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诗歌的方法论文(通用12篇)
理解诗歌的方法论文 篇1
诗歌是最早产生的文学体裁, 为了了解和继承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 中学语文课本选入了一些诗作名篇, 这样, 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就成为欣赏诗歌的首要任务。下面我仅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含必修、选修、课外读本) 中的几首诗歌为例, 谈一下我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 (含必修、选修、课外读本) 选入了《<诗经>两首》、《涉江》、《孔雀东南飞》和《陶渊明诗两首》这几篇课文。在讲授这几篇课文之前, 我先让学生对诗歌的艺术特点———高度集中、概括, 语言凝炼、形象, 感情充沛, 多运用修辞等特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然后, 在此基础上, 我让几名学生列举出他们最喜爱的一首古诗及喜爱的原因, 并让他们简单地对之进行解释,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 我在上诗歌课之前按照以上步骤安排了一节课, 一名学生欣然背出自己喜爱的诗歌———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这是一首诗人运用自己敏锐的眼光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他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 构成独到意境的诗。学生这样讲道:“空山雨后的秋凉, 松间明月的清光, 石上清泉的声音, 浣纱归来的女孩子们在竹林里的笑声, 小渔船缓缓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也是诗表现出的一种清新秀丽的景象, 所以我很欣赏王维的这首田园山水诗。”学生的解说很正确, 这确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一篇名作。苏轼在《东坡志林》里说过:“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的确说出了王维诗的艺术特色。通过这也肯定了学生的能力, 所以我对这个学生称赞一番, 同时调动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 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在培养学生理解诗歌能力的过程中, 即在讲解诗歌时, 我让他们多看、多读, 增强他们的语感, 提示他们如何断句。“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也正是说明了多看多读的妙处。例如, 我在讲解《<诗经>两首》时, 把《伐檀》和《硕鼠》两诗放在一起让他们对比阅读, 找出它们的异同点。相同点: (1) 结构相似。两首诗都分三章, 每首诗的第二、三章与第一章句数相同, 句式相同。 (2) 都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手法。不同点: (1) 两首诗句式不同。《伐檀》是长短不齐的杂言句式, 而《硕鼠》是齐言 (四言) 句式。 (2) 就手法而言, 《伐檀》采用了“赋”、“兴”的手法, 而《硕鼠》用“比”的手法。总之, 通过对比阅读, 使学生深刻、细致地领会了诗的主题意义———对反动统治阶级的痛恨, 以及《诗经》的写作特点。
在讲解诗歌的过程中, 学生多读实际上是让学生体察语境, 对上下文有关语句的含义要善于理解, 对上下文中的有关内容能形成整体认识, 并熟悉与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 便于文章的透辟理解。
上《陶渊明诗两首》 (《归园田居》、《<饮酒>其五》) 一课, 我采用的是诵读式、启发式教学, 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找出诗中重点字句, 启发他们找出句中所用修辞及意义, 让他们体会白描手法的运用;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 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感悟作者洁身自好的品格, 体会诗中人、景、情融为一体的写法, 体会本诗的意境。这样, 既让他们掌握了知识, 又对他们进行了思想教育,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爱情”这个词一直是高中生敏感的字眼, 我们对他们的教育采取的也是回避的态度, 但是我想:回避解决不了问题。于是, 在讲解《孔雀东南飞》这篇以爱情为题材的古乐府叙事诗时, 我采用了知识点的重点讲解法, 如“相”、“见”、“自”等词和偏义复词的讲解, 人物性格的个性化特点和主题的阐述完全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得出的。通过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 揭示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对幸福生活的罪恶摧残, 歌颂了男女主人公的坚贞不渝的爱情。通过学习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在学习这首诗的同时, 我还注意知识的外延, 指导学生作文时要求他们学习课文的写法, 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来塑造丰富的人物形象, 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总之, 为了继承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 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学语文课本选入的这些诗作名篇,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理解能力。
盖仁春, 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城区校区教师。
理解诗歌的方法论文 篇2
与其他文学体裁不同,诗歌是要求韵律的,所以会说诗与歌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有无谱曲。所以在诗歌的创作上来讲“韵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这一环节对创作者来讲又是非常头疼的,我们常常看到有一些“牵强”的韵律出现,导致整篇诗歌词不达意(《蒲伋诗境》曾有过这样的诗歌刚开始还认为挺好,之后就发现这是故弄玄虚,被删除掉了)。
而如果不去管这些韵律,有感觉不是诗。当然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意义的表达是最重要的,为了正确的意义,我们需呀大量的.词语储备。这些词语储备为正确表达意义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韵律的产生创造了便利。而词语储备需要下大力气和苦功夫,至少要做到“足够”,这没有经验可谈,因为所有人都可以做到,就是“学习”。
还有就是故事,“诗歌”的创作不是小说和剧本,但诗歌都是在表达故事,别人的故事或自己的故事,即使“寄情于景”也是在表达故事。真正表现自然形态的诗歌是不存在的,因为诗歌的创作是主观感念,故事是结构诗歌的主要框架。“故事”从哪来?从世界的各个角落里,无论是纵向的还是横向的,无论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形形色色的人物衍生出形形色色的故事,这些故事或大或小都对世界产生影响。我们需要一个善于发现的眼睛也需要挖掘故事的双手。
再者就是结构,诗歌都是独立成行的,可能没有标点,没有段落,甚至有一些用词也极其凝练。这有时会成为别人“偷懒”的一种方式,将完整的一段话,随意(或有意)切割成几段,美其名曰“诗歌”。这种做法是对创作不负责任的。因为诗歌的创作要求更加严谨,词句的表达更为确切,结构关系更为紧密。诗歌是我们思想表达和传播的一种途径,绝不可以成为“沽名钓誉”与“哗众取宠”的手段,也不能成为“故弄玄虚”的方式。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让诗歌赋予生命和灵魂。其实,诗人是诗歌的创造者,它的体内充斥着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这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思想的诗歌,则是苍白无力的。如果没有灵魂的诗歌,则是经不起推敲的。诗歌只有拥有了生命和灵魂,它才能够延续,才能够成为经典,才能够广为传播。诗人本身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的赋予者,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诗人自身的涵养与智慧决定了诗歌,诗人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决定了诗歌的方向。
最后就是诗人本身。诗人蒲伋说,诗人从来都不是天生的,当然也不是自封的,而是在生活和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提炼和升华。这里有关于自我人生价值的,也有关于世界社会价值的,但无论如何诗人都要有积极的心态和坚强的心。诗人更像蜜蜂一样,对人无所求,给人的确是最好的东西。当然回归到现实生活的层面,诗人就是普通人,用最普通的情感感悟到的世界,才是真实的。
理解词语的方法 篇3
一、分解字义理解:有些词语的意思就是单字字意的组合,可采用分解字义的办法来理解。如“余晖”就是余留或剩下的光亮。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也是理解词语最常用的方法。因为某些词离开了课文,它的意思就不同了,这就是汉语词汇一词多义的特点。如:“沉郁”字典中的意思是“低沉郁闷”,而在这篇课文中是指“爬山虎的颜色很绿很浓”的意思。
三、比较辨析理解:本文中有一组近义词,是“映入”和“扑入”。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不同?都是看的意思,为什么第一处用“映入”第二处用“扑入”呢?我们应比较着读这两个词所在的语句,感受作者所处的环境不同,看的事物不同,不同的事物呈现在作者眼前,作者的感受也不同。
四、结合表演理解:“表演”的内涵比“动作”更丰富,有时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也能传达出对词语的理解与否。如在理解“融洽”这个词时,先读一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然后再想象一下当时叶老先生与肖复兴交谈时的情景。
五、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中 “燥热”这个词,大部分同学都知道与热有关系,那到底多热呢?人们的心情怎样?想一想在实际生活中,什么时候你感到了燥热?
