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穴位贴(精选3篇)
纳米穴位贴 篇1
大量研究发现[1], 外周血中存在癌细胞是导致肿瘤转移、复发, 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清楚血液循环中的癌细胞对预防肿瘤的复发、改善患者晚期生存质量的意义重大。cik细胞使一种免疫效应细胞, 该细胞对肿瘤过继免疫有较好的疗效, 近年来, 该细胞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得到了诸多学者的认同[2]。但该细胞治疗后的患者常存在发热等并发症的产生, 临床护理中需给予此类型发热患者进行及时、适当的护理措施干预。为探究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 该院整群选取2014年5月—2015年6月间该院收治的行cik细胞输入治疗后产生发热症状的肺癌患者共114例, 将其进行分组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4年5月—2015年6月间该院收治的行cik细胞输入治疗后产生发热症状的肺癌患者共114例, 将其以数字随机分组的形式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 每组57例。实验组:男患者29例, 女患者28例, 年龄分布在34~72岁, 平均年龄 (51.83±9.35) 岁;对照组:男患者30例, 女患者27例, 年龄分布在32~71岁, 平均年龄 (50.97±9.88) 岁。两组患者于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得到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同意进行本次研究。
1.2 入组及排除标准
入组标准:经CT扫描诊断确诊为肺癌且经cik细胞输入治疗后产生发热症状者;无其它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伴发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者;患者家属及本人知情且同意入组观察者。
排除标准:病情不稳定存在生命危险者;伴发其它重大疾病或精神疾病依从性较差者;既往存在药物过敏史者;患者家属或本人不知情或知情后反对入组观察者。
1.3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布洛芬混悬液 (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00359, 含量20 mg布洛芬/m L) , 口服 (5~10 mg/kg﹒次, 3~4次/d) , 1疗程为3 d, 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时刻关注患者各项体征、症状变化情况, 若出现不良反应, 应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给予实验组患者退热贴穴位贴敷治疗, 退热贴成分及剂量:生栀子、川黄连、生石膏、黄芩等。将上述药材碾成粉末, 使用老姜汁调匀制成丸状, 于患者双侧涌泉穴及大椎穴贴敷, 使用特制敷贴胶带将其固定, 剂量1次/d, 敷贴时间6~10 h。
敷贴前准备:敷贴前需向患者本人或其家属仔细说明敷贴流程及敷贴所需要注意的事项;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史, 警惕皮肤过敏反应的出现;敷贴前, 护理人员需仔细对患者穴位处皮肤情况进行检查, 尽量避开疤痕、伤口, 清理患者皮肤保持干燥;患者敷贴后应穿着透气、宽大、深色的衣物。
敷贴时的护理:敷贴过程中, 不同患者穴位的选择需依据患者身材、体型并结合相关规定选择敷贴尺寸, 若患者过胖、过高或生长畸形可采取同身寸取穴法。同时护理人员需依据患者穴位所在位置, 指导患者保持适当体位, 使穴位周围局部皮肤伸展。同时需依据不同患者的皮肤反应情况选择合适的护理干预措施, 护理人员需嘱患者及其家属时刻关注局部敷贴后的皮肤变化, 若出现热、氧、麻木、疼痛等感觉属正常现象[3]。若敷贴后患者局部出现明显热辣烧灼感, 皮肤无法耐受需及时去药。若患者局部敷贴皮肤出现色红, 嘱患者切勿用手抓挠, 避免感染。若患者敷贴后局部皮肤出现水泡, 应根据水泡大小从而选择不同的干预手段:粟粒状水泡需使用酒精棉擦洗以减轻患者疼痛, 或保持水泡处皮肤干燥, 涂抹哈西奈德乳膏进行止痒, 密切关注水泡情况, 防止渗出;对于<1 cm的水泡, 护理人员需以红霉素软膏涂抹, 同时将水泡处皮肤以无菌纱布覆盖预防感染;对于较大的水泡, 需在消毒后对渗出液进行抽吸, 同时以无菌纱布覆盖。
1.4 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用药1~3 d后体温明显降低接近正常水平, 体征及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记为显效;患者用药3 d后体温存在一定改善, 但仍反复, 体征及临床症状存在部分缓解或消失记为有效;患者用药3 d后体温仍未见改善, 其体征或临床症状无缓解或加重者, 记为无效。
1.5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有数据均经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均数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 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发热改善情况对比
经不同措施干预后, 实验组患者显效46例 (80.7%) , 有效10例 (17.5%) , 无效1例 (1.8%) , 总有效率为 (98.2%) ;对照组患者显效34例 (59.6%) , 有效11例 (19.3%) , 无效12例 (21.1%) , 总有效率为 (78.9%) , 两组对比, 实验组患者退热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该结果提示, 应用退热贴穴位贴敷护理治疗输入cik细胞产生发热症状的肺癌患者退热效果极佳, 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对比
