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水化治疗的护理

2024-10-16

PCI水化治疗的护理(精选8篇)

PCI水化治疗的护理 篇1

经股动脉穿刺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及支架置入术的经典途径, 但患者术后需卧床12~24h, 且有较多的穿刺部位并发症, 如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以及动静脉瘘[1]。故近年来经肱动脉途径冠脉造影术及支架置入术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对19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实行了经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及支架置入术, 对其治疗及护理资料进行总结, 旨在此领域对其成功率及安全性作初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经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及支架置入术患者198例, 男122例, 女76例, 年龄37~81岁。不稳定型心绞痛93例, 稳定型心绞痛66例, 心肌梗死39例。合并高血压116例, 吸烟102例, 糖尿病79例, 高血脂86例。

1.2 方法

入选患者术前3d给予氯吡格雷75mg每日一次或噻氯匹啶250mg每日2次, 急诊手术者术前嚼服氯吡格雷300mg。常规测量双上肢血压、触摸肱动脉搏动情况。导管室局麻下行右上肢曲侧肘关节横纹上约0.5cm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进针, 穿刺成功后置入鞘管。将带有导引导丝的导管通过鞘管送至冠状动脉入口, 进行造影、扩张、植入支架等检查、治疗。术毕, 压迫穿刺点止血, 加压包扎。

2 结果

1 9 8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及支架置入术均获得成功, 成功率100%。术后共有1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 其中出血5例, 发生率2.52%, 1例形成血肿;出现迷走神经反射6例, 发生率3.0%。经及时发现及对症处理, 均恢复良好, 正常出院。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患者的心理状态是直接影响手术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 术前应注意多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使其对该手术有一定的了解, 消除顾虑、增加信心、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

3.2 术后护理

术后入住监护病房, 连续心电监护12~24h, 严密观察脉搏、血压、心率、心律、尿量的变化以及伤口的愈合情况等。上述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均是在监护中及时发现的, 经给予多巴按、阿托品等对症处理后均在30min~1h内心率、血压恢复正常。鼓励患者多饮白开水以利对比剂的排出, 防止损伤肾脏。术侧肢体相对制动, 肘关节相对制动10h左右, 每3h根据术侧肢体血运情况松绑绷带一次, 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血和血肿、术侧肢体肤色情况与温度以及肘动脉及尺动脉和桡动脉的搏动情况, 如果患者术侧肢体肿胀、麻木、皮肤颜色青紫, 说明伤口包扎过紧, 应立即放松绷带的松紧度重新包扎;如果穿刺处有渗血或出血及血肿, 提示包扎过松或位置移位, 应立即给予调整, 重新加压包扎。皮下渗血一般于2~4周能自行吸收, 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理疗以促进血肿的吸收。上述5例出血患者有2例是压迫时间过短或力度不够;2例患者肘关节制动不佳, 绷带位置下移;另1例血肿可能与术前、术中及术后大量抗凝药物的应用有关。经过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痊愈出院。

4 讨论

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作为检查、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冠脉旁路移植术。传统的经股动脉穿刺虽然成功率较高但其术后需限制患者活动及穿刺部位发生并发症较多, 尤其是高龄患者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及股动脉明显扭曲或狭窄时, 只能选择肱动脉或桡动脉路径, 而桡动脉路径仅适用于Allen实验阳性的部分患者, 且国人桡动脉相对细小, 如用6F动脉鞘, 常引起动脉痉挛产生剧痛或产生桡动脉闭塞等严重并发症[2], 如此种种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而肱动脉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桡动脉这一路经的不足, 所以肱动脉路径一经采用便受到医生、护士和患者的欢迎, 主要是术后无需卧床, 减轻了患者长时间卧床的痛苦, 同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 减轻了经济负担。由于本研究所选取的样本有限, 还有不少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更广泛的开展尚依赖于医疗器械的进一步改进和医护人员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虞准, 彭晓玲, 胡春华等.经肱动脉、桡动脉及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PCI术的比较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 (17) :1417-1418.

[2]林英忠, 黄从新, 王风等.经皮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100例临床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6, 28 (6) :945-946.

