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模式

2024-09-17

平行模式(精选12篇)

平行模式 篇1

一、平行志愿投档概念、原则阐释

平行志愿投档是分数优先录取模式下的投档方式, 它是相对于传统的排序志愿投档而言的。平行志愿投档过程具体包含以下几步:首先, 在每个录取批次的院校志愿中, 考生可自由填报若干个平行院校, 如考生可在一本至三本院校中分别填报A院校、B院校、C院校三个平行志愿, 各个平行院校志愿之间没有分数级差且每所院校均设有6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然后, 各地省招办根据“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将考生电子档案投往考生所报考的院校;最后, 招生院校依据考生分数高低依次排队进行录取操作, 并对考生进行专业安排, 直至院校招生计划满额为止。

平行志愿投档的原则是“分数优先, 遵循志愿”, 具体地说, 就是在对某个录取批次的院校投档时, 计算机投档系统严格按照上线考生高考成绩的总分从高到低顺序, 由计算机对每个考生所填报的若干个平行院校志愿依次检索, 首先将考生档案投给考生填报的A院校, 如总分未达到A院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 则直接将档案投往B院校, 如此类推, 只要被检索的若干个院校中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 即向该院校投档, 档案投出则完成该考生的投档过程, 投档后由院校决定考生录取与否。如果出现考生总分相同的情况, 则按单科顺序及分数的高低排序。文科类按语文、文科综合、数学、外语排列;理科类按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排列。

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利弊分析

(一) 平行志愿投档的益处

平行志愿投档作为高考制度改革的一项新举措, 对考生与招生院校而言都大有裨益。

1.基于考生的角度:降低志愿填报风险, 避免高分考生落榜

传统的排序志愿录取遵循的是“志愿优先、遵循分数”, 在这种模式下考生成绩无法达到第一院校志愿的要求时, 滑落到下一批次的可能性很大。而平行志愿录取奉行的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投档原则, 可以有效降低高分落榜现象的发生。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下, 严格按照同科类同批次线上报考考生高考总分由高到低排序, 遇总分相同时依次按照语、数、外单科成绩从高到低排序, 然后按排序的先后逐个对考生进行志愿院校的检索和投档。排序在前的考生未完成志愿院校的检索和投档, 就不能启动后一位考生的检索、投档程序, 这样就确保了“分数优先”, 也确保了相对高分的考生能够在投档时占有先机。所以说, 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模式客观上增加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选择范围, 有利于降低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在主观上, 减少了考生志愿填报环节中的博弈成分, 提高考生的志愿满足率, 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高分考生因志愿撞车导致的掉档、落榜。

2.基于院校的角度:促进录取的公平与公正

在传统的高招录取过程中, 院校掌握着绝对的主导权, 院校在选择考生上拥有很大的自主权, 而考生对于院校的选择权却未能得到真正的尊重。平行志愿的投档模式下, 考生可以在同一个批次中填报若干志愿, 这就有效地减少了志愿填报中的偶然性, 考生即使没有进入最理想的院校, 但也不会像以往那样存在太大的落差。在选择上, 院校依据分数录取考生, 同时考生凭借分数择优选择院校, 这种双向选择, 使得录取过程更加公平、公正。

(二) 平等志愿投档的弊端

任何事物都非尽善尽美, 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改革虽然对考生和院校大有裨益, 但仍存在一些弊端。

1.助长社会公众的唯分数论倾向

平行志愿投档奉行的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录取原则, 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高分考生落榜的风险, 但却强化了“分数定终身”的作用, 而且对于考分相对不是很高的考生来说, 平行志愿不一定能帮助他们进入更好的学校。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推行实际上就是让考生分数说话而非由运气决定。而一旦分数占据主宰地位, 追逐高分成为考生接受教育的唯一价值诉求, 教育恐怕将会失去其真正的意义。而且, 过分强调高考分数, 与国家长期以来推行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唯分数论的理念, 会给把高考当做唯一出路的学生更多的压力, 而忽视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 这是平行志愿投档方式改革不得不考虑的负面效应和风险所在。

2.高分考生依然存在退档风险

平行志愿所解决的是投档的机会问题, 但投档并不意味着必然被录取。各批次招生院校在录取时是按各自招生规模分别设置一定的投档比例, 只要院校调档比例大于其计划招生数, 必然有相等比例数量的考生自然落榜。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没有客观审视自身实力, 填报志愿偏高或者没有梯度, 也可能会落榜。另外, 考生在所报考学校的专业填报上若选择了不同意专业调剂, 依然会出现退档的可能。在平行志愿投档的运行模式下, 每个考生只能投档一次, 没有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的机会。如果投档后被退档了, 那么就要进入征求志愿这一档次, 这类考生就会错失志愿优先模式下存在的志愿梯队的机会。更为严重的是, 如果被退档考生不愿意选择进入志愿征集阶段, 则档案会滑落到下一批次, 这对很多考生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三、对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理性审视

任何一种教育改革政策的实施都是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同时并存的, 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推行也不例外。因此, 教育主管部门、招生院校、考生都应理性审视这种新的投档模式。

(一) 教育主管部门应承担的责任

1.适当缩小投档比例

在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录取体制下, 投档比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生的命运。在高招录取过程中, 教育部规定招生院校可以自行确定调档比例 (一般不高于120%) , 院校一般希望调档比例越大越好, 如果招生院校没有足够的预留计划, 调档比例过大, 会使一定比例的投档考生因招生计划额满被退档。为保护考生利益, 保证高招录取机制的公平有效运作, 教育主管部门应结合招生院校实际, 适当缩小投档比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不易控制太死, 可在教育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灵活处理, 允许招生院校将投档比例缩小至1:1.05, 1.03, 甚至于1:1的比例, 以减少考生的退档风险。

2.提高大众的认知程度

与传统的投档方式相比, 平行志愿投档有着很大的不同, 相应的考生志愿填报规则技巧也有很大差别。很多中学教师以及考生家长对平行志愿投档政策的内涵缺乏了解, 不能科学有效地对学生填报志愿加以指导。为减少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偏差, 相关部门应重视招生指导工作, 尤其要让中学老师及家长细致领会政策的操作流程、可能出现的各种后果, 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指导考生填报志愿, 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利益。

3.探索一档多投的新模式

平行志愿投档模式并非完美, 它在照顾考生的选择权时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招生院校的自主权。理想的做法应该是让院校和学生双向选择, 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尝试新的投档模式, 如一档多投。一档多投模式具体涵盖平行志愿、同步录取、自主选择等内容, 具体指考生在同一批次高校中平行填报志愿, 同一批次高校不分先后同步录取, 而最终上哪所大学, 由考生自主决定。这就意味着一名考生可能接到几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 从而变高校对学生的单向选择为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一档多投模式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对考生而言, 增加了考生对院校的选择性和被录取的几率, 避免了填报志愿时的焦虑心态和博弈心理, 考生可以遵从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志愿填报;对高校而言, 招生自主权得到加强, 生源选拔范围更加广泛;对整体教育而言, 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 有利于人才的合理优化配置。实际上, “平行志愿、同步录取、自主选择”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行的招生模式, 我们完全可以结合国情, 加以完善和细化, 并通过试点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

(二) 招生院校应扮演的角色

在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高招录取体制下, 考生的分数成为了最关键性的因素, 在报考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权上, 高分考生明显占据优势地位。这种录取模式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很多高分考生一窝蜂涌向名牌院校、重点院校, 形成扎堆现象, 而对于一些普通的非重点院校来讲, 其招收到一流的高分考生机会就会大大降低, 甚至于影响到生源的数量与质量。与国外考生选择大学的理念——先专业后学校不同的是, 国内考生更看重院校而轻视专业, 这既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也不利于国家选拔和培养人才。事实上, 有些名牌院校的新办专业在教学质量和学科积累上并没有优势, 甚至远远比不上一些拥有一定特色和潜力的专业院校, 所以未来选择大学的理念应是专业选择第一, 学校选择第二。对非重点招生院校来说, 通过大力发展部分优势学科专业增强对生源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比起加快追赶名校的步伐来得更实际。所以, 非重点院校应重点扶植、宣传、扩大和发展其具有发展潜力和特色的学科, 以期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 从而吸引到更多的优秀生源。

(三) 考生对志愿填报风险的合理规避

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推行, 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 但却不能完全规避所有的风险。因此,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学会规避风险、准确定位、统筹兼顾、慎重选择。首先, 考生要正确评估自己的学业水平, 找准自己的定位, 科学合理地报考适合自己的院校以及专业, 切忌盲目报考名校、重点院校。其次, 考生填报志愿要拉开梯度, 既要考虑同一批次院校之间的梯度, 也要考虑同一院校不同专业之间的梯度, 处理好“热门”与“冷门”专业的关系。对考生和家长而言, 不应过分将注意力集中在名牌院校、重点院校、地理位置优越的院校, 可适当考虑向中西部院校、非重点院校倾斜。在专业选择上, 既要敢于填报“热门”专业, 也要考虑到过于扎堆带来的风险。适当填报“冷门”专业, 注意“冷”与“热”的合理结合, 对考生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建议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尽可能选择“服从专业调剂”, 这样被录取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摘要:高考平行志愿投档作为一种新的投档录取模式, 虽然可以降低考生志愿填报风险, 避免高分考生落榜, 促进录取的公平与公正, 但也存在助长唯分数论倾向, 高分考生依然面临退档风险等弊端。所以, 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 还是招生院校和考生, 都应理性审视这种投档模式。

关键词:高考,平行志愿,投档

参考文献

[1]厉浩.高考平行志愿改革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09, (7) , 32-33.

