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需要量

2024-09-27

蛋白质需要量(精选5篇)

蛋白质需要量 篇1

草金鱼俗称红鲫鱼或金鲫鱼,体质强健,适应性强,食性广,易饲养,是温带淡水观赏鱼的主要品种之一。观赏鱼饲料的营养与食用鱼饲料一样,都需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如果缺少一种或多种营养素,或营养物质供给不均衡,鱼就会出现相应的营养缺乏症状,进而会引起严重的疾病[1]。为促进草金鱼的推广养殖,为草金鱼养殖的工厂化、科学化提供理想的颗粒饲料,我们对幼鱼阶段草金鱼蛋白需求量进行研究,以期为降低草金鱼的养殖成本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及驯养

试验鱼来自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2009年人工繁殖的同批草金鱼,规格基本相同,平均体重(19.56±1.78)g。240尾随机分成7组,其中第1组和第7组设1个重复,其余每组2个重复。试验前用蛋白质含量为32%(质量分数)的配合饲料驯食一周,使其养成抢食和定时摄食的习惯。

1.2 试验饲料

饲料原料取自合肥利邦饲料有限公司,以秘鲁褐鱼粉为动物性蛋白源,豆粕为植物性蛋白源,玉米、米糠、麸皮和次粉为能量源,配以NaCl、Ca(H2PO4)2、维生素矿物质预混料和植物油制成7个不同蛋白质梯度(26%、28%、30%、32%、36%、40%和42%)的颗粒饲料,第1至第7号饲料分别喂养第1至第7组试验鱼。饲料配方见表1。

1.3 养殖条件及管理

试验于2009年7月21日开始,至8月27日结束,试验周期为38 d。养殖池为室外玻璃缸水族箱,直径(Φ)2 m,高(H)1 m,试验有效水位0.8 m。每天定时投喂2次(9:30和16:30),投饲率为8%左右,每次均以鱼吃饱不再抢食为准,并记录每天的投饵量。水源为地下井水,试验期间水温变幅为27~31℃。气温过高或水质变化后及时换水清污。

1.4 数据统计和分析

试验数据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应用STATISTICS统计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性不显著;0.01

增重率(%)=(终末体重-初始体重)/初始体重×100%

饲料系数=饲料总消耗量/总增重

蛋白质效率(%)=鱼体增重量/蛋白质摄入量×100%

2 结果

2.1 不同饲料蛋白质含量对增重率的影响

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由26%升至42%时,增重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当饲料蛋白质含量由26%升至36%时,增重率由(35.47±2.62)%升至(66.83±4.38)%。当蛋白质含量继续升高到42%时,增重率却下降到(50.37±4.06)%(表2)。

注:“*”预混料为合肥华信饲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每100 g中的含量:VA550 IU;VD3100 IU;VE5 IU;VK1.0 g;胆碱55.0g;尼氨酸10.0 g;核黄素2.0 g;吡哆醇2.0 g;硫胺素2.0 g;泛酸钙5.0 g;生物素0.01 g;叶酸0.5 g;VB122.0 g;抗坏血酸10.0 g;肌醇10.0 g;氯化纳1.0 g;硫酸镁15.0 g;磷酸二氢纳25.0 g;磷酸二氢钾32.0 g;磷酸二氢钙20.0 g;柠檬酸铁2.5 g;乳酸钙3.5g;硫酸锌0.353 g;硫酸锰0.162 g;硫酸铜0.031 g;氯化钴0.001 g;碘酸钾0.003 g;纤维素0.45 g。

增重率在不同蛋白质梯度间表现出了一些显著差异(P<0.05)。蛋白质含量为26%和28%饲料组的增重率显著低于蛋白质含量为30%~42%饲料组的增重率(P<0.05),饲料中蛋白质含量36%时,草金鱼的增重率最大,显著高于蛋白质含量为26%、28%、30%和42%的饲料组(P<0.05),蛋白质含量为32%~40%的3个饲料组间的增重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表2)。

注:表中上标英文字母不同的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以饲料蛋白质含量为x轴、增重率为y轴,当蛋白质含量从26%上升到36%时,直线回归方程为:y1=3.3567x-50.711(R2=0.9323);蛋白质含量从36%上升到42%时,另一条回归方程为:y2=-2.0575x+140.49(R2=0.9926)。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即y1=y2时,x值为35.31%(图1)。此点即为草金鱼幼鱼饲料蛋白质最适含量[2]。

2.2 不同饲料蛋白质含量对蛋白质效率的影响

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增高,蛋白质效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饲料蛋白质含量从26%升至36%的时候,蛋白质效率由(1.05±0.21)%升高到(1.48±0.10)%;而当蛋白质含量继续升至42%时,蛋白质效率却下降到(1.10±0.19)%(表2)。

蛋白质含量为26%饲料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蛋白质含量为28%~36%饲料组的蛋白质效率(P<0.05),而蛋白质含量为28%~44%饲料组的蛋白质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表2)。

由抛物线回归法求出蛋白质效率(y)与饲料蛋白质水平(x)的回归方程:y=-0.0066x2+0.4465x-6.0444(R2=0.9174)。由抛物线的顶点求出蛋白质效率(y)最大时为1.51,所对应的饲料蛋白质含量(x)为33.83%(图2)。

2.3 不同饲料蛋白质含量对饲料系数的影响

饲料系数随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蛋白质含量为36%时,饲料系数最小。蛋白质含量为32%、36%和40%的组间,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表2)。

