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护理服务

2024-09-22

治疗护理服务(精选10篇)

治疗护理服务 篇1

神经外科主治由于外伤导致的脑部、脊髓等神经系统的疾病, 其住院患者普遍病情危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1]。因此神经外科的护理治疗工作总体难度较大, 护理治疗中因患者情绪波动大、护理工作繁琐等原因, 常造成护理质量不理想, 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不满意[2]。所以,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 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必须给予患者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我院在近期的神经外科护理治疗中采用了优质护理服务, 取得较好效果, 现就具体情况分享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监督执行,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病例60例为对照组, 其中, 男性32例, 女性28例, 年龄26~76岁, 平均年龄 (42.5±4.5) 岁;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神经外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病例62例为研究组, 其中, 男性32例, 女性30例, 年龄25~77岁, 平均年龄 (43.5±3.5) 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人数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可比性。

1.2 排除与纳入标准

排除标准: (1) 合并有急性感染不宜行外科手术; (2) 麻醉药物过敏、麻醉耐受差; (3)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4) 严重全身系统性疾病; (5) 不同意此次研究。纳入标准: (1) 依从性好, 主动配合研究分组; (2) 术后病情稳定, 有自主意识; (3) 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书。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 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 做日常的身体护理。研究组选用优质护理: (1) 强化基础护理。对于刚做完手术的患者, 应重点观察患者意识状态, 观察瞳孔对光反应, 当患者一侧瞳孔明显散大, 对光反应消失, 同时出现昏迷, 为脑疝的表现;当两侧瞳孔散大伴有病理呼吸和脑强直, 无对光反应时, 可能为严重脑疝, 须立即通知医师救治。定时测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 当患者呼吸慢而深, 血压升高时, 要随时警惕脑疝的发生。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不同体位休息:颅内压增高和颅脑手术后清醒患者, 取头高卧位以利颅内静脉回流;昏迷患者取侧俯卧位或侧卧位, 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以减少肺炎发生率;休克患者取平卧位。时刻保持昏迷患者呼吸道通畅:多采用侧俯卧位或侧卧位;每2 h翻身一次, 翻身时要叩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和口腔分泌物;舌后坠阻塞气道时改侧俯卧位或放置咽部通气管。体温38.5℃以上者要及时物理和药物降温, 定期对患者口腔、鼻腔、眼睛进行药物擦拭和清洗。导尿管的留置和尿袋的更换要严格无菌操作。当患者恢复意识后, 对患者的头痛、呕吐和视力障碍病症严密观察, 患者出现躁动不安, 应加置床挡, 酌用镇静剂, 必要时束缚肢体, 及时通知医师诊查。患者出现一侧肢体活动障碍加重时, 代表占位病变在增大, 应及时通知医师。 (2) 协助心理平衡护理。患者因疾病和生理上的困扰会出现一定的心理负担,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时刻保持微笑, 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及时了解患者身体和心理上的状况, 针对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让其了解疾病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对于情绪低落的患者, 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 减轻其心理困惑和压力。

1.4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并发症发生率通过统计患者的病例记录完成。通过统计医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来完成护理满意度的调查。护理满意度=[ (满意例数+一般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由双人录入两组患者的各项相关数据, 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 研究组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研究组治疗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 与对照组的13.33%比较差异明显 (P<0.05)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95.16%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67% (P<0.05) , 见表1。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改善, 对医疗服务和健康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脑部外伤、脑出血、脑肿瘤等疾病的患病人数逐年递增, 这些疾病病情危重、变数多、恶化快[3], 需要及时手术对患者进行救治, 但经手术救治后, 会有较多并发症发生且情况复杂, 因此需要护理人员针对个体情况做出相应的护理, 这是较为繁琐的护理工作。以往常规的护理缺乏周密、全面和人性化, 已无法满足当前人们的需求。因此我们应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做生理和心理上的全面优质护理。

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 强化基础护理, 深化护理专业内涵的较新护理理念[4]。我们在优质护理服务中通过对患者强化基础护理, 对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症状严密监测并做出预防措施, 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以防止出现恶化, 有明显病情加重情况立即通知医师诊治, 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苏醒后, 护士面带微笑与患者进行言语上的沟通, 给患者留下亲切的感觉。治疗中对疾病知识和护理措施的讲解, 让患者了解到疾病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与困惑, 提升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本文中, 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后, 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3%, 护理满意度为95.16%,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3.33%和81.67%, 这与顾美芹[5]《优质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中的研究成果相一致。因此, 笔者认为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外科护理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 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彭建萍.优质护理服务在消化内镜的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 2014, 8 (6) :283-283..

[2]张红梅.优质护理服务在血透室的应用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 35 (4) :267-269.

[3]葛华.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医药与保健, 2014, 22 (2) :24.

[4]霍瑞玲, 卢桂花, 李唐, 等.神经外科优质护理服务临床路径表的建立与实施[J].护理研究, 2013, 27 (7) :2006-2008.

[5]顾美芹.优质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 6 (8) :117-119.

治疗护理服务 篇2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护理工作改革;成效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486-02

2010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我院护理部积极响应号召,在院内推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区,我科有幸成为院内首批四个试点病区之一,通过全科动员积极参与,结合科室实际,进行积极探索实践,创新护理工作,从改变护理工作模式、简化护理文书、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实施护士绩效考核与薪酬挂勾、推行护士分层培训、人性化动态排班等方面,经过一年多学习探索、实践尝试,收到很好的成效。

1 筹备启动阶段

1.1 全科动员,统一认识 护士长在全面理解领会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多次召开护士小组会议,动员全科护士,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优质护理服务是否就是基础护理?”、“基础护理是否等于洗头洗脚?”、“优质护理服务是否降低护士地位?”、“优质护理服务是否要摒弃专科护理?”,引导护士正确理解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和实质,转变观念,使护士从“不接受”到“有所认识”再到“接受”最后转变为“自觉行动”的主动服务意识。