[2]杨德广.评“名校统揽高分者, 高分者统统进名校”—对“平行志愿投档”的深层次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9, (1) , 179-182.

[3]叶志坚.“平行志愿”改革的理性审视[J].教育发展研究, 2008, (11) , 38-42.

[4]辛彬.高考平行志愿利弊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4) , 116-119.

[5]何颖.更好的公平与更高的效率—高考“平行志愿”录取机制改革的政策分析[J].教育科学, 2008, (3) , 16-19.

平行模式 篇2

第一,落榜的风险依然存在。高校择优录取的原则允许院校投档数略大于招生计划数。因此,超过招生计划数的部分投档考生依然面临正常落选的风险。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采取一次性投出,一轮投档后一律不再补录。如根据投档比例,某考生尽管可以投档到学校,但成绩相对较低或专业不服从调剂,则可能被高校退档。

避险方法:考生在专业选报上,应当恰当定位,并填上“服从专业调配”。

第二,误闯政策禁区的风险。考生被投档后,录取过程中发现该考生不符合特殊专业的体检要求或不符合某些专业的单科成绩要求,就可能被退档。而一旦出现退档,考生就无法参加平行志愿中其他几个志愿的检索投档,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

避险方法:高校有的专业是有特殊要求的,因此考生要细读高校招生章程,看高校哪些专业有特殊政策限制,以提高自己的录取几率。

第三,定位不恰当的风险。如考生填报的5个平行志愿都过高,也就是说考生的投档分均未能达到几个平行志愿院校的投档线,考生档案就不可能被投档。

避险方法:对高校的选择一定要量力而行,并不是实行平行志愿后,高校志愿就可以随便填。而是要选择那些适合自己的高校,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第四,梯度不合适的风险。如果考生所填报的几个平行志愿之间没有适当的“梯度”,则该考生被投档的机会会减少,假如A志愿不能投出,而B、C等后续平行志愿院校比A志愿院校要求还高,则后面的平行志愿院校都无法投出。

平行模式 篇3

平行志愿自实施以来,受到了广泛好评,并在全国范围内予以推广。但各省市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案不尽相同,其中一个重要的差异在于平行志愿模式下的志愿数设置个数。考生可填报的志愿个数直接影响投档满足率与院校退档率,在高校利益与考生利益之间取得一个相对均衡的结果的关键在于志愿数的设计,本文通过对此进行了计算机模拟仿真实验,以真实数据为基础,推测不同志愿数下的投档录取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录取机制设计改进办法。

平行志愿 志愿数 最优设计 仿真

一、问题背景

平行志愿与传统志愿最大的区别在于投档原则的不同: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是考生“按分排序,遵循志愿”,即分数优先,一次性处理完考生的所有志愿后方处理下一考生;而传统志愿的投档原则是“按照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投档”,即一次性处理完所有考生的该轮次志愿后方处理考生的下一轮次志愿。

平行志愿模式下排序在前的考生在未完成其在该批次该轮次所有填报志愿的处理前,不会处理下一考生,以确保分数优先。传统志愿中,如果考生第一轮次的志愿落选,参加下一轮次的投档时,只有当该志愿的院校在第一轮次没有满额录取的情况下,才有机会被投档,考生填报志愿的难度大,落榜的风险大。而平行志愿较大程度地增加了投档机会,扩大了志愿选择范围,降低了志愿填报难度和风险,同时也提高了招生高校的投档率。

平行志愿实施以来受到了广大考生和家长的欢迎,实现了填报志愿风险减少、高分落榜现象减少、高校断档减少和志愿匹配性提高、录取透明度提高、考生满意度提高[1],但该投档模式下每轮次考生可填报的志愿数对投档结果的影响,尚无相关实证研究。本文将对平行志愿录取模式建模,并以某省份真实数据进行模拟仿真,以说明志愿数的设置对投档结果的影响,并提出平行志愿模式下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二、各省份平行志愿实施情况

目前,全国31个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录取的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中,除内蒙与甘肃外,均已经实行平行志愿录取,其中全面实施平行志愿是指在文史类和理工类的本科各批次、高职高专批次均实行平行志愿,并不一定包括艺术类、体育类,有13个省市自治区,具体包括:上海、湖南、广西、海南、云南、宁夏、天津、陕西、江苏、浙江、河北、安徽、福建。部分试点平行志愿是指仅在本科某个批次或者是高职高专批次实行了平行志愿,有16个省市自治区,具体包括:江西、贵州、山西、辽宁、黑龙江、北京、吉林、四川、重庆、河南、广东、青海、西藏、山东、湖北、新疆。从批次设置看,本一批次实施平行志愿的省市自治区共有27个,本二批次实施平行志愿的省市自治区共有22个,本三批次实施平行志愿的省市自治区共有17个,高职专科批次实施平行志愿的省市自治区共有19个,艺术类部分批次实施平行志愿的省市自治区共有6个。

在实行平行志愿的地区,各批次平行志愿可填报的志愿数各有不同,以普通类本科批次为例,全国可填报3个志愿的省市自治区有2个,可填报4个志愿的省市自治区有6个,可填报5个志愿的省市自治区有9个,可填报6个志愿的省市自治区有5个,可填报8个志愿的省市自治区有1个,可填报10个志愿的省市自治区有1个,还有部分省市自治区实行了先传统志愿后平行志愿的混合志愿设计方式。

可见,各个省市自治区在平行志愿模式下,志愿数的设计各有不同,不同的设计下对考生、对高校有何影响,本文将对此进行计算机模拟仿真。

三、平行志愿模式下的录取模型

1.模型描述

聂海峰(2007)提出了普遍的高校录取模型[2:899-916]包括:考生集合S={s1,s2,……,sm};学校集合C={c1,c2,……,cn};招生计划q={qc1,qc2,……,qcn};考生排序f={fs1,fs2,……,fsm};考生偏好Ps={pc1,pc2,……,pcn}。但该模型仅就一般情况进行描述,对平行志愿模式下的录取模型描述不够精确、不够全面。

首先,平行志愿投档中,在投档时考生需统一排序,但进档后院校将对进档考生按照自定的招生章程进行再排队,其排序原则往往与投档排序不一致,所以单一的考生排序难以说明实际录取模式。

其次,平行志愿模式下考虑到录取时间的限制以及考生公平性,存在一次投档、不能补档的情况,现行机制下,投档限额并不等同于院校招生计划,而是招生计划与调档比例之积,但录取限额又受到招生计划的限制,故单一的招生计划不能明确表述录取中的数量限制。

最后,考生偏好Ps为考生填报志愿的集合,理论上考生可将所有的院校予以排序,但实际上常常限定考生仅可表达有限数量的院校志愿,在该情况下,考生为了能够顺利被投档录取,需要根据自己的成绩和往年的录取情况,选择最优的志愿组合。

本文提出平行志愿模式下的录取模型为8元组,增加fc表示院校C对进档考生的排序,αc表示院校C的调档比例(αc≥1),n为考生可表达的院校偏好个数,即每轮次可填报的志愿数量限制。根据每所院校填报志愿的考生情况不同,实际投档比例总是不超过调档比例的,同时对于超过1:1的投档比例外的进档考生受限于招生计划,院校需进行退档,将实际投档比例记为βc(βc≤αc),当βc>1时,可计算得出退档考生为qc(βc-1),否则为0,实际投档比例可通过已知的8元组予以计算得知,故不纳入模型变量中。

平行投档模式下的高考录取系统结构见图1。

2.模型求解目标函数

模型求解即在于实现考生与院校之间的匹配,在我国目前招生计划严格管理体制下,每名考生最终仅能得到一所高校的录取名额,该匹配结果可记为:μ:S→C∪{c0,c1,c2,……,cn},其中c0表示空学校,即考生未被任何学校录取,将这种情况也记录为匹配结果之一。

由于录取中存在三种角色——高校、考生、省级招办,这三种角色的利益诉求均不一致,在假定三种角色均为理性经济人的前提下,高校追求的是最终录取高分考生,考生追求匹配院校在其偏好中靠前,省级招办追求匹配尽可能多,尽量完成招生计划。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出发,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如何实现公众利益最大化,即尽可能匹配更多的考生与院校,即求:max∑|μ-1(c)|。需要说明的是,高校在录取考生时依据的分数,并不单纯是考生成绩,而是院校依据其招生章程进行的重新从高到底的排序,是指其考生在整个队列中的排序,每所高校的排序规则常常不一致。

四、模拟仿真

以某省某年份本科一批文理科考生实际情况做分析,引入投档满足率和院校退档率来评价具体投档方案的优劣,定义如下:

