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差异教学策略

2024-09-25

数学差异教学策略(共12篇)

数学差异教学策略 篇1

2006年, 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标志着高职教育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文件明确指出要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 重点抓教学质量。下面就我院的实际情况, 探讨模块化模式下的高职数学差异化教学策略。

差异教学

华国栋认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 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 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美国学者Diane Heacox提出:“差异教学”是指教师改变教学的进度、水平或类型以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学习风格或兴趣。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准备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来主动设计和实施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果, 这是另一位美国学者Carol Ann Tomlinson关于差异教学的认识。分析这三个关于差异教学的定义, 可以总结出:差异教学的立足点是学生的个性差异,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不以同一标准要求学生, 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兴趣等需要;探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机制。其最终目标是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促进自我教育。

差异化教学模式

基于学生个性的模式该模式是对学生的个性进行解放。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应用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块;可以按自己的评价标准自主选择任课教师;可以按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水平自定学习进度。

基于办学特色的模式该模式把学校的办学特色充分体现到人才培养过程中, 使学校的办学特色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特色优势, 使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转化为毕业生的竞争力。

基于企业“订单”的模式该模式由学校与企业签订代培合同, 企业提出明确的岗位要求, 校企联合培养符合特定岗位需求的人才, 学生毕业后到该岗位就业。

基于升学教育的模式该模式针对少数有志于继续深造的学生而设置。

高职数学差异化教学策略

(一) 教学目标

根据高职《应用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学生的个性特点、专业发展需要和职业生涯发展需要, 对教学目标采取三级化管理。

基础性目标基础性目标是每个学生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 也是学生专业学习所需数学知识的下限目标, 是课程标准中的最基本要求。基础性目标的确定, 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方向, 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把握教学基本点。

专业持续发展性目标这是根据学生文化积淀的差异, 认知能力的差异, 学习习惯、方法、手段的差异以及不同专业持续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发展性目标。

基于升学的超越性目标学生的潜能开发需要教师的激励和引导, 超越性目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但也是有志于继续升学的学生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

(二) 分层推进, 激励学生学习

《应用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仅是解决一个方向问题, 实现这一目标还需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分层推进, 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分层推进的策略是:学困生帮扶与激励, 中等生提优, 优秀生重点培养, “订单”培养生特殊培养。

学困生帮扶与激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建立学困生学习档案。在跟踪调查中, 仔细分析学困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 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教学中, 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并多给予鼓励, 让他们最大程度地感受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中等生提优机制鼓励成绩中等的学生超越自我, 养成挖掘自身潜力的习惯, 在个性发展的同时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优秀生重点培养鼓励优秀生朝更高的目标前进。为优秀生量身定制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并配置最优秀的资源对其进行培养。

“订单”培养生特殊培养“订单”培养生的岗位需求具有特殊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量身定制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以适应特定岗位的需要和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 教学设计

备课时, 教师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 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同一班级的学生虽然具有一些共同特征, 但每个学生又是独特的。因此, 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点, 更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并根据差异性确定教学目标, 选择教学方法,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应用数学》课程学习的乐趣, 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在教学方案设计中, 教学准备要充分, 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 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 充分预想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 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四) 教学内容

根据分层推进策略的需要, 实施《应用数学》模块包教学。

基础模块+兴趣自选式模块包该模块包是在保证课程教学基本目标的前提下, 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 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让学生自主选择。这样, 学生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变对知识的记忆性掌握为应用性掌握, 不断地挖掘自身潜能,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实现自我发展。

难易自选式模块包该模块包是在保证基本能力要求的前提下, 针对同一专业、同一教学目标, 分化出难易程度不同的层次要求, 分别制定相应的《应用数学》课程教学计划、内容和考核要求。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模块包。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 可以选择难度较小的模块包, 不断强化, 直到完全掌握基础知识, 从而树立信心, 增进学习兴趣, 提高能力。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 可以更具挑战性地提高自己, 培养自己对专业问题的研究能力, 以便将来在专业领域能发展得更好。

课时自选式模块包该模块包是在保证《应用数学》课程教学基本任务不变的前提下, 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掌握能力等, 制定在课时上有差异的教学计划。对于能力较好的学生, 可以在较少的课时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从而节省出一定课时进行其他内容的针对性学习。

“订单”培养式模块包该模块包是根据具体岗位的要求为“订单”培养生量身定制的《应用数学》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是每个“订单”培养生必须具备的数学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升学式模块包该模块包是为满足学习成绩优秀、有志于进一步深造的学生的升学需要而设置的。其知识面相对广泛, 难度和要求相对较高。

(五) 教学过程

在《应用数学》课程教学中, 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虽然,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已充分预想了学生的差异, 但是, 由于学生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的动态生成特点, 必然会有一些情况在教师的预料之外。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机智, 根据学生差异的客观现实来组织教学。

(六) 学习方式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认可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要尊重学生独立思考, 承认学生的个性和智能差异,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 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其次, 要认同学生的各种想法, 不随便或过早作出结论。

(七) 练习设计

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 设计有层次的练习。设计分层练习的目的是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习题。第一层次:基础练习, 指基本的、单向的、带有模仿性的习题, 目的是让学生过好基础知识关, 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做。第二层次:应用提高练习, 主要是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专业问题中的简单应用性习题, 优等生必做, 学困生选做。第三层次:开放性练习, 主要是具有思考性、开放性、创造性特点的数学知识在专业问题中的应用性习题, 鼓励优等生选做。

同一练习分层要求应用性习题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进行分层要求, 可以设计多个小题, 难易程度和开放性、思考性程度层层推进。另外, 对学困生只要求一题一解, 对优等生则应要求尽量做到一题多解, 触类旁通, 使学生养成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八)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应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方法和技能、交流与合作、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 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特别要重视评价对象的自我反馈、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认识。另外, 要淡化对学生的横向比较, 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再有, 对学生评价要面向未来, 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尊重。在评价过程中采取“分层多维”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

(九) 教师能力要求

模块化模式下基于学生差异的高职数学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差异教学能力成为每个数学教师必备的教学能力。在差异化高职数学教学理念下, 教师成为了多领域、多学科、多专业的学习者、探索者和实践者, 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个别辅导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指导者。教师团队既要进行明确分工, 又要密切合作与交流,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个体获得充分发展”。“没有差生, 只有差异”、“人人有才, 人无全才, 人人学数学、人人学好数学”是每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的理想, 而模块化模式下差异化数学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理想的有效途径。面对有差异的学生, 实施有差异的高职《应用数学》课程教学, 促进有差异的发展,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也是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

摘要:文章基于四种差异化教学模式, 提出了模块化模式下的差异化数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职数学,差异化教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肖前军, 周金玉, 欧阳章东, 邓总纲.基于专业课程改革需要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30 (29) .

