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起步

2024-12-01

小学起步(共12篇)

小学起步 篇1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也是全世界文明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9月30日, 中国书法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充分肯定了中国书法的意义和价值, 在我国书法界、文化界引起了极大关注, 中小学的书法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

教育部在2013年1月下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1) , 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等做了规定。2015年秋季全国的中小学即将使用经过教育部审定通过的书法教材, 书法课程与中小学的其他课程具有了同等的地位。不过, 书法课程在中小学的单独开设是一件新的事物, 虽然在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早就出现了书法专有名词, 但要求是在书写中掌握, 既没有专门的要求, 也没有专门的课程设置。如最新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2) 只是在小学高段的五六年级时要求学生能够用毛笔书写楷书, 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小学阶段的练习虽然要求使用毛笔但没有使用书法专有名词, 到第四学段的初中时期才出现了专有名词:临摹名家书法, 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毛笔字的练习是书法的真正开始, 那么入门学习使用的楷书范本和如何规范地把字写在方格里面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楷书范本的选择和使用

《纲要》中多处对书法的学习进行了规范, 如“实施建议与要求”部分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书法基本功, 在书法的临摹阶段就给出了读帖、摹帖、临写、对比、调整等步骤, 可见临摹的基本功在书法练习中的重要性。临摹需要有好的范本, 只有在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摹本或范本的基础上, 学生才能够有更好的学习效果。《纲要》还要求书法学习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要求书写过程为:从观察例字、描红、仿影、临帖到独立写字, 这也充分说明书法学习范本的重要性。

在《纲要》的附录里有书法学习的范本推荐, 其中列举了楷书、行书和隶书范本。入门学习一般从楷书入手, 传统的书法学习也是从楷书入手, 一般为颜、柳、欧、赵四家。《纲要》的楷书推荐除了颜、柳、欧、赵四家外增加了褚遂良一共五家。对于初学者尤其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这些范本仍然有探讨的余地。如有的教材组编单位使用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为主体编写教材, 《大字阴符经》是推荐范本中唯一不能够确定书写者的一本, 所以在推荐碑帖里面标注了“传”字, 说明书法理论界对它的归属仍然是不确定的, 要以它为范本编写教材就应该以其他范本为主而以它为辅。最重要的是《大字阴符经》的笔法丰富, 它的基本笔画的起止部位复杂, 常有一波三折的用笔, 尤其是起笔处多呈现出S状的写法, 与宋徽宗瘦金体书法相近。这种写法飘逸多变, 极尽美观姿态, 但它们既不是楷书笔法的主流, 也不是楷书笔法的正宗, 是不适合初学者的, 尤其是年龄不满十岁的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书法学习。另外, 赵孟頫的楷书带有行书笔法, 在笔画之间常有牵丝映带的写法, 这也不利于小学生规范汉字的书写, 也是不适宜作为初学者的范本。

上海书画出版社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一套书法字帖 (3) , 包括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孟頫四家, 这套字帖不仅有四家的大楷字范, 而且在每一册字帖后还附有他们的其他法帖, 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相关常识。这套字帖在每本后面附有小楷书法和钢笔字范, 对于硬笔书法的学习和小楷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但是上海书画版的字帖不宜作为教材, 它们每一本的容量较小, 在基本笔画、组合笔画、各种结构的字例、章法安排等方面都比较单薄。如《纲要》的附录一里面汉字的笔画有二十八种, 上海书画版的字帖连基本笔画都缺少, 也缺乏足够的笔画组合系列的练习, 因此那些字帖可以作为参考和补充用来增加书法教学的效果, 但不能直接作为教材用于基础教学。

二如何规范写字

练习楷书一般要借助于方形的格子, 就像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习字格。在毛笔楷书的练习过程中我们常常采用类似的格子, 从历史上看, 楷书练习习字格有米字格、九宫格、回字格、回米格、黄金格等等, 这些习字格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练习者尽快掌握笔画的位置和汉字结构的特点, 其中米字格和九宫格历史悠久, 影响也是最大的。

我们常说汉字的中心或者重心, 一般理解为汉字的正中间, 一般要求写好一个字, 首先要掌握字的中心, 在习字格或者田字格里就是正中间的一点。但是从书法学习的角度来看, 每一个字尤其是合体字, 它们的中心点都不在字的正中间。这正像简单的横画一样, 在书法中每一个横画, 不论长短, 它们既不是笔直的, 又不是水平的。这些横画都是略向右上方倾斜的, 书本中的楷体、宋体、仿宋体等字迹也是这样, 这既是字体美观的要求, 又与人的视觉平衡直接相关, 在书法学习中知道这一点非常重要。

楷书字体的重心总是靠上靠左, 在这方面的研究中有突出贡献的是启功先生, 他发现的“黄金结字律”对我们学习书法极有帮助。启功先生在《破除迷信——和学习书法的朋友谈心》一文中详细谈了他发现的黄金结字律, 这个成果最早发表在香港的《书谱》杂志上。后来在1986年出版的《书法概论》和1988年出版的《书法常识》上都有详细的介绍。在1997年的《汉字书法通解》丛书中专门有一本即《汉字书法通解 (总论) 》, 其副标题是“破除迷信——和学习书法的朋友谈心”, 书中就有专门的一部分讲解黄金结字律。

黄金分割率是人类求美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发现, 而黄金结字律的发现却是启功先生偶然发现的:楷书又叫真书。楷书结字有个规律, 这个规律就是黄金分割即黄金率, 这是我偶然发现的。 (4) 发现这一规律是在长期的实践之中……有一次我想专在结构上探索一下, 探索的结果竟使我吃惊。我只知横平竖直, 但笔在透明纸上按着帖上笔画轨道运作起来, 却没有一笔是平直的。

启功先生从这些测量过程中发现了四点: (1) 字中有四个小聚点, 成一小方格。 (2) 各笔之间, 先紧后松。 (3) 没有真正的“横平竖直”字。 (4) 字的整体外形也是先小后大 (5) 。启功先生因此总结了汉字书写的三紧三松原则:左紧右松、上紧下松、内紧外松, 这对于书法学习极有帮助。

楷书练习中只要知道这些规律, 在书写中注意把汉字的中心向左上方向提一提, 就不会犯启功先生所说的从上到下书写互相侵占方格。但对于初学者尤其是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 这样的理论有点高深, 不妨只是告诉他们写字时不要机械地把汉字的中心点确定为字的正中间, 只要把字向左上方挪动一下, 字就会写得很漂亮。到了高年级时再给他们讲讲相关知识, 他们就会更好地理解与接受了。

注释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3 欧阳询字帖《九成宫醴泉铭》,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83;柳公权字帖《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两种,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80;颜真卿字帖《勤礼碑》,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80

445 启功.启功书法丛论[M].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3:269 ~271、97~103

小学起步 篇2

采用通篇拟人法写景,要把看到的一切都写得像人那样有思想、有情感、有动作。采用通篇拟人法写景是把看到的各种各样景或物都比拟为人,因此它们的语言、动作、思想,全文显得和谐。

二、景物幻化法

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凝望某一景物时间较长以后,好像这个景物动起来变成另一种事物,这就叫幻化。幻化的景物实际上是随作者的联想或想象而构成的一幅新情景。采用景物幻化法写景就是把这种想象出来的情景写下来。采用景物幻化法写景首先要对原来的景物作必要的交代,这样读者才能知道新情景是由什么景物幻化出来的。当然这种必要交代可以在幻景之前,也可以在幻景之后。其次描写幻化景物时要注意完整性、连贯性,能帮助读者构成新的情景。

三、比较异同法

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以显现。采用比较异同法描写景物,首先要有比较点。例如对两种植物相比,可以比颜色,比形状,比香味。有了比较点,就能比出差异来。其次要比出景物与众不同的特点来。有些自然景色粗看过去,大同小异。但是,通过比较可以从小异中比出特征。例如,同样是雨,就有暴雨、大雨、细雨等区别。比较有两种。一种是纵比,将现在和过去比较,通过事物的发展变化来说明问题;另一种是横比,即对两种事物进行比较,找出相异点来。采用比较异同法描写景物时,要灵活选用。

四、借景抒情法

采用措景抒情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带着强烈的感情来写,做到寓情于景,使客观的景物带上作者的感情色彩。这样,读者看了以后,会自然而然地引起同感。在抒情时,要直接抒发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语言要优美而富有感情色彩。采用借景抒情法要做到景情相应,写景和心情要一致。

