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的学习论文(精选12篇)
《基础会计》的学习论文 篇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因此, 它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内在动力之一。研究表明, 在学习过程中, 学习兴趣有时能弥补智力发展的不足。那么, 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和点燃爱知识的火花, 这欲望和火花, 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动力内容和源泉之一”。作为一名从事会计专业课程的专任教师, 回顾自己的教学实践, 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过榜样的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直接兴趣
第一节课, 可以向学生讲述如下一些事例:基辛格, 美国前国务卿, 尼克松时代美国第一谋臣, 早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会计系, 获学士学位。何厚铧, 澳门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 大学时代攻读经济学专业, 在加拿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 (CGA) , 后在香港一家会计师务所执业, 继而执掌家业, 从事银行业。1999年当选为澳门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戴相龙, 前天津市长,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戴相龙早年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系。世界五百强企业中的首席执行官 (CEO) 中大约有29%的教育背景是会计专业, 有35%的人是由财务执行官 (CFO) 升任的。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 也是有说服力的, 通过这一系列的例子来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直接兴趣。接着, 可以让他们亲口说说会计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与我们息息相关?通过热烈的讨论, 再次激起了学生对会计的直接兴趣, 为今后他们认真学习会计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二、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教学中教师可设置悬念, 启迪学生思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事实证明, 如果学生感到没有问题需要去钻研, 就无法调动积极性和学习动机。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发端于动机, 伴随着行动的过程, 落实在行动结果的满足上”。这就是说, 学生学习有愿望、行动, 但行动结果没有满足感, 难以产生兴趣。学生只有在学习中学到真本领, 觉得学有所得, 学有所用, 才会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在讲授会计要素中的“资产”, 不是先阐述资产的含义和特征, 而是先提出一个悬念:“说到资产大家很容易想到现金、存款、机器、房屋等, 那么土地、商标权、专利权、商誉以及废旧不能再用的机器算不算资产呢?”这就使学生头脑中出现许多疑问, 从而产生弄清它的兴趣, 接着再讲解资产的含义和四个特征, 这样学生容易接受而又印象深刻。又如结尾的悬念, 教师在结束账簿一章教学时说:以上介绍了登记账簿的程序和规则, 但是在记账过程中有时由于这样或那样的人为原因, 造成账簿记录发生错误, 有的是用错会计科目, 有的是多记或少记金额, 有的是记账时笔误等等, 这时要如何处理呢?这就是下节课要学习的更正错账的方法。通过这样的结尾, 既可激发起学生掌握错账更正的强烈求知欲, 又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联系实际, 促进掌握
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 讲解一些实际例子, 以促进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例如, 老师在讲授原始凭证审核时, 举两个例子, 让学生讨论该如何判断与处理, 最后由老师再总结归纳, 形成多种不同的审查假发票的方法。1、有一单位的同事拿着3张发票来报销, 这3张发票是从3个不同商店购买不同的物品, 日期也不同, 而发票序号却是连号 (这无疑是不符合实际购物的假发票) ;2、有一个单位, 同一天的餐票竟出自8家餐馆 (重复报销) 。这种将理论化为实践的教学方法很受学生欢迎, 这样可使兴趣得以发展, 知识得以升华。
四、讲练结合, 相辅相成
老师的讲与学生的练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 要做到老师讲学生之所思、所感、所疑;让学生去练, 要练在关键处, 练在节骨眼上。如此,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达到教学目的。如, 差旅费报销这种题型, 其解题思路可归纳为三点:实报实销, 结清原借款和多还少补。简明扼要, 通俗易懂的寥寥数句, 把想说和想表达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又如, 解释“红字更正法”, 第一用红字金额冲销错误凭证与账簿, 第二再用蓝字填制出正确的凭证, 据以入账。只要三言两语, 学生心中的疑惑就会烟消雾散, 问题迎刃而解。同时, 结合实践性作业进行课后练习, 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五、用课外活动补充单一的课堂教学
在会计教学中, 教师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 使他们具有会计实际操作的能力, 而会计实际操作只有慢慢地通过经常不断的练习才能获得, 仅靠在课内学习是不够的。学校的会计协会对浓厚会计学习氛围能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会计方面有点钞比赛、珠算比赛、会计手工记账比赛和电算化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节目。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经常邀请企业的会计师进行会计讲座, 给学生介绍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有关会计工作常识以及最新的会计理念,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六、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 也是提高教学
提要本文从中西方礼仪文化在见面、谈吐、馈赠、用餐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礼仪形态, 探讨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差异和风俗习惯。
关键词:礼仪;馈赠;思维方式;价值观中图分类号:G115文献标识码:A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 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立, 事无礼则不成, 国无礼则不宁”。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 素有“礼仪之邦”之称, 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然而,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 随着跨国交往的日益增多,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越发明显, 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如果不了解西方的礼仪风俗和传统习惯, 就有可能会引起误会, 导致交际无法进行, 因此, 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 我们势必要了解一些礼仪的差异。
一、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礼仪的差异
(一) 见面礼仪的差异
1、见面时的打招呼礼仪。打招呼是人际交往中最为平常的事情, 是联络感情的手段, 沟通心灵的方式, 增进友谊的纽带, 所以, 绝对不能轻视和小看。见面时打招呼既表示亲切、友好, 也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在招呼语的表达上, 中国人大多使用“吃饭了吗?”“你干什么去?”“今天不用上班呀?”等涉及个人生活的语句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亲切感与
质量的主要渠道。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教育体制和要求, 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转变工作作风,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契诃夫认为:“就教学工作的效果来看, 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的认知过程, 也是一种活生生的师生情感交流过程。师生之间“情不通”则“理不达”, 很难实现主导与主体的紧密配合。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记》上说, “亲其师, 信其道”, 而“信其道”就会产生“学其理”的积极性。学生只有对老师、对学习有积极的情感, 才能保持学习的兴趣并取得成绩。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要让学生敢于
中西礼仪文化差异探析
□文/王文丽
关心。可在西方发达国家, 基本上没有这种招呼语, 因为这些是属于个人的隐私, 因为在西方人看来“我到哪里去”、“我忙什么”是我自己的事, 别人无权干涉, 往往有管闲事和窥视隐私的误解, 他们不希望别人过多地干涉自己的私事。在西方国家见面打招呼是很自然的, 他们只说一声“Hello”, 或者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打招呼的目的, 并不是为了要跟对方有进一步的交往, 只不过是一种礼仪形式。因此, 在西方国家旅游的时候, 如果迎面而来的人对我们说“Hello!”, 别露出一副莫名其妙的表情, 甚至置之不理, 那可就非常失礼了。
2、见面致意礼仪。见面礼仪是日常社交礼仪中最常用和最基本的礼仪, 而握手礼是当今国际交往中运用最广泛、最频繁的一种致意礼仪。在中西方不同文化环境下, 握手的时机、握手的形式、握手的要领及握手的禁忌基本相同, 其最大区别在于握手时伸手顺序的不同。从握手礼的实施顺序看, 在一般的社交场合, 中方文化通
开口, 乐于实践。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 使他们树立自信心, 获得成就感。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 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
七、综合模拟实验阶段, 熟练地掌握从业技能
会计模拟实习是在校内实习室进行的, 这是学生毕业实习中的校内实习部分。学生在学完全部会计课程后, 根据完整的经济业务, 在模拟的环境中, 以实际工作所用的凭证、账簿进行处理, 人人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能将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操作技能在实习中得到巩常应遵循两个优先:即长者优先和女士优先。而西方文化着重强调的是女士优先, 妇女在各种场合均应受到特别的尊重和照顾, 因而在介绍时通常要把男士介绍给女士, 但16岁以下的女子没有这个优先权。除了握手礼, 吻礼也是盛行于西方的一种见面致意礼节, 包括亲吻礼、拥抱礼和吻手礼。这三种吻礼在日常交往中常用, 但是在商务往来一般不使用, 其中吻手礼是流行于欧美上流社会异性之间的一种最高层次的见面礼, 适合于已婚女士。
(二) 谈吐礼仪的差异
1、称呼礼仪。称呼是人际交往中比较重要的礼节, 关乎个人修养, 社会和谐, 文明高雅, 但是称呼在日常生活中问题也不少, 而且中外称呼习惯不完全一样。在我国, 人们在称呼自己时, 习惯说“本人”或“鄙人”, 而称呼他人时则习惯称“您”, 在西方称呼对方时不分“您”和“你”, 都是“you”或者“阁下”。在我国, 人们习惯称呼职务、官衔等, 并与其姓连在一起, 如张局
固和提高。同时, 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检验, 看是否能全面系统、熟练地掌握技能, 从而为他们将来走向实际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基础会计》概念抽象难懂,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学好会计基础知识的关键。教师应从第一堂课开始抓住学生的眼球,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巧妙点拨重点, 注重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教学,调动,兴趣
参考文献
[1]应惠娟.“教”、“学”结合, 融会贯通——浅谈《基础会计》学科的教学方法.知识经济, 2011.4.