护理措施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出现3例 (5.3%) 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 停药后未经特殊干预, 自然好转;对照组患者出现10例 (17.5%) 出现呕吐、恶心等胃肠道症状, 经主治医师指导干预, 患者不良反应均明显改善。两组对比, 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该结果提示, 应用退热贴穴位贴敷护理治疗输入cik细胞产生发热症状的肺癌患者安全性较高, 具体见表2。
3 讨论
cik细胞是一种高效、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 该细胞具有广谱的肿瘤活力杀伤作用, 且对机体自身组织、细胞不存在毒副作用[4]。cik细胞在培养期的4~d时开始增殖活动, 并于培养的第12天时达到高峰期, 共持续约半个月的增殖, 增殖后绝对数为开始时的1 300倍左右。大量文献报道, cik细胞对肿瘤存在特异的杀伤作用, 对手术、放/化疗后的患者肿瘤微小残留病灶的清楚效果显著。但cik细胞回输后患者常会伴发寒颤、发热、心慌、胸闷、气急、食欲不振、疲乏无力、恶心、呕吐、全身疼痛、腹泻等现象发生[5], 因此cik细胞回输的患者常需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该研究采用退热贴穴位贴敷护理治疗对cik细胞回输后出现发热症状的患者进行护理研究, 取得不菲成绩。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研制出的一种无疼痛、创伤的手段。目前对于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了解。中医认为穴位是机体气血运行的交汇点, 运用穴位贴敷对体表穴位进行刺激可有效改善患者气血运行, 从而达到扶正强身的作用[6]。该方法所选穴位中大椎穴为手、足三阳督脉、经脉的交会点, 有驱邪退热、解表通阳之功效, 是全身退热的要穴之一。涌泉穴为人体最低的穴位, 该穴位为升降要穴, 可对肾脏及全身进行整体行调理[7]。于患者双侧涌泉穴进行穴位贴敷, 可激发穴位经络之气, 使得药物由表入里, 从而发挥药物的作用, 祛邪扶正, 达到退热的效果[8]。
该研究中, 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护理干预, 得到如下结果。经护理措施干预后, 实验组患者退烧情况 (总有效率98.2%)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总有效率78.9%) , 同时, 术后实验组患者不良并发症产生情况 (5.3%) 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 (17.5%) , 且于护理人员在主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一系列护理及治疗措施干预后, 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该结果提示, 较常规护理、治疗措施干预的患者, 应用退热贴穴位贴敷护理治疗输入cik细胞产生发热症状的肺癌患者, 安全性及有效率均较高, 以往有学者对此方面研究表明, 应用退热贴穴位贴敷患者退烧率 (97.96%) 明显优于常规布洛芬退烧效果 (81.63%) , 这与该研究结果基本吻合[9]。
综上所述, 应用退热贴穴位贴敷护理治疗输入cik细胞产生发热症状的肺癌患者临床效果较好, 且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明显较低, 值得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杭燚.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围术期护理中专科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5, 2 (11) :172-173.
[2]陈庆丽, 宋战义, 李慧容, 等.肿瘤患者CIK细胞回输的护理[J].临床医学, 2011, 31 (12) :122-123.
[3]陈少鹏.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 9 (2) :214-215.
[4]万英艳.护理干预对改善骨折患者术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 (1) :276.
[5]相丽英, 王琳琳.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护理干预[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5, 3 (21) :147-148.
[6]梁新颖.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5, 3 (21) :175-176.
[7]Shi M, Zhang B, Tang ZR, et al.Autologous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therapy in clinical trial phasel is safe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4, 10 (8) :1146-1151.
[8]曹玉莲.突发性聋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5, 3 (21) :181-182.
[9]李忠, 金方, 胡爱华, 等.中药退热贴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49例疗效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 2015, 11 (3) :25-27.
