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医专业教学

2024-09-20

牧医专业教学(共9篇)

牧医专业教学 篇1

摘要:畜牧课堂教学作为国内畜牧医学各种学院与各级教学的关键形式, 随着畜牧业科技含量的加大, 不仅对畜牧医学专业的从业人员有了更多要求, 而且面临着教学改革。为了让畜牧医学课堂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发展要求, 必须对畜牧医学进行全方位改革, 努力做好教学重心的转变。

关键词:由教向学,由教向导,主动学习,整合目标,优化结构

随着牧业在近几年迅速发展, 社会日益需要牧业相关人才, 这就要求牧医专业老师重视专业课程教学, 学生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根据解剖学的定义, 动物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 畜体结构复杂, 名词繁多, 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 所以, 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认真对待实验课, 克服各种困难, 利用有限的时间多看标本, 多学相关理论知识。 老师要利用理论指导实践, 指导学生在实践中验证理论, 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这样才能准确地、全面地认识畜体的形态结构。 本文从客观角度系统分析了牧医专业教学的改革现状及问题, 逐步对教学改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 畜牧课堂教学作为国内畜牧医学各种学院与各级教学的关键形式, 随着畜牧业科技含量的加大, 不仅对畜牧医学专业的从业人员有了更多要求, 而且面临教学改革。 为了让畜牧医学课堂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发展要求, 必须对畜牧医学进行全方位改革。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专业兴趣, 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做好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有效衔接, 进而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这门课程,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 获得一些经验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努力做好教学重心的转变

1.由教向学

学生是畜牧专业课堂学习的主体, 老师的根本任务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 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此时, 老师不仅要做好知识传输, 更要引导学生, 激发学生灵感。 在备课中, 老师应该哪用种教学手段、方式引领教学, 优化课堂结构, 就成了畜牧专业教学人员必须深思的问题。 它要求老师在教学实践中, 做好总结与思考工作, 然后将教学方法传递给学生, 用努力与实践转变教学重心。

老师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安排人员, 教学实践要求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布局, 在从教向学的变化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随着教学重心的改变, 也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现实要求, 让学生自主学习, 并不是老师完全放手, 而是精讲、少讲, 以简单概括、经典语言、熟练操作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工作中, 让学生感受学习趣味。

2.由教向导

在畜牧教学中, 老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调控者、组织者, 而且是教学工作的主宰人员。 教学质量能否得到提高, 老师承担着重大责任, 针对当下学生的学习情况, 老师必须主动打破传统教学工作的局限, 更不能将学生视为被动接收的机器。 在备课中, 老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 做好实践准备与理论分析, 通过积极研究教材, 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手脚放开, 并迅速解答学生问题。 由教向导的教学观念提出以来, 老师教学工作更加齐全, 内容更多, 只有在理论与实践整合的情况下, 才能更好地发挥动手示范、灵活引导的作用。

3.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

在传统的牧医教学中, 更多的是填鸭式教学, 老师完全掌握了主动权, 学生始终处在被动状态, 这种教学模式造就了“高分低能”的学生。 这种学生在参加工作后, 才能真正将实践与理论整合在一起, 不仅耽误了时间, 而且影响了创新与创造能力。 很多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传统教学的弊病, 要求做好畜牧医学专业改革, 正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位置, 在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的情况下, 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师的调控、组织功能。

二、整合教学目标, 优化教学结构

从教学实践反馈的信息看: 畜牧医学更多的是面向教学目标进行控制, 教学目标具有指导、测量与评价教学的定向功能, 将优化教学目标渗透到教学工作中, 对强化教学效果, 更好地发挥教学的作用具有很大意义。 因此, 在现代牧医专业教学中, 不仅要以教学目标为重心, 而且要求老师深入教材与大纲, 明确知识难点、重点与深浅, 在真正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情况下, 结合专业人才与知识力量需要, 拟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当然,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能盲目拟定, 还必须整合实际问题。 在明确教材编排与教学内容的情况下, 结合社会生活的实用性, 将社会需求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 同时让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面向社会需求。 凡是社会需要的活动, 尽量近期或者当堂完成, 以保障大多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实现教学目标, 反之课堂教学将陷入能效低、无用性等领域。

教学结构与效果有直接联系, 做好教学剖析, 消除传统教学的弊端, 掌握社会需求, 对提高教学过程的实用性、技术性与理论性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 老师要根据学习主体实际, 充分发挥主导功能, 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 教学不仅是技术, 更是艺术。 因此, 在牧医专业教学中, 老师必须结合社会实践、课堂发展与教材布局, 在反省、总结与补充中, 将理论与实践整合, 以更好地武装自己, 只有与时俱进, 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牧医专业教学 篇2

当前在高校扩招及就业制度改革的影响下,就业方式逐渐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更多毕业生开始选择自主创业。因为受到畜牧业本身的影响,与其他行业相比,畜牧业的投资较小,加上有国家政策扶持,更适合毕业生创业,但是纵观近年来毕业生实现长期就业的比例并不高,可以真正实现创业的比例就更低了。所以怎样提高中职牧医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成为目前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中职毕业生自主创业需要的素质和能力

对于中职毕业生来说,需要具备多种素质和能力,这些素质与能力是保证创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说,创业者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高的自身修养以及高水平的文化素质。中职毕业生在决定开始创业之初,就要设计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展开不懈追求,具备一定程度的治学能力、观察判断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应非常快速,面对风险应懂得审时度势,进行科学的判断与分析,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灵活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营销能力等。