[2]肖前军, 周金玉, 欧阳章东, 邓总纲.模块化模式下的高职数学差异化教学[J].科技信息, 2009, (19) .

[3]周金玉, 邓总纲, 欧阳章东, 肖前军.应用数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4]钱士军.差异教育的协调性[J].职教通讯, 2005, (1) .

[5]赵春晖, 董宇艳.差异化教育与人才竞争优势[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 (1) .

[6]程向阳.差异教学的教育观[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 .

[7]史亚娟, 华国栋.论差异教学与教育公平[J].教育研究, 2007, (1) .

[8]程向阳, 周鸿敏.论学生差异资源的教育学价值[J].江西教育科研, 2005, (9) .

[9]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10]刘颂译.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11]程向阳, 华国栋.学生差异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初探[J].教育研究, 2006, (2) .

[12] (美) 荷克丝.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M].杨希洁,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数学差异教学策略 篇2

调查目标:民族农村地区数学教育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本民族地区文化发展和提升教学品牌有着长远指导意义。

调查时间:2011年7月1日至2011年8月28日 调查对象: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第二中学 调查方式:走访调查,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研讨。

一、问题的提出

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是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地,民族文化别具一格。县第二中学75%以上是维吾尔族,许多学生来自于乡村,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以及接受的教育的差别,呈现出知识能力、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巨大差异,由于各民族的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性格上的差异,在处事和自身的个性上也呈现出巨大差异。

根据中学生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特点,为培养学生自身的良好学习习惯,现着重对“民族地区中学数学教育现状”进行研究。希望通过研究,增强课程对本民族地区学校、学生的适应性,蕴涵着浓厚的参考价值,为本民族地区文化发展和提升教学品牌有着长远指导意义。

二、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1、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2、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3、有助于形成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从当地经济、文化特色,学校、教师、家长们的实际出发,开发出适合民族地区教育教学的校本课程,有利于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三、少数民族地区的学习现状

1、学生学习的被动化

民族地区学生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生,学习起步较晚,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缺乏环境的影响和文化的渗透,难以直接接触到优秀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经验,因此在后来的学习中,都必须靠自己的理解和探索来找规律。在学习时间上,也比较少,课外知识没有得到较好的巩固,同时也丧失了一定的学习积极性。

2、受“双语现象”干扰较大。

大多数民族地区都自己的民族语言。以维吾尔族的学生为例,大家的日常生活交流语言都是用维语。另外,在词汇的音、形、义、遣词造句的语法上维语与汉语的差异都很大,学生在一开始的学习中还饶有兴趣,跟上老师的步伐,随着教材难度和学习任务的增大,维吾尔族学生就渐渐产生了对学习的疲劳和惰性,阻碍了以后的学习。

2、学生及家长对学习重要性的意识淡薄

民族地区受本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影响,在日常的行为和交流中几乎没有用上汉语。另外,在部分少数名族地区,受当地经济的影响,家长对培养一名大学生或高中生的能力有限,因此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自然降低很多。传统思想的观念也促使部分家长对女孩子的学习不重视,而学习也只当做副科看待,没有意识到其有利于自身将来发展的主要作用,自然导致学生对掌握学习的重要性不会加以重视。

四、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学教学现状与分析

1、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于其他地区比较落后,而教育的发展依赖于经济和政策的发展。

(1)在教学条件上,民族地区的教学设备不及发达城市。在一些民族农村地区,最常用的数学教学工具是黑板,而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设备是相当缺乏的。

(2)在师资力量上,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师资培训很难落实,特别是县乡的中学。

(3)另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自身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教师是否根据当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水平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也是制约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2、校园文化建设薄弱

在一些民族地区,数学学习文化建设赶不上当地的民族文化建设,而数学文化的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板块中又相当的缺乏,使学习环境和氛围都难以让学生的真切感受到它的重要性。如学校是否经常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组织数学竞赛活动丰富学生的爱好,开展数学学习交流会以提升学习效率等。

3、课程要求过高,课程资源不太适合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育模式要逐渐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其中在教学目标上对民族地区的学生要求过高,在教材编写方面,部分教材的主旨、大纲要求和难度大大超出了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掌握能力。按目前来说,要达到现行大纲要求或《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增加实际学习时间将是大多数民族地区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

三、改善民族地区教学的建议与策略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提高其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势在必行。由此,本人有以下几条建议供参考:

1、转变教育观念,将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学教学的重要性深入人心。

无论是领导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及家长都要认识到它的必要性。我们应该意识到我国目前的国情,在和平、发展和稳定的状态下都很大程度上依赖着少数名族的融入,尤其是“到西部去”的发展策略,更说明了缩短民族地区和发展地区的数学水平差距的必要性。作为学生和家长,要改变传统思想观念,意识到数学的学习是加强孩子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个体发展。

2、在政策的保障下,改善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条件 从外部条件上看,民族地区的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都需要优惠的政策保障。如:为民族地区的教师开展培训机构,发展远程教育以提高该地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在经济上制定优惠政策,对于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或高中生给予更大的支持和援助;从少数民族学生中培养数学教师,使这部分教师能在当地民族文化中更深入的渗透数学文化内涵;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中小学制定专门的数学课程标准,编制相应的课程资源,如教材、教辅资料、学习资料等;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学校配置数学教学、教辅设备,使民族学生能完全的接触到各种数学教学渠道和方法;在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数学之前先开设汉语课等。

3、学校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创设数学学习环境

学校为学生创设数学学习环境的概念与教师为学生创设数学环境是不同的。只有学校加大对数学学习的重视,教师才会全身心的去投入到教学方法的研究当中。民族地区的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数学必要性的宣传,经常组织数学黑板报的评比活动,在开展演讲、写作比赛活动中涵盖数学部分的板块,组织与它校学生共同交流学习体会和经验的活动,开展校园数学文化艺术节等等使数学的学习成为学生必修而又业余的一门课程