PCI水化治疗的护理 篇2

冠心病是一种受多因素影响的疾病,发病时患者胸闷胸痛,低血压,有濒死感,严重时可威胁到患者生命。冠心病在我国占心脏病死亡数的10%-20%。自1977年Andreas Gruentzig首次成功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冠心病的介入治疗逐渐成为一门新兴的科学。与传统外科手术比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而今已成为80%病人的标准治疗措施。但同时,也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相关护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质量的护理对确保手术的成功率,促进术后早期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1临床资料

1.1 我科自2010年3月----2013年3月进行了PCI术的105例病人,其中男性58例,年龄42-76岁;女性47例,年龄46-69岁;隐匿型73例;心绞痛型136例;心肌梗死型71例。结果: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2护理要点

2.1体位: 术后安置患者取平卧位休息,术侧肢体制动禁止弯曲和移动。12小时后如无伤口出血可协助取侧卧位休息,但仍需绝对卧床24小时。 24小时后若无特殊情况可下床活动。卧床期间注意病人保暖及卧位舒适,满足生活所需。

2.2饮食护理: 术后可进正常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造影剂尽快排泄,以减少对肾功能的影响。嘱病人少食用奶制品豆制品如:甜豆浆、牛奶等,以免引起腹胀不适。

2.3病情观察:

术后需要观察病人神志变化,在休克早期病人可因缺氧表现烦躁、易激动,可进行持续血压心电监护,结合无创血压及心率情况动态观察,判断休克的存在与否。术后体温监测可以为术后是否存在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术后每日测量体温3次,连续测量3天。少数病人会在术后两天左右出现38℃左右低热,配合医嘱连续使用3天抗生素可预防感染的发生。同时还要观察病人有无胸痛、腹痛、恶心、呕吐、背部及下肢疼痛等症状,以便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痉挛、闭塞、破裂、穿孔肋内膜撕裂及夹层;急性心肌梗死;应激性溃疡;出血;支架急性或亚急性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2.4伤口护理:

PCI术后6小时可拔除动脉鞘管。拔管后需要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并并予沙袋压迫6小时,6小时后如伤口无渗血可撤除沙袋,但仍需动态观察伤口渗血情况,24小时后可拆除绷带,拆除绷带后经观察确定无出血、渗血等情况时,病人可下床适当活动。在沙袋压迫期间随时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2.5抗凝治疗的护理:

术后病人常需进行抗凝治疗,以防止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在给予皮下注射抗凝剂时注射部位选择腹部脐下偏左或偏右,注射后嘱病人用力压住针眼5-10分钟,不得揉动。术后还需服用抗血小板凝血药,阿斯匹林0.3g,每日一次,或波立维75mg,每日一次,维持3个月至半年。在此期间需注意观察病人皮肤粘膜有无淤点淤斑,鼻腔牙龈有无出血,两便颜色是否正常,以便及早发现出血现象,及時汇报医生。在进行抗凝治疗时如病人有胃溃疡、胃炎、胃部手术史、肠道出血等病史,则需同时使用胃粘膜保护剂,以减轻抗凝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防止消化道出血。

2.6心理护理:

术后需要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情况,对病人角色淡化的病人需要加强术后并发症方面的知识宣教,以期引起病人的重视增强其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对于病人角色强化的病人可给予心理安慰,同时运用娴熟的护理知识给予病人全面的指导,逐渐增加其信任感,缓解紧张害怕心理。

3体会

PCI水化治疗的护理 篇3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转运,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 冠心病在我国呈现增长趋势, 急性心肌梗死 (AMI) 是冠心病最严重的一种类型, 为心肌缺血性坏死, 可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1]。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 是目前治疗AMI的主要方法之一, 可快速恢复血运重建, 改善心功能,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AMI从诊断、早期处理, 转运介入室行PCI, 时间虽然短暂, 但危险因素多, 有资料显示, 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病死率比正常高9.6%[2]。因此, AMI患者的转运是一个监护治疗过程。我科加强对AMI患者安全转运的管理,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 患者63例, 男42例, 年龄41岁~85岁, 女21例, 年龄43岁~74岁。

2 护理措施

2.1 转运前准备

2.1.1 病情评估

经主管医生确认有必要行心脏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 患者转运前需认真评估与权衡, 责任护士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准备好急救药品、监护仪、吸氧设备, 必要时携带除颤仪, 并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目前的病情、转运的必要性以及转运的风险, 取得家属的配合和理解。

2.1.2 做好心理护理

AMI患者由于起病急、病情重以及剧烈疼痛容易引起恐惧、易激动、烦躁、精神紧张, 护士要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慰及健康宣教, 做好解释沟通, 积极配合治疗, 使患者产生信任感, 避免情绪波动增加心肌耗氧量, 加重病情。

2.1.3 快速行术前准备并快速建立系列记录

遵医嘱术前30 min给予术前用药, 常规备皮及碘过敏试验, 排空膀胱, 必要时留置导尿。左侧肢体留置针输液, 保证各种管路通畅, 注意各种管道是否连接紧密, 防止管道扭曲、滑脱, 并确保转送途中保持有效的静脉通路。

2.1.4 保证“绿色通道”的畅通

通知介入室并简要说明病情, 同时联系好运送电梯, 以保证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3]。

