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注射

2024-06-16

肛门注射(共3篇)

肛门注射 篇1

在临床上, 肛管、直肠乃至于乙状结肠下端向体外方向凸出, 直至脱垂于肛门外, 即被定性为直肠脱垂, 可分为黏膜脱垂及全层脱垂[1]。其中, 全层脱垂为肠壁全层常脱出>10cm, 呈宝塔状。该类脱垂与较黏膜脱垂相比病情更加严重, 治疗起来其难度也更上层次。现阶段临床上对全层直肠脱垂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我科室也展开了全层直肠脱垂的外科治疗专项研究, 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择的29个病例均为我科室2009年8月至2012年4月确诊并收治的III度直肠全层脱垂患者。其中男11人、女18人, 患者的年龄在47~67岁之间, 平均 (62.2±3.7) 岁。直肠脱垂的病程在3~7年之间, 平均 (3.5±1.2) 年。职场脱垂的长度在10.2~14.3cm之间, 平均 (11.2±0.4) cm。其中25人伴有不同程度的肛门括约肌松弛。

1.2 手术方法:

术前傍晚、手术当日清晨各为患者进行灌肠。手术时患者呈右侧卧位, 行低位腰麻。先以黏膜钳向下拖拽已钳住的肠壁, 使直肠在肛门外完全暴露至发病时脱垂状态。以充分消毒后的注射器吸满消痔灵原液, 再套上眼科球后针头, 在脱垂组织最低点口端黏膜下执行每隔60b进针1次的柱状注射, 每注射2mL退针一次。而后暴露肛端黏膜, 行间距为1cm的黏膜下点状注射, 每点注射0.5 mL。最后把注射完成后的脱出直肠还纳入肛内。脱垂组织注射完成后, 重新启用腰麻针以相同药液垂直进针于3点方向肛旁距肛缘约1.5cm处, 同时在插入直肠内的左手食指引导下, 进针经皮肤、皮下、坐骨直肠间隙及肛提肌直至骨盆直肠间隙。经过肛提肌时针头呈落空感, 此时进针深度约5~7cm。而后缓慢呈扇形注入10mL药液。再以相同操作流程行9点钟方向注射。最后取肛门后侧行后正中注射, 进针方向为尾骨—骶骨前缘—直肠后壁, 进针深度约6cm, 而后将10mL药液注入直肠后间隙。三处注射总量为30 mL。注射完成后, 锁定肛管齿线截石位4点钟方向经后侧至8点钟方向行弧形切开, 在后正中垂直于该切口处做2cm的外切开, 将皮肤、黏膜分离后使其下肛门内外括约肌暴露, 遂折叠式缝合4点和8点处括约肌, 最大限度收缩括约肌的宽度, 以使括约肌紧密结实。再行对合缝合4点和8点处皮肤, 最后依次缝合黏膜、皮肤使之呈横切纵缝以紧缩肛门。术后给予其流食及全静脉营养, 控制大便5d, 注射抗生素7d, 原则上多卧床休息。

2 结果

本次研究患者全部成功治愈。所有患者的住院时间在10~12d之间, 平均11d。患者出院后为其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 随访结果显示, 患者其直肠脱垂再未复发, 且无患者发生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肛肠科术后后遗症。