4、民族地区教师要努力做好课堂研究、钻研业务和提高数学教学水平的职责。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责任重大,针对特殊的学习群体应该采用特殊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力所能及的资源来教学,创设随处可见的数学环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它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分层教学法,针对每个学生的天赋、智力、语言感觉的不同,尊重个体差异和发展的多元化,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对于一部分后进生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对他们的关爱,不离弃不背弃,让他们慢慢进步。当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前要认真备课,课后认真反思,备学生要求备层次,在作业的布置上也要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

浅谈高中数学差异化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差异化;教学策略

差异化教学就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差异化教学使学生减少了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内在潜能,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差异化教学使因材施教更有针对性,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如:A层次学生心态和学习习惯有了很大改善,由于起点低,难度缩小,台阶加密,注重基础,并及时补上他们所欠缺的知识,使他们上课有所得,并及时消化吸收;差异化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等环节都必须精心设计,进一步优化,要求教师对教材,对学生都有深入的了解,并及时作好阶段性的总结和调整。从而极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差异化教学执行了整体考虑,系统计划,并作好阶段性的总结与反思。而且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树立合作即减负的理念,加强与外界的信息与交流,作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袋和教学数据库,方便老师对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为学生学习成绩全面提高创造了条件。

一、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明白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者。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有明显的提升。另外,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是存在差异的,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要注意每个学生的性格差异,观察学生的优点并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点。

二、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定位

将差异化教学理念引入教学体系首先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定位,即教师要充分考察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了解其差异化状况就不能“因材施教”,这往往是被许多教师忽略的一个环节。对学生差异化的考察方法有很多,如通过考试的形式考察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面谈、走访的形式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背景、动力、兴趣、需求等,通过调查问卷具体地统计出学生的数学难点分布、数学目标设置、学习心理障碍等。差异化定位需要教师在每学期伊始进行,考察须客观、全面、真实,在做足了准备工作之后就可以进行具体的差异化数学教学了。

三、确立目标

教师在确立目标时,要力争符合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的优点都能够得以发挥。简而言之,教师要根据班上的平均学习水准,制定适合普通生的学习目标;针对优等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和跟学习目标匹配的教学材料;对于差等生要适当地降低学习标准,必要的时候还应该对差生进行辅导教学。如,教师在讲解《函数的单调性》这一节知识时,对于差生教师就可以只要求掌握简单的解题技巧就可以了;对于普通生可以要求他们学会自己解答中等难度的习题;对于优等生可以要求他们不仅会自己解析各种习题,还要求他们会自己讲解解题的思路。

四、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对知识进行预习可以有利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来说,很多的教师都是运用“先学后教”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毕竟学生的差异化是广泛存在的。因此,教师对于不同学生的课前预习要求也应该有所不同,针对不懂怎样预习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让他们掌握正確的预习方法。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进而为教师的教学奠定基础。如针对差等生,预习的要求就可以降低,只要对基本的理论概念有一定的掌握就可以了;针对普通生,预习的同时还要能够针对不懂的地方提出自己的问题或是看法,对于课后的简单的习题也能够自行完成;针对优等生,不仅要全面掌握预习的内容,最好还能对相关的公式、定理等自行推断,课后的习题也能运用公式、定理等进行解答和讲解。

五、教师在课前进行差异化预估

在教学前,教师最好能对班上学生可能展现出的学习情况进行预估,并且是有差异化的预估。这样一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更好地实行差异化教学。

六、重视课后的差异化辅导

实际的课堂教学内容基本上会呈现出差生难以掌握、普通生理解模糊、优等生理解容易的情况。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在课后对学生进行有差异化的辅导。对于差等生,主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辅导,并配合一些简单的习题进行讲解,让他们牢记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式;对于普通生,就要不断强化理论知识,让他们对知识形成清晰的记忆;对于优等生,教师就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习题,给予一定的提示,让他们自行解题。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并且还可以营造出“你追我赶”的学习现象,促进学生的进步。

七、教师在差异化教学中做个好“向导”

传统数学教学法中教师是主导角色,而在差异化教学体系中教师不仅要做好“主导”,还应做好“向导”,而教师的“导向”作用应体现在哪里呢?首先,教师在情感上应贴近学生,不做高高在上的挥鞭者,要懂得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在情感上培养师生间的共鸣。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达,也是一种关爱、启迪,激励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其次,教师在教学情境的设置上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尽可能将学生置于数学文化氛围中,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次,教师要擅于对数学知识“以旧导新”,具备迁移知识的能力;最后,在每次差异化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及时对知识进行总结整理,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估。

数学差异教学策略 篇4

一、分层目标, 促其迈进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确定应遵循“下要保底, 上不封顶”的原则, 目标分层尽可能明确、具体, 层间难易跨度不宜过大, 应与各类学生现有水平相适应。为此, 我在备课时, 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 准确把握教材, 制定出适于学生实际的差异目标,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使各类学生既能达到相应的目标, 又能激励他们向高一层目标迈进, 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 我制定了以下三个学习目标: (1) 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 通过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等活动,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体验数学“再创造”的乐趣, 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目标 (1) 是每个学生必须达到的最基本的要求;目标 (2) 和目标 (3) 是针对中等生和优等生而设计的。这样, 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 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 使学生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分层探索, 促其思进

传统教学整齐划一的要求, 使得“面向全体, 关注差异”成了一句空话。在教学中, 我充分吸取传统教学中的教训, 在承认学生差异的前提下,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提出不同的要求, 以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 启发他们自觉地学习, 积极地思考,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发展。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我这样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猜想 (1/2=2/4=4/8) 进行验证:“在你们抽屉的盘子里放着一些材料,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如果你觉得不需要这些材料, 当然也可以。”这样的设计不仅给学生的探索活动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机会, 也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的验证方法是丰富多彩的, 甚至是出乎意料、富有创造性的。其中有借助实物, 根据分数的意义来验证相等关系的;有不用实物,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算出分数值来验证相等关系的;也有把分数改写成除法, 再根据除法的商不变的性质来验证相等关系的。对学生中出现以上几种验证方法, 我都给予肯定, 不统一强调用哪种方法。这样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不同程度, 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问题的方法, 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 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条件下获得成功的满足, 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分层练习, 促其上进

练习是巩固概念, 提高学习能力, 发展学生智力, 完善教学结果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针对教材和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 我精心设计分层练习, 练习的数量、难度不搞“一刀切”, 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 中等生强化基本技能, 优等生优化知识结构, 使之能从质和量的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内容的学习中都有相应的收获和提高, 并且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品尝到各自成功的喜悦。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 我设计以下练习题:

(1) 基本练习:你能想办法计算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吗?