1.2 组织学习标准,规范护理行为 组织护士逐条逐项学习卫生部的下发要求《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的内容,明确临床护理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规范临床护理工作,保证护理措施落实到位,提高护理质量。

1.3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制订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计划、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完善疾病护理常规和临床护理服务规范、标准,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修订护士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

1.4 外送学习,发挥骨干力量 选派护理骨干到区内外参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学习培训班,开阔视野,更新理念,积极协助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

2 组织实施阶段

2.1 改变护理模式,推进优质服务

2.1.1 责任包干,扁平分工 实行责任组长与责任护士双包干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使护士与病人相对固定,组内责任护士在一段时间内管理相对固定的同一组病人,利于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密切护患关系。根据科室病床数和护理人力资源,将病区分为2个责任小组,每组设责任组长,每组责任护士6~7名,白班每组保证有3名不同资质责任护士在岗。护士长每天根据病区病人数量、病情轻重和护理人力资源进行动态排班,将病床分配到人,每名责任护士分管7~8名病人,责任组长分管危重、一级护理病人,责任护士分管病情稳定病人。让不同层级不同能力的护士共同服务病人,发挥团队合作,优势互补,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2.1.2 选拔组长,合理用人 为了能发现人才,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工作,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科室实行责任组长竞聘上岗。先确定护理组长的任职资格,然后采用个人申报,护士长从中选拔专科理论丰富、责任心与工作能力强、有爱心、服务态度和沟通能力好的护士担任责任组长。

2.1.3 落实职责,拓展服务 床位责任到人,人人管床, 护士8小时在班,24小时负责,职责明确,各司其职。责任组长直接负责管辖小组的护理质量和服务质量,组内协调,督促责任护士全面落实病人从入院至出院的全程护理服务。护士长为护士营造温馨的工作环境、不出错的工作流程、和谐的人际关系。科室提供老花镜、针线盒、微波炉、雨伞等便民服务,建立疾病知识宣传板报、健康教育宣传栏,提供健康教育处方,制作手术、检查、服药、注射温馨提示卡和防压疮、防烫伤、防跌倒坠床、防管道滑脱等安全警示标识,对出院后病人开展电话和上门随访服务。

2.1.4 夯实基础护理,准确观察病情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为患者提供满意的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使护士认识到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观察病情的最好途径[1]。科室自行设计基础护理执行单,切实把病人的面部清洁、饮食、皮肤、会阴、排泄等卫生部规定的17项基础护理内容全面落实。护士长每天5次巡房(晨会交班前、晨间床边交接班、上午下班前、下午上班后及晚交班时)检查指导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服务,随时指出工作中的安全隐患。责任组长2次在为术后病情稳定仍持续吸氧的病人洗头、擦浴过程中观察到病人暂停吸氧后出现指脉氧饱和度下降趋势,意识到与病人病情不符,立即报告医生,经迅速检查、专科会诊发现2例病人均有大量胸腔积液,查明了氧饱和度下降原因,联系转科,病人得到准确及时的治疗,病人、医生满意。

2.2 推行层级培训,促进护士成长 科室实行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的管理培训模式,对危重、大手术后患者的护理和新开展护理业务技术等护士长带头先做,通过层级落实培训,护士长重点关注对责任组长与新护士的培训,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护士长制订了《专科急危重症护理观察与抢救配合指引》、《专科急危重症抢救程序》,每天早晚跟随床旁交接班,提出病人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时落实预防措施,高年资护士负责对低年资护士的指导,大大地促进了年轻护士的成长。

2.3 简化护理文书,把护士还给病人 根据自治区卫生厅要求使用表格式护理文书的通知,在护理部的指导和支持下,设计并采用表格式护理记录表,仅需对病重、病危患者、病情发生变化、需要监护的患者进行书写记录,保证每班护理书写时间少于半小时,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纠正了重书写、轻护理现象,真正做到了把时间还给病人。

2.4 优化流程,关注细节 对科室已有流程进行审视,规范已经比较合理的流程,让护士明确执行;如果流程中存在一些不利于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或满足患者需求的问题,结合科室实际和护理人力资源,进行流程再造,使之更加合理。科室原来的管道护理流程,管道护理时间为07:30~08:00,由于管道护理比较多,护士完成管道护理和晨间基础护理一般要到09:00~09:30,病人每天输液时间在09:30以后,病人和家属常抱怨护士,针对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新梳理,将生活和晨间基础护理时间段提前,改为07:00~08:00,输液时间段安排为08:30~09:30, 09:30~10:00为管道护理时间(调整在输液后),病人满意了,护士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对缺如的流程进行补充,院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后勤职能部门大力支持,成立了住院病人陪检队伍,陪检员下到病区接送病人检查,科室制定了陪检队送检流程,责任护士必须在送检前后对病人的病情、管道、送检方式进行评估,规范送检,确保病人安全。

2.5 实施绩效考核与薪酬挂勾,调动护士积极性 护士绩效考核是目前卫生部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活动中护理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护理绩效薪酬制度改革是醫院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护理队伍及护理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2]。在医院和护理部的大力支持下,科室对绩效管理进行积极探索,做了大量工作,构建了公平、公正、合理、科学的可行性强的护理人员绩效考评体系,绩效考评项目包括护理人员工作态度、工作质量、技术难度、工作数量、加分项目五个模块,每月进行考评一次,先由护士进行自评,然后考核小组进行组评,考评结果公开,护士确认签字。考评结果与20%绩效薪酬、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激励基金挂勾,真正体现了多劳多得,重劳多得,护理量大多得,护理难度大多得,夜班多得。

2.6 人性化动态排班,满足护患需求 根据大部分护士意愿采用三班倒班方式排班,安排见习护士在07:00~07:30协助病人进行洗脸、漱口、梳头等生活护理,在中午送、接手术病人最繁忙时段增加护士2人,节假日排班考虑不同层次护士搭配;同时在排班本开辟护士排班需求栏,让护士为自己休息留言,排班时尽可能优先考虑安排,满足护士的生活、学习需要。