投档满足率:T=∑tcn/∑qcn,其中tcn=qcn tcn≥qcntcn tcn

同时分析不同志愿号下投档结果中考生实际投档志愿比例评价该志愿设置的效用,即额外设置该志愿后,多投出的考生占总体投档考生的比例。

1.数据准备

该省份目前该批次填报3所高校志愿,需生成模拟仿真志愿以进行分析。王海龙等(2012)[3:60-65]通过随机的方式生成了模拟志愿,这种生成方式忽略了考生成绩以及考生地域选择等因素对填报志愿的影响,缺乏科学性。笔者通过对已填报志愿进行分析推算在扩大可填报志愿数后考生的最大可能填报志愿。具体步骤如下:一是根据考生已填报志愿构建有序对,二是计算有序对的出现概率,三是计算得知有序对中左投影既定下右投影出现的条件概率,四是以考生已填报的上一志愿作为有序对的左投影以及计算得知的条件概率以相同概率生成新的有序对,并以此作为考生的模拟填报志愿,并重复第四步依次生成考生仿真志愿。

以上述方法生成的部分模拟志愿如下:

表1:生成的模拟志愿(部分)

经过招生考试方面的专家确认上述方法生成的模拟志愿和实际情况非常吻合。

2.仿真结果

按照目前的相关规定,院校可在不超过1.2的范围内提出投档比例,但由于平行志愿的广泛实施,从减少考生退档的角度出发,各省级招办一般要求投档比例不超过1.1,本文分别以投档比例为1:1与1:1.1,以志愿数为3~9进行计算机仿真,七个方案的仿真结果如下:

(1)1:1投档比例仿真结果

表2:1:1投档比例下的投档满足率及院校退档率

图2:1:1投档比例下的文理科志愿设置效用

(2)1:1.1投档比例仿真结果

表3:1:1.1投档比例下的投档满足率及院校退档率

图3:1:1.1投档比例下的文理科志愿设置效用

3.结果说明

首先,投档满足率与志愿数设置及投档比例均相关。在相同投档比例下,志愿数设置越多,院校投档满足率越高,但在相同志愿数下,投档比例越高,院校投档率反而降低。

其次,院校退档率与志愿数设置及投档比例均相关。院校退档率与投档比例呈正向关系,这点毫无疑问,投档比例扩大,但院校可录取的考生数受院校计划数限制,必然导致退档考生数增加。院校退档率与志愿数设置呈现正向关系,志愿数设置越多,院校退档率有增大的趋向,但当投档比例较低的时候,院校退档率随着志愿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

最后,志愿设置效用随着志愿数的增加而加速减少。志愿数增加对考生能够被投档起到的效果越来越小,特别是在投档比例扩大的情况下,这种效果减少得更加显著。

五、对策与建议

1.适当增加志愿填报个数可以有效提高投档满足率

由仿真的结果可以看出,投档满足率与志愿数正相关,志愿数越多投档满足率越高。但院校退挡率也会随着志愿数的增加而提高,并且考虑到志愿设置的效用问题,所以并不能一味地追求志愿数的增加,适当增加志愿填报个数可以使院校和考生的利益达到最大的均衡。

2.引导高校以专业大类招生,减少因专业不服从而导致的退档

包含两个层面的做法,一是高校直接公布专业大类计划,直接以大类招生,这种做法由于牵扯到高校后期的专业分流以及教师资源配置,可能牵动面较大,二是计划仍旧公布到专业,但以相同要求的、相近的专业类为投档单位,考生填报志愿时也以投档单位为一个志愿单位,这样考生基本不再填报专业不服从,也提高了考生的专业满足率,高校的不同专业类将形成不同的投档分数线,也有利于高校的优势学科的发展,以及推动大学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教学改革[4]。

3.严控投档比例设定,推行征求志愿按照专业或者1:1比例投档

院校提出超过1:1的投档比例调档,会导致这样的现象:假设有甲、乙两名考生,甲考生比乙考生的分数高,平行志愿填报了三所相同的院校志愿。投档的结果为甲投到了A志愿,乙投到了B志愿,并且A院校的投档线恰好为甲考生的分数。而因为院校超比例调档导致甲考生被退档,最后的结果使得高分考生因为投档比例的问题而没有学上,这对于该考生个体是难以接受的。

超出计划部分的考生有可能不被录取,导致考生被退档。所以在投档时要严格控制投档比例,并且对于超出计划投档的考生,应支持高校使用预留计划将其录取,减少因为提高投档比例而退档的考生。征求志愿投档时,建议一律采用1:1投档,同时可考虑直接投档到专业。征求志愿对于在平行志愿未被录取的考生而言,已经是该批次最后的机会了。填报征求志愿的考生,是有极大的求学愿望的,此时若还有退档考生产生,不能满足考生的志愿,对于考生是又一次的打击,征求志愿的效用也未能被发挥到最大。

4.通过模拟投档提供专业分布情况,减少退档

高校之所以要提出超过1:1的投档比例,关键在于为了安排考生的专业,否则可能出现进档的不服从专业调剂的低分考生无法予以录取,在实际生源足够的情况下无法完成招生计划。为解决这一矛盾,可在正式投档前进行模拟投档,并提供更加详尽的模拟投档结果,可供院校进行预录,分析各专业计划的满足情况,以便于高校在正式投档时提出尽可能低的投档比例。

————————

参考文献

[1] 崔伟.江苏省高考“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改革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2] 聂海峰.高校录取机制的博弈分析.经济学,2007(3).

[3] 王海龙,郑丕谔,李振宇,吴兆彤.互联网的一档多投式高考录取模式系统仿真研究.天津大学学报,2012(1).

[4] 祃海霞,周增慧.大类招生条件下本科专业分成培养教育体系研究.现代教育管理,2011(2).

[5] 李秀娟.按学科大类招生构建“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

[作者:马彪(1982-),男,江苏扬州人,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高级工程师,硕士;刘明岩(1986-),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工程师,硕士;张蕾(1987-),女,江苏南京人,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教师,硕士。]

【责任编辑 杨 子】

平行模式 篇4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具备对地面目标进行高分辨成像识别的能力,且与可见光和红外成像相比,不惧各种恶劣天气,如大雾、大雨、沙尘暴和云层,不受白天和黑夜影响因素的影响,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优点。因此合成孔径雷达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的SAR条带成像模式其成像测绘条带需与飞行航线保持平行,在恶劣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战场环境下,难以设置与需侦察条带相平行的航线,从而降低了机载雷达系统的作战效能。文章提出的成像模式,实现了测绘条带与飞行航线不平行时对需侦察区域的成像监视,提高了机载雷达侦察系统在恶劣地理环境和复杂战场环境下的作战效能,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且该模式仅需在传统合成孔径雷达的硬件基础上适当调整工作时序,通过软件设置增加工作模式和相应的成像处理程序即可实现,应用成本低,适宜推广。

1 成像模式的设计

该工作模式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知,该成像模式相比传统条带模式[1]需随飞行时间T调整天线的侧偏角θ和数字采集板的起始采集波门τd。数字采集板的起始采集波门τd随飞行时间T调整关系如下:

式(1)中,Rn(T)为测绘条带近距端与雷达间的距离。

式(2)中,Rn0为0时刻雷达与测绘条带近距端间的距离,v为平台沿航向的飞行速度,α为测绘条带与飞行航线间的夹角,H为平台飞行高度。

天线侧偏角θ(T)随飞行时间T的调整关系如下:

式(3)中,RS(T)为测绘条带中心与雷达间的距离。

式(4)中,RS0为0时刻雷达与测绘条带中心件的距离。

式(5)中,L为测绘条带宽度。

此外,由于雷达飞行方向与成像条带的不平行,导致成像条带内的场景散射点随距离向分布的不同而分辨率不同。当航迹在地面上的投影与条带方向的夹角(由航迹前进方向顺时针向条带前进方向旋转)小于90°时,位于条带近端的散射点分辨率最高,而位于条带远端的散射点分辨率最低(大于90°时,则刚好相反),因此,为了使整个条带内散射点的分辨率都能够满足要求,在距离向采样时需在指标要求的幅宽基础上增加一附加条带,而附加条带的宽度Lf与分辨率ρa、作用距离Rs的关系可通过下式联系起来:

式(6)中,λ为雷达工作波长。

因此,该工作模式在雷达中的实施流程如图2所示。

(1)依据需侦察的目标确定需侦察的测绘条带,获取测绘带宽度L;并依据平台可活动区域制定飞行航线。

(2)依据确定的测绘条带和制定的航线,计算参数Rs0、Rn0、α。

(3)通过ρa、L、Rn0、α计算附加条带宽度Lf,则雷达需采集的总的测绘宽度为L+Lf,从而确定雷达数字采集板的波门内录取点数。

(4)雷达接口板实时获取平台速度v、平台位置、平台姿态等信息,联合Rs0、Rn0、α,实时计算起始采集波门τd和天线侧偏角θ。

(5)将计算得到的起始采集波门τd送往数字采集板进行实时波门调整;将计算得到的天线侧偏角θ送往伺服系统进行天线侧偏角实时调整。

2 成像算法的设计

成像算法基于距离徙动的影响程度可在距离多普勒算法(RD)[2]、线性尺度变换算法(CS)[3]、距离徙动算法(RMA)[4]等算法中进行选择,而距离徙动的影响程度由雷达的作用距离、方位分辨率、场景宽度、平台运动速度等因素决定,需针对雷达的具体工作模式进行分析[5,6]。从图1可知,论文提出的工作模式其工作原理实质上与传统条带相同,但在实施过程中数字采集板起始采集波门的实时调整导致同一目标的回波包络发生了变化,需在成像算法中进行补偿,需在距离压缩后依据工作模式实施过程中起始采集波门的变化曲线进行反校正,见图3所示。

