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小学的管理

2024-10-01

乡镇小学的管理(精选10篇)

乡镇小学的管理 篇1

一、乡镇中小学管理体制的内涵理解

乡镇中小学管理体制应该是指乡镇中小学特有的管理思想、管理结构和管理制度相互结合的体系及其与之匹配的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其内涵应该理解为四个层次:首先乡镇中小学管理体制应该是建立在一定的管理思想基础之上的, 应该要体现一定的管理思想、管理观念和价值取向。其次乡镇中小学必须要依据一定的管理思想和教育组织的特性建立和健全乡镇中小学的管理结构, 并建立起能快速反映和实现乡镇中小学发展目标的决策和沟通网络。再次是为实现乡镇中小学管理目标和完成管理任务, 需要制定与之适应的规章制度和良好的组织环境, 以便激励、管理乡镇中小学所有成员都能高效率愉快地工作。最后乡镇中小学组织的有效运转要靠一定的管理思想, 这种管理思想一定要能真实反映乡镇中小学教育特有的特性和乡镇中小学特有的组织特点。

二、当前乡镇中小学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首先, 部门责权利比较模糊, 难协调。乡镇中小学都是处于地方, 而地方政府的思想不一致和认识不到位导致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难以落实到实处, 校长和教师的管理职能也是多头的, 其中最突出的是问题是管人和管事脱节比较严重, 政府责任也不清, 管理空档比较多, 这严重阻碍乡镇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其次, 乡镇中小学校长负责制难以真实有效发挥其本该发挥的作用。一方面是校长负责制的失落。当前尽管义务教育的权责不断下放, 但是地方和基层学校行政部门对学校的集权管理和干涉还没得到根本性改变, 这样以来校长负责制并未能发挥其本来的作用。另一方面校长权利的监督难问题比较突出。事实上乡镇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实施客观上凸现了校长的地位的同时也加重了校长的工作负担, 还非常容易引起校长的独断专行, 再加上农村环境中的法制和民主观念淡薄, 使乡镇中小学民主监督机制难以发挥作用。最后, 乡镇中小学内部分配制度不合理, 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当前以县为主体制下虽然乡镇中小学教师工资有了基本保障, 但是各地工资标准非常不均衡, 历史遗留的拖欠教师工资问题也还常常存在。不具备实施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的条件的乡镇教师工资仍然不能按时足额发放, 这都直接导致了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同时也严重影响到了乡镇中小学的发展。

三, 当前乡镇中小学管理体制的创新与改革探索

1、建立起多方筹集办学经费的经费筹集制度和体系。

乡镇中小学经费投入机制不健全, 经费困难一直是影响乡镇中小学教育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地方政府部门应该制定强有力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专项支付政策以满足乡镇中小学办学的良性运转。另外要积极鼓励社会、企业和团体及个人投资助学以减轻乡镇中小学办学经费负担。还有就是积极鼓励乡镇中小学走自力更生之路, 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当地的地理资源优势采取勤工俭学和学校创收获得部分办学经费。

2、完善乡镇中小学内部人事管理制度。

乡镇中小学也要试探建立优化组合的教职工聘任制, 有条件的乡镇要做到任职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 对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及时调整出教师队伍, 要求做到持证上岗。另外争取让乡镇中小学所有在编教职工实现学校内部竞争上岗的制度, 以便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还有就是对于体力或智力方面不能适应乡镇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教师可以分流, 以便促进乡镇中小学内部教师的循环流动。

3、提高乡镇中小学教育管理者素质, 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础上给乡镇中小学校长更多的自主权。

首先教育管理者要端正教育思想, 要把乡镇中小学教育看作一项事业, 要用先进的和切合本地发展的教育和管理理念指导自己工作, 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及业务素质。其次, 乡镇中小学校长的权利也应当有监督, 这就要求必须让教职工参与乡镇中小学的决策, 参与学校的管理。也就是说要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础上给乡镇中小学校长更多的自主权。

4、不断完善乡镇中小学内部工作保障机制。

乡镇中小学的管理活动不能只靠部分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 更重要的应该是依靠管理法规来进行。所以就有必要制定出面对教职工和学生的乡镇中小学内部的规章制度, 制度制定应该遵循依法治教和规范管理的原则, 同时要兼顾县级部门监督管理和学校自主管理, 逐步减少管理环节中“人治”因素, 从而不断促进乡镇中小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另外, 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应成立监管小组来监督乡镇中小学内部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乡镇中小学也要自觉接受县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监察和监督, 并且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以避免制度流于形式。

摘要:当前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构建起竞争力强、运转高效的乡镇中小学管理体制, 这也是当前有效地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而当前的乡镇中小学管理体制还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导致了乡镇中小学教职工的教学积极性不高、办学效能低等问题。要解决这些突出问题, 唯有进行体制创新和变革, 本文就是对中国当前乡镇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乡镇中小学,管理体制,创新与改革

参考文献

[1]戴新利:《深化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的策略》, 《教育探索》, 2008/4。

[2]奉祥明、蒋会平:《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与探讨》, 《湖南教育:综合版》, 2003/12。

推进乡镇小学的实验教学 篇2

一、乡镇小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一)实验教学的设施设备欠缺和落后,师资力量参差不齐

笔者是乡镇小学的一名教育工作者,以本镇为例。除了中心小学配备了实验室、电教室和语音室等功能室外,面上的乡村小学由于经费不足和环境限制等原因,基本上没有可提供实验教学的功能室,即使有功能室,实验教学的设备也相当欠缺和落后。

另外,大部分的乡镇小学都缺乏教师,特别是乡村面上的小学。学校教师的工作量大,他们都把精力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目上,而作为“副科”的实验教学也就无暇顾及了。这样就必然导致教师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将实验操作用教师讲解和学生记录操作步骤的形式来代替;教师动手演示代替学生动手操作,学生的动手能力被削弱:学生跟着老师做实验,实验做完就算完成任务。长此以往,学生就慢慢丧失了科学探究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二)学校对实验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乡镇小学只注重学生的分数,特别是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的分数,而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验教学觉得可有可无。这样就导致了乡镇小学的实践教学处于一个“瘫痪”的状态。

