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健康教育

2024-10-15

多维度健康教育(共12篇)

多维度健康教育 篇1

在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实践过程中,服务和管理的目标人群非常巨大,而可以动用的资源却十分有限且分散。同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难以突破的瓶颈[1],如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流程不畅,管理层次不清等,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全面实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区域信息化[2]。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效率,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3]。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服务过程中,通过“多维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服务模式”,建立了适用、共享、互通的信息系统[4],使得参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各个机构都能便捷地享受信息化平台所带来的便利。

1 多维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模式

1.1 以健康档案为基础,构建多维度服务模型电子健康档案包括居民从出生到死亡,各个生命时期所有的关于健康保健的信息和资料,包括居民的个人基本信息(如人口学信息、社会经济学信息、家庭信息、社会保障信息、基本健康信息等)、卫生服务记录(如疾病预防、儿童保健、妇幼保健、疾病管理、医疗服务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最终目标是覆盖居民一生,贯穿整个生命周期,围绕整个活动空间。而人的健康活动由时间、空间以及发生的事件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这个网络无法用平面的、单一的流程来描绘,这样的一个活动网络,只能架构于一个立体的、多维的模型,于是通过设计“多维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模型,建立以健康档案为支撑的区域信息平台。

在架构设计初期,通过场景分析,考虑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主线主要有三条,即不同的生命阶段、不同的活动场所,以及健康事件的发生(疾病、高危、危险因素)。而针对于三条主线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干预措施),又应该涵盖三大类,即项目化的个体管理(健康教育)、环境干预(健康促进)、资料数据汇集。于是,将整个区域信息平台划分为六个维度,每个维度中按照该维度的特点进行分层,再进一步进行分类,以此搭建多维、分层、分类的系统组合构架。

1.2 不同的维度,贯穿生命活动事件主线在时间维度里,以生命为主线,按照不同年龄将人的整个生命进程划分为连续的若干生命阶段,如: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等生命阶段。在空间维度里,以场所为基础,将活动场所划分为学校、企业、社区、医院、机关、家庭、公共场所等。在这二个维度里,区域信息平台主要实现三个主要功能,即需求分析、人群特点、综合信息。以此来掌握不同人群健康素养及健康水平,了解人群特点、明确人群健康需求,进而定位重点人群,为系统采集基础数据。在疾病维度里,以监测为手段,分为重点疾病监测、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健康素养监测三大类,以此来覆盖疾病患者、高危人群、健康人群三大类。在项目维度里,针对不同时间、不同场所、不同健康事件(疾病、高危、危险因素)下的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分别由信息平台内系统干预模块来完成:如运动干预模块、膳食干预模块、心理干预模块、健康预警模块等。在环境维度里,以各种健康设施为支持,区域信息平台针对不同的人群自动推送适合该人群的健康促进活动,如健康小屋、健康步道、健康广场、健康餐厅、健康夏令营、健康讲师团、健康大讲堂等,并将居民参与的每次活动记录到其健康档案中去。在数据维度里,信息平台能根据管理者的需求,统计各类表格、曲线、模型,以供日常管理、决策分析、科学研究等应用。不同的维度由不同的系统模块管理运行,并可以互相组合,以此方便信息系统来对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特定疾病事件下的特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信息化平台的构建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离不开全面的信息化[6]。开展信息化建设面临着许多困难:(1)资金投入匮乏: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予以支持,同时,平台建设涉及到卫生管理、医疗、预防、卫生经济以及信息技术等多专业学科,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支撑;(2)系统独立分散:参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各个机构独立开展各自业务,互相封闭,信息无法共享、交换,连续性和统一性差;(3)业务流程混乱: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流程中的各个环节独立存在,单独运行,没有清晰的主线将所有的工作流程串联整合起来;(4)信息孤岛丛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相关的各种系统如监测预警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妇幼保健系统等各自为政,无法有效整合。

2.1 平台用户的定位通过分析会使用平台的所有人群,在区域平台中,给所有的潜在平台用户均提供或预留端口。包括:居民;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机构: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专科医院等;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等;卫生行政部门:如卫生局等;卫生相关部门:如保险、药监、计生、公安、民政等相关部门;科研单位:如科研院校、决策机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企业等。同时,引入“信息分级”的概念,在系统内部算法中,将不同的健康信息进行分级,以便不同的用户可以访问到不同的信息,同时系统也能将不同的信息推送给不同的用户群。

2.2 整合个人健康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服务,必然会有方便快捷地获取和接受针对个人的健康信息、疾病信息、诊疗信息、评估信息的需求。因此,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与其他许多平台不同,本系统以健康档案为基础,设计并为居民预留了个人健康系统,为居民“无缝、主动、实时”参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优势。(1)居民可以享受连续的健康信息。区域信息平台自动汇总和整合各机构关于居民的健康信息,补充完善到居民健康档案中,系统可以自动生成或者整合专家、健康顾问、管理者等的意见,将健康信息进行分级,将相应级别的信息推送到居民的个人健康信息平台,并通过各种不同终端如网页、智能手机、触摸屏等进行发布。而居民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何时,也都可以随时通过各种终端查询自己的健康资料,并可以通过信息交互系统,及时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健康信息,甚至上传自己的想法建议。由此,居民参与自身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便打破了时间、空间的藩篱,从而为居民进一步实行自我管理、与信息平台进行互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居民可以享受全程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全区居民使用统一的标识,可以在健康服务机构、医疗机构中享受便捷的、全方位的危险评估、疾病诊治、医疗咨询、健康教育、医疗保健、健康保险等健康服务。而健康服务提供者,在居民前来咨询时,也能随时调阅居民的健康信息,方便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机构运用区域信息平台为居民提供主动的、人性化的健康服务。(3)居民可以获得优质的医疗资源。通过区域信息平台,可以开展专家门诊预约、远程咨询会诊、转诊、转检、慢性病跟踪随访、个性健康教育等服务,实现健康信息共享。同时,系统自动分析居民过往信息,通过行为危险因素预警、治疗安全预警、药物过敏预警、检验检查预警、生活习惯预警等有效减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风险,提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质量。

2.3 整合医疗卫生系统医院:医生可以调阅到当前居民的历次诊疗信息,居民家庭的健康信息,居民在其他医院的就诊资料;在进行远程会诊时,可以调阅到当前居民的检验单、检查报告、医学影像。在医疗系统完成的电子病历中的有用数据,可以自动提取并提交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其他业务模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可以调阅居民的所有诊疗信息及健康档案信息,使其真正成为社区居民的“健康管家”。通过查询、分析特定时间与特定范围内人群的健康或疾病状况,诊断确定社区的主要卫生问题、优先考虑的问题、危险因素,为制定社区卫生规划、合理分配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群健康、实施有效管理、进行科学评价提供依据。社区医生可以将公共卫生各业务条线(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需要的数据通过平台上传,并且获得区域信息平台下发的数据,完成相应社区服务,避免数据重复录入。

2.4整合公共卫生系统疾病预防控制:实时从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获取疾病个案信息,智能分析出区域群体疫情信息,实现传染病、慢病、精神病等疾病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报告。实现了方便、实时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和方案发布服务,实现业务联动。卫生监督:建立管理对象档案,通过管理对象档案实现不同机构,不同业务业间的信息共享,通过管理对象档案和居民健康档案和关联,实现将个人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和人群管理相统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自动调阅应急处置规范,启动相应的应急流程。健康教育:通过评估人群健康档案,获得全面、准确的疾病分布情况和居民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信息,有针对地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发布健康教育知识,举办健康教育活动,评价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健康知识测试等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全区域的健康水平。

2.5整合卫生行政系统可以为政府提供应急指挥的信息支撑系统,提高决策水平和效率。利用平台采集到的海量数据,可以实现对业务、管理有效的数据支撑。同时通过对区域在运行系统的数据进行跟踪分析,避免管理上的被动。政府通过网络可以随时查阅区域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各种最新的统计数据,加强宏观管理,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为制定各项政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2.6 整合健康相关系统药品监测:通过区域信息平台,获得各种药品使用的有关数据,实时在线的监测不良药物事件,提供用药分析服务。社会保险:通过大量健康数据,了解医疗整体面貌,进一步制定政策,提供辅助管理。商业保险可以借助信息平台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健康档案分析,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便捷的健康服务。民政康复:获取残疾人群信息,在健康档案的建设中,为该类人群建立残障专项档案、提供残疾康复管理。人口服务:整合出生人口信息、户口迁入人口信息,户口迁出的人口信息等。科研机构:为科研机构提供海量基础数据,并可以根据科研项目需求,进一步开发相应模块,方便科研应用。健康应用:平台为其他外部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应用预留了接口,方便接入其他个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设备终端。

3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信息系统模块化

通过模块化的应用,可以解决系统的扩展性问题。所有的模块与个人健康档案相关联,可以进行数据共享。相关的模块可以组合形成特定的业务系统,方便有针对性地开展特定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以适应目前不同人群不断发展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需求。如在现有的几个系统基础上,针对企业的特殊健康教育干预需求和情况,可以整合个人健康档案、危险因素监测模块、卫生监督模块、心理干预量表模块、远程医疗模块等组合为“企业虚拟医务室”即企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系统。

3.1 健康促进系统由平台系统根据不同居民健康状况、健康素养水平推送不同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内容:包括运动处方、膳食处方、心理评测、危险因素预警;推送不同的干预活动类型:如讲课、自我管理活动、巡展、健康竞赛、宣传日活动等;推送不同的干预活动主题:如传染病、慢性病、心理卫生、妇幼保健、职业病等,以此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干预书。将居民参与的所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记录到其健康档案,每条记录包括时间、地点、类型、效果评价等。从而可以从该系统中获得该居民参与的所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的频次、内容、类型、主题等统计,并可以进一步与该居民的健康档案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健康促进的利用水平,智能调整下阶段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推送。同时,可以通过人群健康促进分析,统计健康教育活动的覆盖面、种类、效果等。方便管理者及时在个体水平和人群水平上调整健康教育活动和健康促进策略。

3.2 慢病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个体化、菜单化。通过健康档案,动态记录辖区居民的基本健康状况和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使居民健康档案、社区医生工作平台与临床诊疗信息系统实行互联,实现数据实时提取和资源共享。患者本人、医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顾问、公共卫生人员可以依托该模块,补充、完善慢性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档案,平台将自动整合各个环节信息补充到居民健康档案中去,从而使患者的信息被牢牢掌握。该模块能实现信息化分析代替人工统计,信息实时报送,并能够根据慢性病患者不同的情况,自动推送慢病管理处方,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等干预方案。除了如手机、网站、触摸屏等常见的终端外,在全区各个乡镇设立了“健康自助检测点”,居民可以通过自助检测终端,将自助检测信息自动实时补充到患者的个人档案中去。

3.3 学校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将学校公共卫生的各项工作进行充分的梳理与整合,强化对各类资料数据的分析利用。建立以学校和学生为基础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档案,将学籍管理、健康体检、缺课与就诊信息、预防接种信息、食品与饮用水安全、健康促进等各项资料通过信息化进行流程化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集疾病症状监测、学生常见病监测与干预、查验接种证管理、伤害监测、学生营养监测与干预、心理监测预警干预等功能为一体的学校公共卫生综合性数据收集与分析平台。

