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安溪茶产业发展

2024-06-05

加快安溪茶产业发展(精选6篇)

加快安溪茶产业发展 篇1

茶业是安溪县的支柱产业, 乌龙茶珍品铁观音的市场效应对当地经济的繁荣和谐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全县108万人口中, 有8万户以上的农户种植茶叶, 60万人以茶为生, 80万以上的人员从事与茶相关的行业, 2007年全县茶叶总产值55.2亿元[1]。2006年夏季, 安溪县委、县政府在总结过去茶业发展历史, 深入研究国内外茶业发展潮流的基础上, 顺应安溪茶农茶商转变茶业增长方式、永续发展茶产业的愿望, 提出“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新生活”的发展新理念, 其理论内涵和实践成效, 值得人们研究、丰富和推广。

1 和谐

“和”即口禾, 有2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丰衣足食之义, 作为传统农耕社会, 丰衣足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最基本的目标。二是和睦、和平,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安溪铁观音的发展与整个国家的和平发展息息相关, 只有国家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昌盛, 才有安溪铁观音的繁荣昌盛;“谐”即皆言, 充分体现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的特点:客来茶当酒, 一杯清茶敬客人, 宾主尽言, 坦诚交心。

“和谐”, 是新理念的追求目标。安溪铁观音无论从种植、加工或者是品饮、赏艺, 都传承着中华“和”文化的精髓。弘扬安溪铁观音的和谐文化, 构建平和平静的茶文化体系, 诉求和睦共处, 平等博爱, 促进社会和谐, 是这一理念始终不渝的追求目标。“和谐”的理念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 人与人的和谐

我国向来被称为“礼仪之邦”, 中国人主张礼仪, 便是主张相互节制、有秩序, 所以在中国茶道中也吸收了“礼”的精神。上至国家政府、机关单位, 下至平民百姓, 用茶招待来宾、亲朋好友是基本的社交礼仪。品铁观音要召集志趣相投的朋友才可喝出味道, 在品茶时大家互诉情谊, 互通信息, 互相鼓励, 其乐融融。正是由于安溪铁观音独特品质与茶文化, 才有“品铁观音香飘两岸”的同胞情缘。安溪铁观音不仅仅是农产品和一种食品, 其内涵最丰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文化产品, 已成为文明的使者, 情感沟通的桥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朵奇葩。

1.2 人与自然的和谐

铁观音乌龙茶是好山好水给安溪人的天赐宝物, 人们对此常怀敬畏之情。为了做好安溪铁观音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和谐, 唯有实现产业的发展与生态的可持续紧密结合, 才能确保安溪铁观音产业长盛不衰。一是保护安溪茶叶特有的生态环境, 是实现安溪茶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也是贯彻落实新理念的基础工程。必须控制滥开滥垦茶园的不良行为, 逐步实行“退茶还林”计划, 保护生态, 保护环境;坚决有效地抓好茶叶农残控制工作, 自觉抵制、拒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从源头上控制茶叶农残, 减少茶园土壤污染。二是生态化是关系茶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安溪茶叶生产必须从资源优势向生态优势转换, 这是保持长效发展后劲的需要。一方面要加大推进生态茶园建设, 依计划、步骤, 逐年推进逐步加强;另一方面要实施茶园“改造”工程, 保护植物多样性, 打造“生态茶”、“有机茶”, 强化发展优势。三是生态茶园的生态效应、景观效应是铁观音发挥和谐作用的又一因素。可借助茶文化活动的开展, 使生态茶园向观光型、休闲型、农业示范型方向发展。科学进行生态茶园的旅游资源规划, 大力推动生态茶园乡村游, 使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在大自然怀抱里得到休闲放松。

1.3 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与社会的和谐即指个体内在的与他人、社会的统一。安溪铁观音产业的发展, 安溪百姓的大幅增收, 有力地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使该县从国家级的贫困县一步跃入全国百强县。安溪铁观音产业的发展, 带动相关行业的高速发展, 并不断推进安溪茶农融入社会事业发展中, 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

为了确保安溪茶业的永续发展, 建设高素质的涉茶人员队伍十分重要。为此, 安溪县举办了多期“茶业万人培训工程”, 增强广大茶农、茶商的质量意识、营销策略、大局观念和诚信观念, 从根本上提高涉茶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说, 安溪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加快了个人融入社会的进程。

2 健康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乌龙茶具有降低血脂、防蛀牙、延缓衰老、抗炎症、抗疲劳、防辐射和护肤美容、防癌等良好功效。安溪铁观音作为乌龙茶中的极品, 不仅以其香高味醇、音韵独特饮誉海内外, 更以其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养生功能倍受广大消费者的尊宠。

健康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安溪铁观音的产品功效富于保健功能。安溪铁观音发酵适度, 滋味醇厚甘鲜, 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 与其他茶类相比保健功能更为显著;二是安溪铁观音的生产加工安全, 实现了无公害生产和清洁化加工, 确保了品饮安溪铁观音消费者的饮茶健康, 因而成为时尚的健康饮品;三是品味铁观音可观形、闻香、赏色、尝味, 是一种全方位的感官享受, 令人心旷神怡, 有助于提高审美修养, 陶冶情操, 促进身心健康。