二、从硬件和软件入手,推动乡镇小学的实验教学

(一)克服困难,想方设法,不断完善乡镇小学实验教学的硬件设备

乡镇小学除了中心小学以外,规模相对较小,加上现在已经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学校的经费比较紧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使用好现有的设备,保证一些能开展的实验教学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开源节流,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把省下来的钱投入到实验室的建设、维护和实验设备的购置上,通过积少成多,不断地完善;可以组织老师和学生自制实验教学器材,比如实验教学常用的杯子等器材就可以让学生自制,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参与动手实践的过程,既能使学生获得实践知识,又可添置学校的实验器材,真可谓一举两得;还可以充分利用乡镇的乡土资源,在大自然中“创造”出实验室来,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赞助一部分实验教学仪器。另外,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应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工作能力。只有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对实验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才能促进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从软件入手,提高乡镇小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一要提高对实验教学的认识,重视实验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领导,纠正各种轻视实验教学的倾向。乡镇小学应当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来保障实验教学的长期开展。要把实验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列入常规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要改变乡镇小学传统的实验教学,以生为本,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在实验教学中,不要急于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而是要放手让他们去“真刀真枪地搞科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比如在六年级科学课《热起来了》的实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经历“问题—解析一思维论证一实验验证”这样一个探究过程,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现象出发展开科学探究活动。

三、在新课程标准下革新实验教学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为我们乡镇小学的实验教学送来了东风,开辟了道路。它将“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明确列入课改的目标中,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着这一过程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在乡镇小学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我们可以因地制宜、灵活地开展。比如在教学三年级科学《蜗牛和蝗虫》时,教师就可以带上观察工具到田野中去寻找蜗牛和蝗虫,并引导他们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这样做的效果要比在教室里讲解好得多。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乡镇小学的实验教学必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实验教学改革要做的事情很多,涉及面很广,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只要我们从乡镇小学的实际出发,认清形势,扎扎实实地推进新课程改革,那么乡镇小学的实验教学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

浅谈乡镇小学学校管理新策略 篇3

一、合理分配管理任务

目前乡镇小学的师资力量仍旧处于薄弱状态, 大部分教师都不是师范专业出身, 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非常有限。由于乡镇小学教师常年在落后的地区教书, 其思想和认知水平也难以适应新教育形式的发展, 就算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培训和学习, 但也会由于乡镇经济条件的不足而导致学习中断, 继而脱离新课改教育的轨道。除此之外, 乡镇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也十分突出, 经济水平落后的乡镇地区, 其学校规模小, 教师人数不足, 很容易造成教师老龄化。教师知识结构老化, 在对学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难以创新, 导致人才管理的欠缺, 并且由于师资力量的薄弱, 教师在校园管理工作中出现困难后找不到合理的解决方法, 而缺乏正确教育认知的教师在对校园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偏差, 给校园管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 要想做好校园管理, 首先就要合理分配管理任务, 让在校教师明确学校当前的师资情况, 从实际出发进行校园管理, 对于年龄较大的教师尽量提出宽松的管理要求, 使其在管理过程中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 也能够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对于年轻的教师则要加强管理培养力度, 打造活力型校园, 对教师的日常行为进行合理规范, 在校园倡导文明之风, 让教师带动学生进行文明用语的学习, 改善学校风貌。对于优秀骨干教师则要发挥其典范作用, 让其作为教师团队的领头人, 带领在校教师努力为校园管理以及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让教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动员学生参与到校园建设中来, 带动学校进步。

二、完善管理规章制度

不少教师常年生活在乡镇, 其生活圈也是自身生活的各个乡村, 而一些教师的家中可能不止一位教师在乡镇小学教书, 有的甚至父辈、亲戚都在同一所学校进行教学, 这就导致了教师在分配教学教育管理任务时的混乱。除此之外, 乡镇学校的学生自小生长的环境较为贴近大自然, 其综合素质水平具有差异化特征, 不少学生由于天性使然, 在学习方面可能缺乏信心和兴趣, 而在校园管理中对于校园综合素质水平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每一所学校都有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 这些制度是一种强制性的要求, 在校园内的所有师生都必须平等接受制度的约束, 才能让管理有章可循, 得以顺利的开展。所以, 要想管理好乡镇小学校园, 除了要做好教师管理能力水平提高工作之外, 还要特别注意合理分配教师管理, 在管理校园时做到全方面考虑, 既要将教师安排在合理的位置上, 还要重视起乡镇教师关系中的乡情和亲情, 充分发挥情感作用来配合规章制度, 要求教师做好自身职责工作, 调动教师教育的积极性进行校园管理, 配合学校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培养, 重视校园管理工作, 抓好学生德育教育工作,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锻炼, 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教师基础教学工作中, 制定相关教育责任制, 激发教师教育责任心, 积极参与到校园管理中来。

三、加强校内外管理教育

在学生步入学校进行学习之前, 对其成长与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往往来自于家庭。特别是对于生活在乡镇的孩子来说, 他们的家庭环境往往较为复杂, 有的家庭因为普遍知识文化水平较低, 孩子也未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在进入学校后就很难跟上教学进度, 导致其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 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工作, 同时也阻碍了学校校园管理工作的进行。一般来说, 学生所接触的层面越广, 其所受到的影响就越大, 这种影响一旦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加以规范, 就很有可能导致学生人生之路出现偏差。因此, 在进行校园管理的同时也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让家长引导学生在文明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培养学生文明礼貌意识, 从一言一行中影响孩子的行为。在加强学校管理工作时, 学校还要与家长进行沟通, 建议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做好孩子行为规范工作, 注重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 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言行, 带动孩子养成一个健康开朗、积极生活的品质。学校通过家庭的影响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的动力, 使学生由抗拒学习变为热爱学习, 配合教师完成工作, 从而使师生关系达到和谐状态, 推动学校管理工作的进行, 共同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