[2]侯雁.运用情景教学法增强《基础会计》实训课的趣味性.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1.
[3]雷少琴.关于《基础会计》教学的几点思考.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2.
《基础会计》的学习论文 篇2
适用范围:记账凭证没有错误,但在登记账簿时发生文字错误或数字错误。
更正方法:先将错误的文字或者数字划一条红线注销,然后在红线上方填写正确的文字或者数字,并由记账人员在更正处盖章。
注意:
对于错误的数字,应当全部划红线更正,不得只更正其中的错误数字。
对于文字错误,可只划去错误的部分。
例如:
假如记账凭证上是9800,而在账户中误记成了8900,则在更正时,应该用红线把8900全部划掉,然后在划线的上方写上正确的数字9800,而不能只划掉“89”。
假设记账凭证上的“摘要”栏内写的是“收回货款”,但是,在登记账簿时,误写为“支付货款”,则在更正时,只需要用红线把“支付”二字划掉,然后,在“支付”二字的上方写上正确的文字“收回”,而不必把“支付货款”四个字全部划掉。
红字更正法:
红字更正法是指用红字冲销原有错误的账户记录或凭证记录,以更正或调整账簿记录的一种方法。通常适用于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记账后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所记的会计科目错误。
更正方法:先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示注销原记账凭证,然后用蓝字填写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入账。(见教材106页例题)。
[例6-2]某企业以银行存款购买A材料3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在填制记账凭证时,误作贷记“现金”科目,并已据以登记入账。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3000
贷:现金 3000
更正时,用红字填制一张与原错误记账凭证内容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冲销原错误记录。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3000
贷:现金 3000
然后,用蓝字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3000
贷:银行存款3000
说明:
(1)加框的数字表示红字。注意:由于考试时不允许卷面上出现红色的字,所以,考试时用数字外面加框线表示红字;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应该用红色的字表示,而不能用数字外面加框线表示。
第二种情况:会计科目无误而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
更正方法:按多记的金额用红字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科目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冲销多记的金额,并据以记账。(见教材107页例题)
[例6-3]某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30000元,备发工资。误作下列记账凭证,并已登记入账。
借:现金5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
发现错误后,应将多记的金额用红字作与上述科目相同会计分录。会计分录如下:
借:现金 0
《基础会计》的学习论文 篇3
关键词:小组合作式学习;高职院校;基础会计实训
中国分类号:F2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小组合作式学习由于容易实施,教学效果明显,被广大高职院校的教师们广泛应用于各种专业、各类课程的教学中。高职基础会计实训为后续会计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实务操作技能,为培养胜任各个会计岗位的未来会计人才必备的环节。
一、小组合作式学习的内涵
小组合作式学习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发展至今已成为教学理论与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所谓小组合作式学习,是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学生组成一个群体或小组,以教师为指导,通过教师的推动作用和组员的互相合作达到共同的学习目的。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了团队合作的无穷魅力,达到了提高小组成员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
二、高职基础会计实训现状
在基础会计综合实训中,每一个实训子任务都是环环相扣的,一个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或出现差错,会直接影响后面的任务的完成。当然仅凭个人能力也可以完成实训任务,但是实训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以一个制造型企业某月发生的60笔左右的业务为实训资料,在两周的综合实训时间内完成从建账直至编制会计报表这一完整的会计工作流程,如果没有小组合作,仅有教师的指导,哪怕教师把嗓子喊破,大多数学生也根本无法自主地、顺利地完成实训任务。当老师将实训任务、实训要求布置下去,将实训材料分发下去,宣布可以开始动手操作时,往往可以看见这样一种尴尬局面:大部分学生无从下手,无所适从,实训室内顿时鸦雀无声,学生们面面相觑。无奈之下,教师只能将在课堂上的已讲授完毕的理论向学生再重新梳理一遍。之后,有少数几个平时比较拔尖的学生小心翼翼地尝试开始建账,但问题仍然源源不断,老师忙得团团转。可见,在高职基础会计实训教学的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刻不容缓,而小组合作式学习恰好能解决基础会计实训中的大多数问题。
三、小组合作式学习在高职基础会计实训中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基础会计实训过程中,每个小组都有需要人人参与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实训任务,教师此时只是一个穿梭于各组之间的旁观者、指导者。比如在进行记账凭证的编制时,由于课堂上大多数习题是根据给定的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对于只有原始凭证的业务,学生感到十分茫然,不知如何下手,在实训过程中常常可见仅凭某一张原始凭证做题,而不考虑其他凭证的作用,或认为每一张原始凭证都要编制一个会计分录的现象。通过小组合作式的学习这样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学生也不再只知道一味地去寻求老师给予帮助,他们首先会选择翻阅教材例题,再和组员相互讨论,大部分问题到这一步已基本解决,提交到老师面前的问题也就非常少了,这不仅在一定程度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弥补了教师不可能同时面对众多有差异的学生的不足。
基础会计实训是会计相关理论知识的运用,需要扎实的理论作指导。而会计相关理论知识相对繁琐、枯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此时在基础会计实训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将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发挥,能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用关心答案的对错,因为如果你的观点是错误的,也就会经不起同学们的讨论、推敲,反而能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已知识的漏洞。有时即使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却又需要以激辩的方式,用“过五关斩六将”的气势去加以证明。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挫败感和成就感都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开始自动地去学习。
2、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繁杂的社交关系、微妙的人际关系常常困扰着职场打拼的人们。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独生子女占有比重逐年增大,特殊的成长环境,使他们或多或少的会形成孤僻、羞于表达、不善于与人沟通和合作等性格特征。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的基本方法是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少不了彼此间地交流和大量地互动。例如在编制资金试算平衡表时,由于业务量多,学生又是第一次进行专业实训,根本没有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技巧。在传统的实训模式下,当无论怎么都无法试算平衡时,无奈、泄气、懊恼甚至气愤的情绪会油然而生,很多情况下我们的学生会选择放弃,或等待别人做完后再一抄了之。可是在以小组合作式学习为教学方式的基础会计实训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各自为阵的。这时可以看到小组成员聚在了一起,相互对答案,查找问题的根源,激烈地讨论着,你报数,我按计算器这样的分工合作随处可见。
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下,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团团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相互交流与探讨,有时为了一个问题会争执得面红耳赤,有时又会为了一个低级错误而开怀大笑,这种自由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营造了一个非常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实训过程能畅所欲言,始终保持着愉悦的、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很乐意去学。
3、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学会关心和幫助他人
小组合作式学习实行的是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本组任务的安排,组员的考勤和指导协调等,同时每位组员必须大力配合,将自己完全融入到群体中。在实训中,每一个组员的表现影响本组的最终得分,本小组的得分也会直接影响每一个组员的等级评定,所以在这种相互制约的小组合作式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责任意识明显加强,不再是只顾埋头苦干,在完成自己的任务的过程中,还要时刻关注其他组员的进度,发挥自己在小组合作中应有的作用,与其他成员进行积极的交流探讨,帮助小组的其他成员共同完成任务。会计凭证的装订是基础会计实训的最后一个任务,进度稍慢的同学往往没时间或没用心看老师演示的装订凭证的相关要求与技巧,但在组员们手把手的帮教下,也会顺利地完成任务。
4、能有效地控制学生中“搭便车”的现象,后进生进步明显
在基础会计实训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方式,并非只注重学生的合作过程,相反每个学生的基本会计技能是否在实训中真正提高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所有实训任务结束后,每个学生都要接受老师随机选取的、与实训任务相关的一至两个问题的抽考,抽考结果对实训成绩有着决定性作用。此举对那些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不爱学或不学,抱着侥幸心理,以期在实训中通过“搭便车”蒙混过关的后进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抽考题目的不确定性,让学生倍感压力,然而俗话说得好。“有压力才有动力”,大部分后进生从实训一开始起就不得不跟上团队的步伐,慢慢的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逐渐体会到了合作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学习劲头与课堂判若两人,不懂即问,甚至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笔者有过很多这样的学生:平时上课时到课率很低,但实训期间天天坚持按时到,与小组成员积极讨论,认真、努力完成实训任务,基本会计业务处理能力突飞猛进,以至于在最后组内评价时,大家一致赞同将“优秀”等级评给他,抽考也顺理成章地顺利通过。
四、总结
在基础会计实训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并非完美无缺,也暴露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小组成员间不能和睦相处,个别学生借机讲小话,玩手机游戏等。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任务不能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每一个成员,造成个别成员无所事事,个别成员却不得不挑大梁,甚至独揽所有任务的现象。因此将合作学习有效地应用在基会计实训中,首先需要教师科学合理的对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进行利用;其次学生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仅要懂得如何合作,还要学会独立思考,对每一个问题要有自己的观点,并不断创新,忌讳人云亦云;最后就是教师和学生要积极配合,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建立起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积极互动的格局,从而进一步提高基础会计实训教学的效果与水平。
参考文献:
[1]梁秀梅.合作学习在会计实训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2(10)
《基础会计》的学习论文 篇4
关键词:基础会计,学习兴趣,积极性
一、会计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该课程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为会计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1. 首要性
《基础会计》是学习会计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课, 是会计专业新生第一学期要学的, 它是初次学习会计的学生必须先学的专业课。
2. 专业性
课程围绕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以“科目—账户—凭证—账簿—报表”为重点,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综合知识。它是会计专业体系必不可少的奠基石。
3. 覆盖性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也是职高经管类专业及金融类专业需要学习的一门课程, 它具有相当的专业覆盖性, 经济大类, 甚至外语类都有必要学习。
二、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基础会计》课程专业概念抽象难懂, 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这会给初学者造成一定的障碍, 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不易入门, 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以后一系列专业课程教学的成败。
