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化情境

2024-09-25

多样化情境(精选8篇)

多样化情境 篇1

摘要: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不能仅依靠口语交际课上的训练。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之上, 抓住契机, 利用多样化的情境拓宽口语交际训练渠道, 使学生在文本情境中感知口语交际, 在虚拟情境中练习口语交际, 在现实情境中发展口语交际, 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关键词:口语交际,情境,训练,渠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然而,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 应是日积月累、不断提高的结果。因此, 口语交际训练不能仅依赖一学期几次的口语交际课, 还必须立足教材, 拓宽口语交际训练渠道。

一、在文本情境中感知口语交际

小语教材文质兼美, 是学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典范, 其中有一部分课文包含了较多的人物对话, 如《诚实与信任》《船长》《林冲棒打洪教头》《螳螂捕蝉》, 剧本《公仪休拒收礼物》《负荆请罪》等, 为学生感知口语交际提供了范例。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弄清角色的身份, 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 感知、了解文中人物口语交际的特点、方式,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对比、体会, 为学生的口语交际奠定基础。

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中有一段孩子和竺可桢的对话。这是一段没有提示语的对话,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弄清说话人的身份, 再让学生感悟情境, 给语段补上提示语, 先自己读读, 再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然后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通过朗读、讨论、表演、评议, 感知文中人物口语交际的特点, 指导学生通过语速和语调表现出来, 感受竺爷爷当时兴奋、激动的心情。

除了感知语言, 阅读教学还必须融语言训练于课文学习之中, 引导学生把在口语交际课中学会的方法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去, 使说话促进阅读理解, 又在阅读理解中巩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在虚拟情境中练习口语交际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语言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 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 提供语言的材料, 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在口语交际课上, 教师应善于创设虚拟的、富有感染性的交际情境, 学生置身其中, 易于和情境中的角色融为一体, 达到有效训练的目的。

低年级可多采用戴头饰表演创设情境、实物创设情境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交际热情, 使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中高年级可多采用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的方式, 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畅所欲言, 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补充, 鼓励学生学会合作, 敢于表达。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买文具》的教学中, 可进行“红领巾小超市”的情境创设, 让小朋友模拟“购物”体验, 生活化的交际情境使孩子的交际热情进一步被激发, 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大胆进行口语交际练习的机会。

再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学会鼓励》,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某同学考试失败需要鼓励。这一情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因此激发了学生的真实情感, 使他们真正进行了角色体验。

三、在现实情境中发展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但这还不够, 还必须依赖现实生活的交际实践。有道是:“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教师可利用实践活动, 创造性地设计口语训练内容。如教师可抓住春游这一契机, 带学生“寻找春天”, 起玩边说。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不知不觉得到了锻炼。又如学校举办“跳蚤市场”活动, 学生在推销商品、与他人交换商品、买卖商品、讨价还价中, 发展了口语交际能力。当然, 教师在活动前后适时进行指导和总结, 还是相当必要的。

学校、家庭还应相互配合,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交际活动, 在现实生活的场景中培养交际的勇气, 树立交际的信心, 感悟交际的方法,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一方面, 可要求家长充分利用一切机会, 如接待客人、走亲访友、购买商品、打电话、问路等情境, 让学生多交流, 丰富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经验, 培养学生交际的主动性;另一方面, 请家长配合, 及时纠正孩子口语中的毛病, 并把情况反馈给老师。

总之, 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之上, 寻找契机拓宽口语交际的训练渠道, 在多样化的情境中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家栋.多元智能理论与小学语文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8.

[2]刘仁增.口语交际的渗透式训练[J].小学语文教师, 2007, (11) :84-87.

[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S].

[4]小学语文教学参考用书 (苏教版) [M].

多样化情境 篇2

关键词: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激活;高中信息技术;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263-01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创设一种适合学生在课堂过程中提高对知识实践能力的环境。面前摆了一杯水,味道是苦、是甜还是无味,只有亲自尝了才知道。从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以来,我深刻体会实践操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由于我校学生普遍信息技术水平不高,几乎每节课我都会创设实践体验情境来教学。我经常给学生说,我讲、演示十遍百遍,不如你们自己实践体验一遍!信息技术课程是一种技术性课程,对所学知识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一般来说,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动作技能的效率会逐步提高。在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中,不论是文本信息、表格信息还是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教学中,创设实践情境是非常重要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情境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一种行动技能。