五、方位介绍法

采用方位介绍法描写环境,可以以“我”为中心,按照前后、左右、上下的方位介绍,也可以按照自然界的东、南、西、北的方位介绍。采用方位介绍法描写环境,首先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是站在哪一个位置看到的。其次,要按照方位有顺序地描写,不要一忽儿东,一忽儿西。此外,描写环境的设施时,要注意把具有时代特点的、地域特点的`地方写出来。

六、画面组合法

采用画央组合法描写社会环境,首先要从社会环境中选择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点的不同画面。然后对一幅幅不同的画面按照方位顺序进行具体的描绘。最后将不同的画面按一定的顺序组合成一篇文章。采取画面组合法描写社会环境,要注意选择的画面具有代表性,还要注意画面与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

七、触景生情法

采用触景生情法描写社会环境,首先必须是情由景生,有感而发。也就是看到景物以后,产生了深刻的感受,好像非说出来不可。其次描述时要以情为主,以景为次。写景为了抒情。笔在写景,都应当句句是情,字字是情。这样写来的文章就特别感人。这种写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描写景物;还可以把两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

八、工笔细描法

工笔细描不进对人物的肖像进行细致入微、一丝不苟地刻画,不同只描绘大致的轮廓。采用工笔细描法描写人物肖像,也要抓住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突出重点,以形传神,不能面面俱到。在描写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时,要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品格、性格的特点。采用工笔细描法描写人物肖像,要对人物外貌进行细腻、具体的刻画,能使读者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人物的彩色照片。

九、参观介绍法

采用参观介绍法描写环境一般按照参观的顺序写。因此记叙时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同时要根据参观的路线有条不紊地把看到的事物写下来。采用参观介绍法描写社会环境,要把看到事物的外观特点和它的作用、意义结合起来写,这样可以反映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属性。在记叙的过程中,可以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向导的介绍穿插起来写,这样可以给读者一个整体的印象。

十、分类介绍法

描写社会环境,除了描写社会环境的景物外,还可以写人情风俗、地理风貌、气候物产和光荣历史等。采用分类介绍法描写社会环境就是有重点地选择几个方面进行介绍。采用分类介绍法描写社会环境,要注意选择最典型的材料进记叙,这样才能反映出社会环境的特点。其次各类之间要互相关联,使各个方面组成了一个整体,给读者以完整的印象。采用分类介绍描写社会环境,除了通过直接观察法了解社会环境的特点外,还要从报刊杂志上,从调查访问中了解写作的素材。

十一、粗笔勾勒法

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大致形象。

十二、画龙点睛法

农村小学起步作文教法初探 篇3

一、重视口语交际的教学和训练,让学生建立起从说到写的桥梁

口语表达应该是学生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对于作文水平相对低下的小学生而言,口语交际也是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充分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才能使学生畅所欲言,做学习的主人。我不断鼓励学生要敢于亮出自我,针对他们的口头表达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肯定。这样一来,学生的情况大有好转,每位同学都能畅所欲言,由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大家说,大家议”,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效果显著。如《我的课余生活》是三年级的“说话写话”训练。我首先用多媒体导入,大屏幕上展现小朋友们课余时玩的各种游戏。这样学生的注意力立刻就被吸引住了。接着,让学生间互相交流本单元课文中描写有趣的课余生活的例子,说说哪些情节有趣、令人愉悦。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介绍起来,在我的点拨下,都能做到说得有条有理。这样,在形象感知下,既充分调动起学生口头表达的积极性,又能使其他成员择其优、指其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真正实现课堂的民主大解放,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对各方面知识的积累,让学生的语言更加丰富

小学生写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觉动脑、动手的能力差,不知道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引导学生积极地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人、事、物。农村学生自小就能贴近大自然,从小跟随父母参加过许多劳动实践,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童年趣事,农村孩子看到的、想到的、学会的都不比城里的学生少。农村的社会生活、自然条件都为学生的写作素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把学生引入实际生活,让他们投身于绚丽多彩的自然界,让学生放眼去观察,用心去感受,真切地去体验生活。

三、教给学生写作方法,让他们学会写作

1.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加以综合运用

有些学生非常害怕写作文,作文课时拿着笔冥思苦想一节课也写不出几个字,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捕捉写作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练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我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如书包、储蓄罐、小玩具等,让学生知道观察要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以“文具盒”为例,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按从外到里的顺序,仔细、具体地观察文具盒的特点,详细描述文具盒的形状、图案、内部结构和作用,指导学生自觉地、有目的地从一般的“看”上升到真正的观察,帮助学生把个别、部分的认识加以综合,把各部分连起来。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就能举一反三。

2.重视学生自身感受,真实地表达所想所思

同一事物,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有不同的感受;同一景物,学生所站的角度不同,所观察到的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自由天地、发展个性的广大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各尽其才,充分展现个性。在教学时应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珍视学生的个人感受,让学生能够自由表达,写下自己感受最深的,最受感动的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勇于创新,写下自己新、奇、特的思想。要求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克服长期以来困扰农村学生作文的“假、大、空”的毛病。

3.利用模仿教学起步,让写作过程由难变易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的一种心理需要。根据这一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的行为特点,首先采用模仿教学法。刚开始学写作文时,可充分利用各种少年报刊和课外阅读书籍,从中选择较简单的短文,让学生多读多看。通过阅读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结构、表达形式等有一个最基本的感性认识。

小学语文作文起步教学探究 篇4

第一, 听话是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话习惯和能力。从孩子们进入小学一年级开始, 我们便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教学, 这和学生的方言是有区别的。从第一课开始, 就要让学生学会听懂老师发出的每一个指令, 对他们的要求, 尤其是表扬, 还要听懂同学们之间表达的意思。我们所面对的是农村的孩子, 他们有的尽管经历了学前教育, 但是40分钟在教室里面坐着的情况是不多的, 因此, 要想学生尽快适应小学语文课堂学习, 学会遵守纪律是最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听话, 并按照要求做。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喜欢上语文课从而喜欢上语文这个学科, 我经常给孩子们背儿歌、讲故事, 让孩子们徜徉在童话的海洋。

第二, 说话是技能, 培养学生完整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会听话、听课、听故事只是一个起步, 学会表达才是作文教学的基本技能。进入小学, 随着知识的积累, 根据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需要, 学生要随时准备和老师进行互动。而最简单常见的互动就是语言表达。最初的一个月, 很多孩子胆小、怕老师。一般不敢主动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 就算是勉强回答, 也极度简单。我准备了小红花、铅笔等小礼物, 在孩子们和我互动完之后, 都及时给他们鼓励。孩子们看到其他孩子得到老师的礼物, 自己也想争取得到老师的肯定。于是, 不断有孩子主动回答问题。趁着孩子们的兴致, 我便开始培养他们说一两句完整的话。然后在班上分成学习小组, 先在小组内讨论表达, 再勇敢的在全班同学面前大胆的表述。

第三, 读书是拓展, 培养学生感性认识, 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生活。从一年级的第二学期, 有了拼音的基础知识, 我便对学生有了新的要求, 每个学生每期至少读一本课外注音童话故事书。每周我会安排一节课让孩子们讲故事, 内容就是他们自己读到的印象深刻的小故事。最初的时候学生讲不清楚, 经常讲不完整, 我便让学生和我一起讲。一两个月之后, 我让两个同学一起讲。他们先看故事, 然后两人一组互相补充。到了小学二年级下期, 大多数学生就能够独立的讲一个简单的故事了。这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积累了孩子们写作文的素材, 也为他们的语言连贯表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 写作是目的, 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1.作文是说话写话的延伸。从小学一年级开始, 就有了写话训练。大多数的孩子在写话的时候不会拓展, 比如他看到一幅粉红色开得正艳丽的荷花的图片, 他会说这是一朵荷花。我就培养孩子们使用形容词“这是一朵粉红色的荷花, 真漂亮”。在造句的训练中, 很多孩子也是怎么造句最简单, 就怎么造句。我就鼓励孩子们练习使用形容词, 还可以穿插自己的情感进去。在反复的训练中, 孩子们看到一幅图画, 可以说出两三句完整的句子。抓住他们的兴趣, 我便开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一幅平庸的图片通过孩子们的想象, 可以成为一个故事一段经历。为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了前面两年的教学铺垫, 在三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就轻松不少。