(2) 变式练习: (1) 直角三角形三条边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 一块三角形菜地的面积是276平方米, 量得它的底边是46米, 三角形菜地的底边上的高是多少米?

(3) 深化练习:在图纸上画出底边是4厘米, 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四、分层评价, 促其奋进

《数学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根据这一理念, 在教学中, 我尽可能地采用分层评价来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本层任务的同时, 完成高一层次的发展性任务、创造性任务。比如, 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试卷、回答问题, 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 要多给予表扬评价, 寻找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使他们看到希望, 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 采用激励评价, 既指出不足, 又指明努力方向, 促使他们不甘落后, 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 采用竞争评价,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 更加努力拼搏。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 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的差异教学, 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发展, 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数学差异教学策略 篇5

摘要:随着年级的增高,数学学习的差异性越来越明显,造成这种现象的诸多因素中,家庭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环境和家长文化素质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分析,总结出相应的策略,希望为家庭教育迷茫的家长指明方向,缩小数学学习的差距,使每个孩子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成绩得以提高,数学思维得以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数学;差异性;策略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等正处于发展阶段,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这就需要学校、家庭对他们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及有效的引导。那么,家庭的哪些因素会导致孩子的学习出现差距,家长又该如何应对呢?

一、小学数学学习差异性形成的家庭因素

学生在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思维的训练,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題的能力的提高等,不仅受学校数学教学的作用,同时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环境氛围、家长文化素质等因素的不同,必然对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久而久之数学学习的差异性也就显现出来了。

1.家庭的教育方式

通过调查发现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家庭教育方式往往不同。学优生的教育方式比较民主,家长不只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父母和儿童之间的关系表现得非常和谐,在这种教育条件下成长的儿童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而学困生的教育方式要么放纵不管,要么独断专行。第一类家长往往忙于自己的工作,疏于对孩子学习的管理和指导,孩子容易放任自流,疏于学习,成绩自然会下降。第二类表现为父母统管了孩子的一切,孩子一旦犯错就严厉训斥,在这样的教育条件下,很可能使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这两类教育方式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2.家庭的环境氛围

家庭的环境氛围对孩子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喜欢读书研究,孩子受到熏陶也会自觉地学习;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处融洽,孩子的学习兴趣也会高于家庭成员关系复杂的孩子。孩子在一个优良的家庭环境中熏陶成长,容易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学习品质。反之,如果一个家庭中父母关系紧张,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儿童,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和自卑心理,这都会给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3.家长的文化素质

家长文化素质对孩子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取决于父母的文化发展。学优生的父母虽然文化程度不尽相同,但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关心孩子的成长,普遍注意个人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并且乐意花费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精力去教育子女。而学困生中的部分家长沉迷于电视、手机等,或经常当着孩子面争吵,对孩子的心理和学习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二、缩小数学学习差距的家庭教育策略

鉴于家庭教育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作用,为了缩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差距,使学优者更优秀,学困生得到更大提升,作为家长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营造良好家庭环境,培养学习品质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都影响着孩子,因此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学习品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关系融洽的家庭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家人关系紧张会使得孩子无心学习,学习品质比较薄弱,因此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以良好的状态和行为去影响孩子,从而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2.有效进行数学辅导,促进数学学习

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能有效促进孩子的数学学习。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首先,数学学习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父母应该让孩子多参与生活活动,让孩子在真实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数学。比如超市买东西,是学生真实接触并能参与到的活动,就能很好地训练孩子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又能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对数学学习有促进意义。其次,学生在做数学作业时难免会遇到难题,就会向父母请教,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仅仅需要起到“引导”的作用,鼓励、启发孩子自己思考解决,切不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扼杀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3.加强家校紧密合作,提升数学发展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中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虽然学校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责无旁贷,孩子的许多习惯皆是受父母无形中的影响。作为家长要采取积极的态度与学校沟通,主动向老师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与老师在孩子的教育上保持一致,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共同商讨解决的办法。只有家庭、学校相互配合,发挥各方的优势,才能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顾明春.谈家庭教育对初中数学学习的影响[J].华苑教育,2009(12).

数学差异教学策略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差异性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的儿童不论是在身体还是在思维方面都处于很重要的成长阶段,同一年级的学生在思维素质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对于这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异性,我们必须要通过科学的因材施教才能将整体教学达到均衡,才能使每一个学生不仅都能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能使自身获得充分的发展。

一、差异性教学的概念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更加全面地去了解学生,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并通过科学的教学与评价来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首先,作为小学教师来说,必须要承认学生的不同个性,要明确差异的性质,并始终尊重和善待学生之间的差异。差异性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提升整体教学水平的同时,促进人均的充分发展,也只有做到了个人的进步才能够最终实现最后共同进步。

二、小学数学实施差异性教学的必须要性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通过历代的教育家的不断完善而成为中国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来说,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而进行分层次教学,是对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差异性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1.差异性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实践证明,只有充分的认识儿童的思维水平才能制定正确的教学方案。教师在充分了解儿童的数学思维以及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教学层次,并依据不同层次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这种差异性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更能拓宽他们的思维视野,创新趣味数学的新天地,从而更好的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与动力。

2.差异性教学是社会发展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提速,当今时代的小学生在原始价值观以及思维启蒙上都与过去出现了很大不同,儿童的整体智力水平都较高,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能很强。因此,我们必须要抓住这一优势,加强数学教育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秧苗。特别是由于在全新的时代人的个性被高度突出,所以,尊重个性,因材施教也是我们新课改对小学教育的重点要求之一。

3.差异性教学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对于儿童学习数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差异性教学能够促进儿童对于数学的喜爱,引导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具有针对性的指导能够使儿童更愿意主动的去钻研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习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儿童是思维能力。

三、小学数学应用差异性教学的具体策略

1.认清学习目标的差异性

差异性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针对学生所掌握知识的基本情况来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继而有针对性地传授学生以不同层次的教材内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不仅仅要重视教学中的统一标准,突出教学要求的共同性,更要侧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一定程度上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使共同性与差异性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保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知识补给。

2.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会对一个正在成长期的儿童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之后,会将这种欢乐转化为一种继续学习的潜在动力。因此,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适宜每一位学生的正确评价和褒奖。对于学生的评价要从事实出发,要依据学生各自的起点作为评价的标准,这不仅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观察力,更要热爱每一位学生,观察孩子们细微的变化,哪怕学生的进步很微小或者收获了点滴的成绩,也要在第一时间予以必要的表扬。尤其对于学困生来说,数学通常都是他们学习的难题。