3 讨论

采用单因子蛋白质水平梯度法是研究鱼类蛋白质需要量的常用方法[3]。确定鱼类对蛋白质最适需求量,有二种计算方法:一是采用抛物线回归;二是采用直线回归法。在研究鱼类对某一营养素的需要量时用生长指标结合反映鱼体对饲料及营养物质利用率指标如: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等来评估,可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4]。在本试验条件下,通过对相对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指标的回归分析,确定草金鱼幼鱼配合饲料最适蛋白质含量为33.83%~35.31%。朱钦龙[5]认为观赏鱼饲料中蛋白质需要量为35%较合适,与本试验结果接近。试验认为,当饲料中蛋白质过高时,饲料系数升高,蛋白质效率降低,鱼体生长缓慢,表明饲料中较多的蛋白质被用作能量物质消耗,既不经济,又会造成氮排泄增多,污染水环境,危害鱼类生长。

参考文献

[1]曾广厅,毛华明.观赏鱼的营养与饲料配制[J].水产养殖,2004(15):40-42

[2]Robbins K R,Norton HW,Baker D H.Estimation of nutriment requirements from growth data[J].J.Nutr,1979,109:1710-1714

[3]李爱杰.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42

[4]张文兵,谢小军,付世建,等.南方鲇的营养学研究:饲料的最适蛋白质含量[J].水生生物学报,2000,24(6):603-609

[5]朱钦龙.观赏鱼全价营养饲料的研制[J].广东饲料,2000,9(4):13-15

孕妇真的需要补胶原蛋白吗? 篇2

根据公开资料,胶原蛋白广泛分布在人的皮肤、骨骼等器官和组织里,占到人体蛋白质总量的30%。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介绍说,胶原蛋白本身不溶于水,要想被吸收,它必须解开盘在一起的三股螺旋,变成可溶的明胶。而明胶是长链分子,由氨基酸构成,它与其他蛋白质不同在于,其中亲水氨基酸占的比例很大,特别是有两种带羟基的氨基酸,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在别的蛋白质里面很难见到。

范志红表示,这两种特色氨基酸其实人体都能自己合成,只要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够用,血液循环良好,在维生素C的“帮忙”下,人体可以自己造“胶原蛋白”,并不一定要专门补充胶原蛋白。

也有很多网友在微博上咨询服用胶原蛋白的问题,广东中山大学营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裕明回应称,吃胶原蛋白可能是国人基于“吃啥补啥”的理论,其实任何蛋白质在肠道内都需要水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胶原蛋白的氨基酸从其他优质蛋白质中一样可以获取,也没有研究证实各种原料的胶原蛋白作为食物具有其他蛋白所不具备的功效;虽然有一些临床试验发现胶原水解物能够改善运动相关的关节症状,在动物实验中改善骨基质,但现在的研究相对还较少,不足以得到最终肯定的结论,推广需要慎重。

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兴国则表示,在实际口服某种胶原蛋白产品的时候,其可能是“有效”的,这是因为该产品同时添加了其他成分,比如维生素(美容)或钙(壮骨),从而实现了某种效果,这时候胶原蛋白只是一个幌子,那些所谓的效果是由该产品中添加的其他成分实现的。

范志红告诉记者,吃胶原蛋白也不是没有一点好处,但对于美容护肤、骨骼生长来说都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也不是必须的解决方案,如果直接吃普通食物就能起到相应的作用,为什么要花几十上百倍的价钱去买胶原蛋白?

同时,目前市场上胶原蛋白产品名目繁多,质量良莠不齐,吃胶原蛋白还存在一定风险。如果使用劣质原料或者工艺不过关,最终产品极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有些厂商为了尽快起效,还可能在产品中添加激素类物质;同时,口服液产品中含有胶原蛋白等富营养物质,遇到温度升高等情况很容易变质,因此里面会添加防腐剂,即便是宣传无添加的某些品牌。

范志红认为,虽然没有看到很多资料,但吃胶原蛋白产品造成乳腺增生、肿大的报告并不罕见,需要提醒消费者,如果有乳腺增生或子宫肌瘤的问题,可以少吃或者不吃胶原蛋白类的产品,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马上停下来。而对于孕妇,更是建议不要服用胶原蛋白产品,且不说胶原蛋白是否有额外功效,孕妇是需要高度保护的对象,服用任何药品、营养品都需要格外谨慎。

记者从行业内了解到,目前胶原蛋白只有一个轻工行业标准,还没有国家标准。中山大学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由于胶原蛋白在诸多方面还存在争议,虽然有关单位早在2008年就起草了《水解胶原蛋白》国标征求意见稿,但此后一直没有实质进展。

蛋白质需要量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选用青岛奥特崂山奶山羊原种场处于泌乳中期、体重为 ( 53. 55 ± 2. 34 ) kg、泌乳量为 ( 2. 06 ±0. 34) kg / d的崂山奶山羊2 胎母羊30 只,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为A、B、C三组, 每组10 只, 每只羊为一个重复。试验期共70 d, 其中预试期10 d, 正试期为60 d。于正试期第25 天每组选择3 只泌乳量接近组内平均值的羊进行为期10 d的消化代谢试验, 预试期为7 d, 正试期为3 d。

1. 2 试验日粮及营养水平

试验日粮以美国NRC ( 2007 年) 山羊饲养标准建议的蛋白质水平为基础, 分别上下浮动20% 设计出日粮能量、纤维、钙及磷水平一致, 蛋白质水平分别为低蛋白质水平 ( 11. 06% ) 、中蛋白质水平 ( 13. 79% ) 、高蛋白质水平 ( 16. 56% ) 的3 种TMR日粮。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2。

