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旅游产品

2024-06-01

奖励旅游产品(精选8篇)

奖励旅游产品 篇1

摘要:奖励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活动,因其在员工激励、市场拓展、企业形象塑造等方面具有的显著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然而,从费用来源看,奖励旅游属于公费旅游,这使得很多人对奖励旅游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公费旅游层面,观念上的制约阻碍了奖励旅游的健康迅速发展。基于此,文章将奖励旅游与传统公费旅游在费用来源、参与对象、产品设计和特色等方面做了比较,并进一步总结了奖励旅游的特征,以引起社会对这一新兴旅游形式的重新认识和重视。

关键词:奖励旅游,公费旅游,新兴旅游

一、引言

随着旅游市场不断细分,一种新型的旅游项目——奖励旅游,从传统旅游市场中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典型的奖励旅游能够提供给参与者一次难以忘怀的经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有助于企业形象塑造、市场拓展,绩效提高等目标的实现,从而被誉为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法宝。[1]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奖励旅游的应用主体从企业逐渐拓展到政府、事业单位。这使得很多人对奖励旅游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公费旅游层面,阻碍了奖励旅游的健康迅速发展。因此,辨析奖励旅游与公费旅游的关系,破除阻碍奖励旅游发展的社会环境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奖励旅游的基本认识

奖励旅游起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最初,它是基于生利还本的理念,为奖励经销商而产生的,后来被美国的一些企业采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继而传播到欧洲并拓展到全世界,成为激励员工的一种手段。在我国,奖励旅游是伴随着外资企业引入而兴起,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短。奖励旅游的英文是Incentive Travel,也有学者认为将其翻译为“激励旅游”更为恰当。奖励旅游目的的特殊性,并强调了旅游的难以忘怀及其“管理工具”的作用,较好地表达了奖励旅游的内涵。

奖励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活动。它通过旅游产品的特别设计、行程的专业策划、旅游受众的精心挑选、消费的高规格和高档次来提供一次不同寻常的旅游,给予的是普通大众购买不到的体验。奖励旅游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现代企业管理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关心员工发展和成长。奖励旅游从形式到内涵,都印证了这一趋势。首先,相比传统的实物、现金奖励形式,奖励旅游可以提供一个“无限光荣”、“难以忘怀”的经历,有助于满足人们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体现企业对个体和人性的尊重、关怀,从而成为人本管理的重要手段。[2]其次,奖励旅游将企业文化理念贯穿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如颁奖典礼、主题晚宴、与领导共商大计等,可以增强受奖员工的归属感和成就感,是企业文化建设管理的重要手段。第三,奖励旅游不仅可以激励受奖者更加努力的工作,对潜在受奖者也能起到刺激、鞭策作用,实现奖励几个人,激励一大片的效果;而且激励效用更持久、更显著,从而成为现代企业激励管理的重要手段。

三、奖励旅游与公费旅游的比较

1. 公费旅游的类型。

提到公费旅游,人们的第一反映通常是,政府官员以外出考察之名行公款旅游之实,有违廉政建设。因此,对公费旅游是普遍的反对声。与人们对公费旅游狭隘上认识不同,福利旅游则包括社会旅游、员工旅游和奖励旅游。从研究的时间来看,奖励旅游在我国起步晚,研究时间较短,是新兴的旅游形式;而国内关于公务旅游、社会旅游和员工旅游的研究则较早,可划入传统公费旅游形式。

2、奖励旅游与公费旅游的比较。

奖励旅游在费用来源上属于公费,是各种公费旅游类型中的一种,但是与传统的公费旅游形式又存在一定的区别,特别是有别于社会公众所理解的“以考察之名行公费旅游之实”的这类公费旅游。表1将奖励旅游与公费旅游其他形式在费用来源、参与对象、开展目的、旅游产品设计、产品特色等方面做了比较。

3. 奖励旅游的特征。

通过把奖励旅游与公费旅游的其他形式相比较,可以发现奖励旅游是一项特殊的旅游形式。与公费旅游的其他形式相比,典型的奖励旅游具有一些自身显著的特征,包括受众特殊、目的特殊、产品特别设计、消费和利润高等。这些特点在下面提供的奖励旅游案例中都有一定的体现。

案例1:2000年2月,康柏公司在迪拜举办了每半年一次,为期5天的35人奖励旅游,其主题为“阿拉伯探险”。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优点在于:活动由一家名为“旅游影响”的公司和一家激励管理公司两个专业机构联袂决策;活动目的明确,即促使销售业绩的提高和公司内部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精心挑选参与者,从1万人的潜在市场中精选出35人;向潜在的参与者讲解如何被选中参加奖励旅游;迪拜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不需要签证,并且与英国之间有着便利的航空交通;聘用当地的目的地管理公司;由五星级饭店提供住宿;休闲活动种类繁多,如汽艇大赛、出人意料的豪华宴会、赛车手杰克·斯图尔特激动人心的发言。[3]

案例2:2005年2月,某大型公司在芬兰为65位信息技术专家举办了为期5天的奖励旅游,每人花费2300英镑(是普通旅游团的5倍)。活动不同凡响的原因在于:选择北拉普拉作为目的地;活动由总部位于赫尔辛基、经验丰富的目的地管理公司设计;安排了不同寻常的活动,尤其是乘坐爱斯基摩狗拉雪橇,乘坐雪地车和冰上钓鱼;为参与者设计了几次“意外事件”,其中包括汽车在乡间的伪装故障;与当地的拉普兰人接触。[4]

(1)受众特殊。与传统公费旅游形式的受众不同,奖励旅游所针对的某些特定群体一定是公司的精英层,是已经达到、甚至超越公司预定业绩目标的对象,可以是公司的员工,也可以是公司的经销商、代理商,甚至是企业品牌的忠实消费者等。换言之,奖励旅游的对象是针对企业的有功人员,他们都是从企业团体中千挑万选出来的,必须通过特定的审核尚可获得此资格。[5]如“阿拉伯探险”活动中,受奖的35人是从1万人的潜在市场中经过某种选拔方式,精选出来的。

(2)目的特殊。奖励旅游目的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除了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外,[4]奖励旅游还有着增加员工向心力,塑造企业文化、开拓市场等附加的目的。如案例1中康柏公司开展奖励旅游的目的在于提高销售业绩并促进公司内部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与此同时,此次活动全程贯穿着企业文化,也为企业文化的塑造、企业形象宣传提供了机会。

(3)特别设计的旅游产品。奖励旅游产品必须是别出心裁,富有创意的,能够给参与者带来无限惊喜和难以忘怀的体验。产品设计强调独一无二性,而不能仅仅是饭店、景区、线路、机票组合。上述两个案例中提供的就是典型的奖励旅游活动。无论是激动人心的豪华宴会、汽艇大赛,还是与当地的拉普兰人接触、乘坐爱斯基摩狗拉雪橇,都让参与者兴奋不已,难以忘怀。而传统的公费旅游形式在产品设计上往往是组织员工、客户、经销商等参加普通的旅行社,一味的观赏风景或消遣娱乐,而没有量身定做产品,在活动安排策划上也没有让员工感到此次旅行的非比寻常和荣誉感。

(4)经费来源特殊。奖励旅游的费用由奖励旅游购买者(如企业、政府、学校等组织)承担,而不是由个人支付,因而被纳入公费旅游的范畴。但对于开展奖励旅游的企业来讲,研究者认为奖励旅游的费用尽管来源于企业,却不是企业自掏腰包,而是出自员工创造的超额利润的一部分。当然,对于携带家属参与的奖励旅游会增加公司的开销,很多公司都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免费的或是让员工付部分费用的方式进行。

(5)消费高,利润空间大。奖励旅游团更加看重社会影响和独一无二性,因此对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有着高标准的要求。而这种高档次、高规格的消费水平远远高于一个普通的公费旅游团。案例2中某家公司在芬兰为65位信息技术专家举办的为期5天的奖励旅游,每人花费2300英镑,这个消费额是一个普通旅游团的5倍。这种高消费团体不仅显著的增加了旅游创收,还可以为旅行业经营者带来较高的利润空间,因此越来越受到一些旅游公司、旅行社的关注。

四、总结

奖励旅游作为高级旅游市场上的一部分,正在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的重要方向,有着不可忽视的经济意义。[6]但国内奖励旅游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缺乏深入的认识与研究,往往将其简单的等同于员工旅游、公费旅游。奖励旅游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产物,应该成为企业激励员工、凝聚企业文化、提高声誉的有效手段,企事业单位需要将其与传统的公费旅游形式加以区分,旅游企业也应该重视这一国内旅游的新走向,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提供量身定做的旅游产品,满足日益发展的奖励旅游需求。

参考文献

[1]季玉群,刘敏.企业推行奖励旅游的制度探析[J].江苏商论,2012,(6).