健康, 是安溪铁观音的价值所在, 是安溪铁观音茶业发展新理念的核心内容。在落实新理念的实践中, 安溪县委、县政府坚持和完善茶叶质量安全的全程监管, 充分发挥福建 (安溪) 茶叶检测中心这个国家级茶叶检验检测中心的保驾护航作用。此外, 继续推动茶叶的综合开发和深度加工及茶叶生物科技项目, 扩大茶叶在医疗、保健、美容、食品、饮料等领域的应用[2]。

3 新生活

过去安溪作为国家级贫困县, 经济发展甚是艰难。安溪铁观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安溪茶乡经济的发展, 全县80万涉茶人员从中受益。正是基于茶业富民战略的实施, 现今的安溪产茶区车水马龙, 欣欣向荣, 安溪的发展迈出了崭新的步伐, 安溪的百姓过上了富裕的日子。安溪铁观音产业的发展, 推动了茶农生活宽裕, 带动了茶乡乡风文明, 是安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流力量和发展的载体。

过去安溪只靠茶叶维持民生, 现在有了茶叶发展的带动作用, 培育出食品加工、印刷包装、机械电子、生物医药、商贸物流等一大批安溪新兴产业, 产业链不断延长, 产业结构由单一向多元发展。

民生事业也由“应急解困”向“制度保障”转变。30年来安溪茶业的发展, 促进民生极大改善, 并向规范、常态和普惠化转变。在强大的财政支持下, 安溪启动五大民生工程, 建立健全民生保障体系, 使全体群众分享改革开放30年来安溪茶业发展的各项成果[3]。

安溪铁观音被认为是保健康乐、社会联谊、净化心灵、传播文明的纽带。品饮安溪铁观音是极好的生活享受、文明的生活时尚, 是人们追求“科学、休闲、文明”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载体。因此, 构建永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诉求生生不息、互惠互利、惠及万民, 是安溪茶业不断发展的总方向。

4 结语

总之, 安溪茶产业发展新理念秉持现代农业发展“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体现的是天、地、人、茶的有机统一, 历史与现实的交相辉映, 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融。准确把握新理念的内涵, 必须立足安溪茶业面临的种种挑战和任务, 用系统的观点、发展的高度、世界的眼光, 全面领会这3个方面的内容。两年来, 在新理念的统领下, 安溪经济、社会和文化同步协调发展, 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 其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对全国茶业发展弥足珍贵, 对全国1 000多个产茶县加快新农村建设, 早日摆脱欠发达面貌, 具有现实和深远的典范意义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佳裕, 林良标.巨变:从民生产业到富民强县产业[N].海峡都市报 (茶周刊) , 2008-05-14 (A42) .

[2]尤猛军.和谐共荣生生不息[M]∥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新生活.夏门:鹭江出版社, 2006.

[3]余文权.试述“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新生活”兴茶理念的认识[M]//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新生活.夏门:鹭江出版社, 2006.

加快安溪茶产业发展 篇2

新闻稿

第三届中国茶都安溪国际茶业博览会将于10月10日盛大开幕,作为本届茶博会首次重点特设、同期举办“2012中国茶产业融资洽谈会”,借助茶博会平台,进行资金与项目对接,为壮大茶产业发展搭建茶产业与金融业的交流和对接平台,解决茶企在发展过程中资金限制的困扰,为中国茶业产业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

投融资专家献良策,共赴茶产业发展论坛

2012中国茶产业投融资洽谈会重点议程是:茶产业投融资论坛和高层对话。本次投洽会特邀到合君咨询集团的蒋同先生,为我们做“中国茶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战略选择”主题演讲。和君咨询集团被业界公认为茶产业咨询+资本第一军团,集团合伙人蒋同先生在中国最早专注于茶的商业化研究和咨询实践,在“品牌营销、产业整合、资本运作”方面对中国茶产业形成了深入而持久的影响,长期担任茶企和地方政府的顾问。蒋同先生在2010年推动了中国首个茶产业重组案例“川红集团”,在2011年参与推动了江西“宁红集团”的重组,2012年参与推动“英红集团”的重组。本次投洽会还邀请到民生银行茶行业金融中心的专家做小微企业融资专题演讲,同时还邀请到五十多家茶企负责人现场高层对话,共同为破解茶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献谋献策。

投资机构各路云集,关注茶行业潜力项目

我国茶产业在其他领域飞速发展背景下,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

时期,并且也显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了投资者偏爱的领域。本次投洽会筹备组征集到来自全国的近百个项目,重点推荐了安溪茶产业城市商业合作社、名茶小镇、山格淮山、乐百吉、谢师茶等三十个较具投资价值的茶产业好项目。本次投洽会同时也邀请到了福建省创业投资协会、江苏省创业投资协会、深圳创新投资、鸿程控股集团、昆吾九鼎投资、亚通创新集团、华兴创业投资、厦门七匹狼创业投资、厦门火炬集团创业投资、同方创业投资、红桥创业投资、无锡创投集团、江苏九洲创业投资、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南京创业投资等二十多家创业投资机构到会参加,共同关注、对接洽谈和考察投资组委会推荐的好项目,立足安溪,面向全国,搭建茶产业和金融业的投融资平台。

金融单位积极介入,助推茶产业企业发展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积极介入协办支持本次投洽会,特别是民生银行于今年6月28日在厦门设立茶业金融中心,将通过全产业链开发、产业专业化服务支持、产业资金发展联动机制“三大开发策略”,全面提升茶产业金融服务水平,使民生银行成为中国茶产业金融服务的核心供应商。民生银行本次助力支持本次投洽会,携手安溪县茶叶协会现场授牌成立安溪茶产业城市商业合作社,成为本次投洽会最大的签约项目,计划授信5个亿资金,首期授信现场签约一个亿给50家安溪茶产业企业,鼎力支持中国茶产业快速发展!