3.4 企业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建立企业“虚拟医务室”,重点推进职业环境健康促进和心理咨询干预。通过职业危险因素监测,为职工提供危害预警;通过远程医疗系统,为企业职工提供专家会诊服务;通过量表评测系统,了解企业职工心理水平,提供心理健康预警提醒;通过健康教育自助系统,为职工提供健康教育远程服务。

多维度健康教育 篇2

教育类素材多维解读

河南 张耀峥

高考哥“高分弃读”,只为一心向北大

636分、617分、678分、679分,这是一个叫陈一天的浙江男孩儿从至连续四年的高考成绩。每一年的成绩都足以令同届学生感到羡慕,每一次的成绩都足以报考相当不错的大学。可是陈一天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放弃。正因为如此,他在网络上被人称为“高考哥”。

陈一天考了这么好的成绩,为什么不愿意去读大学呢?陈一天说,读初中的时候,他轻轻松松就能考得很好,老师和同学们都说他可以考上北大清华。“估计我的‘野心’就是那时候培养出来的。”说起自己的北大清华情结,他笑得很爽朗。

20,陈一天第四次参加高考,成绩是679分,他填的志愿是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然而,本年度北大在浙江的文科录取分数线是686分,这意味着陈一天将再次无缘北大。

【多维解读】

一、坚定不变的追求。最好的学校、最好的专业就是陈一天的追求。三次放弃入学表明陈一天对既定日标的.高度明确,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执著。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懂得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如何去努力,使自己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更懂得在理想和现实面前如何取舍,这是一种十分难得的精神。

二、用四年的时间循环往复地“高考”,是对自己青春的浪费。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本没有错,但当这个追求被“高考绑架”,个人的努力陷入机械无意义的重复巾,且追求者本人为名所累又欲罢不能时,这个追求的意义和价值就值得斟酌。而且,根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和现状,反复放弃入学资格又反复参加高考的做法也不值得提倡。

【适用话题】目标取舍执著

研究生弃学

“现在本科生不好找工作,当初考研就是为了将来能找份好工作,有好的机会当然不能放弃。”已经在武汉某法院工作半年时间的杜月说。杜月本科时就与学长们有过交流,一些研究生在读研阶段普遍感到迷茫,很少能真正静下心来做学问。

与杜月抱有相同想法的人显然不在少数二截至年11月2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年新录取的多名研究生中,38人未入学报到,其中包括一名财政学专业博士生。无独有偶,根据中国地质大学之前公布的数据,该校2010年录取了1700余名研究生新生。开学1个月后,有29人未办理入学手续,其中包括4名博士生。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武汉各大高校的研究生弃学人数已有近百名

【多维解读】

一、最近几年,本科生包括部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就业难、学不到真才实学、文凭含金量“缩水”等应该是研究生弃学的主要原因。很多学生在考研过程中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在实践中锻炼比在象牙塔中读研更有发展前途。

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读研,读完研究生,知识体系和研究能力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个人发展的平台跟本科生是不一样的,会有更高层次的发展,选择读研也是一种解决就业问题的长远眼光:

三、新生弃学,意味着求学机会被白白浪费。读研还是就业是人生道路的一次重要选择,考生在报考研究生之前,就应该慎重考虑自己的追求和人生规划,不要盲目跟风

多维度健康教育 篇3

关键词:数学教学;多维度;教育方法;教育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8)12-0042-03

在学科教学中开展教育,是新课程的要求,是落实“以人的发展为本”这一教育理念的必要途径。广大教师就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展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也创造了不少的好方法,如通过一些数学史话进行爱国教育这一方法,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一直以来的数学教学中教育方法单一、目标单一这一现象。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达成多维度的教育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目标定位多维度

用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来解读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发现数学教学渗透教育是要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这个目标定位是综合的,不仅仅停留在“德育”上。小学数学教育目标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目标。

数学教学中的教育有一些基本的目标,是一定要落实的。

1,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通过解题时的验算、检查进行良好的习惯引导。例如从小学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和应用题的审题方面培养学生认真思考,书写整洁,严格要求的习惯。而从有关计算、解应用题的检验来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通过练习、作业等形式,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兴趣的激发。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只有真正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种乐趣、一种需要,他才能真正克服困难去思考、去探索,才能使学生获得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这样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对面前展现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使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和意志的伟大感到骄傲(苏霍姆林斯基语)。

3,合作精神。世界正越来越显示出全球化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人与人、人与集体的依赖性增强,合作与团队精神在问题解决中显得非常重要。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善于表达、善于反思、善于组织的能力,使学生有良好的与人合作的愿望。

(二)难点目标。

这类目标要求教师有良好的数学素养,能够挖掘出数学知识的教育因素,在落实时要隐而不露,使学科内容与教育内容统一,因而是难点目标。包括:

1,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数学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通过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中的问题解决等实例,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第一、精神第二”这样的唯物主义观点。

2,哲学思考的导向教育。利用数学内容的哲学性,对学生进行思辨教育的导向教育:如“零乘任何数都得零”的哲学思想可以是“不积匮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再多的O相加都是0,如果每次什么都不做,那一定也做不了什么;如果没有走一步,怎么说已经到了千里之外呢?教育孩子们做事要从小事做起,不要贪大求全而忘了小事,反而一事无成,学无所长。又如从99.99+0.01=100,可以对学生进行怎样的教育呢?要结合考试,做题、写字等学生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事情加以说明,教育孩子做事情要注意细节,注意小节能取得质的变化。用生活化的例子说明数学知识的朴素思想,从中认识数学的哲学性,并通过生活化的例子进行直观的思想教育与引导。0+0=0,0+1=1,……0+99=99,……哪怕原来一个都没有,只要去做了,总会有成就的,做了多少就是多少。此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着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通过“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以及“减数+差:被减数”这些关系的认识,进行初步的辩证法的渗透。再如一步走错、满盘皆输的思想教育,如:4370÷53=(4370+0)÷(53÷O),这个等式成立不成立?为什么?学生会回答因为在商不变的性质中,规定了O除外这种情况。0不能作除数,正所谓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三)增值目标。

除了上述的教育目标之外,心理健康教育和审美教育等也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可以看作教育目标的增值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注意、适时教育。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全面落实好教育目标,以多维度目标为指导,并将这些目标与教学紧密地有机结合,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的多维度。

二、内容载体多层化

小学数学知识中的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有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数学家的伟大贡献这样的小故事,如祖冲之与圆周率、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等;有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的惊人成就和社会热点的“赈灾”、“义捐”等改编成应用题的好材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一定要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有效载体,以促进学生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除了小故事,教育更要注意以数学本质内容和数学本身为载体。

(一)教学内容中隐性的教育因素。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在教学中应注意六个问题,其中第五点就是“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知识中隐性的教育因素开展教育,这是落实多元目标中的难点目标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进行《小数点位置变化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一节教学时,教材中有这样的题目:下面的小数,如果小数点没有写,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教材中例举了几个小数,如0.06、45.389、9.8、2.545等等,这道题隐含了怎样的哲学思想呢?小数点写与不写,数值大小差距是巨大的,如果老师在学生能说出“扩大了多少倍”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说出“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啊”,再指导学生书写要认真、作业要仔细、做事要谨慎,学生的收获无疑是巨大的。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上文“难点目标”中提到的数个例子,都说明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学习方法中的教育因素。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种学习方法,其中小组合作是经常使用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往往用在学习的困难处、症结点、关键处上,很能说明合作这种方法在个人进步中的作用。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利用评价引导学生正确、积极地合作,渗透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用正确的合作方法,在合作中能展开恰当的竞

争,在合作中尊重他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其它的学习方法,如预习、练习、阅读等等也是教育的载体,只要能结合学生实际开展,都是正确的。

(三)学习过程中的教育因素。

学习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接受教育的过程,其中蕴含着很多的教育因素。数学知识的学习,会经常地运用到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化归,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小数乘法、除法分别化归为整数乘法、除法,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及圆柱的体积公式都是通过化归得到,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也是通过化归的方法进行的。

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知道了把平行四边形化归(转化)为长方形进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所以认识到了化归这种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是基于对图形的构成(质)与图形的组成形式(现象)的认识,这是一个隐含了哲学思辨(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认识了分解与组合、恒等变形,也认识了处理现象与本质的基本方法。

三、方法选择多样化

从教师操作的可操控角度看,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都希望是事先预设好的,这种预设对于显性的教育内容和硬性的教育目标的落实是有用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课堂是动态的,学生的意识与道德认识也是动态的,教育的过程也是长期的,我们也许可以预测学生的行为,但是无法控制其道德意识。所以教育的方法除了要预设,更要注意多样化。

(一)随机教育,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我们也无法知道学生道德意识会跟数学学习产生什么样的联系,所以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联系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随机进行教育。有资料这样介绍:班里早上丢了几样文具,可以肯定是班里某一个学生偷拿的。刚好要上数学课,课的内容是乘数是O的乘法。有这样的一幅主题图:王母娘娘生日,七个仙女去蟠桃园摘桃子,但一个也没有摘到,因为都让孙悟空给偷走了。老师及时问:“偷东西对吗?”引导学生明确了“偷是不对的”这一概念,进而又问:“偷拿他人文具呢?”学生说:“也不对。”“但知错就改更可贵。”这时候老师说着有意识地在别的学生不注意的时候看了一眼那个拿文具的孩子,孩子红着脸低下了头,在课后悄悄地将所拿文具放回了原处,并到老师那里承认了错误。从例子中可以看出,随机教育对学生道德认知作用很大。

(二)长期熏陶,自主建构。

多维度健康教育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5年10月选取肺癌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行化疗治疗;(2)病人卡氏评分(KPS)≥70分;(3)无远处病灶转移;(4)病人均签署手术意向书。排除标准:(1)心、肝、肾功能衰竭;(2)预计生存期限<6个月;(3)意识模糊或意识不清;(4)不愿意配合研究者。采用抽签法将120例肺癌化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4岁~56岁(38.6岁±3.7岁);病程3个月~18个月(8.32个月±2.56个月);学历:小学5例,初中28例,高中20例,大学7例。观察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24岁~57岁(38.2岁±3.4岁);病程3个月~19个月(8.2个月±2.4个月);学历:小学5例,初中25例,高中20例,大学10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性护理,包括基础护理、药物治疗、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指导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责任护士应用多维度健康教育对病人实施护理,通过应用专题讲座、床旁讲解、护患座谈会、视屏滚动、肺癌病人现身说法等方式对病人进行一对一沟通宣教,具体宣教内容如下。

1.2.1.1个体化健康教育根据病人不同症状、不同临床表现、饮食特点、化疗方案、康复特点,为病人制作不同的疾病宣传手册,以供病人应用。根据病人不同并发症、年龄及健康需求,对病人进行个体化护理指导,并制成健康辅助手册以供病人阅读。

1.2.1.2系统化健康教育(1)化疗前健康教育:为病人办理入院手续,并对病人进行疾病知识宣教。由责任护士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并向病人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告知病人化疗期间相关注意事项,提高病人化疗积极性及配合度。(2)化疗中健康教育:向病人讲解化疗药物可能产生的毒副反应及静脉保护以及化疗期间营养支持。(3)化疗后健康教育:指导病人化疗后合理休息,调整饮食,做好感染预防工作,强化自我保护。