2.中职牧医专业毕业生创业意识培养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牧医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比较高,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学生就业稳定性并不高,因此自主创业成功的比率也比较低。因此有必要对当前我国牧医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展开分析,为改善现状奠定基础。

2.1创业教育定位不明确

我国的创业教育与其他国家相比相对较晚,当前创业教育被局限在入学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方面,且这些教学也不是很深入,仅停留在简单的介绍上,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创业的了解比较少,缺乏对创业教育的系统性认知。牧医专业属于农学的范畴,因为目前社会中对农学存在一定偏见,多数家长和学生选择该专业目的就是获得文凭,并没有真正想从事与农村相关行业的念头,就更不用说在该行业中展开创业了。

2.2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模式一直在强调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忽略了对创业意识的培养,没有告诉学生怎样创业,教学过程中从来没有涉及到怎样培养企业家。学生在创业中也面临着资金不足、经验不足、缺乏社会关系等问题,这些学生不知道应该怎样在社会中创业,不知道怎样才能创好业。

2.3创业实践实训环节欠缺

纵观当前的牧医专业创业意识培养情况,普遍存在重实训基地建设、轻内涵建设的问题,多数创业平台建设都流于形式。在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创业实训基地与设备建设薄弱,一些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仅通过课堂中教师的讲述及PPT演示来完成,还有一些动物医院、宠物医院等实训基地以平台建设为主,对学生参与教学实训的作用并不大,很难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创业体验。在实践实训过程中,没有将重点放在学生的技能学习上,缺少对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很多学生毕业以后专业技能非常差,动手能力也不强,很难在社会中独当一面,只能利用打工的方式来实现简单的就业。因此,牧医创业平台不完整、实践实训流于形式,是目前严重影响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重要原因。

3.中职牧医专业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路径

当前牧医专业学生就业率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怎样提升牧医专业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其创业能力,进一步拓宽其就业空间,现在成为牧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3.1引导学生树立创业理念

创业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学生入学开始展开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通过创业教育使学生明白创业教育中隐含的信念和理想,进一步激发学生潜在的主体性。因此,中职学校应引导学生将创业教育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构建多级的创业和就业体系,成立创业教育指导中心,不断强化落实创业教育意识,展开以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入门教育、素质拓展训练等内容为专题的讲座,引导学生在创业教育理解上实现传遍,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使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更加明晰,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意识,从而实现从创业意识到创业行动上的积极转变。

3.2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水平

应该充分重视创业教育师资建设,经常性的组织教师展开有关创业教育学习的培训,促进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同时,还要积极“走出去”,鼓励广大教师进行挂职训练,参与到创办动物医院、养殖场等活动中,通过这些实践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引导其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深刻感知社会需求上的.变化,有效把握创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利用创业典型发挥典范作用,并不断坚定学生创业的信心。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还可以利用“请进来”战略,从企业及政府中聘请一些创业经验丰富的社会人士来作为兼职教师,利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来培训学校中的教师,这样创业教育才更加具有说服力。

3.3为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平台

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应该充分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对目前校内的实训基地进行充分利用,利用“师带徒”的方式展开真实的生产性项目,有效利用创业规划大赛、实习体验等活动,切实体会创业计划的制定以及相关细节的安排等,拉近学生和创业门槛之间的距离。例如,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细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组,合理利用兽医门诊、校内养殖场等活动指导学生。

浅谈新时期的中专牧医专业教学 篇3

一、以生为本, 开展教学

牧医专业的学科特点是典型的涉农专业, 学生主要来自于农村, 他们上学的目的就是希望获得一技之长, 将来回到农村能够通过自己专业技能找一份相对稳定的职业, 自己能够独立地生活。从学生的学习目的来看他们应该是对于学习是比较重视的, 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未来, 但是从学生的实际来看, 却问题较多。

在新一轮的国家教育改革的规定中指出:新时期的学校教育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地位,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处于核心地位, 因此我们教师要想提升教学效果一定要关注学生, 从学生实际出发来开展教学活动。从学生实际来看, 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没有办法进入高中学习而进入这类院校的, 这就意味着他们中的很多学生基础相对较差, 学习能力较弱。还有一些学生是在家长的要求下选择这类学校和专业, 这就意味着学生自身的很多问题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据此, 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科的特点, 适当地降低学科知识的难度, 使学生感觉到听得懂, 也学得会, 这样才能对学科学习产生兴趣, 才能投入到学科的学习中去。

二、教师要加强学习, 提升自身素质

对于教育工作者常说的一句话是:要想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要有一桶水。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 我们的学生也是在不断地成长变化。因此, 一成不变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很快就会和新时期的教育发展相脱节, 所以教师要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 自己要加强学习, 提升自身素质。

一方面, 教师要注意理论的学习,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教师既要关注专业知识的不断丰富和补给, 也要关注新的理念和方法, 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 注意结合教材, 研究我们的学生, 结合学生的变化来反思和调整我们的教学流程, 力争打造高效课堂。

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教育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理论和实践的脱节, 这往往导致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大量出现, 究其原因就是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脱节。

牧医专业本身就是理论性很强的学科, 是针对牲畜科学养殖、护理方面的专业培养, 将来所面对的对象的特殊性就意味着需要学生较早去接触。同时, 实践的过程中通过直观的展示, 更能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敢于把学生带进工作的实践中去, 使他们通过亲身接触、处理, 来提升自身能力, 真正地掌握这门专业技能。