兴趣是学生产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好动力之一。如果一个学生对某种学科感兴趣, 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 反之, 他就会厌烦, 就会觉得是一种负担, 甚至放弃。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 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
由于《基础会计》课程概念抽象难懂,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会计基础知识的关键。教师应从第一堂课开始抓住学生的眼球,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巧妙点拨重点, 注重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改变传统的“我教你学”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前、课堂活动中, 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 上好第一节课, 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上好第一堂课, 对于培养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至关重要。学生刚接触《基础会计》这门课程, 既感到陌生又感到新鲜好奇, 教材中第一章节的内容大多是枯燥乏味的会计理论, 如果一开讲就直入正题, 学生在接受上会有些困难, 难免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在第一节课的传授过程中, 要花较多的时间有意识地把会计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让学生认识到会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认识到它既是一种较有就业前景的职业, 也是一项家庭理财的能力, 这样就会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热情。
2. 设置悬念启迪学生思考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事实证明, 如果学生感到没有问题需要去钻研, 就无法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动机。学生只有在学习中学到真本领, 觉得学有所得, 学有所用, 才会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例如, 教师在课堂结尾时可设置悬念, 可总结为:以上介绍了登记账簿的程序和规则, 但是在记账过程中有时由于这样或那样的人为原因, 造成账簿记录发生错误, 有的是用错会计科目, 有的是多记或少记金额, 有的是记账时笔误等等, 这时要如何处理呢?这就是下节课要学习的更正错账的方法。通过这样的结尾, 既可激发起学生掌握错账更正的强烈求知欲, 又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 案例教学法
会计教学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 让会计知识贴近现实生活, 感受到会计的趣味和价值, 体验到会计的魅力。对于一些不易理解的抽象概念, 多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简单易懂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收到的效果比复述课本十倍更起效。案例教学不仅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而且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全面模拟实习
有了平时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教学做铺垫, 进行校内模拟实习时, 学生的实习兴趣就不会再停留在如何识别原始凭证和如何使用会计凭证等实践性资料上, 他们的兴趣会根据学习任务和目标转变为如何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运用课堂上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进行实务操作, 以此来检验自己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5. 归纳总结法
对于初学者来说, 老师课后的总结很重要。一个较好的总结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基础会计》这一门课程, 我往往采用数字归纳法、口诀顺口溜、表格归纳法等等。把原本无趣的理论、数字变成学生容易记忆的有兴趣的口诀, 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 在《基础会计》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各种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为他们学好会计专业其他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晓卓, 吴君民.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7-01.
基础会计学习总结 篇5
通过对电大会计学专业的学习,使我学习到了会计学专业的很多具体知识,在这些科目当中我对《基础会计》这个科目的学习有一下几点总结和体会,今天拿出来跟大家共勉。
一、会计学的认识
会计又被称为“商业语言”。中国会计学界对会计的定义是会计是以货币为主
要计量单位〃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反映和监督、并进而进行预测、控制分析和决策的管理活动〃而且是一个以提供信息为主的管理活动。
对经济人才来说〃会计比其他任何商业课程都重要。会计分为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近代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方式〃现代会计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会计的对象是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具体的说就是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为对象〃记录 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会计的职能包括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核算是监督的基础〃监督是核算的继续〃两 者相互依存〃密切结合〃相辅相成。
会计的基本特征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核算笔削以合法的原始凭证为依据。核算经济业务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会计具有一套专门的核算方法。
二、基础会计中学习内容总结
(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称会计假设。它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做 出的必要假定。主要包括:会计住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可比性、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 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性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谨慎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性原则。(2)会计科目和账户
会计的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它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 分类科目。资产类账户有名称有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股 息、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材料、低植易耗品、库存商品、待摊费用、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长 期待摊费用、负债类帐户主要有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 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预提费用、待转资产价值、长期借款、长 期应付款。所有者权益账户主要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 分配。成本类账户主要有主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主营 业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 业外支出、所得税。(3)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主要有两个特点:〈1〉在两个或两个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记录一项经济业 务〃以反映资本运动的来龙去脉。〈2〉从相等的金额记入相应的账户〃以便于检查 账簿记录的正确性。
借贷复式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记录经济业务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复记账法
借方 贷方 余额
资产增加 资产减少 借方
负债减少 负债增加 贷方
所有者权益减少 所有者权益增加 贷方
成本增加 成本结转 借方
收入收益结转 收入收僧增加 无
费用增加 费用结转
无
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规则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试算平衡=借贷自动平衡
账户之间应借、应贷的关系〃称为账户的对应关系。会计分录是指按照借贷法
记账规则的要求〃对交易成事项列示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4)会计账簿
按账簿的用途分类:序时账簿、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备查账簿。
按账簿的外表形式分类:订本式账簿、活页式账簿、卡片式账簿。
按账簿的外表形式分类:三栏式、数量金额、多栏式。
对账分为: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
查找错账的基本方法:顺查法、逆查法、余额复核法、二除法和九除法。
结账是指按照规定把一定时期(月份、季度、)内所有发生的经济业务登记 入账〃并将各种账簿结算清楚〃以便进一步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的工作。
平行登记的要点:依据相同、方向相同、期间相同、金额相同。
平行登记方法: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
一方面要登记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又登记该总分类账户的所属明细分类 账户。(5)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指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对财产物资、现金的实地盘点和对银行存 款、债权债务的查对〃以确定企事业单位各项财产实际结存数〃并查明账面结存数 与实际结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财产清查的作用:
1.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提交会计资料的质量〃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2.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提交可以揭示财产物资的使用情况〃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
理〃挖掘各项财产的潜力〃加速资金周转。
3.通过财产清查〃可以促使财产物资保管人员加强责任感〃以保证各项财产的安
全完整。
财产清查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主要有永续盘存制 和实地盘存制。
清查方法有实地盘店法〃技术推算法〃抽样盘点法。
盘亏
审批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有关资产账户
审批后:
借:管理费用、其他应收款、营业外支出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盘盈
审批前:
借:有关资产账户(如:材料)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审批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
三、基础会计学习的体会
基础会计作为会计的入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我从理论上对会计有了基本认识。通过对基础会计的逐步系统学习〃使自己了解了会计要素〃对会计要素进一步细致划分〃产生了会计科目〃了解了会计分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会计是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出现的〃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和产物〃进行会计核算从根本上说是为相关人员的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而日常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对日常的经济业务和事项〃按一定的要求和方法进行分类〃从而产生了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一种粗线条的大的类别划分〃因此在会计要素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地划分〃出现了会计科目。而会计科目中的数字与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样还需要会计核算程序〃对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和事项进行归类入科〃编制会计记账凭证〃然后对会计凭证逐条登记到会计账簿〃再由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从而最终生成决策有用的信息〃也从而完成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的职能。基础会计中的会计业务的核算是以工业企业为主的〃而工业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就是供→产→销〃即原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三个环节〃以上三个环节即为一个营业周期〃资金循环一次。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比较全面〃了解了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流程〃对其他行业企业的会计核算也能触类旁通〃会计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编制报表的要求主要有:〈1〉真实可靠〈2〉相关可比〈3〉全面完整〈4〉编报及 时〈5〉便于理解