总之, 要做好乡镇小学管理工作是一项漫长而巨大的工程, 特别是对于乡镇教学管理工作者而言, 要想改善乡镇小学教学管理现状, 除了要贯彻实施党的基本教育方针和和路线, 还要抓好乡镇小学师资力量的建设,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让乡镇小学学校管理真正为校园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小学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基础部分, 要想提高国家教育质量和国民综合素质, 就要从小学教育抓起。随着新课改的发展, 农村教育也开始逐步进入正轨, 抓好教学管理是发展乡镇小学教育事业的重心, 本文将通过对乡镇小学学校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阐述乡镇小学学校管理新策略的实施。

关键词:乡镇小学,学校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曹龙启.探索完全小学与初级小学均衡发展的管理[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1, (4) :75-76.

[2]田俊友, 刘子平.强化管理推进乡镇小学教育均衡发展[J].新教育 (吉林) , 2007, (1) :14-15.

乡镇财政收支管理的思考 篇4

关键词:乡镇;财政;收支问题;解决对策

1、引言

乡镇财政是我国财政体系的根基和基础环节,由于其位置与作用的特殊性无论是在收入的管理还是预算的支出方面都属于最为薄弱的环节。随着我国财政与税费改革的深入,乡镇财政在这两方面的矛盾与问题日益突出,同时也使得乡镇财政的运行难度进一步加大,下面就其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进一步具体的分析。

2、乡镇财政收支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2.1 乡镇财政收入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我国乡镇财政收入的普遍现状是依赖于农民的收入,但是随着农村税费制度的改革从根本上阻断了这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虽然造成乡镇财政困难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从税源角度来讲税源单一和税费不足是加剧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国家对于乡镇财政的税费改革无论是从政策还是体制上都限制了其对农民收取费用的种类和数量,这就使得乡镇财政在保持自身事权的同时陷入到财权的危机中,同时也导致乡镇财政的债务数额进一步加大。此外缺乏稳定可靠的税源也是制约乡镇财政的重要方面,财政体制的改革将一些征收容易和收入多的税种进行了上划,而另外一些数额低且征收难度大的税源又很难作为地方财政支持,调整乡镇财政收入结构和增加稳定可靠税源是缓解乡镇政府财政压力以及保持稳定增长的重要方面。

2.2 乡镇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

乡镇财政中除了收入来源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方面,在支出方面也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首先是占乡镇支出比例最大的采购工作。最初推行乡镇政府采购的最初目的是要在提高乡镇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节约财政资金,可在实际的操作中并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而是出现了较多的薄弱环节。其中主要的问题有缺乏长期多元化的采购目标,采购计划编制和执行的随意性以及采购过程不合理和透明度较低等。此外政府要求采购信息要进行公开来显示其透明性,乡镇政府很难做到及时、准确的公开发布且多存在着不够规范的现象。如在发布采购招标信息时只公开参与的单位和竞标的流程,而对最终的中标信息却不做介绍和说明,这就导致了外部监管很难实现。

其次是组织机构膨胀,对于人财物的使用不合理,公款吃喝以及大建形象工程和领导型消费也已经是造成乡镇政府财政收支平衡恶化的重要因素,这无疑使得原本收入不足的乡镇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

3、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乡镇财政收入问题的解决对策

对于乡镇财政收入问题的解决最根本的就是解决税源问题,首先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鼓励协查和监管车辆使用税及其他的非农业税收,在乡镇税收体制的改革中还可以围绕“旅游、牲畜、水果、药材、茶叶、矿产”等六大支柱产业来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税收的增加以缓解困难乡镇的财政负债和经济困境。其次优化乡镇财政的支持手段和发展县域经济,努力培植稳定税源也是改善困难乡镇财政状况的重要方面,要实现这一目的不仅要为企业提供优良的财税环境同时还要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格局,使得财政税收进入良性循环。最后是加大税收管理力度和开展综合治税,依法加强税收的征管力度是指在重点解决漏征、漏管以及逃税等问题的同时突出对重点税种、企业及行业的增收管理。而开展综合治税是指在完善相关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实行画片包干和责任到人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和协调相关税收人员的工作,切实做到综合治理和实时高效。

3.2 乡镇财政支出问题的解决对策

首先从乡镇政府采购工作的改进来讲,第一要加强相关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建立采购人员资格制度和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关系到采购制度推行与发展的重要方面,此外将采购监管部门从政府财务部门中脱离也是实现权力制衡的重要方面。第二是实现政府采购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也就是说在明确和制定长期采购目标的基础上切实发挥其对短期目标的导向作用,从根本上避免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导致长期目标未能达成的现象。完善采购计划和实行采购项目目录管理以及建立集中支付和设立采购资金专户都是实现政府采购规范化的重要手段。最后是加强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督检查及信息化建设,由于乡镇采购活动中涉及到的商品交易种类和方面繁多,在实际的监督中除了借助社会各方的力量外最主要的方面便是针对采购中心编制的采购预算和计划进行审核,从源头杜绝违规操作现象的出现。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乡镇采购的信息化也成为其提高提高采购效率、公平性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方面。

其次是对于乡镇财政日常支出的控制,要全面加强日常财务支出的管理和监管力度,严格遵守和按照国家建立节约型社会和机关的要求来进行控制。其中包括加强车輛、水电以及日常公费接待的支出管理,争取做到少花钱、多办事或者不花钱就办事的程度,切实保证每一项资金都能够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和作用,真正将铺张浪费以及公款吃喝等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控制在源头上。