注: 消化能为计算值, 其余为实测值。

1. 3 饲养管理

试验羊单栏饲养, 每天06: 30、11: 30、17: 30 准时饲喂, 自由采食, 供应充足、洁净的饮水。每天06: 00、18: 00 机器挤奶, 同时记录羊群采食及健康状况。各组饲养管理条件完全一致。

1. 4 消化代谢试验

每组选取接近平均泌乳量的3 只羊饲养于专用消化代谢笼内, 采用全收粪尿法进行两期3 d的消化代谢试验 ( 预试期为7 d) , 日粮组成及饲喂方法与饲养试验相同, 记录投料量及剩料量; 收集剩料, 65 ℃烘干制成风干样后保存。粪样取一天粪量的10% , 加入1 /4 粪重的10% 酒石酸溶液, 混匀后于65 ℃ 烘箱内烘干至恒重, 制成风干样保存, 做好标记并记录数据; 每天羊的全部尿液经8 层纱布过滤后加入10% H2SO4, 直至p H值小于3。最后将3 d尿样混匀, 取5% 做好标记, 保存在- 20 ℃冰箱中, 备用。

1. 5 测定项目

1.5.1体重

分别在正试期第0, 59 天时, 连续2 d于晨饲前对试验羊进行称重, 以连续2 d所测体重的平均值为最终体重, 并计算试验羊体重的增减。

1.5.2干物质采食量及氮摄入量

每7 d进行一次采食量的测定, 记录饲粮的投喂量和剩余量。收集剩料, 2 h内测定剩料的初水分, 计算TMR干物质采食量 ( DMI) 。烘干后的剩料样品用于分析含氮量; 并根据饲喂前每只羊的定量饲喂量, 最终确定每只羊的实际氮摄入量。根据试验记录和实验室分析结果, 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NIi表示第i组羊每天粗氮摄入量, Fij表示第i组试验羊对第j种饲料的每天平均摄入量 ( g /d) , Nj表示第j种饲料氮含量 ( % ) 。

1.5.3产奶量

试验期内每天记录羊早晚产奶量, 计算日产奶量, 试验结束后统计分析泌乳情况; 根据采食量 ( DMI, TMR干物质基础) 与产奶量、4%标准乳产量[4]的数值分别计算料奶比 ( DMI/FCM) 。

4% 标准乳产量 ( FCM) = 0. 4 × 产奶量+ 15 × 乳脂产量。

1.5.4乳成分

分别在试验的预试期开始及正试期第0, 20, 40, 60 天测定奶样。采集样品时间是每次采样第1 天18: 00 和第2 天06: 00, 第1 天采样后置于4 ℃ 冰箱内保存, 第2 次采样后和第1 次奶样混合均匀, 用FT - 120 乳成分分析仪测定乳成分。

1. 6 数据的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软件整理, SPSS20. 0 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用LSD与邓肯氏法进行组间差异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讨论

2. 1 蛋白质水平对崂山奶山羊生产性能及乳成分的影响

崂山奶山羊生产性能及乳成分测定结果见表2。

在一定营养水平范围内, 饲喂高营养水平饲粮的反刍动物可以获得较高的泌乳量, 如绳贺军等[1]报道, 饲粮中蛋白质占干物质16% 以下时, 提高粗蛋白质水平可以明显提高萨能奶山羊的产奶量。J. J. Colmenro等[2]给荷斯坦奶牛分别饲喂不同粗蛋白质水平 ( 13. 5% 、15 % 、16. 5% 、17. 9% 和19. 4% ) 的日粮, 结果发现, 当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从13. 5% 升高至16. 5% 时, 产奶量从36. 3 kg / d升高至38. 3 kg / d; 而粗蛋白质水平升高至17. 9% 和19. 4% 时, 产奶量为36. 6 kg / d和37. 0 kg / d。本试验中, 饲粮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泌乳期崂山奶山羊产奶量有极显著影响, 即随着饲粮中粗蛋白质水平的增加, 产奶量极显著升高 ( P < 0. 01) 。但本试验中16. 56 % 的粗蛋白水平不一定是泌乳中期崂山奶山羊粗蛋白质最佳需要量, 对此还应进行进一步研究。泌乳量转化为4 % 标准乳后发现, 13. 79 % 组和16. 56 % 组羊4 % 标准乳产量均极显著高于11. 06 % 组 ( P < 0. 01) , 而16. 56 % 组与13. 79% 组相当 ( P > 0. 05) 。DMI/FCM值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呈负相关, 即随着粗蛋白质水平的增加, 饲料报酬极显著降低 ( P < 0. 01) , 这与李宏宇等[3]在荷斯坦奶牛上、邹彩霞等[4]等在泌乳水牛上的研究结果一致, 即超过一定水平的蛋白质日粮, 不能提高4% 标准乳产量, 反而降低饲粮报酬。本试验中,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试羊体重、采食量无明显影响 ( P > 0. 05) 。

注: 同行数据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 P < 0. 01) , 含有相同字母或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 ( P > 0. 05) 。