[2]刘敏.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奖励旅游发展研究[D].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孙中伟,王杨,耿香会.奖励旅游的特征、组织运作及发展环境培育模式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3):54-59.

[4]傅广海主编.会展与节事旅游管理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梁文慧,马勇主编.亚太地区旅游会展教育论丛[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斯瓦布鲁克,霍纳著,程尽能,卢涤非等译.商务旅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奖励旅游产品 篇2

课程名称 :《会展与节事策划》结课报告

报告题目: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

“18周年庆·寻根之旅”奖励旅游策划书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

“18周年庆·寻根之旅”奖励旅游策划书

一、奖励旅游实质目的分析

奖励旅游是奖励企业在销售和工作中有突出成就的企业员工,员工视其为一种荣誉和交流的机会,因此争取努力工作,增加销量成为他们的努力方向。从此意义上说,奖励旅游可成为激励员,协助企业达到业绩,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动因。另一方面,许多大企业奖励旅游作为培训和教育其员工的机会,帮助他们探究达到业绩的途径,相互交流经验,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对企业的发展无疑起着推动作用。

索尼,一直在不断自我改进中,在“实业人的使命”的企业理念的指导下,索尼立志成为一家真正优秀的公司,一家在全世界范围内广受信任和尊重的公司。拥有索尼的产品,保证用户能更简单更安全地享受到更便捷、更快乐的生活。此外,用户通过选择索尼,也支持着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所作的努力。日复一日,索尼不断追求创新,努力让明天更加美好。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成立至今18余载,经历风风雨雨的索尼集团在中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这当中少不了公司中优秀勤劳的员工的付出与努力。这些员工在为索尼集团的发展与壮大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上至经理下至员工,每一个岗位都有着本身不可忽略的地位,只有

公司上下齐心一致,不分你我,为公司出谋划策,为企业努力工作,才换来现在的`美好局面。对这些优秀员工以及特殊人才的肯定与奖励,有着积极的意义。精心设计的“非比寻常”的旅游活动,用旅游这一形式作为对这些员工的奖励,会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培养员工团结互助,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让他们了解公司的人性化管理,鼓励他们为企业的发展继续奋斗及对他们所取得的业绩的奖励。

二、企业特性与背景分析

—索尼在华积极开展CSR活动

企业介绍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由索尼公司于10月在北京设立,旨在统一管理和协调Sony在中国国内的业务活动的全资子公司。作为在中国的地区总部,它在中国国内从事电子信息行业的投资,产品市场推广,顾客售后服务联络,并针对Sony在中国的各所属企业进行宏观管理及广泛的业务支持,推动Sony在中国市场业务的不断发展。

索尼CSR方针

索尼对社会应尽的核心责任即是通过创新和完善的商业运作提升企业价值。索尼认识到其经营活动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其业务运营所处的社会产生影响。因此,完善的商业运作要求在经营决策时充分考虑利益相关方 (Stakeholders)即股东、客户、员工、供应商、商业伙伴、当地社会及其他相关组织的关注焦点。索尼将努力在遵守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发展索尼的业务。

索尼将CSR活动分为三个部分:管理体制(企业统辖体制、Compliance体制、供应链管理)、索尼与公民(股东、客户、员工、社会)、索尼与环境三部分。

以下介绍索尼(中国)有限公司的CSR部分相关活动:

(一)管理体制

一、强化Compliance体制:

贯彻执行《索尼集团行为规范准则》《索尼集团保密政策》与内部举报制度,诚实道德地开展业务活动。

二、加强供应链管理:

实行“绿色伙伴环境质量认证制度”,向供应商公开《索尼供应商行为规范准则》,要求其严格执行。

(二)索尼与公民

一、Customer Satisfaction 活动:

从客户观点出发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贯彻执行《索尼CS宪(xian)章》和“客户观点举措”;

案例:

举办“Sony与您同行”用户座谈会,走遍全国近40个城市,与4000多名用户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成立上海索尼互动中心,开展“安心、便利”主题活动,分别于荣获制造业最佳CRM实践奖、在CCM Award中国客户关怀标竿企业评选中摘得“中国客户关怀大奖”。

二、索尼与员工

在致力于尊重人权、就业机会均等的同时,推进员工多样性,尊重女性和注重女性员工的职业发展;以“全球本土化(全球化理念,本土化运营)”为基本理念,注重本地领导的培养,自开始,设立了以MBA课程为基础的“索尼CEIBS※1 管理开发课程”。 重视每一个员工的职业发展和潜力开发,除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外,也为在职员工设计提供适时合理的各种在职培训;实施弹性工作制;实施职位等级制,根据员工的实力支付相应的薪酬; 表彰为索尼做出贡献的员工。

三、社会公益活动: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秉承“以技术贡献社会,做优秀企业公民” 和 “植根中国,长远发展”的企业发展理念,在教育、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积极开展在华的社会公益活动:如索尼奖学金、索尼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索尼爱心助学工程、索尼海外学生交流计划、索尼探梦科技馆、赞助北京国际音乐节、“Sony之夜反盗版演唱会”、北京高校Sony支持正版“活动月”、索尼世界遗产特别关注——聚焦澳门等。20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的年度捐赠额为5200万人民币,4月荣获20中国十大慈善跨国企业排行榜榜首。

案例:

索尼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1994年以来,索尼(中国)与教育部和信息产业部连续十一年共同主办了“索尼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到2005年止,活动预算达1000万元以上,参赛学生约达35000人。竞赛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推动素质教育的改革和高校教学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更为信息产业界搭建了一个宝贵的人力资源和在校大学生择业的桥梁。

索尼爱心助学工程

索尼(中国)自开始启动“索尼爱心助学工程”——黑板工程,为贫困地区的小学捐赠黑板和课桌椅。截至2005年,索尼(中国)已在16个省60所学校开展了捐赠活动。

捐赠活动结束之后,索尼(中国)还组织员工回访学校,与孩子们交流。捐助金额累计220万元人民币。

索尼海外学生交流计划

年7月,索尼(中国)正式启动一项以环保交流为主题的公益项目——索尼海外学生交流计划(SSPA(China))。来自京沪两地的20名优秀高中生参加了这次为期10天的环保之旅。

SSPA活动期间,学生们参观访问了索尼博物馆、环保展示馆,以及索尼出资兴建的家电回收利用工厂;与索尼总部员工的交流会,在索尼员工家庭中两天的日本家庭生活体验,增进了学生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学生们还和日本高中生一起动手建造30年后的理想环保城市模型。

(三)索尼与环境

遵循“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宗旨,索尼在业务运营中积极履行企业在环保方面的社会使命。目前,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总部及在华运营的投资工厂都已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认证,严格执行《索尼集团环境展望》与《绿色管理 》,实行严格的产品化学物质管理和OEM绿色伙伴环境质量认证制度,积极开展防止全球变暖措施,努力推动资源的有效利用,实行环境风险管理,并在其开展业务的众多地区进行植树、美化城市环境等多种多样的社会贡献活动。

案例:

上海“纪念6.5世界环境日广场文化活动”、索尼林

上海索广电子有限公司(SSGE)在与供应商共同研究之后,积极开展包装材料循环利用活动。例如取代纸箱,用可循环利用的塑料箱作为装运零部件的中转箱;纸箱交由供应商回收和循环利用;杜绝重复包装和过度包装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大大降低了包装废弃物的数量。从05年6月实施该项目到06年3月,共与26家供应商达成了回收循环利用包装材料的共识,包装废弃物也削减了将近51.4%,累积削减123吨左右,平均每月削减15吨左右。

三、行程的特殊要求分析

索尼的企业理念是“对社会尽责”,并以“促进世界繁荣和实现人类幸福”为目标,不断进行创新、完善自我。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普通员工,工作时比较繁忙。员工长期处于紧张工作状态之下,渴望得到放松,而且这当中多数为年青人,鉴于这一点,可推出探险、鬼屋、温泉等个性突出、探险性强及放松休闲的旅游产品;索尼总部设在日本东京,东京是亚洲第一大城市,各种旅游设施应有尽有,能够满足年轻人猎奇和向往繁华的需求。