一、创设讨论情境,增强学生积极性

所谓讨论情境是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集体解决问题能力而营造的一种集体合作、互相学习的课堂教学环境,通过讨论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集体合作的能力。在这两年多的教学中,讨论情境是我应用得比较多的一种形式。我的课大多都是安排在下午,学生下午大多都懒洋洋的,提不起上课积极性,这时引入一些吸引人的案例或者展示些特别的图片,让学生讨论下,那么将会缓解学生的上课疲倦状态,吸引学生兴趣,增强积极性,便于新课程的教学。在上4.3《信息的发布于交流》中,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电子杂志《微幸福》,里面的照片动画大大吸引学生。我提问:大家看了之后,帮我想一个办法,我想晒幸福,怎么让更多的人看见呢?怎么让我里面的朋友都能看见这个电子杂志呢?小组讨论,推选代表举手发言。这样就顺势引出信息发布的常用方式。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为整节课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激励情境,增强学生自信心

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荀子也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失败不可怕,怕的是我们害怕失败!贵州省的高中生信息技术水平都普遍偏低,甚至有部分学生连鼠标都不会用,连我讲课时“单击鼠标”“右击”这些常规词语都不能理解是什么意思,根本手足无措。这些学生在我布置任务时,总是害怕失败或是屡屡失败而放弃这门课,这学期就有学生通过QQ给我反映说上课听不懂,任务对于他来说太难,根本不会做,担心高二的学业水平考试,很自卑,根本不敢给班上同学说自己连鼠标都不会用。对于这个问题我做了很久的反思,班上学生操作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学了这门课之后,除了我针对这部分学生的相应措施以外,我发现鼓励机制非常有用。在通过后半学期的实验后,结果证明在课堂上创设激励情境对这部分学生有效学习知识有很大帮助。如在3.1《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中,我根据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自己制作了一个作业,在完成作业时,这部分学生我单独指导,耐心讲解,给他们指出大家会错在什么地方,在他们完成相应的题目后,我就邀请他们到讲台上去给全班同学演示操作步骤,并且给已经上交作业的学生做简单点评,指出哪里有问题,带着全班给他们鼓掌。慢慢的,这些学生渐渐不在那么害怕上信息技术课,反而爱上了信息技术课。平时上课我也注意创设激励情境,鼓励全班。在这学期中,我贯彻实施加分鼓励政策,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不管对错都有分加,完成任务或部分任务也有相应的分数,总分作为我们考核的成绩,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思维逻辑能力,自然衔接知识点,贯穿全程

通过问题解决进行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在上每一节内容时,问题情境每每都是穿插在各个教学环节,在前面举到的例子中,都不乏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有效掌握新知识点,还自然引出下一小节知识点,有时一个问题情境更是贯穿全程。如在1.1《信息及其特征》中,我先通过几个案例引出“信息无处不在”这一客观事实,在适时创设问题情境:请大家环顾四周,你看到了什么?再请大家闭上眼睛,你听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师:你们所听到的所看到的都是信息吗?此时部分学生回答是或者不是,部分学生直接不回答。师:那么不确定吗?信息到底是什么呢?学生思考。师:你学习到的新知识是信息吗?你所看到的桌子本身是信息吗?你看到风把窗帘吹飘起来了,是信息吗?学生更不敢确定。师:香农认为信息指的是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所以我在给你们传达的新知识是信息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是。维纳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那么桌子本身是信息吗?学生回答:不是,是物质。好再看课本第三页正文倒数第二段,请学生大声朗读:钟义信教授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师:风把窗帘吹飘起来这一过程,不管窗帘是以什么方式在运动,是信息吗?学生回答:是。师:现在大家对信息有了大概的了解,请问能具体说出来信息是什么吗?预习课本的同学就能回答出课本第四页信息的相关概念。信息的概念我们就在这样的问题情景中讨论清楚了。

总而言之,教学活动是在一定情境氛围中的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创设多样性、新颖的、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真正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我们要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动起手来,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创设游戏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讨论情境,增强学生积极性;创设激励情境,增强学生自信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究思考,使学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点燃堂课学习的火花!

参考文献:

[1] 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2014.