2.2 转运途中的护理

2.2.1

患者转运要平稳, AMI患者忌用力, 应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 减少搬动, 尽量以整床转运, 避免因搬运造成患者心肌耗氧增加及体位性低血压, 甚至诱发心室颤动。搬运后要及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如有变化要及时报告同行医生给予处理。

2.2.2

确保有效供给氧气, 尽量采用便携式氧气瓶给氧, 严格遵医嘱给予有效的氧气, 时刻观察患者氧供情况[4]。

2.2.3

AMI患者容易激动, 要加强防护, 防止患者意外摔伤, 必要时给予吗啡等镇静镇痛治疗。

2.2.4 认真交接班。

到达介入治疗室后, 与接班护士认真交接患者病情, 并由接班护士测量生命体征及做相关检查, 做到患者的治疗监护不中断。

2.2.5

转运途中做好监测并及时记录。

3 结果

通过加强转运过程的安全管理, 加强护理, 63例患者均安全转运至介入治疗室进行PCI治疗。

4 讨论

AMI患者急诊行PCI治疗转运过程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 但患者病情重、变化快, 生命体征不平稳, 潜在风险高, 护送护士要尽可能发现潜在的危险, 规范安全转运流程, 在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痛苦、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 强化法律意识,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72-297.

[2]林涵真, 危丽华, 董馨.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 (17) :4027-4028.

[3]陈璐, 陈湘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09, 23 (6) :482-483.

PCI水化治疗的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82例AMI急诊PCI病人。入选标准:所有病人均符合STEMI诊断标准[9], 且发病时间在12h内;行急诊PCI术者;排除肿瘤、肝肾和血管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排除有心脏手术史、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慢性心功能不全者。所有病人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 观察组42例, 其中男28例, 女14例;年龄35岁~82岁 (61.4岁±7.9岁) 。对照组40例, 其中男26例, 女14例;年龄36岁~86岁 (61.8岁±7.3岁) 。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和病情等基线特征大体一致。

1.2 方法

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要求绝对卧床, 给予吸氧、持续心电和血氧饱和度等监护, 根据医嘱给予镇静、止痛和通便等护理治疗, 密切注意病人生命体征和病情, 严防并发症。观察组采用本院结合院内环境制订的临床路径护理方法: (1) 制定:成立专门的AMI临床护理路径小组, 包括急诊科、心内科和监护室的医护人员;根据专家制定及循证法, 制定适合本院的路径图, 并用表格病历记录。 (2) 实施:先对医护工作者进行实施前教育及培训, 要求严格按照路径记录和执行, 实行监督制, 分析变异和查明原因。 (3) 评价改进:护理路径实施一段时间后, 将实施后结果与实施前结果进行比较, 分析变异, 改进路径, 使之更符合临床实际。 (4) 确定护理路径方案:一旦病人家属签署同意急诊PCI术知情同意书, 即以时间为横坐标, 以术前准备、治疗、检查、护理和健康教育为纵坐标, 按照路径实施主动护理 (讨论详述之) 。记录两组病人PCI相关时间、住院时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费用和护理满意度等。

1.3 判断和评估标准

PCI相关时间包括术前谈话至病人入导管室时间 (TTL) 和病人入急诊室至球囊首次扩张时间 (DTB) [10]。随访30d, 观察病人心脏不良事件, 包括死亡和再发心肌梗死及靶血管血运重建[11]。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价, 包括6项内容:护士态度好;疾病和PCI知识介绍;治疗及时;及时答复和满足病人及家属需求;疼痛度可耐受;告知并协助病人护理动作。以“是”和“否”回答, “是”为1分, “否”为0分, 总计6分, ≥4分为满意, 3分为基本满意, ≤2分为不满意;满意度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病人百分数。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例 (%)