谈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 篇6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的统称。它主要包括: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与会计交接、会计监督、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等。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用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与此同时,通过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的基本业务技能。但是会计基础工作还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单位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不够
由于会计基础工作对经营管理工作的影响常常是间接的,这就造成一些单位的领导“轻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甚至错误地队为:会计基础工作只是每个单位的内部事务,会计工作只是收收支支,会计基础工作抓不抓都无所谓,对于单位的会计,也没有定期进行必要的业务学习和知识补给,这就导致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对自身的岗位责任认识不清,对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了解不足。
2.会计科目设置不符合规定
会计科目是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又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有的单位为了减化会计核算手续,总账不设现金及银行存款会计科目,只有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还有一些单位总账不设利润分配科目,而是以未分配利润科目代替之,这样做是不符合科目设置要求的,也容易出现企业账实不符财产不实和数据失真的现象。
3.原始凭证管理不规范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由业务经办人员直接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并明确有关经济责任的一种原始凭据。原始凭证必须具备原始凭证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接受凭证单位的名称、经济业务的内容(含数量、单价、金额等)、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填制凭证单位签章、有关人员签章、凭证附件等内容。而有的单位违反原始凭证的要求,出现白条抵库。有的单位对原始凭证要求不严格,出现摘要明细不清,事项未注明,名字没写全,还有直接用记帐凭证记帐等现象。
4.随意填制会计记账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关于填制会计记账凭证,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指出:会计人员应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会计不认真审核和填制会计记账凭证,随意性很大,记帐凭证与收付款日期不一致,记帐凭证封面不规范,无财政厅制章等现象。
5.记帐、结账不符合规定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规定:会计人员要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登记账簿时,应将会计凭证的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登记入账;登记账簿要用蓝黑或黑色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和铅笔书写;账簿记录发生错误,必须按照规定方法更正。结账时,应结出每个账户的期末余额。需要结出当月发生额和本年累计发生额的,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年终结帐时,应当根据不同的帐户记录,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将有余额的帐户的余额直接记入新帐余额栏内,不需要编制记帐凭证,也不必将余额再记入本年帐户的借方或者贷方,使本年有余额的帐户的余额变为零。有的单位在实际结账中,只记余额,不记发生额,有的单位不按要求在会计期末进行结帐,而为赶编会计报表而提前结帐,或是先编制会计报表后结帐。
6.会计报表不能真实的反映实际情况
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是企业向外传递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会计报表是根据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定期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总结性书面文件。而现实工作中有的单位为了掩盖自己真实的业绩成果和财务状况,伪造、编造虚假的会计报表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
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的需要。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离开这一基本环节,会计工作就无从谈起。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它通过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从而为改进和加强经营管理服务。如果没有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会计信息就失去可靠保证,会计工作水平也就无法提高。
2.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是会计基础工作的保障。单位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内部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使之切实可行,便于操作。其中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和稽核制度,是会计工作规范的核心。因此,只有制定并严格执行一整套会计工作制度,才使会计基础工作才有所保障。
《基础会计》的学习论文 篇7
近年来, 由于普高逐步扩大招生规模,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得不到保证, 进校的部分学生是经过普高筛选剩下的。他们大部分学习基础薄弱, 各门学科成绩往往极不均衡, 他们常常缺乏内在学习动机, 自我要求不高。但他们进入中职学校的学习目标却基本明确, 大多是希望通过在校学习, 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 为以后走向社会就业打下基础。因此, 他们对课程的学习有较为明显的选择性, 兴趣爱好偏向于专业课。作为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 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充分抓住学生这一心理需求, 根据实际情况在《会计基础》教学中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 逐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乐于学习专业, 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 教师讲的多, 学生参与的少, 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 强调个体学习而忽视合作学习的作用, 导致学生对繁、难、深的理论知识掌握不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 实践能力差。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地方教材建设委员会针对上述情况, 编著的《会计基础》 (实验版) 和与之配套的《会计基本职业活动》 (实验版) 等教材,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 强调基础知识的理解, 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 同时更加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教材设计了许多职业情景, 列举了一些经济运作业务流程, 涉及企业营运的相关机构和岗位, 因此, 在教学中需要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让小组成员扮演体验不同角色, 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首先是让学生认真思考, 大胆发言, 能把自己的观点清楚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其次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 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 收获更多的知识;第三是学会质疑和反驳方法, 能以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 学会求同存异。在每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前, 我都会让学生明白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上述意义, 希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养成细致、严谨的职业素养, 从而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职业能力。
二、合理分组分工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运作
为了保证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我首先会对全班学生实施动态分组教学,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 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为保证组内成员的互补和组间的公平竞争, 在分组中我会依据讨论内容和学生的特长、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等几方面因素, 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兼顾自愿”等原则来分配每组的成员。这样分组可以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 学生在竞争中就会有“旗鼓相当”的感觉, 就会增加合作的动力, 增强取胜的信心, 并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
通常我会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把学生分为4至6人一个小组。如以《会计基础》的“材料采购业务核算” (教材的模块四任务3) 教学为例, 我采用模拟企业运作形式分别授权学生为财务主管、会计、出纳、业务员、仓库管理员以及供应商等角色, 每组6人, 根据组员特长确定小组成员之间角色的分配, 每个组选出一个小组长, 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各岗位的工作任务 (内容详见下表) 。
组长须选择具备较好的会计专业知识、有团结协作精神、乐于助人的学生, 每一个组员都需要在数次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或者说去适应某个角色, 比如进行记录, 代表小组发言等。小组各岗位成员经常轮岗, 以便小组成员熟悉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各项经济业务流程, 学会准确传递单据。
在开始小组学习时我会首先提出学习的主题和重点, 主要是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合作学习的任务, 简明扼要地提出问题, 问题要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深浅得当。明确了主题和合作学习的有关要求, 与同学们共同制定行动计划, 避免盲目行动, 大大的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 也培养了学生科学安排事情的素养。然后根据主题引导小组讨论, 让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 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质疑问题, 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学生对知识就会理解得更深刻, 掌握得更牢固, 不但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
一般而言, 合作学习小组内分工之后, 学生先是进入角色, 然后才是扮演角色。由于学生自己承担角色, 使学习不只是停留在书本上, 这样学生对会计的不同岗位必然产生亲切感, 很自然地加深了不同岗位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体验。通过组内小环境的熏陶, 还可以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促进了学生感情交流及思维发展, 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怎样按程序办事, 每个岗位要完成哪些任务?
三、教师应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老师要不经意地营造自由自在的学习氛围, 控制讨论局面, 如讨论中有人垄断发言权而有的人却一言不发, 或者讨论时窃窃私语, 我都会在巡视及参与中察言观色, 及时调控。不能让学生感到合作学习是责任扩散, 教师应该作为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 向学生提供有效的援助, 监控并教授合作学习的技能和技巧。教师应该了解学生是否明白学习任务, 是否运用了适当的合作技巧?对学生合作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 我都会及时提供帮助, 如参与讨论、提供参考意见、作补充说明、提供辅助材料等, 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我一般会主动参与到各小组中, 成为其中的一员, 观察各层次成员的各种表现, 分析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 获取各种反馈信息。在全面观察分析学生们的基础上, 对合作任务和合作目标等进行调控, 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给予引导, 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除了直接的言语或行为指导外, 我还通过暗示、认可等多种手段来及时引导学生的合作, 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合作热情。如对一个安静有序、分工合作的小组给予关注, 或是赞扬某种合作的方法, 其他小组也会努力这样去做。因势利导教授学生一些社交技巧, 让他们学会倾听, 学会发表不同意见的方式, 懂得如何处理矛盾、争议等。
四、多种形式评价, 设置激励机制
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我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 把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 评价主体多元化, 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 师生共同讨论制定小组活动评价内容及标准, 主要形式有学生评价表和小组评价表 (内容详见下表) 。
