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播期

2024-10-06

不同播期(精选9篇)

不同播期 篇1

1 试验方法

1.1 试验设计

每个播期面积为180m2, 采用顺序排列, 每个小区垄长10m, 宽18m (30垄x0.6m) 。分别为播期1为4月20日、播期2为4月28日、播期3为5月6日、播期4为5月14日、播期5为5月22日。每个播期均为同一品种。

1.2 试验栽培管理

按本地常规栽培管理, 从播种到成熟, 都按本地栽培措施进行管理, 保证各播期一样管理水平, 减少误差。

1.3 取样方法

定穗:在取样区第1次各量取茎粗和株高相近的15个植株, 取样5株进行观测, 其余10株挂牌。下一次在其中取样观测, 同时再量取茎粗和株高与本次取样相近的10个植株挂牌。直至观测结束。

(需要把5穗籽粒全剥离, 混合均匀, 查出3个百粒) 。

从8月23日开始进行观测, 以后每隔5d进行1次灌浆速度测定直至收获。选5穗脱粒充分混合, 选3组百粒烘干称重。求百里干重平均值。

1.4 试验观测项目

各播期灌浆速度观测、各播期小区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播期灌浆速度观测结果如下表1

曲线图1如下。

从图1不难看出, 播期越早灌浆越快, 干物质积累越多;前2个播期差距不大且明显高于后3个播期;后期灌浆速度明显高于前期。

2.2 各播期小区产量

从上图明显看出, 前3个播期产量相近, 并且明显高于后2期产量。

3 结论

经过对不同播期灌浆速度分析, 结合小区实际产量得出如下结论:在一定范围内播期越早, 灌浆速度越快, 干物质积累越多;本地玉米最佳播期为4月下旬—5月上旬。

不同播期 篇2

关键词:浙北棉区;棉花;露地直播;效果

中图分类号:S562.048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2095-3143(2014)01-0023-04

0 引言

海盐县地处杭州湾北岸,属杭嘉湖平原,自然条件优越,植棉历史悠久,棉花是该县传统的经济作物。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不断推进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全面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由于棉花生长周期长、花工多、田间操作环节多且工序繁杂、收益偏低,棉农的种植积极性越来越低,面积逐年下滑;因此,为探索浙北棉区棉花生产轻简化栽培技术,减少操作工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作者在浙江海盐地区进行了应对不同茬口棉花不同播期的露地直播栽培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安排在海盐县秦山街道长川坝村7组宋雪明户西荡漾棉田,土质疏松、肥力中等,试验田面积600 m2,畦宽2 m,前作为畦中一行蚕豆。棉花品种采用湘杂棉8号。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小区面积67 m2,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四周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作保护行。处理1是针对空闲地、蔬菜地或套播地棉花直播处理,设计播期为4月25日,实际播期为4月24日,定苗密度33000株/hm2,一畦种2行,套播于蚕豆行间,行株距为100㎝×30.3 ㎝;处理2是针对蔬菜、大麦、油菜收获后棉花直播处理,设计播期为5月20日,实际播期为5月20日,定苗密度40500株/hm2,一畦种3行,行株距为66.7㎝×37㎝;处理3是针对小麦收获后棉花直播处理,设计播期为6月10日,实际播期为6月3日,定苗密度49500株/hm2,一畦种3行,行株距为66.7㎝×30.3㎝;处理4是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的对照处理(ck),设计播期为4月10日,实际播期为4月8日,5月9日移栽,密度30000株/hm2,一畦种2行,行株距为100㎝×33.3㎝。

因栽培方式和播种期不同,棉花生长的发育阶段也不同,因此,对各处理的施肥也作了安排。处理1是播前基肥施复合肥300 kg/hm2,6月13日施尿素150 kg/hm2,6月26日施碳铵750 kg/hm2、磷肥30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7月22日施尿素37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折施纯N 416 kg/hm2、P2O5 81 kg/hm2、K2O 225 kg/hm2;处理2是播前基肥施复合肥300 kg/hm2,6月13日施尿素120 kg/hm2,7月21日施尿素375 kg/hm2、磷肥30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折施纯N 275 kg/hm2,P2O5 81 kg/hm2,K2O 135 kg/hm2;处理3是播前基肥施复合肥300 kg/hm2,6月25日施尿素75 kg/hm2,7月21日施尿素375 kg/hm2、磷肥30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折施纯N 254 kg/hm2,P2O5 81 kg/hm2,K2O 135 kg/hm2;处理4(ck) 是移栽前基肥施碳铵600 kg/hm2、磷肥30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复合肥150 kg/hm2,6月13日施尿素150 kg/hm2,6月26日施碳铵750 kg/hm2,7月22日施尿素37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折施纯N 496 kg/hm2,P2O5 59 kg/hm2,K2O 203 kg/hm2。

1.3 试验基本情况

1.3.1 田间管理 5月5日和5月14日处理1和处理4用“乐斯本”防治地老虎等害虫;6月14日各处理用“虫螨杀星”、“毒死蜱”防治蚜虫、玉米螟;7月14日各处理用“虫螨杀星”、“毒死蜱”、“吡虫啉”防治斜纹夜蛾等害虫;由于2013年高温时间长,烟粉虱发生较重,7月21日~8月29日各处理用“啶虫脒”与“联苯菊酯”交替防治5次。

处理1~3分别于5月10日、5月27日、6月15日间苗;各处理均在6月份中耕除草2次;处理1~4分别于6月20日、7月15日、7月15日、6月18日整枝,分别于7月25日、8月6日、8月10日、8月13日打顶;试验地因灌溉条件所限未进行灌水抗旱。