同时,奖励旅游活动还要举行具有日本特色的主题晚会,或惊喜派对,让员工感到惊喜万分,难以忘怀。

四、奖励旅游细致规划

4.1奖励旅游活动名称

奖励旅游活动名称:索尼中国有限公司“18周年庆·寻根之旅”奖励旅游

4.2奖励旅游主题

奖励旅游主题:同舟共济18载,寻根溯源美丽之旅

4.3旅游目的地设置

旅游目的地:日本·东京

4.4活动时间

活动时间:10月14日——10月18日

4.5负责单位

负责单位:索尼(中国)有限公司

4.5参与者

参与者:索尼中国有限公司优秀员工(通过企业内部奖励机制挑选而来)

人数预计:150名

4.7旅游线路

旅游线路:北京-东京都港区索尼总部-富士山-五合目温泉-东京皇居-浅草寺-新宿-仲见世商业街-秋叶原

五、行程具体安排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18周年庆·寻根之旅”奖励旅游,将仔细参考北京各大旅行社日本游线路酌情增减旅游项目。所有行程线路的安排,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要确保其体验的优化和合理性。

5.1 第一天

【北京-东京】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参加旅游的员工集合,乘专车前往北京机场,乘飞机前往日本东京;抵达后,乘专车前往入住的酒店。

参观日本索尼东京都港区总部及产品陈列馆,了解索尼发展历程,进一步加强员工对索尼企业的认知与认同。

晚上为员工举行欢迎宴会,总裁、重要领导等分别致词,给予问候。

5.2 第二天

【东京-都港区】

当天是索尼中国公司成立的18周年纪念日。在都港区索尼总部进行周年纪念暨优秀员工颁奖典礼,对这个特而有纪念意义的日志进行庆祝,并对这些年来对中国索尼作出杰出贡献的员工分门别类进行颁奖。奖品主要为索尼总部制造的针对性限量版照相机以及其他适用的精密仪器,在外壳上喷漆喷上员工名字等奖品。

召开日本企业文化或者索尼企业文化讲座。邀请日本国内知名人士进行授课,并与员工一同合照留念。

晚上在礼堂或者入住的酒店举行“同舟共济18载,寻根溯源美丽之旅”的主题晚会。设置不同的环节以及贴心服务,让员工增加彼此的交流,同时也让他们倍感温馨。

5.3 第三天

【富士山-温泉-日本美食荟萃】

我国奖励旅游发展的障碍分析研究 篇3

关键词:奖励旅游;障碍分析

奖励旅游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工具,受到了很多公司的重视。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奖励旅游发展较快,市场运作也很成熟,如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而我国奖励旅游的发展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但依然存在较多问题阻碍其发展。

一、提倡发展奖励旅游的必要性

(一)奖励旅游是企业有效的激励手段

奖励旅游的实质是企业的一种管理工具和激励手段,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奖励旅游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增进员工、客户之间的感情交流,提高客户忠诚度以及企业的凝聚力,对于企业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均有益处。奖励旅游起源于美国,在世界各国都越老越受重视,因此奖励旅游作为一种激励手段是一些大型公司经常使用的一种管理工具。提倡发展奖励旅游对于企业而言有很好的作用。

(二)奖励旅游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奖励旅游属于会展旅游的一种方式,其发展能促进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奖励旅游的高端性有助于增加旅游企业的利润,拉动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奖励旅游涉及到旅游、餐饮、住宿、娱乐、交通等行业,因此能带动当地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奖励旅游产品的设计要求高于普通旅游产品,一些创意性的旅游线路及产品设计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及旅行社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我国奖励旅游发展存在的障碍

(一)概念性障碍

国内企业对于奖励旅游的概念认识不足,一些企业和个人将奖励旅游简单地认为是一种公费旅游、团队旅游,而忽略了奖励旅游的本质和真正效用。这种认识严重地阻碍了奖励旅游市场的发展。加之,近年来国有企业对“公费旅游”避之不及,将奖励旅游与公费旅游混为一谈,严重影响了奖励旅游的開展。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资金来源不同,公费旅游的资金来源于公民的纳税,假借工作之便去进行公款消费;而奖励旅游的资金来源于员工个人所创造的超额利润,企业利用员工的超额利润中的一部分作为奖励去激励员工。因此二者之间有本质性的区别。

(二)政策性障碍

目前,我国的相关政策法规不但对奖励旅游没有推动促进作用,反而对其产生了负面影响。如2004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依照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有关规定,明确规定企业以免费旅游方式奖励员工,应根据所发生费用全额计入员工所得,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并由提供上述费用的企业和单位代扣代缴。这一规定对于我国奖励旅游市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组织奖励旅游的能动性,削弱了员工参加奖励旅游的积极性。

(三)机制性障碍

我国奖励旅游的发展由于受旅游业的整体影响而使得行业机制混乱。奖励旅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大多是由旅行社单独操作,而多数旅行社几乎较少设置单独的会奖部、奖励旅游部。所生产的产品质量竞争力弱,可模仿性强,为了争夺客源导致互相之间的价格竞争现象严重。这一运行机制阻碍着奖励旅游产品的生产与市场的发育。

(四)创意性障碍

由于行业机制混乱,整合能力薄弱,奖励旅游的产品结构单一,与普通的旅游产品区别不大,以观光游览、购物休闲类的产品为主,而忽略了奖励旅游产品本身创意性与参与性等特点。奖励旅游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追求的是“量身定制、非比寻常、备受尊崇、终生难忘”,而我国目前奖励旅游产品普遍缺乏创意是成为了阻碍奖励旅游市场发展壮大的因素之一。

三、我国奖励旅游发展的策略分析

(一)引导企业及社会的概念认知

针对国内多数企业对奖励旅游概念认知不足的现象,国家和地方旅游部门或协会可以组织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聘请世界上奖励旅游发展成熟国家的专家做讲座,以普及奖励旅游的概念认知。同时,政府或协会应积极组织一些大型企业去参加国际上知名的旅游相关会议和展览活动,参加奖励旅游展览会、供需见面会是最直接的培育市场方式。

(二)争取更多政策及政府的支持

美国的奖励旅游市场无论在需求还是供给方面都高居世界之首。其成功原因之一在于其独立、成熟的行业组织,其中奖励行为协会的主要工作内容便是游说美国相关政府部门为奖励行为争取更多的政策和政府支持。我国也可借鉴美国模式,去成立相关协会为奖励旅游的发展争取更多的政策及政府的支持。比如借鉴其他国家针对企业奖励旅游采取适当的降低个人所得税,或者限额纳税等方式,鼓励奖励旅游的发展。

(三)规范健全行业机制

我国奖励旅游的行业发展机制有赖于旅行社的发展路径,规范健全奖励旅游的市场机制,需要依赖政府及行业协会,尤其是行业协会所发挥的作用。借鉴国外模式建立奖励旅游行业协会,如美国的SITE(国际奖励旅游经理人协会)是一个全球性组织,其在规范市场机制,信息交流发布中起着重要作用;奖励行为研究基金会主要是赞助和支持有关企业奖励手段的应用,投资回报率等的专项调研。我国也可借鉴这种成功模式在国内完善行业协会的建立及其功能。

(四)注重产品创新及人才培养

奖励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创意的问题主要源于行业整合能力弱、专业人才匮乏。因此在产品设计及生产时,旅行社应当整合相关的策划公司、俱乐部、公关公司、素拓训练公司等资源,设计高质量的奖励旅游产品。同时,还要采取培训、招聘、引进等方式提高奖励旅游人才的素质,提高从业人员的创造力、应变能力、公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企业联合高校进行共同的人才培养,以适应奖励旅游的市场发展。(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婧.我国奖励旅游发展的文化障碍[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5:307-309.

[2]吕莉.我国奖励旅游发展探讨[J].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5,05:23-24+18.

[3]周健华.重庆奖励旅游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2:150-151.

[4]汪灿,刘巧蓉.我国奖励旅游发展制约因素探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08:73-74.