2.真挚的情感是打动读者的第一要素。但是, 如何让学生大胆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写出自己的成长小故事, 这无疑是作文教学的第一大难题。随着学生的阅读量增大, 知识的积累, 他们会看到不少作文书上面的范文写得很优美。对照自己的文章, 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在众多的作文辅导教材面前, 我鼓励尽量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而不是去仿照别人的作文, 仿写别人的心情。“我手写我心”这是我对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 我想看到孩子们的成长故事中真挚的情感, 所以在教育学生作文的关键是让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3.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是作文的关键。从八股文到现在的各种体裁, 其实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而小学的作文多半以记叙文为主, 因此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写作技巧就是作文教学的关键了。在布局谋篇中, 一般注重开头、结尾、主体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让他们各自掌握自己喜欢的结构进行写作, 这个环节就是写提纲。布局谋篇会了, 就要教给学生遣词造句的技巧。不管学生在前面几年训练的情况如何, 在面对一个新的命题的时候, 往往会出现下笔无从说起的情况。因此, 要让学生学会积累好词佳句, 并能够适时的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五, 批改是关键, 培养学生自信的写作兴趣。教师是学生的第一个读者, 如果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读每个孩子的文章, 我们会看到一颗颗跳动的心灵。当我用红色的钢笔划出吸引眼球的句子, 再写上几句贴心的话回馈给孩子们的时候, 我看到的是一个个幸福的笑颜。教会学生作文是我们的任务, 学会欣赏孩子的文章是我们最起码的能力。因此, 教师在捧着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的时候, 一定要用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幼稚的心灵。

浅谈小学作文起步教学 篇5

作文教学语文教学的关键,而进入三年级开始都将开始作文教学。而在一、二年级中没有接触过作文,应而加大了写作的难度,才导致学生的作文的不真实,胡编乱造,没有真情实感,甚至是语无伦次等现象。所以,我认为作文起步教学应由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为学生的写作做好铺垫,走好第一步。

小学生作文起步教学,是个长期的语文教学活动,贯穿一至三年级,具体按年级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年级):创设情境。激励说话

新大纲对于低年级写话的要求只有一句话,即“对写话感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写话不秫不惧,没有心理障碍、乐写、自觉自愿地写,作文要求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从兴趣入手,使学生从害怕作文到乐于作文,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一、创设情境,激发说话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动力是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起就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培养学生的听说习惯,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一定的情景中,学生才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才会产生角色意识,激起表达的冲动。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1,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把一幅幅静止的画面变成活动的,再配以优美地音乐,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个丰富生动的故事情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说话兴趣;

2、运用语言创设情境,教师在每次说写训练前为孩子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孩子积极参与,是训练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精心设计导入语非常重要;

3、还可以运用音乐创设情境,通过观察创设情境等。

二、激活体验,鼓励说话

我们知道,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向相等,因此有“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之说。每一个人,自他懂事以来,就开始感受生活,体验人生。小学生虽年龄不大,经历有限,但自董事以来,他们经历了多少事,认识了多少人,见到多少景„„这是他们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只要巧妙运用,就能创造出里令人赞叹的“言语作品”。为此,安排相应的课外活动,如观察性的活动课。如在《春雨》的说话课中,我和学生走出课堂。

步骤安排如下:

1、选择一个雨天,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雨、听雨、感受雨;

2、引导学生谈谈你对雨的感受;

3、引导学生由雨展开丰富的想象。你看着雨联想到了什么。或想到了哪些人或事。

第二阶段(二年级):积累储备,广泛说话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低年级小朋友理性思维能力较差,生活中的乐事、趣事,他们说起来津津有味,可却不知怎么组织语言,更不知如何把它们付诸笔端。于是,我们根据孩子好说好动的特点,尽可能夺地利用“活动课”这种课堂组织形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联想、创造。

活动一:故事会。

美国儿童心理学研究认为,那些爱讲故事和阅读的儿童,其想象力、创造力比其他小孩要高出一头。因为,儿童从小听故事、爱阅读,会接受较多的刺激,对他的语言的积累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也可让他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在作文起步时我们非常重视让孩子多讲故事、多阅读。

1、组织学生阅读故事书,认识安徒生、格林、凡尔纳„„

2、组织一次故事会,相互交流自己喜欢的故事。

3、开展一个“小小故事大王”的评选活动,让学生讲自己最拿手的故事。活动

二、美文赏析

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这是从广义上说的,也就像前面所说的让学生从阅读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注重在日积月累上下功夫。要多让学生自己去“听取(包括阅读),记住,分析,比较”,不要由教师包办代替,更不要搞华哨的形式主义的东西,这是正确处理阅读和作文的关系的重要环节。小学生的作文内容不够丰富,表达能力也不能令人满意,除了生活不充实外,读书太少也是一个原因。他们除了学习几本教科书以外,很少有时间读其他读物,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语言。在此基础上经常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有助于使大多数同学的阅读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交流可以是喜欢的儿歌、故事,也可以是自己新学到的词语等。

交流的形式最好先采用口头交流,随着活动时间的推移和年级的升高再慢慢过渡为书面交流。不论采用那种方式,都一定要使听众“有所得”。活动以两周为一个周期。

活动安排:赏析会 基本步骤:

1、学生各自推荐最近两周自己看得自己喜欢的故事,儿歌,小诗等,最好能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2、学生根据听了别人的推荐,表达自己的想法。

3、评选当次的最佳推荐,并抄写在黑板报上。

第三阶段(三年级):由易到难,片断写作 训练形式一:联系课文续编故事

中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故事占的篇幅较多,这些课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理,学生对此很感兴趣。

这些课文情节生动,结构层次清晰,复述比较容易,学生学起来兴致高的特点,在每次上课前做好设计,上课时先让学生学文,然后要求复述。往往一篇课文学完了,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想象课文中的动物或人物的结局和以后的情况中,编织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我就利用这一情况,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续编故事,然后再写下来。如结合阅读课文,我让学生续编了《狐狸与乌鸦》——狐狸骗走肉后的情景和乌鸦的想法;编了《狼和小羊》续编——《聪明的小羊》等。在学生续编故事时,我不时的给予插话、引导、不承诺,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就这样创造出来了。我趁热打铁,让他们把自编的故事有顺序的写在练习本上。

经过这样训练,学生所携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不少同学都能说写出一段通顺的短文,而且有的文章还十分生动感人,学生向写作的殿堂王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训练形式二:模仿文本,作文“快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前人读写结合的经验之谈,提示我们把作文起步的着眼点定在“读”上。中低年级的孩子,还不能如蜜蜂般光采博取。而那些结构明快的诗歌,孩子们记忆理解,是仿说仿写的极好例子。

具体步骤可以安排:

1、选择学生喜欢的诗歌,片断等在,在班内读一读,背一背。

2、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3、仿写:

如(1)出示几张彩虹的图片,和一段录像

(2)说说你觉得彩虹像什么?你心中的彩虹是怎样的?(3)记录下来,形成书面作文

这样倚仗文本,点滴渗透,分项训练,让学生轻松的乘上了写作的“直通快车”。训练形式三:不命题作文,自由写作

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的反应。《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大纲》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自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的作文指导仍坚持不移地冲着分数而来。猜题、套题甚至默许、引导学生胡编乱造,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作文成了为教师而写,为应试而作,毫无兴趣,照抄照套的问题随之而来。因此我推崇“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感受,作文才有生命力。

步骤:

1、选择写作内容: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知道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人,事,物写。

2、写作训练。

3、教师改进指导、评价

作文的指导重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贵在唤醒学生的自由倾吐生活储备,巧在顺应学生的自由倾吐表达,而非教师喋喋不休地讲述什么原理、方法,或用固定的程序、习作的样板去圈定学生的思路。所以我们要像叶圣陶先生所说:“为了恢复学生们的童真,还他们的原本生活乐趣,让他们能说真话、吐真情。”在作文起步训练中,不管学生怎么想,怎么写,只要文中有一颗真挚的童心,就予以支持、肯定和鼓励。作文的评价要尊重学生的原意,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而不是用一把尺子去量不同个性的学生,或用教师的主观想法代替学生的习作实践。学生一旦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种成功的喜悦便产生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产生写作的内驱力。在评赏作文时,我将学生的优秀作文编排丰富多彩的“作文小品”,边读作文边看小品,在作文中活动,在活动中作文。学生在作文时都能把事情的发展变化和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写清楚,从而达到提高作文能力的目的。总之,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鼓励,创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对学生进行导说训练,指导学生写好每一篇文章,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现在的小学生是今后四化建设的主力军,信息时代的大量信息要靠文字来传递。因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时代的需要。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小学生的说写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浅谈起步作文教学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那么如何搞好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呢?我认为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作文心理研究专家指出,兴趣是直接推动儿童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动力。教师要特别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三年级的学生还是小孩子,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总想刨根问底弄个明白,教师就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并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老师要及时肯定,让他们体会到用笔表达思想的快乐。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身边最熟悉的人开始,观察妈妈的眼睛、鼻子、嘴巴有什么特点,平时爱怎样装扮自己,有什么兴趣爱好等等。如果能把观察的东西记录下来就更好了。