1.3.2 气候概述 2013年4~5月份天气基本正常。6月7日入梅,7月1日出梅,入、出梅时间均比常年偏早,梅雨期24天、梅雨量246.7 mm,均接近常年。期间出现3次强降水,造成肥料流失、棉花根系受损、土壤板结,影响棉花正常生长。而7~8月份出现了60余年来最严重的高温热浪天气,高温持续时间长、强度大、降水少、蒸发量大,且平均气温、高温日数、极端最高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要素均破历史纪录。7月份的日平均气温为31.6℃,比常年平均28.7℃高2.9℃,8月份的日平均气温为30.7℃,比常年平均28.3℃高2.4℃。≥35℃的高温天气7月份有28天,8月份有14天。其中7月23日~8月1日连续10天≥38℃、8月6~9日连续4天≥40℃。连续的高温干旱天气,使试验田旱情严重,干旱缺水带来缺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及开花结铃影响很大,棉株午后叶片萎蔫,蕾铃脱落严重,已结的成铃不能正常充实,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受高温干旱影响,处理1和处理4(ck)棉株中上部基本为空档,处理2和处理3棉株下部结铃较少。8月下旬高温缓解,9月份天气正常,迟播的处理秋桃结得较多。

nlc202309012309

1.4 调查方法

观察记载各处理棉花的现蕾、开花、吐絮等生育期。各小区定点10株于7月15日、8月15日、9月15日进行农艺性状调查。分前、中、后期各采收50个吐絮棉铃样本,进行室内考种,测定单铃重和衣分。分小区收花计产,霜前花截止到10月30日。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自出苗次日至吐絮期的全生育期天数,以处理4(ck)最长为119天,处理1、2、3全生育期天数分别为111、95、91天,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棉花生育进程明显加快,全生育期天数有较明显的缩短(见表1)。

由于高温干旱影响,2013年棉花拔秆期明显偏早。处理1和处理4(ck)的拔秆期均为9月25日,对本地常见的后作茬口迟包心菜移栽或油菜秧田播种基本无影响。处理2和处理3的拔秆期均为10月10日,仍有较多青铃,对后茬迟包心菜移栽或油菜秧田播种有较大影响。各处理拔秆期对后作油菜移栽或大小麦播种均无影响。

2.2 棉花产量

实收籽棉产量以处理3最高为2880 kg/hm2,比对照2700 kg/hm2增6.7%。处理1比对照减产12.2%,处理2比对照减产9.4%(见表2)。在2013年特殊的天气情况下,迟播的产量反而比早播的高。

处理1和处理4(ck)的霜前花率均为100%。处理2、处理3的霜前花率分别为76.7%、76.6%,霜后花较多。

2.3 农艺性状

处理2受高温干旱影响较大,株高、果枝数、成铃数、总果节数明显差于其他处理。根据9月15日定点生育性状调查,处理1~4的单位面积成铃数依次为49.5万个/hm2、51.8万个/hm2、68.3万个/hm2、57.6万个/hm2,处理3虽最迟播种,但受高温干旱影响相对较小,仍搭起了丰产架子,成铃数为4个处理中最高(见表3)。

据各处理的铃重、衣分测定,处理1~4的单铃重在4.8~5.0 g,以处理1为最高;衣分率在39.4~42.4%,以处理4(ck)为最高(见表2)。

2.4田间管理与用工情况

棉花露地直播比营养钵育苗移栽省去了苗床地准备、制钵、苗床管理、移栽等环节,但增加了直播、间苗、补播、除草等环节。综合起来测算,露地直播可省工60个/hm2,同时可省薄膜、竹弓等物化成本的投入。

3 结论与讨论

3.1 棉花露地直播简单易行

棉花露地直播比营养钵育苗移栽田间操作和管理简单、省工。虽然2013年浙江海盐地区遭受了历史罕见的长时间高温干旱,但6月3日最迟直播的棉花也搭起了苗架,且获得了最高产量,表现出了棉花较强的补偿能力,因此,在正常气候条件下,该地区以5月底或6月初之前露地直播的棉花一样可取得较高的产量。

3.2 采用适宜的短季棉品种

2013年由于没有适宜的短季棉品种种源,而采用了湘杂棉8号,迟播的处理2和处理3霜后花比例较高,对棉花品质和后作茬口的影响较大。在生产应用中选择生育期较短、生长发育快、开花结铃集中、吐絮快而早的短季棉品种,可能会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3.3 研究完善露地直播配套技术

应进一步在品种选育、施肥、除虫、化学调控、机械化操作等方面探索与直播相配套的栽培技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有利于稳定棉花面积,并向规模化种植方向发展。

杂交粳稻机插秧不同播期试验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水稻品种选用杂交粳稻品种苏优22。育秧采用软盘育秧 (软盘规格为58.0 cm×28.0 cm×2.5 cm) 。采用东洋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插秧。机插秧前茬为小麦, 产量为6 375 kg/hm2。试验地土壤有机质含量1.73%, 速效磷66 mg/kg, 速效钾63 mg/kg。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 分别为:5月10日播种 (A) ;5月13日播种 (B) ;5月16日播种 (C) 。为了方便机插, 结合实际, 未设重复, 每个处理面积333.33 m2。

1.3 试验实施

采用软盘育秧, 播前采用矮苗壮浸种, 每4 g矮苗壮对清水8 kg浸稻种4 kg。盘土采用过筛细土, 每100 kg土加500 g海安生产的壮秧营养剂。按各处理播期播种, 落谷密度为16 781粒/m2, 芽谷重100 g/盘, 干种重71.4 g/盘, 发芽率90.3%。6月8日机插, 株行距为30 cm×15 cm, 取秧块纵向14 mm, 横向11.7 mm, 大田用种量20.25 kg/hm2, 栽插密度22.35万穴/hm2。机插大田施纯氮315 kg/hm2、五氧化二磷63 kg/hm2、氧化钾64.8 kg/hm2, 氮、磷、钾的施用比例为1.00∶0.20∶0.21, 磷钾肥作一次性基施。氮肥按基蘖肥、穗肥的比例为5∶5施用, 分蘖肥于移栽后7 d施用。

1.4 测定与记载内容

于栽插前测定单位面积成苗数, 每个处理带土切取8 cm×8 cm板面的秧苗2块, 记苗数, 考察1 cm2的苗数。并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秧苗30株, 测定其苗高、叶龄、绿叶数、次生根数、地上部干物重。栽插后5点抽样计数, 测定漏插率, 每点调查连续20穴计算每穴的平均茎蘖苗数, 计算实际穴苗数分布与设定的苗数 (每穴3苗) 的概率分布情况。插秧当天各小区取秧苗40株剪去根系, 插入盛有清水的杯中, 上罩保鲜塑料袋保温4 d, 记录新生根数, 算出每株苗的平均发根数, 测定水培发根力。每区定10个单株, 记载叶龄;每点连续20穴, 记录茎蘖数, 拔节前每5 d记1次, 拔节至抽穗期每7 d记1次, 抽穗后10 d记1次[3]。成熟期取样调察各试验处理穗粒结构。