八方搭台共襄盛会,助力投洽会成功举办

本次投洽会由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主办,泉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农业厅、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创业投资协会、泉州伟安商贸有限公司协办,安溪县人民政府、茶博汇投资有限公司、茶多网共同承办,由《安溪铁观音》编辑部全程策划执行,得到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恒安集团“心相印”、通海汽车、国台酒、乐百吉、养生枣世界、法国路易卡丹酒庄、儒家谢师茶等知名企业踊跃赞助支持本次大会,确保了大会圆满顺利举办,他们也纷纷表示愿意携手茶企业共同发展,比如路易卡丹打出“卖茶也卖酒”的口号,打造合作共赢的战略合作模式,同时也将增加茶企业的赢利点。

安溪铁观音茶加工工艺 篇3

铁观音茶的采制技术特别,不是采摘非常幼嫩的芽叶,而是采摘成熟新梢的2~3叶,俗称“开面采”,是指叶片已全部展开,形成驻芽时采摘。采摘的鲜叶力求新鲜完整,然后进行晾青、晒青和摇青(做青),直到自然香味释放、香气浓郁时进行炒青、揉捻和包揉(用棉布包茶滚揉),使茶叶卷缩成颗粒后进行文火焙干。制成毛茶后,再经筛分、风选、拣剔、匀堆、包装制成商品茶。

1.晒青(晾青):鲜叶按标准采收进厂经过晾青后进行晒青。晒青时间以午后4时阳光柔和时为宜,叶子宜薄摊,以失去原有光泽,叶色转暗,手摸叶子柔软。顶叶下垂,失重6%~9%为适度。然后移入室内,晾青后进行做青。

2.做青:摇青与摊置相间进行,合称做青。做青技术性高,灵活性强,是决定毛茶品质优劣的关键。摇青使叶子边缘经过摩擦,叶缘细胞受损,再经过摊置,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伴随着叶子水分逐渐丧失,叶中多酚类在酶的作用下缓慢地氧化并引起了一系列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乌龙茶的特有品质。铁观音鲜叶肥厚,要重摇并延长做青时间,摇青共3~5次,每次摇青的转数由少到多。摇青后摊置时间由短到长,摊叶厚度由薄到厚。第二、三次摇青必须摇到青味浓强,鲜叶硬挺,俗称“还阳”,梗叶水分重新分布平衡。第四、五次摇青,视青叶色、香变化程度而灵活掌握。做青适度的叶子,叶缘呈朱砂红色,叶中央部分呈黄绿色(半熟香蕉皮色),叶面凸起,叶缘背卷,从叶背看呈汤匙状,发出兰花香,叶张出现青蒂绿腹红边,稍有光泽,叶缘鲜红度充足,梗表皮显有皱状。

3.炒青:炒青要及时,当做青叶青味消失、香气初露即应抓紧进行。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篇4

茶叶被誉为“世界三大传统饮料之一”。20世纪后期,全球的茶叶产量和贸易额都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现今,全球化格局下,中国作为全球茶叶第一大种植面积及生产国,在生产、贸易方面却出现非常规性的变动,各种“问题”屡屡出现。

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在生产和消费上长期居世界之首。21世纪以来,我国的茶叶产业发展迅速。中央政府对于茶叶这一“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行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政策、规定,在税收、资金等方面也给予支持,为中国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

1 安溪铁观音的发展现状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生产茶叶始于唐朝,兴于清朝,盛于当代,被誉为“中国茶叶之乡”,茶园面积4多万hm2,年产茶叶达6万多t。铁观音的出口量占全国乌龙茶出口量的50%以上。在安溪,108万人口中,就有8万户以上种植茶叶,其中有60%是以茶为生,80%以上的人员从事与茶相关的行业。可谓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由于安溪县茶业产业的发展,带动与茶相关的,例如印刷包装、机械加工制造、茶食品、茶文化旅游等的发展。这一切,使得原本是国家贫困县的安溪一跃进入国家百强县。

2 安溪铁观音的发展问题

2.1 安溪茶业的主要发展方式

2.1.1 小农经济特点显著

安溪的铁观音茶叶生产以家庭作坊为主,在安溪,到处是茶庄和茶叶批发市场。所谓茶庄,就是以农户自产自销为主。而批发市场则以房地产租赁为主。茶叶商贩在茶叶季节到茶农家上门收购茶农从山上采摘来经过粗加工后的茶叶,进行2次销售。因此,尽管茶农、批发市场和茶庄在近几年得到发展,却仍摆脱不了小农经济的经营特点。

2.1.2 产品生产和流通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生产的同质化主要表现在茶产区的发展。各级政府组织农户大量发展茶园。在此基础上,大力扶持茶叶龙头企业,举办一定规模的茶叶交易市场,开展类似于茶王赛,茶文化节的活动。所在流通环节的同质化则是没有经营和推广自有产品的品牌。只是按照茶叶的类别进行一般的分类,各个茶商所销售经营产品也大同小异,缺乏特色。正是由于没有形成自己品牌,无法享有品牌带来的经济附加值,经济效益普遍低下。