六、换词理解:“换词”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讲,也属言语解释的范畴,但它又具有其特殊性,如此文中的“删掉”一词的理解,只要给它换个词,也就是换个说法——“去掉”、“删除”就行了。
七、结字源字义理解:如“删除”这个词中的“删”字就可以给学生讲关于“删”字起源。学生自然会明白“删除”的意思。
八、通过联想想象理解:在理解“春风拂面”这个词时,我们可以联想一下春天轻轻柔柔的风吹到脸上时的感觉,再想象叶老先生给“我”认真修改作文时,“我”的感受。
九、借助图片理解:在理解“余晖”这个词语时,也可以看一看“余晖”的图片,便会有直观的感受。而且,看到图片后你就会都发出“我见过”“这不就是黄昏的时候吗,太阳快落出了!”“这是夕阳”等感叹了。
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必须努力寻求我们的最佳结合点,通过自主学习来理解词语,追求词语理解的有效、高效。
如何利用诵读促进诗歌理解能力 篇4
一.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 确定诗歌情感基调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 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 。概括地说, 就是客观之“景”与主观之“情”的结合。不少老师在诗歌教学中把分析诗歌意境具体化为寻景———构境———析情三个步骤, 即通过对诗歌客观之“景”的描绘分析, 进而引导学生领悟诗人所要表达的主观之“情”。笔者认为:诗歌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开启想象的大门, 分析诗歌的意境:或清新自然;或浓郁雄浑;或轻松愉快;或凄婉迷茫……进而使学生领悟诗歌的情感。诗歌的意境是诗歌的灵魂, 分析诗歌意境是读好一首诗歌的前提条件。因此, 在诵读诗歌之前,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
诗歌情感基调指诗歌的基本情调, 也就是诗歌感情色彩的一种综合体现。诗歌情感基调主要通过诗歌的意境, 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得以体现。教师指导学生诵读时应在理解和表达的统一中, 在情和声的统一中, 使诗歌情感基调得到完美体现。把握诗歌情感基调应注意两点:一是诗歌情感基调总是与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相吻合, 因此教师指导学生诵读时确定的情感基调应再现诗歌意境, 体现诗人的创作意图, 诵读者对诗歌的情感理解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语调风格应与作者的情感态度大体一致。二是诗歌情感基调是统一而有变化的:一方面, 诗歌都有贯穿始终的统一基调, 即思想感情发展的总的方向;另一方面, 在这种统一中又存在变化, 教师指导学生诵读时既要保持诗歌情感基调的统一性, 又要注意这种感情层次上的变化。当然, 还有读者的创造性理解。
《雨巷》是一首富有音乐美、朦胧美和浓郁的象征色彩的抒情诗。诗歌通过“我”在“寂寥的雨巷”中独自彷徨的诗意描绘, 通过与丁香一样的姑娘从期盼、相遇, 到远去后思念的整个过程的描述, 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凄清寂寞、哀怨惆怅、凄婉迷茫的复杂而微妙的内心情感。诗歌主要采用“雨巷”、“我”、“丁香姑娘”、“油纸伞”这一组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其意境哀怨惆怅、忧郁迷茫, 但整个画面及情感又不失为一种朦胧的美, 给人以无比想象的空间。这是整首诗贯穿始终的统一情感基调。在这统一基调下, 作者的情感也有一丝的变化。你看:“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后来, “我”在雨巷中与这样的姑娘短暂相遇了:“她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的,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并且“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我”似乎找到了一直渴望的知音, “我”的情绪也就随之起了一丝变化, 这是一丝短暂的欣喜。但随着姑娘的远去:“她静默地远了, 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我”的这种惊喜也就随之消失, 恢复原来的哀怨惆怅, 剩下“我”的独自彷徨。教师指导学生诵读时既要把握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又要注意作者情感的这一丝变化, 在诵读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二.以诗歌意境、情感基调为基础, 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诵读技巧
为了再现诗歌的意境, 读出诗人在诗歌中所渗透的情感, 感染学生, 活跃课堂, 让学生热爱诵读、热爱诗歌, 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诵读技巧, 使诵读停顿有节、轻重适度、节奏鲜明、抑扬顿挫, 从而更好地表情达意。
1、停顿
停顿是指语流中出现的间歇。停顿一方面是出于生理上换气的需要, 另一方面是语法上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情感表达上的需要。在诵读中, 适当的停顿可以使声音错落有致, 使表意清晰, 便于达情。恰当的停顿运用会形成节拍, 节拍可以增强诗歌诵读的清晰度和节奏感, 这也是形成诗歌节奏美的一个重要因素。我简单谈谈后两方面的停顿。
语法停顿:由句子的语法结构造成的停顿。一般来讲, 下面几种情况可作适当的语法停顿:
⑴主语和谓语之间;⑵动词和宾语之间;⑶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⑷某些介词前面或后面;⑸方位词后;⑹某些连词前面或后面 (因为、如果和等) 。
情感表达停顿:为了突出诗中某种感情, 诱发听众思考, 感染听众而作的停顿。这种停顿往往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当然, 在具体诵读某首诗歌的时候, 要统筹兼顾上述三方面的停顿, 不能机械套用。是否有利于情感的表达对诗句的是否停顿起着决定性作用。另外, 结构相同的段落 (《雨巷》的首尾两节) 或结构相同的句子, 为避免单调, 可根据情感作不同的停顿。还有, 停顿要注意“声断气连”的适时处理, 否则, 读出来的语调给人生硬、呆板之感, 既会破坏诗歌的节奏美, 也不能很好地表达诗歌的情感。
我以《雨巷》诗的第一节为例, 谈谈诗歌的停顿。诗的开头一节是全诗主旋律。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吟诵、闭目回味, 在学生脑海里呈现这样的情景:以情而言, 是独自、彷徨、寂寥、愁怨;以景而言, 是纸伞、雨巷、丁香、姑娘。此情此景, 水乳交融, 幻化为一体。何等孤寂!何等惆怅!何等美妙!结合上述停顿要求, 可作如下停顿划分:
撑着/油纸伞, /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2、重音
着意加重或弱化某些词语读音的现象叫重音。重音不同, 所传达的感情也不同。重音位置的确定取决于诗歌固有的情感, 也包含着诵读者对于作品内容的独到理解和表达的需要。一般来讲, 它分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两种。语法重音是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处理的重音;逻辑重音是由于表达的需要, 特意突出某种意义或感情而对相关词语进行重读的处理。由读音轻重所造成的起伏变化, 是诗歌音乐美的重要表现。下面我介绍四种读法:
⑴低中见高法:就是把要强调的字词读得重一些, 响一些。这是最常见的方法。
⑵实中转虚法:虚声指声轻气多的声音, 即重音轻读法。
⑶快中显慢法:把某些字词的读音有意拉长, 形成拖腔。
⑷连中带停法:运用停顿来突出重音, 几乎每个主要的重音都离不开它。
我以《雨巷》第三节为例加以说明: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 凄清, 又惆怅。
诗歌第三节总的感情基调是哀怨、惆怅、孤寂的。上面我说过, 在寂寥的雨巷中遇到像“我”一样的、撑着油纸伞、结着愁怨的姑娘, 瞬间, “我”觉得找到了知音, “我”的内心起了一丝波澜, 有一丝短暂的惊喜。注意, 由于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所致, 这一丝惊喜不是很强烈。因此, 其中的两个最能表现这种情感的意象“雨巷”和“油纸伞”需要轻重读, 要读出如烟似幻, 阴霾不开, 细雨如愁, 孤寂惆怅的情怀。“寂寥”这个形容词应该读得稍重一点, 让人联想到雨巷的悠长残破, 空寂幽冷。两个“我”字也要重读, 第一个“我”稍轻, 第二个“我”要读得稍重, 并适当拉长声音, 以示“我”的惊喜与兴奋, 但千万不可读得太重, 否则就破坏整首诗的意境了。“默默”一词采用连中带停法, 突出“我”的孤寂惆怅。“冷漠”、“凄清”、“惆怅”三个词在读法上同中有变, 都读轻重音, 只是“凄清”这个词要读得较“冷漠”凝重点, “惆怅”在声音处理上可稍作拉长, 但尾音一定要干净、利索。
3、语速
语速是由诗歌的内容及情感的变化来决定的。大体上分为快速、中速、慢速三种。快速主要用于表达紧张、恐惧、激动、欢快等心情, 表示质问、争辩、斥责、鼓动、号召等声态;中速主要用于感情没有多大变化之时, 多为叙述性语言;慢速则用于表现沉重、哀痛、忧伤、肃穆等心情, 抒情色彩浓厚。根据诗歌内容, 采用恰当的语速能很好的传达诗歌蕴含的情感。《雨巷》是一首富有浓郁色彩的抒情诗, 它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决定了它适宜采用慢速, 用低缓的语调进行诵读。我以诗歌的第六节来加以具体说明: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 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这一节是最能表现“我”的孤寂惆怅心情的。雨巷中, “我”与丁香般美丽而忧郁的姑娘相逢了, 但她并没有停下, 而是“像梦中飘过一样”, 转瞬间, 便飘过“我”的身旁, 连同她的“颜色”, 她的“芬芳”, 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与“她的丁香般的惆怅”, 消失在雨巷尽头“颓圮的泥墙”。空留下“我”伴着雨的哀曲, 在寂寥的雨巷里自悲自叹, 独自彷徨。因此, 在诵读这节诗的时候, 语速宜慢, 语调低缓而忧伤。只有这样, 才能通过诵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进入诗人为我们创设的意境之中。