2.7 开展优质服务,推动护理科研发展 在开展优质护理一年多的实践中,护士主动接触病人,关爱病人,护士床边护理时间较前明显增多,能及时发现病人存在的临床护理需求,积极开动脑筋,采用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及时予以解决,提高了护士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思维。护士长作为立项负责人在2011年通过市科委立项三项护理科研《递减前列腺增生患者TURP术后尿管气囊水量对预防膀胱痉挛的研究》、《前列腺增生患者TURP术后尿管拔除方法改进的护理研究》、《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构建护理人员绩效考评体系的应用研究》。

2.8 评价护理工作,接受督导检查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在建立病友意见本、开展出院病人满意度调查、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的评价基础上每月进行“优质护理服务明星”评比;护士长每天三次以上巡视病人,检查基础护理落实情况进行记录;病区一级质控组织每月2次、二级、三级质控组织每月1次按卫生厅《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病区管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进行检查;科室在2010年、2011年接受自治区卫生厅“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活动专项督查,得到了专家组的认可。各级考评结果为建立护士绩效考核制度与激励机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3 总结交流阶段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科室小组内、院内科室间互磋学习,交流经验,不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有效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病人呼叫铃声明显减少;危重、一级护理病人基础护理措施落实,病情观察准确及时,康复指导早期介入,明显减少并发症;护士综合素质水平提高,有力推动了护理科研的发展;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递升,由91%上升到99%,病人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病区获得院级和市卫生系统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科室,护士长获得院级、市卫生系统和自治区卫生厅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

参考文献:

[1] 刘苏君.基础护理—护士的专业内涵[J] .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43.

治疗护理服务 篇3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0月-2015年8月收治内科疾病患者100例, 随机平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 男28例, 年龄24~66岁, 平均34.25岁, 女22例, 年龄23~67岁, 平均33.50岁;对照组50例, 男26例, 年龄25~67岁, 平均35.5岁, 女24例, 年龄24~68岁, 平均32.5岁。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如年龄、性别、住院时间等,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以进行对比。

方法: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 另外观察组进行采取有计划地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 管理体系的建立由护理组长负责, 并对所有的护理员进行分级分工, 总体上分成4个等级, 这是在护士长的指挥下完成的, 其中包括护理组长、辅助护士、治疗护士、护理学员, 护理人员本身的工作经验和护理技术, 工作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等是分级的主要根据。使护理员对患者的护理程度大大增加, 所有的医护人员必须要遵守医院的相关制度, 应认真严格, 同时应严谨的负责好每一项工作, 做到救人者怀有仁心高尚医德。 (2) 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会被任何细微的变化而影响。因此一定要使患者的心理素质加强。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 对患者的情绪波动要随时进行关注, 如负面情绪出现于患者中, 如焦虑、悲观及抑郁等, 对其的心理护理要及时进行, 不断对患者进行鼓励。同时还要积极与患者沟通, 及时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 安抚患者情绪, 为患者营造出舒适、适宜的养护环境, 同时还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患者住院期间, 其安全意识要有所提升, 防止跌倒、坠床等情况发生。对药物的使用要有严格的控制, 使护理管理加强, 在使用药物前一定要对药物的品种和剂量进行仔细检查, 针对药物的注意的事项要提前告知患者家属, 从而使不良反应的发生得以避免。 (4)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健康知识讲座要定期组织开展, 使患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治疗后事宜, 避免后遗症的出现。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患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愈后护理的重要性。

疗效评价标准:在对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相关护理后, 患者的症状基本恢复正常, 说明护理效果明显;在对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相关护理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说明相关护理有效;在对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相关护理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 甚至加重, 则相关治疗无效。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进行统计分为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不满意4项。满意度= (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 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情况比较: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8%, 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84%,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两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对比: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讨论

身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 与患者进行沟通必须及时、高效,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患者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 而且还能使护患关系得到良好的建立, 并且能够使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提高, 从而使医院的治愈率间接增加, 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2,3]。护理人员按照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必须严格坚持以人为本, 将患者作为中心, 使自己的护理能力能够不断提高, 对待患者, 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 对于患者的要求, 要努力满足。如果对突如其来的疾病, 患者产生了不必要的恐惧, 对患者进行讲述解释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时, 作为护理人员要耐心并且周到。在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时, 护理人员只要具有十分强烈的责任心, 必定能够得到患者从内心的信任。对患者的各种状况, 护理人员必须了如指掌, 做到心中有底, 如果发现突如其来的问题采取的处理方法必须积极、有效[4,5]。

总之, 护理人员必须做到坚持以人为本, 终极目标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护理员树立正确的理念, 并且优质的护理服务必定促使医护人员的职业水准大大提高, 从而更有效地改善护理员与患者的关系, 使患者快速康复出院, 使治愈率大大提高, 从而降低复发率和致残率。

参考文献

[1]陈书瑾, 姜霖, 孙敏敏, 等.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门诊实施的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1) :31-33.

[2]张雪兰, 文跃莲.钟灿华消化内科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实践与体会[J].全科护理, 2011, 9 (22) :2034-2035.

[3]黄秀华, 王芳, 梁凤英, 等.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内科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30) :7509-7510.

[4]姚娴凤, 王秋莉.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心内科实施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 2011, 20 (z5) :270.