常规乳成分含量是衡量乳品品质的重要指标, 不同蛋白质水平对乳成分的影响是通过反刍动物蛋白质摄入量及其体内与能量代谢蛋白质代谢互相作用实现的。由表2 分析可知, 除了乳糖含量, 13. 79 %组崂山奶山羊乳成分指标均高于11. 06 % 组和16. 56 % 组, 16. 56 % 组最低。其中13. 79 % 组崂山奶山羊乳蛋白率、总干物质率均极显著高于16. 56%组 ( P < 0. 01) 。这说明饲粮中粗蛋白质水平在一定范围内与乳成分指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若饲粮中含有过高的粗蛋白质, 将不能明显提高乳成分含量。这也能从乳蛋白产量数据看出, 16. 56 % 组崂山奶山羊乳蛋白、非脂乳固形物及总干物质产量均极显著高于11. 06 % 组 ( P < 0. 01 ) , 而13. 79% 组与16. 56 % 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李歆等[5]给萨能奶山羊饲喂不同蛋白质水平 ( 16. 13 % 、17. 82 % ) 的日粮, 发现17. 82 % 组乳脂率、乳蛋白率、非脂乳固体均低于16. 13% 组, 与本试验研究结果相似。 另外, I. R.Ipharraguerre等[6]在对荷斯坦奶牛的相关研究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

2. 2 蛋白质水平对崂山奶山羊氮代谢的影响

崂山奶山羊氮代谢指标测定结果见表3。

注: 同行数据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 P < 0. 01) , 相同或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 P > 0. 05) 。

一般情况下, 随着食入氮水平的增加, 氮排出途径中氮含量均会升高, 故而可以反映机体对食入氮的有效利用率。由表3 可知, 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增加, 崂山奶山羊食入氮、粪氮、尿氮、乳氮均呈现增加趋势, 16. 56% 组崂山奶山羊食入氮、粪氮、尿氮指标均极显著高于11. 06% 组 ( P < 0. 01) 。通过计算, 3 组崂山奶山羊氮消化率平均为66. 63 % , 高于胡秀芝[7]、高晔等[8]报道的泌乳期陕北白绒山羊氮消化率为65. 1% 、66. 17 % 的数据, 低于楼灿等[9]报道的哺乳期杜寒杂交肉用绵羊氮消化率为77. 21 % 的数据。出现差异可能是由于品种、日粮蛋白质优劣或饲养环境不同造成的。P. Singh等[10]报道, 沉积氮与食入氮呈正相关, 且直接反映羊对氮的利用效率。本试验中3 组羊沉积氮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 P > 0. 05) , 与王建华等[11]在崂山奶山羊上、霍小东等[12]在辽宁绒山羊上的研究结果一致。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羊氮沉积率及可消化氮转乳氮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 ( P > 0. 05) ; 但13. 79% 组羊氮沉积率最低, 这可能是由于奶山羊采食的粗蛋白质水平为13. 79% 的日粮中能氮水平恰好均衡所致, 同样可以导致13. 79% 组崂山奶山羊可消化氮转化为乳氮的效率最高。因此, 对崂山奶山羊饲粮中能氮平衡还应进一步深入和系统研究。

2. 3 泌乳期崂山奶山羊蛋白质需要量

2.3.1内源氮估测

内源氮包括代谢粪氮 ( MFN) 和内源尿氮 ( EUN) 。内源尿氮主要来源于组织蛋白质的分解, 代谢粪氮主要源于消化道内脱落的上皮细胞、消化酶、血液蛋白、黏蛋白及部分呼吸道分泌物和脱落的上皮细胞等。一般内源氮的测定采用饲喂低氮或无氮日粮的方式, 但低氮或无氮日粮不能满足反刍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影响了动物分泌的含氮化合物进入排泄渠道, 导致试验结果的误差较大, 所以本试验采用杨维仁提供的方法对内源氮进行估测。

将崂山奶山羊食入氮[NI, g / ( kg W0. 75·d) ]与粪氮[FN, g / ( kg W0. 75·d) ]进行回归估测代谢粪氮, 将NI与FN进行回归分析后可得以下公式:

当NI = 0 时, FN = 0. 432 6 g / ( kg W0. 75·d) , 即当泌乳期崂山奶山羊食入氮为0 时, 其代谢粪氮排泄量为0. 432 6 g / ( kg W0. 75·d) 。

同理, 将羊食入氮与尿氮[UN, g / ( kg W0. 75·d) ]进行回归估测内源尿氮, 可得出以下公式:

当NI = 0 时, UN = 0. 168 7 g / ( kg W0. 75·d) , 即当泌乳期崂山奶山羊食入氮为0 时, 内源尿氮排泄量为0. 168 7 g / ( kg W0. 75·d) 。

综上所述, 崂山奶山羊泌乳期内源氮排出量为MFN+EUN=0.601 3 g/ (kg W0.75·d) 。

2.3.2泌乳期崂山奶山羊蛋白质维持需要量

根据Horris和Mitchell在1941 年提出的蛋白质维持需要量公式进行计算: CPm = ( MFN + EUN) × 6. 25 / ( TD × BV) 。式中: TD为蛋白质的真消化率, TD =[NI - ( FN - MFN) ]/NI, NI为食入氮; BV是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 BV = ( NR + MFN + EUN) /[NI - ( FN- MFN) ], NR为沉积氮。内源氮估测中已将MFN和EUN求出, 代入以上公式可得出泌乳期崂山奶山羊粗蛋白质维持需要量 ( RCPm) 为3. 37 g / ( kg W0. 75·d) , 转化为可消化粗蛋白质维持需要量 ( RDCPm) 为2. 24 g / ( kg W0. 75·d) 。此结果高于杨在宾等[13]报道的大尾寒羊RDCPm为1. 76 g / ( kg W0. 75·d) 的数据, 说明不同品种羊间存在蛋白质需要量的差异, 这与羊只生活气候环境及生产用途息息相关。