当然, 我再次说说, “我”的梦想曾一度短暂实现, 有过一丝惊喜。因此在诵读相关诗句时, 语速宜稍快一点, 以示这种情感的变化。比如第三节中的“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还有如第四节中的“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 “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但这种情感瞬间即逝, 在诵读的时候需要细心把握, 不宜过分渲染。
诵读的基本技巧还有很多, 比如句调处理、发音技巧的运用等, 鉴于中职生的客观实际, 我就不再谈了。
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教案 篇5
一、考纲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来上一堂诗歌鉴赏课。“鉴赏”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特别是鉴赏古代诗歌作品前,首先要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就是先把这首诗读懂。读懂一首诗要搞清楚“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之类的问题。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高考《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要求,诗歌鉴赏包括两个方面: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设问方式: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念?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二、质检
1.(2009年荆州市质检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晚
左
纬
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答案】①表达了朋友不在身边的寂寞感伤。睹物思人,但已是“笑语稀”,因而诗人“惊”,感伤之情油然而生。②表达了生命短促、来日无多的感慨。春来春又尽,日升日又落,诗人“倚杖”怅然面对缓缓坠落的夕阳,感慨人生短暂。
这首诗包含的感情有两种:一是朋友不在身边的寂寞感伤,二是生命短促、来日无多的感慨。
从“笑语稀”我们知道诗人的朋友已不在身边,当年交往时的欢声笑语现在无处寻觅,作者不禁寂寞感伤;从“春又尽”我们知道春季即将终结,从“对斜晖”我们知道一天也即将终结,晚春的斜晖笼盖住倚杖老人,这样的场景最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来日无多的感叹,最具体地表现诗人寂寥哀伤的感情。
三、方法
(一)从关键词句入手 刘禹锡的《秋词》: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念?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作者一反悲秋的传统,借鹤以自况,表达傲然向前、奋发有为的志向。诗中有一句话直接表明了作者的思想观念:“我言秋日胜春朝”。作者为什么要说秋天比春天更好?(明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天寥廓明净,充满诗情画意。你看,一只白鹤排云而上,直冲碧蓝的天空,一幅多么明丽的图画!诗人一反悲秋的传统,唱的是一首昂扬的励志之歌。显然,作者说“秋日胜春朝”,是为了要借鹤以自况,表达傲然向前、奋发有为的志向。)
(二)从景物描写入手
2007年高考湖北卷的诗歌鉴赏题:
3.(2007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华清宫
吴
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这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把这两幅画面分别作一番细致地描绘。(明确:第一幅:第1句:四郊飞雪暗云端——华清宫外朔风呼啸,大雪飞舞。放眼望去,空中一片灰暗,寒意刺骨。第二幅:第2句:惟此宫中落便干——只有华清宫内雪花飘落后,迅速融化,消失不见。第3句:绿树碧檐相掩映——华清宫内金碧辉煌,树木常青,相互掩映,春意融融。第4句:无人知道外边寒——华清宫内的人们沉醉于宫内的生活,根本不知道外边是多么的寒冷。)
这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明确:对比。)
这首诗这种如此鲜明的对比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明确: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同情,对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的无情揭露、批判与鞭挞。)
(三)从注释背景入手
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的诗歌鉴赏题:
4.(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5分)
【答案】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象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
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两个注解: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这两个注解为我们提供了该诗的写作背景,从“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这一句
可以想见,作者以前是身居高位,找他的人肯定是非常多,他的门前也一定是车水马龙,热门非凡;从“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这一句也可以推测出诗人应该是带着一种失意、低落的情绪写作此诗的。
这首诗所表达的作者的情绪就可分点列为两种。(明确:①政治上失意的寂寞;②感叹世态炎凉。)
小结:1.从关键词句破解难点;2.从景物描写洞察情感;3.从注释背景找到依据。
四、练习
5.(2008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地理位置偏远荒僻,当时王昌龄被贬于此。这首诗有一“愁”字,请简要分析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
【答案】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对于这首诗中作者情感的把握,我们分三步走: 第一步:首先看诗后附的注释。第二步:找出诗中描写景物的诗句。第三步:找出能反映作者情感的关键词。
板书:
正确把握诗歌主题
浅谈理解句子的方法 篇6
关键词:理解句子 关键性词语 修辞方法 时代背景 生活实际 中心
“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类提法是当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和试卷练习中的热门话题。这类提法侧重考查的是学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新课标在中高学段明确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可见,正确分析和理解句子的含义是新课标的要求,掌握分析和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教材,高效教学,有助于学生领会文意,轻松学文。
体味和推敲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是指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义和作用,包括分析句子本身的意思,句子的深层含义,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分析句子使用了何种句式、什么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等。怎样理解这些句子,有许多好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随机渗透学法的指导。在这里,我以小学中高年级课文为例,列举几种常用的理解方法。
一、抓住关键性词语理解
俗话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我认为反过来也是很有道理的:理解句子离不开词语。学生理解句子时,可以从组成句子的词语入手,让学生在抓主干的同时,特别要注意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如强有力的动词,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以及一些特殊的副词——也就是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进一步对具体语言环境中关键词的理解,体会整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因为这些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句子的内涵。
如《十六年前的回忆》里的一句话:我看到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怎么理解这句话?我们可引导学生抓关键词“乱蓬蓬”“平静而慈祥”来理解。从“乱蓬蓬”中我们体会到:李大钊受过苦刑;从“平静而慈祥”我们体会到:李大钊坚贞不屈,仍然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把从这三个关键词中体会到的意思连起来,就是对整个句子的理解:李大钊受过苦刑,但他坚贞不屈,仍然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
二、捕捉修辞方法理解