治疗护理服务 篇4

【关键词】优质护理;护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532-01

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对医疗保健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活动也由过去单纯提供护理技术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 以护理的服务质量为核心、以病人满意度为宗旨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提高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的形象 、效益和竞争力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而护理安全管理则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护理安全管理是指在实施医疗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为了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就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防范措施做以下分析。

1 影响护理安全管理的因素

1.1 护士自身的因素:?法律意识较淡薄,工作中往往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如对患者的隐私权、知情权等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往往会导致矛盾的产生,自我保护意识淡薄,遇事易情绪化,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缺乏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心,疏忽大意,就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损害?由于业务知识缺乏,经验不足,护理技术水平不高或不熟练,操作失误或错误,观察不到位,对潜在并发症预见不足,不能及时判断处理,均可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后果,导致患者失去最佳治疗时机,或额外增加患者痛苦,引发护理纠纷。

1.2 患者、家属的因素:?患者及家属的素质:患者或家属对治愈的期望值过高,心里承受力差,对医学知识缺乏,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烦意乱等心理现象,不信任医生,不听护理人员的安排,拒绝治疗导致病人人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影响护理质量。?医疗费用:大型医疗设备的引进,新药的应用,医疗费用的支付使一部分病人难以承受,有些医护人员在催费的过程中,与患者或家属发生矛盾。?患者家属法律意识和维權意识的增强:随着国家各种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新闻媒体对医疗案例报到的增多,病人的法律意识在近几年内有了明显的提高,有些媒体的刻意炒作,使护患关系日趋紧张。

2 提高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提高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 定期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分析有哪些不安全因素以及产生的原因,使护士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风险性;增强护士自律及依法护理的意识,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准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从细节做起使各种潜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满足病人要求,使病人得到安全可靠的护理,提高患者的信任和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

2.2 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护患、医护之间的沟通患者、家属的医学知识缺乏是一个弱势群体,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应尊重、理解、同情他们,因人施护,改善服务态度,培养良好的护患关系,在交流过程中应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对患者家属提出的疑问,用通俗易懂的专业知识,针对患者心理,耐心细致地讲解;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详细治疗方案、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应与主治医生沟通,必要时请他给患者详细交代,以免因交代不当或与医生交代不一致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2]。

2.3 注重护理工作关键环节的控制 护理工作是一个多人多班次合作的工作,故而落实责任制优质护理为患者提供连续、规范、无缝隙的护理服务是至关重要的。诸如患者治疗、康复指导、出入院流程、病房交接流程、迁床流程、转科工作流程、接待急诊病人工作流程等,并认真执行,以避免工作遗漏,提高工作质量及病人满意率。

2.4 定期开展安全隐患分析会 在科室定期开展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会,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和差错的工作环节或流程进行分析讨论,制定出更完善的流程全方位为病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让每一位参会人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强化安全意识,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增强责任心。

3 结论

护理质量的核心是护理安全,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人人都参与其中,提高认识,才能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医疗安全。让大家重视持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安全管理,努力为患者提供一个细心、耐心及时的医疗服务,才会大力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参考文献:

[1] 何晓英, 闫翔, 王雪梅, 等.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J] . 西南军医2007,9(11):143~144.

治疗护理服务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脾破裂患者, 男17例, 女6例, 年龄8岁~50岁, 平均年龄37岁, 就诊距受伤时间2 h~24 h, 平均5 h.

1.2 保守治疗的指征 (1) 为腹部闭合性损伤, 无其他腹腔内脏器严重损伤。 (2) B超检查脾脏包膜下血肿, 腹腔内无或有少量积液。 (3) 凝血功能无异常。 (4) 无休克或出现休克在短时间内及时纠正后无休克表现。 (5) 生命体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

2 心理护理

2.1 脾破裂多由意外事故引起, 患者入院时精神打击较大, 再加上身体上的病痛, 常有紧张、焦虑、恐惧、自责等心理, 担心生命受到威胁。因此, 我院推行“五心”护理服务, 即:热心接待 (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程导医、一句祝福) ;精心评估 (一个请字、一双暖手、一份专注、一张名片) ;细致计划 (一段家常、一组数字、一番比较、一点建议) ;耐心实施 (一一解答、一把搀扶、一声宽慰、一番叮咛) ;暖心沟通 (一份档案、一段相送、一份出院指导、一次回访、一杯热水) ;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认真做好解释工作, 消除其紧张和不安。认真细致地说明患者现阶段的病情及非手术治疗的优点以及成功病例, 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做到“因人而宜”, 消除患者的陌生和恐惧感,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主动配合治疗。

2.2 保守治疗脾破裂需要患者严格禁食、禁水, 在临床治疗中我们发现, 患者家属的配合占有重要位置, 护理人员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 特别是要取得家属的配合。

2.3 脾破裂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1周, 平卧位或低卧位。治疗期间要加强巡视, 有些患者在保守治疗取得一定效果后对卧位、卧床体息表示不理解及不配合,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取得其配合。卧床期间需2人协助翻身, 以患者舒适为宜, 预防压疮。 (下转第1560页) (上接第1557页)

2.4 脾破裂患者72 h内禁食, 做好口腔护理, 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后, 3 d~5 d逐步恢复饮食, 由流食逐步恢复为半流食、普食。给予高蛋白、高能量、易消化饮食, 做好饮食指导。注意观察排便情况, 如有便秘, 适量使用缓泻剂以保持大便通畅。

3 加强出院指导

(1) 患者住院2周~3周后出院, 嘱患者每月复查B超1次, 直至脾损伤愈合。 (2) 嘱患者如出现头晕、口干、腹痛等症状均应停止活动并平卧, 及时来院检查。 (3) 注意休息, 脾损伤未愈前避免剧烈活动及体力劳动, 以免增加腹压。 (4) 注意饮食多样化, 保持大便通畅。 (5) 注意保护腹部, 避免去人群密集的、避免创伤。

4 讨论

治疗护理服务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择:

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神经内科就医的62例脑卒中疾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诊断标准[1]。患者表现为失语、偏瘫、肢体功能缺损等症。62例患者中, 男37例, 女25例, 年龄47~76岁, 平均63岁;急性脑梗死患者43例, 脑出血患者19例。合并高血压者39例, 合并糖尿病者27例, 合并高脂血症者23例。患者就医后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 观察组:男19例, 女12例, 年龄48~76岁, 平均63.5岁;急性脑梗死患者21例, 脑出血患者10例。合并高血压者20例, 合并糖尿病者14例, 合并高脂血症者11例。对照组:男18例, 女13例, 年龄47~75岁, 平均62.5岁;急性脑梗死患者22例, 脑出血患者9例。合并高血压者19例, 合并糖尿病者13例, 合并高脂血症者1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并发症及神经功能评分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脑卒中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给予包括心理护理、院内康复护理、健康宣教出院随访等康复护理服务。