4、结语

乡镇水利的管理研究初探 篇5

当前乡镇水利的发展趋势体现了中央的治水新思路,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乡镇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乡镇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等已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广大乡镇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全民、集体、私营、个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投资办水利的格局, 乡镇水利市场在渐变中不断形成和发展。乡镇水利发展形势大好,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乡镇水利范围大、牵涉面广、情况复杂, 特别是有相当一部分水利工程产权不明晰、资产不知底、管理不规范、牵涉单位 (部门) 多, 无形中增加了改制改革的难度, 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容易引发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 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预防为主、建章立制、规范行为。

2 乡镇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但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乡镇水利发展思路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近年来又出现滑坡, 与农业和乡镇经济发展很不适应, 与新时期乡镇建设的要求相比, 差距很大, 广大乡镇还缺乏基本的生活供水设施, 饮水安全问题突出, 已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不和谐因素。二是农田排灌设施薄弱, 严重制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2.2 目前我区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的根源

一是受土地承包经营权政策的制约, 水利工程建设用地征用困难, 一些跨村、跨乡镇工程难以实施。二是现行乡镇水利建设投人主要靠集体, 实行乡镇税费改革, 取消“两工”后还没有新的替代投入机制, 政府难抓, 农民不干, 乡镇水利投人呈现下滑态势, 水利基础设施和维护更为艰难。三是农业税取消后, 区乡财政负锄口重, 乡镇正常工作运转难, 不能充分发挥乡村对乡镇的管理职能, 不利于乡镇的稳定, 不利于农业的服务体系健全。四是由于农民这几十年来的分散经营造成现在的农民国家集体观念相对淡薄, 加之集体筹劳筹资受政策、环境影响无法进行, 造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破坏严重。五是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农业税取消后, 乡镇财力困难, 政府办公运转受到限制, 发展经济成了乡镇领导的主要工作, 一味追求经济效益, 忽略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 灾害来时想起了治水, 灾害去时, 好了疮疤忘了痛, 水利投人又抛置脑后, 甚至一些领导认为水利建设是小事, 是农民自己的事。六是乡镇水利服务单位的服务职能不健全。乡镇水利站在了解和掌握水利情况, 贯彻涉及水利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协助编制乡镇水利建设规划, 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乡镇水利建设, 提供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服务, 以及组织防汛抗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新一轮的乡镇机构改革中, 乡镇水利站被合并撤销, 管理人员下岗, 新组建的农业综合服务站来自各行各业人员, 从事水利建设与管理方面的人员少, 经费不足等问题导致乡镇许多公益性水利职能被削弱, 甚至处于无人履行的局面, 加强乡镇水利建设与管理受到严重影响, 已建工程受小农户耕作的影响, 排涝及引水工程遭到破坏, 水系不通, 执法不严, 有法不依, 致使水利工程不能发挥作用。

3 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

3.1 搞好水利建设, 提高防洪抗旱能力,

保障广大乡镇生活、生产用水, 为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乡镇经济发展服务

重点要注意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生话用水和生产用水的关系。特别是要卜决心在短期内加人投资力度加人下作力度发动群众把农民的生话用水问题基本解决:一是处理好粮食生产用水和经济作物以及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用水的关系。从供水角度来讲一方面要继续为稳定粮食的生产能力提供供水保障另一方面要在调整农业和乡镇经济结构中把发展经济效益型农业的供水下作做好:三是处理好农业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关系。乡镇水利下作的职责不仅仅是解决农业用水问题更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四是处理好农业用水和发展小城镇供水的关系。

3.2 认真抓好节水灌溉工作, 以水利的现代化推进农业的现代化

节水灌溉是一项革命性措施具有先进性和革命性。节水灌溉的先进性表现在:不仅节水, 而且节能、节地、省下、省肥、省时、增产、增效直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节水灌溉的革命性表现在供水方式的变化促进了农作物结构的调整、耕作方式的变化进而带来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农作物结构调整是向与市场结合得更紧密的方向调整。耕作方式的变化使得对科学技术、对生产管理的要求更高了对农民的文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农民思维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总的趋势是节水灌溉越现代化, 乡镇的生产关系越接近工业化的生产关系。

3.3 以水资源科学利用、综合治理为主线, 搞好水土整治, 使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

乡镇水利工作要不断开阔视野开拓下作领域。要做到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旱、涝、风、沙、碱结合治理通过水上整治使中国的山河面貌一新。在水土整治中关键要做好规划。

4 水利工程建设的改进措施

4.1 根据工程权属和受益范围任命主管

领导、业务部门负责人、工程负责人、财政、国资、审计部门及群众代表参与的工程改革改制领导小组, 按照国有资产评估办法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进行清产核资, 做到资产不遗漏、物值不低估、债权债务理清楚。要做好投标人的资格预审工作, 确保投标人有履约能力和履约诚心。

4.2 乡镇水利工程建设的随意性可能导

致重复建设, 浪费人力、财力、物力。对此, 有以下措施:科学编制乡镇水利规划, 抓好规划的实施监督。各级要明确水利规划的监督部门, 落实监督职责, 赋予监督权力。

4.3 审批程序不严、督导不到位可能导

致乡镇水利工程粗制滥造隐患多, 对此, 有以下措施:严把工程开工关。凡资金落实不到位的一律不得开工建设;严把施工队伍关, 凡不具备相应资质级别的施工单位不得进场施工。对弄虚作假、挂靠有资质企收或转包的施工单位要坚决清退出场;严把监理关。对未落实监理单位或监理单位资质低及指派的监理人员缺乏专收技术, 不能履行监理职责的项目, 一要落实好有资质的监理单位, 二要选派技术熟练的专业人员进驻工地, 认真履行监理职责;严把建筑材料进货关, 建设单位要委派专人坚守工地, 凡无生产厂名、产品型号、质量检验报告、产品合格证书的四无产品一律不得进场。

4.4 民营水利比例不断加大以及土程类

别不同、取水方式不同、工程造价高低不一等可能导致农业供水价格比较混乱。对此, 有以下预防对策:各地应根据本地水资源的具体情况, 由水利部门牵头, 会同财政、计划、物价、监察部门, 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 尽快出台地方《农业灌溉水费价格管理办法》, 并按职责权限认真监督实施。对借水源紧缺之机哄抬水价、变相加价的供水方要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制止。

结束语

党的十七大为水利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挑战, 新时期乡镇水利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要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开创新的发展局面, 创造新的业绩, 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 水利事关民生大业;水是基础的生产资料, 水利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但是作为基础设施的乡镇水利, 投入多, 见效慢, 管理难, 本身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 多表现为间接的社会效益, 在一些地方易受忽视。现有的乡镇水利建设力度不大, 认识不高,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镇经济的发展, 需要不断提高认识, 加强管理和投入。

关键词:乡镇水利,问题,原因,任务,措施

参考文献

[1]钟玉秀等.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发展的困境与出路.《水利发展研究》, 2008年第8期.