2.2 安溪乌龙茶产区的生态现状

2.2.1 过度垦荒种植导致茶园生态破坏严重

在安溪,由于其经济收入比较单一,缺乏其他的副业经济收入来源,茶农在茶叶价格攀升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断扩大茶叶的种植规模、提高茶叶产量,过度开发。将生态和谐的环境破坏了,出现茶园土壤质量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虫害成倍的增加等一系列的严重问题。

2.2.2 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茶叶农残超标

近年来,世界各茶叶进口国不断地提高茶叶农残检测标准,并且推出许多相应的检验和认证制度,致使茶叶出口的门槛越来越高、茶叶外销越来越困难。虽然福建省和安溪县加大监管力度和执行力度,但由于生态破坏,气候多变,虫害递增。茶农要顺利收成,必须5~7d喷农药,导致茶叶品质问题仍然存在。

2.2.3 超量的使用化肥导致茶园污染

部分茶农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模式导致茶园的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退化,且因为日益递增的人工成本,人工松土、锄草等保护水土的措施,被大量施用化肥方式取代。此外,新茶园的建设和茶园规模的不断扩大都需要加大化肥的施用量。化肥的使用量过大,造成茶园土壤严重退化,茶园土壤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2.3 制约安溪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3.1 茶叶产量的增长速度过快

茶叶的生产销售能为茶农带来一笔支持家庭支出的收入,因而成为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一条好途径。各级地方政府便大力扶持,开荒种茶、毁林种茶等,导致茶叶生产总量的增加速度。在茶园面积大幅提高的同时,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

2.3.2 茶叶生产组织程度低

目前,安溪的茶叶种植和生产大多数延续了以往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家庭式的作坊方式,每户的茶园面积不大,不利于机械化运作,阻碍了茶叶的标准化生产和先进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因此,就很难在市场化过程中形成规模较大的茶叶龙头生产企业,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也就无法带动茶叶整体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茶叶卫生质量标准方面难以达到统一标准,严重阻碍了现代茶业产业的发展步伐。

2.3.3 茶产业链的延伸工作缺乏

不同于武夷山等茶叶生产地区,安溪的茶叶文化底蕴相对不深,其茶文化旅游资源相对匮乏、与之相关的旅游产品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挖掘,目前还没有形成与本地茶叶生产地区相匹配的具有影响力的茶叶旅游路线,因而就难以吸引大规模的游客,经济发展的能力就十分有限。

3 安溪茶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3.1 合作组织,统一管理

组建合作社,统一采购。登记茶园面积、种植时间和地点,核算所需的生产物资,集中统一购买生产物资,根据实际所需分配给茶农。统一购买先进的制茶设备,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保证产品有相对统一的品质标准。

指导茶农施肥和防治病虫害。请专家赴安溪县进行先进的科学施肥和用药方法教授,监测茶园的病虫害情况,同一时间配药喷洒农药,降低用药次数及成本。邀请专家到村里讲解指导,播放视频,让茶农能获得科学先进的制茶方法。

3.2 建立铁观音的生产、质量标准

推广绿色农业科学技术,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鼓励茶农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替代传统的种茶技艺,将畜禽粪便和稻草等制成有机肥,减少过量使用化肥对周边水源的污染。

把质量标准制定成可执行的标准流程,制定一套完善的生产技术规范,使茶叶生产者在制茶的过程中,有标准可依,达到一定的产品质量要求。

3.3 发展茶文化、旅游等产业链延伸

引导茶叶龙头企业建设有机茶叶庄园,发展有机茶叶。使其成为观光旅游景点,又是茶文化综合体,游客在观光时,了解制茶工艺,体验制茶乐趣。

以旅带茶,打造影视文化产业基地。征集整理茶故事和茶论文,编排茶相关的歌舞,挖掘茶文化,建设铁观音茶博园、博物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休闲旅游业。

打破地域的思维惯性,把周边县市的旅游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牛姆林的天然旅游资源优势和安溪本地的名胜景区清水岩结合,推出茶文化特色旅游路线。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安溪茶叶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目前世界茶叶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乌龙茶、红茶的消费需求增长最为迅速。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生产乌龙茶的国家,而安溪是我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铁观音以其清香淡雅、品质优良,是国内外公认的上好乌龙茶,其发展前景巨大。

4.2 安溪茶产业扩张过快,机遇与挑战并存

安溪茶叶产业的优势表现在:自然地理条件优越,茶叶历史源远流长,适宜铁观音茶树的生长;制茶技术精湛独特;乌龙茶养身功能公众认可;茶文化积淀深厚,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茶园生态环境恶化;茶叶质量安全问题突出;产业组织化程度低;茶文化普及程度不高等。

4.3 实施茶产业化战略,能有效促进安溪茶叶产业发展

加强对茶叶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推动茶叶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带动整个茶叶产业化发展;引导茶农提高制茶水平。推动茶农合作组织建设,提升茶农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经营水平。同时,加强涉茶人员对茶文化的学习交流;建设影视文化基地,实现茶文化和休闲、旅游事业的相互促进。