理解句子深层含义,分析句子使用的句式和修辞方法可不能少。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句子的修辞方法,思考其运用的效果或目的。根据句子运用修辞方法的特征、功能,分析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比喻、象征意义中去理解。
如《匆匆》里的一句话:“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理解这句话时,可让学生从它的修辞手法——比喻入手。作者把“日子”比作“轻烟”和“薄雾”,让学生知道“轻烟”和“薄雾”具有容易消失,而且不留痕迹的特点,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个比喻很形象地告诉我们时间过得很快,来无影去无踪,不留痕迹,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时间。我们平时常用的修辞方法还有设问、排比、拟人、反问、夸张等,教师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不着痕迹地进行指点,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读有所得。
三、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
结合社会时代背景来理解也是理解句子含义的一个方法,因为社会背景与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有密切关系。所以教师在学生遇到因时代久远而难以理解的句子时,要引导学生去了解作者写作时期的社会现状、生活情况等等。如学生理解《詹天佑》这篇文章的一句话: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单纯看这句话,学生一头雾水。这就要我们教师让学生了解中国当时的时代背景: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以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等方式,对中国加紧经济侵略。从1895年到1899年,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近1万公里的铁路修筑权。帝国主义控制的铁路修到哪里,他们侵略的魔爪就伸到哪里。原打算自己修筑铁路的清政府由于缺少工程技术人员,在列强阻挠、要挟下,束手无策,只得把一条条铁路的修筑权,拱手送给外国。这些帝国主义国家,在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外,还借此控制了铁路和沿线地区,以及运输军队等。如果京张铁路让帝国主义来修的话,我国的北部地区就会进一步被他们控制。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就不难体会到爱国主义精神是詹天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明白了詹天佑这样想的前因后果,就明白了这句话其实是表现了詹天佑具有长中国人志气的决心,他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四、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我们平时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你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想。这句话虽是教育我们如何做人的,但也为我们的学习指点了迷津。在阅读文章、理解句子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来考虑,也就是联系生活实际来体味句子的含义。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挪动过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自己被沸水或火星烫着时会迅速地把手缩回来以及剧烈疼痛的情景,而邱少云在烈火烧达半小时之久却能做到纹丝不动,通过换位思考、对比想象,学生自然而然便感受到邱少云的高度纪律性及为革命不怕献身的伟大精神。
五、紧扣中心来理解
紧扣中心是理解重点句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重要句子都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文中每一句话都是为表达中心服务的。指导学生习作时,我们常要求学生要围绕一个中心来写,那反过来,读文章、体会句子的含义时也应该让学生紧扣文章的中心来理解。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在理解文章重点句子含义时,不论是用抓住关键性词语、捕捉修辞方法,还是结合时代背景、联系生活实际等,最终都殊途同归——含义或多或少都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所以,学生理解文中重点句子时,要引导学生紧扣文章中心来体会。说到这儿,有教师可能会说句子都没理解,谈何明白文章中心。其实,不论是从学生的认知能力来看,还是从课标的精神来看,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一定优先于对个别句子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平时的阅读实践中要引导学生紧扣中心来理解句子。
当然,正确理解句子的前提是要让学生潜心读书、独立思考;另外,要让学生明白“句不离篇”是理解句意的原则,也是准确理解句意的切入点,以上方法的运用都应结合句子所处的具体环境灵活运用,抓住上下文,挖掘隐含信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多引领学生实践,在读书实践中不着痕迹地进行指点,使学生一步步掌握读书的方法。
浅谈理解性记诵的方法 篇7
然而,我们今天的学生要学的科目多,任务繁重,只靠机械的死记硬背,必然事半功倍。如今啥事都讲效益。同样,在我们语文教育教学中,对记诵也要求高效,即以最小的投入,来获取最大的收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诵。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理解性记诵? 根据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要做到以下几点才好。
一、要抓关键字,化复杂为简单
其实,也就是我们要教师抓住关键字进行板书,就可以为记诵提供线索,有效启发记诵。比如说,我们学习《小石潭记》时,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第一段是写作者发现小潭的过程,可以用提问导读,抓住关键字。“西行”———隔———闻———伐———见。这些关键字也是学生要掌握的重点词语,讲清其义并提醒学生注意用法意义。另外,这一板书像一根红线,串起全段内容,给学生的记诵提供了线索,有效启发了记诵。
二、要做到分析、比较,领悟精妙
事实上,这种方法适用于诗文。如《山居秋冥》的语言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可让学生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的“空”和“新”分析,领悟其表达的意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句,让学生考虑“照”“流”可否用其他词代替,为什么? 这样一分析、比较,学生在记诵时自然不会误记成其他的词了。
三、要借助教具,化抽象为形象
我们可以用插图配合讲解或用投影展示形象,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比如讲授《桃花源记》一文,我们可以用投影仪在大屏幕上展示出“夹岸桃花”“阡陌良田”等图片,让学生用原文来描述,这样学生对作者笔下的文字有了清晰,深刻的印象,记诵起来就兴趣盎然,自然也就事半功倍,这样也自然会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的。
四、要借助图表,以图导读
诚然,我们对于场景变换频繁地课文,如果只是单纯地死记硬背,会使人眼花缭乱的,如果我们利用自制图表,以图导读,就可以顺利记诵且记得牢。如《小石潭记》,运用动词比较多,我就要求学生画出文中西行路线,找到小石潭行程图来,还有小石潭实景等理解性记忆,效果明显会很好的。
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些方法 篇8
一、要扩大词汇量, 促进阅读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 更是阅读理解的基石。我们在阅读理解时所遇到的首要问题是词语障碍, 没有一定的词汇量作基础, 就谈不上理解能力的提高。有语言学家通过调查发现, 外语学习者如拥有5000词汇量, 阅读正确率可达56%, 词汇量达到6400, 阅读正确率可达63%。因此, 熟练掌握课本单词, 适量扩充课外词汇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
二、要严格训练阅读速度
读速是阅读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要提高阅读速度, 可从三个方面考虑:
1.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
有些同学在阅读时存在着不少的陋习, 如:视野狭窄, 一次只看一个单词;用手指着单词, 逐个阅读;只理解单词的个别意思, 不注意惯用短语、词组的意思;一遇到生词就查字典;为了弄清楚某个意思, 反复地阅读前面内容等等。这些不良习惯势必会影响思维的连贯性, 造成顾此失彼的结果, 对阅读材料缺乏整体性的理解。
2.限时阅读训练。
限时阅读是根据所读材料的内容难度、长度, 并参照大纲对各年级读速的要求对该材料的阅读时间予以限定。例如:约250字的材料限定5分钟左右。控制时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迫使学生争分夺秒, 专心致志于阅读。
3.寻找主题句, 理解重点把握全文。
大多数阅读材料均有主题句, 用以说明文章的主旨, 其他文字一般是围绕主题句展开说明的。有的主题句在文章的开头, 有的在文章的结尾, 还有的主题句在文章的中间出现。阅读时若能把握住这些句子, 无疑会大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效果。一般地说, 运用演绎法的文章, 主题句往往在文章的开头;采用归纳法的文章, 主题句一般在结尾。
三、要培养词义推断能力