三亚奖励旅游发展与对策研究 篇4

三亚发展奖励旅游的条件

(1) 快速发展的经济。三亚近年来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局面。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为三亚奖励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 优越的区位条件。三亚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活饮用水质量、近岸海域水质均保持国家一类 (级) 标准, 位居海南省第一。森林覆盖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均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对奖励旅游发展而言,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资源和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3) 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三亚是海南省风景名胜最多而又最密集的地方, 不仅具备现代国际旅游五大要素——阳光、海水、沙滩、绿色植被、洁净空气, 而且还拥有河流、港口、温泉、民族风情等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4) 优厚的政策条件。2008年, 海南通过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 提出进一步落实免签证政策, 全面落实航权开放政策, 构建通向世界旅游市场的便捷通道。三亚市作为海南省旅游发展的龙头, 势必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

三亚市奖励旅游的发展现状

(1) 奖励旅游初具端倪。奖励旅游作为会展业 (MICE) 和旅游业的衍生品, 其发展必然受这两个行业的影响。三亚得天独厚的热带滨海度假旅游资源和完善的会议接待设施, 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企业将该公司的奖励旅游目的地选在了三亚。许多三亚的旅行社也瞄准了奖励旅游的市场, 纷纷前往经济发达地区, 行销三亚市旅游资源。三亚市目前已形成了包含国内外高星级酒店的产业集群, 各家酒店也以公司团体游客, 为其市场拓展的重要对象。

(2) 发展前景广阔。奖励旅游因其品位高、消费数额大, 一经出现便显示出了迅猛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奖励旅游对相关产业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 甚至可以带动会议旅游、会展旅游等相关产品的发展。

(3) 临近地区的激烈竞争。虽然三亚在旅游资源和接待设施方面, 有着难以比拟的优势。但是周边地区奖励旅游业的发展, 所带来的冲击也不容小觑。从国内来讲, 同省的海口、广西的北海、山东的青岛、辽宁的大连等地是三亚市发展奖励旅游的强大对手;境外的香港、泰国、新加坡, 其对三亚奖励旅游市场的替代作用同样不可小觑;此外, 随着海峡两岸的通航, 台湾已成为三亚奖励旅游新的有力竞争者。

三亚市发展奖励旅游的对策

(1) 强化政府的引导与服务职能。政府应出台政策, 鼓励境内、外公司组团到三亚旅游。在奖励海外组团包机到三亚旅游的同时, 对组织境内包机在三亚行政区域内旅行的组团社, 三亚市旅游局可根据标准发放奖金。

(2) 准确的市场定位。国际市场定位:一级客源市场主要是美国、英国、韩国、日本以及俄罗斯。二级客源市场主要是东南亚各国市场。三级客源市场为加拿大、欧洲、大洋洲市场。国内市场定位:一级客源市场包括东北地区、京津唐等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大中城市市场。二级客源市场包括四川、广西、云南等地。三级客源市场包括以各省省会为代表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大中城市市场。

(3) 实施品牌营销战略。三亚是一个可与马尔代夫、夏威夷相媲美的滨海旅游目的地。海南省政府确立把三亚打造成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 是对三亚旅游业发展的正确定位。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开展行之有效的品牌营销, 打造三亚“热带浪漫休闲之都”这一旅游品牌。

(4) 树立良好的奖励旅游形象。首先是确定三亚Logo——凤凰, 完美地融合在城市导向的各种应用当中, 在对外传播上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第二, 借助世界小姐大赛、新丝路模特大赛等重大事件在三亚举行的契机, 做好宣传促销和推广工作, 在全世界树立起三亚的旅游形象。

(5) 培养奖励旅游人才。现代奖励旅游对人才素质有相当高的要求, 从业人员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更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才能适应奖励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奖励旅游策划书 篇5

参赛选手的作品需参照大赛规定的技术参数,包含大赛规定的必需内容,满足奖励旅游产品线路的基本特征,提交完整的旅游行程安排。行程策划选择的旅游要素必须在大杭州(上城区、下城区、滨江区、拱墅区、西湖区、萧山区、余杭区、江干区、富阳市、临安市、建德市、桐庐县、淳安县)的地域范围内,行程安排的时间段落实到小时分钟,作品要包含必要的文字描述和视觉表达。

参赛作品框架:

1、根据奖励旅游一般特性设定作品四大要素

(1)确定客户行业类别:银行、保险、医药、汽车、直销、IT或其他类。

(2)确定行程时间:四天三夜或五天四夜。

(3)确定团队规模:40-80人、80-240人、240-400人或401人以上。

(4)确定客源地:界定作品所针对的客源国籍。

2、作品概述

3、详细行程单

4、对奖励旅游产品重点环节组织实施方案的阐述:

(1)欢迎仪式

(2)团队建设

(3)主题晚宴

(4)交通方案

(5)其他认为应说明的细节

5、财务预算

二、作品评分标准

作品分数包含两个方面:策划文本分数和现场表现及答辩分数。参赛选手作品总分为100分,其中书面策划方案100分―按60%的比例取分,现场表现及答辩100分―按40%的比例取分。

(一)文本策划评分依据

1、创意的新颖性。

2、内容的针对性。

3、杭州的表现性。

4、操作的可行性。

(二)现场表现及答辩评分依据

1、阐述产品方式的创新性

2、表达的丰富性

3、表达的完整性

4、答辩的.针对性

5、团队的一致性

重庆奖励旅游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篇6

一、重庆奖励旅游的发展基础

1. 奖励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一是独特的山城形象。山城是重庆独有的名片, 美丽的山城风景给前来的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直辖以来, 重庆建成了一座山水园林城市, 尤其是独特的夜景, 让许多游客流连忘返。近年来, 重庆政府大力推行红色旅游路线, 对企业的文化塑造有极大的助推作用。因此, 得天独厚的旅游条件, 已成为重庆发展奖励旅游稀世资源, 重庆独特的旅游资源可以满足企业行程要求的特殊性, 也是发展重庆奖励旅游的优势条件之一。二是完善的交通网络。重庆作为西部的特大城市, 拥有水、陆、空三种交通设施, 交通网络立体交错。拥有长江地区最大的内河港, 建成了发达的高速环形公路, 铁路枢纽交汇贯通, 航空航线分布广阔, “半小时重庆”交通工程的落实以及轻轨工程的修建将会使重庆的交通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促进重庆奖励旅游的发展。三是良好的软硬件设施。奖励旅游具有高消费、高要求的特点。因此, 企业对奖励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严格, 对软硬件设施的要求较高。重庆拥有多家星级酒店, 并且交通体系完善, 城市环境优美。而且, 在全国特大城市中, 重庆的硬件设施水平名列前茅。

2. 奖励旅游政策逐步出台。

政府在重庆奖励旅游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 重庆发展奖励旅游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强烈支持。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机遇, 促使重庆奖励旅游快速发展。政府先后颁布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外来投资者的注意, 为重庆发展奖励旅游提供了方便。近年来, 重庆政府对奖励旅游大力重视和发展, 颁布了《重庆市组织入境游客来渝旅游奖励办法》的通知, 调动境内外国际旅行社和有关旅游企业的工作积极性, 并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旅游。2011年, 重庆旅游局印发了《重庆市国内旅游奖励指导意见》, 主要是针对旅行社的奖励营销政策, 激励旅行社组织境外旅游团来渝旅游, 从而推动重庆奖励旅游的发展。

3. 奖励旅游市场逐渐扩大。

作为中国热门的旅游城市, 直辖以来, 来渝旅游人次高出于中国旅游平均增长速度。同时, 接待的入境旅游团队逐年递增, 带动了重庆奖励旅游市场的发展。奖励旅游高要求、高消费的特点决定了其高端旅游产品的性质。近年来, 重庆倾力打造高端消费市场, 推出了三峡豪华游轮黄金旅游路线, 受到了境外游客的欢迎。为了改变重庆无高端旅游产品缺陷。

二、重庆奖励旅游的实施主体

1. 奖励旅游的供给者:

企业。企业是奖励旅游的供给者, 更是服务的接受者。目前重庆实施奖励旅游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以及少部分国有企业。据旅行社的统计, 在重庆, 奖励旅游的参与者绝大部分是企业内部员工, 然而针对合作企业和客户的奖励旅游比例很小。在重庆奖励旅游的客源市场方面, 奖励旅游的主要客源是以IT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 其次是学校与科研院所。

2. 奖励旅游的监管者:

政府。首先, 政府主要是通过宏观调控, 对奖励旅游市场进行规范和引导, 为重庆奖励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 并制定优惠政策应大力支持奖励旅游的发展;其次, 针对重庆旅游行业发展相对不规范情况, 政府部门对实施奖励旅游的企业进行监督以及检查规范不合格的从事奖励旅游的规划设计公司、旅行社, 保证重庆奖励旅游能持续健康的发展。近几年来, 重庆政府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 主动吸引国内外游客组团来渝旅游, 努力打造重庆成为中国奖励旅游的主要目的地。

3. 奖励旅游的组织者:

旅行社。在重庆, 目前奖励旅游运作实行的主要组织者是旅行社, 其在制定和推荐旅游线路的基础上, 主要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安排具体行程活动, 从而设计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奖励旅游产品及服务, 因此为企业“量身定做”奖励旅游产品。在制定奖励旅游活动的策划中, 旅行社必须把企业的文化与经营理念和管理目标共融合, 并随着奖励旅游的开展而逐渐体现出来。因此, 在目前重庆的奖励旅游实施模式主要就是企业和旅行社的共同合作策划奖励旅游活动。

三、重庆发展奖励旅游存在的问题

1. 认识存在偏差。

重庆奖励旅游发展甚晚, 这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还不能被大多数企业所认同。重庆的奖励旅游主要实施者是民营企业和部分国有企业, 而传统的奖惩方式在这些企业管理者中根深蒂固, 他们认为现金或实物的奖励方式更有效果, 对奖励旅游的作用观念淡薄[2]。虽然重庆的不少企业具备奖励旅游的经济实力, 但是他们对奖励旅游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 仅仅认为奖励旅游是为员工提供一种免费旅游的方式, 并没有意识到其对员工有积极的激励作用, 是企业绩效管理的有效手段。他们在选择奖励旅游目的地通常是中国的3A旅游风景区, 而且行程单一缺乏创新, 在奖励旅游过程中, 并没有融入企业文化。

2. 实践经验欠缺。

奖励旅游的高要求、高消费的特征决定了它区别于一般的旅游, 它需要专业的奖励旅游服务公司为其量身定制方案, 才能真正的发挥其作用。所以, 要求旅行公司具有相当专业的素质, 丰富的实践经验。由于奖励旅游在重庆发育不够成熟, 处于认知阶段, 专业人才相对匮乏, 在统筹运作能力、应变能力等方面还需待提高[3]。重庆从事奖励旅游的机构较少, 而且相对策划的活动更是甚少, 经验的欠缺不利于奖励旅游长期稳定的发展。

3. 创新意识薄弱。

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 奖励旅游的目的是给受奖员工一次独特、印象深刻的旅游, 就要求旅行社有精心独特的活动策划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然而, 目前重庆奖励旅游市场处于萌芽时期, 旅行社接触到奖励旅游的时间尚晚, 大部分旅行没有实力提供专业的奖励旅游产品。而奖励旅游产品只是浅层次的开发, 活动内容单一, 缺乏多样性, 行程安排乏味, 对于产品的创新方面还有待提高。

四、重庆奖励旅游的发展趋势

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 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 重庆奖励旅游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市场前景发展广阔。虽然奖励旅游在重庆的发展才刚刚起步, 但是受到了政府及组织者的高度重视, 其市场地位日益突出, 发展潜力巨大, 给重庆奖励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契机。

1. 人性化的旅游发展形式。

奖励旅游的发展遵循员工渴望获得的认同和被尊重的心理需求, 愈加趋于人性化。国外的奖励旅游活动十分强调参与者的重要性, 同时照顾到了参与者的家人陪同出游的需求, 充分尊重员工意愿。重庆主要实施奖励旅游活动的企业是部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 而受奖者主要是企业高层、有资历的老员工以及特别优秀的青年者。在这些人之中, 大部分人都已有稳定的家庭。他们往往希望能借助此次旅游机会与家人同游, 员工对此能感受到企业的人文关怀, 增加企业的好感度, 同时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2. 与会议旅游的组合发展。

奖励旅游作为会展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趋向于与会展旅游的另一重要部分会议旅游融合为一, 形成了“会奖旅游”[4]。奖励旅游和会议旅游的结合发展, 以及奖励旅游与业务培训的相结合, 已是重庆企业实施一个新的管理工具。重庆企业需要通过奖励旅游活动中特殊场合和人员集聚的机会进行员工培训、交流与会议, 从而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与认同感, 激励员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近年来, 重庆多家旅行社开始兴办专业的商务会议奖励旅游。重庆亚华国旅在建立了专业化的国际商务会议及奖励旅游部门, 2008年公司成立了专业经营商务会奖旅游的子公司, 提供专业性的会议奖励旅游服务;重庆长江国旅是一家专门从事商务会议旅游的公司, 已经成功的接待和组织过各种类型的商务型会议, 并根据重庆的旅游特色制定了重庆大足石刻两日游、重庆仙女山三日游等主题会议旅游路线, 促进重庆奖励旅游市场的发展。可以看出, 单一奖励旅游实施方式将会被会奖旅游这种新的有效管理方式所取代, 并受到越来越多重庆企业的重视, 而重庆会奖旅游市场将成为奖励旅游市场发展新趋势。

3. 主题化趋势明显。

奖励旅游有别于一般旅游活动的最大特点在与它是企业为受奖者量身定做的特别奖励。因此要求奖励旅游活动内容丰富、安排特别、主题鲜明, 使员工体验深刻, 而主题游是最近几年企业主要策划的目标。企业将文化有机的融合进别具匠心的主题活动中, 做到活动内容的个性化。因此, 奖励旅游的实施者为了符合企业需求, 越来越多的开发出创新独特的奖励旅游产品。近几年来, 重庆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 各种旅游形式层出不穷。2007年以来, 重庆旅游业已相继推出了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名镇旅游和温泉旅游主题年活动, 吸引了国内外企业组团来渝旅游。而奖励旅游的主要实施者旅行社根据重庆的旅游资源特色, 推出了长江三峡游, 大足石刻游等高端主题旅游线路, 受到了国内外企业的欢迎, 推动了重庆奖励旅游的发展。

目前, 重庆的经济飞速增长, 保持这种良好的发展状态, 在未来十年内, 重庆奖励旅游市场必将得到显著发展, 并将成为奖励旅游市场主要的发展对象。

参考文献

[1]周健华.重庆市会展业发展环境及运作机制研究[J].中国商贸, 2010, (9) .

[2]董媛.奖励旅游产品实施效应研究——以重庆奖励旅游市场为例[J].旅游学刊, 2006, (5) .

[3]杨星.中国奖励旅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信息报, 2009, (8) .

奖励旅游产品 篇7

(一) 延续合作伙伴或员工的工作激情

奖励旅游是一种物质与精神结合的奖励方式, 是对受奖者的认可和鼓励。对于没有受到奖励的员工也同样获得激励:当受奖者享受着非比寻常的旅游时, 没得到奖励的员工却仍需继续工作;受奖者旅游回来后分享快乐旅程中的非同一般经历和相片时, 仍在刺激着没受到奖励的员工。

(二) 增强与合作伙伴的默契和增进同事间的交流

在旅游过程中能让大家摆脱工作环境中的严肃气氛, 彼此平等轻松地畅所欲言, 增进感情, 加强团队建设以及对企业的认同与向心力。

(三) 宣传企业

奖励旅游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次低成本高回报的企业宣传活动。在整个奖励旅游活动安排中, 尽可能地加入企业文化和理念以及独特创新的活动内容, 能起到传播企业文化、宣传企业的作用。中国银行深圳分行为VIP客户举办的穿越滇藏线攀珠峰大本营活动, 因完成了自古以来第一次成功地在雨季穿越滇藏线, 到达珠峰大本营, 吸引了各媒体连续的报道, 产生大型宣传活动的轰动效应。

二、发展奖励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 误读奖励旅游的真正含义

中国企业对奖励旅游的误解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认为奖励旅游是大众福利;二是对奖励旅游的认识仅限于字面上的, 奖励出色的员工出去旅游时, 参加普通的旅游团而已。而且奖励旅游是要常年连续进行才能达到有效的激励效果。许多企业把奖励旅游、物品奖励和现金奖励都画上等于号, 在它们之间变换着奖励方式。

(二) 奖励旅游产品缺乏深度开发

奖励旅游是要有量身订做、非比寻常的体现。活动项目要求讲究参与性、创意、结合企业文化的特色活动。但旅游社之间的奖励旅游产品相似程度高。而且有些受奖者已是多次受奖, 相似的产品难以达到激励效果。某500强企业员工关系经理表示, 他们一直把其企业的奖励旅游给专业的活动公司承办, 开始合作有许多惊喜, 但合作的次数多了, 活动项目没有更多的创新, 制造不出惊喜了。

(三) 奖励旅游专业人才的缺乏

SITE肖恩提出, 中国的奖励旅游专业人士并不非常专业地了解奖励旅游这行业。而且组织奖励旅游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来开展工作, 统筹工作;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与企业共同制定奖励标准和了解奖励旅游对象的意愿以及宣传相关奖励旅游计划;富有创造力和较高的策划能力以策划出与众不同的有深度的奖励旅游产品;还需要具有危机处理能力来化解奖励旅游在实施过程中的危机。