3 讨论

临床上普遍认为, 先天性发育缺陷是诱发直肠脱垂的重点因素。小儿骶骨弯发育不全致使直肠前陷凹腹膜反折过低, 就能使直肠过于松弛而脱出体外。此外, 老年性肌肉松弛、生育过多或分娩诱发的会阴撕裂等也是本病的常见诱因。也有学者提出新观点, 声称直肠脱垂的发生与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发生的肠套叠或滑动性疝的临床关联性非常密切[2]。直肠脱垂若是放任不管, 直肠受到重力的牵拉或坐卧时产生的90°挤压抻拽都可严重损伤肛门括约肌, 使其失去肌肉弹性及收缩力, 进而加剧直肠的脱垂尺度, 降低肛门的控便能力。在以往, 从事肛肠外科的临床学者对采用开腹手术或经肛门切除缝合术治疗直肠脱垂。该术式创伤较大, 且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大、发生种类也多, 且术后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状态, 患者多遗留后遗症, 严重影响自身的生活质量。消痔灵注射液以十二水和硫酸铝钾即明矾为主要成分, 药理研究资料显示, 药液中的铝离子可使蛋白质及胶体变性凝固, 使肠腔组织内发生出血性凝固性坏死及瘢痕增生, 进而令直肠黏膜下层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应, 充分黏连黏膜与肌层, 以达到固定本已松弛的直肠及周围组织的目的, 使直肠内的正常生理解剖结构恢复正常, 最终达到缩紧直肠的治疗目的[3]。虽然铝离子具有一定的毒性, 部分可经直肠黏膜吸收入血, 但健康人的肾脏完全可将其顺利代谢出体外。当然, 单纯进行消痔灵注射是无法解决直肠全层脱垂引发的肛门括约肌松弛这一问题, 故在注射药液的基础上还应为患者实施肛门紧缩术以恢复肛门括约肌的解剖形态及生理功能。需要注意的是, 注射药液时若是发现黏膜在注射药液后呈灰白色则提示药液注射深度过浅或注射剂量过大, 这可引发组织坏死, 故此时应充分对药液覆盖组织处行手法推拿, 充分使药液散流, 降低单位组织面积上的覆盖药液浓度[4]。同时, 术前以黏膜钳对黏膜进行轻度固定是为了防止黏膜穿孔或因药液的强刺激引发自然回缩, 因此才需要以食指插入肛门内控制并引导针头。之所以在肛管后侧行肛门括约肌的折叠缝合, 是为了增加肛直角的术后角度, 以使神经系统充分调节肛门括约肌对大便的排泄进行控制, 且方便于术中操作的实施。综上所述, 全层直肠脱垂应用肛门紧缩术联合药液注射的临床疗效确切, 在极大地降低了手术创伤的同时还有效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 故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摘要:目的 探究全层直肠脱垂应用肛门紧缩术联合药液注射的疗效。方法 为我科室收治的29名Ⅲ度直肠全层脱垂患者实施肛门紧缩术联合药液注射的综合疗法, 观察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成功治愈, 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半年内随访无直肠脱垂复发、无后遗症发生。结论 全层直肠脱垂应用肛门紧缩术联合药液注射的临床疗效确切, 在极大地降低了手术创伤的同时还有效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 故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全层直肠脱垂,肛门紧缩术,消痔灵,药液注射

参考文献

[1]贺平, 杨超.三联手术治疗Ⅲ度直肠脱垂临床疗效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0, 16 (1) :31.

[2]刘琼.经肛门手术治疗Ⅲ度直肠脱垂25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21 (13) :1806.

[3]董建峰, 孙宁, 范锐, 等.“点状结扎加消痔灵注射及肛门紧缩术”治疗直肠脱垂讨论[J].中外医疗, 2008, 28 (33) :60.

[4]杜明国, 李晓云, 陶正贵, 等.药物注射治疗直肠脱垂10例临床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1, 17 (1) :47-48.

肛门注射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36例多发性混合痔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混合痔诊断标准;(2)近半年内未进行其他手术治疗者;(3)无肛门直肠感染,无严重腹泻便秘情况;(4)患者心、脑、肝、肾、神经系统功能正常,可配合治疗;(5)女性患者非妊娠或哺乳期;(6)患者对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R组和C组,每组各68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R组

术前清洁肛门,患者取侧卧位,腰俞穴麻醉,肛门镜下,消痔灵于内痔黏膜下层注射,使内痔充盈。以内痔间沟为依据分4~6段,然后在对应的分好段的肛缘外痔底端向肛管作皮肤切口,切口形状可根据外痔形状选择,可为“V”形、“W”形、“∧”形等形状,然后于切口处剥离结缔组织及静脉丛,切口到达齿状线后,在内痔隆起的上1/3段用7号线进行“8”字缝扎,然后切除残端,按上述方法依次处理各混合痔。术中注意保留切口间的皮桥为0.6~1.0 cm,对于皮下脂肪较厚或者静脉丛丰富者,应皮下掏空,然后于齿线下缘离断皮桥,并修剪;对于无法保留皮桥者,则可利用赘皮制作为皮瓣,并且皮瓣形状与该处伤口符合,并加以转移修补悬吊、固定、或线性对位缝合等,然后缝合切口,但是要尽量浅、稀,且覆盖创面。

1.2.2 C组

术前清洁肛门,患者取侧卧位,腰俞穴麻醉,行传统的Milligan-Morgan外剥内扎术治疗。

1.2.3 注意事项

术后两组患者均静脉滴注抗生素4~5 d预防感染,按时换药,术后2 d鼓励排便,注意饮食清淡,多摄入高膳食纤维。

1.3 疗效观察

对两组的总体疗效情况及安全性进行评价记录,具体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标准参照文献[2]。于术后1、3、7 d评价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光滑度、便血情况,具体评分标准见表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两组治疗有效率和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2 两组术后各指标评分比较

两组术后7 d肛门疼痛、便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术后1、3、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C组。见表4~7。

3 讨论

多发性混合痔在肛肠科疾病中很常见,且难以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多发性混合痔不断深入的研究,在未来治疗多发性混合痔的手术会向着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的方向发展[3],这同时也给如何改善肛门光滑度及提高肛门整复效果提出了难题。