1.2.1 常规护理:

患者入院后配合医师完善头颅CT、MRI等项检查确诊后, 2组患者均遵医嘱配合医师给予脑卒中相关治疗。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防止患者坠床, 预防褥疮、感染、便秘。

1.2.2 心理护理:

患者突发脑卒中, 部分神经功能受损, 生活自理受到影响, 担心给家人带来负担, 患者会出现焦急、担忧、悲观绝望等心理变化。护理时要帮助患者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 从生活、心理、功能锻炼各方面给予患者正确的指导和精心照顾, 详细说明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并指导患者及家属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患者的疾病, 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早期肢体功能锻炼[2]。

1.2.3 院内康复护理:

注意保持肢体良好的功能位置, 瘫痪肢体的手指关节应伸展、稍屈曲, 手中可放一海绵卷;肘关节微屈, 上肢肩关节稍外展, 为了防止足下垂, 可在足底放一硬枕, 为防止下肢外旋, 在外侧部可放一支撑物。加强对患肢的按摩, 按摩包括按、摩、揉、捏4法。顺序应由远心端至近心端。掌握原则为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 2次/天, 每次20 min, 对患者的上肢从手指至前臂、肩关节周围, 用红花酒精进行轻缓的按摩。在生命体征平稳后, 无进行性脑卒中发生, 无论神志清楚还是昏迷患者应早期进行肢体被动运动[3], 包括肩、肘、指、髋、膝、踝关节的屈曲、伸展及抬举活动。当患者神志清楚, 生命体征平稳后, 可开展床上的主动训练, 以利于肢体功能恢复, 常见的主动训练方法为:Bobarth握手、桥式运动、床上移行等, 训练由简单到复杂, 着重训练瘫痪肢体和软弱肌群。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可指导患者进行刷牙、进食、穿脱衣服、拨算珠、捡豆子等自理活动。

1.2.4 健康宣教及出院随访指导: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帮助其充分了解脑卒中在院外出现问题如何应对, 结合患者的肢体功能受损程度和内容、合并症、年龄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有针对性地做好出院前的康复指导。护士可采用定期随访等工作方式, 为患者做好社区康复护理指导工作。

1.3 疗效评定:

根据患者NIHSS评分的变化进行疗效评定。基本痊愈:患者功能缺损评分NIHSS≤3分, 病残程度为0;有效:患者功能缺损评分NIHSS相比基线改善≥4分, 病残程度为1~3级;无效:功能缺损评分NIHSS相比基线改善≤3分或较治疗前增加。以基本痊愈、有效2者之和统计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 所有资料采用χ2检验, 配对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临床疗效, 对照组患者基本痊愈16例, 有效10例, 无效5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3.87%;观察组患者基本痊愈18例, 有效11例, 无效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目的是建立良好的姿势和观念, 为患者今后肢体康复和回归社会奠定基础。一旦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即可开始进行肢体康复护理。本组临床研究发现, 在临床治疗脑卒中疾病时, 加强康复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治疗总有效率可达到93.55%。故而, 在临床常规治疗脑卒中时加强康复护理, 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减轻患者功能缺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加强康复护理对治疗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62例脑卒中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在积极配合医师治疗的基础上, 对照组患者给予脑卒中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加强康复护理。观察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87%,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结论 在临床常规治疗脑卒中疾病时加强康复护理, 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1995) [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 1996, 29 (6) :379.

[2]马艳, 李洁, 罗利俊, 等.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 2005, 20 (6) :362.

治疗护理服务 篇7

关键词:骨科,术后功能锻炼,优质护理

外科手术不是骨科疾病治疗的终结, 而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相关的临床实践证明, 如果只是单纯的行外科手术治疗, 而没有贯穿于其中的相应康复治疗, 骨科疾病患者难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或理想的治疗效果, 然而在现实的临床工作中, 由于外界的多种因素影响, 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往往处于“有名无实”的境地, 从而大大影响了骨科疾患的治疗效果[1]。目前, 随着国内大范围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工作, 以及笔者所在科室3个病区积极中央下发的贯彻落实国家卫生部精神, 在某种程度上有效的激发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护士在护理服务中更加注重人文关怀,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 落实整体护理, 把患者的康复及健康指导融为一体, 力争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2,3]。为此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实践, 对2012年1-6月收治的6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术后护理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提出了优质护理的建议,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 男43例, 女17例, 年龄14~84岁, 平均 (49.1±1.5) 岁,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 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主要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开展术后早期康复, 健康教育是康复的关键。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措施如下。

1.2.1 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康复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须与患者系统临床康复评估为基础, 由于患者个体情况不同, 外科治疗方法选择不同, 在评估中与康复师互相沟通, 参考相应的临床及康复治疗方案, 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流程, 同时应根据康复过程出现的情况 (如并发症、急症等) 及阶段性康复评定结果, 动态调整康复流程[4]。