1.2.1.3三级巡查制度病区实施由责任制整体护理,由责任护士对化疗病人负责全面沟通、评估、宣教及治疗,并有责任组长于每天晨交班后对本组病人重点提示并加强巡视,护士长每天对病房巡查2次或以上,于床旁询问病人及其家属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及需求,并对病房进行质量监控。

1.2.1.4构建病人健康教育平台为病人构建随访信息管理平台、医患沟通网络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病人及其家人发送短信提示病人化疗期间相关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护理方法、疾病知识等,定期对病人进行全程跟踪及指导。

1.2.2观察指标(1)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肿瘤化疗疾病知识量表》对病人进行评分,量表内容包括化疗药物知识(5条目)、化疗不良反应(5条目)、药物外渗(5条目)、护理期间自我护理(5条目)等方面,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根据病人知晓情况分为0分为完全不知晓,1分为部分知晓,2分为基本知晓,3分完全知晓。量表经该经Cronbach’sα值检验,问卷的整体信度值为0.863,证实该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2)记录两组病人化疗药物外渗、意外跌倒、护理记录错误、导管滑脱、护理纠纷情况。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肺癌病人化疗期间由于化疗毒副反应及对疾病的不确定感会对病人心理、生理及社会等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化疗期间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宣教及沟通对提高病人治疗配合度及改善病人病情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健康教育模式以治疗健康需求为主,宣教内容过于简单,不能满足病人多种健康需求。宣教方式主要以口头宣教为主,病人主动参与性较差,加之不同病人文化程度及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因此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肺癌化疗病人治疗需求。因此化疗期间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动态评估病人病情,并对病人进行个体化、细致化的健康教育对提高病人化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解决肺癌病人化疗期间健康教育问题,本研究在肺癌病人化疗期间对其应用多维度系统化健康教育模式实施护理,在病人入院时根据病人不同文化层次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使得不同文化层次的病人在放疗前后、出院前后均获得满足,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化疗药物知识、化疗不良反应、药物外渗、化疗期间自我护理等方面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从而表明多维度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肺癌化疗病人疾病知识。考虑其可能原因:(1)多维度健康教育避免了由于健康内容一次性灌输而导致预期教育效果不理想的弊端[9];(2)通过多样化健康宣教,强化了病人健康知识水平,提高病人对化疗的认识,增强了病人对化疗相关知识的了解及掌握;(3)多维度健康教育增加改变了临床护士传统教育观念,增强护士健康知识水平及技巧,提高了护士健康水平[10];(4)多维度健康教育通过应用三级巡查模式,提早预防安全隐患并鼓励病人积极参与护理安全管理,提高病人护理效果[11,12]。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化疗药物外渗、意外跌倒、护理记录错误、导管滑脱、护理纠纷事件均低于对照组,而病人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表明多维度健康教育能有效预防肺癌病人化疗期间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考虑其可能原因:多维度系统化健康佳偶模式具有路径化、个体化、方式多样化等特点,提高了宣教效果及病人满意度,从而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

多维度健康教育 篇5

[摘要]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在新时代背景下,该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已迫在眉睫。多维添加画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极大的激发了大学生们透过多维添加画多维度的自发的去了解自我、自觉的去探索自我的兴趣,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多维添加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

近年来,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各高校纷纷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了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手机网络的普及,各高校的课堂教学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在完形治疗界中有句话“人的日常运作,总是凭内里对世界的看法”。这也给我们的课堂教学一个新思路,使用多维添加画这种绘画心理技术,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一、多维添加画的理论

多维添加画属于绘画心理技术的一种,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在众多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该技术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多维添加画就是由绘画心理技术衍生的果实。

(一)多维添加画的理论阐述

绘画心理分析是从对儿童的观察开始的。20世纪40年代和60年代巴克和哈默提出了“房-树-人”(Tree-House-Person),又称屋树人测验。最近几十年来国内外以“房-树-人”为主题的绘画测验已经成为人们最为常用的绘画心理测验之一。在近代的绘画测验内容逐渐丰富起来,绘画的主题、工具、环境、指导语上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力图为画者的潜意识的表达创造更大的空间。多维添加画就是一种全新的绘画心理技术。

(二)多维添加画的特点

“添加画”就是给出一个图形画者将它扩充为更加完整的画面。“多维”是指这些图形不止一个,确切的说本文采用的是六个维度。每个维度都有着简单而明确的探索意义。

1.真实的触摸未知的自我一幅画胜过千言万语。图画是能和潜意识直接沟通的语言,多维添加画相比其他绘画心理测验更易于打破防御、突破阻抗。作画者画画时会经历抽象、提炼最主要情绪来尝试表达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自我整理、自我表达的过程。这是其他技术所达不到的一个优势。

2.多维度了解自我的独特方法多维添加画是以心理投射为原理,来解码绘画者内心深处的很简洁有效的独特方法。分别是“平行线”“波浪线”“竖线”“叉线”“半圆”“曲线”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从心路历程、情绪状态、学习心态、人际关系、爱情观、抗挫能力等特质全方位的深入的了解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抒解压力、调节情绪、促进身心健康等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

3.拉近师生心理距离、增强师生互动在教学中,无论是哪个专业的学生都对心理测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心理投射测验,因为这让他们发现自己未知的一面,而相比较其他绘画心理测验,多维添加画给出了一定的刺激物,使绘画变的更简单,学生们的参与程度全所未有的高。极大的活跃了课堂氛围,更能引发学生探索自我的积极性。

4.使用简单、操作方便多维添加画仅需画纸就可进行,不仅是绘画所需时间较短,多维添加画的分析解释也简单易懂。对于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操作简单方便无疑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首选。

二、多维添加画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绘画是一种让潜意识“视觉化”的过程,每个人都是一个多维度的复杂存在,理性的语言难以尽诉其中的精妙。多维添加画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加人性化,同时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多维添加画主题、目标和实施要点

“平行线、波浪线、竖线、叉线、半圆、曲线”每个图形都代表一个维度,连接成通往内心的一座桥梁,将我们引向深层的潜意识世界。探究我们的心路历程、情绪状态、学习状态、人际关系、情感关系、抗挫能力等方面。下面将详细的介绍各个维度的主题、目标和实施要点:

1.“平行线”维度的意义与指导语“平行线”维度就像我们人生旅程的缩影,大学生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对大学生生活是有迷茫、徘徊还是留恋过去的高中生活,不想面对未来?还是准备好了开始新的大学生活?“平行线”维度添加画表示心路维度,主要用来测试画者的心路历程、目前的心理状态或者心中追求的目标。指导语:请你在A4纸上画出两条平行线,方向随意。并在上面添加任何你想添加的东西,使画面更完善,最后请给你的这幅画作命名。

2.“波浪线”维度的意义与指导语“波浪线”如同我们内心涌动的思绪,如同我们起伏的情绪。在面对万千思绪的时候是积极应对还是愁容满面?大学生情绪管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了解自己情绪管理的方式,有助于大学生打开自己的心门、调节自我的状态。“波浪线”维度添加画表示的情绪状态维度。指导语:请将半张A4纸横着放并在中央画出6-8个波峰的波浪线,波幅平缓,波浪线占纸的长度的二分之一,波浪线位置位于纸的正中心。在波浪线上添加任何你想添加的内容,使画面更完善,最后请给你的这幅画作命名。

3.“竖线”维度的意义与指导语“竖线”预示着你已经规划好你的大学学习生涯了,你已经在为你的目标付诸行动了?还是空想着目标自己会实现?“竖线”维度测试的是学生的学业状态维度。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找到自身的原因更好的向前。指导语:请将半张A4纸横着放,在纸的中央画一条竖线,竖线大小为纸的二分之一高。竖线位置应位于纸张的正中心。在竖线上添加任何你想添加的内容,使画面更完善,最后请给你的这幅画作命名。

4.“叉线”维度的意义与指导语“叉线”把纸分成了四个部分像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不同角色,在“社会化”过程的大学生们如何胜任不同的角色。“叉线”维度测试的是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维度,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人际交往状态以及人际交往去向。指导语:请将半张A4纸横着放,在纸的中央画叉线,叉线大小为纸张的四分之一大小且两条叉线应相互垂直,叉线位于纸的正中央,在叉线上添加任何你想添加的内容,使画面更完善,最后请给你的这幅画作命名。

5.“半圆”维度的意义与指导语“半圆”的呈现预示着半边天,大学生都在追问:大学时期谈恋爱是“选修课”还是“必修课”;还有恋爱状态中的少男少女在问:如何和亲爱的他(她)相处啊,其实爱情这个主题从来都是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半圆添加画表示情感维度,主要用来了解大学生对待恋爱的观念及对另外一半的态度。指导语:请将半张A4纸横着放,在纸的中央竖着画圆的直径再画出左半圆,半圆大小为纸张六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大小。在半圆上添加任何你想添加的内容,使画面更完善,最后请给你的这幅画作命名。

6.“曲线”维度的意义与指导语“曲线”宛如一座山,一座前进中的阻碍、前进中的挫折。大学生们在离开了熟悉的环境来到新的环境没有了家长的庇佑开始了新的旅程,当遇到挫折时是正视它、跨越它还是逃避它、远离它?挫折教育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曲线”添加画表示压力障碍维度,主要用来测试大学生在面对压力和障碍时个体现有的应对模式及心态。指导语:请将半张A4纸横着放,在纸的中央画一个曲线,曲线的大小为纸张的六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曲线的位置应位于纸张的正中心(特别注意曲线和波浪线的区别,引导者最好做板书示范)。在曲线上添加任何你想添加的内容,使画面更完善,最后请给你的这幅画作命名。

(二)多维添加画解释原理

分析一幅画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①画面的整体,从画的大小、添加的线条、用笔的力度等;

②过程分析,画面添加的位置,画者作画所用的时间、作画过程中是否有反复涂擦、是否强调画面的对称、是否有文字标注等;

③主题的.解读,每个多维添加画所测试的主题维度不同却能准确的反应出作画者当下的状态。每一次主题画的课上课下,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向教师去了解各个维度的含义,自我分析自我总结,学生参与度极高,很好的辅助了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下面以“竖线”添加画为例,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绘画作品。“竖线”维度测试的是学生的学业状态维度。包括:左、中和上、下四个维度,即:竖线的左侧代表画者学业的过去,竖线的右侧代表画者学业、目标的未来,竖线的下方代表画者学业或者目标的基础,竖线的上方代表画者未来的规划。一个学生画了一个旗帜,这个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表现的比较积极,从竖线多维画整体看,画面大小适中、用笔力度适中该生比较自信。线条比较流畅,旗帜的线条是弧线该生刚中有柔、情绪较为平和。画面中的内容都添加在竖线的右上方看出该同学目前特别希望实现自己的目标。此时该生或许多考虑一下基础、自己的规划一个个小的目标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三)多维度添加画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多维添加画的绘画心理分析运用的是投射技术,能增加作画者自我探索的深度。教师要多用开放性的语言来激发学生自我探索的空间。教师的分析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多用积极正向的引导激发学生自发的找到自我成长的动力及方向。因为是在班级集体作画,教师要注意对个别学生的隐私的保护。教师也要告诉学生绘画心理分析的结果可以作为参考技术,鼓励学生课下与教师面谈。多维度添加画的前期指导语要准确详细,教师最好每一次都板书示范。

综上所述,多维度添加画是一种简单易操作同时非常有效的绘画心理分析的工具,将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引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好效果。这不仅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既使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又使大学生从六个维度全方位自发地了解自我、探索自我,成长的路上更加积极主动,并很好地提升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严文华.心理画外音[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3:195-305.