3 与航线不平行测绘条带成像模式设计示例及试验图像

通过计算工作参数,增加相应的控制逻辑与调整算法,成功地在机载成像雷达试验平台上验证了该模式,具体情况如下:

平台飞行高度H为5 000 m,飞行速度v为120 m/s,设置0时刻雷达与测绘条带近距端间的距离Rn0为20 km,测绘条带与飞行航线间的夹角为10°,有效测绘带宽L为2.2 km,分辨率ρa为0.5 m,计算得到的附加条带的宽度Lf为135m,则起始采集波门τd和天线侧偏角θ的调整曲线计算如图4和图5所示。该模式的飞行试验实时成像结果见图6所示。

4 结束语

合成孔径雷达(SAR)具备对地面目标进行高分辨成像识别的能力。文章提出了一种成像模式,可实现测绘条带与飞行航线不平行时对需侦察区域的成像监视,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成像模式及其算法的可行性,提高了机载雷达侦察系统在恶劣地理环境和复杂战场环境下的作战效能,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摘要:文章提出的成像模式实现了测绘条带与飞行航线不平行时对需侦察区域的成像监视,提高了机载雷达侦察系统在恶劣地理环境和复杂战场环境下的作战效能。依据成像几何的分析得到该模式的设计方法,文章给出了该模式下的成像算法以及该模式的设计示例与实际试验图像,并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

关键词:与航线不平行,条带成像,起始采集波门,天线侧偏角

参考文献

[1]保铮,邢孟道,王彤.雷达成像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杜,2005.

[2]Mehrdad S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ignal processing with MATLAB algorithms[M].New Jersey:Prentice-Hall,1999.

[3]Raney R K.Runge H.Bamler R,et al.Precision SAR processingusing chirp scaling[J].IEEE Trans,on GRS,1994,32(7):786-799.

[4]Bamler R.A comparison of range-doppler and wavenumber domain SAR focusing algorithms[J].IEEE Trans,on GRS,1992,30(4):706-713.

[5]何志华.Stripmap SAR成像算法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

平行模式 篇5

在考平行志愿的时候,我们要把热门的专业和不热门的专业都报考一些,这样如果被有优势的专业录取更好的,但是要是没有 被录取,我们还能被一些冷门的专业录取,确报自己不落榜,这也是非常好的.一种方法。

我们要把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分数线是在哪个范围内,应该报考什么学校,不要盲目自大,在高考平行志愿之前,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自己要报考的学校,在网上查一下这个学校的资料,包括学校的一些简章,这样会增大学校对我们的录取率。

平行列举 逐一阐述 篇6

并列式论证是高考作文中一种常见的结构模式,它的特点是形式上结构清晰,角度多样,层次分明,给人以井然有序之感。且能从不同角度与侧面对中心论点进行阐述,增强文章的立体感,丰厚文章的思想内涵。

就文章结构而言,任何一篇议论文都是由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的,本论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主体是文章运用论据对论点展开充分论证的重要部分,怎样对论点展开论证,或者说采用什么方式展开论证,是采用层进式、对照式,还是采用总分式、并列式,这要看作者对之是否掌握和论证是否需要来决定。其实阅卷老师早已看出,在每年的高考作文中,并列式论证被不少考生娴熟地应用。

请看2011年高考湖南卷满分作文《懂得有你》的本论部分:

【应用范例1】

从过去的“大家好,我来了!”到现在的“谢谢大家,你们来了!”知名歌唱演员上台问候的改口,让我看到了一种谦逊的美德,一种感恩的心态,一种换位的思考,一种平等和尊重的意识,但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懂。用咱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这位腕儿终于懂事了:懂得了观众才是衣食父母,观众才是载舟的水,观众才是把你当回事的人。

因为懂得,所以感念。[分论点一]

高考入场的铃声响了,孩子们一个个接受安检进入教室,老师们按程序把试卷一张一张发到他们手上,总是不断地有听到“谢谢”的声音。在这样紧张的时刻,这样的一声声“谢谢”,是感激,是体谅,更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良好素养,令人感动。因为他们懂得,老师们不仅是在尽一份职责,为他们保驾护航,更是怀揣着一份良好的祝愿,送好他们高中阶段的最后一程。

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分论点二]

小护士已经是第二次没有扎中血管了,本来就红润的脸蛋此时更是憋得通红,手有点微微发颤。“别着急,小妹,慢慢来,就当是给大姐扎针灸吧。”一句诙谐而暖人心的话,让小姑娘平静了许多,终于,有鲜红的血液流入到针管里。因为她知道,每个人都有刚开始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曾经,也是那些温厚的长者的许多的宽容和鼓励,才让自己这么顺畅地走到今天。

因为懂得,所以尊重。[分论点三]

给楼道的管理员一声问候;为出门的老人按一下电梯;帮家政的阿姨削个苹果;给一脸茫然的外乡人指个路;向大雨中练摊的农妇多买几个西瓜,回来再到处送人;把淘汰的旧衣服清洗干净,用塑料袋装好小心摆放在垃圾桶边……因为我们和他们一样,也有为生计奔波的时候,也有处境艰难的时候,也有老而不便的时候,尊重他们,就是尊重我们的乡亲,我们的长辈,尊重某个时候的我们自己。

因为懂得,所以敬畏。[分论点四]

技法揭秘:

根据作文材料主旨,作者沿着“所以这样,是因为懂得有你”的思路谋篇构思,在叙述相关事例的基础上,每段的结束处每每采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归纳,概括出四个并列自然段的中心意思。它们既是每个自然段的结论,也是用以论证论点的四个分论点,即:因为懂得,所以感念;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因为懂得,所以尊重;因为懂得,所以敬畏。文章用这样四个分论点从四个方面阐明了人们之所以这样去做,是因为懂得有你这个道理。四个分论点单独成段,清晰、醒目,形式美。而先摆事实,后概括各分论点的写法也很新颖。

再请看2011年高考全国卷满分作文《至诚,至成》的本论部分:

【应用范例2】

诚信是立业之本。[分论点一]在当今三聚氰胺、瘦肉精、塑化剂接踵而至的时候,哪家企业能够信守对顾客负责的诺言,它便赢了一半。在阿里巴巴公司爆发诚信危机,内在诚信体系崩溃之时,我们期盼的是一个真正能够一诺千金、一诺千万金的企业站出来,让消费者真正放心,让承诺称得上是铁打的承诺!只是这样的企业,才能真正顶起祖国的脊梁!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真正地成就一批有诚有信的企业家,而非钻营牟利的不法分子。

诚信是为人之道。[分论点二]在“吾日三省吾身”之时,言而有信是必审必省的一项,可见其重要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人的第一步,就是“修身”,而“修身”的第一步,当推言而有信了。古人常为对老友的一句承诺而跋涉千里;孔子的弟子们为了他的遗愿耗时耗力。就连水泊梁山的绿林好汉,江湖大盗聚集之处,当头的就两个字:“信”和“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为了一句诺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才是中国人对诚信的最好阐释!

诚信是科学研究的根基。[分论点三]科学研究的第一要素不是精密的仪器,不是成熟的理论,更不是實验室得到的经费,而是存在于科学工作者脑中的对科学、对真理的承诺,如同医务工作者从医前的宣誓,这个承诺同样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同那些伪学术、假科学相比,布鲁诺坚持日心说,被教会关押、迫害长达八年,但也无法改变他对科学和真理的忠诚。如果每个科研工作者都能恪守自己的誓言,诚信地做每次的研究,不弄虚作假,这样才能创造一个真正高效的科研环境,为祖国做出更具震撼力的贡献!