活动。

例 (%)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临床护理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具有指导护士主动地、预见性工作的作用, 使病人也能够自觉参与到护理过程中, 提高抢救效果和护理质量, 降低医疗费用[12,13]。AMI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也是考察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关键病种。随着急诊PCI术的广泛开展及其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 给社会和家庭均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AMI病人抢救过程中, 为了提高预后和保护心功能, 再灌注的最好时机就是在病人就诊后0.5h内开展静脉溶栓治疗, 1.5h内开始第一次球囊扩张[14,15]。因此, 护理工作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对于缩短PCI相关时间具有重要意义。本院特选择AMI急诊PCI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结果发现, 观察组TTL和DT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提示护理路径能够缩短PCI相关时间, 使DTB时间<90min, 达到了AMI治疗指南的要求[16]。说明临床护理路径有效降低术前准备时间, 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护理路径积极促进AMI急诊PCI术后的康复, 减少住院时间。这与现代护理管理模式中“尽可能少的医疗费用”和“尽早康复”理念相符合[17,18]。观察组所产生的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护理路径有助于减少治疗、药品和护理费用。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护理路径有助于增加病人满意度, 病人以相对低廉的费用获得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本院确定的护理路径是以时间为横坐标, 以术前准备、治疗、检查、护理和健康教育为纵坐标实施的主动护理。 (1) 术前准备:到达急诊科后10min内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给予吸氧, 术区备皮, 进行碘过敏试验, 静脉抽血准备, 对病人做好心理护理、宣教及术中相应配合指导;11min~30min完成护理记录, 予以特级护理, 记录溶栓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及救治过程;31 min~90min配合直接PCI监护、观察、急救和记录, 做好转运至CCU准备。 (2) 术后护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监护术口和胸痛等情况;术后1d~2d给予病人流食, 术后3d~4d给予病人半流质饮食, 术后5d~7d给予病人低盐低脂饮食;监察病人二便情况, 使病人保持大便通畅。 (3) 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术后2d~3d予以心肌梗死二级预防教育和健康教育[19,20], 术后3d指导病人在床上活动, 术后4d~5d于床边活动, 术后6d~7d于室内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本院AMI急诊PCI病人82例, 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入两组, 观察组42例采用本院制定的护理路径, 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 比较两组病人PCI相关时间、住院时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费用和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入导管室时间 (TTL) 、球囊首次扩张时间 (DTB) 、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4.8% (2/42) 低于对照组7.5% (3/40) , 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护理满意度95.2% (40/42) 显著高于对照组77.5% (31/4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护理路径有助于缩短AMI急诊PCI病人PCI相关时间和住院时间, 减少住院费用, 提高护理满意度。

PCI水化治疗的护理 篇5

关键词:冠脉介入治疗,水化疗,肾功能不全

造影剂肾病是冠脉介入诊治的主要并发症, 是排除了其他肾脏损害因素的使用造影剂后2~3 d发生的急性肾功能损伤, 尤其多发于老年患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 目前多采用水化疗方法进行预防。本研究将近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2例老年肾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冠脉介入围手术期水化治疗对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效果和相关护理,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近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2例老年肾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2例患者中, 男性27例, 女性25例, 年龄为55~80岁, 平均 (66.5±5.9) 岁;其中合并糖尿病者11例, 合并高血压者33例, 慢性心功能不全者5例。52例患者均符合慢性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 表现出明显的肾功能不全症状, 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不全者、严重心力衰竭者以及造影剂过敏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52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造影剂均采用碘克沙醇, 并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血清肌酐水平确定造影剂使用剂量, 造影剂使用剂量均不超过200 m L。所有患者于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采用水化疗法以预防造影剂肾病。水化疗法:用0.9%的氯化钠以1 m L/ (kg·h) 的注射速度进行静脉输注, 水化疗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6 h开始, 连续滴注24 h。对于肌酐清除率小于60%的老龄患者, 术前12~24 h开始1 m L/ (kg·h) , 持续至术后24 h, 术后12~24 h静脉采血复查肾功能。

1.2.2 护理方法。

(1) 治疗前危险性评估: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年龄以及各项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造影剂危险性评估。经评估, 52例患者中有27例属于高危患者。 (2) 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向患者介绍介入治疗的方法、治疗目的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为患者讲解水化疗的过程及预防造影剂肾病的重要性, 以便取得患者以及家属的理解和支持;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问, 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告知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检查事项, 获得患者的理解和认可, 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 (3) 水化疗护理:患者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6 h开始接受水化疗治疗, 以1 m L/ (kg·h) 的注射速度进行0.45%低渗盐水静脉输注, 连续滴注24 h;治疗后给以1 000~1 500 m L补液, 嘱咐患者尽量多饮水, 每次饮水避免过多、过快, 12 h内饮水量应在500 m L以上, 以增加尿量, 促进造影剂排出, 减少造影液对肾脏的损害;观察记录患者的进出量情况, 防止容量负荷过重而损伤心功能。 (4) 监测病情变化:老年患者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治疗期间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状况, 进而引起血压变化, 所以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 每小时测量一次血压, 若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造影剂肾病的发生可能与糖尿病微血管有关, 所以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血糖水平, 测量餐前、餐后及睡前血糖水平, 必要时可给予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进行调整。造影剂肾病多发生于术后24~48 h, 医护人员术后应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乏力、水肿以及尿量减少等症状, 每天监测患者的肾功能。 (5) 饮食指导:介入治疗后指导患者健康饮食, 治疗后24 h内多摄入高维生素、高热量的半流质食物或者软食, 禁食高蛋白食物, 以提供足够的热量和低水平蛋白, 促进造影剂排出。