2 结果与分析

2.1 秧苗基本素质

从表1可以看出, 由于处理A比处理B、处理C分别早播3、6 d, 在苗高、叶龄、百苗地上部干重上皆优于处理B、处理C, 但处理C在绿叶数、单株次生根数上优于处理A和处理B, 绿叶数均多0.2张, 单株次生根条数分别多1.64、0.33条。水培发根力测定结果表明, 处理A、处理B、处理C平均发根数分别为1.1、2.7、4.2条, 说明处理C水培发根力优于处理A和处理B。由此说明, 盘落谷量100 g的秧苗, 种子经矮苗壮处理后, 秧龄可适当延长至20 d以上但不宜超过25 d, 可以提高单株次生根条数, 从而提高根系盘结率。

2.2 漏穴率、均匀度

从表2可以看出, 3个播期处理中, 处理C的漏穴率最低, 田间均匀度最高。其原因是处理C在播种时采用精播器播种, 处理A、处理B为手工播种, 均匀性较差一些。

2.3 叶龄与茎蘖动态

从表2、表3可以看出, 处理C基本苗数多, 插后茎蘖增长快, 插后20 d, 日增苗为10.635万根/hm2, 茎蘖数达288.75万个/hm2。处理A、处理B日增苗分别为7.875万、10.238万根/hm2, 茎蘖数分别为212.25万、264.00万个/hm2。由此说明, 处理C播期适中, 播种均匀, 秧苗素质好, 插后抗植力强, 发苗早, 为足穗奠定了基础。

2.4 产量与穗粒结构

从表4可以看出, 处理C的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均比处理A、处理B高, 因此其理论产量最高为8 805.7 kg/hm2。其实际产量为8 514 kg/hm2, 比处理A高738 kg/hm2, 增幅为9.49%;比处理B高660 kg/hm2, 增幅为8.40%。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杂交粳稻机械化插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种子通过矮苗壮浸种, 盘落谷量100 g, 秧龄在23 d左右较为适宜, 既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 又有利于提高盘根率[4,5,6]。在试验中, 采用精播器播种的秧苗, 出苗均匀, 秧苗素质好, 有利于减少机插漏穴率。在品种上宜选用耐条纹叶枯病强的品种, 根据2011年的实践, 苏优22耐病性差, 一旦条纹叶枯病发生, 中后期造成死穗或半死穗, 从而影响产量。

参考文献

[1]陈培峰, 王建平, 朱勇良, 等.不同播期对杂交粳稻“苏粳优3号”产量和米质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 2009 (6) :61, 64.

[2]李建国, 韩勇, 解文孝, 等.播期及环境因子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 (8) :3160-3162.

[3]熊楚国, 曾家玉, 万俊英, 等.水稻旱育机插秧不同播期对安全齐穗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 2007, 35 (5) :38-40.

[4]周诗泉, 郭梅梅, 杜勇, 等.机插秧每穴苗数及播期对产量影响试验及分析[J].农业装备技术, 2003, 29 (2) :21-23.

[5]杜勇, 郭梅梅, 徐敏权, 等.机插秧每穴苗数及播期对连粳3号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 2003 (6) :30-32.

不同播期 篇4

关键词:向日葵;病虫害;播期

中图分类号:S565.504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2-0110-03

收稿日期:2014-04-17

基金项目:国家星火计划(编号:2013GA89101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14BA005)。

作者简介:刘文杰(1983—)男,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向日葵栽培技术研究。E-mail:condydw@126.com。

通信作者:李汉华,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工作。Tel:(0991)3852258。向日葵病虫害发生比较普遍,给生产带来较大损失。在新疆向日葵主产区,常见向日葵病虫害有黑斑病、褐斑病、菌核病、锈病、黄萎病、向日葵螟等,近年来,白锈病检疫性病害发生越来越普遍,对生产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在新疆干旱绿洲农区,一般降水多集中在7—8月盛夏期,春播向日葵可以通过调整播种时间,使向日葵开花盛期避开多雨期,从而可以降低病害发生程度和危害[1]。目前,昌吉州奇台县是新疆最大的杂交食葵种植基地和主要的油葵种植基地,一般年份种植杂交食葵1.33万~2.00万hm2,种植油葵1.00万~1.67万hm2。2013年,笔者在奇台县通过向日葵不同时间播种试验,分析播期与病虫害发生程度、收获产量、收获质量之间的关系,以期明确调整播种时间对向日葵病虫害的防控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试验材料为向日葵杂交种,油葵为从法国引进的中早熟品种RAGT-1、从阿根廷引进的中晚熟品种SS2,食葵为从美国引进的长粒型品种RH318、中长粒型品种KC911。

1.2方法

1.2.1试验设计试验最早的播种时间设定为比当地大田生产适宜时间提前7 d,以后每隔7 d播种1次,共设4个播期,分别为2013年4月21日、4月27日、5月4日、5月11日。试验小区为5行区,行长7 m,3次重复。油葵种植密度为82 500株/hm2,食葵种植密度为39 000株/hm2,采用人工点播方式。

1.2.2试验实施试验田设在新疆昌吉州奇台县西地镇旱沟村5队,肥力中等偏上,前茬作物为冬小麦。生育期共施尿素300 kg/hm2,向日葵专用肥300 kg/hm2。共灌水4次,分别在6月25日、7月10日、7月25日、8月10日沟灌,每次灌水1 200 m3/hm2。全生育期没有采取任何病虫害防治措施。

1.2.3调查项目及方法调查记载不同播期的生育期、生物性状、病虫害发生状况,8月中下旬成熟后收获、测产、考种,小区收获测定实产。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播期对向日葵植株生物性状的影响