加大对品牌的宣传力度,邀请明星代言,在知名媒体上进行宣传,营造品牌滋生环境,品牌创造价值的良性环境。利用传统渠道营销的同时,开拓电子商务营销的渠道,提高基础硬件设施的水平,鼓励企业从事电子商务营销。

摘要:铁观音茶产业化的经营更多被称为“茶业一体化”的过程。其农业产业化旨在将计划经济体制下因人为原因而断裂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重新连接组合,并且再优化形成扩大再生产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其中,铁观音茶叶产业是以产业利益主体获得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实现茶叶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创新经营模式。本论文在对安溪铁观音茶产业的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其发展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政策建议,以期实现其产业化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茶产业,安溪县,铁观音,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郑小玲.安溪铁观音区域品牌建设中地方政府作为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

[2]陈加友.安溪茶叶加工机械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茶叶,2015(5):8-10.

[3]丁俊之.中国茶品牌之道论提升中国茶品牌竞争力的紧迫性-可行性[J].茶叶经济信息.

[4]梅新育.中国茶叶跨出国门要打文化牌[J].农经,2010(1):18.

[5]黄昱.安溪县茶产业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

[6]张士康.全价利用跨界开发[J].中国茶叶加工,2010(2):3-5.

[7]刘川丽.洪雅县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加快安溪茶产业发展 篇5

发展概况

近年来,开化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大力实施“开化龙顶”名牌战略,坚持不懈地建基地、抓宣传、树品牌、拓市场、强服务,有力地推动了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开化龙顶”茶已成为开化对外展示形象的一张响亮名片,呈现出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截止2007年底,全县共发展骨干茶园9万亩,采摘面积7.4万亩。全县名茶年产量1288吨,销售收入2.31亿元。今年,全县以“开化龙顶”茶为主的名优春茶叶增加值约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1/5,成为农业产业中农民增收的第一大产业。

通过实施万亩高标准茶园建设工程和低产茶园改良工程,推广无性系良种,全面实施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加快,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2001年被列入全国第一批创建无公害茶叶基地示范县。2003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先进县”称号。

优劣势分析

茶产业是开化县发展历史悠久、产业地位较为突出、产业体系比较完善、增收作用显著的重要传统产业。从整个茶产业发展进程来看,与我国其他绿茶产区相比,我县发展茶产业主要有四方面优势:

1、有传统、有根基。我县是一个古老而又新兴的茶叶产区。经过多年的积累,茶叶成为我县农业主导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广大茶农对茶叶生产具有较高的认同感和特殊感情。较好的经济效益与市场前景,激发了广大茶农种茶、采茶、制茶的积极性,一大批茶农掌握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种采制茶技术,培养了一批相对专业的从业人员。

2、有特色、有优势。开化地理气候条件独特,是中国绿茶金三角的核心产区。正是这独特的自然禀赋,孕育了“开化龙顶”独特的品质。“开化龙顶”以其紧直挺秀、银绿披毫的外形,内质香高持久、鲜醇甘爽、杏绿清澈、匀齐成朵的独特风格,以及“干茶色绿、汤水清绿、叶底鲜绿”的“三绿”特征,被世人所称道。

3、有市场、有潜力。开化是传统的全国重点林业大县和浙江省重点林区,森林覆盖率达80.4%,是全国17个具有全球意义的山地保护地区之一,发展有机茶和无公害茶的生态条件得天独厚。

4、有政策、有机遇。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全局、影响长远的重大问题作出了新部署,这使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更趋“生态”,同时也为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政策机遇。

当然,在看到优势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尽管近年来我县茶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从市场发展方向、产业成长规律、产值增长轨迹及目前发展现状看,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仍然不少。主要表现为“小”、“弱”、“难”、“低”。

1、规模和总量相对较小。由于受地形条件限制,我县茶园分布较散,规模普遍较小,且多为农户分散经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地、资本、科技等要素作用的充分发挥。同时,多数茶园开发建设起点标准不高,发展缺乏合理规划,经营粗放,茶叶资源综合利用不足,单产过低。我县大多数茶企主要是以出售初级产品为终点,利润率较低,利润空间较小,直接导致带动茶农增收难。2、龙头企业带动力弱、市场外拓能力弱。3、随着“开化龙顶”知名度的不断扩大和茶叶总量的激剧扩张,品牌的保护和管理趋难。4、科技推广率低、文化力支撑程度低。

对策建议

全国、全省茶产业发展竞争激烈,尤其是各名优茶之间的竞争更趋白热化。当前及其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绿茶发展仍然是黄金时期。基于以上判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化县茶叶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概括起来,就是要着力做到“一扩二优三提升”:

“一扩”即扩大规模,就是要全面扩大“开化龙顶”总量规模。在稳定发展的同时,扩大总量。

“二优”即优化质量、优化结构。优化质量就是要在现有的质量水平基础上,通过对品种改良,加工工艺的优化提升等措施,实现茶叶品质的进一步提升。优化结构就是在名优茶发展方面,要向产品的系列开发方向发展,逐步形成包括“单芽”、“一芽一叶”、“一芽多叶”和“开化龙顶”新香茶,以及综合开发产品等在内的结构多元的产品系列。