[2]兰珊珊.绘画心理分析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2013(8).

[3]严虎.多维度添加画[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1-55.

[4]陈侃.绘画心理测验语心理分析[M].广州: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赏识教育的几个维度 篇6

学生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与成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对他们应当予以尊重。班主任蹲下身来,平视孩子,倾听孩子说话,会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被人尊重的愿望。作为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疾苦;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興的事、有什么忧愁的事;他们学习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是方法的问题,还是心理的问题?是习惯问题还是基础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所以班主任在了解学生的时候,就要学会倾听,放下老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增加老师的亲和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会倾听,就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说出来,求得老师的关怀和尊重,求得老师的宽容和理解,求得老师的帮助和解释。这个时候所进行的交流,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就是灵魂和灵魂的激荡。所以,信任与尊重是实施赏识教育的前提。

真实可信,赏识的原则

一些教师不管孩子的实际水平,盲目表扬,过度夸张,使赞赏显得虚假、不实在。现在的孩子心理成熟早,尤其是有了一定判断力的大孩子,他会从中揣摩教师言语中的真实性,如果赞赏失真,被他识破,赞赏就失去效力。因此,教师更要讲究措词得当,不过份拨高,要能表扬到他心坎上。就拿学习成绩来说吧,明明现实情况是考得不理想,你为了鼓励他,不打击他的自信心,仍说:“没关系,你考得不错的。”就显得不真实,没有份量了。倘若这样说:“你这次考试,我看出其实你的潜力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你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也还不是很多,如果下次再努力一点,你肯定会比现在考得更好。”这样既暗示了学习要努力刻苦,又不会让孩子灰心泄气,增添了新的动力。每个孩子都不可能样样精通,全才全艺的人毕竟是少数,孩子总有他的强项和弱项,对于弱项如何鼓励赞赏呢?比如,孩子明知道自己美术不是很好,你也知道他没有绘画天赋,但你又不能扼杀他的这项喜好,希望能尽量画得好些,你可以这样说:“你的画虽然比不上人家的好,但比老师小时候画得好多了,其实主要是你平时太少练习作画了,起步较晚,而别人在很小的时候就画了很多了。如果你现在开始坚持每天作一幅画,过不了多久,你也和他们画得一样好。”这样客观地帮他分析原因,并把原因归于努力的多寡,就不会失去真实性,又能让他信服你所说为实,并肯继续努力下去,从而也培养了刻苦学习、克服困难的优秀学习品质。

善于发掘,赏识的关键

孩子就是一座急待开采的金矿,教师要及时发现和挖掘他们身上的金矿,并且将其提炼成闪闪发光的金子。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一双善于捕捉孩子身上闪光点的“火眼金睛”,对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地赞赏,反复地激励,使孩子有一种被发现、被认可、被重视的感觉。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在这方面找出他的闪光点,让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甚至可以“无中生有”。有这样一个孩子,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完美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作为。”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是他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也不够,成绩列班上倒数第一。老师的评语更令他难受:“你是绘画意识方面不可能有造就的人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试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这下,孩子智慧的火花被点燃了。这位文学、艺术方面“不可能造就之才”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他就是奥托·拉瓦赫。

量身裁衣,赏识的高度

俗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况一个班五、六十个人,他们的个性、情商、智商、基础千差万别。任何一个班都有好、中、差几类学生。对于学习或思想表现较好的学生,老师常自觉不自觉地会把他们视若掌上明珠。但一般情况下,在一个班里,尖子生毕竟是极少数,中、下等生居多。倘若眼睛仅盯着几个好生,丢了一大片,这些学生觉得你偏心,对你不满;看到好生受宠,产生妒嫉之心;蒙发自卑心理,甚至破罐子破摔。自己想进步,又无人重视,这样的班集体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团结友爱、自觉守纪、勤奋好学的班集体的。作为班主任,要能从求得全面提高出发,面向全体学生,掌握中、下等学生,尤其后进生的心理特点,要“量身裁衣”地为每一个孩子规划:创造时机,搭建平台,帮助他们展现自我,发展自我。对好生,多敲警钟,防止他们产生骄傲情绪;对中、下等学生,多去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经常鼓励,及时引导、帮助和关心他们,使他们内心为之感动,从而愿意接近你,让他们的智力发挥到最佳水平,以求得学习成绩的逐步提高,思想上的飞跃进步。事实证明,只要班主任没有偏心,面向全体,投之以热情、诚心和爱心,落后也能变先进,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都能取得思想上或学习上的相应进步。

批评提醒,赏识的补充

赏识教育缺了这一条就不完整了。所以赏识教育不仅不否认批评、惩罚,而且认为只要摆正位置,注意策略,就可以更大胆地批评、惩罚。孩子犯了错误,特别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后,给予孩子适当的提醒作为补充,让孩子有一定的心理体验,以震撼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产生自我改正的意识。对孩子的缺点不仅需要提醒,而且可以更直接地提出批评。但这不是过去居高临下训斥式的批评,而是平等朋友式的提醒,正因为是这样的提醒,孩子才乐于接受,尽快改正。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的珍贵礼物,孩子会以感激的心态乐于接受这份礼物。批评的目的是让孩子改掉缺点,而提醒是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为此,我们要求家长做到“学会批评”和“学会提醒”。

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视角,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赏识教育提倡“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其内涵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信任、尊重、理解,都是他们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权利。作为一名中小学校的班主任,要让学会赏识的理念早日走进自己的日常工作中,让赏识教育走人每一个班级,解放孩子的心灵,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教育和谐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海阳市育才小学)

编辑∕高 伟

多维度健康教育 篇7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学生规模不断扩大, 很多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和管理未能及时跟上, 严重地制约了人才培养与和谐校园建设, 如何正确开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成为教育界备受关注和广为探讨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 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由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 很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和管理未能相应跟上, 在观念和实践上还存在种种误区, 教育效果不佳, 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和谐校园建设, 因此, 正确剖析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 对推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教育最基层的实施者, 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辅导员的工作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抓住客观环境和条件, 深入把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 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 涉及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情感、心理等多方面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辅导员作为高职院学生工作的一线力量, 其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能是显而易见的。在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的历史条件下, 教育环境和各种教育因素在不断变化, 面对当前社会的新形势和新发展, 辅导员必须力争成为创新型教育者,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深入细致地开展学生工作, 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和关键力量, 高职院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既要能够围绕高职院学生不同发展时期需求展开, 也要能根据不同的问题导向和群体导向展开。

1 根据时间划分学生阶段心理特征

1.1 一年级:加速高职院新生入学适应性训练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院新生入学阶段是一个极为敏感和特殊的时期, 从军训开始就有着对新的地域环境和生活节奏不适应等问题, 而产生焦虑甚至抵触心理。随着军训的结束, 大学生活的正式开始, 新的问题也会出现, 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巨大, 通过与高中同学间的联系, 比肩本科院校的学生, 更容易出现对学校和专业的不满和失落情绪, 加之在新的生活环境下, 生活节奏的变化、学习方法的改变会使有些学生会出现自我认知的偏差, 这种偏差会产生压力和矛盾感。同时, 自我评价的失调会导致强烈自卑感, 人际关系不协调容易引发孤独感和压抑感。这些问题大多是共性问题, 也是高职院辅导员在新生入学阶段就应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个阶段, 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一系列的适应性训练展开。充分的陪伴是建立信任的前提, 建立信任是正确认识学生的前提, 认识学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问题的解决依赖引导和带动。辅导员与新生的接触应从入学前就开始, 提前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助于缓解学生的陌生感和内心的茫然。调和好三组关系是加速新生适应高职院学习和生活的关键: (1) 成长背景和当前氛围的关系-——帮助学生协调新型人际关系, 邀请老生介入新生的日常管理, 训练学生的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能力; (2) 理想境遇和现实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尊重当前的选择, 增强学生奋斗的信心; (3) 学历定位和职业目标的关系——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正确审视学历定位, 打通学生学历、职业发展双通道; (4) 专业认识和职业认同的关系——向学生剖析专业课程和实习政策, 帮助学生将学习和实习正确地认识为专业和职业的纽带。

1.2 二年级:培养高职院学生职业化素养养成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院的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约2年, 在基本适应大学生活后, 也就是一年级的下学期至二年级的上学期, 很多学生会进入学习倦怠期, 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成绩下滑, 自律性下降, 这时辅导员应引导学生从日常的学习中挖掘职业理念, 扎实基本功, 通过专业目标和学业目标的树立激发学生的潜力。这个阶段, 辅导员要注重班级、团队活动的多元化导入: (1) 导入项目课程的课外调研——邀请专业教师作为班级活动指导老师, 增强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力; (2) 导入学生干部和校友资源——通知组织竞赛激发学生斗志, 通过了解行业现状帮助学生坚定专业信心, 修正职业规划; (3) 导入企业模式的培训课程——通过模拟企业培训的活动, 了解行业组织机构和运作, 帮助学生缓解因认识偏差而导致的压力和矛盾; (4) 导入职业化演绎的班级管理——将企业的岗位角色融入学生群体, 通过对职业的演绎达到强化职业认知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从业兴趣。

1.3 三年级:帮助高职院毕业生解决实习、就业、升学困惑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院的毕业生阶段多在实习期, 2年的在校时间, 通过公共课程的学习, 已经取得语言、计算机等基本能力, 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 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 并且意识到职业生涯中重点和难点, 为第3年的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一旦面临实习, 学生也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因习惯了自由的大学生活, 缺乏工作主动性而产生的抵触心理;因实习工资与预期的差距而产生的失望心理;因校企管理制度不同及实习管理机制而产生的焦虑心理;因实习工作的枯燥重复而产生的倦怠心理;因扎根基层的实习工作一知半解后变产生了浮躁的心理。在实习前后, 辅导员的心理疏导应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工学一体的教育管理模式入手。辅导员经过与学生2年的朝夕相处, 是学生最信任的人, 在实习前建立信息点, 始终保持与学生的联系, 及时发现出现的个别问题, 借助网络平台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宣传职场沟通技巧。除此之外, 学生焦虑困惑的根源是就业, 未来的职业发展是学生最为关心的内容, 因此, 辅导员除了防微杜渐班级整体的心理问题、结合点对点疏导个别学生实习前后出现的突发状况外, 还要抓住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 作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师, 为其实习双选、就业双选提供参考意见。

2 利用环境氛围疏导学生心理问题

校园是教育的环境、是育人的环境、是无声而又时时显效的特殊课堂、是一种影响人、塑造人的综合教育力量。高校的校园环境如何, 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高职院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 将学生个体比喻成单个细胞 (点) , 其所在的校园环境中的不同场所即是线、面和立体网络, 这些场所本身对学生个体的心理构成一定的影响, 环境的变化也会引发学生情绪的变化, 辅导员如何选择合适的场地, 如何利用合情的环境氛围, 对教育、疏导和引导学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1 学生个体是点, 在一对一沟通中建立信任和信心