3.课堂提问要具有针对性

课堂提问是我们开展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教师,首先要针对全体同学设计提问的内容,但这一问题的制定却是十分不容易的,如果问题过难,“学困生”难以消化,面对问题会不知所措,从而阻碍他们进行思考。如果问题设计的过于简单,优等生就会觉得兴致索然,注意力也就无法集中。因此,我们在课堂提问之前一定要做好功课,所设计提问的内容在原则上要保障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思考问题或者回答问题的机会。

4.重视过渡引导

在分层施教的整体过程中,教学活動表现出两轨制或者是三轨制的交叉运行。基于不同学生完成同一学习任务的方式方法以及速度均存在差异,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部分学生较早完成而停下来等待未完成学生的现象,也往往使得教师为了针对落后同学的细致辅导而使得正常的教学速度延后,从而不得不延时进入下一学习环节的情况。我们的教师可以选用多种方式来将这一时间加以运用。

5.因地制宜开展课堂练习

温故而知新是我们所提倡的学习方法之一,而课堂练习则是形成和巩固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的重要手段,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习题习惯以及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差异性教学是我们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落实新课标要求的必由之路。通过差异性教学不仅能够突出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形成完善的思想与人格。因此我们说,差异性教学是在满足了局部的成长之后,而促进教学效果全面提升的科学教育新模式。我们必须要积极地借鉴国际国内的先进经验,争取将差异性教学落实的更好,并最终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人才秧苗。

参考文献:

[1]叶尧成,向鹤梅.小学数学课程标准[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雷玲.小学教师名师教学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数学差异教学策略 篇7

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生几乎可以全部顺利升入初中学习,这就极易造成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可能良莠不齐及差异较大的局面。提倡素质教育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目标,在国内的呼声越来越高。对于刚升入初一的新生来说,数学的抽象性明显提高,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掌握初中数学的学习节奏,同时数学作为一门结构性、逻辑性、严谨性极强的学科,在活泼好动的初中生眼中难免有些枯燥,因此,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往往会出现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渐渐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的现象,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可能两极分化,学习的差距可能逐步增大。

有鉴于此,众多研究者发现,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不再适用于数学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反而会加剧初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厌恶感。差异化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现有能力水平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尽可能的开发学生潜力,因此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的尤为重要。

早在春秋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由于刚入学的初中生先前的学习经验、成长环境各不相同,导致他们的知识水平、认知方式、学习方式等也都不尽相同,教师应该了解和掌握好学生的差异性,以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设置合理的差异化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来完成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构建。

二、差异化教学策略实施建议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的发展不可能完全相同。就个体而言,学生个人有很强的某种智能,却不一定有同样程度的其它智能。这种内隐的智能在学生身上外显为个体差异性,只有当教师考虑到这种个体差异性时,教学效率才会有可能提高。

(一)基于学生差异性的课前准备

传统的备课不外乎写教案、钻研教材,而真正意义上的“备学生”并未落到实处。数学的解题形式往往灵活多样,同时,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看待问题的角度。初中学生正处于认知结构各要素迅速发展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地位,教师在备课时要对学生的差异性全面考虑,并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有助于其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基于不同目标的分组

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参差不齐,可大致归为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类。我们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学生不同认知水平将学生进行横向分组和纵向分组。教师在备课时可依据组员的学习水平进行不同的课堂活动及问题设计,依据横向分组促使学生合作学习,课后作业也可以进行差异化布置,依据纵向分组保证学生对已掌握知识的巩固。

1. 基于完成课堂任务的横向分组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已屡见不鲜,但对于如何分配小组课堂任务,调动全员兴趣则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将学生横向分组,尽可能保证每组内的成员大体上分为后进生、中等生及优等生三类,在授课过程中将小组活动也对应地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类、拔高类和开放类。基础类活动多为强调基础性、较简单的问题,主要针对于组内后进生,教师可指定每组的后进生回答,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即使后进生认知水平不足,也可由本组优等生进行指导;其次,拔高类活动重点在于对知识的应用,教师可以结合所授知识进行上升一层次的问题设置,并指定各小组内中等水平的学生进行回答;最后,开放类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灵活性较强,组内成员进行讨论后可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汇报,并提出对所学内容抱有的疑问,教师为之进行解答。

以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为例,教师在进行“合并同类项”课堂教学时可以设置如下问题:

例1.计算:x-f+5x-4f。

例2.当x=5时,求代数式6x+2x2-3x2+x+1的值。

例3.当m2-mn=1,4mn-3n2=-2时,求代数式m2+3mn-3n2的值。

通过这种分层设置问题,利用差异化教学有助于带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有事可做”,同时当学生提出不同的做法时,教师需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无论对错都应给予积极的评价。教师应当多设置基础题和拔高题,通过回答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组内成员分工要明确,全员均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将有助于后进生夯实基础知识,有助于中等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优等生在带动全组学习的同时,也有助于他们的知识掌握,并在总结和提问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兴趣,才有可能在数学课堂上积极踊跃,教学质量才可能得以提高。

2. 基于完成课后作业的纵向分组

作业是学生掌握巩固知识的方法之一,是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途径。然而,教师批改作业时往往会发现部分学生的作业存在抄袭、敷衍了事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学生未能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课后作业难度较高,不会做又必须要交作业,学生只是为了交作业而交作业。教师对于作业的布置可以从纵向分组着手,将学生按照学习水平由低到高分为三组,并针对不同组别布置不同作业。还以“合并同类项”的教学为例,对于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布置的作业应较为基础,如能够确定代数式系数,明确“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并理解其性质,会进行基础运算;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所学内容结合布置作业,如求长宽分别为a,b的足球场周长等;对于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可以布置较为开放的题目,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扩充学生的思维,挑战学生的能力。因此,作业可以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探索题,优等生需全部完成,中等生尝试挑战,后进生要保证完成必做题,如额外完成其他作业则有奖励。通过分层设置作业,有助于开发优等生的潜能,有助于提高中等生的能力,也可能让后进生有所收获。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保证对自己已经掌握知识的巩固,同时也可能避免教学中“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难提高,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