“三提升”即提升品牌知名度、提升综合竞争力和提升整体效益。提升品牌知名度,就是要通过加大宣传、争创名牌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开化龙顶”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综合竞争力,就是要从流通、加工、生产各环节入手,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龙顶茶抵御市场风险,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具体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抓基地,夯实产业基础。茶园建设是整个产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也是茶农收入增加的根本保证。当前,应当把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放在茶园的改造提升上,从源头上保证茶产品质量。一是优化布局。着手研究制订茶叶生产布局规划,并在现有茶园的基础上,通过新植、改造、转换,搞好茶叶种植区域布局,明确各茶类种的适应区,引导农户科学发展。二是改良品种。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加快推进无公害、有机茶园的转换,扩大无公害茶、有机茶的生产规模,推进中低产茶园改造,建成一批优质茶叶基地。三是提升管理。严格按照生产标准,全面加强茶叶质量、安全、卫生管理,积极推广农业生物和物理防治病虫害技术,提倡实行“乔一灌一草”立体复合栽培,有效改善茶园自然小环境。

2、扶龙头。提升产业带动力。提升茶产业生产、加工、贸易、创新的带动能力,是加速当前茶产业化步伐的重中之重。一是放开引进。用好现有招商引资激励政策,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投资茶叶生产、加工和贸易,构建市场的多元渠道。可以考虑通过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形式,对县内茶叶企业进行重组,增强企业实力。二是放手整合。加快推进行业整合,促进中小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向优势骨干企业集中,形成区域化的集约化生产经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多元化经营格局。三是放活联营。立足“四位一体”新型农业服务体系,依托名茶协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基地一茶厂一茶农一研发—市场等各个环节的合作经营,形成利益联结机制,稳定各种形式的产销关系,促进产业细分,催生增长活力,扎实推进茶叶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四是放宽激励。鼓励和扶持一批产品质量过硬、发展潜力大的茶叶机制厂加大技改力度,改进工艺流程,提高优质原料生产能力。

3、强品牌,扩大品牌知名度。品牌是一个产品能经久不衰的源泉,没有品牌的支撑,产业的发展很难健康长久,茶叶产业的发展,品牌的作用尤为明显。一要强化品质提升。依托“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的

品牌效应,继续实施“放心茶”工程。二要加大品牌促销。要研究促销的区域,按照“巩固华东、挺进北方、进入北京”的思路,努力做好宣传促销工作。要正确处理好品牌共享与共建的关系,树立“人人使用品牌,人人保护品牌”的大局意识,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关心品牌建设,维护品牌信誉。三要注重品牌保护。研究制订《开化龙顶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和《实施细则》,把证明商标规范使用好。发挥已取得的“开化龙顶”原产地保护标识作用,继续实施“开化龙顶”省级名茶地方标准和商标包装物管理办法,在经营上统一采用品牌茶叶的商标、包装、价格,实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管理”的经营模式,走“以标准整合企业、以品牌整合产品”的振兴路子,努力打造茶叶经营新体系。

4、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一要做大产地市场。加强开化龙顶名茶专业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努力将之建设成为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管理规范,集茶叶交易、茶叶休闲于一体的省内一流茶叶市场,全面提升市场的档次和品位。二要拓展营销网络。以开化龙顶名茶专业市场为龙头,逐步建立完善市场营销网络,不断壮大茶叶营销队伍,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

5、兴科技,增强产业发展后劲。茶叶产量要上台阶,质量要上档次,品种要出特色,关键是要提高科技含量。一是加强茶叶基础研究和机制工艺研发,二是强化科研成果转化,三是加快茶叶人才队伍建设。

6、重融合,充实茶文化内涵。缺乏文化的品牌是没有生命力的品牌,要使开化龙顶品牌进一步提升层次,成为国家乃至世界知名品牌,必须坚持一手抓茶叶经济建设,一手抓茶文化建设。一是拓展融合思路。围绕“钱江源头、生态开化、绿色家园”的主题,重视发展茶文化旅游。二是开发旅游商品。把名茶系列产品作为重要的“礼品茶”、土特产来开发。三是创新宣传促销。突出宣传钱江源头生态环境的休闲养生功能和“开化龙顶”名茶的健康、放心功效,以简单、易懂、易记为原则,策划制作内容统一的宣传画册、VCD或DVD光盘。

7、优服务,改善发展大环境。提升名茶产业化发展水平,健全完善、高效运转的服务体系是保障。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县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宏观领导,科学决策重大问题,组织和协调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实施名茶产业化战略。二是强化投入保障。整合现有扶贫资金、农机购机补贴、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及土地开发资金的一部分,制定扶持政策,重点用于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绿色有机茶认证、名优茶加工机械购买补贴、龙头企业培育、加工企业的QS改造、品牌宣传创建、拓宽国内外市场等,扶持和引导企业做优做大做强,提高开化龙顶茶的品质和知名度,提高茶叶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发展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开化龙顶名茶协会的作用,开拓茶叶营销市场,加强茶叶行业的协调、服务和监督,为政府部门决策当好参谋。积极引导茶农建立自负盈亏、自我服务的茶叶专业合作社,努力提高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组织化程度。

