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民工

2024-06-12

管理民工(精选12篇)

管理民工 篇1

摘要:本文认为与务工潮同时出现的“民工荒”现象, 其本质已经不是一个城乡关系的问题, 而是法律的不完善及执法偏差导致的经济、社会问题。对此, 政府应积极应对, 改革不合理的体制及政策, 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企业要改善旧的管理体制, 善待农民工;同时, 农民工也要加强自身的培训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只有这样, 才能使农民工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发与管理, 从而促进经济的腾飞、社会的进步, 建设崭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民工荒,政府改革,农民工权益,农民工培训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这几年里, 有着近九亿农民的中国却不断遭遇“民工荒”, 打破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神话。在广东东莞政府确认民工紧缺以来, “民工荒”随后迅速波及整个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 并向中西部地区纵深发展, 其中尤以珠三角地区为甚。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 使农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使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我们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 农民工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一个经济、社会问题。

一、从“民工潮”到“民工荒”的历史性转变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走出家门, 外出打工、经商的农民越来越多, 规模也越来越大, 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民工潮”现象。他们去无常地, 住无常宅, 哪里有工可打, 哪里有钱可挣, 哪里就是栖身之地。“民工潮”兴起后, 农民工已经进入各个行业, 各种职业, 以及各种经济性质单位。农村人口流动性的增强, 这是一种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体现。而“民工潮”涌动了近20年, 它的功过是非历史还没来得及评说, 时代却又把它推向了另一个路程———“民工荒”。

目前珠三角加工制造类企业的用工缺口相当大, 许多企业为招不到工人发愁。东南沿海地区从前几年的"民工潮"骤然转入"民工荒"现象, 这里既有粮价上涨、种田收入增加导致部分农民返乡的因素, 也有这些地区近年来经济增长迅猛, 一些加工业项目规模上马过快、用工需求大幅增长带来短期内劳动力供应短缺的原因, 但其背后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值得引起关注。

近年来, 农村剩余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移、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的规模越来越大, 转移速度越来越快。应当看到, 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 我国农村每年仍将会有大批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务工, 如果有关方面不能建立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富有规律性的农民工组织管理长效机制, 就会因为经济周期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要么一段时间形成“民工潮”, 要么一段时间形成“民工荒”, 必然给城市管理以至于区域性协调带来很多问题。

为什么会产生“民工荒”?其背后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又是什么呢?社会各界在为解决“民工荒”问题出谋划策的同时, 也在不断地探寻着“民工荒”的真相。几乎所有接受记者采访的民工都异口同声地表示“工资低, 生活差”。民工的这一声音究竟意味着什么?

二、“民工荒”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其实质

“民工荒”一词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即流行开来的, 每每见诸于报端新闻, 这样的局面已然产生,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探究“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其背后所隐藏的真正实质。

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生产诸要素在市场调节下自由流动, 以不断寻求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一种, 其本身具有双重性, 同时具有人工投入和技术投入的双重特性。前些年, 在国家政策优惠的前提下, 大规模的“孔雀东南飞”, 为东南沿海地区带来了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从而有力的推动了这些地区经济的快速腾飞, 城市建设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这些农民工的血汗是分不开的。但这几年随着内地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 东南沿海这种吸引人才的优势已不再明显, 最终导致了珠三角地区以及其他地区大规模的农民工短缺局面。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1、从体制方面来看。

我国的户籍制度形成了一国两策的格局。农民虽然进城了, 但身份并没有变, 由此也给城市和社会带来了一些问题。在政治上, 农民工干了工人的活, 但并没有得到工人的身份。农民工似乎是招之即来, 挥之即去的群体, 没有享受到正式工人一样的工会会员等同等权利;在经济上, 农民工和正式工人同工不同酬, 同工不能同时, 同工没有同权, 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却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和待遇;在社会上, 农民工属于一个城市的边缘群体, 他们干了最脏、最重、最苦、最累、最险的劳动, 付出了血和汗的代价, 不但没有得到同等的报酬, 而且在这个城市里至今仍受到歧视, 是城市的弱势群体, 这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公正的, 这种体制安排必须改革。

2、从企业内部管理来看。

在同一个企业里, 企业对城市和乡村两种不同户籍身份的工人的管理也是不同的。前者有各种优待, 后者则备受歧视性的对待。因为农民工的身份是农民, 他们在工厂, 企业里注定永远是临时工的地位, 同干部和正式工人之间有一条人为分隔的鸿沟, 不能融为一体。虽然他们身在这个工厂, 但这个工厂却不是他们的家。这样的工人阶级队伍怎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呢?另一方面, 企业只把农民工作为劳动力使用, 基本上不管他们的培养和教育。这必然会导致用工单位需要劳动力, 但却招不到合适的劳动力了。

3、从农民工的自身因素来看。

农民工原本就是农村的富余劳动力, 他们进城打工只是为了养家糊口, 过上个比较充实的日子, 没有什么技能可言, 而现实是很多的用工单位都需要有技能的人, 没有一技之长, 他们只能去做粗糙的工作, 工资又低, 劳动又累。而用工单位并没有把农民工纳入企业的人事编制, 一些专业分工比较明确的用人单位更是如此, 干一段时间就换一批人, 根本不给农民工培训的机会, 也没有长期培养留用的打算。最终导致了用工单位招不到需要的人才, 形成了并不真实的“民工荒”。“民工荒”并非是真实的劳动力短缺, 而是我们的法律不完善及执法的偏差导致的社会问题, 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全面的反思, 只有利益和法制相互配合时, 才可能真正的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由此可见, “民工荒”的产生并非是偶然的, 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虽然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流动劳动力人口———农民工, 但是农民在城市打工多年, 却还是农民。只要相应的户籍等制度改革不到位, 农民就不能彻底转变身份, 这是不利于城市长远发展和农村稳定的, 也无法为工业提供稳定的有技术的工人。这也正是我们正在大力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合理开发与管理农民工资源, 解决“民工荒”问题

“民工荒”反映了中国经济目前深刻的结构性问题。如果解决得当, 也未尝不是件好事。笔者认为, 应把“民工荒”当成一个机遇, 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 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地方政府劳动管理部门必须认清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大趋势和变化规律, 从战略的高度, 建立科学的劳动力管理、运行机制。强化城市对农民工的组织、管理能力, 尽快形成与对原有城市劳动力管理相一致的劳动力价格核算、劳动力权利保护和社会保障、农民工培训及其子女就学诸方面的公平的就业政策和配套环境, 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缓解甚至消除“民工荒”。这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农民工三方共同的努力。

1、政府方面。

应该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 并建立和完善各种农民工保护体系。如:劳动仲裁体系、法律援助体系、保险保障体系、信贷支持体系、救助体系和舆论监督体系。同时, 国家要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知识与技能培训机制, 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实施强制性知识与劳动技能的培训。政府应拨出专款对农民工进行公共培训。另外, 还要对原先限制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户籍制度, 以及与此相关的土地制度和农民工参保制度进行改革。

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更是法制经济, 只有把利益与法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工会也应当把保护农民工权益列入重点工作, 如果工会方面能够以组织的力量加大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 对解决“民工荒”的问题也必将有积极的意义。

2、企业方面。

企业对农民工资源要加以合理的开发利用。要摆脱目前的困境, 企业必须得适度的提高农民工的福利和工资, 使农民工肯重新回流, 升至新的平衡点;购买更多的机器, 以机械力代替人力;或者转移企业, 将车间搬到农民的家门口。这三种都会从不同的角度给经济结构带来一定程度的变化。很明显的, 这必将带来的是企业对管理、生产效率、技术档次的更多层次的普遍追求, 从而抵消工资提高所带来的竞争力下降。企业应加强自己内部的管理, 关注农民的切身利益和需要, 给农民工以企业主人翁地位, 以更好的提高农民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力, 为企业创造出更高的效率来。

3、农民工方面。

农民工要主动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和技能, 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目前许多进城民工平均文化水平都不够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专业技能教育几乎是空白。大量民工几乎没有任何培训就走上了工作岗位。

农民工希望接受培训, 国家提出要对农民工进行培训, 应当鼓励社会各方面参与这项工作, 不能完全靠国家。对农民工的培训需要多样化的资金渠道和更有效率的运行机制。一方面, 我们政府应积极参与, 一方面也可以有企业直接参与, 可以由政府给予补贴, 也可以说是教育贷款。教育贷款的方式可以由银行来做, 也可以由培训的机构自己来做。

对农民的培训是世界通行做法, 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了提高农民文化水平的重要性, 我们在经历了这样的“民工荒”之后, 更应该把农民工的培训作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努力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和专业水平, 促进经济的发展。农民工资源的正确开发与管理有待于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与行动, 农民工资源的正确开发与管理也是政府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但前途是光明的。

管理民工 篇2

一、总

第1条

为加强和规范本合同段民工管理,保障民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预防安全事故,减少职业危害,增强民工安全生产意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交通厅、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设投资总公司、长韶娄高速公路总监办及山东省大通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有关民工管理、民工工资发放、民工工资清算的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定。

第2条

本规定所称的民工,是指我部选择的施工班组从社会招用的在我合同段从事生产建设服务的临时用工。

第3条

民工安全生产管理应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二、一般规定

第4条

本合同段民工实行“谁带班,谁负责”方式进行管理,即凡是进入我合同段的民工,统一由班组负责人直接进行管理,施工班组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民工住宿、生活、安全、计划生育、禁毒、社会治安、工作任务等事项的管理。

第5条

施工班组进场后由班组负责人到工区或项目经理部报到,领取《民工管理办法》,填写登记项目经理部统一定制的民工花名册(见附件1)。

第6条

民工花名册上的每一项必须认真填写,并附上对应民工身份证明证件复印件(身份证、户籍证明、当地派出所或劳务机构证明)。

第7条

民工花名册及证明必须在进场后的第2天(省外最多5天)上交经理部行政办公室和安全保卫部各1份备查,形成完整的民工档案。

第8条

行政办公室根据班组提交资料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条件的民工,严禁拒绝招用,现场查核出现未登记民工,按处罚条款处罚施工班组。

第9条

因民工的行为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或本项目部制定的规章制度,所造成的一切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由民工和其所在班组负责人共同承担。

第10条

对首批进场民工,由工区牵头,项目经理部安全科参加进行联合技术交底,并做好交底记录和签认手续。交底内容包括相关作业的质量、安全、工艺及管理等相关内容。

第11条

对新进民工,除履行登记外,由施工班组负责人根据联合技术交底记录进行个别交底,并上报交底签字记录。

第12条

民工之间应和睦相处,民工之间因工作或生活关系发生冲突,应该立即上报其班组负责人或现场技术员进行调解。民工之间的暴力冲突,产生对工程的破坏、施工设备破坏、他人伤害,一切后果由发生冲突的双方共同承担外。

第13条

民工驻地必须保持清洁卫生,同时个人应收藏好自己的物品,对物品的丢失或被盗而造成的损失民工自行承担。

三、项目经理部安全生产职责

第14条

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省厅、业主相关加强安全管理文件精神,宣传安全文化,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第15条

制定相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措施、预案,建立三级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建立安全生产技术档案,落实安全责任, 负责和施工班组、民工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合同,组织施工班组进行安全生产技术交底等。

第16条

监督检查施工班组安全组织机构、安全管理人员配置、安全技术管理措施及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督促施工班组民工的劳动保护用品的配备使用情况;

第17条

对机械操作手、爆破工、架子工、电工、焊工等特殊工种进行资格审查和培训,分工种建立特殊工种档案。

第18条

定期召开经理部相关部门、各工区、各施工班组负责人参加的安全生产例会,通报安全生产情况,分析和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安全生产问题,总结推广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先进经验。

第19条

组织安全知识讲座、培训,开展劳动竞赛、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评比,表彰先进班组、处罚违章行为。

第20条

建立农民工轻伤、重伤、死亡、职业病档案,定期统报,发生事故应立即上报业主及当地有关部门,积极做好抢救工作,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

四、施工班组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

第21条

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行业安全生产规定、技术操作规程。

第22条

施工班组的主要负责人是本班组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施工员对所管辖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

第23条

负责和民工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合同,负责民工的安全生产教育,教育民工遵守操作规程,遵章守纪,杜绝“三违”作业,使其掌握本岗位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第24条

在施工路段(区域)按规定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牌及防护设施。边施工边通车路段,要加强对通行车辆疏导,确保施工道路安全通行。

第25条

在危险路段、高边坡、泥石流易发区域等复杂情况下组织施工要设置专人负责监控,预防突发事故的发生,并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施工应急预案。

