功,沮丧之下婆婆有些泄气。看着婆婆沮丧的样子,我忽然想到了网络。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有许多老人都在征婚网站找到了真爱,婆婆在现实中找不到中意的人,也许可以通过婚恋网站寻得自己的缘呢?
有了这个想法后,我便替婆婆同时在国内知名的几家婚恋网站做了注册,精心为她做了资料,并为她起了个响亮的网名“阳光老太”。大概是我精心编排的资料介绍和婆婆比同龄人年轻的形象吸引了那些有意寻爱的老人,婆婆的资料传上去没多久,便有许多人向婆婆发了交往信息。为了慎重起见,我帮婆婆精心筛选,最终确定了两名从相貌和资料上看与婆婆最般配的男士作为约见对象。
第一个见面的对象是个会计师。这位会计师与婆婆一见面,就跟婆婆算起了将来在一起时的经济账,说他的房子和存款都属于婚前个人财产,与婆婆无关,所以婚前得进行公证。婚后开支各管各的,家庭经济实行AA制等等。会计师的话,让婆婆吃惊之下有些呆了,于是找了个借口,落荒而逃。回家后守着我直抱怨:“媳妇你给我找的这是什么人啊?八字还没一撇呢,就跟我算起了婚后的经济账,好像我找他就是图他的财产似的。”受此刺激,之后不管我如何开导,婆婆对于约会对象打死也不见了。
对相亲失望透顶的婆婆从此便断了再婚的念头。就在我为了没有撮合成婆婆的再婚而遗憾的时候,事情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这个转折在让我们欣喜的同时,也让婆婆找回了丢失的幸福。
事情还得从公公说起。有一天我与子文在街头与公公偶遇。公公问起婆婆的近况,说婆婆一辈子风风雨雨不容易,叮嘱我们好好照顾婆婆,言语之间并无离异夫妇常有的对旧日枕边人的芥蒂,相反却是对婆婆满满的关心与担忧。
公公的大男人胸襟让我赞叹。回家后将自己的感受讲给子文听。子文说,当年婆婆与公公分手后,公公还是一直不断地关照他们娘俩,在他们娘俩有困难时,总是倾尽全力给予帮助。再婚后,因为时常照顾他们娘俩,妻子对他心生芥蒂离他而去,从此他便断了再婚的念头,至今还是单身一人。他曾守着子文说过,婆婆虽与他早已离异,但始终是他的亲人,即使做不成夫妻,他也不能眼看着婆婆和子文娘俩这辈子过得不好而他不管不问。公公对他们娘俩的好,婆婆其实是感受得到的,别看她常常表现得对公公不屑一顾的样子,其實心里还是挺感激公公的。
子文的话,在让我感动的同时,也让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公公和婆婆感情尚存,如果能撮合他们再走到一起,两个老人也会找到爱的归宿,而我们,也会省却了许多牵挂。听了我的想法,子文也很是赞成。
于是,之后的日子,我和子文分头行动,我负责婆婆这边,子文负责公公这边,在旁敲侧击游说对方的好的同时,常常制造一些能让他们“偶遇”的机会,让他们单独接触。在我们的努力下,公公复婚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而婆婆虽然对复婚的事情还是持抗拒态度,但却对公公不再那么排斥了。
之后的一天,婆婆一大早去菜市场买菜,被迎面驶来的一辆电动车撞伤导致腿部骨折住了院。得知婆婆受伤的消息后,公公第一时间赶到了医院,守在婆婆病床前,衣不解带伺候她。婆婆在医院住了半个月,他守了半个月,婆婆出院回家养伤的时候,他整整瘦了10斤。
婆婆出院后,公公天天过来照顾婆婆,给婆婆煲骨头汤,推婆婆去楼下散心,陪她聊天,帮她按摩。3个月后,婆婆腿伤痊愈后,感动于公公的真爱的她,满脸幸福地与公公去街道办事处将离婚证换成了结婚证。
婆婆终于找回了丢失的幸福。看着他们老俩口手牵手行走在夕阳中的优美剪影,我和子文的心里欣慰无比。老人幸福就是我们晚辈的幸福,婆婆找到了感情的归宿,我和子文的幸福生活也翻开了新的篇章。
编后:随着中国社会的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晚年的幸福越来越受到关注,比起他们的衣食住行这些物质方面,我们更应该关注他们的精神幸福,孤单、寂寞、没有精神寄托才是他们最大的问题。让我们做儿女的多花一些心思,给辛劳了一辈子的父母营造幸福的夕阳时光。ma-ch-ch@163.com
【打造幸福产品】推荐阅读:
打造幸福课堂09-01
打造新型幸福观09-29
建设新农村,打造幸福家园06-18
平安中国,打造人民幸福的港湾09-28
打造自身特色促进和谐发展构建幸福校园07-26
六大社会管理创新工程,打造和谐幸福四牌楼07-19
打造农产品区域品牌09-24
从产品品牌的内在区分看个人品牌的培育打造06-04
打造经典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