1.3 疗效评定标准

造影剂肾病诊断标准:注入造影剂后24 h内血清肌酐相对于基线升高超过25%, 或者绝对值增加44.2μmol/L, 即可视为造影剂肾病。

2 结果

本组52例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 有3例发生造影剂肾病, 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为5.8%。3例发生造影剂肾病患者经过水化疗3 d后血清肌酐恢复到术前水平。

3 讨论

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 发病率极高。介入治疗是当前治疗老年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方法。老年患者的冠状动脉病相对普通成年人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 在实施介入治疗过程中需要对多个病变进行处理, 所需要的造影剂剂量也相对较多, 再加上老年人多伴有肾功能衰竭、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 患者的肾脏对造影剂毒性的耐受能力和清除能力明显较差, 此时会损伤肾功能, 引发肾病, 即造影剂肾病[1,2]。造影剂肾病是冠脉介入诊治的主要并发症, 多发于老年患者及肾功能不全者, 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其是造影剂毒性的直接作用及造影剂对肾脏血流的影响导致的[3,4]。有关冠脉介入诊治过程中急性肾功能恶化防治措施的相关研究较多, 但仍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针对造影剂肾病患者, 除了以水化疗治疗外, 还需要采用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本研究对围手术期进行水化疗的患者给予全面护理, 包括危险性评估、心理护理、水化疗护理、病情监测及饮食护理等, 尽量做到全方位预防, 以控制造影剂肾病的发生和发展。研究结果显示, 52例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有3例出现造影剂肾病, 发生率为5.8%。这3例患者经水化疗3 d后血清肌酐恢复到术前水平。

综上, 通过以水化疗预防介入治疗中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识别治疗过程中各种危险因素, 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加强观察护理, 能有效控制造影剂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阎秀英, 郭凤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冠脉介入前水化治疗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4) :326-327.

[2]陈林, 严华, 黄军章, 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的肾功能损害相关性的研究[J].河北医药, 2013, 35 (24) :3725-3727.

[3]杨倩.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分析[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 2015.

PCI水化治疗的护理 篇6

1 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1.1 择期PCI术前抗血小板治疗建议术前至少提前3~4 d开始口服阿司匹林,0.3 g/d,同时口服氯吡格雷75 mg/d。对于术前已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者,应在PCI前给药100~300 mg;以往未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者,应在术前提前至少2 h(最好提前24 h)口服300~500 mg负荷剂量;对于高出血风险者可在支架术后初始阶段给予75~100 mg/d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

1.2限期PCI术前抗血小板治疗如果术前未服用过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预定介入治疗在6 h后进行,可口服负荷剂量氯吡格雷300 mg;如果预定介入治疗将在6 h以内进行,建议术前至少2 h负荷剂量氯吡格雷600 mg或术前替格瑞洛180 mg。

1.3 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临床推荐:所有患者如无禁忌证,PCI术后应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P2Y12受体拮抗剂。

1.3.1 对于无阿司匹林过敏或高出血风险患者,应长期口服阿司匹林75~100 mg/d。

1.3.2 对于植入金属裸支架(BMS)的患者术后应予以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75 mg/d或替格瑞洛60~90 mg,2次/d,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至少1个月,最好12个月。

如患者出血风险增高,最少应用2周。

1.3.3 对于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患者,如无出血风险,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至少12个月,如高出血风险,至少6个月。

1.3.4 如果患者对阿司匹林不耐受(如严重的胃肠反应或过敏),可单纯口服氯吡格雷,但建议最初1个月剂量应加倍,也可考虑氯吡格雷联合西洛他唑[1]。

1.4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使用

1.4.1 患有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行PCI的患者,如未服用氯吡格雷,应给予一种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实施诊断性心血管造影术前或PCI术前即刻给药均可[2]。

1.4.2 患有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行PCI的患者,如已服用氯吡格雷,可同时给予一种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

1.4.3 患有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行PCI的患者,可尽早给予一种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

1.4.4 接受择期PCI并植入支架的高危患者或高危病变(如ACS、近期心梗、桥血管狭窄、慢性闭塞性病变及可见到血栓的病变等)可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但应充分权衡出血的风险与获益。

2 出血的预防措施

2.1 出血风险评估,正确识别出血的高危患者。

2.2 优化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出血风险高而缺血风险低的患者,适当缩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疗程。