第26条

民工驻地和机械停放选址应建在避风、水流上游、山体稳定等安全地带,确保驻地安全。建立严格的值班制度,环境复杂的施工场所、驻地做到24小时有人值班巡查。

第27条

安排好民工的作息,严格控制加班加点,做好均衡生产,劳逸结合。

第28条

经常对民工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检查,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或整改。

第29条

按施工季节、施工环境,做好民工的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中暑、防煤气中毒、防坍塌、防滑波、防火灾、防意外伤害等安全预防工作。

五、民工安全生产职责

第30条

自觉遵守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相关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安全生产合同。

第31条

民工在施工现场必须服从项目部负责人及现场技术员的合理安排,严禁民工穿拖鞋出入施工现场区域,如有违例者,现场技术员可直接对其批评教育或通知其班组负责人并对其说服教育。

第32条

民工出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如发现违纪者,现场技术员可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或通知其班组负责人对其说服教育,经批评教育后仍然拒不改正者,现场技术员可通知其班组负责人将该民工清理出场,由此而产生的遣返费用由民工自行承担。

第33条

参加各种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岗位技术培训和事故预案演练活动,学习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不断提高安全生产自我保护意识。

第34条

作业前要检查机具、设备、环境的安全状况,有权拒绝违章作业的指令,对他人的违章作业,有权力口以劝阻和制止。

第35条

按有关规范要求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用具及防护器材,精心维护和使用机械设备,保持作业环境整洁,搞好文明生产。

第36条

发生事故后要立即上报,保护好现场,积极参加事故抢救,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工作。

六、民工工资管理

第37条

为了保障民工的利益,班组负责人应该按时必须按时对管理民工工资造册,不得无故拖延时间。

第38条

民工工资发放问题,项目经理是民工工资发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技术员是管辖班组的第一责任人,对应班组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

第39条

民工工资原则上由班组负责人负责按时造册,项目经理部部财务部统一发放,部门负责人和分管技术员执行监督。

第40条

因民工工资拖欠造成项目经理部部责任人被举报或民工闹事,一切损失由分管技术员和班组负责人共同承担,同时民工保证金作为处罚金。

第41条

因行办提供名单和数据不准确造成的后果由行办负责人全部负责,因现场技术员监督不到位或工作失职由其本人自行负责。

第42条

民工工资发放统一采用项目经理部规定的《民工工资发放表》(见附件);

第43条、发放民工必须透明公开,严格按下述流程办理:

民工在班组负责人的带领下施工;

现场技术员根据班组完成工作情况开出计量单;

项目经理部工程计划部复核后开出计价领款书;

施工班组负责人按实造册,报送行政办公室,行办对应班组民工档案信息进行核实;

现场技术员对具体工作量核实后报送经理部工程计划部;

工程计划部根据行办和现场技术员提供数据进行民工工资保证金扣留;

施工班组在现场张榜工资发放公告;

民工本人提供身份证原件,项目经理部财务部按照民工工资发放册对照进行工资发放;

民工工资发放完毕,经理部返还施工班组保证金。

七、奖罚规定

第44条

对拒绝填报民工登记表的民工予以清除出场,对填报信息不准确的民工予以班组长通报批评并重新填报。

第45条

施工中无故辱骂技术员的民工,对班组负责人处以50~100元的罚款;殴打现场技术员或分管技术员的民工,除对该民工清除出场外,另除以班组负责人1000~3000元罚款,同时所有损失由民工班组负责人负责。

第46条

施工过程中,发现酒后上班的民工,对本人除以20~50元罚款,同时对班组长处以100~500元的罚款。

第47条

对不服从管理的民工,施工过程中违反相关安全、环保、行政管理规定的民工,按照相关处罚规定予以处罚,同时处罚记录进入其档案。

1.累计两次不听安排或违章的民工,其本人和班组负责人在本合同段内通报批评的处分,处分将载入民工档案,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2.累计三次不听安排的民工将被清理出场,由此产生的一切费用由该民工自行承担。

第48条

施工中对表现优秀、组织能力较强、吃苦耐劳的民工,项目经理部在举办专项技术培训时优先考虑;

第49条

民工在考核中,无违纪违规记录,计划生育方面满足路桥总公司规定的,优先列入工会举办的计划生育扶贫对象; 第50条

年终总结中,由各班组推荐优秀民工,项目经理部按照当年文件和具体安排予以适当的物资奖励。

八、附则

第51条

附表1说明:

1、本表由项目经理部行政办公室统一分发、填写、备案;

2、凡是进入本项目工地的民工必须先填写本表1份交主管部门核备;

3、填写人必须严肃认真、真实填写每项内容,画有方框的在所选项打“√”;

4、所在班组填写班组负责人姓名;

5、婚育证明、节育证明或其他证件复印件作为本表附件,但必须在附件栏注明;

6、项目经理部行政管理部门严格依照路桥总公司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和民工管理办法进行严格的审核,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录用,并书面通知班组负责人清理出场;

7、如果本表填写内容经核实与实际不符,除本人被清除出场外,所在班组负责人按有关处罚制度予以处罚;

8、如果相关单位在查核过程中发现填表人有相关不良记录的,所造成的罚款和处罚由本人和所在班组负责人自行承担,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第52条

附表2说明:

1、本表用于班组发放民工工资,印刷为三联单,第一联财务、第二联施工班组留底、第三联行政办公室备查。

2、本表由施工班组负责人每月上报一次到现场负责人处,现场负责人核实确认后交经理部行政办公室备案;

3、本表数据必须真实客观,现场技术员核实必须认真仔细,对表格记录信息负责,同时作为工作能力考核依据之一,同时作为施工班组领取保证金依据之一。

4、本表第3、第4项施工班组必须有原始记录;

5、行政办公室负责核对民工身份证及相关信息是否与登记表吻合。

第53条

本办法未尽之处项目经理部在每的管理考核中予以修正补充;在实施过程中有与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部门文件精神有冲突的地方,以前者为准。

第54条

本办法适用于山东省大通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长韶娄高速公路第16合同段承建的所有工程项目,由项目经理部行政办公室负责解释。

湖南省长沙至韶山至娄底高速公路

第16合同段

农 民 工 管 理 制 度

山东省大通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长韶娄第16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农民工就业服务与管理初探 篇3

摘要:农民工是城镇化建设中一股重要力量,在社会各行各业发挥著最基础的作用。但是目前,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就业服务和就业保障都不能乐观,存在不小的不稳定因素。本文从重庆市的农民工就业现状出发,结合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职能,提出如何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与管理。

关键词:重庆市;农民工;就业;服务

农民工,是拥有农业户口、进城务工的人群,流动性是其最大的特征。在建设一线、工厂车间和最脏、最累岗位工作的是农民工,为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为农村的脱贫贡献汗水的是农民工,农民工群体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载体。据统计,重庆市作为劳务输出大市,有1300余万的农民工,而在重庆市区的有300余万。近年来,虽然重庆市相关部门及机构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和状况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善。现就结合本人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加强农民工的就业服务和管理。

一、农民工就业现状。

在重庆市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农民工的地位有所提升,就业环境得到优化,但是整体来说,农民工依然属于底层群体,不少权益依然没有保障,就业难、难乐业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1、就业层次低,经济收入低且不稳定。农民工的就业普遍集中在建筑工地一线、城市绿化清洁、工厂流水线、交通运输物流等岗位,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晋升机会基本为零。工资普遍偏低,超过80%的劳动者工资在2000元以下,而且,由于农民工的流动性质,不少农民工为临时工、流动工,很少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遇到淡季或企业低潮期,将遭遇下岗、被解雇等风险,工作不稳定。

2、就业技能弱,缺少相关的技术培训。近段时间,网上不少流传着农民工月收入七八千甚至上万的帖子。这只存在于一小部分有技能的农民工,如电焊工、开铲车等特殊工种上的人员,而且靠着长工时的劳动。90%的农民工靠的是体力,靠着老乡和亲戚的带领,在简单的身体检查和知识培训之后就进入到岗位上,很少或没有技能培训,做的是制衣、电子、小时工等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工作。

3、就业保障少,缺乏必要的维权意识。在工作中,农民工处于弱势地位,为了保住工作,对于用工方不履行合同法,不采取必要的权益保障无可奈何。目前,虽然重庆市针对农民工社保有专项政策,但很多用工方因经济实力有限、法律意识淡薄以及主动性、自觉性不够的原因,未及时如数参保,因此仍多数的农民工还没有社会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很多农民工在被恶意拖欠工资后,追讨难度大。据调查,由于农民工普遍素质的偏低,维权意识弱,没有从思想上真正形成通过寻求工会和有关仲裁机构来帮助维权的意识,不少农民工的维权只是简单的追问包工头,个别以跳楼等极端方式进行工资追讨。

二、就业服务与管理现状

《重庆市进城务工农民权益保护和服务管理办法》明文规定,各级劳动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农民工的管理与服务。但是目前,管理与服务工作的质量离农民工朋友的现实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人口流动性大,管理难集中。农民工由于背井离乡,工作不稳定,流动和迁徙人员较多,造成了相关部门在统计和管理时数字变化较大,在探索建立档案制度时,“断档”、“死档”现象比较严重,给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导致一些管理工作也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2、 技能培训不科学,实用性不强。虽然全市都开展了如“阳光工程”等一系列农民工专项培训,很多农民工得到了技能提升,走上新的岗位。但一方面,受制于培训与实践的差异性,不少培训内容没有很好的贴近当前或当地的工作实际,很多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用不上;另一方面,受限于经费不足,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浅尝辄止,农民工朋友掌握的知识还不足以找到新的工作。

3、 打击违规力度小,维权不足。在农民工权益维护方面,劳动管理部门进行了一定的努力,因农民工自身维权意识不强,收集相关信息难度很大,因此大部分是针对影响较大的劳工纠纷事件。在探索建立长效维权机制和惩治用人单位违权方面,成效不大。特别是在社会保障方面,一些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对于社会养老保险等保险的购买方面,虽然有政策规定,但明显执行不力,导致了农民工权益受损。

三、 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与管理探索

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与管理,是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有效形式,是维护新形势下社会和谐安定的必经途径,是各级政府和劳动管理部门、机构的职责。

1、要加强流动人员档案管理。要探索建立起一套适用于流动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档案管理制度,以无偿服务的形式,对在重庆市务工超过一定期限的农民工朋友逐步实行一人一档或一团队一档。档案的形式要创新,便于管理,可以针对工种、年龄、性别、地区进行分别归档,便于分析和查找。特别是针对重庆比较缺少的,如机械行业的车工、维修电工、数控车工及家政服务业的养老护理员等技术性工种,要加大服务力度,建立起一套识别制度,便于管理。

2、要加大就业信息分享力度。为劳动者提供就业信息是劳务管理部门和机构的职责。要加强与用工单位的联系,特别是劳动密集度大的大企业、大集团,应建立合作关系,为企业用人及时地输送劳动力。要创新服务手段,利用好先进的科技信息技术,建立起类似“劳务者之家”(网站)、“农民工朋友”(手机平台)等网络通讯媒介,通过这些载体将信息更大范围地进行公布、分享。同时,要打破多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服务的现状,多在广场、人才市场等地策划一些针对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的现场招聘大会,如“农民技工专场招聘会”、“流通服务行业专场招聘会”等,为农民工朋友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3、要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技能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培训保障力度,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受益。要扩大技能培训的范围,将技能培训扩展到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将技能培训开到农村去、开到工厂去。要注重技能培训的实践性、时效性、地域性。保障好培训时间,优化培训课程,紧密结合我市的用工需求,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培训出学得好、用得上的学员。要查处虚假培训结构,加大对一些打着培训的旗号骗取培训资金的中介、培训机构,让每一笔培训经费都实实在在的用于农民工培训。

4、要坚决维护农民工权益。维护农民工权益是增强农民工就业、乐业信心,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各级劳动管理部门应保障专门机构、专门人员和经费,用于相关案件调解和查办。要积极宣传维权行为,唤醒农民工朋友的维权意识。要探索建立起相关工作条例,简化维权的手续和时间,减少或者减免仲裁的费用,让其权益维得快、维得起。要整合力量,联合其他职能部门,对于克扣工资、恶意拖欠工资的行为强化教育和处罚,加大用人部门的违法成本,让侵犯权益的行为付出更大的代价。(作者单位:重庆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周莉.重庆市农民工进城就业现状调查[J]. 重庆大学工商报,2008(1).

