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深远

2024-07-21

影响深远(精选12篇)

影响深远 篇1

摘要:档案人员的频繁调动令企业的档案工作处于基础不牢, 甚至无序的状态, 档案人员的责任心也大打折扣, 如何解决档案工作交接过程中出现的新老交替问题, 使档案工作按照正常化发展, 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人员调动造成工作的困难, 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档案交接,规章制度,领导重视,明确分工

做好档案交接工作, 对于确保档案安全完整, 确保档案工作的连续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档案交接要纳入单位的日常管理和规章制度之中

档案交接手续不正式、不严密, 监交工作不严格, 甚至随意的情况普遍存在, 致使新任档案人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掌握本单位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 如找不到档案工作制度, 不清楚各门类档案的数量, 不了解各年代档案在库内、柜内的分布, 不掌握前任档案员有多少没有完成的工作, 不知道全宗卷、编研材料为何物, 个别单位甚至找不到档案柜钥匙, 档案工作长期不能纳入正轨。更严重的是:新任档案人员一接手就感到一头雾水, 在凌乱的局面中艰难起步, 很容易挫伤工作积极性;档案工作前后脱节, 出现工作贻误时难以尽快补救;即使有的单位原本较好的工作基础也由于多次换人且交接不力被“一代一代”地磨灭;发现档案去向不明等严重问题时难以确定直接责任人员, 无法追究责任。因此建立档案交接制度并把它纳入单位的日常管理之中显得尤为重要。单位负责人要把档案交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做到档案人员离职离岗先办理工作交接手续, 然后再办理调动手续, 对未办理档案交接手续的档案人员, 不得签发调动工作通知。

二、基层单位领导要对档案移交工作予以充分的认识

造成交接不力的根本原因来自领导和新老档案人员等多个方面, 领导不重视是其中之一, 认为档案工作交接仅仅是新老档案人员之间的事, 往往一声令下, 档案人员立刻调整到新的岗位, 并要求两三天内与接管人员交接完毕, 新老档案人员只得仓促交接。

各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交接责任重大, 手续繁杂, 促使其为顺利交接提供必要条件, 如:有准备、有计划地调换档案人员, 保证档案工作不出现“空岗”“断档”现象;将做好交接工作列入档案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根据本单位档案数量为交接双方安排充分时间;对于没有办清交接手续的档案人员, 不调整岗位, 不予办理人事调动和工资转移等手续。

三、交接双方均应有相对合理而明确的职责分工

档案交接分为移交和接收两个方面, 交接双方应有相对合理而明确的职责分工。双方在交接前认真做好档案移交前的准备工作, 是确保档案交接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移交方在正式移交之前要做好五项工作:一是对档案进行全面清理, 做到账物相符、心中有数;二是对借出的档案及时催还, 归还不了的要问明原因, 整理好借据;三是对未整理的零散文件材料要分类存放、清理排序;四是按档案移交要求编制好移交文据及表格;五是撰写档案移交说明。

接收方在接收之前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了解移交单位职能活动内容和工作活动情况;二是向前任档案人员了解档案保管和档案工作情况;三是要了解或检查档案移交准备工作情况。只有交接准备充分, 才能保证交接工作顺利进行。

接收方应学习有关文件, 了解档案交接工作规定和基本的档案业务知识, 对移交人员开列的表格、单据和其他交接材料逐项核对, 逐柜逐卷 (件) 核查档案数量, 对不明事项向移交人员或有关领导问明情况, 必要时做书面记录。

四、认真做好档案监交工作

档案监交工作对档案交接起着鉴证和监督作用, 要安排专人负责监交。档案监交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 坚持原则, 按程序办理。一般档案人员交接, 可由档案机构负责人监交;档案机构负责人交接, 可由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或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派人监交。交接双方在监交人员的监督之下认真做好移交、接收工作, 要在交接文据上注明交接时间、地点和监交人、移交人、接收人的姓名职务及移交清册、页数等。交接工作结束之后, 移交人、接收人、监交人应在移交文据上签字盖章。

五、加强档案交接中的思想教育工作

档案交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不单纯是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问题, 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 近几年来一些基层单位忽视了对档案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 使得一些基层单位档案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有的档案人员带着情绪离岗或转岗, 或者对“枯燥”的档案工作早已心猿意马。听到调整岗位的消息急于“甩包袱”, 与新任人员草草交接;因此在档案交接的过程中要补上这一课, 教育交接双方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责任, 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从而保证档案交接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办理, 使基层档案工作前后衔接起来。

档案管理部门应通过一系列措施, 使工作交接做到组织上有保证, 制度上有规定, 职责上有分工, 手续上有记载, 工作上有监督, 操作上有引导, 使各单位档案工作交接成为对前段工作认真盘点、查漏补缺的过程, 从“越交越乱”变为“越交越清”, 最终使工作交接在建设和谐档案工作的过程中不再成为障碍, 而是成为档案工作向前迈进的新起点。

参考文献

[1]李静, 鞠艳.构建和谐的档案工作从抓好基层单位人员交接开始,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010.11.4

影响深远 篇2

我思索过很久,为什么父爱如山?

山是一个很峻秀,很高大,广袤的自然体吧,父爱的份量也这般,沉甸甸的,不似阳光倾泄的温暖,带来的是一种说不出的力量,苦涩,震撼。

父亲向来很勇敢,坚强,他对每一件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他也很喜爱和我讲一些他小时候的事,而且每每都是想告诉我些什么。他说他小学时调皮是在全县出了名的,奶奶是他班上的班主任,以前上课几乎都是在看他挨打,他还说他功夫很好,一只小麻雀从窗外飞进学堂,他能一把抓住,就是因为他的顽皮,其他孩子的家长们都叫自己的孩子不要和他玩,但父亲也没什么难受的,他可以自己玩,他说男孩子顽皮点没事,但要长心,他有自己的理想。每每想起这段故事,我想,若换作我,一定受不了。

也许,在这个世上,唯一能透彻地了解我的人,只有父亲了。可能对于其他人来说,了解我并没有什么价值,但只要父亲说出他懂我的,我的心里就会漾起一阵阵涟漪。他说我多愁善感,他说我怀旧留心,他还说我总是有千头万绪,我说都对。正因为了解,他信任我,一次没考好没什么,我是一个会努力,求上进的孩子。他了解我为什么没有勇气去面对小组排名总是倒数这一事实,他说我没有自信,太在乎这些成绩,他知道我已经尽力,他知道我很难过,所以他总是帮我分析原因,而不是表面的安慰,所以他总是笑着来和我探讨,而不是严肃地说理。

父亲为我做的一切,都尽在不言中,他从来不会将爱挂在嘴边,而在他的一言一行。

奶奶生性也多愁善感,总是有太多太多的放不下。我和父亲,母亲一起回家探望时,奶奶总是有许多的伤感。我知道,黄昏里的老人是无助的,孤独的,再加上奶奶患得的糖尿病和年轻时较高的文学素质,自然对这尘世多了几份感慨。也许只有父亲才懂得怎样去安慰奶奶那萦损柔肠,每每说到一些昔日的事,总要落下一些泪来。父亲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会落泪。他劝奶奶要活在当下,要过好每一天,所以他总是会陪奶奶一起散步,还会帮她按摩,他会捊一捊她的头发,然后调侃地说,又去染发了?这些我都记在了心中,永远,被这样的父亲而感动,多了几份柔情,多了几份感恩。