辅导员与学生都是点, 沟通的前提是要建立信任和适度的亲密程度, 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来说, 往往需要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 而这样的场合一定不能是公共的场合, 因此, 当辅导员有针对性的与学生个体建立沟通时, 应选择较为放松和相对孤立的场所,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同时, 保护了学生的隐私, 也有助于辅导员老师排除干扰, 建立学生个人状态“档案”, 进行有针对性的摸底和谈话。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或谈论话题选择谈话的场地, 走进宿舍、坐在食堂、图书馆的阅读时间、咖啡厅的下午茶, 操场上的晚自习, 篮球场的对角、校园漫步都可以成为合情合理的环境氛围。

2.2 学生宿舍是线, 串联学生细胞, 在家庭氛围中培育良性人际群落

宿舍既是学生学习、生活、休息的地方, 又是同学们思想碰撞, 人际交往频繁的重要活动场所。如果说学生是点, 宿舍环境就是线, 串联一部分学生。建立如家一样的亲情氛围, 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能够补偿学生离家的失落感, 稳定情绪;宿舍成员间的人际交往, 在社会知识与行为规范方面起着交流和促进的作用。辅导员利用串联的线条, 培育一个个良性发展的个性群落, 充分运用宿舍成员间的优势互补和一致爱好, 通过良性竞争和互帮互助, 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 能保持自己的个性, 既不过分阿谀, 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 有个人独立的意见, 有判断是非的标准。宿舍内部的互帮互助有助于改变心理教育辅导员“单打独斗”的窘境, 一位老师同时深入关注近百名学生不切实际, 心理辅导的效果也难以体现, 借助宿舍的特有氛围, 可以使宿舍成员学会爱人和被爱。

2.3班级课堂是面, 铺陈学生组织, 在学生活动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

如果说宿舍是一个半公开的群落, 那班级则是完全开放的场所, 则是所谓的“面”, 这是一个进行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的优质平台, 有共同专业目标和学习定位的学生被聚集在班级、课堂中, 通过专业课程的引导树立大学学习的信息, 建立未来职业生涯的愿景。在班级的面中, 通过有效的班委建制和管理机制, 健全危机干预体系, 通过开展集体性的健康咨询, 及时把脉敏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2.4 借助立体网络环境, 虚拟平台触发学生真实情感

在新媒体时代, 高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广大学生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信息迅捷的同时, 也面临这网络引起的一系列身心问题。网络平台既是大学生沟通联络、获取信息、休闲娱乐的平台, 也是“心理病毒”的源头和传播途径。新媒体的出现, 对于心理养成处于活跃期的大学生而言, 思想收到巨大冲击, 容易出现认知失衡、人际交往能力下降、恋爱心理扭曲等问题。对于高职院辅导员来说, 网络既是与学生沟通联络的优质平台, 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阵地, 同时又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灾区。正确认知网络平台, 有助于减少与学生之间的沟壑;合理运用网络平台, 有助于扩展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的区域;有效地区分网络信息, 有助于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辅导员应借助立体网络环境, 营造真实人际交往, 借用营销“O2O”理念, 将网络背后的积极意义最大化。

3 围绕学生群体和学生事务2 个维度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院辅导员除了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履行心理教育的职能外, 根据学生类型的“量体裁衣”也尤为重要, 高职院学生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 (1) 针对90后群体心理引导; (2) 针对贫困生的个体关爱; (3) 针对赴外研修和中外合作班学生的思想教育; (4) 针对学生干部的素质拓展。

心理健康教育既要因人而异, 又要事易时移, 辅导员要能准确甄别事件的因果关系, 对学生进行引导, 例如:由恋爱问题引发的婚恋观引导;由学生矛盾引发的择友观引导;由家庭矛盾引发的幸福观引导;由违纪现象引发的人生观引导;由实习纠纷引发的就业观引导;由公益活动引发的价值观引导。

辅导员在参与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的时候, 一定要确保自身的价值中立, 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 首先要建构好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认识上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 不强加观点的同时理解自己的学生,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学会从他人的视角看世界, 尊重实施, 尊重文化差异、尊重民族差异、尊重地域差异, 尊重学生, 关爱学生, 正确引导学生。在摆正心态的同时也要强化自身心理咨询的能力和与人沟通的技巧, 懂得管理的艺术,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借助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认准心理教育职能的维度, 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学生群体维度及学生事务维度出发, 即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合情的情景针对特定的人群和事件说合理的话, 移情、换位,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真正为学生谋划, 真正发挥高职院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职能。

摘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 涉及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情感、心理等多方面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按照学生入学的时间、学生活动的场所、学生的类型及学生事务4个维度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就事论事。要求辅导员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 强化自身心理咨询的能力和与人沟通的技巧, 懂得管理的艺术, 真正为学生谋划, 真正发挥高职院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职能。

关键词:高职院,心理健康教育,学生阶段,多维度解析

参考文献

[1]刘冠森, 王燕.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 2012 (6) :71-73.

[2]吴蕊.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员工作的有机结合[J].科技信息, 2012 (32) :230.

多维度健康教育 篇8

从经济结构上来看。企业发展也在从低级单一企业向高级集成化企业的方向发展,单一的企业指只生产原料的企业,或仅单一销售的商场,或仅管运输的公司等。这样的企业经营不但抗风险的能力较弱,而且投资的盲目性也比较大,集团化企业是从产品的原料来源,利用设备来加工产品,加工产品的生产人员,原料和制成品的储存和运输、销售,货款回收,进一步扩大再生产及整个过程的管理与集成,不但逐步形成一个产业链,集团化发展甚至跨行业进行集成。

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产业化方向越来越多,发展的产品种类越来越多,自动化生产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资金的有效利用率也逐步加快。农产品从生产、收割到深加工已逐步一体化,工业品从采矿、熔炼到钢铁,到各种材料成品,利用各类原材料、合成材料制成机械产品、电子工业产品、建筑产品等,也逐步形成一大系统。能源从石油开采、各类化工产品、合成原材料和能源燃料的生产等又诞生一条系统产业线,水利、风能、太阳能、核能等的充分利用来替代不可再生的油田原油消耗,从人类的衣、食、住、行的生活必需品,到人类拓展发展空间的航空航天,物品的集成度将愈来越高,以实现人类跨越地球的梦想,而这正是在保障人类安全生存的条件下,企业技术高度集成的结果,这是科技高度发展的产物。

从宏观上讲,人类发展的目的最终只有两个:一是人类要追求越来越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二是人类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探知神秘的自然界及其规律,保障智慧生命的存在和延续。事实上,战争的威胁打破了人类上述两个主要目的,所以,人类在没有自我觉醒和全球和平共处之前,国家之间利益冲突、生存安全保障均无法得到确切保障。这也是人类在阶级社会里的第三个目的:为保护不同种族的安全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军事存在,在世界没有完成和平统一(或称和平联合)之前,人类发展的第三个目的不会消失,而且这是人类自身对自己的最大威胁。所以,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各国军事力量的均衡发展,才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最好办法,任何一极的过度强大,都会导致制衡双方平衡的破坏,也会造成世界大战的爆发。因此,经济全球化和跨国集团的进一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止冒险主义者发动战争。但是,在每一个国家的内部,国家集团型企业的经济集团化程度逐渐加大起到了稳定国家和社会安全,保证国家经济与政治稳定等重要作用,外资和个体经济的发展也在走向集团化发展道路。这类企业一方面可以活跃国内经济,另一方面,当被其他国家利用时,会扰乱本国经济和稳定,这一点不可不察。

二、教育结构宏观发展的诞生

从教育结构上,国家的发展始于培养人才,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智力人才的驱动,所以,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催生出现代高等教育。现代高等教育的起源,也是西方发达国家技术革命推动国家工业化进程时产生的结果,而这正是19世纪初德国大学确立的发展科学的职能。近代,西方工业化的迅速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大学职能,到19世纪末美国大学确立了社会服务的职能,高等学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成为了一个国家经济高度发展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为人类实现自己不断进步、不断超越发展自己的能力、提供了一个发展平台,从发达国家大众化教育到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大众教育,最终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大众化教育。从而,为每一个人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经济结构从国内集团化发展到国外集团化的发展过程中,为教育结构从国内教育集团化发展到国际教育集团化的发展形成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发展平台。从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模式分类[1],可以看出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方向及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2,3]。在我国国家政策并没有支持或协调好如下四大关系:学校与企业的关系问题;工学关系的矛盾问题;城乡合作办学、资源优化共享的问题;中高职结合的关系处理问题。国家缺乏指导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持续、优质、快速、和谐发展。

三、我国教育结构宏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以下从两方面探讨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投资方向中存在的问题。

1. 现行教育结构仍不完善、不健全。

从现行体制上,我国先后建立了100所重点院校,现在刚刚建立起100所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应当建立其三维教育空间:一维教育空间主要面向科研工作一线,以100所重点大学为主,逐步拓展科技的前沿基础理论上的研究和发展,以发展人才为主线;二维教育空间主要面向应用科技领域,从普通本科院校中或重点高职院校中选拔那些在应用领域先行的、教育模式改革成功的院校。倡导以先进的企业发展理念和应用为宗旨,以创新工科、医学、农业、商业、军队、法律、经济为主体,各类工程师为代表的,以发展科技为主线的教育体系;三维教育空间主要面向生产一线的技师、管理师、运营师、医师等,以服务社会为自己的主要宗旨。这三种教育体系,虽侧重点不同,完成的职责不同,但应相互联系,融会贯通,共同实现人类不断进步、终生学习、不断发展的智力生命、拓展理念。而且,这三类院校之间的生源分配比例应当为1:2:2,但不能超越2:9:9之数,德国现行的大学发展模式就有这方面的发展趋势。我国在建立了100所重点类综合大学和100所高职重点院校后,应当在现在普通本科院校内和全国优秀高职院校之间选拔建立100所重点应用科技大学,选拔比例可以在4:1到7:3之间,不能超出这一比例范围。对于被选拔进入重点应用科技大学的高职院校引起的缺口,可以从普通高职院校中继续选拔得到补充,从而建立起我国高等教育的立体教育网络,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真正确立。这三类大学应并驾齐驱,实行同等文凭、学位、毕业后待遇基本均等的管理制度,以消除职业收入的巨大差别而导致的生源“逃离工科”现象,使优秀人才在各个行业均有合理的分流,才能促进国家未来的科技和经济合理、均衡地发展。只有政府合理地消除了不同学科毕业生未来收入的巨大差别现象,才不会导致某些行业人才济济而某些行业人才匮乏的不正常现象。

2. 现行教育投资不合理、不匹配。

在教育投资上,以国家投入为主,重点院校、重点应用科技大学、高职重点院校之间资金比例在1:2:2的比例至2:1:1的比例之间进行分配。企业和个人办学模式应不低于国家同等院校资金人均投入水平,这样的高等教育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对于普及类的私营高等教育院校,自己投入和收益比值应控制在银行利率2~3倍以内,但不能突破3倍,如银行的收益率为4%,私营高等教育院校的投资收益率最高不能大于12%;教育盈利应当普遍低于工业、商业利润3~10个百分点。正像我国医疗制度改革一样,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把治病救人也当成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手段,而且医药领域的利润极度超越了商业利润值,导致医药经销商利用“治病救人”为诱饵来攫取高额利润,这是商业的失败,也是人类发展的悲哀。所以,衣食、住房、医疗和教育作为国家对人类基本需求上的必备生存和发展要求,不加以控制,势必会引起国家安全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失控。掌握这四者,国家的安全和发展便有了根本保障。将有限资金投入到无限的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上,是遵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违背这一规律,只能制造历史的倒退和人类文明的暂时倒退现象。