三、科学合理的导入方式

作文教学中要巧用导入,导入方式要多样,加强趣味因素的渗透,减缓坡度,调动学生作文的学习积极性。例如:

1、故事导入。

针对三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在教学上学期的第七篇习作时,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玩具,一上作文课,我手里拿着事先准备好的灰太狼玩偶,根据现在热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讲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学生听得很专心,笑得也很开心,然后问学生听了老师讲的这个小故事,觉得有意思吗,你们想不想试试呢,各同学都很激动,跃跃欲试,我趁热打铁,让他们以组为单位把玩具集中起来,摆一摆,玩一玩,再编一个故事,最后再分头写作。这样大家都感到有话可说,故事也有趣完整,批改时我充分肯定他们,好多第一次得了“优”,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2、活动导入。

根据三年级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本学期的习作二时,要求调查家乡被污染的情况,我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就趁着辅导堂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来到村头河边路旁,看到随手丢弃的生活垃圾,河里漂浮的泛着臭味的杂物,还有路边折断的小树,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展开讨论,最后有重点的写下来。这样学生不仅有话可写也提高了环保意识,效果较好。

3、情境导入。

就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作文前运用录音、录象、投影等手段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如:播放一些动画片,成语故事或活动开展的录象等,引导学生听、看、说、议、写、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讲评时,可以把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好文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对学生作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充分调动了大多数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四、选材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及认知能力,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在命题和选材上都要尽量贴近小学生熟悉的生活,要写他们熟识的、易于理解的和他们感兴趣的真人真事,写他们观察到的实景实物,才能写得真实、具体、生动,才能达到“不说假话、空话”的要求。另外也不能“老调重弹”“千人一面”,今天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明天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时间一长,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无形中减弱了学生的作文兴趣。

五、评语要以激励为主

小学生对获得成功并能带来愉快的事情感兴趣,还能在内心起到激励作用,于是对这件事就会更加关心,想再试一试,更希望提高自己。因此,我给学生的评语尽可能找出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从而给予他们更多的成功体验,做法是:每次评出“最恰当的词语”奖,“最美的句子”奖,“最优秀的作文”奖等,这样从不同的角度鼓励他们,作文就成为学生愿意做的事了。

六、鼓励反复修改

就算大作家写文章还要三番五次地修改,何况我们的小学生?我始终坚持“五遍作文法”,所谓“五遍”就是老师布置作文后,自己先独立完成作文,并自己修改一遍,然后找同学俩人互相修改,之后再誊写到课堂作文本上,等老师评讲批改后,根据老师的建议再修改一遍,并誊写到专门的作文本上。这样是有点麻烦,但只有经历千锤百炼才能成材嘛!

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学探索 篇6

关键词 培养;激发兴趣;发挥;创新

众所周知,小学作文是刚起步的阶段,小学生对于作文没有任何感性与理性的认识,面对这样一门功课,他们甚至显得茫然无措,继而产生畏惧心理。这是正常的,而且作文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要求较高。因此,要想让小学生写出好作文,其关键,我认为在于培养他们对于作文的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作文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学生的作文水准才有可能提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好学生作文入门,主要做好三个部分。

一、发掘素材,激发兴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中,我发现他们的一句不经意的话都藏着诗。在一二年级中,我就注意开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到了三年级刚开学,我提前给学生上了“早课”,开始了习作训练。在这个学段,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个至关重要的任务。因此我采取了如下措施,让学生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感受到习作的精彩,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轻松地踏入习作的大门。

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树立他们的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个学生只要对观察对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学生在生活中留心观察了,他们的写作素材就丰富了,这样,写作积极性随之提高,作文教学就能顺利地进行。兴趣的培养,可以借助于学生身边的生活,选择新奇的,有趣的观察对象,引导学生自觉观察,既增长知识,又提高能力。如把自己的文具、玩具带到课桌上仔细观察;春暖花开时,让学生在校园里实地观察,把校园内的景物、人物、动物、植物等作为习作素材;科学实验课上,让学生把自己动手做的有趣的小实验,把观察到的实验情况记下来;节假日,让学生跟随父母到农贸市场买东西,细心观察一笔买卖是怎样进行的,当然也可以把自己买东西的心情、想法、挑选过程记下来……这些都成为学生们倍感有趣的观察作业。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多种途径,勤于练笔

1.说后写

《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的说(口语交际)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地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说是写的基础,写是说的丰富。我把教材中的每一次的口语交际的内容,都让学生写出来。而且还利用晨会、班会,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汇报会”、小演讲等说的活动。然后启发学生把所讲的故事、新闻、有趣的事写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玩后写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除了自己做游戏之外,也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写话的素材。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做的游戏或者参加活动的经过或感受写下来。如:我们学校三年级同学的课间锻炼项目是踢毽子。我就引导学生可以把毽子的外形写出来,也可以让学生把毽子的玩法写出来。这样,一篇很好的写小物品的小短文就跃然于纸上了。

3.学后写

人教版的课文大多是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儿歌等。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人物、事件既熟悉又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些课文是学生练习写话难得的素材和范文,所以我们安排了多种方式的练笔,以达到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的目的。

(1)随文续写。对于想象的空间比较大的课文,像《坐井观天》《掌声》等课文,我都安排了续写,而且进行适当进行引导。例如:《陶罐和铁罐》一课,这是学生喜欢的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我就引导学生续写。我设置这样的一个问题:若干年后,当铁罐已经慢慢氧化的时候,他会对陶罐说些什么呢?它们之间还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呢?学生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以及生活的阅历,就会续写出精彩的故事来。

(2)随文改写。改写不同于续写和仿写,它必须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时它是对文章的一种变式的总结,是文章的另一种形式的再现,而有时它又是作者对文章的再悟。如:《宿新市徐公店》是一篇意境优美的古诗。学生在理解诗的意思之后,我就抓住“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一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4.从写简单日记走入正轨

拼音为作文搭好了桥,学习写短小的日记就是最自然的事。因为日记正好把孩子们的生活与写作联系在一起。那么怎样走好第一步呢?

第一,低要求,早起步。一开始对孩子要求不要过高,能按基本的格式用拼音写清楚一两句完整的话就行了。话语不在多少,只要把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了,教师要多加鼓励。教师要做到勤批改,多讲评。为了提高日记质量,教师要坚持每天批改,每一个音节都要细看,同时要及时讲评,在讲评中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第二,及时搞好学拼音到学汉字的过渡。注音是为了识字,教师要及时教孩子学习汉字基本笔画和汉字书写规律。在孩子学习拼音夹汉字的课文后,就要求孩子在拼音下面把已学过的汉字写出来,及时运用所学汉字。在孩子学到一定数量的汉字后,要求孩子写汉字夹拼音的日记。当孩子学会音序查字法后,就可以要求他们完全用汉字写日记了。

第三,要及时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低年级孩子好动、好玩、好奇。要让他们多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得到快乐,得到知识,得到感悟。这样写日记就会日新月异,不会记流水帐。中高年级的孩子可以把日记当作一面镜子,培养他们自我总结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充实日记内容,扩充日记的功能,提高孩子作文的水平。

三、从喜欢的童话发挥扩展

因为日记要天天写,孩子们也会觉得实在无内容写的时候。这时,我就让孩子们在日记中学编童话。好新奇、好幻想是孩子们的本能,他们对童话情有独钟。孩子喜欢听童话、讲童话,也喜欢编童话。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童话教学这个广阔的天地。

1.是用童话激发兴趣

童话以其丰富的幻想、奇特的情节、优美动人的语言深深地吸引孩子们。对于以无意注意为主的孩子,童话无疑是培养孩子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作文兴趣的最佳“诱饵”。在童话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听童话、表演童话、编写童话等多种形式,激发孩子的创作兴趣,让他们在对童话角色的亲身体验中去感受、去学习,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兴趣。

2.是用童话点燃心智

教学时,教师除了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进行语文基础训练外,应把重点放在借助课文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上。教师要善于指导孩子根据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展开想象的翅膀,具体地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这样的练习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目的,又训练了写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是用童话陶冶情操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都是用一个浅显动人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面对这些童话,孩子们往往将童话故事跟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情不自禁地走进童话,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这种强烈的共鸣心理,为教师对孩子进行道德情操教育提供了契机。在童话教学中,只要教师启发得当,孩子们就会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如果说,孩子在听、读童话的过程中如此,那么,孩子们在动手编童话的过程中,则更能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因为在编写童话的过程中,孩子则更积极更主动地投入,必须完全把自己融入童话之中,成为童话故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要根据这个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做好了以上的三个部分,我想,学生随着知识地不断丰富,就不会再惧怕写作文了,也一定会写出更好的作文。总之,在充分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作文的训练数量,以求数量质量都能提高,这是我坚持多年的并认为行之有效的途径,事实证明,其效果是明显的。

参考文献:

[1]李焕培.创设情境训练作文[J].教育导刊,2004年04期.