(三)教师的差异化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极大,要尊重每一名学生。我国自古以来信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这也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仅有少部分教师能够真正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传统课堂中,教师常常将学生分为“学习好的”和“学习不好的”,只顾抓“优等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后进生”的学习,对学生的评价难免有失偏颇。初中数学的教学评价绝不能仅凭考试成绩来决定,教师的评价要依据学生的差异性来进行差异化评价,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层次的标准。教师的定位不应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而是切实了解学生,懂得保护学生自尊心、创造力的长辈。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予以鼓励而非责备;对于中等能力的学生教师应予以督促;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要予以积极引导但不能使之骄傲。教师应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很关注我”,从而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数学学习的能力。

三、结束语

差异化教学策略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通过差异化教学策略在中学数学课堂的实施,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对数学教师的要求,有助于提升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不再做单纯的“受教育者”,而是成为走出自卑、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全方位发展人才。教师应通过差异化教学策略培养各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体,真正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差异化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应予以重视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本文分析了开展差异化教学的原因,并从依据学生差异性进行教学设计、依据横向分组进行上课、依据纵向分组布置作业和教师差异化评价四个方面对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差异化教学策略,初中数学,层次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赵丽琴.差异化教学策略刍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4,04:125.

数学差异教学策略 篇8

一、初中生数学成绩差异形成的原因

1.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存在较大的差异

(1) 内容上的差异。小学数学重视的是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理解分析的要求较低;而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增强, 对学生分析说理的能力要求提高。初中学科增多, 难度加大, 学生难以适应, 与六年级相比, 七八年级数学知识的深度、广度以及能力要求的确是一次飞跃, 对学生抽象能力的要求有明显的提高, 部分学生适应能力不够而成为后进生。

(2) 学习方法的差异。小学数学每一节课学习内容较少,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把题目理解并完成, 课后作业较少甚至没有。然而到了初中, 随着知识点的增加, 对学生的要求不光是上课认真听讲, 模仿做题, 同时更要求学生在课前、课后都能够认真预习、复习, 部分学生不能及时跟上学习节奏, 因学习方法不当而成为后进生。

(3) 生理心理的差异。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偏小, 大部分学生比较单纯幼稚, 而进入初中以后学生年龄大多在13岁左右, 普遍进入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身体急剧生长, 第二性征出现。由于生理的变化, 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了过渡性、闭锁性、动荡性三个特点。同时, 进入八年级以后, 刚进初中时的新鲜感和神秘感消失了, 又没有九年级临近中考的紧迫感, 容易造成孩子的松懈。这时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同学, 则可能影响学习, 成为后进生。

2. 非智力因素发展上的差异

大部分学生的智力差异并不十分悬殊。导致学生学习上两极分化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上的差异。对于初中生来说, 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调查表明, 初中生对学习数学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约各占一半, 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另一方面, 部分不愿学习数学的同学往往是学习意志太薄弱。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 有的学生适应性差, 后一类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 在学习中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 甚至丧失信心, 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从而沦为后进生。

二、缩小初中生数学成绩差异的应对策略

1. 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

七年级部分学生仍像小学一样, 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因此新生入学时, 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新课内容加强旧知识的复习, 对教材中不同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具体的指导, 把好入门关, 帮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 逐渐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

2. 重视学生习惯培养

好的学习习惯有勤学好问习惯、上课专心听讲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等。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 向老师“刨根问底”, 甚至提出“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见解,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 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转化, 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 培养他们认真独立作业的习惯, 才能使他们顺利渡过这个衔接阶段。

3. 树立信心, 缩小差距

注重后进生的转化和中等学生成绩的大幅度提高。在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要采取低起点、小坡度、慢进度,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使之学得有兴趣, 树立信心。有些中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太牢固, 解题时常丢三落四, 因此, 应力求解题严密、细心, 使其不因此而造成常规失分甚多, 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激励他们积极进取, 努力向上, 达到转化后进生的目的。

4. 循循善诱, 教会自学

其实, 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学习上下的工夫不少, 但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 这是学习适应性不强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 当学生不懂的时候, 教师要用建议性的语言巧妙地点拨;当学生迷失方向的时候,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走出迷茫;当学生思维僵化的时候, 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思考, 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分析、理解题意, 使问题顺利获解……通过教师长期的教导,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学会学习。

总之, 由于种种原因, 学生的成绩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 这种差异还会加大。然而, 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思考, 时刻关注学生, 不断总结经验,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 这种差异一定会越来越小。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与教学策略探讨 篇9

一、小学语文差异教学介绍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 首先对于人文学科的语文来说, 语言最能体现人的个性, 教师可以很容易通过语言了解学生的思想与个性, 这也是语文差异教学的一点优势, 其次语文题目很多答案不是唯一的, 强调意思对即可, 这与数学等理科问题答案有本质区别, 语文能充分打开学生思考的张力。至此将差异教学概念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后我们可以发现,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可以界定为, 以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为基础, 立足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与需求等个体差异, 灵活掌握语文教学进程,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提升学生对语文的理解, 强化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二、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理解不够

语文是人文学科,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积极与学生交流是必要的, 分析学生个性有利于因材施教, 这也是我们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只要能提高学生成绩就是对的教学方式, 通过实践可知, 这种思想是对课标的曲解, 没能真正做到尊重个体发展, 很多时候学生是在痛苦中学习, 在麻木中学习, 个性被压抑, 导致主观能动性被束缚, 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

(二) 小学班级人数过多, 兼顾个体差异较难

目前我们的学校招生通常是超出计划限额的, 接受的学生多, 班级人满为患, 很多时候老师力不从心。在语文课堂上, 学生密度大, 教师很难逐一了解分析学生特点, 基本上会采取分批次的方法, 以及划分等级, 虽然一定程度上大范围总结了个性差异, 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划分,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保证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 渐渐的就回到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当中, 可以说这是客观促成的现象, 但也是急需我们解决的问题。

(三) 教师自身能力的限制

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面对任何复杂的情况都能够处理得当, 正因为这个特殊性, 我们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从学生这个主体出发, 驾驭不同的差异性, 做出正确的判断, 促进师生进步。目前部分教师还没能达到游刃有余的进行差异教学, 这与自身的能力有很大关系, 有时课堂失控、学生成绩下滑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的原因, 我们教师也要承担责任。