[2]郭青.农民工权益问题研究[J].中南大学,2011(05).

管理民工 篇4

随着前一辈农民工年龄的增长, 目前我国农民工的构成已经改变, 从原来的老一辈农民工已过渡到了老一辈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共存的状况。“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是在2008年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们在一份抽样调查报告中率先提出的, 随后这一概念便很快进入公众视野。所谓“新生代农民工”, 是指在1980年以后出生的青年农民工。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 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亿人, 其中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2亿人左右。这表明, 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民工中已经占到了近一半的比例。

2 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们对黑龙江四个城市地区的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 其中发放调查问卷20000份, 回收问卷19200份, 回收率96%, 有效问卷18870份, 有效率98.3%。对问卷调查总结后, 情况如图1, 图2。

根据调查资料, 总结出农民工目前面临的问题。

2.1 找工作困难, 收入普遍低。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辈农民工相比, 他们几乎都接受过义务教育, 想找到更轻松、收入高的工作, 但又因为社会上为他们提供的工作岗位要求的教育程度偏高, 竞争激励, 农民工除了体力劳动外有一技之长的并不多, 无法胜任城市里所需要的脑力劳动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农民工进入城市后, 对于一个“外来人”, 他们的流动性强, 去找到一份稳定而又称心的工作是很困难的。怎样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他们来说更是一个难以处理的大难题。

2.2 农民工进入城市后, 他们的子女很难得到父母的关心与照顾, 有些孩子们成为了“留守儿童”, 有些虽然幸运的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但是, 包括择校难, 学校同龄小朋友的压力, 学习能力的差异, 这些问题同时也深深的困扰着他们。

2.3 向往城市生活, 不愿返乡, 在城市又得不到公平的待遇。对于新生代的农民工来说, 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比较排斥农村的生活, 有厌农情绪;但又由于思想、观念等方面, 他们又无法很快融入城市生活。

2.4 受教育水平程度差异大。老一辈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是比较低的, 大多数是初中或初中以下毕业;而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受教育程度是初中或初中以上, 有些甚至接受过高职高专的培训。据统计, 传统农民工对学习的渴望并不是很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称“在调查中发现有大约有97%的农民工愿意继续参加培训或是学习, 其中农民工最想获得的是专业技能知识的占69.7%, 想得到法律知识的占54.7%, 想得到文化知识进一步提高学历的占47.8%。这种调查结果在不同的年龄段的农民工会有差别”。

3 基于大学生服务于农民工, 建立“农民工之家”服务管理一体化模式的意义

“农民工之家”是一个集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机构, 面对庞大的农民工群体, 面对他们各式各样的需求, 目前社会上大都是由政府建立的为农民工提供服务的社区型模式, 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我国目前对农民工的保证体系, 主要立足于医疗保险、伤亡保障等制度的建设, 但在农民工服务管理模式上还未形成有规模的现代化服务管理模式。而大学生这一群体有着独特的优势:大学生掌握专业的知识;大学生需要锻炼、融入社会的机会;大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大学生乐于为社会服务。

3.1 针对已掌握一定技术的农民工进行相关技术培训, 使他们能够符合用人单位的技术要求。新生代农民工和老一辈农民工相比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他们的自学能力也比较强, 因此对这些有接受技术培训意愿的新生代农民工开展就业培训或者进行继续教育有非常大的帮助。培训内容可以是具有初级技术含量的工作技能为重点, 培训内容以人力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 这样可以使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率和收入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劳动力, 是一个双赢的方式。

3.2 为农民工提供公平合理的报酬、社会保障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对农民工法律知识的普及, 使他们逐步掌握法律知识, 增强法律意识, 再加上国家对农民工实行社会保障强制制度, 强制使用农民工的单位为他们缴纳养老、失业、工伤和医疗等保险。逐渐建立适合农民工的社会保险的机制, 相应的社会救济制度等。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农民工的忧患意识, 这可以通过对他们加强文化知识的培训, 鼓励新生代农民工积极购买符合自己工作性质的保险, 对于那些在工种比较危险的行业工作的的新生代农民工, 可以建议、鼓励他们购买必要的意外伤害保险, 在他们工作中一旦遭受到意外事故后, 在治疗和生活保障方面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障。

3.3 有利于农民工转移到城市居民。我国目前存在着许多制约农民工成为城市居民的因素, 导致农民工及其子女不可能无条件转变为城市居民, 移居到城市生活。在政府的支持下, 通过管理和服务, 可以将在城市中收入较稳定的并居住了较长时间的新生代农民工转为城市居民, 允许他们购买经济适用房, 将农民工纳入到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中来。使得这些农民工在子女入学、就业、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尽可能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待遇。

3.4 能够更多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农民工较多的区域建设文化园、图书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场所的建设, 将文化设施对新生代农民工免费开放, 降低新生代农民工的休闲成本, 让这些农民工能够作为城市的主人。另外, 还应该充分发挥社会主流媒体如电视、报纸、杂志等的作用, 加大宣传力度, 多开展一些适合农民工的业余娱乐活动, 让新生代农民工真正地融入到城市生活当中, 号召社会各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3.5 鼓励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在进行了专业技术培训和对城市创业机遇的认识, 鼓励愿意返乡的农民工返乡创业, 既解决了人口流动问题, 同时也带动了农村的发展。

3.6 大学生这一群体有着独特的优势:大学生掌握专业的知识;大学生需要锻炼、融入社会的机会;大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大学生乐于为社会服务。在实现大学生实践的同时为社会做了更多的服务。

3.7 将农民工和大学生的需求相结合, 形成有规模的现代化服务管理模式, 大学生通过所学的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 打造一个服务于农民工, 服务于大学生的双赢局面。

4 基于大学生服务于农民工, 建立“农民工之家”服务管理一体化模式

4.1提高农民工生活质量的服务管理

在农民工聚集区域, 以最低的成本价格为农民工提供较好的食宿条件。可以建立农民工集体宿舍或农民工家庭旅馆。在政府和社区要政策, 在住房上让他们享受最低的租金, 农民工可以将父母、子女带到城市, 让他们尽可能的感受到家的温暖。

4.2提供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服务管理

大学生在各高校内召集有意愿的同学, 以较低的价格为农民工子女提供看护、学习补习、接送、课外知识辅导等相关服务。

4.3为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服务管理

利用高校大学生法律专业的学生, 联系相关专业组织, 为有需要的农民工提供维权服务。

4.4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的服务管理

为农民工建立网络平台, 将信息汇总并形成数据库, 联系各大企业, “农民工之家”在整个过程中扮演中介的角色。既解决了农民工找工作难的现状, 又为企业雇用农民工提供平台。

4.5为农民工提提高综合素质进行培训的服务管理

为农民工提供电脑操作等技术培训, 调查企业所需要农民工应该掌握的技术, 利用大学生掌握的知识, 为农民工提供相应培训, 形成“农民工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同时针对他们的业余现状建立一个“农民工书屋”, 来丰富农民工的业余生活。

4.6提供其他服务

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 大学生可以作为支农活动, 进行专业指导。大学生的优势是专业知识掌握, 并能够有时间、有精力将他们掌握的知识传授给需要的农民工, 为支农做出贡献。

5 总结

大学生有时间、有能力为农民工提供服务, 有需求去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 同时这也是对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一种激励, 是一场进行创业实战前的演习。一个好的服务机构需要做到能够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各种需求。如何根据农民工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围绕建筑、运输、纺织、化妆品等方面的品牌, 寻找空位, 基于大学生服务于农民工, 建立“农民工之家”服务管理一体化模式, 让服务适应本地经济发展需求, 这是一个挑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并且要建立一个正规的门户网, 利用广阔的网络资源, 农民工靠的是实用技术, 企业需要的是技术熟练又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各取所需, 双赢的关系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也是对当代大学生服务社会的一个新的挑战。

摘要:本文立足大学生为社会服务的角度出发, 利用他们所学相关专业知识, 服务于农民工, 建立“农民工之家”, 为这新时代的农民工解决面临的一些问题, 为农民工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就业信息服务、素质的提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等方面提供服务管理。

关键词:农民工之家,新生代农民工,一体化模式

参考文献

[1]田北海.农民工社会管理模式转型与创新路径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1 (2) .

[2]王祥兵.二元结构背景下的农民工社会管理创新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2, 4.

农民工管理手册 篇5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为加强和规范本项目民工管理,保障民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预防安全事故,减少职业危害,增强民工安全生产意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关民工管理、民工工资发放、民工工资清算的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定。第2条 本规定所称的民工是指我公司选择的施工班组从社会招用的在本项目从事生产建设服务员工。

第3条 民工安全生产管理应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4条 本项目民工实行“谁带班,谁负责”方式进行管理,即凡是进入本项目的民工,统一由各班组负责人直接进行管理,施工班组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民工住宿、生活、安全、计划生育、禁毒、社会治安、工作任务等事项的管理。

第5条 施工班组进场后由班组负责人到项目部报到,填写登记项目部统一定制的民工花名册。

第6条 民工花名册上的每一项必须认真填写,并附上对应民工身份证明证件复印件。

第7条 民工花名册及证明必须在进场后的第2天上交项目部1份备查,形成完整的民工档案。

第8条 项目部根据班组提交资料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条件的民工,严禁拒绝招用,现场查核出现未登记民工,按处罚条款处罚施工班组。

第9条 因民工的行为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或本项目制定的规章制度,所造成的一切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由民工和其所在班组负责人共同承担。

第10条 对首批进场民工,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好交底记录和签认手续。交底内容包括相关作业的质量、安全、工艺及管理等相关内容。

第11条 对新进民工,除履行登记外,由施工班组负责人根据技术交底记录进行个别交底,并上报交底签字记录。

第12条 民工之间应和睦相处,民工之间因工作或生活关系发生冲突,应该立即上报其班组负责人或现场技术员进行调解。民工之间的暴力冲突,产生对工程的破坏、施工设备破坏、他人伤害,一切后果由发生冲突的双方共同承担外。第13条 民工驻地必须保持清洁卫生,同时个人应收藏好自己的物品,对物品的丢失或被盗而造成的损失民工自行承担。

第三章 项目部安全生产职责

第14条 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省厅、业主相关加强安全管理文件精神,宣传安全文化,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第15条 制定相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措施、预案,建立三级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建立安全生产技术档案,落实安全责任,负责和施工班组、民工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合同,组织施工班组进行安全生产技术交底等。

第16条 监督检查施工班组安全组织机构、安全管理人员配置、安全技术管理措施及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督促施工班组民工的劳动保护用品的配备使用情况;

第17条 对机械操作手、架子工、电工、焊工等特殊工种进行资格审查和培训,分工种建立特殊工种档案。

第18条 定期召开项目部相关部门、各施工班组负责人参加的安全生产例会,通报安全生产情况,分析和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安全生产问题,总结推广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先进经验。

第19条 组织安全知识讲座、培训,开展劳动竞赛、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评比,表彰先进班组、处罚违章行为。

第20条 建立农民工轻伤、重伤、死亡、职业病档案,定期统报,发生事故应立即上报业主及当地有关部门,积极做好抢救工作,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

第四章 施工班组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

第21条 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行业安全生产规定、技术操作规程。

第22条 施工班组的主要负责人是本班组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施工员对所管辖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

第23条 负责和民工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合同,负责民工的安全生产教育,教育民工遵守操作规程,遵章守纪,杜绝“三违”作业,使其掌握本岗位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第24条 在施工区域按规定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牌及防护设施。第25条 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施工应急预案。

第26条 民工驻地和机械停放选址应建在避风、水流上游、山体稳定等安全地带,确保驻地安全。建立严格的值班制度,环境复杂的施工场所、驻地做到24小时有人值班巡查。

第27条 安排好民工的作息,严格控制加班加点,做好均衡生产,劳逸结合。第28条 经常对民工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检查,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或整改。

第29条 按施工季节、施工环境,做好民工的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中暑、防煤气中毒、防坍塌、防滑波、防火灾、防意外伤害等安全预防工作。

第五章 农民工安全生产职责

第30条 自觉遵守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相关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安全生产合同。

第31条 民工在施工现场必须服从项目部负责人及现场技术员的合理安排,严禁民工穿拖鞋出入施工现场区域,如有违例者,现场技术员可直接对其批评教育或通知其班组负责人并对其说服教育。

第32条 民工出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如发现违纪者,现场技术员可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或通知其班组负责人对其说服教育,经批评教育后仍然拒不改正者,现场技术员可通知其班组负责人将该民工清理出场,由此而产生的遣返费用由民工自行承担。