[2]陈二飞.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N].安庆日报,2008.

浅谈小学作文的起步训练 篇7

新编义务教育教材, 从发展儿童语言,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出发, 在基础训练中安排了听话、说话、写话的训练, 来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但是针对刚入学儿童的语言特点, 光靠每周一节说话课还不能系统、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因此, 必须加强低年级学生的说写训练。那么如何加强低年级学生的说写训练呢?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激发说话兴趣, 让学生想说, 乐写。

一、激发说话兴趣

心理学研究认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说话兴趣, 给学生提供感兴趣的说话内容, 使学生变“要我说”为“我要说”, 为今后的写打下基础。

1. 看后试说

训练中, 针对低年级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画面非常感兴趣的特点, 我经常从课本和一些儿童画报上找一些形象性, 趣味性较强的画面,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按一定顺序, 有层次地说话。例如, 在教学第一册基础训练5的看图说话时, 我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上画的是谁, 它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看图的时候, 告诉学生观察要有一定顺序, 要有层次性。学生能说一句完整的内容, 如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说什么?妈妈在做什么?说什么?然后鼓励学生用几句连贯的话表达出自己想象的内容,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了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先让学生分组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 相互启发, 相互学习。然后每个小组再推荐一个学生说, 说后评一评, 议一议。这样人人都参与到看和说的实践活动中, 每个人都说了自己想说的话, 既调动了学生说话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 又让学生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习惯。

2. 听后练说

低年级既要重视说话能力的培养, 又要重视听话能力的培养。所以, 我经常让学生听一些故事, 寓言等, 要求学生听清内容。听后, 抓住重点, 讲给同学听, 回家讲给父母听。另外, 回家后让学生听父母讲故事, 再回到学校讲给同学听。由于学生对听故事都很感兴趣, 所以讲起来都滔滔不绝。

3. 做后想说

由于小学生对小制作, 小饲养, 小采集, 小种植都非常感兴趣。所以我经常布置这样一些作业, 让学生动手制作, 饲养小动物、种花种草等, 并让学生仔细观察, 然后说说他们小作品的制作过程、小动物的饲养过程和特点。这样, 使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说话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生们都争着说自己的劳动成果, 为学生提供了想说的内容。例如, 有一个学生在介绍他饲养的小蜗牛时是这样说的:我把可爱的小蜗牛养在一个木匣里, 因为小蜗牛喜欢潮湿的环境, 所以, 我在木匣里铺上了沙子, 洒些水。我每天给它放吃的, 他喜欢吃菜叶子, 对我放进去的米饭理也不理。”由于观察得认真仔细, 所以说得也生动具体。

4. 玩中乐说

在训练说话过程中, 不仅落实到课堂上, 我还延伸到课外。如利用课外活动时间, 我举行了画画, 跳绳, 踢毽子, 拔河, 系鞋带, 贴鼻子, 夸夸我爸爸, 夸夸我们班等活动比赛, 同学们玩得开心, 说得尽兴, 讲起来发自肺腑, 故而真实, 生动,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我要说”的兴趣, 有效地提高了说话的能力。

二、坚持说后必写

说是写的条件, 学生会说了, 能说了, 就要引导学生愿意写, 能写, 会写。在作文教学中, 应从说到写,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为了贯彻这一原则, 在说的基础上, 要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写话。我觉得要贯彻这一原则, 从低年级起就应进行加强训练。

1. 鼓励学生以“我手”写“我口”

没有起步训练, 就不能做到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 所以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要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口, 想说什么就写什么。如正当学生说话兴趣浓厚时, 教师可以用亲切的语言告诉学生:刚才你们说的, 老师都听见了, 可是你们的爸爸妈妈没有听到, 如果他们能知道你们那么出色一定会非常高兴。现在, 同学们愿意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让爸爸妈妈也看看吗?在写话时, 要求学生对没学过的字用拼音代替, 这样做会让学生感到写作是件愉快的事, 熟能生巧, 多次反复地说写, 会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

2. 启发学生“想写”还要“会写”

当学生具备了一定说写能力后, 要进一步指导学生把话说得完整, 写通顺。让学生懂得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 有顺序、有层次地说话写话, 这样才能言之有序、内容丰富。此外, 还要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 开始可以是一句话, 两句话, 以后逐步提高。从学生的日记中, 不难看出他们的写作水平在不断提高。

3. 体验成功, 再次促写

写话时不要给学生提过高的要求, 也不要给过多的限制。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 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写话时要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 这也是一个促进写作进步的秘诀, 所以教师要用不同层次的评分标准, 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乐写, 愿写, 从小就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小学中年段作文起步教学初探 篇8

关键词:作文教学,抓住训练点,降低难度,知识幽默化,适度批改,加强仿写,讲究方法

三年级在整个小学学段中处于中段, 我们认为这个学段是发展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阶段, 学生开始从最初的写句子, 写片断向写文章过渡。因此, 很多语文老师会花费大量的精力指导学生写作。期望学生能在作文的起步阶段快速入门, 掌握要领, 以求立竿见影。笔者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几年, 最深的感触是:作文课最难上, 作文最难批, 作文成绩最难提高。经历了诸多的烦恼和困惑之后, 我发现:作文老师的良好心态是教好作文的关键, 把握好每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成功的前提, 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是提高作文能力的保障。因此, 笔者结合本学段作文教学实际与大家交流中年段作文教学的一点经验, 期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儿启示。

一、抓住训练点, 降低难度, 增强信心

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 让我逐渐体会到, 学生缺乏自信是作文水平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现在的学生业余时间大部分被上各种补习班占据了, 课外阅读量的匮乏导致学生无词可用, 无事谋篇。电视、电脑这些靠缤纷绚烂的图像吸引眼球的媒介也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因此, 大部分学生一提写作文就头疼, 毫无兴趣可言。为了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 我认为针对现阶段学生的特点“抓住训练点, 降低写作难度, 增强信心”是非常有效的一个办法。

例如:我在本学期教学《给XX的一封信》这篇习作时, 给出的要求是只要你的作文能够写对格式就可以给“优”, 这样一来, 学生的信心大增, 虽然在作文批改时, 我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语句不够通顺, 叙述没有围绕一定的主题等缺点, 但只要格式正确的依然会得到老师的肯定。再如, 我在教学《谁是我的好朋友》这篇作文时, 强调描写人物时, 只要能写出他最有特点的一方面就可以, 不用面面俱到。这样在每一次习作教学中针对某一个方面来重点练习, 不但可以有的放矢, 也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二、作文知识幽默化, 变难为易

作文知识中关于题材的确立、结构的选择、顺序的调整、选材的窍门等知识比较枯燥, 难懂, 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 为了让三年级的学生轻松掌握, 印象深刻, 我一般在教学中采用比较幽默的语言, 创设有趣的情境来教学。例如:在讲解什么叫“首尾呼应”时, 我站在讲台上, 指着最后一排的某同学喊他的名字, 他没懂我的意思, 坐在哪儿没吭声。我说:“大家看, 我叫他, 他没应我, 这叫有呼不应, 我再叫他一声。”于是, 我又喊了一声。他急忙站起来大声喊道:“哎……我在这儿呢……”我笑着总结说:“看没看见, 我在前面叫他了, 他在后面答应了, 这就叫有呼有应, 那你们说说, 找出与文章结尾一句相呼应的话应该到哪儿找啊?”学生异口同声说:“到开头去找!”果不其然, 学生顺利找出了与结尾相呼应的一句话, 我又及时总结说:“这就叫作首尾呼应。写作文的时候用上首尾呼应, 文章就显得更完整了。明白了吗?”学生笑着点点头。在写《难忘的一件事》这篇习作时, 全班竟然有将近二十个学生用上了首尾呼应的方法。虽然很稚拙, 但让我非常欣慰。我深深地感受到, 学生喜欢幽默的、风趣的、情境化的东西, 老师要善于使用和创造, 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适度批改学生的习作