2013年,当地没有发生较大的病虫灾害以及温度、降水等方面的灾害性气候,农业生产季节正常。不同播期向日葵生物性状见表1。

在新疆吉昌州奇台县,向日葵播种基本在4月中旬。近年来,由于开春时间推迟,向日葵播种时间逐渐推后,大多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后10~15 d出苗。晚播的播种后温度上升较高,积温较高,出苗较快,出苗时间较短。不同播期对油葵植株个体生长影响不大,最晚5月11日播种的除成熟期植株不整齐外,其他播期的油葵整个生育期长势都比较旺,苗期、开花期、成熟期植株较整齐。播种晚的成熟期已到8月底9月初,温度下降时,个体间成熟时间有差异,部分植株葵盘倾斜,导致个体高低不整齐;食葵各生育时期生长不如油葵健壮,植株个体不很整齐。

植株叶片数、葵盘形状、葵盘倾斜度等性状基本稳定。油葵成熟时葵盘大小稳定,食葵盘随播期推迟变小。

从4月21日开始,播种早的植株生长粗壮,茎秆较粗。植株高度方面,油葵是播种越晚植株生长越高,而食葵株高变化不大。油葵种植密度是食葵的2.1倍,在高密度条件下,油葵株高对播种时间反应更敏感。

2.2不同播期对向日葵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论油葵还是食葵,均以4月21日播期的产量最低,随播期推迟产量上升,5月4日播种的产量最高,5月11日播种的产量又下降(表2)。

5月4日播种的油葵,籽粒最长、千粒质量最大,籽粒饱满,最终产量最高;食葵平均单盘结的籽粒最多,千粒质量最大,出仁率最高,籽实均匀,籽粒饱满,产量最高。从食葵籽粒商品性上看,5月4日播种的籽粒最短,商品性最差,播期最早的食葵籽粒最长,商品性最好。播期早的虽然籽粒长、商品性好,但单盘受粉结实的籽粒较少,籽粒不饱满,千粒质量较低,导致产量降低。

油葵5月4日播种分别比4月27日、5月11日播种的产量提高5.9%~16.5%、7.3%~29.5%,比4月21日播种的产量提高31.5%~34.8%。食葵5月4日播种的产量分别比4月27日、5月11日播种的提高30.5%~60.0%、6.2%~72.0%,比4月21日播种的产量提高59.0%~73.4%。从产量结果上看,与最佳播种时间比较,提前或推迟1个星期播种产量降低幅度较大。

试验结果表明,新疆昌吉州奇台县地区向日葵适宜播种时间为5月上中旬,最佳播种时间是在5月5—15日,此时播种单盘结实籽粒多,籽粒饱满,千粒质量大,产量高。

2.3不同播种期对向日葵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不同品种不同播期向日葵的病虫害发生结果见表3。按0~4级的5级分类标准测定。不同播期植株病害发生差异较大。向日葵病害通常如黑褐斑病、锈病、菌核病等都是播种越晚病害越轻 一般在5月中旬后播种病害很轻。4月21日播种的黑褐斑病最重,达到4级,随后播种越晚病害越轻,5月11日播种的病害只有1级。4月21日播种的锈病为3级,5月4日、5月11日播种的就只有1级。菌核病发病比较轻,基本只有1级。在向日葵盛花期至灌浆期观测(7月中下旬),4月21日播种的植株有5%~10%发生叶黄萎病,基部叶片枯黄,其他播期的植株黄萎病发病很轻,很少有枯黄叶现象。

不同时间播种,向日葵害虫危害差异不大。油葵虫害轻,影响很小;食葵虫害相对较重,尤其是向日葵螟,播种晚的发生较重。

3结论与讨论

病害已成为向日葵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防治病害一方面需要培育优良抗病品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栽培措施进行。新疆向日葵大多在4月中下旬播种,4月底至5月初出苗,7月上中旬开始发生叶斑病和菌核病,8月中下旬发病达到高峰,9月中下旬大量收获。

黑斑病、褐斑病、锈病、菌核病、黄萎病都是向日葵生产上常见的非检疫性病害。向日葵白锈病是目前中国向日葵3种检疫性病害之一,白锈病首先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美国被发现,大约于2001年传入我国新疆伊犁地区[2],近年来,在伊犁地区较大面积发生,对当地油葵生产造成一定损害[3]。目前,向日葵白锈病主要在新疆伊犁地区和昌吉州的油葵主产区发生,在新疆博乐、塔城地区也有零星发生,没有大规模发病,对生产影响还不大。农作物病害一般刚开始都是零星发生,发病很轻,经过一定年份的积累,发病区域会逐渐扩大,病害会逐渐加重,如果控制不好,很有可能大发生,将会给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对病害的控制,发病前的预防比发病后的治疗更重要,通过农业栽培措施尽量避开病害的发生,则是经济有效的控制病害方法。

从播种时间与发病情况看,向日葵黑褐斑病、锈病、菌核病、黄萎病等病害发生呈现播种越晚发病越轻的规律,一般5月中下旬播种的病害发生很轻,这些病害可以采取适期晚播的栽培措施避开,本结果与在其他地区试验结果[3]相吻合。检疫性病害向日葵白锈病则与其他病害表现不同,播种越晚发病越重,5月中旬播种的比5月上旬、4月下旬的明显发病重。综合考虑各种病害发生情况,向日葵在5月上旬至5月中旬,即5月5—15日播种最适宜,此时播种黑褐斑病、锈病、菌核病、黄萎病等病害发病较轻,白锈病也不重,向日葵产量最好。

参考文献:

[1]魏良民,蒋建宇. 杂交食葵播种时间与其生长状况病害发生及最终产质量关系分析[J]. 农业与技术,2007,27(4):70-73.

[2]夏正汉,付文君,阿来达尔,等. 新疆新源县发现油葵白锈病[J]. 植保技術与推广,2002(6):10.

[3]廖国江,陈卫民,杨莉,等. 向日葵白锈病发生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2010(10):66-68.