第33条 参加各种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岗位技术培训和事故预案演练活动,学习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不断提高安全生产自我保护意识。

第34条 作业前要检查机具、设备、环境的安全状况,有权拒绝违章作业的指令,对他人的违章作业,有权力口以劝阻和制止。

第35条 按有关规范要求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用具及防护器材,精心维护和使用机械设备,保持作业环境整洁,搞好文明生产。

第36条 发生事故后要立即上报,保护好现场,积极参加事故抢救,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工作。

第六章 农民工工资管理

第37条 为了保障民工的利益,班组负责人应该按时必须按时对管理民工工资造册,不得无故拖延时间。

第38条 民工工资发放问题,项目经理是民工工资发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技术员是管辖班组的第一责任人,对应班组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

第39条 民工工资原则上由班组负责人负责按时造册,项目部统一发放,部门负责人和分管技术员执行监督。

第40条 因民工工资拖欠造成项目经理部责任人被举报或民工闹事,一切损失由分管技术员和班组负责人共同承担,同时民工保证金作为处罚金。

第41条 因班组提供名单和数据不准确造成的后果由班组负责人全部负责,因现场技术员监督不到位或工作失职由其本人自行负责。第42条 民工工资发放统一采用规定的《民工工资发放表》; 第43条 发放民工必须透明公开,严格按下述流程办理:

① 民工在班组负责人的带领下施工;

② 现场技术员根据班组完成工作情况开出计量单;

③ 项目部计划合同部复核后开出计价领款书;

④ 施工班组负责人按实造册,报送办公室,办公室对应班组民工档案信息进行核实;

⑤ 现场技术员对具体工作量核实后报送经理部工程计划部;

⑥ 计划合同部根据办公室和现场技术员提供数据进行民工工资保证金扣留;

⑦ 施工班组在现场张榜工资发放公告;

⑧ 民工本人提供身份证原件,项目按照民工工资发放册对照进行工资发放;

⑨ 民工工资发放完毕,经理部返还施工班组保证金。

第七章 奖罚规定

第44条 对拒绝填报民工登记表的民工予以清除出场,对填报信息不准确的民工予以班组长通报批评并重新填报。

第45条 施工中无故辱骂技术员的民工,对班组负责人处以50~100元的罚款;殴打现场技术员或分管技术员的民工,除对该民工清除出场外,另除以班组负责人1000~3000元罚款,同时所有损失由民工班组负责人负责。

第46条 施工过程中,发现酒后上班的民工,对本人除以20~50元罚款,同时对班组长处以100~500元的罚款。

第47条 对不服从管理的民工,施工过程中违反相关安全、环保、行政管理规定的民工,按照相关处罚规定予以处罚,同时处罚记录进入其档案。

1.累计两次不听安排或违章的民工,其本人和班组负责人在本合同段内通报批评的处分,处分将载入民工档案,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2.累计三次不听安排的民工将被清理出场,由此产生的一切费用由该民工自行承担。

第48条 施工中对表现优秀、组织能力较强、吃苦耐劳的民工,项目部在举办专项技术培训时优先考虑;

第49条 年终总结中,由各班组推荐优秀民工,项目部按照当年文件和具体安排予以适当的物资奖励。

第八章 附则

管理民工 篇6

今年初夏之际,我们来到中国中铁推行农民工“五同”管理模式的发源地——中铁四局四公司进行调研,详细了解他们深化农民工“五同”管理、探索“五自”发展模式的情况。

曾在2005年时,中铁四局四公司合(肥)武(汉)铁路客运专线项目经理部推行对农民工实行“五同”(同学习、同劳动、同参与、同生活、同娱乐)的作法,在建筑施工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06年1月3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视察中铁四局四公司合武客专工地时指出:“农民工也是我们的阶级兄弟,是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一定要维护好他们的利益。政府已下决心要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你们作出了榜样。”近年来,中铁四局四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王兆国的批示,不断深化对农民工队伍的“五同”管理。2009年5月,中铁四局四公司合(肥)蚌(埠)客运专线下塘制梁场,又在继承、发扬“五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把农民工协作队伍编入梁场职工组成的架子队,帮助其建立了农民工党支部、农民工工会,坚持对农民工从精神上鼓励、人格上尊重、权益上维护、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帮助引导农民工队伍向“五自(自我民主管理、自我权益维护、自我培训教育、自我竞赛争先、自我生活娱乐)”方向发展。一年来,该场400多名农民工和90名员工一起奋斗,目前已完成产值近3亿元,安全质量有序可控,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农民工“五同”向“五自”发展做法

以维护农民工的政治权利为目标,帮助引导农民工队伍向自我民主管理的方向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农民工处于社会边缘,对他们缺乏身份认同,农民工的政治权利缺失严重,没有正式渠道表达政治诉求。为此,梁场成立不久,就按照程序帮助其建立了农民工党支部、农民工工会,选举思想素质较高、文化基础较好、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农民工担任农民工党、工会组织负责人,建立和完善了农民工政治权利保障制度、民主管理制度,指导他们实施民主管理,组织农民工党员、会员参加组织活动,通过培训教育,提高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梁场工会、农民工工会还组织农民工参加梁场建言献策座谈会、梁场生产例会、劳动竞赛动员会等会议,经常听取他们对施工生产、标准化管理、生活后勤的意见和建议,许多来自农民工的合理化建议被场里采纳、实施,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了自身地位的提高,受到了尊重。

以保障农民工的经济权益为目标,帮助引导农民工队伍向自我权益维护的方向发展

场里通过资质审核,实现“高门槛准入”,封杀了有过拖欠农民工工资“恶习”的劳务公司。他们与农民工工会共同成立了梁场清理发放农民工工资领导小组,梁场财务室为每位农民工开立了一张“金穗卡”及存折,坚持工资发放月月在“农民工工资支付公示牌”上张榜公布,工资清单直送本人,工资直接打卡到农民工个人账户。与此同时,场工会、农民工工会还通过开设农民工权益知识宣传栏,加强了对农民工的普法、维权教育,使他们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工资拖欠、超时加班、单方面中止或变更劳动合同等问题。

5月14日,中铁四局四公司在下塘制梁场职工中举办“感恩、责任、奉献”主题演讲比赛。农民工工会主席、巢湖市恒安建筑劳务有限公司下塘制梁场制板区项目经理李先红说:我们来到中铁四局最大的感受就是平等,真正把我们农民工和正式职工一样对待,从来不歧视我们,场里对我们农民工这么好,我们一定不会辜负场里的期望。我将发挥农民工领头人、娘家人的作用,带领全体农民工努力工作,用实际行动肩负起对制梁场的那份责任,用实际行动回报企业。

以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为目标,帮助引导农民工队伍向自我教育培训的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高铁建设高潮的到来,梁场根据新生代农民工“更看重工作环境,更注重学习发展”的特点,拨出4万余元专款,并提供教室和师资,联合农民工工会实施了“农民工大教育、大培训工程”,充分利用农民工业余学校对农民工进行岗前教育、专业技能、安全知识和价值观念、心理疏导、法律制度、组织纪律、职业道德、文明礼仪等全方位的培训,着力实现农民工由“体力打拼型”到“智能发展型”、具有较高人力资本价值的新型产业工人转变,着力培育出既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又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合格新型产业工人。李先红介绍说:场里并没有因为我们农民工人员流动性大而放弃了培训,还带着我们农民工“走出去”,到中铁四局、中铁十五局、中交三航局制板场学习质量理念、施工技术。今年已58岁、党龄32年的农民工唐福林白天参加厂家、制梁场技术人员组织的培训,晚上就趴在农民工业余学校的课桌上看机械图、电路图。他说,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高科技铁路建设的需要。

以提高农民工工作积极性为目标,帮助引导农民工队伍向自我竞赛争先的方向发展

梁场工会、农民工工会共同发动,先后在全体职工、农民工中开展了“比标准化管理、比安全、比质量、比进度、比效益、比节能降耗”的“六比”劳动竞赛,自开工以来,已经先后有30多名农民工受到立功竞赛表彰,场里将他们拿着荣誉证书、佩带大红花的照片及先进事迹贴进橱窗、寄回原籍,广大农民工的工作热情由此得到极大地激发,营造出“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在农民工宿舍区的宣传栏前,王爱保、刘家兵指着“2009年度优秀农民工”光荣榜笑着说:“没想到,我们农民工也能上‘光荣榜’。”“这是我们务工以来第一次披红戴花受表彰,感到特光荣,今后我们要好好干,争取继续上榜!”

以改变农民工行为和生活方式为目标,帮助引导农民工队伍向自我生活娱乐的方向发展

农民工常年在外奔波劳碌,既需要被人关心理解,更需要有“家”的归宿感。梁场投入60余万元建立了标准化的彩钢活动房,建起4栋40间共计1 725平方米的农民工宿舍,以及规范的农民工业余学校、文化娱乐室、图书阅览室、农民工生活供销社、“亲情一线牵”话吧、羽毛球场、食堂、餐厅、洗漱区、晾晒区、水冲式厕所、生活污水处理器等,配备了彩电、统一的床铺、衣柜、鞋架、脸盆架、书桌等;对夫妻双方都在场里工作的农民工提供“夫妻房”;将原本计划开伙的12家农民工食堂委托承包给专业餐饮集团统一管理,实行刷卡就餐;建立了带摄像头的农民工网吧,农民工可以与家人通过QQ进行视频聊天。他们还排出了农民工生日表,给过生日的农民工送上温馨的祝福,安排食堂提供免费的“长寿面”;对生病住院的农民工,梁场工会、农民工工会会派专人探望;对得小病的农民工,食堂会备上专门的“病号饭”;工地加班加点,派人为农民工送饭、送水、送夜宵。2009年,家住安徽含山县运漕镇的钢筋一班电焊工卫永荣的儿子考上县一中重点班,女儿高分考入安徽财经大学,“双喜临门”带来的1万余元学费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梁场工会、农民工工会了解后,动员场部90名职工、200多名农民工为其捐款11 290元。当这些钱送到老卫手里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并感言道:“只有在中铁四局这个‘大家’里,我才真正地感受到了什么叫‘情’?什么叫‘爱’?‘家里人’对我这么好,我能不好好为这个‘家’干吗?我这辈子跟定中铁四局了!”

深化农民工“五同”管理成效

引导农民工逐步实现从“社会边缘型”到“主人地位型”新型产业工人转变

下塘制梁场农民工党支部、工会组织成立之际,有的农民工党员说,过去我们四处流动打工,成了脱离组织的“地下党员”,现在终于又找到了组织;不少农民工兄弟激动地说:“以前我们在外打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没有人替我们说话,现在终于有了可以为我们说话的‘娘家人’,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组织关心我们,第一次拥有了只有工人阶级才享有的工会会员资格!”经过一年来的探索实践,制梁场农民工党群组织确确实实成了“农民工之家”, 农民工也实现了“家”的自我管理,政治权利得到了充分享受,归属感进一步增强。农民工与“正式工”的融合度显著提高,农民工通过与“正式工”交流,参与企业管理,吸纳企业文明,融入企业文化和价值理念,改变生活方式,增强了对企业的适应性,促进了角色从“社会边缘型”农民工到“主人地位型”新型产业工人的转变。

引导农民工逐步实现从“流动务工型”到“扎根企业型”新型产业工人转变

维护农民工的经济权益,首要的问题就是确保农民工劳有所得、多劳多得、工资正常按期支付。家住六安市苏埠镇的90后农民工方明园说:我们以前在别的企业打工,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工头们将我们的工资拖欠了就拖欠了,我们也没招,现在在中铁四局工作,公司从来没有发生过拖欠职工工资的现象。由于梁场对农民工维权工作做得好,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兄弟愿意跟着中铁四局干,因为,在他们的眼里,中铁四局绝不会亏待农民工!