2.3.3泌乳期崂山奶山羊泌乳蛋白质需要量

根据已测乳成分结果可知, 每千克乳中含粗蛋白质32.2 g;再根据消化代谢试验中所得出的食入氮转化为乳氮的效率, 可求出泌乳期崂山奶山羊每产1 kg奶所需粗蛋白质为129.70 g、可消化粗蛋白质为86.42 g。根据析因法原理, 泌乳期崂山奶山羊蛋白质需要可以用维持需要量与产奶需要量的和表示, 即:

式中: W0. 75为代谢体重 ( kg) , MP为产奶量 ( kg /d) 。

转化为可消化粗蛋白质需要量: RDCP =2.24W0.75+86.42MP。

3 结论

蛋白质需要量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与动物分组

试验采用3×2因子设计, 代谢能与蛋白质水平为2个主效应。在前一阶段试验结束时, 从中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22日龄快长型湘黄肉鸡480羽, 公母各半, 随机分为6个组, 每组设5个重复, 每个重复16羽。试验期为21天。

1.2 试验日粮及营养水平

参照《NY/T 33—2004黄鸡饲养标准》中黄羽肉鸡营养需要并综合本研究室前期研究的适宜粗纤维水平、真可消化钙和有效磷需要量参数配制试验日粮。日粮代谢能设11.51、11.92和12.34MJ/kg 3个水平, 日粮蛋白质设18.0%和16.0%2个水平。6个试验日粮中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保持一致, 均制成颗粒料。试验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1.3 饲养管理

试鸡采用网上平养, 人工持续光照制度, 鸡舍自然通风, 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自由饮水和采食 (计量不限量) , 按常规免疫。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试验期间每天记录鸡只死亡情况, 按重复记录饲料采食量, 分别于21和42日龄08∶00进行试验鸡称重 (提前12小时禁食) , 记录各重复剩余饲料重量, 并计算各处理各阶段死亡率、平均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

1.5 数据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初步处理后, 采用SPSS 17.0软件中General linear model模型的多因子方法分析程序进行数据分析, 差异显著者作Duncan氏多重比较, 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2可知, 日粮能量水平对22~42日龄快长型湘黄肉鸡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的影响均不显著 (P>0.05) , 但随着能量水平的提高, 试鸡平均日增重有所提高, 而采食量和料重比均呈下降趋势。而日粮蛋白质水平极显著影响了试鸡42日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 (P<0.01) , 也显著影响了料重比 (P<0.05) 。但能量和蛋白质对于22~42日龄快长型湘黄肉鸡42日龄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的影响都没有明显的互作效应 (P>0.05) 。具体而言, 中能高蛋白日粮组42日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低能低蛋白和中能低蛋白质日粮组试鸡 (P<0.05) , 而料重比明显低于低能低蛋白组 (P<0.05) ;高能高蛋白组试鸡42日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最高, 极显著高于低能低蛋白组 (P<0.01) , 而显著高于中能低蛋白组和高能低蛋白 (P<0.05) ;高能高蛋白组平均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最低, 且料重比显著低于低能低蛋白和中能低蛋白组 (P<0.05) 。

3 小结

本试验中, 与0~21日龄阶段一样, 日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22~42日龄快长型湘黄肉鸡采食量的影响不显著, 但试鸡采食量还是表现出随着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的趋势。但通过对日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试鸡42日龄体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影响的分析表明, 其22~42日龄快长型湘黄肉鸡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效率受到日粮蛋白质水平值的显著影响, 这可能是由于22~42日龄快长型湘黄肉鸡的生长以蛋白质沉积为主, 因而日粮蛋白质对于试鸡的影响效应明显要高于能量。本试验中, 高能高蛋白组日粮 (ME:12.34 MJ/kg, CP:18%) 组试鸡获得了最高的末重、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因此, 22~42日龄快长型湘黄肉鸡的能量和蛋白质需要分别为12.34 MJ/kg和18%。这与周桂莲等 (2004) 得出的22~42日龄雌、雄黄羽肉鸡的饲粮代谢能需求参数一致为12.47 MJ/kg的推荐值基本相同;但与郭永邦和何华西 (2005) 推荐的0~42日龄散养湘黄商品肉鸡代谢能11.72 MJ/kg和蛋白质20%的经验值不同, 这可能是饲养方式和生长阶段不同的缘故。

参考文献

[1]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我国黄羽肉鸡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J].家禽科学, 2008, (5) :3~8.

[2]许美解.湘黄鸡实施产业化开发与保种的思考[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10 (4) :332~33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T33-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鸡饲养标准[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4]周桂莲, 蒋宗勇, 林映才, 等.22~42日龄黄羽肉鸡饲粮代谢能需求参数的研究[J].动物营养学报, 2004, 16 (1) :57~64.

蛋白质需要量 篇5

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不仅受遗传因子的影响, 而且与环境、营养和饲养管理密切相关, 其中环境因素, 特别是热应激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不容忽视。据李玉欣等 (1996) 报导, 高温季节高温会引起母猪体温升高, 形成炎热的子宫环境, 不利于受精卵的发育和附植。高温还会引起空怀母猪卵巢功能紊乱, 破坏雌激素与促性腺激素的平衡关系, 使卵泡发育受阻, 发情迟缓和乏情。根据176头母猪断奶后发情时间与气温关系的观察结果表明, 月平均气温20℃以上, 相对湿度80%的3—10月, 母猪断奶后2周内的发情比例仅为70%;而月平均气温20℃以下, 相对湿度60%的10月至翌年3月, 母猪断奶后2周内的发情比例则为90.7%, 差异显著。表明高温高湿不利于母猪断奶后的正常发情, 低温低湿则有利于母猪提早发情。众所周知, 高温会影响哺乳母猪的食欲, 造成母猪采食量减少奶水质量下降, 最终引起仔猪腹泻, 生长速度减慢, 成活率和断奶重降低。泌乳期失重过多的后果:断奶后发情比例降低, 断奶到发情间隔延长3~5 d, 妊娠率降低, 胚胎死亡率增高。本试验旨在探索饲粮不同赖氨酸水平下添加适宜的合成晶体氨基酸 (L-赖氨酸及L-缬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 对夏秋高温季节洋二元杂种初产母猪哺乳期生产性能的影响。

