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先注射(共4篇)
预先注射 篇1
芬太尼是临床常用药物, 但临床观察表明, 使用芬太尼可诱发患者出现咳嗽反射, 从而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机体损害[1]。地佐辛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物, 在患者手术过程以及手术后使用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 从而能有效减轻患者的手术痛苦。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85例择期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ASAⅠ或Ⅱ级。其中男40例, 女45例, 年龄24~65 (36.24±2.11) 岁;体重45~77 (58.89±2.35) kg。
1.2 排除标准
(1) 患有高血压, 并服用转化酶抑制剂。 (2) 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支气管哮喘病症。 (3) 近2w内患有呼吸道感染、出现肥胖、咳嗽、肾、肝功能异常现象。 (4) 处于诱导期如阿托品、麻黄碱, 气管插管时>31s, 或者有重复插管经历。
1.3 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进行常规的Sp O2、ECG以及无创血压监测, 并建立右上肢外周静脉的通道[2]。于麻醉诱导前给予所有患者静脉注射5mg地佐辛, 地佐辛使用生理盐水稀释, 并达到4.5ml。5min后行静脉注射3μg/kg芬太尼 (5s内完成) [3]。然后观察患者症状2min, 期间观察并记录患者咳嗽反射的强度、咳嗽发生情况, 以及插管前后DBP、SHR以及BP的变化情况, 之后进行麻醉诱导。
1.4 观察指标
(1) 观察并记录注射芬太尼后引发患者咳嗽的总数以及咳嗽强度, 使用分级记录方法。咳嗽强度评定标准如下: (1) 轻度, 咳嗽次数<2次; (2) 中度, 咳嗽次数2~4次; (3) 重度, 咳嗽≥5次。 (2) 记载所有患者于插管前后DBP、SHR以及BP的变化情况。
2 结果
2.1 咳嗽强度以及咳嗽反射的发生情况
预先静脉注射地佐辛后, 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有2例, 其中咳嗽反射轻度患者有1例, 占所有患者的1.1%, 咳嗽中度患者为1例, 占所有患者的1.1%, 并无咳嗽重度患者。咳嗽反射发生率为2.2% (2/85) 。
2.2 插管前后DBP、SHR以及BP的变化情况
记录所有患者插管前后DBP、SHR以及BP的变化情况, 并无明显差异。详见附表。
3 讨论
3.1 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危害
研究表明麻醉诱导期间给予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可使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咳嗽发射现象, 并且发生率可达到3%~68%[4]。咳嗽是人体为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或者分泌物, 做出保护性的条件反射行为[5]。从某些角度上看, 咳嗽有其有利的方面, 但若为长期的咳嗽则可能会引起多种疾病, 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喉炎、支气管炎等[6], 给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另外, 若咳嗽较为剧烈, 可造成患者眼内压、颅内压、胸内压、腹内压的指标明显上升[7], 严重影响患有高血压、颅内压增高、气胸、开放性眼外伤、脑动脉瘤等病症的患者, 并还可能诱发其他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因此, 预防芬太尼诱导患者产生咳嗽反射的情况对于降低并发症以及提升麻醉安全度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
3.2 地佐辛的药用机制
目前对于芬太尼引起患者咳嗽反射的原因尚未确切。但近年来, 临床上常用地佐辛减轻芬太尼诱发的咳嗽反射影响。地佐辛的镇痛作用比喷他佐辛弱, 成瘾性小, 属于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物。地佐辛对于δ受体的激动作用比较弱, 对μ受体有一定的激动以及拮抗作用, 但对于κ受体则有较强的激动作用。因此, 地佐辛常用于患者手术过程以及手术后镇痛药物, 能有效减轻患者的手术痛苦。
在本次研究中, 预先静脉注射地佐辛后, 再行静脉注射芬太尼, 诱发咳嗽反射的强度以及发生率均得到有效降低。咳嗽反射发生率仅为2.2% (1/85) , 咳嗽反射轻度患者1例 (1.1%) , 咳嗽中度患者1例 (1.1%) , 无咳嗽重度患者。并且所有患者在插管前后的DBP、SHR以及BP均无明显变化。
3.3 地佐辛对芬太尼作用的研究
使用豚鼠进行实验, 将阿片类药物作用于豚鼠的气管以及支气管树中的κ受体、μ受体, 产生镇咳, 支气管发射性收缩受到了抑制。应用吗啡与可待因进行止咳的药用机制可能是使气管支气管树上κ受体或者μ受体兴奋而达到抑制咳嗽的功效。但也可能在气道与中枢神经系统内有某种特殊的具有抑制咳嗽的阿片受体存在。因此, 对于地佐辛在降低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强度以及发生率的药用机制中, 尚未明确地佐辛是否直接通过使气管支气管树上κ受体或者μ受体兴奋从而达到抑制的作用。另外, 作为一种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药, 地佐辛在理论上可起到抑制气管插管反应以及减轻芬太尼引起的镇痛作用。但尚未明确给药剂量或给药顺序是否会影响与芬太尼之间的相互作用。
总之, 在全麻诱导前预先给予患者静脉注射5mg地佐辛能够有效降低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强度以及发生率, 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也较轻, 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瞿慧, 鲁刚, 潘晓峰, 等.小剂量地佐辛抑制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2, 28 (12) :1232-1233.