批改学生的作文一直被认为是最耗时、最熬心血的工作, 以往, 批改一次习作, 全班三十几人少说也得一小天的时间, 往往批到最后, 老师是头昏眼花, 胸闷恶心。为了解决这个难题, 本学期, 我尝试着改进了批改作文的方法。首先, 老师要调整好心态, 要抱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篇习作, 尽量挑优点, 避开不足,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作文起步, 这个时候最需要的不是老师的谆谆教导, 而是欣赏、鼓励和包容。再差的作文也会有优点, 我在批改作文时就要求自己每篇习作至少画出一个好句子, 至少点评一个优点, 除了圈错字之外, 尽量不改动学生的作文。评价标准降低了, 心态自然就好了, 差强人意的作文也有闪光点了, 经常这样鼓励、打气, 学生的自信心一点点增强, 写作也慢慢变得轻松愉快了。

四、结合课文, 加强仿写

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语言, 学会写作。因此, 教师要紧紧抓住每一篇语文课文, 充分发挥教材示范的作用, 把从课文中学到的写作知识及时地应用到习作中, 通过仿写, 掌握写作方法, 学会布局谋篇。例如:我在学完《讲信用》一课时, 就及时地让学生仿写文章的中心句。学完《美丽的小兴安岭》, 让学生尝试着写写家乡的四季。学完《古诗》, 让学生扩写古诗。学完《雪猴》, 让学生仿写小动物。经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有意识地学以致用, 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还是要切记不要提过高的要求, 只要学生能有模仿的意识就可以了, 至于是否恰当、准确, 不要太强求, 把提高留给时间, 相信“厚积薄发”的力量。

五、讲究方法, 激发兴趣

作文课该怎么上?这是语文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我的经验告诉我, 作文课也要像语文课一样, 有情境的创设, 有多媒体的运用, 有学生的探究, 有师生间的评价。总之, 不要把作文课与语文课割裂开来, 要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要让老师和学生以一个平常的心态来对待它。

本学期, 我在作文教学时根据不同的习作要求, 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妈妈病了》这篇习作时, 教学的重点放在观察图画上。因为教材中给出了五幅画面, 教师只要引导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 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合理的想象, 就可以把整件事情写下来。因此我通过问学生:吴平在给谁打电话?会说些什么?吴平打开窗户的目的是什么?吴平为什么会想到要给妈妈吃药?吴平在厨房做什么?后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一系列的问题难度不高, 紧紧围绕画面展开。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合理想象, 很容易就理清了整个事情的发展经过, 写作也就顺理成章了。再如:我在教学《变废为宝》时, 为了让学生能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来写, 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例文, 但关键部分都被设计成了填空, 让学生一边观察画面, 一边想象, 同时完成填空, 因为难度降低了, 所以学生很踊跃。填空完成了, 一篇作文也就完成了, 为了让学生感受细节描写带来的好处, 我及时地点拨学生:“红色部分的词语去掉可以吗?读一读, 试一试!”学生通过对比, 发现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能够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不能去掉。这样的处理加深了印象, 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细节描写的好处, 写作中自然就会有意识地运用;在教学《续写》时, 如何根据开头进行合理的想象是教学的关键, 我设计了几个情境, 请学生讨论其是否合理, 学生在激烈的争论中, 发表自己的见解, 最后一致认为第二个情节是不合理的。我又及时地强调:进行续写时, 关键是要进行合理的想象, 否则就要闹笑话了。学生会心的一笑, 教学难点解决了, 作文评改时, 果然没有发现再有想象不合理的问题出现。

不同的作文要求不一样, 重、难点也不一样, 我们不能千篇一律地去讲作文:先看要求, 然后汇报, 最后动手写。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因此, 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抓住不同的教学重点, 创设展示自我的平台,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才是我们语文教师要注意把握的。

总之,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虽然是我们的期望, 但也要因人而异, 有些孩子语文基础差, 缺乏良好环境的熏陶, 一本课外书都不读, 非要让这样的孩子写出精彩的文章来无异于天方夜谭。我们应该对学生有正确认识, 进行分层次教学。另外, 严格按照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 进行目标细化, 逐一实现, 踏踏实实才是根本。作文教学虽然是枯燥的, 但只要我们肯不断探索, 不断总结, 就会发现其中精彩无限!

小学生创新从学会思考起步 篇9

这种差异应该引起我们每个教育者深入的思考与探究。清华大学教授王晓阳在审视教育现状后,慎重地告诉我们———引领学生学会思考比学会知识更重要!放眼全球,世界各民族的竞争核心其实就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因此,新课程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考意识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有人预言,未来的中国将是一条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巨龙。而小学生是21世纪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人力资源强国的主力军,那么,对新一代创新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培养小学生的批判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科学地思考,让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创新责任重大、义不容辞!我们经过深入思考与研究认为:小学生创新就从学会批判性思考起步,就从培养好奇心及思考兴趣与思考习惯着手。

批判性思考内涵是指我们检查自己所获信息,并在这种检查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决策的过程,当我们批判性地思考问题时,会确定问题、审视事实,分析假设,最终确定支持或反对一项观点的理由。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就必须进入一定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表现在客观、谨慎分析,并挑战他人观点的意愿之基础上,确定自己深信不疑的信念。

当一个人具有批判性思考意识后,就会有一种极其有用的品质———不满足现状和现成的答案;对范围广泛的各种题材产生出探究兴趣与欲望;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思想开放而灵活;敢于质疑、勇于尝试,不唯师、不唯书、不唯上,从而产生出有用的洞察力。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引领学生学会思考,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批判性思考意识呢?

(1)培养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的行为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发现问题的趋力,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发的一种向往、一种思考,甚至一种不断地探索……培养好奇心的主要方法是调动积极因素,训练孩子们专心致志的注意力,培养孩子们遇事问“为什么”的兴趣,鼓励孩子们多大胆提问的意识,呵护孩子们的各种问题意识———不管多么幼稚可笑的问题,都要给予关注、激情引导。呵护童心,才会有心灵闪光;赞美童心,才会让童心飞翔。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 要引领孩子们多看具有直观性的场景,多实践操作等, 要让他们亲自去大自然看看、听听、闻闻、摸摸、想想……让他们用惊奇的眼光去观察,用聪慧的大脑去思考,用兴奋的心情去体验,从而好奇地探索生活中的各种奥秘,激发学生无穷而强烈的好奇心。

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要营造轻松快乐的教学环境,创设新颖刺激的问题情境,有意识地去训练和引导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知的探索的好奇心。因为往往外部刺激越强烈,人的内心需求欲望越强烈, 好奇心也就越强烈。

有了好奇心,就会有敏锐的眼光,就能够从平凡中看出新奇;有了好奇心,就会有聪慧的耳朵,就能够辨出事物的奥妙之处;有了好奇心,就会引发仔细的观察、深入地思考,就能够大胆地提出与别人不同的看法。就能创造迥异思维成果。好奇心是形成批判性思考意识的前提,更是创新的基础。

(2)培养思考意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温伯格说:“不安于书本上所给你的答案,而要去尝试一下,尝试发现有什么与书本上不同的东西,这种素质可能比智力更为重要。它往往是区别最好学生和次好学生的标准。”这句话不但阐明了尝试思考与发现的重要性,而且形象地概括了先有创新思想,后有创新人才这一哲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意识与思维品质,就是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那么, 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去引导呢?其一,顺水推舟。即顺着学生的问题引导。如:一年级学生在学习《小小的船》时,老师引导学生:“你坐在船上抬头看见了什么?”(星星) (宇宙飞船) ,一孩子突然说:“我低头看见了老师!师顺势引导———老师在干什么?”(在上课)(老师在晚上批作业)……师赞扬,生快乐;可另一孩子却说:“他说得不对,我昨天看见老师在有星星的晚上散步!”师满怀爱意地摸了摸孩子的头,并说:“你真棒!”生好自豪!我很欣赏老师这种呵护学生初级思维成果及批判性思考意识的做法。若持之以恒,必有源源的创新思维成果。其二,投石激浪,激起所有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奇异问题与迥异思维。如学习《四个太阳》时,师引导孩子们:“作者为我们设计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真了不起!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呢?”教室里马上炸开了锅———A生说:“我想给太阳装个开关,能够想暖就暖,想凉就凉。”B生说:“我想画个快乐的太阳,整天温柔地微笑, 不太热,也不那么冷,让大家都舒服”……老师一语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并在彼此的语言中交流与思考,在生命的对话中互动与碰撞,让学生在轻松而愉快的环境中逐渐养成思考习惯。如:一个学生看到奶奶摘花生很吃力时,就思考怎样既减少奶奶的劳动,又能节省时间,并发明收摘机;一个学生发现盆景叶子两面颜色深浅不同时,就思考并探究为什么会不一样,且写出小论文;当孩子们在餐馆等待吃面时,就思考怎么改进煮面锅(同时煮几碗,又互不干扰;既省时间,又好味道。)……当学生有好奇心、有思考意识,才有可能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才有可能标新立异,才会收获创新思维成果。