引导农民工逐步实现从“体力打拼型”到“智能发展型”新型产业工人转变

目前,下塘制梁场农民工共有1 00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142人通过了安徽省职业技能鉴定,取得了由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初中高级工证书,其中:80名为初级证(电工4名、混凝土工32名、钢筋工44名),61名为中级证(电工3名、模板工21名、钢筋工19名、混凝土工18名),1名农民工电工取得高级工证书。2010年3月,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本科大三学生李志超、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澳曼特国际商学院专科大二学生贾启祥两人慕名来到下塘制梁场,找到李先红,签订了劳务合同,以后分别担任了该劳务公司合蚌客专制板项目部统计调度员和数控磨床操作员职务,为农民工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

引导农民工逐步实现从“干活挣钱型”到“爱岗敬业型”新型产业工人转变

荣誉是一份特殊的报酬,也是农民工自身价值、劳务公司实力的高度体现。梁场每月的生产计划会,也是劳动竞赛评比结果公布会。会后,梁场领导为了犒赏劳务班组负责人,都要和参加会议的劳务班组负责人聚餐,藉此加强沟通、增加感情。年仅20岁、上到高二就辍学的农民工刘洋洋说:“第一代农民工务工是为了‘打工挣票子,回家盖房子,娶妻生孩子’,干的是最苦、最重、最脏、工资最低的活,而我现在手里操作的机械哪个不是价值几十万元以上。我要珍惜机会、加倍用功,尽快掌握高铁施工技术,早日成为一名有技术含量、爱岗敬业、有社会价值的新生代农民工。”

引导农民工逐步实现从“生活单调型”到“情趣高雅型”新型产业工人转变

为了让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不再单调、贫乏,梁场工会和农民工工会坚持做到天天向农民工开放图书室、多功能活动室、网吧,使广大农民工实现了业余时间有电视看、有书报读、能上网浏览各种信息,成为能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情趣高雅的新型产业工人。唐福林介绍道:现在,我们有了农民工消费合作社、网吧、书吧,一个月不出门都能‘自给自足’。身边的工友们都已经开始追求文明、进步、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往随地大小便等现象现在没有了,打架斗殴的事更是一件都没有发生过。4月28日,梁场举行了‘为玉树灾区捐款’仪式,“尽管场里没有要求我们农民工捐款,但我和我的工友们还是主动捐了3 597元!”唐福林无不感概地说。

探索农民工“五自”发展启示

探索农民工“五自”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工真正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深化“五同”管理,探索“五自”发展模式,可以帮助农民工逐步培育起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爱国热情、责任意识、民主意识、法制观念,形成工人阶级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等先进性,激发出他们以主人翁姿态参与企业管理的热情,在工作中表现出工人阶级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探索农民工“五自”发展,有利于促进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真正落到实处

维权是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能,没有工会组织作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载体和后盾,农民工在与劳务公司的博弈中就将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下塘制梁场工会和农民工工会遵循“最大限度(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吸纳到工会组织中来,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工权益)”原则,积极督促劳务承包企业建立、健全了劳务人员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督促劳务派遣公司为劳务人员按时缴纳了社会保险,确保了农民工合法权益真正落到实处。

探索农民工“五自”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工综合素质提高

让农民工融入城市、融入企业,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型产业工人,需要有一个渐进过程。在用人企业的帮助和支持下,农民工工会组织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使农民工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使他们能够真正做到自信、自立、自强,社会和企业为此付出的成本也将会逐步降低。

探索农民工“五自”发展,有利于促进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铁四局四公司组织农民工依据农民工党组织、工会组织的各项制度,进行自我管理、自律自治,使农民工不断接受企业的文化理念、管理制度,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以正式职工为骨干,以成建制的合法劳务承包企业和劳务派遣公司的劳务人员为主体,组建起施工架子队,为解决企业劳动力资源不足的问题打下了基础,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探索农民工“五自”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工身份转换进程加快

解决农民工问题,既要抓紧解决农民工工资发放、教育培训、生活娱乐等面临的突出问题,又要靠改革和发展,逐步解决农民工身份转换等核心问题、关键问题,形成从根本上保障农民工权益的体制与制度。中铁四局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亦辉说:“下一步,我们将建立、健全‘农民工身份转换制度’,招收、录用一批在中铁四局四公司工作达到一定年限、对企业发展有重大贡献、思想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的农民工,并与其签订一定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使其真正成为‘企业的合同制职工’,从根本上解决好身份转换这个农民工关注的核心问题,才能助推中铁四局不断做强做大做优。”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中铁四局四公司探索实践农民工“五自”发展模式,为社会赢得了和谐,为市场赢得了资源,为企业赢得了效益,为劳务公司赢得了发展,为农民工赢得了尊严,提供了维护农民工权益、提高素质的平台,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毛小民系中国中铁工会副主席、党建政研会副会长 康平系《中国中铁党建》杂志副主编王鹏系中国中铁四局合肥——蚌埠铁路客专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对班级中外来民工子女的管理策略 篇7

关键词:外来民工子女,班主任工作,教育方法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外来民工子女入学的人数也日益增多,他们正逐步成为我们校园内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由于他们流动性大、生活环境的差异、学习基础和学习行为习惯的不同,也由于他们的父母为生计,根本没有时间关心子女的学习,或者潜意识里认为孩子的学习是学校的事情,也有一些民工因为自身的文化水平低而没有能力教育子女,凡此种种,使得这些民工子女的成绩和在校表现多数不尽如人意,如何让这些孩子迅速地融入他们所在的学校和班级,并且让他们更快地进步应该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在最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每年都接触到一些这样的学生,认为要教育好民工子女,就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了解情况,摸清底细,做好外来民工子女的建档工作

新学期开始后,对于插入到我班的外来民工子女,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面了解他们的情况,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信息。开学前后,班级工作千头万绪,但无论多忙,我必定抽出时间进入我班就读的外地学生的租住地家访,和其父母见面,既了解他们在原学校的学习情况,更了解他们在原来学校的表现,包括兴趣、爱好,等等,想方设法了解他们来新学校后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最需要得到的帮助是什么,帮助外来民工子女建立一份比较完整的档案,以帮助我们在今后的班级管理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接手的一个初二班级中,新插来苏北的一个学生,第一天来的下午我就带他一起去他住的地方和他父母交谈,他父母见我很诚恳,犹豫再三,还是说出了他转来父母身边读书的真实原因,原来他在老家学校表现太差,好打架,爷爷奶奶管不住,被原学校劝退转学。得知这一重要情况后,从他进班的第一天,我就对他有针对性地展开工作,通过多次谈心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精心准备,营造氛围,做好外来民工子女的进班工作

每年的新来民工子女插进班级就读,我并没有简单地在班级说两句欢迎的话,安排一个座位就了事,而是针对所有的外来民工子女,精心准备一节气氛热烈的欢迎主题班会。班会上既有新来同学的自我介绍,又有本地同学的欢迎致辞,既有外地同学介绍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表演展示自己特长的节目,又有新老同学如何融洽相处的大讨论。这样的主题班会,往往会给新来的外来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想至少有这样几个好处,一来可以让全班同学之间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二来可以让新来的学生更好地了解新的校园、新的同学,大家在平等的起跑线上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样的主题班会可以让全班同学相处更融洽,同学之间减少了隔阂,很多同学能够主动关心和帮助外地来的新同学,这一点让我感到很高兴,原来担心的欺负外地同学、搞对立完全是多余的了。

三、关心学习,指导学法,帮助他们树立向上的信心

外来的民工子女由于基础的原因,再加上学习上的不良习惯,成绩往往不太理想。由于教材不同,或进度不同,或语言因素,或父母由于打工而无暇教育子女,等等,这部分学生如果不及时加以教育和引导,很快就会成为后进生。为了有效地对他们进行学习上的帮扶,我们应该首先从思想入手,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树立信心,对这些孩子来说是这些极其重要的。作为班主任,我总是和他们一起制订切实可行的通过一阶段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目标不在乎大小,只要有进步就行,即使是极小的成功,对他们的自信心的培养也是极大的帮助;其次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从最简单的上课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入手,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杜绝抄袭作业,自习课讲话,上课懒惰不思考的坏毛病,培养他们勤奋学习、不懂就问、积极思考的好习惯。习惯的养成教育绝非一日之功,这中间有反复,有挫折,习惯的养成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尤其这些外来的民工子女,我们还要有充分的爱心来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

四、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给他们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外来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老师和本地同学总会抱有一种戒备和谨慎的心理,这是幼小心理的自我保护,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为了让他们迅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融合到班集体中去,我总是先做两件事,一是和任课老师一起,用老师的爱心和责任感让每一个外来学生知道,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老师会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打消他们的顾虑,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无论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是在班集体活动中,即使是一件微小的事情,也十分注重外来学生的感受,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真正的平等。我班的陈晨同学是从安徽转过来的,英语成绩很不理想,担任我们班英语教学的王老师就利用每天中午的休息时间帮她补课。连续一个月,从不间断,这个学生很懂事,学习更用功了,英语成绩很快就上去了。二是在全班学生中间加强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平等的思想,帮助他们树立互帮互助的思想。接手一个班级后,我首先是利用班会课,采用讨论、小品等多种形式让大家意识到班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平等的,其次是召开班干部会议,让他们做好表率,在学习、生活、思想等各方面,处理好和外来学生的关系,以此带动全班。对于在班级中搞对立、不团结的同学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给外来民工子女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他们的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注重疏导,家校配合,让他们明白做人的道理

一些插班进来的学生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有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的陋习,也有一些因家庭原因,性格内向、孤僻,等等,我想我们用一颗爱心去关心他们,温暖他们,多一些和风细雨的谈心,少一些呆板严厉的训导,多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少一些千遍一律的说教,是可以把他们教育好的。2009年我新带一个班级,有个学生叫丁虎,上课讲话,课后喜欢欺负小同学,家庭作业从未好好完成,家访几次,父母说管不了。一个星期天他偷了父母一百元钱去打游戏。星期一在我办公室里,一副你奈我何的模样。当时我强压住心头怒火,忙完手头事,拉住他就往外面走,我对他说,我带你去看一个人,他莫名其妙地看着我,我也不说什么,和他一起来到父亲打工的工地上。九月的天气,骄阳似火,他的父亲正吃力地扛着一袋水泥,因为胃痛,他无法直立起来,衣衫湿透,脸上汗水直滴。也许他从未看见过他父亲在工地上劳动的场景,那一刻,他的不屑的神态不见了,脸上写满了惊讶,接下来是一种不安和惭愧,一个小时的观看,我只说了一句话:你父亲一天就挣了30元钱,要吃饭,要看病,要供你和妹妹上学。回到学校,我没对他发火,当他接过我给他的水杯时,终于无声地哭了。从此他变了,勤奋而守纪律,学习进步很大,回家开始帮家里做事了。学生不是一块坚冰,只要我们用爱心去呵护,他们封闭的心灵才会融化,心扉才会向我们打开,这样的教育也才能成功。

浅谈建筑业中的民工管理 篇8

1 民工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根据有关调查统计表明,在建筑施工现场发生的伤亡事故中,有75%是发生在民工身上。民工之所以成为安全事故的高发群体,有其自身素质的内在因素,也有宏观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外在因素。

(1)民工本身对安全管理不重视。民工大都来自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他们作业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养家,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因此,他们关注的是如何挣钱,安全预防的思想意识比较薄弱,缺乏学习安全技术的热情和耐心,从而导致出现违章蛮干。就目前而言,因民工违章操作造成的事故就是屡见不鲜。(2)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建设施工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没有做到足够地重视,从根本上缺乏对安全事故危害性的认识,弱化了安全生产的管理职能,甚至把安全管理机构或者人员缩小,合并于其他部门,一些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责任制得不到真正的体现和落实,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因此,放松了对民工的安全管理工作。(3)对民工的安全培训不够重视。总的来说,民工的文化素质低于城市同龄劳动力。他们经常从事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脏、重、累、苦且福利低待遇差的工作,他绝大多数人未经正规的岗位技能培训教育,缺乏对安全生产相应的知识,自我防护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教差。因此,若忽视了对民工的安全培训的话,在施工中是很容易发现事故隐患的。(4)安全防护设施投入不到位。项目承包制的实行,一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获取利益,想方设法减少支出,降低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未能为民工提供施工作业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用品等。在安全防护设施投入不到位的情况下进行作业,一旦失控就很容易引起伤亡事故。(5)督查整改不够重视。有些施工企业虽重视生产,但轻视了安全,对安全工作检查不深入,没有做出长效的安全检查措施。有时为了应付上面的安全检查,就临时应付一下,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和问题未能进行及时有效地整改。对不安全的防护用品,“三宝”、“四口”出现的问题,也没有及时整改和更换,给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2 如何加强对民工的安全管理