四、教育微观环境问题和改革发展方向

从以下三个方面简述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方法,确立校企深度合作机制。

1. 从学生水平上。

由于高职教育的生源主要来于三本以后的录取,高考成绩偏低,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全可以满足职业教育基础。但对于从职业中学或中专生吸取部分优秀学生到高职院校里学习,国家没有单独设立考试,所以,我国生源不同状况应按照不同考试方法来选取优秀学生的机制尚不健全,而且高职院校采用相同的课程设置对于不同的生源状况的学生进行授课,显然更不合理。另外,理论考试对于动手能力特别强的学生是不公平的,所以,利用实践考试作为高职录取的另一准则来选拔学生的方法至今在我国没有形成一项制度。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只要培养出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的人才,才是学校要关心和发展的重点。

2. 从就业能力上。

不同企业,由于工作岗位的千差万别,需要的人才的类型也千差万别。在企业环境下,如何准确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目的、发展方向和管理模式及存在的问题,才是我们能够及时把握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数量、质量和未来的人才需求的方向。所以,将学生及时地放在企业环境里进行工作,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来了解和选择,看这一工作性质是否适合学生自己的兴趣;另一方面,企业本身存在的关键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可以促使学生带着问题、探索的精神来学习,所以不同的企业实习经历,引导着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学校到企业的转换,这些经历在不同层次上激励学生思考如何采用相似的原理和方法来解决,使其在学习中寻找答案。所以,工学交替进行,会使学生能力快速成长,却会使教育成本增加。为此,国家必须出台相应的奖罚政策来鞭策或激励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教育改革,对于应用科技大学和职业类院校的业绩主要以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来衡量,并结合社会和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来考察。

3. 从改革方法上。

学院可以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教育手段、不同的考试制度和造就人人成才的不同模式。现在采用的单一的理论考试只能选拔一部分人才,不能选拔那些实践能力很强的优秀学生。因此设置不同的实践考试类型,来选择不同实践领域的技能型优秀人才,给学生一个问题类事物,通过解决或处理事务性的优劣来检验学生的创新考试模式,才是值得我们探索的评价方法。重组职业教育管理机构,协调政府管理主体的利益关系,建议从中央到地方把统筹职业教育的工作分别作为主管教育领导,如副总理、副省长(副主席或副省长)、副市长(副专员)以及副县(市长)的工作职责,并作为对其政绩进行考核的重要指标[4]。同时,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利益诉求:在普通高校举办二级学院。将条件较好的成人高校通过改制举办高职院校。部分条件较好的中职学校也可以升级为高职院校[5]。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高等职业教育的新格局,达到教育创新、经济发展创新同步,要建设一流职业技术大学的发展目标,必须从育人理念入手,在办学模式、师资建设、专业和课程建设、社会服务、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以实际行动为我国创建一流职业技术大学提供了一个具有参照意义的范例。总之,不仅要重视教育形式、手段和内容的变化创新,更要重视教育效果的评价与创新,只重视形式、手段、内容而不重视结果,或只重视结果而忽视形式、手段和内容,都是偏激的做法。

五、平衡技术人员与公务员、金融等人才收入的巨大差距,维护企业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本向发达和开放城市的过分偏向流动,会加大各地区发展的差距,而不同职业收入的巨大差距反过来促使职业生源不合理流向,导致各领域专业人才分布不合理。有一些专业,诸如金融、财会、律师等文科,其供大于求,难以就业;而另外一些,像机械制造、信息产业、软件开发等工科专业,供不应求,引起巨大缺口。国家实际创造价值的工业、农业、信息技术产业一旦产生发展停滞,像服务、金融等不创造实际价值行业极度膨胀,只会导致通货膨胀类的泡沫经济。收入差别作为调节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的经济杠杆,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起着重要作用。国家宏观调控导向一旦出现巨大偏差,经济发展跌宕起伏的后果会逐步显现,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局面会遭破坏。所以,不断促进职业间人才合理流动与配置,并使各行业需求的人才在高、中、低层次上搭配适当、合理。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才能不断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保证技术人员和技能型员工的付出和回报成正比,才能保障企业的运转与发展相协调。正确理解教育增长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使资金在生产、研发和教育方面合理分配,才能为企业和社会持续发展动力来源提供支持,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从模仿学习国外先进职业教育模式为起点,发展和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进一步在探索中创新我国高职教育新模式,逐步建立校企深度合作机制,拓展高职教育朝更深层次的教育方向发展,铺平技能型人才进一步深造的道路,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人力资源储备,构建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道路。

关键词:集团化,教育模式,竞争力,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匡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8,(6).

[2]郭苏华.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政策问题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7,(10).

[3]米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关系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8,(3/4).

[4]董仁忠“.大职教观”视野中的职业教育制度变革研究[D].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115-117.

多维度健康教育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1月—2012年12月, 笔者随机选择跟踪随访受检者年龄在60岁以上、无急性病发作、能独立或由他人协助完成调查问卷及健康评估的400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 其中有效健康评估、完整实施多维度健康管理手段及实施多维度健康管理路径前后老年人自身健康、生活状况对比有效, 调查问卷三方面资料均完整的受检者共131人。

1.2 方法

依据方法论原则, 本着计划、实施、反馈的步骤设计老年人健康评估内容、设计老年人健康状态生活状况自评调查问卷、设计老年人健康管理路径实施措施、培训问卷调查人员、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审查剔除不合格资料, 所有数据经SPSS19.0软件处理, 进行统计学研究。

1.3 内容

1.3.1 老人健康评估内容

老人的健康评估主要从基本信息、社会生活状况、心理状况、言语认知状况、躯体功能状况5个方面进行评定, 其中基本信息包括老年人的姓名、居民身份证号、性别、出生日期、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居住状况等信息;社会生活状况采用Smilkstein的家庭功能量表[3]来评定;心理状况采用Zung的焦虑状态自评量表 (SAS) [4]和Zung的抑郁状态自评量表 (SDS) 来评定;言语状况从老人的言语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两方面来判定, 认知状况采用MMSE筛查量表来判定;躯体功能状况除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状况 (ADL修改版) 在进食、洗澡、修饰 (洗脸、梳头、刷牙、刮脸) 、穿衣、控制大小便、上厕所、床椅转移、行走 (平地45 m) 、上下楼梯等方面评估外, 还进行了视力、听力、身高、体重、血压、心电图、胸部X线片、腹部彩超、肝功能、乙肝五项、血糖、血常规、尿常规等躯体主要器官功能状态的检查。

1.3.2 老人健康自评分值调查问卷内容

实施多维度健康管理路径前、实施多维度健康管理路径后均对老人进行健康状态及生活状况自评分值调查, 内容是健康状况从0分为“不好”到10分为“很好”之间, 请老人为其现在的健康状况打分;生活状况从0分为“不好”到10分为“很好”之间, 请老人为其现在的生活状况打分。

1.3.3 老人多维度健康管理路径内容

每年对老年人进行一次多维度的健康评估、建立健康档案, 并将老人的健康状况、生活状况自评情况告知子女或家属;每次评估后依据老年人自身的健康状况实施一对一、面对面的健康躯体及心理促进, 使之掌握个体化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应对技能;每月采取集中授课、看录像的方式请医生讲解常见老年疾病特点、应对方式、疾病用药注意事项、用药时间、不良反应, 请健康管理师讲解躯体及心理促进相关内容;每季度采取“比比看”“电话随访”等多种方式督促、巩固老年人健康促进内容的掌握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以保证老年人掌握正确的健康促进手段及疾病生活正确认知。

2 结果

3 讨论

3.1 探讨并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管理路径已成为社会及医务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2011—2015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指出,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 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 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 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8亿。因此, 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并迫在眉睫。中国自然医学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对老年人生活需求实证调查, 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老年人健康呈现一低两高状态, 即幸福指数低、慢病率高, 对专业化健康预防、保健、康复、治疗、多元照顾养老需求愿望大幅度提高。中国老龄化及老年人健康管理现状与需求的偏差, 使得探索一种适合中国老年人健康现状的管理路径模式成为医务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3.2 老人多维度健康管理路径的实施是目前提高老年人健康状况、提升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131名老人实施多维度健康管理路径前后自身对比, 运用SPSS19.0软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t检验,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说明正确运用多维度健康管理路径可以大大提高的老人健康生活状况自评分值。

3.3 关注老人多维度健康管理路径实施的基础内容

对老年人实施正确的多维度健康管理, 首先应以评估老人的健康状况为切入点, 老人的健康评估, 应从老人的社会生活状况、心理状况、言语认知状况、躯体功能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估, 综合确定老人的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

3.4 健康促进是老年人多维度健康管理的核心内容

健康促进应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要有一年一次健康评估的概念;二是要有正确饮食、运动及控制体重的理念;三是要有减压维持心理平衡的观念。一年一次的健康评估, 是对自己身体状况的一个盘查,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疾病筛查手段, 评估结果要注意保存, 有异常的地方要跟踪检查, 评估时还要注意对有家族遗传史及疾病史的老年人, 应选择相关疾病项目进行仔细检查;指导老年人应依据个人健康情况实施适宜的饮食和有效运动, 比如针对血糖异常的老年人, 要让其选择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GI) 低的食物, 血尿酸高老人的要禁吃嘌呤高的食物, 高血压者要指导其注意减少食盐摄入量, 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 运动要采用渐进式有效运动锻炼法, 即依据自身的身体状况、感觉、兴趣, 按月为升级单位, 从低档强度逐渐升至中高强度, 每周锻炼5d~7d, 每天练30min~60min, 进行有氧运动、力量练习、柔韧性练习。维持心理平衡, 要让老年人掌握增加自我心理资本的方法, 即对任何事情要有正确的认知、建立稳固的社会支持系统、要树立自己的目标及信仰, 同时要掌握自我调节压力和负性情绪的一些方法。

3.5 采取多种方式掌握老年人的健康促进内容落实情况

可通过将老人的健康状况告知子女或家属的方式间接督促;也可用“比比看”、电话随访等方式直接询问;还可以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等方式和老人共同现场查看结果, 并进行前后比较来落实促进内容, 一旦发现问题, 应及时纠正, 并嘱其每年应跟踪行个体化多维度健康评估。

摘要:[目的]为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管理路径导向依据。[方法]对131名老人实施多维度健康管理并测量记录实施前后老人健康、生活状况自评分值, 对所有分值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施多维度健康管理路径后老年人健康、生活状况自我评价分值高于实施前, 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正确的多维度健康管理路径模式可显著提高老年人自我健康生活状态。

关键词:多维度健康管理,老年人,生活状况

参考文献

[1]要晓松.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4.

[2]刘一建, 俞旦红, 徐志鸿.养老院居住者300例生活和健康现状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4, 23 (1) :51.

[3]刘士生, 张清格.健康评估[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250-251.