[2]任茂昆.湖北水利科技创新的思考.湖北水利, 2008年第5期.

[3]彭祥.我国宏观与区域发展战略对水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中国水利, 2008年第13期.

乡镇林业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篇6

森林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商品, 它耗费了劳动者大量的劳动时间, 存在巨大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由于林业资源的消耗较大, 要想保护好森林资源, 使其可以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就必须做好相应的补偿工作。并且随着人口的不断上升, 林业生态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这些也都需要资金上的支持。

尽管林业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林业用地占用了一定的土地, 所以就一定要为此付出相应的地租。而地形以及地理条件则是左右林业用地地租的主要因素, 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租的多少。

林业资源是所有人共有的, 它是一种公共物品。并且受其自身特点的影响, 使得其存在一定的外部经济性和市场失灵现象。通过构建科学的生态林业经济补偿机制将对维护公共用地, 避免过度开垦和利用林业生态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2 乡镇林业管理的现状分析

2.1 林业行政许可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国的林业行政许可制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但仍然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和不足, 限制着制度的进一步深化发展。这些问题体现在诸多方面, 首先就是许可证的实施范围不能够满足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例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活动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许多林区等场地被开发为旅游地, 虽然这种行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 但同时也会为森林资源带来一定的破坏, 并且这种行为本身就属于超出林业行政许可实施范围的行为。与此同时, 许可证的发放程序缺少规范性, 也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许多林区的行政管理机关对于许可证的发放程序没有做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致使发放的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规范的行为, 不仅降低了政府办事的透明度, 也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并且部分申请人的许可证属于非法所得, 通过一些非法的行为去获得的许可证, 这类现象不仅对于我国行政机关的形象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更是对我国林业资源的一种不负责任。

2.2 生态林业经济补偿机制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针对我国生态林业经济补偿机制的革新和发展,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纲要, 但在整治的背后仍然潜藏着相应的问题。首先, 我国当前的补偿标准普遍不高, 低于合理的标准, 并且补偿资金只是部分成本补偿和补助。补偿资金的不足使得林业资源的管护工作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不利于生态环境质量的维护和改善。此外, 我国的生态林业经济补偿的资金来源渠道还较为单一, 几乎绝大多数都来源于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的下拨, 其中中央划拨比例占了约6%, 而地方划拨比例有4%。这种单一的资金来源形式不仅不利于林业生态效益走向市场化、多元化, 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难以持续有效地满足我国庞大的林业资源需要。并且一旦政府财政上出现困难时, 就会影响到补偿资金的具体落实, 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公益林的健康持续发展。

3 乡镇林业管理的对策探究

3.1 更好的遵循林业行政许可制度

为了切实强化乡镇林业管理质量首先就要做到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合理地进行相关事项的许可审批。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强化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控制和管理, 完善相应的审批事项。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在进行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时, 要考虑森林环境的自身承载力, 避免破坏生态的平衡。此外要想加强森力资源的保护, 还要扩大对可能造成森林资源破坏行为的审批监管。在相关审批手续的审查上要做到认真对待, 避免外来物种的入侵和破坏。

3.2 构建并完善我国生态林业经济补偿机制

与此同时, 乡镇林业管理过程中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通常情况下补偿标准分为效益补偿、价值补偿以及成本补偿三种。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要需要利用森力资源的经营结果, 并建立合理的补偿标准明确相应的补偿对象。因此, 在进行生态林业经济补偿机制的构建时要立足于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 根据自身的实际特点来做到有效的规划, 合理地布置全局, 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态效益的补偿目的。与此同时, 在补偿资金的来源上还要做到渠道上的拓宽。这是由于林业生态效益是多元化的, 因此对应的补偿资金来源渠道也要做到多元化, 才能保证生态效益的有效发挥。资金来源渠道可以依照参与主体的不同予以划分, 一方面要继续利用政府的财政投入, 将林业生态效益列入到公共财政体系中。另一方面也不能过于依赖政府财政, 可以采取受益补偿, 对受益者征收相应的补偿资金。

参考文献

[1] 何国刚.乡镇林业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 2014 (27)

[2] 王丽玲.浅谈涟水县乡镇林业站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园艺, 2011 (21)

加强乡镇财务管理的思考 篇7

关键词:财务管理,乡镇,加强,财务管理制度

在基层乡镇,无论是哪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哪类项目的开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扶持,而财务管理工作的进展,是维护乡镇资金安全、提高资金综合利用效率的重要保障。乡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如期实现,离不开财务管理的加强和跟进。

一、加强教育,打造一支合格的财务管理人才团队

乡镇财务管理工作开展得好坏,归根到底取决于人。因此,在选择乡镇财务管理人员时,必须要保证其思想政治过硬、业务素养高,同时还要维护财务管理人才团队的稳定,使之更有效地完成各项财务管理任务。其次,要加强教育培训,尤其是对于乡镇的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常性地学习财经法律、规范,丰富自身的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知识,注重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法制水平,更新法制观念,使广大干部在开展财管工作时带头遵守行业法规,最大限度地降低党员干部违规行为的出现率。与此同时,乡镇要着力营造愉悦、和谐的文化氛围,推进财务管理走向良性发展的势头。要着眼于一线财管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引入年度竞争上岗机制,以有效激发广大财管人员的主动性,改掉怠惰、懒散的不良工作习惯。要增强管财、理财、治财意识,严格依规办事、照章执行。再次,要善于调动外部职能部门的监督力量,特别是税收、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大督查力度,一经发现问题则要责令乡镇财务部门及时整改,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合力与约束机制,进而完善财务监管机制。