纳米穴位贴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哮病、喘病、肺胀患者共96例, 其中, 男性54例, 女性42例;年龄30~80岁, 平均 (44.3±22.5) 岁。排除严重呼吸衰竭、肺性脑病、呼吸性酸中毒, 需依靠呼吸机维持的慢阻肺患者, 并发严重肺源性心脏病、肺结核、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肿瘤的患者。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会批准, 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 每组32例。观察组中, 男性19例, 女性14例;年龄31~79岁, 平均 (44.4±22.4) 岁;对照组1中, 男性18例, 女性13例;年龄30~80岁, 平均 (44.3±22.5) 岁, 对照组2中, 男性17例, 女性15例;年龄32~81岁, 平均 (44.4±21.3) 岁,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基础治疗及护理:所有患者均给予消炎抗菌、解痉平喘、氧疗等常规治疗护理。
对照组1患者给予穴位按摩法治疗。选穴:1哮病患者揉膻中, 点揉50~100次。膻中穴的主治病症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胖、呃逆、咳喘病等。2肺胀、喘病患者揉列缺、合谷。列缺穴可舒经通络, 合谷为大肠经原穴, 属阳主表, 取清走衰, 宣泄气中之热, 升清降浊, 有疏风散表, 宣通气血之功。2穴位按摩的操作方法:嘱患者完全放松心情, 肌肉松弛。患者采取坐姿, 用指揉法 (用掌跟、大鱼际或手指腹在体表作环形运动, 以带动皮下组织回旋运带的一种手法) , 顺时针按揉穴位, 手法由轻到重, 询问患者是否有“酸、麻、胀”的感觉, 即有“得气”现象为好。按摩根据患者的感受及时调整手法和力度[4], 每个穴位按揉10 min, 频率为120~160次/min, 2次/d, 持续按摩7天后, 改为1次/d, 再按摩5次。对照组2患者给予穴位贴敷疗法, 8~10 h/次, 每3天贴敷1次, 共3次。穴位贴敷的选穴、选药如下。1选穴:肺俞、定喘、肾俞、大椎、天突, 偏阳亢体质去大椎穴;选手太阴肺经 (大椎、肺俞、定喘等穴) , 鉴于中医俞穴理论[5]。天突穴可降逆止呕, 而定喘穴止咳平喘、通络止痛的作用更强;肺俞穴、大椎穴具有宣肺理气的作用。2选药:肉桂、白芥子、甘遂、玄胡、细辛、白芷、沉香共研粉, 生姜汁调和。
观察组给予穴位贴敷疗法结合穴位按摩, 穴位贴敷、穴位按摩方法同上。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三组患者咳、痰、喘、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住院天数及患者自我感受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各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为痊愈;患者各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为显效;患者各症状、体征均有好转为有效;患者各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 甚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 (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5%;对照组1总有效率为68.75%;对照组2总有效率为75.00%,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注:与观察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穴位贴敷和穴位按摩均为传统中医治疗的常用手段, 穴位按摩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 以经络俞穴学说为基础, 以按摩为主要施治, 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6]。具有刺激人体特定穴位, 激发人经络之气, 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的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7]。临床研究显示, 穴位贴敷因其能同时发挥药物的作用和穴位的刺激作用, 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畅气机、消肿止痛的作用, 能有效调节机体的阴阳气血, 起到疏通经络, 平衡阴阳, 调理脾胃, 宣通肺气, 扶正祛邪的作用, 从而激发人体卫外自然抗病的能力[8,9]。中药贴敷所选诸穴中的肺俞、肾俞、膈俞为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俞穴, 大椎为手三阳督脉之会, 督脉为阳脉之海。诸穴合用, 可以激发人体的阳气、通调各脏腑之气。有研究表明, 贴药可刺激穴位, 激活皮肤中的某些神经末梢和酶类, 而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 提高免疫力或降低过敏状态[10]。穴位按摩加穴位中药贴敷即是基于这个原理衍生的一种外治疗法。贴敷药物中肉桂助阳散寒, 白芥子辛温走窜, 能豁痰利气散结, 玄胡活血行气, 细辛温肺祛寒, 白芷祛风散寒燥湿, 沉香行气散寒、温肾助阳, 佐生姜宣通肺气。诸药透过穴位, 通过经络而直达病所。通过穴位贴敷结合穴位按摩进一步加强疗效, 最终达到“正气内存, 邪不可干”, 提高机体免疫力, 防病治病的目的。穴位按摩是在体表相应穴位施于手法, 通过经络的介导作用和对脏腑的调节作用, 以达到调整脏腑阴阳平衡, 舒经通络, 而且因其无副作用、舒适感强, 患者容易接受。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5%;对照组1治疗总有效率为68.75%;对照组2总有效率为75.00%,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 穴位贴敷结合穴位按摩治疗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效果较好, 其无创伤性、无副作用、操作简便, 患者易于接受, 在治疗过程中, 操作时间较长, 护士有足够的时间与患者沟通, 便于患者更好的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 加强护理干预, 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桂丽, 姚丽文, 张琪, 等.穴位按压与收腹提肛锻炼对腹部于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J].上海护理, 2014, 14 (3) :14.