父亲还是一个好领导,作为一个江西省高速公路的总工程师,他身上有许多担责任。我能理解他为什么和那些即将奔赴下一个工地的兄弟们喝得酩酊大醉,他想说没有什么放不下,离开了家庭,还有更多的朋友,来一起奋斗。我也能理解他为什么不回家而去工地过元宵,在他心里,事业和家庭是两个概念,但是为了让那些为工程而不能回家的兄弟感到温暖,他希望能带去家的氛围。他脾气不好,有时也总是发火,但我们从心里都知道,他是一个重感情,负责任的领导,他会花数个小时来教会那些兄弟们怎样去欣赏,体贴他人,重新审视这些世态人情。他也会花数小时来劝那些大叔大伯怎样去面对这个岗位,怎样去追求人生的理想。在这方面,我对他多的是几份尊重,他能放下身份去真心他体谅每一个人。

父亲也总是有许多和我一样的爱好,表面充满阳刚之气的他总是对文学有一份独到的见解,也热爱着体育运动。他说《三国演义》中,曹操才是真正的英雄。他说《红楼梦》我还不够心境去品读。他也总能感受到乐曲中的婉转凄凉,宋词中的悲欢离合,他最喜爱的词是蒋捷的《虞美人》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他说他能体会到这种光景,我凝望着他的眼光,这首宋词,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儿胸怀?

最影响深远的事件等 篇3

高层领导过渡制度化

刚刚结束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从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岗位上退了下来,胡锦涛接任军委主席。由邓小平开始的先例,至江泽民成为惯例。中国高层领导实现新老交替和平稳过渡,由此形成制度、规范和程序。

这项决定赢得舆论的高度评价,也被认为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利好。

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致力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中国共产党,给自己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历史命题。而高层领导新老交替平稳过渡的制度化,正式其中的应有之义。在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被寄望于成为一个新的起点。

长期以来,中共一直把保持社会和谐、政治稳定与经济繁荣视为中国发展的首要问题,而稳定又是压倒一切的任务。从中国的现实来看,高层领导实现平稳过渡,昭示了中国政局的稳定和政策的连续,足以给国人和世界以长久的信心。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最高领导层新老交替体现出的制度化趋势,将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对中国的投资环境与经济发展更是意义非同寻常。

最好奇的联想

“郎旋风”会否影响国企改革

9月15日,中国国有企业的监管部门国资委最新颁布了《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份《通知》是对2003年出台的《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暂行办法》的细化和补充。

《通知》在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引发的国有产权改革大争论的背景下出台,难免使人怀疑是对争论的回应。郎咸平早前采用实证的方式,以中国著名家电企业为例,揭开国企改革中涉嫌的大量国有资产流失的状况,提出了目前产权改革方向存在错误、警惕国有资产被合法剥削等问题。他引发了国企改革是继续国有还是扩大民营的激烈交锋。有人认为,中国产权改革的路径和方向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郎旋风激发起市场少有的热情,内地经济学家纷纷发表意见和看法,最终代表着国有企业监管部门的国资委也出面回应,国有企业改革肯定不会停下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有关部门不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适度修改和调整。那么调整的幅度有多大呢?从《通知》中的内容来看,一些规定很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如对主辅分离后剩余资产的出售、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等都做了更具体的规定。

有学者认为,郎咸平的意见之所以引发共鸣和争议,反映出社会矛盾的激化,引合了某种怨气和情绪,股民和股东、穷人和富者、老百姓和政府官员之间的落差成为这次争论的基础。而且,一波接一波的国企改革仍然不能解决国有企业最深层的产权问题下的效益问题。这些都成为了目前国企改革中的难点与困境。而郎咸平的观点也许不会使中国国企改革的步伐停止,但是也许会促使决策层及监管层更加慎重和缜密的修正一些不完备之处。

最大悬疑

谁是建行的战略投资者

9月21日,众目期待的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挂牌成立。关于谁将成为建行的战略投资者的传言一直不断,绝大部分人士的目光集中在花旗、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摩根士丹利、汇丰等国际金融巨头上。据了解,战略投资者是在建行股份成立以后,一方面是通过资金投入成为建行股份的股东;另一方面与建行股份在资金、技术等层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

按此标准,战略投资者很有可能是金融机构,尤其是国际金融巨头,他们在风险管理、产品开发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成为战略投资者之后可以在很多个领域与建行开展合作。另外根据建行的说法,只有在发起人股东全部到位、建行股份组建之后,战略投资者才会陆续露面。有消息称,德意志银行、摩根斯坦利、花旗似乎已是必然的人选。从历史看,建行与这几家机构的合作一直密切,从中金公司的成立,到今年年初建行将42亿元人民币的土地和房地产出售给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和花旗,几家的关系确实不错。不过,有专家分析,在此次建行分立过程中,摩根和花旗两家几乎是全程参与,外界揣测,这两家入股建行成为其战略投资者好象悬念不大。

最受关注的岗位

“火山口”上的证监会主席

中国股市在低迷中徘徊,而被投资者寄予厚望的证监会主席一职成为了瞩目的焦点。拯救中国股市的重任压在每一任证监会主席的肩上。但是,中国股市先天性的缺陷使证监会主席也难有作为。于是,“火山口”成为了证监会主席一职的代名词。

在中国股市跌破千三点后,已经有人在猜测,尚福林在“火山口”还能坐多久?于是9月一度最盛行的传言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可能即将离任,西部重镇重庆市副市长黄奇帆将执牛耳。后来,此事虽然有中国证监会官员公开辟谣,但是,近观最近证监会的变化,也颇有一番意思。

中国证监会主席从刘鸿儒、周道炯、周正庆、周小川到尚福林已历五代,基本每任都是两年半的任期。前三任都是退休前的安排,级别是副部级。但是从周小川起,级别提为正部级,而且周小川从此位置上进入了中央委员序列,调任央行行长。

从周小川开始,中国证券市场改革的力度加大。回首2002年12月30日尚福林上台之初,正是沪深两市大幅下挫之际。上任之初,人们认为他的务实精神能平抑当时浮躁的证券市场,而尚福林也确实为股市做了很多扎实的工作,为进一步的改革打好了基础。在跌破千三点后,素有政策市之称的中国股市,这一次没有听到证监会有任何救市之意。这应当也是一种进步。但对于期盼着走出水深火热的股民来说,无疑是深深地失望和愤怒。于是,流言开始飞扬。

传言另一个主角黄奇帆之所以能给使股市一振,还是缘于黄不凡的履历:他曾担任过上海市政府的副秘书长、经贸委主任,而且还担任过体改办的副主任。黄奇帆在担任上海市政府体改办副主任期间,一手操作了1998年上海本地股重组工作,创造性地推出了所谓“净壳”的概念,为重振上海本地股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调往重庆后,黄在重庆金融业的建树一直令重庆民间人士乐道。他也在坊间赢得了“金融市长”、“资本运作高手”的称号。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影响深远 篇4

美国负责调查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总统委员会1月11日公布最终调查报告, 建议对美国的近海石油开采体系进行全面改革, 以减少未来发生类似灾难的可能性。调查报告认定英国石油公司等3家企业为节省时间和费用, 多次作出导致漏油风险增加的决定, 整个事件归因于管理不当。报告认为, 政府监管部门同样负有责任。如果不改革行业做法和政府政策, 同类事件可能重演。

报告还认为,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可以预见”、“可以避免”, 英国石油公司、哈利伯顿公司以及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的错误和误判是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而政府当时的监管是“无效的”, 且跟不上近海钻探领域的技术进步。