加快安溪茶产业发展 篇6

1 安溪茶产业发展历程

安溪具有“中国乌龙茶之乡”的美誉, 同时也是铁观音的发源地, 当地的茶树不仅具有着丰富的品种, 同时具有着较大的产量。早在200 多年前, 安溪茶产业就具备了远销东南亚的营销网络。茶产业的悠久历史也体现出了茶产业在安溪地区的特色优势, 凭借这些优势, 安溪抓住市场发展机遇, 努力落实品牌战略, 从而实现了茶产业集群的扩张。

1.1 安溪茶产业的千年积淀

安溪的产业具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在千年积淀过程中, 安溪茶产业发展阶段可以归结为始于唐朝、兴于明清。在唐朝末期, 安溪地区就已经出现了人工种植和人工制茶的现象与文化。到宋朝时期, 安溪地区的茶文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评茶与论茶活动风靡一时, 与此相关的著作有赵佶所著的《大观茶论》等。明朝时期, 安溪茶叶种植者发明了茶树整株压条繁殖法, 这让安溪成为了我国茶树无性繁殖的起源地。清朝初期, 安溪茶农创造了具有半发酵特点的乌龙茶, 并且在雍正时期发现了铁观音, 这种第一无二的茶叶, 与乌龙茶制作方法一起, 为安溪奠定了中国茗茶之乡的美誉与地位。直到今天, 安溪地区还有一些野生的古茶树, 如蓝天剑斗地中的野生古茶树已经具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 而这些古茶树, 可以说是对安溪地区茶产业的千年积淀做出了见证。

1.2 安溪茶产业的百年发展

在历经千年积淀之后, 安溪茶产业凭借铁观音与乌龙茶技术迅速走向国际舞台。然而本应蓬勃发展的安溪茶产业却也没有摆脱民国时期战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战乱让安溪地区的许多茶园被遗弃, 这导致了当地茶叶生产量的大幅度下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安溪地区的茶产业具有了日益良好的发展环境, 因此, 在恢复发展时期, 安溪茶产业的影响力与生产量同步扩大。但是此时, 安溪茶产业的发展仍旧存在许多的弊端, 如粗放型的生产模式、亟待完善的产业链等都导致了种植成本的提升和销路的闭塞, 而这也决定了安溪茶产业的发展需要实现产业的升级, 只有解决这一迫在眉睫的问题, 安溪茶产业才能够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0 世纪90 年代, 安溪茶产业在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 将产业升级与品牌塑造放在产业发展的战略位置。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与推动下, 安溪地区开展了许多茶文化活动, 如茶王大赛、茶文化节等, 这些活动对于安溪茶文化和茶产业的宣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外, 安溪当地政府引导茶企通过参与商贸活动、茶产品巡展等活动来落实走出去战略, 这一战略对于安溪茶产业知名度的提升与品牌宣传效果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 在茶品牌的保护中, 安溪茶企也积极申请专利保护, 避免茶叶品牌受到损害。而这种举措, 也增强了消费者购买安溪茶产品的欲望和对安溪茶产品的信任, 这对于安溪茶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 安溪茶产业的十年飞跃

安溪茶产业在调整产业结构、落实品牌战略的基础上, 进而开始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在此过程中, 安溪茶产业构建了种植、加工、营销与研发相结合的完整产业链, 并体现出了集群化发展趋势。同时, 与茶产业相关的科研、贸易、生产、旅游等机构也日益增多, 如中国茶都、安溪茶学院、中国茶博汇、中国特产城等都已建成, 这让安溪茶产业格局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提升当地茶企业竞争力, 安溪开始推动茶产业经济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进行延伸, 这让安溪与茶叶相关的产业体现出了蓬勃的发展生机。

2014 年, 安溪茶产业积极应对消费环境变化及市场调整, 砥砺前行, 涉茶总产值增至125 亿元, 连续6 年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第一位。当前茶叶俨然是安溪的经济支柱, 同时也是农业特色和经济发展引擎。当前安溪茶产业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全民化。在茶农经济收入中, 茶叶种植产生的收入在所有收入中的比重达到了90%。在农民群体中, 有80% 的人群受益于当地茶产业的发展;二是品牌化。安溪铁观音本身就是一个品牌, 并且这一品牌在2000年成功注册商标。2006 年, 安溪铁观音在茶叶领域中成为了首个“中国驰名商标”。2011 年, 福建·安溪茶叶合作示范基地被评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三是现代化。随着现代产业发展理念的更新, 安溪茶叶在管理水平、营销模式等多个方面都产生了变化, 茶叶种植生产模式实现了专业化和组织化。在种植过程中所使用的工艺设备也呈现出了智能化与机械化的发展, 诸如低温速冻保鲜机、微波杀青机、空调制茶机等得到了应用。在产品管理方面, 则实现了规范化与标准化, 当前安溪借鉴西方葡萄酒庄园的管理办法, 让茶叶从生产到饮用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监控与保障。