(1)健全完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施工企业必须依法加强对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完善安全管理网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民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责任和义务。项目管理者要在工作上、生活上关心民工,安全防护用品发放应同其他工人一视同仁。要在民工中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安全常识的普及工作,增强民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2)强化民工安全意识,对民工实施安全教育与培训。搞好安全工作关键在于人,安全工作强调以人为本。加强农民工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切实维护农民工生命权、健康权的重要内容,农民工先天的不足,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培训来弥补,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并把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岗位培训和鉴定工作作为建筑业劳动力就业准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有关部门把住先培训再就业的关口用人单位要坚持先培训再上岗,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考核不合格的一律不准进入施工现场。通过举办农民工素质学校不失为安全培训的一个好办法。主要利用工余时间,见缝插针,定期对农民工分工种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警示教育,安全知识应知应会教育和安全防护技能培训。从而养成遵章守纪、按章操作的良好习惯,杜绝“三违”,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紧急避险技能。同时还应注意在转换新施工现场、新工种和从事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作业时及时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总之,强化农民工的安全法律意识,抓好对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尤其重要。(3)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人员要明确责任和分工,制定出明确的安全目标,一级管一级,下级向上级负责,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环节,形成人人抓安全的局面。尤其是项目部的管理人员,不要将安全工作推到安全员一个人身上,要齐抓共管。建立项目部的安全轮流值班制度,值班人员作为当日安全生产的具体负责人,主要负责监督和督促班组做好班前的安全教育,对现场的违章行为进行制止和纠正,对现场的安全生产状态进行全面的检查,做好值班和交接班记录等。(4)采取激励措施奖优罚劣。安全管理工作要在加强思想工作、教育职工提高安全意识的同时,实行奖惩制度,做到奖惩分明。对在安全工作中有贡献的人员一定要奖励,对违反造成故意对抗,甚至故意破坏的严重后果。对农民工的安全管理,要以加强教育为主,引导农民工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之自觉地遵章守法。要采取科学严格、具有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不留漏洞,不留隐患,才能将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搞好。(5)强化安全技术交底和班前安全例会工作。由于农民工安全技术基础比较差,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盲目施工多的特点,要细致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分工种、分岗位、分专业,特别是特殊工种,比如登高作业、机械设备操作、电气电焊、电动工具的操作以及各种安全防护设施的操作使用,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规范等进行交底。技术交底一定要按照程序交到每个农民工,切不可走过场。安全技术交底签字随便由他人代签,应付检查马虎了事,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决不可麻痹大意。在做好这项工作的同时,要坚持抓好班组上班前的班前安全例会工作。在分配工作时要按岗位、分工不同,对照各操作规程、规范,分别对操作工人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和提醒,让他们始终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不违章作业,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有计划进行施工生产作业,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施工操作生产过程中,要及时纠正个别成员的违章行为,很多安全事故都是因小违章或忽视安全警告而酿成大事故的。(6)增强监督检查的力度。检查规章制度执行和实施的效果,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建筑工程在安全生产中的诸多隐患,往往在于检查不及时,不深入。因此必须以安全制度为标准,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要进行及时有效地整改,倘若发现不合格的假冒伪劣安全防护用品,必须及时更换。只有对发现的问题一抓到底,积极想方设法解决困难,才能使安全生产不留隐患。

3 结语

管理民工 篇9

1. 农民工现阶段的工作现状和问题

1.1 未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

绝大部分的务工者在进入工作之前, 并没有得到一份法律上认可的劳动合同, 而是与分包企业或是“包工头”通过“口头招呼”的形式就进入了工作岗位。未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属于违法行为, 但是很多用人单位却投机取巧, 因为农民工文化程度低, 法律知识淡薄而不予签订劳动合同。

1.2 农民工薪资不予及时发放

每年都都有各种不同的媒体以不同的方式曝光很多黑心的企业, 更是有不少农民工拿不出工资而跳楼自杀的新闻频频爆出。农民工薪资问题受到了各界的关注, 尽管曝光企业会接受法律的处罚, 其根本损害最大的是农民工兄弟本身。而没有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是农民工讨薪时面临的最大的困难[1]。

1.3 农民工工作过程中的安全与管理问题

每个建筑企业都应该重视“注重质量, 安全生产”的准则开展工作, 但在建筑施工现场还是存在着不少的安全隐患, 如果农民工在工作之前所接受的安全教育和逃生意识不足, 有时就会产生重大安全隐患问题, 严重的话可能还会导致人身安全和财产受到威胁和损失。

1.3.1 缺乏寻求社会的保护意识

绝大多数的农民工来自农村, 不仅法律意识淡薄, 而且自我保护意识也不足。遇到与企业的纠纷问题, 并不知道经由何种门路能追求权益的保护, 甚至有时走上极端, 就会出现上文提到的“跳楼自杀”事件来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 但是最终伤害的还是自身的利益。

1.3.2 生活质量较差, 且没有社会保险保障

农民工因为收入较低, 多数人选择低廉的地下室, 甚至有些住在工棚、桥洞、火车站、汽车站等等条件相当恶劣的环境里。有的用工单位没有给农民工购买社会保险、人身保险, 但这其实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农民工却缺乏这种保障的意识。

1.3.3 工作时间较长、休息时间不合理

农民工的工作时间较长, 在工程无法按期完成的情况下, 更是剥夺了基本的休息时间。长期的、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时间, 会导致农民工的健康和安全得不到保障, 在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出现的机率也随之提升。

1.3.4 长期工作环境下, 导致健康存在隐患

建筑工地的环境恶劣, 杂质、粉尘、噪音等的污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长期工作在这种环境条件下, 加上农民工工作时间长, 又未得到很好的休息, 导致了农民工职业病的高发, 特别是眼鼻喉、肺部的疾病比例较高。

2. 解决建筑企业的农民工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2.1 完善法律和法规, 严厉打击企业违法行为

政府应该出台和完善针对农民工务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法律和法规, 应该加强对建筑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 相关行政部门应该对建筑企业的施工企业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安全证书等等合法证书进行检查, 定期开展施工地人员检查和安全检查。

对建筑企业实施奖惩制度, 例如对于用工满一个月以上的员工未签订合法劳动合同的建筑企业应该加大惩罚力度和加大罚款数额, 未对劳动者购买社会保险和人身保险的建筑企业应该给予处罚和警告。政府应该监督建筑企业为每一个农民工购买社会保险[2]。

2.2 增强农民工安全知识培训, 提高自身工作水平

农民工在上岗之前, 要经过安全知识和逃生技巧的培训。农民工因为自身文化素质不高, 教育水平较低, 有些甚至不识字。所以要要求建筑企业要定期开展知识培训、工作技巧培训, 帮助农民工更好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提高其工作效率。可以通过聘请培训机构的老师专门讲解, 也可以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 由资历较高的工作者传授经验给新进的农民工。特殊岗位应该达到专业技能才给予上岗资格, 建筑企业不能因为工期问题和费用问题, 违反相对法律法规。

2.3 加强社会关注, 各部门要积极为农民工务工问题寻找解决途径

增强农民工的法律维权意识, 开放维权通道, 建立维权热线, 建立中国公益律师队伍建设, 为农民工外出务工提供后备的法律保障。建立中国维权志愿者, 义务到工地、工棚、火车站、汽车站等农民工聚集的活动场所进行法律宣传和安全教育, 让更多的农民工认识到法律和安全的重要性。

社会政府间的相关部门应该积极联合, 为农民工过年回家的汽车票、火车票开通绿色渠道, 为农民工的子女进城读书、工作提供帮扶工作, 为农民工遇到重大人身和自然灾害时, 建立国家帮扶救助资金。帮助建立农民工兄弟地方联合会, 使同省份、同地方的农民工家乡信息相互流通, 对于树立道德风尚、做好人好事的农民工, 评选年度优秀农民工代表, 给予优厚的奖金奖励, 以减少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的隔阂问题。

2.4 提高居住质量, 改善生活环境

政府支持和企业帮扶的力度比例各占一半, 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 在建筑工地搭建临时简易房, 一间房的人数安排进行优化, 由过去的十几人一间, 优化到5—8人一间, 房间风扇、床具等硬件设施要求配置合理。同时在农民工伙食条件上进行合理的提高, 保证食品安全、厨房干净, 饭菜分量足。建筑企业要定期组织农民工参加体检, 对于工作过程中受伤和患病的人员, 要给予伙食上的补足和房间安排上的特殊优待[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通过对农民工务工过程中管理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有些措施是当前一时之间尚未能得到确切的落实的, 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 有些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还需要人大、政府、各执法部门的共同努力, 也应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引导建筑企业建立社会责任感, 树立社会企业“正能量”之风。发挥媒体的网络政治教育功能, 传播社会正能量。想法的提出也意味着社会人权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提高, 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文化、道德的提高迈出实在的一步。

参考文献

[1]张蕊莲.论建筑企业农民工管理中的问题与措施[J].山西建筑, 2013, 13:235-236.

[2]刘长清.建筑企业农民工管理问题探讨[J].社科纵横, 2007, 08:46-47.

工程项目农民工安全管理刍议 篇10

为杜绝和减少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安全风险和管理成本, 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管理、提高劳务人员的安全意识, 就显得尤为重要, 也是新形势下施工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责。对此, 就工程项目农民工伤亡事故高发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责任安全事故的发生谈几点认识: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直接原因。所谓人的原因, 是指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事故。物 (设备) 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对建筑行业来说, “物”包括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设备、材料、半成品、燃料、施工机械、机具、设施等。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直接引起的。

1 工程项目安全事故及农民工人身伤亡事故高发的原因分析

1.1 企业管理层的原因

首先, 部分企业安全投入不到位, 准备不充分, 缺乏主动管好安全工作的责任, 缺乏强有力的安全生产奖罚机制, 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其次, 目前建筑市场的建筑施工队伍鱼龙混杂。大量拼凑而成的包工队, 没有资质的队伍充斥市场, 采取挂靠有资质的施工企业, 或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取得工程建设项目。一旦承接工程任务, 为了追求最大利润, 而盲目降低工程成本, 偷工减料;或租用的施工设备、机具和周转材料陈旧, 安全生产投入能省即省, 违背客观规律, 轻视安全生产, 在侥幸中求安全。按照有关规定, 职工上岗前都要经过劳动技能和安全常识等方面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但由于受工期和管控不严等因素, 致使岗前培训不是走形式就是根本未培训就上岗。由于安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 能力权限受制约, 致使现场监控不力, 现场不按规范施工,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禁而不止, 安全隐患整改不及时;安全预案不健全, 应急措施不当, 当遇到突发事件时, 手足无措而错过最佳救援时间。

1.2 施工作业队的原因

现场管控乏力, 违章指挥现象突出。目前大多工程项目的分 (单) 项工程都是以劳务分包方式分包给“包工头”, 这些“包工头”基本都是受劳务公司派遣或挂靠具有资质的施工企业。在施工现场, 由于工程项目部管理力量的不足, 对劳务队的监管上难以到位, 而作业队现场管理人员对安全技术规范知之甚少, 只凭经验指挥, 导致现场“三违现象”突出, 安全隐患增多。为追求利润, 不愿在安全生产上投入人力、物力, 致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成了一纸空文, 工人安全培训走形式或根本不培训, 安全检查走过场或现场根本没有安全管理人员。

1.3 农民工自身的原因

目前, 施工作业人员大部分来自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他们普遍文化知识较低, 安全意识淡薄, 自我保护意识较差。从农民到建筑工人, 短时间内难以适应作业环境的改变和劳动方式的转变。加之管理层对他们上岗前专业知识培训不及时, 或根本不培训, 导致他们对施工中的安全常识特别是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基本不了解, 而只凭体力干活, 致使违章操作, 冒险蛮干现象时有发生。施工企业是一个高危行业, 面对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 农民工普遍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 心理准备不充分, 表现在作业过程中漫不经心、精力不集中、麻痹大意, 对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马虎、侥幸, 视而不见, 在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面前麻木不仁、我行我素。特别是当遇到突发事件时手忙脚乱, 导致乱中出错或根本不知所措。在施工过程中, 个别劳务人员 (农民工) 在明知身体不适的情况下, 带病冒险作业, 导致突发性的非因公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2 加强对农民工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措施

切实保护农民工的人身安全、降低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风险, 实现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 是每个工程项目部的首要职责。根据工程项目农民工伤亡事故高发的原因分析, 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已到了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时候。笔者认为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增强对农民工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在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劳动力基本上都是农民工, 管好、用好农民工, 降低安全事故、保障他们的安全, 是项目管理的一件头等大事, 是保证进度、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作为施工企业各级领导人必须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管理方针, 消除麻痹、侥幸的思想。要广泛进行宣传, 通过安全专栏、宣传画、黑板报、警示标语、警示标牌、典型案例剖析、安全知识竞赛、预案演练等活动载体, 不断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 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2.2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2.2.1 实行工程项目部、施工队和作业工班三级联动的安全管理机构