(四) 扶持政策不足

2004年发布了企业用免费旅游进行奖励的员工要征个税的规定, 让奖励旅游成本增加, 影响企业与奖励旅游对象的积极性, 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奖励旅游在中国的推广和普及, 且没相关政策扶持。

三、发展奖励旅游的对策研究

(一) 让企业了解奖励旅游的真实含义及作用

让企业全面了解奖励旅游, 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旅行社, 可以向企业做相关宣传, 如拜访企业讲解奖励旅游和展示一些成功案例进行宣传或在电视媒体、商务类的报纸、杂志、网站等途径做宣传活动。二是学术界, 提高关注度, 加强理论支持和推广, 从而让企业乃至大众都能真正认识奖励旅游。

(二) 深度开发奖励旅游产品

奖励旅游与普通旅游是有区别的, 奖励旅游的服务对象包括企业与奖励旅游对象, 不能谁来报名都是那条线路, 那些活动内容。而且活动项目要根据奖励旅游对象的普遍意愿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按奖励旅游对象的性别、年龄、爱好、身体状况等来制订奖励旅游产品, 改变一个模式重复套用的现状。在奖励旅游产品开发中细节、惊喜、创意, 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把奖励旅游做精做细, 无论在旅游线路、景点、接待服务上都要体现量身订做、非比寻常的特点。

(三) 奖励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奖励旅游要发展, 建立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团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中国的奖励旅游是“幼儿期”, 可向已是“成人”的西方发达国家取经。首先, 可通过旅游局或行业组织, 邀请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专家到中国进行培训;再者, 可引进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专业人才, 带领中国奖励旅游操作人员, 让他们从中学习以达到专业水平;把中国奖励旅游操作人员输送到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培养。

(四) 加大相关扶持政策的力度

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 规范奖励旅游经营混乱的状况, 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首先, 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把公费旅游与奖励旅游区分开来, 细化两者的政策, 制定各自独立的政策法规;其次, 规范奖励旅游经营制度, 使行业得到自律。奖励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旅游业者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 这样奖励旅游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摘要:奖励旅游是协助企业达到特定目标, 并对达到该目标的参与人士给予一个难以忘记的旅游假期作为奖励。其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亟需各方努力推动才能发展壮大。本文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奖励旅游,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奖励旅游产品 篇8

当前,政府部门为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需要大量运用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成果,进行公共产品技术创新,为民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所谓公共产品技术创新,就是根据社会公共需求以及已有的知识和技术产生新的产品构想,经过应用研究、技术开发、转化和应用,开发出新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所有活动构成的过程[1]。公共产品技术创新非常普遍存在于环境保护、国防、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如目前的环境治理,在我国北方部分缺水城市,各地方政府已经在污水处理厂逐步开始应用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实现污水的再生回用,以缓解水资源紧张,保护河流水质。事实上,公共产品技术创新与企业技术创新有本质的区别,在投资主体上,前者主要是政府,后者主要是企业;在技术创新面临的风险上,前者主要是技术风险,后者既有技术风险,也有市场风险,这是两类显著不同的技术创新活动。

目前,国内外关于公共产品技术创新的研究较少,Shishir K.Jha等以忽略疾病为例,认为应该将产品创新过程与公共产品的提供联系起来[2],但是并没有进行任何实证检验或者经济学角度的解释。在现实中,政府部门为了向社会提供高效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经常需要通过研发竞赛方式激励企业投入研发参与公共产品技术创新。在这个过程中,考虑到投标者的声誉影响,与投标企业已经建立起的长期合作关系,以及研发风险的存在,政府部门往往会制定具有一定偏袒程度的采购规则以获取所需技术,而如何制定最优的偏袒规则就成为政府部门要考虑的首要问题,这也构成了本文的研究目的。

国外部分学者已经对研发竞赛进行了研究。Che等研究了研发采购中的最优拍卖机制设计问题,详细分析了第一价格拍卖对购买者获得期望剩余的影响[3]。Scho¨tner比较了第一价格拍卖与固定价格奖励两种不同方式对购买者实际获得效用的影响问题[4],当技术研发不确定程度较低时,固定价格奖励能够为投标者带来较高的福利剩余。Ding等研究了在不完美承诺情形下,得分拍卖与固定价格奖励两种方式对采购者获得效用的影响问题[5],如果发生了投标企业试图在竞标阶段与采购者讨价还价的情况,与得分拍卖相比,采用固定价格奖励对采购者往往更为有利。 M.Maurer和Scotchmer比较了研发竞赛、政府补贴以及拍卖机制的应用环境并且讨论了这几种机制对政府可能产生的影响效果[6]。Baye等研究了考虑技术溢出因素时,在标准的拍卖和寻租竞赛中两个投标商的均衡策略问题[7]。Kra¨kel等研究了创新锦标赛中竞争者如何选择技术风险的策略问题[8], Cohen等研究了全支付拍卖中多奖励设计对投标者研发努力程度影响问题[9],他们认为与单奖励竞赛相比,多奖励竞赛更能够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以上研究对了解研发竞赛中的奖励分配及采购机制设计有重要启示。但是,以上部分研究假定采购者寻求投标者的努力最大化,没有考虑政府实际获取技术效果,并且也没有讨论政府研发采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技术偏袒问题。Jo¨rg Franke等分析了在偏袒性采购环境下,异质性的竞争者在图洛克寻租竞争中的策略问题[10],但是,他们假定偏袒因素为一外生变量,而本文希望把研发竞赛与政府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联系起来,并且把技术偏袒因素作为政府的决策变量来考虑。因此,将以固定价格奖励为例,分析政府追求福利剩余最大化的情况下该如何确定奖励额度以及偏袒程度等问题,这对认识公共产品技术创新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模型

政府部门通过设计竞赛的方式激励企业提供高效产品,假定有两个风险中性的企业参与竞赛,分别记为HL,两个企业投标产品给政府带来的效用分别为uHuL. ei为企业提供产品的技术优势,k(0≤k<1)表示研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技术溢出效果。 ξi表示技术评价过程中购买者对产品信息了解不足而产生的不确定性,假定ξi(i=H,L)独立同分布,具有可加性,其概率密度函数连续可微,单峰且关于0对称。

uΗ=eΗ+keL+ξΗuL=eL+keΗ+ξL(1)

存在政府偏袒的情况下,技术评价过程如下所示:

s={sΗ,uΗδuLsL,uΗ<δuL(2)

评价结果s=sH意味着采购者认为企业H提供产品技术优于企业L, s=sL则结论相反。参数δ(δ∈[0,Θ],Θ>1)为采购者的内生变量,表示政府部门对两个投标商的偏袒程度。δ值越小,对企业H的偏袒程度越高,δ=1表示政府在两个企业间不存在偏袒,若0≤δ<1,意味着政府部分偏袒企业H,如果1<δΘ,政府部门部分偏袒企业L.参数Θ为外生变量,由外部管制环境决定。假定随机变量函数δξL-ξH的累积分布函数为G(·),概率密度函数为g(·), g(·)连续可微、单峰且关于0对称。本文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假设,是希望投标者提供产品技术优势越高,越有可能获得s=si的评价。

两个企业投入的成本为c(ei)(i=H,L),同时假定ci(ei),ci(ei),ci(ei)>0,∀ei>0并且有ci(0)=ci(0)=0(i=H,L)。假定企业H为两个企业中能力较高的一个,其成本函数更为平坦,故提供同样的技术e,有cH(e)<cL(e),cH(e)<cL(e),cH(e)<cL(e),∀e>0成立。

考虑到政府提供固定奖励合同以激励企业参与公共产品技术创新,在企业投入研发之前,政府设立两个固定奖励分别为w1,w2(w1>w2≥0)。对企业提供的研发结果完成评价之后,支付提供高技术优势的企业w1,支付另外一个企业w2.整个过程时间顺序如下:在第一阶段,政府说明自己所需产品的技术特征,确定奖励设置的类型以及额度并说明偏袒规则;进入第二阶段,两个企业了解到政府制定的规则,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研发并提交产品,政府完成评价并兑现奖励。

3 政府奖励及政府偏袒

3.1 不存在技术溢出时的政府奖励以及偏袒

作为研究基准,我们首先考虑不发生技术溢出时政府如何确定奖励额度以及偏袒程度(k=0的情形)。 政府通过解决一个两阶段的博弈模型来获得最优的奖励设置以及偏袒程度(w*1,w*2,δ*),采用逆向归纳法,先分析两个企业在第二阶段提供产品的技术优势。