我们在阅读中难免会遇到生词, 如果每次遇到不认识的单词都去查字典, 则会影响阅读速度和理解效果。因此, 在阅读中要善于根据上下文, 推断某些单词和短语的意义。
1.根据构词法来推断词义。
掌握一定的构词知识会有助于我们的阅读。例如:Don’t make any unreasonable demands on the government.句中的unreasonable是生词, 但我们可以较为容易地通过其构成“un+reason+able”推出其含义为“无理的, 不合理的, 过分的”意思来。
2.根据上下文的对比关系来推断词义。
有时在行文中可能会同时出现某一生词的同义词或反义词,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的对比关系来猜测词义。例如:If you agree, say“Yes”, if you dissent, say “No”.根据两组相对的词Yes与No、agree与dissent, 不难推知dissent是“不同意”之意。
3.根据文中解释推断词义。
有时候, 文中对生词给出了注解或说明, 在阅读中应善于捕捉这一信息。例如:A journalist is a person who works on a newspaper or magazine and writes articles for it.此句是专门解释journalist的, 通过解释不难推断出其意为“记者”。
4.根据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推断词义。
He is so stingy that he never gives anything to others, even his friends or relatives.本例中的stingy是生词, 但根据对结果分句的理解可推知, stingy即为“吝啬的”之意。
四、要把握好长难句
所谓长难句, 是指结构稍微复杂一点的句子, 只要善于分析理清结构, 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1.结构分析理解法。
结构分析理解法, 就是指通过对句子进行语法结构分析, 迅速弄清其结构, 把握住它的基本框架, 进而理解句子的方法。具体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 判断句子是简单句、并列句还是复合句;第二步, 找出句子的核心或成分, 即主语和谓语动词, 然后再分清句子中的一些附属成分。例如:If you press another key, your meal isprepared and heated for you; then it is brought on along a very small railway line to your seat in front of your television so that you don’t even have to stand up when you get what you need.这是一个并列复合句, 在分号前后各有一个分句:分号前是一个带有条件状语从句的复合句, 主干部分是your meal is prepared and heated for you;分号后是带有两个状语从句和一个宾语从句的复合句, 其中so that引导的是结果状语从句, when you get是时间状语从句, what you need是宾语从句, 充当动词get的宾语。这样一来, 全句脉络分明, 句意也就自然明朗了。
2.意群阅读法。
意群阅读法, 就是把在意义和语法结构上有关联的几个词, 连接成较完整的信息, 成组成组输入大脑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 不仅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而且有利于对句子的整体理解。例如:When twocars traveling at 30 mph hit each other (1) , an unbelted driver (2) , would meet the windshield (3) , with a force equal to diving headfirst into the ground from a height of 10 meters (4) .该句中, (1) 为时间状语从句, (2) 为介词短语作状语, 修饰谓语动词。这把整个句子划为四个阅读单位, 大大地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效果。
总之, 阅读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语言实际活动。我们只有进行大量的课内外阅读,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正确运用阅读方法, 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
理解诗歌的方法论文 篇9
1酒精度的测定 (酒精计法)
1.1原理
用精密酒精计读取酒精体积分数示值, 按标准中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温度20℃时酒精计浓度与温度换算表》进行温度校正, 求得在20℃时乙醇含量的体积分数, 即为酒精度。
1.2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 不应超过平均值的0.5%。
1.3结论
(1) 酒精度是酒精水溶液中酒精体积含量的百分数, 由于白酒中含有一定量的杂醇、酯类及固形物, 所以直接测量出的酒精含量不是该度数酒精含量的真实值。通过蒸馏, 可避免白酒中固形物对酒精度测量值的干扰, 使酒精度更接近真实值。由于此蒸馏方法很难将杂醇、酯类物质与乙醇完全分离, 因此, 这些影响可忽略。
(2) 原来使用的温度折算表中, 酒精度值只保留一位小数。现行方法采用国际标准, 保留两位小数, 使结果更加精确, 也符合过程结果比报告结果多一位小数的需要。经与标准中酒度表的对照, 在相同温度、相同酒度的条件下, 折得20℃的酒度最高可相差0.1%vo L, 因此, 采用标准中规范性附录换算表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3) 方法应掌握两点: (1) 酒精度必须经过蒸馏方可测量; (2) 酒度、温度折算表采用国际标准折算表, 且酒精度值保留两位小数使结果更加精确。作为生产企业使用较多的是酒度计法。密度测定虽为第一法, 但不适用于大生产需要, 尽管两种方法之间存在一定误差 (不同酒度最高可达0.2%vo L) , 但只要酒精计法测定准确, 酒度尽量控制在标称值左右 (±0.5%vo L) , 一般不会因使用方法的原因造成产品测定结果不合格。
2总酸的测定 (指示剂法)
2.1原理
白酒中的有机酸, 以酚酞为指示剂, 采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滴定, 以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溶液的量计算总酸的含量。
2.2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 不应超过平均值的2%。
2.3注意事项
酚酞指示剂, 应将酚酞溶于乙醇 (95%) , 并用乙醇 (95%) 稀释至100m L, 不能用水稀释至刻度。
3总酯的测定 (指示剂法)
3.1原理
用碱中和样品中的游离酸, 再准确加入一定量的碱, 加热回流使酯类皂化。通过消耗碱的量计算出总酯的含量。
第一次加入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是中和样品中的游离酸:
第二次加入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是与样品中的酯起皂化反应:
加入硫酸标准滴定溶液是中和皂化反应完全后剩余的碱:
3.2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 不应超过平均值的2%。
3.3结论
总酯的测定采用空白试验可使:
(1) 在酸碱滴定过程中, 强酸与强碱之间的滴定, 在使用同一浓度酸碱的前提下, 因滴定方向不同及指示剂变色点的原因, 滴定结果也不会完全相符。而本法采用同一滴定液滴定空白和试样, 可扣除返滴定带来的误差。
(2) 在白酒测定的皂化过程中, 冷凝管的效果最好, 但由于乙醇的挥发及冷却时外来气体的进入, 都将会影响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在反应液中量的变化。实验证明, 在无酯酒精水溶液中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再用硫酸标准溶液滴定的毫升数, 与在沸水浴上煮沸30分钟, 再用硫酸滴定的毫升数是不相符的, 而且酒度不同, 差值也不同。因此, 通过空白校正不同程度地减小了系统误差, 使结果更趋真实。
4固形物的测定
4.1原理
白酒经蒸发、烘干后, 不挥发性物质残留于皿中, 用称量法测定。
4.2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 不应超过平均值的2%。
4.3结论
常规分析将干燥箱控制温度为100℃~105℃, 与本标准103℃±2℃基本相同, 都可防止因温度偏低而使固形物偏高, 温度偏高 (105℃) 使固形物偏低, 同时也保证了结果的平行性及恒重的要求。
5色谱分析
以前在白酒分析时, 由于早期毛细管技术还不成熟, 使用色谱分析所用的柱子为填充柱。那时新型白酒较少, 传统法白酒中的醇、酯含量较高, 用填充柱法尽管有些成分分离不好, 但主要目标 (如己酸乙酯) 也能得到重现性好、准确度高的结果。且此方法对色谱条件未作出硬性规定也是合适的。在《白酒分析方法》 (GB/T10345-2007) 中用了大量篇幅对两种色谱方法的色谱条件进行规定, 笔者认为可以作为参考, 理由是: (1) 色谱条件的确定, 应以仪器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及再现性而定。 (2) 色谱条件应根据用途而定, 如浓香、清香等香型酒的常规分析, 进样器温度、检测温度设置在200℃以上 (下称高温色谱) , 反而使某些相近成分分离不好, 对测量的重现性及准确度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 各白酒企业、检测机构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柱子与色谱条件。
5.1填充柱 (DNP) 色谱法
一般检测器、进样器温度设置在140℃左右即可, 柱温可根据检查分离度及分析时间确定。分析的关键是内标物和相邻成分的分离情况, 对DNP柱、内标物与异戊醇的分离度是制约准确度的关键原因, 本法甲醇与乙醇的峰接近, 乙酸乙酯峰在乙醇峰的拖尾上, 直接影响了甲醇和乙酸乙酯的定量。本法分析时间大于30min (常规组分) , 不适用大批量分析。
5.2毛细管色谱法
(1) 使用200℃左右的检测器进样器温度