不同播期对大豆产量因素的影响 篇5

一、材料与方法

播期试验于2008年5月~6月在锦州农业科学院试验田进行。设播期为5月1日、5月10日、5月20日、5月30日、6月10日5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 3次重复。行长10米, 4行区, 行距55厘米, 穴距20厘米, 每穴双株, 小区面积22平方米。大豆品种为锦97~35。试验管理水平与常规田间管理一致。10月1日, 成熟后每小区随机取10株进行室内考种, 主要考察因素有:株高、有效分枝、主茎节数、单株有效荚数、百粒重、单株粒重。

二、结果与分析

1. 播期对大豆植株经济学性状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 由于播种时间不同, 造成大豆植株主要经济性状的明显差异。在这5个播期中, 5月1日、5月10日各主要经济性状相差不大, 而且比较好, 5月20日处于中间, 5月30日、6月10日最差, 株高、分枝、节数均少, 百粒重受播期影响不大。6月10日, 播种生育期最短, 秋季干旱少雨, 上部籽粒不能正常成熟, 秕荚秕粒较多。晚播生育日数比正常播期缩短, 后期单株荚数、粒数、百粒重均低于正常播期, 最后导致产量下降。

2. 播期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从表2各不同播期可以看出, 随着播期的延迟, 大豆产量呈下降趋势。5月1~10日播种产量最高, 为220.31千克/亩、218.50千克/亩;其次是5月20日为196.17千克/亩, 5月30日为173.04千克/亩;6月10日最低, 为157.18千克/亩。

三、小节与讨论

大豆的生长受气候条件和播种期的影响, 播种期早晚对大豆产量影响很大, 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可以显著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本地区种植的大豆生育期一般135天左右, 种植的地区大多数是山区丘陵地带, 早霜在9月末或10月初, 所以, 大豆不应晚播。但过早播种也不利于大豆生长, 过早播种植株生长过旺, 反而使生殖生长减弱, 产量降低。在辽宁省, 大豆的播种期以5月1~10日左右为宜。为了发展大豆生产, 必须提高大豆的单位面积产量, 而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

摘要:本文在不同播期对大豆生育期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在5月1日~6月10日播种, 播种越早, 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越高;百粒重受播期影响不大, 在适宜播期内, 播种越早产量越高。

不同播期 篇6

1材料与方法

供试杂交晚稻品种2个:甬优12、甬优538;常规晚稻品种2个:嘉58、秀水134;以秀水134作为对照品种。播种期分为4组:5月27日、6月3日、6月10日、6月17日。采用直播栽培技术, 每个播种期设2次重复, 种植小区面积为40 m2。用种量为杂交晚稻15 kg/hm2, 常规晚稻30 kg/hm2。用肥水平、防病治虫、管理方法等栽培措施同当地大田生产。

2结果与分析

2.1产量表现

2年试验表明, 常规稻不同播种期对产量影响不大, 整体是早播产量略高, 迟播产量略有下降, 同年变幅最大为9 243.0~9 844.5 kg/hm2, 相差601.5 kg/hm2, 最小为9 325.5~9 075.0 kg/hm2, 相差250.5 kg/hm2。2014年嘉58迟播产量为10 060.5 kg/hm2, 反比早播 (9 621 kg/hm2) 高产, 产量相差439.5 kg/hm2。而杂交稻早播产量明显高于迟播, 产量变幅最高为10 585.5~8 973.0 kg/hm2, 相差1 612.5 kg/hm2, 最低为10 399.5~11 275.5 kg/hm2, 相差876 kg/hm2 (表1) 。

2.2农艺性状

生育期表现:同一年份相同品种播期越早生育期越长, 迟播生育期缩短。常规稻最大变幅为153~163 d, 相差10 d, 杂交稻最大变幅为172~161 d, 相差11 d;相同播期2015年比2014年成熟期明显推迟, 相同品种间最大相差9 d, 最小相差4 d, 平均6.4 d。这是因为2015年在整个水稻生长季温度要比常年同期偏低2℃, 雨量偏多, 特别是在孕穗成熟期, 连续多日的阴雨导致日照时数明显偏少, 造成灌浆缓慢, 成熟期推迟。抽穗期同品种同播期不同年份间差异不大, 最多相差3 d, 不同播期表现为早播早抽穗迟播迟抽穗植株高度常规稻和杂交稻表现一致, 基本是早播高迟播矮 (表2) 。

2.3经济性状

成穗率变化上, 常规稻和杂交稻表现相同, 2年趋势基本一致, 早播成穗率高, 迟播成穗率低;结实率上常规稻不同播期2014年差异不明显, 2015年早播高迟播低, 而杂交稻不同播期差异明显, 越迟播结实率越低;穗形上不同年份间相同品种差异不明显, 早播略大迟播略小;千粒重方面, 杂交稻和常规稻不同播期间无明显差异。

3结论与讨论

2014年嘉兴气候条件属正常年份, 雨水调匀, 光照充足, 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2015年跟往年同期相比, 雨量偏多、温度偏低, 因此2015年的试验数据跟正常年份有较大差异。综合分析常规稻在嘉兴地区的直播栽培, 播种期弹性较大, 从5月下旬至6月中旬均适宜, 瓜茬田可延迟至6月底播种, 播后管理措施得当, 能获得较高产量。目前中熟晚粳嘉58在嘉兴秀洲区占有相当大的种植面积, 该品种高度适中, 耐肥抗倒, 分蘖较强, 成穗率和结实率高, 穗中粒小产量高, 米质优, 直链淀粉含量低, 米饭香软可口, 是当地常规晚粳稻的主栽品种之一。杂交稻由于生育期长, 在成穗率、结实率上不及常规稻, 如果成熟期提早遭遇冷空气更易影响产量。甬优12尽管产量较高, 但熟期迟, 结实率低, 籽粒中不饱满粒多, 出米率低, 不适宜在嘉兴地区种植;甬优538产量高, 茎秆粗壮不易倒伏, 早播可提高结实率, 增加产量, 因此甬优538在嘉兴直播栽培, 播种期应安排在5月, 最迟不超过6月初, 这样既能获得高产, 又不耽误下季作物栽培。

摘要:为加快嘉兴市秀洲区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确定新品种在嘉兴地区适宜的播种期, 该试验采用相同品种不同播期的直播栽培技术, 综合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等因素, 确定常规稻和杂交稻不同品种间合适的播期, 结果表明:甬优12尽管产量较高, 但熟期迟, 结实率低, 籽粒中不饱满粒多, 出米率低, 不适宜在嘉兴地区种植;甬优538产量高, 茎秆粗壮不易倒伏, 早播可提高结实率, 增加产量, 因此甬优538在嘉兴直播栽培, 播种期应安排在5月, 最迟不超过6月初, 这样既能获得高产, 又不耽误下季作物的栽培。

关键词:杂交晚稻,常规晚稻,不同播期

参考文献

[1]高荣村, 陆金根, 李鹏, 等.光身软香米新品种嘉5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 2014 (2) :74-75.