在每次小组合作学习后, 根据评价表进行“最佳小组”评比, 采取单课评比与积分相结合的竞争方法, 强化小组团体激励, 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 体现出“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同时也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注意从以教师评价为主向到以自我评价为方向逐步过渡, 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 并寻找改进的办法。另外, 还定期进行诸如最佳小组长、最佳学习伙伴、最佳发言人、最快进步奖等个人荣誉评选活动, 使每一位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和个人能力。在诸如此类的激励下, 基础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仅仅提高自己的成绩是不够的, 还必须尽力帮助组内其他成员, 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 压力能够变成动力, 使小组内出现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经过开展小组合作训练, 学生学习《会计基础》的积极性有了相当大的提高, 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明显加强。
五、结语
《基础会计》的学习论文 篇8
关键词:《基础会计》课程,建构主义,“教”与“学”
一、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
建构主义是对传统教学与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是一种关于学习的哲学,更加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和心理结构为基础建构知识,更加强调缩小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以学生为中心”,促使学生自觉控制所感觉到的东西,服务于自身的学习目的,培养在多变环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认为“人们只能清晰地理解他们自己建构的一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其中“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教师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较深刻的理解。美国第一个全国科学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
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上述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情景教学)和随机通达式教学。
二、建构主义指导下教师的“教”———教师是导演
(一)激发学习兴趣,促成良好学习动机的形成。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发动机”,没有兴趣,就没有了动力。杜威强调,教育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教育就是经验的生成和经验的改造,学生从经验中产生问题,可以激发探索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在日常生活中蕴含了会计思想的事物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将现实生活中与会计相关的成语、故事、笑话等引入课堂教学,使枯燥的概念生活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例如在讲解会计起源时,可以“结绳记事”在今日为导入,让学生知道在信息科技发达的今天,依然存在着“结绳记事”的信息表达方式,不懂汉语或没有自己文字的少数民族地区仍有人在使用———云南德宏州德昂族,他们有3种结绳,每种结绳由红、黄、黑、白4种颜色组成,分为粗绳、中绳和细绳。据了解,粗绳用于记录一年的劳动所获;中绳表示一年中的支出情况;细绳代表的是劳务输出,每种颜色也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除此之外,我们可以把融资租赁比做“借鸡下蛋,卖蛋还钱”,将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视为“做蛋糕”,把企业的利润分配过程视为“切蛋糕”。
(二)设计真实的教学任务,实现“情景式”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必须与任务或者问题相结合,以此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根据教学条件,创建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保持学习的主动权,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把接受的任务和原有知识经验结合起来,提高识别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把学生带入真实问题情境中,将接近生活真实的、复杂的任务下达给学生,这种方式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意义性。我们可以在讲解原始凭证时,让每一个学生亲自填写一张“借条”,并将内容附上一定的真实情节,比如打算借一笔钱创业。但与此同时,不要忘记提醒同学,借款人是虚拟的,提示原始凭证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要像重视现金一样重视原始凭证。在讲解账簿时,不妨提前向学生下达一个记账任务,将一个月或者半个月的开支收入以自己认为合理的方式记账。在上课之前收集比较有代表的进行总结,大部分学生即使在没有学过会计记账知识的前提下,还是会将自己开支分为“吃”、“穿”、“用”,进而引导学生,会计记账也要将会计要素进行分类形成会计账户,可以得“吃”、“穿”、“用”都看成是一个账户。进一步分析记账格式,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个清晰的账户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和要素。也可以分析,哪些钱是可以不花的,哪些钱是可以少花的,培养学生的成本意识。另外,可以鼓励学生在账客网上注册一个账号,设计自己喜欢的记账界面和方式,领悟其中的会计思想。这种“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的学习体系。
(三)组织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
合作学习被研究者看做是解决教学问题的一剂良药。学生可以通过交流、争论、总结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讲解借贷复式记账法时,不妨先从学生熟悉的银行卡入手,提问自己的储蓄卡可以透支吗?哪种卡可以透支?储蓄卡为什么又叫借记卡,信用卡为什么又叫贷记卡?让学生自由讨论,领悟出“借”与“贷”的含义;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在讲解完会计恒等式和复式记账法时,让学生讨论复式记账法里的“借”和“贷”和借记卡、贷记卡里的“借”“贷”含义是否一致,让学生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理解复式记账法,只有深刻理解的东西,意义的构建才更有效。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自己纠正错误或片面的认识。另外,财务人员有不同的分工,各有职责和权限,这为分组讨论教学提供了依据。进行手工实训时,分小组教学,让小组成员在一定期间内进行轮岗,不仅教学效果显著,还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角色意识。
(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不要怕“出错”。
教育实践证明,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由教师预先提供正确答案的指导方式,不如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效果好。教师的考核不要过度强调结果的正确与否,而要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学到了正确的知识。只要学生对错误进行反省,分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或许比一次得出正确答案更能促进意义的建构。比如学生刚开始填制记账凭证时,不少同学就容易将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这种本应该填制转账凭证的业务填成了收款凭证,他们出错的原因是把应收账款“收”的和收款凭证的“收”等同起来了,通过老师的引导之后,这类学生错过一次之后,以后很难再犯同样的错了。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参加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可以在错误的尝试中得到益处,如果对学生的活动给予必
财务管理专业创新教学之我见
———以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为例
陈琪华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浙江温州
摘要:时代在变迁,学生的学习性和顺应性也随之发生转变,若教师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授教,只会让学生逐渐产生抵触情绪,并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为了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学习特性,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满足其发展动机,完成师生共成长的目标,创新教学迫在眉睫。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创新教学案例分析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大力提高创新能力是全面推进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而高校的现行教学理念授课方式尽管在不断改革创新,但根深蒂固的传统授教仍占最重要地位。教学内容死板,实践环节缺乏或难创新,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创新教学的落实。教师为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并通过考试,有时不得不进行填鸭式教学,却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教育仍守成有余、创新不足。高等学府,作为知识更新快、来源广的介质,要以创新为价值取向,摒弃糟粕,创新教学。
一、传统VS创新
传统模式下,学生不停复制粘贴教师的思想,思维能力得不到良好训练。因此,要敢于挑战传统教学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胆教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一)课堂:以学生为本,激发主动的思维。
课堂氛围、师生关系是制胜的法宝。课堂时间是最直接传输信息的黄金期,尽管仅90分钟,但如何把握有限的时间,达到巅峰效果是我们不断追求的。在两节课的时间里照本宣科很容易,但学生真正掌握多少?教师会不会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感?老师讲,学生听,若语调节奏一成不变,无疑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积极思考和提出质疑了。
笔者认为,课程的设置有时需要从学生出发,不仅要达到要的指导,学生就可以改正错误,减少以后犯错误的可能性,增强学习的迁移效果。
三、建构主义指导下学生的“学”———学生是主演
(一)提高学习主动性。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我们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知识是主动获取的,而不是被动复制的。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看成是“空桶”或者“白纸”,老师承担“装”或者“画”任务,现在“以学生为中心”,学习的主角不是老师,而是学生主动构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要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教师只是起引导的作用,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强弱,而不取决于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强弱。自主性地学习,主动借助他人的帮助,充分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与对话,建构自己完整的学习知识体系,是构建主义对学生的要求。学习会计知识,学生要树立“我要学会计,我能学会计,我会做会计”的思想意识。
(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反省自己的认知结构。
自我管理能力包括:自我评价能力(在认识方面)、自我体验能力(在情感方面)、自我调控能力(在意志方面)和自我修养能力(在行为习惯方面)。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大部分四年之后将走入社会,其自我管理及能力的提高极其重要。学生应该学会思考,将来适应社会的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还缺什么,
教学目标,还要符合学生的口味,使学生愿意参与、配合、思考。如积极征求学生对本课程教学的意见、建议,通过开展座谈或以邮件、纸条的形式,及时得到反馈并对症下药,也许看似细微的举措却在无形中收到很好的成效。只有学生愿意把老师当朋友,才会对课堂更亲近。课堂也可采取讨论、案例、角色互换、情景模拟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由此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存在感,逃课、迟到、早退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考核方式:灵活多变,促进学生的学习。
目前课程的考核基本以平时、期末卷面成绩为评判依据,但比重悬殊。教材内容是重心,考试范围是重点,由此考前突击风靡一时。许多学生认为只要考前几天啃完整本书,哪怕死记硬背都是优势。这严重打击了平时用功的学生,也彻底将那些本就不愿学的学生打倒。正是这种只求一纸文凭则万事大吉的心态,扼杀了学生努力的动力,限制了个性的张扬。笔者认为,应建立健全评分标准,增加平时考核,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演讲等方式进行评判,鼓励学生特长的发挥、个性的张扬、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保护后进学生,使之明白学习在于时时刻刻,有思想更可贵。
(三)多方借鉴:引用优秀思想,点亮灵感的光芒。
1. 定期开展与校内外优秀教师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
适时适当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或培训,不搞形式主义,真正做到有需要有响应。
2. 利用学生社团组织的平台融合专业知识的吸取。
社团是受广大学生认可追捧的属于学生自己的团队,学生参与程度都较高。若通过社团协会作为发起者,策划与专业相关的活动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失为一个好点子。如瓯江学院法学沙龙社团专为学生提供参加模拟法庭的机会,传播法律知识。以不拘束、有创意的课外活动作为第二课堂,无疑会增强自己的比较优势在哪里,有了这些认识,才会学得好,学得快。
(三)学会联系,学会合作。