目前传统外剥内扎手术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经典术式,在治疗孤立脱垂性痔时使用这种方法取得的效果是很好的,但是其存在一些缺点:一是其一次性治疗痔块的数量有限,最多处理4个,过多会导致术后患者肛门狭窄[4];二是遗留的痔核及对肛门整复术的忽视会增高术后水肿的发生率,导致肛门光滑度差,肛门清洁度难以改善,粪污核易引起痔病症状反复发作,甚至需多次手术。

本研究是在传统外剥内扎术的基础上,通过参考国内外的先进的临床经验,制订出了一种改良外剥内扎术联合注射、悬吊、肛门整复术治疗多发性混合痔的方式。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较,该方法在减轻肛门疼痛、肛缘肿物突出、改善肛门光滑度以及控制便血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疗效,尤其是肛门光滑度改善明显处于优势地位。

本研究首先1∶1消痔灵注射到内痔的黏膜下层,可萎缩、粘连固定痔变肛垫,又不会引起坏死。其次外剥内扎大的混合痔段,要根据混合痔分段情况设计相应的不同形状的切口,预留足够的皮瓣,此外结扎点高低不齐,这样既可缩小创伤,可保留一部分缸垫功能。再次可开始处理较小的混合痔,内痔段以可吸收线从内痔上缘0.5~1.0 cm处进针从齿线出针,沿直肠纵轴上提打结,缝合1~3针,将下移的痔变肛垫上提至生理位置,并借助消痔灵的萎缩粘连作用固定之[5],这种固定方式可以保护肛垫,而且微创,减轻患者痛苦。然后外痔段的处理主要是皮桥的保留,只有在少数皮下结缔组织过厚,静脉丛明显曲张时要掏空皮桥下,并在齿线下缘离断过长的皮桥,修剪后缝合。最后进行肛门整复,将上述步骤中预留的皮瓣,根据切口的形状裁剪,覆盖切口后行无张力缝合,尽量保证肛门光滑,防治术后出现肛门狭窄[6]。本文采用上述方法的R组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与常规组无明显差异,但是术后肛门疼痛、肛门光滑度、肛缘水肿及便血情况均明显优于C组,优势明显。

综上所述,改良外剥内扎术联合注射、悬吊、肛门整复术治疗多发性混合痔具有疗效可靠、操作方便、易于推广的优点,且术后疼痛轻,水肿少,程度轻,尤其是肛门整复效果佳,术后再结合相应的口服外用中药可以快速消除水肿,配合勤换药及时拆线等工作,使得疗效更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姚健,王顺和,王玉,等.改良外剥内扎术联合注射、悬吊、肛门整复术治疗多发性混合痔的临床研究[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1,17(5):289-293.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1-134.

[3]陈艳,张苏闽.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治疗现状[G].南京:全国结直肠外科学术论坛,2010:230.

[4]杜刚毅.外剥内扎加皮桥整形切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6,26(3):44-45.

[5]姚健,王顺和,牛苏剑,等.消痔灵注射+悬吊术治疗脱垂性痔32例体会[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5,11(2):146.

肛门注射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次所研究的14例先天性高位肛门闭锁患儿均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患者均为男性, 且年龄3~14个月, 平均为 (6.2±1.3) 个月。本次研究患者均于术前进行结肠造瘘术和磁共振等检查。掌握患者直肠盲端位置走向, 同时了解患者是否伴其他畸形。术前留置导尿管, 本次研究患者中有2例患者导尿管经瘘管插入直肠, 但不能进入膀胱, 因此实施膀胱造瘘。术前均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并及时纠正患者水电解质紊乱情况。

1.2 方法

患者处平卧位, 并于其正中线脐旁将气腹针插入, 然后建立气腹, 并根据患者年龄大小来控制压力, 一般为6~12 mm Hg。经气腹针入口处将5mm Trocar置入。然后于患者脐上方大约2 cm且偏左大约2 cm处及左下腹处分别放置5 mm Trocar。于腹腔镜下降患者直肠腹膜打开, 并烧灼离断患者肠管系膜, 并于靠近患者系膜根部处进行结扎。最后将直肠上动静脉及乙状结肠动静脉离断, 并将直肠提起。采用超声刀分离直肠壁前和侧壁, 当患者直肠变为细成锥形时, 可结扎再切断。将其直肠远端拉入到腹腔中, 镜头从正中Trocar导入, 然后于直视下降患者盆底脂肪组织分离, 并显露其盆底肌肉等。纵向切开患者会阴部皮肤, 并采用电刺激其会阴肌肉, 电流控制为100~150 m A。并观察患者盆底肌肉的收缩反应情况, 同时确定患者肌肉收缩中, 并将该区域最大收缩力进行记录, 然后采用缝线对该区域的前后范围进行标记。在腹腔镜指引下穿刺, 最后退出针芯, 将10 mm Trocar导入鞘内以形成盆底隧道。从患者盆底将直肠盲端抓住, 并拉出直肠, 将直肠盲端切除, 最后采用4~0可吸收线缝合。待吻合后固定好肛管, 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 将肠管向头侧回纳, 并将患者腹腔内气体排出, 然后取出Trocar, 并使用5~0可吸收线将患者皮下组织缝合好。