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的“深水地平线”海上石油钻井平台2010年4月20日在墨西哥湾水域发生爆炸并沉没, 导致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件。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年5月22日颁布行政命令, 宣布成立独立的总统委员会调查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该委员会由7名成员组成, 主要任务是向总统提供如何避免发生近海钻探原油泄漏以及如何减缓泄漏事件影响的建议。

尽管最终报告已公布, 海面的清理工作也已近结束, 随着墨西哥湾的游客在淡季大幅减少, BP已开始深入清理覆盖着原油的旅游海滩。BP的清理工作从亚拉巴马州至佛罗里达州海岸线的Perdido Key开始。当地人希望, 在明年春季大批旅游者抵达之前, BP能够采取各种措施来尽快清理海滩, 人们希望来年的生活能归于平静。

虽然BP经过巨大努力控制住了石油泄漏, 但这一事件给公司形象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使其为清污和赔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1世纪被世界公认为是海洋世纪。全球深海油气储量超过2.0×1011t, 其中石油占到 (1.2~1.4) ×1011t。国际石油学界不断刷新着深海的定义, 起初是200 m深, 后来是300 m, 现在一般将水深500 m的海域视为深海, 而超过1500 m水深则为超深海。巴西石油公司的深水油气最大钻深已超过3000 m, 海洋油气勘探与开发技术正不断挑战着人类科技与智慧的极限。但墨西哥湾的事故和污染事件给全球的深海石油开发投下了巨大的阴影。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在经济与科技高度发达的美国本土, 作业方英国石油公司拥有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石油开发技术, 但在“深水地平线”原油泄漏事件中, 美国与英国石油公司仍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再次说明, 亡羊补牢远不如曲突徙薪, 防患于未然是油气开发行业必须具有的安全警备意识。面对梦魇般的原油污染, 严格的监控体系和完备的应急预案不可或缺。

毫无疑问,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使全球的海洋石油开采标准更加严格, 对海工装备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有关专家认为, 中国的海工装备制造商受墨西哥湾事件影响不大。这倒不是说中国厂商的技术有多先进, 而是国内具备深水海工装备建造能力的公司还太少。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无疑将加大各石油公司开采海洋石油的成本。监管机构可能会在海上钻井项目的批准、检验及设备要求上更加严格, 这也警示石油公司必须高度重视海工装备在安全性与可靠性方面的要求。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90%的进口原油通过海上船舶运输, 因此同样存在着原油泄漏污染近海的隐患。近期国内外环境污染事故频频发生, 各种生产事故更是媒体热议的话题, 在舆论间也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近几年来, 我国石油公司逐步参与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海上油气开发, 巴西、西非、里海等海上油气区正成为我国石油公司关注的重点。但是, 在向深海进军的过程中, 如果没有充分的技术、设备、财力支持和管理, 将十分困难。固然目前我国的石油公司主要与国际财团合作, 共同开发一些海上区块。但是, 一旦发生事故将给我国的石油公司带来巨大的打击。因此有专家提醒国内一些实力有限的石油公司, 要慎重参与海上项目, 参与后也要特别注意合同中的风险条款。

佛教思想对唐代诗词的深远影响 篇5

唐代的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其内容的丰富、形式绚丽可谓空前绝后。而这一时期宗教也极其盛行,主要以佛教、道教、儒家思想为主。唐代诗人在人格品质、精神状态上程度不同的受到宗教的影响,因而在他们的诗歌中体现的宗教哲学精神内在化、心灵化程度也就有了差别,并影响到了具体诗歌创作的优劣。他们往往可以自由的从自己的性格、气质、爱好,甚至于实际需要出发去选择某种宗教哲学观念作为自己立身行事的价值支撑,通过他们的诗篇作为其思想价值观念的体现。他们当中有的潜心于儒,有的游心于道,有的息心于佛,同时也有儒、释、道三家兼收并蓄。而主要影响唐代诗词却以佛教为主,主要是与当时佛理的盛行有关。这种繁盛之极的佛教理念使得当时诗歌弥漫着佛学气息。虽然对儒、释、道三家同样表现出兼收并蓄的开阔胸怀。但对佛教的景仰崇敬之情甚至超过了儒、道两家。下面我们来列举几位唐代诗人的代表来概述他们的宗教理念。

唐代名儒世家出身的诗人王勃,他不仅继承了传统家学的馈赠即儒家思想,而且从自身的兴趣、爱好、气质出发又把道教和佛教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他在《游山庙记》中说:“吾之有生二十载矣,雅厌城阙,酷嗜江海,常学仙经。博涉道记。” 从中体现了王勃通过游历道庙仙府,且与道士隐者充分交流,来获取道教思想。这里就不难看出他浓重的道教思源。而对于佛教,王勃则表现的更为执着,以至于有归一佛教的愿望:“我今回向菩提,一心归命圆寂。”

又如具有深厚佛学素养的“诗佛”王维,他被推崇为佛教史上的维摩诘居士,而取号为“摩诘”。他深受禅宗的思想影响,所以创作的诗歌作品是直达佛教禅理。如《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了观四大因,根性何所有?妄计苟不生,是身孰休咎?色声何谓客,阴界复谁守? 徒言莲花目,岂恶杨枝肘。既饱香积饭。不醉声闻酒。有无断常见,生灭幻梦受。既病即实相,趋空定狂走。”此诗充斥着佛学概念、词语,表现了他对佛学的浓厚兴趣。王维的另一首《送别》诗中“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除了表现了诗人对现实不满,从中我们还不难看出他向往隐逸佛家的生活,似有看空一切和超然出世的思想。从而形成了一种宽以代人、容于世俗的超凡境界。

《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中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句颇有禅意,他并不因至“水穷处”就兴阑而返,而是“坐看云起”。体现出其任缘随意、平静安闲的心态,以及自然恬淡、闲适悠然,如闲云野鹤般随缘适意的行程。

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空山寂静,偶闻人语,空山传响,静中有动,空山人语更显空山之寂;而幽静的深林里,偶然照到青苔上的一缕斜阳则更显动中之静谧。充斥“静”的佛教理念。《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寂静的坞中花开花落的悠然,静中有花开花落的生命的涌动,但又透出了一点冷寂与孤独。似有“禅”的思想。《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阒无人迹的山涧中,花开花落、无声无息,只有被月色惊扰了的山鸟鸣叫的声音,稍稍打破了宁静的春夜、沉寂的山涧,而“花落”、月出”、“鸟鸣”的轻动微响则更深地体现出了山林的幽静。体现了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原。作为深受中国佛教影响最具代表性的唐代诗人王维,他主要是禅宗方面的影响。禅是中国人接触大乘佛教教义后体认到自己心灵的深处而灿烂地发挥到哲学与艺术的一种境界。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也是构成„禅‟的“心灵状态”。以禅入诗,以诗说禅,以禅论诗,诗禅结合,就是在诗中表达禅理、禅趣、禅境、表达禅定时体验到的那种轻安宁静、闲适自然的情趣,体现禅宗追求“净心”“任性”“无念”的宗旨。意即所谓“幽深清远,自有林下一种风流”

“诗仙”李白是尊儒崇道的典范,而他的诗词中也常充有佛教理念。如《庐山东林寺夜怀》:“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湛然冥真心,旷劫断出没。”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这些诗或大量引入禅语,或以境说佛理,在格律声韵、遣词造句上,用比单纯的描述更胜一筹的方式来阐发其对佛教教义的理解。