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很多时候, 教师的教学效果差与师生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联系。大量的事实证明, 当学生喜欢某一学科时,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的魅力。据此, 我们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 注意协调、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牧医系实习总结 篇4

时间:2010-11-13至2011-1-20实习地点:石创养殖有限公司

饲养动物:产蛋鸡生理特点:体温高,代谢旺盛;繁殖力大,年产蛋多;对饲料营养要求高;对环境条件变化敏感;抗病能力差;能适应工厂化饲养,生产周期短。操作管理:

一、加工饲料:

(一)常用原料及其特点:

黄玉米:粗纤维含量少,无氮浸出物高,且主要是淀粉,消化率高。脂肪含量高,亚油酸含量在谷物籽实中最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且含色素较多,主要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其中叶黄素和玉米黄质一起对鸡蛋黄、爪、皮肤、喙的着色产生重要影响; 膨化大豆粕:提高饲料的有效能值,补充氨基酸,粗蛋白质含量为43%;

石粉:补充钙质,蛋鸡产蛋期时以粗粒为好,含钙不可低于33%;

麦麸:调节饲料能量浓度,起到限饲作用。维生素含量丰富,特别是富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矿物质含量丰富,特别是微量元素铁、锰、锌较高,但缺乏钙,磷含量高,主要是植物磷,其物理结构疏松,含有适量的粗纤维和硫酸盐类,有轻泻作用;

预混料:根据蛋鸡不同生长阶段分为不同种类(如:育雏期、育成期、产蛋期),以充分补充蛋鸡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饲料利用率。

(二)基本药物及作用:

电解多维:非常有效的营养性添加剂,预防维生素缺乏症,提高饲料报酬,增强抗病力,提高雏鸡成活率,预防转群、接种疫苗、天气变化、断喙等因素引起的应激反应,当家禽发病时,可作辅助治疗之用,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鱼肝油:补充机体维生素,防治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缺乏引起的生长受阻、腿瘫、骨软、干眼,产软壳蛋、薄壳蛋,促进畜禽生长发育及钙磷的吸收,增强机体免疫力、繁殖力、修复黏膜上皮细胞。

清瘟败毒散: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抑菌抗病毒、能快速杀灭病原体,药效持久,不易产生耐药毒株。提高机体免疫力,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涩肠止泻、杀菌消炎、修复肠道,增强食欲等功能。

(三)饲料配比:

滤料箩按孔大小分:1号、2号、3号

加工:~10日龄 1号箩一遍,小钢磨一遍;10日龄~20日龄 3号箩两遍;

20日龄~30日龄 3号箩一遍;30日龄~50日龄 2号箩一遍;

以后 1号箩一遍。

1、雏鸡料(~80日龄):由黄玉米、膨化大豆粕、预混料构成;

2、青年鸡料(80日龄~120日龄):由黄玉米、膨化大豆粕、石粉、麦麸、预混料构成;

3、产蛋鸡料(120日龄~):由黄玉米、膨化大豆粕、石粉、预混料构成。

(四)注意事项:

1、料库内饲料与药品应按其品种与种类不同分开摆放,并保持料库洁净干燥,如发现发霉

变质饲料应停止使用,并采取办法进行有效管理;

2、使用饲料时应按早加工早用的原则,以免饲料发生过期变质;

3、更换饲料时,应采取逐渐过渡办法(7天),以免蛋鸡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影响采食与生

长;

4、冬季时可适量给鸡加喂食用油,提高蛋鸡体质,但雏鸡不可加。

二、饲养管理:

(一)蛋鸡生理数据:

(二)注意事项:

1、适时通风,以减少氨气、二氧化碳和空气中的灰尘和微生物;

2、设置好的设备数据不要随意改动,保证鸡舍内照明,灯泡要随时清理更换;

3、防止其他动物进入鸡舍,定期打扫舍内卫生,清除粪便;

4、每天注意观察鸡群状况,保证鸡群高产稳产;

5、做好蛋鸡死亡数、蛋重、产蛋率、用药等实际情况记载。

实习收获;

校外实习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在深化理论知识和熟练所掌握的技能的同时,发现自己原来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实践来完成解决。如在实习过程中,掌握了一些机械的使用方法及维修,明白了蛋鸡饲养的一般流程,学会了蛋鸡免疫操作方法,懂得了一些药物的使用。同时,在实习操作过程中,获取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信息,增强了对养殖专业的直观性认识,并能从客观上加以分析、培养和锻炼综合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毕业后进入社会从事养殖类工作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浅谈牧医专业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法 篇5

1、“问题情境教学法” 在牧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1) 激趣点拨、发现问题。上课开始, 可以采用提出激趣问题等形式组织学生有重点地对与新课密切相关的知识进行测评, 一方面发现薄弱点及时查漏补缺, 另一方面检测出学生对新知识的趋向程度以及解决新问题的知识和技能准备, 同时可使学生把新旧知识串联, 激活原有知识, 进行知识的迁移。