技法揭秘:

这道作文题目旨在论述诚信。作者在首段肯定了“诚信是这个世界拥有的最珍贵的品格,它给了世界一个稳定的依赖,给了人心一方安稳的净土”之后,重点从诚信“是什么”或“什么样”的思路来构思立意,构想出四个并列的三个分论点:诚信是立业之本;诚信是为人之道;诚信是科学研究的根基。从三个方面阐明了“是什么”或“什么样”的道理,让人觉得认识了诚信的本质内涵,辨明了哪些是或不是诚信的行为,懂得了怎样做才能铸就自己诚信的品格。

最后请看2011年高考山东卷满分作文《这世界需要你》的本论部分:

【应用范例3】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是一个音乐的天使。[分论点一]你展开音乐的翅膀,萦绕在我们的耳旁,抚平我们的忧伤,美好的曾经,自废的约定,夹杂着你的歌声,如樱花飞舞,如落英缤纷。轻轻聆听,细细品味:清明雨上,折菊寄思;断桥残雪,白堤柳帘;粉色信笺,盛满思念;如果当时,红雨瓢泼;半城烟沙,金戈铁马;有何不可,解冻冰河;灰色头像,坠落升空。你的音乐充满回忆,眉目当年,流转心间,最真实的喜怒哀乐全都埋藏在昨天。你的音乐溢满伤感,人生若只如初见,又何须感伤离别,飞蛾扑火,单人旅途,仿佛都是无奈的选择。你用音乐撰写青春,你用音乐道出学生时代最明媚的伤,我们的世界从此有了你。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是一位心灵医生。[分论点二]你本该拿起手术刀救死扶伤,却用音乐为我们疗伤。你告诉我们,我做我的改变,又何必纠结;你告诉我们,不是穿上情侣装,就可以装情侣;你告诉我们,如果爱,就请深深爱;你告诉我们,我想牵着你的手,逃离这个星球;你告诉我们,一缕青丝,一生珍藏;你告诉我们,一起踏过了几座春秋,领悟了爱不是追逐占有;你告诉我们,玫瑰花的葬礼,埋葬着深深爱着的你;你告诉我们,花开后花又落,轮回也没结果;你告诉我们,缓缓流淌的爱,芳菲不尽;你告诉我们,你的城府有多深,我爱的有多蠢;你告诉我们,惟爱你,你的声音是幸福的动力;你告诉我们……你已经占据了我们半个灵魂,睡觉总会不自觉地听着你的声音,我们的世界需要你。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没有你的世界会降温。[分论点三]你像夜空中的那轮清澈的庐州月,深深地烙在我们心上,给迷路的我们指明了方向;喜欢你那迷人的烟花笑,都说烟花易冷,而你却独自灿烂,温暖我们的明天;喜欢听你的雪花谣,像是时光倒流,睡在了妈妈的怀抱,安静地独享这久违的幸福感。你是个“坏孩子”,独自承受这变化,因为你懂得“真情假意,自知冷暖”。我们世界不能没有你,没有你的世界仿佛是世界末日。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是一道看不见的风景。[分论点四]你“潜伏”网络,保持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用你的低调谱写了一首首扣人心弦的歌。你一直在那不遥远的地方,为我们鼓掌,却不被所谓的“正统”接受。你“破冰而出”,签约海碟,空降全国,签售专辑,走上荧屏,锻炼自己,我们终于看到了你这道靓丽的风景。我寻你千百度,你在那灯火阑珊处。你是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我们的世界不能没有你。

技法揭秘:

《这世界需要你》既是作文题目又是作文要论证的论点。于是,作者根据题目围绕“这世界为什么、哪些方面需要你”来构思立意,构想出四个并列的分论点:因为你是一个音乐的天使;因为你是一位心灵医生;因为没有你的世界会降温;因为你是一道看不见的风景。从四个方面阐明了道理,让人觉得这个世界的确不能没有你,从而突出了你的价值,你的重要,你的不可或缺。

【特色点评】

上述三篇满分作文具有以下突出特色:

1.均采用并列式论证。每篇文章都用分解出来的几个分论点,对各自的中心论点进行论证,从各个方面有力地支撑了中心论点。

2.段首句即為分论点。三篇文章的几个分论点均以内容概括、形式整齐的语句作为段首句或结束句,列举出各段的分论点,进而展开论证。

3.论证各有不同思路。三篇文章虽都有三到四个分论点,但论证的思路趋向却各不相同。《懂得有你》重在阐释其因果关系;《至诚,至成》重在论述“是什么”;《这世界需要你》重在阐明“为什么”。

【误区警示】

采用并列式论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2.一般来说,几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本无前后之分,但在写作时最好将重要的放在前面,次要的放在后面,使顺序更加合理。还要注意几个分论点之间不要出现交叉、包含等概念模糊不清的问题。

3.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并列式论证的各段落一定能够是统一角度的几个对象,大类层次一定要鲜明,小类一定要互补,从不同侧面反映同一问题。

4.要注意与层进式论证的区分。层进式论证是注重不断延伸拓展,逐层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它既可以表现在结构层次上,也可表现在思想内容上。

平行模式 篇7

近距平行跑道可采用隔离平行运行( 即一起一降模式) 和相关平行进近运行。我国近距平行跑道目前主要采用隔离平行运行,但这种运行方式没能充分发挥跑道系统潜力、容量有限。相形之下,相关平行进近运行在增加跑道容量方面则具有明显优势。2011年,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发布了基于ILS / MLS的近距平行跑道相关平行进近运行的文件,正式授权美国一些近距平行跑道机场予以实施。 被授权机场导航设施要求满足ILS的I类条件,前后机保证2 778 m斜向间隔,采用错列跑道及满足一定的机型组合条件。

随着我国近距平行跑道机场数量的增多、机场航空业务量的增大,采用新型运行模式来提高近距平行跑道系统的容量势在必行,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1相关平行进近跑道系统容量模型建立

研究错列进近与高角度进近程序相结合下的容量模型。模型建立的前提条件如下。

( 1) 近距平行跑道几何构型已确定。

( 2) 飞机离场、进近时可使用任意跑道。

( 3) 飞机的进近下滑角,常规进近时为3°,高角度进近时为5°。

( 4) 进近程序的分配主要取决于到达排队飞机的类型。

( 5) 到达飞机之间采用基于雷达的纵向、水平斜向和垂直的ATC间隔规则。

( 6) 根据Blumstein模型[1],计算出近距平行跑道的最大到达容量,只需计算在持续服务需求下飞机连续到达跑道的最小时间间隔。

近距平行跑道总容量为到达容量与起飞容量之和。其中,到达容量用连续降落飞机平均时间间隔的倒数来表示; 起飞容量用连续起飞飞机平均时间间隔的倒数来表示[2]。

近距平行跑道系统总容量:

式( 1) 中C为近距平行跑道总容量; CA为近距平行跑道到达流容量; CD为近距平行跑道出发流容量。

出发流容量模型:

式( 2) 中,p为不同机型组合的概率; t为跑道1、2上先后两架离场飞机的间隔时间; E[T]为1条跑道上飞机之间的总时间间隔。

飞机起飞顺序为i - k - j - l,飞机i和飞机j从跑道1起飞,飞机k和飞机l在跑道2起飞,飞机k为与飞机i配对离场的后机,飞机j为与飞机l配对离场的前机。

跑道1、2上先后两架离场飞机的间隔时间相等,即:

式( 3) 中,tik,tkj,tjl为两条跑道上离场飞机之间需要满足的间隔时间。

若飞机离场序列i - k - j - l出现的概率为p , 则可得到一条跑道上的飞机之间的总时间间隔为

到达流的容量模型:

式( 5) 中,p为不同机型组合的概率; t为跑道1、2上先后两架到达飞机的间隔时间; E[T]为1条跑道上飞机之间的总时间间隔。

设飞机的到达顺序为i - k - j - l ,飞机i和飞机j在跑道1着陆,飞机k和飞机l在跑道2着陆,飞机k为与飞机i配对进近的后机,飞机j为与飞机l配对进近的前机。

tij,tkl分别为同一跑道上前后两架飞机的间隔时间,tik,tkj,tjl是分别在两条跑道上的飞机之间的间隔时间,其中,时间间隔为t = max( tij,tik+ tkj) = max( tkl,tkj+ tjl) ,可以看出,跑道1和跑道2上的时间间隔计算方法一致。假设到达飞机为i - k - j - l的概率为p 。

则到达飞机的时间间隔为

当把ATC最小纵向、水平斜向以及垂直间隔规则运用于飞机配对组合ij,ik,kj,jl和kl时,最小时间间隔由这些间隔规则的组合中的最小值确定,其中,L表示两飞机的纵向间隔,V表示两飞机的垂直间隔,H表示两飞机的斜向间隔。即有

式( 7) 中,t为两架到达飞机的时间间隔; u为控制系数,其具体取值如下: 1 uij/ uik/ ukj= 0 ,ij采用ATC纵向间隔标准,ik,kj采用ATC水平斜向间隔标准; 2 uij/ uik/ ukj= 1 ,ij,ik,kj采用ATC垂直间隔标准。

从上式可以看出,控制系数u取决于连续到达飞机的配对组合,不同的机型组合最终决定了所采用的最小间隔规则。

最终,时间间隔由ATC间隔规则、最小距离以及飞机速度和机型决定,则时间间隔计算公式如下:

式( 8) 中,d为近距平行跑道中心线间距[3]; vi / k / j为飞机i,k,j各自的最后进近速度; θi / k / j为飞机i,k,j各自的下滑坡度角; δij为应用于飞机序列ij之间的ATC最小纵向间隔规则; ρik,ρkj为应用于飞机序列ik及kj之间的ATC最小斜向间隔规则; Hij,Hik,Hkj为应用于飞机序列ij,ik及kj之间的ATC最小垂直间隔规则。

2模型应用

上海虹桥机场目前建有近距平行跑道,跑道间距为365 m。在中间设有一条平滑的近距平行跑道中,虹桥机场的跑道间距是世界上最近的。目前该机场采用隔离平行运行模式,尽管容量较之以前的单跑道构形有所提升,但显然还有更大的提升潜力。 下面应用前述模型,计算虹桥机场采用相关平行进近运行模式的跑道系统容量。