唐代另一位诗人柳宗元在其《渔翁》一诗中的:“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也颇富禅意。他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空寂寥廓、寒江凝雪,惟有孤舟独钓,这在一片静谧中体现出了孤舟渔翁的孤独、寒寂。此诗被认为有“人境俱夺”之佳境。佛教在中国本土的传播中,逐渐从诵经苦修中走出来,提出“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思想。

在佛教禅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影响下,唐诗达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文载道、诗言志、词缘情”旨在言志言情的诗词其魅力在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言已尽而意无穷”的妙境中。这种若有若无、言浅意浓的韵味,关键在于体味和悟,它与禅宗直指内心、不可言传的“悟”相通。因此,诗禅相通,诗为禅添文采,而禅为诗增境界,即“诗为禅客添花锦,禅为诗家切玉刀”。

这类充满佛理的诗歌主要是对佛教和佛教徒的咏颂,或是对佛教禅理的直接传达。佛典“十二分教”中有两部分韵文,即“祗夜”和“伽陀”。“祗夜”又称“重颂”、“应颂”,是以韵散结合的方式直接叙述佛教教义的;“伽陀”又称“讽颂”或“孤起”,是以带韵的短文来宣讲佛理的。用诗歌来歌颂礼佛是古印度的传统。此二者在汉语中译为“偈”、“颂”或“偈颂”,多为佛经中的赞颂词。佛教传入中国后,翻译时为便于诵读和理解,将它们按照中国诗歌的传统形式。主要形式是五言,也有四言、六言、七言翻译出来。但作为传道布教的工具,语言必然要求通俗易懂,受佛典内容与形式的限制,在翻译时做到字数整齐一致,就不能讲求严格的节奏、韵律,因此这些偈颂就成为类似于接近口语的通俗诗。这种通俗诗体影响了唐代的诗风,即中唐时通俗诗风“元和体”的流行。文人的情感、体验不仅具有了往昔不可比拟的充沛活力,而且在更高精神理想的投射下发生了质的转化与提升,从而更富有人性的光辉,也更具有文化的色彩。心灵世界的更新,为艺术在初唐获得全面发展奠定了健康的精神内蕴,说到底,“一件艺术品本质上是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激情支配下的创造,是诗人的感受、思想、情感的共同体现。” 唐诗歌不仅一改往常的柔糜气息,变得骨气端翔、音情顿挫,而且还走出宫廷台阁,表现出广阔的宇宙意识和弘深的历史意识,这些新变都为盛唐气象的到来做了良好扎实的铺垫。而且在宗教哲学观念的选择上表现出越来越大的自由。这种自觉自愿的能动选择,激活了文人心灵深处的情感,引发了他们丰富生存状态的渴望。

对中国的影响消极而深远 篇6

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先进军事力量,将战略重心东移,同时积极研制新式武器并开展军队转型。中美作为亚太地区的大国,受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彼此存在安全困境。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具备阻止美国军事介入台湾问题的能力对中国至关重要。中国发展太空实力和反太空实力,就是中国“反介入”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发展太空能力的做法不违背国际太空法。中国一贯主张和平利用外空,反对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认为国际社会谈判缔结相关国际法律文书是防止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的最佳途径。

中国致力于国际社会达成新的外层空间条约,但是并未得到美国的支持。根据历史经验,美国在某种武器上处于领先地位时,是不愿意与其他国家谈判军控条约的;只有其他国家在这种武器上与美国平起平坐或超过美国,美国才愿意就这种武器的军备控制达成国际协议。中国发展太空能力,有助于迫使美国接受新的外层空间条约。

当前中美之间在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方面的较量和博弈,也促使双方在太空领域开展竞争。美国政府制定太空安全战略并建构太空威慑战略,将可能导致中国采取相应的措施。太空相互威慑可能维持中美两国之间的太空和平关系,但不利于两国太空交流与合作,不利于太空和平与稳定。在主权国家仍然是国家体系主要行为体的背景下,中美两国将继续首先开发本国的军事太空实力,在保证本国相对安全和保障本国太空利益的前提下,才会考虑国际太空机制的建立。

目前中美两国在太空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微乎其微。美国把中国视为太空威慑对象之一,对中国发展反卫星能力耿耿于怀,也未邀请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建设。美国的做法刺激了中国独立发展太空技术并建设本国的太空系统,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航天事业和军事太空技术的发展;中国太空实力的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也具备了威慑美国的能力。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也需要独立自主地建设太空资产并建设强大的太空战略实力。

从威慑本身来讲,只有通过与对方接触,才能传达威慑的意愿。美国的太空威慑战略也让中国等其他国家认识到美国的太空利益的安全界限,从而避免与美国发生太空冲突。中国没有必要也不会主动威胁美国的安全利益。但是中国日益壮大的太空实力对美国形成挑战或压力。中国应该提高军事太空项目的透明度,和美国谈判达成不进行反卫星试验的协议,提升两国国防部之间的防务磋商,加强与美国的军事交流,建立双边太空交流和对话机制。

中国须有综合性的应对方略和政策

中国必须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太空战略,发展军民融合型的太空能力,具有一定的太空军事能力。中国必须加大推动空间科技发展的力度,保持在航天飞行和卫星发射领域的良好发展势头,加快登月计划。中国还应站在国际道义制高点上,继续支持和推动国际社会防止外空武器化的努力。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作为主要太空国家之一,应主动影响国际太空安全机制的发展与建设过程,应保持自身在太空国家行列中的地位,不断发展自身太空力量,以实力赢得在国际太空安全机制中更多的话语权。中国应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太空安全机制,并在机制中广泛开展合作、主导合作,逐渐增加在国际机制中的影响力。太空实力上升与参与国际机制程度的深入,将使中国从国际机制的参与者、受益者逐渐转变为领导者,成为制约美国太空行为、推动美国寻求国际合作的重要国际因素。

鉴于中美之间有限的冲突和有限的合作关系,两国领导人对中美关系的判断和所采取的政策将对双边关系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提高两国领导人的太空安全认知和太空战略意识,将国际太空机制建设和双边太空合作列入首脑会谈范围是十分必要的。中美两国在太空领域不仅是利益攸关者,还应该是建设性合作者。

中美应接受“博弈安全”的概念,即在防止零和博弈导致冲突的同时,通过非零和博弈实现中美在太空共同安全。两国应通过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来解决中美太空安全困境。

浅谈齐鲁文化对山东的深远影响 篇7

山东历朝历代名人名家辈出。巨匠鲁班、医圣扁鹊、笔圣蒙恬、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农圣贾思勰等,都是齐鲁文化熏陶出来的杰出代表。

山东人具有许多传统美德和优秀人格特质。山东人大多“知礼逊,习俗节俭,人多读书,士风彬彬,贤良宏博”。山东人还常以坚持“孔颜人格”为骄傲,造就了忠实厚道、豪爽豁达、勤俭朴实、吃苦耐劳、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等人格形象。

山东人富有牺牲精神。山东人本性仁厚,对上讲忠诚,对朋友讲义气,对前辈讲孝敬,对革命的忠诚和奉献更是有口皆碑。新中国成立前,山东总人口4000万,其中男子2000万,除去老弱病残,青壮年男子最多不过1000万。然而,却有1100万人次支前,100万人当兵,22万人牺牲。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出兵百万赴朝作战,其中山东将士28万,有2万人长眠在朝鲜战场。