( 2) 设置问题、讨论探究问题。恰当设置问题是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建的关键因素, 在牧医专业教学活动中, 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对牧医专业知识的实际掌握能力, 巧妙设置问题。问题的设置需要富含一定的针对性特点, 结合教学目标进行设问。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在问题的设置中, 其一是需要结合某个知识点进行提问, 进而使学生能够直观有效、透彻全面地解决问题; 其二是结合课程知识进行综合设问, 培养学生的知识总结能力, 并发散学生的思维; 其三为结合课程教学中的重点知识进行穿插式提问, 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课堂知识学习结构,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讨论也是课堂学习中所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教师可以巧妙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软件辅助教学活动, 比如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投影等方式, 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掌握能力。另外, 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课堂交流等多种方式, 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讨论平台, 发散学生的思维。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实验教学的方式, 将问题情境教学法与课堂实验相互结合, 在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 在实验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而提升学生对牧医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 3) 归纳总结、反馈迁移。课堂教学总结是帮助学生整理课堂知识、传递信息和教学反馈的过程, 对牧医专业学生在知识的深入学习与思维的培养方面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 教师需要注重课堂教学总结, 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问题引导, 并为牧医专业课程知识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使教师能够明确学生当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使牧医专业课堂教学活动更加富含针对性特点。

课堂教学总结的过程中, 内容可以是本堂课程中所学习内容的重点回顾, 也可以是当前热门问题的拓展延伸, 教师需要注重将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各类问题相结合。题型可以通过填空、抢答、选择以及判断等多种方式开展, 合理控制好课堂教学的时间, 争取能够在5分钟内完成知识的解答, 教师可以通过个别回答、集体回答等多种方式组织学生进行习题练习, 不断增强学生对综合知识的掌握能力。

2、“问题情境教学法” 在牧医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相关建议

( 1) 注重课前准备活动。“问题情境教学法”在牧医专业课堂教学中应用时, 教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活动。问题情境教学法中问题的设置是教学引导的关键因素,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 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学习需求进行教学问题的设置。问题的设置需要贴合于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 避免问题过难或者过于简单而造成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较差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 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欲望, 使学生随着问题的逐步深入感受到对牧医专业知识学习的乐趣, 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 为学生对牧医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创建良好的条件。

( 2) 保证学生思考的时间。“问题情境教学法”在牧医课堂教学中应用时, 需要注重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 在问题引导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为学生准备 “学生提问记录册”等, 注重学生问题的积累, 引导学生记录自己在学习中所产生的问题, 并在问题下面写出解答的方式等等, 比如 “基因工程、克隆技术是什么? 发生在什么时间?”等等, 使学生能够不断的 “温故而知新”。

( 3) 注重教学语言的应用。牧医课堂教学活动中 “问题情境教学法”在实际应用时, 教师需要注重自身教学语言的应用, 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 多给予学生赞扬和鼓励, 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比如学生在回答完问题之后, 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 “你说的太好了! ”等话语进行赞扬; 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 教师可以采用 “哇, 就差一点就答对了, 你再想一下马上就要接近正确答案了! ”等话语进行鼓励, 不挫伤学生学习的热情, 使学生能够保持着学习的积极性。

问题情境教学法在牧医专业教学中应用时, 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丰富牧医专业课堂教学内容,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 设置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 “驾轻就熟”、 “如鱼得水”, 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学生对牧医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基础上的教学法。本文在建构主义理论和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思想的指导下, 结合具体教学案例, 探索在牧医专业教学中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以达到增强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问题情境教学法,牧医专业教学,学生

参考文献

牧医专业教学 篇6

1 教学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

动物生物化学不仅是畜牧兽医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 特别是在许多前沿的交叉学科如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等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生物化学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 是在理论与实验相辅相成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理论发展的同时也创造出了不少的实验方法与技术。所以构建一个完整的科学合理的动物生物化学教学体系, 要从学科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出发, 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 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以项目为导向”, 以“工作过程”作为课程设计的主线, 以“教、学、做合一”作为教学模式的主体。

2 教学体系改革的内容及实施

2.1 以项目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

生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技能较强而基础理论又较深的课程, 按传统的学科教育基础理论部分依次讲解四大类物质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代谢状况等, 理论过于抽象, 高职学生较难接受和掌握, 据此, 课题组按照符合专业需要、对接行业技术、同步学科进展的原则, 依据工作过程对动物生物化学的内容进行梳理, 基础理论部分以饲料中糖类、脂类、蛋白质在动物体内的代谢为主线, 设计三大学习情境, 把庞杂的、密集的、分散的、难理解的静态的物质结构、性质和功能同动态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等部件按照学习情境串起来构成了生物化学的骨架 (项目) , 骨架中的每个部件 (学习任务) 又由若干个零件 (知识点) 组成, 学习情境、项目、学习任务、知识点之间是链式包含关系。知识点可链接到对应的专业知识。教学时, 先把三条主线摆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对三大有机物质的代谢过程有一个系统了解, 然后逐步填充, 最后在回归。通过一个学习情境的学习, 引出酶的知识, 由酶延伸到维生素及专业知识。等学生熟练掌握三大有机物质的代谢过程后, 再进行启发式教学, 让学生找出三大代谢的交叉点, 并进行总结, 把生物机体复杂的物质结构以及生物氧化主要方式很清晰地摆在学生面前, 这样就把代谢部分的难点解决掉。