(3)培养质疑能力。缺乏批判性思维品质的人,问题意识薄弱,不能发表独立见解,把现成的方法和结论当成真理,不能更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因此,我们要在各种交流和讨论活动中,引导学生大胆挑刺,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养成于无疑处生疑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敢于推翻他人想法及说法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意识和质疑能力。如:二年级学生在读了《小柳树和小枣树》后问老师:“为什么树叶到秋天就要落下来呢?”在四川地震捐赠与防震演习系列活动中,一个8岁孩子问我:“老师,四川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我们这里会不会发生地震?低年级学生的质疑让我惊喜地发现,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刺激下,激发出了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更发现, 我们的学生其实很聪明,有问题意识,只不过是我们的关注不够,引导不及时,或者方法不灵活而导致学生质疑能力培养力度不够、途径不多的局面。于是,我倡导全校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采用回家咨询、上网查询、读书查找等方式开展探究———寻找答案———滋生疑问,继而倡导各班师生开展质疑与解疑活动,形成良性循环,收到了意外的效果。

因此,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并且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想法,与老师不同的想法,与文本不同的说法。积极引领学生大胆质疑,从而发现新知、产生迥异、探究未知,逐渐形成求异思维意识乃至批判性思维品质。

(4)培养探究性思考习惯。探究性思考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批判性思维,并形成说服力强、观点鲜明的批判性思维成果。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发现式学习”,就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头脑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究。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并把学、思、知、行结合起来。我们运用教育家们的理念为全体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环境,引领学生采用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边检验的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运用课内外学到的知识质疑事物、分析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学习《只有一个地球》,在引领学生大胆质疑后,再激发学生自主开展上网查找资料、统计环境污染数据、比较环境变化情况等活动,思考并研究出了一系列的保护环境良策,然后老师以“身边的环保”为主题引领学生继续开展课外探究。有的四人小组探索了“拯救柳溪河”策略,有的探索了居民污水科学排放策略,有的探索了汽车排气减污策略……在汇报活动中,老师在赞赏学生的好奇心与主人翁精神后,再次引领学生从环保性、经济性、安全性、实用性等层面去深入研究,并学习完善、整理资料。由此,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客观而科学地审视事物,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周密而逻辑的思考意识与思维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德国的一个小镇专门为学生设立了免费进入的“综合实践馆”,孩子们可以自由出入,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我们也要设置“综合实践探究室”,为孩子们营造自由轻松的思考与探究环境,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思考,在研究中质疑,在质疑中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品质。

扎实抓好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的方法 篇10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入手,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养成乐于观察、勤于观察的习惯,在观察事物之时,为使学生摆脱被动状态,变“老师要我观察”为“我要观察”,以形成一种观察的动力,所以得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说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写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的功能,不仅要通过阅读理解文意、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还要从读悟写,领会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成为练习习作的例子和凭借,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阅读,可以获取很多的知识,这些知识是直接生活中难以得到的。它是打好作文基础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学生写作文,如只局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写出的作文虽然也文从字顺,但显得单薄而没有分量,有的学生从表达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能联系阅读中得来的有关知识,写出来的作文相对就有了深度和广度。因此,学生的知识面宽,作文才写得厚实。

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心理学》理论指出:“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不是当作负担。”在目前学生普遍认为“习作难,一见习作心就烦”的情况下,习作指导课能否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法问题。在习作教学中,老师都力图用各种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进行“引趣”设计,突出趣味教学的效果。

1. 课题引趣

根据低年级的年龄特点,老师在出示说话课课题前,有意制造悬念,用“传话游戏”揭示课题,给学生以新奇有趣的感觉。从上课起,就使学生产生“乐学”的意向,全身心投入学习。

2. 歌舞引趣

以“贴画说话”为训练形式的《说春天》教学中,老师先放出动听的音乐。然后让戴头饰的小朋友表演舞蹈,把学生带入到美丽的春天中,这时,老师在黑板上一边出示一幅幅同学们画的画,一边指导学生说出春天景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动物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变化。学生思维被打开了,争先恐后地发言。知识性和趣味性统一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说写的积极性。

3. 实物引趣

二年级说写训练课《我喜爱的水果》,老师先以苹果为例,出示各种苹果,看形、看颜色,削开果皮观察果的肉,再把苹果切为两半,观察果子的内部构造。最后,把苹果分成小块让学生品尝味道,这里通过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尝一尝,说一说,从说一句完整的话到说几句连贯的话,继而表达一个中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训练了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又学到了观察认识事物的方法。

4. 操作引趣

在习作前,老师先布置学生按各自的爱好制作了许多手工作品,在指导学生写手工制作过程时,学生因为都有制作的经历,所以很容易地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当学生用笔表现自己生活的七色阳光,学生写作也就由“苦”变“甜”了。

5. 材料引趣

在习作中最困难是选择材料,如教学《记一件烦恼的事》一课时,老师先出示三幅图,让学生说图中小朋友有哪些烦恼的事。学生指出:第一幅图是写家长对课余活动限制的死,压力重,只让看书学习,不准体育活动的烦恼;第二幅图是小朋友要学习,但窗外传来大人们打牌、下棋的吵闹声;第三幅图是小朋友准备自己动手洗衣服,妈妈却硬要代劳。通过这三幅图,展示了学生们来自学习方面、环境方面和生活方面的烦恼。通过典型材料的引导,学生思路顿开,有的说:“我长得胖,同学们捉弄我,很烦恼。”有的说:“一次我送小同学回家回去晚了,妈妈不了解情况批评了我,很烦恼。”有的说:“我家门前的街道没人打扫,引来许多苍蝇……”学生的说、写兴趣提高了。

6. 想象引趣

想象习作,学生可以海阔天空,自由想象,如第五册中:“把你喜欢的玩具带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边玩一边想象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编一个童话故事”,老师引导他们展开想象,有意识地把这些玩具想象为有感情和会说话的,这样学生的兴趣来了。

一位教育家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有兴趣就有了习作的动力,有兴趣就有了习作的潜力,一旦习作课使学生产生兴趣,就会激发他们对习作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侧重作文内容训练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应该更多强调作文内容,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不要过早地去讲究作文的形式。比如低年级说话写话、观察事物写话、看图写话等等,应当让学生说什么写什么,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只要写的时候注意思维的条理性,写出来的话一句一句能够连接起来就可以了,不必要求非用什么形式来表达不可。中年级以写片断练习为主,仍然应当多强调作文的内容,要通过多种渠道去开拓作文内容的源泉,培养学生获取作文内容的能力,写的时候应当不拘形式,鼓励有什么写什么,但要注意什么先写,什么后写,哪些地方多写,哪些地方少写,能够突出重点就可以了。至于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内部结构怎样严密之类,能够做到当然好,做不到也不必追求。

浅谈小学起步作文的教学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段;作文教学;观察;认识;写作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不少学生一听写作文就头疼。作文质量更无从谈起:记流水帐、语句不通、平铺直叙、反映阴暗面,有的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背习作;有的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假话套话一大堆;有的甚至到作文书上一抄了事……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

作文教学历来是大多数语文教师最头疼也最不愿去涉足的领域,究其原因, 主要还是教师忽视了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没有充分把握三年级作文“过渡”的特点,没有采取适合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学中,要么急于求成,用成人化标准要求学生,使学生望而生畏;要么训练单一,不善于循序渐进,学生写得索然无味,水平很难提高。作文指导时,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说,学生写,学生的作文都如出一辙。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学生围着《优秀作文选》和教师的指挥棒转,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个性和儿童情趣。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也是决定学生走稳习作之路的关键一步,对以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搞好作文的起步教学呢?结合本人的教学谈谈体会。

一、结合小学生实际进行教学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习作因智力水平、生活经验、认识程度、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限制,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教育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发现、唤醒、激励和鼓舞,我们当然要看到学生习作中的缺点,可我们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指责。我们应该明白即使再差的一篇习作,都会有它耀眼的亮点。哪怕是一个优美的句子或一个生动的词语;再不然就是一个用对的标点符号,一个写得比以前更好的字。尤其是在作文的起步阶段,我们不能以高年段的要求来评价我们的学生。习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词不达意、错别字多等问题也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因为这些,而把学生的习作批得一无是处,只要学生有习作的愿望,能努力地把它写出来,就应该给予肯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在低年级进行作文的起步教学,关键就要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乐于写的习惯,淡化作文概念,让他们快乐习作。如果在三年级就把“作文”的概念灌输给学生,他们一定会觉得十分抽象,无法理解。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在平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说写的興趣和基本能力,进行作文前的准备,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低段打好作文基础,为中段作文作准备,对培养孩子创造志趣和能力的培养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多说