“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也是学习迁移理论的思想,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交流与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那么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有的经验与认知结构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主动搜集并分析相关的信息和资料,通过实践验证自己所发现的问题。通过“自我协商”,即我争辩什么是正确的与“相互协商”即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之间的讨论与辩论培养自己的构建能力。
总之,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学生学会使用会计的思维和探究方式,建立和会计学科相关的学习方法,解决实际的经济生活问题。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方法,激励学生在学习中承担责任,鼓励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共同承担学习的责任。教育的目的、任务不在“教”,而在于“学”。高等教育要提升教学质量,关键在于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凡有利于学生自主发现、构建学问、创造环境和经验,使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参考文献
将快乐学习态度进行到基础会计中 篇9
关键词:基础会计,快乐学习,现代化教学
《基础会计》是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所学的第一门会计课程, 就好比如是“游泳”之前的第一次“下水”, 教师要尽力让学生喜欢“水”, 熟悉“水”, 以便于“游泳”。所以学好这门课, 在整个会计学习中占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当前因中职校学生本身文化素质低, 基础较为薄弱, 学习积极性差, 学生想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 《基础会计》是必考科目, 中职校学生考这门课及格率相当低, 扼杀了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兴趣, 以及老师上好会计专业特别是《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信心。当前如何形成符合中职学生的讲课教学模式, 指导学生按照教学步骤完成学习任务, 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这是摆在中职会计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 我将撬动地球。”那么支撑起学习会计的支点又在哪里呢?答案:快乐学习态度的处理。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授课的依据, 要教得好, 使学生受到实益, 还得靠教师的善于应用。”快乐学习在会计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 需大胆改革, 努力创新, 因材施教。下面, 就谈谈我的《基础会计》快乐学习态度。
一、首先在第一节课上, 让学生对会计留下美好的印象, 产生共鸣, 激发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学习兴趣, 树立学好会计专业的目标。中职学校的学生选择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原因是中考或者高考失利, 到学校为谋一技之长。因此, 他们对自己的定位较明确, 期望较实际, 认为只要学点技术就可以了。这时, 我们教师要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上课前做好精心准备, 课前要着装得体, 课上充满自信。用丰富的知识, 生动地语言,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辅助教学已经成为21世纪教学的主题。多媒体、网络资源应用于会计课的教学, 可以使会计教学中集文字、声音、图像、影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教学中, 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或以故事、游戏、抢答的形式并加上图片讲述会计的产生、发展、影响。让学生畅谈自己选择学习会计专业的原因、理想, 切身体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使学生对会计产生共鸣, 并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会计模拟实训室, 往届学生所做的会计凭证一一展示给学生观看, 让他们对会计专业有感性认识。
中职学生是正处于热血澎湃的年龄, 只要进行合理的引导, 他们的斗志是可以很好的激发出来。那么, 我们可以请一些从本校毕业的有所成就的师哥师姐, 会计专业毕业的佼佼者来校做讲座。通过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 让那些和他们曾经有着相似学习经历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成果去感染在校中职生, 从而培养他们的积极学习态度。或列举个别优秀毕业生现在从事会计职业的工作情况、收入情况, 以及身边的朋友从事会计职业的工作收入情况, 强调他们所从事职业的优势。让学生对会计专业产生憧憬、向往, 从而给自己定下学习目标, 产生学习的动力。让中职生明白条条大路通罗马, 行行都能出状元。让他们明白来到中职校只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确立合理的目标, 也一样可以功成名就。
二、快乐学习,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会基础会计。为新知识提供理想的学习环境, 创造情境,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乐在其中。比如可用直观的实验、形象化的语言和多媒体的演示, 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在快乐中完成学习任务。
1.引入实验
《基础会计》的会计恒等式这一节内容的教学, 如果按部就班照书讲的话, 学生会听得糊里糊涂, 效果不佳。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学用实验法, 先准备一个天平和若干个相同重量的砝码演示一个实验。分四个步骤:一是天平两边不加砝码, 看是否平衡;二是天平的两边各加上一个砝码, 观察其是否平衡;三是天平两边各再加上一个砝码, 又是否平衡;四是在天平的一边加上一个新的砝码, 同时拿出一个旧的砝码, 看是否平衡。根据这四种情况观察天平两边是否平衡, 实验结果一目了然。通过实验,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从这个实验能够得到什么启示呢?天平一边一增一减相同重量的砝码, 互相抵消, 不影响两边平衡;天平两边同增同减相同重量的砝码, 两边还是平衡的, 只不过重量发送变化。进而得出会计平衡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原理……通过这种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 把枯燥的理论演变成简单的天平实验, 达到学习的效果。
2.采用形象化的语言以及情境设置
在《基础会计》在教学中, 可以根据会计的内在特点, 用自拟的形象化语言, 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描述,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生动而倍感亲切, 比如在讲课中“在途物资”与“原材料”的区别, 假设公司采购了一些货物, 如果还在运输途中, 尚未到达仓库, 便是“在途物资”, 等运到公司仓库中, 才是“原材料”, 学生听明白会意点头。在讲固定资产这个概念中, 其中一句是“在使用过程中是有形的物质”, 在讲解时比如汽车我们都是看得见, 摸得着的, 还有楼房大家还可以住在里面, 更是看得见的固定资产。
如讲解分析供应、生产、销售三个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 通过提些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我是这样设计的, 问学生, 企业有了第一笔银行存款, 接下来应该如何操作呢?有些学生通过思考自然会说用银行存款去买材料。可以接着问, 买了材料后怎么操作呢?学生自然而然被带入买了材料去生产, 生产完入库后可以拿出去销售。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 学生自然的回答, 引发他们对课程的热情,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为《基础会计》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自制课件等计算机教学对教学资料进行处理, 把教材上的内容更直观更形象地呈现给同学们,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感, 也可以有助于分析重点难点, 便于学生进行分析。比如教材中“错账更正方法”, 如果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 显得费时和费力, 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利用多媒体自制课件, 让学生掌握起来更为直观形象, 而且能够明白登记更改的方法, 比传统教学效果好很多。
例如学生对会计要素的理解性觉得比较抽象, 可以采用教学软件, 让学生参与进来, 直观性强, 学生理解容易, 可以深入浅出的说明难点和疑点, 学生理解了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果。
总之, 快乐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欢快愉悦的学习环境, 减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 又遵循了学习规律, 使得学生越学越乐学。让快乐学习走进《基础会计》课堂, 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中专经管教研室.让课堂教学“快乐”起来.
[2]晏国菀, 朱丹.谈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师生兴趣互动[J].会计之友, 2009年 (2) .
《基础会计》的学习论文 篇10
一、倚重调查加深与九零后的沟通。开课前的问卷调查、后续阶段性的教学反馈问卷调查、课后有针对性的交流和结束课程后的问卷调查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工作
1.课前调查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对这门课程的个人理解情况、对教学上的要求, 通过学习目的的了解, 教师可以掌握有多少比例的学生想深入学习 (如想专转本或成人本科考试) , 有多少学生想工作, 具体到想争当专业课尖子生的, 依此信息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推荐不同的自学方法和课外书籍, 也可以在结束课程时, 提示学生与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对照, 找出自己没有实现预定目标的原因, 今后的学习可以有的放矢;
2.九零后的学生百分之百的希望教师以学生为中心, 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平等的交流方式, 最好不要再有高考式的题海战术, 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 能在课堂上用电脑完成作业 (最好是没有作业) , 这对课时固定、教学内容多的教师来说的确是个难解之题。笔者认为以“两条主线、一张报表”为授课中心内容, 以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为授课目的, 这样的教与学深受九零后的喜欢, 得到学生的认可, 同时也取得了预期的理想效果;
3.后续阶段和课程结束后的反馈调查问卷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存在困惑的知识点, 困惑的原因是什么, 自己是否已经通过查找资料得以解决, 对教与学进行评价。教师在总结问卷调查资料时可以及时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进度、增减教学内容与学生一同进步。学生困惑的知识点正是教学的薄弱环节, 也是学生最不好理解的知识点, 用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和学生经历过的事情来讲解这些知识点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调查问卷中提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到底在借方还是在贷方, 进项税还是销项税总是不清晰, 这时如果教师详细讲述增值税一定会令学生更困惑, 他们没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 如果从“税收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谈起, 税务部门对国家认定的一些企业进行征收增值税, 企业在采购环节先交给销售方进项税, 在销售环节再向购买方收取销项税, 用得到的销项税减支付的进项税 (一定得到税务部门的认可) 的差额就是上交的增值税, 然后可以加深记忆进项税与采购材料捆绑在一起, 那一定在借方, 销项税与销售商品捆绑在一起, 一定会在贷方。这是笔者用学生自己解决困惑时总结出来的加深记忆法。学生在做习题时这方面的困惑再没有出现过。这也可以说是九零后“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跟着自己走”吧。
二、以“两条主线、一张报表”为授课中心内容, 以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为授课目的
众所周知,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专业培养的角度来说就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因此, 要求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 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所以很多院校都在改革, 针对用人单位的普遍意见 (学生缺少实践能力) , 都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上花了很多的功夫。但在改革的过程中, 又走入了一个误区—忽略了理论知识。笔者发现, 会计实训是很重要的, 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面对初学会计的学生来说, 如何打好理论基础、面对一群对会计知识所知甚少的学生, 如何处理好理论和实践 (通过实训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对接) 的衔接关系, 笔者认为以“两条主线、一张报表”为授课中心内容, 以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为授课目的, 可以引导学生“先见森林后见树木”, 目的是突出会计知识点的相互联系性, 并将这种联系贯穿始终, 再详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具体的理论和实训内容, 既可以理论在先的学习, 实训在后的掌握, 也可以实训在先的掌握, 然后是理论层面的加深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起到的是引领的作用, 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通过与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完成教学任务。