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发挥监督效应

财务管理工作离不开制度的合理规范与强力约束,特别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势在必行。首先,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落实会计基础规范的标准和要求,不但要着眼于制度的配套和完善,更要使各项制度付诸实践。依据财管工作的需要搞好内部监督,并进一步完善相关会计机构,合理配备岗位人员,促使各岗位人员的职责明晰,坚决杜绝财务部门内部人员之间的扯皮、推诿现象的出现。其次,要完善预算执行标准,乡镇部门预算执行时要严格遵循细致化的理念,并判断其资金使用的合理性,衡量时可依靠绩效来进行,同时搞好预算执行状况的考评。考评时要搞好预算控制及纠偏工作,还要结合下年度的预算编制条件。再次,要完善支付经费报销制度,为树立勤俭建国的良好风气,财务部门要以制度的形式严格控制购置费和招待费的开销,以免产生铺张浪费的现象。在报销经费时必须仔细检查票据的合法性和规范性,针对不合乎规定所提供的票据,一律不予报销。除此以外,对于乡镇所划拨的某些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格按照国务院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积极搞好资金使用的追踪反馈工作,对于违反规定肆意滥用资金的行为,需严肃查处,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三、加大财产管理力度,维护资产安全

固定资产的清理是维护乡镇资产安全的重要一环。针对账外资产要第一时间实施登记并入账,严格落实相关制度,以提高账目的真实性和精确度。其次,要不断地完善资产等级制度,促进产权关系的明晰化,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好性。在处置国有资产时,要严格依法依规进行。例如,对于已投产使用的基础建设工程,则要在本年度预算完毕前做好相应的决算工作;遇到机动车辆、房屋等数额相对较大的资产,在其出售或转让时,必须报请本县国土资源部门审批。再次,要严把政府采购关,对于列入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符合采购限额标准的采购项目,必须按照政府所规定的采购方式与流程完成采购任务。同时,要严格规范基础建设投资项目的招投标制度,凡是项目的投资额度>10万元的,均需以公开招标的形式确定施工单位。另外,除正常清偿各类往来款项外,针对长时期内未出现任何变化的呆账和款项,则要在核实并经相关部门获批后,再予以调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搞好乡镇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于新形势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乡镇政府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正视财务管理中的主要缺陷与漏洞,着力增强财务管理的法制意识,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同时,基层一线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培训,着力提升财管能力,审慎编制财务管理方案,健全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加大财产管理力度,维护资产安全促使内、外部财务监督的协同推进,从而促进乡镇的财会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汪丽华.关于加强乡镇财务管理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3(01):60-61.

[2]刘庆华.加强乡镇财政和财务管理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01):226-227.

乡镇政府采购管理的思考 篇8

(一) 政策宣传不够, 采购意识淡薄

由于乡镇一级在政府采购制度及法律的宣传解释上做得还不够, 乡镇政府机关及干部职工对何为政府采购还并不很清楚。许多人对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 存在乡镇实行政府采购可有可无的思想, 这种主观上的障碍是乡镇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同时, 由于政府采购制度规范了采购运行程序, 因而有一部分乡镇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认为实施政府采购后将使“权力旁落”, 对政府采购持抵触情绪。

(二) 乡镇财力不足, 采购规模不大

目前, 乡镇财政收支矛盾还比较突出, 多数乡镇是“吃饭财政”。这些乡镇财政资金优先安排人员经费后已经所剩无几, 用于政府采购的支出很有限, 因此, 政府采购活动比较少, 采购项目仅局限于一般办公用品的采购及公务用车维修、加油等服务项目, 且采购量比较小, 远远体现不出政府采购的规模效益。另一方面, 由于财力的不足, 造成了大量的无资金、需垫付资金的项目, 供应商对待乡镇政府采购项目表现得十分理性和慎重, 不轻易地参与采购角逐或不感兴趣, 使得乡镇政府采购具体业务很难拓展。

(三) 管理不到位, 规范化水准低

乡镇一级财政还不是完整的财政, 而且采购规模从总体上看普遍较小, 设立专门的采购机构, 维持成本较高, 显得很不经济。实际执行中, 有的乡镇由财政所负责, 有的由党政办负责, 模式不尽相同, 管理很难到位。政府采购预算刚性不强, 有些乡镇在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时线条太粗, 还有些乡镇根本不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采购工作缺乏计划性, 随意性较大。实际操作规范化水准较低, 采购信息不公开或半公开, 知晓率低, 政府采购过程中为图省事, 一般不会采用公开招标, 大部分采购活动采用“议标”等形式, 采购活动的公开性不强、公正性不够。

(四) 业务指导不够, 发展不够平衡

市财政部门对乡镇政府采购工作业务指导不够, 宣传解释的触角没有深入到乡镇一线, 在乡镇开展政府采购的氛围没有造浓, 群众基础不够深厚。业务培训也不够, 不少乡镇财政干部对政府采购知识也知之甚少。在对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中也常常忽视政府采购工作, 虽然列入考核内容, 但平时监督检查少, 使乡镇的同志误以为这项工作无足轻重, 只停留在做一些简单的操作, 而未深入开展。

二、解决的对策及建议

(一) 强化法规宣传, 营造良好氛围

政府采购改革涉及面广, 政策性强, 触及到利益格局的变化, 需要加大对政府采购知识的宣传力度, 增强乡镇各部门和乡镇干部的政府采购意识。市、镇财政部门要联手进行以《政府采购法》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 尽快地形成了解政府采购、支持政府采购的良好氛围。领导重视是关键。要积极争取乡镇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形成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抓, 带头执行采购法律法规和各项纪律规定。