[2]俞海松, 程勤海.优质稻嘉58直播田不同播种量及播期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15 (7) :35-35.

[3]童相兵.甬优12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宁波农业科技, 2010 (4) :26-28.

[4]胡红强.杂交晚稻甬优12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3) :40.

不同播期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坨墩村57组某农户责任田内,总面积为1 600 m2,前茬为花生,田面平整,田力水平中等,排灌方便,试验过程中采取人工条播[1]。

1.2 试验品种

供试油菜品种为秦优10号。秦优10号系陕西省咸阳市农科所采用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法选育而成的甘蓝型油菜三系杂交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含油量高、抗性强等突出特点,在南通市通州区已推广种植多年,历年表现较好。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种植密度与播期2个因素,A因素为种植密度,设4个水平,分别为22.5万株/hm2(A1)、30.0万株/hm2(A2)、37.5万株/hm2(A3)、45.0万株/hm2(A4);B因素为播期,设4个时间段,分别为9月25日(B1)、10月5日(B2)、10月15日(B3)、10月25日(B4)。小区面积为30 m2,3次重复。全生育期共投入纯N 240 kg/hm2,氮肥运筹按照基(苗)肥∶蜡肥∶薹肥=5∶1∶4。氮∶磷∶钾按1.0∶0.5∶1.0进行,磷肥作基肥一次性全部投入,钾肥分基肥与薹肥各1/2投入,基肥中加硼肥15 kg/hm[2,3]。

1.4 试验方法

按试验要求的播期进行人工条播,在叶龄4叶左右时,按试验密度要求进行匀苗。播前进行封杀化除,冬前及时防治虫害,春季花期防治菌核病1次[4,5,6]。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与产量结构

不同播期、同一种植密度条件下,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呈递减趋势,即处理B1>处理B2>处理B3>处理B4,其中处理B1与处理B2之间产量差较小,但随着播期推迟,相互间的产量距离逐渐拉大,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随着播期推迟,单株角果数逐渐减少,即处理B1>处理B2>处理B3>处理B4,4个播期间处理B1与处理B2相差不大,处理B1略高于处理B2,其余间差异显著;每角粒数处理B1、处理B2、处理B3之间没有差异,范围在20.2~20.7粒之间,但播期推迟到处理B4这个时间段,每角粒数明显下降,仅在19.5~20.4粒之间,处理B4的平均每角粒数与播期处理B1、B2、B3相差0.6粒左右。

千粒重处理B1与处理B2播期没有差异,但随着播期推后,千粒重逐步下降,每推迟一个播期,千粒重就比上一期减少0.1 g;结果表明直播油菜在同一种植密度下,播期9月25日至10月25日之间,早播有利于冬前形成壮苗,易获得高产,反之过迟播种,易造成出苗迟,生长缓慢,到越冬时,苗体较小,幼嫩,根弱,抗寒力差,使分枝与花芽数减少,最终形成减产。

不同种植密度、相同播期条件下,种植密度的不同对直播油菜产量有着一定的影响,在播期处理B1、B2、B3中,种植密度处理A2产量最高,其次为处理A1>处理A3>处理A4,在播期处理B4中,产量随着种植密度逐渐增加,即处理A4>处理A3>处理A2>处理A1;在播期相同的情况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每株有效角果数呈递减趋势,4个种植密度间的差异极为显著;每角粒数密度处理A1、A2、A3差异不大,当种植密度增加到处理A4水平时,处理B2、B3、B3播期下的每角粒数均有下降,减少0.6~0.9粒;千粒重密度处理A1、A2、A3差异不大,当种植密度增加到处理A4水平时,4个播期的粒重都略有下降(表1)。结果表明在相同播期条件下,表明在种植密度相对低的情况下,油菜植株个体就大,分枝的着生位降低,二次分枝增加,充分发挥单株生产潜力,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植株变矮,分枝位点提高,分枝数减少,产量主要以主轴与一次分枝为主,单株结角性较差,产量潜力主要依靠群体优势取得。

播期与种植密度互作效应:在种植密度相同条件下,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逐渐递减,以处理B1产量最高,处理B4产量最低;播期相同件下,产量先增后减,以处理A2产量最高,处理A4产量最低。整个试验中16个处理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A2B1>处理A2B2>处理A1B1>处理A1B2>处理A3B1>处理A3B2>处理A4B1>处理A3B3>处理A4B2>处理A2B3>处理A1B3>处理A4B4>处理A4B3>处理A3B4>处理A2B4>处理A1B4,产量最高的处理A2B1为3 327.0 kg/hm2,最低产量处理A1B4为1 188.0 kg/hm2,比处理A2B1少2 139.0 kg/hm2,说明在直播油菜中播期与种植密度互作对产量构成产生显著影响,播期与种植密度搭配很重要,如搭配不当,将导致减产。