多维度健康教育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1年3月—2011年11月山西省汾阳医院心内科高血压病病人95例,男55例,女40 例;年龄26岁~80岁(55.76岁±13.33岁);均符合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病人均意识清楚,有自理能力;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0例,初中34 例,高中及中专20例,大学及以上21例;初诊44例,复诊51例。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在护士的指导下让病人在入院时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自行填写调查问卷。①一般资料: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就诊情况、经济收入、医疗费用形式等。②采用Wallston编制的多维度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4]评定病人对健康的看法和心理控制源倾向。该量表为自评式量表,包括3个分量表:内控性量表(IHLC)、有势力他人量表(PHLC)、机遇量表(CHLC)。其中每个量表有6个条目,共18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为1分~6分,1分为很不赞成,6分为很赞成;每个分量表的分值为6分~36分,高分代表人们有较强的倾向性。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在研究、预测与健康有关的行为方面是一个较好的工具。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95份,收回有效问卷95份,有效回收率100%。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血压病病人不同组别多维度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的比较

不同性别、年龄(<60岁和≥60岁)、就诊情况(初诊和复诊)、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和中专、大学及以上)高血压病病人MHLC评分中IHLC、PHLC、CHLC 3个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4。

2.2 高血压病病人与常模MHLC评分比较(见表5)

高血压病病人MHLC评分中IHLC因子评分低于常模(P<0.05);CHLC因子评分高于常模(P<0.05)。

3 讨论

心理控制是 Rotter在社会学习理论中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个体认为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把握和控制自己的行为。Rotter将“心理控制源”分为内控型与外控型,内控型相信凡事操之于己,认为事情的结局与个人努力和能力相一致,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外控型认为凡事均由外部因素(如运气、背景、社会或他人)决定,自己不能控制事情的结局[1]。个体对健康的认识是影响其健康维护行为的重要因素[5]。内控型认为健康与否取决于自我照顾的水平,个体应对自身的健康负责并承担健康照顾的责任,多能较好地实施自我健康管理。外控型则认为个体的健康受其命运主宰,常以听天由命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行为[5]。

3.1 高血压病病人心理控制源的特征

在MHLC量表中IHLC反映被试者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能够驾驭他们自己的健康;PHLC反映被试者相信他人能够控制自己的健康;CHLC反映个体对机遇可以影响自己的健康的相信程度[4]。本研究显示,不同性别、年龄(<60岁和≥60岁)、就诊情况(初诊和复诊)、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和中专、大学及以上)高血压病病人MHLC评分中IHLC、PHLC、CHLC 3个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高血压病病人心理控制源3个因子均不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就诊情况的影响。本研究也显示,高血压病病人MHLC评分中IHLC因子评分低于常模(P<0.05);CHLC因子评分高于常模(P<0.05)。说明高血压病人更多地认为自己的健康不受个体决定或个体难以应对,亦不受医务人员或其他人的影响,而是受外界因素,如机遇、运气等的影响。认为“即使很当心,我仍然很容易生病”“如果我病了是运气不佳”等。因此病人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表现的较为消极、被动。

3.2 高血压病病人心理控制源与健康教育

根据Rotter的观点,个体的控制源期望是在过去强化历史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包括亲身经历、观察学习的结果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6]。但心理控制源不是一种特质,也不是一种先天性倾向性,可以通过改善认识达到重建控制源的目的。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护士通过评估高血压病人的心理状态,针对其心理控制类型给予健康教育来重建控制源,让病人转变健康观念,更加关注自身健康。对内控型病人,护士应肯定其健康行为,评估其存在的健康问题,进一步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和行为[7]。本研究表明,大部分高血压病病人内控性低,属外控型,因此护士应首先让病人转变健康观念,提高其内控性,使病人认识到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的治疗需要病人良好的自控能力和自我管理,才能达到治疗目标,如改善生活方式:饮食控制、减重、限酒、限盐、戒烟和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等;长期坚持规律服药等。通过教育使病人治疗疾病的态度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而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保健意识,使血压得到良好的控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了解高血压病病人对自身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情况,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维度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对95例住院高血压病病人进行调查,评定病人对健康的看法和心理控制源倾向。[结果]不同性别、年龄(<60岁和≥60岁)、就诊情况(初诊和复诊)、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和中专、大学及以上)高血压病病人MHLC评分中内控性量表(IHLC)、有势力他人量表(PHLC)、机遇量表(CHLC)3个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病人MHLC评分中IHLC因子评分低于常模(P<0.05),CHLC因子评分高于常模(P<0.05)。[结论]护士应针对高血压病病人不同的健康心理控制源类型,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

关键词:高血压病,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Rotter JB.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A casehistory of avariable[J].American Psycholosist,1990,45:489-493.

[2]闫景新,楚平华,魏春香.心理控制源和健康行为训练对抑郁症病人远期疗效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10):897.

[3]张雪芹,刘春文,袁鹰.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与心理控制源调查[J].护理研究,2008,22(3B):682.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订版):344-345.

[5]吕探云.健康评估[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02.

[6]Rotter JB.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control of reinforcement[J].Psychological Mono-graphs,1966,80:1.

多维度健康教育 篇11

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美”等各项教育活动相比较,有一个独特的育人功能就是指导学生对于自身的全面认识和整体驾驭。心理健康教育依据自己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学生了解有关自身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者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知识,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与环境的矛盾,学会调节情绪、控制行为的心理保健技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去争取学业的成功。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指导学生在认识和改善自我以及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两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这种教育内容的独特性,赋予了心理健康教育鲜明的多维整合性的育人功能。这里所说的“多维整合性”有两个基本含义:

1.教育内容的多维整合性

指导学生不仅了解有关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每一方面的科学知识,还要全面了解三者的相互联系,从整体上认识和掌握自己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变化规律,在自我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中不断调整“自我统合感”,力求准确地回答“我是谁?”“我将走向何方?”真正实现“认识你自己”。

任何一个人都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之中,例如,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中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同伴关系中的异性同学之间的关系等等。在这些动态的关系之中,一旦失去某种关系的平衡,都会由于系统的整体性失衡而引发心理问题,影响心理健康。而维持各种关系平衡的支点则是个体认知的经验系统,经验系统的核心是个体的价值观念,具体表现为个体的价值取向。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评价自我,就会失去稳定的自我价值感,造成心理失衡。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内容应该是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内容各异的“关系”,维护心理平衡,发展健全人格。仅就观察的视角而言,已经远远超越了某一门学科的知识范围。

2.思维方式的多维整合性

我国目前中学生的素质状况表明,缺乏关于认识人自身的科学知识和由此而引发的科学思维的贫乏是导致青少年心理失衡的根本原因,或者说是中学生心理世界“哲学的贫困”导致了中学生的心理失衡。他们观察分析问题往往是直线性、绝对化,缺乏运动、矛盾、个性和相对等唯物辩证的观念。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科学思维在各种关系中正确地整合各种信息,以决定自己的价值取向,以判断行为的趋避,从而获得合理、稳定的自我价值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基本分为治疗性和发展性两类,针对这种状况,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积极发展的目标。它不同于社会上的心理治疗模式,而要突出心理辅导的教育性。这种教育性在内容上不仅要教给学生有关事物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用科学的思维整合处理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信息,学会在各种“矛盾关系”中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寻求心理平衡的支点,实现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也表明,凡属科学的理论体系无论是哪一种理论取向,都包含各自的哲学理念,其中一些心理辅导的理论体系中都包含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我国著名哲学家陈先达教授指出:“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森田的顺其自然,到所谓行为主义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等等,说到底都有个哲学问题,即如何认识自我,认识生理与心理、意识与潜意识、行为与情绪相互关系的问题。”“心理咨询和疏导,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树立正确的哲学思想。”事实正是如此,有的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能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运用相应的哲学理念帮助来访者改变非逻辑的认知模式,实现认知重建,从而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比如,“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就带有这种明确的教育性质。带有浓厚东方文化特征的“森田疗法”也以其具有比较完整的哲学内涵,被东西方学者称为“生活的哲学”。它以“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心理保健原则指导来访者实现观念和行为的科学“整合”。学校的心理辅导就是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取向,帮助学生解决一个个具体的心理问题,实现一次次暂时相对的“心理平衡”的过程中,由个别到一般地、逐步地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学会在各种“关系”中整合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提高他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行为方面的综合能力。

思维方式的多维整合性强调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既是实现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成果之一,而对于人才的培养则是一项奠基性的育人成果,因为辩证思维的头脑是当代优秀人才素质的核心。

这种多维整合性育人功能,特别是其中指导学生对自身科学全面的认识和驾驭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最显著的区别。在我国中小学的全部教育活动中,“德、智、体、美”四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培养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和驾驭自我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德育突出了认识和驾驭自我的教育活动,但是传统德育的内容基本上偏重于政治思想、道德规范方面的教育和修养;智育是学校中的主体教育活动,而智育中的各学科教学活动从内容到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各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虽然也有对于学生自我认识的教育活动,学生的主观世界也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教学目的所限不可能安排这方面系统的知识讲授和相应的行为训练;体育和美育活动与其他智力活动相比具有显著的陶冶情操的作用,但是也基本属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体育对于自我的认识和驾驭比较明确,但是更多地局限在身体的生理功能方面;美育主要是通过生动的审美形象进行审美教育,也难以帮助学生全面评价和驾驭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可见,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现代教育还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自我,从而悦纳和发展自我,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去开创成功。

正是因为我们原有的整体教育活动中,没有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明确树立“整合性观念”,才使得我们的校园中一直存在这样一种畸形现象: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虽然是驾驭学科知识的能手,却往往是认识自我和把握自身情绪、行为的低能儿,而且最终影响智力潜力的发挥,难以取得学业的理想成绩。其根本原因正是这些学生虽然在各门学科中学习了包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观点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这些知识和技能,只是作为一种备考的内容记在他们的脑子里,根本没有成为他们认识自我和驾驭自我的生活智慧。他们不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正确认识自我和环境,认识往往失之偏颇,情绪和行为也容易走向极端,乃至形成心理障碍。古人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的教育不能使受教育者在个体与环境复杂的互动关系中正确解决“认识你自己”的基本问题,也就不能使更多的学生张开个性的翅膀,充分得到发展。

大量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把相应的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整合性思维方法及时教给学生,我们就可以造就出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例如,有些中学生在性格和思维方式上,追求完美主义的理想境界,不允许自己的情绪有波动,不允许自己有偶然的“走思”。一旦偶有“走思”现象,就感到不安,就认为自己是一个意志软弱的人而感到苦恼,于是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要关注自己是否在“走思”。结果,这种苦恼关注反而更加强化了自己“走思”现象的出现,最终失去自信。这类学生还容易发生过度考试焦虑的心理障碍。在比较重大的考试中,这类学生由于过度焦虑,造成“意识范围狭窄化”的发生而出现思维迟缓,回忆能力下降的状况,以致平时完全可以做对的题目也找不到一点思路,甚至陷入高度恐惧,大脑一片空白,无法继续答题,发生所谓的“晕场”。解决这类问题就涉及对于人的“认知、情绪、行为”三者互动关系和正确控制情绪方法的认识。个体在行动之前正确调整认知能够有效地改善情绪,能够调整动机强度,提高兴趣,对行动有直接导向和控制作用,但是往往在调整了认知之后有两类情绪反应不会有显著改变,一类是人类本身的自我保护性情绪反应,比如焦虑状态。有期望就一定会有焦虑,期望和焦虑相伴而生,相辅相成,只有程度的变化,但不会完全消失。另一类是在以往行为中长期反复出现的情绪反应,或伴随强烈情绪反复出现过的情绪反应,尽管不是长期反应,也会由于“杏仁核”的作用自动出现。情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的独立性和滞后性使得有些情绪状态不能单独依靠调整认知加以改变,但可以按照这个规律依靠支配行动改善情绪状态。所以,控制情绪有两把钥匙,一个是认知,一个是行为,二者要结合,认知是前提,行为是中心环节,也是对情绪状态的评价标准。