多样化情境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有效教学

1. 运用生活的事例和经验创设情 境,激发求知兴趣

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挖掘蕴藏在日常生活中生物学知识,创设情境引入授课内容,犹如盐溶入汤中,方显汤的鲜美;源于生活的知识更具有生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物课是贴近生活的课堂。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设问“菜场叔叔阿姨们通常用什么方法让自己青菜水灵起来?”“用盐拌黄瓜时盘子里会多出好多水,这些水哪里来的呢 ?”通过这些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引入,学生很自然地就明白原来这些现象是由于植物的吸水和失水引起的,借此时机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什么情况下植物细胞吸水,什么情况下失水,从现象上升到理论的教学。

2. 设计趣味化的游戏来创设教学 情境,让抽象知识活起来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强调教育要“做、学、教合一”。在教学中教师适当地设计小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例如:在蛋白质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刚入学没有学习有机化学知识,因此对蛋白质基本单位—氨基酸的学习有困难,在教学中让学生站起来伸开双手,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氨基酸:心脏比喻为中心C原子;与心脏相连四个化学基团分别为:左手为氨基、右手为羧基、两条腿为氢原子;人的面部为R基团;让学生注意“一人一个样,识人看头像”,通过这样类比,学生也就理解了识别氨基酸落在R基上;通过两位学生做手拉手游戏完成2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形成二肽教学过程:一个学生的左手和另一学生的右手拉起来,让学生理解脱水缩合发生在氨基和羧基之间,拉手的位置为新形成的化学键“肽键”。通过手拉手游戏就轻松化解了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教学难点,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3. 选择动画片片段创设情境,让 枯燥知识灵动起来

动画片伴随每个孩子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中选择合适动画片段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勾起学生儿时记忆,而且激起强烈解惑的欲望。例如:播放动画小哪吒刚出生时候是个肉球的片段,引入生物的个体发育离不开细胞分化,利用这一片段进行“细胞分化”的概念的教学; 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中的片段:孙悟空拔一根猴毛,吹出猴万个。然后设问“在生物学上这样的事情可不可能实现?”然后引出细胞全能性概念的教学。这种方式避免了干瘪、枯燥的说教,使教材知识灵动起来。

4. 用诗词创设教学情境,让生物 课堂充满文学气息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史的瑰宝,如诗如画意境,让人沉醉。有些诗词中蕴涵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因此适当地引用会使生物课堂充满诗意。例如: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教学多了一份诗意;用“飞流直下三千尺”形容“自由扩散”,“逆水行舟”形容“主动运输”,让学生体会总结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因此巧妙引用古诗词不但能使教学语言形象简练,而且还赋予生物课堂文学气息,为生物课堂教学增彩不少。

5. 选用社会热点创设情境,让生 物课堂跟上时代的步伐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教师多方面收集生物科学方面的热点信息和新闻,将这些信息整合到课堂中,作为学生课堂讨论的素材,时效性强,又切中了热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例如:利用日本地震引起核泄漏事件,造成国内出现“抢盐事件”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复习,如碘与甲状腺激素关系;从辐射的角度说说引起癌变的因素及细胞癌变根本原因 ; 基因突变的特点等。从而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科学分析社会事件。

多样化情境 篇4

关键词: 情境教学 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 逻辑思维

小学数学是整个小学教育课程体系最重要的一环,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建构对数字和图形的认识,为以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面对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缺乏的问题,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知识点,是小学数学教育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可以借助情境教学,针对不同抽象的数学概念,创设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将枯燥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引导学生联想,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并运用教材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因地制宜,量体裁衣,主要有以下注意事项:一是角色互换,从学生实际出发,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二是启发引导,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发散学生思维。三是开放包容,让学生有足够的自我调整、自我修正、自我探索的空间。

1.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自己动手又动脑,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针对几何图形的分解与合成教学,可以创设如下操作情境,首先是以单一几何图形为例,给每个学生一叠纸,让他们通过动手折叠获得正方形、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等不同图形,认真观察这些几何图形的差异性,总结各自特点。然后是以几何图形变换为例,动手将各种图形进行折叠,获取另外一种图形,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各种图形相互变换的规律。最后以复杂图形的等分为例,要求学生用一把剪刀,将复杂图案进行相同结构的等分。通过上述渐进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概念、特征有全面深刻的理解。

针对钟表的计时问题,同样可以创设操作情境,首先让学生动手制作钟表,以不同颜色的卡纸指代时针、分针和秒针,制作圆形钟表盘;然后模拟钟表的走时,总结时针、分针和秒针的走时规律;最后对应不同的时针、分针状态判断时间或者对应不同的时刻调整时针和分针的位置。通过自己动手制作钟表盘,迅速准确掌握从钟表读取时间的方法。

2.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情境教育要重视学生的兴趣,需要开设适当的游戏环节,可以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思考,促进他们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实现寓教于乐。