[2]范解放, 艾喜婷, 张玉静, 等.麻醉诱导时芬太尼与地佐辛复合麻黄碱对其诱发患者咳嗽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10) :85.
[3]李朝标, 李劲松, 虎良艳, 等.地佐辛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全麻诱导对全麻苏醒期气管耐受良好性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 2013, 32 (9) :109-110.
[4]张红, 代志刚.地佐辛用于超前镇痛效果的观察[J].广州医药, 2013, 44 (2) :26-27.
[5]陈小明, 徐光红.地佐辛预防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一项随机对照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6 (10) :1278-1279.
[6]房宁宁, 张兆平, 顾美蓉, 等.小剂量芬太尼预处理对咳嗽反射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 (13) :2426-2427.
[7]张兆平, 姚敏, 顾美蓉, 等.不同方法预防芬太尼引起咳嗽的临床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9, 25 (1) :35-37.
[8]温来友, 陈建庆, 吴震, 等.利多卡因复合地塞米松抑制芬太尼咳嗽反射[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14) :1655-1656.
预先端接而后快 篇2
1 预端接产品应用场合
TIA 942是国际上第一部以数据中心为对象的技术标准。它引入了如同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的系统架构, 以子系统的手段实现各种设备的互连。然而, 建筑物综合布线仅仅是为了实现以终端PC连至交换机, 地理位置分散, 可以以星型结构、多层网络的形式, 汇集至数据中心, 进而连接出口。而数据中心内, 为高带宽地传输数据, 服务器自带的存储能力、服务器直连存储设备等这类简易的网络结构已不能满足需求, 存储网络技术从DAS、SAN发展到NAS。最典型的结构:SAN网络, 交换机、服务器、SAN交换机、存储设备四大类型设备互连。
大型的数据中心, 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有成百上千台, 以1000为例, 每个机柜以平均10台设备的容量承载需要100个机柜, 机柜并排成列放置。为提高可靠性和带宽, 服务器往往以绑定的方式连接网络交换机和SAN交换机, 因此每台设备至少有6个端口, 1个机柜至少60根缆线引出。可以想象, 成千上万根缆线在数据中心这个仅仅几百平方的空间内穿插, 将变得混乱无法管理, 更谈不上可靠了。
TIA 942提出的数据中心系统架构, 指导了两个原则:设备与设备之间不能直连、进入机柜的缆线必须使用配线设备。
这意味着, 只要尽量减少水平缆线和主干缆线的穿线数量, 就大大节省了布线空间, 让光缆和铜缆“集束”生产, 并对缆线预先端接, 避免现场端接。然而, 这还不是预端接产品唱主角的主要原因。数据中心对温、湿、尘要求极高, 其机房工程、有源设备、辅助系统的投资都要保证极高的可靠性, 由于这些因素, 才使得数据中心拥有贵族身份, 预端接技术在数据中心才开始粉墨登场。
回首布线历史, 中国电信是最早开始布线的单位, 对于智能小区, 如今已发展到光纤到户。小区的布线工程特点是数量大却分散, 每个单元10层, 每层2~3户, 每层光缆的端接最多6个点, 这意味着工程安装人员大量的工作是搬动笨重的熔接机穿梭于各户。
所以, 预端接产品的应用远不止数据中心, 预端接技术带给综合布线系统最大的好处是节省了现场安装时间, 是可以广泛应用于智能建筑的。
2 预端接产品介绍
对数据中心最高的保护是提供最大可能性的保险。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系统必须能够根据增加的需求再调整, 以达到以下目标:
◆灵活性-可量测性-稳定性-空间管理
◆移动-添加-更改
2.1 预端接的集束双绞线
预端接集束双绞线是由工厂定制生产, 若干根双绞线有一个外护套包覆而成。包括以下几个特点:6根、12根和24根三种规格;采用6类、6A类、7类或7A类屏蔽双绞线集束形成;两端可工厂预端接各种RJ45模块或非RJ45模块;不会产生线间串扰;可以提供各种长度 (以米为单位) :总长度=水平长度+ (A1+A2) + (B1+B2) , 如图1所示。
A1:水平线槽至机柜A固定点距离;B1:水平线槽至机柜B固定点距离;A2 (客户指定) :A机柜扇出部分长度;B2 (客户指定) :B机柜扇出部分长度;R:可允许的弯曲半径。
2.2 预端接光缆跳线 (如图2、3所示)
预端接光缆以一个松套管12芯为单元由外护套包覆而成, 其特点有:万兆多模光缆 (300等级) 或单模零水峰光缆;采用带状光缆结构;分12、24、48、72、96、144芯;具有MPO、LC、SC、ST等光纤连接器端口;可以提供各种长度 (以米为单位) 。
2.3 预端接光纤配线架
面向服务器光口的是光纤配线架。由于各种光纤连接器和耦合器的售价不同, 光纤配线架应该可以容纳多种的光纤耦合器, 同时光纤配线架内最好是自带耦合器面板 (可更换) 、绕线盘和融接盘, 以方便客户采购和安装。