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安全总监分管、安质部门具体负责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环境, 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取得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的专业人员主管安全工作, 杜绝非施工技术人员在安全管理机构任职;施工队配备专职安全员, 安全员必须持证上岗, 每一个作业场所应有一名安全员现场值班。

2.2.2 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工程项目部必须根据其现场实际在不违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原则下, 建立一套操作性强、行之有效, 符合国家及行业管理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逐级签订安全目标责任合同, 明确各岗位安全生产职责。

2.2.3 定期进行考核, 兑现奖罚

为避免安全管理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项目部必须加大对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考核力度, 考核内容主要应放在现场安全隐患排查、整改, 预防措施的落实, 规章制度的执行, 现场管理人员有无违章指挥, 施工人员有无违章操作, 考核结果必须及时通报。通过这些措施不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执行力, 培养施工作业人员遵章守纪、关爱生命的自我保护意识。

2.3 加强对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

2.3.1 安全常识教育

对农民工上岗前进行安全常识教育是施工企业招聘劳务工后的一项首要任务, 培训的主要内容有:施工现场危险因素的存在, 机械设备运行对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构成的影响, 作业环境如高空、井下、隧道施工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天气气候如高温、寒冷及暴雨、雷电、大风等恶劣天气对施工安全的影响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教育培训内容应结合现场实际进行;方式方法上应言传身教, 力求多样性、生动性, 避免空头说教。可利用职工夜校、班前5分钟讲话、“三工”制度 (工前教育、工中检查、工后讲评) 、“一法三卡”、警示标语、标识, 宣传画、宣传栏、黑板报以及开展安全生产月、文明施工工地评选活动等多种途径广泛进行教育;教育培训活动必须有考核、有记录, 通过培训, 不断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常识和自我安全保护能力。

2.3.2 操作技能培训

针对各工种特点进行安全技能培训, 是培养农民工专业安全知识、操作技能的有效手段。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对象一般应针对农民工中的一般技术工种, 培训应以机械常识、性能、操作规程、触电等安全注意事项入手, 对从事特殊工种作业人员还必须经过社会培训力量培训, 并取得操作许可证后方可上岗, 坚决杜绝无作业许可证的人员从事爆破、大型机械设备操作、起重运输设备操作等技术性较强、安全风险大的项目作业。

2.3.3 安全意识、应急措施培训

针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和安全隐患, 进行安全应急培训演练, 是提高施工作业人员安全防护意识, 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有效措施。培训应以提高作业人员防患意识、应急响应能力、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等方面入手。教育应以应急预案演练、事故案例剖析、现场隐患后果教育, 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发生事故的报告、紧急救护、自救措施等。

2.4 加强劳务用工合同管理

劳务用工合同管理是当前各工程项目的一个薄弱环节, 大多劳务分包队伍挂靠施工单位资质或受劳务公司派遣。为降低项目管理风险, 农民工进场施工必须签订劳动合同, 属于项目部临时聘用人员, 在公司授权下, 可由项目部直接与受聘人员签订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合同。禁止“三无人员” (无身份证、无健康证明、无用工合同) 进入现场, 以降低合同管理和安全管理风险。建立农民工健康档案。为减少意外事故和非因公伤亡事故的发生, 工程项目部必须按照企业管理规定, 建立参建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台账 (档案) , 参与项目施工的所有人员上岗前必须经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检查, 证明健康合格方可进场作业, 项目部必须建立好台账;对从事高危作业、特殊岗位人员如隧道施工, 井下作业, 高温、粉尘环境等, 每半年必须进行一次体检, 并不宜安排此类人员长期从事同类工种作业, 以降低职业危害, 同时健康档案中应注明在该工种工作时间、环境条件等。

2.5 强化现场规范化施工管理

2.5.1 工程项目必须根据国家和行业的安全技术规范、

标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在施工中严格按照规范制定方案、布置现场

技术人员对施工作业队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时同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告知其作业危险因素和安全注意事项。施工现场必须设置醒目的警示、指示标志和标识, 必须设置安全有效的安全防护装置, 安全管理人员必须跟班指导, 项目部必须加大现场管控力度, 及时检查、考核评比, 对现场违章行为加大处罚, 对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坚决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施工和违章蛮干, 强力推进安全文明工地建设。

2.5.2 保证安全措施费的合理投入

施工现场有效的防护措施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 而安全防护装置的设置离不开资金的投入。项目部必须按照合同清单中安全文明措施费投入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安全经费开支计划, 合理安排, 重点要保证现场安全防护措施经费的投入和安全防护用品费用的开支, 避免挤占、挪用。

2.5.3 强化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进入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佩带劳动保护用品, 统一穿着工作服、戴安全帽, 严禁穿戴影响作业安全的如拖鞋、高跟鞋、裙子等。施工现场的便道、管沟、电线应布设合理, 加工机械、电气设备应安装、固定可靠, 性能稳定, 各种材料应堆放整齐, 符合安全规范, 并在合适位置、部位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施工现场应保持干净整洁、无垃圾、无积水。停放在现场的车辆、机械应按指定场地停放整齐, 禁止乱停乱放, 停放后必须进行安全掩挡, 防止溜滑。

2.5.4 加强对职工生活区管理

职工生活区选址应通过安全评估, 避免发生地质、洪涝、雷电、大风等自然灾害。房屋结构应坚固, 布局合理;生活用水必须经卫生防疫部门检验合格;供电线路、配电设施必须满足负荷要求;职工生活区应配备消防器材, 应编制防火预案, 项目部应成立义务消防队;同时, 应加强职工伙食、食品的安全管理, 把好食品采购、加工、保管三个环节, 杜绝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工程项目安全生产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到项目管理的方方面面, 保障参建人员的人身安全, 减少工程项目安全事故的发生, 降低国家和企业的财产损失以及工程项目管理风险, 是我们每一位企业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 必须建立一套长效的预防和管控机制, 全面推行规范化、精细化的施工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针, 在安全管理上始终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做到未雨绸缪, 警钟长鸣。

摘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方针正确反应了安全与生产的辩证关系, “生产必须安全, 安全促进生产安全”这是对安全与生产辩证关系的准确概括。安全生产方针的内容体现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安全管理,规范化施工,预防和管控机制

参考文献

[1]周和菊, 陈代兴.建筑安全管理的系统定义与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5, (S2) .

[2]方东平, 张剑, 黄吉欣.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01) .

对建筑行业农民工安全管理的探讨 篇11

资料显示,在近年来发生的诸多工伤事故中,农民工占到伤亡总数的80 %以上。因此,加强农民工在中小企业的安全管理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结合工作实践,针对当前建筑行业农民工的安全教育与管理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对策,这为解决农民工安全管理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依据。

1.建筑行业农民工现状和特点

由于农民工所从事的多为劳动强度高、施工变化大和露天高处作业多等危险作业,他们大多数人没受过正规的职业技能培训,而且流动性大,很多的专业技能都不具备,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单薄,其安全技能和自我防护能力很差,往往成为事故的高发群体。

(1)农民工普遍存在文化素质低。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建筑企业超过85%的工人是农民工,人员流动性大。建筑业就业门槛低,是吸呐农村劳动力的主要产业,80%以上农民工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由于他们受到文化素质的影响,对建筑安全、施工知识了解偏少,缺乏基本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安全观念淡薄。

(2)农民工流动性大。虽然在农民工队伍中存在一些职业性的班组,但由于受到农忙节假日、待遇等问题的约束,农民工的流动频繁。

(3)一些企业疏于管理,安全教育与管理形式化。一些企业对农民工重使用轻管理,安全培训、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弄虚作假。培训费用不到位,过于被动,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形式不能满足要求。很多劳务分包企业是不具有相应资质的游击队伍,很少对自身进行安全教育,他们总寄希望于总承包企业,而很多总承包,企业又存在侥幸心理,不愿承担一些责任。

2.建筑施工农民工安全管理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2.1安全意识薄弱,资金投入不足

从目前来看,施工单位对安全投入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劳保用品上,个别企业甚至连最基本的劳保用品也保证不了。有时企业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会不同程度地忽略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人员配置和安全投入,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基础建设。一些企业在减员增效中,撤消或合并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大幅度地缩编安全管理队伍,有的企业甚至连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岗位都没有。建筑企业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投入少,经费无保障。一些建筑企业认为农民工为一个流动性很大的群体,没必要去花一些不必要的钱,将这本来为数不多的培训费挪作它用,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

2.2建筑行业用工制度对农民工安全的保障力度不够

由于农民工弱势群体的特征,施工企业对他们不够重视,没有相应的劳动合同和各种相关的社会利保障,再加上政府对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处罚力度不够,纵容了不合理甚或是违法行为的发生,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包工头”通常在与企业签订用工协议后,向工程项目提供劳动力,而与农民工多为口头协议。由于建筑业的就业门槛相对较低,其劳动力的供给总量是过剩的,农民工个人在选择工程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对工程的具体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对自身利益可能受到的损害缺乏保护意识。即使有些农民工与企业签订了用工合同,企业与农民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中,也只有少数明确了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安全生产注意事项、安全生产责任、和安全生产责任做了约定。

2.3安全教育培训缺乏行之有效的培训制度

当前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企业和农民工对安全培训的认识不足:一是认为安全教育培训可有可无,农民工走入建筑业, 对建筑安全的风险知之甚少,思想上的轻视造成主观上对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漠视。二是认为安全教育问题是上级部门的任务和要求,目前劳务工的安全教育由企业买单,由于劳务市场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这就严重冲击了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往往是为了应付政府的监管才不得不去做, 变调的目的注定不会收到好的效果。三是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是安全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大部分农民工在进入建筑行业之前,基本上没有系统学习过建筑职业的相关知识,留下了看不见的安全隐患。

3.可采取的措施或建议

3.1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政府要设计特定而有效的制度,并将之强制推行。我国的《劳动法》、《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职业病防治法》、《工伤保险条例》、《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法规政策都对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具体办法做出了规定。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将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而用人单位必须为签订了劳动合同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及时办理工伤保险的手续。发生工伤事故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依法进行认定。

3.2加强农民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

完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卫生管理实施方案,积极开展经常性职业卫生监督滥测工作,做到领导重视,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实行安全生产资格准入制度,对危害严重、难以整改治理的企业采取关、停、罚等措施,切实改善农民工工作业环境的安全卫生状况。

3.3发展和培育农民工自己的维权组织

农民工有必要根据自己意愿行使《宪法》赋予的结社权,成立自己的社团组织——农民工工会。国家应尽快修改《工会法》,允许进城农民工建立自己的自治性的工会组织,让他们通过合法组织的形式,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依法协调有关部门清收被拖欠的工资,出面协调、协商农民工伤亡事故赔偿事宜,出面协调劳资、劳务纠纷,负责对农民工的登记,为民工提供就业信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4落实农民工技能培训服务机制

农民工融入城市并能在城市生存、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面对当前农民工低素质和低技能的现状,用人单位应强化对农民工的岗位培训责任,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怀廉. 中国农民工问题[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 潘建甫. 农民工公民意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郑州大学,2007.

[3] 秦琳,李晓雯. 青海省建筑施工现场农民工安全管理现状分析[D]. 重庆大学,2008.

基于管理视角下的农民工事件分析 篇12

民工荒、跳楼事件、罢工潮,这些事件反映出农民工人性的多个层次和多个侧面。民工荒表现的主要是农民工的“经济人”特性,他们在对收益与支出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后,做出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每个农民工都从自己利益的角度出发进行选择,众多相同的个人选择导致了沿海地区农民工供给大量减少,宏观上出现了“民工荒”。富士康事件则是只把员工看成纯粹的“经济人”,而漠视了他们作为“社会人”的需要,由此造成了严重后果。罢工潮意味着农民工的要求无法通过企业内部的沟通机制得到重视并与企业管理者达成一致,因而采取了集体抗争的形式。这表明农民工的权利意识在不断觉醒并提升,将个人的或者是消极的行为变成了集体的、主动的抗争,此时,劳资矛盾已经达到非常严重的地步。

一、民工荒中的“经济人”

改革开放后,原先被限定在农村集体劳动中的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随着户籍制度的松动拥入城市,形成了供应充沛的农民工浪潮,且始终保持着供大于求的态势。管理者第一次意识到农民工作为一种资源呈现出“稀缺性”是在2004年春季,珠江三角洲第一次出现了“民工荒”。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每年春节后,全国各地的农民工如滔滔江水般涌进沿海发达城市,形成巨大的民工潮,但是2004年,大大小小的企业主、招工者却发现当年的民工潮不仅不再汹涌,甚至来势甚微,很多工厂因为招工不足生产难以为继。中国有几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低技能劳动力严重供过于求,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什么却出现了民工荒?而且,原本被认为是暂时性的劳动力短缺却绵延至今?