教学“相遇问题”时,可以创设如下游戏情境:利用龟兔赛跑的故事,让学生扮演乌龟和兔子,小白兔先到终点,再回头找乌龟。想一想,在路上小白兔可能遇到哪几种情况。有趣的故事场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认真讨论,可能得出以下结论:可能是小白兔没在路上找到乌龟,乌龟跑错路了;另外一种可能是小白兔和乌龟在路上相遇。通过游戏表演方式让学生对相遇几种方式有了初步概念,接着教师引导阅读书本内容,进行总结,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数字组合与规律”时,可以让同学扮演不同的数字,根据数字规律的提示,各自寻找自己的正确站位,形成新的队列;也可以根据不同数字分类方法,开展分组竞赛,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创设生活情境,促使学生运用知识

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会更无拘无束,思维更活跃。生活情境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以小学数学加法中“遇十进位”的教学为例,可以创设超市购物情境,如儿童玩具要8元,棒棒糖要2元,一支笔要4元,现在总共需要多少钱,这时就需要运用快速凑十法,先要考虑8+2=10,10和4相加就顺理成章地变为14,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巧妙运用凑十方法的计算,会让计算变得迟缓,如果运用自如,学生则会获得成就感,让他们领悟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以“最短路径”的教学为例,可以创设多城市自驾游的情境,从某地出发,经过设定的所有城市,又回到某地,从众多路径中找到最短的旅游路线。这是开放式的情境,需要学生融入其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大胆尝试过程中进行不同知识的探究和交叉,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4.结语

本文以小学数学教育中多样化情境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教学实例分析操作情境、游戏情境、生活情境创设下小学数学各种知识点的课堂教学规律和效果。多样化情境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理论知识通过动手操作、表演讨论、生活运用等实践环节加深印象,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并将数学融入生活以巩固记忆,将知识点真正走进生活,达到数学教育寓教于乐、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杜沫.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杂志,2014,06.

[2]张桂英.论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切入技巧[J].工作研究,2009,15.

[3]陈宝福.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教学情境创设应遵循的原则[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

多样化情境 篇5

一位教师在设计“让生命焕发光彩”一课时, 先做学生学习生活现状调查, 发现了这样的纸条:我厌倦了现在的生活, 每天除了枯燥的学习就是吃饭。还要看老师和家长的脸色, 真是没意思!对此, 上课时, 教师结合纸条内容创设了教学情境: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 经过讨论, 一致认为学习虽然苦了点, 但还拥有课余生活的快乐, 拥有身体健康的快乐, 拥有感受同学友情、家长亲情和老师恩情的快乐……探究知识, 本身也是一种乐趣, 最终受益的是自己, 可以帮助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光彩, 学生都从讨论中受到了启发教育。

实践证明, 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观念越易被学生认同和接受。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教学情境, 可以使品德教育更有说服力、针对性, 避免我们的教学和现实脱节变成抽象空洞的说教。

二运用故事或教学案例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对故事和教学案例很感兴趣, 许多思想品德知识和道理就蕴含在故事和案例中。教学中, 针对这一特点, 尽量选取有趣且发人深省的故事或教学案例创设情境,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如在学习“多彩的生命世界”时, 教师举例:某风景区, 一只喜鹊困于树上, 拼命挣扎。有人拨打“110”报警。由于救助难度大, 巡警调来升降机, 最终解救了小鸟。许多人为小鸟重返蓝天而鼓掌。课堂上, 教师以“为一只鸟, 这样兴师动众值不值?”为题创设情境。同学们立即形成正反双方, 展开一番唇枪舌剑, 各自摆事实、讲道理, 最后达成共识:小鸟也有生命, 应该救!其实, 在辩论过程中, 同学们随着有理有据的辩论, 对问题也有了深刻认识, 从中学到了更多关于珍爱生命的道理, 达成了教学目标。显然, 这比教师说教式的教学效果好得多。

三联系当前国内外时事创设教学情境

思想品德课是时代性极强的学科, 与当前国内外时事联系密切。每一瞩目事件, 都会成为学生关注和议论的话题。结合教材内容, 及时、恰当地将其切入到教学中创设情境, 能增强教学的现实性, 还可以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各种社会现象的能力。

比如, 在教学“社会责任”时, 我国青海玉树发生地震, 教师配合募捐要求, 在课堂上举行“捐出一点零花钱, 我为玉树作奉献”的募捐活动。学生在这一创设情境中, 现场履行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责任。在举办世园会期间, 教师以“我为世园作贡献”为题创设情境, 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相关责任, 让学生对“社会责任”有了切身理解和认识。在讲学“科教兴国战略”课题时, 教师提到美国强留我国科技精英事件;日本教育对其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大国、经济大国所起的巨大作用;爱因斯坦的能量公式及时光倒流遐想、“纳米”炸弹治癌术、基因技术根治癌病、世界首例“人造生命”诞生等内容, 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 谈得兴致勃勃。这样的情境教学和师生互动互学焉能不让学生对思品课产生兴趣?