为了防止光缆损伤, 比较理想的方式是采用旋转式光纤配线架 (如图4所示) , 即以光缆的进线侧为轴心, 光纤配线架内胆可以向外旋转, 用于端接光纤或盘绕光纤。
旋转式光纤配线架解决了固定式光纤配线架安装不便的问题, 也解除了抽屉式光纤配线架容易将背后的光缆拉伤的潜在危胁。
德特威勒光纤配线架可提供最大的通用性, 同一个箱体安装不同耦合器, 实现MPO-LC转换。
预端接光纤配线架的特点总结有:可安装24个LC光纤耦合器;旋转式结构, 不伤光缆;内藏MPO耦合器 (连接预端接光缆) ;为MPO-LC转换型光纤配线架;可连接MPO预端接光缆;自带MPO-LC转换跳线。
地佐辛预先镇痛的临床观察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行下肢及下腹部择期手术患者20例, 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ASA1~2级, 年龄32~48岁, 体重54~68kg。排除肝肾血液系统功能障碍、严重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血糖及镇痛药过敏、正在使用洛美沙星、诺氟沙星的患者, 24h内使用过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的患者。
1.2 麻醉方法
入室后监测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路后, 行腰硬联合麻醉, 以L2~3或L3~4为穿刺点, 局麻药为甲磺酸罗哌卡因, 腰麻用10%GS+0.75%盐酸布比卡因11.25mg, 麻醉平面上达T8~9, 手术前15min缓慢静脉注射地佐辛5~10mg (给药时间>1min) , 手术结束前15min再次缓慢静脉注射地佐辛5~10mg (给药时间>1min) 。
1.3 观察指标
术后镇痛持续时间, 镇痛评分, 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2 结果
手术时间 (79.7±29.6) min, 有28例手术麻醉效果为优。术后VSA评分:术后4h为 (1.6±1.3) , 术后8h为 (2.6±2.5) , 术后12h为 (4.2±2.2) , 术后24h为 (4.7±2.5) 。不良反应:2例恶心呕吐≥3次/24h, 1例瞌睡, 无1例出现胃肠出血。
3 讨论
地佐辛镇痛作用强于喷他佐辛, 是k受体激动剂, 也是u受体拮抗剂, 成瘾性小, 皮下肌肉注射吸收迅速, 肌肉注射30min内生效, 静脉注射15min内生效。本品5~15mg的镇痛效力相当于哌替啶50~100mg, t1/2为2.2~2.8h, 在肝脏代谢。用药80%以上经尿排出, 成人每隔3~6h肌注5~20mg, 每隔2~4h静脉注射5~10mg。开始剂量一般多采用10mg肌注或5mg静注, 最高剂量20mg/次。肾功不全者应减量, 谨慎用本品。
预先镇痛 (preemptive anaigesia, 或称超前镇痛) , 是指在切皮前给予镇痛药物或神经阻滞等方法以缓解术后疼痛, 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量。其机制是防止中枢周围敏感化所产生的痛觉过敏, 但预先镇痛措施不能只在切皮前而应贯穿于术中和术后初期, 并且要采用多模式镇痛, 以期达到围术期的完全镇痛。这种概念的更新称之为预防性镇痛 (preventiv anaigesia) 。
实施预先镇痛, 必须要求麻醉效果良好, 如手术过程中麻醉阻滞不全、麻醉药剂量不足, 或者使用局麻药施行神经阻滞的范围不够, 均有可能无法阻止中枢敏感化的形成, 而达不到预先镇痛的要求。
由此可见, 地佐辛用于预先镇痛是比较理想的药物, 其镇痛效果比较确切, 副作用较少, 于纯粹的阿片受体激动药相比有以下区别: (1) 对呼吸抑制作用相对较轻; (2) 不产生欣快感; (3) 很少产生依赖性。
总之, 不管用什么方法, 目的是要使患者围术期疼痛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最大程度的维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功能状态, 减少术后疼痛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改善围术期急性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摘要:目的:观察地佐辛用于术前预先镇痛和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手术前15min分别缓慢静脉注射地佐辛5~10mg, 并记录术后镇痛持续时间, 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地佐辛可有效抑制和缓解术后疼痛, 避免了手术结束后因疼痛刺激所发生的应激反应[1]。结论:地佐辛能提供良好的镇痛, 对呼吸循环无明显抑制,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麻醉药。
关键词:预先镇痛,地佐辛,手术后,术后镇痛
参考文献
[1]岳修勤.地佐辛与芬太尼应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 (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0, 16 (4) :255.