对PEG20M、FFAP等小口径毛细管柱, 可分离30种以上成分, 包括醇、酯、醛、酸, 分析时间35min左右, 是白酒香味成分分析及科研分析的首选方法。但实践证明PEG20M柱分析中乙酸乙酯、乙缩醛、甲醇峰形接近不易定量 (FFAP柱类似) 。LZP-930、AT白酒大口径专用柱也可分析20种酯类成分, 各组分分离较好, 能分离4种以上有机酸, 及少量高级醇和高级脂肪酸酯, 唯试验中发现本法平行性受进样技术影响极大。
(2) 使用150℃左右的检测器进样器温度
该条件最适合LZP-930, AT白酒专用柱用于白酒常规分析, 浓香型白酒12种成分15min即可出完, 其峰形好, 分离好, 再现性、准确度都较好。
(3) 使用乙酸正戊酯作内标
用大口径毛细管分离过程中, 发现高档酒中的微量成分中有时出现在乙酸正丁酯的拖尾上, 影响了内标峰面积的定量, 同时也影响组分的定量。因此要按国际方法规定使用乙酸正戊作内标。
(4) 进样技术
毛细管色谱法测定白酒普遍采用分流进样, 进样技术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定量。通过规范进样技术, 尽量使内标峰面积固定在一定范围内 (如乳酸乙酯) 的定量准确性。
毛细管色谱法对于沸点范围较宽的组分, 由于汽化速度的快慢不同而导致组分失真, 因此要求有合适的分流比。白酒分析中大都采用较小的分流比, 基本上可满足主要呈香物质的定量要求 (但理论上只是分流比大于100:1时, 失真较小) 。
由于白酒中各组分含量从0.001g/L~3g/L相差千倍, 有条件的企业可采用直接进样实验一下, 摸索出更利于组分含量范围相差较大组分的定量方法。
6白酒分析方法使用的一些标准、规则及基本要求
1.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执行GB/T6682-2008。
2.方法中所用的分析天平、酸度计、分光光度计和气相色谱仪要按时检定;所用的酒精计、温度计、微量注射器、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等玻璃计量器具应按有关检定规程进行校正。
3.方法中的“仪器”, 为分析中所必需的仪器, 一般实验室仪器不再列入。
4.本方法中所用的水, 在未注明其他要求时, 应符合GB/T6682中三级以上 (含三级) 水的规格。所用试剂, 在未注明其他规格时, 均指分析纯 (AR) 。
5.本方法中的“溶液”, 除另有说明外, 均指水溶液, “稀释至刻度”是指用水定容。
6.同一检测项目,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析方法时, 可根据各自条件选用, 但以第一法为仲裁法。
7.测定样品, 应做平行试验。以实测数据报告其分析结果, 不需要按酒精度折算, 有效数字要与技术要求相一致。
8.分析中所用玻璃器皿, 用前应以铬酸洗涤液浸泡, 用自来水冲洗, 再用蒸馏水洗干净。测定金属离子 (如:铅、锰) 时, 应用15%的硝酸浸泡, 然后, 直接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
9.分析方法中的有效数字, 表示吸取或称量时要求达到的精密度。
10.恒重系指样品经干燥, 前后两次称量值之差在2mg以下。
11.色谱分析时, 微量注射器应清洗干净。通常, 使用前后要用乙醚抽洗50~100次。连续进样时, 也可用酒样直接抽洗干净。
摘要:白酒中酒精度的测定预先要经过蒸馏。总酯的测定做空白试验, 毛细管柱色谱法的应用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 缩短了分析时间, 且可用于酯、酸、醇、醛等特征分析, 测定组分更多, 分离效果更好。
基于逻辑回归的口语理解方法研究 篇10
口语理解( Spoken Language Understanding,SLU) 是口语对话系统( Spoken Dialog System) 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分析用户输入语句,提取语义信息,获得语义表示[1]。目前的口语理解研究都是面向特定领域的(Domain-Specific)。口语理解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基于规则的方法以及数据驱动的方法。基于规则的方法使用人工编写的规则,通过文法分析来进行口语理解;数据驱动的方法则使用数据集建立统计模型。虽然基于规则的方法不需要大量标注的语料库,但由于语音识别结果并不完全准确,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其鲁棒性较差。数据驱动的方法则克服了基于规则的方法的这些缺点,其又可细分为生成式方法( Generative Approach) 和鉴别式方法( Discriminative Approach) 。生成式方法对输入语句u和其语义表示c建立联合概率模型P( u,c),根据贝叶斯法则计算后验概率。生成式模型往往假设语义序列为马尔科夫链,语义表示为隐藏状态,语句为观测值,这种方式不利于对语义序列进行长距离建模。 判别式方法直接对后验概率P( c | u) 建模,其语义分析结果通常优于生产式方法[2]。然而,以条件随机场为代表的判别式方法,需要对语料库增加额外的语义序列标注,这大大增加了语料库标注的工作量和难度。为了避免额外标注所增加的负担,近期的一些文献[3 - 4]提出了语义元组分类器模型( Semantic Tuple Classifier,STC),其是一种通过递归调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来建立语义树的口语理解方法。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逻辑回归的口语理解方法。首先,通过提取输入语句的N-Gram特征,建立所有可能的语义要素的二类逻辑回归模型。然后,根据应用领域的语义限制,利用语义要素的互斥性和独立性,建立联合后验概率模型。本方法与STC模型的区别在于,采用逻辑回归模型速度更快,参数直观易调,搜索空间更小,解码更迅速;此外还引入了应用领域语义限制,解码性能有所提升。
1 基于逻辑回归的口语理解方法
1. 1 语义的表示形式
不同的口语对话系统有不同的语义表示形式,但大多数都能抽象为语义框架(Semantic Frame)[5]。语义框架由两部分组成:对话行为(dialog act) 和槽(slot)。对话行为又称为意图(intent),表示语句的会话层意义,一个语义框架只有一个对话行为;槽可以用值(value)填充,槽- 值对(slot - value pair)表示语句中的具体信息,一个语义框架可能有零个、一个或者多个槽。假设语义框架的对话行为为d ,所有槽排列成向量,对应的值向量为,则语义框架可以表示为
本文使用的DSTC2 数据集的应用领域为餐馆查找,语种为英语。表1 列举了DSTC2 数据集中的语义表示的一些例子。第一列为人工转写( transcription) 语句,语句字母均为小写,无标点;第二列为该语句对应的语义框架。表中,ack是acknowledge之意,表示用户理解了系统提供的信息,reqalts是request alternatives的缩写,表示用户需要另外一个选择方案。对话行为可能包含槽- 值对,如inform包含pricerange,area等槽和对应值; 也可能不包含槽- 值对,如ack和reqalts;或者槽被省略,只有值,如request。为了一致性,将request省略的槽设为”slot”,则request(address,phone) 变为request(slot = address,slot = phone)。一个语句(utterance)可能对应一个语义框架或者多个语义框架,如第一二行均分别对应一个语义框架,而第三行语句则对应两个语义框架:ack()和reqalts()。
1. 2 逻辑回归
逻辑回归是一种广义线性模型,不仅可以对样本进行两类别分类,而且可以估计样本的后验概率[6]。本模型为所有可能的槽- 值对都建立对应的逻辑回归模型。设输入语句的特征为u ,对于槽s,其取值为v,则输入语句包含槽- 值对( s,v) 的逻辑回归概率为:
式中,ωT是 ω 的转置,ω 为逻辑回归的模型参数。参数的训练可以有多种方法,这里采用L2 规则化的逻辑回归,即解决如下无约束最优化问题[7]:
式中,L为训练集样本个数,ui为第i个样本的特征,yi为类别,取值 ± 1 ,yi= 1 表示第i个样本包含槽- 值对(s,v) ,yi= - 1 则表示不包含,C > 0 为惩罚参数。本文逻辑回归的参数采用Liblinear工具包[7]进行训练,惩罚参数C可以通过开发集来调节,直到逻辑回归模型在开发集的分类正确率最高,不过实际上一般取C = 1 便可以很接近最优模型。
对于有多个取值的槽s ,增加s = null的逻辑回归模型,PLR(s = null | u) 表示语句不包含槽s的概率。这便于下文进行1. 4. 1 节中的多类分类。
1. 3 联合概率模型介绍
只考虑用户输入语句(utterance)均能用一个语义框架来表示语义的情形。设输入语句特征为u ,某个语义框架F的对话行为为d ,F包含的槽- 值对的集合为 Λ 。文献[4]提出了如下联合概率模型:
其中,P(d | u) 采用一个多类分类器估计,P(s =v | u) 则用二类分类器估计。
此联合概率模型隐性地假设了所有槽- 值对都是相对独立的。这样笼统的假设有很大的局限性。第一,增大了解码的搜索空间,降低了解码的速度。假设所有可能的槽- 值对的个数为N ,如果不引入剪枝,则解码搜索空间为N的阶乘。第二,对无意义的语义表示(如inform(area = east,area = west))也赋予了概率,降低了有意义的语义表示的概率比重,影响解码性能。
针对联合概率估计公式(3) 的局限性,并考虑到DSTC2 数据集中用户的输入语句对应一个或者多个语义框架,即P(d | u) 不能简单地用多类分类器估计得到,本文提出了两种新的联合概率模型。
1. 4 基于合并语义框架及独立性假设的联合概率模型
1. 4. 1 互斥性假设以及独立性假设
在一个语义框架中,有些槽- 值对是互斥的。如槽area不会在inform中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因为例如inform(area = east,area = west) 这样的语义表示,即寻找一家位于城市东部且位于城市西部的餐馆在现实中并不成立。对于在一个语义框架中最多只出现一次的槽,建立该槽的多类分类模型。设槽s的可能取值集合为V ,则输入语句(特征为u )的槽s取值为v的概率为:
式中,PLR(s = v | u) 由公式(1)计算而得。若v为null ,则表示输入语句不包含槽s的相关信息。
为了便于处理,可以认为在一个语义框架中,有些槽与槽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如语义表示inform(pricerange = moderate,area = north ),若假设槽pricerange和槽area相对独立,其联合概率则变成边缘概率的乘积,从而简化了模型,降低了计算难度。利用独立性假设时,需要先将语义表示补充完整。如inform至多有四个槽,语义表示inform(pricerange =moderate,area = north ) 的完整形式应该为inform(pricerange = moderate,area = north,name = null,food = null),然后再计算联合概率。