2.3 优化抗凝治疗:合理选择抗凝药物,严格掌握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

2.4 抗栓治疗的监测:监测血小板功能,及时识别特定部位出血临床表现,采取预防措施[3]。

2.5 采取正确压迫止血方法。

3 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3.1 穿刺点出血的观察与护理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皮下血肿、双侧肢体皮肤张力、动脉搏动情况及术后杂音情况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发症。

对于局部血肿及淤血者,出血后可用50%硫酸镁热敷或理疗,以促进血肿及淤血的消散和吸收。

3.2 非穿刺部位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3.2.1 合理调整饮食:

PCI术后合并消化道出血者,出血时禁食水,出血停止后给与清淡、易消化、无刺激性、营养丰富的温凉流质,少量多餐。

3.2.2 做好心理护理,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情绪,保持病室安静舒适,保证患者休息。

3.2.3 完善辅助检查,尽快明确诊断,CT扫描是诊断脑出血和腹膜后血肿最有效最迅速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内镜检查有助于明确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指导治疗[4]。

3.2.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情况;每天评估患者出血状态。

3.2.5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1)检查血小板计数、查血红蛋白、凝血功能等;(2)消化道出血者给予PPI治疗,保护胃黏膜;(3)颅内出血者给予脱水降颅压、调控血压、防止继续出血等治疗;(4)心包出血者,即刻配合医生行心包穿刺,做好引流管护理。

3.2.6 PCI的患者接受抗血栓治疗时,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教。

4 小结

出血并发症导致临床预后不良为复杂的多因素作用结果。对于出血风险进行正确地评估是采取措施预防出血的前提,选择合理的抗血小板治疗及对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的监测是降低出血风险的基石,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出血并发症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以降低出血并发症的危害,提高PCI患者生存率[5]。

摘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接受PCI治疗的患者属于血栓高危人群,因此PCI围手术期抗血小板治疗决定着PCI的即刻疗效,也与远期疗效密切相关。同时,抗血小板治疗必然伴随着出血的风险,出血是PCI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合理抗血小板治疗的目的是减少血栓形成事件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并降低死亡率。关注PCI抗血小板治疗全过程,临床护士做好病情观察,以实现PCI获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抗血小板,并发症出血,冠心病

参考文献

[1]匡洪梅,王永梅.对行PCI术后抗凝抗血小板治疗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2):157-158.

[2]陈梅.PCI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1):83-84.

[3]龚亚君.冠心病患者急诊PCI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5):155.

[4]杨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护理.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3(10):66-67.

PCI水化治疗的护理 篇7

关键词:全程护理,急性心肌梗塞,PCI,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发心肌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高, 可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1,2]。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CI) 是急性心肌梗死常用的治疗手段, 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3]。本研究分析全程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PCI治疗后生活质量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需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按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32例, 年龄23~68 (42.84±18.93) 岁, 女28例, 年龄22~69 (44.15±19.46) 岁。对照组中男30例, 年龄20~67 (39.89±19.95) 岁, 女30例, 年龄20~71 (44.83±19.82) 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患者均行PCI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取全程跟踪式护理具体如下: (1) 术前护理:患者常规做抗生素皮试、排尿训练和碘过敏试验。服用阿司匹林0.3g和氯吡格雷0.3g, 服药后禁食, 对患者进行吸氧和心电监护, 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 通过硝酸甘油10mg微泵维持10ml/h。检查患者血常规、电解质和心电图。 (2) 术中护理: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并按医嘱用药, 配合手术医生完成PCI的治疗, 手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等, 准备充足抢救器材和药物。 (3) 术后护理:患者术后均准入ICU并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及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控, 观察患者面色是否出现苍白和皮肤温度, 防止冠脉急性闭塞的发生。采取预防性抗栓塞治疗, 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皮下出血和黏膜出血。根据医院条件尽可能给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并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 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护理工作的完成。拔管时需经患者同意, 并密切观察患者变化, 出现脸色苍白、血压心率改变患者给予阿托品进行相应的治疗。拔管后按压20min后再进行包扎并对手术肢进行制动, 对术肢进行按摩以预防血栓的形成。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 对于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患者及时告知相应医生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得分比较

护理前1d两组患者的各生活质量评分得分无显著差异 (P>0.05) 。护理1w、护理2w、护理1个月及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各生活质量评分得分均较对照组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2.2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学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导致血栓的形成和冠状动脉的完全闭塞, 可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4,5]。通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尽早使闭塞血管恢复通畅可有效防止血栓的形成[6]。PCI是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可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和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7,8]。目前国内外对全程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PCI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较少, 明确全程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PCI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可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PCI护理提供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1w、2w、1及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身体功能等各生活质量评分得分均得到提高, 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通过全程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PCI术后心绞痛、死亡、二次血运重建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少, 全程护理不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亦可预防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 研究事件亦较短, 明确全程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PCI治疗后生活质量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长期影响和具体影响需进一步大样本量的研究。

综上所述, 全程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PCI治疗后护理, 可提高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 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PCI治疗后的有效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赵映, 陈韵岱, 田峰, 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2 (2) :261-264.