预先注射 篇4
1 PHA及风险矩阵
1.1 PHA的目的和过程
PHA方法的功能[2]:1) 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2) 找出产生危险的原因;3) 估计出现事故后对人体及系统所产生的影响;4) 判定已识别的危险等级;5) 提出消除和控制危险性的各种措施。
PHA分析步骤:1) 辨识危害;2) 确定风险类型;3) 确定危害因素, 制定预先危险性分析表;4) 确定风险等级;5) 制定预防措施。
按照时间顺序对设备设施进行PHA分析的过程排序如下:1) 初步设计;2) 施工安装;3) 使用 (含故障处理及事故处理) ;4) 检维修;5) 拆除;6) 再次安装 (如有需要) 。
PHA分析表实例见表1。
表1中的危险等级依据表2 (国军标) [3]划分, 不同行业和不同国家会使用不同的等级划分表[4], 风险等级依据应符合应用环境的要求。
另外, 设计中的PHA也是其他分析的基础, 例如分系统危险分析 (SSHA) 、系统危险分析 (SHA) 、使用和保障危险分析 (O&SHA) 、职业健康危险分析 (OHHA) 等[5]。
1.2 风险矩阵
风险矩阵是对风险等级进行定性评估的方法, 基础原理源自于Alarp原则[6], 由三部分组成:风险的后果严重性、风险的可能性、综合严重性和可能性的风险矩阵表。
风险后果严重性根据行业或企业的需求通常被分为3个或3个以上的等级。风险可能性根据行业或企业需求, 通常也被分为3个或3个以上的等级。风险矩阵表通常由严重性 (横向) 与可能性 (纵向) 构成。
以下示例为节选的中国石油企业标准Q/SY1362—2011[7]提供的风险矩阵, 见表3、表4、表5。
其他组织则使用适应其需求的风险矩阵, 例如: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化学过程安全中心 (CCPS) 使用的是5×7矩阵, 国际标准化组织使用的是5×5矩阵[8]。
2 我国生产现状与使用风险矩阵量化进行PHA分析的关系
PHA分析可以是定性的, 是由半定量转化的定性分析, 或者先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分析, 例如使用人因失误分析[9,10], 然后转为定性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定量或半定量分析应由相关的专家组进行综合评估, 并得出结论, 同时要求专家组人员水平非常高, 人员的专业组成足够广泛。在很多企业, 进行临时性的PHA会审或者临时操作前的分析时, 专家组人员水平和人员组成很难得到保证, 因此确保此时的分析水平受到很大限制。另外, 这个过程耗费时间, 适合长期的有计划的集中分析, 或者较短的工作流程分析, 或者事故事件的事后分析。定量分析过程在大规模分析过程中会受到非常大的限制。
我国很多行业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法, 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评估PHA后果风险[11], 评估形式通过统计学进行合理公式的修正[12], 能够充分评估以人为主的操作过程和使用过程的综合安全状态。
现在, 我国企业中切合实际进行工作风险评估存在着诸多困难, 比如上述的LEC法, 能够较好的评估在某一频度环境下, 人在工作中遇到的风险。但是, 对于单独的操作行为, 以及对于已经发生或设定发生的操作过程、生产过程无法使用此方法进行评估, 其分析参数“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数值L”和“设备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频率—数值E”则失去作用, 无法表述相应的数值。另外, 如何掌握在事故等级的基础上获得风险等级也是实际分析过程的难点。因此, 企业自主进行工作过程风险评估时, 往往流于形式, 这类分析不能有效地作出合理的评估结论。使用人误预测技术[10]相关方法进行人因分析, 对于较小范围或者特定的行业, 有一定的可行性, 但是对于内容形式变化非常大的化工、石油开采和军工生产等行业, 进行大规模的分析, 存在人误预测技术相关评估所需的成本和事件等涉及普及性质的问题, 开展难度较大。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依然使用简单的管理行为对日常操作、施工和事故处理进行风险控制, 部分企业虽然加强了对这些操作的分析, 但是这种分析通常为非常简单的定性分析。这些分析能够辨识出基础风险, 但由于没有量化基础, 所以无法得到客观的评判基准点, 因此, 现阶段很多国内企业无法为相关的操作行为进行普遍和综合的评价, 从而无法确定这些行为 (从最简单的日常规律性操作到较为复杂的事故处置) 存在的风险是否需要投入多少成本进行规避和消除。因为无法得出操作行为危害程度, 国内很多企业依然处于类似使用人为方案减轻或规避风险的误区, 而不是用合理的投入 (如自动化或本质安全等方法) 来消除或者减轻风险, 有时, 使用人为方法还可能会引入其他的潜在风险。所以, 半定量分析方法是国内企业对操作行为分析非常需要的风险评估方法, 例如:在各类作业工作前的安全分析 (Job Safety Analysis) 的风险辨识尤为突出。