若某语义框架符合独立性假设,其对话行为为d ,将其所有可能槽排列为向量,对应的值向量为。对于该语义框架,其条件概率:
其中,P(si= vi| u) 可以用公式(4) 求得。由于不同的语义框架可能有相同的槽- 值对,为了共用这些信息,以上公式最后部分采用了近似的形式。
1. 4. 2 联合后验概率的计算
若语料库的用户输入语句均用一个语义框架来表示语义。则对于特征为u的输入语句,解码为语义框架的概率为:
其中,可以用公式(5)求得,P(d |u) 为对话行为分布。由于此情况下每个语句对应唯一的对话行为,即满足互斥性假设,所以可以用类似公式(4)的方法来计算P(d | u)。
然而,在有些语料库中,用户的输入语句可能对应一个或者多个语义框架。若语句能分解为多个语义独立的句子,则可以对分开后的句子分别进行解码后再联合在一起。但实际上,由于语音识别的结果带有错误,将输入语句分解成若干个语义上独立的句子难以实现。所以本文采用如下两种方法。
一是将输入语句对应的多个语义框架合并为一个新的语义框架,如将ack()&reqalts()合并为ack_reqalts() 。从而转化为输入语句对应一个语义框架的情形,联合后验概率与公式(6)相同。
二是进行独立性假设,如ack( ) &reqalts( ),假设ack与reqalts是相对独立的,则联合概率可以用边缘概率的乘积来表示。使用独立性假设时,需要将可能的对话行为补充完整。如,其中,Θ 为除ack和reqalts外的其他对话行为的集合。
两种方法各有利弊。方法一计算便捷,但新语义框架的引入会导致数据稀疏;方法二不需要增加或者重新计算底层逻辑回归模型,但搜索空间较大。
1. 5 特征选取
在语音识别的多候选结果(N-best list)中,选取N-Gram特征。具体来讲,设语音识别的N候选结果为asr_hypi,对应概率为pi,i = 1,2,…,N 。首先将概率归一化,即;然后计算语音识别候选asr_hypi的N-Gram特征,N-Gram特征的某个分量值为该N-Gram分量在asr_hypi出现的次数乘以概率pi; 最后将各个语音识别候选相同的N-Gram特征分量的值相加。
2 实验
2. 1 语料库简介
本实验使用的语料库为Dialog State Tracking Challenge 2[8]所提供。DSTC2 语料库不仅适合于对话状态跟踪研究,也适合于口语理解研究。语料库的应用领域为餐馆查询,用户可以指定地理位置、价格范围、口味等条件来查找合适的餐馆,并获得餐馆的电话、地址、邮编等信息。语料库提供了两种语音识别结果,在线(live) 语音识别结果和批量(batch)语音识别结果,本文使用在线语音识别结果作为口语理解的输入。语料库的一些信息如表2 所示,第一行为在线语音识别的字错误率(Word Error Rate,WER),第二行为口语对话数( Dialogues),第三行为用户语句数(Utterances)。在语义表示方面,语料库包含11 种对话行为,225 种槽- 值对。语料库提供了每个语句的基于人工规则的口语理解结果,这是本文的基线系统BASELINE。
2. 2 评价尺度
口语理解的评价尺度主要有F1值(F1score) 和项目交叉熵(Item Cross Entropy,ICE)。为了便于评价,将语义框架拆分为K个元组,即(d,s1,v1),(d,s2,v2),…,(d,sK,vK) ,则语义框架成为了一个集合,其K个元素是这K个元组。设输入语句真实的语义表示为集合Dref,解码后的语义候选( semantic hypothesis) 为Dhypi,Dhypi的概率为pi,i=1,…,M,p1≥p2≥…≥pM。
①F1值(F1score)
F1值是准确率(Precision) 与召回率(Recall) 的调和平均数,可以用来度量最优候选Dhyp1的好坏度。准确率,召回率,则F1值为:
式中,| S | 表示集合S的元素个数,Dref∩ Dhyp1表示集合Dref与Dhyp1的交集。F1值越接近1,表明最优候选越接近真实值。
②项目交叉熵(Item Cross Entropy,ICE)[9]
ICE可以用来度量语义假设分布的好坏度。设T为包含所有可能的元组集合,对于每一个元组t ∈T,所有语义候选包含该元组的概率和为,而真实的语义表示包含该元组的概率为,那么项目交叉熵ICE定义如下[4]:
ICE越接近0,表示语义候选分布越接近真实分布。DSTC2 数据集提供了计算F1值和ICE的工具。
2. 3 实验结果
为了处理用户的输入语句可能对应一个或者多个语义框架的情形,本文在1. 4. 2 节引入了两种方法,将合并为新语义框架的方法记为SLU1,将独立性假设的方法记为SLU2。输入特征采用N-Gram(n =1,2,3)特征。分别在开发集和测试集上进行实验,结果如表3 所示。SLU1、SLU2 性能均比BASELINE有很大提升。SLU1 则比SLU2 相比,在F1值上有所提升,而ICE则有所下降。
文献[10 - 11]均采用语义元组分类器模型在DSTC2 上进行了实验[10]。使用决策树作为分类器,记该方法为STC_DT[11];使用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器,记其模型为STC_SVM。由于STC_SVM只在开发集进行了实验,所以这里在开发集上进行SLU1与其他两个方法的比较,结果如表4 所示。可以看出,STC_DT性能与BASELINE相近,STC_SVM的性能则有一定提升,而本文SLU1 方法则比STC_SVM在F1值和ICE上都有明显提升。另外,SLU1 方法每个语句平均解码时间为15ms ~ 20ms,与STC[2]平均200ms解码时间相比,解码时间得到了大幅度下降。
3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逻辑回归的口语理解方法。该方法能直接以语音识别多候选结果作为输入,降低了语音识别结果不准确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不需要引入语义序列标注,减小了标注工作量。另外,该方法易于训练,能快速解码。在DSTC2 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其解码性能优于基于人工规则的方法和STC方法。本文的特征提取采用的是单一的N-Gram特征,如何增加新的特征,如浅层语义类特征等将是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另外,如何将输入语句正确地划分为语义独立的句子,使模型更精细,也是以后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
摘要:针对语音识别错误导致口语理解系统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易于训练且解码快速的鉴别式口语理解方法。首先为每个语义要素建立一个二类逻辑回归模型,随后根据领域中的限制关系建立联合概率模型。在英语公开数据集DSTC2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人工规则方法和语义元组分类器模型。
关键词:口语对话系统,口语理解,逻辑回归,语义框架
参考文献
[1]De Mori,Frederic Béchet,Hakkani-Tür D,et al.Spoken Language Understanding-Interpreting the Signs Given by a Speech Signal[J].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2008,25(3):50-58.
[2]Wang Y Y,Acero A.Discriminative models for spoken language understanding[C].Pittsburgh,PA,USA: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poken Language Processing,2006:1766-1769.
[3]Mairesse F,Gaai M,Juríek F,et al.Spoken language understanding from unaligned data using discriminative classification models[C].Taipei:200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oustics,Speech and Signal Processing.2009:4749-4752
[4]Matthew Henderson,Milica Gaci,Blaise Thomson,et al.Discriminative spoken language understanding using word confusion networks[C].Miami,FL,USA:2012 IEEE Workshop on Spoken Language Technology,2012:176-181.
[5]Wang Ye-yi,Deng Li,Alex Acero.Spoken Language Understanding[J].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2005,22(5):16-31
[6]David A Freedman.Statistical Models:Theory and Practice[M].Cambridge,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128.
[7]R.-E.Fan,K.-W.Chang,C.-J.Hsieh,et al.LIBLINEAR:A library for large linear classification[J].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2008,9:1871-1874.
[8]Matthew Henderson,Blaise Thomson,Jason Williams.The Second Dialog State Tracking Challenge[C].Philadelphia,PA,USA:15th Annual SIGdial Meeting on Discourse and Dialogue.2014:263-272.
[9]Thomson B,Yu K,Gai M,et al.Evaluating semantic-level confidence scores with multiple hypotheses[C].Brisbane,Australia:9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2008:1153-1156.
[10]Jason D Williams.Web-style ranking and SLU combination for dialog state tracking[C].Philadelphia,PA,USA:15th Annual SIGdial Meeting on Discourse and Dialogue,2014:282-291.