1 材料及方法

1.1 试验材料

饲料级L-赖氨酸 (≥78%) 、饲料级L-苏氨酸 (≥98.5%) 、饲料级DL-蛋氨酸 (≥98%) 、饲料级L-色氨酸 (≥99%) 均来自味之素公司提供、饲料级L-缬氨酸 (≥80%) 来自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

1.2 饲养管理

本试验于2011年4月至2011年10月在广东粤西新福猪场进行。选择健康、体况和分娩期相近 (30 d内) 的100头长白×大约克杂种初产母猪 (母猪带仔≥10头/窝) , 随机分成5组, 20个重复/组, 1头/重复。

母猪怀孕0~100 d (饲喂量为0~30d 2 kg/d, 31~99 d 2.2 kg/d) 。为了提高仔猪初生重, 母猪在怀孕100 d开始饲喂专门攻胎饲料 (3 kg/d) 至110 d, 母猪分娩前4 d转入分娩舍高床, 转换饲喂哺乳母猪饲料与怀孕后期饲料按照1∶1比例混合 (3 kg/d至分娩前1 d, 并补喂适宜的红薯藤) ) 舍内通风良好, 清洁干燥, 平均温度为 (30±5℃) 。按常规饲养管理, 自由饮水, 仔猪按统一规定补饲。试验饲粮从分娩之日起饲喂至35日龄断奶, 产仔当天只喂2.4 kg饲料 (补喂适宜的红薯藤) , 分娩后第1~4d按0.5 kg/d (补喂适宜的红薯藤) 递增饲料, 直至分娩后第五天自由采食, 以吃净吃饱为原则。为了保证断奶母猪的体况能恢复得更好, 断奶至发情配种期间均饲喂哺乳母猪饲料而不是怀孕母猪饲料, 断奶当天1.5~2 kg饲料 (补喂适宜的红薯藤) , 第二天开始鼓励 (每次均用现抽深井水来拌饲料, 按水料比为2.5∶1) 多吃 (补喂适宜的红薯藤) 不限量 (日喂3次, 每次投喂量以20分钟吃干净食槽的饲料, 即早上6:00、下午18:00和晚上22:30) 至配种。

1.3 饲粮组成

饲粮按不同粗蛋白质水平给予分组, 调整玉米、豆粕的含量来保证饲粮净能一致 (9.68 MJ/kg) 和合成赖氨酸添加量一致 (1.3 kg/t) 水平, 使日粮的氨基酸比例一致 (赖氨酸与蛋+胱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的比例均为100:60:75:89:65:20) 。各组饲粮组成见及营养水平表1。

1.4 检测指标

分娩24 h以内记录母猪的产仔数、产活仔数、仔猪初生重、初生窝重。28日龄断奶时, 称量各组断奶窝重, 计算仔猪日增重与母猪日产奶量。记录断奶后母猪再发情的时间间隔。分娩后和断奶后P2 (距背中线6.5 cm处) 用超声波测膘仪测母猪背膘厚, 计算泌乳期背膘损失。记录母猪全期采食量。

注:复合微量元素维生素添加剂可为每kg饲粮提供:维生素A11 250 IU、维生素D30.085 mg;维生素E60 IU;维生素K5mg;核黄素10 mg、泛酸30 mg;尼克酸50 mg;维生素B120.035 mg;维生素C100 mg;生物素0.4 mg;β-胡萝卜素2.5 mg;叶酸5 mg;维生素B125 mg;铁150 mg;锌150 mg;锰40 mg;铜30 mg;硒0.4 mg;碘0.8 mg;有机铬0.3 mg

1.5 数据处理

数据经Excel处理, 采用SAS8.0一般线形模型进行统计分析, 显著水平为P<0.05, 极显著水平为

2 结果分析

由表3可知, 赖氨酸1.35%组仔猪日增重及断奶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4组 (P<0.05) 。赖氨酸水平对母猪哺乳期日均采食量、背膘损失、体重损失、仔猪断奶成活率及断奶后再发情的时间间隔、10 d内断奶母猪发情比例指标均影响显著 (P<0.05) 。

3 讨论

3.1 母猪赖氨酸摄入量

本试验于广东粤西夏秋季节高温环境下 (平均温度30℃±5℃) 进行, 其结果发现赖氨酸1.35%组仔猪最高日增重达到290 g/d, 母猪赖氨酸摄入量为76.95 g/d、粗蛋白质摄入量为1 245g/d。NRC (1998) 建议哺乳母猪带仔数为10头, 仔猪日增重为250 g/d,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应为19.2%。由此可知, 本试验饲粮添加合成氨基酸 (L-赖氨酸1.7 kg/t) 达到平衡日粮氨基酸, 促进母猪在泌乳期达到最大采食量 (Pettigre w, 1991;Schoenherretal., 1998) , 保证了哺乳期母猪泌乳与维持需要的营养需要量。