1.第一条主线:会计的定义→会计的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帐户→会计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 →会计分录。这是一条以理论为主的知识链, 这里面的知识点相互联系, 可以说是环环相扣层层递深。当给出这么多概念的时候, 这群九零后真的是目瞪口呆, 不过当看完一个企业会计人员简单的业务操作过程和阅览了毕业生的综合模拟实训资料 (也可以是企业会计资料的影印资料) , 教师再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简单易懂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这一个陌生的知识链就鲜活起来。通过观看会计人员的工作过程和结合学生已有的对会计的感性认识, 学生得知的结论是:会计是和钱打交道的, 记账算账是他们的主要工作, 还要有账本 (专业些叫会计账簿) 和一定格式的报表 (专业术语叫财务报告) 。最熟悉的是那张利润表, 学生还是可以看懂一些的, 但是上面写的一些文字大部分是看不懂的, 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学生都清楚是指什么的, 此时完全可以提示这些是会计科目和帐户 (这就是会计的语言) 。当企业的出纳人员 (提示学生先想自己取钱的过程和得到的票据) 到银行取5000元现金时, 在会计上就可以理解成企业库存现金的增加和银行存款的减少, 在会计的语言中应该这样写下来:借:库存现金5000贷:银行存款5000这就是会计分录, 这就是会计的语言, 而运用好会计语言要记住一个有用的口诀 (规则) :又借必有贷, 借贷必相等 (这是前面知识链会计方法中的具体内容) 。这时学生对会计基础理论就有一个高视角的感性认识。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丰富内容, 最后学生可以随意对知识链进行展开, 自我检查理论学习的效果。
2.第二条主线: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是一个以基本技能为中心的知识链。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结束学习之后应该能达到了解各会计岗位的职责, 按岗位完成简单的一个月的所有工作—从取得和审核原始凭证到编制记账凭证到登记各种账簿到最后的编制好主要的会计报表。如果教师简单地讲授知识点, 学生一定不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只会被动的听课, 结果是快速记住快速遗忘, 这就需要教师的巧妙引领, 首先, 不要孤立这条主线, 它与第一条主线可以并驾齐驱, 在讲到会计的内容时就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历, 将家长给的生活费进行详细的记账, 给学生一张银行存款日记账的帐页, 五到十张记账凭证, 同学生探讨家长给的生活费应该写在银行存款日记账的哪一栏、如果某一天到超市消费 (提示学生从超市得到的票据就是原始凭证) 这笔金额应写在哪一栏、这笔消费在日记账应该如何写摘要的内容、余额栏是什么意思、如何计算余额, 这些问题学生都会用生活经历很轻松地就完成了一周的登记任务, 同时也为第一条主线的帐户理解和掌握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为第二条主线会计凭证的教学活动进行了热身。这时如果再布置学生利用练习册的一套登记银存日记账的业务题来完成日记账的简单规范的登记, 提示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章节的登记规则, 等到教学进度到达账簿这一章时, 学生再调出这张银存日记账页, 没有登记完整的栏目 (对应科目、结账和过账) 均可以补充完整。这些过程都是学生自己主动完成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的全过程。有学生提出一个可爱的问题:可否将银行存款日记账的帐页设计得更有个性化, 保留原有的结构, 在纸张和旁白处贴上个性化的小贴纸呢, 这个问题得到大多数女同学的认可。笔者也很欣赏学生的提议, 这群未来的九零后会计人员应该会让枯燥的会计数字动起来可爱起来吧。毕竟这是一群“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跟着自己走”的新新人类。这样的学习和讨论, 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仅得到了提高, 而且学生也学会了与高中不同的学习方法, 取得的成果也增强了今后学习的自信心, 学生对会计这门课程更加感兴趣。
3.一张报表指的是利润表, 学生对这张表在第一次阅读时就有感觉, 并且可以简单谈论这张报表的主要内容, 如果加入教师的简单提示 (企业经营一段时间一定会计算自己是否赚到钱) , 在第一条主线中适时的加入, 不断地与学生探讨 (如在会计科目和帐户时, 进一步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解释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内容) 利润表的结构、项目、金额、计算的过程, 尤其在第一条主线中就同学生一起分析了“利润=收入—费用”这个极其有用的恒等式, 现在的讨论就是前面的一个加深, 更加具有专业性。留给学生思考的是这些金额同前面介绍的帐户是什么联系, 企业在何时计算利润等问题, 带着问题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时有的放矢, 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多次的讨论利润表或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 学生已经对利润表的结构非常熟悉并且主动将利润表同损益类帐户的月末结转结合起来, 再次通过播放企业的业务操作过程, 提示学生注意总账是根据什么登记的, 学生又可以自动进入会计核算程序的知识点。这时只需上交一张自己完成实训题的利润表, 讨论在编制过程中的困惑和成功消除困惑的心得即可完成报表的讲授任务。
“两条主线、一张报表”贯穿始终, 由浅入深相互依存, 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流, 教师通过解答学生的困惑和提示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方法, 教与学的过程在各种有效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模拟实训场地的参观和企业人员的演讲) 的辅助下完美的落下帷幕。为学生今后的其他专业课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人性化的考核机制是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
考试作为学生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 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为此, 在考核方法上不应再以一张考卷来决定学生成绩, 而是应将考核的形式多样化, 将学生所学理论、实务相结合, 把学生的平时成绩、实训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融入考核范畴, 最后得到学生的总成绩。笔者认为, 该课程的考试, 应对基础理论部分实行“考教分离”制度, 对基础技能实训部分实行“操作验收”制度。期末该课程考核成绩的各部分分值比重进行综合评定, 既可以采用百分制也可以评定等级。最主要的意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公平竞争意识, 养成踏实学习的良好习惯, 不是走形式更不是考前的临时突击。
考核分两部分:1.期末考试采取教考分离的闭卷笔试方式, 占总成绩的50%, 以基础理论为主;2.平时的考核分两大项目:第一项根据学校的常规管理要求, 考核学生的出勤率和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 占总成绩的10%;第二项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行“操作验收”制度, 占总成绩的40%, 考核内容可分为五部分: (1) 会计凭证操作 (2) 会计账簿操作 (3) 会计报表操作 (4) 更正错账 (5) 书写要求。各部分分值比重依次为35%、30%、20%、10%、5%。具体的考核细则教师已经对学生做好了解释工作,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 合理分配学生时间, 查阅教师推荐的课外书籍, 做自己考分的主人。
“操作验收”制度更突出人性化的部分是:学生上交的五部分资料按学生完成的时间和效果共同打分, 主要是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独立完成实训的内容。例如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是账簿考核的一个项目, 在具体讲授会计账簿登记规则之前, 学生在第一条主线也已经亲自动手完成自己一周生活账的记录, 根据教师的提示又练习了企业一个月业务的银行存款的登记, 完全可以在账簿讲授前上交资料, 这时上交的符合要求材料能得这个项目的百分, 在会计账簿登记规则教授后上交符合要求的得这个项目的八十五分, 最后结束课程上交的虽然符合要求只有这个项目的七十分。
总之《基础会计》要改变过去讲细、讲透的教学方法, 在深入了解学生的要求的基础上, 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创造条件, 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 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的同时, 引导学生刻苦钻研积极动手, 取得解决问题的成功, 体验成功后的自信。最主要的是要将学生努力培养为心智健康的具有会计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业人才。
有一段关于教育家长的文字:“关心和担心是不同的, 关心, 当我们说到关的时候, 是一种关联感, 是一种关系。我注视着你, 思考着你, 但我不会干涉你。因为我够不着, 因为你在我的手臂之外, 但在我的视线之内。担心, 就不同了。担, 扁担的担, 是一个动词, 是要用手、用肩、用腰、用双腿、用气力的一份担当。其实, 一个人是担不起另外一个人的。天下所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 可以多关心, 但要少担心。”教师何尝不也是学生人生旅途的另一位家长呢!
参考文献
[1]汤洪俊:高职院校会计基础教学方法调查分析管理科学文摘2009年28期
[2]孙金平:《基础会计》教学中歌谣式教学方式初探[J].会计之友 (上旬刊) , 2009, (03)
浅谈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 篇11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核算
一、会计理论
会计是怎样把经济业务反映出来呢?这是会计记账的方法问题。会计记账方法是从实践中总结而来的,并且会不断的发展、完善。记账的方法有单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
会计处理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往复循环的过程,在每一个会计循环周期里,这个循环过程体现为“凭证→账簿→报表”的工作模式,在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今天,主要涉及编制会计分录、填制凭证、审核凭证、登记账薄、完成凭证、封存凭证、汇总凭证、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出具会计报告等工作。这个由会计分录开始,到会计报告为止,在每个会计期间内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工作,成为会计循环。
二、会计的总体核算流程
会计核算程序是指企业会计组织、记录、核算经济业务的步骤和过程。会计的核算程序就是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
1.单位的初始设置。首先,设置会计主体、记账本位币、会计期间、记账方法;其次,设置总账科目、明细账科目及其挂接的辅助核算;最后,设置费用项目、费用分配方法、生产成本和生产成本的核算方法及销售成本的结转方法。
2.会计日常工作进行。收集经济业务的原始资料并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核,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将记账凭证汇总成若干张科目汇总表;按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试算账户余额借贷平衡;按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登记明细账,并将各个总账科目与下属明细科目汇总平衡。(实现电算化的单位,会计人员编制记账凭证后,系统赋予权限的人员点击审核、记账按钮后,计算机系统自动处理后述程序。)
3.会计期末处理。盘存资产,检查账面余额与实物是否相符,若不相符,及时调整账面;结转费用类账户,核算生产成本,分配产品成本;核算当期各项收入业务、结转与收入对应的成本业务;结转各损益类科目余额,核算本期利润。
4.编制财务会计报表,进行成本费用及损益等核算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说明原因出具会计财务会计报告。
5.年结。
三、会计的具体核算工作
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包括供应、生产、销售三个主要阶段。进行成本核算,必须根据经营过程、经营活动的特点,确定成本计算的具体程序和具体方法。
1.供应阶段的核算。在供应过程中,企业一方面要根据计划及时采购材料物资,验收入库,保证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与供应单位进行货款和采购费用的结算。
2.生产阶段的核算。在生产阶段中,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使用中要发生消耗,企业制造完工入库的产成品,在核算时应当按照其实际生产成本。
3.销售阶段的核算。在销售阶段中,企业要按规定纳税,核算销售收入。
4.财务成果的核算。期末,结转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及收入等形成企业的损益。
企业的利润或亏损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营活动反映在财务上的最终结果。
同时企业应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缴所得税,提取公积金及公益金。
四、如何作好会计核算工作
1.填制准确的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根据其用途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填制或取得的,用以记载和说明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是会计人员编制记账凭证的直接依据。由于经济业务的内容千差万别,原始凭证的形式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按原始凭证的来源和编制方法进行分类,严格审核经济业务发生的真实性,才能确保据此编制的记账凭证内容真实可靠。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和汇总原始凭证,确定会计分录而填制的,直接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凭证。一般情况下,根据经济业务的发生逐笔编制记账凭证是保证质量的首选。当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需要采用更多的形式编制记账凭证,熟悉掌握各类会计科目的性质和用途,达到灵活应用是最基本要求和基础条件。
2.编制可靠的会计报表。财务会计报表是对企业或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的结构性表述。财务会计报表告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编制报表的前提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准确与完整。只有把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做好,才能保证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报表内容的真实、完整性。
五、总述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是会计管理的基础,只有作好基础工作,才能为高层财务管理等活动提供可靠的信息决策依据。在当今社会中,会计工作正朝着信息化、多领域发展,但是会计的核算工作一直都会是会计工作的重点,因此核算的基础工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
参考文献:
[1]徐文彬.会计学原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13—79.