作为理性经济人,每个农民工的头脑里都有一台计算机,本着趋利避害和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计算着自己的利益得失,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春节是辛苦一年的农民工怀揣省吃俭用的收入返乡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也是他们盘点一年的得失,并决定来年生计的时候,乡里乡亲会相互交流在外的生活和收入状况。开春儿是否还出去打工?去哪里打工?干什么工作?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在春节期间思考并决定。在进行这一系列决策时,他们会做出多种比较:工业和农业之间、在本乡本土务工的收入和到沿海地区打工的收入之间、在珠三角和长三角打工收入之间、在不同行业打工的收入对比、在不同企业打工的收入对比,等等。在工业和农业之间进行比较很容易得出结论,如《汉书·食货志》中所言“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如今的家庭承包制其实是几千年小农经济的再现,绝大多数农户在自家承包的小块土地上种植粮食,生产规模有限,农产品商品率有限,农产品的价格长期在低水平徘徊,而农用物资的价格不断上涨,因此,与农业收入相比,打工的收益总是相对较高的,而且,打工收入当前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源泉,因此,打工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这也是农民工总量持续上升的根本原因,但是农民工的地区流向却悄然发生着变化。

自2004年后,东部沿海地区吸引的农民工总量仍然很大,但是其所占农民工总量的比重却在不断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司的监测调查报告,2009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9076万人,比上年下降8.9%;在中部地区务工的为2477万人,增长33.2%;在西部地区务工的为2940万人,增长35.8%。监测还显示, 2009年在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2816万人, 比上年减少7.8%;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3282万人, 比上年减少22.5%。为什么流向沿海地区的农民工数量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呢?相对于生活费用而言的工资水平低是导致沿海地区劳动力供给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以说这是沿海和内地收支情况对比的结果。

可以说,民工荒是农民作为理性经济人在市场劳动力价格的引导下,对自己出卖劳动力地域投向的个体决策,但是市场价格引导着千千万万个体农民工做出了相同的选择,形成了宏大的市场力量,表现为沿海地区的民工荒。劳动力供不应求的局面迫使沿海地区的工资不断上涨,自2004年以来从700元上涨到逾千元,但与快速增长的物价相比,其吸引力仍不强,因而民工荒也绵延至今。

民工荒并不意味着劳动力市场供求总体形势的扭转,更不意味着我国大量劳动力密集产业优势的加速丧失。且不说中国制造业的工资水平还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劳动力的相对价格优势不会立刻丧失,即便与东南亚和东欧相比,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仍然相对低廉,我国东部地区制造业工人月工资为412.5美元,甚至没有达到马来西亚666.1美元的水平,且我国政局稳定,工业配套设施完善,农民工素质不断上升,整体更具优势。我国的劳动人口总量巨大,到2030年仍有9.7亿,届时劳动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约为67%,仍高于现在的绝大多数发达国家。

“民工荒”告诉企业管理者的是,劳动力价格是引导资源流向的强有力的市场杠杆,为了实现企业劳动力供求的平衡,企业可采取的策略大致有两类:第一类,大幅度提高工资水平,吸引农民工前来就职;第二类,顺应农民工流向,将生产基地搬迁到劳动力资源丰富、物价水平低、政策优惠的中西部地区。当前中西部地区的工资水平仍远远低于东部省份,有些甚至不足东部省份的一半,将加工厂迁移到中西部地区,既降低或保持了企业的人工成本,对于农民工来说也摆脱了背井离乡,每年如候鸟般往返的生活,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都会相应减轻。

二、富士康事件中的“社会人”

从管理的角度看,富士康事件是仅把农民工看成“经济人”而忽视了其“社会人”的需要所造成的恶果。与很多拖欠工资的企业相比,富士康是大型外资企业,待遇相当不错,员工月收入能达两千多元,而且按时发放,从不拖欠。在农民工求职时,收入高低是最富有吸引力的信号,因此,富士康的大门外每天都聚集着几千名年轻人等着招工,“只要它愿意,每天都能挑上三四千名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一两天就培训上岗”。虽然也在珠三角,但民工荒从未在富士康上演过。正是因为门外浩浩荡荡的求职大军使富士康的管理者对企业内部的预警信号视而不见———35%的高员工流失率,且多年以来始终居高不下。为什么一个收入水平令农民工相当满意的公司有如此高的员工流失率呢?这表明企业在管理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呢?

第一,收入结构不合理,员工收入主要靠加班费。员工对收入的满意程度不仅取决于收入水平的高低,还取决于收入结构是否合理。在富士康职工2000多元总收入中,基本工资只有900元,仅仅是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其余都是加班费。在富士康的管理者看来,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就是为了挣钱,只要能挣钱,再苦再累他们都愿意忍受,因此,富士康的加班成了常态,有的职工甚至月加班达到140小时。

第二,员工作为“社会人”的需要被漠视和压制。长期、高强度、长时间加班使工人们疲惫不堪,身体的疲惫更需要心灵的关怀和抚慰,但是,农民工在城市里找不到家的感觉,有的只是简陋的栖身之所、冷漠的工厂、疏淡的人际关系。在富士康2.3平方公里的宿舍区内,“圈养”着45万工人,他们基本与社会隔绝。在如此之高的人口密度下,似乎应该有更为亲近的人际关系,但富士康的职工却生活在冷漠的氛围中,上班拼命干活,下班回到宿舍倒头便睡,室友之间相当冷淡,一些人同居一室竟然互不相识,员工的高流失率也加剧了这种冷漠感。这些年轻人从人情厚重的乡村走进淡漠无依的城市,无家无友,工厂对于他们来说,从来不是身心的归属地和情感的交流处,只是出卖劳动力的场所,作为“社会人”所需要的归属感、友爱、社会交往、尊重等统统得不到满足。

对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第一代农民工来说,他们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和强烈的赚钱愿望来到城市,“经济人”的特征表现得更为突出,但是对于80后、90后这些新生代的农民工来说,“社会人”的需要显然越来越强烈。年轻人满怀对城市生活和工业文明的向往来了,满怀着对世界级大企业的憧憬来了,但是很快又走了,35%的员工流失率早已说明了年轻人的失望,他们进入了世界500强的现代高科技大企业,遭遇的却是20世纪初期管理方式的残酷。

作为世界500强的高科技企业,却将其竞争力建立在廉价劳动力的长期超额劳动上,也就是说21世纪的富士康依然停留在19世纪资本家赚取绝对剩余价值的阶段,其技术上的先进无法掩饰其管理上的落后。这真是一个悲剧!在对企业最核心的资源———人的管理上,公司主要采取的依旧是强制方式,工人被迫签署所谓的“自愿加班协议”,工厂的保安在对员工的处罚上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因而,其工作气氛压抑。在管理者眼里,员工只是一双双劳动的手,很少关注他们脑中所想和心中所感。员工在单调漫长的工作中感受不到工作的乐趣,看不到升迁的希望,没有归属的安全,只是重复地做,以此换来2000多元的月收入。

正是因为作为“社会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很多富士康职工放弃了高压下的高收入,每两年多工人几乎就更新一遍,富士康成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比较而言,选择离职是一种比较积极的态度,而另外一些年轻人(富士康跳楼的员工最大的24岁)在遭遇生活挫折时,得不到来自管理者的任何关注和关怀,也很难得到同事们的疏导和排解,无法承受生命之重,最终做出了放弃生命的消极选择。虽然职工跳楼的原因复杂而多样,不能完全归咎于富士康的管理缺陷,但是,富士康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冷漠的工作环境是构成其消极人生选择的因素之一。

管理学的发展历经百年有余,其成果早就揭示出员工作为人,其需求的多样性。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期,举世闻名的霍桑实验就破除了当时一统天下的“经济人”假设,从“社会人”的角度对人性进行了更完善的解读。当时,以泰勒为主的科学管理理论认为,人是为了经济利益而工作的,因此金钱是刺激工人积极性的最主要的动力,此外,还应依靠严密科学的管理,对工人的行为进行标准化约束,重奖严罚。而霍桑实验表明,对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而言,经济因素只是第二位的东西,社会交往、他人认可、归属某一社会群体等社会心理因素才是决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第一位因素。总之,霍桑实验表明,人不是纯粹的“经济人”,而是“社会人”,不是孤立的、只知挣钱的个人,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群体成员,个人的物质利益在调动工作积极性上只具有次要的意义,群体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才是调动工作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作为企业管理者,我们不是用“社会人”去否定“经济人”,而是用“社会人”来完善“经济人”。

跳楼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富士康管理者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富士康分别于2010年6月2日和7日两次宣布大幅度加薪,部分员工薪资涨幅达122%,通过三个月考核的一线作业员月基本工资可达到2000元,涨幅超过了过去10年加薪的总和。一石激起千层浪,加薪潮形成连锁反应。6月9日,深圳市将月最低工资标准调高至1100元。据统计,2010年6月至7月初,全国有11个省市宣布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涨幅皆在10%以上,一些省市超过20%,平均涨幅为17%。对于富士康这样以代工为主,靠廉价劳动力获取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如此高的薪酬增长必然造成人工成本的大幅度上升,对其竞争力造成冲击,因此,除了将工厂大规模转移到中西部生活成本较低的省份以控制人工成本之外,管理者必须从提高劳动效率上下工夫,而不能再依赖劳动时间的延长。首先是调整工资结构,提高基本工资在整体薪酬中所占的比重,数额以企业所在地维持基本生活而不是最低水平所需为准。其余为奖励性收入,可随员工完成劳动定额的状况变动。此外,应建立工资随员工工作年限的延续而递增的机制,鼓励员工将在本企业工作的年限延长至3-5年,以降低员工高流失率带来的损失。其次,将员工当成“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来看待,依靠对其提供有保障的基本收入、关心员工生活、提高员工士气、实现员工个人目标、帮助员工成长、分享企业收益等方式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采取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以效率的提升来降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其竞争力的不利影响。

三、罢工事件中的“权利人”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历程也是农民工权利意识不断觉醒和实现的过程,广州本田南海工厂的大规模罢工事件是农民工“权利人”意识的体现与爆发。作为劳动力的所有者,农民工在形式上与资方是平等的,他们有和资方谈判以确定劳动力成交价格的权利、有按时获得出卖劳动力收益的权利;作为合格的劳动者,他们有享受国家规定的各种合法权益的权利,包括休假和各种福利待遇和劳动保护的权利;作为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群体,农民工有对有关员工利益的各种事务的知情权、对企业决策的参与权、企业收益的分享权。尽管从理论上说,员工享有种种权利,但是这些权利并不是唾手可得的,处于强势地位的资方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总是尽可能限制劳方的权利,因此,作为劳方的农民工需要努力争取。

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本应平等的劳资双方权利出现了很大的落差,资方成为强势,劳方沦为弱势,农民工即便实现最基本权利也充满了艰辛和曲折。市场经济奉行等价交换这一基本原则,因而在付出劳动后获得相应的报酬这是农民工最起码的权利,但是,在我国,拖欠农民工工资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政府和社会的强力干预下,这一问题近年来虽有缓解但并未彻底解决。此外,劳动时间过长、加班工资过低、得不到应有的休假、劳动环境有害等一系列问题都严重损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这种不平等既是市场力的体现,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长期将效率凌驾于公平之上的政策取向造成的结果。

作为个体的农民工曾尝试多种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打官司、追债、静坐示威、跳楼引起舆论关注等,甚至有些人被逼上违法维权的道路。渐渐的,农民工意识到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薄弱了,打官司费钱又耗时,他们打不起,追债根本找不到老板,静坐示威会遭到强行驱散,社会舆论的关注往往只能声援而没有实效……以个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太难了。那么,是否可以依靠现有的组织呢?工会是国际上最强有力的劳工组织,但是我国绝大多数非国有企业,要么没有成立工会,要么形同虚设,员工们既不能通过工会进行集体谈判,也不能通过工会向资方施压,更无法通过工会参与企业决策。在自身的权益诉求始终得不到响应和满足的情况下,广本南海工厂的职工只能自行成立组织以结成统一力量,用罢工这种激烈的劳资冲突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要求并形成对资方的压力。

上一篇:产程中胎心监护下一篇:多目标群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