四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时代发展, 兼具影、像、声、光的现代多媒体手段充实到教学中, 为教学增添了亮丽色彩。教师可根据内容需要, 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最佳的“视听”情境。

例如, 在讲“公共安全”时, 播放海啸情境、地震场面、煤矿事故、交通事故等画面,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 从而对“安全问题不可小视”增强感性认识。同样是“诚信”话题的教学, 先让学生欣赏小品《卖拐》, 可以激发学生很快投入到本课焦点话题“诚信”的讨论上来。多媒体资源可化抽象为形象, 变枯燥为生动, 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收到传统教学不可媲美的艺术效果。

五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环境限制, 学生学习主要在教室。教师只能虚拟情境组织教学, 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 将教学情境从课堂延伸拓展到课外, 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思考和体验。

多样化情境 篇6

1、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与数学相关的实际问题最能让学生感兴趣, 也易于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在数学教学中,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巧妙设疑, 让数学课贴近实际生活, 会让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大为提高。

如可以用讲故事、小比赛、考老师、播放生活片断等手段激情激趣, 使学生愿意参加教学活动, 自主地产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如我在《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教学中, 出示了与长方形、正方形有关的实物:福字、方砖、药盒、周围的有些建筑、教室里的东西等, 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 这样的引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使学生更加愿意探索数学的奥秘。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无处不在, 激发学习的内动力。

2、创设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

数学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教材或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 而是要通过组织合理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因此,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应尽可能诱发探究、思考, 真正把学生带入心欲求而未得, 口欲言而未能的“愤悱”心理境界, 引发认知冲突, 促使他们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 使学生在不断的经历“再创造”过程中, 主动从事数学思考, 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构建数学知识。

例如, 在教《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 我设置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小壁虎的难题, 一只圆桶的下方有一只壁虎, 上方有一只蚊子, 壁虎要想尽快吃到蚊子, 应该走哪条路径?学生各抒己见, 提出不同的路线方案。这样学生不仅能主动地获取知识, 而且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 学会探索, 学会学习, 而且还可以培养其合作学习和自觉研究的习惯, 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创设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是学生

认识过程, 又是学生的发展过程, 学生的学习是存在着差异性的, 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注意这个差异性问题, 不能让那些思维活跃的学生在课上浪费时间, 也不能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当陪衬, 这也是浪费时间。因此, 数学课堂教学在促进学生的思维的发展方面必须因人而异, 创设的问题情境应是开放性的, 而不是封闭性的, 是丰富的而不是单一的, 是动态的而不是固定的, 学生探索、提问及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应是开放的。比如在《轴对称的图案设计》中, 设置这样的开放性情景问题:要求他们利用两个等圆, 两个全等三角形, 两条线段来设计图案。给他们充分的探索的时间, 学生的构思就异常丰富多彩, 让老师惊讶不已, 对他们独特的思维想象力很是佩服。开放性问题由于条件或结论的不确定性, 以至它的解决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常常设置开放性问题, 来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与思维能力, 让学生的主体得到很彻底的体现。

4、创设陷阱情境。

如在平方根复习时, 可以提供这样一题:81的平方根等于什么?学生一致回答9;我问:是吗?还是有人回答9, 我摇头, 于是有学生回答-9。我还是摇头, 学生开始疑惑了, 都进入了积极状态, 这可是似是而非的问题。第二回合, 给学生亮出这样的判断题:平方根是它本身的数只有零。全班异口同声回答“错”, 我甩甩脑袋, “啊”了一下, “不会吧, 这么一致啊, 好像你们判断是对的, 只有我跟大家不一样吗?”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疑惑不已, 然后在大脑里搜索思考。学生在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下, 反应比较热烈。在以上教学环节中, 我先诱导学生犯错, 让学生在惊讶迷惑中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引导他们主动参与, 从而效果很好地掌握了知识, 改进了知识结构。