对空间向量教学方法的理解 篇11
关键词:空间向量;教学方法;理解
空间向量引入立体几何,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及课程结构产
生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对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结合的重要价值
和作用得到了数学教育界的普遍关注。[1]
笔者在教学和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空间向量的时候往往会存在以下问题:对于一道几何题目不知道如何使用空间向量方法,即不知道如何把题目中的几何元素转化为空间向量表示;计算马虎粗心,导致方法使用不当而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空间向量的每种方法的形成缘由不清晰,导致不能有效解决问题,例如,在求解线面角的问题时,很多学生能求出法向量与直线的方向向量所成角,但求完后忘记根据法向量与直线的方向向量所成角与线面角的关系来确定最后的答案;还有就是如何選取恰当坐标系上存在困难等。
针对以上种种情况,为了有效地强化学生对空间向量方法的
掌握,结合笔者在教学实践和辅导学生中的反思,教师在空间向量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空间向量方法的教学应当强调如何把立体几何元素向量化
空间向量方法的本质是,把立体几何元素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进行有效转化,然后利用空间向量的求模、求夹角、平行共线、垂直等代数方法转化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因此,掌握空间向量方法的核心在于,如何把立体几何中点、线、面、角转化为空间中的对应元素。其实立体几何中的点就对应空间中的坐标,线就对应空间中的方向向量,面就联系到空间中的法向量,角可以联系到向量的夹角(但有时需要进行一定的互补互余转化)。
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利用空间向量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关键在于,准确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确定相应坐标,线就转化为方向向量,面就转化为法向量。
二、空间向量方法的教学应当遵循透过简单几何模型深化方
法理解,透过复杂几何模型深化建系方法的思维过程
空间向量方法有求证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垂直,求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求点到面的距离或几何体的高等三大板块问题。
学生在弄清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本身就存在理解障碍或困难。因此我们教学应当用最基本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模型,进行方法教学与练习,暂时撇开建系难度。待学生掌握好求解方法后,再进行其他建系训练,再慢慢给学生接触仅有两边垂直,需要找第三边垂直便能顺利建系的模型,或是三边均不相互垂直,寻找建系基础的锻炼。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思路:
(1)着眼简单的正方体和长方体模型,让学生通过操练理解空间向量方法在立体几何问题解决中的种种应用。
(2)摊分难点,逐步提高,慢慢再让学生接触存在建系困难的模型。很多四棱锥或者四面体等问题都没有三个面或者三条边两两垂直,这时候就需要通过寻找辅助线的方法来确定空间直角坐
标系的坐标轴来建系,还需要确定其中对解决问题有用的顶点的
坐标。
(3)进行动点问题,坐标确定上比较困难的模型锻炼。在立体几何中,对于定点问题学生已经比较难以想象,对于动点问题,大多数学生想象不出空间图形的模型,因此这一类问题采用空间向
量方法比较合适。
三、强调空间向量方法与综合法的链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使用
不同学生的思维风格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不同的,比如分析型思维风格的学生倾向于从局部到整体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综合型思维风格的学生则恰好相反。学生应当根据个人的学习习惯、思维风格等选择自己的方法。[2]很多学生可能会觉得空间向量方法比较直接,但综合法反而更加有意思。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面向大众,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师不应该对空间向量方法进行一刀切,而应鼓励学生灵活运用空间向量方法和综合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面对不同的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思考立体几何问题。很多时候空间向量方法与综合法是不分家的,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那么我们对于某一特定题目的时候,可以采用最为简洁明了的方法,至于另外一种的方法,可以稍微进行点拨,提供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课下思考,强调空间向量方法与综合法的链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使用。
四、综合法与空间向量方法的灵活选取
对于这两种方法的总结:(1)一般来说平行垂直证明综合法
比较好,二面角、线面角问题不能说空间向量方法好,只能说它对于学生更加能接受,并且思考门槛比较低,适合大众学生口味。(2)建系土壤成型的,如有现成的三边垂直的,一般先考虑综合法思路是否能顺利得到,如果不行坚决使用空间向量方法。(3)空间动点问题一般首选空间向量方法。(4)建系土壤比较难找,坐标确定比较繁杂的时候,一般选用综合法。(5)解决题目过程中,两种方法可灵活选用,相互支持。
总的说来,空间向量方法的引入,降低了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训练的要求,因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3]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传统的综合法可以锻炼学生感知、发现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演绎推理证明和空间想象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这可能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比较大的帮助,特别适合以后有意愿攻读理工类的学生。空间向量方法可以少关注传统的公理化体系,只要求计算来解决问题,这种程序化的特点使空间向量方法简单易懂,降低了学习难度。空间向量方法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建立代数与几何的联系,尽早了解向量等现代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为初等数学向高等数学过渡奠定了一个直观的基础。[4]
参考文献:
[1]王志贤.对高中数学课程中空间向量教学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2]李鹏,单墫.对立体几何教学应用向量法的思考[J].数学通报,2008,47(7).
[3]赵宇.空间向量对立体几何教育学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4]徐敏蓉.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向量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
作者简介:
黄华胜(1988-),男,广东茂名人,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2011级课程与教学论硕士;招毅峰(1988-),男,广东广州人,南海第一中学数学教师。
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篇12
一、运用交互补偿模式开展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模式有三种:自上而下的模式 (the top-down approach) 、自下而上的模式 (the bottom-up approach) 和交互补偿阅读教学模式 (the interactive-compensatory approach) 。其中, 交互补偿阅读教学模式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模式的结合, 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模式。它既强调背景知识, 上下文预测的重要性, 同时又不忽视单词、短语的解码能力、迅速捕捉关键信息以理解阅读材料的推理能力。所以,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课堂上应该采用交互补偿模式来开展阅读教学。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 应首先激活储存在学生记忆中的有系统、有组织的知识网络。在pre-reading activities阶段, 教师可以利用与阅读材料相关的事件、影片、多媒体等来充实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帮助学生清除由文化差异所引起的理解上的障碍, 激活学生已有的与阅读材料相关的知识网络, 促进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为下一步教学铺平道路。Nuttal (1982) 曾用下图阐释了阅读材料与读者背景知识之间的关系对于阅读理解的作用:
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 读者对阅读材料的语言、内容等掌握的越多, 读者与阅读材料之间的交流就越容易, 读者从阅读材料中了解的信息就越多, 读者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就越深。
其次,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的训练。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标题、首末段、段落主题句、立论句等来预测文章的主旨, 然后通过快速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主要人物、地点、事件等重要信息, 理清文章的脉络, 验证自己的预测。在快速阅读全文时, 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跳读和览读的阅读技能。所谓跳读就是要求学生采取竖视视向阅读, 即眼睛不横向视读, 要竖向阅读, 对于每行的东西只读关键词。关键词是指主语、谓语、宾语;文章标题、引号部分、粗体字、黑体字、大写字、斜体字、划线部分;承接语、过渡词;代词、动词、形容词。
最后, 教师应组织学生就阅读材料进行提问, 以帮助学生由字面阅读向推理阅读和形象阅读迈进, 促进学生理解阅读材料和记忆阅读内容。为帮助学生问出高层次的理解问题,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问题的组织形式, 如:How are…and…different?What do you think would happen if…What other solution can you think of for the problem of…What might have prevented the problem of…from happening等。这种学生提问, 学生自由回答的组织形式不仅有助于学生透过表层深入到字里行间去推测, 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将阅读材料与自己的经历、知识、观点等联系起来;而且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感, 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 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热爱阅读, 自主阅读, 并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扫读、略读、寻读、跳读等阅读技巧。学生只有通过阅读, 才能学会阅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兴趣培养起来后, 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做阅读笔记, 如摘抄好词、好句, 简述故事梗概, 发表读后感等, 让学生始终处于有意阅读状态。学生在阅读中所学到的原汁原味的语言越多, 阅读内容消化和吸收的越好, 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就会越强。长时间的阅读积累, 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把文章里的语言融会贯通成自己的语言, 另一方面也会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正确的阅读策略和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 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成绩。
参考文献
[1]张金生.图式阅读理论的一次运用[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 1996, (3) .
[2]齐鲁霞, 王初明.背景知识与语言难度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8, (2) .
[3]程晓堂, 郑敏.英语学习策略.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8) .
【理解诗歌的方法论文】推荐阅读:
诗歌中隐喻的理解06-05
乡愁阅读诗歌理解05-18
现代诗歌阅读理解试题09-04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技巧与理解01-15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含答案)08-14
一年级阅读理解的方法07-31
言语理解主旨观点题目解题的四大方法01-18
六年级阅读理解答题的方法有哪些12-11
初中诗歌阅读教学方法论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