依据这种自然规律,我们按照森田疗法理论设计了一个防治过度考试焦虑的心理训练程序,即“森田放松训练法”,也可称作“关注行为放松法”。这一训练方法将认知、情绪和行为三维要素整合起来,指导学生科学了解三者的相互联系和互动作用,紧紧把握“行为”的核心作用,有效降低了过度的考试焦虑。

再如,性的知识是关于人类自身发展的重要的科学知识,性教育应该成为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然而由于教育的失误,一些中学生对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展规律缺乏科学了解,为此产生诸多苦恼。常见的问题大体有两类,一类是由于传统文化中性丑恶观念的影响,一些学生把自然产生的关注异性、想接近异性的情感误认为品行不端,感到羞耻不安,不能与异性正常交往;另一类是把基于人类生存本能的驱动而产生的性吸引误认为成熟的爱情,盲目模仿社会中的“范型”,跟着感觉走向了美好意愿的反面。其实,如果把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有关常识及时讲给学生,再辅之以调整方法的指导和适当的价值干预,上述问题大多都不难解决。例如,青春期的学生特别容易受到自己感到满意的异性的吸引,并且产生难以消除的思慕情感和亲近的愿望。这是人类生存本能驱动的必然表现,而且能够感受到强烈的情感体验。因为繁殖后代对于生命的繁衍和进化极端重要,所以这种本能的冲动就十分强烈,同时伴随着美好、激动的情绪体验。然而一些中学生不了解这个道理,当性意识的萌动强烈冲击时,竟误认为“神圣的爱情”降临了!于是,我们在开展性健康教育中通过系列讲座、活动课和个别辅导,把十分敏感的性问题变成了中学生的科学探索,帮助许多学生不同程度地解除了性心理方面的困惑和苦恼。

多维度健康教育 篇12

关键词:大学新生,交往教育,必要性,内涵,途径

大学新生来自全国各地, 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性格和习惯的差异, 往往会让他们出现交往上的困难与障碍。如何让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群体, 交往教育就成为了必修的第一堂课。但是根据对广东省内外几十所高校开展入学教育的调查, 当前各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种类繁多, 但是却没有交往教育, 只是在其他教育中偶有提及。当前大学生交往问题的日益增多, 有些同学由于交往障碍产生了焦虑、不安、恐惧等负性情绪影响, 严重影响了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因此在大学新生中开展交往教育意义重大。

一、高校新生交往教育的内涵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里指出:“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 (我与你) 的对话和敞亮, 这种我与你的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他还把教育定位为:“所谓教育, 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 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 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 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 使他们自由地生成, 并启迪其自由天性”。

雅斯贝尔斯对交往和教育所作的独到分析, 对于我们进行新生入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在他看来, 教育的本质是通过交往来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的。教育活动本身就是交往活动, 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灵肉交流活动。他还指出:“如果存在的交往成为现实的话, 人就能通过教育既理解他人和历史, 也理解自己和现实, 就不会成为别人意志的工具”。

新生入学, 首先面对的就是一个陌生的环境, 环境的变换必然带给学生心理压力。如果能够对他们进行有效的交往教育, 正确引导他们, 就如雅斯贝尔斯所说的, 新生们就能够既理解他人和历史, 也理解自己和现实。也就是说, 首先他们能够理解他人、认识他人, 在交往和交流的时候就可以更加融洽,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次, 他们也能理解自己和实际状况, 发现自身在不足, 分析自己和现实的差距, 从而尽快作出调整。

综合对交往教育的分析, 可以看出高校新生交往教育就是运用交往教育的理念, 针对刚入学的大学新生而开展的, 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 提高交往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 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新的人际环境, 为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二、高校新生开展交往教育的必要性

要减少大学生中的交往问题, 为将来的交往树立良好开端, 就有必要在新生中开展满足新生需要、符合新生情感的交往教育。因为新生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大学的素质, 正确的交往教育不仅能帮助新生确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促进新生的成长, 更能够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 提高大学的质量。

1. 交往教育能帮助新生确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促进新生成长

学生的发展离不开交往, 交往是人的存在和发展的方式, 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就要有效地引导、组织教育过程中的交往关系。大学生特别是新生在心理上都有交往的渴望, 但在行动上却缺乏主动性, 交往能力不适应新环境的要求, 对交往存在畏惧心理, 甚至自我封闭。

如果能通过交往教育正确引导新生, 使他们充分意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从而树立正确的交往观, 培养合理的交往动机, 提高交往技巧和交往能力, 这样他们就能在新的人际环境中掌握、协调好交往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帮助新生迅速消除对环境的不适应, 而且对心理健康状况起着任何因素都代替不了的作用。

2.交往教育能促进大学质量的提高

交往是大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完成大学理想缺一不可的重要条件, 交往教育对大学质量的提高也就起着关键的作用。而新生交往教育又是整个交往教育的重要开端, 如果能通过交往教育来提高新生的交往素质乃至高层次的综合素质, 那么在提高大学的质量上就显得举足轻重了。

3. 交往教育能克服精神堕落的表现, 促进学术的交流

大学是个公开追求真理, 进行学术交流的场所, 在这个追求真理、弘扬学术的地方, “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关注交往的方式”。作为大学新生就更要关注交往, 学会追求真理的基本本领———彼此交谈和讨论, “不要简单重复自己的意见, 而要听听别人怎样去进行哲思活动的”。要走进真理光照之源, 在学术上有所成绩, 必须能在思想上、精神上进行交流。

三、新生交往教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

1. 交往教育的内容

(1) 系统化、专业化的交往理论教育

新生只有一些过去在小学、中学和家庭生活中积累的人际交往经验, 但是这些都是零散的、不系统的, 没有在他们的思想上形成一个体系, 他们也不会自觉认识到交往的重要性。系统和专业化的交往理论教育目的就是让新生把在生活中掌握的零散的交往经验进行系统总结, 学会分析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状态, 提高交往认知能力、沟通能力及控制能力。

(2) 从观念和意识出发培养他们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因为“人是社会的人,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总是相互作用的。不同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展开的竞争与为实现共同利益或各自利益而进行的合作, 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两种基本形式, 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既交往的基本形式就是竞争与合作, 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都需要这两种意识。对新生进行竞争与合作意识的培养就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竞争动机、团队协作精神等。

(3) 交往语言的学习

“交往具有语言性的特点, 交往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是具有意义的符号, 是人的思想的物化表现, 也是人们彼此间进行交往的媒介和工具, 是表达自己生命活动的一种形式, 语言不仅是交往成为可能的逻辑条件, 而且是交往成为事实的现实条件”。哈贝马斯也指出:人际交往中的“话语”、“言说”、“表达”、“参与”等, 在相互之间的“沟通”、“理解”与“认同”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发生着具体而复杂的实质性联系。任何交往行为都是以语言作为中介的, 不管是体态语言、口头语言, 还是书面语言。而新生在语言上的欠缺往往阻碍了他们交往的进行。因此, 对新生进行交往语言的培训, 让他们掌握交往的语言艺术, 则能让他们在与人交往中更加和谐。

(4) 交往礼仪知识的学习

交往礼仪体现了一个人的素养和涵养, 拥有丰富的礼仪知识和交往技巧, 往往在办事和与人交往中如鱼得水。不能只认为只有职业人士才要讲究交往礼仪, 作为大学新生同样需要懂得和掌握, 这不仅有助于学习和生活, 更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2. 交往教育的实施原则和途径

有了交往教育内容, 就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把这些内容传递给新生, 而在这一个过程中, 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 实施原则

有交往就必须有交往的规则、理念和意识。否则, 交往就会失去航向, 无法进入和谐、有序、完美的理想的状态。雅斯贝尔斯的交往教育观启示我们, 教育活动应是在身心敞放、相互平等的氛围中我与你的对话与敞亮。在这种对话关系中, 交往教育要求双方的地位是相互平等的, 要共同参与, 相互敞开胸怀, 相互接纳, 达到精神的共鸣。因此, 对新生进行交往教育必须遵循这一原则。

(2) 实施途径

新生交往教育要打破过去其他教育“满堂灌”的形式, 不能一味采用讲座或者报告, 而要采用体验式的交往教育方式。这种方式能使新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 培养交往中的主动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规则意识, 提高他们的语言和交往技巧等, 从而为交往的顺利进行提供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所谓体验式的新生交往教育就是以体验式学习为理念, 从新生的思想特点和情感依归出发, 以新生为教育主体, 学校教育者和新生双向互动, 采用一系列有利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的教育方式。这种体验式的活动是对新生进行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的良好措施。通过对各种活动的参与, 新生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交往技巧的掌握会亲身去体验, 认真的去学习, 以达到自身的提高。

例如, “认识你真好”的游戏。其游戏规则是:第一, 让新生站成两排, 相隔1米距离, 并且两两相对;第二, 新生相互鞠躬, 身体要弯腰成90°, 高喊“××你好”;第三, 向前迈一步, 交会于队伍中央, 再相互鞠躬高喊一次“××你好”;第四, 相互作自我介绍, 要求每人四句;第五, 请对方填写“认识你真好”的卡片。要求:在20分钟内, 至少找到十位非本小组的同学签名, 看谁能签得最多。找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以上规则。

在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中, 十分重视学生的主动交往, 指导老师只是负责把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告诉新生, 并且发给他们所用的材料, 之后新生就要按游戏规则主动去认识身边的新同学。他们用鞠躬和高喊对方名字 (新生身上都挂有姓名牌) 的方式打破彼此之间的陌生和拘束感。之后双方做自我介绍并填写卡片几轮之后新生都打破了被动感主动积极地去认识了不少的同学, 他们之间的陌生感消除了, 从而为以后的进一步交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只是体验式交往教育实施的一个案例, 此案例通过小小的体验式游戏, 以小见大, 把交往教育的内容 (主动意识、规则意识、合作意识、语言、礼仪等) 诠释的淋漓精致。新生们通过此游戏体会到在以后的生活中, 不能只生活在自己世界里, 要积极主动地去多交朋友才能发现生活的乐趣, 和更多的朋友交往, 还能够开拓视野, 学到更多的知识。

作为学校应该重视新生的交往教育, 创新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真正发挥交往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校际之间的联通作用, 使精神和心灵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德]雅斯贝尔斯.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1.

[2][德]哈贝玛斯著.张博树译.交往与社会进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 1989.

[3]万光侠.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4]方煜东.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特点及其针对性教育[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9.

[5]刘惊铎.交往之教育价值的理论解读与中国教育改革的重新定位[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 (10) .

[6]白逸仙.大学教育:一种培养全人的精神交往——雅斯贝尔斯大学理念解读[J].辽宁教育研究, 2008, (5) .

上一篇:大型民用机场下一篇:高海拔冷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