根据该机场2014年的航班计划,其重型机、中型机比例分别为: 54% 和46% 。跑道间距d = 365 m,常规进近下滑道角为3°,高角度进近下滑道角为5°; 分别向两条跑道进近的两机ATC最小水平斜向间隔pik= 4 630 m ; 连续到达机型之间的垂直间隔H = 304. 8 m; 最小纵向间隔如表1所示。

根据上述条件,综合式( 7) 与式( 8) 统计出不同机型组合条件下的时间间隔公式,如下。

1重-重-重

2重-重-中

3重-中-重

4重-中-中

5中-重-中

6中-重-重

7中-中-中

8中-中-重

计算出不同机型组合的进近时间间隔,见表2。 由表2可见,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高角度进近的跑道间隔时间明显小于常规角度进近、从而有利于跑道系统容量增加。另外,尽管跑道中心线间距增大有利于减少跑道间隔时间、有利于增大跑道容量, 但容量与跑道间距变化并不十分敏感。这一点,显然有利于进一步压缩跑道间距、发挥近距跑道的节地。

根据表2算出的跑道间隔时间,利用式( 5) 、式( 6) 计算跑道到达容量,得到该机场到达飞机总间隔时间E[T] = 107. 56 s = 0. 029 9 h,最大到达容量为CA= 66. 94架次/ h。若采取下滑角5° 的高角度进近,到达飞机的总时间间隔E[T] = 96. 33 s = 0. 026 8 h ,最大到达容量为CA= 74. 74架次/ h。根据一起一降跑道容量模型的计算[4],该机场在隔离平行运行模式下的到达容量为CA= 56. 58架次/ h。 比较可知,机场采用相关进近比隔离运行的到达容量将提升18. 3% ( 下滑角3°) 和32. 1% ( 下滑角5°) 。

计算还发现,相关运行模式下的起飞流容量相比于现阶段的一起一落运行模式提升并不明显,即相关运行对提升近距跑道机场的到达流容量效果更显著。

3结语

( 1) 近距平行跑道具有节约机场占地的明显优势,这对于我国民航运输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2) 目前,我国近距跑道均采用隔离平行运行模式,影响了机场跑道系统的容量提升。采用相关进近策略,是我国近距跑道机场运行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

( 3) 论文依据Blumstein模型建立了相关平行进近运行模式下的近距跑道起飞容量模型和到达容量模型。

( 4) 上述容量模型的应用表明,相关平行进近能明显提升跑道到达容量,采用高角度进近时效果尤其显著。

摘要:为提高近距平行跑道的系统容量,研究了相关平行进近运行模式下跑道间隔、进近下滑角和机型组合对跑道容量的影响。根据ATC间隔标准建立了相应的近距平行跑道容量计算模型。计算表明,在安全运行允许的条件下,跑道间隔相同时,跑道容量随下滑角的增大而提升;下滑角相同时,跑道容量随跑道间隔的变化并不敏感。模型在上海虹桥机场的应用表明,采用3°下滑角的跑道到达容量比现阶段提升18.3%;采用5°下滑角,到达容量提升32.1%。

平行模式 篇8

1医学基础课教学模式的背景

高职护理专业基本上都是在原有中职护理专业的基础上开设的。四年制的中职护理向三年制的高职护理转变必然面临着课程建设的改革。目前的现状主要为以下几点。

1.1 教学理念

教师基本上都是毕业于医学专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本学科的系统性多, 联系护理职业能力少, 导致学生对本职工作认识的较晚。

1.2 教材编写

尽管护理专业的医学基础课的教材进行了多次改编, 但在内容上仍保留的是本科的“压缩版”, 大量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望而生畏。

1.3 教学方法

没有彻底脱离局限在本学科知识范围内的“平面式”教学;学时少不具备分组式讨论;把抽象性的内容采用单纯的知识堆砌, 致使学生不能对理论知识深刻理解和掌握。

以上问题显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高职护理专业医学基础知识的传授。

2 “平行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自2006年国家大量投资支持职业院校的建设以来, 我国高职护理的生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高职护理专业的医学基础课均采取超百人以上的大班授课方式;其次是学生层次差别大, 文、理科学生基础知识不同;再其次是自主招生的比例逐年增大。由于我国高职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受教学条件的限制, 某些国外的教学新模式不易在大班采用。为达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同时得到提高的目的, 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形象性思维强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打破原有的学科界限采用以岗位需要为目的实现多学科知识同时传授, 把原有的本学科系统转为跨学科系统, 真正的突出了知识的实用性。

“平行式”模式:教学内容是将本学科的理论知识按护理岗位需求进行筛选后与多学科的知识优化重组, 教学方法是探究性和驱动性的知识传授。是实现对护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教育的教学模式。

2.1 教学理念

是把医学基础课中的理论知识学习与护生职业素养相结合[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强调本学科重点还要强调护理相关的考纲;不仅强调本学科的系统性还要强调本学科与护理知识的相关性。如:在首次开课时用大量的事实宣传护理职业是神圣的职业, 使学生热爱护理工作;每次授课时展示护士资格考试要求、护士应会技术等内容。

2.2 教学内容

是把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与未来的护士职业能力要求相结合。单纯的记忆生理学内容不仅非常枯燥而且不能引起重视。为解决这一困惑, 备课时依据护理执业考纲要求把生理学的重点和难点与其他学科优化组合。以生理学为主线同时增加以下内容。

2.2.1 理论内容:

介绍相关的解剖学、临床知识、护理知识、保健知识[2]。

2.2.2 视频内容:

相关的护理操作视频 (每次课约5min) ;如:讲解肺通气时播放护理岗位的人工呼吸法。

2.2.3 课件内容:

临床应用, 如:讲授血清与血浆的区别时还展示临床上二者应用的区别。

2.2.4 教学图片:

护理岗位的器械, 如:胃管、导尿管、吸痰器等。

2.3 教学方法

是把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相结合。

2.3.1 训练学生自学能力:

针对学生不会看医学书的特点, 每次授课后给学生指出下次课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特点, 提供上网要查找的相关护理知识[3]。

2.3.2 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针对学生习惯被动听课的特点, 授课过程中对重点、难点一定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4]。

2.3.3 训练学生归纳能力:

针对学生对医学知识归纳能力欠缺的特点, 授课结束时把课上重点再次归纳后展示给学生。

2.3.4 训练学生沟通能力:

针对学生对医学知识提出疑问较困难的特点, 采取书面反馈 (选择、判断、问答) ;当面交流;网上交流。

2.3.5 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的特点, 授课中增加护理工作相关问题的讨论[5], 如:讲解体温测量时讨论体温计掉在地上如何处理?

3 “平行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结果

3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医学基础课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护理职业要求相结合的“平行式教学模式”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

3.1 教学目标

实现了研究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的转变。医学基础知识与护理岗位能力相结合, 可以使学生在早期学习中即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又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了充分的认识。对学生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

3.2 教学内容

实现了单纯理论传授向实用知识传授的转变。结合未来工作岗位讲解基础理论知识不仅生动、形象,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而且学生对未来岗位必须学习的知识可以重点掌握。

3.3 教学方法

实现了认知性的知识传授向探究性的知识传授的转变。通过结合岗位需求的能力训练, 可以帮助学生将医学基础的理论知识转为护理岗位的综合能力。对后期护理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2008年、2009年、2010年3年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平行式”教学模式反响强烈, 通过不记名形式问卷, 1 510名学生中有99.8%赞成这种模式, 并希望把这种模式能够给予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茵.双轨教学法在临床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 (11C) :71-72.

[2]何若兰, 徐海, 高远生, 等.病理生理学PBL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9, 29 (12) :1341-1342.

[3]侯腊梅.课前提问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J) .护理研究, 2010, 24 (8B) :2152-2153.

[4]张学亮, 柯国琴, 王苹.探索建立“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 (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15) :57-58.