2 从安溪茶产业发展看我国特色农业的发展策略

2.1 推动特色农业基地生产的标准化

安溪地区之所以能够形成以茶种植为特色的农业产业, 与安溪地区传统的农业竞争优势和生产要素有着紧密的关系。事实上, 每个地区都具有着不同的特色, 即便是没有特色, 也可以进行逐渐的培育, 在此过程中, 如何对特色农业进行培育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国在农业种植领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 农民在农业生产投入的热情逐渐加大, 这让农村经济具有了更大的活力。但是在全国范围内的许多地区中, 农民群众都面临着增收困难的问题, 这种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农村生产规模、生产模式与市场需求之间产生脱节。另外, 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模式, 对特色产业的标准化生产问题也造成了制约, 在此基础上, 下降的劳动生产率与难以提升的经济效益, 会对特色农业的开发与发展后劲产生负面影响。而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的构建, 能够让农业生产形成规模化生产, 同时也可以在农业产品结构得到不断优化的基础上推动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发展, 这对于特色农业的标准化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安溪特色农业的培育和发展来看, 安溪地区的茶业也是从粗放型的生产模式慢慢发展而来。为了应对经济转型的形式并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安溪政府部门将茶产业定位为特色产业并开展了重点培育, 在此过程中, 构建特色种植基地与落实标准化生产是主要的举措。首先, 安溪地区在茶叶基地的建设中重视利用现代科技来提升农业生产技术含量。如使用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对茶叶的种植区域做出了科学的安排和划分, 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淘汰产量低、质量低的茶园, 对产量高、质量高的品种进行集中发展。对于茶叶种植的规模化发展和集约型发展, 这些策略都是行之有效的;其次, 安溪地区对茶产品的供求状况作出了科学的分析, 并以分析结果为依据对茶园结构做出了优化。如当前色种茶与外销茶的销量较好, 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需求, 安溪地区对各类茶叶的种植比重给出了建议并作出了相应调整;最后, 安溪地区重视利用龙头企业来构建示范性基地。在茶产业的发展中, 龙头企业无论是在种植经验还是种植技术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 利用龙头企业来构建示范基地, 有利于先进种植技术与先进种植经验的推广, 这对于安溪地区茶叶种植的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 强调特色农业产品开发的品牌化

提高产品质量, 是提高特色农业发展潜力与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针对特色农业特点制定营销战略, 并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发展, 重视确保特色农业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特色农业而言, 质量是重要的生命线, 只有特色而无质量难以达标或者欠缺竞争力的特色农业产品, 也必然不会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接受与肯定, 因此在特色农业发展中, 应当依托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 在明确质量核心地位的基础上通过强调特色农业产品开发的品牌化来提升特色农业产品的附加价值。

从安溪茶产业的发展来看, 茶叶产品种类与产量的优势是安溪打造茶叶名牌的重要基础, 而对茶叶质量的持续提升则是让安溪茶叶具有较高市场竞争力与占有率的重要原因。在茶产品品牌化建设过程中, 安溪茶产业的一些做法值得我国其它地区在发展特色农业的过程中进行借鉴:首先, 重视制茶设备与制茶工艺的引进与革新。安溪县在引进与革新制茶设备和技术方面的积极态度, 让茶叶的加工过程中改变了“看天做青”的局面, 并形成了手工辅助机械制作茶叶的模式;其次, 重视对农药残留问题的处理。为了实现安溪茶产业的持续发展, 安溪县在茶叶污染的引导、治理和责任制度方面都制定了严格的措施。在实践工作中, 安溪县不仅重视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宣传与普及, 并且也十分重视对毛茶所开展的抽检。另外, 在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 各个乡镇都建立了病虫监测部门, 并通过聘请病虫害防治讲师和监测员等对茶树进行检查, 并针对病虫害问题对农户进行指导。同时, 在茶叶残留问题上, 安溪县做到了责任到人, 并通过明确奖惩措施来调动管理工作者以及农户降低茶叶农药残留的积极性;三是在农产品品牌构建中, 地方政府对自身的引导功能与宣传功能进行了充分发挥, 实现了茶农质量意识与品牌意识的全面提升, 这对于安溪茶产业品牌的打造与维护具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安溪县具有专门的与茶叶相关的电视栏目、专家咨询热线等, 宣传方式的多元化不仅促使农户了解了合法经营、高质量经营与品牌经营的重要性, 而且对违法经营的曝光也对农户产生了警示教育的作用。

3 结语

安溪茶产业的发展, 对于我国特色农业策略的探索具有启示意义。特别是在特色农业基地的建设、标准化生产的推广以及品牌战略的落实方面, 安溪茶产业能够提供很多具有较高借鉴价值的经验。而从安溪茶产业的成功中也可以看出, 特色农业的发展需要以优势生产资源为依托, 以现代科技为支撑, 并合理选择适应特色产业特点与市场需求的发展战略, 只有如此, 特色农业才能够在对当地资源做出充分运用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科技含量, 也才能够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拓展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摘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 也是稳定民心、安定天下的战略性产业。进一步推动农业的发展, 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全球农业经济发展来看, 专业化、特色化和规模化将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其中特色农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提升区域农业所具有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 同时能够让区域内具有优势的生产要素得到充分的运用。在此方面, 安溪茶产业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本文以安溪茶产业的发展为案例, 对安溪茶产业给我国特色农业发展带来的启示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安溪,茶产业,特色农业,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郭京玉, 颜顺进.产融结合助推我国茶叶产业转型升级的初步探析[J].福建茶叶.2013 (01)

[2]张士康.全价利用跨界开发——中国茶产业优化突破有效路径探索[J].中国茶叶加工.2010 (02)

[3]黄正敏.从茶园、茶叶到茶产业透视台湾茶现状[J].茶世界.2010 (06)

上一篇:衬衫面料下一篇:实训课程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