2.2农艺性状

在同一种植密度下,随播期推迟,植株的株高、有效分枝数都呈递减、有效分枝高度呈递增,且相互间差异明显,茎粗在处理B1、B2播期条件下基本一样,随着播期推迟呈下降趋势。在同一播期条件下,株高、有效分枝数随密度增加而递减,有效分枝高度随密度增加而递增,茎粗在处理A1、A2、A3密度下随播期略有下降,在处理A4密度下,播期对茎粗影响不明显。在播期与密度互作下,处理A1B2株高最高,为162.4 cm,处理A4B4最矮,为119.8 cm;有效分枝高度最低的为处理A1B1(34.0 cm),处理A4B4(最高),为60.4 cm;有效分枝数最多的是处理A1B1,为15.8个,最少的是处理A4B4,为2.5个(表1)。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适期播种,气温高,有利直播油菜出苗,出苗快而齐,能培育壮苗安全越冬,且相对延长分枝和花芽分化时间,从而奠定高产基础。本地区直播油菜在9月25日至10月10日播种,种植密度控制在30万株/hm2,能获得高产,随着播期的推迟,种植密度的增加都对直播油菜产量带来减产。如错过适期播种,在迟播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对提高产量有一定帮助。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机直播油菜的适宜播期与种植密度,为大面积油菜机械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南通市通州区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进行了播期与种植密度2个因子试验。结果表明,在南通市地区直播油菜在9月25日至10月10日播种,种植密度控制在30万株/hm2,能获得高产,随着播期的推迟,种植密度的增加都对直播油菜产量带来减产。如错过适期播种,在迟播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对提高产量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直播油菜,播期,种植密度,产量,江苏南通

参考文献

[1]杨光,冯云艳,张含笑.直播油菜种植密度与机械收获损失的关系[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5(6):827-831.

[2]邹晓芬,张建模.播期对双季稻区油菜熟期、产量及抗性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1(3):18-20.

[3]宋光平,田祖庆.湖区油菜稻板田机械直播适宜播期与播量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6(2):41-42.

[4]浦惠明,傅寿仲,戚存扣,等.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油菜若干性状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1(3):28-30.

[5]陈秀良,冷锁虎,唐瑶.不同栽培密度对杂交油菜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1(1):29-30.

不同播期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选在阿克苏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站进行。

1.2 参试品种及来源

1.2.1 新春6号:温宿县金丰源种子公司提供 (CK) 。

1.2.2 新春17号:新疆金天山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1.2.3 新春26号:新疆金天山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1.2.4 新春30号:新疆金天山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1.2.5 农麦2号:新疆金天山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2 试验设计

按播期、品种两个因子进行随机区组设计。试验设两个播种期, 分别是:I.3月9日播种;II.3月19日播种。每个播期2次重复, 试验共设20个处理。小区面积15.4 m2 (5.5 m×2.8 m) , 每个小区播种15行, 行距20 cm, 重复间留0.5 m宽通道, 区组间留0.4 m宽观察通道。根据实测种子千粒重, 播种量按每亩35万株基本苗进行计算。

3 田间管理

3.1 播种期及播种方法

试验地未冬灌、冬翻, 于2月23日灌播前水, 分别于3月9日和3月19日犁地、人工整地, 结合犁地亩施尿素20 kg, 磷酸二铵30 kg。采用人工开沟播种, 播深3~5 cm, 下种均匀, 并在播种后在每个小区选取1 m的调查点。

3.2 田间管理和天气概况

3.2.1 田间管理:

全生育期追肥3次, 分别在头水、二水和三水前每亩追施尿素8~10 kg;抽穗和灌浆期分别喷施磷酸二氢钾200 g。全生育期灌水5次, 分别为4月9日、4月23日、5月12日、5月21日和6月12日。整个生育期进行人工除草3次;根据病虫发生程度, 未采取任何防治措施。

3.2.2 天气概况:

根据地区气象资料分析, 试验播种后3月底出现一次大风、强降温天气过程, 不利于小麦出苗;4月上旬气温回升, 4月中下旬和5月上旬气温偏低, 延长了小麦穗分化时间, 利于小麦穗粒和形成大穗;5月下旬气温偏低1~3℃, 降水较多, 影响小麦扬花, 致使抽穗至扬花时间延长;6月上旬气温偏低, 较冷凉, 利于小麦灌浆;6月中旬气温偏高, 试验区域温度偏高1.9℃, 加快了小麦灌浆。

4 试验结果和分析

4.1 生育期表现

从表1可知, 在同一播期条件下, 新春6号各生育期比其他品种晚2~5天, 全生育期较其他品种晚2~6天。新春30号在两个播期内均表现最为早熟, 全生育期分别为104天和97天, 均比对照新春6号早熟5天。从全生育期来看, 不同播期下的各品种成熟期相差1~3天, 成熟期相差不大。但是, 随着播期的延迟, 晚播各品种的生育期比早播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 分别缩短了7天、10天、8天、7天和9天。从各生育期来看, 同一播期内, 各品种间生育期也相差不大;而在不同播期条件下, 随着生育进程的不断推进, 播期差异逐渐缩小, 不同播期内同一品种几乎同时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

单位:月-日

4.2 群体动态变化

由表2可以看出:

4.2.1 从分蘖力来看:

参试各品种在不同播期下的亩基本苗差异不明显, 但是单株分蘖力差异较大, 且在两个播期下分蘖力表现一致, 参试品种的分蘖力由高到低为新春6号>新春17号>新春26号>新春30号>农麦2号。

4.2.2 从收获穗数上看:

播期为3月9日的, 新春30号>农麦2号>新春26号>新春6号>新春17号;播期为3月19日的, 新春30号>新春26号>新春17号>农麦2号>新春6号。

由此可以看出, 新春30号表现最为稳定, 分蘖成穗率明显高于其他品种, 收获穗数最高。虽然新春6号前期表现出长势旺、分蘖能力强的生长特点, 但是由于群体过大, 养分消耗过多, 成穗率不高, 收获穗数偏低。

4.3 植株性状表现

从表3可以看出:

4.3.1 穗粒数:

参试各品种穗粒数都有随着播期推迟而减少的趋势。其中, 新春17号、26号变化较大, 分别减少了0.8粒和1.7粒, 新春30号变化较小。

4.3.2 千粒重:

各品种在不同播期下的表现情况不太一样, 但是变化不明显。其中, 新春6号、17号和26号的千粒重在早播条件下高于晚播的, 而新春30号和农麦2号则表现为早播的要低于晚播的。

4.3.3 株高和穗长:

参试各品种的株高和穗长在不同播期下变化较为一致, 都有随着播期的推后而降低的趋势。虽然不同播期下各品种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时间差异不大, 但是晚播品种的营养生长相对下降, 株高、穗长略有降低。而拔节前后的低温天气延长了小麦穗分化时间, 利于小麦提高穗长, 故晚播各品种的穗长有所降低, 但与早播相差不大。