山东人富有进取精神。山东人讲究立德、立功、立言。“立德”,讲做人,就是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官员要做百姓的表率,教师要为学生的师表,长辈要为晚辈树立榜样,前人要做后人的楷模。“立功”,讲做事,就是要为国家、民族作贡献,为黎民百姓谋福利。“立言”,讲学问,就是要会写文章,著书立说。通过立德、立功、立言,可以做到名垂青史,流芳百世。这种理念,对启动人们的进取精神,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齐鲁文化对山东人家庭的影响

山东人家庭观念特别强烈。中国社会是“国与家”的结合,是一个以家庭为本位的社会,社会方方面面都带有浓厚的家庭色彩。齐鲁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始终对山东人的人生价值取向起着主导作用,其中“齐家”占中心地位。山东人讲究“父母在,不远游”,既有“孝”的成分,又反映其家庭观念比较强烈。

山东人具有一套特殊的家庭价值体系。齐鲁文化提倡“忠孝节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使家庭中每个成员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各安其位,各行其是,长幼有序,和谐相处。这样就保证了山东人的家庭特别稳定。

三、齐鲁文化对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山东人重义轻利,从而造就了无数反对见利忘义、讲究义利并重的“儒商”的出现。成就了一大批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著名企业。

山东人重视教育。山东“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一直比较浓厚。从社会来说,再难,不能不办教育;从家庭来说,再穷,不能耽误孩子上学。从子女来说,再苦再累,也要好好学习,学成之后回报父母,服务社会。这些观念,深深扎根于一代又一代山东人当中。

影响深远 篇8

1、希腊神话常见的文学特征

1.1 故事情节富有哲理性

希腊神话的故事情节唯美且富有哲理。希腊神话故事是一种有关神的家族与神的体系故事的大集合 , 从历史开天辟地、人类起源、神的出现等都包含了人类平常生活中的伦理和感情活动。神话中不单单饱含了忍耐与退让、暴力和仇恨、正直与善良等, 并且每个神话都带有婉转曲折的感情要素和生动鲜明的故事情节 , 具备很高的文学艺术水平和无限的艺术价值。故事中将众神的丰富情感体验转变为栩栩如生的具体人物形象 , 没有千篇一律的感觉。故事之中还蕴含了发人深省的生活哲理。不光是打破传统以相对直接的诉求方式告诉人类 , 而是通过穿插在神话故事中的细节 , 运用委婉浪漫的方式以讲述故事来承现希腊人对美、自然、和谐等美好事物的向往 , 这种哲理是人们对美好事物永远不会改变的向往。

1.2 艺术表现手法具有独特性

希腊神话在艺术手法运用方面 , 差不多每一个神话故事都包含浪漫主义要素 , 就像奥林帕斯神话体系里 , 几乎每一个神的形象都带有自己独特鲜明的特质 , 都有着和凡人一样的敢爱敢恨的七情六欲。他们对人类不仅带来了友好善良 , 而且还充斥着斗争和憎恨 , 他们虽然追求平淡但又无法忍受相互之间为了权力而斗争 , 其实这些神的个性和他们所呈现的形象都是当时希腊社会生活环境的体现 , 显示了当时人类社会环境的相同性。对神的形象的描述大多通过夸张、浪漫的艺术手法 , 而且每一个神的外形长相都和人类的形象特别相似 , 但又略有不同。

2、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

2.1 古希腊神话中人本主义思想对英美文学产生的影响

希腊神话中神的形象以个体为中心, 个性鲜明独特。这种人本思想与自由理念逐渐变成了英美文学和文化的主要核心, 为以后的文学创作贡献了丰富多彩的素材, 所以, 希腊神话也可以算是一个取之不尽的艺术宝藏。希腊神话英雄和神大多都在张扬各自个性、追求自由, 正因由于他们的这种突出的个性使后世对于生命的价值和人类存在的意义进行了坚持不懈地追问和探索。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本位, 维护人类的权利, 肯定人的价值, 是欧洲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其具体表现为以人为中心, 反对来世思想和禁欲主义, 充分肯定人的价值, 赞美人类所拥有的力量, 维护人格的尊严和人的权利, 倡导自由的特性。除此之外, 还肯定了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把尽情享乐作为人类生存的目标, 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反对封建等级歧视、封建压迫, 保护贫苦大众和妇女的权利。这种人文主义思想主要受到希腊神话人本思想和自我意识的影响, 其次还与基督教主张的平等博爱思想有关。

2.2 希腊神话为英美文学创作提供了独特的思维方式

在这些古希腊神话中, 并不是所有的神都是万能的、完美的, 同样他们内心也具有爱恨情仇 , 生活中也都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 他们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完美者。比如说在尤利乌斯偷偷潜入到特洛伊军营中将色雷斯国王瑞索斯杀死后 , 使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两个人重新和好, 尤其是在后来的特洛伊战争献计木马 , 使得希腊联军取得了战争最后的胜利。这种注重描写人物个性特点的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直至影响到后来的欧洲文学的创作, 他们积极追求自我、自然美和人性美的表现 , 非常热爱现实生活, 塑造的人物都具有不断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 , 积极推崇人的理性思维和感性经验 , 注重描述个人的内心情感, 这些都能够在希腊神话中找到根源。在当时的希腊人眼中, 这种英雄式的崇拜全部都转化成了一种美 , 这种独特的思维美也把希腊文学放到了无可争议的源头位置。

总而言之, 作为英美文学的重要源头的希腊神话, 它充分地体现了人本精神, 有效地推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的扩展以及对文学作品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为后世文人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珍贵的素材。具有独到的艺术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和故事情节的希腊神话深深地吸引着后世读者, 在后世的英美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希腊神话中富有个性的神和英雄的形象。所以, 有必要先知晓和通读希腊神话,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了解英美文学。

摘要:在古希腊社会中, 希腊神话能够很好地反映古希腊人的思想与生活, 同时也形象地体现了古希腊的人本精神和海洋文明。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文学作品, 希腊神话可以说是西方文学的祖源, 它同时还促进了英美文学的发展, 特别是极大地促进了文艺复兴以来的文学发展。该文对希腊神话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 并阐述了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学产生和发展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希腊神话,人本主义,英美文学

参考文献

[1]郑敬高.欧洲文化的奥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2]刘城淮.世界神话集[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9.