(二) 健全组织机构, 完善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政府采购工作的领导, 利于工作的开展, 各镇要成立由党政办公室、财政所、监察室等部门人员组成的政府采购工作小组, 由镇主要领导任工作小组负责人。坚持“效率、成本、灵活”原则, 采购机构的设立应视不同情况而定, 有条件的可设立专门的采购机构, 条件不成熟的可不设专门的采购机构, 具体工作明确专人负责实施。同时要结合实际制定政府采购管理规定, 在政府采购的组织、实施、监督等方面明确职责。

(三) 实行分级管理, 规范操作程序

乡镇政府采购应实行分级管理。凡纳入市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范围内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类政府采购项目, 应委托市政府采购中心实行统一采购;各镇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扩大的政府集中采购项目, 由各镇负责按规定程序采购, 也可委托市政府采购中心实行统一采购。规范是采购工作的生命线, 乡镇政府采购工作应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律法规,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三项原则, 推行阳光操作, 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采购工作机制。

(四) 科学编制预算, 资金集中支付

各镇财政所在编制下一年度部门预算时, 应认真编制年度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 一方面可以保证乡镇政府采购工作的规模效应和及时性, 另一方面强化政府采购的约束力, 维护政府采购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严肃性。政府采购资金应实行财政部门直接支付给供应商结算办法。采购项目结束后, 镇财政所依据合同对采购资金支付进行审核后, 直接向供应商支付。

(五) 加强业务指导, 推动工作开展

上级财政部门要定期组织乡镇政府采购培训班, 加强采购专职人员的岗位学习和培训教育, 通过学习培训、交流等多种形式, 尽快培养一批较高思想素质且熟悉相关政策、商品知识、合同管理以及市场情况、掌握招标技能的专业人员, 以适应乡镇政府采购的各项工作。同时要加大业务指导, 对乡镇实行政府采购管理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鼓励、引导供应商积极参与乡镇政府采购, 帮助、支持乡镇政府采购的全面推行。

摘要:政府采购, 也即一般意义上的公共采购, 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 在财政的监督下, 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 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乡镇是最基层一级政权, 也是财力最紧的一级财政。乡镇推行政府采购管理制度, 既是县级政府采购工作加强管理的必然要求, 也是构建县级政府采购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有利于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强化乡镇财政监督管理, 促进乡镇廉政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 虽然乡镇根据上级要求都推行了政府采购制度, 有些乡镇工作还开展得比较好, 但总体情况不尽理想, 乡镇一级的政府采购工作还比较薄弱。

关键词:乡镇政府,采购管理

参考文献

[1]、沈兴兴;刘尊文;张小丹;;中国政府绿色采购的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政府采购;2006年07期

乡镇小学的管理 篇9

树立财政意识,转变财政职能,深化财政改革

乡镇(街办)财政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认清新形势,紧紧围绕上级财政工作的安排布署,切实履行财政职能,着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树立大财政意识,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围绕“做大财政蛋糕,做小财政供养系数,做优财政资源配置,做强财政公共保障能力”的目标,加强财政监管,在财政支出与管理做到量出为入,量力而行,力求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转变自身职能作用,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团队建设、机关作风建设、干部职工能力素质建设,创新财政预算管理,强化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有节有力地推进乡镇(街办)财政改革。

加强财源建设,优化税收结构,依法理财治税

保证机构运转和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管理的主旋,加强财源建设是乡镇(街办)财政收入增长的根本途径。要合理划分收支范围,明确乡镇(街办)财权与事权,调动增收节支的积极性,提升本级财政实力。一是向税源结构挖收入。对税收增减影响较大的税种深挖盘活,如交通运输业、建筑安装业、餐饮娱乐业等营业税税种,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以及财产税、行为税征收面广的税种,优化税收结构,广聚税源。二是培植财源,带动税收收入的增长。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乡镇财政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要把握机遇,紧跟国家产业方向和政策投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把财税增长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切实加强财源建设的领导,着力研究发展本级财力,制定财源建设发展规划,狠抓落实。乡镇要因地制宜发展有特色的农、牧、渔业和旅游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引导和大力培植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协同税务部门强化税收征管,向税收管理要收收入。加大财税宣传力度,坚持日常与集中相结合,大力宣传财税法规、政策的宣传,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营造宽松的纳税氛围。同时,把好税收减免关,维护税法的严肃性,对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查办到底。开展专项税源调查,依法治税、依率计征,利用费改税后的政策做好难管村、钉子户的工作,尽量减少税源流失,杜绝税费改革后出现新的尾欠。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和广大群众协税护税的作用,做好税收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力求做到应收尽收。

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

减轻财政负担,合理支出。一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利用农村税费改革的契机,积极推进乡镇(街办)行政体制改革,精简机构,分流人员。事业单位如农业、水利、建设环保、畜牧、广播电视等与政府脱钩,推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结合“撤村并村”,使乡镇(街办)机关人员向村级流动,并鼓励乡镇人员兴办、领办企业和实体,减轻乡镇(街办)财政负担;二是进一步完善财务规章制度。会议、学习、差旅、接待、通讯、下乡补助、加班要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控制报刊订阅费用,严格控制外出参观、考察,从严控制非生产性支出。三是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要坚持离任审计制度。在审计结论没有出来时,乡镇领导不能提拔、调动;纪检、监督、审计等监督部门检查出的违纪违规,不能以罚代法、以罚代纪,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严格执行不提拔、不调动、不评先评优、一票否决的规定。