三、解决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 强化教师对学生差异信息的收集

学生由于生活环境不同,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习惯与个性, 这对学生的学习会造成影响。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要保证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受到正面影响, 因此就要全面的了解学生。这里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出发:首先可以进行课堂观察, 如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观察哪些学生善于交流、喜欢提问, 哪些学生比较喜欢独立思考, 哪些学生不喜欢与教师交流等, 而后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建立交流, 有针对性进行指导, 再者可以经常与学生交谈, 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 正课前留出时间与学生做交流分享, 问问学生对语文课的感想等等。总之, 教师对学生的状况越了解, 越有利于进行差异教学。对于一些特殊家境的学生, 教师不仅仅从学生角度出发, 也要走进家庭, 与家长沟通, 为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 开展弹性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 学生的基础、兴趣、习惯等千差万别, 想在短短几十分钟课堂实践上带给学生进步是有难度的, 因此需要我们利用高效的方法, 开展分组式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差异分组, 教师可以分别制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 学习根据学生自身的需求灵活变动, 并且小组可以根据共性、差异不断调换组员, 直到每个学生都找到最合适的位置。

(三) 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教师对自己的评估与能力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经常进行反思, 分析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差异教学时出现的问题, 进而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 不断通过学习、培训、进修提高能力素质, 且在提升的过程中不断与差异教学相结合, 反复经历实践、总结、提升的过程。相信, 我们的教学水平势必会更上一层楼, 差异化教学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益处。

四、总结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 有“一刀切”的教学方式, 即根据学习成绩将学生划分好坏, 这是相对武断的方法, 教师没能从根本上分析学生自身的优劣势, 因材施教做的不到位, 进而导致两极分化严重, 成绩差的学生自信越来越弱, 教师压力越来越大。因此, 实施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靳丽霞.这样鼓励孩子最有效[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10 (26) .

高职英语课堂差异教学策略研究 篇10

近年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 新成立了许多所高职院校, 招生人数也有了显著增加。高职英语教学时高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 面临着许多难题。高职学校生源的英语基础较差, 差异较大, 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在新生入学之后, 我们通过查阅学生的高考成绩, 摸底考试等方式对新生入学时的英语词汇量、阅读和听说能力进行了调查, 了解到学生的基本词汇量有的不到500个, 有的500到700个, 有的800到1200个, 不少学生对一些常用词的确切意义并不清楚, 不能辨别近义词和词组, 例如learn和study, listen和hear, cold和cool, verygood和verywel, 甚至词性更是混淆不清, 大约有l/3的学生只能进行最简单的日常生活会话, 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朗读英语课文时使用汉语拼音的发音方式来朗读英语单词, 可见他们在入学之前没做过什么训练。不仅从综合水平上表现出差异, 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差异更是参差不齐, 如“他问我一个问题”, 有些学生译成“he asked a question to me”或“he asked a question from me”事实上由于受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许多学生还从未或很少上过听力课。这种学生个体之间的巨大差异是我们在教学中最棘手的现实问题。

根据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 若要达到高效英语能力考试B级, 入学词汇要求为1000个, A级为1600个, 可是, 不少学生入学时还远没达到此标准。因此, 怎样改进教学, 迅速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全国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师的一个课题

二、我们的教学探索实践

教育部于2000你啊10月《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 以完善和规范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突出语言应用, 实行分级教学和分类指导是它的一个主要特点。

1. 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我们以往一般都是以自然班为单位开展英语教学。不管学生以前水平如何, 一律采取统一的教材和方法, 学习统一的内容, 这样就忽视了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 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 必然制约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很难兼顾全面。实际情况是:部分教师以水平较高的学生为基础, 全部教学以英语进行。结果多数水平不够好的学生无法听懂讲课, 总是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 失去提高机会和学习兴趣。而如果为了照顾基础较差学生而采取汉语讲课, 又会使较好水平的学生失去很多交际机会。这样处于两难境地, 教师往往难于取舍。其次, 教学重点很难兼顾两级学生。有的内容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老说无需再提, 而对于差的来说又得详细解说。尤其是对于说和写的训练, 如果不以学生进行合理分级为基础, 事实上根本无法有效进行。

因此, 为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从2003年起我们将学生按英语基础的不同, 分为A班和B班, 采用同样的教材《新视野英语教程》 (NEW HORIZON ENGLISH COURSE) , 在教学的进度和深度上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

2. 分级的教学模式

科学合理的分级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保证。把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分为A、B两级。

A级为基本要求规定的终极要求, 较好的学生要在期间达到A级规定的教学目标。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可先参照B级执行, 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 可达到A级要求, 或者最终以B级终极。这无疑为因材施教和分级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

A级学生一般有较好的基础和较高的兴趣, 而且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上, 还可以适度提高要求, 引导、辅导他们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

对这部分学生应创立互动性课堂, 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注重提高于都能力的同时, 加强口语和篇章写作教学, 培养较高的听、说和写的能力。

B级学生在课堂上, 教师仍需做较多的讲解和示范, 并简要复习高中所学的基础知识, 适当的语音和语法教学。采用精读、泛读相结合的方式, 加大语言听和读的信息输入量。精读不易过难。教法中应设计适当的交际场景, 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 但难度和比例小于A级。写作应循序渐进, 从单句写起, 再逐步到段落和篇章。

(1) 教学观念的转变

首先, 无论是A级还是B级, 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然后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教材、教师、教学设备、学习需求等。如果学习者不主动参与教学中的各项活动, 就很难账务该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积极的交际过程, 出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还要重视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其次, 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造使用英语进行实用交际的语言环境。所以, 无论是A级还是B级, 都要在课堂上尽量提供更多、更真实的语言环境, 只是在量和深度上要根据具体情况量力而行, 还要引导和帮助学生营造课外大语言环境也是非常重要。

(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高职英语教学要探索和尝试多种方法, 通过讲练结合, 课堂讨论, 情景教学等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既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又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正确处理听、说、读、写的关系, 根据语言教学的规律有机的安排各个教学环节。我们以没个单元的课文和一些配套练习为依据, 进行课文讲解, 练习讲解, 同时安排阅读教学, 语言教学。教师运用现代科技条件, 还在多媒体语言教室适当安排了听力理解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地, 循序渐进地使用英语讲解, 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听力水平, 也促进了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 A级学生既得到了提高也得到了扩展:B级学生也对英语的兴趣越来越大, 并在其基础上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数学差异教学策略 篇11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差异化教学;策略

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性格特点以及知识基础存在差异,小学数学教师就应当贯彻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实施差异化教学。教师实施差异化教学,不仅能有效提高和发展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还能普遍提高整体学生的数学素质,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那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应该实施哪些差异化教学策略呢?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一、差异化地对学生分层