影响深远 篇9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 指导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改革开放成为了我国长期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救中国,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工作,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 我们需要解放思想, 运用市场决定价格的灵活性, 同时加强政府对市场的调控作用, 发挥政府职能, 实现市场与政府的共同作用, 完善价格机制的深化改革。

2. 基本原则

全面深化价格改革需要坚持三项原则, 一是坚持市场导向, 建立以市场为主要决定因素的价格机制, 同时结合适当的政府调控, 在市场的“放”与政府的“管”灵活把握;二是坚持问题导向, 在价格改革工作上需要抓住重点领域来开展, 同时以简化机制作为工作的重点;三是坚持民生导向, 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 在价格改革问题上, 必须以人民群众切实关心的利益层次出发, 坚持为民服务的原则, 统筹各收入层次的消费水平, 科学合理的建立价格机制。

二、如何推进价格改革工作

1. 深化重点领域价格改革

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进价格改革工作, 首先要从重点领域的价格改革工作出发, 从重点领域不断推广开来, 逐渐渗透各个领域的价格改革。交通、医疗费用、供热、电费、水费等都是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头等大事, 在价格改革领域里首当其冲。在深化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实施中, 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收入与消费水平, 在大层次上保持一个原则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地域作出相应的调整。除了地域条件, 各个项目的价格改革都需要进行专业的调研工作, 例如交通运输价格改革需要综合考虑公交、大巴、出租车等各类车型的载流量, 根据人流、距离等因素合理定价, 并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 从法律的高度上保障价格改革的落实。总的说来, 重点领域的价格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领头羊, 为了科学合理的控制价格, 在价格改革中需要协调多方面的关系,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 以市场为主体, 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之下建立健康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

2. 建立健全“四个机制”

(1) 价格形成机制

政府需要对市场进行一定的干预, 但是不能过度干预, 全面深化改革价格机制需要建立价格形成机制。价格形成机制强调的是顺应市场发展, 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作用, 政府职能适当的简化放权, 将市场作为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在建立价格形成机制中, 政府权力的下放是对市场的信任, 当然, 政府也必须在宏观上综合调控, 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出市场的活力。

(2) 价格调控机制

建立健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价格调控机制, 需要做好三个工作。一是注重科学透明, 实现价格的动态变化, 做好价格调整工作;二是健全价格利益的相互补偿机制, 在政府宏观调控下, 需要不断改革不同行业的水费、电费等费用价格的平等, 实现社会公平;三是针对市场失灵做好防范, 建立好相关的调控机制, 在政府引导下, 确保市场的运作井然有序。

(3) 价格监管机制

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 需要建立健全市场价格监管机制, 对价格进行监督管理, 保证市场秩序。如果对于市场价格不作监管, 竞争的公平性将会被破坏, 一个没有约束的市场是混乱的, 不健康的, 买方与卖方都将处于不确定的状态。只有构建相关的市场监管体系, 才能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4) 价格服务机制

为了建立健全优良的价格服务机制, 需要从多方面实现价格的透明公开化管理, 构建开放的政务平台, 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提供各方面的价格信息, 以满足群众对于市场的了解。价格服务机制面向人民群众, 是为了服务人民的, 针对市场经济的变动, 政务的开支, 一些廉租房等各种有关价格的信息都在这一平台得以展示。

3. 保障价格改革推进措施

(1) 加强组织协调工作

为了推进价格改革, 需要加强组织协调, 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 紧密联系, 协调实现市场经济的调控、监管与服务。价格改革作为经济政策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 涉及多个领域, 需要多方面间实现完美衔接。

(2) 引导舆论导向

舆论导向是建立健全价格机制的重要因素, 为了实现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 需要从舆论上实现正确的引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媒体需要加大市场改革方针的宣传, 改善传播方式, 采用一些新颖的手段实现市场经济的正确导向, 让公平竞争的观念深入人心。

(3) 夯实改革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中, 为了实现市场经济的健康高速发展, 建立健全市场机制, 改革价格机制, 需要不断地加强改革基础的建设工作。价格改革工作是基于市场运作与政府干预相互配合的, 为了保证价格改革的正确方向, 必须夯实改革基础, 坚持依法治国, 依法开展价格改革。

三、总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需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在市场运作的决定性作用下, 结合适当的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经济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灵活性, 价格改革工作需要遵循市场秩序, 坚持依法治国, 加强政府干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总之, 价格改革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在一定的市场调控机制下, 价格需要根据市场变化不断作出调整, 政府职能也要不断实现转变。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社会的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下, 市场经济也需要不断地调整, 关于推动价格改革的工作势在必行。在党的政策方针号召下, 价格改革工作正在全面有条不紊的开展, 本文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出发, 对如何推进价格改革工作作出一些指导分析, 以期价格改革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促进价格机制健康发展, 实现经济的繁荣复兴。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价格改革,启示

参考文献

[1]王学庆.中国“价格改革”轨迹及其下一步[J].改革, 2013, (12) :5-16.

[2]谢连平.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让价格成为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杠杆[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4, (7) :19-20.

影响深远 篇10

随着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中国证券市场的世纪性难题——国有股流通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2006年和2007年股市高速扩容,以中国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神华、中国人寿、大秦铁路为代表的一批大流通市值蓝筹公司相继加盟国内A股市场,证券市场开始逐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民经济晴雨表。市场容量的提高、制度建设的完善和高速发展的国内经济吸引了大量的资金进入证券市场。各类投资者为回避系统风险,锁定利润,对推出股指期货的呼声日益高涨。

2006年11月1日我国第一个股指期货——沪深300股指期货已经开始进行仿真交易。80余家期货公司、券商、基金、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参与了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进行的仿真交易。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证监会正在筹备推出股指期货,这必将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现实条件

自1993年海南证券交易中心推出的深圳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失败后,中国证券市场又经过了14年的发展。目前经过治理整顿后的中国期货市场已走上规范发展之路,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数量、股票总市值已初具规模,这都为再次推出股指期货提供了制度、技术与经验等方面的准备。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具备了推出股指期货的条件。

1.1、相关法规基本健全

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品种创新,研究开发与股票和债券相关的新品种及其衍生产品”。其后,于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的《证券法》允许开发新的证券交易品种,这意味着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已有了法律基础。从2007年开始,有利于股指期货交易推出的法规、条款开始逐步完善。

1.2、所选指数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

从国际上看,股指期货上市能否成功,指数标的选择至关重要。股票指数由于是众多股票价格平均水平的转化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代表股票资产的相对指标。股票指数上升或下降表示股票资本增多或减少。权威性股票指数的基本特点就是具有客观反映股票市场行情的总体代表性和影响的广泛性,这一点保证了期货市场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广泛的参与性,是股指期货成功的先决条件。

在国际指数期货市场,股指期货标的指数一般都选择成份股指数,且样本股总市值占整个市场股票总市值的比重一般都在6 0-8 0%之间。有代表性的比如美国S&P500指数、香港恒生指数等,基本上都在这个范围。

目前即将被我国采用的股指期货的标的是沪深300指数,由300只在证券市场上影响最大的股票集合而成。沪深300作为一种强调交易性和投资性的指数,投资者普遍关心其成份股的代表性、指数样本股的规模、流动性、权重的分散程度等方面。从统计上看,沪深300指数采用自由流通量加权,成份股权重相对较为分散,与其它指数相比更难以操纵,这是未来沪深300指数期货平稳运行的重要基础。

1.3、资本市场多年运行提供了必要基础

我国以前之所以迟迟未推出股指期货,一方面是证券市场本身发育不成熟,大的蓝筹股不够多,很容易被操纵;另一方面,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也不成熟,特别是国债期货过度投机的阴影也使管理层在股指期货的推出上慎之又慎。

1990年11月26日正式成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标志着我国股市的诞生。在我国股票现货市场产生两年零四个月之后,我国的股票指数期货交易诞生了。1993年3月,海南证券交易报价中心(已解散)首次推出了我国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交易。由于投资者对这一投资方式认识不足,加上中国股市发展的不稳定性,管理与运作不规范,出现了大户联手操作,打压指数的投机行为。到1993年9月底,为维护股市的健康发展,股指期货交易被中止。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市场规模的不断壮大,关系国计民生的大蓝筹不断上市,股指的代表性显著增强,机构投资者的不断壮大也极大改变了投资者结构,特别是股改的成功使国内A股实现了制度上的飞跃性变革,也为与国际全面接轨铺平了道路。在此背景下,股指期货的推出也是水到渠成。