两个企业同时竞争w1和w2,存在政府偏袒的情况下,企业HL获胜可能性依次为G(eH-δeL)与1-G(eH-δeL),获得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EUΗ(eΗ)=w2+ΔwG(eΗ-δeL)-cΗ(eΗ)(3)EUL(eL)=w2+Δw[1-G(eΗ-δeL)]-cL(eL)(4)

式中,Δw=w1-w2.企业选择提供产品技术优势(e*H,e*L)由如下一阶条件确定:

Δwg(eΗ*-eL*)=cΗ(eΗ*)(5)Δwδg(eΗ*-eL*)=cL(eL*)(6)

为了保证均衡解的存在性,假定以下条件恒成立:

supΔwΘ2|g(eΗ-δeL)|<infci(ei),ei>0(7)

命题1 政府部门如果希望实现最大社会福利,其设置的最优偏袒规则应为δ*1=1。

证明 社会福利函数为:

eL+eΗ-cL(eL)-cΗ(eΗ)(8)

从而社会福利最大时,必然有:

cL(eLFB)=1,cΗ(eΗFB)=1(9)

再根据式(5)及式(6), 显然有δ*1=1成立。同样, 根据式(5)及式(6), 当δ*1=1时, 有e*H>e*L,即企业H最终提供产品的技术优势要高于企业L提供的产品。

D1=Δwg(e*H-δe*L)-cH(e*H), D2=Δwδg(e*H-δe*L)-cL(e*L),讨论Δw以及偏袒程度δ的变化对的影响。根据D1,D2可得:

|J|=|D1eΗ*D1eL*D2eΗ*D2eL*|=|EUΗ(eΗ*)-Δwg(eΗ*-δeL*)δΔwg(eΗ*-δeL*)δEUL(eL*)|=EUΗ(eΗ*)EUL(eL*)+(Δw)2δ2[g(eΗ*-δeL*)]2(10)

由于EUH(e*H)<0, EUL(e*L)<0, 故|J|>0成立。从而:

eΗ*Δw=1|J||-D1ΔwD1eL*-D2ΔwD2eL*|=g(eΗ*-δeL*)cL(eL*)|J|>0(11)eL*Δw=1|J||D1eΗ*-D1ΔwD2eΗ*-D2Δw|=δg(eΗ*-δeL*)cΗ(eΗ*)|J|>0(12)eΗ*δ=1|J||-D1δD1eL*-D2δD2eL*|=-Δwg(eΗ*-δeL*)(eL*cL(eL*)+Δwδg(eΗ*-δeL*))|J|(13)eL*δ=1|J||D1eΗ*-D1δD2eΗ*-D2δ|=-Δw[(Δwg(eΗ*-δeL*)-cΗ(eΗ*))g(eΗ*-δeL*)+cΗ(eΗ*)g(eΗ*-δeL*)eL*δ]|J|(14)

根据式(11)及式(12),不考虑技术溢出效果,在固定奖励竞赛模式中有如下结论:保持偏袒程度不变,提高最高奖励与最低奖励的差额能够有效激励投标商增加研发努力程度,提供技术优势更高的产品。g′(e*H-δe*L)的符号反映了两个投标企业研发努力的战略行为[11],同时也决定了偏袒程度变化对企业H提供产品技术优势的影响。根据式(13),如果g′(e*H-δe*L)<0,则∂e*H/∂δ>0,即对企业L偏袒程度增加会激励企业H提供技术优势更高的产品; 如果g′(e*H-δe*L)>0,则有∂e*H/∂δ<0,即提高对企业H偏袒程度会激励企业H提供技术优势更高的产品。

再考虑第一阶段政府部门如何选择奖励额度以及确定偏袒程度的问题。由于w1>w2≥0,两个企业均可以选择零投入而获得非负效用,因此需要对企业L的参与条件进行限制。 假定企业L研发努力的保留效用为u0,政府部门寻求如下福利函数的最大化:

π=eL*+eΗ*-w1-w2(15)

通过构造拉格朗日函数,可以获得最优的(w*1,w*2,δ*),具体如下:

L(w1,w2,δ;eL*,eΗ*)=eL*+eΗ*-w1-w2+λ1(w2-u0)+λ2(Δwg(eΗ*-δeL*)-cΗ(eΗ*))+λ3(Δwδg(eΗ*-δeL*)-cL(eL*))(16)

稳定值的必要条件为:

{Lw1=-1+λ2g(eΗ*-δeL*)+λ3δg(eΗ*-δeL*)=0Lw2=-1+λ1-λ2g(eΗ*-δeL*)-λ3δg(eΗ*-δeL*)=0Lδ=-(w1-w2)(eL*(λ2+λ3δ)g(eΗ*-δeL*)-λ3g(eΗ*-δeL*))=0Lλi=0,i=1,2,3(17)

比较∂L/∂w1与∂L/∂w2,显然有λ1=2,故w2=u0为紧约束,从而有如下结论:应用固定奖励竞赛方式,较低的奖励额度应由能力较低投标商研发努力的保留效用决定。最优的(w*1,w*2,δ*)可以通过求解式(17),再验证相应的海赛加边行列式获得。

3.2 存在技术溢出时政府的奖励及偏袒

本节分析发生技术溢出情况下(0<k<1情形),政府设定的奖金价值以及偏袒程度问题。竞赛过程中的技术溢出效果会影响两个企业的研发努力程度,也必然会影响到政府最终获得产品的技术水平。发生技术溢出情况下,两个企业的效用函数分别为:

EU~Η(eΗ)=w2+ΔwG(eΗ-δeL+k(eL-δeΗ))-cΗ(eΗ)(18)EU~L(eL)=w2+Δw[1-G(eΗ-δeL+k(eL-δeΗ))]-cL(eL)(19)

式中,Δw=w1-w2. 两个投标商的均衡策略(e˜Η*,e˜L*)满足如下一阶条件:

Κ1=Δwg(e˜Η*-δe˜L*+k(e˜L*-δe˜Η*))(1-kδ)-cΗ(e˜Η*)=0(20)Κ2=-Δwg(e˜Η*-δe˜L*+k(e˜L*-δe˜Η*))(-δ+k)-cL(e˜L*)=0(21)

根据式(20)与式(21),由于ci(e˜i)>0(i=Η,L)恒成立,故有如下结论:发生技术溢出时,为保证两个投标商参与积极性,政府对高能力企业的技术偏袒存在最高程度限制:δ>k; 对低技术能力企业的技术偏袒也存在最高程度限制:1/k>δ.同时,经过运算发现,在发生技术溢出条件下,政府部门如果希望实现最大社会福利,其设置的最优偏袒规则仍为δ*2=1。

为了保证均衡解的存在性,假定如下条件恒成立:

supΔwΘ2|g(eΗ-δeL+k(eL-δeΗ))|<infci(ei),ei>0(22)

现在讨论变量Δw,k,δ变化对企业研发努力的影响,同样应用隐函数求导法则,记Ω=g(e˜Η*-δe˜L*+k(e˜L*-δe˜Η*)),Ω=g(e˜Η*-δe˜L*+k(e˜L*-δe˜Η*)),具体过程如下。

|J˜|=|Κ1e˜Η*Κ1e˜L*Κ2e˜Η*Κ2e˜L*|=|EU~˝Η(e˜Η*)ΔwΩ(-δ+k)(1-kδ)-ΔwΩ(-δ+k)(1-kδ)EU~˝L(e˜L*)|=EU~˝Η(e˜Η*)EU~˝L(e˜L*)+(Δw)2Ω2(-δ+k)2(1-kδ)2>0(23)