平行模式 篇9

在现实的贸易中平行进口现象已经很多,像“立顿”红茶、“金纺洗涤用品”等,只是权利人没有主张权利而已。因此,正视平行进口现象,研究、检讨、制定相关对策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国知识产权法对平行进口的调整,重点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对平行进口的界定。目前在我国学术界对平行进口的概念缺乏统一的认识,即使在司法领域,对什么是平行进口也存在不同的看法。所以,我国首先应当在相关法律中对平行进口行为做出界定。只有正确界定平行进口现象,才能区分“真品”与“假冒产品”、“伪劣产品”、“盗版产品”,也才能正确适用权利穷尽原则或者默示许可原则。

二是明确、检讨平行进口的政策。我国目前除了专利法对平行进口有了直接调整的规定外,商标法、著作权法对此问题还未形成明确的政策。

一、对平行进口的界定

本人认为,界定平行进口的依据是“关联性”。所以,所谓平行进口是指在国际贸易中,未经国内知识产权权利人授权,进口由权利人或者经权利人同意投放市场的产品,或者进口与权利人的权利具有同源性的知识产权产品的行为或者现象。界定平行进口的依据,是进口产品与国内知识产权人的关联性,只有进口的知识产权产品与国内权利人具有某种关联性,进口行为才属于平行进口。这就将假冒、盗版等侵权行为直接排除在平行进口行为之外。

从他国的司法实践看,如果进口的含有相同智力成果的知识产权产品与进口国权利人没有任何“关联”的话,这种进口往往被直接认定为侵权行为。

如甲在A国就某一产品注册商标,乙在B国就相同的产品注册相同的商标。如果进口商将乙在B国投放市场的产品进口至A国,则A国往往会直接认定此种进口行为为商标侵权行为。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权利人与进口产品的生产者(指知识产权人)非同一人,进口的货物与权利人不存在任何“关联性”。知识产权的地域性使得在两个地域同时存在两个独立的商标权成为可能,进口的知识产权产品非由国内权利人投放市场,或者经其授权投放市场,国内商标权人的权利属于未行使状态,不存在权利人是否已经从销售中获得利益的问题,若他人未经其同意进口含有其知识产权的产品,即构成对其权利的侵害。当进口产品是由与知识产权人无关的第三人生产的时候,各国规定的销售权比较一致,排他销售权可以被用以阻止最初和随后的销售,所以,当产品是由与知识产权人无关的第三人投放市场时,各国司法一般直接认定为侵权,权利人通常可以行使他们的权利阻止进口和销售。

反之,如果进口的知识产权产品是由同一人(包括同一企业,下略)投放市场的,或者虽非由同一人投放市场,但是由与权利人有关联的人投放市场的,则权利人可能已经行使其权利,或者说,已经通过行使权利获得回报,他还能不能进一步控制这些产品,才是产生争议的焦点,这种现象才是广泛引起争论的平行进口现象。

一般而言,进口的知识产权产品与权利人具有“关联性”,是指知识产权产品是由权利人自己投放市场,或者是指产品由被许可人、母子公司或者分支机构、联营企业等与权利人具有经济上联系的企业投放市场,或者进口产品所含知识产权与权利人的权利“同出一源”。包括三种情形:

(1)进口的知识产权产品由权利人自己投放市场。

(2)进口的知识产权产品由被许可人、母子公司、联营企业等与权利人具有经济上联系的企业投放市场。这种情形被视为经权利人同意的投放市场。

(3)进口产品所含知识产权与权利人的权利“同出一源”。

知识产权虽然是一种垄断权,但权利到底应当有多大,是否应当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还涉及国际贸易问题,反对市场垄断等问题。所以,各国基于本国的情况,选择符合国家整体利益的做法,或者认定权利人权利已经用尽,或者认为存在默示许可的情况,从而不能阻止平行进口;或者认定权利没有用尽,权利人有权阻止平行进口,从而引发了有关平行进口是否合法的广泛争议,不同的判例随处可见,学者对平行进口问题的探讨也由此展开。一般学术上探讨的所谓平行进口问题主要就是指上述几种情况。所以,判断是否属于平行进口的关键性要素是进口的知识产权产品是否与权利人具有关联性。

二、他国知识产权法规制平行进口的法理依据

由于我国《商标法》没有对平行进口问题做规制,了解国外知识产权法对平行进口的规制对我们将来的立法是非常有必要的。从各国知识产权法对平行进口的规制方式看,有些国家是直接利用知识产权立法对平行进口进行规制,如澳大利亚的版权法直接涉及平行进口的内容;有些国家则是通过司法判例,确立知识产权法律原则,规制平行进口问题。可见,国外知识产权法对平行进口的规制,包括成文法和判例法。

现行各国及各地区对于平行进口有三种态度:一是允许;二是不允许;三是有条件的限制。事实上,各国的态度与它们知识产权法所适用的有关法律原则直接相关。具体而言,知识产权法对平行进口的规制体现为有关法律原则的适用,这些原则包括:权利穷尽原则(国内穷尽原则,国际穷尽原则,修正国际穷尽原则),默示许可原则等。

(1)在商标权领域,权利穷尽是指合法地载有某商标的货物一经投放市场,商标权人即丧失了对它的控制,其权利被视为用尽,任何人再次销售该产品或者使用该产品,商标权人都无权阻止。

权利穷尽原则在平行进口中的适用又分解为国内穷尽原则,国际穷尽原则和修正国际穷尽原则。

国内穷尽原则,是指权利穷尽原则仅适用于首次销售发生在国内的情形。适用国内穷尽原则的结果是平行进口行为非法,构成侵权。因为一般平行进口的商品首次销售都是发生在国外,这样国内权利人的权利就没有穷尽。

国际穷尽原则,是指如果知识产权产品的首次销售是由权利人自己或者经其同意的人所为,权利人即不能控制产品的进一步销售,不管最初的销售是发生在国内还是国外。适用国际穷尽原则的结果是平行进口行为合法。

(2)美国商标领域适用地域性原则和普遍性原则(territorial principle&universal principle)。

地域性原则对应于国内穷尽原则,普遍性原则对应于国际穷尽原则。这两个原则在美国商标领域被适用。在美国商标产品平行进口司法实践中,法院一般适用这两个原则处理灰色市场案件。所谓普遍性原则,是指具有合法商标的商品可以被进口到任何国家销售,而不侵犯进口国相同商标权人的专有权;所谓地域性原则,是指在各国主权领域内,商标属于注册人或者使用人专有,根据各国法律存在的商标权各自独立。

这两个原则与国内穷尽原则、国际穷尽原则的主要区别是理论基础不同。其理论基础是知识产权的独立性问题。但从逻辑上讲,知识产权独立性、地域性与平行进口没有关系。首次销售行为的发生,是一个法律事实,只要这一法律事实发生,即可能产生权利穷尽的后果,至于首次销售发生在国外还是发生在国内才能产生这一效果,是国内法规定的问题,与国外法律没有关系。

(3)默示许可原则(以专利领域适用为多)。

默示许可原则应用到平行进口问题上,是指运用默示许可原则对知识产权人的权利进行限制从而允许平行进口。其内容是,只要权利人在许可协议或者首次销售协议中未对产品随后的处置规定明确的限制,就可以推定权利人存在默示的许可,许可购买者及其后手自由处置购买的知识产权产品。所以,当进口商将购买的产品进口到权利人所在国时,并不构成专利侵权。因为,未经权利人许可销售专利产品才构成侵权,而存在默示许可时,这种销售当然不构成侵权。

三、我国之选择

关于我国应对平行进口之策略,本人的观点是,原则上,在商标领域应当采取国际穷尽原则,允许平行进口。

对于平行进口现象,目前各国是根据自己的利益选择适用相关知识产权原则来解决。反对平行进口的国家往往适用知识产权国内穷尽原则阻止平行进口;而支持平行进口的国家则适用国际穷尽原则或者默示许可原则允许平行进口。在欧盟内部则形成了区域穷尽原则。这些原则的适用,表面上看是知识产权法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但实际上,各国只是运用知识产权的原理来解决平行进口的“开”或者“关”问题,而真正决定其“开”、“关”政策的则不仅是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策略,还涉及国际贸易策略,所以,平行进口问题不仅仅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更多的是国际贸易问题,因为平行进口影响着国际、地区、国家之间的贸易事务。

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待专利平行进口的态度大相径庭,对商标平行进口的态度对立不如专利激烈。

与专利相比,商标不涉及创造行为。传统上,商标的作用主要是维护公平交易。商标是人们用以标明货物来源,阻止他人销售相同商标产品从而导致混淆公众、损害商标权人商誉的工具。只是到了近代,商标权才被视为财产权。所以,在美国,权利穷尽理论或者默示许可理论并没有被适用于商标领域。在美国,商标被看作是产品来源的担保,用以防止交易中的混淆,从而保护商标权人的商誉和商业利益。因此,商标权不会因任何商业使用行为而穷尽,它仅可能因损害了其指明商品的来源功能而被侵害。商标产品未经商标权人同意被投放市场,就属于这种情况,因为在这种情形下,商标权人不能对这种产品的质量负责。当被许可人的生产超出许可的生产数量时,也一样属于侵权,这些超出的产品被认为是假冒商品。而当商标产品是由经权利人投放市场时,平行进口往往也被允许。

平行四边形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它的特性特征;

2.通过操作活动(折纸)认识并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高;

3.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

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技术准备】

一个长方形方框,多媒体课件;每两人一个长方形方框,每人一块直尺、一副三角板、一块量角器、一张白纸和一枝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直接出示5幅图)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你能在这些物体上指出平行四边形吗?它们有些什么共同的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易变形)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方框)

这个图形大家认识吗?(它是长方形)

教师:对!这是一个长方形。老师握着这个长方形方框的两个对角,轻轻地拉一拉。变!变!变!这还是长方形吗?(平行四边形)对!这是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

(1)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2)变来变去还是平行四边形。

再来拉拉看,指令:变小,变大,变得最大,原来就是长方形。

看来随便玩一玩都能发现好多数学的问题。

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实际例子来吗?生举例,师课件视频播放一部分例子(如校园的大门,推拉门、放缩尺等)。

2.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你们桌上的直尺、三角板比一比、量一量,看看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征?(学生操作、验证、探索,老师巡视指导。)

教师:谁来跟大家说说你们探索的结果?