课程标准提出三年级写话必须强调先说后写,在说的基础上写,“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教学中如何创设了各种情境培养孩子们的说话能力。

1.在课堂上说

首先,营造说话氛围,让学生敢说。上课时教师做到和蔼可亲、面带笑容、话语亲切,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放松地说、尽情地说。其次,扩宽说话范围,让学生乐说。找喜欢的词句时说为什么喜欢;学习写景的文章时说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学习童话时说续编、改编或自编的故事;学习自然类或科技类的文章时说懂得了什么、还了解哪些与课文有关的知识等等,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新思想、谈新见解、说不一样的话,培养创新思想。

2.在课外阅读后说

读了作品后有什么感想,受到什么启发,获得了什么经验教训。每个月设一至两次的课外阅读交流会,畅谈在阅读中的收获体会。

3.在活动中说

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畅所欲言。如三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习作之前,我让学生用《翠鸟》一课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在家里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再让学生夸夸自己的小动物,夸小动物时,同学们可兴奋了,争着抢着介绍自己的小动物是什么来历,它的长相什么样,喜欢吃什么,玩什么等等。这个环节中,学生的表达欲望非常强。看到时机已经成熟,我便问学生:“愿不愿把刚才讲的写在作文本上让老师看看?”学生齐声回答:“愿意”。接下来,便是沙沙的写字声,教室里安静极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写的境界,没有感到丝毫畏难情绪,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自由表

4.在生活中说

在课后的作业中,我也时常会布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说话作业,如告诉爸爸妈妈在学校、在路上耳闻目睹的人事景物等。学生说话的能力强了,掌握的知识多了,写起日记、小练笔来就不会空洞无物了。

三、学会观察,写清话语

作文就是用笔说话,要把话说得清楚,写清楚,就要动脑筋想一想,我们的话是怎样一句一句说出来的,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过渡的。如果把每句话写清楚了,说明白了,把句连接起来成一段话就会说得清楚,写得明白了。那么,怎样教学生把段写清楚、写明白呢?这是三年级过度作文的又一个难点。

现在我们就探讨探讨怎样把话写清楚?

1.按事情发生的顺序写

如:指导学生写《洗手帕》。可以拟一个提纲,第一层:手帕脏了,要洗手帕。第二层:怎么洗,怎么抹肥皂,怎样揉,怎样搓。第三层:手帕变干净了。

2.按观察顺序写

观察有一定的顺序,可以由上到下的观察,也可以由下到上的观察;可以由外到内的观察,也可以由内到外地观察;可以由整体到局部地观察,也可以由局部到整体地观察。观察的方法灵活多变,怎么观察就怎么写。比如写大扫除吧,有同学通过观察这样写一位不怕苦的同学:他把垃圾一趟一趟的运到楼下去了,他又找来一辆小车,把垃圾倒在里面,推着小车“吱吱地”走远了。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四、加强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和辅导

三年级作文,要主张多留少删,多就少改,多表扬少批评,这对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是大有裨益的。学生怕作文,不喜欢作文,主要是因为他们从写作中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一句话,他们没有成就动机。作为教师,我们应及时地褒奖、欣赏、肯定每个学生写作的进步和闪光点,使他们切切实实地体验到写作的快乐,进而把“作文当作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1.面批面改

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对老师的评语看不太懂,一般只是看看成绩,所以应该把批改重点放在面批上。要具体指出,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表扬,哪些地方写得不好,要马上修改。对于写得较好的作文,可以在班级上宣读,鼓励他们继续写好。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使学生逐步养成认真斟酌,推敲用好每个词语的良好习惯,为以后的命题作文打下牢固的基础。

2.典型作文,集体修改

每次学生作文后,不要急着批改,先整体浏览一下,根据习作所给的要求,概括出优缺点,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选择一两篇典型文章,让学生集体修改,然后,学生再动手修改自己的作文。

如何进行小学生作文起步训练 篇12

一、注意由低年级的口头作文向三年级书面起步作文的过渡。

现实中, 不少教师反复叮嘱学生:“三年级要写作文了, 一定要认真学!”这样无形中夸大了作文的难度。老师总是“心比天高”, 开始就对学生要求过高, 多挑剔, 一味训斥, 使学生对老师产生畏惧心理, 更丧失了对作文的兴趣。作文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新课程改革下的教材编排比过去更开放, 更富有活力, 对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无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展示台”部分的内容, 更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然而, 新课程教材有其弊端, 其中感受最深的是作文方面。低年级重视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却忽略了学生的写话训练。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 二年级都极少看到看图写话的内容, 这样的编排体系无疑给学生中高年级的作文发展增加了难度。学生在三年级就要学会布局谋篇, 这是学生作文学习中的一次质的飞跃, 这种飞跃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这个过渡很重要, 我们要积极创造保持学生作文兴趣的条件, 它能为学生今后的作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注意作文教学中趣味因素的渗透, 减缓坡度, 调动学生作文的学习积极性。

写作作为一种技能, 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地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 就要有长期的、周密的训练。而在这个过程中, 在作文起步阶段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打消“作文难”这个错误认识, 消除恐“文”心理, 则成了第一要务。仔细阅读课标的要求可总结出:学生的写作表达叫做“习作”, 顾名思义, 就是学习写作;要从激发兴趣, 从培养自信开始;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为大面积地提高质量奠定基础。那么, 怎样降低门槛, 让学生顺利“入门”呢?

(一) 导入方式要多样。

1. 故事式导入。

针对三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 一上作文课, 我就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听到的大概内容写下来, 接着讲个小故事, 学生听得专心, 笑得开心。然后让几个同学复述, 再分头写作。批改时, 只要故事较完整, 错别字不多就判“优”等, 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2. 活动式导入。

根据三年级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的特点, 老师组织小制作、小实验、游戏或课外活动, 让学生参与, 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讨论, 有重点地写下来, 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 而且有话可写, 效果较好。

3. 情境式导入。

就是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发挥想象, 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作文前运用录音、录像、投影等手段创设情境, 为学生提供形、声、色的感官和新颖的直观形象, 如:播放一些动画片、成语故事或活动开展的录像等, 引导学生听、看、说、议、写、想,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讲评时, 可以把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好文录音下来, 这样不仅对学生作文有很大的帮助, 而且能充分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二) 以补写、续写的形式, 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几乎每个学生的幼儿教育都离不开童话、语言、传说、神话故事等, 这些动听的故事, 不仅教育孩子们认识美丑, 辨别善恶, 还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低年级的孩子虽然思想单纯, 认识有限, 想象力却是极为丰富的。在阅读教学中, 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选择写话训练点,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并说出来, 写下来, 对于激发写作兴趣, 提高写作能力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 可采用补写和续写两种形式。

(三) 仿效课文, 诱发写作兴趣。

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方式, 也是作文教学的两个密切相关的教学手段, 读课文 (范文) 不仅可以得到写作方法、技巧上的启示, 还可以激发写作的兴趣。因为文章不是无情物, 尤其是选入课本的文章大都是声情并茂、文质俱佳、便于效仿的名篇, 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这些佳作, 使其徜徉在作品的意境中, 逐渐产生一种急切表达自己的情感、看法的欲望———写作冲动。在作文教学中, 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较快地提高写作水平, 首先可仿效课文命题。充分利用课文给学生做“样”, 可调动起学生写作的兴趣, 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 从而使他们喜爱作文。

三、精心命题, 选材要结合学生的实际。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及认知能力, 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 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 才能表达“真情实感”, 因此我们在命题和选材上都要尽量贴近小学生熟悉的生活, 要写他们熟识的、易于理解的和感兴趣的真人真事, 写他们观察到的实景实物, 才能写得真实、具体、生动, 才能达到“不说假话空话”的要求。作文来源于生活, 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 融入生活, 才能有所见, 有所闻, 有所感, 才能真正写出实实在在的好文章。在学生作文之前, 教师要带领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生活, 并且要将这种方法作为习惯培养, 当好学生习作的指导者、引路人。

四、作文讲评要以激励为主。

小学生对获得成功并能带来愉快的事情感兴趣, 于是对这件事就会更加关心, 想再试一试, 更希望提高自己。因此作文讲评时要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从而给予他们更多的成功体验。

上一篇:学生党务工作者下一篇:中美内部控制监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