1.2.2 术后早期康复计划

(1) 手术当天麻醉苏醒后, 患者一般状况良好, 伤口渗出少, 可在指导下主动活动腕关节和手指。 (2) 术后第2天, 待能够下地, 行“钟摆样运动”, 下地站稳后弯腰, 上肢自然下垂, 做悬垂回旋动作 (划圈) , 或做钟摆样前后或左右两侧摆动, 活动范围由小到大。5次/组, 3~4组/d。运动后需用冰毛巾冷敷伤口周围, 以利消肿止痛[5]。 (3) 术后3~6周, 骨折初步愈合, 开始肩关节的主动活动, 如 (1) 外展、外旋:仰卧位, 双手手指交叉放在头颈部后方, 两肘向前、后活动, 练习肩关节外展、外旋; (2) 后伸:双手扶椅背, 慢慢下蹲, 练习肩关节后伸; (3) 前屈, 上举:患侧手扶墙壁, 做手指爬高运动, 练习肩关节前屈, 上举[6]; (4) 上举、前屈:双手持一木棍做上举, 或用健手握住患手上举, 利用健肢带动患肢外展、上举、前屈; (5) 后伸、屈曲:健手后伸, 手背摸背部最高点, 触及肩胛骨, 再以健手托患肘摸对侧的肩胛骨[7]。 (4) 肌力训练, 主要是三角肌: (1) 术后3~6周, 三角肌的等长收缩训练 (不产生关节运动的肌肉力量练习) , 可以防止肩部废用性肌萎缩。然后逐渐增加肩关节的活动度, 可以控制在每周增加5°~10°; (2) 术后7~9周, 主动活动肩关节, 等长收缩的强度逐渐增加, 同时进行日常生活的训练; (3) 术后10~12周, 抗自身重力主动活动肩关节训练, 自我牵拉肩关节以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 (4) 13周以后, 主动活动肩关节, 使关节活动达到正常, 逐步增加抗阻抗练习, 使肌力完全恢复[8]。

1.2.3 健康教育

是术后早期康复的关键, 护士在康复教育中起重要作用。目前骨折治疗不仅要求骨折的愈合, 更加重视功能的全面康复, 因此骨折治疗的三个基本原则中复位、固定是治疗的基础, 功能锻炼是功能康复的关键, 应让患者了解基本病情和康复目的, 积极配合, 并让患者学会返家后可以开展的康复训练方法, 理解全面康复是骨科康复的最终目标。

2 结果

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 (18.53±0.25) d, 全面康复25例 (83.3%) , 行二次护理5例 (16.7%)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 (15.98±0.46) d, 全面康复29例 (96.7%) , 行二次护理1例 (3.3%)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优质护理服务对肱骨干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的效果非常的明显, 住院时间短, 病情康复快, 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在护理过程中, 护士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康复性指导训练, 能够及时的缓解患者因为病情产生的精神压力, 提高自我康复意识, 极大的改善患者的自我调整和求生的欲望, 对于增强和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更加的明显。老年患者生活条件简单, 好多身边缺乏必要的朋友或家人的呵护, 护理工作人员如果能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调节和呵护, 对老年患者的病情和痊愈情况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护理工作人员还需要根据需要, 主动的学习自身的专业知识, 加强自我护理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 效果更好。

患者在进行康复过程中, 护理工作人员根据不同的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其中患者在肩关节的恢复效果是否明显, 取决于患者是否坚持持续高效的康复训练, 肱骨干骨折术后护理过程中, 不建议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性训练, 等局部组织愈合之后, 再开始进行大量的活动性锻炼, 患者的康复功能比较显著, 可以达到骨科康复的最终目标, 缩短了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关骅, 张光铂.胸腰段骨折手术决策流程的量化及临床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 2011, 19 (6) :64-65.

[2]王彦科.可膨胀髓内钉在24例四肢长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13) :120-121.

[3]谢崇英.外科骨折患者压疮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8 (12) :161-162.

[4]熊英.护理路径在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31) :132-133.

[5]黄群.舒适护理对胫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32) :107-108.

[6]李玉兰.循证护理用于髌骨骨折患者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26) :92-93.

[7]陈静, 凌坤.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11) :138-139.

治疗护理服务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 按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 对照组38例, 男女比例20∶18, 年龄21~64岁, 平均 (45.5±2.1) 岁;研究组42例, 男女比例22∶20, 年龄22~63岁, 平均 (46.0±1.5) 岁;两组基线资料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治疗前疾病检查, 治疗中病情监测及治疗后生活饮食指导, 健康教育等。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行优质护理, 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和需求, 并行心理疏导, 介绍医院环境, 主治医师及护士, 组织病友交流治疗成功的案例;健康教育:以座谈会等形式向患者及家属宣传与乙型肝炎相关的知识, 包括起病原因、病情特点, 治疗的安全性等;疾病护理:保持病房舒适的环境, 并予以消毒隔离, 日常生活用品不能混用, 如牙刷、剃须刀等, 多卧床休息, 病情好转后, 适当加强运动, 对腹泻、发热等症状及时处理, 如予以降温措施, 退热期予以液体及营养补充, 防止受寒, 腹泻者对肝门予以温水冲洗;饮食护理:少食多餐, 多食清淡且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类食物, 少食刺激性强食物。

1.3 疗效判断与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肝功能性指标及生存质量。肝功能性指标:丙氨酸转氨酶 (ALT) 、总胆红素 (TBIL) 、白蛋白 (ALB) ;生存质量评分, 得分高低与生存质量好坏成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 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计量资料, 组间比较用t检验, 用百分比 (%) 表示计数资料, 采用χ2检验, 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肝功能性指标情况:

护理前, 对照组ALT、ALB、TBIL的水平分别为 (117.5±34.9) U/L、 (35.9±5.4) g/L、 (18.0±7.0) μmol/L;研究组为 (116.9±36.5) U/L、 (36.8±4.5) g/L、 (17.7±7.3) μmol/L;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 对照组为 (76.5±23.0) U/L、 (38.6±5.8) g/L、 (16.8±3.6) μmol/L, 研究组为 (43.2±26.0) U/L、 (44.8±7.0) g/L、 (13.8±3.5) μmol/L;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生存质量情况:

对照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的评分分别为 (1.5±0.3) 分、 (1.7±0.3) 分、 (1.8±0.2) 分、 (1.5±0.6) 分, 研究组分别为 (2.5±0.4) 分、 (2.5±0.3) 分、 (2.4±0.6) 分、 (2.4±0.4) 分;对照组生存质量总评分 (6.5±1.4) 分显著低于研究组 (9.8±1.7) 分,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多为恶心、乏力、腹胀、畏食等, 其发病因素复杂, 与婴幼儿期病毒感染、家族性的传播等均有关, 其临床治疗多采用综合疗法, 如免疫调节、抗病毒及对症治疗等, 而抗病毒为乙型肝炎临床治疗之关键[2]。结果显示:对照组ALT、TBIL的水平均高于研究组, ALB的水平低于研究组, 由此可知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原因分析可能为:患者由于病情反复发作且迁延不愈等特点, 加上临床多采用抗病毒类药物治疗, 尤其是抗生素, 医疗费用高, 极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造成治疗的依从性差, 而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尤其是组织病友交流治疗成功的案例, 可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3]。健康教育中以座谈会等形式向患者及家属宣传与乙型肝炎相关的知识, 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进而及时纠正其不利于疾病康复的生活饮食习惯, 促进疾病康复[4]。乙型肝炎可通过体液及血液经黏膜或皮肤传播, 为此日常生活用品不能混用, 可防止感染;多卧床休息, 可使肝脏处血流量增加, 利于修复肝细胞;病情好转后, 适当加强运动, 可增强患者免疫力, 进而提高其抗病能力。饮食护理中多食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类食物, 可及时补充营养, 提高患者免疫力;少食刺激性强的食物, 禁烟酒, 可以使肝脏负担减轻, 加快肝细胞的再生及修复[5]。结果显示:对照组生存质量总评分显著低于研究组。究其原因, 与优质护理的效果好, 可迅速改善症状, 促进康复, 进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 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的康复效果影响显著, 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的康复效果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 按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 对照组38例行常规护理, 研究组42例在其基础上行优质护理, 观察两组肝功能性指标及生存质量。结果 对照组ALT、TBIL的水平均高于研究组, ALB的水平低于研究组, 且生存质量总评分 (6.5±1.4) 分显著低于研究组 (9.8±1.7) 分, 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的康复效果显著。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优质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宗梅, 王蓓蓓, 林秀芳, 等.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4, 34 (2) :99-100.

[2]董焕珍.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 2014, 54 (46) :83-84.

[3]黄艳.健康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工作中的价值[J].中外医疗, 2014, 33 (11) :168-169.

[4]邹华娅, 王淑芬, 黄秀红, 等.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广东医学, 2014, 35 (12) :1895-1897.

治疗护理服务 篇9

关键词:门诊优质护理服务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23-02

优质护理服务是护理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具有深化护理改革、推动医院发展的意义。活动的目标是使病人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护士满意、医院满意。活动的主题是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1]。门诊是医院的窗口,门诊优质护理服务不仅体现医院形象,更是提高患者就医感受的重要环节,因此优质的门诊护理服务显得尤为重要。我院门诊部充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门诊工作的特点,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理念,于2012年元月开始开展门诊优质护理服务,为病人提供了一系列方便、快捷的就诊服务,具体措施如下:

1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1.1组织护理人员召开专题会议,学习卫生部关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各种精神,在全科营造氛围,提升优质服务认识程度。结合门诊工作实际,讨论门诊的创建主题,目标、理念和服务承诺。

1.2在护理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制定了门诊的创建主题:用心服务,用爱导航;创建目标是: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医院满意,护士满意;创建理念是:病员至上,质量第一,服务为本;服务承诺是:心中有病员——能够想到;眼中有病员——能够看到;耳中有病员——能听想到;手中有病员——能够做到;健康教育围绕病员——能够说到做到。同时将这些内容在候诊大厅以专栏形式进行公示。

2落实重点工作,改革护理管理

2.1制定标准,完善制度。护理部组织科室成员制定了详尽的工作计划,并按计划认真实施落实到位。根据各岗位特点制定或修订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使护理人员有章可循,按章行事。明确了各岗位的工作流程。

2.2护士分层管理,体现能级对应。根据护士的学历、资历、工作态度、责任心、交流沟通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将护士能力分为五个能级,进行分层级管理。根据优质护理服务要求,制定各层护士培训计划,并组织落實。改进了绩效考核方式,通过对护士的岗位、服务质量、病人满意度、能级等每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

2.3改变了排班模式,打破了固定岗位安排,提倡一专多能、一人多岗,增强资源配置的协调度和效能。根据工作或需求高峰、低谷的周期性交替变化规律,对人力、物力等资源进行合理安排,使资源与实际需求相匹配,缩短了每班咨询导医护士的工作时间,减轻了护士工作压力和职业疲惫感。

3提高护士素质,改善服务态度

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2]。护理部首先开展了护士礼仪培训。规范了护士的仪表仪容:按要求穿导医工作服,化淡妆,头发戴统一发网,佩戴胸牌;规范站姿、坐姿、走姿;服务态度要求主动、热情、真诚。面带微笑站立回答患者咨询。做到来有迎声、走有送声、治疗有称呼声、不足之处有道歉声等,严格执行主动服务和首问负责制。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迎接每一位患者,及时分诊,指导患者挂号、就诊、检查、缴费、取药;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问候、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帮助为患者排忧解难,给予患者最细微体贴的照顾。

4优化就医环境,创新服务举措

为了保证患者有一个良好安全的就医环境,科室护理人员抓住“创建门诊优质服务”的契机,积极推出以下举措:增设病人就诊“绿色通道”,遇危急重症病人,则立即护送到急救科抢救治疗。完善预约挂号服务。及时疏散挂号、缴费、取药等窗口的患者,保证等候时间小于10分钟,且在旁及时解答患者疑问。定时巡视诊室,保持良好的就诊次序,实行“一医一患”。使用门诊呼号系统按序叫号,节省了患者的等候时间。在洗手间等地面湿滑的地方,增加了温馨提示牌,防止跌伤事故出现。安装了患者热线,为患者提供挂号、药物使用、健康宣教等信息,方便在家的患者。制作了大量精美易懂的健康教育图文知识,悬挂于候诊大厅和走廊两侧,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咨询台常备健康教育宣传单和医师上门诊时间安排表,供患者取阅。制作了优质服务墙报,将门诊护士的服务格言予以张示。设立住院患者登记点,主动帮助患者联系床位,将门诊的优质护理服务延伸到病房。