预设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量对边长度)

预设2:两组对角分别相等。(量角器,剪,折)

预设3:两组对角分别平行。(在白纸上分别延长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永不相交)

你们真行,有了这么多探索出的结果,那我们能够来验证这些结果是否正确吗?(课件讲解:通过课件设计对边移动重合,撕角与对角重合来验证)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结论。

即时练习(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3.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

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和特征,现在我们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课件,叫同学们折一折)请同学们选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折高。(小组讨论,派代表展示。)

师:打开平行四边形,观察折痕有什么特点(垂直于边)

师:想一想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折平行四边形的高,你有什么发现?老师刚才发现,大家画的高位置都不一样,你们想想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线段到底有多少条呢?(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有无数条。)

生:我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

师:对!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高和底是相对应的,那怎么画它的高呢?(课件演示)

即时练习(课件1~3题)

注意强调第2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吗?

从这题引伸出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得出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三、巩固提升

我会做、我是小法官。(出示课件)

四、全课总结

平行列举,逐一阐述 篇11

并列式论证是高考作文中一种常见的结构模式,它的特点是结构清晰,角度多样,层次分明,给人以井然有序之感,且能从不同角度与侧面对中心论点进行阐述,增强文章的立体感,丰富文章的内涵。

请看2011年高考湖南卷满分作文《懂得有你》的本论部分:

【应用范例】1

从过去的“大家好,我来了!”到现在的“谢谢大家,你们来了!”知名歌唱演员上台问候的改口,让我看到了一种谦逊的美德,一种感恩的心态,一种换位的思考,一种平等和尊重的意识,但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懂。用咱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这位腕儿终于懂事了:懂得了观众才是衣食父母,观众才是载舟的水,观众才是把你当回事的人。

因为懂得,所以感念。(分论点一)

高考入场的铃声响了,孩子们一个个接受安检进入教室,老师们按程序把试卷一张一张发到他们手上,总是不断地听到“谢谢”的声音,在这样紧张的时刻,这样的一声声“谢谢”,是感激,是体谅,更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良好素养,令人感动。因为他们懂得,老师们不仅是在尽一份职责,为他们保驾护航,更是怀揣着一份良好的祝愿,送好他们高中阶段的最后一程。

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分论点二)

小护士已经是第二次没有扎中血管了,本来就红润的脸蛋此时更是憋得通红,手有点微微发颤。“别着急,小妹,慢慢来,就当是给大姐扎针灸吧。”一句诙谐而暖人心的话,让小姑娘平静了许多,终于,有鲜红的血液流入到针管里。因为她知道,每个人都有刚开始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曾经,也是那些温厚的长者的宽容和鼓励,才让自己这么顺畅地走到今天。

因为懂得,所以尊重。(分论点三)

给楼道的管理员一声问候;为出门的老人按一下电梯;帮做家政的阿姨削个苹果;给一脸茫然的外乡人指个路;向大雨中练摊的农妇多买几个西瓜,回来再到处送人;把淘汰的旧衣服清洗干净,用塑料袋装好小心摆放在垃圾桶边……因为我们和他们一样,也有为生计奔波的时候,也有处境艰难的时候,也有老而不便的时候,尊重他们,就是尊重我们的乡亲,我们的长辈,尊重某个时候的我们自己。

因为懂得,所以敬畏。(分论点四)

……

【技法揭秘】

根据作文材料主旨,作者沿着“所以这样,是因为懂得有你”的思路谋篇构思,在叙述相关事例的基础上,每节的开头每每采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归纳,概括出四个并列自然段的中心意思。它们既是每个自然段的中心,也是用以论证论点的四个分论点。文章用这样四个分论点从四个方面阐明了人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懂得有你”这个道理。

再请看2004年高考江苏卷满分作文《稳中求胜》的本论部分:

【应用范例】2

沉稳从志而来。(分论点一)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因为有沉稳的性格,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便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沉稳从难而来。(分论点二)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心浮气躁,毫不沉稳,终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沉稳从无欲而来。(分论点三)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做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贏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度众生;诸葛孔明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

【技法揭秘】

这道作文题目旨在论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重点从“怎么样才能做到沉稳”的思路来构思立意,构想出三个并列的分论点(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让人对如何拥有沉稳的性格有了深层次的理解,读来令人深思。

【特色点评】

以上两篇文章均采用并列式论证,每篇文章都用分解出来的几个分论点对各自的中心论点进行论证,从多个方面有力地支撑了中心论点。两篇文章虽都是并列式,但论证的思路却各不相同,《懂得有你》重在阐释其因果关系,《稳中求胜》重在论述“怎样做”。

【温馨提示】

采用并列式论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则丰富全面,文章的论证也会严谨有力。

2.一般来说,几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本无前后之分,但在写作时须将重要的放在前面,次要的放在后面,使顺序更加合理。还要注意分论点之间不要出现交叉、包含等概念模糊不清的问题。

3.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并列式论证的各个分论点是统一在一个中心下的几个对象,大类层次一定要分明,小类一定要互补,从不同侧面反映同一问题。

解读平行四边形 篇12

一、平行四边形概念

(1) 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 表示:平行四边形用符号表示, 如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 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

(3) 应用:

(1) 由定义知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2) 由定义可以得出只要四边形中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那么这个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例1Rt△ABC与Rt△FED是两块完全相同的三角板, 按如图1所示拼在一起, CB与DE重合。

求证:四边形ABFC为平行四边形。

分析:由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易得出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从而得四边形ABFC为平行四边形。

证明:因为△ABC≌△FCB,

所以∠1=∠2, ∠3=∠4,

所以AC∥BE, AB∥CF。

所以四边形ABCF为平行四边形。

点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可以作为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判定方法, 又可以作为它的性质运用。

例2如图2所示, 已知E、F是ABCD对角线AC上的两点, 且BE⊥AC, DF⊥AC。

(1) 求证:△ABE≌△CDF;

(2) 请写出图中除△ABE≌△CDF外其余两对全等三角形 (不再添加辅助线) 。

分析:要证△ABE≌△CDF, 借助ABCD可提供与△ABE和△CDF相关的相等的线段和角。

证明: (1) 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AB=CD, AB∥CD。

所以∠BAE=∠FCD。

又因为BE⊥AC, DF⊥AC,

所以∠AEB=∠CFD=90°。

所以△ABE≌△CDF (AAS) 。

(2) (1) △ABC≌△CDA; (2) △BCE≌△DAF。

点拨:从定义可知平行四边形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二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即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又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对角线的交点是它的对称中心。

例3如图3所示, 已知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EF过点O, 且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F、E。

求证OE=OF。

分析:本题证法不唯一, 但不论用何种证法, 都需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证法一:因为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AB∥CD, OA=OC, ∠ECO=∠FAO。

又因为∠AOF=∠COE,

所以△AOF≌△COE。

所以OE=OF。

证法二:因为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AB∥CD, OA=OC。

所以OE=OF。

点拨:本题考查的就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应用。同学们在求解的过程中不管用何种方法证明, 都离不开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

例4如图4,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 △AOD的周长与△AOB的周长小3 cm, 若AD=5 cm, 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________。

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考查对角线互相平分的问题。

解:显然△AOD的周长为AD+DO+OA,

而△AOB的周长为AB+OB+OA。

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知:OA=OC, OD=OB,

所以△AOD的周长比△AOB的周长小3 cm就是四边形的边AD的长比AB的长少3 cm,

即AB-AD=3 (cm) 。

又因为AD=5 (cm) ,

所以AB=8 (cm) 。

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2 (AB+AD) =26 (cm) 。

点拨: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行把平行四边形的周长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

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路:

从边的角度看: (1)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从角的角度看: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从对角线的角度看: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例5如图5所示, 在△ABC中, D、E、F分别为边AB、BC、CA的中点。

证明:四边形DECF是平行四边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中位线等基础知识。

证法一:因为D、F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

所以DF∥BC。

同理可得:DE∥AC。

所以四边形DECF是平行四边形。

证法二:因为D、F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

又因为E为BC的中点,

所以DF=EC。

同理可得:DE=FC。

所以四边形DECF是平行四边形。

证法三:因为D、F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

所以DF∥BC, 且

因为E为BC的中点,

所以DF∥EC, DF=EC。

所以四边形DECF是平行四边形。

点拨:以上三种证法都是从边的角度寻找证明方法。其中证法一应用的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四边形DECF为平行四边形;证法二应用的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四边形DECF为平行四边形;证法三应用的是“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四边形DECF为平行四边形。同学们在判定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要灵活应用几种判定方法。

四、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计算方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表示方法:如右图所示表示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 用a表示底边, 用h表示高, 因此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公式为 (其中a是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边, h是a边对应的高, 即a边与其对边的距离。注意不要以为平行四边形一边上的高一定在平行四边形的内部, 有时它在平行四边形的外部, 和某一边的延长线相交, 如图中的BF) 。

性质:同底 (等底) 同高 (等高) 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例6如图6所示, 平行四边形ABCD中:AB=72cm, BC=60cm, h1=50cm, h2=60cm。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它的面积, 看看计算结果是否相等, 并说说为什么。

分析:计算时一定要找准相对应的底和高。

上一篇:国外乡村下一篇:徒手旋转胎头