对大多数国内企业来说, 使用半定量分析的关键在于数据的建立。LOPA[13] (独立保护层分析) 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企业自身的数据统计及文献数据既可以提供足够的分析依据。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 企业自身完全可以对大部分操作行为进行有效统计, 并获得相关的风险数据。虽然这个数据无法满足人误预测技术的定量数据要求的级别, 但完全可以满足以数量级为基础的半定量分析的要求。企业自身统计的半定量数据经过合理的PHA分析所获得的最终数据, 在数量级上, 完全可以对风险进行评价和指导。
风险矩阵方法对既定事件评估提供了较好的基础。风险矩阵的后果严重度, 通过专家组综合讨论即可得出结论。以后果为基础的可能性, 可以通过文献获得, 例如:Q/SY 1362—2011[7]提供了设备和人员管理方向的等级划分方法, 一些设备类定量数据可以通过相关的专业文献获得[1], 容器泄漏事件可通过相关文献获得[14], 人因失误数据可通过人误预测技术等多种相关方法评估, 最重要的是企业自身采集的经合理计算后的数据。以后果为基础的可能性更多的来自于经过企业规范化的统计结果。使用风险矩阵法和企业自身采集的数据对表1的案例进行综合评估, 表1中“1人死亡”的后果概率为8.4×10-3y-1, 按照Q/SY 1362—2011[7]矩阵标准获得的风险等级为Ⅱ级, “1人受伤”的后果概率为1.7×10-2y-1, 风险等级为Ⅱ级, 可以承受。因此, 风险矩阵的灵活性为企业大规模使用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平台, 适合在多种环境下使用。
3 结论
以风险矩阵为基础的PHA非常灵活, 可以很好的辨识出风险等级, 同时按照企业自身的成本需求, 确定是否能够接受这个风险。
使用半定量为基础的风险矩阵定级的PHA分析, 先将触发事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无保护条件的风险结果, 其后根据已经存在的措施评估出最终风险结果, 这个结果可以给企业提供充分的判断依据。另外, 通过半定量风险矩阵定级的PHA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分析过程因准确度差导致的危害过程被遗漏情况的发生。
另外, 需要注意, 将以半定量为基础的风险矩阵引入PHA分析, 其数据源必须真实或者合理, 不能错误引用不属于本行业或企业、不属于使用环境的数据, 更不能随意臆造数据, 这将引发错误的分析结果。企业是否能够有效建立相关数据采集方案, 有效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对于PHA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
摘要:PHA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风险评估及控制的方法, 适用于多种工业生产的各个阶段:从设备设施的安装、投用, 到检维修施工以及故障处理和事故处置的每个过程。PHA的风险量化可使用定性、半定量、定量等方法进行区分评级, 不同的量化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分析环境中。作为半定量风险管理工具的风险矩阵使用便捷、可控度较高和实用性强。使用以风险矩阵为基础的PHA去评估设定已经发生的工业过程具有非常好的可操作性, 不但可以较为准确的进行相对的对比性分析, 而且易于掌握, 非常适合企业生产操作行为的过程风险分析。
【预先注射】推荐阅读:
预先分析09-17
预先控制10-24
预先研究项目09-14
名称预先申请变更表05-20
预先危险分析安全评价07-04
合伙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08-31
名称预先核准提交材料规范11-05
1名称预先核准提交材料规范06-13
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步骤及说明11-14
个体工商户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