从而有:

e˜Η*w=1|J˜||-Κ1ΔwΚ1e˜L*-Κ2ΔwΚ2e˜L*|=ΩcL(e˜L*)(1-kδ)|J˜|>0(24)e˜L*Δw=1|J˜||Κ1e˜Η*-Κ1ΔwΚ2e˜Η*-Κ2Δw|=ΩcΗ(e˜Η*)(δ-k)|J˜|>0(25)e˜Η*δ=1|J˜||-Κ1δΚ1e˜L*-Κ2δΚ2e˜L*|=[(Δw(k-1)(k+1)(δ-k)Ω+cL(e˜L*)(kδ-1)(e˜L*+ke˜Η*))Ω-ΩkcL(e˜L*)]Δw|J˜|(26)e˜L*δ=1|J˜||Κ1e˜Η*-Κ1δΚ2e˜Η*-Κ2δ|=Δw[(Δw(1-k)(k+1)(kδ-1)Ω+cΗ(e˜Η*)(k-δ)(e˜L*+ke˜Η*))Ω+ΩcΗ(e˜Η*)]|J˜|(27)e˜Η*k=1|J˜||-Κ1kΚ1e˜L*-Κ2kΚ2e˜L*|=Δw[((1-δ)(δ+1)Δw(δ-k)Ω+cL(e˜L*)(kδ-1)(δe˜Η*-e˜L*))Ω-δΩcL(e˜L*)]|J˜|(28)e˜L*k=1|J˜||Κ1e˜Η*-Κ1kΚ2e˜Η*-Κ2k|=Δw[(Δw(kδ-1)(δ-1)(δ+1)Ω-cΗ(e˜Η*)(δ-k)(δe˜Η*-e˜L*))Ω-ΩcΗ(e˜Η*)]|J˜|(29)

根据式(24)及式(25),显然有如下结论:发生技术溢出的情况下,提高最高奖励与最低奖励的差额仍然能够有效激励投标商增加研发努力程度。根据式(26)及式(27),Ω′的符号反应了存在技术溢出条件下两个投标商研发努力的战略行为。若Ω′>0成立,则有e˜Η*/δ<0,即降低对企业L的技术偏袒,会激励企业H提供更高技术优势的产品; 若Ω′<0成立,则有e˜L*/δ>0,即提高对企业L的技术偏袒,会激励企业L提供技术优势更高的产品,这与未发生技术溢出情形不同。

再分析第一阶段政府应如何确定最优的(w˜1,w˜2,δ˜)。政府部门作为采购设计者寻求如下福利函数的最大化:

π=e˜L*+e˜Η*-w1-w2(30)

假定企业L研发努力的保留效用u0≥0,考虑企业L参与竞赛的限制条件,需要有:w2-u0=0。 为获得最优的(w˜1,w˜2,δ˜),构造如下拉格朗日函数:

L(w1,w2,δ;e˜L*,e˜Η*)=e˜L*+e˜Η*-w1-w2+μ1(w2-u0)+μ2(Δwg(e˜Η*-δe˜L*+k(e˜L*-δe˜Η*))(1-kδ)-cΗ(e˜Η*))+μ3(-Δwg(e˜Η*-δe˜L*+k(e˜L*-δe˜Η*))(-δ+k)-cL(e˜L*))(31)

稳定值的必要条件为:

{Lw1=-1+g(e˜Η*-δe˜L*+k(e˜L*-δe˜Η*))((1-kδ)μ2+(δ-k)μ3)=0Lw2=-1+μ1+g(e˜Η*-δe˜L*+k(e˜L*-δe˜Η*))((-1+κδ)μ2-(δ-k)μ3)=0Lδ=(((δμ2+μ3)k-μ2-μ3δ)(e˜L*+ke˜Η*)g(e˜Η*-δe˜L*+k(e˜L*-δe˜Η*))-g(e˜Η*-δe˜L*+k(e˜L*-δe˜Η*))(μ2k-μ3))(w1-w2)=0Lμi=0,i=1,2,3(32)

根据上式,比较∂L/∂w1与∂L/∂w2,显然有μ1=2成立,从而w2=μ0为紧约束,故有如下结论:发生技术溢出时,企业能够获得的最低奖金额度仍由较低能力投标商研发努力的保留效用决定。最优的(w˜1,w˜2,δ˜)可以通过求解上式并验证相应的海赛加边行列式获得。

命题2 发生技术溢出情况下, 政府部门追求福利剩余最大化,其设定的最优偏袒规则满足如下条件:δ˜=cL(e˜L*)+kcΗ(e˜Η*)cΗ(e˜Η*)+kcL(e˜L*).

证明 把μ1=2代入式(32), 可得μ2≠0, μ3≠0。采用反证法,假定μ3=0,则令∂L/∂w1=0,有

μ2=1g(e˜Η*-δe˜L*+k(e˜L*-δe˜Η*))(1-kδ)(33)

而根据∂L/∂δ=0,有μ2=0,故μ2≠0成立。同理可证,μ3≠0成立。故K1=0,K2=0两个约束为紧约束,从而可得最优偏袒规则满足δ˜=cL(e˜L*)+kcΗ(e˜Η*)cΗ(e˜Η*)+kcL(e˜L*).

4 算例

下面通过算例讨论变量σ及参数k变化时,最优奖励额度以及偏袒规则的设定问题。假定企业H努力的成本函数为cH(eH)=0.01exp(eH),企业L努力的成本函数为cL(eL)=0.1exp(eL)。外生变量Θ值为Θ=20.5。假定ξi(i=H,L)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σ的正态分布,则随机变量函数δeL-eHN(0,σ2+δ2σ2)。假定企业L努力的保留效用为u0=0,则较低奖励价值应为w2*=w˜2=0,而较高的奖励价值以及最优偏袒规则如表1所示。当σ=4,k=0.3时,公平竞争方式对政府来说是比较好的选择;当σ=0.1,k=0.1时,部分偏袒研发能力较弱的企业能够采购者带来较多福利剩余;当σ=4,k=0.7时,完全偏袒研发能力较弱的企业能够采购者带来较多福利剩余。同样,经过运算也会发现:当σ=5,k=0时,最优偏袒程度为0.8608,即对研发能力较高的投标商部分偏袒会给政府带来较多的福利剩余。

考虑到变量Θ的限制,不存在技术溢出时,随着σ增加, 最优偏袒规则应从偏袒能力较低的投标商变为部分偏袒能力较高的投标商。企业H为能力较高的企业,所以总是可以选择技术优势更高的产品以获得最高奖励,在g′(e*H-δe*L)<0范围内,提供产品技术水平不变情况下,σ值越小,企业H获得高奖励的可能性越大。政府选择适当的偏袒规则可以增加两个投标商的竞争程度,以获得更多福利剩余,因此,σ值减少时, 政府会选择偏袒能力较低的企业以激励企业L提供技术优势更高的产品,而当σ较大时,政府会选择偏袒能力较高的企业,以保证获得技术优势更高的产品。存在技术溢出的情况下,当σ值较小时,对企业L的偏袒程度随着溢出水平k增加而减少; 当σ值较大时(比如σ=4),对企业L的偏袒程度随着k增加表现出先减少再增加的过程,即购买者选择完全偏袒企业L(k=0.5,k=0.7时),仍能保证获得技术优势较高的产品。

5 结语

为了获得更多的福利剩余,政府部门经常会制定一些偏袒性的采购政策,本文对固定奖励竞赛方式中的政府偏袒策略进行了研究。一般来说,政府制定偏袒规则应该考虑如下几个因素:投标企业可能的研发成本,技术溢出效果的影响,技术评价过程的不确定性以及投标者研发努力的战略关系等。对研发能力较低企业完全偏袒不能保证采购者一定会获得最多的福利剩余,在一定条件下采取公平竞争或者部分偏袒高研发能力投标商的方式对政府来说是合适的选择。以上关于政府偏袒问题研究仅考虑发生在两个投标企业之间,当竞标企业数量多于两个时,政府该如何制定偏袒规则是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仲伟俊.公共产品创新问题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3):13~19.

[2]Jha S K,et al.Linking innovation process to the provisioning of public goods:The case of neglected diseases[J].The Innovation Journal:The Public Sector Innovation Journal,2010,15(2).

[3]Che Y K,et al.Optimal design of research contest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3,93(3):646~671.

[4]Scho。ttner A.Fixed-prize tournaments versus first-price auctions in innovation contests[J].Economic Theory,2008,35(1):57~71.

[5]Ding W,et al.Prizes and lemons:Procurement of innovation under imperfect commitment[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2011,42(4):664~680.

[6]Stephen M,Maurer S S.Procuring knowledge[Z].Cambridge: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2003.

[7]Baye M,Kovenock D,de Vries C.Contests with rank-order spillovers[J].Economic Theory,2009:1~36.

[8]Kra。kel M,et al.Risk taking in asymmetric tour-naments[J].German Economic Review,2004,5(1):103~116.

[9]Cohen,et al.Allocation of prizes in asymmetric all-pay auctions[J].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8,24:123~132.

[10]Jo。rg F.Effort maximization in asymmetric contest games with heterogeneous contestants[J].Economic Theory,2011:1~42.

上一篇:小额贷款公司的命相下一篇:种子产业的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