1.3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时间为70~120 min, 平均为 (86.5±5.6) min。出血量为10~20 ml, 平均为 (14.7±2.3) ml。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

2 手术配合及护理

2.1 术前准备

2.1.1 术前访视

术前1的需到病房探访患者及其家属, 并进行简单的介绍和交流。以及时了解患者病情, 同时缓解其心理压力。

2.1.2 心理护理

家长对疾病缺乏认识、对手术过程不了解, 本组患儿最大1岁2个月, 已能语言交流, 对陌生人恐惧、惊慌, 向患儿耐心的解释和真诚的沟通, 对患儿给予肢体接触, 多抚触安抚, 以取得最好的配合。

2.1.3 肠道准备

术前做好清洁灌肠, 确保肠道清洁无粪便。

2.1.4 营养支持

先天性高位肛门闭锁的患儿大多营养不良。手术前需及时纠正患者营养不良情况, 并给以合理喂养指导, 并可通过静脉输注少量白蛋白等。

2.1.5 用物准备

术前准备好相关手术器械和仪器, 如监护仪和超声刀及导尿管等。手术前需对手术相关器械进行检查, 以保证其可正常工作。

2.2 术中配合

2.2.1 巡回护士配合要点

接患儿严格三查十二对, 热情迎接患儿及家长, 耐心解释, 安抚家长情绪。微笑面对患儿, 多怀抱, 已会语言交流患儿与其交谈, 注意保暖。全麻插管成功后, 行导尿术, 取平卧位, 约束四肢。连接气腹管、吸引管、光源、摄像系统、电凝线、超声刀导线、肌肉电刺激线, 根据患儿年龄调节气腹压力6~12 mm Hg。术中关注气腹的建立, 腔镜机组情况, 保证安全使用。严密观察患者临床生命体征, 并观察其尿液颜色及尿量, 如发现异常需及时报告医生, 并及时处理。皮肤的护理, 巡回护士做好压疮防护措施, 如使用硅胶垫, 水袋, 薄膜贴等, 并告之家长, 术中密切关注温控毯的温度设置, 观察, 导致患儿皮肤情况。待手术完成后, 需协助医生对伤口进行包扎, 并及时帮其穿好衣物, 做好保暖工作, 平稳将其转移到病房, 并与护士做好交接工作。

2.2.2 洗手护士配合要点

2.2.2. 1 整理器械台

于术前30 min做好洗手工作, 并对手术器械及仪器进行整理, 保障手术物品齐全。检查器械完整性。准确清点器械。协助术者消毒铺巾, 准确连接光纤、摄像、CO2管道等,

2.2.2. 2 掌握手术步骤和意外的应急处理

护士需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流程及手术仪器性能等。电极线用完后及时收回, 避免刺激患儿皮肤。手术过程中, 密切观察手术进程, 准确而迅速传递手术器械, 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并发症。术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有菌、无菌区域概念明确, 器械分开使用, 防止感染。

3 讨论

腹腔镜辅助下高位肛门直肠畸形肛门成形术, 采用微创分离技术, 对盆底肌肉及神经损伤小, 手术打击小, 穿过肛管直肠肌环中心准确[3], 通过14例的手术配合我们的经验是。 (1) 麻醉诱导时需准备好吸引器, 吸痰管, 以防患儿呕吐导致误吸, 同时需配合麻醉医生按压胃区防止过多气体进入胃肠道, 以免术中胃肠胀气, 影响腹腔镜操作视野; (2) 小儿腹腔镜器械的选择, 小婴儿应选择3 mm腹腔镜器械, 营养状况好的较大患儿应选择5 mm腹腔镜器械; (3) 体位的放置, 直肠肛门吻合前患儿取平卧位, 后改臀部垫高截石位; (4) 严格无菌技术的要求, 切勿将腹部手术用器械与直肠肛门吻合用器械混淆。

摘要:目的 探讨14例小儿腹腔镜下高位肛门闭锁肛门成形术的手术配合。方法 对本组14例手术患儿做好术前随访、心理护理, 完善用物准备, 根据手术进展密切配合手术医生给予相应护理措施, 同时做好患儿的皮肤护理, 对术中的突发情况给予及时的处理。结果 14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完善手术物品准备, 提供高质量的手术配合对于有效、安全的开展小儿先天性高位肛门闭锁肛门成形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高位肛门闭锁,腹腔镜,肛门成形,手术配合

参考文献

[1]刘贵麟.小儿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9-10.

[2]余亚雄, 童尔昌.小儿外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7:166-166.

上一篇:高校基层院系下一篇:学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