[2]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
[3]曹燕亚, 比宏达.自制咳喘膏学位伏贴治疗哮喘的护理观察[J].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2007, 1 (3) :143.
[4]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192.
[5]崔宴医.三伏天新加芥辛膏穴位贴敷治疗缓解期哮喘500例[J].中医杂志, 2009, 50 (5) :438-439.
[6]王兰娣.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补肺益寿合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1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9, 26 (6) :33-35.
[7]王超东, 邓柏颖, 苏莉.经络实质假说的文献综述[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9 (1) :7l-72.
[8]张怀亮, 潘钰蔚, 李晓霞, 等.中医经络细胞生物场与生物共振概述[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性病学杂, 2009, 8 (5) :329-330.
[9]刘涛, 周薇.哮喘敷贴的护理[J].现在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3 (10) :952.
纳米穴位贴 篇3
关键词:穴位贴敷,穴位按摩,膝骨性关节炎
本研究就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进行了分析, 研究对象为本院自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2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 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本院自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2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 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 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各60例患者,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相比无明显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穴位贴敷方法治疗, 对观察组患者在穴位贴敷的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的方法进行治疗。穴位贴敷就是将药物捣成细末, 用水、醋、蛋清、蜂蜜、植物油等调和成糊状, 支撑药贴, 直接贴在穴位上。治疗周期为6周, 每天贴2次, 分早晚贴。在此基础上再联合穴位按摩, 通过手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穴位, 按摩手法分为推、拿、捏、锤等。治疗周期同样为6周, 每天1次, 穴位按摩时间为15 min。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
1.3 疗效判定:
参考《中药新药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治疗结束后, 患者的膝骨性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的为显效, 患者膝骨性关节能够活动, 但是还有一点僵硬的为有效, 治疗结束后, 患者膝骨性关节功能无明显变化的为无效。另外观察对比患者膝关节各项体征评分, 参照膝关节各项体征积分[2], 具体见表1。
1.4 统计学分析:
处理本次研究的数据都是采用SPSS17.0软件, 计量资料用 (±s) 来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采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的方法治疗结束后,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相比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各项体征积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优, 具体见表3。
3 讨论
穴位贴敷疗法是传统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 其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而不仅仅是单纯某一因素在起作用。通过将药物捣碎, 制成药贴, 贴在患者穴位上, 通过药物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部, 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 疏通经络, 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穴位按摩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 以按摩为主要施治, 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穴位按摩具有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 激发人的经络之气, 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的功能、祛邪扶正的目的[3]。穴位按摩以经络穴位按摩为主, 其手法渗透力强, 可以放松肌肉、解除疲劳、调节人体功能, 具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延年益寿之功效。穴位贴敷与穴位按摩相结合, 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当中, 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疏通患者的经络气血运行, 同时还能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4]。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采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的方法治疗结束后, 60例患者中, 55例患者的膝骨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3例患者有效, 仅有2例患者治疗失败, 治疗的疗效达到了96.7%, 患者对治疗结果非常满意。对照组患者采用穴位贴敷治疗结束后, 60例患者中, 只有38例患者的膝骨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22例患者的膝骨关节功能无明显好转, 治疗的疗效只有63.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相比差异显著, 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各项体征积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优,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上有着积极的作用, 促进了患者的健康, 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茵萍, 蔡红, 周静珠, 等.皮部理论与穴位贴敷疗法的相关性[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 11 (6) :221-223.
[2]周洪保, 张曦, 吕正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进展[J].中医药导报, 2012, 14 (2) :325-327.
[3]夏玉萍.骨质疏松患者初次骨折后发生再骨折的风险及其临床特点[J].亚太传统医药, 2012, 12 (10) :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