5、创设欣喜情境。

欣喜情境创设有利于克服学习困难所造成的悲观之后, 具有“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幽默是教学的佐料佳品, 它能活跃课堂课堂气氛, 抑制学习中的疲劳, 有效地改善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知识的接收的能力。

如数学问题的证明, 学生会经常犯循环论证的错误。为了杜绝这类错误, 可讲如下故事:陌生人甲向乙问路, 甲:请问张三住在什么地方?乙: (热情地) 张三住在李四的隔壁。甲: (迷惑地) 那李四住在哪儿?乙: (认真地) 李四住在张三的隔壁呀!从中以趣引思, 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状态。这是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好方法。

根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我们必须把握好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和教学观, 因此, 构建有用的情境,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盐需溶入汤中, 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 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因此, 在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 运用各种适宜的方法, 科学、合理地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在设疑中思索、在释疑中突破, 在乐学中收获, 让学生步入认知的殿堂, 打造一个简洁、生动、高效的数学课堂。

摘要: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构建活动, 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 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 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 不但便于保持, 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

多样化情境 篇7

1.创设自主阅读思考情境,引导学生与教材对话。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离不开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给学生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与教材文本对话,不断丰富语言文化知识。学生与教材文本的对话更多体现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可根据阅读学习要求,建议学生在整体阅读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对自己的阅读难点深入思考。可为学生创造民主平等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阅读过程和理解感悟深化。同时,可要求学生从阅读中的表达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揣摩其中有价值的信息点,以此培养他们的自主质疑思考学习习惯。根据阅读要求创建自主式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激活。

学生在这样的自主阅读思考过程中,能够充分融入教材文本之中,将教材看做好友,灵活沟通交流。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模块七Unit 2 Fit for life的Reading B:Two life-saving medicines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在思考“Reading A”的探究题目的基础上,给学生足够的自主阅读思考时间,要求学生与两种药物的发明者进行对话,从发明药考该语法应用的范畴,在对话中掌握。在进行对话时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激发他们积极思考。

(2)结合语法书写训练。除传统的单项练习操练外,还应将语法练习与写作练习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依据所教授的语法点布置相应的写作练习,了解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及时补充,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例如教师要鼓励学生互改作文,运用所学知识,纠正行文中的语法错误,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巩固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3)多层次阅读。不断反复阅读的方法真正加深语法语用能力。多阅读、深度阅读让学生在实际的语境中不断学习掌握语法;多深度阅读,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语法进行表达的方式,经过不断加深记忆,使之运用熟练;不断反复阅读,让学生经常能巩固自己学习过的应用表达技能。

总之,在课堂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建多样的学习环境,采用丰富的语言素材,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归纳总结,并把所学的语法用到分析句式和提高阅读的能力上,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形成稳定持久的学习动机,让他们积极主动地从语言材料中发物的原因、过程、运用疗效等方面采访发明者,并建议学生就“How to have medicines?”深入对话,以此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感知。

2.营造自由互动探究情境,引导学生与同学对话。

任务型教学原则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充分表达交流。这样的互动探究过程其实更是学生与同学之间的对话交流。学生在这种自由互动探究的情境中,不仅能了解其他同学的语言表达思维,更能够相互学习和交流。

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任务要求和学生的语言学习实际情况,多创设自由化表达合作氛围情境,让学生能够在问题引导和主动交流过程中深化对课程的认知体验。一方面,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自主选择权,可建议学生在理解感知的前提下全面表达自己的感悟。另一方面,多给学生以同桌对话、小组交流等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相互对话。这样的互动探究情境能够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对话中相互学习,起到博采众长的作用。

根据课程学习内容要求,以自由互动探究情境引导学生相互之间对话,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语言学习问题,及时指导学生形成多元化学习策略。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Unit 3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的Reading B:Cultura differences教学中,可要求学生根据“Welcome to the unit”的表达内容和“Reading A”中的阅读思考引导题目,建议学生采用Thailand,the Middle East,Japan等不同问候方式围绕“What’s the reason about cultural differences?”和“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article?”进行同桌交流和小组合作探究。以这样的形式来对话,让学生的课程学习思维更为开阔,更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3.深化课文表达内容情境,引导学生与角色对话。

课堂上的对话,不仅体现在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感悟思维之中,更应该融入在学生的思维拓展延伸过程之中。在教学中,通过借助现代化学习资源设备体现课程学习内容要求,更为学生的语言学习表达运用提供方便。