5讨论

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和凝聚力,提高了护士文化素质和修养,体现了护士的价值。同时,病人也得到了真心的帮助、精心的呵护,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对护士的信任度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大幅提高,由原来90%左右上升至97%以上。同时也进一步改善了“就医难、就医烦”的局面,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形象。在门诊的工作中,护士与患者增加了许多交流,了解了患者更多的需要,这大大增强了护士的职业责任感,从而增强了护士们在门诊工作中的优质护理服务意识。护士是医院的中坚力量,是医院形象的体现,是人文服务的核心,是医院安全的最后防线,没有护理就没有医疗质量。护理工作是重要的治疗环节,同时是人文服务和医院形象建设的重要保障。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使“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得到不断深化和发展[3,4]。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N].护理管理,2010-01-27

[2]张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体会[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9:189-190

[3]蒋雷英,汤志蓉,丁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初步实践与体会[J].护理研究,2011,25(8B):212

治疗护理服务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98例PCI术后患者, 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以及出院时均给予疾病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观察组男26例, 女24例, 平均年龄 (56.3±12.5) 岁。对照组男25例, 女23例, 平均年龄 (56.1±12.5) 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指导。住院期间对患者提供常规健康教育, 如疾病相关知识、饮食指导、活动指导、用药指导等, 并在出院时发放《出院患者联络卡》, 提示患者复查时间、需要服用的药物及饮食注意事项等。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指导的基础上, 于出院后实施护理延伸服务, 开展时间为1年。具体实施内容如下。1.2.1建立延伸服务团队 (1) 选取护师以上职称, 具有很强的责任心、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富有爱心的专科护理人员组成延伸服务团队。根据护士意愿及特长, 分为出院随访组、网络信息管理组和社区服务管理组。 (2) 明确职责与分工:出院随访组主要负责临床病区出院随访质量, 建立预约随访登记表, 了解患者护理服务需求, 成立病人延续护理中心随访信息库。网络信息管理组负责成立并维护网络平台, 在网上解答疑难问题, 共享培训课程, 发布活动通知, 利用网络提供优质的延续护理服务。社区服务管理组主要负责筛选病历, 选派与护理问题专业对口的护理专家 (专科护士) 上门服务, 定期举行社区居民健康咨询活动以及社区护理人员培训班。

1.2.2 建立病人延续护理中心随访信息库

由出院随访组完成。根据疾病特征建立《疾病随访目录》, 明确随访内容, 同时收集出院患者信息, 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条件、联系电话、家庭住址、具体随访需求及随访方式、时间等, 与患者共同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

1.2.3 随访内容

由出院随访组和网络信息管理组每个月对随访对象进行一次电话、网络随访。社区服务管理组半年1次上门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是否有不适症状, 如胸闷、气短、胸疼、头晕、恶心等症状, 如有异常表现, 及时建议患者返院就医。根据患者随访信息库中的信息, 着重了解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情况。依从性就是按医嘱服药, 按时、按量、按要求服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4]。采用4级评分法预先设计《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评价表》对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进行量化分析。《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评价表》具体内容包括能否按照医嘱坚持服药、能否按时服用药物、能否依照准确剂量服药、能否依照正确的服用方法服药等4个条目, 1~4级分别表示做不到、偶尔做到、基本做到、完全做到, 总分1~4分, 得分越高者则药物治疗依从性越好。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s描述,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能否按照医嘱坚持服药、能否按时服用药物、能否依照准确剂量服药、能否依照正确的服用方法服药进行比较, 依从性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1, 见表1。

两组患者出院1年后合理饮食、定期复查、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见表2。

3 讨论

护理延伸服务对PCI术后出院患者, 可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PCI术后患者阿司匹林联合波立维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依从性直接影响PCI手术的转归和预后, 过早中断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会增加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 并且一旦发生支架内血栓, 死亡率可高达80%[5]。因此, 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随着出院时间的推移, 患者病情相对稳定, 服用药物的种类、方法繁多, 加上部分老年患者的记忆力减退或被生活琐事烦扰, 很多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逐渐下降。通过护理延伸服务, 如电话、网络或上门随访, 就服用药物的作用及重要性进行讲解、劝慰、重复、强化等, 可重新唤起患者对于药物治疗的重视。大多数PCI术后的老年患者与子女同住, 他们的起居生活由子女照顾, 对他们的子女实施健康指导是十分重要的, 使患者整个家庭建立起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 有利改善患者的预后[6]。对年轻患者家属的随访可增加微信平台。另外, 在电话、网络随访中患者非常渴求了解疾病本身的健康知识, 随访护士不能给予彻底解答的, 必须寻求医生帮助, 延伸服务组同主治医生进行“结对”工作, 也将成为护理延伸服务接下来要进行开展的工作。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延伸服务对PCI术后出院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98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50例) 和对照组 (48例) , 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以及出院时, 均给予疾病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常规的健康宣教基础上, 于出院后, 给予电话、网络、上门服务随访等护理延伸服务项目。出院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1年后观察组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两组在合理饮食、定期复查、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等情况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结论:护理延伸服务对PCI术后出院患者, 可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护理延伸服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药物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Anonymous.Coronary angioplasty versus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the randomized intervention treatment of angina trial[J].Lanct, 1993, 341 (8845) :573-580.

[2]丁澍, 马根山.药物洗脱支架在预防支架内再狭窄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24 (2) :122-125.

[3]邵瑛, 恩和, 武云涛, 等.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植入术后5年随访研究[J].现代医学, 2014, 42 (1) :19-21.

[4]孟令海, 尚淑玲, 张贺齐, 等.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患者院外用药依从性调查[J].武警医学, 2013, 24 (7) :631-632.

[5]代亚丽, 由淑萍, 王彦茹.乌鲁木齐南山牧区哈萨克族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调查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7, 4 (8) :683-685.

上一篇:输入/输出控制程序下一篇: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