实验操作部分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行动导向和学习目标, 依据生物制品的提取、分离、纯化、检测及储藏设计了五个教学情境。这五个教学情境分别包括了多项单项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首先围绕单项基本技术及其集成的知识、设计技能训练学习性工作任务, 让学生完成真实、简单的单项工作任务, 例如蛋白质沉淀方法、电泳法、层析法等。在学生构建起生物化学基础技术的知识和经验体系后, 根据工作岗位真实工作任务设计技术链应用项目, 让学生运用单项技术构成的技术链完成较为复杂的真实工作任务, 如γ-球蛋白制备、SOD酶的制备等。为学生掌握生物制品分离纯化、生物制品检测等生物技术关键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以任务为驱动改革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指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的教学活动。任务型教学法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 对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通过感知、体验、实践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究,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相互协作完成一系列的任务, 并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 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任务的设计要目标明确, 难易适中, 而且有利于师生互动。

2.3 以综合能力提高为标准评价学习效果

学习效果评价的合理性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 评价方法的选择要引导学生朝着会学习、善思维、能创新的方向发展, 由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任务型教学法的学习过程具有特殊性, 所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能用试卷作为评价学习效果的唯一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情感、意志品质等也应作为任务完成情况的重要评价内容。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采取的评价方法是:“期末 (30%) +实训 (30%) +平时 (10%) +自我评价 (10%) +学生互评 (20%) ”五层次评价体系。期末成绩考核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应用分析及语言组织能力;实训成绩考核学生实验态度、实验技能、实验习惯、实验设计等, 由企业与教师共同完成;平时成绩考核学习态度、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自我评价课程结束自己对课程学习进行总结、反思;学生互评课程结束以科研小组、学习小组为单位评价成员在实践中的技能水平、团队意识、协作精神等。

3 结语

牧医专业教学 篇7

现代职业教育中,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应树立以市场为导向, 以素质为本位, 以学生为主体, 以探究与实践为主要课程形式, 以终身学习为目标的新理念。

根据畜牧兽医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实际需要, 惠州农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打破了传统的知识教学方法, 采用“模块化教学”讲授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每个模块实施“项目教学法”, 将专业核心课程按照“动物生长过程”教学模式进行逐步讲解, 从而建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岗位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题, 与职业相衔接”的职业体系。

教学实施总体构架

为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对实际教学过程和教学安排进行整体的设计, 形成一个完整的构架体系, 对整体教学工作起到指导作用。具体包括:专业分析——课程分析——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安排——实施过程——效果评价。

专业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对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传统的养殖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当前我国畜牧业生产正由“零星散养、畜禽混养、人畜混处”的传统方式向高度专业化、规模化的现代生产方式迈进。随着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 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但从近几年的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 国内畜牧兽医人才市场出现了“供需两旺”和“供需两荒”并存现象, 主要原因是集约化的生产方式要求畜牧兽医专业人才更加专业化, 能力更加综合化, 而传统的以课题教学为主的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与社会的需求出现脱节现象。

根据我国畜牧兽医行业的发展特点, 未来的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分工会更精细, 职业能力更高超, 畜牧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也将加以改变。而传统的课程体系只注重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的培养, 忽略了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置仍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 显然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也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生产的要求, 更体现不出“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观。

通过深入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对畜牧兽医人才的岗位需求状况和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能力为本位,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教、研结合道路的中职教育办学理念。本着“适度基础理论知识, 较强技术应用能力, 较宽知识面, 高素质”的原则, 结合学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 在总结以往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 对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

课程分析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程体系不成熟、课程内容分散、教学安排不合理, 具体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1.课程体系构建方法不当。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大部分沿袭了传统教育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的逻辑设计思路。课程体系忽视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没有按照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设置, 没有形成清晰、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不利于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课程内容落后与重复交叉。

以往的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编排出现了课程之间知识重复, 每门课程自成一体, 企业岗位的新技术、新技能往往无法及时进入课程。

3.教学安排无职业特色。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安排大部分以课堂教学为主, 忽视了实践教学, 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当前行业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 从而造成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 不能体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中职教育特色。

中职教育的发展为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奠定了基础, 中职教育要培养高技能人才, 这一目标定位已被普遍认同, 也越来越受到各中职院校的重视。学生的高技能只通过课堂讲授是无法培养的, 必须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 通过生产劳动实践, 走校企合作的道路, 在生产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加以培养。这就要求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的实施, 需要有师资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校内外教学生产实训实践基地作保障。

课程体系 根据广东省畜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及对应人力市场的需要, 同时考虑到畜牧兽医专业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构架, 该专业进行模块化教学, 将核心课程分成三大模块, 即家禽养护学模块、家畜养护学模块、宠物养护学模块。而每个模块又分成三个方向, 即养护、兽医和销售。三个方向之间既相互独立, 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个方向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 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 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 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个方向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每个方向核心课程的设置和讲解内容的选择都是按照动物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同时结合企业岗位人才需求进行的。实际核心专业课程《养禽学》、《养猪学》、《宠物养护学》与基础课不同,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说, 这门课的教学质量应包括三个方面, 即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当地畜牧业产业的发展, 设定对应的岗位人员要求, 从而实现对应岗位人才的培养, 进行岗位教学。