现、认识、归纳语法规律,形成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提高课堂“语言”效率

(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江苏常州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什么学生碰到问题不是求教于老师而是通过网络找答案呢?在课堂上学生敢提问吗?还是根本没这个能力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ask and answer的操练或是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老师们有没有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提问?如何培养、加强学生的提问意识?如何让学生敢问、想问、能问、善问?作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提问”能力“语言”效率小学英语教学

曾听一位朋友提到“咳嗽君”三个字觉得很新鲜,一次机会,“作业君”三个字印入了我的眼帘,所谓“作业君”,即作业遇到难题,发条微博找人解答。与此同时我也在思考为什么学生碰到问题不是求教于老师而是通过网络找答案呢?在课堂上学生敢提问吗?还是根本没这个能力提呢?

曾有位外国教授评价中国留学生,中国学生回答问题的水平令人佩服,但遗憾的是没几个敢于提问或会提问。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也在反思我们在ask and answer的操练或是各种课堂语言实践活动中,有没有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提问呢?下面就如何培养、加强学生的提问意识谈谈我的感受。

一、培养师生情感,让学生敢问

要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从心理上帮助学生消除恐惧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呼吸”。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产生“疑”,有“疑”才会有“问”。在课堂中学生往往对调查老师很感兴趣,在牛津小学英语5B“Hobbies”一课中有一个调查问卷,课堂中学生很自然地向同学发起提问,于是我刻意问某位同学:“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is Miss Sheng’s hobby?”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我身上,同学间互相微笑的眼神告诉我他们还是挺想问我的,于是我主动请某位同学问我。一双双小手都跃跃欲试地举起来了。学生的问题接二连三,似乎与今天的课文没有联系了,但我依然一个个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生在这种“八卦式”的调查中掌握了语言。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想问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及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要让学生对课堂教学感兴趣。小学英语教学要结合儿童好动、爱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结合学习目标任务要求深入体味作者表达用意、编者的编写要旨等。在阅读学习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语篇表达的主要内容之外,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多样化阅读思考学习能力水平。像在《牛津高中英语》的“Reading”阅读教学中,可建议学生在了解“Reading strategy”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进行再加工,尤其是其中一些表示故事情节的部分应该予以特别关注。这样的模拟式再现文本学习内容,让学生在代表角色的言说过程中更为深切地感知表达者的思想情感。

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学生的语言学习实际指导,可建议学生在自愿选择的基础上深入揣摩人物的思想情感,以品味其中的表达深层含义。同时,教师应该建议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样化的形式与角色对话,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

总而言之,情景引导下的多样对话运用,就是在发挥语言交际性本质功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外在的环境引导,让学生的认知体验得到充分运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情境与

说、爱唱等特点,让学生主动、大胆、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比如通过交谈确定物品的主人,如牛津小学英语6A中操练句型“Whose...is it”?我先把部分同学的物品放在包里,在游戏环节让学生猜猜分别是谁的,学生们对猜谜游戏很有兴趣,很愿意猜一猜问一问。又如在学完“Asking the way”这篇课文后,我出示了常州地图,请同学们用所学过的句型对话。有同学问: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China Dinosaur Park?”又有同学问:“How can I get to the Yan Cheng Zoo?”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

的游乐场所,因此通过地图,他们很快对答如流。同时,教师也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他们有成就感。

三、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能问

英语教学情景就是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场景中连同教师和学生的语言、情感、文本及课堂气氛,构成一个宽广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积极投入整个学习活动。下面以牛津英语6A“At Christmas”这个单元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圣诞节互赠礼物这一情境,首先把教室布置成开圣诞晚会的样子,在圣诞树上挂满彩灯和礼物,课前让学生欣赏歌曲“Merry Christmas”,让学生有过圣诞节的感受。然后出现带着礼物的圣诞老人,顺带复习学过的单词、说得较好的同学可以得到圣诞礼物。然后在音乐声中,让学生互赠礼物,并表演Jim一家互赠礼物的情景。学生兴趣十足,争着上台演一演说一说,思维非常活跃,表演中还增加了许多课文中没有出现的但在平时学习过的内容,非常生动,语言学习的交际性在此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教给学生质疑方法,让学生善问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如牛津英语5B An English friend一课中我要求学生先自己看图提问,把问题写下来,然后在小组内归纳汇总,看看他们能提出多少问题。

教材文本的相似性和课堂学习情境的开放性,让学生在情趣式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感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摘要: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样对话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对优化教学过程和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有推动作用。围绕学生的语言学习需要,鼓励与教材、同学、角色对话,帮助学生调动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元化对话过程是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情境引导,多样对话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第1版).