二、我国推出股指期货对股市产生的深远影响

2.1、推出股指期货,有利于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功能体系,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当今世界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金融市场也不会例外。目前发达国家和许多新兴国家的股票市场都已经推出股指期货,形成了完整的证券衍生产品体系。在证券市场即将对外逐渐开放的大背景下,如果依然固守在传统的单一股票交易方式中,中国证券市场在功能和体系上都不会是一个完善的市场,难以与国际市场接轨。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目前只有单一的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即只有交易所交易市场,缺乏非上市股票的柜台交易市场和机构投资者需要的第三、第四级市场,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层次的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的需求。不完善的市场机制难以使筹集资金、配置资源等证券市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发展和完善各层次基础资产市场的同时,包括股指期货、股票期权、股指期权和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存托凭证等工具在内的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对促进市场深化和市场功能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外,中国如果不推出自己的股指期货,自然就会有其他国家来推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推出股指期货有利于我国维护自身金融产品的定价权,对于中国的经济主权与经济安全具有战略性意义。

2.2、推出股指期货,有利于投资者规避风险,终结庄家时代

股指期货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为资金创造避险工具,以及投机和套利。股指期货的风险规避是通过套期保值来实现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在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两个市场反向操作达到规避股票市场风险的目的。中国股市的一个特点就是系统风险较大,这种风险又无法通过分散投资来化解。例如,2004年和2005年两年都是证券公司和基金的全行业亏损年。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单向的做多市场,要想实现资本的增值就必须在市场上买入股票,因此形成了牛市赚钱、熊市亏损的“看天吃饭”的局面。股指期货的引入,为市场提供了对冲风险的途径,丰富了股票市场的投资工具,使得基金等投资机构能够进行套期保值。股指期货对于国内、国外投资者都有利。

庄家现象是中国股票市场上的一个顽疾,几乎每次上涨行情都有庄家参与其中,典型事例就是曾经炒到100元以上的个股亿安科技。产生庄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股市缺乏作空机制,股票下跌谁都赚不到钱。庄家的法宝就是在低位吸足筹码,在高位抛出。如果其操纵的股票是一个业绩优良的股票,高位套牢的股民还有解套的机会,如果其操纵的股票是一只垃圾股,他就是一个恶庄。推出股指期货以后,即可引人做空机制,有些机构就不必非得坐庄才能赚钱,减少股市中庄家的数量。

此外,2002年11月5日,中国证监会和中国银行联合颁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中国股票市场正式引入合格境外投资机构(QFII)。如果不推出股指期货,将难以为国际投资资本的进入提供风险规避的场所,不利于中国对外资的引进。2007年12月0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开表示,QFII投资额度将扩大到300亿美元。中国作为目前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度,对逐利资金的吸引力不言而喻,但在没有做空机制保护之下,再多的资金也不敢轻易涉险。股指期货的推出将会彻底打消国外和国内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顾虑,既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双向获利。

2.3、推出股指期货,有利于稳定市场,缓和股票指数的波动幅度

沪深两市股票历史价格波动的特点是大起大落,指数暴涨暴跌的情形在宏观经济环境运行良好的情况下仍频频发生。这种状况与经济基本面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而与市场资金的集中进入与退出有很大的关联。比如1999年的“5.19”行情,以及2002年和2006年的暴涨,都是资金集中进入股市的结果,经济基本面实际没有太大的变化。原因是,只有在股票指数上涨时买入股票才能够获利,因此资金都要等到牛市确立时集中进入股市。反映在股票市场上的具体表现是,市场由熊市转入平衡市时是小幅度波动,显示大量资金还没有反应过来;而市场由平衡市转入牛市则在短时间大幅上涨,表明资金的大量涌入。反映在市场上就是股票指数的大起大落。推出股指期货以后,无论看多看空,只要对市场运行方向判断正确即可获利,这势必使得资金的时间分布均衡化。当股票指数涨高、偏离投资价值时,会有部分投资者卖空期指,抑制股指的进一步上涨;同理,当股指跌下来以后,会导致投资者买入期指,从而抑制股指的进一步下跌。这样,就降低了市场非理性的涨跌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作为股指期货载体的沪深300指数本身属于不断发展变化新型指数,其逐步完善需要更多的具有代表性的蓝筹公司不断加盟。股指期货的推出带来资金,增量资金吸引更多的好股票发行交易,而好股票的加盟不但繁荣市场,而且为股指期货提供新的指数股,证券市场在良性循环当中不断发展壮大。

此外,相较国内投资者更多关注短期效应而言,QFII选股一直比较注重成长性,它所倡导的价值成长投资理念也正逐渐影响着国人,促使国人逐渐关注股票的真正价值,而不再是快进快出的短期套利行为,有助于维护市场稳定。

2.4、推出股指期货,有利于促进股市与经济运行的关联程度,发挥股市经济“晴雨表”的功能

从中国股市前十几年的运行情况来看,股市并没有起到经济“晴雨表”的功能。例如,2002年下半年到2005年底的近4年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良好,但股市持续下跌,完全是背离宏观经济的走势。如前所述,这是资金集中退出股市的结果,股市的涨跌完全要看资金是否集中进出。而推出股指期货以后,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将更加重视宏观经济和公司基本面因素,并且依照经济运行和股市运行的规律来指导股指期货的投资。

另外,股指期货具有发现价格的功能,通过在公开、高效的期货市场中众多交易者的竞价,有利于形成更能反映股票真实价值的股票价格。期货市场之所以具有发现价格的功能,一方面在于股指期货交易的参与者众多,价格形成当中包含了来自各方的对价格预期的信息。另一方面在于,股指期货具有交易成本低,杠杆倍数高,指令执行速度快等优点,投资者更倾向于在收到市场新信息后,优先在期市调整头寸,也使得股指期货价格对信息的反应更快。这将促使股市的走势与宏观经济运行的关系更加紧密,对于发挥股市的经济“晴雨表”作用大有帮助。

总之,推出股指期货的时机已成熟,让我们拭目以待。

摘要:我国股市经过长期周密细致的准备, 推出股指期货的时机已日臻成熟。它必将对我国的金融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成为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本文从相关法律法规、所选指数的特性、以及我国资本市场多年运行的现实基础三个方面, 分析了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现实条件, 阐明了我国的资本市场已经具备了推出股指期货的各项条件。此外还说明了股指期货将对我国的资本市场体系、投资者和国民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股指期货,现实条件,影响

参考文献

[1]、王伟、刘英、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问题研究[J]、甘肃金融、2006 (9) :8-10.

[2]、孟庆顺、中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可行性分析[J]、时代经贸, 2007 (6) :125 ̄127.

[3]、夏炯, 陈仁波. 股指期货对我国股市的深远影响[J]. 经济师, 2007 (6) : 220-221.