[2]李勇, 郑群, 杨红梅, 等.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择期PCI术后胎盘生长因子水平及心肌灌注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2, 28 (2) :116-119.

[3]许承斌.阿奇霉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 (17) :3581-3582.

[4]杨树森, 甘润韬, 孙延明, 等.阿托伐他汀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1, 27 (1) :35-38.

[5]徐以康, 张月兰, 田文, 等.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 2010, 39 (22) :3026-3028.

[6]于佩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的全程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15) :1378-1380.

[7]潘燕春, 张阳芳.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救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13) :1237-1238.

PCI水化治疗的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1 月-2015 年1 月于本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15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75 例, 男38 例, 女37 例, 年龄60~79 岁, 平均 (70.5±4.4) 岁, 高血压40 例, 糖尿病21 例, 造影剂使用量 (81.6±6.9) m L;研究组75 例, 男41 例, 女34 例, 年龄63~80 岁, 平均 (71.6±4.8) 岁, 高血压35 例, 糖尿病19 例, 造影剂使用量 (84.7±7.1) m L。入选标准: (1) 年龄不小于60 岁, 并且伴有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指征; (2) 近期未服用肾脏毒性药物, 并且对含碘造影剂不过敏; (3) 近期未出现少尿、无尿现象, 且e GRF>30 m L/ (min·1.73 m2) ; (4) 不伴有心衰, 可耐受水化疗法。排除标准: (1) 在本次临床试验开始之前, 接受过其他造影剂检查, 包括含碘造影剂; (2) 伴有严重的肾功能、心功能或者系统性结缔组织疾病等严重疾病; (3) 不同意签署相应的治疗知情同意书, 或者拒绝配合治疗。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水化治疗及相应的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

1.2.1 水化治疗在入院后对所选患者进行常规检查, 分析病情后对两组分别处理, 研究组给予水化治疗, 对照组不给予水化治疗, 但是予以常规的进食水以保证正常的体液内环境以及营养状态。水化治疗具体内容:在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前3~6 h开始静脉滴注0.9%的氯化钠注射液, 以1~2 m L/ (kg·h) 持续静脉滴入, 水化一直持续到PCI术后12 h, 除静脉输液之外, 要求患者适量饮水。但是由于部分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后会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需制动24 h, 对于这类患者可适当减少静脉入液量, 而对于排尿习惯还未适应的患者, 也可适当调整入液量。在水化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尿量以及尿比重的变化情况。两组患者均采用碘普罗胺注射液 (生产厂商: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 主要成分:盐酸普罗帕酮, 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100308, 用法:以1~1.5 mg/kg于10 min内缓慢注射) 为造影剂。

1.2.2 入院后的护理将患者按照相应的分组给予不同的护理模式,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用药、生活等护理。研究组给予常规的护理之外, 还额外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及术后的特殊护理, 这些特殊的护理方式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前评估、饮食护理。

1.2.2.1 心理护理冠状动脉造影术是有创检查, 对于造影术的过程以及结果, 家属和患者一般较为关注, 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 很多患者及家属认为造影术对患者的身体影响过大, 所以依从性不良, 患者以及家属心里也存在恐惧和紧张的情绪。除此之外, 若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狭窄或者堵塞严重, 可能需要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心理负担, 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因此护理人员在术前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护理, 并向其交代术中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 以简单通俗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手术的必要性以及风险。向患者解释术前应做的准备, 了解造影术检查的意义, 以及水化治疗的目的及意义。多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 解除紧张与恐惧心理, 多给予患者鼓励, 提高患者的自信心,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2.2.2 健康教育术前应对患者和家属做好健康教育, 让患者及家属了解造影术的过程以及水化治疗对患者的影响, 正确的认识造影术与水化治疗。建立水化治疗的教育宣传单, 并向患者仔细解释患者及家属所不明白的地方, 教会患者如何做好自我管理, 并为今后出院的自我管理做好基础。造影术前患者需要适量的饮水, 很多患者对适量饮水的理解程度不同, 饮水量过大能够使胃部过度涨满, 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 还有些患者饮水量过少, 甚至不饮水。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做好相应的指导。

1.2.2.3 术前评估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应做好术前评估,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 在使用造影剂前要做好评估, 严格控制造影剂的使用量。进行水化治疗前对患者的血压、肾功等情况做好检测, 对存在心、肾功能不全, 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水化治疗, 在进行水化治疗的期间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防止水化治疗引起并发症的发生。