[2]王 钰:基础会计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78—261.
[3]朱培英.会计基础理论与技术[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107—169.
《基础会计》的学习论文 篇12
美国安然事件以后, 以及另外一些会计准则失效案例的发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反思, 到底是什么出了问题?人们把很多目光锁定在会计准则制定基础模式上, 这些案例也使人们开始质疑规则基础的有效性, 关于原则基础模式还是规则基础模式的选择问题也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本文希望通过对两种基础模式的比较能够挖掘到更深一层的含义, 希望能够为我国今后会计准则制定基础模式的发展方向提供一些证据。
2 现实背景
制定高质量会计准则, 提高信息透明度, 对提高经济效率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资源分配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可靠、简练和可理解的财务信息。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应该和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目标一致, 然而近几年来一些会计准则实效的案例, 让人们开始思考会计准则制定基础的何去何从, 哪种基础下的会计准则更有效, 更能提供真实、可靠、相关的财务信息是人们关注的内容。
2001年11月, 美国最大的能源业巨子——“安然”公司会计造假案事发, 它让安然公司不复存在, 让安达信国际会计公司分崩离析, 安然事件余波未平, 美国上市公司又爆发出一系列极具震撼力的财务舞弊丑闻, 从而引发了纽约股市大跌和美国资本市场的巨大恐慌。为此, 在美国各界的督促下,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加快立法进程, 试图从根本上封堵再次发生类似事件的制度性漏洞。2002年7月30日, 布什总统签署了《萨班斯—奥克莱斯法案》, 基本奠定了后安然时代美国会计、审计发展和公司治理及证券监管框架, 特别是对美国会计监管、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会计和审计准则制定提出了重大的改革措施, 其中与会计准则制定有关的热点问题就是: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是否要转向以原则为导向?
美国安然事件的发生将以规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的漏洞暴露无遗, 美国考虑开始转向以原则为基础会计准则, 其他国家也开始注意两种会计准则制定基础的优缺点, 开始思考哪种模式更有效。
3 两种会计准则制定基础模式的比较
当人们面临多种选择时, 通常会对这些选择进行综合比较, 以便科学的选择出更有意义的方案。对于原则基础会计准则和规则会计准则,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比较, 涉及应用价值、适用范围、规范基础等, 更多的比较是关于两者优缺点的比较。
陈继云 (2003) 概括道:原则基础模式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欧洲一些国家使用得比较广泛, 它并没有过于具体规定各种会计处理, 而是基于建立整个框架, 着重于以会计处理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而非形式。大部分的国际会计准则和解释公告都比较简要。这也是原则基础模式的会计准则特征, 它既突出了对经济实质的重视, 也较好地减少例外情况的出现。其缺陷是缺乏具体的会计处理指导, 在执行时, 由于可选择的方式较多和理解不同, 容易出现不同的解释和相似情况下的不同会计处理。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 (规则基础会计准则) 的优点在于详细的为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各方面提供了指导, 有利于使用者较好地领悟准则的意图, 尤其是在进行会计处理时, 不会由于对准则的理解不同而出现较大的差异。
陆德明, 邱昱芳 (2003) 认为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要求公司的会计师和外部审计师运用更多的职业判断, 从而可以提高会计师在编制和审计会计报表中的职业水准;应用以原则为基础的方法可以使会计准则在内容和形式上变得简洁;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可以大量减少准则的例外事项, 并能减少准则间的冲突, 从而减少形式重于实质的交易设计和套利行为。但是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 这种基础下的会计准则要求公司会计师及其审计师更多的运用职业判断, 但是不恰当的判断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公司产生财务丑闻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需求而不在于会计制度。其次, 一贯性和可比性是财务报表是否有用的关键特性, 但是职业判断却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这样可能会损害财务信息的一贯性和可比性, 甚至还会出现滥用会计准则的情形。再次, 在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体系中, 各个准则通常仅对具有代表性的范例提供解释和指南, 虽然起到简化准则的作用, 但是同时也留给公司管理层一定的操纵空间。
大量证据表明, 再详尽的会计准则也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财务世界的挑战, 而且它们提供的标尺常常只能从形式上而无法从实质上衡量这些准则是否被遵循。委员们认为, 对于任何制定准则的机构而言, 要预测可能存在的各种形式和类型的财务往来以及商业关系并制定出相应准则, 详尽的准则在它们发布之时很可能已经是不全面的或过时的了。此外, 此类准则使得追求自身利益的经理们可能在遵循准则的幌子下操纵报告结果。结果当审计师发现, 当详尽的准则成为经理们的辩护之辞时, 要阻挠此类操纵财务报表的行为将更加困难。
国外学者有人用实证研究来讨论两者的优缺点, 比如, 说Nelson等人 (2002) 的结论, 刻板严格的准则增强了经理们寻找机会操纵财务报告结果的能力, 并由此削弱了准则的效果。而一些学术研究间接的支持规则导向制准则, 他们证明, 严格的GAAP准则为审计师发挥监管作用提供了其所需的合法理由。弹性准则加剧了审计师与客户之间的冲突, 而且他们之间必须经过更多的协商和沟通。
4 总 结
从我国相关文献来看, 大部分文献在对两者比较结束后都倾向于选择原则基础的会计准则, 而且很多文献都是以美国为例, 来研究从规则基础会计准则向原则基础会计准则的转化, 大都讨论了原则基础会计准则的优越性以及适用性。目前, 学术界比较推崇原则基础会计准则, 其更符合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目标。然而, 这种模式实施起来的要求比较高, 比如说对会计从业人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比较高, 因为该会计准则制定基础模式下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 可以看出职业判断是一把“双刃剑”, 当会计人员不能领会准则的含义时会作出错误的职业判断, 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但是不可能制定出一条能适用于所有情况的通用准则, 要确定在特定情况下何为公允报道、何为恰当的处理方法, 职业判断是必不可少、不可取代的。再如, 该模式是建立在完善的市场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上。虽然实施起来存在诸多困难, 但是原则基础会计准则更能提供有效、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我国目前所采用的是以规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 这是由我国的现实情况所决定的, 在目前的情况下, 这种方式更适合我们, 因为目前我国会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仍然较低, 而且我国的独立审计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 实务中受到执业环境、时间、成本、审计人员能力等各方面的制约, 同时在目前的情况下, 规则基础会计准则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 使得财务报告容易被使用者所理解, 更有助于使用者作出相关决策。当然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基础模式会向着原则基础模式转化, 只是时机未到。
参考文献
[1]陈继云.会计准则制定基础模式比较研究——基于美国规则基础模式与原则基础模式的分歧[J].财会通讯, 2003 (8) .
[2]罗勇, 刘秀兰.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4 (11) .
[3]陆德明, 邱昱芳.会计准则制定:以原则为基础还是以规则为基础[J].财经论丛, 2003 (1) .
[4]林钟高, 吴利娟.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原则导向抑或规则导向[J].财经理论与实践 (双月刊) , 2003 (125) .
【《基础会计》的学习论文】推荐阅读:
学习基础会计心得08-16
会计基础考试学习口诀07-05
《基础会计》学习心得体会12-28
基础会计期末论文09-06
公路基础设施资产会计核算分析论文09-02
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产生加理论基础论文06-13
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10-19
会计改革的企业基础06-15
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