战后影响最深远的英国首相 篇11

过去一个多星期,撒切尔夫人逝世,人们忙不迭悼念这位铁娘子,缅怀时,不少人都把她封作英国战后影响最深远的首相。但我想提醒大家别忘了另一位,英国战后首位首相,工党的艾德礼。在2010年University of Leeds访问106位英国政治和历史学者的调查中,艾德礼与撒切尔夫人分占第一、二位;而在2004年同样由University of Leeds所作的类似调查中,艾德礼同样压过铁娘子,更是第一与第四之比。这两位风云人物的功过,要拿来一并讨论才好理解。

英国战后百废待兴,选民在1945年大选放弃了虽是战争英雄、却刚愎自用的丘吉尔。在艰苦的战争中,每个人都为国家民族作出无私奉献,于是在战后重建和休养生息时,讲求的理应是和衷共济,让每个人都能分享成果,而工党那套权利义务共享共扛、同志间互信互爱的伦理,恰巧最能迎合时代需求。

在艾德礼的带领下,社会建立了3点的共识,并进行了相关的改革,包括:

一、维持稳定以及高水平的就业;

二、福利主义国家,例如政府向失业和贫穷人士提供社会救济,以及以政府补贴的全民保险为基础,向全民提供免费医疗照顾;

三、混合式经济,在市场经济之上,把大量与国计民生有关的企业国有化,如煤炭、石油、电力、铁路、航空和钢铁。这三项可谓环環相扣,例如国企提供“铁饭碗”,这是稳定和高水平就业的一大支柱,而除了高税率以外,把大量企业和其盈利国有化,也是提供福利的一大财政来源。

在这样的变革下,正如一位矿工领袖在1950年工党大会上欣喜和乐观的发言:“贫穷已经消灭,饥饿已经无所闻,病人都获得照顾,老人都得到奉养。我们的下一代是在希望的土地上成长。”在艾德礼的领导下,社会贫富悬殊大幅改善,英国迈向一个更为平等、和谐的社会。

虽然1951后进行了政党轮替,但正如曾在艾德礼任上担任财相的Hugh Dalton于1954年所说:“人民十分满意保守党,因为充分就业、福利国家等等社会立义者的特性,保守党都窃为私有了。”

这就是艾德礼的影响,也是所谓“战后共识”,或称“社会民主共识”。此共识在战后获两大党广泛认同近三十载。

但凡事有始必有终,有利必有弊,“战后共识”的巨大代价,30年后暴露无遗。国营让企业失去效率和竞争力,福利主义让政府负担沉重,工会过分坐大让政府和企业缚手缚脚。这些症候都在1978至1979年的所谓“不满之冬季”,来个总爆发。

为避免进一步刺激己十分严重的通胀,执政的工党政府不得不把公营部门加薪率控制在5%以下,这被工会视为破坏彼此间一直存在的“社会契约”,因而发动大规模罢工抗议,政府被此起彼伏的罢工行动弄得疲于奔命、晕头转向。罢工引发停电、交通瘫痪、街道上垃圾堆积如山,甚至出现棺材无人落葬、医院减收急症病人等场面,再加上那是16年来最冷的冬天,不只让这个冬天变得格外凄凉,亦令经济进一步雪上加霜、奄奄一息。

时势造英雄,就在“不满之冬”后人心思变的时刻,撒切尔夫人乘时而起,带领保守党在1979年大选胜出。上台后,她紧抱“小政府”的方针,推行国企私有化、减税以刺激投资、让市场主导经济、收紧货币供应、削减社会福利、把公共房屋出售给原先的租户、打击工会势力,悍然结束实行了30年的“战后共识”。

史家和学者把这套管治哲学称为“撒切尔主义”,她是20世纪惟一一个名字被冠上“主义”的首相,即使丘吉尔也没这样的殊荣。其管治哲学影响深远,之后的首相梅杰、布莱尔、布朗和卡梅伦,没有一个敢明显反其道而行。2002年,布莱尔的左右手,执政工党政府重臣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毫不忌讳地公然宣称:“到了今天我们每一个都是撒切尔主义者。”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艾德礼和戴卓尔夫人就是如此各领风骚,不但改造了自己的政党,也影响了对手的政党。

新民事诉讼法对银行业的深远影响 篇12

关键词:新民诉法,银行业务,债权

民事诉讼法是普通民事主体进行民事诉讼活动、维护民事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自1991年4月9日颁布实施以来, 根据社会发展要求进行了多次修订, 然而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推进, 民事诉讼法的现有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2012年8月31日,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 (以下简称“新民诉法”) , 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此次新民诉法的修改涉及面广、幅度大、内容新颖, 对银行业务有着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给银行业维权带来新途径。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阐述新民诉法对银行业务的深远影响。

一、进一步保障第三人的权利

新民诉法第五十六条增加一款, 作为第三款:“前两款规定的第三人, 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 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 损害其民事权益的, 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 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 诉讼请求成立的, 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诉讼请求不成立的, 驳回诉讼请求。”

在银行的房贷业务中, 《商品房买卖合同》解除后, 作为第三人的银行, 非归责于本银行的事由未参加诉讼, 导致银行抵押权落空。新民诉法对损害第三人的民事权益的行为给予事后补救, 有利于银行维护作为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保障商品房按揭贷款的安全。 (1)

二、扩大保全范围和延长保全时限

(一) 扩大保全范围

新民诉法扩大了保全的范围, 保全不仅限于财产, 还包括行为。保全范围的扩大有利于银行在不良贷款催收工作中可以针对逾期借款人或保证人转移财产行为、高消费或故意停产等行为申请法院进行限制或强制性保全。

(二) 延长诉前保全时限

新民诉法第101条将采取诉前保全措施后起诉的时限由15天更改为了30天, 延长了起诉准备时间。

三、设立小额诉讼一审终审制度

新民诉法第162条规定“基层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 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 实行一审终审。”

总体而言, 诉讼时间越长耗费的诉讼成本越高, 新民诉法规定对小额诉讼一审终审制, 对终审判决不服不允许上诉, 以确保权利的迅速实现与稳定。 (2) 小额诉讼一审终审制度对银行小微贷款、个人贷款等业务有重要意义, 此类贷款纠纷大都事实清楚, 证据确凿, 诉讼时间长即占用银行资本规模, 又耗费银行人力物力。现在通过小额诉讼一审终审制度, 可以简化程序, 提高审判效率, 盘活银行资产, 利于流通。

四、实现担保物权的新途径

新民诉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申请实现担保物权, 由担保物权人以及其他有权请求实现担保物权的人依照物权法等法律, 向担保财产所在地或者担保物权登记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第一百九十七条:“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 经审查, 符合法律规定的, 裁定拍卖、变卖担保财产, 当事人依据该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裁定驳回申请, 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此条款的增加为物权法作为实体法保障担保物权的实现提供了有效地程序法落地方式。原来的《民事诉讼法》未在《物权法》规定的基础上就抵押权人与抵押人未就抵押权实现方式达成协议的, 抵押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提供程序法保障, 实践中如果当事人不能就担保物权的实现达成协议, 只能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此次增加的规定有效地将实体法与程序法进行了对接。

五、完善执行程序, 强化执行力度

(一) 强化执行时效

新民诉法第240条规定:“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 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 并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二) 扩大法院执行时依法查询财产的范围

新民诉法第242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 应当作出裁定, 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 有关单位必须办理。”此款规定将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纳入法院可查询的范围, 有利于银行保全被执行人的财产, 以提高债权的受偿率。

(三) 加大法院拍卖力度

一是充分领悟新民诉法精神, 学习新民诉法修改的要点, 结合实际加以运用;二是抓住机遇, 加强与法院的沟通与协调, 加大可供执行的案件查封、拍卖力度;三是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规章制度, 完善风险防控措施, 减少风险。

银行业发展高速, 品种日新月异, 风险防控难度增大, 新民诉法的实施对银行业的发展带来挑战, 更带来契机, 银行必须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最大限度地维护信贷安全, 促进金融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①李榛:“谈新《民事诉讼法》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 载《中国农信网/》2012年9月20日。

上一篇:五读下一篇:新闻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