[2]刘桂莲.高中英语情境教学应用研究———我的教学实录[D].广西师范大学,2001.

[3]孙纯芹.情景化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17).

[4]夏军.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C].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2007.

多样化情境 篇8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语法教学 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80051

长期以来,语法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阻碍其进步的原因。面对错综复杂的句式、多重复合的句型、分辨不清的专业术语,学生会出现畏难情绪,导致其丧失学习兴趣,英语学习只退不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着重于教法的改善,考虑学生心理,借助各种情境,激发其探究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为其打造一个轻松、高效的课堂。

一、创设趣味情境,鼓励参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想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注重其地位的突出,让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课前,要充分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情境,借助趣味元素吸引学生,使其融入,主动探究,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设计趣味情境时,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学生可以讨论交流的话题,在无形之中营造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比如,在教学定语从句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一上课我就给学生展示了一张照片,内容是一位英俊的男老师站在鲜花盛开的校园里。学生一看到就开始尖叫,他们觉得这幅画面很美,里面的人和景都是熟悉的,两者相配一点都不亚于电视画面。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我在黑板上写下几句话:

1.This is a charming, strong,tall and gentle man.

2.The man who you think is charming, strong,gentle is a teacher.

3.The place where the photo was taken is in our school.

交流过后,学生就把注意力转向黑板,借助前面的铺垫,我很自然地引入今天的正题:定语从句的学习,引导学生按顺序理解定语从句的概念和用法。趣味情境的创设不仅调动了学习兴趣,还让教学活动有效展开,一举两得。

二、创设任务情境,丰富形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模式,不仅能促使学生完成任务,而且在情境下的学习能让其深刻体会到英语的实用性。在设计任务情境时,不要局限于理论卷面的任务,要结合听、说、读、写,全面推进。

语法学习的内容不仅仅是选词填空、单项选择、句子改写,更多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在语境的帮助下,掌握语言规则,弄清句式句型,准确表达。鉴于这一点,任务的布置就要围绕语法,丰富形式,联系生活,提供学生想象、表达的空间。比如,在学习虚拟语气时,我就给学生提供情境:a dream house让其运用句型:If I were free to design my own dream house,it would be like a ball/planer/car...,the roof would be round/ellipse...,I would like the wall painted blue/pink... we would enter the house from window...尽情发挥想象,谈谈自己的设计。对于这样的想象任务,学生很乐于接受,并且主动地参与。此外,在学习定语从句的时候,我借助续写故事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训练。结合教材,我给学生提供一个励志的追梦故事,作为续写的背景。内容讲的是一个女老师想要环球旅行的梦,没有结局,学生要依据故事发展,借助定语从句展开续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最后由代表为大家讲述小组设定的结局。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能促进其语言表达,思维提升,对语法的理解也更深刻。

三、创设回顾情境,巩固复习,引导学生整理归纳

语法在本质上是互通的,很多语法在形式上和用法上都有相似点,会在教材不同的地方出现,显得很分散。为了避免学生混淆,在教学时要帮助其整理归纳,系统地总结,完善其知识结构,促使其正确运用。

比如,我在教学M1 Nelson Mendela内容时,Reading部分出现了倒装句:Only then did we decide to answer violence with violence.接着,在学习M2 Unit 1时,在Reading and writing的部分又出现了否定形式的倒装句:Nor do I think they should give it to any government.然后,在之后学习的Unit 2 的Reading部分,又出现了经典的倒装句:No other countries could join in, nor could slaves and women.这三个地方的倒装句有不同的用法、形式,在讲授的时候,我们不能单独解释,要创设一个回顾情境,将其放在一起,形成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观察理解意思和形式上的异同。一般,在讲授新用法时,我会借旧引新,一边回顾旧知,帮助学生复习,一边完美衔接新知,降低学生接受理解的难度,有利于他们掌握语法间的联系和区别。此外,在回顾复习时,可以让学生积累一些常用的固定词组、句型,像make it possible to do、only by doing...can we...学生经常挂在嘴边、写在笔下,就会逐渐形成语感,有利于语法的理解吸收、掌握运用。

总之,语法作为英语学习的难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攻克的,情境法的引入注重生活联系,趣味填充,能让语法教学有所依托,减少呆板枯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促进其吸收掌握,有效运用。

上一篇:山区高速公路总体设计下一篇:室内建筑给水管道安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