课程内容 由于所用教材的编写大多都落后于实际生产技术的发展速度, 教学内容往往与现场技术有脱节, 或已落后于当前的技术应用, 因此降低了学生所学技术的有效性。实训课多是随堂进行, 单独为某一个知识点进行, 往往只注重实训结果, 不注重实训过程, 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要改变此现象, 就必须设立一个具有现场性、综合性和对学生具有全面能力培养的教学项目, 而且需要得到时间和空间的保证。它的具体要求是:实施的项目应有一定的技能教学内容和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 实训的项目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并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结合在一起, 项目与企业实际岗位或现实活动紧密联系。在模块化教学的实践中, 我们主要是通过校企合作, 利用企业丰富的实践项目、技术资源来实现本门课程项目的设立。故在《家禽养护学》、《家畜养护学》、《宠物养护学》的课程中, 我们选定与后续课程连接紧密或与岗位结合的内容为讲授内容, 强调了讲授内容的真实性。根据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和校内外教学与实训条件, 同时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学生的就业情况, 设置专业模块化培养, 并根据企业不同模块当中人员需求的岗位不同, 将核心课程与实训项目进行合理的选择与重组, 自主设置课程。针对不同的训练项目, 选择对应的技能点, 进行技能培训。

教学安排 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0.5+0.5+0.5+0.5+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 即第一、三、五学期分别为《家禽养护学》、《家畜养护学》、《宠物养护学》的理论学习;二、四、六学期分别到养鸡场、养猪场、宠物医院进行实践学习。具体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 见下页表1。

教学安排的说明及建议

(一) 教学建议

1. 本方案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既适合“0.5+0.5+0.5+0.5+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 也适合学分制教学管理。

2. 根据人培养规格要求和本专业教学特点, 第一、三、五学期分别开设养禽学、养猪学、宠物养护学;二、四、六学期分布到养鸡场、养猪场和宠物医院进行实践教学。公共基础课中, 语文、体育安排在第一学期, 数学、化学安排在第二学期, 德育安排在一、三、五学期, 计算机安排在第五学期。

3. 本专业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 把本课程中的专业理论与实训教学结合起来, 集中教学和操作训练, 以提高教学效果。

4. 学校可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学生就业情况, 设置专业专门化方向, 学生可选择本校设置的专业模块, 学校可根据企业用人要求, 自主设置课程。

5. 技能训练与考证, 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 在完成首选模块化课程训练的基础上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

(二) 实施过程

在学习开始就告诉学生学习本领域的典型工作, 使学生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这些课程, 这些课程与职业岗位有哪些联系, 使之起到职业导向的作用。要学会综合技能还需要单项技能支撑, 所以必须围绕不同的课程划分出相应的能力项目, 这些项目的选择充分考虑其实用性、典型性、趣味性、可操作性, 使学习任务对应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 并包含整个工作过程。

(三) 效果评价

1. 该专业通过模块化教学, 每个模块采用“动物生长过程”教学模式进行课程讲述, 不但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而且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 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解决了身边的一些现实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通过“动物生长过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该模式不仅适用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教学, 更适用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生自控能力比较薄弱、课程的应用性比较强的教学。

3. 该教学模式通过在我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上初步开展, 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有所提高, 掌握的知识与企业的需要更接近, 受到企业的欢迎。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该教学方法在畜牧兽医专业中的应用, 与企业加强联系, 累积真实项目素材, 继续完善适合我校畜牧兽医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

4. 体现了深度的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 一方面, 企业不仅满足学校学生的实训教学要求, 而且为师生培训提供服务场所和技术, 为学生提供奖学金, 教师可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品加工、产品测试、新产品推广、产品研发等实现资源共享;另外, 企业技术人员可以给学校学生进行专业培训, 使学生很快掌握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另一方面, 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 解决用工难的问题,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另外, 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 通过学习优秀的企业文化, 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价值,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崇高理想, 坚定政治信念, 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等。例如, 通过学习企业价值观, 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可有可无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可贵的、什么是该抛弃的等等;通过学习企业精神, 可使学生具有爱企精神、创新精神、竞争精神、服务精神、团结精神等;通过学习企业的道德规范, 可使学生懂得职业道德和企业风尚等。通过企业文化的学习, 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 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摘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应以市场为导向, 以素质为本位, 以学生为主体, 以探究与实践为主要课程形式, 以终身学习为目标。“动物生长过程”教学模式的应用, 将课堂教学内容与企业实践活动相结合, 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 掌握动物的成长规律, 通过企业实践, 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中职教育,畜牧兽医专业,“动物生长过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蒋庆荣.以项目教学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7) .

[2]范先超, 秦春娥, 等.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7) .

[3]任玲.项目教学法在《动物病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信息, 2010 (11) :112.

牧医专业教学 篇8

1.1文献研究法

课题研究将依据已有相关文献进行, 将阅读和参考大量关于中职学校“以学生为中心”和评价体系理论的文献资料, 以已有理论和评价模式为基础, 结合现阶段社会对中职教育的最新要求, 寻求新观点和新突破。

1.2调查研究法

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 在学生和教师中采集相关研究信息, 并对我校教务管理系统进行调查分析, 通过数据的比较和代表性分析, 了解现有教学评价体系的主要功能和评价程序方式, 并找到存在的不足和可完善的地方, 最后在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和实验班实际运用的校验来确定正确的研究结论。

1.3准实验研究法

在研究实践中, 以某特定专业班级为例, 通过新设计的“以学生为中心”评价体系量表来考察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准实验研究法能让我们更加真实的了解评价体系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效果, 并发现评价体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用存在的各种细节问题。

1.4个案研究法

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 确立单个学生或课堂个案研究为对象, 记录并把握个案对象的具体情况及发展趋势, 及时整理数据信息, 及时收集教师和学生相关的反馈信息, 再结合具有代表性的普遍观点, 为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新的“以学生为中心”评价策略提供依据。