对学生分层是实施小学数学差异化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由于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数学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学习兴趣等都存在差异,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再将分析情况进行整理。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态度、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生具有较扎识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强,且学习兴趣浓厚;B层生数学成绩在中游水平或是不稳定,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一般,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C层生数学成绩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态度有待改善。

对学生分层具有不固定性,能够随着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随时调整。因此,教师就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其变化及时调整分层情况,从而有效实施差异化教学。差异化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有助于教师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有助于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身原有的数学基础之上有所提高,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差异化地备课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要有效实施差异化教学,差异化地备课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当充分理解教学大纲,充分掌握教材,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差异化地备课。对于C层生,教师应当确立基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理解、识记数学基础知识。对于B层生,教师应当确立一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识记基础知识,还能够灵活地应用这些知识。对于A层生,教师应当确立较高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将基础知识运用自如,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另外,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的分层,合理设计差异化教学的课堂进程。教师在一节课的开始,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先向学生展示三种教学目标,使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和情况,确立自己相应的教学目标,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差异化备课是差异化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师只有确立了合理的分层教学目标,才能更有效地实施差异化教学。

三、差异化地授课

小学数学教师应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各层次学生有效地实现相应层次的教学目标。这是有效实施差异化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内容。

教师应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课堂讲解,同时,教师应当将讲解内容按照难易程度分类。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时,应当从学生较容易接受和理解的知识点入手,减缓教学坡度,再逐渐加深难度,自然地完成知识的衔接。另外,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层次水平,差异化地提出问题。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任务时,应当渗透差异化教学,让A层生做较难的习题,让B层生、C层生做一般习题和基础题。差异化授课不仅能提高和发展每一层次的学生,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四、差异化地评价和指导

教师在批阅和评价学生作业时,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地评价和指导。教师应当较严格地要求A层生,较宽松地要求C层生,从而使A层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力,促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更进一步,同时使C层生产生学习热情和学习期待,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其得到发展和提高。

除此之外,还应当成立课外学习小组,使同一层次的学生互相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帮助、互相提高。另外,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的课外辅导。例如,对于A层生,教师应当教授其更深的数学知识,对于C层生,教师应当帮助其巩固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地评价和指导,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从低层次转化向高层次,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总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差异化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双赢。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差异对其进行合理分层,进而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分层,根据分层结果,差异化地进行教学和评价,从而有效实施差异化教学。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实现自我提升,从而更好地从事教学活动,建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沈晓清.探讨小学生数学差异教学的有效途径[J].知识经济,2013(9):167.

[2]许晓博.小学数学利用学习卡片进行差异教学的探索[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英语差异教学的实施策略探究 篇12

一、英语差异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英语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而这些能力的提升都需要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容易受限于教材内容、教学时间以及教学场地, 很难营造出良好的语言环境, 对于初学者来说难以提高英语综合能力。一般情况下, 课堂教学时间为40 分钟, 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英语知识传递给学生, 在此过程中, 学生往往忙于听课、做笔记, 来不及思考, 更没有时间进行英语阅读训练, 因而很难真正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 学生只是一个被迫接受知识的机器, 教师只负责机械灌输知识, 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一切都以教师为主导, 无法调动学生英语的积极性。因此, 要想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就必须要对当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改进。

二、差异教学的在英语中的有效应用

每个人在性格、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化, 因此,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 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环节, 针对学生个人情况来调整教学计划, 有侧重点的展开教学, 实施差异化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教师要对差异教学在英语中的有效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为英语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1)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学生个体在英语词汇量、语感、兴趣等各方面存在差异性, 因此, 同一班级的英语教学中会形成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在课堂上, 教师通过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要求, 使每位学生均可以实现“我能行”的成功体验。比如, 在进行英语课堂练习时, 英语教师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层次较低的学生完成练习题中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部分, 并可以对知识实现举一反三, 即找到完成习题的规律即可。对于难以独立完成的部分, 由教师直接或者安排其他学生为其单独讲解;对于层次中等的学生, 教师应要求学生尽量完成课堂练习的所有任务, 不能完成的先进行思考, 并寻找不能完成的原因, 以待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 教师则要求学生不仅要完成课堂练习, 同时还应鼓励其创新, 如大胆质疑等。这样, 不仅使全体学生完成了基本的学习任务, 而且也可以促使具有英语学习优势的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2) 对不同潜能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评估。“差异教学”中的评价标准, 不仅强调统一化的基本标准, 而且也强调对学生发展的适宜性进行评价, 即实现相同行为不同评价或者而不同行为却评价相同的评估方法。比如, 在课堂提问时, 应对不同潜能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评估, 即使用“Good” “Great”“Go on”等不同认同程度的语言进行鼓励。当教师提出同样的一个问题, 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答案。当英语学习潜能较低的学生回答的问题出现错误时, 教师应该进行引导, 对最接近正确答案的部分给予肯定, 并指出哪里正确, 哪里不足;当中等英语学习潜能的学生做出的答案不够全面时, 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先对答案给予肯定, 再提出不足之处;当英语学习潜能较高的学生再次准确作答时, 教师则应该在给予肯定的同时, 鼓励学生创新, 引导学生实现对问题的深层次理解。这样, 通过对不同潜能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评估, 有效地提高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3) 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开展合作式学习。为了使学生实现高效的英语学习以及应用能力, 仅仅依靠教师的教学远远不够, 为了科学处理班级中学生英语水平层次不齐的现状, 开展小组式的合作学习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式学习以活动为主题, 小组中同时包含英语学习高、中、低不同水平的学生, 通过学生间的合作, 取长补短, 互帮互助, 最终将枯燥的英语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 实现了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比如, 教师可以先将全班学生按照座位等分成小组, 每组人数在5 人左右, 并选出1 名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作为组长。然后以“What can you do for the English party?”为主题, 要求学生尽量使用教材中出现的新词汇进行讨论, 并让各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最后每个小组中选出大家认为最有意义的想法, 在班级中进行讨论。这样, 学生不仅轻松学习到了英语知识, 也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 进而促进了班集体的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国教育领域呈现出新的发展生机, 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教学活动, 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实施新的教学策略———差异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策略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参与性,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适合自身的英语学习方法, 进而在英语学习中不断进步。

摘要: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地运用“差异教学”, 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参与性,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适合自身的英语学习方法, 进而在英语学习中不断进步。

关键词:小学英语,差异教学,实施策略,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永红.小学英语差异教学的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 2010 (12) .

上一篇:高校后勤党员干部下一篇:云计算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