规范财务管理,提高效益。在乡镇(街办)财政改革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一些逆流,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大,乱支滥用现象时有发生,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存在的漏洞使得财政资金大量流失。具体表现为:制度执行不严,超标准发放各种奖金、补贴;相互攀比,滥发钱物现象较为严重;专项资金的使用不够规范,经常移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擅自提高非生产性开支标准,扩大开支范围等。乡镇财政要建立专帐,搞好跟踪与监督管理,防止挤占、挪用等违法违规现象,提高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健全预算管理,民主理财。根据《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等有关法律法规,乡镇(街办)政府应建立综合财政预算,把乡镇预算内、预算外和各类基金全部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实行统一管理。一是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本级财政资金使用情況,健全财务核算体制,公开财务管理制度,公开财务执行结果,实行民主理财,提高收支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二是要发挥乡镇(街办)财政综合调控职能作用,改变财政管理观念,强化财政职能,提高乡镇财政队伍素质,务真求实,敢抓敢管,进一步加强对所属乡镇企业、单位和村级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三是要不断完善乡镇(街办)预决算制度,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要求,结合自身财力和事业发展需要,强化预算约束。乡镇财政(街办)支出管理的逐步规范,资金的合理利用,财源建设的有力支撑,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掇刀石财政所)

乡镇小学的管理 篇10

从2008年开始, 我县17个乡镇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纳入了中央投资项目。各文化站建立图书室、阅览室、培训室、多功能厅和站长室等, 功能齐全, 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作用。近几年来, 我县先后投入204万投入建设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 并配置了电脑、投影仪、电视机、数码相机及音响和乐器等相关文化设备, 使我县乡镇综合文化站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为我县基层文化活动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一) 文化站设施利不完备

由于长期投资不足, 部分文化站的扩建、翻新工作停滞不前, 致使部分文化站的馆舍、设施比较落后。各乡镇文化站的发展很不平衡, 文化站的内部设备出现了落后、不足的状况。馆舍面积虽然已达到标准, 但因馆舍大多数为老旧、简易建筑, 非常不利于乡镇综合文化站的长期发展。

(二) 设施闲置挤占挪用

据调查, 乡镇文化站公共文化设施、设备的闲置或被挤占挪用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近两年, 省文化厅不断发来各项配套设施, 用于完善乡镇文化站的建设。设备包括电脑、服务器、投影机等数码产品, 但由于各文化站管理人员不到位或文化程度、文化专业的局限, 很多设备无法进行合理安装使用, 使得大量文化设施闲置。有些文化站还出现设备可以进行安装却苦于没有专业的管理软件, 和与设施配套的应用程序, 导致被挪作他用。更有甚者由于乡镇工作人员较多, 办公条件不足, 文化站馆舍挪为他用, 使文化站功能不能很好的发挥出来。

(三) 文化站人员管理模式陈旧, 队伍不稳定

近几年来, 随着乡镇体制改革, 乡镇文化站隶属镇政府领导, 业务接受文化主管部门指导的管理模式, 文化站的经费、人事权下放到乡镇政府, 县文广新局、文化馆与乡镇文化站只存在业务指导关系。在这种“行政隶属乡镇政府领导, 业务接受文化主管部门指导”的管理模式下, 文化工作处于被弱化的趋向。管理体制不顺, 造成乡镇缺乏文化站人员或文化专干不专, 文化干部挪作他用, 常年承担其他行政工作任务, 难有精力组织文化活动, 严重影响乡镇文化活动的开展。

(四) 文化站经费投入不足, 极大地限制了基层文化工作的开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 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 文化活动的不断增加, 经费不足始终是制约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我县乡镇文化站的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补贴, 极少部分的社会赞助, 经费的投入不足, 严重影响了文化站的辅导、培训、文化娱乐活动, 购置设备、道具, 图书室的图书更新等正常活动。全县绝大多数乡镇文化站, 除了乡镇要求文化站配合中心工作组织开展指定性活动才给予适当经费外, 其他所需的事业经费均无从筹措。人员经费不能保证, 由于人员不够, 许多活动室不能按时对群众开放, 从而严重制约了基层文化站职能的发挥。

三、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 加强领导重视程度, 经济保障落到实处

首先, 要提高领导对文化站的地位、作用的认识。随着经济的发展, 农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农民日益增强的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早逐渐的提高。农村特色文化、广场文化, 以及文化下乡和农村各类文化节庆等不断深入开展, 领导者应该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加强对文化站建设的领导, 使基层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

其次, 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落实好乡镇文化站设施建设的经费, 是保证基层文化活动持续性开展的重要保障, 乡镇领导要把文化站建设经费纳入年初财政预决算, 从根本上解决文化经费不足的困境。

最后, 加强对文化站工作的考核。根据文化主管部门的考核目标, 结合本乡镇实际, 年初提出计划, 年终组织检查考查, 奖勤罚懒, 充分发挥文化站的作用,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

(二) 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乡镇文化队伍建设是基层文化活动开展的另一个基础保障。文化工作人员敬业精神和业务水平, 直接影响到基层文化工作的开展和文化活动的质量。针对文化站人员“占岗不在位、在位不尽责”或长期缺少工作人员等现象, 乡镇领导要对文化站工作人员实行专职专用, 对缺少工作人员的进行及时的补充, 使其明确自己的责任分工, 精力充沛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 业务要培训, 素质要提高

文化主管部门要定时安排对乡镇文化站人员的培训, 不断提高他们的的文化修养、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同时积极协助文化主管部门对基层文艺骨干队伍进行长期的、有计划的、有特色的培训辅导, 提高基层文艺骨干的艺术水平, 逐渐带动周边群众文化水平的提到, 增强农村文化工作的活力。

(四) 建立文化站示范点, 带动全县文化工作的开展

在全县范围内分区域、分等级、分特色的打造出4到7个示范点, 组织乡镇分管领导、文化站站长和工作人员观摩、学习, 相互之间交流经验, 使文化工作相对落后的乡镇有学习的榜样, 带动全县乡镇文化站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摘要: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国家设立、政府举办的乡、镇一级的最基层公共文化事业机构, 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工程之一, 是开展基层文化工作的基本阵地, 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提高农村业余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晓宇.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1 (18) :190.

上一篇:区域崛起下一篇:电缆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