3.2 母猪优化饲喂体系效果

提高排卵率, 增加受胎率, 胚胎损失最小化, 提高泌乳数量和质量, 缩短断奶至发情间隔, 减少返情率, 母猪非生产周期最小化, 延长母猪生产寿命。现代养猪生产的变化及其对母猪营养的要求:由于遗传选育带来的变化:体型/体重更大;性能更好:产奶量高;产仔数多;生长快;胴体中脂肪更少;瘦肉率更高;食欲更差:采食量更少。母猪繁殖周期的不同阶段都彼此关联, 一个阶段的饲养方案对其它阶段的生产性能产生的影响, 可能要在母猪产胎几次后才会显现。

3.3 当前母猪营养状况的突出问题

妊娠母猪的能量状态直接影响泌乳性能:妊娠期能量超饲引起母猪分娩时过肥, 从而减少泌乳期采食量, 使母猪在泌乳期过度失重。这个问题在头胎和二胎母猪中更突出;而能量摄入的过度缺乏会导致母猪分娩时太瘦, 降低母猪泌乳期产奶量和断奶窝重;为了控制妊娠母猪的能量摄入量, 通常采用单栏饲养和限制饲养的方式。但限食的同时也限制了蛋白质的摄入量, 可能引起母猪妊娠后期蛋白质的缺乏。泌乳母猪, 特别是头胎母猪的采食量不足, 同样引起母猪蛋白质的缺乏;在正常的管理条件下, 由母猪哺乳的初生仔猪并不能完全发挥其生长潜力 (Harrell et al., 1993) 。因此, 营养物质, 特别是氨基酸对母猪泌乳和乳腺功能的重要性值得引起重视 (Kimand Wu, 2008) 。

3.4 泌乳母猪营养的主要目标

降低泌乳期失重, 是顺利进入下一个繁殖周期的关键;提高泌乳量, 是保证仔猪生长, 获得满意断奶重的关键;泌乳母猪营养需要量的构成, 维持需要+泌乳需要。泌乳的营养来源:饲料+体组织的动用。

3.5 泌乳母猪赖氨酸需要量的特点

在满足泌乳母猪赖氨酸的需要量时, 必须重视每日的摄入量 (即重视采食量) 。在低采食量时, 赖氨酸的摄入量起主要作用;高采食量时, 氨基酸的平衡性和赖氨酸、蛋白质比例就显现的尤为重要。通过添加合成氨基酸提高日粮赖氨酸的水平时, 必须注意平衡其它必需氨基酸。提高泌乳母猪采食量是母猪营养和饲养中的重要任务, 通过妊娠期母猪日粮中添加纤维, 是提高泌乳母猪采食量和繁殖性能的有效手段。高性能的泌乳母猪对赖氨酸的需要量很高, 但添加合成氨基酸时应非常重视氨基酸的平衡。

注:饲粮营养水平指标值, 除消化能、净能和有效磷以外其余均为实测值。 (1) 复合氨基酸添加剂包括合成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 使配合饲粮中赖氨酸与蛋+胱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的比例均为100:60:75:89:65:20。 (2) 复合维生素预混剂可为每kg饲粮提供:维生素A11 250 IU、维生素D30.085 mg;维生素E60IU;维生素K5mg;核黄素10 mg、泛酸30 mg;尼克酸50 mg;维生素B120.035 mg;维生素C100 mg;生物素0.4 mg;β-胡萝卜素2.5 mg;叶酸5 mg;维生素B125 mg。 (3) 复合微量元素预混剂可为每kg饲粮提供:铁125 mg;锌125 mg;锰40 mg;铜30 mg;硒0.4 mg;碘0.8 mg;有机铬0.3 mg

在过去的哺乳母猪氨基酸需要量的数据主要是根据饲养试验得出的结果, 赖氨酸需求量的变化范围较大, 一般在20~55 g/d之间。这是由于胎次、窝产仔数、能量摄入量、基因型和动用体储备数量等因素的差异所致。当然, 对氨基酸需要量影响最大的还是泌乳量的水平。因此, 本试验蛋白质和赖氨酸的需要量都高于这些早期报道的数据, 是因对于那些处于生长期的母猪, 其体蛋白存积量较高, 因而导致其体增重的蛋白质和赖氨酸需要量较高。因乳汁合成需要而动用体储备的程度将对氨基酸需要量估测值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哺乳母猪为了满足氮平衡对赖氨酸供给量的需要比为了达到最大泌乳量或增加胎次所需要的量更大, 这是由于赖氨酸摄入量低于需要量时, 可动用体蛋白质来源的赖氨酸进行乳汁合成。然而, 哺乳期氨基酸供给不足以及体蛋白质动用量增加将会延长断奶与交配间隔的时间, 还会降低窝产仔数, 这与能量缺乏时需要增加体脂动用量的机理相似。用析因法来推算哺乳母猪氨基酸需要量可以避免许多影响因素的干扰, 除维持需要量外, 氨基酸需要量等于合成乳汁的需要量减去体组织降解所产生的氨基酸量。一般认为, 母猪在哺乳期不会进行体蛋白沉积而额外增加氨基酸需要量。