1.2.2.4 饮食护理在进行造影术后应指导患者饮食, 以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食为主, 术后24 h内要避免食用高蛋白的食物, 增加饮水量能够促进造影剂的排出, 每日饮水不能低于1500 m L, 糖尿病患者要做好饮食调整。

1.3 观察指标分别在术前、术后48 h、3 d、5 d (均于每日5∶00-6∶00 抽血) 检测患者血肌酐水平, 并将术前、术后肌酐值进行比较, 术后48 h血肌酐水平超过术前水平25% 则为发生了造影剂肾病, 比较两组造影剂肾病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5.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数据采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比较采取字2检验, 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肌酐水平比较两组术前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48 h, 两组血肌酐水平均高于术前且对照组高于研究组,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术后第3 天血清肌酐均达最高水平, 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术后第5 天血肌酐值恢复, 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术后造影剂肾病发生率比较对照组发生造影剂肾病13 例, 发生率为17.33%, 研究组发生造影剂肾病5 例, 发生率为6.67%。对照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字2=4.04, P<0.05) 。

3 讨论

中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 而诊断冠心病最有效、直接的方法便是冠状动脉造影。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冠状动脉造影已经广泛开展, 随着其广泛的应用, 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 尤其在国内的发病率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造影剂肾病是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最常见的并发症, 造影剂的毒性作用不仅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坏死, 还能够引起血液渗透压的升高, 使血管收缩, 从而使肾血管的阻力加大, 肾髓质部发生缺血、缺氧, 使血管内皮损害, 影响了造影剂的排出, 导致造影剂肾脏滞留[5,6,7]。老年患者是造影剂肾病高发人群, 由于机体的因素,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肾循环血流量较少, 使用造影剂, 很容易发生肾脏缺血, 导致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所以临床应控制好造影剂的使用, 并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评估, 降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8,9,10]。

根据目前最新的临床研究证据, 水化治疗仍然是临床用于预防造影剂肾病的主要方法, 水化治疗能够使水分的摄入量增加, 使渗透压降低, 增加了肾血流量, 减轻了肾血管的收缩, 防止出现肾缺血[11]。水化治疗可增加尿量的排泄, 因此可以促进造影剂的排出, 缩短造影剂在肾脏滞留的时间, 降低了肾小管内造影剂的浓度, 从而降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12,13]。本组研究中对老年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进行水化治疗以及相应的护理, 结果提示, 造影剂所导致的血清肌酐水平升高大约在第3 天达到最大值, 若无水化干预, 肌酐值可升高将近20%, 而通过水化以及护理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肌酐值升高的水平, 将肌酐升高水平降至近10%, 这提示水化以及护理可以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结果同时显示, 术前两组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48 h, 两组血肌酐水平均高于术前且对照组高于研究组,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术后第3 天血清肌酐均达最高水平, 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术后第5 天血肌酐值恢复, 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文献[14-15] 的研究也显示出了类似的结果, 但是其未考虑围手术期的护理, 并且在课题组的研究中未连续测量多天的血清肌酐值。郭嘉丽等[16]对比了两种水化护理方法对肾功能的影响, 结果提示两种水化护理方法均有积极意义, 但是两者之间未见明显差异。通过本次临床试验, 提示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需要将水化和护理作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一种常规处理。

综上所述, 采用水化治疗并且给予相应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老年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 有效改善肾功能, 减低造影剂的毒性作用, 降低肾功能的损害,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但是本次临床试验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首先是样本量过少, 仅为150 例, 还需要进行更大样本的数据研究;其次, 本次临床试验排除了有肾功能不全以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而这类患者在临床中也是比较常见的, 因此在今后的临床试验中需要对该类人群进行更为深入的基础和临床试验;最后, 由于条件的限制, 本次临床试验未单独设立护理组的临床相互对照试验, 在下一步的临床试验中本课题组会继续进行研究。最后, 对于老年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后的水化以及护理治疗策略是值得推广的, 但是对于一些特定情况下的应用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采用水化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水化治疗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以及不同时间血肌酐水平。结果:研究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及术后不同时间段血肌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老年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危险性高, 能够影响患者肾功能, 水化治疗联合护理干预能够保护肾脏, 改善肾功能, 降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PCI水化治疗的护理】推荐阅读:

PCI术治疗10-17

水化机理06-07

水化过程07-05

矿渣水化08-18

水化性能08-19

水泥水化热05-31

水化热控制08-25

水泥水化反应09-12

水化动力学08-04

混凝土水化热05-29

上一篇:配电土建工程与安全下一篇:液压负载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