4.4 产量表现

4.4.1 产量表现:

由表4可以看出, 新春30号因其较高的收获穗数及相对较稳定的穗粒数和千粒重产量最高, 各播期下的亩产量分别为:3月9日播种的为477.22 kg, 比对照增产16.3%;3月19日播种的为432.48 kg, 比对照增产12.8%。新春26号和17号也因产量三因素相对协调取得不错的产量, 3月9日播种的分别比对照增产12.5%和4.86%;3月19日播种的分别比对照增长4.45%和11.48%。试验各处理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3月9日播种的新春30号>新春26号>新春17号>新春6号>农麦2号;3月19日播种的新春30号>新春26号>新春17号>农麦2号>新春6号。

4.4.2 方差分析:

经过分别对不同播期下各处理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得出:3月9日播种的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通过采用LSD法检验表明, 除新春30号和26号外, 新春6号、新春17号和农麦2号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外, 其余各品种间产量差异达到显著;3月19日播种的各处理产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详见表4) 。

5 小结

(1) 试验得出, 在不同播期下试验品种的分蘖能力表现一致, 依次为新春6号>新春17号>新春26号>新春30号>农麦2号。3月9日播种的各处理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其中新春30号在两种播期下依靠较高的收获穗数及相对稳定的穗粒数和千粒重获得高产量, 相比新春6号分别增产16.3%和12.8%。

(2) 在2010年不太正常的气候条件下, 随着各品种生育进程的不断推进, 两种播期下的生育差距逐渐减小, 几乎同时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 但是由于播期推后, 生育期缩短, 株高、穗长和穗粒数均呈现下降的趋势。

不同播期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品种为毕玉2号,由毕节地区种子站选育成功。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播期,分别为:3月26日、4月2日、4月9日、4月16日、4月23日,即从3月26日开始,每隔7d播种1期,按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20m2,小区间不留走道,重复间及四周留走道50cm。

1.3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07年在贵州省毕节市金银山村李方华的责任田进行,海拔1 650m。土壤肥力中等,地势平坦,前作为马铃薯。种植方式为地膜覆盖宽窄行带状种植,带距1.67m,每小区种6行,每行种20株,每小区种120株。播种前施腐熟圈肥11.25t/hm2、玉米专用复合肥375kg/hm2作底肥。拔节期施尿素225kg/hm2,大喇叭口期施尿素375kg/hm2,以保证玉米生长发育对各种养分的需要。在玉米各个生育时期记载株高、茎粗、出叶数、展叶数和叶面积,9月18日对每小区产量进行验收并取样考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逐渐降低,以单产为因变量(Y),以播种期为自变量(x)进行回归分析,得产量(Y)与播种期(x)间关系的回归模型为:Y=7 660.11-65.452 5x, r=-0.986 4**,从上式可以看出,在设计试验播种期范围内,玉米产量与播种期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即播种期每推迟1d,单位面积产量降低65.452 5kg/hm2。由此说明,在生产实践中应大力提倡适时早播,使玉米充分利用高寒山区有利的生长季节和光热水资源,以实现稳产高产。

进行方差分析(表2),处理间差异达到1%的显著水平,重复间差异不显著。进行多重比较,3月26日播种较4月23日播种的玉米产量差异极显著;较4月9日、4月16日播种的玉米产量差异显著;较4月2日播种的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4月2日播种较4月23日播种的玉米产量差异显著;较4月9日、4月16日播种的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后3个播期的玉米产量间差异不显著。可见贵州毕节高寒山区杂交玉米毕玉2号的最佳播种期为3月25日至4月5日。

2.2 播种期对玉米叶面积及其光合势的影响

对不同播期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叶面积进行观察测定,结果表明:无论是早播还是晚播的玉米,其叶面积系数的变化趋势都十分相似,即生育前期(苗期—抽雄吐丝期)逐渐上升,生育后期(乳熟—完熟)逐渐下降(图1),只是不同播种期玉米叶面积系数的升降高低不同,不同播种期的玉米叶面积系数的最大值均在2.5~3.5之间,说明与玉米生长规律相一致。在玉米生长中,对玉米产量影响明显的生理指标是光合势,即玉米保持较大叶面积时间的长短。一般来讲,玉米保持最大叶面积的时间愈长,产量愈高。在本次试验中,不同播种期与玉米苗期—拔节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乳熟期的光合势的关系均呈负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05 1、-0.685 4和-0.733 7,说明晚播对叶面积的扩大和保持较长时间的较大叶面积不利,因而也不利于获得高产。

2.3 播种期对玉米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玉米播种期的不断推迟,玉米穗长缩短,秃尖长度加长,穗粒数显著减少,千粒重降低,穗粒重下降,产量下降。其播种期与各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60 8、0.872 6、-0.968 7、-0.444 6和-0.806 5,说明在个体生长发育不良的基础上,在高寒山区玉米播种过晚的基础上,最终导致玉米的经济性状变劣,产量降低,品质下降。

3 结论

在贵州毕节的高寒山区推广杂交玉米要想实现高产稳产的生产目标,在选用良种和大力推广地膜覆盖的基础上,必须做到适时早播,以争取有效的生长季节和光热水资源,促进玉米健壮生长发育。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其最佳播期为3月25日至4月5日,考虑到生产应用的可行性,可以控制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期间播种。播种期过晚,影响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同时由于高寒山区玉米生长季节短,秋季低温来得早,也不利于玉米正常灌浆结实和干物质的合成、转化、运输和积累,最终导致玉米经济性状变劣而减产。

参考文献

[1]张秀娟.杂交玉米品种纯度检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3) :81.

[2]唐海涛, 张彪, 陈洁, 等.杂交玉米新品种华试3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3) :56.

[3]张学红, 窦士树, 郭玉霞, 等.杂交玉米制种田间试验[J].种业导刊, 2009 (7) :26.

[4]范中友, 张玲, 沈德快, 等.2008年凤阳县玉米品种展示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0) :123-124.

上一篇:英中翻译下一篇:师资素质下高中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