刘春燕 (2002) 哈白猪子宫复旧的研究, 试验通过对受试猪子宫和子宫颈宏观和微观形态的观察、产后血和尿中氨基酸浓度的测定、细胞凋亡的计数以及子宫内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和组织内膜的修复完成。试验表明在产后初期, 子宫是以组织细胞的大量坏死、脱落和吞噬细胞的吞噬来使子宫重量减小, 在产后19 d, 虽然子宫在体积上表现恒定, 但是在组织内部却发生剧烈的组织更新, 此时细胞以凋亡的方式死亡;到产后28 d时, 子宫从体积上基本恢复到未孕状态, 组织切片上显示有新生上皮覆盖, 但从细胞凋亡角度看, 在产后3l d时, 子宫基本与对照组相同。由此推断, 受试猪子宫完全复旧的时间要在3l d以内。因此, 本实验的洋二元杂种初产母猪泌乳期为35 d是有依据的。

4 结论

我国南方广东、海南和广西部分地区夏秋两季高温环境下 (平均温度30℃±5℃环境, 即南方每年的4月份至10月份) , 洋二元杂种初产洋二元母猪哺乳期饲粮添加适宜的合成L-赖氨酸1.7 kg/t、蛋白质为21.85%的水平 (赖氨酸/粗蛋白质=6.18%) , 赖氨酸1.35% (赖氨酸76.95 g/d、) 、净能9.68 MJ/kg、赖氨酸/净能=1.39 g/MJ、粗蛋白质/净能=22.57 g/MJ、赖氨酸与蛋+胱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的比例为100∶60∶75∶89∶65∶20即可氨基酸平衡饲粮提高氨基酸利用率及解决了支链氨基酸的缺乏来提高泌乳性能, 最终获得理想的生产性能。头胎洋二元杂种母猪泌乳期日粮赖氨酸水平从0.95%提高到1.35%时对日采食量有影响;仔猪窝增重和ADG:呈线性增加;断奶时母猪体重损失减少;对随后的繁殖性能有积极的影响;本实验表明日粮总赖氨酸水平为1.35%时, 头胎母猪才能表现出最佳的仔猪生产性能Shrichana等 (2007) 对283头初产PIC母猪研究发现, 哺乳母猪饲粮中合成 (晶体) L-赖氨酸最大添加量为0.3% (3kg/吨) , 且不会影响母猪繁殖力和泌乳性能。本试验通过补加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来平衡氨基酸, 可能与试验中的母猪采食量较高 (5.7 kg/d) 而致其它必需氨基酸得到补充, 笔者发现缬氨酸最有可能就是影响母猪泌乳性能的氨基酸。

刘海波 (2009) 研究发现, 在低采食量时, 增加母猪赖氨酸的摄入量, 有利于降低母猪泌乳期失重, 提高母猪再繁殖性能;在高采食量时, 日粮氨基酸平衡成为影响母猪生产性能发挥的主要因素;增加母猪泌乳期蛋白质的摄入量有利于减少母猪泌乳期失重, 提高母猪再繁殖性能。高天增 (2004) 研究表明, 长大二元杂种经产母猪哺乳期饲粮在粗蛋白质为17%时, 饲粮最佳赖氨酸/粗蛋白质=6.3%。

黄红英 (2008) 添加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对哺乳母猪及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 在粗蛋白质为18.5%, 赖氨酸为1.06%时, 添加合成L-缬氨酸2.6 kg/t和L-异亮氨酸0.6 kg/t, 使饲粮的赖氨酸与缬氨酸、异亮氨酸的比例为100∶110∶88生产性能最佳。

杜敏清 (2010) 研究:温度适宜 (25~28℃) 环境下, 采用可消化赖氨酸撷氨酸:苏氨酸:含硫氨基酸:色氨酸比例为100∶85∶66∶60∶19的氨基酸模型, 当泌乳母猪全期平均采食量为5.9 kg/d, 饲粮赖氨酸1% (59 g/d) 、粗蛋白质18%、消化能14.23 MJ/kg时, 长大洋二元经产母猪体内氨基酸的利用率最高, 生产成绩最佳。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蛋白质水平下添加合成氨基酸对高温季节洋二元杂种初产哺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100头长白×约克杂交母猪随机分成5个赖氨酸水平组 (1.35%、1.25%、1.15%、1.05%、0.95%) , 但饲粮的净能均为9.68MJ/kg, 并且均在日粮中添加合成赖氨酸1.7kg/t使其各组日粮的氨基酸比例一致 (各组日粮中额外添加合成的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 赖氨酸与蛋+胱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的比例均为100:60:75:89:20:65, 饲粮均制粒为4.0颗粒。) , 每组20个重复, 每个重复1头, 饲养到35日龄断奶。结果表明:21.85%组仔猪断奶窝重和窝增重显著高于其他4组 (P<0.05) 。蛋白质水平对母猪日采食量、背膘损失及断奶后发情间隔影响不显著 (P>0.05) 。由结果可知, 夏秋季节高温环境下 (平均温度为30±5℃) , 洋二元杂种初产母猪哺乳期饲粮添加合成L-赖氨酸1.7kg/t和适宜L-苏氨酸、L-缬氨酸、DL-蛋氨酸、L-色氨酸, 饲喂粗蛋白质为21.85% (赖氨酸1.35%) 颗粒饲料时洋二元杂种经产母猪哺乳期生产性能最佳。

关键词:初产哺乳母猪,赖氨酸水平,生产性能

参考文献

[1]杜敏清.不同氨基酸水平对泌乳母猪生产成绩、血液指标及乳汁氨基酸浓度的影响.四川农业大学, 2010.

[2]黄红英.添加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对哺乳母猪繁殖性能及其哺乳仔猪的影响.湖南农业大学, 2008.

[3]刘海波.泌乳母猪赖氨酸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对惊颤母猪再繁殖性能的影响.华中农业大学, 2009.

上一篇:条件因素下一篇:早读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