1.5定性与定量评价研究法

运用多元评价主体、多方式评价手段, 再结合各种理论研究方法, 建立多重评价机制, 从而建立系统的职业学校“以学生为中心”评价体系, 并对其评价方向进行定性的把握, 应用以定量数据进行实际操作实证分析, 使新评价体系的指标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定性分析能使新的评价体系既具有理论基础, 又有实用价值和指导作用。研究方法结合采用量化评估、问卷调查、教师反思、课堂与个别谈话等诸多方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

2中职学校“以学生为中心”评价体系的构建

2.1“以学生为中心”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

2.1.1在教学形式上“以学生为中心”法, 是教师为依据个人或集体的教学设计为主导, 引导学生依据学习目标进行主体活动的教学方法。课程组织形式一般为教师预设学习项目, 然后按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完成某项阶段性任务或解决某个课程重点问题。如按照“教学设想-项目计划-实施讨论-确认结果-实施检查与评估-反馈与改进”这个项目实施过程, 教学形式是开放式的、互动和学生的自主性体现明显。

2.1.2在学习内容上“以学生为中心”法, 教师仍会结合专业理论与技能开展教学, 只是形式有所改变, 而学生获取理论知识是在项目进行的思考、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学习到和掌握的。学习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寓教于自主思考和, 寓教于实践之中, 这很好的符合了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特点, 也很好的解决了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的问题, 较好的保证教学取得好结果。“以学生为中心”, 思考-探索-检验-执行的过程让学生记忆深刻的掌握了理论知识, 又通过操作实践, 锻炼了手和脑, 促进了理解和技能, 可以说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

2.1.3在教育目标上: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先生结合西方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 对传统教育教学目标进行了科学的分类, 提出认知目标, 情感目标和行为操作目标模式。认知目标可对应理论或专业基础知识, 情感目标对应学习态度或兴趣, 行为和操作目标对应技能, 这些在“以学生为中心”中得到了综合的体现和兼顾。“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形式让这些目标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2.1.4在交流传递方式上, 传统教学方式单向而被动, “以学生为中心”方式双向和主动高效。在“以学生为中心”过程中教师是阶段性的讲课和适时的指导, 学生是思考探索和行动操作, 教师可根据学生活动的成功与否适时调控教学进度和教学难易程度。教师还可以有时间对那些学习遇到困难的同学进行辅导和关注, , 提供建议和参考的方法, 引导和鼓励他们补充信息, 获得学习的成功。具有双向信息的互动传递, 控制到大局, 又照顾到个体, 这才是真正有效率的教学信息传递。

2.1.5参与程度的不同:“以学生为中心”法, 教学组织形式保证了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很高,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借助于各种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活动形式来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还表现在学生必须通过自身或组件的学习团队来独立地完成逐项的学习任务, 这些任务是被教师设计过, 考量过的, 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内容。特别是一些对传统课堂抗拒的中职学生来说更是解放了他们的身体和思想, 发挥了他们的长处和特点, 使他们找到学习的动了和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2.1.6评价手段的不同。“以学生为中心”法, 评价的手段可以是多元的, 多阶段和层次的, 可以是外在量化的分数, 也可以是内在定性的激励与肯定, 可以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也可以是学生小组的自评与互评。这种评价方式尽可能的做到全面、公平、公正, 体现了评价的科学性。教育评价的真正意义就在于, 依此, 当学生从不会做一件事, 经过自我思考和努力之后, 克服困难, 做成了一件事, 那发自学习者内心的成功和喜悦往往是无法用语言和分数的多少来表达的, 给予其肯定和赞赏即可。“以学生为中心”的质量高低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评判, 我们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实施的过程, 而不是只去看考试结果, 对学生的评价有整体和过程的体现。而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价很难做到如此。

2.1.7“以学生为中心”法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师资受现有的教育体制和绝大多数学校所存在的教学资源条件有限的限制, 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一是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 二是实践能力和操作技术能力不强, 三是由此所造成的工作量负荷太大, 四是受到现有实验实习场所的条件限制。“以学生为中心”中教很多问题的发生有必然性也有很大的偶然性, 教师受到知识面的影响往往不能及时解决和正确的指导学生。另外“以学生为中心”往往需要多门具体的学科知识支撑课程教学, 且事实上学生提出的问题涉及各个领域;再有是教师受到自身年龄和实践技能能力的影响而不能正确示范, 不少教师都是从大学到中学, 缺少企业的工作经验, 技能水平已经严重落后, 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就很难了。

另外实验场室和教材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以我校为例, 作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实验实习场所安排都非常困难, 更何况国家其他地区和学校。现有的教材主要是为教师的教而设计的, 是学科相对独立的, 而不是为学生的学设计的, 更没有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的角度考虑, 用这样的教材实施“以学生为中心”, 情况可想而知;用现有的教材, 对于现阶段的中职生源质量而言, 不仅教师的教辛苦, 学生的学也同样是一种折磨。因此, 编制适应“以学生为中心”需要的教材已刻不容缓。

3“以学生为中心”评价的内涵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评价来说, 总是希望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能给学生和老师带来某种积极有益的引导和对教与学的促进作用。而我希望的“以学生为中心”评价是能通过综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科内容之间的相互作用, 显著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改善每一个老师对教学的理解和实践方式。通过探讨如何合理设置中职学校“以学生为中心”评价手段和目标对于我们研究中职“以学生为中心”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中职学校的“以学生为中心”评价必须要依据一定通用的评价标准和原则, 再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际情况和特点, 在教师与学生在“以学生为中心”整个过程中, 去体现评价的意义和目的。

评价是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行为效果所进行的双边活动进行价值评判的过程。在此定义中, 包括了评价目的、目标和评价的范畴和主体多元性, 我再本文研究中主要讨论教师的教学活动, 这样所设计的教学评价量表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根据我多年从事牧医专业课理论与实践教学工作的实际工作经验, 结合中职学校教学的普遍特点, 再加上对教育评价理论内涵的理解, 我们认为中职学校“以学生为中心”评价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价模式与评价维度的多元化、 (2) 重视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评价、 (3) 以学习效果来评价教学、 (4) 重定教学评价的焦点、 (5) 评价内容突出职业素养特色。

4“以学生为中心”评价的原则

4.1职业性原则

中职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性应体现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的规范性、和企业标准接轨的紧密程度、学生的职业思维习惯的培养、职业道德的培养上。

4.2全面性原则

中职“以学生为中心”评价应充分考虑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专业课程教学的特点、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教学组织形式上具有的规律。教学评价既突出重点、鼓励难点突破, 更加应该关注过程和态度。

4.3发展性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评价是可在教学过程中或者教学活动结束时进行, 评价的重点在于引导课程活动的科学发展方向、指导改善教学工作。科学评价的组织方式是实现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性质、评价手段方法的适应性。并科学的采集评价数据信息, 通过严谨也细致耐心的实践与分析过程, 严谨的信息分类和筛选, 调整评价指标和权重, 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人为或技术性评价误差, 使评价符合客观实际需要, 使评价体系具有强的生命力。

4.4适用性原则

评价有时适用性和普遍规律的科学性是相互制约的, 具有普遍代表性的正确的评价方式可能是不一定满足针对和适用性的评价原则的, 本研究认为中职学校教学评价的实施在保证足够科学性的前提下, 注重强调适用性和实效性为好。

4.5模块化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形式开展的中职学校技能教学工作, 大都需要整合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知识, 同时还包括与之相对应的技能操作知识, 甚至是对跨专业的实践与理论知识都有一定的涵盖和应用, 所以模块化的课程整合原则非常适用于“以学生为中心”中的确定和组织操作过程。

5“以学生为中心”评价的内容

进入21世纪后, 企业标准和就业需要为特点的职业教育教学导向性突出, 以服务学生为宗旨的职业教育新目标。职业教育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职业素养能力的培养。“以我国社会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就业导向, 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为教育根本”的教育模式, 它强调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即专业知识水平、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必要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管理能力。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上, 提倡以学校教学、社会实践、顶岗实习、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培养模式;在教学方法上, 以开放式的讨论、分享、现场分析操作等为主。本研究认为“以学生为中心”评价内容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职业素养。

6“以学生为中心”评价量表的设计

根据以往经验和可以借鉴的成熟与经验做法,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与建立, 需要从3个方面来依次进行。首先应确定具体评价维度与评价指标、然后再依据所研究范畴特点来科学合理分配指标权重和比例, 最后进行细化编制评价的细项和标准。

6.1评价指标项的确立

依据“以学生为中心”理论和“以学生为中心”活动的特点, 结合我校畜牧兽医专业设置的特点和在地区的代表性, 对教学整体评价目标进行了分解, 通过实验小组教师共同对现有专业课教学评价系统的分析和比较, 我所设计的“以学生为中心”评价体系为七级指标结构, 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教学特色、职业素养7个一级指标, 下设20个二级指标 (见表1) 。

6.2各指标项权重的分配

在确定各个项目的评价主体和二级指标后, 接着必须对每个指标的评价权重进行合理科学的分值分配。在学校外聘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老师的带领之下, 学校组织专业科组和专业骨干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同时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专家和资深管理专家组成权重分配小组, 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现金社会需求相结合, 初步确定了各项指权的权重。各个指标的权重分配如下表所示, 总分为100分 (见表2) 。

7结语

以上教学一级与二级评价指标的确定和各指标的权重分配, 充分考虑到教学各个环节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实际能力和学习基础, 重点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设置特色和组织的创新性要求, 并结合当前学生所欠缺的素养和社会现阶段对中职生提出的适用性素质要求, 全面系统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各个环节的权重, 通过这些权重分配所确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对中职学校“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项目的科学设置到组织管理, 到最后的教学方式效果和素养等要求都具有工作的具体指引性, 为科学、规范、适用的中职学校“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了规范和标准, 达到以评促教的效果。

牧医专业教学 篇9

近日,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家禽遗传与育种创新团队利用转录组和小RNA表达谱 (micro RNA) 整合分析方法, 获得了鸡腹脂组织信使RNA (m RNA) 和micro RNA协同调控网络, 并在脂肪沉积关键micro RNA方面取得最新发现。 该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自然—科学报告》上。

近20 年来, 肉鸡遗传改良在生长速度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但同时伴随着腹脂过度沉积, 在降低饲料利用率的同时, 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该团队基于高、低脂鸡腹脂组织m RNA和micro RNA表达谱, 利用m RNA/micro RNA整合分析策略, 得到腹脂中106 个相关基因及其互作的62 个micro RNA, 进一步利用分子通路和调控网络分析及细胞水平系统的生物学验证, 最终显示通过抑制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基因的表达, 有效地调控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

上一篇:洁净手术室的管理论文下一篇:中药治疗黄牛胎衣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